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1200字
請於頁首打上論文的題目並置右
,
過去不少文學史論對李賀的評價,往往認為「鬼才」或「鬼胎」是陰柔乖媚
的小家風範,且由史學的觀點批判李賀詩不能反映現實生活,而忽略了李賀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直到近代,才逐漸有文學評論家發覺出李賀詩的藝術,而錢鍾
書在《談藝錄》中更嘗試以「藝」的出發點來談李賀的成就,開啟閱讀李賀詩的
風氣,此後,李賀的作品在國際上也獲得英美、日本學者的青睞,分別出現了英
譯中國詩集《寂寥集》(Poems of Solitude)、《李長吉歌詩》(The Poems of Li HO)、《中國文學選集》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等,節錄了李賀的作品,並
加以肯定,一反過去漠視李賀成就的選材觀點,因此,葛瑞漢在《晚唐詩選》中
稱呼李賀為?「久被漠視之後,最近才被重新發現的詩人。」。
, 目前為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班三年級研究生。曾發表〈宗教慈悲情懷---試探魏晉南北朝造像記之倫常關係〉、〈錢鍾書《談藝錄》中「物」、「我」的符號關係及其應用〉、〈從〈知言疑義〉
分析朱熹由心學發展成理學的途徑〉、〈從〈讀余隱之尊孟辨〉析論朱熹的王霸思想〉。
請於頁首打上論文的題目並置右
:
談到李賀,不免讓人直接聯想到「鬼才」的稱號.,對照於李白「詩仙」、杜
甫「詩聖」,便可反映出李賀不同於李白豪宕飄逸的風格,亦不類杜甫沉鬱頓挫
的風格,透過對比,更彰顯出李賀詩帶有奇詭晦澀的陰柔色彩,(…)
錢鍾書在《談藝錄》的序文一開頭,談到:「《談藝錄》一卷,雖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以匡鼎之說詩解頤,為趙崎之亂思係志。掎摭利病……
錢鍾書既然以「藝」的角度來撰寫《談藝錄》,也必然需要標誌出他所介紹
的詩人,其創作的藝術價值所在,因此,〈李長吉詩〉開頭便談到「自杜牧之作 ()
中國早期的詩學觀念裡頭,詩歌的功能不外乎「言志」,不僅只傳情達意,更要具有教化的意義,到了孔子提倡詩教,如《論語〃陽貨》中載,子曰:……
()
概覽李賀《昌谷集》的作品,錢鍾書發現李賀在運用語言文字的獨特方式,而且這種語言技巧正好也符合西方幾個著名詩人的風格,可以彼此對照 ……
1. 錢鍾書:《談藝錄》(〈錢鍾書作品集1〉),台北:書林書局,1988年11月。 2. 錢鍾書:《七綴集》(〈錢鍾書作品集 7〉),台北:書林書局,1990年5月。 1. 蔡英俊:〈李賀詩的象徵結構試探〉,《中外文學》4卷7期,1975年12月,頁 188~200。
請於頁首打上論文的題目並置右
2. 劉滄浪:〈李賀與葉慈〉,《幼獅月刊》43卷6期,1976年6月,頁50~57。
作文二:《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2900字
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
我一向只读书不看报,友人告诉我,《中华读书报》发表徐晋如先生的书评,颇称赞李洪岩、范旭仑在《为钱钟书声辩》中对我关于钱钟书的种种议论的批评,恰有友人送我一册《声辩》,而将拙文作为代表性文章来批驳的《如何评价钱钟书》正是压卷之作。本来看过也就罢了,但因浏览了书中其它文章,不免有良家女子被掠卖为娼的感觉,只得也“声辩”几句。
首先,我对钱先生的全部尊敬和评价早见于《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为庆贺钱先生八十华诞写的《的启示》一文中。后来之所以又写了《解构钱钟书的神话》,是有感于“钱学”正在滑向钱先生最担心的庸俗化方向。就看眼前的《声辩》吧,陈芝麻烂谷子的老帐,文人间的争风怄气,家族中的丑闻隐私,都被冠以学术的名义, 翻覆播弄。前一阵媒体还大炒钱家一件邻里争殴的旧事,波浪迭出。我固属孤陋寡闻者,但也不曾料及钱学竟深入到这一步,
在天之灵,怕要两眼出火。
其次,两位作者似乎没见到《南方都市报》1996年11月1日所载的拙作原文,只凭着某报转载的文字就大肆驳论,未免失之轻率。拙文原题作“在学术的边缘上”,编辑将丫环作夫人,径取小标题充作题目, 又改成“请还钱钟书的本来面目”,一个比一个更耸人听闻。徐文一再称两位作者为历史学家,而两位历史学家却是非常轻率地使用二手资料,结果就误引了一段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时下的钱学:,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他们还说这是对“钱学家”空前绝后的过誉。我实在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从来不曾“过誉”过钱学家,偶有冷嘲倒是真的。我的原文是:“譬如彼此隔墙看园景,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眼界不及钱钟书的,钱钟书看到什么,又焉得而知?”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吧——有本事就去研究钱钟书研究的东西。
第三,关于读书,我说:“大师固然有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地方,大师的著作应该读。但若你也想成为大师,或者具有那样的思想和学问,那么首先需要去读大师读的书。多年来,我们的学术界缺乏有力度的思想,更缺乏有建树的大师,除了学术环境的不正常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只是读眼前的大师,更多的是谈大师,许多人从弗洛伊德到德里达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些大师读过的那么多书,他又读过多少呢?”两位作者质问道:大师的书是奶,大师读过的书只是草或草料,为什么不许人喝奶而统统赶去吃草呢?恕我鲁钝,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奶和草料的关系,:“世人于唐宋大家,学大家所以终其身不能至,五经而下,秦汉而上,皆大家所自出,逐其流而遗其源,固未
,《魏叔子文集》卷八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两位作者不吃草料,所以质问我:“蒋寅先生到底读过多少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呢?我深表怀疑。”其实根本不用怀疑的,也不必翻我的书去验证。一个对旧学略有知识的人应该不会这么发问——读完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失传的书是有限的。更进一步说,读完钱钟书读过的书,虽说要难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唯其如此,钱仲联先生可以说“中国学问不敢多让”。只可惜我辈没有多年留学的经历,读那么多西洋典籍只能留待来生了。我想说的只是,多读一点大师读的书,大师就会缩水。
第四,关于钱钟书的诗,两位作者强调“懂诗的老前辈自陈衍、夏敬观、李宣龚、卢弼,到陈声聪、冒效鲁、徐燕谋、郭晴湖等等,均有评价,我也不想多嘴”。我不想说这是一种很轻佻的讨论方式,只想说它起码是没有意义的言说。我在1982年就读过钱钟书亲笔题献给冯振先生的《中书君诗》了,如果我以此作资格论证,有意义吗?诸公均有评价,别人难道就说不得了?别说是钱钟书,就是陈衍本人,诗名远比钱钟书大吧?我也照样可以说他的诗不怎么样。只有缺乏判断力的人才用这样的句式:资格定语+人名+都怎么怎么说。如果是我,就直接对蒋寅说钱钟书诗“有南宋江湖派的浮滑,出于太容易”发言。我对钱钟书诗的评价当然是可商榷的,
起码先师程千帆先生就定不首肯,千帆先生是很推许钱先生诗才的。
第五,关于钱钟书有没有思想,这不是我的话题,只是顺便提及。说钱钟书没有思想显然是轻率的,应该问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写过几篇谈哲学家的文章,或写写同时代的哲学家,就算有思想,那么现今中国满处是有思想的人。就连我这号全无哲学头脑的人,说不定哪天也会写写今道友信什么的。中国敢称哲学家的人很多,敢称思想史家的人也不少,但有谁敢称是思想家?我倒想悬赏征求一下。两位作者盛赞钱钟书思想深邃,自无不可,但不能因此不容异议。知识背景不同,人对人的评价差异会很大。中国音乐界都推卡拉扬为二十世纪首席大师,而老卡的同门切里比塔契却说卡拉扬根本不懂音乐,好像很有些乐评家赞同他哩。
第六,关于钱钟书的道义担当和责任感,两位作者质问我:“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评价一位主要在书斋中生活的学者?是以他的学术贡献为评价基准,还是以学术以外的其他什么为标准?”问得有理。遗憾的是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位学者,而是在衡量一位“大师”。我对大师是有定义的:“大师不光是学问渊博的人,还必须是陈寅恪先生所谓‘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即开一代学术风气,创立一种学术规范的人,而最根本的是要对民族、人类文化抱有终极关怀的人。”两位作者并未对我的定义加以质疑,徐文连我的定义都不知道,便轻加雌黄,就更不应该了。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看看胡适日记,看看1921年6月3日警察在新华门前打学生,胡适做了什么;再想想**让陈寅恪当历史所长,陈寅恪提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就很清楚了。
第七,关于钱钟书的学问是否取巧,两位作者只要在《管锥编》或《谈艺录》里选一条长些的去做成一篇当代意义的学术论文,自然会明白。再建议两位将两部书中征引的外文及注释翻译成汉语,检点一下有多少是没有中译的书,多少是人们不熟悉的书,多少是常见书,然后再谈钱钟书的渊博以及是否开创学术范式的问题。当我看到钱先生征引我们读过的西洋小说都一一注明原文时,曾深为自己引用汉译名著而惭愧——暴露自己的不渊博犹是小事,最主要的是不够严谨。等我也有人帮忙核对原书时,涉及西典一定全都注明原文。
