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最苦与最乐》3600字
课题:《最苦与最乐》
课型:鉴赏.评论
上课日期:2013年10月28
作者:张雪凌
单位:滕州市姜屯中学
日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最苦与最乐》(1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写作的背景。
2.搜集积累有关作者梁启超的资料。
3.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结构。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评价任务:
1.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文章的内涵,拥有正确的人生苦乐观。
2. 朗读、背诵、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2.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预习检测: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
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2)解释词语 :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三、教师指名朗读课文。读后检测学生听读的情况。
1.根据听读,填空:
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速读全文。(自由的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
⑴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 5 )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1— 2 )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3— 4 ) ⑷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分--总 )
3、试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4、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①事实论据如:
A、“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B、“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②道理论据如:
A、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B、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D、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四、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1段,体会: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七、拓展迁移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
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那么,责任从何而来,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 亲戚 师长 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3.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我想这品尝葡萄的过程大概就似于品尝人生吧,面对果子的酸和甜,也就是面对人生的得与失。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小结:学习了本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收获。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八、结束语
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 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有苦才有乐
未尽责任范畴与程度 ②苦中有真乐
分说最乐:尽了责任苦乐的关系 ③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探究、联系生活感悟等方式学习课文,感觉教学过程流畅、环节过渡自然、引导恰当,我准确地传授了知识,学生也基本理解了人生的最苦与最乐,学生能领会作者对人生责任,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从而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作文二:《《最苦与最乐》教案》3600字
教
案
姓 名:孙 聪 学 号:12010144 院 系:文 学 院 班 级:12级语文教育一班 实习单位:新乡市一中东校区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2. 理清本文脉络,理解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总结出本文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 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 课时安排: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讲课文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是什么呢?由此引入本文梁启超先生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请同学们来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板书课题)
(二)课文讲析
1.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2.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五分钟,并思考: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以及每部分的分论点是什么?说出理由。
老师评价并作出以下总结: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 ( 3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按部分分析
①分析第一部分
Ⅰ 指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处理较难的生字词。(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独:仅仅,只是。)
Ⅱ a.作者使用设问,开篇就问“人生什么是最苦呢?”提到了那些事?问什么作者又否定了这些事是最苦的?(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作者连用这几个设问句有何作用?(这几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又使得文章语言凝重而又不呆滞。) Ⅲ a.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同学用原文回答:“人生什么是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找出论说的句子。(【正面】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
有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可逃。) Ⅳ快速默读第二段,回答本段承接前文“最苦”,作了哪些更具体的说明?请同学回答。(指出除了对他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Ⅴ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三个“凡属”?(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②分析第二部分
Ⅰ 指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词语的意义:课本92页注释①[如释重负];93页注释①[无入而不自得]。
Ⅱ 读了这部分会发现作者在谈快乐时,也谈到痛苦,这是为什么?(这部分分论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a.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有关题目的谜。b.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于描述。)
【对比分析第一、二部分】
我们学习了第一、二部分之后,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那么现在同学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对于责任未了(即负责任)的感觉,与尽了责任后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试着找出别的形容的语句。 (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a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b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c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d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对于尽了责任以后的感觉:a如释重负。b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c海阔天空,心安理得。d无入而不自得。其他词语:如荷重担、心头压着一块大石头、如坐针毡。尽了责任以后的感觉:生命丰富而快乐、快乐似神仙、自在逍遥。)
③分析第三部分
一般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Ⅰ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Ⅱ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用原文回答。(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总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Ⅲ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④小结
我们再次回头看本篇课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会会发现它指的是“负责任与尽责
任”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由此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后,请同学们来概括本文的主旨。(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严密,语言凝重畅达,谈到了除了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进一步论证了: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议论文
第一部分(1、2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 3 第三部分(4、5):人生要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全体朗读课文。
3.指名学生讲述本文主旨。
(二)了解语言特色
1. 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作用: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 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作用: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3.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课文总结
本文开头一段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连用五个问句,直切主题,说明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二段承接首段,讨论责任未了的痛苦。三段转由在“最乐”方面“立”说,指出我们一旦尽了责任,就如释重负,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这种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四段综合讨论苦乐的关系,并引用了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一语,使论说更深入。五段指出假如责任是可以推卸得了的,那作者在前文所发之议论就可以反驳了,因此,在最后一段把这个观念予以澄清,使论说稳妥,更加强了说服力。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字词
达观 监督 海阔天空 如释重负 大抵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悲天悯人 卸却
中心论点
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文三:《11、最苦与最乐》4800字
11、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5、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呢?当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那么我请两个同学来说说看,你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以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都不同,故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梁启超先生。(P87 课文注释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最有名的事迹之一就是我们中学历史书上学过的“戊戌变法”, 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3、、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3、熟悉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我们来看看,议论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哪些呢?
