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无居民岛上有了“常住客”》1000字
远望秦山岛,像一条娃娃鱼,6月的时节,裹满了绿。
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无居民海岛,秦山岛的面积大概有140个足球场那么大,海岸线长度2.6公里。从荒山孤岛到1万多棵乔灌木、20万余株地被植物在岛上安家成为“常住客”,其整治修复用了6年。
2011年4月,秦山岛被国家海洋局列入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功能定位为旅游娱乐。自此,秦山岛开始整治修复,一期工程针对的是受损海岸线、码头等。
“山上光秃秃的,常有石头滚下来,还有不少大坑,整个岛屿岸线均受海蚀,海蚀崖高20到50米。”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科科长殷作勤,指着几张秦山岛的老照片告诉记者。作为秦山岛整治修复的参与者,2014年的那个秋末冬初让他无法忘记。那年11月,秦山岛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示范项目获得了国家海洋局批复,并获得了财政部1.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秦山岛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整治修复。
按照“海城相连、城岛相望”的空间格局理念,当地政府委托“土人设计”对秦山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整体设计,这个团队已获13次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他们确定“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思路,将重点放到了山体防护和植被栽植上。
秦山岛的地质结构为大理岩和石英岩,要防护山体,得有植被,但这样的地质构造显然不适合常规作业,当地便从南京请了有相关经验的团队做山体的防护工程。他们使用了“挂网喷播”的技术,即通过在边坡上锚固金属网,将土喷到上面,再喷播种子,既达到绿化,又能保护水土。但由于岛上风大浪大,初次喷播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通过反复喷播,目前岛上的喷播绿化面积有1万平方米。在适宜的地方还通过回填种植土形成了6万平方米的绿化。
走在岛上,石榴花开得正盛,桃树已经结了果,松树郁郁葱葱。秦山岛上种植的100多种树木,都是从方圆100公里以内找来的,由于这些树木的生长环境基本与秦山岛相同,更利于生态圈的保护。此外,岛上还修筑了挡浪墙,铺设柔性防护网,并以锚杆支护对受损山体进行维护。
基于秦山岛旅游功能的定位,开发过程中已经考虑到环境承载能力的问题,设计了资源循环项目。日产淡水200吨的海水淡化系统,可避免过量开采岛水对地质的破坏。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用来配套施工建设、绿化浇洒等。
为了更直观地评估秦山岛整治开发对所属海域的影响,2016年3月,岛上还建立了江苏省首个海岛环境在线全天候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对海域水质状况的多参数、连续、自动、快速监测与分析评价。目前数据显示,秦山岛周边海域水质状况良好,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如今,秦山岛已经成为连云港的一张新名片,国家海洋局称整治修复工程为“精品、精彩、精致”的“三精”工程。
作文二:《桃花岛上的歌声》400字
龚立人原创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的东部有两个岛:桃花岛、红叶岛。
才踏上桃花岛就听到嘹亮的而又熟悉的歌声:“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穿过桃林,拾阶而上,小岛的坡顶凉亭中聚集着30多位老年人,年龄在60~70岁左右,大多与共和国同龄。60多年来他们有着太多的感触,有着太多的怀念,有着太多的留恋……
他们满怀激情、声情并茂地放声高唱着:“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他们的年龄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增长,如今都成了老龄社会中的一员,天天用革命歌曲来提振着自己的精气神……