第八,关于钱钟书是不是大师,现在我想改投赞成票了。因为再三有朋友说:“你太认真了。如今×××、××等不都是大师么,钱钟书怎么就不能是大师啦?”我想想也是。以我的标准来看,大师只存在于不多的一些古人中,如今称人为大师,无异于咒人为死人。幸好钱先生已成古人,就如大侦探波罗说的,“对死者不存在诽谤”了。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不断批评我的话含混,我读两位的文章也觉得不乏无事生非之处。事情就是这样,对话和理解有诸多层次,常识、观念、立场、智力,无论哪个层次都不易沟通,只能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大处体会别人的意旨。但有一点我想指出,李洪岩先生似乎没有必要将闲聊的话举为证据——脱离具体语境,所指才是真正含糊的。我已记不清原话是否真是如此,但现在若有人说“《管锥编》实在没什么,将来电脑发达,资料输进去都可以处理的”,我肯定也不以为然。
最后顺便提一下,我关于钱钟书的两篇文章都收入了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刊行的随笔集《学术的年轮》中,两位作者及有兴趣的读者自可覆验。
作文三:《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_1736》2900字
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
时间:2001年11月29日作者: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一向只读书不看报,友人告诉我,《中华读书报》发表徐晋如先生的书评,颇称赞李洪岩、范旭仑在《为钱钟书声辩》中对我关于钱钟书的种种议论的批评,恰有友人送我一册《声辩》,而将拙文作为代表性文章来批驳的《如何评价钱钟书》正是压卷之作。本来看过也就罢了,但因浏览了书中其它文章,不免有良家女子被掠卖为娼的感觉,只得也“声辩”(按汉语的习惯似应作“申辩”)几句。
首先,我对钱先生的全部尊敬和评价早见于《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为庆贺钱先生八十华诞写的《〈谈艺录〉的启示》一文中。后来之所以又写了《解构钱钟书的神话》,是有感于“钱学”正在滑向钱先生最担心的庸俗化方向。就看眼前的《声辩》吧,陈芝麻烂谷子的老帐,文人间的争风呕气,家族中的丑闻隐私,都被冠以学术的名义,付之轻薄的笔墨(如论吴宓)翻覆播弄。最近媒体还大炒钱家一件邻里争殴的旧事,波浪迭出。我固属孤陋寡闻者,但也不曾料及钱学竟深入到这一步,更不知道当今世界还有哪位学者像这样被“研究”过~钱先生在天之灵,怕要两眼出火。
其次,李范两位似乎没见到《南方都市报》所载的拙作原文,只凭着某报转载的文字就大肆驳论。作为生活在当下这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舆论环境中的大陆学者,未免失之轻率。拙文原题作“在学术的边缘上”,编辑将丫环作夫人,径取小标题充作题目,某报(我至今不知是何报,速速前来自首)又改成“请还钱钟书的本来面目”,一个比一个更耸人听闻。徐文一再称两位作者为历史学家,而两位历史学家却是非常轻率地使用二手资料,结果就误引了一段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时下的钱学,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他们还说这是对“钱学家”空前绝后的过誉。我实在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从来不曾“过誉”过钱学家,偶有冷嘲倒是真的。我的原文是:“譬如彼此隔墙看园景,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眼界不及钱钟书的,钱钟书看到什么,又焉得而知,”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吧——有本事就去研究钱钟书研究的东西。
第三,关于读书,我说:“大师固然有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地方,大师的著作应该读。但若你也想成为大师,或者具有那样的思想和学问,那么首先需要去读大师读的书。多年来,我们的学术界缺乏有力度的思想,更缺乏有建树的大师,除了学术环境的不正常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只是读眼前的大师,更多的是谈大师,许多人从弗洛伊德到德里达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些大师读过的那么多书,他又读过多少呢,”两位作者质问道:大师的书是奶,大师读过的书只是草或草料,为什么不许人喝奶而统统赶去吃草呢,恕我鲁钝,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奶和草料的关系,我猜想两位的老师大概没有教过他们四个字——学有本原。因为他们不吃草料,所以质问我:“蒋寅先生到底读过多少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呢,我深表怀疑。”其实根本不用怀疑的,也不必翻我的书去验证。一个对旧学略有知识的人应该不会这么发问——读完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失传的书是有限的。更进一步说,读完钱钟书读过的书,虽说要难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唯其如此,钱仲联先生可以说“中国学问不敢多让”。只可惜我辈没有多年留学的经历,读那么多西洋典籍只能留待来生了。我想说的只是,多读一点大师读的书,大师就会缩水。
第四,关于钱钟书的诗,两位作者强调“懂诗的老前辈自陈衍、夏敬观、李宣龚、卢弼,到陈声聪、冒效鲁、徐燕谋、郭晴湖等等,均有评价,我也不想多嘴”。我不想说这是一种很轻
佻的讨论方式,只想说它起码是没有意义的言说。我在1982年就读过钱钟书亲笔题献给冯振先生的《中书君诗》了,如果我以此作资格论证,有意义吗,诸公均有评价,别人难道就说不得了,别说是钱钟书,就是陈衍本人,诗名远比钱钟书大吧,我也照样可以说他的诗不怎么样。只有缺乏判断力的人才使用这样的句式:资格定语+人名+都怎么怎么说。如果是我,就直接对蒋寅说钱钟书诗“有南宋江湖派的浮滑,出手太容易”发言。
第五,关于钱钟书有没有思想,这不是我的话题,只是顺便提及。没有思想的说法显然是轻率的,应该问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写过几篇谈哲学家的文章,或写写同时代的哲学家,就算有思想,那么现今中国满处是有思想的人。就连我这号全无哲学头脑的人,说不定哪天也会写写今道友信什么的。中国敢称哲学家的人很多,敢称思想史家的人也不少,但有谁敢自称思想家,我倒想悬赏征求。两位作者盛赞钱钟书思想深邃,自无不可,但不能因此不容异议。知识背景不同,人对人的评价差异会很大。中国人都推卡拉扬为二十世纪首席大师,而老卡的同门切里比塔契却说卡拉扬根本不懂音乐,好像很有些乐评家赞同他哩。
第六,关于钱钟书的道义担当和责任感,两位作者质问我:“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评价一位主要在书斋中生活的学者,是以他的学术贡献为评价基准,还是以学术以外的其他什么为标准,”问得有理。遗憾的是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位学者,而是在衡量一位“大师”。我对大师是有定义的:“大师不光是学问渊博的人,还必须是陈寅恪先生所谓‘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即开一代学术风气,创立一种学术规范的人,而最根本的是要对民族、人类文化抱有终极关怀的人。”两位作者并未对我的定义加以质疑,徐文连我的定义都不知道,便轻加雌黄,就更不应该了。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看看胡适日记,看看1921年6月3日警察在新华门前打学生,胡适做了什么;再想想**让陈寅恪当历史所长,陈寅恪提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就很清楚了。
第七,关于钱钟书的学问是否取巧,两位作者只要在《管锥编》或《谈艺录》里选一条长些的去做成一篇当代意义的学术论文,自然会明白。再建议两位将两部书中征引的外文及注释翻译成汉语,检点一下有多少是没有中译的书,多少是人们不熟悉的书,多少是常见书,然后再谈钱钟书的渊博以及是否开创学术范式的问题。当我看到钱先生征引我们读过的西洋小说都一一注明原文时,曾深为自己引用汉译名著而惭愧——暴露自己的不渊博犹是小事,最主要的是不够严谨。等我也有人帮忙核对原书时,涉及西典一定全都注明原文。
第八,关于钱钟书是不是大师,现在我想改投赞成票了。因为再三有朋友说:“你太认真了。如今×××、××等不都是大师么,钱钟书怎么就不能是大师啦,”我想想也是。以我的标准来看,大师只存在于不多的一些古人中,如今称人为大师,无异于咒人为死人。幸好钱先生已成古人,就如大侦探波罗说的,“对死者不存在诽谤”了。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不断批评我的话含混,我读两位的文章也觉得不乏无事生非之处。事情就是这样,对话和理解有诸多层次,常识、观念、立场、智力,无论哪个层次都不易沟通,只能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大处体会别人的意旨。但有一点我想指出,李洪岩先生似乎没有必要将闲聊的话举为证据——脱离具体语境,所指才是真正含糊的。我已记不清原话是否真是如此,但现在若有人说“《管锥编》实在没什么,将来电脑发达,资料输进去都可以处理的”,我肯定也不以为然。
最后顺便提一下,我关于钱钟书的两篇文章都收入了中国文联出版社新刊的《学术的年轮》
中,李范两位及有兴趣的读者自可覆验。
作文四:《蒋寅: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3000字
我一向只读书不看报,友人告诉我,《中华读书报》发表徐晋如先生的书评,颇称赞李洪岩、范旭仑在《为钱钟书声辩》中对我关于钱钟书的种种议论的批评,恰有友人送我一册《声辩》,而将拙文作为代表性文章来批驳的《如何评价钱钟书》正是压卷之作。本来看过也就罢了,但因浏览了书中其它文章,不免有良家女子被掠卖为娼的感觉,只得也“声辩”几句。
