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正反面的作文》800字
完美的正反面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小孩子在跋山涉水寻找幸福,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在他非常沮丧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神仙,神仙问他为什么愁眉苦脸,小孩告诉神仙自己一直在寻找幸福,却一直没有找到,神仙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你拥有了一路的收获?你已经深深知道了什么是不幸,这不就是幸福吗?
原来饱尝了不幸,即找到了幸福。幸福就是当你真正体会了绝对的不幸之后的收获感、满足感和切身体验的感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经常会追求完美,希望自己远离负面的东西,只接触和收获正面的,总以为负面的东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须知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遭遇众多的坎坷,正是因为在荆棘中盼望的平坦才显得格外平坦。
我们赞美光明,只是因为饱受了黑暗的折磨。
因为有了光明,阴影变得有盼望,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更炫目,这世界上一切的完美,和谐,魅力和变化全部由两个相反的面组成。
有一首儿歌《种太阳》,表达了一种美好而童稚的心愿:说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能够种太阳,种一颗太阳,结出很多很多的太阳,愿南极,北冰洋,晚上都挂上太阳,于是所有的世界都是光明,岂不知,如果这个愿望实现的话,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白天和黑夜,寒冷和炎热,这些相反的自然现象构筑了完美的规律,因为有白天,黑夜让我们倍感安全,因为有了黑夜,白天成为一切的新开始,如果白天和黑夜混在一起,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乏味?北极和南极的冰寒虽然让人望而却步,却也是很多耐寒动物的幸福乐园。前些时候看到一张图片,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挑战,图片中可怜的小熊在一块即将融化的冰块上挣扎,让人辛酸。
总之,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正如绝对的阴暗,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正反两面构成,最好的一切不过如此,正如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只有懂得欣赏缺陷,才能够真正体会美好;也是因为体会了美好,才会更懂得欣赏缺憾。如此,正反两面,构筑成完美人生。
作文二:《对某事物正反面的看法类作文》2400字
My View on Multi-media Teaching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3. 我的看法
Multi-media teaching is no longer something new to us. To some degree, it has bee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However,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issues,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n the positive side, with the bination of word, pictures, animation, sound, video and etc. multi-media education creates positive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thus motivating the learners. Another underlying advantage is that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its rich contents and colorful screen makes learning both instructive and enjoyable.
On the negative side, multi-media teaching sometimes lacks classroom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learners, which may have a bad effect on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Besides, it take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to produce the teaching courseware on the part of teachers, thus drastically multiplying teachers’ working load.
No sensible people will deny that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both benefits and drawbacks but on balance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since such a teaching approach has bee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Pros and Cons of Mobile Phones
1. 手机的优点
2. 手机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3. 我的观点
A mobile phone,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issues,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ne major advantage of a mobile phone is that it allows calls to be made instantly from almost any location. This can be vital where emergency services need to be called to the scene of a crime, accident or fire. Another advantage is its convenience for social or business purposes. A further advantage is that a mobile phone can serve as a 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which can be extremely convenient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wherever you may be.
There are, however, also a number of disadvantages to a mobile phone. The fact that a mobile phone allows a person to be contacted at any time can in itself be a disadvantage. The perceived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s use can be another disadvantage. Still another disadvantage is the nuisance it can cause at times when the sound of a phone ringing is irritating, such as in the classroom, during a business meeting or at the theatre.
Therefore, a mobile phone has both benefits and drawbacks, but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and bypass the disadvantages.
对某事物正反面的看法类作文是常考作文类型之一,上面两篇范文中蓝色字体为作文结构框架,请大家记住其中的任何一个,考试时只需把你想到的优缺点填入框架中即可。
作文三:《事物有正反面,没有绝对的是非》1600字
事物有正反面,没有绝对的是非
事物有正反面,没有绝对的是非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别提了,真是不幸哦~”另一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是很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儿呢,”“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她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她做家事,全部都由他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同样的情形在儿媳妇那里就是十恶不赦的罪过,在女儿那里却成了人生幸运的注解。
世上万事万物都具有两个方面,本来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许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远;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同样的状况,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
很早以前,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处境十分危险,为此,酋长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族人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酋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待着酋长的话,于是他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大家立即发出了“可怕啊”、“我们可怎么办”的声音。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同样是一些牲畜的饲料,从悲观的一面看它对于人的生死毫无作用,而从乐观的一面来看它,却是人们生存的有力保障。那个智慧而幽默的酋长,在濒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态,他所看到的,仍然是生的希望。这无疑是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这种人注定不会被生活打垮。
有两只山羊兄弟,哥哥长得肥壮有力,弟弟却长得瘦小孱弱,更不幸的是瘦小的弟弟不小心踩上了猎人布下的机关,虽拼命挣脱,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却瘸了一条腿,从此弟弟总是与哥哥寸步不离,它怕
哥哥再误入猎人的狩猎区,总是提醒哥哥什么地方不能去。
一天外出觅食的兄弟俩碰上了一只凶猛的豹子,望着虎视眈眈的豹子,弟弟拉着哥哥就往一个方向跑,可是哥哥奋力挣脱了弟弟的拉扯,它迎着黑豹,奋勇向前,这时黑豹腾跃而起,疾如闪电,一番拼杀,山羊死于非命,死得非常悲壮;豹子藏好山羊的尸体,就去追另一只逃跑的山羊,那只瘸山羊被追上后,谄媚地对豹子说:“豹子先生,你不要误会我的好意,我是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除了骨头,没有一点肉,所以不好意思给你果腹,我想去把我平时要好的那些伙伴给你找来,它们可比我胖乎多了,这不,还没走到,就被你追上了,我想你现在肯定误会我了,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豹子听了山羊的话半信半疑起来,不过它转念一想,这只瘸山羊即使借个胆子给它,它也不敢骗自己吧,姑且信它一下,如果事实证明它说了谎话,那么再吃它也不晚,于是豹子凶狠地命令山羊给它带路去找那些更肥的山羊。
瘸山羊很快就把豹子引入了上次自己中套的地方,只是它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顺利躲过了劫难,而不知深浅的黑豹却是先被猎人放置的夹子夹住了后腿,然后在挣扎的过程中掉入猎人挖好的陷阱中毙了命。这只得以活命的山羊,靠着机智打败了强大的对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羊弟弟的这种逃窜,不但不是一种懦夫行为,反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勇敢,是一种大智大勇。
有一个人,面对两个持刀歹徒,依然无所畏惧,拼命去夺被歹徒抢过去的包,他越是拼命去夺,歹徒越是以为包里有巨额钱财,所以他才会如此舍命不舍财,于是歹徒更加疯狂了,不停地挥刀朝他砍去,最后他身中二十多刀,倒在了血泊中。可是等歹徒打开包一看,里面只有不到二十块钱,就连作恶多端的歹徒也愣住了。
无疑,这个人是个勇士,为了反抗邪恶,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但是用鲜活的生命去捍卫十多元钱这种方式是不是值得商榷,生命是无价的,明知反抗是拿鸡蛋去碰石头,那么留下生命,去创造
作文四:《生活的正反面》400字
(2008-08-18 09:52:27)
转载▼
标签: 婚姻
生活
正反面
情感
生活的正反面
左右就是两难,两难也就是左右。
我不是男人,所以无法得知男人的想法。
感觉婚姻确实是只给女人去独享的大餐.
