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7600字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地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重 点
难 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地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地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地文章.
2(板书课题:我地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地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地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地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地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地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地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地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地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地哪几件事,
?试着用简短地语言给课文地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教师出示文中地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地读音,“囫囵”一词地字形.
?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地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地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地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地帽子给姓李地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地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地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地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地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地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地女佣阿三.
?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地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地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地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地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地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地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来吊唁地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送来地花圈挽联多.
?来吊唁地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地“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地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地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地面了,听不到他地声音了,也得不到他地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地悲痛心情.
?了解“我”对伯父地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地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地伯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地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学生自由发言.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地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地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地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地人.
教学目标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地句子,体会文章地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地写作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地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地优秀品质 重 点
难 点 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地神情地描写.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地爱戴,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地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地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地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地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地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地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地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地.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地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地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地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地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地“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地话地含义,在座地人为“我”天真幼稚地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地,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地”指地是当刚黑暗地社会.
?“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地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地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地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地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地憎限和顽强斗争地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地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地革命精神.
?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地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地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地痛苦”
?体会:车夫生活地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地,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地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地什么情感,
?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地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地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地旧社会造成地.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地憎恨地思想情绪.
?“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地劳动人民地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地黑暗社会地憎恨.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地表情,无声地动作,显示了他内心地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地劳苦大众地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地憎恶.
?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地,又是怎样对待自己地.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地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地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地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地照应,又是全文地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地总结,也是全文地总结.起到点明中心地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地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地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地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地写作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地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地精神品质.
?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地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地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9 一面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地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地方法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地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地高尚品格. 重 点
难 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地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地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地伯父鲁迅先生》地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地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地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地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地《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地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地回忆中有着深厚地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地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地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地起因、经过和结果.
,、交流《一面》所处地时代背景.
,、就在阿累与鲁迅地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地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地一句话.)
,、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地描写地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地感受.
,、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地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地“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地“瘦”地词语或句子:“面孔
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地人”、“竹枝似地手指”、“他地脸??瘦~”、“他地手多瘦啊~”
,、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地让我们震惊,瘦地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地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地内容和课外搜集地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鲁迅地心里装着千千万万地劳苦人民,他用自己地笔批判着当时地社会,他用自己地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地人们,可见,他地瘦是多么地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地“精神抖擞”地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地隶体一”.
他瘦地多精神啊~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地“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地,
学生交流.
,、集体朗读描写外貌地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地关怀
,、透过作者地文字,在这短短地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地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地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地感受.
“一面”给人地印象是深刻地: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地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地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地力量是无穷地: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地”鞭策自己,不断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地~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地“一面”.
,、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地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地,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地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地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地思想性格.
全文地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地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地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地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地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地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20 有地人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地脉络
2、诗歌中运用地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学习诗歌中运用地对比手法. 重 点
难 点 体会诗歌地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地特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地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地黑手》 等,以鲜活地生活感
受和崭新地艺术风貌,引起诗坛地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地《有地人》便是他这类诗地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地积累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地同时,注意诗歌地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地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地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地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地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地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地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地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地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地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地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地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地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地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地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地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地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地不同态度地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地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地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地死亡,第二个“死”躯体地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地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地界限变做道德地、审美地判断.于是,有地人生即死,有地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地,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地;这里情感地因素起着决定地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地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何体现地,
2、3、4节每一节地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地态度,每一节地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地人对待人民群众地态度;5、6、7节每一节地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地态度,每一节地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地人地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地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地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地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地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地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地诗来表现鲁迅地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地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地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地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地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 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地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地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地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地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地尊敬和歌颂.诗作地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地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地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地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地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地《某人》,比较两首诗地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地黑手》.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20有地人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地脉络
2、诗歌中运用地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学习诗歌中运用地对比手法. 重 点
难 点 体会诗歌地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地特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 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地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地黑手》 等,以鲜活地生活感受和崭新地艺术风貌,引起诗坛地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地《有地人》便是他这类诗地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地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地同时,注意诗歌地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地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地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地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地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地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地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地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地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地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地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地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地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地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地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地对比中,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地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地不同态度地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地深厚感情. 四、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地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地死亡,第二个“死”躯体地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地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地界限变做道德地、审美地判断.于是,有地人生即死,有地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地,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地;这里情感地因素起着决定地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地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地,
