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人口的政策》5400字
1, 新中国人口政策回顾
(一 ) 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社会 “ 多子 多福 ” 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出生率上升到 37.0%。 ,死亡率下降到 14.0%。 ,自然增长率创下 23.0%。的新高。 这表明, 在短短的 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就完 成了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转变, 随后迎来第一次生育高潮。
(二 ) **同志在党的八大三次会议 (扩大) 的讲话中, 提出抓人口问题 “ 三年试点,三年推广,四年普遍实行 ” 的设想,展露出新中国人口政 策的雏形。
(三 ) 1957年 7月 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分析了 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主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 质量,曾受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但是, 1957年反右派 斗争一起, 将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当作马尔萨斯人口论批判, 进而形成 了 “ 人口越多、劳动力越多、积累越多、发展越快 ”—— 人口越多越好 的理论教条,人口问题成为无人敢于问津的 “ 禁区 ” 。
(四 ) 虽然 20世纪 60年代前期, 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文件曾提及控制人口 和实行计划生育,但没有真正贯彻下去。
(五 ) 在 10年 “ ** ” 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六 ) 进入 20世纪 70年代, 全国人口突破 8亿。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 国 家开始加大人口控制力度,生育政策也逐步明朗起来。
(七 ) 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把控制人口增 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八 ) 1973年提出 “ 晚、稀、少 ” ,强调核心是 “ 少 ” ,遂演变为 “ 一个不少, 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 的生育政策。
(九 ) 1978年国家明确提出 “ 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 最多两个 ” , 并将 “ 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 写入宪法。
(十 ) 1979年 12月, 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 提出 “ 提倡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孩子 …… 这是我国目前人口发展中的 一个战略性要求 ” 。至此,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已是呼之欲 出。
(十一 ) 20世纪 70年代后期,面对经济短缺、人口和劳动力过剩的严峻
形势,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控制人口增长、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
(十二 ) 1980年 3— 5月,中央连续召开 5次人口座谈会。与会者认为, 中国人口太多了, 应当尽快将生育率降下来, 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 孩子的政策, 并对生育一个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进行了讨 论。
(十三 ) 座谈会向中央书记处提交的报告和中央关于控制人口增长的 《公 开信》 ,体现了上述基本精神,奠定了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生育 政策的基调。 它的基本点是:国家干部和职工、 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 经过批准者外,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 生育一个孩子, 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两个的, 经过审批可以 有计划地安排。 不论哪种情况, 都不能生三个。 少数民族也要提倡计 划生育,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
(十四 ) 1980年中央正式提出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标志的生育政 策,绝不是 “ 拍脑袋 ” 的产物,而是经过了认真讨论和论证,对其实施 结果进行了深入研究,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抉择。
2, 当今人口政策:
(一 ) 我国可以实行 “ 三步走 ” 的人口发展战略:第一步,把高生育率降低到 更替水平以下,实现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 低增长的转变,这一步已在 1992年完成。第二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至人口零增长,同时注重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预计这一步可在 2030年前后实现。 第三步, 零增长以后由于人口的惯性作用, 总体人 口将呈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 届时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 状况,作出理想适度人口的抉择。这里所说的 “ 理想适度人口 ” 是全方 位的,不仅人口的数量是适当的,而且质量是较高的,年龄、性别等 的结构是合理的,同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
(二 ) 当前我们正处在人口发展战略的第二步, 如何走好这一步?指导思想 和基本任务可表述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调整人口结构相结合, 实现人口与资源、 环境以及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制定包括人口自身变动、人口与发展在内 的全面发展的人口政策, 逐步实现由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向数量控制与 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最终过渡到以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为 主的人口政策。就数量控制而言,建议考虑以下生育政策选择:
(三 ) 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 个孩子。这一条现在即可实施。因为,当前已婚育龄妇女独生子女领 证率城镇远高于农村,实行“双独”结婚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生育率 升高极其有限。
(四 ) 其二,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 实施, 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 在农村, 由于独生子女率较低, “一独生二”影响有限;在城镇,由于独生子女率普遍很高,夫妇一 方为独生子女者比例不会很高,对生育率影响也不会很大。特别是到 “十二五”,城镇 30岁以下育龄妇女将进一步减少,影响要更小一 些。实行“一独生二”的生育政策,对于“一独”方的父母家庭养老 和改变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五 ) 其三,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 育两个孩子。目前,农村实际的总和生育率仍在 2.0上下,实行“限 三生二”政策,生育率可大体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不会造成大幅度反 弹,也不会影响 2030年人口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普遍实行“限三生 二”,改变目前农村只有独女户才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于 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具有积极作用。
3, 世界人口政策:
(一 ) 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可分为两种:限制生育的政策与鼓励生育的政策。 其中,限制生育的政策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奖励少生但不惩罚多生(例如 印度);第二类是既奖励少生、又惩罚多生(例如中国)。鼓励生育的政策 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鼓励生育但不强制多生(例如德国),第二类是强 制多生(例如齐奥塞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
(二 ) 印度的人口政策是奖励少生但不惩罚多生。 据 2007年 8月 8日新华网报 道: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挖空心思想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问题。近日, 印度西部的一个地方政府就搞出了一个新的创意——用资助 “二次蜜月旅行” 的方式来控制人口出生率。马哈拉施特拉邦萨塔拉地区政府推出的这项“二 次蜜月大礼包”计划实际上是对推迟生育的奖励。根据该项目,一对夫妇若 是在结婚两年后才生第一胎就会得到价值 5000卢比 (约合 61英镑 ) 的大礼包, 若是将第一胎的出生时间推迟至结婚三年后,奖励也会变得更加丰厚,他们 将会获得价值 7500卢比 (约合 91英镑 ) 的大礼包。至于该项目为何叫“二次 蜜月大礼包”,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奖励金足够一 对夫妻在结婚两三年后去一个向往的地方,度第二次蜜月。
(三 ) 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实行强制计划生育的国家。在中国,一对夫妇如果 超生了,就要被征收巨额的“社会抚养费”,如果是国家公职人员,还可能 被开除公职。
(四 ) 德国:随着近年来新生婴儿的减少,提高生育率已成为德国一项重要国 策。德国政府于 2006年 9月出台了一项鼓励双职工夫妇多生育的法规,根 据规定,在 2007年 1月 1日当天或之后出生的孩子都可享受这一福利。停 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三分之二的补贴, 每月最高可达 1800欧元。如果父母中的另一方继续停职两个月,则可享受 14个月的补贴,即最高为 2.52万欧元的生育福利津贴。德国家庭事务部的 女部长莱恩为了号召德国人多生孩子,她以身作则,生了七个孩子。
(五 ) 美 国 : 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人口将突破三亿,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 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美国人口数量目前仅次于中国与印度,在发达国 家中排第一, 同时在工业化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 每年增加约 280万人, 但 美国平均每平方公里仅 33人,与欧盟国家的 120人和日本的 360人相比, 仍显得十分空旷。近年来,推行 “ 人才进口 ” 政策,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条 件,吸引世界各地有名望、有成就的科学技术专家移居美国。这就等于世界 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费时费力费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美国没花成本培养 就大量变成美国的优质人才,从而提升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没有直接 干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的全国性人口政策,各州有自己的政策。虽然美国 对生育实行不干预政策,但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实际上旨在使人口增长受 到一定控制,最终使美国人口达到静止目标。 “ 静止人口 ” 已成了美国政府人 口发展政策的目标。移民政策是美国人口政策的重要部分。
(六 ) 俄 罗斯 : 俄罗斯居民的总数在以每年七十万的数量递减, 俄罗斯人口最近 10年减少了 1000万,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实施良好的移民政策被 认为是解决人口危机的关键。 俄罗斯计划赦免来自独联体的 100万非法移民, 希望可以改变目前的人口形势。 同时, 俄政府还决定将妇女每生育 1个婴儿 得到的补贴提高到 1万卢布,对 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 500卢 布增加到 800— 1000卢布。日前,俄罗斯甚至有人提出,育龄夫妇如果故 意不生育子女,将要被罚以交纳税金。
(七 ) 西班牙是西欧一些国家中鼓励生育子女的典型案例之一。西班牙目前全 国人口为 4, 400万。由于历史、经济和观念等原因,西班牙妇女不愿意生 孩子和多生孩子。生育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已经出现社会老龄化问题。 西班牙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4%。 近年来, 西班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 育的政策。一对已婚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政府每月给予三百欧元(大约合三
千元人民币)补贴。生育的子女越多,补贴的数额越大但是。尽管如此,西 班牙人还是不愿意多生孩子。 他们宁肯花钱抱养包括中国小孩在内的外国小 孩,也不愿意自己生孩子。究其原因,主要是西班牙人生育观念与中国人不 同。不少西班牙人认为,生育子女只是社会责任,但在经济上是划不来的。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要做出巨大付出,尤其是经济支出。许多 西班牙人的人生观念是活着只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更不是为子女。
(八 ) 罗马尼亚:英国历史学家雷根的《愚昧改变历史》一书讲到,罗马尼亚 在齐奥塞斯库时代, 曾采取强制鼓励生育的政策。 1966年, 为了 “提高人口 数量”以“增强国力”,齐奥塞斯库实施了禁止堕胎乃至禁止节育的政策, 宣称“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的人”,并规定禁止离婚,每对罗马尼 亚夫妻至少要生四个孩子,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纳税金,堕胎者将受到判刑 囚禁的处罚,妇女月经期要受到严格的检查与盘问。为保证“政策落实”, 齐奥塞斯库命令执法者进驻机关、工厂、学校、农村等单位对妇女进行严格 监控,督促她们每月必须做妇科检查以确保没有使用避孕工具,而对那些避 孕的妇女和做堕胎手术的医生,一经查出就给以严厉打击,处罚监禁。
(九 ) 韩 国:朝鲜战争以后,韩国出现了人口高峰期,至 1960年,人口平均年增 长率达 29‰ ,为此,韩国政府于 1962年制定了家庭生育计划方案,目标是 到 1970年, 人口增长率下降到 20‰ 。 尽管这一方案促使韩国妇女生育率大 幅度下降,至 198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已达到生育年龄,政府 进一步加强人口政策,对独生子女夫妇实行奖励,将流产和绝育合法化。然 而自 1990年代开始,人口生育率偏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问题迫 使韩国政府又一次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
(十 ) 日 本: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限制生育率与人口增长的国家。日本国会在 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 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至 20世纪 50年代末, 日 本的出生率就已降至 40年代末叶的一半。 但是, 日本人口数量于 2005年度 首次出现负增长。 日本政府今年 8月 2日发表报告称, 日本人口连续第二年 出现负增长,近而日本人口将进入长期的减少过程,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 问题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 到 2025年, 日本总人口将下降到 1.2亿以下, 到 2046年将降到 9938万。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也日趋加剧, 预计到 2055年, 每年出生人口为 44万。日本政府重新修订了持续多年的人口政策,转而实 施奖励生育的措施,以应对快速的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问题。有分析指出, 日本人口减少与不断下降的出生率有直接关系。晚婚、住房以及教育费用高 昂等问题是造成日本妇女越来越不想要孩子的原因。
作文二:《关于人口的论文》1800字
关于人口的论文
根据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学家将世界人口规模增长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 ①史前的原始静止时期(公元前100万一前3000年); ②古代和中世纪的缓慢增长时期(公元前3000一1650年),③近现代的过渡增长时期(1650一1950年);④当代的急速增长时期(1950年以后).