女儿自打上婚姻专列,就开始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步过程__从婚庆到婚宴......无不是男人在耐着性子陪女人玩.比如照婚纱照就是一例,当化妆师在男同胞脸上身上扑粉的时候,我就是看过不少因此而翻脸的准新郎......
照片,确实比现实要甜蜜多了.
因为照片只是一瞬间.
瞬间的甜蜜反倒容易永恒.
现实就惨了,现实是把照片翻过来之后标有厂家品牌的彩印纸.
这两面,都真实,也都不真实.
粘合在一起,成就了生活.
感到难过时,就看看婚纱照的正面.
甜的过头时,看几眼婚纱照的背面.
既然选择,一定有选择的理由.
既然不肯放手,也一定有不肯放手的理由.
反正生活决不是可以两面照人的镜子,我们只能一面见光一面乌涂地生活着,两面都见光的日子,往往是假的,是表演出来的.
这就是生活本身,也是婚姻本身,还有什么别的可以说呢?
作文五:《幸福的正反面》6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幸福的正反面
作者:刘仪伟
来源:《婚育与健康》2015年第11期
我坚信自己是幸福的,一向如此,因为实在找不到不幸福的理由。我猜,所有的不幸福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荒唐结论。当一种幸福非得和另一种幸福比较,而且一定要分出个高下来的时候,人便走向了自己幸福的反面。
我清晰地记得5岁那年,我有一块二毛钱。那个时代那个年纪,巨款啊,得意得紧。出去玩,回来,钱丢了,丢得只剩两分,好似晴天霹雳。我自然号啕大哭。外公见状,问我:“哭,能把钱哭回来吗?”
我愣住。
外公说:“如果能把钱哭回来,我陪你一起哭。”
我摇摇头,我当然知道钱是哭不回来的。“丢钱已经很惨了,哭一场,岂不更惨?” 我不再哭,终于明白,我丢了钱,但是,我不能丢掉我的幸福。
我就是在外公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的。于是,我有时候会很不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 我不理解,考第10名有什么好沮丧的,谁也不能证明第一名一定拥有比第10名更多的知识。
我不理解,考上普通大学有什么好惭愧,谁也不能保证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混得好。
我不理解,开10万元的车有什么好悲哀的,城里面限速都是每小时80公里。 我不理解,职位低有什么好难过的,当大官的责任还更大呢……
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幸福都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幸福就像是一个滑溜溜的皮球,一不小心就会溜走,但跑得不远,稍微用心,又可捉住。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相信,你眼前的,就是幸福。
作文六:《权威的正反面》3300字
年终岁末,形形色色的颁奖和评选又成为“两大先生”揭晓前媒体惯用的桥段,作为现代足球发源地的英格兰,创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英国《442》杂志,近期就推出了―份”百大球星名单”。虽然《442》不像该国的另一家杂志《世界足球》般每年会评选“先生”,但高达百人入围的噱头足以令球迷侧目。自从《太阳报》、《卫报》、《每日镜报》、《世界新闻报》等小报一股脑涌进舰队街后,主攻眼球经济的“Top10”排行榜已然在英伦媒体圈中蔚然成风,就连独善其身多年的杂志也未能免俗。 当然,《442》选择在此时公布百大球星名单,多少有和即将于来年开春揭晓的《法国足球》金球奖打擂台的意味:后者在10月公布了入围金球奖的三十人候选人名单。与《442》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相比,《法国足球》无疑更慎重、更全面,两份名单折射的,恰恰是英法两国近年来形成的完全不同的媒体观和体育观。护短PK:自矜与严厉 《442》提交的百大球星名单中,英超球员足有33人之多,占去了总榜单的1/3,切尔西更是有11人入围、与皇马并列第一,其中不乏本赛季没打过一场英超的日尔科夫,他的排名甚至比队友切赫还要高!即便论综合排名,切尔西也与皇马不相上下。在英超其他球队中,曼联亦有七人入围,上赛季四大皆空的阿森纳甚至还贡献了五人,再看看名列前十的当红炸子鸡。除了梅西和哈维与英超界限分明外,埃托奥、比利亚、伊涅斯塔哪个不是常年与四大豪门闹绯闻?在第11~20名中,兰帕德、费迪南德、德罗巴、阿尔沙文、埃辛、法布雷加斯清一色的英超球员更是形成了庞大的集团军,加上前十位中的托雷斯、杰拉德和鲁尼,尽管在质量上无法和霸占前五名的西甲相提并论,但在数量上,《442》却给足了自家球星们面子。 相比《442》的护短态度,《法国足球》对法国队和法甲联赛可谓极端严厉,作为世界杯预选赛表现最差劲的欧洲传统强队之一,以往总能在各类奖项评选中混个脸熟的法国人可谓颜面尽失,除在波尔多如鱼得水的古尔屈夫和一步登天皇马的本泽马算是难得的惊喜外,另两位入选者均是老面孔――国家队的绝对核心里贝里、几乎从未缺席各类评选的亨利,当然此二人问鼎金球奖的可能性近乎于零,前者无法以一己之力助拜仁夺冠,后者早就过了巅峰期,基本都属于陪太子读书角色。再看看名单中曾有法甲经历的,不过亚雅-杜尔、德罗巴、迈孔三人,可见《法国足球》非但对如今法国队的低迷颇有微词,就连日薄西山的法甲也同样苛刻。 沿革PK:转型的无奈 《法国足球》以全球资深体育传媒人士投票决定金球奖归属的方式无疑更加科学严谨,但退回15年前,法国人却和英国人一样护短:1994年世界杯硝烟散尽,作为巴西队头号射手和前一赛季西甲最佳射手的罗马里奥毫无悬念地摘得世界足球先生桂冠,却没有入围金球奖候选名单,这都是因为《法国足球》直到1995年才将金球大门向欧洲赛场所有优秀球员敞开,而不再局限于欧洲籍球员。此后一年,风光无限的威赫捧得金球奖,而利比里亚人在上一个赛季不过随巴黎圣日耳曼队拿到法甲季军,球队也仅仅闯入了冠军联赛半决赛,这个垒球奖更像是为了弥补其他洲无金球先生的空白,即便如此《法国足球》还是将这一奖项颁给了成名于法甲的威赫而非西甲独狼罗马里奥。