2、3、4节每一节地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地态度,每一节地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地人对待人民群众地态度;5、6、7节每一节地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地态度,每一节地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地人地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地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地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地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地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地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地诗来表现鲁迅地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 这两种人最后地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地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地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地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 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地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地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地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地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地尊敬和歌颂.诗作地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地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地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有地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地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地《某人》,比较两首诗地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地黑手》.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口语交际五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地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地事以及印象地教学目标 变化.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地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地续
写
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地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地续写. 重 点
难 点 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地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地续写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地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地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地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地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地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地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地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地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地印象发生了怎样地改变,
小组交流,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地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地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地地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地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三、全课总结.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回顾?拓展五 课 题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地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地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地方法. 教学目标
3、积累鲁迅地名言.
交流对鲁迅地认识,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地方法. 重 点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体会含义深刻句子含义地方法. 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地鲁迅
(1)学了本单元地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地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地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地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地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地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地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地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地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地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地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地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地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地,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地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地这些体会句子地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地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地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地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地脍炙人口、发人深省地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地名言.
三、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地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地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地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地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课外综合练习质量分析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巩固第三、四组课文学习内容
2、全面了解学习学生地综合情况 教学目标
3、针对学生地概况进行补救
学生学习语文地基本能力 重 点
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一、基本情况
全班共( )人,实考( )人,其中90-100分( )人,80-89分( ),70-79分( )人,60-69分( )人,60分发下( )人. 二、检测地主要知识
(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地字注上不同地音,并组词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四)选择正确地词填在括号
(五) 读句子,给句中地省略号、破折号选择正确地用法 (六)请用上恰当地关联词把一面地句子连成一句话 (七)比较下面地字,并组词
(八)判断下面句子地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打“?”错误地请用修改符号改正过来.
(九)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十)作文
请以“真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以上地习作.
三、补救措施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余庆县实验小学——争创黔北名校
余庆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五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任达蓉 使用人 课 题 18 我地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间 总第 课时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地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重 点
难 点 体会含义深刻地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作文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44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
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
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确立“主题研究”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出课堂,使语文课堂向课前与课后凸现张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主
动地学、创造性的学。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自学,学会生字,理解“各色各样、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个词语的意思。
,、能通过个人悟读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并获得语言的发展,能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中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
,、围绕主题拓展深化,进一步走近鲁迅先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并培养学生主动大量阅读、个性化思考、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布置学生课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信息
二、形象感知,激情导入
,、张贴鲁迅先生像。
,、出示臧克家歌颂鲁迅先生的诗歌《有的人》,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学生简介鲁迅生平,教师做补充。
三、出示主题
板书:
走近鲁迅
四、教师引导
关于鲁迅,我们收集了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分分类,好吗,
五、师生共同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名言。
,、鲁迅先生的著作。
,、回忆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六、教师引导,揭题
今天我们手头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它属于上述文章资料的第几类,(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对,而且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鲁迅,我们来把它作为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扇门,打开鲁迅先生的第一扇窗,好吗,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品词析句,体会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并指导感情朗读
八、抓住文末一句,创设问题情境
教参认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
概括了文章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对吗,如不对,请你自行设计一个点明中心结尾。
九、引导学生概括四件事的主要内容,并品读分析最能反映鲁迅精神的句子,做好准备
十、根据教学实际,以讨论会或辩论会的形式解决问题
十一、交流,激励
十二、质疑问难
十三、指导感情朗读
十四、课后延伸
,、相互交流有关鲁迅的资料,每人出一张手抄报。
,、举行“走近鲁迅”读书讨论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
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
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
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 1(指名读,思考:“我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y#ng。
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1)要准确;(2)要简练;(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下面小标题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伯父得到这么多的人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还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楚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
,、揭题,质疑。
(,)出示课题,读。
(,)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初读感知。
(,)自学全文,思考: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反馈。
(,)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学习生字新词。
(,)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了解部分词义。
(,)再读。
,、学习第一段。
(,)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朗读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小结本段。
,、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追悼鲁迅 讲“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为什么伯父得到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 关心女佣
果 因
附:说课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
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学会生字,个,理解,,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理解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根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试加小标题。
教学这一节课,我采取“整体认知”入手,先理清课文的结构,然后再教学第一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以“自学,,小组讨论,,反馈评议”为基本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之后,读懂了什么,在具体的操作阶段,我预测了学生可能的几种回答,并据此进行教学。例:
A、若学生讲本文主要是写鲁迅先生的,则相机介绍鲁迅先生(请学生介绍)。
B、若学生讲本文的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则介绍“周晔”。
C、若学生讲本文是一篇写人文章,则复习写人文章的写法。
其次,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可以说,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的“教眼”。因为教学本文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出发,然后逐题解决,达到了整体认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学第一段时,我也以重点突破为主。在学生读了以后,让学生说说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抓住这个关键句子,理解“爱戴”的词义,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懂得了场面描写,又明确了第一段与第二至五段的“果因”关系。接着,发挥学生主动,谈谈在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读懂了什么,同学间交流评议(这种方法好就好在避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一问一答的
单调乏味感,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学生学得认真、透彻,教师上得轻松,又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朗读本段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最后,进行本堂课的小结(让学生小结为主),并进行作业练习。
在板书的设计上(见教案),我也注重简单,但又不失清楚。在看了板书之后,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在具体的上课操作之后,教师本人的自我感觉好,达到了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对课文两方面的整体认知: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二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认知。在教法上,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既节奏紧凑又不失快乐的课堂中,学到了应该学到的知识。
片段
、分步揭题,创设感情基调。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有着硬骨头精神的人是--(板书:鲁迅)
2、出示有关鲁迅形象的投影。指名读图片下的文字说明。"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坚持不懈地战斗。"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1945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相机板书:(我的伯父)周晔写文章回忆他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
又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的人,称作先生。板书:先生。
4、学生崇敬地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解词析义,把握感情脉络。
1、默读课文,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在他的侄女儿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阅读后学生谈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2、随机学习生字新词。你觉得哪个词自己读得最棒,请你清楚、自信地读一读。(学生跃跃欲试地。)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呢,
(学生讲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1)学生动手查字典,弄懂了"囫囵""恍然""悟"等字词的意思。
(2)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学生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饶有兴趣)
(3)联系语境弄懂"追悼"等词的意思。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脑海中呈现人们追悼鲁迅先生的场面:"有的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晚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堆满了整间屋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4)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爱抚"一词的意思:
爱抚(疼爱、关心)
(由"爱抚"一词,教者饱含激情地巧设过渡语:鲁迅先生不幸逝世了,周晔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爱了,因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于永正)
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于老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使笔者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周晔。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侄女。
师: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弟弟。
师: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生:周树人。
师: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生:周作人,周建人。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有关作者的对话,
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学生齐读。)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爱抚饱经风霜
师: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1(于老师以一颗火热的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给“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更多的机会、热情的鼓励和切实的帮助,使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谁想朗读第一段(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老师笑)请班长上台。(于老师让班长指名,老师与他耳语“你班上谁平时很少朗读或朗读不好的同
学,就叫他”。)
班长:请xxx同学。(xxx同学不情愿地站起来,自言自语“我举手了呀~”)
师:请你朗读(xxx摇头)。不情愿还是紧张,
生:紧张。
师:别紧张。你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深呼吸,就不紧张了。(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
师:不~他需要的是鼓励(同学们鼓掌)。
(xxx朗读出第一句,把“知道”读破了,于老师耐心辅导,一遍又一遍。)
师:读出天真劲儿来。(请其他同学读,于老师耐心辅导,指导他读。)
师:这句话应怎样读,大家练一练,感受一下“我年纪还小……”
师:哪位同学见意来读(一生读)。多天真呀~请你再读。
(xxx接着往下读,他把“他的遗体躺在……”读成“站在”,引得哄堂大笑。于老师耐心地帮助,不断地鼓励。经过三次努力,才把第二句话读下来。)
师:嘿,努力就能成功(同学们想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学生自
练习) 由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直至结束的一刻,于老师个别辅导最多、鼓励最多的是xxx同学,xxx同学的进步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于老师说”人文精神”是要“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三少三多”,于老师身体力行,随处可见。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相互的、自由的。
片断一:
师: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位同学读,很有感情)
师:这是她的感受,她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好~还是xxx同学,你来读。
师:有进步~“追悼”什么意思,不需要解释,我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
师: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生:“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师;后面的话就是对“追悼”的……生:解释。
师:读书要前后文联系,(接着于老师还是动前面那位同学朗读下面的内容(该同学常常读错宇、添字漏字,读破句,于老师耐心纠正,反复鼓励。)
师:这句话很难读(投影“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生读)
师:很好~这是她的体会。
(两位同学读后,于老师再请前面那位同学读,并耐心指导,热情鼓励。)
师:“吊唁”与“追悼”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还有一层意思,不知同学们读出来没有,
生:对亲属表示慰问。
师:“爱抚”的“抚”是个生字,这样写(板书示范)才规范。“爱抚”什么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谁想来读第二个故事。(一个学生朗读第二个故事,于老师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纠正、指导。)
师:“那时候……团聚”这个句子很长,注重停顿,请大家一起读。
师:“从此……马马虎虎”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非常好,正确、流畅。读了这个故事,“爱抚”的意思懂了吗,(“爱抚”与”爱戴”作比较)请同学们说出一个词,表达“爱抚”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生:爱护。
生:关爱。
生:疼爱。
师:“爱戴”的“爱”呢,
生:敬爱。
师:同一个“爱”意思却不同,请同学们好好体会。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看谁读得好,等会儿和老师对话。(学生练习,于老师还是指导那位同学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和老师分角色读(一位女生上台,扮演周晔)
师:周晔,读书要动脑子啊。
周晔:“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乱说一气。”
师:(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周晔:“听了伯父这句话,……马马虎虎了。”
