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腹有书气自华》500字
腹有书 气自华
古语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这样的人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而所谓的气,一方面是指气质,而培养气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另一方面则是气度,因为饱读诗书,而能够看清世事。
读书,是气质培养的基础。曾国藩家书写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读书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有选择性的读书,对于书中好的、优秀的智慧经验要学习,对于坏的、失败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知识,是气度修养的阶梯。气度是由内而外的修养,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是体现的一个人的气度和自身修养。而气度和修养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多读书。一个人长期读书,含英咀华,自然会受到书中卷气影响。饱读诗书,知识自然会沉淀,经年累月,便能够看清世事规律,便有了“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从容大气。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古语言:活到老,学到老。所谓“生有涯学无涯”,就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不能满足现在取得的成绩。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总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宽度则是无限的。有的人留名于青史,而有的人只会雁过无痕,原因也在于此。有止者,生命即止;而无止者,生命亦无止。
谭晓晓
18364614781
作文二:《高一议论文-腹有诗书气自华》1900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
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没有动力前进时不妨读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那样我们就会有动力去战胜挫折;当我们感觉未来很迷茫,却不知道怎么做时,不妨翻一下朱自清的《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那样我们就会去规划未来,去奋斗,不让我们的生命枉走一趟。读名人的写的作品我们不禁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把握人生。
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会遭受挫折,布满坎坷。我们看到海伦凯勒虽双耳失聪,但她却不屈服命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而感慨。读书使我们不管是什么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痛苦的乐曲,总会有骤然翻起的浪花,但人生的真谛在于勇于战胜挫折,化痛苦为力量。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使我们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得意时,书是诤友,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如水;在失意时,书是良师,使我们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可见,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心中有足够的“墨水”,那么我们就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是靠我们读了好的文章,赏析其中的优美之处,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如此日积月累,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足为难了。
读书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是能沉着应战,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我们拥有一手好的文章。所以“满腹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拥有了满腹诗书的气质,修养自然可以彰显于周围。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乐观对待生活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我们永远美的根本所在。
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好诗,不仅能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真谛,还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余出庸俗。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做个有气质的青少年,不做金玉在外,败絮满盈的人。
高一:曾婵玲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三:《腹有诗书才自华》2600字
腹有诗书才自华
----海量阅读汇报会
河北省临西县樊村中心小学 葛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探讨一些有关海量阅读的问题。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之一高子阳老师的读书报告会,高老师对海量阅读的研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下。
一、海量阅读读多少
高老师首先出示了对孩子海量阅读读书量的要求,这里讲的是读整本书。
第一学段(1、2年级)读1000本世界经典画书,也可以是绘本。
第二学段(3、4年级)读500本文图1:1的“桥梁书”,每本1500—15000字。
第三学段(5、6年级)读200本纯文字书,每本100—200页。
二、新课标对读书量的要求
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读400万字的书。
1、 按课标要求的数量我们来算一算,9年总共400万字, 400万字÷一年365天÷9年=1218(个字)
每天读1218个字。
2、一、二年级两年要求读5万字,
5万字÷一年365天÷2=69(个字)
每天读69个字。
3、三、四年级两年要求读40万字,
40万字÷一年365天÷2=548(个字)
每天读548个字。
4、五、六年级两年要求读100万字,
100万字÷一年365天÷2=1370(个字)
一天读1370个字。
这样算,得出的结论是:距海量阅读太远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港、台、沪学生读书量的规定
我们再来看看港、台、沪三个地区对学生们读书的要求:九年读4000万字,是我们内地的10倍。而他们完成每天读书量的时间不到1小时。学校要开设读整本课外书的阅读课,读书贵在坚持,贵在雷打不动,忌一曝十寒。
香港要求小、中、大学生每学期读30本书,台湾幼儿园每年至少读100本,小学低年级80本,中年级60本,高年级40本以上。
香港4岁的文浩谦获年度杰出的阅读人物奖,全年读书2618本(画书)。美籍华人邹奇奇11岁就读完了1700本书,出
版4本书,发表400篇文章。
这些数据说明海量阅读的重要性,没有量的积累,难以达到质的飞跃。
四、各国国民年读书
1、犹太人(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
2、芬兰人每年读书60本;
3、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
4、前苏联人人均每年读书55本;
5、在亚洲日本人读书最多,人均每年读40本,韩国25本; 而中国人呢,2000年人均1.6本,2005年2本,2008年人均4本,2011年人均6.6本,2013年人均4.3本,十几年来我们的人均读书量是3.72本。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一个问题:在国民阅读方面,在校学生与先进国家和发达地区相差甚远。
新课标中关于读书的话是这样写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我们的孩子读的书太少了。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中国要想成为创新性的、有发展力的国家,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抓孩子们的读书开始,我们要多多培养“小书迷”。
五、海量阅读的意义(支撑海量阅读的六大科学理论)
1、眼球开发理论
1879年,法国巴黎大学生理学专家耶瓦尔教授发现人的眼球不是平衡的移动而是跳动,后来教育家们研究发现眼球跳动的速度与早期阅读有关(0---17岁)。眼球跳动快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开发,开发的办法是17岁前读大量整本的书。这种眼球快速跳动的开发必须在17岁之前完成,因为17岁后眼球就定型了。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想在成年后快速阅读,必须在17岁之前开发眼球跳动的速度。
2、温故而巩固
前苏联心理生理学家反复试验得出结论,人的永久性记忆离不开信息对大脑的反复刺激,一个字、一个词……必须反复刺激大脑皮层75次以上时,才会终生不忘。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复习的规律应该是先密后疏。 所以大量阅读对于刺激孩子们记住字词句段、记住某些道理和定义等等是很有帮助的。
3、多读多获定律
1979年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在他写的一本书《大声朗读手册》中向人们告示了一个定律:
①你读的书越多,你知道的越多;
②你知道的越多,你越聪明;
③你越聪明,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④你学习的时间越长,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
⑤你获得的文凭越多越高,你的工作时间越长;
⑥你工作时间越长,你的收获越多。
4、关于海量阅读的研究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经历20年对千余17岁以前的孩子进行研究。
①提出课题:一个词语重复多少遍才能准确灵活地使用?重复多少遍才能终身创造性使用?
