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文言文过关与朱元思书》1300字
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
与朱元思书
一、给加点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猛浪若奔( ) 泠泠( ) 嘤嘤( ) 轩邈( )(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窥谷( ) 横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
风烟俱净( )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
急湍甚箭( )
泉水激石( )
直视无碍( )
猛浪若奔( )
在昼犹昏( )
水皆缥碧( )
互相轩邈( )
泠泠作响( )
千转不穷( )
自富阳至桐庐( )
鸢飞戾天( )
窥谷忘反( )
疏条交映( )
横柯上蔽( )
负势竞上( )
) 昼夜(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百叫无绝( 寒树( 经纶事务( 争高直指( 望峰息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鸢飞戾天者,忘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
作文二:《初中文言文翻译《与朱元思书》》1100字
考研屋 .kaoyanwu.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翻译)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考研路上必备的网站----考研屋 .kaoyanwu.
考研屋 .kaoyanwu.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考研屋 .kaoyanwu. :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考研路上必备的网站----考研屋 .kaoyanwu.
作文三:《文言文一课一练21《与朱元思书》》4500字
21、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根据拼音准确写出下列汉字。(8分)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ò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7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
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6、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6分) 蝉则千转不穷.。( )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果如鹤唳.云端。( )
7、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8、《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9、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 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10、总领全篇的句子是: 。
11、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 。
12、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13、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 。
14、写出文中分别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
听觉方面: 。
15、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二段是为分写。先写“ ”,以“ , 。 , ”写水流舒缓处,以“ , ”写水流湍急处。再写“ ”,以“负、竞、轩邈、争、直”字,将崇山峻岭 ,再以 、 、 、 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16、本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7、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①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 ;
②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 ;
③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 。(重点)
18、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或“,
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2分)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4分)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 .
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4分)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
2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3分)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
2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拓展训练。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2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 ..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
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
27、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4分) 。
28、“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4分) 。
29、文中的“将军”指代( )(2分)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3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文:
参考答案:21、《与朱元思书》
一、1、略 2、略 3、①全、都 一样的颜色 ②顺、随 ③快 飞奔的马 ④高远 ⑤通“啭”鸟叫声 穷尽 ⑥至 平息 ⑦筹划 通“返” 4、B 5、C 6、①尽,完 走完 ②停止 消失 ③至 叫 7、①(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②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③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④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⑤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⑥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⑦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二、8、吴均 南朝 叔痒“吴均体” 9、山水小品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0、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1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化静为动 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16、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17、① 对自由的渴望
②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③ 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18、蝉 寒 秋
三、19、C 20、B 21、①形作动 消失 ②使动用法 使??平息 22、D 23、B
2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四26、C 27、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28、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29、 C 30、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作文四:《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800字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作文五:《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6700字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 )西。自富
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 )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 )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 )昏;疏条交映( ),有
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⑤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与朱元思书》阅读题
1、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找出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
谈谈好在何处。
\
\
3.文章抓住水“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些特点的?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的?
5、写作特色.
6、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7、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8、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9、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 )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 )于( )藏
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 )怠( )。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 )约.以是( )人多以( )书假( )余,余因( )得( )遍观群书。既( )加冠( ),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 )无硕( )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 )请;或( )遇其叱咄( ),色( )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
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 )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
汤( )沃灌( ),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 ),主人日
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 ),戴朱缨( )宝
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余
则緼( )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弗之怠。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⑦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⑧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2、第二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突出自己的求学之艰?
3、中心思想
4.找出文章中议论性的语句,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5.列举古人勤学的事例。
6.列举勤学的名句两句。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横线上解释,在括号里注音): 从小丘西_______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______________,心乐_______之_______。伐_______竹取道,下_______见小潭,水尤_______清冽( )______________。全石以_______为_______底,近
岸,卷( )_______石底以_______出,为_______坻( )_______,
为屿( )_______,为嵁( )_______,为岩。青树______________
翠蔓______________,蒙络_______摇_______缀_______,参( )差( )______________披拂______________。 潭中鱼可_______百许皆若空游_______无所依_______。日光下_______澈( )_______石上,佁( )然_______
不动;俶( )尔_______远逝_______,往来翕( )忽______________,似_______与游者相乐_______。
潭西南而望,斗折______________蛇行______________,明_______灭_______可见。其_______岸势_______犬牙______________差互_______,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寂寥( )无人,凄神______________寒骨______________,悄怆( )______________幽邃( )
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其境过清_______,不可久居,乃_______记之_______而_______去_______。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_______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_______
恕己,曰奉壹。
二、翻译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就
此做些品析。
2、《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
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一转折却造
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
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岳阳楼记
一、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横线上解释,在括号里注音):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
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予作文 记之
予 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汤汤,横 无际涯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若夫霪( )雨 )霏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
倾楫( )摧;薄 楼也,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岸芷( 汀( )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楼也,则有心旷宠辱偕( 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 )夫!予尝 求 古仁人 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退亦忧;然则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人,吾谁与归!