师:我侄女读得多好啊~声音好听,流利~“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周晔:懂了。(再读)“老实说……乱说一气。”
师: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周晔:虽然是说你自己记性好,但暗示我读书不认真,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师:我侄女真聪明。我是婉转地告诉侄女读书要认真,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片断二:
师:“哪一点不像呢,……”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全班同学读)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写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
周晔:动作描写很生动,很形象。
生:写得真好,把伯父说话的动作写出来了。
生:她顾及人物的动作表情。
生:观察很认真仔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跟前面没多大关系,可以删掉。
师:可以删掉,将来你如果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简练,
一个废字都没有;如果你们(指前面几位同学)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具体,都是好样的~
于老师成功地组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对话。这种对话,教师不设条条框框,不强加于人,而着力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体验,尊重学生,极力保护学生稚嫩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
师:那么文中的“——”表示什么……生:省略;
生:语气延长。
师:为什么要延长呢,生:有疑问。
师:请你再读一读。
师:好~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你连起来读。(生读)。
师:棒~太棒了~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话就没问题。请同学们慢慢读,细细品味,最好能背下来。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读。我演伯父。王珊演周晔,同学们演客人,来我家做客,但不能吃,认真听,最后必须哈哈大笑。(表演)
师:同学们笑得真开心,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生:周晔很天真可爱,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师:周晔,你知道大家笑什么吗,
周晔:我很可爱。
师:是吗,
周晔:旧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受迫害。
师:我为什么受迫害~当时社会太黑暗了,我就写文章揭露它,敌人要杀害我,我用了100多个假名字发表文章,苏联作家高尔基请我去苏联避难,我不去。
师:伯父说话多有意思啊,多风趣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地悲伤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于老师融“导演、演员”于一体,他能“导”学生“演”,又能自己演。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一些难点词、句在这种情境之中,理解、感悟起来形象具体,轻松愉快。
四、总结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联系,自然点题,以读写作结,引向生活。
师: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师:听了这件事,周晔从内心发出——
生:“的确……为别人想得多。”(读两遍)
师:“别人”指哪些人,生:劳动人民。
师:课文中指——生:车夫、女佣、“我”。
师:不仅是“我”,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伯父去世了,所以去吊唁的人有——
生: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呢,
生:(朗读)“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师: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读到这儿,黑板上的词句都懂了吗,
师:“饱经风霜”懂了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写下来。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学生练习写,最后请学生上台读。)
〖课文评点〗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陆续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1921年12月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阿,正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所记的几个片断,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很生动地反映了鲁迅高尚人格的若干侧面。由于是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的,更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因此,题目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作者当时还不到10岁。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在作者心目中伯父与自己一个姓,至于鲁迅,或许听说
过,却不知道就是伯父的笔名,更不会知道他是个大作家。以为认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在孩子心目中,鲁迅只是他的伯父。真切自然。这是讲作者当时对鲁迅的认识。伯父去世了,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世于上海。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在当时上海的胶州路,是专门停放死者遗体,布置灵堂,便于人们瞻仰死者遗容并追悼。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改变原来的声音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来,或忘掉了自己的风度而嚎啕大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鲁迅遗体在殡仪馆停放期间,第一天签名瞻仰遗容的就达四千四百余人,三天共超过万人。还有若干无身份、地位不签名的人,可见人民大众对鲁迅的爱戴和敬仰。一层,讲来追悼的人多。数不清的挽联用“对联”形式写成的表示悼念的文字。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二层,讲花圈、挽联多。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据巴金和唐弢回忆,当时参加吊唁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老人,有小学生;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还有盲人。表明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十分崇敬鲁迅先生,下面回忆的鲁迅关心下一代、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三层,讲来追悼的人各色各样。那时候我有点惊异惊奇、诧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自然无法理解自己的伯父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因而感到“惊异”。讲产生疑问,引起深思。这一层讲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不仅追悼死者,还慰问死者家属。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得他的爱抚疼爱、抚慰。长者爱
幼者,与“爱戴”用法相反了,排比句式,以孩子的口吻表达孩子心里的一种失落的痛苦。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层讲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以上是第一大段,写鲁迅逝世所引起的广泛的悲痛和悼念以及作者当时的感情活动。以下各段追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解释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
就在伯父逝世一是避免与上段“去世”重复,二是书面语更好地表达崇敬之情。那一年1936年。的正月农历一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周建人。妈妈王蕴如。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周晔、周瑾、周蕖。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补充交代,说明这种团聚是惯例。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也不忘和孩子谈话、交流。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不到10岁,就已读半文言的长篇名著,已是很了不起。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成语。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东西。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是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地看一遍,下面具体讲如何“囫囵吞枣”读书,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水浒传》所写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确实难以搞清、记住。下面讲“囫囵吞枣”读书的结果。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就是下面“张冠李
戴”的意思。伯父问考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成语。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细节,以示自己年纪大。鲁迅留着很有个性的“一”字形胡须,笑了笑即使批评,也不板着面孔。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按理年岁大的人记性不如小孩子,但记性好坏要看看书的态度,态度认真,记性就好;态度马虎,记性就不好。这句话表面上是自夸记性好,实际上是婉转地批评作者读书囫囵吞枣,在轻松谈笑中教育作者要认真读书,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鲁迅为别人考虑得周到,体现出慈爱、幽默。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害羞惭愧。记性不如伯父。又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恨自己不该这样。恨自己不该不认真读书。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领会了伯父的意思,既说明孩子机伶、自爱,也说明鲁迅幽默的批评效果好。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与“囫囵吞枣”相呼应,一次恰到好处的批评与教育,改掉了缺点且终生不忘。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儿童读物,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一本是《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葛覃著,鲁迅与另一译者合译。说明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两本书中寄托着伯父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所以值得珍藏。
以上为第二大段,记述鲁迅在读书问题上对作者的教育和关怀,从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少年儿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东张西望,有所发现。孩子天真的神情跃然纸上。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只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对孩子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爱之态可见。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观察仔细,抓住人物特征写。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接上面省略”鼻子“二字,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前面所说的“不像”只是总印像;现在要具体说出“哪一点不像”,难免要仔细观察一番,还要思索出词儿来,无法脱口而出。“半天”口语指时间长。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是细节,动作幽默。笑着说,又是笑。“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事实并非如此,为的是逗趣。神态和言语都很幽默。
“那怎么??”破折号表示后面还有“现在就得又扁又平”之类的话,没来得及说,伯父已经开始回答了。
“可是到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语双关,看似逗趣,实则是要讲一个很深刻尖锐的意思。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孩子天真,无法理解鲁迅话中深刻的政治含义,只从表面上来理解,以为“碰壁”就真是走路不小心撞上了墙壁。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看,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走路很容易不小心碰墙壁。实际上鲁迅是讲当时社会黑暗,像
鲁迅那样关心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的人到处受到限制、迫害,如反动派查封他的书店、禁止发表他的文章。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部明白了,其实根本没明白真正的含义。“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有趣,也是事实。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仍是天真的孩子的理
-解。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以上为第三大段,记述“我”与伯父的一段对话,从中映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抨击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碰壁是为了劳苦大众。我劳苦大众想得多,我自己安危想得少。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阴暗。天色。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的表现,因为天气寒冷,行人才这样的。这一层从时间、风势、天色、行人四个方面来描写天气寒冷。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旧社会还很少有用脚踩的三轮车,车夫凭双手和双脚的力气拉车载客奔跑。坐在地上呻吟,因痛苦发出的低低哼声。车子扔在一边。把唯一能挣钱养家的工具??车子扔在一边,可见伤势很重。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有穿鞋,与严寒的冬天构成强烈的反差。车夫可怜。地上淌了一摊血。血流得特多,铺了路面很大
一块。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严冬酷暑,风霜雨雪,人力车夫为了维持生活,都得卖苦力,在大街小巷奔跑。四个字刻画了车夫的劳累和艰辛。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耳朵听到的“呻吟”,眼睛看到的“血”“脸”等,都归结“痛苦”二字。
“怎么了,”爸爸问他。爸爸对车夫的关注。
“先生,”周晔的父亲也是穿长衫的知识分子,车夫成年累月为人拉车凭经验从服饰举止判断出而这样称呼。他那灰白的因失血过多所致。抽动着的因痛苦所致。嘴唇里发出低微有气无力的声音,作者受父辈影响,从小就十分关注同情劳动人民,车夫的一切言行都牵动着她,所以看得很仔细。写得极详细。“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如果穿了鞋,怎么可能会这样,但车夫穷得连鞋也买不起。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急步奔走。可见关心、救助心切。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可能是周晔的父亲把外面的情形简单地告诉了鲁迅,鲁迅又很快找到这个备用品赶着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轻轻地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细小东西的工具。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消毒用的洗涤药水。给他洗干净。以防化脓感染。鲁迅早年到日本仙台学过医,想解救病人痛苦,后看到中国人精神麻木,便弃医从文,要用文章唤醒人民。这儿是他按医生的方式处理伤口。他们指父亲和伯父。又给他指车夫敷轻轻涂上上药扎好绷带。从“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扶是非常尽心细致的,
要知道鲁迅当时是一个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者,而救扶的是一个贫穷的车夫。两个人的地位、身份这样悬殊,又无亲无故,从不相识,但鲁迅在给车夫包扎伤口时,却那样精心,没有一点儿架子,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可见鲁迅不平凡的思想品格。
拉车的感激怎能不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支撑、坚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朴素的语言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穷苦,没有钱物感谢,买苦力的,又没有好的言语来形容。车夫的话说得朴实、恳切、感激之情溢于这简短的言表中。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知道车夫必须靠拉车来谋生;但他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能拉车了,所以又掏出些钱给他,让他安心养伤。想得多周到啊~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好让车夫在家里换药。关心得细致入微,表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天黑了,照应前面“黄昏时候”,说明过了一段时间。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前面所记叙的情景,作者都是亲眼看着的。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转过来写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之前只注意看他们救助车夫,没顾及寒冷。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写自己身体对室外严寒的感觉,再次强调天气冷,一方面为了说明车夫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可突出鲁迅冒着严寒救护车夫的精神,再一方面为下文写自己的思想活动作铺垫。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想得很具体:自己(穿得较好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而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推已及人,自然产生了疑问。还不到10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没
有经历过穷苦的生活,当然不会知道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紧接上面想到的那个问题。由于伯父和爸爸都很慈爱,平时有问必答,因此,作者现在有疑问就提出来了。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含意深,不易理解。不容易懂。对“深奥”的解释:“很深奥,不容易懂”又是对“记不清”的解释说明。正因为不理解,所以也就没记住。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印象十分深刻而强烈。两个“清清楚楚”加上“而且现在也”,强调了这种印象。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平时惯有的。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孩子的问题触动了鲁迅的心事。刚才的情景,使他心情沉重。“慈祥”“愉快”是对作者那样的孩子。变得那么严肃。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却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让鲁迅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这种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因此,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跟一个小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也许,他也不想过早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投上浓重的阴影。只把他枯瘦的手当时鲁迅健康状况已很差,按在我的头上,爱抚的动作中包涵着深深的忧思,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言的动作,无声的叹息,表露了鲁迅当时当地的复杂思绪,自己同情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却不能救助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自己写文来揭露社会黑暗,唤起工农,可又势单力薄??,这一声叹息里,表白了他的心声。
以上为第四大段,记述了鲁迅及其兄弟救助一个受伤的人力车夫的经
过,反映了鲁迅同情劳动人民,痛恨黑暗社会。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女佣阿三。下面记的,从时间上说,是接折第一大段。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的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起翳(yi),看东西很模糊。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对“起了蒙”作解释。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当事人的回忆更真实。她说:“周先生鲁迅。自己病得那么厉害,鲁迅晚年因气管和肺部患病,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还要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揭露反动派,唤醒人民群众。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据《鲁迅年谱》记,直到逝世前两天,鲁迅还在写作;逝世的前一天晚上还坚持写日记。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女佣的话,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勾画出鲁迅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品格和战斗不息的可贵的精神。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从女佣的话引发议论,是本段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并且呼应开头,直接回答“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真是“点睛之笔”。
以上为第五大段,写女佣对鲁迅的赞扬和作者的议论。
〖阅读欣赏〗
写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像;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使人因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这种写法比较容易写
具体、生动、亲切,给人的印像也会更深刻。第一部分具体写送花圈、挽联的人多,说明鲁迅受万众敬仰爱戴;谈《水浒传》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笑谈“碰壁”表现他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鲁迅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几件事又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文章的结构活泼而又严谨。从外在的叙事线索看,文章从鲁迅逝世,万众哀悼这件事写起,然后回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最后写到鲁迅逝世后一个普通女佣工对他的赞美,大体上是按近期——远期——近期的时间安排的,而且首尾呼应;从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看,是按自身——身边——身外(他人)的体验来反映“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上。“为别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儿童、车夫、女佣及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即为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反动派的罪恶,同情救助劳动人民,不怕“碰壁”“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五个片断,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并非东拉西扯。
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如“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等都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感强。又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以及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和之后的动作、神情都很细腻地刻画出鲁迅先生慈爱幽默和战斗不息的性格。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
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先生名言选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
在他们手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
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4、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4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0、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3、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作文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4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笑谈《水浒传》、趣谈“碰壁”、放烟花,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根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说教学过程】
说设计思路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研究性学习,自主读书是最重要的。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渎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鲁迅先生写了几件事?