史前时期 (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近100万年的时间里, 世界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前地波动在静止线上下.据人口学家推断,公元前100万年,世界人口为1-2万人,公元前1万年,为400万人,公元前3000年,为3000万人. 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公元前3000年一纪元前后)和封建社会(纪元前后一1650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进入相对稳定并持续缓慢增长的时期.这期间,总的看,封建社会的人口增长快于奴隶社会. 这一时期的世界人口由公元前3000年的3000万人缓慢增长到公元元年的2.3亿人,再增长到1650年的5.45亿人.近现代时期[包括近代阶段(1650一1900年)和现代阶段(1900一1950年)],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尤其是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死亡率下降提供了条件.因而出现了世界人口的第一次大增长, 即从1650年的5.45亿人增长到1900年的16. 50亿人,再增长到1950年的25.04亿人.这期间,世界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比较缓慢.190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也是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增长时期.1950―1985年,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1.5倍以上,近70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1.5倍.到1996年,世界人口已达57.7亿人.46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2.3倍.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的时间,由1804一1927年的
年,缩短到33年,14年,13年,11年.按目前的年增长率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将可能达到71亿 /FONT>78亿之间,2050年将达到79亿一119亿之间. 人口剧增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人口学家纷纷提出节育的主张,医护人员开始创建节育指导所,开展计划生育实践活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世界人口增长.1954年,在罗马召开世界性非政府间人口科学讨论会,讨论有关人口理论和共同关心的人口问
题.1965年,在联合国主办下,国际人口学会,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在贝尔格莱德联合召开了世界人口会议,以期增进入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全球性政府间会议,对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提出人口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认为凡人口增长妨碍实现增进人民福利的目标的国家,应选择适当的人口政策;所有夫妇和个人都应自由地同时又是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并有为此而获得信息,教育和手段的基本权利,夫妇和个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有责任考虑他们现存子女和将来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1984年,联合国在墨西哥召开国际人口会议,再次重申《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原则和目标,并通过了进一步执行该计划钓具体建
议.1994年,联合国在开罗召开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国际人大会行动纲领》,确定今后20年人口与发展目标,广泛讨论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提高妇女地位,包括计划生育和性健康内容的生殖健康等问题,表明世界对人口与发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日益重视.今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先后制定了人口控制政策.制定旨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的国家.从1976年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5.0%增加到1993年的37.9%. 其中,发展中国家已占53%.亚洲,拉美地区由于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 1990年与1970年相比,妇女总和生育率均由5.5下降到L1,人口增长率均由30%左右降到20%左右. 整个发展中国家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从5.8降到3.6.
作文三:《关于人口的思考》6400字
作者:薛涌
南方周末 2005年03期
“一个孩子”的政策确实压低了出生率。但是面对人口下降的惯性,行政命令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可以不让人生孩子,却无法强迫人家生孩子。因此,中国目前人口政策的目标,应该主要不是对付最近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人口上涨,而是对未来必然出现的人口下降的趋势进行“缓煞车”。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不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突变。这种认识一旦转化为行动,就会对人类命运产生本质性的影响。
自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以来,人口的过分增长,一直对人类的命运、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年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而没有被决策者接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2004年,新的人口论出现。其中两本最引人注目的书是Phillip Longman的《空空的摇篮:出生率下降是如何威胁世界的繁荣[以及我们能够对此作什么]》(The Empty Cradle:How Falling Birthrates Threaten World Prospentyand What to Do about It)和Ben J.Wattenberg的《更少:人口下降的新人口学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Fewer:How the New Demography of Depopulation Will Shape Our Future)。另外还有Nicholas Eberstadt在2003年的《2003-2004战略亚洲》(Strategic Asia 2003-04):Fragility and Crisis上发表的论文《人口趋势:亚洲人口趋势的战略意义》(Demographic Trends: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Asian Demographic Trends)。这些研究,都依据联合国2002年对世界人口最新的预测(projection),对世界提出了与马尔萨斯正好相反警告:世界人口马上将开始萎缩。这一萎缩,由于速度过快,将带来全球老龄化,威胁世界经济的健康增长。一些大国将因此沦落。
其中,东亚是老龄化的重灾区。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韩国全都面临老龄化的威胁。如果中国大陆过快进入老龄化,将严重影响自己的崛起。
一、“人口就是命运”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和数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有一句名言:“人口就是命运”。只要观察一下世界史就会发现,大国的兴衰,除了其他诸多原因之外,也与人口的变化息息相关。美国用20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蛮荒之地崛起为当今的世界超霸,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她的人口扩张了50多倍。当美国刚刚立国时,拿破仑正威震欧洲。但自拿破仑以后,法国基本上没有独立地打赢过一场主要的战争,如今已非“第一俱乐部”国家。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过去200年,法国的人口只增加了2倍。如果美国的人口也仅仅增长这么多,今天的美国就不过是另一个加拿大,在国际上根本没有说话的份。法国在现代欧洲争夺霸权,每每败在德国手下。原因之一还是人口。19世纪初,法德的人口比率是11比10。到19世纪末,则变成了10比15。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超过所有西方国家,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自由经济,1986年国民人均所得超过美国。原因之一是日本的人口比西方国家的年轻。但是,1990年日本经济迅速衰落,至今依然一厥不振,一大原因就是其人口迅速老化。中国近20年的高度经济增长,也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见效、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密切相关。
在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5亿增长到60.7亿,现在确实有人口过剩的问题。以中国而论,有限的资源要支持3亿人口,远比支持13亿人口轻松得多。特别是当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时,就会出现物价腾飞、劳动力价格跌落、大批年轻人失业,甚至饥荒、战争。但是,人口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一旦人口下降势头过猛,就会大规模改变现有人口结构,造成意想不到的经济危机。
在没有大的天灾人祸的隋况下,人口下降的基本因素是生育率降低。生育率降低的结果,就是老龄化,提高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这对经济的冲击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比如在中国,现在70岁以上的夫妇常常有3个以上的孩子,三个孩子抚养一两个老人相对容易。但这些如今40多岁的人到了70岁后,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可依赖,孩子的负担就大多了。社会抚养一个老人,比培育一个孩子的费用要大得多。以美国为例,即使考虑到昂贵的教育费用,一个孩子消耗的社会资源还是比一个成人少28%。但是,一个老人则比一个工作年龄的人消耗多27%的社会资源。因为老人需要的医疗费用太大。所以,爷爷多孙子少,经济就会不堪重负。
仅举几个发达国家的例子。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在大萧条时建立的,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办法是让年轻人把一部分收入存入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退休后国家每年发给一定的退休金。在上个世纪30年代,工作人口和老人的比例是41比1,这个制度当然好维持。如今,这个比例变成了3比1,也就是说,虽然从社会保险基金中取钱的还是一个人,但过去有41个劳动人口往里存钱,现在存钱的只有3个人。结果,美国现在的社会保险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德国面临着类似的处境。现在德国的退休金已经占了GDP的10.3%。万般无奈,只好削减退休待遇。但即使如此,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到2040年,德国15.4%的GDP要用来支付退休金。劳动力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6比1下降到1.4比1。
一个国家的GDP,是该国劳动人口生产量之总和。意大利的劳动人口到2050年预计下降41%,即使想维持零增长,那些所剩无几的劳动人口的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同样的幅度。但是,社会越是老龄化,提高现有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就越难。跨国研究显示,老龄化会直接导致企业创新精神的衰落。比如当今的中国和印度,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员的比例是5比1,企业创新精神十足,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的这个比例最低,企业创新急落,十几年经济停滞不前。其原因很简单,社会在老人的退休金和医疗上花钱越多,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投资就越少。通用汽车公司现在平均一个工人要支持两个退休人员。退休金债务高达192亿美元。老人的福利如今消耗美国9.4%的GDP,到2040年,这个比例可能到达20%。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在如今30岁的一代人退休之前,老人的退休金和医疗费用,可能消耗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GDP。试想,如果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社会经济资源用于养老,现有的劳动人口还要吃饭,国防、自然灾害等等同样需要相当的开支,那么,剩下的钱,有多少可以用于教育、科研和投资呢?
二、老龄化不是“富贵病”
在过去几个年,老龄化一直被视为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如今,老龄化已经成了全球性的挑战。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即使没有天灾人祸,当今四五十岁这代人在有生之年就可能看到世界人口的下降。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组织(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vsis)的人口学家预计,到207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的顶峰,随后下降。但在此之前,一些国家的人口已经开始急剧下跌。比如,在未来50年,德国丧失的人口几乎相当于现在居住在原东德地区的全部人口。日本人口会萎缩三分之一,这相当于中世纪欧洲黑死病时的人口下跌率。俄罗斯的人口现在也每年以75万的速度下跌。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传统的高出生率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出生率下跌的是如此剧烈,乃至墨西哥的老龄化比美国快得多。美国用了半个世纪才将其中等年龄从30岁提高到35岁。墨西哥在2000到2050年间,中等年龄将提高20岁。2050年,美国的中等年龄是39.7岁。墨西哥则是42岁。出现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还“老”的奇特局面。中东的老龄化更快。中等年龄每个妇女的生育率在2025年将跌至2.08,低于维持现有人口规模的2.10的水平。阿尔及利亚的中等年龄在未来半个世纪将从21.7岁长到40岁。连南部萨哈拉的人口也跟着萎缩。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的估价,已经从2000年的2.1降到2003年的1.85。
在人口萎缩所引发的老龄化中,东亚社会首当其冲。从2000年到2025年,东亚的中等年龄将提高9岁,几乎达到40岁的水平,到时候东亚人口比现在的欧洲人口(中等年龄38岁)要老。台湾地区的中等年龄要长11岁,几乎达到43岁。韩国中等年龄长12岁半,超过44岁。香港地区如果没有大量移民,中等年龄将达到46岁,5个人中就有一个为65岁以上。
但是,有必要特别关注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东亚最大的国家。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5年,日本的中等年龄将超过50岁,30%的人口在65岁以上,9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是80以上的老人。日本80岁以上的人口,几乎将和15岁以下的人口一样多。平均两个15-64岁的劳动力,要抚养一个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日本几乎就成了一个老人院。一个50岁的民族和一个25岁的民族比谁能干活,胜算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的情况,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人口的中等年龄预计将从30岁长到39岁。以这个标准算,中国到时候就是一个比美国还“老”的国家。表面看起来,中国的老龄化远不如日本严重,实际上却比日本更难应付。简单地说,日本是先富起来以后才“老”的。中国则是没有富就先老起来。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钱的老人,是个地道的“富翁”,生活一般不会有大危机。最可怕的是老年贫困,无依无靠。2025年,大约13.4%的中国人口将在65岁以上。但日本的老龄化达到这个水平时,人均GDP已经接近2万美元。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到2025年,中国有3亿60岁以上的人口。他们也就是现在三四十岁的一代人,属于计划生育的一代,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到时候可能出现一个劳动力养一个退休人员的情况,比日本两个人养一个的局面还严重。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备,到时如何应对可谓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三、应对老龄化,中日条件不同
日本是个高技术的发达国家,国民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受益于“终身雇用”的制度,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能力。日本人的健康水平也是世界最好的。这些条件,使日本有更大的余地应付老龄化。比如,人手不够用,可以推迟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从事商业销售、计算机、教育、设计等白领工作。他们在这方面并不一定比年轻人差,甚至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大多数能够自食其力。社会负担相应减轻。
但这样的措施,无法照搬到中国来。中国是发展中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有将近一半在种地,另外五分之一是矿工、建筑工人、交通运输工人,以及各种工厂的职工。你不能指望一个65岁的人再当建筑工人,就是在服装场当制衣工,也力不从心。况且,现在许多人50岁不到就提前退休,怎么可能到65岁时突然有了工作能力?再有,经济条件差,缺乏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劳动力的健康水平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老人健康差,不仅无法工作,而且提高了医疗费用,这将严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不仅如此,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如今中国的艾滋病和HIV患者有一两百万人,以后可能还会扩大。艾滋病和HIV打击的主要是年轻人。患者不仅无法工作,而且需要医疗服务。所以,这部分人在经济上等于提前进入老龄。
性别比例的失调,则是一个更大的人口挑战。正常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是103-105比100。中国的这个比例在1990年是112比100,1995年是116比100,2000年达到118比100。儿童的性比例甚至比婴儿的性比例还要失调。比如,2000年1-4岁孩子间的男女性别比例是120比100。只有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的性别比例正常。湖北、广东、安徽这些中心地带的男女儿童性别比例竟达到130比100。按这个趋势发展,到2010年,中国20多岁的育龄妇女的数量将开始递减。从2010到2025年,随着递减速度的加快,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可能减少四分之一。结果,10%甚至15%的青年男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可能。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而且能够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人口萎缩加速,进一步激化老龄化的危机。
四、中国的应对
中国目前正在享受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但是,这个“人口红利”背后是有高利率的。现在三四十岁的一代人,三四个兄弟姐妹抚养一两个老人,自己则仅有一个孩子。这样少的被抚养人口,自然可以使我们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但是,当这代人退休后,局面就倒了过来。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调整还不是太晚。如果中国能够立即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适当上升,在未来5年出身的一代人,到了2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人口高峰过去之后,正好进入工作年龄,经济发展的势头还可能维持。如今中国正在迅速城市化,大城市即使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也会面临出生率过低的问题。关于这一点,看看发达国家和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社会(如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无一例外。北京、上海也已经走上了这样的路。农村的高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看成是一个良性的补偿。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歧视农村的“超生”人口,而且应该给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成为未来高质量的劳动力。