天天用歌声排除体内的浊气,用歌声舒缓着心中的郁闷,用歌声消弥着世间的不公,用歌声排解着种种的不畅……
在N亿人做着“梦”的时候,正需要他们的歌声提供让人们清醒的能量……
抄录《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词: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 ?哪怕风雨骤
革命重担挑肩上
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小小竹排江中游
滔滔江水向东流
红星闪闪亮 ?照我去战斗
革命代代如潮涌
前赴后继跟党走
砸碎万恶的旧世界
万里江山披锦绣
龚立人? 2014/10/16? 写于天津
作文三:《太阳岛上的松鼠》600字
太阳岛上的松鼠
你听过《美丽的太阳岛上》这么一首歌吗?这是著名歌唱家郑绪兰的代表作。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这一首歌别有情钟,但大多数人只能根据歌词产生美好的联想,并没有机会目睹太阳岛那美丽的风光。
太阳岛在松花江北岸,斯大林公园对面,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是哈尔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你还没走进公园,就已经被她那雄伟的石雕迷住了。
虽说我们去的时候是盛夏,但太阳岛上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乘着电瓶车一路玩去,太阳岛里有许多“主题”景色,游览区西侧,百花争艳,芳草如茵;太阳湖中,荷叶如伞,荷花如仙;遍岛绿树红花,四周白沙细浪。岛上万木争荣、浓荫蔽地。真是处处是美景,却处处又不同。
看完了迷宫似的冰雕,我们又来到了松鼠园。据说松鼠园里有上千只松鼠,反正到处可见松鼠活动的影子。这里的松鼠与别处的松鼠样子没什么两样,但胆子大得出奇。看到游人根本不怕。只要你手里有吃的,那就会有好多松鼠围到你周围。胆子特别大的还会跳到你的肩上,爬到你的头顶上,但更多的是用双爪拉住你的手,狼吞虎咽地享受着你手里的美食。
看到别人都在逗松鼠玩,我的心也痒痒的。我到工作人员那里买了一包喂松鼠的食,里面有玉米、向日葵籽。我刚把袋口撕开,一群小松鼠就跑了过来。开始,那几只松鼠还打量着我,不敢靠得太近。
渐渐地,一只小松鼠走了过来,看了看我友好的目光,就用前爪拉住我的手,低头埋在我手里吃起玉米和瓜子来。小松鼠对玉米好像不是很感兴趣,对瓜子却特别感兴趣。你别看它是动物,但它吃瓜子时“不是乱嚼西瓜籽”,而是像人一样把瓜子壳吐了出来。
你说小松鼠聪明、可爱吗?
作文四:《宝岛上的“宝”》1000字
国杜是一名优秀的渔夫,他机智勇敢,出没风波里捕获了不少大鱼。这一天,国杜跑到一个偏远的海域去捕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人迹罕至的小岛,岛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借着西落的太阳的余晖,国杜看见林木的深处有点点闪光的东西。
“这会是什么宝贝呢?金子?钻石?还是什么其他的宝贝。”国杜在心里不由地想起村民们常常说到的:在偏远的小岛上,经常能发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宝贝。
由于天色已经比较晚了,国杜只有先回航。他小心翼翼地在罗盘上做好记号,决定明天再来。
当晚,国杜找到了好朋友双庆,跟他说起这样一件事。
双庆听得眼睛都瞪圆了,他当机立断,决定和国杜去看看。
第二天早上,双庆收拾好斧子、绳子等工具。临出门前,妻子递给他一个包袱说:“包袱中的鞋子是她用特别的香料熏制的,能避开蛇虫,另外一瓶药是用来预防毒气的。人常说,人迹罕至的地方由于树叶堆积腐烂,会产生一种毒气,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晕倒。”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好妻子!”双庆说着,很幸福地接过包袱和国杜上了船。
顺着昨天走过的航线,国杜很快来到了无名的小岛。借着早上太阳的光辉,双庆也看到了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闪动的光芒。
岛上的树木太多了,简直无路可行。幸亏双庆早有准备,穿上了特制的鞋子,挥动斧子开始劈荆斩棘的工作。
