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道德绑架作文【精选】》4200字
精品文档
道德绑架作文【精选】
道德绑架作文一: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县副检察长穆新成被双规,其资产大约有两亿元。
打倒了一个贪官,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当地却有很多人力挺副检察长穆新成,仅仅是因为他的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
乍一看,穆的做法确实勉强可算得上是半个好人,虽然受贿,但他做“慈善”。实在也算的上是贪官中的极品。
但是,在我看来,与其说穆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倒不如说是那本不属于自己的钱给自己弄个好名声。要说的难听点,叫“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这样的一个人却能得到当地相当一部分人的称赞,这是为什么?
中国呼唤法治社会也有一阵子了,为什么仍然无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抛开幕的道德问题不谈,也不管穆受贿是否是为了当地人民,穆收受巨额贿赂的客观事实确实存在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受贿判刑,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当地一些人看来,只是因为穆的“良心”尚未泯灭,不仅受贿之事可以容忍,还“得竖拇指”。
我对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背后的社会环境无话可说。就算穆受贿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就算他良心发现到拿赃款做公益,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你选择什么?
1 / 7
精品文档
不错,道德很美丽,道德也更让人引起共鸣,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来,道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时每个人都应该力挺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是社会唯一可精确量度的准绳,只有法律才能维持社会最基本的运行。
然而,一些人在做出现实选择时却被道德吸引。于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仅仅是因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网开一面,让道德绑架法律的话,那就将是一个穆新成落马而千千万万个穆新成将会屹立于中国的政府部门。此先例一开,葬送的将是政府的公信力,法律的尊严以及中国法制建设的前途。
鲁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应有产生天才的国民。
现在我想说,在拥有法制社会之前,应有容纳他成长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让道德等绑架了法律。
道德绑架作文二: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消息,关于让座,一个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来了一个老人,周围的人看见女孩不让座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的没有羞耻心,最后女孩迫不得已让了座位。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没有谁是必须让座的,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任何一个人,当让座这件事情过去夸大,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套,我不是提倡
2 / 7
精品文档
不让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绑架。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上车的时候也会听到车上的乘客请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让座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让座,这个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年轻人生病或者是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年轻看不出来,大家强行道德绑架非得逼着人家让座,这个是不提倡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观来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观,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种不良的风气应该制止。
创造和谐的社会首要条件就是约束自己。
道德绑架作文三: 月4日下午1时许,武汉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据目击乘客说,老人们就站在男青年身边,可能是没有站稳碰到了他,男青年骂了几句,老人称不让座也就算了,何必要骂人。争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几拳。
诚然,该事件中的两个“主角”都有错。年轻人火气大,“汉骂”挂嘴边实属不该;老年人因年轻人没让座而拳脚相向也令人大跌眼镜。“该不该让座”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火,烧的可谓是愈演愈烈。
固然,让座是一种美德,但仅仅因为没有通过让座来彰显美德就对不让座的行为进行谴责,这是对道德的误读和
3 / 7
精品文档
滥用,是对权力与义务的混淆,笔者认为,让座是道德层面的自律,而非公民的义务。乘客买票乘车,即与公交方面达成了契约关系,乘车时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拥有了相同的权利,故而乘客享有做出让座亦或是不让座行为的权利,仅因为乘客没有让座就对其进行道德“轰炸”显然是不公平的,而通过暴力手段来索取所谓的道德权利更是不可取的。
沈阳一女孩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时,因嘟囔了一句“为什么偏是我让座”,遭到老人家属暴打;杭州一位小伙因没给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让座,被扇了5个耳光;石家庄一70岁老人因向一女孩索座被拒后竟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近年来,类似这种强制让座、暴力索座事件层出不穷,让笔者不禁想问,是谁给了这些“弱势群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肆意辱骂,甚至是袭击他人的权利?
长久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让座是文明的举动,是一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体现,那么,不让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对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因为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面对他人不让座时,自然而然的将这种行为与社会冷漠、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由此导致了部分“弱势群体”理所应当的接受他人让座,甚至是强制、暴力胁迫他人让座。殊不知,买票乘车是大家共同享有的权利,让座是将自己的权益过渡给别人,不让座也一点儿错没有,套用甄传里熹贵妃的一句话:”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4 / 7
精品文档
当然,“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爱幼”亦然,只有公众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的道德行为、主动弘扬美好道德的社会风尚,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同时,笔者在此呼吁大众,遇到问题时多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希望他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去待人,切忌用道德绑架美德,不发自内心意愿,又怎能称得上美德呢?
道德绑架作文四: 我一个七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绝参与她组织的“救助流浪狗”活动。
闺蜜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这些年我看着她为一个又一个动保活动摇旗呐喊,“拦车救狗”有她,“反对狗肉节”有她,“给流浪狗一个家”也有她。
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看到虐狗弃狗的新闻会心痛气愤,对于闺蜜在爱狗道路上的满腔热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从小怕狗,遇到大狗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就算是小狗朝我跑来都会战战兢兢。
在几番推辞后,她很生气的说:狗狗那么可爱,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找闺蜜理论,却发现她已经把我拉到了黑名单。
女明星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
5 / 7
精品文档
“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大商人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却因为一场灾难没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着逼债般的口气指责他有钱不捐款就是为富不仁。
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
如果是个人行为实属可恨,如果是群体行为,那就只能说是可悲了。
说到“道德绑架”,就不得不提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但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6 / 7
精品文档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
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
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就像我不爱狗不代表我冷漠无情,我不让座不代表我不懂孝道,我不发朋友圈不代表我不重视友情.......
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
7 / 7
作文二:《道德绑架作文》3200字
我以道德的名义绑架你
22班 李迪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在人世间,我们共同面对的荒漠中,我们应该给予有难的人一口水,可是,可怕的是,有人因此成为了恐怖的吸血鬼,对善良的人进行道德绑架。
太累而未让座的小伙子被大妈发公众号,乞丐为了十元而张口索要,妈妈掩饰孩子的过错开口大骂,他们都口口声声喊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没有掩体人开火!其实那口号不就是“我以道德的名义绑架你”吗?
我们的民族,在道德准则中写入了“施舍即为道德上的给予”,在我们每个人有能力的前提下,对有困难的人进行道德布施,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可这样做,却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道德乞讨者、道德辩护者、甚至道德暴力者,他们以所谓的道德对任何一个道德布施者进行“绑架”,进行无情的勒索与迫害。他们正是一个个的吸血鬼,一个又一个的社会蛀虫。可这不正是一种道德的缺失吗?人人口口相谈为道德,为文明,为善良,可四周却还是道德荒漠。
这还不是全部。
学生不让座,老人动手扇耳光;动物园遭不幸,网上一片骂声;被骗走学费,又是一片嘲讽。有人并无过失;有人有过,但较之于生命,又何故如此无情?这便是道德荒漠之悲哀了。“胃与心之间只隔着一层,喝多少酒都淹不进去。”道德口中说着道德的话,饮着道德的酒,却没长着一颗道德的心!
《狂人日记》痛斥吃人的封建礼教,字里行间写满了“吃人”二字,但如今面对着道德缺失,恐怕“吃人”二字也难以形容了吧!因为,道德是人性丑恶的边界,道德荒漠、道德沦丧都在极力地削弱那堵界墙,临到头来,是人性的彻底暴露。
我们不去说“人性本恶”,那对于善者是不公平的;但同样也不能言“人性本善”,那对于道德绑架者太过宽容了些。我们只是还未找到更合理的方式来约束对道德武器的滥用,才令善者心凉,我们更不该失去对本民族道德的信心。
道德不是任何人的名义,道德也不是伤人的武器,他是心中的神圣之地,请不要玷污。
剪碎道德绑架的言语之绳
21班 杨棋涵
朋友们:
你们好!
请设想:
如果是你工作了一天,本打算在地铁上稍作休息,却被要求让座,拒绝后,却又有被发到网上被不明群众人肉的可能,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那位被索要十元钱,或被“熊孩子”划车的车主,你又该如何?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反抗。
因为,在这个强调“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时代,道德绑架变得越来越理所当然。我很赞赏那位小伙子为拿回刚给的一元钱而伸出的手,这也正是剪碎了道德绑架言语之绳的剪刀!
我们理应拒绝“道德绑架”。
“因为她还抱着孩子,而你年纪轻轻,所以你就应该给她让座”;“因为你有十元钱,所以你本来就该把它给我”;“因为小孩子不懂事,所以你不可以追究车上的这一道道划痕,否则你就是不善良、不友好,素质低下”:这些绑架者的思想让人发笑!可社会上频频出现的道德绑架事件,足以让我们的笑凝固在脸上。
我不得不感叹:这究竟是怎么了?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了两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在乘坐飞机时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对指责孩子哭闹
而影响他人的乘客破口大骂,另一位在飞机起飞前,便送给周围每一位乘客一份不贵重却十分精致的小礼物,来为孩子第一次乘坐飞机有可能哭闹而道歉。尽管整个飞行过程中,孩子只是安静地趴在母亲身上玩玩具和睡觉。
这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思考。凡事都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而偏偏有人就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昂着头,并用言语攻击你,绑架你!
对此,我们决不能吞声忍气!
地铁上的大妈,没准儿也正坐着别人让给她的座位,有什么理由干涉别人的自由选择呢?大街上年轻的乞丐,为何不自己靠双手赚钱而贪求别人的那十元钱呢?孩子确实年纪小,不懂事,但一切熊孩子的成因都来自熊父母,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看管好?为什么不提前教好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道德绑架,从道德来看,仿佛无可厚非,因为人要友善、要善良、要互帮互助,但实则漏洞百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不易,没有人有义务和别人“感同身受”,我们不能因别人道德绑架了自己,而开始质疑自己。
我们要做的,只是伸出有力的手,握紧锋利的剪刀,将道德绑架的言语之绳,剪得粉碎。
请不要绑架道德
21班 刘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是否曾为一个小伙不肯为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而心生不满?你是否曾为一个青年不肯施舍给乞丐十元钱,而觉得青年冷酷无情?你是否曾为被孩子划伤车的车主和孩子家长交流而认为车主不近人情?
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念头,那么你也就成为了道德的“绑匪”。
因为你不知道,那个不让座的小伙,或许因一天的工作而疲惫不堪;因为你不知道,那个行乞的年轻乞丐,本可以靠自己工作赚钱养家,而非摇尾乞怜;因为你不知道,孩子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担当,无关年龄大小,更何况是身为监护人的父母。
而且,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没有一条强制道德。所以请你少一些自认为的“理所应当”。
你们是否真正地知道什么是道德与素养?