这里需要警告的是,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全球老龄化,我们只有一个非常狭窄的“机会窗”。10年后,高度的城市化,会自然压低生育率。到时候即使鼓励大家多生孩子,怕是也没有人听,“机会窗”会马上关闭,老龄化将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人口发展一方面有一定的可测性,同时又有相当长时间的惯性,使人们必须依赖可靠的数据而非常识来进行政策判断。比如,中国现在的出生率早已经下降到维持现有人口水平以下。但是,由于过去人口增长过快,煞车晚,人口底数大,即使每个妇女生的孩子不多,但是生孩子的育龄妇女的数量太多,所以出生率下降后,人口还会持续增长一段时间。
如今,中国面对急剧上升的人口不得不“急煞车”,陷入了老龄化的陷阱。这虽然是不得已的政策,但我们在人口上涨的危机中不应该忘记了另一个基本事实:不仅人口上涨有惯性,人口下降也有惯性,这种惯性是在常识看不到的时刻开始构筑的,一旦显现出来可能更不容易控制。目前中国进入了人口上涨最后20年左右的尾声。同时,超低的出生率,已经使人口下降的惯性逐渐形成,这种惯性在20年后必然显现出来。到那时,目前出生的孩子不仅大部分是城市居民,面对高昂的城市育儿费用和事业压力生育欲望锐减。更重要的是,那时的老龄化,使年轻人变成了社会稀缺资源,整个社会对这些人的要求就是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再加上这一代人有过多的老人需要抚养,经济上负担非常重,无论从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难以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于是出生率会进一步下降。老龄化的惯性越来越大。我们不妨想象一下2000年出生的一代,他们到2030年时30岁。一对夫妇,要养活四个老人。由于社会中年轻人少、劳动力缺乏,他们的工作必然繁忙。这时要有一个孩子,不仅使女方暂时退出已经非常稀缺的劳动力队伍、在家育儿,而且一个抚养人口在经济上的压力也会让他们不堪重负。要知道,对付人口增长,政策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一个孩子”的政策确实压低了出生率。但是面对人口下降的惯性,行政命令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你可以不让人生孩子,却无法强迫人家生孩子。因此,中国目前人口政策的目标,应该主要不是对付最近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人口上涨,而是对未来必然出现的人口下降的趋势进行“缓煞车”。
毫无疑问,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下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急煞车”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要“缓煞车”,就得提前行动20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急剧老龄化。
作者介绍:薛涌 电邮:evasicunxue@hotmail.
作文四:《关于人口的常识》6700字
1,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出现人口老龄化的
国家。
2, 女职工产假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按国家规定正常生产的女职工有权力享受产假,应视为正常出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苛扣其工资、福利、补贴以及考勤奖金,不影响晋级、调工资,并计算其工龄,反之则违反国家劳动法,侵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可到相关部门举报并申请劳动仲裁。
3,可持续发展
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8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系统观念,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按国际流行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1994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促进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行动方案以及对策措施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3, 绝对过剩人口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把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过剩人口曲解为绝对过剩人口,并认为绝对过剩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他虚构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2、4、8、16??的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即1、2、3、4??的比率增加,人口增加远远超过生活资料的增加,所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陷于饥谨、贫困和失业,成为社会多余人口,即绝对过剩的人口。只有用预防抑制即不婚或晚婚来限制人口增长,否则就会发生积极抑制,即必然发生饥谨、瘟疫、战争来消灭绝对过剩的人口,以保持生活资料和人口的平衡。他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4, 相对过剩人口
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的供给超过资本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变资本不断增长而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为资本增殖随时随地提供剥削的人身材料。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过剩人口“同并不存在的生存资料绝对量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同再生产的条件,同这些生存资料的生产条件有关,而这种生产条件同样也包括人的再生产条件,包括整个人口的再生产条件,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的再生产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08页)
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具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和停滞的过剩人口。
5, 世界人口日小常识: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
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 世界50亿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建议,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人口问题的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要求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在此期间开展" 世界人口日" 活动。此后,每年7月
11日世界各国都要开展宣传活
历年主题:
1996年: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力 (adolescent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 (approaching the six billion)
1999年:60亿人口日开始倒计时 (start the count-up to the day of six billion)
2000年:拯救妇女生命 (saving women's lives)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populati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
2005年: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 = 授权”,它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如何能够改变生活和社会。这一天突出四个主要行动领域:教育、经济机会、生殖卫生和权利以及参与。
2006年:“年轻人”
2007年: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200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主题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根据这一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2009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经济危机:投资于妇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010年:“每个人都很重要”(Everyone counts)。重点围绕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强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每一份报告都包含数据这一重要因素,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播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2011年:“每个人都有贡献”!
6, 人口普查常识:
许多国家都选择7月1日,因为假如人口出生没有季节偏好,7月1日作为一年正中间的时间点,可以代表该年度的人口平均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考虑到7月份正是南方的雨季,影响较大,于是将时间点推迟到10月1日;但有了“十一”长假后,很多人利用长假旅游,人口处于大规模的不稳定状态,于是我国的人口调查(不仅是普查) 的时间节点就改在了11月1日。
7, 婚检 婚检是指结婚前对男女双方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生殖器检查,以便发现疾病,保证婚后的婚姻幸福。婚前检查对于男女双方都有着重大意义。婚前检查的内容包括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两大部分。
通过婚检,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和疾病,从而达到及早诊断、积极矫治的目的,如在体检中发现有对结婚或生育会产生暂时或永久影响的疾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都有利的决定和安排。 正确掌握受孕的时机和避孕方法,并指导实行有效的措施,掌握科学的技巧。对要求生育者,可帮助其提高计划受孕的成功率。对准备避孕者,可使之减少计划外怀孕和人工流产,为保护妇女健康提供保证。
通过家族史的询问、家系的调查、家谱的分析,结合体检所得,医生可对某些遗传缺陷做出明确的诊断,并根据其传递规律,推算出“影响下一代优生”的风险程度,从而帮助结婚双方制定婚育决策。
8, 平衡方程
Balance Equation 一个基本的人口统计公式,用来估算两个时点间总人口的变动,或是在其他条件已知的情况下,用以估算未知的人口变动因素。平衡方程包括人口变动的所有因素:出生、死亡、国际迁入、国际迁出、国内迁入及国内迁出。
9, 人口红利
所谓" 人口红利", 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此,在我们享受“人口红利”丰厚回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可能会面对的人口“负债”。
我国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只是最近1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 10,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是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开幕而称之。“绿色气候基金”是德班气候大会核心议题。2011年12月,德班结束谈判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11, 京都议定书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
12,坎昆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和第6次《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大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在未来国际气候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设立每年进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投,倡议设立国际气候法庭,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情况。
12,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6月4日通过的一项公约。《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用,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促进和方便有关技术转让的进行。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
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14, 马寅初
马寅初(1882年—1982年),汉族,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2]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5, 马尔萨斯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一般被称呼为托马斯·马尔萨斯,虽然他喜欢自称为罗伯特·马尔萨斯。他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的学术思想悲观但影响深远。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马尔萨斯在他最初发表的论著中,用相当严格的形式表述了这种思想,认为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即按指数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4,8,16……),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即按直线性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3,4,5……)。马尔萨斯在他后来的几种版本的书中,用不那么严格的形式重述了他的主题,只指出人口会有无限增长的趋势,直至到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马尔萨斯从他这部论著的两种形式中得出结论: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在饥饿的边缘上生活。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任何技术进展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因为食品供应增加必然要受到限制,而“人口指数无限地大于地球为人类生产物质的指数”。
16, 索维
法国人口学家,当代适度人口理论的主要代
表。早年在巴黎大学学习经济学,后在法兰西学院教授经济学。长期担任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所长、巴黎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并先后担任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主席和国际人口学会主席,在国际人口学界有较大影响,1990年6月获联合国人口奖。主要著作有《人口通论》(1954)。
索维在《人口通论》中通过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与社会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建立了新的适度人口的理论体系。他提出从经济、政治、军事及社会等因素来衡量适度人口的标准。他给适度人口下的新定义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他把下列 9个方面列为特定目标:个人福利、增加财富、就业、实力、健康长寿、文化知识、福利总和、寿命总和、居民数,并认为最重要的目标是个人福利。他着重考察“经济适度人口”。早期适度人口论者着重进行静态分析,索维则进一步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技术进步等条件的变动对人口及其变化的影响作用;研究人口增长和变化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他力图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寻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从而确定适度人口增长率。他把适度人口概念扩展到探讨适度人口增长率。但又认为适度人口只不过是一个使用方便的概念而已,“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工具使用,
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他还提出了“实力适度人口”的思想, 认为一国的实力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虽然经济目标和实力目标是一致的,但某国政府为达到一定政治及军事目的,往往要增加人口数量,所以“实力适度人口”永远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索维在适度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探讨了一些新的问题,对人口学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变化和趋势的决定性影响。
17,田雪原
著名人口经济学专家,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社科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自70年代以来发表《新时期人口论》、《中国老年人口》等专著16部 全国社科规划
田雪原
人口学科组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 )成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田雪原在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表了有独到见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17, 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人口学硕士授予权的科研教学单位,现设人口经济研究室、人口社会研究室、办公室、图书资料和人口技术综合实验室。
主要研究人口经济、人口社会和农村人口问题等。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制订人口规划、 落实人口国策、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承担并完成的课题主要有:
1. 国家教委P04项目《中国23个贫困县—河北顺平县人口问题调查研究》;
2. 河北省软科学项目《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态势及对策研究》;
3.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河北人口研究;
4. 河北承德人口控制模式研究;
5. 中国残疾人口研究;
6.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主要承担晋至元代人口统计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出版著作20余部,主要有《人口学概论》、《计划生育学》、《人口政策学》、《计划生育管理》、《现代生 育管理学研究》、《家庭论》、《100个国家(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管理》、《中国残疾儿童》、《人口抽样调查》、《河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生育心理学》等。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
作文五:《名人口中的至理名言》2900字
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 ?赫尔岑
?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 布?莱克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 ?赫尔岑
? 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现实里。? —— 乔?治?桑
? 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麽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 贝?弗里奇
? 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 高尔基
?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 爱因?斯坦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 布莱希特?