二、学习“笑谈水浒传”
1、读有关段落,想想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的句子,通过重点词句加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这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总结学习第二件事的方法 学习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件事。
四、学习“笑谈碰壁”这件事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五、学习“放烟花”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对黑暗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的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对下一代特别慈祥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56岁。从此,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见不到他的慈祥的面容了,她怎能不万分悲痛! (又一次出示投影片上的一段话,师动情地范读。)
2、同学们,请你们再一次读这一段话,用你们的心去体会: 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__________的一个音容笑貌。同学们对伯父品质的不同归纳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个善良的伯父; 一个希望下一代幸福生活的伯父; 一个一心替劳苦大众着想的伯父; 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伯父。
七、拓展延伸赠送鲁迅的名言
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2、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3、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说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爱 恨 谈《水浒传》 救助车夫笑 谈“碰壁 关心女佣阿三 乐放烟花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文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300字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本文 先果后因 ,运用 倒叙 的写作手法,题目中先生一词,显得 格外亲切,尊敬 。
伯父去世了, 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 许多人都来追悼他, 向他致 敬, 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 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 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 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 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 一滴地掉下来。
划横线的词句我们体会到了伯父影响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他十分受人爱 戴。画虚线的词让我们感受到“我”十分怀念、爱戴伯父。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 些好汉的个性, 那些复杂的内容, 全搞不清楚, 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 另一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时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样子。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这句话是伯父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了,体现了伯父幽默、风趣的性 格,慈爱、宽厚的品质。
,深刻含义是 暗示当时 社会一片黑暗 , 看不到光明 。 “碰壁”表面意思是 碰到墙壁 ,深刻含义是 革命者 受到迫害。 这句话体现了鲁迅不怕挫折、 不怕迫害、 顽强斗争还有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也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这句话为下文做着铺垫,起到烘托的作用。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 不一会儿, 就跟伯父拿 . 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 的扶 . 上车子, 一个蹲 . 着, 一个半跪
.. 着, 爸爸拿 . 出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 . 出脚里的碎 玻璃片,伯父拿 . 硼酸水给他洗 . 干净。他们又给他敷 . 上药,扎 . 好绷带。
这些加点字是爸爸和伯父的动作,这些动作体现了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精神。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 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 摸摸自己的鼻尖, 冷得像冰, 手和脚也有些麻木了。
这句话照应前面车夫的疼痛, 与天色的阴暗烘托出当时人们生活艰苦, 爸爸 和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品质。
这时候, 我清清楚楚
.... 地看见, 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
.... 地记得,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 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两个“清清楚楚”体现了当时伯父回答时的情景令“我”印象深刻,伯父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枯瘦的手按
..... 在我的头上, 半天没动
.... ,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 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厌恶, 他憎恶给劳动人民带来艰苦生活的黑暗统 治,同时也十分担忧艰苦的劳动人民。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文章中心句
... 。
本文结构
第 1段:受人爱戴 第 2~3段:谈 《水浒传》 第 4~13段:谈 “碰壁” 第 14~22段:救助车夫 第 23段:关心女佣(鲁迅 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 ) 第 24段:总结
作文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4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给下列字注音
正()月 怒()号 挨()打挨骂 扎()绷带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张 ( )李 ( ) 囫囵 ( )( ) ( )然大 ( )
三 ( )半 ( ) ( )经风 ( ) ( )声 ( )哭
难以 ( )受 接连不 ( )北风()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枯瘦() () 详细() ()
慈祥() () 惊异() ()
四、阅读句子并作答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 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________和 ________的描写, 表现了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 , 实际上是 。 ⑵这句话体现了伯父说的这句话很委婉地 () “我” 读书马虎。 (3)透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2、听了伯父这句话 , 我又羞愧 , 又悔恨 , 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 ⑴文中“这句话”指 :“ 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 , 实际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此以后 , 我 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 ” 听 了 这 句 话 , 为 什 么 比 挨 打 挨 骂 还 难 受 ? ( ) 6、四周围黑洞洞的 , 还不容易碰壁吗 ?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 _____句 ,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爸爸跑到伯父家里 , 不一会儿 ,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 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 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 药,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 _____描写,连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 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 突然变得那么冰冷、 那么严 肃。 ”
这 句 话 通 过 对 鲁 迅 的 和 的 描 写 , 表 现 了 鲁 迅 () 。这句话中伯父的表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从车夫的 遭遇想到了旧社会() ,而且联想到更多的()的中国人 民,心情变得()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 和对旧社会的()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 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 () 、 () 、 () 、 (), 说 明 鲁 迅 是 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感情。
(2) 伯 父 之 所 以 得 到 那 么 多 人 的 爱 戴 是 因 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和后面几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用关联词语连成一 句话来表达。
2、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简介鲁迅。
鲁迅原名 , 人。我国伟大的 、 、 , 奠 基人。著有《 》 、 《 》 、 《 》等多部作品,都收在《 》 中。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 ān yàn ) 挨打(āi ài )
女佣(y òng yōng ) 追悼(di ào dào )
殡仪馆(b īn bìn ) 正月(zh ēng zhèng )
待(dāi dài )会儿 挨(āi ái )个儿
正(zhèn ɡ
zhēn ɡ)月 水浒传(zhuàn chuán ) 挨(āi ái )打 女佣(yòn ɡ yōn ɡ) 4 查字典。
查 带 点 字 音
序 部 首
共 几 画 应选解 释 张 冠 李 戴 (1)帽子; (2)形状像 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饱 经 风 霜
(1) 足足的, 充分; (2) 饱满; (3)满足。
6 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 (反 近 爱戴 ???) () (反 近 深奥 ???) () (反 近 爱抚
7 瘦身运动。
(1)和蔼可亲的**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来往往的人兴致勃勃地观看展厅里的各种花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细读课文,我会填空。
课文记叙了自己和伯父在一起( ) 、 ( )以及伯父 ( ) 、 ( ) 四 件 事 , 说 明 伯 父 是 一 个
() 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深深 的() 、 ()和()的思想感情。
9积累与运用。
收集鲁迅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外公的“三把火”
外公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子,直腰板,浓眉毛,眼角两边有明 显的鱼尾纹,走起路来噔噔的,给人一种毫不含糊的感觉。
最近他当上了广西垦红农场场长兼工会主席。俗话说:“新官上 任三把火。 ”外公一上任,第一把火就烧起来了。
外公说:“小学的楼房破了,危险,该修一修了。 ”他还说:“为 了让学生们()眼界, ()知识,学校要办个图书室。 ” 说干就干,外公带头捐款一千元钱。这件事让保守的外婆知道后,对 着外公直瞪眼。但学校建好了,孩子们高兴,外婆也笑了。
第二把火,是开办鞋厂,安排待业人员。很多人报名到厂工作。 名额只剩一个了,外婆对外公说:“上回捐钱的事我依了你,这回, 你得让我,厂里还有一个名额,就让儿子去吧。你说行不?” “我决 定让困难户老张的女儿张莺去, 他们家比我们更困难, 应该先照顾。 ” 外婆听外公这样说,不高兴了,说:“我不懂你的大道理,反正要让 儿子去。 ” “不行,不能这么办。 ”两人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服谁。 第二天 外公出差 前脚刚走 外婆后脚就跟着出去了 外婆 来到场长办公室 对副场长李伯伯说 老李 听说鞋厂仅剩一个名
额了 你看我家卫东 李伯伯立刻明白了 说 嫂子 这事不用你 操心 我会把卫东安排好的 那就谢谢了 外婆笑着回家了
外公出差回来,李伯伯递上鞋厂招工名单。见最后一个名字 ()舅舅而()张莺,他立刻问道:“不是张莺吗?你怎么 写上卫东的名字了?”李伯伯没有回答,外公又问:“是不是我那老 婆子来过了?” 李伯伯点点头。 “你呀! ” 外公说着, 把名字改了过来。 为这事,外婆三天不跟外公说一句话呢。
听说外公的第三把火已经烧起来了,怎么烧,我还不清楚,但我 敢肯定,准会烧得更旺。不信,你可以到垦红农场来看一看,保准你 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 给第 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外公的 “三把火”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把火?为什么会给你留下 这么深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展开想象,外公的第三把火怎么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 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 子碰扁了。 ”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
⑸这段话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 , 不一会儿 ,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 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 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 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 ________这件事,通过 ________描写,表现了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读写写,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zhu ī dào ài fū nù háo shēn ào
( ) ( ) ( ) ( )
k é sou shēn yín wǎn lián xiū kuì( ) ( ) ( ) ( )
三、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情节 ()的内容 ()的表情
剧烈地() 痛苦地() 微弱的()
四、我会选。
爱抚 爱戴
1.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
2.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 下来。
六、猜猜我是谁?