它是孔子口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与尊重,理解工作太累的疲惫,尊重你的选择。
它是孟子“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善良与感激,善意你的帮助,感恩你的关怀。 它是罗曼罗兰“在你还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就积极去做”的主动与虔诚,不狡辩,不造作矫揉。 道德是神圣的,崇高的,令人敬畏的。
苏子曾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希望你们可以自由一点,潇洒一点,不要被道德的枷锁束缚住,更不要去绑架道德,“让不让座”“扶不扶人”“给不给钱”的争论与纠纷,天真而愚蠢!我希望你们可以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要被卷入那辛辣而苦涩的洪流。
乐己,乐人。
乐人,乐己。
这才是道德的真谛。
道德从来不是被抢来的,素养更不会被夺去的。它们是需要心的敬畏、爱的呵护的。
让我们一起构筑我们的理想国,在那里,永远不要做道德的“绑匪”!
谢谢大家!
哪有什么应不应该
22班 蒋晓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你是白领,疲惫归家的你会不会给抱着孩子的妇女让座?
如果你是行人,热心善良的你会不会应乞丐的要求给他加钱?
如果你是车主,火冒心头的你会不会因稚子所为而忍气吞声?
我想,也许会,但我是不会的。因为,这世上哪有什么应不应该。
也许,我可以用“得寸进尺”来形容这种无理取闹之人。弱势群体确实有资格享受更好的优待,就像妇女、乞丐、儿童,我们自然也会尽力而为。可是,这位大妈、这位乞丐、这位家长,他们所要求的未免太过分了吧?在法律和人性的约束之下,他们享有权利,但同时,这权利也有限度。就像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少年,做出了杀人分尸这种惨无人道之事,他们还值得宽恕吗?或许你会说,乞丐只是饿了,孩子只是贪玩儿了,但从这样的小事中折射出的问题却不小。没人能说准这个贪婪的乞丐以后会不会抢劫,也没人能保证这个小孩长大后会不会贪玩到砸车、打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同情纵容他们。
也许,我可以用“道德绑架”来形容与这类似的事件!
记得《甄嬛传》中说:“别人帮你,是情分;别人不帮你,是本分。”没有人有义务或者应该对一个陌生人献出自己的全部爱心和善意,没有人会真正的“蠢善”。就像朋友之间“强制性的借钱”,就像同事之间“被迫的替班”,就像父母与孩子之间“工作地点不能离家远的铁规矩”?,让座是自愿的,给钱是自愿的,不计较也是自愿的,哪有什么应不应该?
也许,我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大家。作为高中生,我们要学会接受世间的不如意,没人会因为你是半大的孩子,就原谅你所有的过错;也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快成年的人,就尊重你的所有行为。父母没有责任对你好,老师和同学也是,所以不要认为所有的事都是理所当然,不要成为要求让座的大妈、嫌弃钱少的乞丐、强词夺理的熊妈妈。毕竟,这世上哪有什么应不应该。
不要做“得寸进尺”之人,不要干“道德绑架”之事,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走于人间,不奢求偏爱。
这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应不应该。
X X X X 年X 月X 日
作文三:《道德绑架作文800字》18100字
Moral abduction[?bd?k?n]:is a kind of behavior which use the moral as an excuse to force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do something nominal good or measure ordinary people with the saints standards by making moral an obligation. For example, if someone refuses to be a brave citizen in danger time, then he will be condemned; if someone is supposed to support the Hope Project but he didn’t, then he will be
condemned, both of these phenomenons are moral abduction, although they asked for good aim, because this is not anyone’s duty to be self-sacrifice. Moral itself does not have property of obligation, moral obligation is a logical error and should not exist. It’s unfair to be criticized for
being stingy just because you change your wi-fi password to stop your neighbor sharing it without your agreement. ,
道德绑架: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
事情,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
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
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
1
的义务。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
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Perhaps you have heard this joke: There was a man who had insisted on giving 10 dollars to a beggar per day for two years. Then one day he gave the beggar 5 yuan. The beggar asked him, why so little? He said, I was single before, so I can give you ten , but now I have got married, I have to support my wife. So I can only give you five yuan. After listening to the man, the beggar became very angry and said: how could you take my money to support your wife !
大家或许听过照这个笑话:有个人每天给门外一个乞丐
10元钱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后来一天他给了乞丐5元。乞丐
就问他,怎么这么少,他就说,之前我是单身,所以能给你
十块,现在我有老婆了,我还要养活我老婆。就只能给你五
块了,乞丐听了后大怒,给了那人一个耳光说:你怎么可以
拿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呢~
The reality is not less ridiculous. Some internet users had demonstrated spontaneously for calling for donations from a local lottery winner to save lives. But in fact Chinas first Lottery Regulations clearly states: Any unit or individual for any reason cannot violate the winner’ will,or persuade,
inducement, coercion the winners to donate winnings. The
2
winner has paid his tax and made a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Furthermore, donations should be voluntary, but asked donations is forced. And if this kind of forcing mit keep going uegulated, it will be an awful social practice.
曾有网友在投注点门口打出求助横幅,呼吁当地刚中了
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但实际上我国首部《彩票管
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中奖者本
人意愿,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劝导、引诱、强迫中奖者捐赠中
奖奖金。”中奖者已经缴税了,对社会作了贡献。且任何人
捐款都应是自愿的,而“索捐”带有强迫色彩。这次是强迫一
个人去捐,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社会惯例。
Some rich public characters bee the main target of moral abduction. Fan Bingbing had refused to join the pro-poor activities, then many newspapers reprinted to attack her heartless. On some international Top Marques, the rich spent money lavishly, thus
public medias accused the rich of preferring to squander rather than donate an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unity. The media over reported the private sector behavior, and to bring those individuals reported the pressure that they should not bear. Public figures should to tolerate some certain obligations, but should they give up
3
their right to privacy pletely? Sympathy for the weak can not bee the excuse to slander ot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perty rights, the stars and the rich are clearly have the right to dispose their property freely as long as legal.
一些明星和富翁成了道德绑架的主要目标。范冰冰拒绝加
入扶贫活动,不少地方报纸相继转载,攻击明星为富不仁。
在一些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上,富豪们出手相当阔绰,公众媒
体纷纷指责,富豪宁可挥霍不愿捐赠,不愿为社会多承担责
任。媒体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并给被报道的个
体带来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公众人物应当行使一定的
容忍义务,但容忍就要彻底放弃自己的隐私权吗,~对弱者
的同情不能成为诽谤别人的借口,从财产权的角度来说,明
星富豪们显然具有自由在合法范围内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
Respecting the old and caring for the young is a basic ethical framework and code of conduct of human society. July 2008, Zhengzhou City ruled that passenge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way for the elderly, pregnant women and other special passengers, or else the driver and conductor can drive them out , and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can also fine the passengers. Then many people show their objections. The
4
spirit and intention of this legislation are laudable, but the means are wrong and can only lead to embarrassing end. Using regulations to abducted moral is even worse, it is a blatant violence to men’s freewill. Such regulations not only violated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rule of law, but also is a backsliding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t wouldn’t solve social
conflicts, but increased new social confrontation and increase peoples resentment reasonlessly: I should have the freedom of choice, Why should I subject to regulations’
threats and intimidation? 尊老爱幼,乃人类社会基本的伦理
框架和行为准则。2008年7月,郑州市规定,乘客应主动让
位给老人、孕妇等特殊乘客。不履行义务,驾驶员、售票员
可以拒绝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乘客
处以50元罚款。很多市民听说后提出了异议。
这种立法精神和初衷,值得赞许,但是手段错误,只会尴
尬收场。用法规来绑架道德,比单纯的道德绑架性质上更恶
劣,是赤裸裸的暴力行为了。这种法规绑架,不仅违背了现
代法治精神,而且是现代文明的倒退,不是在调和社会矛盾,
而是在制造新的社会对抗,无端增加人们的反感情绪:我让
座与否是我个人的自由选择,凭什么要受到法规的威胁和恫
吓。
The reason why moral abduction can succeed easily is
5
the powerful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 Thus there have been forced donation and nonnatural apology. China is a moral society in which peoples fear of the moral force is even stronger than their fear of law. Each of us have to face with many kinds of moral abduction. A person on the moral dimension is wrong doesn’t means any kinds of criticize
from anyone is reasonable for him, at least the abuse of his personality should be forbidden. However, it’s not to spread
egoism, indeed any period will have a mainstream values, and moral is not only a personal matter,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of a society externally
manifested as the degree of public respect for and practice of public morals.
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
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中国是
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
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我们每一个人的确会经常遭遇
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一个人在公义道德的层面上错
了,并不是任何人怎样批评他都是对的,至少对他人格上的
辱骂就是不对的。然而,这并不是宣扬利己主义,必须肯定
任何时候都会有主流的价值观,道德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外在地表现为公众对于公德的尊重和
6
践行程度。
Our social and moral orientation stand on two extremes: steping from extreme selfless moral orientation to the brink of extreme self-orientation and lacking neutralized zone. Individual interests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munity instead of emphasizing sacrifices unilaterally. Moral constraints and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not be confused. Morality is an acplishment, not a li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need to be clear that we dont force men to be moral but we advocate them, we don’t sanction unmoral
people but we condemn them. It is a long-term project to achieve prevalent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to make superego bee dominant social subjects which needs to improve levels of public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At the present stage, controversy is inevitable. But it is important to debate in a more rational way 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by one’s own interests and parochial emotional
factors.
