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国改革开放》3400字
中国改革开放
检疫 101
摘要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 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 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 实行 “ 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 ” , 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 开放城市 成果 问题 教育 医疗 环境
正文
《大国崛起》这一部 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 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近年来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 曾经积贫积弱, 一穷二白的国家如何迅速崛起不能不让人们想到 改革开放。
背景
**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 1978年 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 3624亿元,比 1965年的 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 均递增率达 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 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中 国该由谁来领导?中国的问题怎么解决?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一系 列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在全党的要求下, 1977年 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在 1976年 被撤销的一切职务,**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 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 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1978年 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这场改 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 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 和政策, 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 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
1
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措施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 “ 特殊政策、灵 活措施 ” ,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 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88年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1979年 9月的十一届 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 导下, 因时因地制宜, 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 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到 1983年初,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 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 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确认中国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 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 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 州、福州、广东、湛江、北海这 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 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从 1985起,又相继在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 海南经济特区。 1991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992年 1月至 2月, 88岁高龄的 **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即
成果
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 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 世界第一,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水利、 能源、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 一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 效实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人权事业全面 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 全民族文 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2
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高等教育总规模, 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就业规模持续 扩大, 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 系初步形成。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 全国。
实施 “ 一国两制 ” 基本方针,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 “ 一 国两制 ” 、 “ 港人治港 ” 、 “ 澳人治澳 ” 、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同发达国家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不断深化, 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更加巩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以一个负责任 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出现的问题
教育问题:1. 教育收费越来越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 认这个问题, 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 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 西部的许多地区 的孩子上不起学, 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 中国达人秀中一位来自四川的乡村老师义务 教云南的 76个孩子,抱着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买自己的歌,赚钱给孩子买肉的梦想来 到了达人秀现场。 2. 教育教知识不教做人。 3. 教育教知识不教方法。
住房问题:诗人杜甫很久以前就呼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是我们的住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房价高的吓人,工资低的怕人, 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了多数人的奢望。
扫黄打非:马路上的小美容店是越开越多,宾馆的桑拿是越来越红火,娱乐中心 的小姐是越来越知识化,色情产业的越来越集团化,黑社会化。
医疗问题:中国实施医疗改革,医药费给予部分报销,可是人们普遍反映看病难 看病贵,改革后比改革前看病更贵,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医生拿回扣拿红 包成了普遍现象,现在卖药比卖毒品还赚钱,而且是合法的。医德越来越低下,屡屡 出现医疗纠纷,如广东佛山男婴事件。
社会心理的日益扭曲 :近几年凤姐,犀利哥和我爸是李刚,老人跌倒无人敢帮 忙,小悦悦事件等现象大家就可以明白我们当今社会人心态的冷漠,审美观的扭曲。
3
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程度的受到挤压。
环境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回 报的少,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城市人的奢望。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亿吨,综 合利用率约 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 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 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 总面积的 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全国每年流失的 土壤总量达 50多亿吨, 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 4000万吨标准化肥。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 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 42%的水质超过 3类标 准(不能做饮用水源) ,全国有 36%的城市河段为劣 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 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 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 起。
总结
改革开放成就斐然, 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 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所以,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抉择。改革开放 30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地位,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历程》赵湘平
《理论视野》
4
作文二:《中国改革开放》3800字
重 庆 邮 电 大 学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中国改革开放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01104班
姓名:徐健辉
学号:2011210119
中国改革开放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1978-2008年,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
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
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From 1978 to 2008, 5000 years of history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s the most profound a social revolu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glow the vitality of the objective facts,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once agai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disputable and proved the necessity of the social change and correctness. Mammoth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created the extremely rich experience in the reform, review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ystem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no matter for the caus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o the world the fate and future of socialism,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
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层就在实践中初步意识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萌发了要变革
传统体制的念头,并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60年代初期,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和尝试。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
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
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
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故称之为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的决策到1992年初**南巡谈话的发表。
与其他国家的改革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市场秩序混乱,重复建设比较严
重等。针对这种情况,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
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段历程,从实践上看,是整顿调整时期,从理论上看,是总结改革经验时期,以便确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围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从理论上对诸如社会主义本质、判断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概括,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突出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以人为本与统筹兼顾的原则。
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最强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他的作用具体在什么方面,
二、**与改革开放