②得出结论:重复3000遍能做到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遍才能终身创造性使用。研究者认为这种重复不是机械重复,而是科学重复。何为科学重复?大量读整本的书,再用文字去写作,用文字去研说创造。
③成果的应用:从克林顿总统开始,美国推行每年每人读50本以上书的计划,一生爱读书,就能重复3000至15000千遍。
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顾炎武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见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没有推行开来,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老师来引导孩子们实现,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握着。
5、关于阅读障碍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谢维茨等人对阅读有障碍的学生做了一项实验。
①掌管阅读的大脑有三个区域:a、位于大脑前部主管发音
的额下回;b、在大脑的后半部负责分析和部分字的发音的顶颞区;c、位于大脑后半部瞬间辨认单词的枕颞区。
②实验过程:二、三年级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只需每天课外50分钟的大声朗读整本的书的训练,8个月后,阅读的顺畅性会有很大进步。这时,大脑扫描,大脑某些区域的皮层有了新的活动显示,皮层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大声朗读改变了大脑。一年后,阅读有障碍的学生不需老师辅导,自己能顺畅阅读了。
③得出的结论:阅读能改进学习上阅读有障碍的后进生。
6、最好的家庭作业
美国作家、演讲家艾尔菲〃科恩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学生作业后,著有《家庭作业的迷思》,认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最好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读1个小时左右的整本的书。
六、如何海量阅读
1、书的来源与读法
①让学生有书读,网上能买到的图画书。丰富书源,开辟书源。
②学校开设读书课。
③老师要做读书人。
2、读书的方法
大声读给孩子听,或让孩子朗读。老师讲析美文或读美文后让学生赏析。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对学生积累语言、学习写法技法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3、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
一人入室,一人念。
二人入室,一双读。
书声琅琅,读出干劲,读出精神,读出享受!
亲爱的同仁们,腹有诗书才自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新读书时代的到来,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做出一份贡献!
谢谢大家!
作文四:《优秀高中议论文:腹有诗书气自华》1900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优秀高中议论文《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
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没有动力前进时不妨读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那样我们就会有动力去战胜挫折;当我们感觉未来很迷茫,却不知道怎么做时,不妨翻一下朱自清的《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那样我们就会去规划未来,去奋斗,不让我们的生命枉走一趟。读名人的写的作品我们不禁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把握人生。
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会遭受挫折,布满坎坷。我们看到海伦凯勒虽双耳失聪,但她却不屈服命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而感慨。读书使我们不管是什么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痛苦的乐曲,总会有骤然翻起的浪花,但人生的真谛在于勇于战胜挫折,化痛苦为力量。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使我们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得意时,书是诤友,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如水;在失意时,书是良师,使我们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可见,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心中有足够的“墨水”,那么我们就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是靠我们读了好的文章,赏析其中的优美之处,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如此日积月累,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足为难了。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读书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是能沉着应战,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我们拥有一手好的文章。所以“满腹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拥有了满腹诗书的气质,修养自然可以彰显于周围。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乐观对待生活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我们永远美的根本所在。
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好诗,不仅能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真谛,还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余出庸俗。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做个有气质的青少年,不做金玉在外,败絮满盈的人。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五:《腹有诗书气自华_高一_议论文作文_高中作文优秀作文》9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_高一_议论文作文_高中作文优秀作文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修养得以彰显。
读书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时,没有动力前进时不妨读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力,那样我们就会有动力去战胜挫折;当我们感觉未来很迷茫,却不知道怎么做时,不妨翻一下朱自清的《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那样我们就会去规划未来,去奋斗,不让我们的生命枉走一趟。读名人的写的作品我们不禁有了前进的动力,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把握人生。
读书也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的一生总会遭受挫折,布满坎坷。我们看到海伦凯勒虽双耳失聪,但她却不屈服命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我们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而感慨。读书使我们不管是什么人,我们的人生总会有痛苦的乐曲,总会有骤然翻起的浪花,但人生的真谛在于勇于战胜挫折,化痛苦为力量。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使我们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得意时,书是诤友,使我们浮躁的心平静如水;在失意时,书是良师,使我们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可见,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我们心中有足够的“墨水”,那么我们就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是靠我们读了好的文章,赏析其中的优美之处,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如此日积月累,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足为难了。
读书使我们在面对挫折是能沉着应战,使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是我们写就一手好的文章。所以“满腹诗书气自华”,只有我们拥有了满腹诗书的气质,修养自然可以彰显于周围。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乐观对待生活才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因为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我们永远美的根本所在。
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好书,读好诗,不仅能让我们领悟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真谛,还可以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余出庸俗。读书吧~朋友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做个有气质的青少年,不做金玉在外,败絮满盈的人。
作文六:《[doc格式] 腹有诗书气自华——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49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
青海赵长雄
l练内容】
写议论文,要有读书积累.
.
【训练背景】
中学生学写议论文,首先应从积累人手.包括生活的积累
和读书的积累,也包括论点的积累和论据,论证方法的积累.
I练目标】
一
,认知目标
. 1.明白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2.明白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3.识积累的重要性及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会提炼论点,养成积累论据的习惯,并
注意借鉴论证的方法.
2.学会从阅读的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中提炼论点,积累论据
和论证方法.
三,情感目标
明白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I练重点,难点】
怎样提炼论点,积累论据,借鉴论证方法.
论点的提炼.
【训练模式】
互动式.启发,讨论,操练.
【训练策略】
1.从学生写作实际出发,分析例文,体会从所阅读的教科书
和课外书籍中提炼论点,积累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以练为主,贯穿始终,在练中学习怎样提炼论点,积累论
写”全”,以压缩的方式增加文字本身的信息内涵,使文字更具
有吸引性.
2.运用修辞格
修辞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拟人达到陌生化效果.宋祁《玉楼春》中”红
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人人传唱,就因为一个”闹”字营造出独特
的境界,使人感到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此外,比喻形式的多样
化是造成语言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所谓”比喻形式的多样化”就
是在最基本的比喻形式(明喻,暗喻,借喻)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而产生出来的.如:”酒瓶像一个不动声色的手榴弹,时刻准备
着一场不见血的战斗”是暗喻.”我们传统节日仍是文化中最乖
顺的孩子”喻体鲜活,给人新鲜感.又如:”真情,是一株高大的
?
欢迎投稿?本刊E—maikzwjxyj@163.
相思树,在岁月的风雨中,永不凋谢.”从司空见惯中走出,比喻
新奇而贴切.