整整劳累了一天,直到夕阳的余晖洒满海面上的时候,兄弟俩终于用手中的斧子劈开了一条路,来到树林的中间地带。这地带是一块草地,散发着一股腐臭,不用说,这是常年堆积腐烂的树叶形成的。在草地的中间有一些闪动的光环。
“是什么宝贝啊!”国杜想着,但并没有急着走过去。按照他平时的习惯,他往草地上扔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他惊惧地发现,石块很快就被草地给“吃”掉了。
“沼泽地!”双庆惊叫起来。再仔细看看闪光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金子、钻石,分明是一些被草藤缠住的碎玻璃。
双庆长吁了一口气:“看来,我们这一天的时间是白忙活了。”
国杜也摇摇头,看看天色,只好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早上,国杜早早地叫醒双庆,说:“还是去那座小岛,把我们那些树木运回来吧,反正昨天已经砍倒了。”
双庆想想也是,总不能白忙活一场。前辈不是常说,摔倒了也要就地抓一把泥土再爬起来嘛。
树木很快运回来,双庆用这些树木造了一条大船,一位路过的航海家看中了这条船,用高价买了去。
双庆突然想到:真正的宝贝不是不劳而获的东西,而是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
作文五:《太阳岛上的往事》2400字
每当踏上美丽的太阳岛,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去哈尔滨市总工会干校的旧址看看(因为干校已不复存在),去追寻那里珍藏着的一段难忘的往事。
那是1982年5月,我正在一国营木材厂工会任宣教干事。一天单位接到哈尔滨市总工会的通知,要抽调一名负责宣传的干事去位于太阳岛的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培训。经研究后,工会李主席将《通知》交给我,并嘱我按时去报到。能去干校参加培训,心里当然很高兴。三天后的早晨,我由防洪纪念塔下的码头,乘船来到花红柳绿的太阳岛,按照《通知》所说的位置找到坐落在工人疗养院前面的工会干校。校园就在据江堤不远的路边,被一排参天古树所掩映,附近都是俄式小院。大门悬挂着醒目的“哈尔滨市工会班干部培训学校”牌匾,院里树木葱茏、花草扶疏、鸟语声声、阳光灿烂,显得十分幽静,是学习的极佳所在。
院左侧是一栋三层红砖小楼,为学员寝室,教室楼对着大门,后面是一个小广场。报完到,我来到三楼,找到自己的寝室,室内五张床。先于我报到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一问姓陈,是哈尔滨林机厂某车间工会主席。个头不高,身材单薄,面孔慈祥,一看就很老实厚道,我尊称他为陈师傅(因为他是车间技工出身),刚放下行囊,另外三位同室的朋友也陆续前来报到。大家互通了姓名,一位叫周振夫,来自哈尔滨汽车喇叭厂,另两位都姓陈,年龄都和我相仿,一来自哈尔滨木器厂工会、一来自哈尔滨某区商委。这样五人中三位陈姓,按照年龄大小,分为老陈、大陈、小陈。大陈身高180有余,正值新婚燕尔,喜欢打篮球,为单位球队主力。单位一打球,伙伴们就要他回去参赛。周振夫喜欢摄影,肩头走总挎着照相机,小陈在备考业大,一有时间就忙于复习。因为陈师傅年龄最长,我们大家都很尊敬他。同在一室,很快就熟悉了。于是一起吃饭、上课,几近形影不离。课余时间我们就在风光旖旎的太阳岛上漫步,一个月里,几乎太阳岛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足迹。
落日黄昏时分,我们最多的是去江边,周振夫就自然成为我们的义务摄影师,为我们拍摄了大量照片,留住了那段美好的时光。许多照片至今还镶嵌在我的影集,每每翻看,那段往事就浮现眼前……
晚上,我们散步回来,做完学校规定的作业,就躺在江风习习的寝室里,听陈师傅为我们讲述早年的往事,夜风徐徐,花香阵阵,松花江的涛声就在耳边回荡,透过窗口,似乎就能看见江面的潋滟波光,朝夕相处,我们的友谊如同窗前的树丛在日益繁茂深厚。
虽是普通的业务培训,但也安排了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记住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谟克利特等稀奇古怪的名字对年轻的我们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陈师傅来说难免有些吃力。但他刻苦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叹:几次夜间我们一觉醒来,看陈师傅还在记笔记,背名词。大家不无心痛地说,何必那样认真,数你年龄大,结业考试学校一定能让你过关。而陈师傅总是笑笑说,我人老心不能老,这叫笨鸟先飞啊。虽然我要退休回家了,但不能落在你们后面,否则我无颜见单位领导和工友们。陈师傅的不服输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帮助陈师傅,就是在漫步的时候我们也互相提问,为的是加深记忆,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气氛,所以我们这个学习小组开始成绩总是排在前面。