1978年5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篇社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轰动。这是一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大论战。同年,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1980年,正式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又相继开放了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1月,**等人视察了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1992年,又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关键是发展经济。**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就是**的这些措施,使中国从崩溃的边缘被拉了回来。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开始摆脱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胆子大一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仅让西方感到新鲜,更对一代中国人从心理上受到冲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多少年来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所有共产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发展慢的泥潭。而**将多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换成了“加强经济建设”不得不令人惊讶。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词是由**提出的。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资本论中的社会情况不一样,也不同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必须有自己独特一套符合本国发展的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第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一切权力属于中国人民,而不再仅仅属于某个政党或团体。强调的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第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离开共同富裕,离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第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华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对一切世界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包括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第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的主体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有别于历史上任何年代和国家的民主。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对权力加以有效的监督。
正是这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没有遭到覆灭。并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经过近30年的奋力推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该说改革的理论准备越来越充分,改革思路越来越明确,改革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今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其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是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三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四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五是党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六是人治与法治问题。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冲破,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已经在实践中全面推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正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调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作文三:《中国改革开放》5100字
中国改革开放
'
粕cj
50
?彝
口蔡长春
【考情分析展望】
近年来,本专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热点,需 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考查内容看,具体的知 识点有徘徊时期出现的原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实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的 的讨论内容,
本质含义,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_一步走的战略目 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农村改革的政策,知识 分子政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政策等.2011年的 备考复习,还应注意开放型试题和探究型试题;从 内容上看,中同经济体制的创新中的"国有企业改 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小康社会" 等,预计可能会是今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考点整合梳理】
1.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 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 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
(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 中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经关系到两亿农 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在农村中进行改革.
(3)在一些思想束缚被打破较早的地区,农民 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已 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 开始.
2.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什么地方.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 予优惠和方便: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 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推 进农村综合改革.
4.我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加强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着眼 点之一.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T业 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形成分丁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 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真正到来.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1977年和 1978年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十一 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 度,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 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社会主 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并没有改变土地公 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 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 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我们坚 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 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关系. (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 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 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为代表的多层 次对外开放格局.
(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 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9.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我国城市的国 有企业改革,是按一种渐进的,先试验后推广的方 式进行的,可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试验探索阶段(1978,l984年):其中心环 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最早在四川选择了六家企业 进行试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试点逐步向中心城 市推广,国务院选择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八家大中 型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扩权试点.从1981年开始,国
家批准把扩权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全面推广,使企业 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2)全面推行阶段(1984,1992年):其中心环 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 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 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后来,党中 央和国务院又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使国有企 业拥有了一系列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 的经济实体,增强了企业活力.
(3)深化突破阶段(1992年以后):中心环节是实 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四大确定国企改 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 革进入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 【重难点突破】
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 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 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 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阻碍着我国生产 力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改革经济体制也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 的迫切需要.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 民个体经济的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农民个体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 土地私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
国家和集体,经营权和使用权归农民.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 一
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 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 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 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历史?
(4)发展结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 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 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 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 采取灵活措施和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海南.
?
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 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 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 享受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采取灵活措施.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区等地区被开辟为沿
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 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4.新时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内容要点 (1)形成过程
?酝酿:1975年,**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 作,针对"**"错误着手进行整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 ?开始形成:
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
?逐步发展:I978,I982年进行了全面的拨 乱反正,迈开了改革开放步伐.
?进一步发展:1982,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 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还确立了迈 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五大把**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 思想.
(2)内容要点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 不照搬外国模式.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明确了我 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 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51奠
52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强调改革也 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建设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 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5.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 (1)建国初到1956年前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 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 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 公",急于完成_T业化.
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 济,发展T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 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的教训,
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和 对外开放的政策.
