作文一:《未选择的路》600字
未选择的路
在通往未来的人生岔口,我坚定选择了这条小路。路的那边是风和日丽、 曲径通幽, 还是 疾风残月,断桥残雪,我无从知晓。
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时, 我便怀揣着美好的梦想, 打点好远征的行装, 走上了我人生的小路。 林中的风景让我赏心悦目,信心剧增。瞧,多好的风景走过了阳光,走过了树林,天地瞬时 电闪雷鸣。没了伸延的小路,也没有遮雨的布伞,茫茫的荒野只是泥泞与黑暗。于是,我开 始迷惘忧虑,懊丧不已, 后悔当初没有走上岔那边的小路,那片风景也许是花红月圆, 阳光 灿烂。
也许我会错过一段季节,也许我会迷失一段方向。错过了太阳, 我还会借亮与月光。 也许 还有荒漠沼泽,也许还有雨雪风霜。对于信念坚定的人,艰辛也是一道绚丽风光。
也许飞去了太多的时光,也许用尽了所有的力量,成功的颁奖台已被先行者站上,然而, 一种品质有时会比一种成就更加辉煌。如果不能成为我的成功庆贺,那就为我的品质干杯, 我的品质就是我未来成功的预示,走过了一段人生,我还会在彷徨犹豫吗?
在通往未来的人生岔口,我坚定地选择了这条小路。我知道路的那边不管是风和日丽、 曲径通幽, 还是疾风残月、 断桥残雪, 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行走在路上, 我看重的是成长。
教师评语:小作者巧妙地选择了美国诗人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一诗立意, 作为切入点, 但更体现出小作者的积极向上及坚定信念。 全文气脉贯通, 一气呵成, 读后给人一种耳目一 新的通畅之感。
作文二:《未选择的路》1300字
《未选择的路》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能够流利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
和比喻的区别。
2、 通过反复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蕴含的哲理;为何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
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
音调,又采用了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意味,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同他大多
数的作品一样,《未选择的路》也采用了象征的艺术
手法。
二、写作背景:
1913年,即将年满40岁,但仍默默无闻的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从英国写信给一位学生:当时他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作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
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并在英国出版诗集。这一决定后来果然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切实提高了美国诗歌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两年以后,诗人在这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中委婉的反映了自己在
三、相关知识:
A事物,错写A事物暗示B事物,但
A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句、段中起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幽寂( ) zhù( )立 延绵( ) 荒草qī( )qī( ) ..
涉( )足 诱( )人 ..
二、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停顿,注意读音、扬抑、轻重、缓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和哲理。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
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1、表面来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深入地体会一下,它能够引起你对人生的哪些思考?讨论一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诗4小节每节的意思。
【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品一品
1、 齐读第一小节,思考本节中的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久久伫立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这是
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2、 男组读第二节,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人迹罕至的路又象征什么?
为什么说这条荒芜的路更美丽更诱人?
3、 齐读第三、四节,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写在下面,小组研讨解决。(找出关键词,围
绕关键词提出问题,如“未经污染”、“明日再见”、“难再回返”、“轻声叹息”“决定?一生”等)
4、 思考一下,作者虽然写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而为什么重心却放在未选择的道路上?
5、 你觉得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
你从这首诗的学习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拓展延伸区】
1、每个人在选择自己人生之路时总免不了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选定之后还会不断地假设选择另外一条会是什么前景,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每个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作出自己的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写一段话吧!
2、作者以路象征人生,意象优美,内涵丰富,你能否用象征的手法仿写几句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呢?(选取自然界或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赋予它人生的意义,来表达出你对人生的感悟、理解、观点。这有点象寓言哦!)
【作业超市】
1、
2、 反复朗读全诗,并熟练背诵。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作文三:《《未选择的路》》1200字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
3.学会慎重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点:
1.感情朗读这首诗。
2.体会诗中蕴涵的 思想感情和哲理。
难点: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一、情景引入: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当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你该怎么办?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将引你深思,今天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
二、展示目标:见上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出版过许多诗集,成名作《波士顿以北》,此外还有《山间》《林间空地》等。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
三、自学指导一:
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及手中工具书理解词语,6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交流研讨:
1.字音字形:
伫( )立 幽寂( ) 旅( )人 延( )绵 荒草萋萋( ) 涉( )足 诱( )人
2.解释生词:
忧郁:愁闷 幽寂:幽静寂寞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长
萋萋:形容草生长的茂盛。
质疑答疑:
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吗?