我们的社会道德取向,站在了两个极端:从极端的无私道
德取向一步跨越到了极端自我取向的边缘,缺少中和的地
带。社会利益也要顾及个体,而不是一味强调奉献牺牲。道
德约束和法律制度不可混淆。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责任~
7
同时需要明确,不强制不代表提提倡,不制裁不代表不谴责。实现普遍的道德自律,超我占主导的社会主体,需要大众教育水平和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冲动的道德绑架。
现阶段,争论总是难免,重要的是争论能多一些理性而不是因自身权益而使争论具有情感上的偏狭。
篇二:道德绑架演讲稿
论道德绑架
宋梦薇
在演讲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平心而论,大家觉得自己算的是有道德的人吗,
何为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常言道: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人们对高尚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常常促使我们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种社会风气让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还是聚光灯下的公众人物,都无时无刻的处在道德的约束里。但是,这种道德的约束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对他人,是否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试图批判我们眼里的所谓的“不道德”言行时是否又真的站在了一个客观的角度,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在无意间以道德之名行绑架之实~
8
还记得8.12天津爆炸案吗?在当时这场爆炸事故引发了强烈关注,网友纷纷在网络为天津祈福,当运送遇难武警官兵的车队驶过,民众甚至自发停车鸣笛送战士们一程。许多公众人物也在网络自发组织为天津祈福捐款活动,从13日起,成龙、范冰冰、李晨、黄晓明、Angelababy等明星率先为伤者捐款,随后郭德纲、张馨予、唐嫣、韩红等人也随之发起了捐款行动,向伤者和牺牲的消防战士家属施以援手。众明星及全国各地心系天津的热心市民为天津捐款的行动被网友称赞为“正能量”,但也出现不少负面事件,不少公众人物就遭到键盘侠的网络“逼捐”,其中尤以阿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为
甚。不少网友跑到马云微博底下留言,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甚至还有一些过激的言论,比如“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以至于,在马云7月29日更新的一条微博下,30569条评论中,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是网友关于“网络逼捐”的争论。对于这场微博里的口水战,一部分媒体以其彰显了国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为题大加赞扬,而更多的媒体和公众则斥责其为一场典型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这两个词并不晦涩难懂,但对这两个褒贬极端的词进行组合,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百度百科对道德绑架的定义是这样的: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
9
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从这定义里我们看到了什么,道德只是亮丽的幌子,出发点不过是以掩盖心里的阴暗。自己无力而为,却对他人强加高标准的要求,甚至进行言语上的抨击,行动上的强迫,这完全不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含义。在当今社会,我们推崇道德,敬畏道德,所以似乎给人一种假象,只要打着道德的旗号,我们能够只看新闻标题,就对新闻事件进行道德评判,对当事人随意谩骂、恶意攻击,甚至人肉搜索,人身侮辱。没有谁可以主宰别人的选择,用道德强奸他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上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从深层次而言,是什么造成了道德绑架呢,当今国家和社会大力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舆论宣传方向总是把道德看得
很重,无论如何,在批判的最后,总要辩证法的来一句:“但是多数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普通人还是需要做好事的。”这句话说多了自然弱势群体就会把礼让当成理所当然,即使自己做不到,他们也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到更具有能力的人身上,渴望借助他们的能力实现自己做好事的精神需求。毫无疑问,公众人物的确是具有比普通大众更优越的经济条件,也更有能力凭借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去影响普通大众的行为,但是,公众人物也只是芸芸大众的一员,他们也有选择做与
10
不做的自由。
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公众人物在表达自己个人感情的时候和普通人的确是不能完全一样的。因为公众人物是公众的偶像和粉丝,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公众人物必须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应做的是以己之行弘扬正能量,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利用自己所具有的影响力对大众的行为强加约束,形成另一种错位的道德绑架。譬如周立波曾在节目里,让一个女孩子跟亲生父母相认。女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请上台,并被周立波一次一次用语言攻击,甚至动用道德,亲情,看似合情合理,但为何女孩子却并不想与亲生父母相认,这自然也就造成了不一样的分歧~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女孩最终不肯与父母相认,必然有她的难言之隐。没错,亲生父母确实最大,但作为一个主持人有没有想过女孩子的感受呢,而周立波却只是一次次的用道德,用亲情来逼迫女孩与父母相认。整个事件对这个女孩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且不谈,周立波完全以其个人的影响力制造一种一人领道,众人跟风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
公众意志凌驾于个人意志之上,个人的选择似乎没有坚持的意义,换句话说,是整个社会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道德绑架是双向的,我们可能在无意中以道德绑架他人,也可能因道德压力迷惑个人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
11
认“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和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我们不能忽视道德在人类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切事情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道德为唯一标准随意评论。谢谢大家~
篇三:自愿是慈善的前提 不应被道德绑架长乐一中高三月考作文题
长乐一中高三月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8.12天津港口爆炸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赈灾。慈善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中国首富马云的微博遭到了网友“围攻”,纷纷质疑“为啥不捐”。几万条评论,几乎都是网友关于“网络逼捐”的争论。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1、应该清楚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进行道德绑架。
2、慈善在悄然之间已经被认定为有钱人的事业。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12
3、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富人阶层应为慈善多做些贡献。
4、“怎么做”角度:公众应该期待的是:一方面,个体自觉地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为慈善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形成稳定的奖励机制,让那些投身慈善的个体不仅有荣誉嘉奖,也有功利层面的回馈。如此,慈善才能成为事业,成为文化,人们不需逼捐,慈善事业也可以蓬勃发展。
网络范文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 不应被道德绑架
为什么首富就一定要捐钱呢?为什么首富就一定要捐的比别人多呢?马云的财产有自己分配的权利,网民又有什么权利凌驾于道德之上去指责不捐的人呢?难道
捐的多的就比捐的少的有道德吗?我们就先来看看,什么是道德绑架。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
13
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道德绑架作文800字),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
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
14
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诉求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高调公开的慈善策划,与道德捆绑的求助活动,也许在短时间能起到放大爱心、扩大关注的效果,成功于一时,但是伤害的却是慈善事业的基础。试想,哪位董事长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贴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会给公司正常运作秩序带来影响?不理性的“寻善”活动,终将阻碍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之中,健康的慈善环境对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愈加重要。现代慈善理念、行善积德的氛围、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赠平台是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轨道的坚强支撑。这既需要慈善方的责任、热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诚、冷静,还需要社会的宽容与理性。
此外,还应该明确:慈善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既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更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马云被逼捐的背后是慈善焦虑和道德焦虑
天津港爆炸事故牵动人心。爆炸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开始到@大自然保护协会——马云的微博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马云为何不捐款,甚至还有人一边喊着“爸爸”,一边指责马云。
归纳一下,要求马云捐款的理由大致有三:你有钱,你应
15
该捐款;人家娱乐明星都捐款了,你更应该捐款;如果不捐钱,迟早你会身败名裂。如果说,前两种观点还带有一点劝告的口吻,那么最后一种观点就带有一些警告的口气了。这种对
马云捐款的焦急,可以理解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迫切期待,但显然,无论哪一个理由,在逻辑上都是站不住的:有钱人就一定要捐款,捐款可不是有钱人的法定义务。娱乐明星捐款了,马云就要捐款,娱乐明星又不是马云一定要效仿的榜样。至于最后一条,更是缺少逻辑,马云当然不会在意。其实,马云在怎么想,接下来会怎么做,网友不得而知,是焦虑的心情让他们等不及马云作出清晰表态。 有人会把网友的这种情绪化反应,总结为道德绑架。如此说,有一定道理。慈善事业本来就是基于道德愿望的事业,人们可以期待一个人成为慈善家,尤其是那些身价惊人的富人们,但是,人们没有权力要求一个人一定要从事慈善事业,即便这个人很有钱。因为财富并不是慈善与否的凭证,有钱人可以不慈善,没钱的人也可以慈善。如果,认为自己的意图是善良的,就强迫别人做非强制性义务的事情,则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心办坏事,个体的权利得不到应有保证。所以,即便人们再心急,也应该清楚义务和权利的关系,不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目的,绑架了别人的行为,剥夺了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甚至,有人会反问一句,那些要求马云捐款的人自己捐了
16
吗,如此一问,很多质问者可能就会自感理亏,因为他们在理解慈善时,首先想到的是有钱人而不是自己。当然,很多人还会振振有词:我又没有钱,我捐一点钱有什么意义,马云可不一样,马云可是首富。这反映了人们在道德绑架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混逻辑”:把责任加给别人,谈及自己时,总提及特殊性。所以,马云是必须捐款的,因为他是首富;而我是不必捐款的,因为我是穷人。于是,慈善在悄然之间已经被认定为有钱人的事业。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当然,有一点也应该看到,马云遭逼捐背后还有人们的道德焦虑,慈善焦虑。
一个社会难免有贫富差距,一个社会也难免存在风险。如何去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去一同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慈善无疑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当群体矛盾加大时,慈善会让人感觉到共同体的存在;当风险突如其来时,慈善会让社会形成共同担当的凝聚力。所以,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人们期待慈善事业可以启动,可以赈灾,这都没有问题,这是人们在面对灾难时,信心的来源之一,保障的来源之一。问题是,慈善行为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蓬勃而出,至少人们想看到的富人带头的慈善生态并没有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变得焦虑,开始不惜以舆论压力逼捐。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焦虑和慈善焦虑的表现。如何缓解这
17
两种焦虑,放大、任由舆论煽风点火、道德绑架当然不对,而且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即便马云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出来表态,其他的富人也未必会跟风而动。舆论总不能对照着富翁榜,一个一个指名道姓地逼捐吧,而且,这也会让人觉得慈善只是富人的事情,慈善有些杀富济贫的味道。公众应该期待的是正确的慈善文化和良性的慈善生态:一方面,个体自觉地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为慈善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形成稳定的奖励机制,让那些投身慈善的个体不仅有荣誉嘉奖,也有功利层面的回馈。如此,慈善才能成为事业,成为文化,人们不需逼捐,慈善事业也可以蓬勃发展。
篇四:新闻时评学习资料:道德绑架
携手向社会传递文明“正能量”
日前发生在广州地铁4号线里的一起老少打斗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当事人,67岁的陈某和28岁的吴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对自己的不理智行为深表后悔,并希望事件能尽快平息。不过,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雾重重,不同的是两人对事件的细节还原,相同的是两人对打斗的责任认定——“主要责任在对方,无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证据的支撑下,在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这起“老少斗”很可能会成罗生门,真相只留存在当事双方的内心深处。
18
我们不苛求媒体能够最终还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后得出了真相,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从中找到共识,即什么是必须倡导的,什么是必须鞭挞的,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忠实践行。无论真相如何,自觉排队是必须倡导的,悍然插队是必须鞭挞的,制止插队更是值得赞扬的;文明礼让是值得倡导的,强逼让座是需要批评的,蛮横挑衅是必须抨击的;见义勇为是必须倡导的,暴戾打架是必须批判的。
虽然双方都表示后悔,但并没有合力为公众提供一个真相,缺乏基于对方立场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义”角色,这样的“后悔”更多是应付媒体和警方的托辞,只是希望尽快平息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实,类似的不光彩事件还有许多,公交车上打司机、飞机上群殴,其原因都是当事人只图一己方便,不顾公众或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面子好受,不顾公共文明礼仪;只信奉暴力分输赢,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发“血案”,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培育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既要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也要从制度层面上消解社会戾气。当人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宽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满与愤懑时,心态往往容易失衡,“低燃点”暴力行为常常随之发生。
对待这样一起打斗事件,除了谴责批评之外,我们都需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些
19