参考文献:
【1】黄怀玉.语言陌生化的策~lI1.阅读与写作,1999(7)
【2]朱立元,李均.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1F?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
一
版
[4】4吴俊.大学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一版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永中学)
据,借鉴论证方法,突出重点,领会难点.
I练时间】
安排一课时训练指导,课外成文,一课时交流评议.
l练过程】
(一)阅读学生例文及与例文有关的两则材料,然后谈话.
学生例文: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2002届孙艳兴
人类的祖先为了索取食物而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使用
工具,学会了语言,使大脑慢慢发达了起来.从古猿进化到人,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
件,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生活所需不是劳动所得,没有劳
动人类就不能生存.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
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劳动很重要,那么,劳动有贵贱之分吗?
曾听一位家长劝孩子好好学习时,这样说:”不好好学习,将
来考不上大学,你就是扫大街,当农民的料.”可见,在有些人的
心目中,劳动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扫大街的怎么了?我们还
亲切地称他们是环保卫士呢!是他们为我们清扫出了一个清洁
舒畅的环境,让我们能够愉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至于农民的
伟大作用,那就更是人人皆知了.其实,工人,农民,干部,科学
家,教师,医生……只是劳动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时传祥
生前是北京崇文区的淘粪工人,是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他
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主席
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
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
少的部分.”
刘主席的这番话曾深深激励过时传祥以及时传祥时代无数
人们为共和国无私,努力地工作,同样,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
我们也应该将刘主席的话当作座右铭,激励自己做一个普通劳
动者,无论我们将来是老师,工人,医生,还是农民,清洁工,都应
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和
富强.
资料二则: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
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
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
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这些变
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3
?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这一天,**,**,**,**等领导人接见了代表
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干劲可真足啊!再加把
劲,把全市的清洁工作都带动起来嘛.”**从自己口袋里摘
下一支”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
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
孙德宏《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Pl24-一125)
1.例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这一观点是如何提炼出
来的?(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簟
2.例文是如何进入”劳动”这一论题的?(开门见山)
3.关于议论文的写作,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理解为看过的诗文多,头
脑中积累丰富了,人的写作才气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写作的第
一
步是积累,分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方面.阅读积累:通过阅
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为写作积累素材,包括语言的积累,事
实的积累,观点的提炼,方法的学习.语文,政治,历史教科书其
实是最切近的阅读材料.
(三)论点的提炼,论据的积累选用.
1.出示《伤仲永》及有关问题
问: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现象而写的?你能从这件事情中
提炼出一个论点吗?
2.观点:
“天才”缘于勤奋.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勤奋是成功的
秘诀.不懂勤奋的人生,只是从零到零的虚线.只有勤奋学习,
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想到哪些道
理?’
4.论据展示
(四)论证方法借鉴
1.例文
说”嬉”
唐人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里的”嬉”
是玩耍的意思.我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适当地玩一玩,
比如:看电影或戏剧,听广播或作其他的游戏,劳逸结合,有张有
弛.把课余的文体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来消除疲劳,进行很好
的休息,这是完全必要的.可是,有些同学一玩起来,就什么都
不顾了,上自习也说笑,打闹,午休时间不去午睡,大玩一场.下
午上课时则显得十分疲劳困倦,趴在桌上睡觉.这样过于”嬉”
是有害的.
过于”嬉”就容易荒废”业”.从前,有一个人,他少年时贪
玩,家里人劝他学习,他总是说就今天玩一回,明天就学习.就
这样,明日复明日,在”明日”中度过了青春,又跨入中年,到了老
年,一事无成.他后悔莫及,写了一首诗:”镜里但见鬓如银,虚
度闲掷七十春,只因常立明天志,一生事业付儿孙.”这不正是过
于”嬉”虚度了年华,而”老大徒伤悲”吗?过于”嬉”就伤神.人
的生命时间有限,人的精力有限.”嬉”本应是养精蓄锐,然后有
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正常的”嬉”可以增进身心健康.假如”嬉”
成瘾,不管自习或上课都说笑打闹,正常的睡眠时间也用于
“嬉”,搞得筋疫力尽,上课,学习时,昏头昏脑,疲惫不堪,影响了
健康,误了正事,哪里还谈得上”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呢?
奉劝过于”嬉”者,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办?奉赠一
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阅读例文,思考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是从
什么地方得到启发,提炼出中心论点的?本文运用了哪些道理
论据?运用了哪些事实论据?本文开头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
鉴的地方?第二段,第三段的第一句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第四段有没有必要写?谈谈本文结尾的作用.
(五)作业:
1.阅读某文章或材料,体会其中的思想,自己提炼一个中心
本刊E-mail:zwjxyj@163.eom?欢迎投稿?
倾听庆的声音
记一次作文指导实录
山东张玲玲
设计意图:离中考还有20来天,九年级师生复习进入白热
化状态.中考模拟题一套接一套.学生成了做题的木偶,以往
轻松的作文训练被模拟考取代,学生作文又进入以往的困境(规
定时间内完不成作文,语言缺少灵气),九年级作文训练计划已
经完成,再从头训练已不可能.根据现状设计了本节课,主要意
图是激发学生倾吐愿望,引导学生快速构思,快速成文,在作文
过程中指导作文.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激情导入
教室内的中考倒计时就象像钟一样时时警醒我们.日子一
天天无情地过去,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自从我们进入九年
级,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这次月考刚结束,学区,班级今天
就召开了成绩分析会,我的心灵又经历了一次冲荡,可以用两个
词来概括一下我此时的心情:喜忧参半,万分焦急.
二,作文过程
1.月考结束一直到成绩揭晓,你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或
一
句话说说你的心情.
.学生纷纷举手.
生1:惨不忍睹!
生2:悲哀1
生3:从白天鹅到丑小鸭.
生5:痛苦但不放弃!
生6:失望但不绝望!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发言很踊跃)
2.把你的这种心情详细描述出来,写成一段话(5分钟).
完成后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后点评.5分钟结束,同
学们积极展示:
郝肖:上一次月考的阴霾仍弥漫胸中.那一个个鲜红的叉
仿佛结成一张网,网上滴着鲜血.这次月考成绩又公布了,出乎
意料,成绩很不错.但我不想让自己考得太好,也许我真的缺少
“傲视群雄的霸气”.真的,我害怕极了,恐惧的阴云萦绕在心
间.于是,我总暗示自己:把心儿打开,让和煦的阳光洒遍心中.