首先,我对钱先生的全部尊敬和评价早见于《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为庆贺钱先生八十华诞写的《〈谈艺录〉的启示》一文中。后来之所以又写了《解构钱钟书的神话》,是有感于“钱学”正在滑向钱先生最担心的庸俗化方向。就看眼前的《声辩》吧,陈芝麻烂谷子的老帐,文人间的争风怄气,家族中的丑闻隐私,都被冠以学术的名义,付之轻薄的笔墨?如论吴宓?翻覆播弄。前一阵媒体还大炒钱家一件邻里争殴的旧事,波浪迭出。我固属孤陋寡闻者,但也不曾料及钱学竟深入到这一步,更不知道当今世界还有哪位学者像这样被“研究”过?钱先生在天之灵,怕要两眼出火。
其次,两位作者似乎没见到《南方都市报》1996年11月1日所载的拙作原文,只凭着某报转载的文字就大肆驳论,未免失之轻率。拙文原题作“在学术的边缘上”,编辑将丫环作夫人,径取小标题充作题目,某报?我至今不知是何报?又改成“请还钱钟书的本来面目”,一个比一个更耸人听闻。徐文一再称两位作者为历史学家,而两位历史学家却是非常轻率地使用二手资料,结果就误引了一段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时下的钱学,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他们还说这是对“钱学家”空前绝后的过誉。我实在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从来不曾“过誉”过钱学家,偶有冷嘲倒是真的。我的原文是:“譬如彼此隔墙看园景,眼界与钱钟书齐的,红白当前,目不暇接,自无意去留意钱钟书如何看;眼界不及钱钟书的,钱钟书看到什么,又焉得而知﹖”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吧——有本事就去研究钱钟书研究的东西。
第三,关于读书,我说:“大师固然有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地方,大师的著作应该读。但若你也想成为大师,或者具有那样的思想和学问,那么首先需要去读大师读的书。多年来,我们的学术界缺乏有力度的思想,更缺乏有建树的大师,除了学术环境的不正常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只是读眼前的大师,更多的是谈大师,许多人从弗洛伊德到德里达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些大师读过的那么多书,他又读过多少呢?”两位作者质问道:大师的书是奶,大师读过的书只是草或草料,为什么不许人喝奶而统统赶去吃草呢?恕我鲁钝,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奶和草料的关系,我猜想两位大概不理解“学有本原”四个字。清代陈玉?有言道:“世人于唐宋大家,学大家所以终其身不能至,五经而下,秦汉而上,皆大家所自出,逐其流而遗其源,固未有能达者。”(魏禧《学文堂文集序》引,《魏叔子文集》卷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两位作者不吃草料,所以质问我:“蒋寅先生到底读过多少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呢﹖我深表怀疑。”其实根本不用怀疑的,也不必翻我的书去验证。一个对旧学略有知识的人应该不会这么发问——读完大历诗人读过的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也不需要许多时间,失传的书是有限的。更进一步说,读完钱钟书读过的书,虽说要难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唯其如此,钱仲联先生可以说“中国学问不敢多让”。只可惜我辈没有多年留学的经历,读那么多西洋典籍只能留待来生了。我想说的只是,多读一点大师读的书,大师就会缩水。
第四,关于钱钟书的诗,两位作者强调“懂诗的老前辈自陈衍、夏敬观、李宣龚、卢弼,到陈声聪、冒效鲁、徐燕谋、郭晴湖等等,均有评价,我也不想多嘴”。我不想说这是一种很轻佻的讨论方式,只想说它起码是没有意义的言说。我在1982年就读过钱钟书亲笔题献给冯振先生的《中书君诗》了,如果我以此作资格论证,有意义吗?诸公均有评价,别人难道就说不得了?别说是钱钟书,就是陈衍本人,诗名远比钱钟书大吧?我也照样可以说他的诗不怎么样。只有缺乏判断力的人才用这样的句式:资格定语+人名+都怎么怎么说。如果是我,就直接对蒋寅说钱钟书诗“有南宋江湖派的浮滑,出于太容易”发言。我对钱钟书诗的评价当然是可商榷的,起码先师程千帆先生就定不首肯,千帆先生是很推许钱先生诗才的。
第五,关于钱钟书有没有思想,这不是我的话题,只是顺便提及。说钱钟书没有思想显然是轻率的,应该问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写过几篇谈哲学家的文章,或写写同时代的哲学家,就算有思想,那么现今中国满处是有思想的人。就连我这号全无哲学头脑的人,说不定哪天也会写写今道友信什么的。中国敢称哲学家的人很多,敢称思想史家的人也不少,但有谁敢称是思想家?我倒想悬赏征求一下。两位作者盛赞钱钟书思想深邃,自无不可,但不能因此不容异议。知识背景不同,人对人的评价差异会很大。中国音乐界都推卡拉扬为二十世纪首席大师,而老卡的同门切里比塔契却说卡拉扬根本不懂音乐,好像很有些乐评家赞同他哩。
第六,关于钱钟书的道义担当和责任感,两位作者质问我:“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评价一位主要在书斋中生活的学者?是以他的学术贡献为评价基准,还是以学术以外的其他什么为标准?”问得有理。遗憾的是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位学者,而是在衡量一位“大师”。我对大师是有定义的:“大师不光是学问渊博的人,还必须是陈寅恪先生所谓‘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即开一代学术风气,创立一种学术规范的人,而最根本的是要对民族、人类文化抱有终极关怀的人。”两位作者并未对我的定义加以质疑,徐文连我的定义都不知道,便轻加雌黄,就更不应该了。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看看胡适日记,看看1921年6月3日警察在新华门前打学生,胡适做了什么;再想想**让陈寅恪当历史所长,陈寅恪提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就很清楚了。
第七,关于钱钟书的学问是否取巧,两位作者只要在《管锥编》或《谈艺录》里选一条长些的去做成一篇当代意义的学术论文,自然会明白。再建议两位将两部书中征引的外文及注释翻译成汉语,检点一下有多少是没有中译的书,多少是人们不熟悉的书,多少是常见书,然后再谈钱钟书的渊博以及是否开创学术范式的问题。当我看到钱先生征引我们读过的西洋小说都一一注明原文时,曾深为自己引用汉译名著而惭愧——暴露自己的不渊博犹是小事,最主要的是不够严谨。等我也有人帮忙核对原书时,涉及西典一定全都注明原文。
第八,关于钱钟书是不是大师,现在我想改投赞成票了。因为再三有朋友说:“你太认真了。如今×××、××等不都是大师么,钱钟书怎么就不能是大师啦?”我想想也是。以我的标准来看,大师只存在于不多的一些古人中,如今称人为大师,无异于咒人为死人。幸好钱先生已成古人,就如大侦探波罗说的,“对死者不存在诽谤”了。
两位作者在文章中不断批评我的话含混,我读两位的文章也觉得不乏无事生非之处。事情就是这样,对话和理解有诸多层次,常识、观念、立场、智力,无论哪个层次都不易沟通,只能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大处体会别人的意旨。但有一点我想指出,李洪岩先生似乎没有必要将闲聊的话举为证据——脱离具体语境,所指才是真正含糊的。我已记不清原话是否真是如此,但现在若有人说“《管锥编》实在没什么,将来电脑发达,资料输进去都可以处理的”,我肯定也不以为然。
最后顺便提一下,我关于钱钟书的两篇文章都收入了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刊行的随笔集《学术的年轮》中,两位作者及有兴趣的读者自可覆验。
作文五:《名人对佛教的评价》2900字
名人对佛教的评价
----孙中山
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
----康有为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
——近代思想家 章太炎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明白的启示了。
----鲁迅
佛教大矣,孔次大,耶为小。
---近代思想家 谭嗣同
佛学广矣,大矣,深矣,微矣,切于人事,证于实用,实天地间最高尚圆满,深地著名之学说也。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启超
出家人是最高尚最伟大的,顺治皇帝曾作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
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这个办法不行,得搞四年,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同班禅大师的谈话
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马克思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恩格斯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著名学者 巴格尔
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
---世界几何学之父 威勒博士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
----著名哲学家 尼采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
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 ---英国著名学者 克里
