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只有一个地球总结全文》7100字
只有一个地球总结全文
:只有一个 地球 全文 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 只有一个地球芭芭拉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一:《只有一个地球》读书报告
《只有一个地球》读书报告
本书是为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准备的非官方报告,其中许多观点被写入《人类环境宣言》,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它将视线聚集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并且以系统的基本观点对人口问题、工艺技术问题、资源问题、发展失衡以及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窘境加以分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并提出一系列意见与建议,本书旨在唤醒全人类对地球现状与未来发展走向的关切和维护,“培养一种对地球这个行星作为整体的合理的忠诚”。
本书从人类的思维之演进谈起,几千年前的古希腊神话中,“人被看作同上帝一样的角色,人是造物者、革新者,又是人类社会和人自己的改造者”。把人类本身神化的倾向将人类置于一种崇高无尚的自然主宰地位,骄傲到甚至自妄,这种偏激的思维方式使我们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酝酿着不久即将到来的灾难,随时都有步入毁灭的危险。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舒适与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合了这一无限膨胀的欲望,那是一种几近贪婪的占有欲,
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占有欲并不仅仅体现在能使生活安逸舒适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以及资源的占有,更有作为被割裂成几百个单元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强烈的统治欲和战争需要。人类从对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原子的构成出发,逐步认识了自然作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并揭示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核裂变能量最初被用于制造原子弹这一简单事实窥探到人类的本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的发明间接为农业提供了拖拉机,并且推动了汽车与飞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二战引入“普罗米修斯”之火——原子能。世界性的大型战争似乎比单纯为了人类生活幸福这一目的更能引发科技的飞跃。“这就是人类社会中最消极、最富有破坏性和最浪费的行为。而且也给人类的福利和天然资源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书中写到“人类的能量没有一种是绝对安全的。放射性物质对遗传因子的损害使我们对生命的脆弱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地球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对生命得以发生、持续和进化。”地球的出现有其偶然性,生命的孕育则是极为复杂的有机过程,可悲的是人类在尚未能深切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在不能明确地理解人类乃至整个生命界的存在都是以环境的适宜和宇宙中的某种屏蔽保护作用为基础时,就掌握了足以摧毁其自身的物质世界最具威力的能量——核能。这一顺序的谬误与其荒诞而颠覆的寓意对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很难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演化方向是如所愿地更加高级
和文明,抑或退化到比原始人更加“野蛮”。事实上,并无证据表明,经过上万年的文明史,我们明显比祖先更加文明也许只是我们逐渐获得了一种能将自己的卑劣本性更好地隐藏起来的文明之面罩。也许文明只是个幌子,用来弥补人与自然愈发不和谐所造成的心理失衡。而我们在某些方面已不再是造物主的宠儿,那些被我们视为低等的动物可以本能地躲避肆虐的海啸,一些可悲的人类却无力逃避被它吞噬的命运。有时惊恐地想,或许,我们如今被赞扬和崇拜的高科技又相当一部分只是弥补了我们逐步丧失的作为自然的产物而被馈赠的本能以及我们与自然之间最为原始和纯洁的联系。
“自然的再生循环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称之为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它受到破坏而变得不可恢复的潜在危险既是如此之多,因此,不可能在过度使用和错误对待的情况下,继续存在而不遭受损害。”生物界存在着广泛、密切以及不可避免的相互依赖作用,包含着某些稳定和动态的互变关系,一个因子的变化可能引起一连串不可逆转的反应,这种尚未被人类彻底理解的微妙的互变关系一旦被减弱或破坏,可能会引发生物之间自我消亡的过程。
书中强调了“外部不经济性”这一概念,作者写道:“我们应当更细微地来估计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和多样性。我们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内减低了污染,却发现另一些生命体系反而遭受
着更多的危害。”这就是上文说提及的生态系统的互变关系,以
及组成它的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
人类短视的状况不容易解决,单纯利益的驱动,使人们忽视了很多可能潜伏的巨大危险和灾难。在利益的强有力驱使下,工业生产过程中应被纳入成本的对环境的补偿被抛弃了,以求得成本的最小化和满足生产者对利益的无限欲望,而消费者面对因成本降低而适度维持在较低价格的商品自然有着某种本能的倾向,从而环境的恶化也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直到他们发觉高额的健康维持支出不但剥夺了那有限的“利润”,还造成精神上与身体上无法固化与衡量的损失。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先知者”使大众睁开愚昧的被蒙蔽了的双眼,即在人类社会广泛地普及生态学知识,唤醒人们对地球环境资源状况的关注,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直接受到被教育者身份、背景的约束,但同时它也是最根本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其二,执政者在政策上将对环境的补偿纳入成本,如制定排污标准,税收惩罚制度等等来强制约束企业或个人的行为,这是目前比较立竿见影的方法,应被普遍采纳。
滴滴涕一类杀毒剂的滥用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短视,并且反复不断地提醒我们自然的本质:她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大坝等大型工程的设计和修建,带来土壤退化、生态破坏和疾病传播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往往是因为忽略了给复杂的生态因素以应有的考虑,揭示了人类的盲目自信。如果不能从思想最深处认识有机生命的发生、持续和发展都建立于自然界体系错综复杂的特性之上,如
果不能体味到自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内部因子之间所具有的惊人依赖程度,我们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对环境的开发和走向作出合理的规划或预测。与此同时,自然界中土壤、气候、生物等组成要素本身的多样性也在本能地排斥任何单调和千篇一律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妄图使改造对象清晰化、标准化和公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能成为人类精神上的文化枯萎症。”这种危险的趋势不禁令人想到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中对极端现代主义的论断,以及将“米提斯”纳入政治决策和城市规划等考虑范畴中的必要性。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蕴藏情况、土地承载力、生态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制定科学而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与能源、资源开采规范,盲目地追求规模和效益,极易造成生态学上的不平衡,而生态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要恢复是异常困难的。合理地利用资源必须做到在深入了解资源特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
挖掘其价值。
土地利用的问题也是本书关注的焦点之一。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大都市的数目正以两倍于中小城市的速度增长着,这种无限而无序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废弃物处理、空气和水源的净化、汽车、噪音等等。正如Richard Roger在Cities for a Small Planet中说的:“城市以一种尖锐的形式把所有得危害集中在一起。在城市和它周边德贫民窟中,人类的存在形式都是最低级的。直至十九世纪,城市还被认为是危险的地方,死亡率
超过出生率,而且,城市只有通过吸引未来人口来维持下去。城市和他们的支持系统创造了自身的环境,并且变得越来越危险。”墨西哥城在1990年有34万人口,如今这一数字达到2000万,同时还拥有400万辆汽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烟雾层比WHO标准恶劣六倍,每年300多天臭氧指数超过危险指标,讽刺地说,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要有怎样的适应性和耐受力~由于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市场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信息技术交流便捷以及产业一体化的需要,导致工业向城市的聚集,并向人口聚集区倾泻了大量废弃物,加剧了处理居民自身排泄物所造成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地的有限性及其隐语:对土地不加规划,盲目地利用,只会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并且可能带来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环境危机。另外,城市为增加其负熵,确保有序性,还不断向周边环境排熵,导致大城市周围郊区甚至乡村的环境也大大退化,混乱度提高。由此看来,最终的结果是,那些由于现代工业城市或普通城市的污秽与压力而大量涌入郊区寻求避难所的逆中心化趋向也必将被打破,如果不对城市实施合理整治和控制,那么人们会发现,郊区成了城市中心的翻版,地球上不再有真正
安全的空间。
书中指出,在维持资源供求平衡时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是:人口增加的可能规模,人类各种消费的可能数量以及原料和能源可供利用的价值。