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 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 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 没变,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策略有所调整. (1)20世纪5O年代向苏联"一边倒".战后美 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中国站在社会 主义苏联一边,是维护自身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 正确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出击".从苏共 "二十大"起,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 化.美国继续推行**政策.为扞卫国家利益,世 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 70年代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 美守的局面,美谋求同华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 中国的安全,所以**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 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 好合作.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参
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无敌国外交".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演练】
材料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市化率年份
(万人)(万人)(%)
1950-195755196,545539137,1061815.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l22lO,l3731l8.5O,2O.74 l978-198496259一l03475l523O,l9685l5.82一l9.02 l985,2OO5l04532,1293lO2l054~4207120.14,32.53 ——
《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概括建国以来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简要 评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面对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有人积极赞同, 也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背景: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
重工业.1958,196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运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 贡献: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赞同:城市化能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 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反对:城市化过快,加剧能源危机,占有大量农
田,破坏生态环境等.
作文四:《改革开放作文》1100字
外婆变了
从小到大,外婆最疼我了,我的童年几乎是在外婆的“摇篮”里长大的,她会教我唱她过去的歌谣,还会讲她过去的故事,她说她年轻时长得很好看,但是最怕见客人,原因其一,那时外公家里穷,没钱买布料做衣裳,外婆都是穿补了又补的破衣服,下雨天时衣服不会干,还经常穿着外公的又长又大的裤子,此时要是有客人来,怕羞的外婆赶紧躲进房间里不出来;其二,是外公的土灶,又矮又破,到处冒烟,每次生火煮饭时,外婆原本那白净的脸都会变成“包黑炭”,她最怕此时客人来见到她这张脸了;其三,客人来了,外公家穷得叮当响,不怕外婆是个巧媳妇,也会端不出一碗象样的菜来。
现在的外婆大可不同啦!她喜欢“抛头露面”,别看外婆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可还是很讲究穿着,去年小姨从上海买回来一件衣服是名牌,也挺时髦,外婆最喜欢穿啦,经常穿着它上街买菜,还时不时摇晃着脑袋,哼着小曲,乐呵呵的,每次上街都是满载而归。什么水果啦,鱼啦,菜啦,生活用品啦,样样俱全。现在外婆是个非常好客之人,如果有人来我家做客,外婆第一个开心,而且还会忙得不亦乐乎!瞧!她又利索地从冰箱里取出几个苹果拿到压榨机里一榨,一杯酸甜可口的苹果汁立即就会端到客人面前。喝完了水果汁还会热情地留下客人吃便饭,她说:“别走,你今天正赶上口福,我今天刚从市场里买回几只活的野生鲈鱼……”
前年老人节,爸爸、姨父和小姨商量之后,给外婆送了一部手机,外婆随时可以与别人通电话,整天乐呵呵的,不再孤独,也不再烦恼
了。现在,她可喜欢接电话了。那手机铃声就像催人返老还童的神曲。只要铃声一响,外婆那布满青筋的手就能麻利地打开机盖,乐呵呵地说:“喂,我在这里。哦,小外孙,外婆好!”真有趣,电话里外婆的声音好像更慈祥,更加亲切了。外婆有了手机,也成村里的老通讯员啦!你看,外婆一边蹒跚地小跑一边扯着嗓门大喊:“刘大嫂,快——来——你儿子来电话啦!”“李大妈,你那北京的那个丫头叫你呢!”
一阵阵铃声,一串串笑声,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嘱,组成一首情意浓浓的交响曲,在我家乡的大山顶上飘荡……
今年是外婆七十大寿,只可惜小姨一家在上海,因工作忙不能回来为外婆祝寿,我建议用电脑照张全家福发给小姨一家看,这下可把外婆乐坏了,她坐在最前面,大伙围着外婆坐着,我摆了个最可爱的动作,哥哥也“不甘示弱”地摆了个酷造型,一声“茄子”盖下了我的一家欢笑声,小姨看了,也乐开了花,还不停地说:“妈妈,您变了,变了……”外婆高兴极了,我们对着电脑和小姨面对面聊天,欢笑声在电脑上久久都不能消失……
短短的几年里,外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正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评语:小作者精心选材,语言朴实、真切、简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人物言行变化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尾点明了中心,不失为一篇上等的习作。
作文五:《中国的腾飞=改革开放作文600字》800字
中国的腾飞=改革开放作文600字
只有经历了地狱的磨炼,才能看到神奇的天堂;只有经历了血痛的摧残,才能普写独一无二的乐章;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造就中国的光辉灿烂。
——题记
已知: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求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途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证明:(改革开放以前)
久远以前,战火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次次不平等条约,一次次分赃中国的会议,让这片神圣的土地背负了太多的屈辱。记得吗,1937年7月7日,是本侵略军在北平的卢沟桥,向中国发动进攻,瞬间,朦胧的烟雾笼罩在中国的土地上。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但最终抱憾而归,中国处于落后状态。但中国不甘落后,总在探索着??