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著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
梁启超
□吾常见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
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异专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与民共见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康有为
□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孙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许寿棠
□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益亟, 民气益衰,一般国民懦弱、浮华、猥贱、诈伪, 视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无畏治懦弱心,以头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妄语治诈伪心;一面尊重历史,整理国故,以养成民族的自信力。 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张君励
□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觉。既有觉,自然不离智慧。悲智双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为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谓起于迷信可也;归依佛法,则智者之事也。
※**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在古代,佛陀传扬恢弘的教义,保佑普天之下太平无恙。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 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
※沈家祯
□我本人是科学家, 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
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的人所说的话,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须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杨振宁
□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美籍德人)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佛教应对于科学 如果说有那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了。 ——阿尔伯特
中的帅气神箭手-奥兰多布鲁姆、“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兹等人也都是佛教徒。
港台演艺人士中信佛的更是大有人在:香港乐坛天后的王菲、女星彭丹、台湾巨星崔苔青、著名歌星孟庭苇、齐豫、黄安、黄思婷、一代影后杨惠珊都笃信佛教,还有梅艳芳、张国荣、成龙、杨紫琼、郭富城、赵文卓、曾志伟(笃信佛教已有十一年)、谭咏麟、齐秦、金城武、苏有朋、罗嘉良、莫少聪、江华、钟镇涛、吕颂贤、邝美云、邱淑贞、吴孟达、陈晓东、王喜等港台明星均是俗家弟子。香港天王巨星刘德华也是其中之一,并且与李连杰都皈依了同一位上师,并因此结成了同门师兄弟。台湾著名主持人吴大维、柯蓝都皈依了噶陀传承第八十四代教主洛噶法王。(扬名国际的大导演吴宇森原本是基督徒,但受到身为佛光人的妻子牛春龙的影响,现在的他有一半是基督徒,一半是佛教徒。)台湾当红组合F4成员吴建豪也已成为少林寺俗家弟子,法号延来。
内地的演艺圈明星信仰佛教的,有已出家的著名歌手李娜、著名演员张国立、张铁林、陈坤、江姗、陈晓旭、黄磊、“尔康”扮演者周杰、刘涛、被法国时装权威誉为“中国国际超模”的姜培琳影视大鳄与炒作大王邓建国、歌手韩红、朴树、周艳泓、臧天朔、火风、“2005超级女声”总决赛亚军周笔畅等人。
信仰佛教的名人: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和内地也广种福田,捐巨资造佛像、修寺庙,造桥铺路,兴办教育,赈济灾民等等;号称世界第一的香港大佛,李先生是一大功德主。
还有: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奥运冠军罗雪娟的教练张亚东等人。
1976年10月,金庸先生19岁的长子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晴天霹雳令金庸伤心得几乎也想自杀。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他购置了大量的佛学书籍,为了能够直接阅读佛经,他还学习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梵文。金先生以汉译佛经、英译佛经与原始佛经对照比较,进行研究。他说:“我经过长期的思索、查考、质疑、继续研究等等过程之后,终于诚心诚意、全心全意的接受。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不尽——原来如此,终于明白了!”
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曾在英国遇到严重交通意外,被当地医生判断为脑干死亡。在她昏迷期间,刘长乐率领凤凰台的高层人员与刘的妹妹专程到五台山祈福。八天后,海若奇迹地苏醒了。刘长乐说:「当然这里头包括医护人员和她的努力,但我相信冥冥中有佛力加持。」
2004年佛诞,全港佛教界恭迎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以及20件享誉国际的法门寺一级国宝公开展出,凤凰卫视是协办单位。说起来,这是凤凰卫视再度与佛指舍利结缘。
作文六:《名人对乔丹的评价》3100字
【名人对乔丹的评价】
1.“今天,是上帝扮成了乔丹在比赛。”--大鸟拉里?伯德,大鸟向来不喜欢恭维他人,也因为如此,球迷到现在还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2.“迈克尔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非同寻常。在比赛中,他似乎意味着一切,他制造了太多伟大的时刻,他能从我们的球场上走下篮坛是一件很激动人心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完人,但是,他是接近完人的那个人。”--- 阿伦?艾弗森
3.“他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加里?佩顿
4.“我想这是我见过的最危险的时候,最严峻的时候最好的表现,没有人可以超越,而事实上,真的没有人可以超越。”--菲尔?杰克逊
5.“NBA是世界顶尖的联盟、乔丹比联盟中的所有球员都高出一大截。上帝有时候就是不够公平。”---梦一队主教练、NBA知名教练查克?戴利,对球员的评价一向苛刻
6.“和他在一起,你可以尽可能多从他那里学习”---理查德?汉密尔顿
7.“乔丹来到巴黎了,上帝降临了。” ---《法兰西国家报》
8.“他不仅仅是NBA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他也是最伟大的领袖。”--斯科特?皮蓬
9.“乔丹永远能为全世界篮球迷带来欢乐,不管在多困难的情况下,他的回归意味着我们生命中又多了些乐趣。”--NBA总裁大卫?斯特恩
10.,,,,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一位外国记者问乔丹:“你是地球上的人吗,”乔丹回答道:“是的,我来自芝加哥。”
11.“乔丹出现以后,记者和客人们都很有礼貌地离开了我们,这是整个屋子的光环,乔丹的光环,每个人都被他吸引了,我们这些人则不存在了。”---奥运会撑杆跳冠军鲍伯?理查兹
12.“是他证明了人类可以飞。” ---比尔?盖茨
13.“我们也许再也看不到像乔丹那样的精彩表演了,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在我的一生中,我还从没有看到有其他的运动员能将头脑、身体和精神诸素质结合 得像他那样精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4.1990年代初与美方会谈时,朝鲜高层人士曾表示:“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马上要转播乔丹比赛。”
15.“我想买下公牛队,但芝加哥政府不允许。我想在乔丹退役后让他出任我们石油公司的美国总代理,如果他喜欢,我还想送他几口油井。 "---沙特阿拉伯王子
16.“哪里都有他的球迷,他是一个被神化的人。”“乔丹是我愿意以一切换取他一张照片的人,与他见面,给他一个拥抱是我的梦想,”他说,“我常说如果我能见到他,和卡斯特罗,我愿做一切事情。” ---马拉多纳
17.“他统治着整个篮球界,他似乎比我出名,OH,天哪。”“乔丹使我知道除了用双脚外,还有其他办法能使皮球产生魔力。” ---球王贝利
18.“乔丹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很喜欢他,但乔丹的职业生涯比我成功,这是我所羡慕的~” ---罗伯特?巴乔
19.贝克汉姆:“他是我的偶像,我真的崇拜他~”“他来英国时,我和妻子为他做了导游,哈哈,现在仍记忆犹新。”当时乔丹并不认识小贝,还问旁边的记者他是谁,弄的贝帅哥满脸 通红,跟个孩子似的。
20.“他是我一生中的偶像,我也学他在最兴奋的时候吐舌头,去打高尔夫。” ---皮耶罗
21.小罗纳尔多:“我从小就是他的球迷,是他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小罗当年与乔丹会见时,略带害羞,握手时手臂一直在颤抖,太激动了。