生物圈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而人口的几何级数式增长却似乎
是无限的,除非人类遭遇大量的饥荒与死亡。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可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所谓的财富不过是人类的设定物,全都要以资源为基础,只不过是在自然界的原始产出物上附加了部分人类劳动,但人的成长、生活所消耗的能源数量之巨大的唯一后果就是降低了我们后代生存的可能性,而且对能源的消耗速度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这无疑说明,人类的进步,生活的舒适,欲望的满足程度都与自然资源的消耗成正比,由此可见,我们的文明史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完全依赖之上,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倒置沙漏的结构,下面的基础被加速掏空去营造上层建筑,稳定的平衡感被打破,最终的结局除了坍塌还会如何呢?
人们的欲望和爱好究竟有无一种不可逾越的限度呢,
也许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相应的有效解决途径有三点:其一,增加单位资源生产力;其二,控制人口数量;其三,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从此点出发,科技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新能源,至少对人类自身应该是安全的,这又使得原子能与核反应堆的应用与推广受到质疑。
人类面临重重环境危机。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海洋生物过度捕捞,农药化肥、石油泄漏、放射性废物造成的海洋污染?
我们成为了自己愚昧传统的囚徒,从未认真地用心审视我们的
忠心与信仰,那些坚贞不渝地全都献给了自己国家与部族的、团结起来足矣使人类向着更加优越的方向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核武器,创造了国家之间的敌视情绪,创造了大规模的互相残杀,以及创造了对地球的毁灭。一颗脆弱的小行星,需要人类共同的关怀与维护,团结是唯一的出路,正如书中所写:“建立保护地球战略的第一步,应要求各国以集体的责任感去发现更多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以及关于自然界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的认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自然的依赖不亚于其他生物,我们的生存建立在系统的平衡之上,我们的发展决定于能否谨慎地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这应成为人类转换视角后共同的信仰,这信仰不是如Chritianity一般献给了上帝,亦不是如Nationalism献给了祖国,而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全体的未来之关切。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相互依存。
篇二:《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事:几家工厂因过量地向大海和空气中排放污水
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失。 我们这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害了。朋友们,科学家已经证明:在宇宙以外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
篇三: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枯竭、威胁、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是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宇航员感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晶莹美丽的球体,
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
篇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一、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同学们,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宇航员为什么
这么说呢,这篇文章写了关于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二、默读课文,品读感悟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地球美丽壮观但渺小的句子。
A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
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
色“纱衣”。(打比方)
B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打比方,地球给了我们人类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C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
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做比
较,列数字,打比方,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总结:看到茫茫宇宙中如此渺小的地球,我们应该怎么做,(热爱,保护)
2.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是她,无私的养育着我
们;是她,精心的保护着我们。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
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
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
的哭声。这哭声,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传来的呢,(第三四自然段)这部分内容
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资源有限)
A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
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
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在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词“不加节制”
B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水资源怎么就变成了生态灾难,人类把污水排到河流中,
(本来,原来的意思。告诉我们资源再生的前提是在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的情况下,本来一词点明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的贪婪,自私,毫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提问:人们随意毁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一系列的生态灾害有哪些,
不光是这些,请大家看看这份资料。
人类——地球的儿女们是如何对待他的,我们又在承受着什么,如果大家还不能充分认识的话,我们通过看一段视频资料进一步去了解一下。
看完这些之后,看着无私的却被我们破坏的地球母亲奄奄一息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球母亲已经变得千疮百孔,那么,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
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0万亿千米直观的表明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是最少的意思,一词说明到现在为止的研究成果只限于这个范围,之外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告诉人类不能移居,警告人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积极保护。)
学习到了现在,我们不禁又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同时告诉我们,地球的两重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易碎的一面,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有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所以,让我们大声的对每一个地球母亲的儿女说: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四、总结全文。
地球是美丽的,然而他又是那么脆弱,保护地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可爱的
家园贡献全部力量。
作业:1.创作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语。
2.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商讨保护的办法。
作文二:《只有一个地球资料》2200字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懂得地球对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
2明确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3体验地球被破坏的严重性,体会地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方法:导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知识。 (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范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文章。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音不易读准,教师要重点指导,使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
3、解释词语。
天际、遨游、映入眼帘、晶莹透亮、纹痕、摇篮、和蔼可亲、璀璨、慷慨、滥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2.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3.订正:
第一段(1、2):讲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第二段(3、4):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有些资源已遭到人类的破坏。