(改革开放以后)
“哦~太神奇,太伟大”中国欢呼雀跃。2008年9月25日21时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最终,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国际中,中国跨越了新阶级。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了100枚奖牌,第一次名列奥运会奖牌首位,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事实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以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在探求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磨难。最终,改革开放,使这个神圣而又无私的国家如同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国际颇人影响力的国家。
可见,中国的腾飞=改革开放。
结论:
中国的腾飞为歌,改革开放为乐章,拼搏则为音符,只要有了这美好的乐谙,才能奏响改革开放的乐歌。
中国的腾飞为画,改革开放为画笔,才能为中国的腾飞勾勒出美好蓝图。
中国的腾飞为诗,改革开放为意,有了意识,才能释放出改革的魅力。
作文六:《改革开放中国梦》1600字
改革开放 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 中国梦》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理想,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民族复兴的宏伟指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民族国家富强、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已经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托起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30年来,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作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我们经历了香港澳门回归的感动,北京奥运举办的自豪,上海世博承办的骄傲,以及物质生活的发展带来的便利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的满足。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们才能沐浴在和谐社会的生活中。正是改革开放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才能更加自信、自觉、自强,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
今天的中国,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以更为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莫不极大地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实力,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淀的民族自信。马丁路德金有一个黑人民族平等的梦想,我想全中国所有中华儿女同样有一个国家强盛,民族强盛的梦想。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新时期小平精神的延续,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国更加强大,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儿女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雄
厚基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一个人乃至国家如果没有梦想,就好像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付诸努力,切勿空谈!当前要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也将积极投身参与到这个伟大事业中去,并融合民族、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今天,我们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又是中国梦的受益群体,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个人才会好,才能促使每一个顺利完成学业、创业及立业!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作文七:《改革开放,腾飞中国》900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后,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对我国的腾飞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四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民生、科技都得到巨大的改观。首先在经济方面,改革开放20年,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顺心。虽然我生在80年代,对于以前的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时的生活并不了解,但就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20年前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就有极其巨大的变化。文化方面,中国文化也在不断传播,自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起,中国这头东方睡狮才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 兴的伟大征程。民生方面,30年来的进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百姓的生活得到巨大改善。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人民的生活慢慢富裕化。最后,在科技方面,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广泛渗入国防、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科研、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与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神州5号的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的科技开始步入发达行列。
。。。一段总结。。。。。。。
作文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4700字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CPI 与失业率关系?之考察与分析?