寻求?真理的只能?是独自探索?的人,和那?些并不真心?热爱真理的?人毫不相干?。 —— ?帕斯捷尔纳?克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 柏拉图
?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 **?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 李四?光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 ?歌德
?必须有勇气?正视无情的?真理。 —?— 列宁
?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爱因?斯坦
?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 —— 克?罗齐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 鲁迅
?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 郭沫若?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 哥?白尼
?真理不是一?种铸币,现?成的摆在那?里,可以拿?来藏在衣袋?里。 ——? 莱辛
?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 雨果
?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 ?爱尔维修
?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 博克 ? 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 —— ?列宁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 ——? 门捷列夫?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 约里奥??居里
?我们探求真?理,在一切?事件中,获?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 —— 桑?塔耶纳
?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 曹禺
?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 伽利略?
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 马克思?
真理?尽管苦涩,?然而鲜明。? —— 普?托里尼
?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 泰戈?尔
一?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 ?—— 贝?弗里奇
?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 王?充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 ?**
? 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 列宁
? 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 斯大林?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 克罗齐
?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
? 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 ?—— 休谟?
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 —— ?歌德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 卢梭
?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 马克思、?恩格斯
? 只要在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变会变成?错误。 —?— 列宁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 泰戈尔?
过去?的错误的学?说不宜忘掉?不谈,因为?各种真理都?要在和错误?斗争之中,?才能维持他?们的生命。? —— 克?罗齐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 —— 张?志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 王若飞 ? 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 **
?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 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 ?—— 莱辛?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 ?歌德
?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 伏契克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 方志敏
?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活着还有什?麽意思, ?—— 王若?飞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
作文六:《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21200字
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范文大全 > 介绍 > :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以下是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的正文:
第一篇:《中考英语作文 关于人口和环境问题》
关于人口和环境问题
A.你愿意为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呢,也许你也可以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你所喜欢的动物,并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物。下面词汇会对你有些帮助:
furry, smart, intelligent, fast, strong, aggressive, enormous, gentle, fun, shy, friendly, endangered, laws, zoos, feed, etc.
One possible version:
My favourite animals are pandas. I like them very much because they are gentle and shy. They are also friendly to people. And they look funny, too. Their eye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The black circles around their eyes make them look like they are wearing glasses or have just been in a fight. Their favourite food is bamboo leaves. They don’t like to move around very much. In fact, they prefer to sleep all day if they can.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But
now pandas are endangered. For one thing, people have destroyed many of their habitats. For another, they don’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We
must think of ways to protect them. I think we should build more panda zoos and plant more bamboo for them.
I hope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for animals, so that we can keep our world rich and colourful and full of interesting animals.B.今年几个世界大国首脑都参加了“八国峰会”,这次的主题
是世界经济、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话题,能源
使用必然污染环境,而气候变化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矛盾的产
物。
范文提示
1) Planting trees
Trees are very helpful and important for us. (树对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和有用。)We should plant more and
more trees in order to live better and more healthy in the future. (为了将
来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更加健康我们应该种更多的树。)It’s
everyone’s duty to love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爱护和保护环境
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 It’s our duty to save water(节约水是我们
每个人的责任。)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As we know , wa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
(我们知道,水对人类来说是非常的重要。)w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没有水我们就不能生存。)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is suitable to drink is less and less. (适合人类喝的水是越来越少了。)But some
people don’t care about it .(但是有些人却不关心或不在意。)They
waste a lot of water in their daily life. (日常生活中他们浪费很多水。)
Even worse, they pour dirty water in to rivers.(更糟糕的是他们排放污
水到河流里。) They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 too. (他们还乱扔垃圾
到河流理去。)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eriously polluted.(很多河流
湖泊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stop the
pollution. (人类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制止污染。)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ive happily.(只有这样,我们才过得幸福开心。) If we don’t save
water, the last drop of water will be a tear-drop of us.( 如果我们不节约
水,那么最后一滴水也许会是我们人类的眼泪)C.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保护我们的城市(Saving
Our C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rubbish in cities. Rubbish must be thrown away or reused properly. Or it may cause a lot of problems. It may pollute the air and water. People may get ill when they breathe the polluted air or drink the polluted water.
Our city has started to face the problem. Some rubbish is sorted and sent to a certain place .Waste gas is cleaned before it goes into the air. Waste water is also cleaned before it is poured into rivers.
People should be prevented from throwing rubbish everywher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and fight against pollution.D(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保卫地球(Saving the
Earth)
As time goes by, man is making the earth sick. Peopl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and leave rubbish everywhere. Factories let out their waste without doing anying to it . This has cause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land is sandy, the river is dirty, the air is less clean, ev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is rising.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put rubbish into dusbins and stop factories pouring waste directly into the air or rivers. In all, we have only one earth,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protect it, or we will regret.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E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保护环境(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Good environment can make people feel happy and fit .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means to improve our life.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and flowers around us . We shouldn’t cut
them down . We should stop factories from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and waste gas into the air. Whenever we see litter on the ground , we should pick it up and throw it into dusbins. Never spit in public. Don’t
draw on public walls.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环保(environmental matter)
The environmental matter is a hot topic nowadays. Not only does it affect our health, it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our future.
Due to lacking of environmental concepts, people's health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by air, noise and water pollution. In order to live a better life, we need a cleaner world. We should now be concerned for environment by creating a better future for our next generation.
In conclusion, the environmental matter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directly affects very human in the world!F
关于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的话题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our lives . We need the fresh air, the clean water and so on . In the past, there were many trees around us ,the air was fresh and the river was clean. But now, people cut down many trees. Air pollution and water population are very serious . The environment around us bees very terrible . 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First, we
should plant many trees to keep water. Second ,
we can ride a bike or walk to the school and work.. Third , we shouldn’t
throw the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 . Fourth, we shouldn’t use the plastic
bags. Finally, we can ask more people to join us.第二篇:《关于人口过剩
的英语作文》
Recently, the problem of human population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As we haven seen,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had emerged .for example,there are increasing difficulty in getting jobs,traffic,and natural resources.Generally speaking,as a result of overpopulation, almost all of the social problems will be are enlarged.
There are some factors accounting why overpopulation should take place.with the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the birth rate became higher than the
mortality,and the good medical condition made contribution to it.
So ,it's hight time tha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第三篇《人口问题《英语作文》》:
人口问题《英语作文》
The Population Problem
The population is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n the world today. 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with 1.3 billion. It’s
about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 large population causes many
difficulties, not only for every family, but also for the whole nation. It has bee a serious problem. In many less developed areas, some parents prefer boys to girls. As a result, many girls can’t go to school.
I think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One answer is known as the one-child policy. It has worked well in controlling China’s population.
人口问题
人口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问题之一。中国人口
最多,人口13亿。它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一个庞大的人口会导
致许多困难,不仅是对每个家庭,而且对整个国家都有很大的困难。
它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许多欠发达的地区,有些父母更喜欢男
孩女孩。结果,许多女孩不能上学。
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控制人口。一个
答案就是“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人口的控制工作很好。
第四篇:《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4篇》
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一:中国人口问题As is known to us,China has
the big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which is more than
1,300,000,000.Such a large population causes some problems in cities,that’s the unemployment.Too many people gather in cities and the jobs are not enough.Some graduates can’t find a job though they have left school for years.In addition,traffic jam is another problem resulting from the big population.There a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s and streets.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is not good.Too many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we don’t have enough farm land for them.
Fortunately,our government has realized the problems and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m.The government is trying its best to create more jobs and improve traffic systems.Moreover,the one-child policy has helped a lot.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二:人口It is reported that the
world’s population was 6 billion in the year 2,000, and it is grow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 world’s population problem is the greatest one because it brings lots of problems, such as water resources problem, more and more people losing their job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ause the population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over 4/ 5 of the world’s popuation. So China,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has kept the policy one couple, one child.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三:世界人口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the
next millennium will be critical for the world’s population. By 2050
population growth should have leveled off, but by then we’ll have 10 billion people--two-thirds as many again as we have today.The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is something we can choose right now, though: it’s not something that just happens, but a matter of human choice. The choice is a plicated one,with many variables, but it remains a choice.If we want to prevent a population explosion, we should take action now -or assist the poorer countries to do so. They need better government, better institutions, better labor and capital markets, better schools.Anything that increases the value of women’s time and adds to the cost of caring for a child makes a woman less likely to have that child. Since big families are often seen as safety nets for illness and old age, improving poor people’s
access to insurance, pensions and welfare institutions also has a major impact. This can be as simple as rural credit, providing a means of saving. Finally, there is education--both for women and, perhap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ildren.These steps are there to be taken, but there appear to be some countries that are not seriously trying at the moment. If we cannot achieve that we will certainly not control
population.That said, I don’t feel pessimistic that (关于桂花的作文)
we are going to run out of resources: we are being more efficient at producing food faster than the rate at which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There is, however, a risk that we will wreck the environment so effectively that the world will no longer be an attractive place to live. That really would be a dismal oute, to reach world population equilibrium only to find we’d destroy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四:人口问题Nowadays,population as
well as environment has be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faster and
faster,though,Chines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strageties, such as ,one child policy.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has slown down,which is to our relief.As for the environment,th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people do damage to it and seldome do they protect.So,we would like to say,if they still don·t stop those silly mistakes made to destroy the environment,one day ,human beings will be the last creature in the worl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Our earth is our mother for all of us.”
第五篇:《地理与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
篇三:保护自然 Protecting NatureChina has a very long and brilliant history, whose people are so friendly and hospitable. But I am wondering why some people pay suc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e. In many places of the countryside, rivers have bee stinking sewers
and brooks have disappeared. Heaps of garbage obstructs the scarce flow of dirty water. The grounds are littered with plastic bottles and bags.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rees even though it is illegal. In some towns, rubbish is hidden behind walls. Garbage cans are often of little use, making cleaners must rush all day long and also by night to clean the rubbish.This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nature in general is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children’s education, to China’s image, to public health, to tourism and to the future. China is the mon treasure of all Chinese, and we should live up to be a member of this big family, a descendant of 5000-year-plus ancient civilized country. I think the environment must absolutely be strictly protected by all means. This protection should go at the same pace as the marvel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In this respect, Germany is a rare model and leaves me a very deep impression. After you have an exciting tour around in this country for a week or so, it is unnecessary for you to polish your leather shoes. Personally, first of all, the strong awareness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n,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preserving the nature; We can learn form others in building China into one of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laces in the world.篇二:
保护自然 Protecting NatureChinahas a very long and brilliant history, whose people are so friendly and hospitable. But I am wondering why some people pay suc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e. In
many places of the countryside, rivers have bee stinking sewers and brooks have disappeared. Heaps of garbage obstructs the scarce flow of dirty water. The grounds are littered with plastic bottles and bags.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rees even though it is illegal. In some towns, rubbish is hidden behind walls. Garbage cans are often of little use, making cleaners must rush all day long and also by night to clean the rubbish.中国有着悠
久辉煌的历史,人民十分友善好客。但是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对自
然和环境那么不在乎。在乡下的很多地方,河流已经变成臭哄哄的下
水道,小溪也消失了。成堆的垃圾阻碍了污水难得的流动,地面上到
处是丢弃的塑料瓶和塑料袋。尽管乱砍滥伐是违法的人们还是砍倒树
木。在一些乡镇,垃圾就隐藏在墙后面。垃圾箱基本上没起到作用,
使得清洁工人必须整天日日夜夜来回清理垃圾。This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nature in general is extremely detrimental to children’s
education, toChina’s image, to public health, to tourism and to the
future.Chinais the mon treasure of all Chinese, and we should live up to be a member of this big family, a descendant of 5000-year-plus ancient civilized country. I think the environment must absolutely be strictly protected by all means. This protection should go at the same pace as the marvel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这种缺乏考虑大自然的行为一般
都会对孩子的教育,对中国的形象,对公众的健康,对游客以及对未
来很不利。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共有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成为这个大
家庭中合格的一员,成为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家的子孙。我认为必
须想方设法严格的保护环境,这种保护应该与国家的快速发展的步伐
相一致。In this respect,Germanyis a rare model and leaves me a very deep impression. After you have an exciting tour around in this country for a week or so, it is unnecessary for you to polish your leather shoes. Personally, first of all, the strong awareness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n,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preserving the nature; We can learn form others in building China into one of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laces in the world.在这一方面
德国是少有的模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你环游这个国家大约
一周之后,你没有必要去擦你的皮鞋。地理与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
地理与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在我看来,首先是因为那里的人们
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强;其次,在保护大自然这一领域应用的技术十
分先进。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最环保最友好的
国家。篇四:保护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Nature has provided us
with many kinds of resources. All most everything we use in our everyday life es from Nature. The food we eat, the water we drink, the clothes we wear, the concrete and bricks to build our houses, the materials to make bikes we ride, etc, all e originally from Nature.大
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来自
大自然。我们吃的粮,喝的水,穿的衣,建房用的水泥、砖,生产自
行车用的材料等,都来源于大自然。People have been making use of
these natural suppli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the amount and range of mate rials taken has increase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is tread will continue in the years to e.人们对大自然的利用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技术
的进步,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的用量和范围都急剧增加。据估计这
种趋势将与日俱增。However, natural resouces are not in exhaustible.