在入围人数上, 《法国足球》也极力打压英国势力,同样是在1995年,入围金球奖的英超球员只有耶博阿(利兹联)、希勒(布莱克本)和赖特(阿森纳)三人,英超势力真正开始在金球名单中占据多个席位,则是在1999年,这一年曼联携“三冠王”余勇,共有六人入围,但最终贝克汉姆、基恩还是没能敌过在巴萨呼风唤雨的里瓦尔多,输给里瓦尔多不丢人,但当年英超除曼联外,再无其他球队有人能够入围则令人费解,由此,《法国足球》在上世纪打压英国势力可见一斑。 倒是同时代英格兰足球杂志相对中立,不被异见左石。1995年《世界足球》年度第二上AC米兰的马尔蒂尼,作为一名后卫,能在偏爱中前场球员的“先生”奖项中名列次席已实属不易,毕竟比起靠国家队荣誉包揽2006年双料先生的卡纳瓦罗,马尔蒂尼的这个第二更像是对其职业生涯一生的肯定,同样获此肯定的还有卡洛斯,1997年巴西后卫仅次于同胞罗纳尔多。同期的《442》杂志同样有类似的温情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992年起英甲升格为英超,并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姿态向世界第一联赛发起了冲击,但《442》对英伦球员的态度却严厉得近乎刻板,偶尔能荣登杂志的本土人,要么是莱因克尔、巴恩斯这些耋宿,要么是普拉特、比尔兹利等资历和人品高人一等的老将,后生球员极难在杂志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版面。1994年世界杯后, 《442》更是长篇累牍地分析了四强的战术打法与核心球员,浑然不顾国人无缘美利坚之行的痛楚。这种清高的姿态也导致了众多新生代球员纷纷投入小报怀抱,萨顿、科利莫尔等人就架不住小报的可观报酬而写起了专栏,拍起了写真。待到《442》发现昔日忠实的老读者已经习惯了街头巷尾的花边新闻后,才后悔不迭地谋求转型,只可惜杂志终归放不下业内先行者的权威身段,在兼顾娱乐性的要求下,今年的《442》百大名单着实有些两不靠的味道。 排名PK:谁更虚高? 《442》百大球星名单最令球迷咂舌的,是被金球奖名单和FIFA先生名单一并过滤掉的曼城和托特纳姆分别有三人和两人当选,其中排名第38的阿德巴约甚至位列斯奈德、巴拉克、皮克和范德萨等人之前。多哥人上赛季在阿森纳的表现并不服众,今夏投奔曼城后一系列对东家极端刻薄的言论、以及爆铲法布雷加斯、踩踏范佩西、进球后寻衅阿森纳球迷的荒唐举动都令人不齿,但在(/442))眼中,阿德巴约俨然成了曼城不可或缺的重建基石;排名第64的莫塔同样有鸡犬升天之嫌,前巴萨弃将与米利托打包交易到国米后表现平平,或许《442》只是为了平衡国米偏少的人数(9人)?最为引发争议的是比利亚,虽然巴伦西亚射手过去几个赛季进球率不低,且有2008年欧洲杯金靴奖保底,但很显然西班牙人并没能使得灾难深重的俱乐部摆脱困境,至今尚未染指西甲金靴的他能高居第五,着实令人惊讶,至少卡卡、埃托奥和伊布三位个人奖项和团队荣誉都远在比利亚之上的准金球得主绝对不服气。而在俱乐部分配原则上,《442》显然也有些大干快上凑数之嫌,皇马今夏狂揽巨星不假,但已经一个半赛季没怎么正式比赛的荷兰人范尼能跻身百大,确实有些令人惊讶,而之前一年他第14位的排名也的确有些过头;至于在名单末端出现的国米小将圣通,很遗憾,不论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这位“90后”边卫均不是主力,而斯尔纳、阿金费耶夫、卢乔?冈萨雷斯和帕拉西奥斯的入选,则更像是照顾小俱乐部和第三世界国家队的利益。与沙马克等新星排名急速上升相比,以吉格斯、皮耶罗和罗纳尔多为首的老将大幅下滑实在有悖人情常理,毕竟他们如今仍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球队的表现。尤其是罗纳尔多的第100名,与其说是编辑们在追怀荣归故里的外星人,倒不如说是在恶搞肥罗。 金球奖候选人名单相对“雷点”不多,但也有遗珠之憾,譬如埃夫拉堪称当今左后卫第一人,但为了平衡俱乐部、国籍以及奖掖新人,这位曼联干将不得不让位于维迪奇和本泽马。由于名单人数相对较少,金球奖评选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譬如德国与荷兰两支欧洲传统劲旅就无一人人选,当然这也与两队更依赖团队作战、缺乏拔尖球星、成绩人气平淡有关;但在邓加上任后同样奉行团队足球的巴西有五人人选,则有些出乎意料,法比亚诺虽然效率超高,但联赛成绩实在欠奉,塞萨尔和迈孔固然是国米防线中流砥柱,但意甲冠军惨淡的欧战成绩实在拖后腿,至于迭戈,上赛季不来梅的联赛糟糕排名与巴西人一门心思转会不无牵连,仅凭借下半年在尤文图斯的风光入围,实在有些牵强。不过金球奖向来看重的不是过往名气、而是眼前表现。2001年,当时并非金球奖最大热门的欧文凭借着客场以5:1横扫德国之战中匪夷所思的四个进球,一举压倒齐达内、劳尔和合甫琴科等人成功登顶。尽管本赛季金球几乎已经被梅西内定,但帮衬的角色至少也得让球迷足够耳熟才成,状态持久但不突出的名将如马斯切拉诺等无奈落选,细想来也是在情理之中。
作文七:《幸福的正反面》500字
第30版:平常人生
·伞下一肩雨
·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
·幸福的正反面
·开电梯的小伙儿
·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哲理
·人生得与失
·漫画
·箴言
当一种幸福非得和另一种幸福比较的时候,人便走向了自己幸福的反面
幸福的正反面
发布日期: 2011-01-07 00:00
作者:刘仪伟
我坚信自己是幸福的,一向如此。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不幸福的理由,我猜,所有的不幸福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荒唐结论,当一种幸福非得和另一种幸福比较的时候,人便走向了自己幸福的反面。
我清晰地记得五岁那年,我有一块二毛钱,那个时代那个年纪,巨款啊,出去玩耍,回来后,钱丢了,只剩两分钱,好似晴天霹雳,我号啕大哭。外公见状,问我:“哭,能把钱哭回来吗?”