为了让大家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劳逸结合,学校还组织大家开了一次小型运动会,在接力赛上,我们四个年轻人团结一致,赢得了第一名。吃晚饭时,老陈师傅高兴的买了一瓶“大高粱”,非要为我们庆功,盛情难却,我们就当仁不让地每人斟了一碗酒,那火辣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
当晚回到寝室,我还将运动会的场景写成一首小诗:第二天被刊登在校园的板报上。
太阳岛上花草香,校园幽静尽阳光。
课堂学习视野宽,运动场上见特长。
你追我赶接力赛,力挫群雄斗志昂。
动静结合效果好,来日工作创辉煌。
为期一月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结业式的那天,中午大家聚集在餐厅,吃“散伙饭”。因为就要“各奔他乡”,尽管午宴学校准备得丰盛,但气氛还是显得有几分压抑和沉闷,酒也难以下咽。尤其是老陈师傅看到我们就要分手居然哽咽起来,让我们心里也很难过,为了打破沉闷,周振夫想出了办法:拿起一个小勺,放在盘子底上旋转,转到谁面前停下来,谁就喝酒。酒酣耳热,大家约定要牢记这段友谊,不忙的时候,再相聚畅叙。饭后,我们没有乘船过江,而是顶着蒙蒙小雨一同沿着松花江铁路大桥走到江南,为的是多在一起逗留一会儿。
而后的几年,由于都在工会系统,每逢市工会开会的时候,我还能见到大陈和周振夫,一见面自然会说起一起学习的往事。再后来,由于工作变动,见面的机会也逐渐少了,但逢年过节,彼此还通个电话以互致问候。
时光荏苒,大概十几年后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我从道里步行过霁虹桥回南岗。时值午后,天寒人稀,远远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踏着积雪迎面走来,就在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我认出那居然是老陈师傅,陈师傅也认出了我,多年未见,陈师傅眼睛里闪烁激动的火花。那目光既有对当年在一起学习时的无限缅怀,也有对岁月匆匆的无限感慨。老人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看见陈师傅已经鬓发斑白,较之当年明显苍老了许多,暗暗慨叹岁月无情。陈师傅告诉我,这是去医大看望一位患病的工友回来,已退休多年,目前在家颐养天年。他还问及了周振夫和大陈的情况,我也据己所知一一相告。陈师傅托我给他们带好,然后依依不舍地彼此道别。目送陈师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纷飞的雪花里,想起当年陈师傅带着花镜做作业的情景,心里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斗转星移,真可谓“无情岁月催人老”。转眼又十几年过去了,迄今为止,距离当年一起在干校学习已经三十多个春秋,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皆已年过半百,而陈师傅当年逾古稀,很久没再见面,不知陈师傅身体怎样,真想有一天能和大陈、小陈和周振夫一起去探望陈师傅,然后温上一壶老酒,追忆当年在太阳岛一起学习的美好往事,去的时候还要周振夫带上那架相机……
作文六:《生存岛上的日子》600字
生存岛上的日子
要去生存岛参加“《阳光伙伴》智勇大通关”了~接到这个通知,对于平常
睡不着觉。就这样怀着满腹神秘、就好动的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我高兴得晚上
好奇与兴奋,踏上了通往生存岛的列车,顺利抵达目的地。