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2.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3.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作文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2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预习单
一,搜集有关鲁迅先生及时代背景的资料
二,查资料或工具书掌握课后生字词
挽联 囫囵 搞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详细 逝世 咳嗽 张冠李戴 深奥
三,思考:课文写了伯父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 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表 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了解,但不够深入,需教师引领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走进 鲁迅先生。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拟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
本课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拟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
教学方法
导读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
1电脑播放纪念鲁迅逝世的视频资料
师:一个人走了,但有成千上万的人这么多年,通过各种方式老悼念纪念他,这就是伟 大的鲁迅先生, 他没有走, 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那么, 在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心目中,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
板书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伯父 我们都好理解,为什么还要称伯父鲁迅为先生呢?
二,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过渡:想必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充分,咱们先看看这些字词
1 班班通显示生字词(见预习单)
指名读 齐读
2开火车读课文 相机正音或指导错句朗读
3,自由读课文,要求:用一句话说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细读课文 自拟标题
过渡:本课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为五个部分。 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 说说每部分各写 了什么事?
生默读课文,师引导反馈交流,注意点拨学生概括简洁
师:我们可以尝试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因为小标题比概括段意更简练、更传神。你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为小标题, 拟好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看谁 的更精当。
学生自拟,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师板书:悼念伯父
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四,学习“悼念伯父”梳理脉络
1,师:伯父逝世时,有许多人来悼念他,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想 一想有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悼念鲁迅先生?这又表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 结合课后 “阅读链接”感悟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爱戴, 指导感情朗 读,齐读本段。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呢?
师引导明确:后面四件事从不同方面表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谈 《水浒传》 表现他对 青少年的关爱, 谈“碰壁” 表现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救助车夫表现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和关心,关心女佣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 为别 人想得多, 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 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 第一部分写果, 后面几个部分写因,最后一句话点题,揭示本文中心。
五,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对敌人横眉冷对, 对人民俯身为牛 他的爱憎分明, 坚忍不拔赢得人们由衷的敬仰。下节课, 我们将深入课文, 走进血肉丰满的 鲁迅先生,感受他的风趣,智慧,顽强和博爱吧
作业:1,熟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感想。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悼念伯父 敬仰 果
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因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 “初识鲁迅” 为专题编排。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 通过回忆伯父鲁迅 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 为别人想的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二,说目标 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 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拟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
本课重难点为:整体感知课文,拟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
三,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要重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创设学习 情境, 引导学生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 本课中我主要采取的 教法有创设情境法, 导读法, 归纳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使 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 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 2 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3细读课文 自拟标题 4学习“悼念伯父”梳理脉络 5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
班班通播放纪念鲁迅逝世的视频,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仰, “未成曲 调先有情” 拉近了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顺势导入:为什么鲁迅先生受到 人们如此的怀念呢?在他的侄女周晔女士心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揭题并齐读课题, 然 后质疑课题:“伯父”我们都好理解,为什么还要称伯父鲁迅为先生呢?感受到作者对鲁迅 先生的崇敬与爱戴,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为先生理解下文作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
良好的预习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我首先电脑显示生 字词,让学生指名读,齐读,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开火车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或指导错句朗读。 下面自由朗读课文, 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通过语言文 字感知人物形象,有所思,有所得 为下文进一步理解打好基础。
(三)细读课文 自拟标题
自拟标题是本课训练的重难点之一,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我作了梯度设计, 首先让学生 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注重引导点拨学生语句简洁凝练, 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拟小标题。 我提示学生方法:既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为小标题。 拟好后小组 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这样设计,降低了问题难度,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教给学生学法, 让自主学习好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通过人本对话、人人对话, 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突破了重难点。
(四)学习“悼念伯父”梳理脉络
我认为 “悼念伯父” 是本课画龙点睛的关键部分, 是理解本文的触发点,所以我引导学 生重点赏析这部分,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鲁迅先生逝世后有哪些人, 用怎样的方式来悼念鲁 迅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结合“阅读链接”使学生感性理解各行各业、男女 老幼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与爱戴。我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齐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 通过设置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的爱戴呢?启发学生找出中心句, 鲁迅先生为 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我引导学生简要分析下面四件事中所体现出的鲁迅先生的这种 崇高品质。 学生就明白了鲁迅先生受到人们如此爱戴原因, 理解本文的因果关系也就水到渠 成了。
(五)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所以我的结语紧扣本课内容, 采用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 甘为孺子牛” 的名言, 赞颂他是一位具有侠骨柔情的斗士, 他的崇高风范赢得人们由衷的敬 仰, 下节课我们深入课文, 走进血肉丰满的鲁迅先生, 感受他的风趣, 智慧, 顽强和博爱吧。 结语简练充满激情,为下节课学习蓄势。
作业:1,熟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感想。
2,抄写生字词。
作业侧重字词和读文,即是巩固本课,也为下节课理解作铺垫。
作文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8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背景介绍
鲁迅先生于 1936年 10月 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他的遗 体被送到万国殡仪馆。 22日下午出殡前, 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 和花圈,沿途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 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 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送 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 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 强的旗手和战士告别。人群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 :愿你 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熟读下面词语
遗体 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挽联 致敬 爱 抚 团聚 水浒传 情节 记性 保存 小约翰 阴暗 呻吟 低微 镊子 硼酸水 敷药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女佣 逝世 文章 咳嗽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 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解释下列词语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失声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析地笼统接 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 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力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 人力车。
硼酸水:一种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药水。
重点难点
1、 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1) 、伯父去世后,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2) 、伯父和“我”谈《水浒传》 。
3) 、伯父笑谈“碰壁” 。
4) 、伯父救助黄包车车夫。
5) 、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2、 你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分别给它们加一个小 标题吗?
1深受爱戴 2谈 《水浒传》 3笑谈 “碰壁” 、 4救助车 夫5、关心女佣
3、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 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5、 . 在这些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6、 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 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 探讨体会:伯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 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 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 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7、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请结合 时代背景理解(体会)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答:“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 “把鼻子碰 扁了” ,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鲁迅写文章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查抄他的信件,不 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 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 “碰了几次壁,把鼻 子碰扁了”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也 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8、体会划线词语的含义:
“这时候,我 清清楚楚 地看见,而且现在也 清清楚楚 地 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 变 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 上, 半天没动 ,最后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答:这里的两个 “清清楚楚” 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 “我” 的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 ,手“半天没动” , “深 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 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 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9、体会理解 “关心女佣阿三”在课文中的效果。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 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 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
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10、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鲁迅思想品质的句 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 (全文中心句)
11、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 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 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思考:句中 的表情、动作描写说明什么?
答:车夫的不幸使他想到在当时还有千千万万像车 夫一样的人在受苦受难,他对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寄予 无限同情、忧虑,对黑暗旧社会无比憎恨,但又为自己 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劳动人民解除困苦而无限感慨。
作文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0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及点评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 肖绍国 设计、执教
教学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教学目标
1.感受“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 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学习思路
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对话中,在充分 的读中,围绕“哪些句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为轴心,铺设“周晔的泪——小 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 情感主线, 立体多维地推进教 学。
(点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 以入情。”阅读教学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也不是单纯的读法操作。这篇课文 是对逝去的伯父的回忆,处处饱含深情,以情感为主线,让学生在多读中逐步 感悟,辅以相关材料的阅读,可以全面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个设计思路有 较高的起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为体会“爱”而起航
1.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 内心世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笑谈《水浒》”、“趣谈碰壁”、“救 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走了, 特别是周晔, 她再也不能跟伯父 “笑谈 《水 浒》”、“趣谈碰壁”了,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怎能不叫她悲痛万
——自己读读周晔的感受,看看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周晔的 伤心与悲痛?
——此刻,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估计学生可能会说周晔会想起伯父 送给她《表》、《小约翰》等书籍这一细节)
我告诉大家《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 《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 童话, 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 他时刻想着 “帮帮孩子” 、 “救救孩子”。当你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呀, 得到鲁迅先生爱抚的又何止周晔一人呢, 他把爱给了每一个孩子。 孩 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 他们怎能不落泪呢?当时, 有一名青
——师读。
——这是巴金的亲眼目睹,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幕,生读……
(点评:教师发掘了与课文内容、情感相关的大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参读, 对于形成与课文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氛围,激发师生的感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救护车夫,为感受“爱”而涵咏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由读读后面两 个小故事,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波浪线把它们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划)
2.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
当学生读到“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时,教师作如下导 学:
——这段文字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再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拿起笔来把 你的感受、体会写在词语的旁边,这就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批注)
——小心翼翼地夹、一点一点地洗、轻轻巧巧地缚、一圈一圈地扎……太 感人了。请你带着自己的独特而真实的体味再自由地读读这段话。
刚才, 这位同学是从鲁迅给予车夫的救护中体会到这份爱的, 这个故事确实 非常打动我们。在“救护车夫”中,还有哪些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继续把它读 出来吧!