——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运用
中国GDP 自1994 年以来, 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平均增速达到?8%~9%。与此相应, 消费者物价指?数处于较低状?态。表面上, 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 然而, 在这繁荣的背?后, 失业率却稳步?提升。运用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解读中国的G?DP、失业率、CPI 之间的关系, 对造成三个指?标间的独特关?系的原因提出?几点思考。
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为研究美?国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按照奥肯定律?, 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每快2%, 失业率下降1? 个百分点; 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每慢2%, 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 的数量关系是?: 失业率变化与?潜在GDP 增长率减实际?GDP 增长率之间差?额的数量关系?。可列关系式: 失业率变化=- 0.5×( 实际GDP 增长率- 潜在GDP 增长率) , 潜在GDP 增长率在当时?的美国为2.25%, 所以可得出方?程式: ?UE=- 0.5×(Gr- 2.25) 。奥肯定律指出?了工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成反比?例变化的规律?,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 低增长率使失?业率增高。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史表明?,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 奥肯定律阐述?的关系是存在?的。与此相应在宏?观经济领域还?有一个被视为?经典的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 而高失业的年?份往往有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考察的通货膨?胀是名义工资?,然而工资的上?涨与下跌最终?会作用在物价?的变动上, 也就是工资的?变化与CPI? 指数成正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这样的?现象, 失业率减少带?来人们总需求?的提高。在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 总需求的增加?造成物价与工?资上升的压力?, 反映在CPI? 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于是, 越低的失业率?会导致越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 较高的失业率?会带来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虽然菲利普斯?曲线的发现是?基于英国的数?据, 但研究者很快?把这个发现扩?大到其它国家?。研究表明在很?多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都有不?同程度的应验?。那么作为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经典理论, 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是?否能解释中国?的GDP、CPI 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呢?目前, 我国GDP 指标运行态势?较为理想,自
1
1978 年至今, GDP 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今年前三季度?, GDP 已达166 043 亿元, 同比增长11?.5%。CPI 指数从199?4 年至今几经波?折, 总体上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今年CPI 预计到达4.5。与以上指标相?对的失业率反?映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数据表明我国?的失业问题比?较严重。在GDP、CPI 表现出良性走?势的同时, 失业率对其反?应并不敏感, 总体上一直保?持上升状态, 失业人口有增?无减。本文试图通过?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分?析GDP、CPI 与失业率之间?的错综关系, 同时对影响经?济标量之间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
2 GDP、CPI 及失业率现实?关系的考察
2.1 GDP 与失业率
由于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潜?在GDP增长?率有不同的解?释, 至今还没有形?成较为权威的?说法, 所以本文对中?国的GDP 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只做数据分析?不 做参数的计算?。从图1 来看, 1994,2006 年GDP 虽然始终保持?上涨, 其增长速 度却不尽相同?。1994~1999 年,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按照奥肯定律?的解释, GDP 变化率每下降?2 个百分点, 失业率将上升?1%,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 失业率应该上?升2.3个百分点。可从图3 来看, 失业率仅上升?了0.2 个百分点, 虽然 在数据上不符?, 但大体保持失?业率与GDP? 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基本符合奥肯?定律的思想。1999~2000 年阶段, GDP 增长率有所上?升, 失业率保持在?3.1%的状态没有变?化。2000~2003 年这一阶段, GDP 增长率总体增?加了1.1 个百分点, 失业率在此阶?段没有下降反?而大幅提高, 总共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如果说199?9~2000 年阶段失业率?与GDP 增长率的关系?不符合奥肯定?律是个别年份?的特
2
例, 那么出现在2?000~2003 年期间失业率?与GDP 增长率的正相?关关系则是一?种 比较大的偏离?。再来看200?3~2006 年的情况,GDP 增长率上升了?1.6%, 同时失业率有?所下降, 降幅为0.2%。此时奥肯定律?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又出现了。根据数据, 笔者制作了中?国1994~2006年的?“奥肯定律”曲线
3
( 见图4) 。从图4 可以看出, 虽然在一些年?份出现了GD?P 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正相关关?系, 但大多数年份?指标关系仍是?处在减函数上?, 并且在负相关?关系中指标变?化幅度较大, 存在时间较持?久。分析说明, 奥肯定律阐述?的GDP 增长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在中国是存?在的。但是从图4 显示的曲线来?看, 不同阶段曲线?呈现不同的斜?率, 这一点说明中?国经济虽然总?体上符合奥肯?定律, 但在奥肯定律?给出的参数上?发生背离。
2.2 CPI 与失业率从总?体上来看, CPI 指数自199?4~2006 年呈下降趋势?, 整体下降了2?2.6。下面笔者分阶?段对CPI 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994~1999 年, CPI 指数从最初的?24.1 下降到-1.4, 失业率由2.9%上升到3.1%。从数据上看出?, 在此期间CP?I 与失业率确实?呈反向变动关?系, 消费物价指数?下降与失业率?上升同时出现?正好从反面印?证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正确性?。1999~2001 年, CPI 指数上升了2?.1 个百分点, 按照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 失业率在此期?间应有所下降?, 但是从图3 看出,失业率在此期?间上升了0.5 个百分点, 这与菲利普斯?曲线解释的关?系发生些许偏?离。不过由于阶段?性差异, 不能够就此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中
短短三年时间?失业率上涨国是失效的。2000~2003 年是失业率大?幅提升的阶段?,
1?.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CP?I 变化呈波动趋?势,2002 年出现了- 0.8 的较低值, 紧接着的20?03 年又出现了1?.2 的较高值。可以理解,在失业率大幅?上升的3 年中, 消费者物价指?数存在波动是?在所难免的。2004~2006年, CPI 指数从3.9 下降到1.5, 失业率也下降?了0.1%。在这个阶段, CPI 与失业率虽然?同步下降, 但CPI 降幅较为明显?, 失业率相比较?而言可以说保?持稳定状态。根据数据,笔者制作了
4
中?国2004~2006 年的菲利普斯?曲线( 见图5) 。从图5 可以看出, 指标虽然在个?别年份发生偏?离, 但因其持续时?间较短、发生偏离度不?大, 可以认为CP?I 与失业
率的关系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 笔者得出结论?中国的CPI? 与失业率基本?符合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关系。
3 原因分析
1994~2006 年, 正处于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 独特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使得各项指标?呈现了其特有?的关系。在大体符合奥?肯定律与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关系的同?时, 实际参数与理?论参数发生偏?离。简单的说, GDP 增长率与CP?I 的变化对拉动?就业的贡献并?非十分显著, 分析原因如下?: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第一产?业表现最为突?出。第一产业在G?DP 的贡献中所占?比率平均在1?3%左右, 然而在解决就?业人口方面却?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 有50%的就业人口拥?挤在仅能提供?13%GDP 产量的工作岗?位上。众所周知, 第一产业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 创造就业的力?量也相对薄弱?。近年来, 虽然GDP 一路走高, 但其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日?益缩水, 由此带来过度?依赖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大?量失业。与此相对,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但置身其中的?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相对不足?,也就是87%的GDP 份额并未发挥?87%的拉动就业作?用。这就不难理解?为何GDP 一路高歌猛进?, 却对失业率的?影响不甚明显?。