生1评:郝肖同学把”考好悲哀,考不好也悲哀”的复杂心理
细致的表现出来了.那句形象的比喻用的特别好,写出考试失
利的惨状.
吴丽:成绩公布那天,我坐立不安,像被活捉的猕猴,心率高
达每分80次.知道自己名落孙山,我就像一只叮了药铒的苍
蝇,心灰意冷.眼前的一切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只是一片灰白,
天不再蓝,小草不再绿,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摔得粉
碎.我感觉突然被点击了一下,浑身噼里啪啦,活像一个点超
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2.为了”气自华”,必须”腹有诗书”.从现在起请多读书,多
积累,最好是有一个《论点论据论证手册》.
备教手记: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双翼,其关系之紧密历来被语
文教师所重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二者相
辅相成,不可偏废.这篇作文教学设计启发于孙艳兴同学的习
作《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本文从历史课知识中提取论点,从语文
课文中吸取论据,然后融合成文.小作者勤于积累,善于运用,
?
欢迎投稿?本刊E—mail:zwjxyj@163.oom
将阅读所得升华为写作素材,这对其他学生无疑具有很大的启
发性.
学生初学议论文写作,最主要的障碍是不会提炼论点,论据
缺乏,论证紊乱,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阅读量小,这就要求语文
教师有意识地加强以上各方面的训练,并且翔实具体地加以指
导,从论点的提炼到论据的积累选用再到论证过程的安排,以便
培养他们积极的阅读,有意识地积累,创造性运用的良好的学习
习惯.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初中)
作文七:《最是读书能致远,腹有诗书“文”自华[权威资料]》4900字
最是读书能致远,腹有诗书“文”自华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命题透视】
这个题目的命题意图应该有两条:晒晒学生读了什么书,晒晒学生从书中读出了什么。
首先晒晒学生读了什么书。从阅读范围来看,有的学生文章中所读的书是课本“名著导读”中推荐的书籍,有的学生所读的是课本“名著导读”以外的书籍。前者体现了部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后者体现了部分学生平时主动拓宽了阅读面,是广阅读的表现。所以,我提倡学生的阅读范围不能仅满足于课标推荐阅读的书籍,应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平时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多与书交朋友。
从所读书籍的层次品味来看,有的学生文章中所读的书是《我们仨》《傅雷家书》《目送》等力透纸背或情透纸背的层次较高的书,有的学生文章中所读的书是低级趣味的书。前者体现了部分学生是在有内涵的阅读,具备了高尚的情趣;后者体现了部分学生阅读品味不高,亟需提高素养。所以,我提倡学生的阅读方向是远离低级趣味的书,平时多读好书,多与好书交朋友。多读好书的主要途径其一是学生应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老师推荐的好书。其二是自己寻找好书。语文课本中和《评价手册》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家的好文章,很多是作家书中的一篇文章,或是节选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节选的文章进一步读整篇文章,进而读整本书,甚至相关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把薄薄的语文书读厚,拓宽了读书的广度,是多读好书的捷径。
更进一步的是晒晒学生从书中读出了什么。
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仅仅停留在复述所读书中的情节,说明学生仅在浅读书;部分文章则表达了小作者读出了书中的深情或深意,或读出了书的艺术表现力,或联系实际,思考读书对生活
的影响,找到了读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那说明学生是热爱阅读的,即实实在在地真阅读,真读好书。
学生平时多读书,多读好书,真读好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的素养就渐渐地提高了。
从题目特点来看,从题目中的“哪一本”判断,应该写读过的一本书;从题目中的“千遍”、“不厌倦”和提示语中的“最爱”判断,应该通过不止一遍的读书,读出不同的感受。“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每一次读,喜爱的理由有所不同:包括客观理由,如书的内容、语言等好在哪里;更包括主观理由,例如书对自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表达出对书的爱不释手才是真实的,合乎情理的。
要写好这样一篇文章,文中不仅要做到统一用“你”指代这一本书,较充分地表达喜爱之情,语言流畅,更要抓住以下的写作要领:能具体充分地写出“整本”书好在哪里,能相对充分地结合书的内容,写出好书对自己的影响。能体现出读出书中的真情,或读出书中的真意,或读懂作者写书时的境遇,或在书中读出了自我的生活。这样的好文章打通了书中和生活中的同类细节,融入了生活体验,形成了情感共鸣,体现的不仅是较高的写作水平,更体现小作者在平时的读书中一定是注意打通书中和生活中的同类的细节;边读边思,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读书的过程中,与书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在用脑用心的深读好书~
学生在养成多读书,多读好书,真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基础上,坚持深读好书,阅读的能力就渐渐提高了~
【评卷扫描】
在评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或代表性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能从书的内容角度具体写出“书好在哪里”,也能写出一两句或一小段对书的喜爱之情,但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千遍”、“不厌倦”。优秀的文章或从不同角度多次读“你”,写出不同感受;或在不同年龄不同场合多次读“你”,喜欢的理由有层次的表达,感悟逐渐加深,这样不仅能体现出真读好书,而且更能体现出读得充分,读得“入味”,是深读好书。
部分学生虽然写的是书,但仅限于复述情节,不能具体写出“书的内容好在哪里”,或未从书的整体把握内容谈感受,仅从一篇文甚至书中的几句话的角度写,造成部分偏题;或重点写得到书的缘由,未写读书的思考和感悟;甚至是写几本书、一篇文、电视剧、电影或自编书的,或“穿鞋戴帽”,首尾两节略写“书”,中间详写和书略有关系的一件事,犯了审题不清的错误。
审题中还应注意题目中的“你”。通篇应该用第二人称“你”指代读的那一本书,若能将书拟人化,充分写出我与书“交流”的感受的,则更好。但在阅卷中我发现,有的文章首尾把书称作“你”,中间却是“它”,造成人称不统一;甚至全文是“它”,或错把“你”当成“书中人物”、“作者”,看来,审题需字字推敲。
【迷津指点】
在中考作文及平时作文中,学生容易存在以下的典型问题:
选材老套,仅会选择平常事。修改建议:可将平常事进行艺术加工,改出曲折,写出一波三折;平时更要注意观察生活,注意搜集整理特别的素材,力求拿到题目时,在不偏题的基础上,能选择新颖的写作素材。
记叙文开篇无关紧要的文字过多,入题过慢,例如《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一题,写读书之前买书的经历过长,造成入题过慢。修改建议:可以将铺垫缩短,或将相关内容穿插到叙述进行过程当中,造成悬念,让文章的结构有伏笔有照应。
记叙文的叙议比例失调,通常是描写过少,不够精彩,议论抒情过多,造成文体不清。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为辅助表达方式。修改建议:加入细节描写,用通畅细致的语言,写出具体充实的内容,特别是故事的高潮之处,同时精简议论抒情。平日珍惜每次课堂课后的练笔机会,多练多改多请教。
议论抒情高度不够,仅悟出平常理,抒发平常情。修改建议:挖掘深层次的情和理,还需在平日多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佳作展示】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诚然,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或是一个满天繁星的深夜,倚在窗前诵读一卷诗书,嗅着书中散出的幽幽墨香,体悟着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就如同在与名家交流,或喜或悲,或绵延或惆怅的语调不免会激起读者的共鸣。循着文字铺就的路,我与你对话,不用耳与嘴,只用眼和心。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十年心血的结晶,凝聚着她对生活的独到见解。翻开书本,走进简的世界。简自幼失去了双亲,无助的她与亲戚一同生活。仆人的谩骂,表兄、表姐的欺凌,这一切都在简幼小的心灵上刻上了无法抹去的伤痕。我似乎看见了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她和“家人”鄙夷的目光,简过早地体味了世态炎凉。读完前四章,我只感受到了心寒,应该在父母呵护下幸福成长的你却失去了一切遮蔽。我喝了一口妈妈端来的牛奶,口中这饱含慈爱的甜也没有能压住心底泛出的淡淡苦涩。