理解、宽容、礼让、自省,少一些蛮横、争斗、戾气、固执。在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早已对这个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观念和文明意识,甚至早已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年轻人也习惯于把长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悟、践行。因此,年轻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这起打斗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舆论关注,更多的是借助了网络视频和微博传播,“血淋淋”的画面不仅让公众深感震惊,同时也让当事人、社会集体进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打斗传递出来的是“负能量”,但反思却能带来警醒的“正能量”。有网络媒体适时推出了“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的全民参与活动,无疑更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其实,既要“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也要“随手拍广州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塑造社会的文明风气,有时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众,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蛮横戾气,多些谦让和气。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让我们齐心协力来营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关爱、和谐温馨的社会大环境,一起向社会传递文明“正能量”。(南方网编辑:东雪)
于静:中国人急从何来
20
10月8日,北京地铁内,一位老人与一个年轻人争吵,老人当场猝死,原因之一是人太挤;10月7日,广州地铁四号线,又一位老人与一名小伙因抢座位发生互殴,两人血洒车厢;10月6日,武汉国际机场,三名旅客因为取行李发生触碰在航班上大打出手??汽车未到站就拥成一团,飞机没停稳就打开手机,意见稍有不合就拳脚相加,中国人,你急什么,(《半岛都市报》10月14日)急生乱,乱生烦,挤作一团摩擦来。因为一点小事,男士没了风度,女士不顾形象,年纪大的失去了宽容,年龄小的忘记了尊重,动不动就在公共场合上演这样的对骂、血战,亲们,咱这是怎么了,
有人说了,不急不行,不抢吃亏啊。公交车来了,晚半步上车就得站着,只能用羡慕嫉妒的眼光看着那些“抢”到座位的人;商场传出商品打折促销的消息,一大早就挤满了人,营业时间一到,人潮蜂拥而入,瞬间就将诸般“实惠”一扫而空;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条件好点的幼儿园,家长们急了,天刚亮就起床去报名,本来以为来得挺早,没想到还有更急的——有人半夜就卷着铺盖带着干粮来了。不急,没便宜占,不抢,没你份儿,不少人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才会事事急,时时急,你挤我抢乱作一团。
可以理解国人的这种心态,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多资源少的社会呢,有些情况下不急不抢还真是不行。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急。拿乘火车来说,上车后都是
21
对号入座,不管上车早晚,没人会占了属于你的位子。然而往往是尚未开始检票,一圈人就摩拳擦掌挤在检票口,待到通往站台的门一打开,那场面就更壮观了,拖着箱子的、扛着行李的、抱着孩子的,个个都一路小跑,奋勇向前,一副跑慢了火车就开走了的架势。
急什么急,挤什么挤~看着别人急不可耐,乱作一团的样子,不少人都会有这种置身事外的理智。可一旦自己身临其境,焦躁又会不自觉生出,很自然地加入挤的大军。没办法,大环境使然,很难做到“不慌不忙”。
所以,要改变中国人这种着急的性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点,国人之所以变得这么急,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物质匮乏,供求严重失衡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人们才不得赶早不赶晚,跑快不跑慢,凡事都表现出急匆匆的样子。就是现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资源不足,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前,国人着急的毛病短期内难以改掉。
另外,公民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就像前面所说的,有些情况下完全没必要那么焦躁。公交车上互相谦让一些,莫失文明;开车慢一点,注意安全;按规矩排队不加塞儿,讲点礼貌。咱该急的急,不需要急的时候就别那么急躁了。
别让道德绑架成为另一种伤害 在法国巴黎遭恐怖攻击造成大量死伤,社群网站一片哀悼之声时,范玮琪(范范)14日
22
一早微博第一晒照例献给双胞胎儿子飞飞翔翔.有人就说 “其他明星都在为巴黎祈福,而你还在晒娃,有没有同情心? ”
这已经不是范玮琪第一次因为“晒娃”被网友横眉怒指。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不应当把自己的微博简单地视为私人领地,他们在微博上的发声也跟其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一样,具有特殊的传播和示范效应,因此,范玮琪的言行是不对的。然而,在网友们激烈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对范玮琪“晒娃”的批判已经不只停留在这个行为应不应该的层面,而是升级为人们宣泄负面情绪的一个出口—站在道德层面的高地去批判。
在市场经济下的优胜劣汰下,一部分人的生存压力大却又无处申诉,而网络又恰好提高了这样一个发泄的平台。因而,只要你没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没说大家正在说的话,你就是不道德。在这种看似热血、实则非理性的责备中,批判是不需要理由的,站在道德高地就行了,如爱国之心,同情心等。在这样的道德批判中,转型期社会的种种压力,轻而易举就转变成个人负面情绪的表达。这样的道德批判貌似占领了道德伦理的高地,实则却是对寻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绑架。而事实上,真正的道德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道德绑架对人的伤害则丝毫不逊于真正的绑架。
然而,这似乎是一个绑架流行的时代。除了为了索财的人
23
身绑架外,还有通过意识形态和仇恨进行绑架,有通过爱情绑架的,还有这让人奋不顾身的道德绑架。比如要求富人捐款,比如要求或是奖励公交车乘客主动让座给老人,甚至曝光不让座的乘客。用拿“让座”来扯“ 道德素质”的淡,多少有点像多走了半步的好心好意,如果这种文明道德行为如要奖惩制度来保证,那这本身便是一种悲哀。
一旦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的审批者,一旦人人都可以把他们的愤怒随意建立在他人的指责,怒骂当中,这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在上帝的能力和善心之间没有一种永久的平行,那这种善心乐意就甚至既不是善心也不是乐意了。如果所谓的“善心”甚至还要剥夺了他人的权利和幸福,这就更不可取了。
因此,别让道德绑架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另一种软伤害。
让网络舆论远离道德绑架
9月3日,人们在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同时,也纷纷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而就在当天,台湾艺人范玮琪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张孩子的照片,引来许多网民的强烈不满,评论其“不发阅兵的照片,不爱国”,迫使范玮琪道歉并删除微博。同样被
指责的还有大陆艺人赵薇,只因阅兵当天没有在微博上发表任何言论,也被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两位名人遭遇的
24
情况不禁让人感叹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可怕。
爱国与否,不能以言论判断
在不触犯法律、有损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发表言论是每个公民的自由。范玮琪作为一位母亲疼爱孩子是天性所致,在微博抒发一下自己爱子之情,并没有有损国家利益,更何况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何来不爱国之说,若照此来说,只要阅兵当天在微博、朋友圈发布任何与阅兵无关的内容,都可以算是不爱国的表现了。
同样,不发表言论,也不代表其不爱国,爱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源于对家园的留恋、对国土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这种情感是一个人为保卫或建设他的祖国做出贡献的内在动力。赵薇除了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而且从1999年起,赵薇就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资助贫困小学、为受难灾区资捐款,只因没发一条微博,就说她不爱国,未免有失公允。
反之,不是仅仅发布一条爱国言论就算得上爱国,有的人表面上说着爱国,实际上却做着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这种人抗战时期有,建国初期有,现在也有,这种虚假的“爱国言行”才是最为可耻的。
评判道德,需要理性对待
范玮琪和赵薇的遭遇无非是受到了偏激的网络舆论的“道
25
德绑架”。说到道德绑架,不禁又让人想起半个多月前网民逼迫内地首富马云为天津灾区捐款的事情,究竟为何会发生道德绑架的事件呢,
所谓的“道德绑架”,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一旦别人没有达到所谓的“道德标准”,就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那些“逼捐”和“逼爱国”的道德绑架者曲解了道德和爱国的本质,将自己臆想的道德准则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达不到便施压、指责,甚至谩骂。
虽然范玮琪、赵薇和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但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们所得到的财富和美誉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被社会认可的,但他们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时候,需要公平的对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标准去求全每个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以某种偏激的观点对他人横加指责。
欲判他人,应先三省吾身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许多人喜欢用道德捆绑他人,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奉劝那些道德绑架者在开口指责
26
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如何能够以德服人,
其实宽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种美德。我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应该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但愿日后网络上能够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迹,少一些道德绑架的现象,让更多人以平和的心态散播出他们的正能量。
篇五:无形的道德绑架
无形的道德绑架
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圣人之举,是行善的标杆。可孔子却不加赞赏反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诚然,子贡的行善本意十分纯粹,但他的一个自以为更加高尚的举动却无形中提升了道德的准则,纵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贡学习,但是世人对于行善之后是否该领取奖金的态度已然悄悄发生了转变。
一笔赎金对于子贡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辛苦躬耕一辈子的农户人家来说将是不菲的巨款。未听闻子贡之事时,他们遇见鲁人会毫不犹豫的赎回,而后坦然接受应得的嘉奖。如若鲁国君主将子贡事迹大肆宣扬,人尽皆知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普通农户再次遇到鲁人时定会有所犹豫,他们会想到,从国家拿回先垫付下的赎金可能
27
都会遭到世人的非议,甚至纠结之下他们选择了漠视需要帮助的人。子贡一举,已为当时之人造成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如今,世界的经济巨头颇多,他们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颗行善济世之心,实在值得我们的称赞。比尔盖茨宣布过世之后捐出全部敌国的财富,巴菲特拍卖个人午餐所获金额如数捐出,索罗斯、戈登摩尔也都捐献了过半的资产。然而巨头行善的背后却无形中带来了道德绑架,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来说。天津爆炸案之后,千万网友竟在马云微博评论中纷纷留言逼捐。“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一个亿,”“你不捐款,我们就抵制淘宝~”......这样的言论一番番地攻击着马云,万千网友躲在电脑屏幕之后握紧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潜意识之中却还只是一个标榜自己的工具。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炫耀着自己的高尚之举,他们将向善的道德起点一步步哄抬着,渐渐“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个个体所能决定了,平凡的百姓开始选择漠视,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被推上了道德的邢台。无形的道德绑架就此形成,道德观发生了质的偏差,行善不再来自于我们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开始成为了社会人物维护个人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
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挟持着
28
社会人物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如若当打破无形的道德绑架,每一位行善之人实属关键,他们应当有一颗纯粹之心,应当低调而行之,更应当时刻注意而非肆意抬高着行善的门槛。
29
作文四:《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1700字
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
【素材回放】
2016年5月3日中午,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D5185次动车上,四川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
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轻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也没有起身让座。
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
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
“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
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后感觉委屈的大学生流着泪给朋友打
电话讲遭遇。
让座男子介绍,因今日人较多,
老人母女二人只买到了达州到营山的座票,二人在上车后补了到成都的站票。事发时,老人女儿恳请座位主人和老人一起挤一下,座位主人拒绝后,双方起了争执,座位主人觉得委屈哭了,老人女儿表示能理解对方的做法,但还是觉得应该帮一下。
在公交上给老人让座是种美德,那在动车上呢,在动车上,究竟该不该给手持站票的老人让座呢,
华西都市报在微博发起投票“#拒和老人挤着坐遭指责#,你怎么看,”在已有一万网友参与到投票中,其中50.9%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做错,愿不愿挤着坐由他自己决定”,45.1%的网友认为“老人女儿不该那样说话,有点道德绑架”,仅有2.8%的人认为“座位主人有点不近人情”。
【素材解读】
我们与世界打交道,需要法和理,更需要情。否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冰冰。人生不止有对与错,还有对与更对,所谓更对,就是推己及人的体贴,助人为乐的自觉和与人为善的优雅。当事人看到老人白发苍苍、风烛残年,在不怎么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让她挤一挤,很困难吗?谁都会垂垂老矣,需要年轻人帮助,谁的家中也都有年迈老人,一个社会之所以充满希望一定是因为,法理情都发育成熟,守法讲理有人情味,如此,人与人之间就会更融
1
洽。当然,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老人的女儿对当事人的指责就不妥当。法国作家司汤达曾言,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善待老人,助人为乐,这些最朴素的美德不该遗失。老年人不卖老,年轻人性纯良,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适用话题】
自觉 法和理 道德绑架 善待老人 助人为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素材锐评】
“不让座”的权利,这个可以有
电影《搜索》中,高圆圆饰演的都市白领叶蓝秋,在一个如常的早上没有为公车上一位老大爷让座,此事被互联网人肉后,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命运。电影中,人们都聚焦叶蓝秋没有让座的这个事实,但是没有注意到她没有让座的实质——当天早上被查出淋巴癌。电影演绎一定是高于生活,但几乎相同的“剧情”被活生生搬到高铁上时,其走势却和电影《搜索》大同小异起来。
从道理上说,年轻女孩为八旬老人让座,应当是情分上的事情。当然,作为购买高铁服务的当事人,女孩不让座也没 偏离本分之外。毕竟,尊老爱幼是社会美德,大家都要推崇,不过这并非法律制度。况且,即便女孩不存在像叶蓝秋那种身体疾病或者不方便等抱恙情况,
费者的权益也是应当受到天然保护。如果仅仅是对自己位置“被点名”而说不,她作为消
就要因此遭到素质或者涵养上的指责,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正常的情况是,老人家属应该在上车后马上找到列车长主动补票,并说明老人身体情况,列车长一定会帮忙解决,最起码会让她坐到餐车里。铁路部门对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区别对待。但老人家属走的是“就地取材”的路径,虽然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有一位中年男子让座,但须知,不给人添麻烦也是一种素质。更不应该地是,老人女儿最终还对之前的年轻女孩隔空喊话“年轻人,应该多学学”。这种“补刀”,着实不该。
“年轻人,应该多学学”的语境,是老人家属碰到道德反馈低于预期的不满。其实,这种道德反馈,更多地是主观上 的自我感知,而非真正的道德标尺。认为自己天然正确,却忽略了辩证判断。毕竟,让座与否,可以看成是道德的一个加分题,却并非必选题。但面对这种社会考题 的时候,其实很多人是“你必须,我随意”。一旦别人做得不到位,自己却眦睚必报起来。这种用道德来对他人的指指点点,背后很容易看出自己的“小”来。
2
作文五:《道德绑架》1200字
你被道德绑架了吗?