我愣住。外公说:“如果能把钱哭回来,我陪你一起哭。”
我就是在外公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的。有时候,我很不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
我不理解,考第10名有什么好沮丧的,谁也不能证明第1名一定拥有比第10名更多知识;我不理解,考上普通大学有什么好惭愧的,谁也不能保证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混得好; 我不理解,开10万元的车有什么好悲哀的,城里面限速,超速都得罚款……
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幸福都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幸福就像是一个滑溜溜的皮球,一不小心就会溜走,但跑得不远,稍微用心,又可捉住。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相信,你眼前的,就是幸福。
(摘自《广州日报》)
作文八:《汉武帝的正反面》11600字
1
公元前141年,时年16岁的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此时,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蒸蒸日上,但这位少年天子似乎不想做一位守成之主,即位不到一年,就召开了举贤良对策会议,宣布自己的治国理念,希望“德润四海,恩泽至于草木”,几年后,他再次召开同样的会议,强调“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总之,他希望人民生活美好,同时,还要把大汉文明传播天下。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不是呆在宫中拍脑袋做决定,而是身体力行去实践。一生当中,武帝外出视察工作多达数十次,公元前110年的那次巡游里程更是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67岁的时候,他还到安定、北地一带进行视察。
汉武帝在位期间,黄河多次在瓠子(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决口,进行了多次治理,公元前109年,瓠子再一次决口,汉武帝亲临现场,命令群臣中自将军以下都背沙包去堵决口,他自己也亲沉白马和玉璧祭祀河神,瓠子决口经过这一次堵塞治理,以后这一带再无水灾,在堵塞决口的过程中,汉武帝还做了两首《瓠子歌》,纪念治理黄河之功,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不封禅兮安知外。”说明他的巡游,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在体察民情,为自己的政治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2
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汉武帝曾请教他的老师卫绾,要解决民生问题和匈奴等外患,应该怎么办,卫绾回答:得人。武帝听了这句话,广延人才,班固后来这样赞美: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武帝的用人之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非常规用人才,自己发现并亲自培养。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大胆起用卫青和霍去病(这方面的详情,请参看本期卫青和霍去病的专文)。还有金日?(音jin mi di)的任用亦如此。金日?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被杀后,金日?归汉,当时14岁,被安排在黄门署养马,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精通马术,宫廷马经他调养,匹匹高大肥壮。有一次,汉武帝让十多个马奴牵出马来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神态庄重,目不斜视,这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不久便拜他为马监,又提升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后来在巫蛊之祸中,金日?发现了刺杀武帝的刺客,护驾有功,受到重用。此后金日?更加严于律己,汉武帝对他越发敬重,赏赐累千金,出则同乘一车,入则服侍左右,以致于有人说他不应该对这样一个“胡儿”如此器重,然而汉武帝不以为意,还赏他姓金。汉武帝临死之前,金日?与霍光、上官桀一起被选拔为托孤重臣。
2、 建立起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颜驷是一名郎官,有次汉武帝见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他,问他为何不得志。颜驷告诉武帝:自己伺候文帝时,就为郎官,但是文帝好文而不好武;侍奉景帝时,景帝喜欢美男子而自己相貌丑陋;如今侍候皇上您,您喜欢年轻人,而我已经老了,所以三世都得不到重用。汉武帝听后深为震惊,认为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臣,因为逢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这不是颜驷过错,而是用人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后,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据说,正是受此事启发,汉武帝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宣布唯才是举,广开仕途,通过建立察举和征召有特长的人等措施,发现了大批人才,比如董仲舒、公孙弘、朱买臣、严助、主父偃等这些西汉名臣,都是这样登上政治舞台的。
3、 善于用人所长。通过推荐、自荐选上来的人才,不免鱼龙混杂,未必都是人才,再说各人才情不一,适合干什么也要考察。比如司马相如是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用其所长,任命他从事审核和润色政府重要文告的工作。后又让他出使西南夷,抚慰那里的少数民族,配合唐蒙的工作,对后来解决西南夷的问题,立了功劳。又比如东方朔,此人诙谐幽默,汉武帝很喜欢他,但却始终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4、 赏罚分明。武帝一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很多人出身不高,但由于在一两次战争中杀敌斩首有功,一下子就当上了将军,甚至封侯,而一不小心,在一次战争中犯了错误,侯位一下子就没了,下一次战争如果再立功,又立马恢复侯位,像坐电梯一样,忽上忽下,张骞、苏武的父亲苏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更有意思的是,比如张骞被汉武帝剥夺了侯位,成了一个平民,但汉武帝遇到需要咨询他的事情,还是找他,相谈甚欢,这说明汉武帝有原则,也有人情,赏罚得当。
3
汉武帝活了70岁,在位时间54年,做的最大、也是最持久的一件事情就是一改前朝政策,四面出击,开疆拓土。在做这件事情的开始、过程中以及之后,他都遇到了很大阻力,遭受了很多批评,但他意志坚定,扛了过来。
公元前138年,南越一带内乱,闽越(今福州一带)攻击东瓯(今温州一带),汉武帝想插手这件事情,但他还是先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他问太尉田?事情该怎么处理。田?说越人互相攻击,和我们没有关系,更何况东瓯在秦朝就是中原已经放弃的地方,没必要进行救援。田?的意见,遭到了严助的反对,认为应该出兵救援,这样才能让属国安心臣服。汉武帝很欣赏严助的说法,私底下他对严助说:太尉不足为计。最终他派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救援东瓯,为后来南越的归附打下了基础。卫青打下河套地区后,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建立朔方郡,但遭到当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的反对,认为那是无用之地,可以不要,后经过激烈的争论,驳倒了公孙弘,在汉武帝的支持下,汉朝在河套地区建立了朔方郡,这是汉后来能集中兵力在河西走廊一带与匈奴进行战争的重要条件。 汉武帝曾经和大将军卫青说过他的肺腑之言:假如我现在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但打仗又会让老百姓受苦。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呢?我也想明白了:我来打仗,背所有的骂名,等战争结束之后,我的继承者再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休息。有一次,太子刘据劝他不要打了,他对太子说:我现在是在代你受苦,为的是让你能够顺顺当当、安安逸逸地当皇帝,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从以上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发起战争的目的、意义、结果以及会遇到什么阻力、将来又该怎么办,是非常清醒的,同时他也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彻底。在这方面,他的确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打仗可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而是要流血、死人的,长达数十年面对着这样鲜血淋漓的场面,看到的是老百姓生活艰难,耳边充斥着的是大臣们的劝谏和反对,换成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可能早就崩溃了,但汉武帝始终没有动摇,一以贯之的执行着自己的战略意图。