当学生读到“天黑了……在路上跑呢?”这段时,教师作如下导学:
——让学生说说体会。
——师:连幼小的周晔也被感化了,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
当学生读到“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变得那么严肃……”这段时,教师
——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我能为大家读一读吗?(教师范读)有何感受? ——请你再细细地读读, “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 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突然有几个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抓住它, 细细地体味一番!
——告诉大家,哪几个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它们为什么会跳入你的眼 帘?
当学生说到“清清楚楚”时,教师追问: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周晔她 “清清楚楚”地是什么?
当学生说到“叹了一口气”时,教师追问:鲁迅先生是在为谁而叹气? 当学生说到 “慈祥” 、 “严肃” 时, 教师追问:还记得上节课, 在 “趣谈 《水浒》 ” 、 “笑谈碰壁” 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 谈笑风生, 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 此刻,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伯父就是这样,时刻惦记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现在,我们再 来读这两句话,你肯定有更深的体会了。(指名读、齐读)
3.短短的两句话,包含着不尽的情思。来,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走进 这个冰冷的夜晚, 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 可以吗?好, 请大家根据老师 的提示直接接读有关语段, 好吗? (课件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起, 教师引读) 黄昏时, 北风怒号着, 在阴暗的街道边, 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 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 父家里——(学生接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天已经全黑了, 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学生接 读)
我想从伯父口中得到答案, 我抬起头来, 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 (学生 接读)
直到伯父去世多年, 直到周晔长大成人, 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直到 连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但“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学生接读)
4.就是怎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走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他才
56岁,从此以后,劳苦青年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掉泪呢?人群中, 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 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 也
—— 指名读、齐读。
——师动情地说: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
(点评:“响鼓要用重锤敲。”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 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主读、划、批、注,钻研文本,推敲词句;在 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领学生深究并作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借助配音引读,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和抒发感情;参读精选的语段进一步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关心女佣,为感动“爱”而想象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
(指名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周先生的哪些行为打动了女佣?
——女佣想到周先生 “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他感动地对周晔说:(示 意学生接读)
——女佣想到周先生“从不叫她干重活”他感激地对周晔说:(学生接读) 2.显然,女佣是在回味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爱,想着想着,不
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大屏
—— 学生读。
——师动情地说:老泪纵横、是历历在目啊!
(点评:课文中这一段比较简略,教学上也处理得简洁。有详有略,才能 保证重点。)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 为一个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大屏幕课件出示)
——教师读。
——学生读。
2. 现在, 把所有的 “泪” 联系在一起, 你想一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大屏幕课件集中出示, 同时出示鲁迅画像, 小提琴名曲马思奈 《沉思曲》 响起)
——学生说体会。
——师动情地说:孩子的泪是真挚的、 青年的泪是揪心的、 老人的泪是酸楚 的。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3.此时此刻,你想对鲁迅这位“爱”的大使说些什么呢?来,用一句话、 一个词、或者一个符号来表达你此刻想对他说的话语。
——学生写话、交流。
——师动情地说:这种爱是无私的、厚重的、博大的。
4.今天, 2004年 12月 25日,就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就在鲁迅先 生诞辰 周年之际,就在我们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再来 读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 《有的人》 , 那可真是别有一番 滋味在心头:(大屏幕课件出示)
—— 教师深情朗读。
—— 相信,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感触,让我们一齐来读读。 5.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爱的大使——鲁迅先生!下课!
(点评:这一部分总观全文,并且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 符号来表达此刻心中的感受,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 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学生作品最好能有充分展示和评价的时间,使得学生能 互相启发,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附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孩子
爱 ! ! ! 车夫 青年 泪 ! ! !
女佣 老人
总评
肖绍国老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堂上,努力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 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始终从三个维度去把握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堂课 给我们一种心灵的震撼,具有深沉的内涵。
肖老师对教材有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爱”贯穿全文,感受和体会鲁迅 先生博大的“爱”的胸怀,引导学生走近“爱”的大使——鲁迅先生。“救护 车夫”是肖老师着力敲打的部分,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在重点处精雕细刻,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肖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以教师的激情之火点燃学 生的情感的火炬,使之熊熊燃烧。鲁迅先生救护拉车工人的情景鲜明地留在学 生心中,鲁迅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将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动力。
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较多地引入了课外教学资源,用巴金的作品深化学 生的感受和认识,佐证鲁迅的精神永留人民心中。但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 引入的材料多了,势必影响对阅读课文的深入阅读。怎样处理充分感悟文本和 引进课外资源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注:此课是 2004年 12月 25日在“长三角”地区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观 摩活动中的观摩课。肖绍国,男, 29岁,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第五届小学 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在 《小学语文教学》 等杂志上发表论 文 20余篇。沈大安,浙江省小语会会长、知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作文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8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李晓玲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失声痛哭、 饱经风霜等词语,感受伯 父的和蔼可亲与鲁迅的非比寻常, 体会周晔对伯父的敬仰和怀念, 认 识从生活细节入手“写回忆亲人”文章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同学们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大家知道,这是 伯父去世 9周年的时候, 周晔写的一篇纪念伯父鲁迅的文章。 请大家 回想一下,周晔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伯父的哪些往事 ?
(1伯父去世 2谈《水浒传》 3谈“碰壁” 4救助车夫 5关心阿三 ) 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深入学习课文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请大 家认真的读一读课题,然后再认真地想一想,周晔为什么要在“我的 伯父”后面还要加上“鲁迅先生”呢 ? 直接用“我的伯父”为题,不是更简 洁明了吗 ?
2让学生先自由地说说自己的猜想和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看看当 今的孩予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3教师提示:这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特有的称 谓 (俗称“叠语称谓”)。这里“鲁迅”是核心,“伯父”是表明了我和鲁迅的 关系,“先生”是我对伯父的尊敬。你看,简短的八个字,不但明白了 课文写谁 (鲁迅 ) ,而且清楚的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同时还表达了 我对伯父的敬意。 一读课题, 我们就知道周晔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 回忆自己的伯父。这种称谓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三入情入境,深入阅读。
1、伯父就是伯父——和蔼可亲的伯父——走进鲁迅
同学们, 今天我们都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 是,伯父在世的时候, 周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小周晔眼里的 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伯父呢 ?
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 分组阅读五个小故事,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小 组内还要组织起读课文, 全保大家读通读懂。 然后引导每小组学生来 汇报:在……,周晔看到 (或者听到 ) ,就明白伯父是个……的人。
(1) 伯父去世——伯父是个受人爱戴的人。
请学生反复朗读“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 整间屋子。 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 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
让学生思考,小周晔明白了伯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
在伯父去世的时候, 周晔看到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 大大小小的 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 都有,就明白伯父是个受人爱戴的人。
(2) 谈《水浒传》——伯父是个慈祥的人。
在伯父谈《水浒传》的时候,周晔听到“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就 明白伯父是个慈祥的人。
为了引导学生真切的感受伯父的慈祥, 在学生汇报之后, 再引导学生 猜一猜,当时小周晔和伯父谈《水浒传》的时候,小周晔可能站在伯 父的什么位置:l 站在伯父的身边 2坐着伯父的对面 坐到伯父的腿 上 3爬在伯父的背上 4钻到伯父的怀里 5还可能……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尽情的猜想,这就是帮助孩子亲近鲁迅。体 会伯父的“慈祥”。
最后,请学生齐读描述我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的一段文字,教师模仿 鲁迅的神态和口气,朗读中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 还是 我的记性好。”’一句,师生一同感受伯父的慈祥。
(3) 谈“碰壁”——伯父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在伯父谈“碰壁”的时候,周晔听到伯父说他的鼻子是碰壁碰扁的,就 明白伯父是个幽默风趣的人。
小组汇报之后, 再分角色朗读小周哗和伯父的对话, 男同学读伯父的 话,女同学读周晔的话,教师读提示语。共同感受周晔和伯父之间的 亲情和鲁迅的幽默风趣。 最好对话前, 教师提醒他们要注意的角色意 识和态度认真。 当然也不能要求太高, 孩子们有初步的感知就可以了。 听伯父说话真是一种享受呀 !