第二天早上,我们六点半就进行长跑和晨读,吃过了早饭就上山训练了。早就听说生存岛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山地训练营,今天可算亲身经历了。这里,项目繁多,有步步高、同心圈、走钢丝、七孔桥、上网、举步维艰、飞斧、射箭、狭路相逢、吉普车、太空行走、有轨电车、愚公移山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我最想挑战的是攀岩,初赛时就第一个报名参加。系好安全带,带上安全帽。我信心十足,右手抓住支点,左脚踩稳,左手抓住绳子,努力往上攀登。突然脚一滑,吓得我魂飞魄散。冷静了下来,踩稳支点,抓紧岩石,快到顶点了,可手湿一滑,掉了下来。呵呵,真遗憾,没选上。但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班的杨依凡别看平时一派弱不禁风的淑女风范,但在百米障碍赛的比赛中竟然取得第一名。
比赛那天,上届“阳光伙伴”的冠军——石园小学,艰难地和我们第一次参赛的队伍以六比四赢得了胜利。虽然我们屈居亚军,但是我们和他们也成了朋友。在生存岛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加强了团队的默契,还收获友谊、友情和很多很多的快乐。
妈妈的话:
每个活动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但孩子参与过,付出过,和大家一块努力过了,这个过程就是收获。
我希望孩子永远快乐幸福,无忧无虑。继续用微笑去迎接挑战,用宽容去爱你身边的伙伴,勇者无畏,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文七:《《心灵岛上的灯塔》》600字
读《心灵岛上的灯塔》有感
书是灵魂的导师,它不仅仅是你的好朋友,也是你的归宿。在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书会指引你走向正确的道路。在这个丰富多彩的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心灵岛上的灯塔》的课外书,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五十一个名人成长中的故事,令我感触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斯蒂文的:不是人人都能“捡”到冠军。斯蒂文是澳大利亚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上,他被对手的冰刀刮破了大腿,切断了主动脉,伤口缝了一百多针。可他坚持要继续参赛,获得了第22名。在一次训练中,他又不慎撞上了挡板,导致颈椎骨折,已经不能从事运动了。可在2002的冬天,他却又站在了跑道上。斯蒂文对他的运动是那么执著。
看了这本书,我想到了自己,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妈妈让我学钢琴。我对弹琴很感兴趣,每天我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弹琴。严寒的冬天,由于手指长时间裸露在钢琴上,手
1
指被冻得像
://://.ku1./news/81224ABC7A8D1BF9.h
tml冰一样冷;在大暑天,闷热的天气让我满身大汗;不管天气怎样,我依然在琴房里练习,经常练习到手指都发麻了,我还是没有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现在我每天都能坚持练习弹琴几个小时,并且我还通过了钢琴的六级考试。《心灵岛上的灯塔》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下定决心,有毅力,不要气馁,这样就能做得好,就会有所成就~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2
作文八:《皮皮岛上的午餐》1800字
我在等他――罗切先生。 说好的,我们要在皮皮岛上共进一次午餐。 皮皮岛,泰国的一处小岛。这里真如他所说的,阳光明媚,海水湛蓝,完全看不到深秋的痕迹。 在这里,“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没有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也没有了。没有秋天的皮皮岛,让人无比温暖,甚至热烈。 海中的那一对金发碧眼的情侣像极了远处的两片云,他们偎依在海水里耳语说笑,亲密的倒影涟漪般散开,再散开,终于散成了一朵海中花。而天边的那两片云也正是如此,它们肩靠着肩,头靠着头,恨不得要融合为一体,天空为此而活了,不仅仅是深沉的蓝,不仅仅是盲目的远,因为活了,所以它们近了,离我愈来愈近,就像罗切先生的脚步,我相信他的脚步也如这片云天一样,慢慢地与我靠拢。 皮皮岛上的午餐棚就建在海边,简易的几个架子撑起的一个大棚,以自助餐的形式陈列着各种美食。