Some resources are already nearly used up. For example, the end of the world’s fuel is already within sight. Such an essential daily item as water is in short supply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e can no longer thoughtlessly use the many resources provided by. Nature. We must learn to conserve what remains.然而,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些资源几乎已接近枯竭。例如,燃料资源匮乏已近在眼前。地理与
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文章地理与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出自Our
NaturePreviously, I lived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sun always rose. Every morning, I got up early to see the sunrise. As the sun came out, trees, flowers, birds and other animals woke up from their long sleep and smiled gently towards the sun. “What a glorious view!” I whispered. But as I moved to the city, I could hardly see such a glorious view now.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iving step is so fast that we are always so busy and we don’t even have the time to take a breath. While in our free time, we can do nothing but play puter games. What a dull life it is! I eagerly want to return to our nature.以前我住在太
阳升起的农村。每天早上我都早起看日出。太阳出来的时候,树木,
花儿,鸟而还有其他动物都从长眠中迎着太阳微笑醒来。我低声说,
“多么壮丽的景色~”但是当我搬到城市里后,我现在几乎都看不到这
样辉煌的景色。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如此的快让我们总
是在忙碌中,甚至都没有时间喘口气。而在我们空闲的时候,我们能
做的又只是玩电脑游戏。多么乏味的生活啊~我迫切回归自然。To
make things worse, as a result of modernization, pollu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Nowadays we often breathe the dusty air and drink the dirty water. What’s more, we always suffer from the noise and the heavy light pollution. I’m really tired of this life. I want to change it. If I have a chance, I will get up early to see the sunrise, in order to embrace our nature.更糟糕的是,由于现代化的原因,污染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们现在经常呼吸着多粉尘的空气、喝脏脏的水。更重要的是,我们
经常遭受噪音和严重的光污染。我真的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想做出
改变。地理与自然的英语作文(4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如果我有机会,
我会早起看日出,来拥抱自然。As far as I’m concerned, our nature is
our mother. She offers us everything we want or need. If our nature disappears, human-beings will be in great danger. Therefore, we must love our nature unconditionally. Don’t always ask too much from her but return her nothing. Moreover, a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e should always appreciate for her bounty.我觉得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她为我们
提供了我们想要的或需要的一切。如果自然消失了,人类就会陷入危
险中。因此,我们必须无条件地爱护自然。不要向她索取太多,不然
她会报复回来的。此外,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感激她的馈赠。”
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作文七:《关于人口增长的探究》4400字
关于人口增长的探究
一. 摘要: 人类社会自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世界人
口也以空前的规模增长。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作出较为准确的预
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指数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对世界人口增长进行预测、美国1790-1900年人口增长率的确定及检验。首先假设人口增长指数增长符合模型,即引入常数 ,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下年增长率r保持不变。利用表给出美国1790-1900年人口数据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计算出增长率r1、r2、r3,并检验与实际数据的差别。但是长期来看,任何地方的人口都不可能无限增长,即指数增长不能预测较长时期的人口演变过程。一般来说,当人口较少时,增长较快,即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就会慢下来,即增长率变小。因此假定人口的增长服从规律:时刻t的人口为x(t),t到t+?t时间段内人口的增长量与xm -x(t)成正比(其中为最大人口容量)。试建立模型并求解。作出解的图形并与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的增长起到阻滞作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阻滞作用越来越大,即阻滞增长模型就是对指数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改后得到的。
关键词:人口预测、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最大容量
二.问题的提出:
1.1650年世界人口为5亿,当时的年增长率为0.3%,用指数增长模型计算什么时候世界人口达到10亿(亿实际上1850年前已超过10)。1970年世界人口为36亿,年增长率为2.1%,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什么时候世界人口会翻一番(这个结果可信吗)。你对同样的模型得出的两个结果有何看法?
2.美国790—1990年人口资料建立一个分段的指数增长模型。比如把时间分为3段,分别确定增长率,并进行检验。
3.假定人口的增长服从这样的规律:时刻t的人口为x(t),t到t+ ?t时间段内人口的增长量与xm-x(t)成正比(其中为最大人口容量)。试建立模型并求解。作出解的图形并与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
三.问题的分析:
由题意可知,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模型,根据已有数据的拟合,确定人口增长的增长率,从而预测人口数量问题,进而达到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问题一中,首先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因而顺理成章的利用已有的指数增长模型,预测两个小问中达到的时间段并比较分析。而问题二,根据数据分析可将美国1790-1990年的人口资料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90-1860年、1860-1940年、1940-1990年,增长率分别为r1、r2、r3,算出预测的数据并与实际数据比较,进行检验。问题三,有题意可设该比例系数为k,同时利用微积分中分离变量法求解设的函数表达式以及最大人口容量。最后,根据网上提供的知识,再结合已学的数学软件知识绘制出相应的模型曲线,对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
四.建模过程
1) 问题一 1.模型假设:
在预测时,假设该增长符合指数增长模型:记今年人口为,k年后人口为x0,年增长率为r,则xk?x0(1?r)k
2.定义符号说明:xk1——k1年后达到10亿 xk2——k2年后世界人口翻一番即72亿
r1——年增长率0.3% r2——年增长率=2.1%
3.模型建立: 记今年人口为,k年后人口为x0,年增长率为r,则xk?x0(1?r)k 4.模型求解:根据步骤3的公式得
k1
xk1=xk1?xk0(1?r )1
xk2?xk0(1?r2)k2
其中, xk1=10 xk2=72 r1=0.3% r2=2.1%
分别代入公式得:
k1= 231 k2=34
2) 问题二
1. 基本假设: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可知基本假设如问题一的模型假设 2.定义符号说明:
x(t): 时刻t的人口为x(t)
dx
: 单位时间内x(t)的增长量 dt
r: 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
3.模型建立: 根据数据分析可将美国1790-1990年的人口资料分为三个时间段,1790-1860年、1860-1940年、1940-1990年,增长率分别为r1、r2、r3,
利用微积分,将x(t)视为连续、可微函数,记初始时刻(t=0)的人数为,假设一段时间内人口增长率为常数r,即单位时间内x(t)的增量等于r乘以x(t),于是得到x(t)满足微分方程:
dx
?rx,x(0)?x0 dt
x(t)?x0ert
根据数据分析可将美国1790-1990年的人口资料分为三个时间段,1790-1860年、1870-1940
年、1950-1990年,增长率分别为r1、r2、r3
4.模型求解:
结合数据和公式计算出r1= 0.0296905 r2=0.0158903 r3=0.0121781
表2 1870-1940年实际人口与预测人口
表3 1790-1860年实际人口与预测人口
3) 问题三 1. 模型假设:
假设人口的增长服从规律:时刻t的人口为x(t),t到t+?t时间段内人口的增长量与xm -x(t) 成正比(其中xm为最大人口容量)。
2. 定义符号说明:
r---比例系数 x0---最初的人口数量 3. 模型建立:
当人口数量的增长服从以下规律:时刻t的人口为x(t),t到t+?t时间段内人口的增长量与xm -x(t)成正比(其中为最大人口容量) x(t??t)?x(t)?rx(t)?t (1)
dx
?rt,x(0)?x0 (2) dt
其中,r为比例系数
4. 模型求解:
从模型的建立(1) 、(2)可解得 x(t)?xm?(xm?x0)exp(rt)
指数增长模型曲线:
增量模型曲线:
Logistic模型曲线
:
五、参考文献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二版)
六、问题的解决
(1) 第一小问的结果和实际人口的误差不大,比较吻合。第二问的结果与实际的误差较
大,因为该模型的结果说明人口将以指数规律无限制的增长,实际上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有限制作用,则当年的人口增长率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减小。 (2) 由2x0?x0ert,可得当r不变时,人口数量增长一倍的时间是一个定值:t?