第三段(5--7):讲在宇宙之中,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讲宇航员的感叹,呼吁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讲读第一段。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学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有关词语,然后讨论出地球的特点。 (板书:美丽而又渺小)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为什么将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
2、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地球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说明地球小,人们活动范围更小。
(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地球小,人类活动范围更小。) 指名读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师小结引出下文。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美丽的、壮观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范围更是很小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但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够随意破坏的。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画出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其结果如何?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不加节制地开采。结果:矿产资源越来越少。)
(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结果: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什么是“节制”和“不加节制”呢?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不加节制就是没有限制,没有计划地随意进行。)
指名读句子,注意黑体字的部分,再举个具体例子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板书:(自然资源有限)
(三)讲读第三段。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根据文章内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这部分用什么告诉人们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板书:
(不能移民)
教师引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讲读第四段。
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板书: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关系?能试着说一说吗?
(因果关系。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五)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本文列举了大量事实数据,一层一层地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知识,告诉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护,那将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的重任。
(六)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大家要畅所欲言,为练笔服务。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美丽而又渺小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有限 造福后代
不能移民
作文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0300字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体会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 含义 ” 。
2.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献计献策。
3.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观 念。
难点:培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
教学过程预设:
活动一:感受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1.引出地球
2.了解地球:你都了解了地球妈妈的哪些呀?
3.感受美丽:
(1)学生说
(2)看课件:美丽的地球、美丽的家园
(3)说感受
4.小结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的浪费现象
1.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可是并非所 有的人都能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感到欣慰, 她也有暗暗伤心、 难过的时候 …… (出示哭泣的地 球)
2.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落泪了呢?
3.学生说(环境污染,资源骤减等情况) ,教师着重引导让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4.师小结:
活动三、了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回小调查员,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由于破坏环境,浪费 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 下面把你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好吗?好了同学们, 咱们 先交流到这儿,好吗?谁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
2、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白水资源的有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有限的资源。
3、小结:
活动四:设计节能宣传语 环保好办法
1.节能措施,环保好办法
2.设计宣传语,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总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2)
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2、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了解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生态环境意 识。
3、关心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能为保护地球环境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 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能为保护有 限的资源献计献策,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初步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你知道她是谁吗?对, 她就是地球。在 浩瀚无垠的太空 , 有一个被气体包裹的蓝色星球 , 她闪烁着斑斓的光环 , 在缓缓地转动。 (播放 地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丽吧(播放课件)
面对此景,你想对美丽的地球说些什么?
课件形象地导入,感受地球的美丽,激起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
二、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1、播放新闻纪录片《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了解地球正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
2、学生发言,随机板书
3、老师播放课件呈现并陈述环境污染究竟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结合同学反馈板书
4、提出思考:究竟是谁在毁坏着地球?看到这看到这一幕幕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同 桌交流)
5、小结:难道我们不应该来热爱和保护我们所居住的美丽的地球吗?这的确是我们真正应 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三、治理环境
污染有成效
1、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请小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
2、了解各国的政府机构为保护地球所作出的努力(课件)
3、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
4、大家说说政府的举措、家乡的变化(同学交流)
四、我们都做保护地球小卫士
1、大家为保护地球献计策
2、写下地球小卫士宣誓词
(同学写誓言,老师巡查)
3、宣读誓言(粘贴在地球版图上)
五、总结升华
让我们一起宣读这句话作为这一课的结尾:爱护地球吧 !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 吧!这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 强化环境保护的自 觉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喜欢大自然吗 ? 喜欢大自然的什么 ?
2、 但是 , 大自然并不是总是风和日丽、 和蔼可亲 , 它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 你知道大自然另
一副面孔是什么 ?( 课件演示 ) 所以 ,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板书课题 )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古往今来,人类遭受的自然灾害数不胜数,有些离我们很远,有些就发生在身边。你知 道哪次自然灾害就发生在身边?(引出雪灾)
2、除了雪灾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引出地震、海啸、台风-??)