22.“我根本不能和乔丹相比,他是神,只有马拉多纳的伟大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齐达内
23.劳尔:1999年,乔丹赴西班牙马德里为耐克公司做宣传,临行前,乔丹的小儿子、皇家马德里的球迷央求老爸给他弄一件偶像劳尔签名球衣。到达马德里后,耐克公司的工作人员 向皇马打了招呼,受宠若惊的劳尔马上托人送来一件最新款的队服,上面签着“献给尊敬的乔丹陛下,劳尔.冈萨雷斯”。
24.“我们是好友,他经常约我打高尔夫,但我却不敢和他打篮球。” ---老虎伍兹
25.“除了网球,我最崇拜的运动员是乔丹,他打破了那么多的纪录,他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费德勒
26.“我见过他,他是个不凡的人,我想我应该去看他的比赛。”
---泰森
27.迈克尔?菲尔普斯:“他是球队领袖,即使发着高烧也全力付出,是他改变了篮球运动。”对于菲尔普斯来说,他希望自己在游泳项目上的影响力如乔丹之于篮球。
28.“把乔丹作为偶像是一种时尚,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会一直尊敬他~” ---刘翔
29.“拿我和乔丹相比,就等于用螺旋桨飞机和现在的超音速战斗机相抗衡。” ---张伯伦
30.“天哪,他退役了~你知道,美国民众宁愿总统下台,也不愿看乔丹离去。” ---“指环王”比尔?拉塞尔
31.魔术师约翰逊:“乔丹一个人是一种球员,我们其他人是另一种球员。”。乔丹第一次退出时,这位前NBA巨星竟然在电视节目里双膝跪下,双手合并来祷告,希望乔丹能回归NBA。
32.“对于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来说,都盼望他能离开NBA,呵呵,这是真的,我们谈论过这些,在他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抓住了机会,我想这应该是上天的恩赐。” --奥拉朱旺,在乔丹第一次退役后,率领火箭两夺冠
33.“我是这个地球上最会打篮球的人,乔丹,他是外星人~”
---查尔斯?巴克利
34.“我奶奶和乔丹一起打球也能拿6个总冠军戒指~” ---大鲨鱼奥尼尔
35.“我最崇拜的球员是迈克尔-乔丹和马拉多纳。” ---马努?吉诺比利
36.托尼?帕克:1991年6月,正好让9岁大的帕克,亲眼目睹了芝加哥公牛队夺得队史上第一座总冠军奖杯的荣景,尤其是“飞人”乔丹的神乎其技,更是让帕克佩服得一塌糊涂。帕克启程返回法国时,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我以后要打NBA。于是,世界上又少了个足球运动员。
37.“乔丹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乔丹是我最崇拜的偶像,看他的比赛录像,感觉自己是他的一部分。把我和乔丹比较是一种表扬,但我总是觉得这种比较越少越好,因为乔丹只有一个。” ---德怀恩?韦德
38.“只有和迈克尔在一起我才会去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角色球员”---科比?布莱恩特
39.“我之所以选择23号,就是因为我的偶像是乔丹,因为他场上对待篮球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赢,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赢球,他对待篮球以及在球场外的态度都是值得学习 和值得尊敬的。” ---勒布朗?詹姆斯
40.“最崇拜的偶像是乔丹,从小就梦想像他一样打球。” ---卡梅罗?安东尼
41. 姚明:“乔丹需仰视~”在姚明的心中,“飞人”乔丹就像一尊高不可攀的神。姚明曾说过,自己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奥拉朱旺,一个是巴克利。乔丹高高在上,过于缥缈,连身高2 米26的姚明都需仰视才见。
42.麦迪:乔丹第二次复出奇才,麦迪写信给乔丹中说:“去年在华盛顿全明星赛上,我见到了你,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告诉你你在我们年轻球员心目中的分量,对于我们来说,你依 旧意味着一切,依旧~”
43.“他是人类的奇迹,他无所不能~” ---施瓦辛格
44.小甜甜布兰尼:我们的小甜甜从小就爱打篮球,还参加过校队,只可惜身高……她最喜欢飞人乔丹,理由,因为他是最棒的~
45.“为他演唱送别的歌曲,我十分荣幸,他是美国的英雄~”
---玛丽亚?凯莉
46.“他是最棒的,他愿意为我出演新MTV,一定会畅销的。”
---迈克尔?杰克逊
47.“除非你切下他的四肢,否则他是不会轻易服输的。”---道格?柯林斯,1986-89公牛的教练
48.“他是那种你考虑几秒钟就会为他跳下桥的人,他有着无比强大的意志,去完成他的任务。”---Walter Iooss沃尔特?伊奥
斯,当代最伟大的体育人物摄影师,他非凡的工作留下了无数经
典形象。
作文七:《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1700字
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从李鸿间、张之洞到袁世凯、**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 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无不对曾国藩推崇师法视为“楷模”
**
**家乡韶山与曾国藩的家乡湘乡仅一山之隔他的母亲文七妹就是湘乡人八岁之前**一直住在外婆家十六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并在这里通读了光绪年间出版的《曾文正公全集》。他读过的《曾文正公全集》至今还保留在韶山**纪念馆每卷扉页上都写有**手书的“咏芝”**号珍藏字样。
?1917年**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的许多思想、学识甚至于方式、方法都深深地烙下了曾国藩的印痕。 ?**的最高原则“阶级斗争”学说同于曾国藩的“大本大源”思想。
?**的“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源于曾国藩的“笃实”和自我反省思想。 ?**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曾国藩的《爱国歌》如出一辙。
**
**一生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认为曾国藩的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 ?早在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就亲自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要求学员“人手一册”作为治军治国之蓝本。
?30年代**在江西庐山等地举办“中央训练团”亲自从《曾文正公全集》中辑录出《曾国藩剿捻实录》分发给广大官兵尤其要求高级将领“格外用心研究”。
?**带兵最大的法宝就是给将士以“重赏”和“重赐”这完全师法于曾国藩“精神银子”的练兵用兵手段。
?在家庭教育上**同曾国藩如出一辙。他在给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信中从衣食住行作文写字到阅读功课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
?蒋经国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说“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
梁启超
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倍至“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关于曾国藩的文章梁启超说“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饮冰室文集?新民说》
陈独秀
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对曾国藩薰陶出来的湖南精神钦服之至年他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氏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
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
郭斌和
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在《曾文正与中国文化》中说“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
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宗稳操胜券冯友兰认为“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要搬到中国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那正是西方的缺点。洪秀全如果统一了全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
李鸿章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提起曾国藩言必称“我老师”。他评价其师说“我老师文正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吴永《庚子西狞记》
容 闳
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大清驻美公使容闳认为“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文正一生之政绩实无一点污点其正直廉洁忠诚诸德皆足为后人模范。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西学东渐记》