3.2 技术革新排斥?劳动力
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 技术革新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原本的手工操?作由机器代替?, 原本的诸多工?序简化到只用?一两个步骤就?能完成。结果造成技术?革新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产生?排斥劳动力的?现象。同时, 由于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 以及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的?双重原因, 导致与同样存?在技术革新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因此造成?的失业问题更?为严重。这场“创造性的毁灭?飓风”无疑会把老行?业、旧技术和富余?就业机会一扫?而光, 国内的失业大?军会在一段时?期内增员壮大?。不过从长期来?看,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升, 技术革新产生?的失业人口会?逐渐减少。
5
3.3 体制改革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 带来了原本有?工作的人的失?业。这部 分人包括剩余?农村劳动力、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裁减的冗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从1997 年开始, 国企改革带来?内部职工人数?大幅下降, 使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富余人员?浮出水面。体制转换后, 这部分富余人?员逐步从企业?中退出, 并加入到失业?大军中, 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4 结语
中国处在转型?期的经济有其?独特特点, 但总体符合奥?肯定律与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关系。GDP 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 CPI 与失业率也基?本呈负相关关?系。但实际参数发?生背离, 说明中国的G?DP、CPI 与失业率之间?还存在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想准确把握?、解读中国经济?, 分析GDP、CPI 与失业率的变?动, 要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把影响失业率?变动的因素找?出来, 通过调查数据?把参数量化。如果使用奥肯?定律解释中国?经济, 需要量身计算?中国的潜在G?DP 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同样, 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时也不能?与对未来预期?通货膨胀反映?的实际变量。此外, 还发现GDP? 的增长在中国?对就业率的拉?动并不明显, 失业率反作用?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结果也?不总有确定的?结论。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缩小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是减少失?业率的有效途?径。失业率减少了?, 内需扩大了,经济自然会朝?着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贾 楠.《中国转型期经?济发展之考察?与分析》天津: 南开大学 2008
6
作文九:《中国改革开放专题》5800字
《改革开放》的专题 社会变革 =改革 +革命 随带《评价》 、 《精析》 、 《时政》 (黄热 P57-60) 、红热 P11-14,六月冲刺 P19-23
A :中国 的改革
1、古代的改革(评 P21、精 P20)
朝代 内容 作用 道理 秦朝 政治上,秦始皇首创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秦朝成为我国历史 改革是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 上第一个统一的, 社会经 西汉 政治上,颁布 “ 推恩令 ” ,大大削弱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 疆域辽阔的中央集 济发展 确立地方定期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并亲自考察人才。 权大帝国; 的强大 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主张,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 动力,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的鼎盛时期; 改革是 隋朝 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唐两朝成为我国 强国之 唐朝 经济上,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 封建时代的繁荣时期。 路。 减少力役,不误农时;政治上,完善隋代以来的三省六部
制和科举制,一改自古以来的 “ 贵中华,贱夷狄 ” 的观念,
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
2、近代的改革(或革命) 的史实、内容、影响及其启示(评 P24、精 P28)
史实 内容 影响 启示
洋 务 运 动 军事上,积极创办新式的军用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使中国的社会 革命还是
经济上,举办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 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建设都要 文化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从实际出 口号:自强、求福。 发,适合 戊 戌 变 法 内容: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 评 P24 中国国情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具有中国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 特色。
辛亥革命 1911年发生武昌起义 评 P24
开 辟 有 中 国 1927年 9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 开辟了一条农村
特 色 的 革 命 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包围城市的独特
道 路 革命道路。
3、现代的改革(评 P36、 P83,精 P33、 P7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1)改革的历程(内容或表现) 及其作用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9年安徽凤阳 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被称为 “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 ; 作用:精 P33它极大地激发广 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 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B .城市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作用:精 P73总:改革经济制度的弊端,适应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 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 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 意义。
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 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近几年在进行的一些改革: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修改法律、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等等。
B 、中国的开放
1、 . 古 代 的 对 外 开 放 内容 路线 影响(意义) 启示
张骞出使西域 长安(西安) —— 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 甘肃 —— 新疆 —— 中亚 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为
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 放的基本国策, 积 极开展与世界各国 丝绸之路 长安(西安) ——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 的经济文化交流, 甘肃 —— 新疆 —— 重要通道, 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 博采众长加速中国 中亚 —— 西亚 的桥梁; 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的发展。 要弘扬中 —— 欧洲 ,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传统文化,扩大起 影响力又要吸收外 郑和下西洋 江苏 —— 太平洋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马六甲海峡 —— 印度洋 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了半个多世纪; 不断创新, 推动不 ——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并促进了中国同非洲各国的经济文化 同文明的借鉴交 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 融。