放眼望去,前面是海,蓦然回首,后面是食物。人生即使如海,却也离不开人间烟火啊。难怪罗切先生说过,这里是洗涤心灵的圣地,又是萌发欲望的天堂。 我就坐在棚外的休息椅上,我一直在等,等罗切先生的出现。 期待一个人的感觉从未有过如此之强烈,左顾右盼中看到了左边的阿拉伯人,络腮胡,高眉骨,棕黑色皮肤,英气逼人。右边则一对巴基斯坦男女在亲昵地谈笑。前方四个欧洲人叽哩呱啦地在争论着什么。而不远处,一个东方男子缓缓走来,我竟如惊弓之鸟一般慌乱,却又是一阵失望。他――也不是罗切先生。 在最后的一次交谈里,我在视频里看到了他。深邃的目光嵌在稍瘦的脸上,如锋之眉横亘在宽阔的额头上,微薄的唇一笑就是一枚月牙儿,这样的罗切先生喜欢说一句很没谱儿的话,没事儿,有我呢! 我想起了我们的邂逅,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夜间,秋风竟能把院里的梧桐叶一扫而光,地上纷繁绚丽,空中却是苍凉如沙。在这样的季节里与罗切先生邂逅,既浪漫又无奈。 叔本华说过,两人的邂逅总是前生的约定。那么我和罗切先生的邂逅算吗?毕竟是网上的邂逅,这算前生的约定吗? 但愿吧! 我倾诉,他倾听。这是我们之间的唯一的一道主旋律,他从来不打断我的倾诉,像一个久违的朋友。 我说我的丈夫,说我的无生育能力和我的惶恐不安,我害怕离婚,因为丈夫有离婚的念头,而我仍然爱他,很爱,深爱。 我说得如此之琐碎,从吃饭到睡觉到喝水到放屁,如此之烦人,如此之不可理喻,像一台不会结束的机器,咔嚓咔嚓地向前行走。 之后,便是罗切先生的那一句,没事,有我呢! 永远是那一句,没事,有我呢!这是我们邂逅后,连续三个月以来他的唯一一句话。 网络的世界是一张网,一张虚拟得连自己都可以欺骗自己的网,而罗切先生呢,不过是网里的一盏灯,灯开了,我就生,灯灭了,我就死。这样的感觉并不夸张,因为我对自己的婚姻无能为力,而婚姻却可以掐断我的咽喉,令我顷刻间消失于世,所以我借助了网络里的罗切先生来苟活。 丈夫终于忍可可忍,他勇敢地向我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孩子。我当然可以理解,我能不理解吗?当然不能,离吧,那就进行财产分割。怎么分?丈夫说,既然是和谐分手,那就一人一半吧。 痛总是难免的,离总是难免的。可是,这时候罗切先生却说出了另一句话,他说,男方如果是过错方的话,在财产分割上,女方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优势。 我丈夫有什么过错? 外遇! 外遇? 嗯!肯定的! 当罗切先生把丈夫与情人幽会的照片传给我时,我惊讶之极!罗切先生到底是谁?网络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网?原来那一句“没事,有我呢!”一直不是空话,他确实帮了我,帮我赢得了更多的财产。而后,又将我劝到了皮皮岛,却仅仅是为了那么一顿午餐。 我猜得没错的话,他是个私人侦探吧,而且还是个热心肠的私人侦探。 我在等他――罗切先生。他还没到。 夕阳下来了,内心变得焦躁不安,我只好打开手机,上Q,熟悉又陌生的头像传来了一句话,忘了我吧,其实我不是什么好人,我是你丈夫派来的间谍,目的只有一个:引诱你出轨,让你变成过错方。可是,我失信了,失信的原因不详。 顷刻间,世界仿佛天地交错一般,我欲哭无泪。 那么,皮皮岛上,一个人的午餐就够了。够了?不够! 我迅速向他发出指令,立刻飞过来,我等你!罗切先生。 作者简介:杨柳芳,80年生人,广西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发表文章若干,著有小小说集《城市上空的鸡鸣》。
作文九:《岛上的顾城》3100字
1987年夏天,我在德国旅行,听说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也从国内来了。我每到一个城市,就听人们说,顾城要来,或者,顾城走了,永远失之交臂,直到我回国。这年年底,我又去香港,在中文大学见到了顾城。他头戴一顶直统统的布帽,就像一个牧羊人,并且带有游牧的飘无定所的表情。他说这半年来,他这里待待,那里待待,最终也不知会去哪里。后来,听说他去了英国、美国,又听说他去了新西兰,在那里放羊。到1992年的初夏,我又去德国,到了柏林。一天晚上,一群中国学生来敲我的门,对我说:“你看,谁来了?”我伸头一看,走廊拐角处,顾城腼腆地站着,依然戴着那顶灰蓝色的直统的布帽。我说:“顾城,你在放羊吗?”他回答我说:“是养鸡。”