二、翻译语句:
1、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
11、
12、
1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课文理解题:
1.在课文第一段中找出贯穿全文的文眼。
2.第一段具体交待了哪些内容?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课文第二段主要是从哪两个角度写了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
5.在第一段中找出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的“异”字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7.第三段和第四段具体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具体写到了哪些内容?
8.第三四两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
9.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联系课文,想一想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之心的不同在哪里?
11.“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评价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13.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解释加粗的词:
环 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 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 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 而岩穴
暝 ,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 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 者歌于 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山肴 野蔌 ,杂然 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 ,射者 中,弈 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翻译句子:
1、 环滁皆山也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9、 苍然颜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0、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1、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 ___
2、.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3.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4.四段日暮醉归,从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进而写到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5.醉”字和“乐”字在文问森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6.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7.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其现代常用义,并各造一个句子。
作文六:《21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归类》1700字
21与朱元思书
一、通假字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
二、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消净。) .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
(5)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 .
(6)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
(7)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
(8)负势竞上 (上:动词作方位名词,向上生长。) .
(9)皆生寒树(寒: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
三、一词多义
1.绝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形容词、绝妙、独一无二、绝妙到极点、没有第二个) .
B.猿则百叫无绝(绝:动词,断绝、断、停) .
2.上
A.负势竞上(上:向上 ) .
B.横柯上蔽(上:在上边 ) .
3.无
A.直视无碍(无:动词, 没有) .
B.猿则百叫无绝(无:副词,不) .
4.百
A.自富阳至一百许里(百:确数,十的倍数) .
B.猿则百叫无绝(百:概数,表示多) .
5.直
A.直视无碍(直:副词,一直,直接) .
B.争高直指(直:形容词,形容词,笔直) .
6.负
A.负势竞上(负:凭借) .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九年级)》(负:背) .
7.穷
A.蝉则千转不穷(穷:穷尽) .
B.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穷:深) .
C.穷则独善其身——《孟子(九年级)》 (穷:不得志,不显贵) .
8.见
A.有时见日(见:见到) .B.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显现) .
四、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
(东西:古义:向东向西漂流。 今义:指物品。)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束,大概,左右。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3)猛浪若奔 .
(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 今义:奔跑。)
(4)蝉则千转不穷 .
(穷:古义:穷尽。 今义: 贫穷。)
(5)鸢飞戾天者 .
(戾:古义: 至,到达。 今义: 罪恶,罪过,乖张。)
(6)经纶世务者 ..
(经纶: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窥谷忘反 .
(窥:古义:看,观察,侦查。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五、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
(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二)倒装句
(1)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互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三)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六、重点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骏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作文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doc》7900字
2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本文作者是南朝吴均,选自《艺文类聚》
2. 本文写作特色:1)动静结合2)形色结合3)骈散结合4)虚实结合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的作用
4.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直接)描写
5. “水皆缥碧”写水色
6. “千丈见底”写水深,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间接)描写,写水清
8.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正面(直接)描写,写水急,用了比喻、夸张 9.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法是:化静为动,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写了山的气势
10.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天籁之奇
1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高洁的情怀;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虚写;侧面烘托山的奇 12. 一(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总领下文)
水色 写法:动静结合
水深 侧面烘托
二(分写水“异” 水清 比喻、夸张
水急
三(分写山“奇”:(视觉)形 山势之奇 以动写静
(听觉)声 天籁之奇 拟人、对偶
(视觉)色 有日无光之奇
12)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13. 注释 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 俱:都。 13)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2) 俱净:完全消失。 14) 甚:比。
3) 净:消散、消失。 15)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4) 共色:一样的颜色。 马。
5) 共,相同。 16) 寒:使人产生寒意。 6)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17)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形7) 从:顺、随。 容树密而绿。
8) 东西:向东向西。 18) 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9) 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山势,争着向上。 10) 独绝:独一无二。 19) 负:凭借。
11) 缥碧:青白色。 20) 竞:争着。
21) 轩邈:向高向远生长。 44) 经纶:筹划、治理。 22) 轩,高。 45)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23) 邈,远。 (就)会流连忘返。 24)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46) 窥:看。
25)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47) 反:通“返”,返回。 26) 激:冲激。 48)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27)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着。
28)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49) 柯:树木的枝干
29) 好鸟:美丽的鸟。 50)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30) 相鸣:互相和鸣。 那样昏暗。
31)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51) 犹:好像。
32) 嘤嘤,鸟鸣声。 52)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33) 千转:长久不停地叫。 53) 日:阳光。
34) 千,表示多。 14.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35) 转,通“啭”,鸟叫声。
鸣声) 36)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相对。
15. 词类活用 37) 穷:穷尽。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散38) 鸢飞戾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尽。)