In2
r
(3) 图形比较:指数模型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这个模型与现实不符合,因为人口的增
长要受到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约束。阻滞增长模型和增量模型,考虑了在大量的人口容量,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无限趋于人口最大容量,这与现实是符合的。阻滞增长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区别是阻滞增长模型是用连续的方法讨论的,增量模型是直接用离散的方法讨论的。
七、附录
问题一的程序: syms t
f='10-5*exp(0.003*t)'; solve(f,t);
syms t
f='10-5*exp(0.021*t)'; solve(f,t);
增量模型的拟合代码
t=1790:10:1990;
y=[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38.6 50.2 62.9 76.0 92.0 106.5 .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plot(t,y,'b*');
% 定义需要拟合的函数类型myfun(a,t),a是参数列表,t是变量 myfun = @(a,t)-(@(a,t)-a(1))[exp(a(2)*t)]; a0=[0.001,1]; % 初始值
% 非线性拟合.最重要的函数,第1个参数是以上定义的函数名,第2个参数是初值,第3、4个参数是已知数据点 a=lsqcurvefit(myfun,a0,t,y);
disp(['a=' num2str(a)]); % 显示得到的参数
% 画出拟合得到的函数的图形
ti=1790:10:1860; yi=myfun(a,ti); hold on; plot(ti,yi,'r');
% 给图形加上图例 xlabel('年份'); ylabel('人口数');
legend('原始数据','拟合函数',2); box on; grid on;
指数增长模型的拟合代码
表1
t=1790:10:1860;
y=[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plot(t,y,'b*');
% 定义需要拟合的函数类型myfun(a,t),a是参数列表,t是变量 myfun = @(a,t)[exp(a(1)*t+a(2))]; a0=[0.001,1]; % 初始值
% 非线性拟合.最重要的函数,第1个参数是以上定义的函数名,第2个参数是初值,第3、4个参数是已知数据点 a=lsqcurvefit(myfun,a0,t,y);
disp(['a=' num2str(a)]); % 显示得到的参数
% 画出拟合得到的函数的图形 ti=1790:10:1860; yi=myfun(a,ti); hold on; plot(ti,yi,'r');
% 给图形加上图例 xlabel('年份'); ylabel('人口数');
legend('原始数据','拟合函数',2); box on; grid on;
表2、表3 同表1
阻滞增长模型的拟合代码
t=1790:10:1990;
y=[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 38.6 50.2 62.9 76.0 92.0 106.5 .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plot(t,y,'b*');
% 定义需要拟合的函数类型myfun(a,t),a是参数列表,t是变量 myfun = @(a,t)[a(1)./(1+(a(1)./13.2-1)*exp(a(2)*(t-1800)))]; a0=[500,1]; % 初始值
% 非线性拟合.最重要的函数,第1个参数是以上定义的函数名,第2个参数是初值,第3、4个参数是已知数据点 a=lsqcurvefit(myfun,a0,t,y);
disp(['a=' num2str(a)]); % 显示得到的参数
% 画出拟合得到的函数的图形 ti=1790:10:1990; yi=myfun(a,ti); hold on; plot(ti,yi,'r');
% 给图形加上图例 xlabel('年份'); ylabel('人口数');
legend('原始数据','拟合函数',2); box on; grid on;
作文八:《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14300字
[摘要]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关键词]数量与结构;“资源经济”;“人口红利”;环境倒“U”型曲线;“常量人口”;“零和游戏”;层
级和尺度;优先性
一、人口与经济
(一)人口问题的本质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共识”。这一“共识”内涵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人口问题多源于发展不足——经典的说法是,人口过剩是经济失败的标志;二是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
事实上,人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既与发展,经济有关,也与社会,制度、资源,环境和人口自身(数量、结构、质量)及其运动状况(年轻化、老化)有关。人口问题既是发展,经济问题,如生产性贫困、需求不足型失业、老年赡养等;但又不完全是发展,经济问题,如社会性贫困、资源性贫困、人口性贫困,供给过剩型失业、适应一摩擦型失业,老龄化等;在很多情况下又是与发展,经济无关的问题,如性别比、人口一资源比、吸毒等。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问题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对发展来说,财富、资源、空间的人均拥有量是最为根本的,而人口数量的多少则规定着这个人均量。粥少(人均生活资料)缘于僧(人口)多,地少(人均生存资源)因于人多;地瘠不一定民穷(如果人少的话),民穷也不一定因为地瘠(人多可导致富饶的贫困)。由是,人口数量便像“魔术师”那样左右着发展(以经济密度,即单位国土面积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与环境、资源、经济相关的富饶或贫瘠程度):少量人口可使贫瘠变为富饶,如澳大利亚经济密度4.9×104美元,km2(瘠矣!),人口密度2.5人,km2(少矣!),人均GDP20050美元(富矣!);大量人口则会使富饶变为贫瘠,如孟加拉国经济密度32.6×104美元,km2(为澳大利亚的6.65倍,富矣!),人口密度981人,km2(为澳大利亚的392倍,庶矣!),人均GDP370美元(只有澳大利亚的1.85,,贫矣!)(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二)人口与经济
视人口增长为一个积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古老(“大人口”)而又为近代经济适度人口论者推崇的思想。至今仍有人认为,“人手论”未必不正确,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人口众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优势;全球化对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不是控制和缩减数量,而是如何把其潜在的数量优势发挥出来;那些被“津津乐道”少生的人口,恰恰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为了证明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提高“人多生产多”的可信度,有学者还引述了如下比喻:“鹰和人都吃鸡,但鹰越多鸡越少,人越多则鸡越多”。这一比喻出自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人乔治?亨利(1839,1897)。他在《进步与贫困》(1879年)一书中写道:“动物和人之间有一种区别。鹞鹰和人都吃鸡,但鹞鹰越多鸡越少,而人越多鸡越多。海豹和人都吃鲑鱼,但一只海豹吃一条鲑鱼就少一条鲑鱼,如果海豹的增加量超过某一点,鲑鱼就会绝迹;而人将鲑鱼卵放在良好的环境中,鲑鱼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比补足他所吃掉的数量还多。因而不管人增加怎样多,增加的需求决不会超过鲑鱼的供应。”
新版本的“鹰越多鸡越少”所要表达的是,鹰只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鹰越多鸡便越少,鹰的增加最终会导致鸡的灭绝。这一结论是与生态学常识相违背的:同生物界一切捕食者一样,鹰绝不会像人那样捕杀超过其基本需要的鸡(自然的鸡A,下同),而是控制自己的捕食,调节自己的数量以维持与鸡(A)的动态平衡。亨利虽然提出“鹰越多鸡越少”的观点,但还是注意到了为营养关系——食与被食、捕食与被捕食所规定的“自动平衡”这一“自然秩序”。“如果海豹的增加量超过某一点,蛙鱼就会绝迹”,换言之,如果海豹的增加量不超过“某一点”,鲑鱼便不会绝迹。智慧——“生存智慧”便在于使生物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数量、取食维持在“某一点”而与食物(环境)保持平衡。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有如鹰与鸡(A)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有持续性。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存在表明,文化(知识)替代已使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生存智慧”而忘却了这种关系。(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人越多则鸡越多”所要表达的是,人有着巨大的生产力,物质、能量的供应从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看是不受限制的,自然则有着超乎想象的供养能力。正如亨利所认为的:“地球供养1万亿人和供养10亿人一样容易。”。然而,这是一种局限而有害的观点。首先,人与自然是一种物质进而“零和”的关系,人和鸡(驯化了的鸡B,下同)——人工系统——的增加,必然导致鹰和鸡(A)——自然生态系统——的缩减,进而导致稳定性的下降。其次,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并不意味着物质、能量的无限和供给的不受限制。根据熵增加定律,物质总是自发地从集聚、有用态转变为耗散、无用态,能量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转变为废热,在资源、环境有限的背景下,不存在人与鸡(B)没有限制的正反馈循环,进而越来越多的鸡(B)和不受限制的人口增长。最后,人与鸡(B)的正反馈循环——不断扩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对人类和自然都是致命的:在把社会推向随时可能崩溃的高位均衡态的同时,毁灭着地球上的复杂生命,特别是生物金字塔“智慧的顶端”。不是鹰吃光鸡(A)带来自己(自然)的毁灭,而是人毁灭了自然——通过鸡(B)的增加把自然界越来越多的生物量占为己有,断绝了鹰的食物来源(鸡A),并毁灭了其栖息地。
(三)“资源经济”与“资本经济”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性、基础性、根本性是自然资源还是人造资本,特别是人
力资本,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资本经济”观过分相信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的作用,以为人力资本是比自然资源和所有资本之和都重要的财富。在他们看来,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财富是从头脑中流出来的,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最后的资本——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源,但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
这里有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其一,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其二,最根本的发展条件是什么。事实上,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与之紧密关联的发展压力(竞争压力和人口压力)。里亚?格林菲尔德的研究表明,对共同利益、尊严的关注,使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条件下成为一种义务和承诺;民族主义通过一套新的伦理和社会观念赋予经济增长以正面价值和方向性,并将自然、分散的社会能量集中于集体的目标上——经济增长是民族主义的产物,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并非是自我维持的,民族主义对经济活动一再趋向发展提供了决定因素、不断的激励和支撑。集体精神的缺乏使荷兰在17世纪后半叶由黄金时期转向衰退;而民族主义的“魔杖”,既使英国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同时还赋予德国向英国挑战的勇气和能力;在当代,民族主义又使美国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发展压力,则进一步强化着民族主义,并使之成为现代化目标的“人质”。 (网中网友情提示:发表论文请选择正规刊物)
“资源经济”观则认为,对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信息、资本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更具根本性的是自然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经济的物质性告诉我们,对发展来说,自然资源是土地和“米”,人力资本、知识、技术是“巧妇”。没有土地和“米”,“智者”的头脑里绝不会流出财富来,“巧妇”也只能望厨兴叹;有了土地和“米”,“愚者”也能耕耘,“笨妇”亦可为炊。不论是“巧妇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还是“笨妇经济”(技术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经济),都是以土地、“米”为基础和第一性的物质经济。使天平向自然资源倾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人类利用过程中由丰裕向稀缺(不可更新资源趋于枯竭)的转变,社会资本的扩张性和随发展由稀缺向丰裕的转变,由此而来的(从对发展的第一性看)是“资本经济”(资本稀缺)向“资源经济”(资源稀缺)的转变。正如戴利所指出的,随着世界由“空”向“满”的转变,剩余自然资本已取代人造资本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自然资源对发展根本性最明显的展现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消费的巨大差异,即富裕、贫穷分别与高物耗和低物耗的对应:从人均商业能源使用量(千克石油当量,1997年,下同)来看,高收入国(人均GNP25730美元,1999年,下同)为5369,中等收入国(2000美元)、低收入国(410美元)只有1368和563;富裕的美国(30600美元)、加拿大(19320美元)、芬兰(23780美元)高达8076、7930和6435,贫穷的孟加拉国(370美元)、尼泊尔(220美元)、埃塞俄比亚(100美元)仅有197、321和287。对“资源经济”第一性的支持还包括为石油、水等进行的无休止的“资源战争”,以及人们在发生全球性灾难情况下也不会停止的对资源的觊觎和攫取——北极冰帽融化本是一场生态灾难,但却引发了周边国家对北极领土主权的诉求。
对“资源经济”的挑战来自“资本经济”的成功,如日本等资源贫乏,“从摇篮到墓碑都依赖进口”的国家和地区的存在。我们对此的回应是:其一,“资本经济”的成功并未改变资源对发展的第一性,不论是利用本国还是进口资源,任何发展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其二,资源基础提供着发展的机会,失去资源即失去发展;其三,从世界范围看,地球资源对发展的制约是终极的;其四,利用别人资源的
发展是不道德的,特别是污染产业转移(空间利用)、砍别人的树护自己的林、让别人养活自己的国民(通过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等。
二、人口与环境
(一)环境倒“U”型曲线
环境倒“U”型曲线系对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与分配不平等变化趋势假设的借用,亦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为格鲁斯曼在1990年前后提出。环境倒“U”型曲线表示的是如下现象:在转折点前,环境随经济增长而退化;通过转折点后,环境质量则随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上升而得到改善。这一转折点,大约出现在人均GDP达5000美元或8000,10000美元时。一些环境转变论则进一步认为,只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努力把企业污染“内部化”,便不仅可实现环境转变,还能把传统“突兀”的倒“U”型曲线改变为“平扁”的倒“U”型曲线,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基于以下理由,环境与经济的这种倒“U”型关系是不能成立的:第一,经济过程是一个物质、能量耗散而与环境退化反向变化的“熵过程”;单位商品能耗、物耗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总能耗、物耗和污染量的减少。其一,经济过程是一个“废物的总量增加,环境质量降低”的“熵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源被转化为商品和废物,能源被转化为废热;在消费过程中,商品转化为自由能和废物,自由能又进一步转化为废热。其二,环境退化源于人类活动对生态因子数量、构成的改变,人类规模愈大、活动强度愈高,环境退化便愈烈。其三,技术进步引起的单位商品能耗、物耗,进而污染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总污染量的减少,因为总污染量一单位商品污染×人均商品×人口总数。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大量单个资本、个人无法内部化的环境代价和无法或难以解决的“公地悲剧”。无法内部化的大量环境代价包括森林减少、土壤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被破坏而又无法私有化(假定私有化利于环保)的“公共资源”包括大气、河流、海洋、生物(尤其是大型动物)栖息地等;而资本(资本青睐在别人院子吃草、撒尿,在自家院子产奶的“长颈奶牛”)则对环境保护采取漠视态度,如发达国家的污染通过产业直接或间接地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第三,转折点对大部分国家而言是难以企及的,这说明倒“U”型关系只是发生在少数国家的现象。削弱但并未改变产值与污染正相关的技术进步虽然可带来单位产值物耗、能耗,进而污染的减少,但并不能改变总污染随总产值的增加而增加的事实——对环境转变论来说,总产值的增加,也恰恰肩负着人均GDP向“拐点”挺进以验证环境倒“U”型曲线存在的使命。而人均收入增长向“拐点”挺进的过程,也正是物质、能量耗散大量增加,进而环境退化加剧的过程,远在人均收入达到转折点前,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便会由于环境不可逆转的退化而被窒息。事实上,有限的地球资源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只允许少数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所谓的“转折点”,而且还是有条件的“假象”。