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他很早就在为垦荒作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木耳的知识,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我是很后来才知道,顾城在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他们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是我最了解的,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他径直来到十六铺码头的售票大楼,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只知道要搭一条船。他向谢烨要20块钱买一张船票,谢烨靠窗站着,用身体挡住窗口,以防顾城一头栽下去。他们僵持了很长时间,谁也不让谁。十六铺是个噪杂的地方,每天有十几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经过和滞留,轮船到岸和离岸的汽笛声声传来,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后来,谢烨说,顾城,你看见吗,马路对面有个卖橘子的老头,你去拿个橘子来,无论是要还是偷,只要你拿个橘子,我就给你买船票。这个橘子其实就是签证一样的东西,代表一种现实的可能性。顾城想来想去,就是没法去拿这个橘子,从小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这时候涌上心头,乞讨与偷盗全不是他能干的。于是他只得和谢烨回了那个小屋。
我想后来顾城在欧洲,还有美洲,走来走去,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橘子,然后去搭一条船。他们这里停停,那里停停,然后滞留在了新西兰的城市奥克兰,在那里,谢烨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木耳。奥克兰的冬天很冷,他们很穷,买不起木柴,朋友们就送他们许多报纸烧壁炉。晚上木耳睡着了,谢烨烧壁炉,顾城就在壁炉前翻报纸。不识英文但识阿拉伯数字的顾城专门翻看房屋出售栏目,将价格低廉的售出启事一张一张剪下来,第二天,带到奥克兰大学请一位教授朋友帮忙审阅。这朋友一张一张地看,说,这是一个厕所,这是一个电话亭,这是一个汽车棚。接着,他的眼睛睁大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这座房子在离奥克兰不远的海岛上,他们在星期天乘船去了那里,他们上岛,走下码头,涉过海滩,走进了黑压压的森林。这是座太平洋的岛屿上的原始森林,高大茂密的树叶,遮住了天日,脚下是柔软起伏的落叶,那就是高更离开巴黎所去的那样的岛屿。他们走了很久,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座红色的房子出现在眼前。就是这房子,在破了一个大洞的屋顶之下,有一个脸色苍白的人,正在努力地破坏这房子,他在砍一根木柱,一眼看见了来人中的顾城。他很奇怪地不理睬任何人,只和顾城说话。他看着顾城,说:“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你知道吗?”顾城问:“什么时候?”“50年以后。”“没事,我只要20年。”于是问的和答的都释然了,开始进入关于房子的谈判。
顾城来到那南太平洋上,与当年高更所居住的地方同样地理位置的岛屿上,他们可说是一穷二白;他们所有的钱都付了房价,且在银行欠了一笔贷款。在这一个时期里,顾城总是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尝着各种植物,看有什么能够作充饥的粮食,各种草汁染黑了他的嘴唇。有人指着一棵树告诉顾城,这可以吃。于是顾城就从这棵树的树根开始尝起。这树是巨大的参天的一棵,南太平洋岛上所有的植物都是那么肥硕巨大,把人类映衬得很小,孩子似的。小小的顾城从根上开始啃一棵树,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他很耐心地,忍着辘辘饥肠,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根啃到梢,最后知道,这棵树可以吃的,是它的花蕊。他们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他们从海里打捞起牡蛎,一桶一桶提进森林的红房子。在天黑以后,就着蜡(因为此时他们还没有拉进电线),他们在摇曳的烛光下,剥着牡蛎,储备着过冬的口粮。然后,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深翻了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子回家。