蒋迁黻
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著名学者蒋迁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既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陈 毅
陈毅元帅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直截了当地指出“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
作文八:《名人对乔丹的评价》1800字
13.我们也许再也看不到像乔丹那样的精彩表演了,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在我的一生中,我还从没有看到有其他的运动员能将头脑、身体和精神诸素质结合得像他那样精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4.1990年代初与美方会谈时,朝鲜高层人士曾表示: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马上要转播乔丹比赛。
15.我想买下公牛队,但芝加哥政府不允许。我想在乔丹退役后让他出任我们石油公司的美国总代理,如果他喜欢,我还想送他几口油井。 ---沙特阿拉伯王子
16.哪里都有他的球迷,他是一个被神化的人。乔丹是我愿意以一切换取他一张照片的人,与他见面,给他一个拥抱是我的梦想,他说,我常说如果我能见到他,和卡斯特罗,我愿做一切事情。 ---马拉多纳
17.他统治着整个篮球界,他似乎比我出名,OH,天哪。乔丹使我知道除了用双脚外,还有其他办法能使皮球产生魔力。 ---球王贝利
18.乔丹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很喜欢他,但乔丹的职业生涯比我成功,这是我所羡慕的~ ---罗伯特巴乔
19.贝克汉姆:他是我的偶像,我真的崇拜他~他来英国时,我和妻子为他做了导游,哈哈,现在仍记忆犹新。当时乔丹并不认识小贝,还问旁边的记者他是谁,弄的贝帅哥满脸通红,跟个孩子似的。
20.他是我一生中的偶像,我也学他在最兴奋的时候吐舌头,去打高尔夫。 ---皮耶罗
21.小罗纳尔多:我从小就是他的球迷,是他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小罗当年与乔丹会见时,略带害羞,握手时手臂一直在颤抖,太激动了。
22.我根本不能和乔丹相比,他是神,只有马拉多纳的伟大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齐达内
23.劳尔:1999年,乔丹赴西班牙马德里为耐克公司做宣传,临行前,乔丹的小儿子、皇家马德里的球迷央求老爸给他弄一件偶像劳尔签名球衣。到达马德里后,耐克公司的工作人员向皇马打了招呼,受宠若惊的劳尔马上托人送来一件最新款的队服,上面签着献给尊敬的乔丹陛下,劳尔.冈萨雷斯。
24.我们是好友,他经常约我打高尔夫,但我却不敢和他打篮球。 ---老虎伍兹
25.除了网球,我最崇拜的运动员是乔丹,他打破了那么多的纪录,他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费德勒
30.天哪,他退役了~你知道,美国民众宁愿总统下台,也不愿看乔丹离去。 ---指环王比尔拉塞尔
31.魔术师约翰逊:乔丹一个人是一种球员,我们其他人是另一种球员。。乔丹第一次退出时,这位前NBA巨星竟然在电视节目里双膝跪下,双手合并来祷告,希望乔丹能回归NBA。
32.对于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来说,都盼望他能离开NBA,呵呵,这是真的,我们谈论过这些,在他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抓住了机会,我想这应该是上天的恩赐。 --奥拉朱旺,在乔丹第一次退役后,率领火箭两夺冠
33.我是这个地球上最会打篮球的人,乔丹,他是外星人~ ---查尔斯巴克利
34.我奶奶和乔丹一起打球也能拿6个总冠军戒指~ ---大鲨鱼奥尼尔
35.我最崇拜的球员是迈克尔-乔丹和马拉多纳。 ---马努吉诺比利
36.托尼帕克:1991年6月,正好让9岁大的帕克,亲眼目睹了芝加哥公牛队夺得队史上第一座总冠军奖杯的荣景,尤其是飞人乔丹的神乎其技,更是让帕克佩服得一塌糊涂。帕克启程返回法国时,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我以后要打NBA。于是,世界上又少了个足球运动员。
37.乔丹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乔丹是我最崇拜的偶像,看他的比赛录像,感觉自己是他的一部分。把我和乔丹比较是一种表扬,但我总是觉得这种比较越少越好,因为乔丹只有一个。 ---德怀恩韦德
38.只有和迈克尔在一起我才会去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角色球员---科比布莱恩特
39.我之所以选择23号,就是因为我的偶像是乔丹,因为他场上对待篮球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赢,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赢球,他对待篮球以及在球场外的态度都是值得学习和值得尊敬的。 ---勒布朗詹姆斯
40.最崇拜的偶像是乔丹,从小就梦想像他一样打球。 ---卡梅罗安东尼
41. 姚明:乔丹需仰视~在姚明的心中,飞人乔丹就像一尊高不可攀的神。姚明曾说过,自己有两个偶像,一个是奥拉朱旺,一个是巴克利。乔丹高高在上,过于缥缈,连身高2 米26的姚明都需仰视才见。
42.麦迪:乔丹第二次复出奇才,麦迪写信给乔丹中说:去年在华盛顿全明星赛上,我见到了你,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告诉你你在我们年轻球员心目中的分量,对于我们来说,你依旧意味着一切,依旧~
陶宝网|://viptehui.uz.taobao.
作文九:《名人对**的评价》8700字
**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总理之一,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与刚正不阿的性格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92年的通货膨胀与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正确处理深刻反映了这是一位能把握全局,且懂经济的总理。犀利的语言,幽默的为人都为这位人民公仆增加了不少魅力,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
时光已经步入了2010年,在我们以激动的心情去迎接新一年的同时,回首2009年中国发生的各种事情,其中尤为瞩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我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观看国庆大典时,在天安门上的观礼台,我们也看的那些曾经为国家发展在不同时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这其中我们看到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以从容的心态、敏锐的智慧、铁腕的手法,使我们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暴取得了“软着陆”的成功,改善了国民经济状况,国内时局得以改革发展,至今在国际上得以公认的,一个具有传奇和争议色彩的时代舵手——
**!
如果一句话来概括**的评价就是:
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中国前总理**,是一位备受海内外关注,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层官员。卓越的经济头脑,心怀坦荡,疾恶如仇的个人品格,也使他在中国内地特有的政治现实中个性非常鲜明。但他,也是一位至今都被一些人误读的高官。
**是中国前政府高层最具学者风格的官员。出身于清华的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身为政府总理的**,还曾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他从不隐晦人们对他的批评或误解,甚至在面对亿万观众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常常直言媒体对他工作中某些过失或不足的报道。这与那些身居高位,对媒体与公众的批评或指责异常敏感,动不动就利用权势或个人影响力打压异己,甚至通过政治高层去找媒体或公众麻烦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利用自己主政时期的记者招待会,拉近了政府高官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使人们感到,政府官员不是管理人民,管制人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上人”,而是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力,协调关系,平衡利益,确保社会健康发展的服务者。为人民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对人民的恩惠与赏赐。人民更有权利监督、批评甚至指责政府的过失。他使每年两会期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成为民众期待的压轴大戏。总之,他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一些政府官员头脑中固有的等级观念、特权意识。使得宽以待民,从严治吏,成为党中央执政的一大进步。 他的这些举措为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转变服务型政府奠定了基础!