(1)听《地震孤儿的故事》 。
(2)播放记录片。
(3)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生说 )
(4)你还知道近几年哪些地方发生过地震吗?
3、地震在陆地上发生时危害真大啊!如果发生在海洋中又会引起什么呢 ? (引出海啸)
4、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 (生说 )
5、课件演示给自然灾害分类。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
1、刚才,看了画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传染病”这三个字。从“传染病”这三个 字你想到了什么?
2、 (课件演示)“传染病”。
3、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交流:(生说 )
四、总结延伸
1、高淳为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县。有洪涝、干旱、冻害、台风冰雹、雪灾影响。其中洪涝出 现频繁。有幸的是,在高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没有发生过洪涝,但是我们的某些 行为将可能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想一想, 你打算 从哪些方面去做? (生说 )
教学目标:
1.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 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 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 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准备:
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春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1.观察 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
讨论:有人说, 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 看法。
2.阅读 “ 手拉手,心连心 ” 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 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
朗读《海滩小天使》 。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5.接龙朗读《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
总结: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
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生命的突围(1)
教学目标:
1、学习灾害来临前的预兆、预报知识,懂得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2、能利用预兆、预报,避免自己遭受损失。
3、能利用现代媒体自学有关灾害的预兆知识,为自己的生命的负责。 教学重点:
学习灾害来临前的预兆、预报知识,懂得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借助有关灾害的新闻报道,导入学习
1、教师介绍近期国内或国际上发生的有关灾害的新闻报道。学习交流、讨论。
2、教师过渡: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灾前的预兆来减 少损失。
二、教师讲述教科书第 57页“故事屋”。
学生思考、 回答课文故事后面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英国小 姑娘是凭借海啸前的预兆知识挽救了全体人员的生命, 多学习一些灾害预兆的知 识,生命就多一分保障。
三、学习一些灾害前的预兆常识
1、学生自学教科书中对灾害预兆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体会灾害的爆发前是有一 些特殊的预兆的,并且人类是可以利用这些预兆来逃生的。
2、学生补充课前搜集到的有着灾前预兆的资料,掌握更多的预兆常识。
3、 教师进行归纳, 给学生提供一些朗朗上口的谚语让学生快速记忆灾害的预兆。 四、了解、学习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
1、除了掌握一些灾害前的预兆知识,我们还要学会收看和收听气象灾害的预警 信号,教师利用课前搜集的预警信号事例介绍蓝、黄、橙、红四种颜色代表 了不同的危害程序。
2、 学生汇报还搜集到哪些气象预警信号,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气象预警信息。 五、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灾害的爆发通常都有前兆阶段, 这个阶段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自 然现象,如果人们及时发现这些反常现象,利用所学的知识,在灾前产生警觉, 做出相应准备,就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生命也多一分保障。
生命的突围(2)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2、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勇敢面对灾害。
教学重点:
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居安思危,提高防范、自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地震时的自护、自救和互助
1、故事导入
还记得五年级语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 的故事吗?文中的儿子地震来临时躲 在哪里?
儿子说:“我们这里有 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 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2、认识“生命三角”
教师引导解释并理解“生命三角”:简单地说, 当建筑物倒塌时, 落在物体或 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 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 这个 空间被称作“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 被挤压得越小, 这个空间就越大, 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 大。
学生快速在教室里寻找“生命三角”。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家里的“生命三角”。
3、学习、练习地震时如何逃生
教师讲解地震时逃生的常识、 要点。 教师一边演示或一边出示相关图片一边讲 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教师让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按照地震发生时的 不同情形进行练习。如:在坚固的家具下、在卫生间等小开间处、在课桌下、在 墙角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决定练习的次数。
4、学习地震时如何互助
你听说过地震后其他的自救、互助的办法吗?
二、学习台风时的自护、自救和互助
1、台风预警信号
2、学习台风期间的防范措施(学生课前了解台风的防范措施,上课时采用 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组说的防范措施多,以增加趣味性。)
三、教师介绍关于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时逃生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补充汇报遭遇其他自然灾害的逃生方法,全班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遭遇灾害危险时,还可以发出哪些信号求救。 四、课后延伸
1、学生编写灾害预防和自我保护口诀。
2、全班汇总,出一期“灾害预防和自我保护”黑板报。
小脊梁 大希望(1)
教学过程:
一、走近小英雄林浩
1、激情导入
2008年,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5月 12日,四川汶川的 8级大 地震,夺取了 8万多人的生命,给人们无尽的苦痛。 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 国人百年梦想,我们是多么自豪和骄傲。我们来重温这场世纪盛典。
2、欣赏一幅画面(开幕式,姚明和林浩入场) 。点击课件
谁能说说画上的人物。
生介绍姚明。
林浩是个小孩,但当时很多媒体评价 “ 他们都是 ? 小 ? 巨人 ”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3、同学讲讲林浩的事迹。
4、观看林浩视频,想想:林浩平静地一句话 “ 因为我是班长 ” 意味着什么?
5、讨论:为什么称林浩为 “ 小巨人 “ ?
二、地震中的小群英会
1、在那次大地震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小英雄,说说,你在课前了解到了哪些英雄人 物的事迹?