我不想被道德绑架,却总是些许的于心不忍。
西安之旅结束了,踏上返程的火车,开始了慢慢 11个 小时的车程,我们找到列车长补上卧铺,列车长让我们住 1号车, 1号车是乘务员的休息车。提着行李箱,挤过人群, 来到了 1号车。我一看卡号 18下,找到 18下,刚想坐下, 一个正在吃饭的老太太,手拿筷子一个健步冲到我旁边,一 屁股坐下,用着他们的家乡话叽里呱啦地说着我听不懂的 话,那意思这铺子是她的。旁边的一个妇女说:“妈妈,你 起来,这铺子人家已经买了。 ”老太太还不愿意起来,被她 女儿硬拉了起来。看着老太太的年龄也确实大了,我也没有 忍心, 于是就对她女儿说:“要不, 我们换一下。 ” 他女儿说:“没事没事。 ”后来,她找到乘务员调铺子,调了半个小时, 动了几家人,才给他们调好位子,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没有买 票,要不然,一个铺也不会被卖 2次。每个人坐火车,都是 付出了相应的金钱买票,舒舒服服地做到站是购票者的合法 权利,没有人有义务非要给别人让座。让座并不是责任,也 没有强制的规定,那仅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不幸的是,这 个社会上太多人,会用各种道德绑架、道德谴责,或者眼神 中发出“哔哔哔”的道德光波,逼你去做符合他们的道德标 准的事,并且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完全不顾普遍规则与他
人的合法权益。我愿意让那是因为我发自内心想帮你,但不 是我必须要帮你,帮,是人情,但不是本分。
第 2天早上 5点多钟,我起来上厕所,看到那个老太太 站在厕所门口, 指着厕所门又叽里呱啦地说, 我也没有听懂, 我拉下把手刚想进去,结果,她一把拉住我,自己进去了。 当时, 我都无语了, 这是什么状况, 昨天抢铺, 今天抢厕所。 想到前一段时间报纸上老人逼着孩子让位的事,今天我被逼 着让厕所。我憋着一肚子的尿站在门口等她出来,她竟然蹲 上了,我晕 ------难道真像网上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 人都变老了。
也许还有态度的问题,有什么事好好说,人心都是肉长 的,大家都不会为难你。放假了,带着爸爸妈妈去北京与弟 弟团聚,在北京游览了名胜古迹。回城时弟弟给买了高铁, 速度快,不受罪, 3个小时就到家了,而且是始发车,可以 提前 20多分钟上车,我带着爸爸妈妈舒服地坐在车上,等 着列车的启动。突然,一个小伙子跑到我爸爸跟前,很没有 礼貌地说:“起来,这是我的位子。 ”当时,真的很生气,这 么没有礼貌,连个人都不喊,口气还这么硬。我说:“我看 一下你的车票。 ”他趾高气昂的出示给我看,我一看,是隔 壁那辆快开的车。 当时真的很想把位子让给他, 但转念一想, 算了,还是于心不忍,我指着他的票说:“你坐错车了,瞧, 窗外那辆快开的车,才是你要坐的车。 ”他一听,转脸就跑,
向来的时候那样,连声谢谢都没有说跑掉了。看着他在关上 车门的一刹那钻进了车里,我对他的怨恨丝毫没了,反而替 他窃喜。
人啊,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不是我好欺负,也不想被 道德绑架,只是心中总有些许的于心不忍罢了。
作文六:《道德绑架》2000字
道德绑架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执政者以德治天下,民众讲求以德服人,仁人志士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以道德为重,道德常作为一个人是否品行端正的体现。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
但道德由于其自身具有模糊性,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个人价值观常常会对道德产生不一样的看法。道德一般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很难分清具体的细节,有些人容易混淆。所谓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所谓道德绑架,重点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绑架。我赞同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是评判他人的。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任何强加的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无论是你觉得为他好的人,还是因此被你影响到的全然无关的路人。出发点再好,心再好,只要有了强迫的性质,就变了味。 近年来,关于道德绑架频频传出,互联网社交网站的发展使得道德绑架更加容易出现。关于道德绑架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负债累累无力手术,网友呼吁当地刚中了1200万元的大奖得主捐资救人。歌手范玮琪因阅兵式继续晒娃被网友怒骂不爱国。公共场所,老弱妇幼理直气壮的要求让座,所谓他是弱者,就应该得到帮助,新闻常爆出年轻人不让座遭到老人扇打或被旁边的人辱骂的事例。更有甚者,一些人以自身患病或者什么缘由,向一些知名企业家、明星进行逼捐,通过媒体网络的方式得到关注,来获取不相干人的同情和围观。这些观众出于对求助人的同情以及反感为富不仁的心理,一边倒的支持求助者,被逼捐者一旦没有作出所要求的,就口诛笔伐对被逼捐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你想给困难者一个更好的帮助也好,你想为公交上的老人寻一个座位也罢,你可以自己就创造这个条件,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但是以此为理由而强迫他人,不论你是站在哪一个道德的制高点,这都已经成为了恶意,哪怕你内心多自鸣得意觉得做了多么好的事。曾经我也觉得不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的人没有同情心、素质差,但是现在不再那么绝对。我当然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但是这是别人的选择。都说弘扬中华美德,也该知道美德是用来弘扬的,不是拿来强迫的。对于拥有美德人给予表扬认同,让他们受到肯定更愿意继续这种美德,也作为示范感染带动身边的人,这才应该是正常的模式。道德是发自内心认同拥有的,绝不是约束、
强迫他人的规则。就简单点说,如果请求帮助的人都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给予帮助的人都能尽量不给人压力,哪会有这么多矛盾呢?
网络不应成为助长道德绑架的平台,网络可以是一个发布自由言论的地方,但必定要有个界限,所谓的键盘侠、圣母婊常常是以网络为媒介,只要敲一敲键盘满足一下恻隐之心或者所谓社会责任感,而不用去考虑更多的实际问题。而新闻媒体又常常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媒体常常为增加其访问阅读量,曲解事实或者攥写模棱两可的标题,通过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心理歪曲事情的真相,令一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盲目跟风,使事情的本质常常遭到偏离,当事人遭受不必要的误解。网民应以尊重事实为本,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媒体作为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理应以事实说话,还原事物的真相,而不应以心中的善恶一时喜好对事情作出不恰当的评价误导大众。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真善美,但是道德是用来约束那些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更不是以此来作为逼迫他人成全你对苦难者圣母心的剑。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我们要拒绝道德绑架,还一个理性社会。
作文七:《道德绑架》1000字
“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以道德为筹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章子怡女在阅兵日晒娃,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
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马云捐款
8.12天津港口爆炸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赈灾。慈善本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中国首富马云的微博遭到了网友“围攻”,纷纷质疑“为啥不捐”。几万条评论,几乎都是网友关于“网络逼捐”的争论。
公众应该期待的是:一方面,个体自觉地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为慈善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形成稳定的
奖励机制,让那些投身慈善的个体不仅有荣誉嘉奖,也有功利层面的回馈。如此,
慈善才能成为事业,成为文化,人们不需逼捐,慈善事业也可以蓬勃发展
议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则是最基本的道德。相对于道德,法律具有明确、时效、强制性的约束力与制裁力的特点,而道德则不然。因此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道德归根到底必须依靠有效的法律体系才能发
挥作用。
这也是一种法与情不能完全剥离的客观现实
法官被赋予的自由裁量权必然附带着其个人的价值理念,个人感情因素对案件最终审判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并不能由此来限制其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这也是一种法与情不能完全剥离的客观现实。
“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我们平时说“法不容情”,似乎法律就是死板教条的,事实上,“法”与“情”并非水火不容,它们之间也有平衡点。公正的司法,不是毫无变通地蛮干,而应“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法律体现的是公众意志。倘若相反,法成为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的工具,是少数人的杜撰,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那么这种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即便法官严格执法,但因法律保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就可能出现违背公众之情的现象,因而也便有了“法不责众”之说。法不责众也即体现了法也容情,而这所容之情,正是公众之情。
作文八:《道德绑架》1300字
道德绑架也是绑架
——对道德绑架现象的思考
内容简介:简述道德绑架现象和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道德绑架”、思想道德水平、网络、社会资源
去年,在法国巴黎遭恐怖袭击之际,范玮琪在微博晒双胞胎儿子引来了网友的炮轰。在范玮琪这条微博充满指责甚至谩骂的评论中,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范玮琪,直指这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为理由,去强迫别人做某些事,而这种做法往往实际上是毫无道理的,而且因其所产生的强迫效果巨大而被称为“绑架”。 事实上,“道德绑架”并不少见。在此前9.3阅兵之时,范玮琪就曾在微博晒儿子引来争议,“被逼看阅兵”。而在天津港爆炸之后,也有许多人到马云微博下留言,要求马云捐款,其中不乏威胁的口吻。这就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马云被逼捐”。现实生活中,“道德绑架”最普遍的例子则是强迫别人让座。
这些情况的发生有时有些匪夷所思。就拿“范玮琪微博晒儿”来说吧,本来一件挺正常的事,因为当天发生了恐怖袭击,别的艺人纷纷悼念而显得不合时宜。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有一点不合时宜而已。谁知在网友们的炮轰中,这条微博演变成了范玮琪“没有同情心”、“没有人性”的体现。并且随着网友们“站上道德制高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谩骂,其中不乏粗言秽语,转变为一场打着“道德”名号的闹剧。那么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
首先,这说明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这些披着高尚道德外衣所产生的道德绑架恰恰反映了思想道德的缺失。如同“不让座遭老人缆车、打骂”等事件,体现出的就是部分老人的思想的错误认识。给老人让座属于中国传统美德,没有给老人让座是不恰当的,但这仅仅是在情理上的,并没有法律或其他硬性规定,说到底还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但老人因此而进行殴打、拦车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不说,还给别人造成了人身伤害,这本身是一种更严重的道德问题,甚至让有些人说出了“坏人都变老了”这样让人心寒的话。况且,没有让座也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素质不高,或许是因为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才没有让座。总而言之,人们应当意识到,道德层面上的许多事只能是被提倡的,而不能是被强迫执行的,否则强迫别人的这一方,会被首先扣上不道德的帽子。 其次,如今各种媒体的蓬勃发展,也使人们能够越来越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几乎不用付出代价。网上许多言论的产生,几乎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于是经不起推敲的言论出现过,也会受到一些头脑发热者的跟风、热捧。而且由于站在道德制高点所给人带来的优越感,促使网络上类似事件愈演愈烈。
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平均或多或少也加剧了这个问题。典型的例子是之前的“马云被逼捐”。其实逻辑很简单,马云是首富,国家有难了,为什么不捐?而且说的人还理直气壮。仔细想想,漏洞百出。为什么有钱人一定要捐钱?为什么自己不捐?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了,马云捐或不捐,完全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只能期待他捐,没资格要求他捐。除此之外,“他有钱我没钱,所以他捐”,是不是隐含了一种嫉妒呢?认为社会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富人手里,羡慕他们的财富,于是抓住了一个机会,便对其进行道德的谴责,不知道是不是一些人的真实想法。
对于这个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意识到,道德不是法律,不应对人产生硬性要求。其次,人们在表达观点前应再三考虑。道德绑架往往带有明显的逻辑问题,只要不头脑发热,都易被攻破。不要让道德绑架的一方在社会中成为主流,社会不能真正地被“绑架”。
作文九:《道德绑架》11700字
高三语文专题阅读一:谁动了我的善心?