简是一棵孤独的小树,但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是的,我瘦小,我平庸,我一贫如洗,但我也有选择的权力,我也有被爱的自由。正如我们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我们人人平等~”当简自信地说出她的心声时,我仿佛看见了暴风雨后美丽的彩虹,简童年遭受的苦难只是噩梦的发源点,但她却以勇气继续她的道路,穿越了黎明前的黑暗,最终沐浴了阳光。
我瞥见墙角的一株仙人掌,墨绿的茎叶上茸茸的布满了尖刺,尽管是在毫不起眼的墙角,但它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的价值,只要有阳光,只要有希望,它依旧在深秋守护着自己的一份碧绿的生机。
简是夏洛蒂一生的浓缩,简的经历只是夏洛蒂苦难的剪影。正如那一株仙人掌,夏洛蒂挺过了风沙的阻挡和寒风的侵袭,依旧以如此耀眼的方式盛开了美丽的花蕾。简的形象就如一座不朽的丰碑,给苦难者引领了方向。人生就如平衡木,有的人在路上徘徊往复,踌躇不前,最终跌入名为“放弃”的苦海中无法自拔,被洪波浊流所吞噬,而简却在无助的苦海中为他人燃出一分光热~
有人因为难懂你的内涵而选择放弃你,有人因为理解苦难的价值所以热爱你,感谢你《简爱》,引领我在人生的平衡木上不再踌躇,重温经典永远不会厌倦~
【点评】小作者能把书拟人化,从不同角度多次读《简爱》,写出不同感受:读出了简生活的苦涩,读出了简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读出了作者如简一般的人生,从书中读出了我“不再踌躇”的感悟。小作者读出了该书的真意,是与书、与主人公、与作者深层次的对话。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初识你时,我还很小。
我用小小的手捧着厚厚的你,嗅着你散发出的好闻的墨香。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么厚的书,我一页一页地读下去,终于读完了。
那时的我只把你当作故事书看。你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爱上了你。
等到我再大些时,我又捧起了你。儿时的记忆已有些模糊,随着书一页页翻过,记忆的碎片逐渐拼接起来。你纯美的文字让我迷恋上书中的那个村庄。我无数次幻想过那个叫做油麻地的地方,那里有成片的芦苇,有一条大河,有在夕阳下闪着金光的茅草屋。我沉浸在你细腻的文字里,那时的我尚未完全读懂这里面深沉的情感,也许我还未真正理解“情”的含义吧。可我总觉得每次读完心中总有一种触动,一丝什么东西将要萌发的蠢蠢欲动。
直到前几年,我又将你翻出来读。你所讲述的青铜一家和葵花真正进入了我的世界。即使在那段最饥饿、最贫困的日子里,青铜一家也毅然将不幸丧失唯一亲人的葵花当作自己的家人抚养。青铜放牛、奶奶做草鞋供葵花上学,青铜给葵花做冰凌项链、护送她上学,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里却无不充满着爱的光辉。青铜为了葵花奋不顾身的样子令我感动,葵花教青铜认字的情景让我温暖。青铜哪怕不会说话,但他和葵花无言的对视中也涌动着深情。我抑禁不住泪水,一次次被感动。为这兄妹情,为这亲情。你在幼时在我心中埋下爱的种子,如今它在你的浇灌下已生根发芽,破土而出。那时的我,被你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所打动。
今天的我再读你,陶醉于你温柔的笔触,为你醇厚的感情而流泪。而不同的是,我更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种可以抵抗世间所有灾难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
哪怕没有了食物,没有了住所,但大家眼里相互传递的那份澄明的信念,也足以渡过所有的难关。
每每阅读《青铜葵花》,我的心里总会有不同的感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相信,你将伴着我,一路前行。
【点评】小作者能从在不同年龄不同场合多次读《青铜葵花》,喜欢的理由有层次的表达,感悟逐渐加深:小时候读你跌宕起伏的情节,再大些读你纯美细腻的文字,几年前再读你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今天的我再读你,领悟你体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因此,小作者读出了该书的真情和真意,体现了“真读好书”与“深读好书”,体现了小作者与书深层次的对话交流。
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得我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与好书为伴,恰好能帮助我们深入地思考生活,品味生活。
最是读书能致远,腹有诗书“文”自华。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潜心读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真读好书的习惯,并且在每读一本好书时都怀有一颗虔诚的心,走近一位大师,走近一颗心灵,与好书共度一段旅程,品读人生百味,在寻美探理悟情的深读中收获丰盈的人生感悟。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网事并不如烟(2) 因为有了期盼 不是人间富贵花 有影子,就有亮光 童书排行榜 教育问与答 妈妈俱乐部 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 认识抽动症 逛超市的安全课 黄金15分钟肌肤UP计划 一份特殊的周岁礼物 高尔基的葬礼 电子眼“看家” 挑战隐私权 贫困也有尊严 嫁个千万富翁就能幸福吗 美国人引导孩子带着质疑读书 像爱孩子一样爱我的老年痴呆父亲 微故事五则 从“闯黄灯扣分”大讨论中重拾公共安全之重 那英 懂爱的女人才美丽 2012那些温暖我们心灵的力量 高校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爱情的底片 爱的回音壁 严仁英,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别让“性福”在舌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2013年最新【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作文八:《2012议论文》22500字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 城和B 城。在A 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 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 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⑤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 城,B 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 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⑥我儿子每次饭前 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⑦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1. 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
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 下面的链接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出理由。(2分)
【链接材料】2012年3月,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共同为白羊小学捐建了电子阅览室,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使用电脑。该团队自成立以来已组织了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数十次。郭明义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在坚守中凝聚起越来越壮大的爱心大军。在他的感召下,100多支爱心分队遍布全国,成员达数万人之多。
5. 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2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
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
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1.本文围绕“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这一中心论点设立了哪些分论点?(3分)
2.请仿照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3分)
3.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姜是小的“辣”
观历史,明人世,鉴古知今,从来是天地万物都可以拿来感悟人生的。比如老姜辣还是小姜辣,又焉不是说人生道理?