对汉武帝的征伐事业,客观来说,一开始,他的大臣们,大部分人持支持态度,尤其在对匈奴开战上,虽然也有反对意见,比如有人还是主张对匈奴和亲,但这种意见很快就被一片开战之声所淹没。公元前135年和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先后召开过两次重要会议,讨论对匈奴的和战问题。在第二次会议上,韩安国主张和亲,提出了两条理由:一是高祖当年遭受平城之辱,但仍然和亲,这种政策实行到现在,天下安定,局面难得;二是和匈奴开战,必须深入其腹地,运输什么的都比较困难,成功的机会很小。王恢代表主战派反驳了韩安国的论调,指出边境如今已经不安宁了,不打不行了,一旦打起来,也不必深入其腹地作战,而是可以诱敌深入,实行伏击。汉武帝自然赞同开战,于是他批准了王恢、聂壹等人的诱敌深入之计,准备在雁门马邑歼灭匈奴主力,史称“马邑之谋”。可惜后来匈奴人没有上当,汉匈关系彻底破裂,全面开战。之后,汉武帝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一批新将领,经过十年左右的战争,取得了对匈奴的重大胜利。
事实上,对汉武帝这一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后世的史学家大多也持肯定态度,甚至是高度赞扬,问题在于之后汉武帝并没有收手,而是不依不饶,不但继续正面与匈奴作战,而且还在西域等地方与匈奴展开争夺,这就引起了当时很多大臣的不满,也让后世相当一部分史学家认为他穷兵黩武。比如汉匈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后,汉朝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求和亲,汉朝大臣中有很多人也不想打了,有的主张建立起一种新的君臣关系的和亲政策,有的则干脆主张恢复汉初传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对这些提议都不感兴趣,尤其反感主张恢复汉初的传统和亲政策,他问持这种意见的代表人物狄山:我让你守一个郡,你能守得住吗?狄山回答不能。武帝又问:那一个县呢?狄山回答还是不能。武帝再问:那让你守边防要塞上的一座烽障呢?眼见武帝越来越生气,狄山只好硬着头皮说:能。汉武帝果然派他去守一座烽障,结果一个多月后,狄山就被匈奴人杀了。狄山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很有教育意义,汉武帝对他的工作安排也是一种惩罚,但狄山的态度却是当时很多人的真实想法,他们的意思大概就是:你打仗不是为了解决边疆危机问题吗?现在没有危机了,你还打什么打呀?难道就不能好好治国,让老百姓过上舒舒服服的好日子吗?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糊涂之见,对这种没经历边境上的血腥杀戮、只会空谈的人,用这种血淋淋的真实生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理解如果不坚持对匈奴作战,边境上的汉朝人民过的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在批评汉武帝的对外政策的人里面,有一个和他一样了不起的人物――唐太宗,他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意思是说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比不上他唐太宗以德服人。笔者在读到唐太宗这段话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他那副洋洋得意的神态,不禁莞尔。汉武帝不是没有大收获,而是收获大大的,没有汉武帝当年打下的基础,哪能有你唐太宗所谓的以德服人。唐朝的突厥不是汉朝的匈奴,但他们活动的区域是差不多的,正是从汉武帝开始,这里才和中原地区有了大规模的文化融合,也就是说这里的人们在心理上实际上早就认可了汉文化,唐太宗是坐在汉武帝这个巨人的肩上批评这位巨人。最重要的是: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本来就是在输出文明,也是以德服人。唐太宗也不是真的就凭一个“德”就搞定了一切的,还是建立在“打”的基础之上,他也和突厥打过,突厥才服的嘛。
唐太宗为什么这么评价汉武帝?实际上,他和汉武帝是同一类人,当然能够理解汉武帝,他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在某个需要强调“德政”的场合下,夸耀自己是一个有德政的皇帝,向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唐太宗和汉武帝登上皇位的经历不一样,汉武帝继承的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唐太宗则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他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也差不多,曾亲自上阵杀敌,据说在战场曾杀得整个袖筒里都灌满了鲜血,所以,他对战争是有厌恶情绪的,当了皇帝之后,为了洗干净身上的血腥气,他要强调德政。相比而言,汉武帝虽然对外打了几十年仗,也到前线视察过,但毕竟没有上战场亲自杀过人,因而他对血腥没有唐太宗那么敏感。
4
还有一个问题,汉武帝四处征战,是因为经过“文景之治”后有钱了吗?
在众多有关汉武帝的史书中,无一例外有这么一种说法:汉武帝之所以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最大的原因是经过文景之治,到他继位的时候,汉朝的国力有了很大的的提升,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有钱了。有多有钱呢?据说钱花不完,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米也吃不完,堆在仓库里都发霉了,马也很多,相比于汉初大臣们只能坐牛车上班,现在的马多得在路上乱跑。总之,是富得流油,打仗不就是打钱嘛!
首先,得承认战争的胜败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但要说有钱才能打仗,却实在不敢苟同。如果说汉武帝四处征伐是因为有了钱做保障,那么文景时期有没有钱呢?当然有,那为什么没有打匈奴呢?即使贾谊等人早在汉文帝时期就提出了要打,最终也还是没打。为什么?一方面在于文景时期,国内还有诸侯王造反作乱,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周边问题,另一方面也在于汉文帝、汉景帝没有汉武帝的大魄力,这种魄力表现在不但要敢于打,而且要敢于承担打之后的后果。汉武帝是不怕打没了经济建设成果的,在他看来,打没了可以再建设嘛!反过来,从匈奴方面来看,他们有没有钱呢?没有,没有才要打仗才要来中原地区抢夺嘛。从历史上来看,所有一切民族的崛起和扩张都不是因为有钱,比如后来的辽、金和蒙古等,其崛起之初,在物质方面都是极其匮乏的,他们之所以能崛起,在于有了雄才大略的领袖。再看宋朝,有没有钱呢?当然有钱,可结果怎么样,由于最高统治者人不行,最后还不得乖乖地把钱送给很“穷”的辽国、金国等。 其次,笔者觉得上述史料有点文学的夸张意味在里面,在其他一些史料里,谈到汉武帝即位之初,为了赞扬他的改革措施,又说国家财政怎么艰难等等,与上述的富裕之说自相矛盾。应该说,汉武帝继位的时候,经济较之汉初肯定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也不至于到了富得钱都没处花只能打仗的那个程度。
5
有钱不是打仗的前提条件,但打仗却是真的要花钱的,战争进行过程中,汉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捞钱,有些做法不光彩,比如卖官,比如让犯罪的人出钱赎罪,但这些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更大动作,任用桑弘羊等人进行经济改革,为国家敛财。桑弘羊是洛阳一位商人的儿子,十几岁时入侍宫中,武帝时期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汉武帝宠信,汉武帝的经济改革,主要是由他们三人主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实行盐铁国家专营:铸铁和煮盐是当时的两大产业,但过去这两大产业多控制在私人手里,现在禁止私人进行铸铁和煮盐,转由国家专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二是实行酒类专卖:西汉初年,出于少酿酒节约粮食的目的,政府曾禁止买卖酒,汉景帝后期,酒类买卖放开,酿酒和买卖酒成为一项能显著获利的事业,政府将其实行官商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三是实行均输和平准:把各地运送到京城的物资通过设立在各地的均输官按时价转运到价高的地方出售,再收购其他物资,层层贩运,国家在其中赚取差价。