2. 近代的对外开放
(1)近代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外交政策 :闭关自守; 影响:使近代中国错失了变革的机会
使中国仍沿着农耕文明的轨迹发展,导致东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2)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史实和启示:史实:A 、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争结束后签定了近 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迫对外开放; B 、 1894年,日 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启示或教训:封闭要落后,落后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3)近代中国主动向西方学习 A 、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强化封建统治; B 、戊戌变法, 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C 、辛亥革命,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 共和制; D 、 新文化运动,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 自由、 科学思想。
3. 现代的开放:
(1)开放的历程 :开放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 A 、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设立经济特区; B 、后来,开放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 局; C 、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2) 对外开放的作用:以多种方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 贸易,加速中国的发展;
(3)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封闭要落后、对外开放促发展;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C 世界近代的改革(革命)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
评 P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确立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 经济上: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以英国为代表; 19世纪后半期(19世纪 70年代)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 ,以美国 德国为代表。
D 世界古代的开放 :新航路开辟
1478— 1488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 航线从西欧—好望角, 途经大西洋和印度洋, 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 航线从西欧——美洲,途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
1497—— 1498年,葡萄牙人达 . 伽马 航线从西欧——好望角——印度,途经大西洋和印度洋,到达印度; 1519——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途经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环球航行。
影响:(正面) a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 b 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 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c 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新的民族的产生; d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 e 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负面) a 掠夺土地和财富; b 毁灭印第安文明; c 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 非 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1)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理论依据 :A 、 改革的作用 +实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 B 、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作用(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 发展规律, 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 事实依据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当 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总结历史经验,我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意义 :实行改革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 跃升;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我国国际地 位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取得成就的原因:
A 、根本原因 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基本路线不动摇,沿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 C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D 、实施 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E 、坚持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F 、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G 、做到了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加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 H 、完善民主法制,实行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I 、保持、 珍重、弘扬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J 、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 实行了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 的新型民族关系和把 “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作为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3)存在的问题 :A 、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 、 还存在着许多民生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就医难;安 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共同反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 、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公民缺乏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公德意识。
D 、 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而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型的,缺乏自创的品牌,仍没有 摆脱中国制造,使走出去和引进来不相协调,企业缺乏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 “ 双赢 ” 意识。 (4)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A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B 应树立平等 开放 参与的国际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C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E 、自主探究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最显 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改革的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开放与交流的进步。 (1) 我国近代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且属于我省的城市是 ____。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最早设立的四 个 经济特区所在的省是(写字母) 、 ,试从地理角度分析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两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临南海)地区,交通方便。两省紧邻香港、澳门,华侨众多,便于吸收外资, 对外交流条件好。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转折体现在哪里 ? 在中国的近代革命史上,也有类似 带有中国特色的转折,它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两次转折给我们有何共同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是一 次纠错会议,纠正了**错误。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这之后,我国形成了哪些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它们可以总称为什么?在中共的历史上,还有一次纠错会议,它是 ,它对中国革命产生了 哪些深远影响?这两次纠错会议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共同的借鉴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错误,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崭新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从经济、政治、 文化、生态四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综合本题思考取得这些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回首开放历程,你最大的感受是 。