专项训练: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吗?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思考:本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什么?诗中的“路”指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一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5分钟后看谁能回答的最准确。)
交流研讨: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
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质疑答疑:
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讨论归纳:
诗的重点不是写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专题训练:
朗读课文,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
人生的哲理
讨论归纳: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综合训练:
1.“黄色的树林”、“荒草萋萋”、与“落叶满地”等语句,点明时间是( ),渲染了一种( )、( )的气氛。
2.诗人为什么选择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板书:
两条路:
作文四:《未选择的路》2300字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
指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
路 。
3、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 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 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 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 自责。 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 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 、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 了路。
答案
1、 人生之路
2、 “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3、 D
《未选择的路》同步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 ________国诗人。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他的著名的诗作有 ________、 ________等。 2.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 ________(A .荡荡地 B.轻轻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________(A .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 ________(A . 站立 B . 伫立) , /我向着一条路 ________(A . 极目 B. 放 眼)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3.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4.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 拥抱苦难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体会诗人在诗句 “啊, 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 A
4.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②“它荒草萋萋, 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说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他对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因有了这样慎重的 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后悔。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 /”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3. 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 虽然 /那天清晨 /落叶满地,
两条路 /都未经 /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 /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 /路径延绵 /无尽头,
恐怕我 /难以 /再回返。
也许 /多少年后 /在某个地方,
我将 /轻声叹息 /将往事回顾:
一片 /树林里 /分出 /两条路——
而我 /选择了 /人迹更少的 /一条,
从此 /决定了我 /的一生的 /道路。
3. “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 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 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作文五:《《未选择的路》》1100字
1.过渡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普希金告诉我们要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弗罗斯特将引你深思。
2.朗读课文。
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朗诵。
自由朗读。观画面、字幕,听配乐朗诵录音。
3.探究:
“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作者明明写了人生道路的选择,明明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自己选择的那一条路,却为何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作者简介:弗罗斯特与他的未选择的路。
四、听两首诗的朗诵。明白“诗不可译”之理,要想真正亲近大师们的文学作品,那要看我们的同学有没有勇气选择目前人迹更少的那一条路——文学之路。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教学生学法,一直被认为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途径。有些学法是需要自己摸索归纳的,而学生接触较少的年代又比较久远的作品的学习,老师先传授学法,让学生依法实践,该是一条省力省时的捷径吧。
教学步骤:
一、自己朗读课文,谈读后感受。
二、传授学法,学法实践。
对于年代比较久远的或我们较陌生的作品,如古文、译著类,学习中可使用“勾连学习法”,即把作品和与之相关的资料联系起来阅读,这样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体验作者情感。一般来说,勾连的资料应包括:作者方面的,如生平、经历、行文风格、代表作品等;作品方面的,如写作时间、当时社会背景、作者同时代的作品及其倾向等;时代方面的,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流行创作形式甚至流行语等。
请同学们在网上、图书馆、书店查寻相关资料。
三、把资料与课文勾连起来再读课文,你从诗中又体会到了些什么?
自由发言,要能做到资源共享,发言有理有据,力争有创造性。
四、课堂吟诵两位诗人的著名诗章。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两首诗都是译诗,诗意直白,诗蕴也无动人处,学习的目的无外乎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花在课文中的时间应短,花在外国诗歌荐读方面的精力要更多一些,应争取在短时间里激发学生阅读外国诗歌的兴趣。
教学步骤:
课前先布置预习:
1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2每位同学准备一首喜爱的外国诗歌,课堂推荐给同学们。
课中先欣赏名家荐读,再让学生课堂荐读。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致恰达耶夫/普希金(见《普希金诗选》)
(这是普希金的一首著名赠诗,此诗极鲜明地表达了俄国贵族革命家追求自由的热切希望、炽热的爱国激情和对神圣自由的必胜信念,被赞为“青年诗人对祖国、对革命的第一次
爱的表白”。此诗热情洋溢,与课文的冷调哲理诗风格迥异,课堂使用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体现普希金的诗体特征。)(
王静静
作文六:《未选择的路》1000字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欣赏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也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主要作品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修墙》《山间》《白桦树》等
三、诗文理解
1.学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2.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放声自读。
4.谈谈感受,结组讨论,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组同学依次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1)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有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而且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
(2)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3)诗人心中虽仍踌躇但还是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艰难的跋涉。
(4)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6.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表面是写自然的路,实际是写人生的路。这种写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浅显的,实质却是深刻的,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
7.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文七:《未选择的路》900字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作品。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未选择的路
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一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弗罗斯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采用了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理意味,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写的,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本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第四课《诗两首》之一(第一首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并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中作为相关链接(P136)。
正在加载罗伯特.弗罗斯特
创作背景
1913年,即将年满40岁,但仍默默无闻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从英国写信给一位学生:“我是那种少数有自己理论的人之一,……我期望能成为改变美国文学的现状做些什么。”当时他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作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并在英国出版诗集。这一决定后来果然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切实提高了美国诗歌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两年以后,诗人在这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中委婉的反映了自己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所体验到的那种踌躇和困惑。
诗文欣赏
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弗罗斯特
(这里是课文,有所删除)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作文八:《未选择的路》2800字
《未选择的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初步学写小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①熟读诗歌 ②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师)①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授课内容。②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未选择的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间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氛围,然后以说有关“路”的名言导入。
二.了解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独立思考,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5.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明确:
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选择的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未选择的路是:消失在丛林深处的有许多人走过的一条小路。
3.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的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接,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这饿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自己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4.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许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四、再读诗歌,问题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
3.第二小节中“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的原因是什么?