四是算缗和告缗:算缗是向中等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这项政策一开始就遭到了反对,不少人隐瞒自己财产,称之匿缗。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鼓励人们揭发匿缗者,揭发者可得到被揭发者一半的财产,这就是告缗,第一个出来揭发的人名叫杨可,果然得到了被他揭发者的一半财产。在这种刺激之下,告缗运动在全国实行了起来,的确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也弄得到处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所以四年之后,告缗令停止执行。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措施,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达到了目的。后世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而进行的改革,基本上沿用了汉武帝时期的这类改革措施,比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就直接采用了均输法和平准。但是,老百姓并不会从这种改革中得到太多的利益,有时改革甚至还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老百姓往往并不满意。
汉昭帝时期,召开了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霍光支持的“贤良们”与桑弘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意在否定武帝时期的这次经济改革,有两个后果:一是桑弘羊后来终因政见与霍光不和而被霍光处死,二是取消了酒类专卖,否定了算缗和告缗,但盐铁官营等措施却基本保留了下来。
这次改革还有一个不好的政治影响,汉武帝重用有商人背景或者本来就是商人的桑弘羊、东郭咸阳和孔仅等,让他饱受诟病。中国古代对商人干政一直抱有很高的警惕性,规定一个人一旦从商,其本人和子弟皆不得做官,这是因为商人出于本性,考虑问题往往只从眼前实际利益出发,而缺乏政治远见,往往会给国家带来祸乱。最近的例子就是清朝末年的盛宣怀主政,可以说,清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亡在了他的手里。(关于商人为政的危害,详情参看本刊2010年第四期的《失去目标的革命》一文。)
6
随着开疆拓土事业的深入,周边各国各族与汉的交往越来越多,他们不断派使者来到长安,汉武帝对这些使者都非常好,他们一来,就带他们参观自己仓库里的各种物产宝藏,以显示汉朝国力的强盛,他们走的时候,还送给他们大量的钱财。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他好大喜功,自己的老百姓日子过得都不好,还要送钱给别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汲黯就是其中的一个。
汲黯是汉武帝一朝的名臣,此人当过汉武帝的老师,是个硬骨头,有国士之风,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说汉武帝是一个内心多欲,但又对外假施仁义之人的话,就是他说的。不过汉武帝很尊重汲黯,甚至有点怕他,衣冠不整不见汲黯,有时他被汲黯说得下不了台,也只是默然,顶多背后说几句汲黯太过分了之类的话而已,但在原则问题上,汉武帝却不让步。
匈奴浑邪王率部众投降汉朝,要到长安,汉武帝命令长安令派两万辆车马去迎接,但官府没有那么多马,便向老百姓借马,老百姓不干,很多人把马藏了起来。汉武帝听说后,认为长安令办事不力,要杀了他。汲黯说:您不必杀他,把我杀了老百姓就会献马的。况且匈奴人来投降,您可以慢慢让沿途各郡县准备好车马,按顺序将他们接来,没有必要这样讲排场。一番话说得汉武帝说不出话来。匈奴人到达长安后,政府给他们划了一块地方居住,汉朝的一些百姓和他们做起了买卖,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近500多名百姓被判了死罪。这时汲黯又去见汉武帝,说:匈奴人侵犯我们,抢了我们的地方,杀了我们的百姓,后来您派兵去打他们,我们又死了很多将士。我本以为您会把抓获的匈奴人,当作奴隶赏赐给那些战死疆场的将士的家属。现在没有这样做倒罢了,可您为什么还要赏赐这些匈奴人呢?老百姓哪里知道在长安城和匈奴人做生意是死罪这样的法律条文啊!您现在这么处理这件事情,讨好了匈奴人,但寒了我们汉人自己的心,这样子保护树叶而伤害树枝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一次,汉武帝开始也是不说话,但后来却发了脾气,说好久没有听汲黯说话了,今天他又一次信口胡说。
如何看待汉武帝与汲黯的矛盾?首先得承认,汉武帝这人确实好大喜功,也好面子,汲黯批评得没错,这又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心理传统,非汉武帝独有,每个人都如此,比如好客,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客人吃饱。同时,这又反映了我们民族胸襟博大,不歧视异族,不搞种族隔离政策,有一种天然的平等意识,汉武帝时期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比如外国人来中国,国人皆热情接待,如果来投资,还要给予优惠政策,这是中国能成其为一个大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意思的是,异族人到了中原,比如第一代,颇受优待,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慢慢融合了进来,变得和原住民一样了,虽不再有特别优待,但却成了自家人,这体现了我们民族巨大的包容力。 汲黯与汉武帝两人看问题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汉武帝并不是对外假施仁义,而是站在民族政策的高度处理问题,也确实有效果,笼络了人心,输出了文明,在汉与各族之间,建立了一种文化认同,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民族融合,而汲黯只是从眼前利益、具体当事人得失考虑问题,没有理解汉武帝的深谋远虑。
7
汉武帝晚年,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90年这十年间,发生了几件大事,使得汉朝国力锐减,危机四现,也促使武帝开始反思政策得失。
第一件外战失利,公元前99年、公元前97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征匈奴失败,最后一次失败后,由于牵扯到宫廷内斗等原因,李广利直接投降了匈奴。
第二件是在这十年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农民起义,规模虽不是很大,但影响却不小。
第三件就是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发生于公元前91年,所谓巫蛊,就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将象征真人的小木偶埋在地下,请巫师进行诅咒,据说这样就能把人害死。起因是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并且和阳石公主通奸,汉武帝杀了公孙贺父子以及牵连其中的卫青之子卫伉等人,后来又派他宠信的江充进行更大范围的追查,江充直接查到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头上,向汉武帝报告他们也在搞巫蛊害他。卫子夫与刘据起兵造反,被丞相刘屈?镇压,相继自杀,牵连者达到数万人,其中,刘据的儿女都被杀死,唯独留下了一个孙子刘病已,即后来的汉宣帝。
巫蛊之祸造成了政局极大的动荡,也给汉武帝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太子刘据之死,更是让他伤心。汉武帝很喜欢刘据,刘据这人和汉武帝不太一样,他性格比较温和,前文说过,汉武帝明白自己将天下人折腾得很厉害,希望有一个不太折腾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位子,刘据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汉武帝对刘据也很信任,每次出外巡查,都把政事交给他处理,巡查回来,也不多过问刘据处理的事情。某次有人陷害刘据,说他调戏汉武帝的宫女,汉武帝听说后,居然给他送了一批宫女过去。即使江充调查巫蛊之事,查到刘据头上之时,汉武帝也还是想找刘据好好谈一下,但没想到,刘据却起兵造反了。刘据是不是对汉武帝真的做了巫蛊之术呢?从他的反应来看,应该确有其事。这其中,皇后卫子夫起了关键作用,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儒,丈夫正是公孙贺,卫子夫可能串通了公孙家人一起来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位子和刘据的太子位子。当时卫子夫已经年老色衰,不得汉武帝宠信,汉武帝先是宠信李夫人,李夫人死后,留下了一个孩子即昌邑王,而李夫人的哥哥正是正受重用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后又宠信钩弋夫人,钩弋夫人生了刘弗陵之后,汉武帝多次说这个孩子太像我了。这些事情都让卫子夫很着急,所以她希望汉武帝早死,刘据早些登基,所以利用巫蛊诅咒汉武帝,被发现后又先下手为强,想直接夺权,失败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刘屈?在镇压卫子夫和刘据的造反中立了功,不久之后,他就因为和儿女亲家李广利联手想推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为太子,意图谋反,事败后被杀。