2、创新实践:列举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的两条创新道路及其理论创新
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革命理论创新:**思想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
3、三十年的求索,铸造了三十年的辉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认识。 (1) 、材料 说明了自改革发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 不断提高,对外发放不断扩大。
(2) 、这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 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 、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4、面对三十年的辉煌, 展望未来,有人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小康,因而从总体上我国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你运用所学知 识,联系当前社会实际,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1)上述观点是片面的,我国已经达到小康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总体上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观 点是错误的。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 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文十:《中国改革开放之我见》3400字
中国改革开放之我见
中国近三十年的变迁, 和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中国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
3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门,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
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三十年的建设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生活文明之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 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
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尤其是加入WTO 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这四条之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最大的成就就是将中国由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计划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替代物,无疑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而在许多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眼中(当然也包括诸多西方经济学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似乎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
正因为如此,当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主张时,立即被认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得不起始于对计划经济体制修修补补:试图把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单一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为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 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而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
当然, 改革开放也使中国的社会体制发生了变化, 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向认为,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当然是不能有丝毫动摇的,改革只能触及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比如,把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改造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探讨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国有制,还是其他形式;国有制是采取承包制,还是租赁制,抑或股份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采取承包制,还是股份合作制?
在上述传统观念束缚下,人们在很长时间内是讳言所有制改革的,因为这很容易被扣上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大帽子。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背景下,一些有胆识的经济学家提出产权改革的主张,试图通过区分产权和所有制概念,绕过所有制这个" 烫手的山芋" ,达到优化所有制结构的目的。
中共十三大(1987年)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描述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但从中共十三大到中共十五大(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一直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种补充。这种认识到中共十五大召开,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共十五大报告把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之中。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又取得了重大突
破。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六大报告还提出,既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并进而强调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十六大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明确"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并规定" 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这表明,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经济制度所发生的变化。这也许正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条最为成功的经验。
尽管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仍然没有完成,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同样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现实。所以,中国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认识、战略选择和政策依据,不能脱离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仍然必须坚持30年来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政策,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鼓励发展为政策方向,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毋庸置疑的发展成就面前,仍然必须保持更高度的清醒、理智和务实精神。
不管未来的前景如何, 我们始终相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 中国在这三十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相信, 中国这条巨龙将在改革开放的天空下更加自由的飞翔; 中国, 将会成为世界上正真的巨人!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之 我 见 班级:13机电一班姓名:张晓玲 1301050040 指导老师:郝良玉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