比喻追求高位的人。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39) 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向西漂流。)
3)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说是一种凶猛的鸟。
马。) 40) 戾:至,到。
4)互相轩邈(轩,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1)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向高处生展;邈,形容词或用作动词,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向远处伸展。)
42) 息:使……平息。
43) 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
22.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作者是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2. 本文语言特点:1)语言精练2)人物形象鲜明3)多用否定句
3. 多用否定句的作用:多用否定句,突出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突出他对高雅志趣和人
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赞叹不已,也使文章笔墨精练,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
入胜
4. 结构:第一段(传文,叙述);第二段(赞语,议论)
5. “不慕荣利”与“不汲汲于富贵”互相照应
6. “晏如也”与“不戚戚于贫贱”互相照应
7.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互相照应 8.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恬静、淡泊)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乐观、豁达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安贫乐道)
志趣 读书——不求甚解 (淡泊名利
饮酒——不吝情去留 耿直坦率
写文章——自娱 高雅脱俗)
9. 陶渊明“好读书”但有不求甚解的原因是因为他读书只是为了志趣为了精神的满
足,不是因为追求功名利禄的。
10. 29) 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11. 注释 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1) 何许:何处,哪里 30) 曾不:竟不
2) 不详:不知道 31)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 3) 详:详细地知道 32) 吝情:舍不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33)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5) 因:因此 34) 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6) 以为:以之为 荡
7) 焉:语气助词,相当与“矣” 35)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8) 号:别号 36)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9) 荣利:荣誉,利禄 37) 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10) 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丁
义,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38) 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11) 甚:过分的 39)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2) 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40) 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13) 性:人的本性 41) 晏:平静,安逸
14) 嗜:爱好,喜欢 42)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15) 亲旧:亲戚朋友 43) 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16) 亲:亲戚 饱
17)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44)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8)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45) 瓢:饮水用具
不能常得” 46) 屡空:经常是空的 19) 或:有时 47) 自娱:使自己欢娱 20) 置酒:准备酒 48)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1) 招之:邀请他 49) 以:凭借,凭
2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50)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23) 造:往、到 51) 终:终了,结束 24) 辄:就 52) 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25) 尽:指喝完 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53) 黔(qián)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27) 期:期望,希望。 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28) 既:既然
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66) 以:用来
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67) 志:心意,志向。
12. 词类活用 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而得义。”
快乐。 54) 戚戚:忧虑的样子。
12. 古今异义 55)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每有会意 (56) 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57) 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58) 极:推究。 (2)亲旧知其如故 59)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古义:旧交,旧友 60)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61) 俦:类。 (3)因以为号焉
62)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 古义:以之为,即“用他做......” 63) 觞:酒杯 今义:认为
64)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65) 乐:使……快乐
23.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作者是韩愈,唐代文学家,选自《韩愈文选》
2. 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2.讽刺性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与伯乐
的关系
5.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的特性
7.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8.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及千里马
的不公平待遇
9.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无知的斥责 10.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斥责食马者的愚笨、无知
11. “其真不知马也。”——本文中心句,加强讽刺
12.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比喻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论证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13. 第一段: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正面论述)
14. 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原因)(反面论证)
15. 第三段:对无知的食马者的谴责与讽刺(反面论证)
16. 注释
1) 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16) 且:犹,尚且
2) 然:这样 17) 才美:才能和优点 3) 祗:只是 18) 等:同等,一样
4)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19) 策之:鞭打马
死在槽枥之间 20) 策:用鞭子打马
5) 骈:两马并驾 21)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6) 骈死:并列而死 法
7) 槽枥:喂牲口的槽 22)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养马,使8) 以:因为,介词 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9) 不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23) 材:通“才”
人们并不认识这事千里马 24)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0) 一食:吃一顿 25) 其:难道
11) 食:同“饲”,喂 26) 临:面对
12) 虽:虽然 2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3) 外见:表现在外面 28) 其真无马耶: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 见:通“现” 29) 耶: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5) 安:哪里,怎么
17.一词多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策】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 喂)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其】 【或】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 或以为死 (有的人)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之】 【能】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 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以】 【虽】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故虽有名马(即使,表示假设)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表示转折)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18.通假字
能以径寸之木 (用)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尽】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食】 吗.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19.古今异义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今义:判断词. 列举.