巫蛊之祸、李广利降匈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使得汉武帝开始反思。
反思结果之一就是尽快结束巫蛊之祸,消除影响。当有人上书说刘据被杀是被冤枉之时,汉武帝顺坡下驴,灭了江充家族,同时建起了思子堂,意思是想念刘据,给太子一派的势力吃了定心丸,同时还把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的名字列入了宗室名册。
结果二是在公元前89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否定了桑弘羊建议在西域轮台屯田的建议,同时对自己过去不停进行战争、劳民伤财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和检讨,表明要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发展经济和富民上面来。这道诏书一下,天下为之鼓舞,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那么折腾了,他终于消停了。历史学家对此也大唱赞歌,认为汉武帝虽然多欲,穷兵黩武,但最后这么一检讨,终究还是一代明君,他的这种行为,还把西汉王朝从行将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没有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等等。
如何客观看待《轮台罪己诏》和此时的汉武帝呢?
首先,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变化之举。汉武帝自己看得很清楚,当时视野之内,该拿下的地方差不多都拿下了,尤其是匈奴和西域的问题,有了一个他比较满意的结果,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当时的老百姓在汉帝国的多年对外战争之下,的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能再折腾他们了。《轮台罪己诏》为昭宣时代的治国奠定了一个基调,给西汉王朝带来了和平繁荣。
其次,这也是不得已之举。汉武帝自己确立的接班人刘弗陵,年纪还小,还没有治国的能力,为了江山社稷的长久稳定,他通过“罪己”的方式,既体面地改变了治国政策,又给继任者铺了一条路。而这一年,汉武帝已68岁,老了,人可以什么都不服,但不能不服老,他的身体和精力已经大不如前,想折腾已经没有身体的本钱,有心无力,这是英雄的悲哀!
第三,这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策略。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继任者汉昭帝以及之后的汉宣帝对其进行了调整,比如,继承了其中休养生息的内容,但又在轮台地区继续屯田,扩大汉的影响,为后来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不能真的将《轮台罪己诏》看作是一份忏悔录,也不应该把汉武帝的对外战争看作是一个罪过。从历史结果来看,汉武帝给他之后昭宣时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这是在有强大国家保障下的真正繁荣,同时汉武帝又给了我们这些后人辽阔的祖国以及饱满丰富的精神资源!这种资源当中,有一项内容叫做尊严,有人说,尊严是一个民族的奢侈品,只有强者才配拥有,笔者为此话击节叫好!
结果之三是他吸取了巫蛊之祸的教训,为了防止他死后母后专权,在立刘弗陵为太子时,处死了他的亲生母亲钩弋夫人。
8
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这件事情,人们多以残忍谴责,是的,非常残忍,钩弋夫人还是他很宠爱的妃子,一般人真还下不了手,但这件事情也反映了他的公共理性。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是担心太后专政、外戚专权,但同时,他又把国事交给了霍光等人,难道他不怕霍光篡位,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肯定思考过,而且历经了一次艰难的选择,最后他选择了相信大臣而不是皇后,因为巫蛊之祸给他的教训太惨痛了,更因为大臣所代表的官僚系统,是国家象征的一部分,而皇后及其外戚不是,他的识人水平,又让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选对了人,霍光等人后来果然没有辜负他的重托,这是汉武帝的明智之处。 汉武帝是一位明君,但同时又是一位暴君,明智与残暴让他看起来呈现出两面性,但其实二者是同构的,因为明智,所以残暴。比如他对李广之孙李陵的处理,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灭了他的家族,司马迁谴责了他的残暴,但如果汉武帝不这么做,后果可能更糟,等于是在鼓励投降主义,那么,谁还会真正为国效力呢?其结果必然是国将不国,老百姓遭受奴役和苦难。又比如,武帝毫不留情面地处死了很多“官二代”,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外甥昭平君和大将军卫青的儿子,这些“官二代”往往凭借父辈的权势,胡作非为,家人管不住,也下不了决心管,像现在的李双江将军管不住自己的儿子一样,那好,你们不管,汉武帝代表国家来管,如果不管,这些人一旦将来继承了父辈的权位,那国家就没法管了。昭平君是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之子,因犯法获死罪,隆虑公主求情,汉武帝说:“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女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这也是汉武帝具有公共理性的体现。
9
汉武帝真正值得非议的地方,是以下两件事情:
一是生活奢靡,比如大修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家园林,秦代就有,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扩建,据考证,当时上林苑的面积东西直线长约100公里,南北直线长约30公里,总面积为2500至3000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呢?地跨现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五个县(市、区)和西安、咸阳的两个市区。这么大面积的皇家园林,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上林苑主要供汉武帝巡猎使用,为了方便,还把原先居住在里面的老百姓迁了出来,并禁止他们在里面砍柴打猎。扩修上林苑,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东方朔反对尤为激烈,但汉武帝没有听。人都有弱点,爱出巡打猎、讲排场,就是汉武帝的弱点。
二是迷信鬼神、相信方士。汉武帝最早相信方士李少君,炼长生不老之药,后相信方士少翁,并封他做了文成将军,少翁自吹能召天神,有次说在牛腹里发现了奇书,汉武帝一看,竟是少翁自己的笔迹,大骂骗子,将其杀了。饶是如此,汉武帝还不吸取教训,又相信方士栾大,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随后汉武帝发现此人不敢入海求仙,更是个骗子,又将他杀了。直到公元前89年,死前两年,汉武帝才幡然醒悟,停止祀神求仙的事情。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荒唐,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就是这样子,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统治思想,但其他思想并没有被禁止,比如阴阳家就很活跃,阴阳家一些五迷三道的思想,在社会上也很有影响,汉武帝也接受了这种影响,他吃吃丹药,想长生不老,并不奇怪,我们可以客观评价,但也不能过分苛求,现在我们社会上栾大一样的骗子也还多得很,相信的人也还多得很。
至少汉武帝还有基本的理性,否则他不会杀掉好几个方士,死之前就不会停止祀神求仙。虽然,这更多来自于他的生命直觉,求了这么多年神仙,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死,原来人都是要死的,那么求仙就没有意义了,于是不再信了。