4.从第三小节的哪句话中,能看出“我”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
5.第四小节中,“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了什么?“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了什么?为什么说“人迹更少”?
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1.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那路口”指两条路的岔路口。“久久伫立”说明选择的困惑,“我”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又不能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表现了“我”的慎重。
3.原因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4.从“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可看出。
5.“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人生路上遇到的岔口。“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人迹更少”是因为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价值。
五、拓展延伸
《未选择的路》赏析
伍厚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思索。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之感。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 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内容。
因为这首诗具有内涵的开放性,犹如一个巨大的构架,其中的内容有待读者去填充,在
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六、当堂测一测
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七、小试牛刀
1、.仿写模板:
题目
开 篇:用诗意的方式开头,点明写作对象。
描述过程: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结 尾:赞美、抒情。
2、仿写题目
高度凝练的意象,可能是历史的象征,也可能是作者感情的升华。选取一个平常的意象,融入你的真情所感,仿照模板写一篇文章,层层深入地表达你的主题。
3、仿写指导
写作对象可以任意,哪怕一针一线,只要它是富于引发灵感的魅力点。
突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和优点。
抒情要适中、自然,充满热情而又绝不过分夸张、夸大。符合实际。
人的感情中积极上进的那部分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低沉、消极的感情并不能给人以美好、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们不赞同写消极的情绪。青年人充满朝气,连泪水都是晶莹的,不是吗?
4、仿写例文
根
根,
深深扎在土里,
为生命,
为自己,
为存活,
为生生不息。(排比手法强调根的伟大)
茂盛了绿叶,
枯萎了根。(对比展现根的无私)
皱巴巴的根无私地吮吸着大自然赋予的甘露,
也许苦吧,
也许甜吧,
但根不会自私,
用它皱巴巴的根持续不断地吮吸着。
(揭示文章中心,表达对根的赞美之情)
八、作业
完成仿写小诗
作文九:《未选择的路》1300字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该诗的深刻内涵。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3、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那么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补充: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关于路的诗。
一、朗读诗歌,分析诗歌
1、播放录音,学生自由朗读,掌握节奏。
2、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3、那么作者在选择人生之路的时候,进行了哪些思考?下面来细读诗歌,概括每节的大意。
明确:
第一节:伫立思索
第二节:决定选择
第三节:选择后的惆怅
第四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二、分小节分析
1、第一节,“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怎样理解“久久伫立?
明确:诗人的慎重思量。一个人不可能一次同时走在两条道路上,必须要选择一条适合他的,而且一旦做出选择就难以回头了,对于这种情形,诗人显得无可奈何,“可惜“一词点出了他的遗憾之情。
学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情况,你面前有两条路,很难选择?
2、第二节,诗人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从第二节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明确:“荒草凄凄、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选择的是更有挑战性的路,有困难险阻。
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为什么?
3、第三节,怎样理解“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明确:他对另一条路十分留恋,虽然做出了选择,但是心中仍有犹豫,但是他也清楚,选择了就不可能再回头了。
4、在第四节里,作者没有沿着第三节续写下去,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在为未选择的路叹息,这是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另一方面,这样的结果更接近生活的真实状体,人生的道路,结果无法预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学生思考: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选择了一条路之后,最后回过头来,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三、问题探究
1、诗人为什么把写作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明确:人生的道路虽然有千万条,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条,选择的这条路是你的选择,而未选择的路其实也是你自己的选择。生活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没人能预见一切,当你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候,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情形,当它不称心如意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迷惘,就会想如果当初选择那条路会怎样?就算你选择的这条路成功了,你也会想,如果选择那条路会不会更加成功呢?所以不管结果如何,人都会去叹息惆怅,所以诗人在这里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和人类的渺小。
2、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作文十:《《未选择的路》》1300字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一、 复习旧课1、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
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