2、小组交流。
3、班级故事会。
4、观看视频。
5、小结:在灾难面前,他们的机智勇敢尽显英雄壮举,他们的纯真本色感动天地,他们的 行动诠释友爱,他们的担当让人钦佩。
三、多难兴邦
1、 5月 23日,**来到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地震中幸存下 来的师生时, 他曾勉励同学们在灾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把祖国建设得更 好,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当走进高(1)班的临时教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上课, 他当场在黑板左侧一笔一划竖直写下了 “ 多难兴邦 ” 四个大字。
(1) 、何谓 “ 多难兴邦 ” ?
(2) 、温总理是想通过这四个大字告诉孩子们什么?
小脊梁 大希望(2)
教学过程:
一、抗灾小英雄故事会
1、学生讲故事。
2、老师补充。
二、少年强则国强
1、师: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那场 革命让统治者惊慌, 更让无数个中国人清醒。 而其中的一个代表梁启 超, 更用他充满激情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少年中国的热爱。 下面请欣赏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之节选,字幕出示。
2、请自由读,后指名读,接着全班读。
3、重温:温总理的多难兴邦含义。
4、 如果你是一名在场的学生, 你的感受。 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灾难, 你的打算。
5、师小结: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希望在坐的各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使自己成为勇于担当的一代。 6、朗读课文中《少年中国》部分。
祖国属于我们(1)
教学目标:
1、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尊重身边平凡的劳动者。
2、了解“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一个未来的 主人翁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
3、能以一个未来主人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 习。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以及合作竞争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发挥 特长,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题。
2、学生学习提示音,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体验园”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2、学生交流体会。
三、“小调查”
1、学生交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2、教师讲述宇航员杨利伟的故事。
3、学生补充讲述其它为国家努力奋斗的感人故事。
4、小结:祖国的强大和繁荣依靠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需 要千千万万人的奉献。
四、“实践园”
1、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杨利伟那样轰轰烈 烈的事迹,但他们一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2、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调查到的身边的无名英雄,找寻他们身上值得学习 的地方。
3、全班交流,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4、小结:这些无名英雄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铸就了 伟大的共和国大厦。
五、“辩论会”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两种不同观点,组织学生就两种观点展开辩论,教 师适时进行引导。
2、小结:人生的价值只有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祖国属于我们(2)
一、“展望角”
1、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讲述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各行各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都是非常重 要的。
3、学生交流:一个未来的主人公应具备哪些素质?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漫画,请学生选一选哪一项最重要,并 说明理由。
5、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各项素质对于未来主人翁而言,都是十 分重要的。
6、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对未来主人翁的基本要求,交流感想。 二、“故事屋”
1、学生阅读故事“夏令营中的比较”。
2、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调查数据。
3、学生交流感想,结合自身谈一谈存在的不足。
三、“小调查”
1、学生分小组交流自身的欠缺之处和改进方法。
2、全班交流。
3、小结: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争取成为优秀的未来主人翁。 四、总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就立下报国志向,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 力学习 !
放眼现代世界(1)
一、放眼看世界:
1. 播放“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 在这个舞台上, 世界上认识中国,中国认识世界。
师:在去年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参加?(204个)
2.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共有 226面旗帜, 226个国家和地 区,其中国家为 195个,地区为 31个) 。
3.看国旗,猜国名,说一说这个国家的特色:
4.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窗”:
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早在 1983年 9月,邓 小平就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为中国教育指明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 。——学生齐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5.揭题:作为跨世纪的小学生要胸怀宽广,放眼世界。揭示课题:放眼现代世 界
二、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习俗
过渡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道德规范与风俗都会不同。 1.教师示范:
如让学生说说我国的邻国——韩国的风俗习惯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各国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的资料。
3.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补充并评价。
三、学会尊重与宽容
师:同学们了解了不少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风俗 习惯呢?
1.学习课文《广角镜》 :国际理解教育
2.教师补充介绍:国际交往中的“五不问”
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 第五,不问个人经历。
5. 小结:世界是一个大家园, 不同国家、 区域、 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道德规范、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让我们学会了解,学会相互尊重,学会宽容,这样才 能融入世界。
放眼现代世界(2)
[教学目标 ]
1.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 感受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
一、用文明赢得世界的尊重
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 如果要走出国门到国 外去,我们应该有哪些准备呢?
1. 学生自由发言。
2. 出示“材料”——《谁在用中国字玷污美国的自由女神像》
在美国的女神像脚下,会看到“×××到此一游”的几个中国文字。
师:你看到这些文字时,会怎么想?你想对国人说些什么?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也很普遍,有损于咱们中国人的形象?
(预设:就餐时高声谈笑,随地乱扔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等)
4.出示相关材料:
在满眼都是洋文的世界里,赫然用汉字写的:禁止在此小便;自觉排队;保持安静…… 师:这些文字的背后说明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5.师:当然,我们目前不可能有出国的机会,但是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外国人,据统 计,现在有 38万的外国人常住在中国,还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工作、旅游,你 看到过吗?你是怎样对待?(你会尾随?会围观吗?)
师小结:是啊,尊重来中国的外国人同样可以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中国素有“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之美称。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 从一言一行做起, 用文明的举止再树中华礼仪 之邦的旗帜,赢得世界的尊重。
二、用智慧维护祖国的尊严
师 (过渡) :走出国门, 在异国他乡, 很多时候, 我们还得用自己的智慧去维护祖国的尊严。 (2)小结:尊严是争取的,不是别人能给予的。我们敬爱的温总理用智慧维护了祖国的尊 严。
1.拓展延伸:维护自己祖国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温总理是这样做的,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人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优秀的品质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
(**、钱学森、金晶??)