整合——从“谈碰壁”和“谈《水浒传》”伯父的慈祥、风趣幽默、我们 可以看出在小周晔面前的伯父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
伯父对在孩子面前总是微笑着, 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 那么对于车夫 和佣人阿三呢 ? 请其他两组继续汇报。
(4) 救助车夫——伯父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周晔看到伯父和父亲救助受伤的车夫, 她在心里想伯父真是个——好 人呀 ! 会帮助别人的人 ! 对于车夫来说,伯父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 (5) 关心阿三——伯父是个善良的人
前面的几件往事都是周晔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 这件事是伯父去世 后佣人阿三告诉我的。 伯父对阿三的关心, 对于阿三来说——伯父也 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概括起来就是——和蔼可亲的伯父。
教师板书:伯父就是伯父
2、伯父不仅仅是伯父——非比寻常的伯父——敬仰鲁迅
伯父去世 9年了,当年和伯父一起生活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九年来, 周晔也从十岁的小姑娘长成了 l9岁的大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周 晔也慢慢的知道自己的伯父就是鲁迅, 就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回想 起和伯父生前在一起的幸福快乐生活, 周晔心头盛满了无限的伤感和 不尽的怀念。
1学生齐读课题 ! ——体会周晔对伯父的思念和怀念 !
此时,周晔脑海里的“伯父”难道还是 9年前的那个“伯父”吗 ?
2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伯父去世 9年之后,回想起当年的一件 件往事,伯父的哪些言行是当年周晔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的昵 ? 先让学生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先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不明白问 题”,然后集中一下两个问题的研讨:
两个重点:(1)伯父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还要深深地叹息一口气呢 ? 先放开让学生自由的说说,然后集中引导学生齐读“伯父和父亲救助 车夫的情形”和“伯父回来一脸严肃的情形”那两段话,感受伯父的“深 深叹息”。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 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 只记得他 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 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 这时 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 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 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把 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伯父去世多年了, 伯父半跪着在北风中给车夫清洗伤口的身影, 伯父 那一声深深地叹息,如今还历历在目。
周晔当年不明白“伯父为什么要一脸严肃地深深叹息”?他现在明白了 吗 ?
车夫是伯父的亲人吗 ? ——不是 !
车夫是伯父家的佣人吗 ? ——不是 !
车夫是伯父的熟人吗 ? ——不是 !
都不是 !
对于车夫来说——
伯父是“好心的先生”;
对伯父来讲——
车夫是陌生的穷苦人。
同学们, 当初年幼的周哗听不懂伯父深奥的话,如今,周晔终于明白 伯父那一声深深的叹息——是对车夫的深深同情 ! 是对陌生人的真诚 帮助 ! 是对穷苦人的真情关爱 !
爱自己的侄女和亲人,是好伯父;还能爱身边的那些陌生的穷苦人, 不是一般的伯父;
(2)伯父的鼻子又扁又平应该是天生的,肯定不会是碰墙壁碰的,那 伯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壁”真的是“墙壁”吗 ?
伯父生活的年代 1881-1936, 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无能, 老百姓最 遭殃的时候,就像车夫的生活一样悲惨,伯父就常常拿起手中的笔, 揭露腐败政府的罪行, 就常常遭到腐败政府特务的跟踪和迫害, 所以 这里的“碰壁”不是墙壁,而是特务们的枪口和尖刀,但是伯父没有胆 怯害怕,伯父的笔名就达 l20多个。所以有人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 的”。
伯父鲁迅先生今年去世 9周年了, 我明白了, 伯父去世的时候为什么 会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伯父, 我明白了伯父那一声深深的叹息, 他在车 夫和车夫呢样的老百姓的生活发愁哀叹, 我明白了伯父是一个为自己 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人。 我才明白伯父不仅仅是伯父, 我的伯父跟任 何人的伯父都不一样 !
学生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出自豪和骄傲。
板书:伯父不是一般的伯父
伯父是永远的伯父——不能忘却的伯父——怀念鲁迅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鲁迅和一般伯父所不一样的地方 ?
先让孩子们自由的述说,然后课件出示:鲁迅不平凡的一些文字。 1、 1918年 5月,伯父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2、 1921年 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不朽杰作。
3、 伯父一生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呐喊》 、 论文集 《坟》 、 散文诗集 《野 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等专集,总计达 300多 万字。
4、伯父的作品被译成英、曰、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
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5、**对鲁迅的评价
6、鲁迅是 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日本著名作家、 l994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接受我国日本文学研究学者许 金龙先生专访时说,
7、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英国著名作家 史沫特莱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整合学习:70年过去了,伯父离开我们已经整 整 70周年了——
(1)每当看到伯父送我的《表》和《小约翰》两本书,我的耳边就会 想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每当我看到伯父遗像上那又扁又平的鼻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一 【伯父笑谈碰壁的事情】
(3)每当我看到风雨中那些奔跑的疲惫不堪的车夫,我的脑海就会浮 现一【伯父那严肃的目光】
(4)每当我遇见阿三老人,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伯父三更半夜 的伏案写作的身影。 】
作文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8400字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 学生书空) ,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周晔。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
(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 己的意见。 )
师: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侄女。
师: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弟弟。
师: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生:周树人。
师: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生:周作人,周建人。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 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 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有关作者的对话,既是对“伯 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 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 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齐读。 )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 (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 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爱抚饱经风霜
师: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 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 准》的基本精神。
师:现在, 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 谁想朗读第一段 (举手的同学不多) , 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 。 (老师笑)请班长上台。 (于老师让班长指 名,老师与他耳语“你班上谁平时很少朗读或朗读不好的同学,就叫他” 。 ) 班长:请 xxx 同学。 (xxx 同学不情愿地站起来,自言自语“我举手了呀! ” )
师:请你朗读(xxx 摇头) 。不情愿还是紧张?
生:紧张。
师:别紧张。你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深呼吸,就不紧张了。 (这时,同 学们都纷纷举手。 )
师:不!他需要的是鼓励(同学们鼓掌) 。
(xxx 朗读出第一句,把“知道”读破了,于老师耐心辅导,一遍又一遍。 ) 师:读出天真劲儿来。 (请其他同学读,于老师耐心辅导,指导他读。 ) 师:这句话应怎样读,大家练一练,感受一下“我年纪还小??”
师:哪位同学见意来读(一生读) 。多天真呀!请你再读。
(xxx 接着往下读,他把“他的遗体躺在??”读成“站在” ,引得哄堂大 笑。于老师耐心地帮助,不断地鼓励。经过三次努力,才把第二句话读下来。 ) 师:嘿, 努力就能成功. 同学们想想, 第二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练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直至结束的一刻, 于老师个别辅导最多、 鼓励最多的 是 xxx 同学, xxx 同学的进步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于老师说”人文精神”是要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这“三 少三多” ,于老师身体力行,随处可见。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是平等的、 相互的、自由的。
片断一:
师: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位同学读,很有感情)
师:这是她的感受, 她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 好! 还是 xxx 同学, 你来读。 师:有进步! “追悼”什么意思?不需要解释,我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 师:伯父去世了, 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 许多人都来追悼他??, 生:“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
师;后面的话就是对“追悼”的??生:解释。
师:读书要前后文联系, (接着于老师还是动前面那位同学朗读下面的内 容.该同学常常读错宇、添字漏字,读破句,于老师耐心纠正,反复鼓励。 ) 师:这句话很难读(投影“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 滴一滴地掉下来。 ”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 (生读)
师:很好!这是她的体会。
(两位同学读后,于老师再请前面那位同学读,并耐心指导,热情鼓励。 ) 师:“吊唁”与“追悼”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还有一层意思,不知同 学们读出来没有?
生:对亲属表示慰问。
师:“爱抚”的“抚”是个生字,这样写(板书示范)才规范。 “爱抚”什么 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谁想来读第二个故事。 (一个学生朗读第二个故 事,于老师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纠正、指导。 )
师:“那时候??团聚”这个句子很长,注重停顿,请大家一起读。
师:“从此??马马虎虎”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非常好, 正确、 流畅。 读了这个故事, “爱抚” 的意思懂了吗? (“爱抚” 与” 爱戴” 作比较) 请同学们说出一个词, 表达 “爱抚” 的 “爱” 是什么样的 “爱” ? 生:爱护。
生:关爱。
生:疼爱。
师:“爱戴”的“爱”呢?
生:敬爱。
师:同一个 “爱” 意思却不同, 请同学们好好体会。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 看谁读得好,等会儿和老师对话。 (学生练习,于老师还是指导那位同学读。 )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和老师分角色读(一位女生上台,扮演周晔) 师:周晔,读书要动脑子啊。
周晔:“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乱说一气。 ”
师:(摸着胡子,笑了笑)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周晔:“听了伯父这句话,??马马虎虎了。 ”
师:我侄女读得多好啊!声音好听,流利! “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周晔:懂了。 (再读) “老实说??乱说一气。 ”
师: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 受?