制作:高三语文组 毛春晓2017/8/18
一:当善心遭遇道德绑架
吴京,你为什么不给灾区捐1亿
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与此同时,一群键盘侠开始上线,到各
个明星名人的微博下“逼捐”。
最近因为《战狼2》大火的吴京,发文祈祷震区平安,结果就有网友站出来大喊:“吴京,《战狼2》票房快突破40亿了,你不给灾区捐1个亿说不过去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跟风的网友竟然真不少,而他们的逼捐的理由,幼稚得让人发笑:票房高就该多捐点、不捐就是不爱国、捐少了就是虚伪。
竟然还有人在逼捐之前,开口就说:“我这不是道德绑架哦,千万不要让观众失望哦!” 我想问一下,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什么?
按照你们的逻辑,“赚得多就该交得多”,那不叫捐款,那叫纳税!
面对逼捐,吴京没有直接发声回应,而是选择了低调捐款。当年他默默参加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救灾的照片也被翻了出来。
这个行动派的男人,向来都是以实际行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灾难发生,他亲自去前线扛物资救灾时,那些键盘侠又在哪里呢?
天灾面前,出钱出力献爱心本是一件温暖的事情,但请别用“赚得多就要捐得多”这种强盗逻辑要挟他人。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绑架别人的财富,本身就不道德。 捐款不是表演秀 道德绑架才可耻
每当有天灾人祸,明星名人的捐款就成了热议话题。总有人把捐款数目放到道德的供桌上进行衡量。 捐少了:“太小气了,这么大腕才捐几十万!” 捐多了:“又借机作秀,沽名钓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捐款变成了一种爱心比拼和表演。用力不足或者用力过猛,都不能让某些观众满意。
前段时间南方地区暴雨,众多明星为水涝灾区捐款。有网友在微博上直接发问鹿晗:“作为年收入仅次于范冰冰的小鲜肉,你为什么对受灾地区麻木不仁,一毛不拔?”
还有前两年的天津爆炸事件,也有网友跑到马云的微博喊话:“不捐个几亿怎么对得起中国首富的地位?你不捐款我以后就不用淘宝了!”
对此我只想说:禁人作恶,可也;强人行善,绑也。
其实很多明星名人都在默默做慈善的,他们有的成立了基金会,有的定期进行爱心捐款。真正的慈善,不是只有天灾人祸发生时,才出来捐钱,而是把与人为善的品质融入了到日常生活。
捐款不是表演秀,明星名人名企出来捐款,我们应该表示赞扬,即使没有捐款,也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他们。
捐多捐少,吃相并不难看,而你用道德去绑架别人,嘴脸才丑陋。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
在一些大事件面前,如果哪个明星名人没有祈福、没有点蜡烛、没有发爱心,而是发别的内容,就很容易被道德婊围攻。
前年抗战70周年胜利日,范玮琪没有发阅兵相关的内容,而是在微博发了张亲子照,就被网友辱骂“不配做中国人”,逼得范玮琪出来道歉。
去年乔任梁去世后,好友陈乔恩和赵丽颖因为没有及时发微博悼念,遭到网友痛批。 昨天郑恺没有发为震区祈福的内容,而是发了工作照,结果被指责:别人都在转发地震,就你还发这些?
一群狂热的键盘侠,把道德的大刀架到你的脖子上,昨天逼道歉,今天逼捐款,明天逼着你跟他保持一样的想法和观点。
电影《驴得水》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凭什么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道德从古至今都是
拿来律己的,法律才是律人的,不懂道德的人才会用道德律人。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一旦用来指责和强迫别人,就变了味道。我们可以谴责一个做了坏事的人,但无权谴责一个没有做好事的人。
道德绑架,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除了名人明星,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道德绑架无处不在。道德婊们的逻辑很简单:我穷我有理,你富你活该。我弱我可以无耻,你强你得当圣人。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故事:
大学同寝四个人,小A 家庭条件不错,其他人家庭条件比较一般。每次聚餐之后,服务员拿着账单过来结账,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着小A 。
他们认为小A 家里有钱,理所应当由他买单。每当小A 结了账,却没有一个人提均摊饭费的事。 有一次他顺嘴提了一句,建议大家AA 制。结果立刻被骂道:“你也太抠门了吧!你家那么有钱,请我们吃顿饭怎么啦!”从此,小A 在宿舍就被孤立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你的钱那么多,借我点会死啊?”“我都这样了,你怎么好意思让我还钱?”“我这么大岁数了,你都不让座!”“孩子还小不懂事,你让让他怎么了!” “听说你很会用Ps ,帮我设计个logo 吧!” “你不是文案高手吗,帮我写个稿子呗!” ......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遇到这样的人,你越让着他,他就越得寸进尺。所以,很多时候,你的善良要带着锋芒。
我觉得: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尊重别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活法。 在这个年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很多,但是能做到“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才最可贵。
选择你认为对的,去做,但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仅此而已。
让捐助成为自愿奉献,而不是道德绑架
近期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灾难面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众志成城、心手相连,积极展开各种救助。
地震灾害后,多位知名演员捐款赈灾,其中,吴京也在第一时间捐款100万元。出人意料的是,吴京的善举并没有换来一片赞扬声。恰恰相反,有网友在网上发表评论,嫌他捐款太少了。有人说:“吴京你赚了那么多,起码要捐一个亿!”还有人说:“吴京你应该把《战狼2》票房的10%捐给地震灾区!”好好的一个赈灾善举,眼看就要演变为充斥着暴戾的“网络逼捐”了。
慈善捐助恪守底线让爱心温暖人间。除了国家的统一部署救助,慈善公益也是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慈善事业而言,由来已久。从宗教慈善到世俗慈善,从儒道仁善到宗族救济,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总有其一以贯之的底线,正如“爱的奉献”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救助的初衷,亦是救助的要义。
在捐助中不要裹挟更多的附带品。如何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无疑灾区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捐助?就社会爱心捐助而言,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呢?有句名言叫“施比受更快乐”。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涵义,首先要认识到捐助是一种独立行为,更应该体现捐助者本人的意愿和决定,而不是通过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个人的认知对捐助者进行“道德绑架”和情感要挟;其次,要警惕那些捐助者中的“暴力慈善”,前几年就曾发生过拿着人民币带着灾区孩子四处拍照的慈善家和在公共热点事件上勾兑私情与正义的赎买式慈善。只有让捐助变得简单和纯粹,才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让捐助成为一种爱心奉献的自觉行为。面对天灾人祸,人类共同的命运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还是国家行为,群体亦或是个体行为,都应该在捐助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对于国际之间的捐助,捐助是出于对一个受灾国家的同情和友好的帮助之情,接受捐助的国家没必要在乎他们捐多少,更不能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捐助数额的比较;而对于国内的社会团体、或者是个人的捐助,我们也应该尊重捐助者的善举,捐多少,捐与不捐都是他(她)们个人或团体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更不容置喙,这才是文明社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网络语境下舆论理性的回归。关于这次捐助引发的热议,不管是“吴京的逼捐”还是“周立波的诈捐”,结果都是令人欣慰的,他们均以各自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拳拳之心。另外从网上舆情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法治和网民意见立体的网络语境下,舆论并没有一边倒,而是更多地站在尊重,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捐助事件本身。
灾难,是曲折历史长河中的悲惨瞬间,也是悲伤哀痛后的洞察之窗。从汶川到玉树,从雅安到九寨沟,我们从灾难中走向成熟,虽然天灾无法避免,但是每次灾难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中华民族,必然在这些灾难的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爱心凝聚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震后的九寨沟,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以它人间美景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读了以上两篇时评,你有哪些想法,请发表你的观点。
二:暴力慈善谁之痛?
陈光标式的暴力慈善:扼杀善良还是维护诚信?