2.小结: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因为他们而自豪,而扬眉吐气。
三、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升华情感
1.师:正是无数的中国人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他们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为 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所以咱们中国面貌日新月异, 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 重的地位。
2.总结: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腾飞,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可以播放《红旗飘飘》音乐,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
迎接美好未来(1)
教学目标: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重点: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难点: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未来
1、揭示课题。
2、 未来是我们每个人要去的地方, 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未 来风景线”,来认识未来社会的特征吧。
未来社会的特征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科技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 未来社会 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 全球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日益明显,冲突与融合加强;未来社会是一个高质量的社会, 人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大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未来社会还是??
活动二:设想未来
1、师:这是未来社会的特征,那专家眼中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 进“世界窗”来看一看。 阅读 《专家对 21世纪前 10年内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 2、师:除了专家,有许多人也在设想着未来社会的生活。请看老师搜集的 资料。(展示一些文字或影视的关于未来社会生活的资料。)
3、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
4、师:人们设想的未来,各种各样,而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的 蓝图将由我们来描绘。 那你能设想未来社会生活可能的趋势吗?请你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展示你设想的未来。
5、学生小组交流设想,准备汇报。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展现学生脑海中的未 来,如:文字介绍、绘画、歌曲、表演等。(引导学生从未来的科技、未来的物 质生活、未来的世界各国之间等方面畅想未来。)
6、全班交流。
活动三:预测未来
1、师:看了同学们的展示,似乎未来社会的生活就在眼前,你们的设想真 是太出乎意料了。那大家觉得同学们和专家的设想能实现吗?
2、全班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设想可能实现,并说明理由。
3、小结:没有大胆的设想,就没有美好的未来。相信科技的进步,社会的 发展,必将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迎接美好未来(2)
教学目标 1. 知道未来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感受到未来需要自己用 勤劳和智慧去创造。
2.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未来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感受到未来 需要自己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基础教案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未来社会科技发 展进一步加速, 对人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那你们能不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翁呢?先来 接受挑战吧!
二、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第一关:认识最新名词。
1. 师出示大屏幕,你认识这些最新名词吗?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克隆、纳米、绿色农业、 3G )
2.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最新名词?指名说。
3.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我们要不断关注,不断学习。 二、第二关:奠定终身学习。
1. 大屏幕出示事例:
(事例) 有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对公司新招聘的员工说:你的文凭代表了你应有的文化 程度, 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三个月。 要想在我这里继续干下去,就 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2. 自由读事例,边读边想:总裁的说法体现了他对员工提出的什么样的要求?
3. 指名说。
4. 如果小张能按总裁的要求做,而小李不能够按总裁的要求做,结果会怎样?
5.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终身学习了吗?
6. 小结:一个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跟上时代的 步伐。
三、第三关:走进创新空间。
1. 你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师讲故事。
(材料) 一位小孩对父亲说:你发现了吗, 苹果里面有一颗小星星。 父亲漫不经心的说:那怎么可能?儿子拿了一个小水果刀, 费力地切开了, 但他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切, 而是 横向拦腰切了下去。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看,多漂亮的星星!父亲惊呆了。
2.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孩的做法,你会怎么说?
3. 对,敢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法去尝试,这就是创新。
4. 在生活中, 你有过创新的经历吗?指名说。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自 己的创新精神。 (如:总是力图用更多的方法解数学题;经常给废旧物品找到新的用途; ) 5. 小结: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
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三、时刻准备着
1. 恭喜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合格的新世纪接班人了。其实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 青少年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外, 你认为, 我们青少年还应该具备哪些素 质呢?
2. 指名说。
例如:
具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
要有开放的胸怀、
要有坚强的意志、
要有交往的能力 ……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板书,及时进行评价
3. 师小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同学们能时刻准备着。
四、激情提升
1. 小学的生活即将过去,美好的未来正向大家招手。回顾你的小学阶段的学习,思考以 下问题:通过本课程你最主要学到了什么?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对于就要到来的中 学生活,你认为自己要做好哪些准备?
2. 今天的我们,将会成为明天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是祖国 的希望。 高尚的品德和扎实的文化知识是我们必备的素质, 让我们做好准备, 迎接社会的挑 战,迎接世界的挑战,迎接未来的挑战!飞向明天!
3.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结束本课。
作文四:《《只有一个地球》》1000字
“地球”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她吗?她的安危我们关心过吗?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我思绪万千。
当我通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了解到我们长期居住的地球太容易破碎时,我心潮起伏,不禁浮想联翩:地球啊,你是那样伟大,却又是那样脆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眼中很少看见自由飞翔的鸟群,耳边很少听见清脆的鸟啼声,这是因为人类在大量捕杀它们。鸟儿在被捕捉、运输、贩卖的过程中,生存与死亡的比例是那般骇人听闻——1:20。也就是说,每有一只鸟上市,就要付出20只鸟死亡的代价。多可怜啊!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海里的虾蟹少了,河里的鱼少了,田园里的青蛙蜘蛛少了,山上的野兽也少了……科学家通过调查,列出一组数据:
1XX年前,地球上每4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80年前,地球上每1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50年前,地球上每1个月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20年前,地球上每1天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现在,地球上每13分钟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被称为生命摇篮的星球上只剩下惟一的动物——人。植物也在加速灭绝。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的浓度不断增高,水中、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不断增大,自然灾害泛滥,恶化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温室效应加大,使气温一升再升,冰山溶解,海水上升,土地沙漠化,使陆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大气中保护生物的臭氧层变薄,甚至在南极洲的上空已出现了一个直径大达几百公里的空洞,幸存的生物不得不接受致命的宇宙射线的洗礼……曾经生物繁盛的地球也许会很快变得好象金星、火星一样死气沉沉。你感可怕吗?