人中的“老姜”,是历练过后,世事洞若观火,以气定神闲的内外修炼而去改变乾坤。你看黄忠六十跟刘备,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余太君百岁挂帅。这些天地间的姜,确实是到了套垂老矣的阶段,才展现出“老姜”的风范。
不过,若所有人都信“姜是老的辣,,,那世上就不会有豪气干云的少年英雄,也不会有明达睿智的少年神童。反正总要熬到“林芳谢了春红”的老姜年岁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小姜时节就轾言妄动,岂不是自毁前程?
但历史的新芽超过旧枝,无非都是因为那几个字: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老姜就一定辣过小姜——布衣童子甘罗十二拜相,凭三寸之舌纵横列国;失怙之君康熙十四岁铲除老姜鳌拜,尽显少年英雄本色;而那二十二岁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一句“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念诵成千古的悠悠回肠。
我不相信,此时不辣,将来定有属于我辣的时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前车之鉴仍然游荡在历史的回声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又将壮志难酬的悲悯付与了白头翁。 我不相信,年岁到了就一定能变成辣姜——你看那人群中,暮气沉沉毫无建树的人,哪个时代不是大多数?
姜是小的辣。我们不必将一句俗语注解成人生懒惰的借口,等到一往无前的锐气消失殆尽才去做事。那样,留给我们的只能是力不从心的叹息,一事无成的懊悔。“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你若是那冲劲儿未被生活磨去、心气未被俗尘遮埋的小姜,当辣则辣,何待他时![来源:学科网]
(选自2011.10《作文素材快线》作者罗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2分)
2. 文章论述“姜是小的?辣?”,第二段为何要从“老姜”谈起? (2分)
3. 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三段有何作用?试加以分析。(2分)
4.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观点的?(3分)
5. 两条谚语中的“辣”指的是应对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请分析“老姜”的辣和“小姜”的辣各由何而产生,并说明你更赞同哪种说法?(3分)
苏词与辛词的差异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 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
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 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
(选文有改动)
1.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3分)
2.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
3.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体内容。(4分)
4.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知识的责任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 ,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
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 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 任来,克服困难, 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 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分)
3. 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第②节加点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分)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4. 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 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 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 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 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苦”,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中美慈善之比较
作为现代慈善事业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一直是中国取经的对象,但是,只有厘清中美慈善发展经历中的异同,才能用好这块他山之石。
经常有人怀有这样的疑问:美国人民的慈善感情是怎么炼成的?他们怎么这么喜欢捐钱,而且怎么捐得这么放心?中国人怎么这么不相信别人?似乎这些搞慈善的人个个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些慈善机构背后也一定有种种难以言说的猫儿腻。
其实和中国一样,美国的早期慈善家和慈善机构同样经历了大量质疑。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认为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奠基人。他在1908年提出成立基金会之初,要求在国会立案,主动接受国会监督,但从总检察长到总统都怀疑其动机是“企图用另一种方式永久拥有其财富”,国会也是抵制多于支持。最终,洛克菲勒基金会未能在联邦政府注册,只能于1915年在纽约州根据州法律注册。但是仍受到联邦政府的调查和抨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认为,围绕着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辩论及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强化了基金会的独立性”:一是独立于政府,确定其私人性质;二是独立于其初始捐赠者或其家族,日益脱离其意志的影响。
美国的基金会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而且要面对政府的质疑,接受官方的调查。而中国国字头的公募基金会则主要需要面对公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的现状之下,中国公众对基金会的质疑,往往直接转化成愤怒。因此,尽管中国官办公募基金会面临的压力更小,但其因此而承担的风险却大大增加。
美国的慈善事业发端于民间,蓬勃于民间,尽管官方出于担忧曾经采取过限制措施,但总体来看,民间不断壮大的进程从未被中断。
中国的慈善事业尽管同样发端于民间:1949年以前,来自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其他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慈善救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育婴堂”、“救济院”遍布全国大小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取缔,少部分则由政府接管,改组为官方的福利机构。
学者熊培云呼吁重新寻找和发现“社会”的价值。只有官方重新肯定“社会”的价值,并从中抽身出来,中国慈善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继续前行。
(节选自《环球慈善》。2011年8月)
1.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中美慈善事业的不同特点。(4分)
2. 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试作分析。(3分)
3. 根据文章信息,请你谈谈中国慈善事业的出路在哪里。(3分)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理智的选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着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
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改动)
1. 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 文章第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3分)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一半代表向下,右边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
(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2)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句中加点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4. 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带上灵魂去旅行
①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①。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②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③第一, a 。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 其实,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
④第二 b 。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⑤第三,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
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 也许是自豪。生命奔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⑥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比如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 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⑦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⑧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 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⑨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 。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足顿胸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注①: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笃,局限、限制。
1. 文段①中作者把人比作“井底之蛙”和“夏虫”,指出了人在 和 两方面的局限,提出了“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的观点。(2分)
2. 读第②③④⑤自然段,在文段空白处填写上合适的内容。(2分)
a. b
3. 文段⑧中作者说“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请概括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分)
4. 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加点句子的理解。(2分)
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
5. 品析下面句子。(2分)
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
6. 通读全文,说说你认为“带上灵魂去旅行”是一种怎样的旅 行。(3分)
细品寂寞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又要耐得寂寞。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耐得”常务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才能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住。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1.请你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内容理解画线句的含义。(2分)