第四,统计相关、指标的局限性、差的数据质量和小的时空尺度使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普适性。其一,倒“U”型曲线研究所展现的,基本上是一种统计相关而非因果相关。当研究者给出存在的关系时,统计相关是因果的;当研究者给出不存在的关系式时,统计相关的结果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即是这样的结果之一。其二,指标的局限性。环境退化范围甚
广而需有一个内容丰富的指标群——污染、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流失、荒漠化、物种灭绝、全球变化等,而迄今的验证只涉及相对小的指标集,且多以污染为对象而使结果缺乏代表性。其三,差的数据质量使结果只具有低的可信度。其四,小的时空尺度进一步降低了结果的可信度,并使之与普适性无缘。层级,尺度理论表明,小尺度的格局在大尺度上不一定存在,小尺度的主导过程也不一定是大尺度的主导过程。
除荒漠化、生物灭绝等之外,对倒“U”型曲线验证现有最大的挑战也许是人均收入超过转折点的国家C02排放量的加速增长:1987年,美、法、加、意、日、荷兰、挪威、瑞典、新加坡等24个国家的人均GNP超过8000或10000美元;除俄罗斯、捷克收入减少,阿联酋、科威特增幅较低外,1996年其余20个国家增幅皆超过50,,其中10个国家达1倍以上,而人均CO2排放量则全部猛增,为1987年的3.77倍到6.50倍。可见,转折点只是环境转变论的“臆想”。
(二)物质关系与“零和游戏”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物质而非资本关系。而物质既不能被创造和增值,也不能被消灭——1公斤黄金放到世界末日还是1公斤黄金,有的只是转移——如物质在上游的流失与在下游的堆积。故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是“零和”,而不存在“双赢”——经济发展是把自然物转化为人工物,人类(富人、穷人)所得(如越来越多的鸡B)必为自然所失(如越来越少的鹰和鸡A),富人所得必为穷人所失。自然玩的是“零和游戏”,资本的增值、盈利只是人类自己玩的把戏——“双赢”只是一种自欺,经济增长并非对环境有益,进而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物质、“零和”而非“双赢”的关系,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成立。
污染转移,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城市向乡村、上游向下游、陆地向海洋,乃至随大气环流的全球性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环境与经济倒“U”型曲线形成和只在少数国家、相对小的指标集下出现的原因。局部地区、一些小国可以不需要钢铁、水泥、热电、石油化工、印染、采矿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但对总体、对大国来说仍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可以通过进口替代高风险、加剧水土流失的农业和保护自己的森林,但总是要有生产粮食、出口木材的国家,“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局部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并存,是以广大地区、其他国家的污染加重为背景的。对那些有确凿证据且你已亲眼看到的“双赢”结果,也不要相信,因为那必然是一种把废物和污染留给别人的结果,如服装业为主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环境良性循环,即是通过进口布料而把高污染的印染业排除在区域外形成的。
(三)“独立”和“首要因素”
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
作为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人口数量压力表现为压迫生物的“阈密度效应”,即当人口密度超过某一限值,生物种群便会衰退或消失。“阈空间”指生物生存、繁衍所需的空间下限(km2,个,群);“阈密度”指生物对人口密度容忍的上限(人,km2)。“阈空间”与生物的体型、营养级正相关,即体型越大,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愈靠后,阈空间便愈大;同“阈密度”反相关,即阈空间愈大,生物对人口密度容忍的上限便愈小。由此,从r,对策物种到k,对策物种,阈空间呈阶梯式陡增,阈密度呈阶梯式陡减。猛禽,如毛脚鹜、游隼需12,28km2方能正常生存,人参种群的生存仅需几平方千米。中国犀牛的阈空间为1.5×104km2(沼泽、丘陵林地),阈密度为2,3人;东北虎的阈空间为0.54×104km2,阈密度为26人;
黑熊的阈空间为数百平方千米(1只约需10,20km2),阈密度为65人;红松的阈空间为300,500km2,阈密度为40人。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密度的上升,生物特别是k,对策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当代生物灭绝速度数百倍、上千倍于地质年代(自然状态下为每1000年1个,而今每天便有3个物种灭绝),即是人口爆炸性增长形成的强大“阈密度效应”的必然。人口数量对生态,环境作用的独立性表明,(仅从生态角度看)即使不捕捉、不猎杀,单是人口密度的增加便会对k,对策物种造成致命的伤害。(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人口数量压力作为环境退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展现为人口的“基本需求效应”。按土地承载力的概念,对环境的各种冲击量(驱动力)均可归化为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即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基本需求效应”的形成,在于数量与基本消费的不可分割(不存在没有基本消费的数量),基本消费与非基本消费相比而言的刚性(人可以不坐飞机,但绝不可以不吃饭),特别是基本消费品生产要素(土地、水、气候及其空间配置)的短缺,以及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系统的外部性——森林毁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物种灭绝等。而基本消费品生产的艰巨性,则促使人们增加投入(化肥、农药、机械动力),进而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搞钱容易搞粮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1950,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增长5.6倍(由近7万亿美元到46万亿美元),而谷物产量在大量投入下仅增1.9倍(由6.4亿吨到18.55亿吨)。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即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在人口数量压力下——摆脱贫困 ,追求温饱——毁林垦荒的必然恶果。人口的“阈密度效应”和“基本需求效应”表明,减少人口数量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性作用。
三、数量与结构
(一)“人口红利”
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被一些人进一步归结为年龄结构的变化:在人口转变初期,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导致社会负担加重而对经济发展不利;到第二阶段,人口数量增长减缓带来社会负担减轻而有利于经济发展;进入第三阶段,人口增长趋于静止,人口结构趋于稳定,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中性。一些研究还得出以下结论:人口年龄结构红利因素在东亚经济奇迹中的贡献率为1,3至1,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对近二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红利”效应,尽量延长“机会窗口”的开启时间,中国必须放开二胎生育,实施人口“可持续不减”战略。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追求“人口红利”所要付出的代价,除人口和就业压力外,还有资源,环境压力的持续和增大,进而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在总体上趋于恶化:森林严重退化,支持覆盖率的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水土流失面积为367×104km2,占国土面积的40,;七大河流已成“悬河”,1,2的人口、1,3的耕地、7,10的产值处于江河洪水位之下;荒漠化土地为262.2×104km2,占国土的27.3,,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四亿人口和其耕地、家园处于荒漠化的威胁之中;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78,),且处于质量递减状态;江河断流时有发生,湖库干涸不断出现,农业严重缺水,人畜饮水困难,1,2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江河严重污染,3,4河段已令鱼类无法生存,4,5人口饮水受到污染,1,4人口饮水水
质不良;大气污染严重,几乎所有城市的TSP(总悬浮颗粒物)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SO2排放居高不下,半壁河山酸雨肆虐;洪涝、干旱、生物灾害、地质灾害规模扩大,近岸海域赤潮濒发;大型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濒临灭绝,鼠类兴盛为灾等。
合理的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无疑是有利的,但与人口压力、就业压力及由此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相比,与之相关的“人口红利”只能算是“蝇头小利”。环境的总体恶化不容置疑地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通过拼资源、拼环境换来的,东亚的经济奇迹同样是以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和人口增长对环境退化的加剧相比,提高出生率以延长“机会窗口”的开启时间则更是得不偿失。考虑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特别是所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东亚1,3至1,2的人口年龄结构贡献率便只能是一种“天方夜谭”;对“人口红利”的追求,将形成增加人口的“人口红利陷阱”而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 (网中网友情提示:发表论文请选择正规刊物)
(二)“常量人口”
与“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问题”相比,“常量人口”的“中性”观——一个数量、结构趋于稳定的人口不再作用于经济和环境——则纯属杜撰。“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点,最早是美国于198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环境会议上所提出的,他们认为“人口增长是中性的”;其理论表达则见于“人口红利”的研究中;接着,“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又由经济扩展到环境——人口,不论其规模有多大,当其数量趋于稳定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冲击量便会消失。于是,一个“常量人口”不再对环境构成压力的幻觉便被制造了出来,以致有人天真地认为,只要把中国人口规模稳定在16亿,便不会再加剧生态,环境的危机。
人口数量在稳定时不再影响经济发展和对环境构成压力,这不仅是极其令人费解的,而且也是与环境冲击量公式I=PAT(式中I为冲击量,P、A、T分别代表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以及技术对环境破坏程度的指数)。和人口的“规模效应”相矛盾的。人口数量不是“虚无”的,而是负荷着消费,进而负荷着相应的经济规模、资源耗费和污染排放的。在消费一定的情况下,不同规模的“常量人口”所对应的经济规模,耗费的能源、矿产,排放的废物、废气,进而对环境的冲击量显然是十分悬殊的。人口为0.31亿的加拿大,商业能源消耗、CO2排放只占全球的2.52,和1.80,;人口为2.73亿(现已达3亿)的美国,对应数字则为加拿大的9.09倍和12.96倍,占到全球的22.93,和23.36,;中国的商业能源使用量、CO2排放量为孟加拉国的45倍和146倍,除高出孟加拉国1.11倍的人均GDP外,根本原因便在于为孟加拉国10倍的人口。对中华民族来说,2,3亿的“常量人口”不会危及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为16亿时,便存在着隐患。 (网中网友情提示:发表论文请选择正规刊物)
对“常量人口”“中性”观的理解,这里只能做以下猜想:其一是不变化不作用。人口可分为“存量”、“增量”两部分,而“增量”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变为“存量”;当“增量”为零时,“存量”便为“常量”——这便是时下关于当今人口虽然比二三十年前多得多,但由于“增量”趋缓而不再作用于经济、环境的奥秘。与“常量人口”对应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变量人口”,可以是“人口增量”,即人口除“存量”的“增
量”部分;也可是“增量人口”,即一个增长着的,包括“存量”和“增量”在内的整体人口。其二是荫蔽因果关系的统计零相关(或极弱的相关)。当一个自变量趋于稳定而为“常量”时,其与因变量的关系便变得极弱或为零。统计相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但其既可显示因果相关(自变量处在变化中),也可荫蔽因果相关(自变量为“常量”而不变化时),更可使无因果关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高度相关——如果你把它们放在一起作相关分析的话。东亚“人口红利”研究中年龄结构1,2至2,3贡献率的结论,“常量人口”“中性”观的形成,即是统计相关对极重要乃至根本性因果关系——人口数量、结构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荫蔽的典型。而“常量人口”不作用于经济、环境等相关论述,也皆以此为源。(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
“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是一个如同“饮食男女”那样不言自明的,不需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去证明的“公理”和“常识”,但对其进行诠释却有助于对人口数量根本性的理解。
僧多粥少,过高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近千人)使孟加拉国陷于贫困且少有选择余地。“分母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2005年,中国GDP总量为22350亿美元,占全球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5,,仅少于美、日、德而居全球第四位,但人均1703美元仅排全球第110位,只有世界平均的1,4、日本的1,24和美国的1,25。而众多的人口形成的“规模效应”,则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粮食总产量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在养活她的国民上举步维艰,并使一部分农民陷入人多地少的人口一资源性贫困之中。中国的人口已多到既难以承受之重,又难以承受之轻的地步: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在相当程度上即是以庞大规模人口为背景,自然灾
,)而诱发的食物“边际供给量”减少所致;如果每人每天多害引起粮食减产(约15
吃50克肉,按4:1的粮肉转化率和13亿人计,便意味着全年要多消费0.95亿吨粮食;从“全球资源共享”出发,到国际谷物市场上购买中国所需粮食的20,,30,的专家建议,也同样因为庞大规模的人口而不能如愿以偿。把世界市场谷物的一半乃至全部卖给中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世界养活不了中国,中国只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必须自己养活自己。
相反,少量人口使澳大利亚、加拿大在贫瘠的环境中实现了富裕;地广人稀和高人口一资源比成就了美国的大国地位,并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供应国(美国提供着全球50,左右的贸易谷物,100多个国家依靠从北美进口粮食)。1988年,美国谷物的消费超过了生产,原因是当年谷物产量因严重干旱减少了1,3,大体上与常年谷物的出口量相当。这里的问题是,若美国人口同印度或中国一样多,它还会有剩余谷物以供出口吗?对照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美国在1988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显然,低密度的人口既为美国提供了选择机会,也为世界提供了选择机会。少量人口优势的又一突出例证是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的崛起——以国际能源的强势需求为背景,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约一半的石油生产量用于出口)。这里同样的问题是:若俄罗斯的人口同印度或中国一样多,它还会有多少石油和天然气可供出口,石油还会是一张坚挺的“王牌”吗?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迅速而令人瞩目的崛起,还在于它只有少量的人口。
(四)层级和尺度
尺度是被研究事物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度量。其基本概念为规模:时空