**出任副总理时,曾被人们称为“救火队长”。当时,很多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营不善,已经到了仅靠国家金融或财政扶持来维系的地步。于是,他出面解决国企的三角债难题。之后进行的国企改制,也把政府从管理一切的全能型政府中逐步解放出来。中国证券市场起步之初,他成为主管这方面业务的高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投资者的不理性而深感忧虑。他推行的分税制改革,成功地解决了地方与中央财税分成的矛盾。粮食与供销体制改革,不仅激活了市场,也把多年来依靠伸手向国家要政策、要资金、要市场的粮食与供销系统隐匿多年的黑洞,很快堵住。长期垄断经营的中国邮政系统,曾以大量不合理的高额收费,扮演了一个依靠侵害消费者权益而获取利益的不光彩角色。由他主导的邮政改革,则打破了这种垄断,使中国邮政、通信行业的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人们的消费价格大幅下降。由他主抓的海关改革,也使中国政府更好地把好了自己的国门,有效遏制了曾泛滥一时的走私现象。他推行的精简裁员改革,使国务院减少了近一半的人和部委,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15年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困境,又是他亲自出马兼任央行行长,推动全面的金融改革。使各家国有银行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实体,使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接轨,一举扭转多年的贸易逆差,从而稳定了金融,稳定了中国经济。
**即将卸任时曾说:如果中国的老百姓今后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还是办了一点实事的,我就谢天谢地了。结合中国内地特有的政治国情,从**卸任后不问政治,不著书,不题字,不单独参与政治性活动的情况来看。他的确是位心胸坦荡,正直无私的人。这与那些退休后不甘政治寂寞,出行时依然官气十足,而且时不时拿一些小恩小惠来沽名钓誉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人说国企改制造成了大量国资流失,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乃至生活困难;也有人说朱的改革造成了多个领域的混乱局面,是失败的。我不能不说,这些朋友只看表面,根本没有动脑筋思考一下问题的实质。他们是不是想过,如果大量国企不进行改制,国家每年向其注入大量金融和财政资金的状况到何时才是尽头?他们是不是知道,国有银行改革中,高达近两万亿资金缺口的绝大部分,是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国企改革中,的确存在国资流失现象,但资本性资产的价值,又怎能从账面净值来计算呢?造成前述问题的根源,不是**主导的经济改革,而是长期以来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只不过以前是遮掩问题,粉饰太平,大唱颂歌,而**把那些原本隐藏起来的问题公开化,并努力加以解决。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需要手术才能治好,有的人因为手术麻烦,还造成病人的一时疼痛,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于是把病情隐瞒下来。而**,则是一位医术甚好的主刀医生,他想彻底去除病人身上的病灶,可一些人却因为给自己带来一时的疼痛而指责他。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朱不是误解,而是否定甚或敌视,因为朱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损害了他们曾经享有的特权。更有甚者,那些别有用心的无耻政治掮客,把体制和他人的一切过错都强加于他,企图瞒天过海,推卸责任,嫁祸于人。
**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相信再有10年左右的时间,他的历史地位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因为是他,开启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他是一个先驱,一个探索者,一个迈出最艰难抉择的第一步的人。
在我们回首**为一个时代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无不感叹:迄今还没有比朱更好、更进步的高官。
附:朱总理,您可以谢天谢地啦
东北新闻邀评论员刘铁
到了与我们尊敬、爱戴的总理道别的时候,方觉得这一声“再见”格外沉重。
对他勇于踏雷破阵的五年的评价,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通过反复题词所申明的政治品格。
2002年11月19日,在香港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在其演讲中说:“我很少题词,但我为这三所会计学院亲自制定、题写了校训,就是四个大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从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要永远牢记这四个大字!”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初,席卷全球的金融信用危机,可以成为解释他这番良苦用心的国际背景。但以一己人生信念驱散社会道德迷雾,我以为应是对他如此痛心疾首、奔走呼号的更为准确的心理诠释。
他既是在对从事金融财政业务的青年乃至全员耳提面命;更是对浸淫于拜金主义狂潮中的所有世人不遗余力地做良知上的警醒。这四个字传递的精神追求与道德信念,犹如黄钟大吕。
而今,在他即将卸任的时候,他以其五年乃至毕生所追求的这一道德宿愿,才是我最看中的精神遗产。它之所以能让我想起来即泪流满面,就在于这四个字所蕴含的人格自我约束力量。
**强调这一行业原则与职业道德之所以力莫大焉,是通过这种强调,展示了大国高官与人民政治家所应必备的政治品格。
这是一句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话!“不做假账”,由**身体力行,已然将一种职业精神人格化了,人格化为政治家的道德境界,人格化为百姓的政治理想。
不错,官员也是人。但他是承担更多社会与历史责任之人。我们要求官员的政治素质不是更多,归结起来甚至可以只有一点,即,你必须首先以向“真”的态度对待你的人生,你才能以向“善”的态度对待我们的社会。
今天,我们仍要感激**!正是有了他对**的评价,才有了共和国的这段幸事:“他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借助这一评价,我要说:“这是一个不做假账的人;他既不在经济上做假账,更不在人生上做假账”。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想起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所谓“三唯原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这岂非扩展版的朱氏“不做假账”之人生准则?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今天评价**的历史功绩还为时尚早”。但无论今天我们怎么保留看法,我们也不应吝啬,吝啬于对他的肯定,肯定他的政治品格及由此形成的政治风格和魅力。无疑,这将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作为平民,我们也没有理由低估**政治品格的民间意义。尽管我不为官,但亦应以“不做假账”的人生规范为民为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期望,不应太多。而在这个人对他的国家、对他的人民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之后,我们又能给他以什么?
多年前,在展望今天时,他说过:“我只希望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我们,作为目睹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人民,对谁吝啬,在哪方面吝啬,也没有理由在今天不对您说一句:“朱先生,您可以谢天谢地啦!”
以擅长经济管理和务实作风著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国家主席**提名,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五位总理。 “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1998年3 月1 9 日上午,在九届人大会议结束之日,**率领新当选的几位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自信、从容、机智、幽默的风格,以及他对全局清晰的把握、措词的得当,赢得了中外记者和观看电视直播的中国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当一位香港记者问及朱总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他是否也会感到沮丧、灰心、犹疑不前时,**坦言,身处一国总理的职位,他的确感觉责任重大,心理负担很重,但是,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语激起全场热烈掌声。 在谈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时,**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是确保中国今年国民经济增长8 %。三个到位:是金融改革三年内到位;国企改革三年扭亏为盈;机构改革三年分流到位。五项改革:是指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财税制度的改革。 **把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定位在“科教兴国”上。他说,过去的“吃饭财政”把钱都吃光了,加上各级政府的盲目重复建设,使中央财政无法支持科教兴国。他说“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政府机构,把钱省下来,科教兴国的方针就可以实现了”。 “有观点,有主张,有魄力,懂经济” 近四年的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过 温总理和**度扩张的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中国经济出现了同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罕见的好形势。正是带着这些瞩目的政绩,**荣任了中国政府的新一届总理。
Abcde网友就王霄网友《**功过之一瞥》一文中部分观点谈论的意见我很赞成。中国政治改革的主要目标,的确应该是改革现有的党国体制而非所谓官僚制度。因为官僚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个专制国家的主要政治改革方向。不仅如此,abcde网友还谈论了他对**先生的评价意见。对他的这一观点我也比较同意。
平心而论,**先生任上的最主要的政绩的确就是这两点:一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挽救了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二是力主加入世贸组织并彻底废除和改革了原有的那些落后而错误的经贸制度,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我认为,朱的确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最有建树的一位领导人。
很多人评价一个人喜欢从具体小事情上看,这也对,但对于国家领导人而言,仅仅停留在一些诸如他说过什么话,批评过什么人,甚至发火摔过什么物件等街谈巷议的小故事上来分析者个人及其历史政绩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既然你是说一个政府首脑的政绩,那就得用涉及国计民生以及相关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上做得如何来加以评价吧?所以,我就大致分析了一些相关问题并择其大者说一说吧。
我认为,**先生的主要功绩就在上面那两条中,具体数据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都清楚。其他功绩(应该说政绩更妥些)虽然也有一些,但都是次要的或者从属的。尽管如此,朱先生的这两个功绩也算得上中共建政以来最突出的了。我说他算得上是前无古人,虽有过誉之嫌,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谁都知道,现任这个班子直到现在还在因循守旧,大吃朱的老本哩!他们不仅在制度改革上一无新的建树,而且各种制度性的潜伏着巨大危机的问题也都已经堆积如山了。
但是,是人都会有错失,何况一个大国的政府首脑?为了让网友们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这里我只想专门评说他的政绩败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嘛。性格属于粗线条的朱的政绩败笔肯定不少,小问题更是很多,但如果归总起来,我认为主要也有两个:一是农村改革几无进展,甚至倒退,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放任本属福利性和公益性的教育医卫事业市场化,社会保障投入太少,严重损害了国民的利益。国企改革和下岗忽视工人利益也属于后者。
**从1991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抓经济(第二年为政治局常委兼第一副总理,1998年任国务院总理)直至2003年从总理位置上退下来,在位12年时间。在这期间,中国的农业出现了极度衰退的危机状况。
根据当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1年发布的《“九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状况实证分析》报告披露的数字,1995—2000年间,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种植业、林业、工业和运输业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分别由1990-1995年间的18.03%、13.73%、25.31%和21.70%下降到-6.21%、 -1.08% 、-3.11% 和-2.6%。在每年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都在迅速上涨的情况下,我国种田农民的本来就微薄的收入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每年竟然能下降6.21%,这是多么让人感到震惊不已的数据啊!