2.第②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作用。(3分)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 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 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 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 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 我殊了你的脚. 如此等等。试想. 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 谁能不碰谁呢? 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 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 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 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 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 有人早着了先鞭【注】。不过. 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 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 在光天化日之下. 车水马龙之中. 拥抱接吻. 旁若无人. 洋洋自得. 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 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 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 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 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 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 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 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 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 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 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 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 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 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 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 但是.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 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
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 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 我想当一个文抄公. 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 贫者有礼免辱. 父子有礼慈孝. 兄弟有礼和睦. 夫妻有礼情长. 朋友有礼义笃. 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 联系上下文. 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2分)
2. 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3分)
3.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 。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4分)
2.阅读④⑤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4分)
3.第⑥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4分)
4.阅读下面这则网上的“热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跟帖。(4分)
【热帖】
楼主: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 ,天天就知道学,
回回年级第一。这个孩子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跟帖】
1楼: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2楼: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3楼:有一次,我妈说楼上的人家在看书,我说楼上的说了她在看电视。我妈说,人家就是
怕你超过她所以骗你。
你的跟帖:
黄岩岛,到底属于谁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
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
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
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
如果按照菲“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
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
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
“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
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
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
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
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
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 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
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1.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结合,请用“︱”划分驳论部分与立论部分,只能划一处。(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第⑧段“从种种依据看”中的“种种依据”,在立论部分中具体指哪些依据?请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谈 自 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
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
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
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
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
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
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
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
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
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
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
护去自立吧!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6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3、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4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4、“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
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
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
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4分)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
孙君飞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
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
的开端,前方又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青春绝不
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一根木头也
许雕刻一刀就承受不了了,而一块璞玉就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
对于一颗钻石来讲,即便切上许多刀,也是远远不够的。57刀似乎够了,但恰恰有人切出
了80多刀,于是一个惊世传奇诞生了,正在人们啧啧赞叹时,又有一个人切出了100多刀,
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奇迹吗? 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块璞玉,更不能
当做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
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永运做不了达 · 芬奇式的完美
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
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通过自我较劲、自我拧巴、自我叫板,终于让她的事业
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不同质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
气美女,也是《线人) 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
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
挟着《肩上蝶 》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做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
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
创造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
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
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
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
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码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
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
更加光彩夺目! (选由《青年博览》,有删改)
1、第③节作者为什么将木头、璞玉和钻石放在一起来谈论?(3分)
2、结合语境,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钻石”各有什么含义。(2分)
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1),如同我们也许永远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
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2)。
3、从第⑤节桂纶镁的那番话中,可以看出钻石切割者具有什么宝贵品质?(3分)
4、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
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
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
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
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2.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4分)
3.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3分)
4.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i 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 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 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i 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4分)
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4分)
答案
1.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说明:(2分)准确得2分。
2.7300名外国志愿者在他们农学博士的影响下,把恩格贝沙漠一角变成绿洲。
评分说明:(2分)意思相近、表达简洁准确得2分。
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论证方法、作用各1分,都答正确得2分。
4. 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因为郭明义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用爱心和坚持影响了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大军中,这足以证明本文的论点——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说明:(2分)答出郭明义是普通人1分,答出影响力1分。
5. 示例:我的父母每天干活很辛苦,从不乱花一分钱,因此,我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生活很简朴。评分说明:(2分)父母习惯、影响各1分,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
1.分论点:①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②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③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3分,每点1分)