周晔:虽然是说你自己记性好, 但暗示我读书不认真, 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 受。
师:我侄女真聪明。我是婉转地告诉侄女读书要认真,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 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 掉下来”这句话。
片断二:
师:“哪一点不像呢???”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全班同学读)如果你是 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写 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
周晔:动作描写很生动,很形象。
生:写得真好,把伯父说话的动作写出来了。
生:她顾及人物的动作表情。
生:观察很认真仔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跟前面没多大关 系,可以删掉。
师:可以删掉?将来你如果当语文老师, 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简练, 一个废 字都没有; 如果你们 (指前面几位同学) 当语文老师, 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具体, 都是好样的!
于老师成功地组织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文本、 学生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对话。 这种对话,教师不设条条框框,不强加于人,而着力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 在独立思考上下功夫,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 极力保 护学生稚嫩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
师:那么文中的“——”表示什么??生:省略;
生:语气延长。
师:为什么要延长呢?生:有疑问。
师:请你再读一读。
师:好!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你连起来读。 (生读) 。
师:棒!太棒了!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
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话就没问题。请同学们慢慢读,细 细品味,最好能背下来。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读。我演伯父。王珊演周晔,同学们演客人,来我家做 客,但不能吃,认真听,最后必须哈哈大笑。 (表演)
师:同学们笑得真开心,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生:周晔很天真可爱,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师:周晔,你知道大家笑什么吗?
周晔:我很可爱。
师:是吗?
周晔:旧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受迫害。
师:我为什么受迫害!当时社会太黑暗了,我就写文章揭露它,敌人要杀害 我, 我用了 100多个假名字发表文章, 苏联作家高尔基请我去苏联避难, 我不去。 师:伯父说话多有意思啊,多风趣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 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地悲伤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 话。
于老师融“导演、演员”于一体,他能“导”学生“演” ,又能自己演。使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一些难点词、句在这种情境之中,理解、感悟起 来形象具体,轻松愉快。
四、总结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联系,自然点题,以读写作结,引向生活。 师: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师:听了这件事,周晔从内心发出——
生:“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 (读两遍)
师:“别人”指哪些人?生:劳动人民。
师:课文中指——生:车夫、女佣、 “我” 。
师:不仅是“我” ,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伯父去世了,所 以去吊唁的人有——
生: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呢?
生:(朗读) “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
师: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读到这儿,黑板上的词句都懂了吗? 师:“饱经风霜”懂了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 什么样的脸写下来。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 (学生练习写,最后 请学生上台读。 )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 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 又低下头, 恭恭敬 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有删改)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 一齐抬起头, 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忽然一个年纪 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 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 《永远不 能忘记的事情》 (有删改)
师:除了孩子, 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 快速地读读课 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 。来,放开声音, 自由地,快速地读。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 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 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像这样 的句子,用浪线把它划出来,好吗?
(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
师:划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 分投入地读课文, 我看见有的同学划了一条波浪线, 线特别粗, 有的 同学划了两处,有的同学划了三处,真好。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 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 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 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 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 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和关心那个车夫。 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 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的关心他。
师:你的心是多么得细腻。 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 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跟他一样的,也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 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把手放下来,没有划的,老师
建议你们用浪线把它划下来。 好了吗?来, 拿起书本来, 我们一起把 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上句话)
师:这段话读一遍, 显然是不够的。 请你再细细地读读, 一边读, 一边看看课文的插图。 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 先生的 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半跪着。 (有孩子情自禁地说出来)
师:哪个动作 ?
生 1:半跪着。
师:你是——
生 2:半跪着。
师:你是——
生 3:半跪着。
师 :你——
生:半跪着。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你说。
生 1: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是吗?
生 2: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
(生 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作)
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 2: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同学们,请看, (示意同学们看大 屏幕上的课件) 透过文字的背后, 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 请把眼睛闭起来。
(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 动了起来。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 地洗着, 一圈一圈的扎着, 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 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 长一段时间 。睁开眼睛,你感觉到吗?
生:感受到了。
师:感 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 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找到一句,就举手。 生 1:?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
师:天都黑了,在开始的时候……
生 1:有一天黄昏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 你读书真仔细。 还有哪里也看出半 跪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生 2:?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 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因为周晔 自己都觉得冷了,伯父就应该更加冷。
师:是呀, 她的手和脚都有些麻木了, 很长一段时间。 还有没有? (学生在思考) 请你关注先生救护的那一段动作, 最后一句话, 谁来 读一下?你来读吧。
生 3:?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 绷带。 ?
是啊,敷上药,洗干净,一圈一圈地扎好绷带,那岂不是半跪了 很久。
师:孩子们, 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 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 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 那可是当 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 1: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人民的关爱。
生 2: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的人十分关心、爱护。
生 3: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生 4:跪出了他的热心肠。
师: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生:爱。
师:真好,同学们。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位男同学,他首先带领我 们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了伯父救护车夫上, 真好, 真应该感谢他。 那么, 就还在救护车夫中, 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那肯定也有 你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 刚才很多同学已经把它划出 来了。请个女孩,读吧。
生:?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 记得,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 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 半天没动, 最后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女孩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说说体会。
生:就是(鲁迅先生)对当时那种黑暗社会的愤恨,已经无法用 语言来表示了。
师:你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句话当中隐藏着愤恨, 隐藏着不满, 是 吗?
生:是。
(多媒体出示以上那个女孩子读的语句)
师:(指着大屏幕说) 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 我能为大家读读吗? 生:能。
(教师深情地朗读上句)
师:你感觉到什么?
生 1:凄凉。
生 2:我感觉到痛恨。
生 3:我感觉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生 4:我感觉到了鲁迅的悲愤。
师:你们也感觉到先生的不满、悲愤、痛恨了。来,请你们 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着读着,你 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清清楚楚。 (有孩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师:别急。你读着读着,这两个词,它突然间会在你眼前晃动起 来,你就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行吗?发出声音,自各儿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抓住了吗?
生:清清楚楚。
师: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
生: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 生:严肃的。
师:孩子们,在?趣谈《水浒》 ? 、 ?笑谈‘碰壁’ ?中,伯父是如 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 他在想什么?他可能会 想起那些像车夫一样疲于奔波的青年, 他们……也许先生会想起 那些可怜无助的孩子们, 他们衣衫褴褛, 他们……也许先生还会 想起那些进入迟暮之年, 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 他们……也许先 生在捶胸自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 孩子们,拿起 笔来, 就把鲁迅想到的, 用一两句话, 写下来。 就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专心致志地写话)
师:好,我请求大家把手中的笔收一收,我们时间有限。 来, 我们一起来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 1:如今像车夫这样无助的穷苦人民还有多少啊?难道他们注 定要过着这样如此悲惨的生活吗?
师:这是发自先生内心的呐喊。真好。
生 2:为什么当时政府的罪过要加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在反问,难能可贵啊。
生 3:他想现在像车夫一样的人还有多少?他们到底是怎样走过
来的呢?
师:他们的悲惨命运到底有没有尽头呢?他们的尽头又在何处 呢?
生 4:我们的祖国正在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我们的人民正在水 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当权者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呢?
师:我不能不承认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非常多, 说明你的 课外知识面非常广。但荡开一笔,只有爱的深,才能恨的痛。你听先 生还在想些其它的——
生 5:为什么,为什么帝国主义要侵略我们中国?就因为我们贫 困落后吗?如果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国家的人民在拉黄包车, 会有怎 样的心情,会像我一样吗?
师:你是在反问那些入侵的中国的侵略者。
生 6:这个黑暗的社会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家破人亡,注定 了多少人悲惨的命运?
师: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 —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 她年幼的时候, 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 父那严肃的面庞, 直到现在, 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 她还清清 楚楚地, 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她清清楚楚还有什 么?你说 。
生 1: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是的,那是小周晔的一颗心。她清清楚楚地还是伯父的 什么?
生 2:伯父为广大的贫困人民做出的事情。
生 3: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 是伯父的——
生:(齐)爱。
师:孩子们,短短的这两句话,它却包含着不尽的情丝。那真是 剪不断,理还乱。那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感受。让 我们和着音乐, 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 请你们根据我的 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行吗?
生:行。
(课件: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师: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 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 地呻吟着, 伯父和爸爸见状, 二话没说, 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 (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 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 扎 好绷带。 ?
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天已经全黑了, 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芒——
生:(接读)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 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 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
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师: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 我抬起头来, 要求他给我详细 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 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 半天没动, 最后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 ?
师: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 直到小周晔长大成人, 直到她成为 一名出色的作家, 直到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的时候, 但这时候—— (示 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 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 半天没动, 最后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 ?
师:我们真应该感谢刚才的那位同学, 他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在 了车夫身上,聚焦在了鲁迅先生给予车夫的关爱上。 (板书:车夫) 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 离我们而去了, 他过早地离开了 我们, 当时他只有五十六岁。 从此以后, 劳苦大众再也得不到他的关 爱了, 这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里, 出现了一位 似曾相识的、 饱经风霜的面庞, 他或许就是先生救护的那位车夫, 也 或许跟鲁迅先生素不相识。只见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读——
(多媒体出示: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 抬起他
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 又低下头, 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 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 情》 (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