跨度,粒度,分辨率(最小时空单位)和量度——一定规模、粒度下观察或模拟结果的计算,如一个树轮盘(年轮)对千年尺度(规模)上年变化(分辨率)的显示。其基本特征是,小尺度测得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推到大尺度上——小尺度的景观格局在大尺度上不一定存在,主导过程也不一定是大尺度上的主导过程。由是,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所界定的尺度,改变研究范围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如藻类生产力与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关系,在每三天一次的测定中为负关联,在每六天一次的测量中则呈正相关——非常不一样的结论也许仅仅是由于研究中采用的尺度不同。同样,在小尺度上能做到的,在大尺度上也不一定能做到,如通过幼虫寄生,小茧蜂可灭绝寄主庆网蛱蝶的局域种群,但却无法使庆网蛱蝶的整个集合种群灭绝。小茧蜂是姬小蜂的寄主,姬小蜂的特点是寄生率的显著正密度相关和广食性。当小茧蜂的种群较小时,被姬小蜂寄生的概率相对较小(姬小蜂的广食性使它并不依赖于小茧蜂);当小茧蜂使庆网蛱蝶种群行将崩溃,也即其种群规模达到最大时,被姬小蜂寄生的概率也上升到最高——小茧蜂被姬小蜂大量消灭,庆网蛱蝶由此逃脱了被灭绝的厄运。
层级或等级理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尺度的层级或等级系统。从蝌蚪与它的一洼水到亚马逊雨林,地球生态系统按组织水平从大到小可分为不同的层级——生物圈(全球)、生物群系(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组织、细胞、分子。每一生态系统都处于一定的层级,具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每一层级都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亚系统或整体元。而整体元,一方面表现为对其低层级自我包含的整体性和制约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其高层级被包含的部分性、从属性和被制约性。在这个等级系统中,其一,高层级的行为、动态呈大尺度、低频率、慢变化特征,低层级则表现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变化特征;其二,通过兼容,小尺度上的非平衡性、异质性可被转化为大尺度上的平衡性和均质性,并导致复杂性的增加;其三,低层级是高层级的子系统和基础,高层级由低层级构成并对低层级逐级制约;其四,不同层级的问题性质不同且处在差异巨大的各种尺度上,须在不同层级上研究解决。
一切自然、社会系统都居于地球生物圈一定的层级,具有一定时空尺度和对总体的不同重要性。层级,尺度理论对理性人的告诫有五方面:第一,高层级,大尺度系统或总体(以下简称高层级系统)的目标、利益,包容着低层级,小尺度系统或部分(以下简称低层级系统)的目标和利益;而低层级系统的目标、利益却不一定体现高层级系统的目标和利益。由是,低层级系统对高层级系统的服从,便是一种合理。第二,各层级或各系统的问题必须在该层级或该系统内解决,跨层级或系统的解决必然会招致混乱乃至会导致系统崩溃。解决狼群繁殖过剩的正确方法是节制生育,系统内解决,通过大量捕食羊群,系统外解决只能使羊群和狼群都归于灭绝。人类即是繁殖过剩的“狼群”,社会和自然危机的根源即在于错误的系统外解决。第三,低层级系统发生的关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规律和影响重大的事件,在高层级系统中或只是非关键过程、起次要作用的因子和规律,或影响甚微,或根本不曾发生;而在高层级系统发生的一切,则由于逐级控制而对低层级系统有着根本和重大影响。地球上山崩地裂于太阳无丝毫影响,而太阳的轻微变化(如耀斑、黑子)则会对地球带来巨大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毫不相干,而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类文明——久旱不雨会触发导致王朝覆灭的“雪崩”,地球进入冰期必定会造成人类社会的萎缩。第四,解决高层级系统问题具有对解决低层级系统问题的优先性。包容性表明,前者的问题即是后者的问题,解决前者的问题便是解决后者的问题,或有助于后者问题的解决;
但后者的问题不一定是前者的问题,优先解决后者的问题将招致混乱,乃至会导致其系统的崩溃。第五,根据高层级系统对低层级系统的逐级制约、控制(狗摇尾巴)和在时空尺度上的巨大差异,试图调控生物圈(尾巴摇狗)的任何人类行为都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五)数量与结构
缩减人口还是“人口数量可持续不减”关乎民族前途,是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和学术争论的焦点。在操作层面,表现为“数量第一”同“数量与结构并举”之争。有学者甚至提出,必须打破“人口数量的紧箍咒”,走出“人口数量的陷阱”。
笔者的观点是数量控制对结构调整的优先。从问题层面看,其一,对以人口不减或增长为条件的“人口红利”的追求,将形成“人口红利陷阱”,加剧人口过剩而得不偿失;其二,人口数量过剩招致生存危机而属“心膂之忧”,老龄化并非衰亡只是“疥癖之疾”。提高出生率以调整人口结构既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化,又会阻碍老龄问题的解决,并使中国在“数量陷阱”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如果我们不能顶住人口老龄化(既往人口过快增长的代价和可持续的必须)的压力和“人口红利”的诱惑而放松人口控制,那么“人口数量陷阱”将变得更大更深而更难以得到解决;如果存在“人口老龄化陷阱”(以全球为参照,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尚不高且并未掉进“陷阱”)的话,我们也不能同时跳出两个“陷阱”(“既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又显著缓解人口老化”本身即是一个假命题),而须做出取舍和选择。
从层级,尺度理论看,数量控制对结构调整的优先性便同样不容置疑。第一,在人口系统内部,数量与结构是同等重要的,老龄问题是应当避免的,“数量与结构并举”是正确的;第二,在人口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中,人口数量带来的问题——就业压力、对经济的“分母效应”、“规模效应”、社会保障等,同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老龄问题、劳动力老化等,便不再是等同的,而存在权衡利弊的抉择;第三,在人口一社会一经济,环境系统中,人口数量因“分母效应”、“规模效应”与经济、环境的密切关系而使其重要性明显超过人口结构;第四,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人类系统从属于自然系统,人同自然的关系只表现在对环境的索取和影响上,而这又只与人口数量和相应的经济规模(技术)有关,人口结构不再出现在这种关系之中。当承载量超过轮船的吨位时,其沉没便是必然的,而不论上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货物还是生物,老虎还是人类;也不论上面坐的是什么人——男人或是女人,老人或是小孩,绅士或是乞丐,教授或是白痴……问题涉及的层级越高,或越是重大和宏观,人口数量的作用便越大乃至决定着一切,人口结构的影响便越小乃至最终消失。
人口数量过剩属高层级系统问题,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属低层级系统问题,减少人口数量是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对人口系统、人口,经济,社会系统中数量与结构关系处理优先性的规定。坚持“数量与结构并举”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通过提高出生率(调整结构的必须和人口不减论的追求)对一个已严重过剩的人口进行结构调整,有如给本已胀满的气球吹气而会将气球吹破一样。我们绝不能为调整人口年龄结构而冒招致经济社会崩溃的风险,处理数量与结构关系理智亦是必须的做法是:先减少人口数量,然后再进行年龄结构调整。
作文九:《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关于人口的作文:和谐的人口》1700字
关于人口的英语作文 关于人口的作文:
和谐的人口
关于人口的作文:和谐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几乎是同时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人们将中国人口数量过多作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将人口与环境对立起来,使很多人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应该努力地削减中国的人口。但是,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减少,沙漠面积在逐年扩大,空气和水体质量越来越差,如果我们单纯地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是很容易得出“人口少则环境好”这样的结论的。然而如果我们与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相比,就只能承认我们在环保意识和环保工作方面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说人口数量不是根本问题!
要创造和谐的人口与环境,我认为提高人口素质是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它一方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母强儿壮”反映了先天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再如白化病等很多疾病都属于遗传病,两个携带致病基因的人结合很有可能给下一代造成不幸。所以社会提倡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另一方面受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国封建社会妇女裹足对人身健康的摧残;古巴比伦王国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败坏导致文明的衰落等等。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到处可见人
们晨练的身影,并且平时的问候语也经常听到:“身体好吗?”这样的话,人们不再追求吃饱,而是讲究吃得健康,“有健康才有将来”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信条;比如电信业的发展具有的微波辐射污染,现在家庭电脑普及,手机泛滥,电器设备应有尽有;交通业建筑业等噪音污染,特别是日益发达的交通事业,汽车成为代步工具,虽然加快了生活节奏,但也加速了尾气的排放,加大了环境污染;日益发展的工业企业排放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了土壤、森林、气候,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很多地方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现象。以上这些引起的环境问题都会通过空气、呼吸携带传染物,传染到人体,给人造成致命的伤害。这些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也都是决定性的。
所以,人口与环境的问题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提高全民的人口素质,会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化;同样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会让人口素质迅速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关于人口的作文:和谐的人口相关内
容:Populationexpansion ,...
中国人口死亡大揭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积约为96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而且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50000人死亡,其中一半死于非命。金鸡年,人口死亡路程上升趋势。
中国人口问题的真相 你如果要体会什么是沮丧,你就在春节
前后到北京或广州的火车站去看看。一张张怆惶的脸在人群中涌
动。你这时才知道了一个民族的伤口在哪里。刚分到国家计生委
的研究生小,对几位作家这样描述。
人口爆炸时代 我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非常多的痛苦时代。昨
天,我的好友来找我玩,可找了大半天也找不到我,为什么,因
为我家兄弟太多了,我是133大,而且样子和我差不多的就有40
人~
人口控制
progressinscienceandtheimproveme,forexample,hasmadeitpossiblef
orbabiestogrowuphealthilyandforpeopleto...
TheProblemofHumanPopulation
ithasbeenestimat,however,theworld,
spopulationhasamountedto5,000million....
和谐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几乎是同时被人们
重视起来的。人们将中国人口数量过多作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将人口与环境对立起来,使很多人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
的环境问题,就应该努力地削减中国的人口。
人口问题
nowadays,,thepopulationisgrowingfasterandfaster,though,chineseg
overnmenthasputforwardstrageties,suchas...
作文十:《关于信心的名言》1900字
关于信心的名言
关于信心的名言
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2、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3、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4、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5、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6、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7、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8、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9、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10、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1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2、一个人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代表他自信、强大。——
周正
13、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4、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1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我们的恐惧总较我们的危险较多。——塞尼加
17、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18、要是没有自信心,那实在糟糕~要是你不相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那是再糟也没有了。——契诃夫
19、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威尔逊
20、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2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2、也许个性中,没有比坚定的决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提奥多?罗斯福
23、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24、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25、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26、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8、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29、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30、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31、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32、缺乏信心并不是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倒是因为缺乏信心。——塞内加
33、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34、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 辛克莱
35、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尔扎克
36、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37、果断就获得信心,信心就产生力量,力量是胜利之母。
38、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
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39、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40、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41、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居里夫人
42、承担重任首先需要自信。(.lz13.)
43、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44、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与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不会有别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把灵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仅会发现每天中的每小时都变得更愉快,而且会发现人们都相信你,恰如我们以发电机时相信电那样。——约那桑?欧登?阿摩尔
45、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46、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47、想要使你自己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