我还很喜欢顾城追逐母鸡的场面。那时他们只有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鸡蛋,补充他们的营养。可是母鸡却出走了,谢烨追了几天,又派顾城去追它。它跑,却又不跑远,只是在你视线里活动,可你却永远接近不了它。等到太阳下山,天黑了,你悻悻然回家,那母鸡便在房子前边声声唤着。等到天亮,你走出房子,它便起身走开,一天的追逐又开始了,那母鸡就好像是来诱惑顾城似的。我想顾城追得绝望的时候,就埋头在草丛里寻找它下的蛋,可是一无收获。后来,顾城得了一笔稿费,他们决定发展畜牧业,实行生产自救。这天他们去邻近的农场买了二百只鸡,余下的钱还够买两个月的饲料。然后,他们带着鸡和饲料回家了。垒鸡窝的活儿他们整整干了一夜,从西边升起的硕大的月亮照耀着他们,这是他们永远不解的,月亮和太阳从西方升起,东方落下,一年四季是冬、秋、夏、春的次序排列而来,五月里的秋天恍若梦中。养鸡业的第一个难题使他们始料未及,这是世代生长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的鸡类,它们祖祖辈辈居住在笼子里,它们竟不再会走路,它们还不会从地上啄食。为使它们吃食,顾城谢烨绞尽脑汁,好话说了无数。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饲料放在一条木板上,然后一人一头来回晃动,模仿流水线的饲料传送带,它们就这样开始吃食了。顾城谢烨想,回归自然是多么难啊!他们还想,在这个文明世界里要过自然的生活要花多少代价啊!他们望着岛上那些英国、德国的银行家们豪华的空阔的别墅,心想:他们正在辛勤地挣钱,为了来过自然的生活,而他们从来没离开过。想到此,他们便会有一种富足感。后来,鸡们渐渐地学会了从地上啄食,它们开始走动,甚至学着飞翔,将它们的腿肌锻炼得很结实。它们全是那样硕大强壮的体魄,停在那里,就好像停了一群鹰。当两个月过去,饲料吃完的那一天,它们开始下蛋了,每个蛋都有盈盈一握,十来个便装满一篮子。顾城挎着篮子去卖蛋的情景,多么叫人高兴。就此,他们进入了一个衣食无忧,并且少有积余的阶段,他们还了一点银行贷款,修补了屋顶的大洞,扩建了阳台。站在阳台上,望着太阳和月亮落下森林,再唱着一些旧歌。雨后的景色最是惊人,巨大的彩虹一直落到脚底。然后,院子里三棵果树开始结果了,碗大的杏子一个一个砸在地上,等着顾城拾到篮子里去。
他是岛上唯一不说英语的人,这给岛上居民留下神秘的印象。我想,他是觉得,有一种使用性的语言就足够了。不说英语的顾城在岛上走来走去,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人们就猜测:看哪,这个人在想什么呢?他和他的儿子木耳无法对话,木耳一口英语,一个汉字不说,他们见面也是相互微笑,一个字不说。我就又想:顾城到这个岛上来,是不是为了省去说话的麻烦?等房子贷款还清,荒地长出庄稼,他便可以再不出岛,安心在岛上,在森林里,过着像他的诗《我们写东西》那样的生活:“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他这一只钻果子的虫子,他钻啊钻进果皮,又钻进厚实的果瓤,再去钻那坚硬的核,最后,他钻进了,然后种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
(朱勤励摘自作家出版社《漂泊的语言》)
作文十:《岛上的孩子阅读答案》300字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岛上的孩子
曾是苇丛中,
嬉戏的鸭子;
曾是草滩上,
蹦跳的小绵羊。
拾一只只贝壳,
能编出五彩的童话;
含一片苇叶,
能吹出美妙的乐曲;
割一捧苇絮,
温暖了大家的双脚;
捉一桶螃蟹,
乐坏了可爱的小邻居;
摘一袋野花,
熏香了奶奶那软软的枕头,
采一筐红果,
浸红了爷爷那陈年的米酒。
哦,江中岛上的孩子,
驾一叶扁舟,
划出生活五彩的波纹,
划出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首诗写的是岛上孩子的日常生活,从这些平凡小事中,体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乐趣。想想自己的生活,仿照本诗的写法,把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也写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无居民岛上有了“常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