祸首是谁?是太阳?不是。是月亮?不是。是地球本身?也不是。那是谁呢?是人类,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人类在改造我们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其他生物及其自己的生存环境:大量捕杀、围海造田、垦荒种植、地下开采、过度砍伐、农药使用、工业污染……
警钟已敲响,如果人类再执迷不悟。地球这个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也许很快就会在这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消失。同学们,朋友们,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空间范围内,还未发现第二个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倘若地球这个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消失了,那么意味着人类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和灭绝。 地球在流泪。地球在叹息。地球已危在旦夕。拯救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母亲吧!人类啊!如今母亲在向你呼唤:救救我,孩子;孩子,救救我,救救我…… 人类啊!你听到了吗?
作文五:《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2300字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洪海霞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 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 就是让学生以读为本, 把心放到文章中去, 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多悟, 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内容, 了解课文的写法, 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 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阐 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 要意义。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 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 、 “资源有限” 、 “不能移居” 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 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二、抓住教材说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方 面: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 10个生字, 能理解 “渺小、 矿产、 恩赐、 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懂得只有一个 地球的道理。
2、 能力目标: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 严谨; 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按主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 意识。
三、关注学情定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感受, 在倾听地球母亲诉说的情境之中进 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 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四、关注学情说教法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有积极性,但在展开思维时有展开面过广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从兴趣入手, 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始终围绕着单元
训练点来进行指向性明确的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要采用 以下教法: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本课的导入从《时代周刊》 选新闻人物引入,既能激发起学生对地球 当选的好奇心, 又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社会、 语文与生活 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体现 “小语文、 大社会” 的教育理念。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教师设置“你听到 地球母亲诉说了什么?” 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边读书边在文中寻找答 案,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更培养学生倾听文本、对话文本的语文 素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自读自悟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探究,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感悟、理解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 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与说明 方法对说明内容的作用。
4、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载体, 因此, 让学生把情感注 入到文本中, 通过朗读来领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的 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 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字有温度、词 有力度、段有深度、文有高度的特点。
五、重视能力说学法。
本节课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 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对话文本能力为 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学法上是这 样安排的:
1、读、找、圈、点、悟的读书学习法。引导学生抓住每段关键词作 为切入点,让学生要边读边思,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再通过品悟 重点词的方式,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的目的。
2、朗读感悟法。本文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注意体现 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在对重点词句的读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唯 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对文章中的几处重点描写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既可以表达出学生个人的情感, 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中, 对生态灾难的拓展, 将说明文的抽象文字转化为形象与画面, 对学生 形成强烈的冲击力。
3、情感升华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并交流,将情感 目标与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有机地结合, 将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 相结合,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拓展迁移法。课后作业,设计了学生按主题摘抄的作业,学生可 以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 也有环境小报、 环保倡 议、读后感、演讲稿、宣传画等形式,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 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融入社会。既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又体现了学 生作业的自主选择性
六、顺学而教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 《时代周刊》 评选入手, 以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 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地球,聆听母亲的心声吧! ”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分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解决每段的内容、写作顺序、用词严谨、 说明方法等问题。
(三)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静想之后,把想对地球母亲说的话写下来,交流,点评。 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对读,反复强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中心。 (四)作业。
做一次有关地球的专题摘抄,或环保方面的小报、倡议书、读后感、 演讲稿、 漫画……都可以, 并在生活中做一个保护地球的忠实践行者 和宣传员。
七、课前预期说效果。
本课语言平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中饱含情感,所表述的内 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以上由文而理、由此及彼、由文本而 生活的教学, 本课的三维目标应该能够基本达成。 但对情感升华部分, 学生的自由表达可能会比较直白,在文学性方面会有所欠缺。
八、突出中心说板书。
在一个美丽的地球上写下美丽、和蔼可亲、渺小、无私奉献等词语, 展现它的“可爱” 。再根据课文内容的深化,将它们一一擦去,形象 地表现“易碎” 。将“可爱” 、 “易碎” 、 “唯一” 、 “保护”用醒目的字 标识, 体现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并以副板书的形式表现说明 方法及作用。
作文六:《读《只有一个地球》》500字