陈光标是目前国内最具争议的慈善家。他去云南盈江、台湾、日本等地,都喜欢亲自给灾民派发红包。不久前,他跟盈江地震灾民在一起,与每个灾民拿着200元钱合影留念的照片,再次引起议论纷纷。
3月29日,“凤凰公益沙龙2011年度第一期”的中国仁富榜上,陈光标排在第三位。主办方称,仁富排行榜是以富豪们实际资产持有量为分母、捐赠支出为分子相除得出的“仁富指数”来排名。在这次沙龙上,“中国慈善需要暴力吗”主题讨论,陈光标再次成为争论焦点。
观点一:陈光标式的慈善是对公益基金管理机构的一种拷问
《中国商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宏刚:曾经接到很多企业家的来信,说他们在做公益慈善的时候,面临的困惑就是大量资金没有办法通过一个信任的渠道去投放,很多时候,企业必须亲力亲为。因此,在我看来,陈光标的所谓“暴力慈善”是对僵化的公益基金管理体制和不透明的捐赠去向、低效垄断的捐赠渠道的一种拷问与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鼓励陈光标的“暴力慈善”。如果多出几个陈光标,会促动公益基金改变运营方式,进一步增加透明度。
陈光标在发红包的时候,有很多钱也来自别人的委托。陈光标为何能够获得其他企业家的委托,而一些公益基金会却做不到这一点,值得深思。有人说,陈光标在发现金的时候侵害了穷人的尊严,我觉得根本原因不在这里。这些年贫富差距加大,让老百姓觉得没有尊严的是某些更沉重的原因。陈光标的暴力慈善是否有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需要基金会好好反思,而不是对他横加指责。
观点二:陈光标式的慈善是种倒退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陈光标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表现非常英勇,但后来他在慈善作秀方面登峰造极,就有悖公益之道。
不久前,陈光标到台湾去亲自向贫困居民发放现金,中山大学教授朱建钢说:“这样的一种慈善行为是对穷人不可抗拒的暴力,让穷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伤害。”我认为,如果以牺牲接受者的尊严来满足慈善者的虚荣,我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我认为,陈光标这样的做法是一种倒退。卡耐基说过一句话,如果富人拿着钱到处撒给穷人,这不是慈善,这是作恶。富人的钱应该去提高穷人的能力,让他们改变命运。
现代慈善已经发展到了社会创新阶段,去年35个慈善基金会建立了基金会中心网,2000多家基金会信息全在上面。还有,在汶川地震中,四川省所有的希望小学没有死一个人,这就是专业化的管理。
不能说现在的慈善基金管理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慈善就应该以陈光标为引导,倒退回传统的慈善,我非常不赞成陈光标的“暴力慈善”。(桂杰 原题:暴力慈善:伤害穷人还是拷问机制)
慈善事业需要“陈光标之问”
对于陈光标的首善争议由来已久,此次报道列举的“伪善事实”似乎坐实了相关猜测。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慈善家不是道德家,陈历历在目的善举已然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慈善家。至于陈是不是一个“美人”,完美身上没有任何瑕疵,则过于苛求并且有跑题之嫌。
报道列举了7笔可疑捐赠,这些捐赠有多处含糊不清,有的受捐赠单位根本不存在,其中汶川地震和西南抗旱也存在将与他人联合捐赠的钱物计算到自己名下的情况。众所周知,这7笔捐赠只占陈所有捐赠中的极少量,不足以否认陈的贡献。今年4月,胡润慈善排行榜,陈光标以2.2亿元的捐款名列排行榜第八。而在同月发布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陈光标捐款数额为7171万元。两家全球顶级的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也有天壤之别,可见考虑目前财务凭证的现实,慈善这笔“糊涂账”,找来华罗庚也难以算清。特别是,陈光标号称“暴力慈善”的教主,往往直接堆起钱墙,暴力发钱,把每一笔送到村民手中,查实这些数据,请来“天河一号”恐怕也是白搭。
正如陈光标自称,我是一个大好人、大善人。这个自我定位其实更符合中国慈善事业的现实困境。中国慈善不缺大好人,不缺传统的布施者,但缺大师,缺现代的慈善家。何谓现代慈善家? 与其说盖茨、巴菲特是慈善英雄,不如说他们是慈善形象大使,现代慈善不相信个人主义,他更依赖类似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慈善因此才具有“对新的社会需要和时代变化的应对能力”,并以创造高效率的赠款途径带动受赠机构同样高效率的运营。即使二人百年之后或者公司破产,对这套体系也不会有致命影响。
人性都有弱点,慈善与虚伪、欺诈、贪婪一样,都是人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许陈有点小虚荣,但陈只是刀耕火种时代“慈善富农”,在面对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时候,手忙脚乱甚至漏洞百出几乎成了必然的宿命。现代慈善靠的不是神仙救世主,靠的对人性的洞察力和约束力,靠的是组织化和程序化。无论是平民慈善还是官办慈善都要纳入这个程序设计。例如美国有些社区,小到一个普通的凳子也刻有捐款人的姓名,大到国家程序上,美国国税局借免税制度监管慈善机构与捐款人、受捐人。如果想享有免税的权利,那么这三方都得在资金问题上接受国税局的监督。如此,陈的每笔帐都跑不出三界外,这些争议和纷扰也成会随风而去。“陈光标之问”,如慈善专家王振耀的呼吁,问的是这个非常巨大的公益慈善行业,为何目前仍然缺乏项目设计、网络系统和支持系统,乃至一个健全的机制?
陈光标的“慈善清白”需制度保障
虽然从目前来说,媒体包括公众的目光仍然聚集于陈光标身上,但就证明“慈善清白”一事,仅有陈光标公布捐款证明还不够,接受陈光标捐款的相关机构也应该公布各自接受陈光标捐款的数额、时间、用途等信息。这样才能完整地证明陈光标是清白的。
事实上,陈光标这次所遭遇的质疑,从小处说是对陈光标个人慈善诚信的一次拷问,从大处说则是对现有慈善透明机制的一次质疑。如果中国慈善事业高度透明,根本就没有这场风波。因此,只有慈善事业真正透明,既能避免陈光标继续被质疑,也能避免第二个“陈光标”再遭遇质疑。
在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生命力不在于发展了多少慈善组织,募集了多少善款,救济了多少生命,出台了多少制度,关键在于慈善透明度。慈善事业越透明,不仅参与慈善事业的明星、富人、企业家越来越多,而且还能让“小公益”变成“大公益”,最终实现“全民公益”。
然而,《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指出,目前在我国,对于捐赠人和社会公众非常关注的慈善款物用途、项目实施效果的信息,慈善组织的披露情况非常不乐观。调查还显示,九成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满意度偏低。可见,陈光标这次遭遇质疑,不是因为“高调”、“首善”惹的祸,而是慈善不透明惹的祸。
英国之所以慈善事业发达,就是因为根据《慈善法》的要求,慈善信息披露不亚于上市公司,公众很容易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而且,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规定,慈善机构必须向州首席检察官提交年度报告,首席检察官还可以代表公众对触犯公共利益的慈善机构提起公诉。
如果我们的慈善制度信息高度透明,显然,陈光标遭遇质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陈光标想“少捐多报”也没有机会,因为慈善账目都是公开的; 而且,陈光标也不敢冒着诚信风险去“少捐多报”。
我以为,陈光标风波不仅折射出慈善信息不透明,而且还折射出我们缺乏权威、独立的第三方调
查监督机构。慈善事业不仅需要社会监督,也需要专业化监督。然而,目前似乎只有某些慈善榜编制者在扮演第三方监督的角色——由于权威性不够,难以打通慈善调查的通道,所以很难获得完整、准确的捐赠信息。(冯海宁)
暴力慈善,我拿什么拯救
陈光标21日称,中国需要他这样的“暴力慈善”。这一切源于那张“发钱照”太红太暴力。在盈江灾区,陈光标让灾民举着百元大钞围绕在身边摆出POSE ,照片登上各大媒体,此举被猛烈抨击。陈解释,受助人一起举钱照相,两个手指的姿势是胜利和坚定信心的意思,并非炫耀。
义举自然值得夸耀,只是“暴力慈善”一词依然有碍观瞻。特别是联想起这段时间以来,他接连用“1500万砌成钱墙”和“红包之旅”暴力造势,这还是那个开着挖掘机去汶川玉树,默默捐资助学的中国首善吗? 善人也做“钱神”,而在晋人《钱神论》里,钱神是有铜臭味的,自然招人不喜。
例如郭台铭有言,行善须顾及受惠者尊严。薛涌愤而反驳,方济各(中世纪圣徒) 崇拜贫困、亲吻麻风病人,他的行为在今天中国肯定被视为神经病。但是,他在欧洲成为伟大的圣徒,中国连一个陈光标也接受不了? 此番交锋也暴力。不过在喧嚣之外,却可看出东西慈善文化的碰撞。薛涌有点理太偏,西方的慈善恰恰是“悄悄的慈善”,而东方更强调“宣扬的慈善”。西方认为行善是责任,是个人自觉; 而陈光标大呼“给儿孙留下‘大好人’仨字就够了”,因为慈善是美德,捐赠额度往往就会成为后人和旁人评价美德的依据。
当然陈认为中国目前的慈善(组织) 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被逼无奈走上暴力慈善之路,这也是事实。但是现代社会,陈却要做中世纪的圣徒,难免会剑走偏锋。方济各的传人德兰修女1979年获诺贝尔奖,也是那个年代风靡全球的超级偶像之一。她创建的基金会管着4亿多美金的资产,汇聚了世界各大公司的捐赠。这应了盖茨的话,仅仅把钱一捐了之,不是慈善,慈善需要天才,譬如诺贝尔。
德兰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也不在于她在物质上如何帮助穷人——世界上有很多慈善机构每天都在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而在于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有尊严。为此她还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表下,寻找并发现他们的尊严。可见在当下,陈光标值得尊重,但不值得复制。一个人的暴力慈善,朴素的方式会给灾民带来“二次伤害”,更会带来社会效率的巨大损失。
即使慈善组织目前还在“1.0时代”,尽管我们看到重重的制度迷障,但是方济各告诉我们“不是被理解,而是去理解”,慈善不是畏途,沉溺“暴力慈善”的个人英雄主义幻想,会让我们放弃对现代慈善体系的追寻。拿什么拯救? 有了陈光标,呼唤诺贝尔!(付瑞生)
陈光标式“暴力慈善”到底纠结在何处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子的群众发放救灾款,每人200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对于自己的慈善行为被定义为“暴力慈善”,陈光标3月20日回应:“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3月21日《京华时报》)
我本人对陈光标先生充满敬意。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光标毕竟是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善事。但毋庸讳言,我对陈先生的敬意也在发生变化——他扶贫助弱的情怀依然令人感佩,但他拿出的真金白银却越来越像“嗟来之食”;人们希望更多贫困人群受到救济,但却不希望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人们希望中国慈善事业获得大发展,但却不希望依赖“暴力慈善”的方式。
肯定陈光标的善举,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其慈善方式表达异议。陈光标的本意在于以高调慈善号召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推动中国慈善发展,初衷很好,但实效如何有待观察。慈善本是至善至美的高尚行为,很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暴力慈善”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褒义词,当温情脉脉的慈善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慈善的声誉会不会因此受到损害,显然值得关注。如果慈善异化为施舍,甚至异化为一种缺少温情的“暴力”,这样的慈善将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还是让更多人望而却步,这是一个问题;而“暴力慈善”是否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这同样是一个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贫困人群之贫困,一在于物质贫困,二在于精神贫困——缺少社会尊严,人格不被尊重。中国人向来有“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传统,即使物质贫困,也要追求精神富有,足可见中国人多么在意面子和尊严。而“暴力慈善”在缓解穷人物质贫困的同时,却让他们进一步陷于精神贫困,这是否有悖慈善的本义?行善者只顾自己高调做事,享受众人欢呼的热闹场面,却不顾及受助者的心理感受,
这是否是另一种残忍和自私?慈善行为高调与否并不是问题,是否尊重受助人却显然是一个问题。
有网友说,“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200元之后感动的泪水”。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我们一方面对陈光标式慈善颇有微词,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有那么多贫困人群急需救助,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他们而言都是雨露甘霖。我们一方面笃定地认为尊重受助者人格尊严是慈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要求之于当下现实是否过于高调。
说到底,陈光标式的慈善之所以令人纠结,在于中国慈善事业过于贫弱,正因为慈善事业贫弱,“暴力慈善”才有了大施拳脚之地,才让我们对“暴力慈善”表达异议的同时不得不肯定其现实价值,才让那些从未得到救助的贫困人群对“暴力慈善”感到惊喜,并且流下感动的泪水。是的,只有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只有我们的慈善事业足够繁荣,慈善的人性化关怀才能进一步凸显,“暴力慈善”才会失去用武之地,行善者和受助者才会更加注重人格尊严,只有到那时,慈善才能还原其纯粹的面目。
你如何看待陈光标式的慈善?