24.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抄书原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抄书之苦】,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甘愿吃苦的原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本文作者宋濂,选自《宋学士文集》
2. 本文写作特点:借事说理,现身说法
3. “以中有足乐者” 幼时——读书之难(借书、抄书)
苦中作乐(学习) 既加冠——求师之艰(路远、严厉)
从师后——求学之苦(旅途艰、生活苦)
4. 注释
1) 即:就 19) 因得:因此能够
2) 嗜:喜欢、爱好 20) 既:已经
3) 无从:没有办法 21) 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4)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5) 致:得到 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6) 以:来 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7) 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22) 道:学说
思 23) 患:担心,忧虑
8) 笔录:抄写 24)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9) 以:来 25) 硕,大
10) 还:还书 26) 尝:曾经
11)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27) 趋:跑到
12) 弗:不 28)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3) 之:指代抄书 29) 叩问:求教
14) 走:跑 30) 叩:请教
15) 之:代借书的人 31)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6)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32)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17) 以是:因此 33) 门人:弟子,学生
18) 以书假余:把 34) 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35) 辞色:言语和脸色 58)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36)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9) 缊:旧絮
37) 援:引,提出 60) 敝:破(
38) 质:询问 61) 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39)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62) 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
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高学府 40) 叱咄:训斥,呵责 63)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41) 至:周到 食费用 42) 复:这里指辩解 64) 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43) 俟:等待 士,都是教官 44) 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65) 流辈:同辈的人
鞋子(表示鞋破) 66) 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5) 穷冬:严冬 67) 撰:同“撰”。长书:长信 46)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68) 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7) 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69) 夷:平和
48) 支:通“肢”,肢体 70) 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49) 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盛
50) 汤:热水 71) 与游:相互交往 51) 沃灌:浇水洗 72) 趋:快走
52) 衾:(qīn)被子 73) 慕:仰慕
53)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74) 拥覆:围盖起来 54) 逆旅:旅店 75) 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5) 容臭:(xiù)香袋 76) 乃和:才得暖和 56) 臭:气味 77) 乃:才
57)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5. 通假字
7. 古今异义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走送之】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是“这,此”;6. 一词多义
今常用作判断动词。假:古义是“姐”;今【从】
义与“真”相对。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是“热水”;今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常用义为“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若】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是“最终”;今义烨然若神人的若(好像)
是“士兵”。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至】
礼愈至(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达)
【以】
以衾拥覆(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作文八:《初中教材文言文系列——与朱元思书》400字
与朱元思书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特殊句式
省略句
(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倒装句
(1)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互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偶句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文九:《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8000字
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
一、文章内容
二、文学常识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叔痒“吴均体” __________,是 南朝
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三、语音
缥(piǎo)碧 无碍(ài)负势竞(jìng )上 泠泠(líng)作响
嘤嘤(yīng )成韵 鸢(yuān)飞戾( lì )天
互相轩(xuān )邈(miǎo )
四、通假字
1、有时见日 见 同 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
七、一词多义
蝉则千转不穷。(尽,完 )
①. 欲穷其林。(走完 )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
③.果如鹤唳云端。( 叫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 独绝:; 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经久不绝:停。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 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9、互相轩邈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 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 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 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7、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 韵:和谐声音。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全文共两段,第一段为总写,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二段是为分写。先写“异水”,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流舒缓处,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负、
竞 、轩邈 、争 、直 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富春江的秋景,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7、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三峡》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曹刿论战》
一、文章内容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语音
刿(g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g)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四、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普遍
五、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六、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七、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师:①遂逐齐师 (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属:①忠之属也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4、牺牲:牺牲玉帛( ) 为国牺牲( )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九、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 倒装句:以何战
十、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作文十:《文言文翻译《与朱元思书》译文_103》700字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 元 思 书 作者:吴均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绝。 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
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
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
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叫无绝。鸢飞戾天者,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望峰息心;经纶世务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者,窥欲忘反。横柯上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蔽,在昼犹昏;疏条交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映,有时见日。 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
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
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 2002/03/20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文言文过关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