2.示例:岳飞挥师北上遇捣黄龙,偏偏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遗憾!(3分,答案不限,语意吻合2分,句式基本一致1分。)
3.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答案:
1.姜是小的辣;年轻人也可有所作为。
2.首先肯定老姜的辣,为下文论证“姜是小的辣”作铺垫;使文章立论不偏激,公允客观。
3.承上启下(或过渡);若只信“姜是老的辣”就会扼杀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从而引出下文的论述。
4.“我不相信,老姜就一定辣过小姜”“我不相信,此时不辣,将来定有属于我辣的时代”“我不相信,年岁到了就一定能变成辣姜”三个方面。
5.“老姜”的“辣”产生于人生阅历和岁月磨练;“小姜”的“辣”产生于年轻人一往无前的锐气;我更赞同“姜是老的辣”,因为经验和能力来源于岁月的磨炼。(或更赞同“姜是小的辣”,因为一往无前的锐气,常常可以使年轻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答案:
1. (3分)示例:苏词与辛词的差异
2. (4分)由于苏轼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他们的词作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意思对即可)
3. (4分)苏轼的“超功利境界”:苏轼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 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弃疾的“功利境界”:辛弃疾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
4. (5分)举例论证(2分)。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分析苏轼词作风格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这一特点。(3分)
答案:
1. (2分)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2. (2分)(1)学术责任 (2)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3. (5分)(1)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2分)
(2)不能,三个例子有层进关心,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3分)
4. (3分)A
答案:
1. 美国的基金会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而且要面对政府的质疑,接受官方的调查;而中国国字头的公募基金会则主要需要面对公众。美国的慈善事业发端于民间,蓬勃于民间,民间不断壮大的进程从未被中断;而中国慈善虽同样发源于民间,但后来或被取缔或改“政府官办”。
2. (1)对比论证。将中美慈善事业进行对比;(2)举例论证。列举洛克菲的例子,“育婴堂”“救济院”的例子;(3)引用论证。引用资中筠的观点。
3. (1)肯定基金会的私人独立性质,试着让其脱离初始捐助者的影响。(2)让政府华丽转身,从慈善事业中抽身而出,寻找、发现并肯定“社会”的价值。
答案:
1. 引出议论的话题(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文论据论证学会“拐弯”的重要性。(2分,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 (1)顺应潮流,主动适应。(2)审时度势,理智选择。(3)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大胆创新。(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 (1)形象传神地揭示了“拐弯”的意义——“拐弯”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2)作者强调的是:就学会“拐弯”而言,“化解困难的大智慧”比“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重要。删去“不仅”和“更”,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这两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 这句话是说人生处世经常会碰到困难,需要人们学会“拐弯”,把自己带出困境。(3分,句面意思理解1分,结合生活或学习经历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 空间(地理) 时间(评分:2分。每空1分)
2.a .要有时间 b 。不能有忧愁(评分: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3. 参考答案:因为在旅行中作者感受到了天地、宇宙、自然的阔大,人的渺小。(评分:2分,意对即可)
4. 围绕“终生为满足温饱需求而奔波”回答即可。(评分:2分)
5. 答案示例: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生命的渺小、美丽。(评分:2分。意对即可)
6. 参考答案:在旅行的过程中,要去学习、思考、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评分:3分。意对即可)
答案:
1.(2分)“耐得寂寞”才能有深厚的积累,而深厚的积累正是不甘寂寞,大有作为的基础(1分)。 而有了“不甘寂寞”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使“耐得寂寞”有真正的价值(1分)。
2.(3分)举例论证(1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名人并举,全面而典型地论证了本文的论 点,更具说服力(2分)。
答案:
1. 因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本来就该有的礼 貌,现在社会上却普遍缺失。
2. ①持反对的态度,为新人类打抱不平。②作者认为有人早己有了不讲礼貌的行为(早 着了先鞭) ,却把问题归咎于新人类是不合理的。
3. 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论证了不讲礼貌的恶习会流布全世界。
答案:
1.(4分)本文是针对有些人“动不动就跟别人比(2分),而且无所不比(2分)”的现象引发议论的。
2.(4分)每个人在成长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会有差别,不断她将“新我”与“旧我”比一比,就能明白自己的得失,以便更好地成长。(4分,意对即可)
3.(4分)论证了“要跟自己比”的观点(论证了“不能育目地跟人比较”的观点)(3分)。更有说服力(1分)。
4.(4分)示例:我的妈妈也一样,总说我不如同桌。为什么她就看不到我比以前进步了呢?(写出与热帖有关的生活实际3分,语言得体1分)
答案: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分)
2.(1)中国最早发现黄岩岛,中国最早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答出两点即可给1分,只答一点不给分)。(2)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进行科学考察(答到“开发利用”给1分,只答“进行科学考察”不给分)。(3)菲专家发表文章称黄岩岛为中国固有领土(1分)。
3.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或:对比论证,或归谬法2分)。作用:有力地驳斥了对方“地理邻近论”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或有力地论证了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意近即可,1分)
答案:
1、(6分,每一问2分) 论证方式:立论。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2、(4分) 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点。
3、(4分,每一句2分) 参考答案:
(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
(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4、(4分) 答题要点: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答案:
1、(3分) 将木头、璞玉和钻石 进行对比,突出“拥有青春的人”所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2、(2分)(1)完美天才 (2)把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到完美,做到极致
3、(3分) 充满自信,敢于梦想,敢于行动。(大意写出即可)
4、(3分) 示例:做人做事都要充满信心,要不断地战胜自己,颠覆自己,用新的胜利战胜旧
的胜利,从成功走更大的成功。
答案:
1. 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3. 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4. 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答案:
1.(3分)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意思对即可)
2.(4分)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3.(3分)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内容2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
4.(4分)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5.(4分)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作文九:《议论文知识》4100字
第一部分: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四要素,即论点、论题、论据和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2、种类:
a.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b.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c.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3、议论文的三要素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论点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a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b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 、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
【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4、议论文的结构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第二部分 议论文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
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
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a. 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b. 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作文十:《初一议论文》1300字
信念是啥?《现代汉语词典,6,》说:“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精辟。
在这里,我不想说什么“信念是帆,驾起假期生活的小船”之类的话,这既无聊又虚伪。我只想告诉你们一个敀事——一个关于信念的敀事。
一只船在海上风暴中沉没,船长不见踪影,大副和几个水手坐上了一只救生艇,不知何时才能获救。水手们忽然发现大副还有一小壶淡水,就想把它抢来瓜分了,但大副有枪,他们谁也不敢动。后来大副因脱水可坚持不住了,晕倒前把枪和水塞给了叫嚷得最凶的那个秃头水手,那个水手也同他站在了一条戓线上,拿枪指着其他水手直至获救。其实那点水瓜分了还不够塞牙缝的,只是水手们知道有水喝,有活下去的信念才支撑到了获救;不然没水后过不了多久一船人就一起奔赴黄泉路了。这不是信念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只是有个盼望好收成的信念;劳工们四处奔波、挥汗如雨地搬砖运泥,只是有个能在城市中生存下来的信念;小商贩们大声吆喝、起早贪黑地买卖商品,也只是有个挣份养家糊口的钱的信念。至于我们现在不知疲倦地学习,也就只是有个将来能立足于社会的信念。追根溯流,我们悲哀地发现——骨子里都是为了钱!有钱能使鬼推磨嘛,君不见从古至今的贪官文化源远流长他们“心甘情愿”、前赴后继地往监狱里赶
去;还有那些黑市里买卖肾脏、牟取暴利的亡命歹徒;以及投机倒把、倒卖车票的“老黄牛”。钱如果是以见不得人的手段获取的,就会衍生出贪婪和罪恶。
这些都是社会百态中的小事,不如人们在地震、火灾、溃堤等灾难时所展现出的顽强信念,但却能造就一个人勤恳吃苦、不言放弃戒抑是心存侥幸、损人利己的性格。坏人恶事已让我不堪忍受,我想和一位大好人会会面——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哦,也许你们根本不认识她,但是她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绰号叫“铁娘子”。很可惜,2013年她就撒手人寰了,但其品性小时候就可见一斑。她父亲和她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次次考试都要拿第一,就连上公交车都要争坐第一排。也正是依靠这种“永夺第一”的信念,她最后走上了成功的政治之路。
不,我没有强行拖你去走政治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当个环卫工也能干得很出色——当然你如果有这么坚定的信念,也用不着当环卫工,为什么不把它用在学习上?
——心态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这种信念。还没有?不要紧,“亡羊补牢,未为时晚”,赶紧行动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追随诗人雪莱的脚步,别被一时的困难蒙蔽了双眼,你要相信——信念
可以创造奇迹!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哦,这玩笑开过火了。
初一:倪昊
作文大全 .mingshuyuan. FMb0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