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得说清楚:汉武帝的封禅、出游,是不是为了求仙呢?应该说有求仙的目的,但求仙又不是主要目的。他派人出过海,自己也多次巡游到海边,但笔者认为他主要是想到海那边去看看,看看那边的世界是什么,那也是他心目中想拥有的天下!但当时的现实条件又不能让他实现愿望,惆怅啊!这是一个英雄的惆怅!还有人说汉武帝征西域,是为了到西方去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有点过分。估计当时就有人批评过他,汉武帝为自己辩护过,所以才会说“不封禅兮安知外。”
汉武帝迷信鬼神、相信方士是事实,并且给国家带来了危害,比如巫蛊之祸的发生,和他迷信鬼神也有一定的关系。
10
对汉武帝的评价,历来争论颇多,之所以如此,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呈现出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他一生做的事情又特别多,从中找出一两件说好话或者说坏话,都很容易;也在于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取决于评价者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同样一件事情,由于价值观、立场不一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不管怎样,评价汉武帝这么一位人物,不能轻薄,也不能有一己之私念。Ω
作文九:《幸福的正反面》1400字
幸福的正反面
我可能幸福的吧,因为实在找不到不幸福的理由。我猜,所有的不幸福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荒唐结论。当一种幸福非得和另一种幸福比较,而且一定要分出个高下来的时候,人便走向了自己幸福的反面。
我清晰地记得5岁那年,我有十三块钱。那个年纪在农村,冰棍才一毛两毛,这笔钱真真是巨款啊,得意得紧。出去玩,回来,钱丢了,丢得只剩一块,好似晴天霹雳。我自然号啕大哭。外公见状,问我:“哭,能把钱哭回来吗?” 我愣住。
外公说:“如果能把钱哭回来,我陪你一起哭。”
我摇摇头,我当然知道钱是哭不回来的。“丢钱已经很惨了,哭一场,岂不更惨?”我不再哭,终于明白,我丢了钱,但是,我不能丢掉我的幸福。 我就是在外公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的。有时候我会很不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
我不理解,考第10名有什么好沮丧的,谁也不能证明第一名一定拥有比第10名更多的知识。
我不理解,考上普通大学有什么好惭愧的,谁也不能保证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混得好。
我不理解,开10万元的车有什么好悲哀的,城里面限速都是每小时80公里。 我不理解,职位低有什么好难过的,当大官的责任还更大呢??
现在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竞争至上”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生存理念,有我这种想法的人,大都被冠以“不求上进”的标签。在“竞争”的尺度上,我们仿佛真的能给幸福找到定义。在这个尺度上,“父母督促孩子上重点大学”、“丈母娘要求女婿有房”都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写到这,幸福是什么?我还是没有定义!
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
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面向太阳吧,不问春暖花开,只求快乐面对。
事实上,大千世界,不会有两张一模一样的面孔,只要你仔细观察,总会有细微的差别。同是走兽,兔子娇小而青牛高大;同是飞禽,雄鹰高飞而紫燕低回。
人总是有智力、运气的差别,总会受环境、现实的约束,总会有人在你切一盘水果时,秒杀一道数学题,总会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总会有人比你跑得快??参差不齐,才构成了这世界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是的,走在生活的风雨旅程中,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人,正羡慕你有一座可以遮风的草屋;当你羡慕别人坐在豪车里,而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时,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羡慕你还可以自由行走。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事实上,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有些书是没有主角的,因为我们忽视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线索的,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内容的,因为我们埋没了自我。
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把握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更深刻地解读自己。
面向太阳吧,不问春暖花开,只求快乐面对,因为,透过洒满阳光的玻璃窗,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幸福都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幸福就像是一个滑溜溜的皮球,一不小心就会溜走,但跑得不远,稍微用心,又可捉住。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相信,你眼前的,就是幸福。
作文十:《时代的正反面》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时代的正反面
作者:
来源:《小康》 2013年第 08期
时代固有不同,选择因人而异。有思想交锋,企业角力、社会变革,才会有新气象。古今 中外有价值的思想、人物、事业都是在这样的交锋砥砺中涌现出来的。
这是一个最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大的时代。
人们打开电视机,登录网络,会看到无数的少男少女、大叔阿姨,都拥进了各个 “ 栽培梦 想 ” 的音乐节目,他们不停地说, “ 这是目前为止我所登上的最大的舞台 ” , “ 我的梦想就是在一 个最大的舞台唱歌 ” , “ 音乐就是我的生命 ” 。
“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 15分钟。 ” 安迪沃霍尔 1968年说出的这句话,是对当今社会做 出的绝佳预言。但他未能预料,一旦每个人都拥有话筒,将是一个多么喧嚣的世界。
“ 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谈商业不谈政治,在当前的政经环境下做好商业是 我们的本分。 ” 中国当下最成功的企业家柳传志的这番话,激发了关于企业家社会抉择的讨 论。一位成名企业家的慎言政治,难免会让人想起上个世纪老舍话剧里那句直击人心的台词 — —“ 莫谈国事! ”
不要怪听众们脱离语境,他们害怕政商勾结。政商关系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探讨的事情。 稍后另一位刚刚高调宣布退休的企业家马云,因接受港媒采访时的一番言论立刻陷入了舆论风 暴之中,则证明躲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让九零后、影评家、《人民日报》同时陷入一场争论的,则是今夏最热门的电影《小时 代》,讨论范围之广溢出了这部影片本身所涵盖的内容,甚至成为城市里人们评价彼此品位的 一种标准。
这个夏天最流行的话题,既暴露了这个时代的撕裂,也显示了这个时代的多元。
网络化的时代可以把小事变大,也可以把大事变小。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以置于网 络,放言无忌;但更应该见诸行动,埋头苦干。个休的炫富与恋物,无限上纲上线的批判,都 来自于对上个时代的背叛和继承。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时代的小与大,取决于这个时代 的人怎么看待自己和这个社会。
无论是许以梦想,还是许以成功,都需要来自社会的认同。要追问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柳 传志、马云、郭敬明?小的时代,求安身立命,求成名立腕,求富贵荣华。大的时代,求个人 价值、求政通人和、求家国兴盛。中国人的价值观从来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 些善于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在鲁迅眼里,都是中国的脊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