情况还远不止这么糟糕。在**当任副总理期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农村“三乱”(乱收费,乱提留,乱摊派)也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政府公开收取的收费项目已经多到连征收人即基层政府自己也数不清的地步。除了国家规定的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耕地占用费、提留、统筹等以外,还有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生产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以及各种集资款、摊派款、“搭车”收费款等,而且征收的部门多、标准多、依据多,农民既数不清、也道不明,不胜其烦。陈桂棣和春桃合著的《中国农民问题调查》一书主要就是披露这段黑暗的中国农村历史。(奇怪的是,现在的**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当年的政治错误所在!)为了摊派,上房揭瓦,下地拔苗,进圈牵畜,基层政府的干部什么不敢干呀!那时的农民生活艰难,苦不堪言,真的如陈桂棣书中所言,只缺一个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了啊!
可是,**先生却始终未能认清中国“三农”问题的日益恶化的根子就在于我国的那些有关“三农”的制度都是错误的,如土地集体所有制度、行政化的村民自治制度以及不准农民组建自己的合作社维护自己的权益,相反还容忍和鼓励农村供销社之类的假合作经济组织伙同所谓龙头企业一起去继续盘剥农民的利益。那时,他所亲自主导的一个所谓粮食顺价销售运动,实践证明,简直就是
一场计划经济在农村复辟的闹剧。他自己也曾经被某些地方基层政府骗得气得几乎吐血。可农民的利益呢?一如既往地因其推行的错误的政策而遭到剥夺和伤害。
还有,也就在那段时间里,除了农村改革政策上的上述失误之外,政府在农业的投入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在农村“三乱”开始形成和横行之际,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却一反常态开始逐年减少。比如,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由“五五”时间10%,下降到“七五”时期3.6%,“八五”时期又进一步下降到2.8%。到了1995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仅占到国家总投资的2.2%。1999年国家增发的600亿元国债中直接用于农业的竟然为零。这一切使得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这种竭泽而渔、从已经贫困破败如斯的农村抽血去贴补城市的做法无疑更加深了农民的疾苦。可以说,后任前些年的所谓对农村反哺和支援等措施,其实都是对朱错误农村政策的一种补救而已。因为这种轻徭简赋之类的措施局限性很大,只能缓解农民的痛苦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灾难的制度上的原因。
当然,我们不能将所有这些“三农”问题的恶化都归因于朱,因为这是一个决策集团的所为。但朱作为当时的最有经济决策权力的人,为何却在减轻农民负担和发展农村经济问题上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呢?甚至连一项成功而正确的制度改革也没有呢?由此我们可以说,“三农”问题历来是朱施政上的短板。不承认不行的。朱不懂农村、农业,也不愿意去懂农民。(可是,现在的领导人在巨大的土地利益面前不也是这样的吗?)我希望他今后能正视自己也能正视到这个根本的立场问题。
除了“三农”问题之外,朱的另一个大施政败绩就是推卸政府责任,听任涉及亿万国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育医卫事业市场化,而且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太少。朱为人豪爽,对自己僚属也不错。在其任内曾一再给国家干部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加工资和增加福利,但是对于不属于那个统治阶层的其他社会阶层民众来说,朱的所作所为相对而言就显得没那么慈祥和大方了。
比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本来涉及全体国民(我国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的话,社会福利就必须将农民也包括进来)的利益,但是在**先生的十多年任期内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资金却一直少得可怜。
据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经以联合名义发文说,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讨论并同意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应达到4%,并还以赞扬的口吻说,在当年举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全体会议上,大家研究并一致批准了上述目标。
可令国人绝对没有想到也让朱大丢颜面的是,这两个中国最具权威的权力机构所公开承诺和计划的本来就低得可怜的目标到今天也没有实现。(后来说,要到2005年兑现,但又失言了。最近又说要明年,即2012年一定兑现!)
在朱任内这个数据究竟如何呢?我查了一下,1995年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2.46%,反而比1980年代下半期还要低很多。而到1998年12月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再次强调要按期实现这一标准时,这一财政投入指标仍然只有GDP的2.64%,仍低于八十年代末期水平。到2000年,此时朱已经坐稳总理位置三年了,但到这一年底这一数值不仅没有达到4%的承诺,反而还依然低于1986和1990年他上任前的水准。对此,**先生怎么自我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责任吗?不过话说回来,这肯定不是朱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整个执政集团的责任问题。可是到如今,不仅是朱先生,就是中央任一领导人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就此政府一再公然背诺和失言的事件而向国人道过哪怕一次歉意!
相反,在我国,什么都说的很好听。比如,我国推出义务教育制度,但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理论,叫做“人民教育人民办”,对外宣传时官员们似乎都很骄傲,也很自豪,但在这个光鲜的口号下面却是国家背诺,政府不承担义务教育费用,义务教育成为了国民自己的责任。说的不好听,这叫可耻。医疗卫生投入也是非常至少,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痼疾也就是从那些年中逐渐形成的。具体数据就不再说了。
除了教育和医卫,我国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总支出也是低得可怜,仅占我国各级政府同期总支出的2-3%左右。这与朱所领导的政府长期忽视公共财政政策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1991-1995年的韩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的中央政府对各自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整体支出已经分别占到各自国家当年总支出的10%、29.9%、30.5%、37.5%、42.9%和45.3%。对比之后,我们的政府官员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吗?
由于教育经费的极度缺乏,这里面出现了多少让教育界人士痛苦和悲伤的事例啊!别的不说,就说拖欠教师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村教师工资一项,整个九十年代就没有消停过。损害了数百万原本收入就很低的穷教师的利益。到了2000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拖欠总额已经高达135.6亿元,覆盖了北京、上海和浙江、西藏之外的27个省区。这简直就是国耻!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这些问题都归结到**先生身上(另有人分管教育),但朱作为当时的主要政府首脑,他是绝对要担负起他所应该负起的领导责任来的。对此,公正的历史自会书写。
总之,**是一个既有巨大政绩也有过很多很大施政错误的领导人。他的局限性有他个性和个人修为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他身在其中并为之服务的那个政治制度存在问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是民主的,也不属宪政的,而且是权力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的。这样的政治制度不改革,领导人只会凭其道德和自律水准向国民负责,国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公民权利以及经济权利等,都会很容易地遭受到错误政策的伤害和侵犯,而且还不容易得到及时地纠正。
尽管如此,我认为**先生依然是一个可以在青史留名的领导人。但从他
至今还对揭露和批判他在“三农”问题上施政失误的陈桂棣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耿耿于怀来看,朱也依然是一个不能正确对待民意的政治强人。这是一个很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作文十:《名人对明朝的评价》900字
**在一次谈话中说: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对嘉靖皇帝“很不以为然”,指他“炼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几年天下,就是不办事”
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
努尔哈赤的坚毅,皇太极的进取,万历帝的怠惰,天启帝的庸顽,袁崇焕的忠烈,魏忠贤的奸诈,东林党人的绝望抗争,阉党群丑的擅作威福……这些人物,这些事件,述说着那个正邪对立、忠奸并陈的时代,见证着清之勃兴、明之将亡的历史大变局。
8旬教授出书讲述明朝正德皇帝荒淫史(图)
韦庆远 ,广东省顺德市人,1928年生。主要著作包括《明代黄册制度》、《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中国政治制度史》、《隆庆皇帝大传》、《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等。曾任中国政治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明史学会等学术团体理事、顾问。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西亚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东亚研究系客座教授、圣安东尼学院兼职院士。现任广东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
韦老认为,斥朱厚照是“荡子皇帝”、“混世魔王”、“淫虫恶棍”确有历史根据,并不为过。他疯狂搜寻、残害无数妇女,包括孕妇、寡妇和处女。
萧功秦:明朝那些皇帝就一定好吗?明朝皇帝的道德素质、责任感甚至智商整体上都比清朝皇帝差很多。
萧功秦简介: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中国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代表学者。
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鲁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金庸
汉民族最后一个政权明朝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蠢材政权
-------柏杨
看明朝历史的人,必须特别注意明朝政治的闹剧一面,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大耻辱,中华儿女们别忘了老祖宗们作的孽!
-------李傲
袁腾飞对明朝皇帝的评价
这个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276年里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干好事。明朝的皇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一个赛着一个短命。
易中天评价明朝皇帝
有明一代的特点,是皇帝多混账而朝臣无大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钱钟书谈艺录对李贺诗的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