三:慈善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曹德旺:33年累计捐赠70亿 开创慈善模式先河
曹德旺这位中国的“玻璃大王”,现已是业界公认的霸主,在中国大街上所跑的汽车中,每3辆中就有2辆的玻璃来自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在中国占据70%的市场份额。
他不仅成功地将企业做到了巅峰,在慈善界也是声名远扬。被誉为“慈善大王”的他,不仅突破法律空白创立了股权捐赠模式,还与国务院扶贫办下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了“史上最严苛”的协议,开创了公益问责的先河。他更是在公益时报社主办的“中国慈善榜”上,2010、2011两个年度身居榜首,获“中国首善”称号,坚持慈善33年累积捐赠达70亿元。
曹德旺的慈善捐赠记录
根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捐赠记录显示:
2003年~2005年,曹德旺3年累计捐赠4194.6万元,用于公共建设及扶贫领域,位列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15名;
2006年,曹德旺捐赠现金2131万元,实物8.5万元,用于教育、医疗、公共建设等领域,位列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22名;
2007年,每年捐资150万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曹德旺助学金”,定向定额捐赠10年计1500万(数据来自公开报道);
2008年,曹德旺捐赠2471.31万元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位于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18名; 2009年,曹德旺捐赠2765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位于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21名;
2010年,曹德旺捐赠102828.96万元给福建省慈善总会,用于救灾和扶贫等领域,位于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1名;
2011年,曹德旺捐赠363474.8万元给何仁慈善基金会,用于教育扶贫、社会公益等领域,位于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1名;
2012年,曹德旺捐赠5179.76万元用于社会公益、教育、扶贫、环保及文化等领域,位列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38名;
2013年,曹德旺向福建慈善总会捐赠10600万元,位列当年“中国慈善家榜”第11名。
通过近些年来的捐赠数据来看,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和财富的积累,曹德旺的捐款清单不断延长,数额也越来越大。截至到目前,曹德旺公益捐赠总额已达70亿元人民币,捐助范围涉及救灾、扶贫、助学、帮困、传承传统文化等各方面。
“史上最严苛”捐赠协议
与众多慈善家不同的是,曹德旺对自己的捐赠很多都会细细追究,甚至亲力亲为。他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下的“史上最严苛”的协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是2009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旱灾,为救助西南旱灾贫困地区的同胞,曹德旺携儿子曹晖捐款2亿元,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用于支持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受灾贫困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恢复。
在捐款协议中,曹德旺的条件十分“苛刻”,要求扶贫基金会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10万农户手中,并且为这笔通过抛股套现而来的巨款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制度,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善款的下发和项目的执行,他本人组织独立的监督委员会对项目的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善款下发之后,将随机抽检10%户家庭,如发现超过1%的不合格率,则根据合同可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按照查抽获得的超过1%部分缺损比例的30倍予以赔偿,最高赔偿不超过一方项目管理费600万元。若在2010年11月30日后,还有捐赠款没有发放到户,这些善款将由曹德旺全部收回。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亿元善款中有3%作为管理费,而不是国家允许的捐款总额的10%。
谈起这笔捐款,曹德旺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老百姓生活苦得很。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捐赠2亿元善款的同时“问责基金会”,而且要求“苛刻”,不仅开启了中国慈善人士对慈善项目严格要求的大幕,也给更多奉献爱心者提供了监督的方法。这个2亿元捐赠执行合同是中国迄今为止问责公益最大的一个对赌协议,开启了中国公益捐款的问责机制,打造了全程透明的公益模式。
对于中国扶贫基金会而言,管理费之低,以及善款发放标准之严格,都堪称空前巨大的挑战。曹德旺作为一个慷慨的却要求严苛的慈善捐助者的形象也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股捐:成立何仁慈善基金会35亿股捐开先河
2011年,已经是世界汽车玻璃最大供应商福耀集团董事长的曹德旺做出一项决定,这对曹德旺本人甚至中国慈善事业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1年5月5日,由曹德旺发起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他将曹氏家族持有的3亿股福耀集团的股份捐赠给该基金会,过户当天,股票价值人民币35.49亿元。这是中国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为中国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并开创了中国基金会资金注入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等多个创新。
“我成立这个基金会的初衷,是想带头让中国有些人拿一部分钱出来分给穷人。钱这个东西呢,多了也没用。初衷只是想改变社会的一种文化、一种追求,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曹德旺说。
而河仁基金会中的“河仁”二字出自曹德旺父亲曹河仁之名,它们不仅昭示了曹德旺与父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揭示出曹德旺所推崇的经商、为善境界。
同样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曹德旺今年在两会中被澎湃新闻记者问及:新版《慈善法》中有无涉及对股权捐赠的认定时,他表示:“目前,股权捐赠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更没有明确所得税谁交,到底是捐赠者交,还是受助者交。美国是这样做的,主要看你捐给谁,如果你捐给别人开公司当然要交了,但你如果捐给孤儿院就不用交了。所以还是回到税制改革,这是最明了和简单的办法。”
曹德旺是这样定义“慈善”的,他认为慈善是一种修行。其实做事不难,首先要做人,谦虚、诚实、宽容、包容,乐善好施,尊老爱幼,这些做好了,做事就不难。我最初做慈善时,他们问有什么目的? 我的目的就是通过做慈善来修行,提高我的境界。
慈善观源于父亲
说到慈善,小时候父亲的教导造就了曹德旺最早的慈善观。
曹家几代经商,曹的曾祖父曾富极一时。而到了他爷爷一辈,逐渐没落。后来,曹德旺的父亲和舅公又重新将事业做起来,曹的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举家迁回老家福建。不料运输家产的船沉没,曹家瞬间一贫如洗。
“我小时候跟我爸一起做生意,他有空就讲这些道理给我听,虽然我爸也没有读过很多书。”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令曹德旺记忆深刻。“我爸跟我讲,如果发现在你家门口躺着一个人,第一件事情要把他扶起来,问他要不要喝水,有病要送到医院去,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和准则,要学会同情、理解人家。”曹德旺曾对媒体说。
父亲的话造就了曹德旺最早的慈善观。成年后为了谋生,曹德旺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
磨砺出他越发坚韧的性格。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福耀玻璃的前身是创办于1976年的福建福清市高山镇的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其实,早在创业伊始,曹德旺就已经开始做慈善。三十年来,曹德旺专心在汽车玻璃领域发展,没有涉及过任何其他领域。而自己曾经吃苦的经历,在曹德旺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也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今已经接班的大儿子曹晖,自十多年前进入福耀集团,便从底层的车间做起,与工人同吃同住。如曹德旺给予儿子曹晖的培养一样,父亲给予曹德旺的记忆也很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最早的企业家之一,曹德旺累计捐赠达70亿元。他的捐资幅度随着自身实力递增呈同步上升态势。
在曹德旺看来,慈善远远不是大把地捐款,慈善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修行。真正的慈善,应该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让家人活得更好,让员工活得更好,让社会获得更多的回报,让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
公益在继续,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曹德旺在2016年4月的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再次名列榜单。
读了以上文章,请和老师、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四、从自己的观点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层次清晰,灵活运用本节所积累素材,不少于200字。
作文十:《道德绑架》1100字
如果道德是刻意的
《道德经》中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道德不是你我生搬硬套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而体现出的作为。
说一件我们身边都会出现的事吧——让座。让座不是义务,更不是责任。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文规定你必须让座。让座一直以来只是道德行为,但这不足以作为评判一个人道德的依据。让座是一种美好品德的表现,但也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行为。
上初中那会我还是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上学还好走的早,那个时间段都是年轻人出门上班很少有老人坐公交。但一到放学的点,尤其是晚高峰,人挤人,人推人,售票员撕心裂肺的喊着,估计也没人听。好不容易挤上去了吧,没地坐,常有的事。一天下来太累,有时站着也会睡着,坐过站更是家常便饭了。不过有一次,也许是运气好吧,一上车就看见一个空位,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抱着书包坐下,没多大会就睡着了。也许是我没注意到吧,我坐的老幼病残孕的专座。后来被一阵争吵声吵醒了,原来是后来上车的一位老太太在跟我后座的一个姐姐吵架。吵架内容大概是老人站累了想让那个姐姐让座,而那个姐姐怎么都不肯让,即便车上的乘客劝架,姐姐也不肯让。姐姐的一句话让我颇为震惊,“你们年纪大了了不起啊?坐车已经不收你们的钱了,你们
凭什么既享受免费坐车,又让我们花钱坐车的人给你们让座!你们站着累,我们站着不累吗?你们整天在家闲着,没事出门闲逛,你们是在享受生活,而我们不是出去玩一天!”其实这句话到现在对我震撼挺大的。因为在这之前,我每次听见“老年卡”的时候,都想着不花钱真好,没有想太多。但是现在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不过,幸好后来有人给那个老太太让座了。我也下车了,再后来怎么样就无从而知了。
下了车我一直在想,就连现在的我也在想,明明都是花了钱坐车,甚至有些是免费坐车,为什么一定要让座呢,为什么不让座就是素质低下,甚至是道德败坏了呢?我自己之所以让座除了自己的恻隐之心外,也是害怕那些鄙夷嫌弃的眼神。
我从来不否认老弱病残孕需要被让座,退一步说,有些人工作了一天,学习了一天,好不容易下了班,放了学,好不容易有了个座位,好不容易能休息一下。那么为什么他们就必须要让座呢?
“年龄是老年人的弱点;而疲惫是所有人的弱点!” 让座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别人的帮助,是发自内心的美好德行。我们尊重道德,但我们拒绝道德绑架!而不让座,不一定就是没素质。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了给别人让座,不管情愿不情愿,也不会有人考虑那个“需要”或者“应该”让座的人的主观和客观想法。反正当下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不算道德绑架呢?久而久之,让座这个美好品德是不是会发展成一种病态呢?
别以任何理由怀疑我的善良,别用任何东西考验我的道德,因为——我怕输!
如果道德是刻意的,那么这样的道德已经变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道德绑架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