读《只有一个地球》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我深有感触。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这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由于人们不断的破坏环境,导致动物渐渐地绝灭,臭氧层开始破坏,矿产开始变少。其实我们身边的情况也是这样。远看那条河,表面是灰色。河中央还漂着一些垃圾,一些破旧的罐头、香蕉皮、旧足球、破了的皮鞋、一次性饭盒……有的地方油污非常严重,猛一看,还以为是一块水泥地,油污比较少的地方,好象一块块冰,还闪烁着花花绿绿的光芒。站在河岸上就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臭气,因为在河岸上还有一堆堆的大便。在河的东头就不用说了,在那里随时都有红红的虫子在那呈上升趋势串来串去,河上还漂着一些水藻。即使水里有鱼,但是是不能吃的,下游的水更差,整条河都成了黑黑的。听爸爸说:这条河原来是很干净的。因为城市的人渐渐地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却一点不见增长,不断地向那条河排放大量的污水于是那条河开始变臭、变黑,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读了这篇课文,再看看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我禁不住大声呼吁:全人类都要增强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为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作文七:《地球只有一个我》900字
宇宙多么浩瀚,星空多么辽阔,世界太过广大,因此,个人的一点点烦恼又算什么呢!因此,感觉到内心平静了。
但是,很快,返回到喧嚣城市里,返回复杂人际关系,返回到膨胀欲望追求里,就继续重复开始痛苦。
因为离开了那个“对比”的环境。
原先觉得大的宇宙,顿时消失不见,被忽略,被遗忘在脑后。
比较之下非常狭小的个人烦恼,顿时扩大,被放大镜照了又照,烦恼痛苦卷土重来。嗯,看来最好再次计划一次对比旅行或对比观看。
这种宇宙观,不是不奏效,只是,好像总透露着治标不治本的味道。
而另一种宇宙观,便是:地球只有一个我。
**庸漫画《绝对小孩》里其中一章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披头想了想,举手就说,老师,地球只有一个我,所以你要好好爱护我。
只有一个我,也只有一个你,在这个蔚蓝色星球上。
所以,你、我,都是最重要的。需要彼此好好爱护,需要自己好好爱护自己。限定涵义是:爱护身体,保持健康,被爱护心灵,被好好爱。
而爱护自己的宽广涵义,还包括,我们必须良好完成一整段的人生。在完成的这个过程中,体验是最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好好活着,其次我们要尽量不要去伤害别人。在这两个人类基本的伦理道德之外,我们应该去体验所有的快乐,去体验所有的悲伤,去体验考试失败,去体验工作落后,去体验夜半观星,去体验雨中接恋人,去体验等待放学,去体验用功投入,去体验失恋憔悴,去体验斗志高昂,去尽可能多体验那些人世间的事情。与此同时,不要被这些体验所局限,沉湎其中,像活水那样,流淌不歇,直到永别。
在种种体验里,我们的人生获得最大意义的完满。
每一种经历,都被赋予意义。
这样的宇宙观,是不是更加贴近我们的灵魂?
这种宇宙观压根就丢开了治标和治本。
不必治标,因为痛苦是生命必要构成部分,与快乐相互映照。
不必治本,因为我之为我,独一无二,生命只此一次。即便地球在宇宙里连恒河一沙都不到,但地球只有一个我,宇宙也只有一个我。必须爱护这唯一的有时限的存在。本着推己及人和人类社会互惠互利原则,因此应该彼此爱护。
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必须好好完成我自己的人生。
作文八:《只有一个地球(反思)》600字
《只有一个地球》反思
潘小 鲁立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小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这样二个方面
一、使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二、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地球。通过课前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新的理念:
首先,针对社会课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材作为教学
内容的一部分。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我国资源环境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丰富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读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方式;在探究环境污染形成原因的时候,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课件。播放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动态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组环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触动了学生“憎恨破坏,保护地球”的渴望。这些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到动起来,我让他们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这些全是学生自行完成的。
课前的资料搜集体现了本课知识化的特点,而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
作意识。另外通过课件播放环境污染的照片,让学生谈观后感,激发了学生对环境遭到破坏所产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护地球的正确价值观。
作文九:《只有一个地球.》1900字
13《只有一个地球》
冯村乡中(小学部) 于少芳
学习目标
知识——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
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
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情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现在,老师给
大家出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是什么。谜语是“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地球)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科学小品文《只
有一个地球》。科学小品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在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方法吧?
(板书: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
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宇航员遥望地球——美丽壮观(第1自然段)
地球面临
的威胁
科研成果证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第5-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9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悟
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用波浪线画下来,之后我们再来交流交流吧!
1、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感悟地球的美丽。
地球的渺小(2) 不加节制地开采(3) 自然资源 有限(3-4) 随意毁坏(4)
(1)指名读。
(2)美丽:把课文中描写地球美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仔细品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但是,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采用这些说明方法,更加准确、形象地写出地球的小。)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
长及来之不易。
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人类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a.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
b.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幻灯片出示资料)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40万亿公里”有多远?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 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②“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③指导朗读。
☆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
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对人类,对那些无情地破坏地球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作文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700字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曾经,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地球妈妈的脸上开始笼罩着阴霾,她开始哭泣,开始呻吟!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白色垃圾污染了松软的土壤,使地球妈妈的皮肤变得贫瘠。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海洋,使地球妈妈的血液变得肮脏。汽车排放出的超标尾气,烟囱散发的乌烟瘴气,使地球妈妈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她像一个羸弱的病人,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近几年,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地震海啸飓风,频频肆虐.这些都与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活动有关。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小行为事关大环保。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家里,我们要争做环保的带头者。一起参与到节约用水、用电的行动中,不用一次性筷子、饮料杯、饭盒,不乱扔废电池,垃圾不乱倒,用分解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使自己的家庭干净又环保。
其次,在学校里,我们要争当环保的执行者。在学校内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每天喝水洗手时,随手拧紧水龙头。
最后,在社会中,我们要争当环保的宣传者。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在公共场合,更要以身作则,带动他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
亲爱的同学们,毕竟,我们脚下只有一个地球,头顶只有一片蓝天,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未来!爱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蔚蓝,让大地更加苍翠,让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只有一个地球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