答:论题 (射击) 论点(子弹) 论据(靶) 论证(瞄准发射)
既然我们已经学过议论文,那么今天我们就暂时忽略掉“课文”这个“帽子”,把这篇文章当做一篇非常精美的议论文来学习。基本线索就是: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四、合作探究
我们先来看看论题。 论题呢顾名思义,很多时候就是议论文的标题,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呀?——最苦与最乐
从标题这个并列性短语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的有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呢?
1、 人生什么事最苦?
2、 什么事最快乐?
3、 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5)
好了,那我们接下来就一步步来分析这三个问题。现在请大家细读第1-2段,思考第1、2、3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答:(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啊?我们看看练习第三题的第一小题:
作者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意思?——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也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我们再带着第四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3段:
4、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答: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是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那么我们带着第5个问题来看文章的第4-5段: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 (看练习第三题第3小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推出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小结
论点: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也即:
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就是两个分论点的综合)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那么回到责任之苦乐观上就是什么呀?——苦中有真乐
? 具体讲来也即: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板书:
最苦——负责任
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最乐——尽责任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
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它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呢?
提示: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
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二、探究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的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类论据?分组找出来并归纳:第1、2小组找第一部分,第3、4小组找第二部分,第5、6、7小组找第三部分。
事实论据:
同样我们看第二部分用的论据
第三部分用是论据相对第一、二部分多些,同学们来列举下并分下类:
三、总结
了解了论证过程后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论证结构,我们知道,典型的议论文思路是哪三步啊?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常的写法是:总论题——分论证——总结论
现在我们来看本文是不是也是这样是写法呢?本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么?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论证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再论证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后结合两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
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除这些之外,还有因果论证、归谬法等等,本文就主要运用了这三种论证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的体现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四、分析写作特色:语言、修辞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总是会碰到一类说话比较呆板不会表达的人,也会有另一类比较幽默风趣的人,那么我们通常会更愿意和哪类人交流呢?显然是后者。那么我们怎样使自己变得幽默风趣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
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说理性文体,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那样可以用精妙的情节或者优美的
语句吸引人,议论文要引人入胜就要有趣味性,那么怎样让文章有趣味性呢?同样也是语言,我们来看看本文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首先总体感觉这篇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比较流畅,再看一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除此之外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这些句子及语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叶经常见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呀?
——口语化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语言特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 ——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我们学习语言特色的目的就是学会巧妙的运用语言,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练习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我们常说,人是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的。一个人若是天生容貌不怎么美丽,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如充实内在美,美化心灵,或者得体的打扮让人看来赏心悦目的。那么在议论文中要起到装饰文章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修辞
如果说好的语言能引人入胜,那么好的修辞运用更能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我们读这篇文章总是觉得心情比较轻松的,这也得益于恰当的修辞运用,现在我们来找下本文主要用了哪些修辞。
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举例)。
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举例)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举例)
了解了本文主要运用的一些修辞之后我们就来分组在课文中找一下这些修辞的运用。 作用:——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
五、拓展延伸
1、积累,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2、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名人名言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六、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七、作业
学法大视野
作文四:《最苦与最乐原文》1400字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原文阅读
作者:梁启超 加入日期:08-09-18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二日?《时事新报?学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作文五:《最苦与最乐 教案》2800字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畈雄学校张巧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论点的写法;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 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作者超凡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 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 “ 非典 ” 战士钟南山等人的 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 “ 怕 ” , “ 但还 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 。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
一位老人感染了 “ 非典 ” 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 全家 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 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 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 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 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 课堂上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 “ 戊 戌变法 ”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 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1)注音:
契约 (q ì) 揽 (l ǎn ) 悲天悯人 (m ǐn )
(2)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3)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 为三个部分:
一、 (1、 2自然段 ) 论述 “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
二、 (3自然段 ) 论述 “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 。
三、 (4、 5自然段 ) 论述 “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 。 2、分析课文:
(1)讨论第一部分:研苦
a、作者使用设问,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 ,提到了哪些事 ? 它们 是最苦吗 ?
点拨:贫 → 知足;失意 → 安分;老 死 → 达观。作者认为它们 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 请用原 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 “ 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最苦呢 ?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 )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 )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讨论第二部分:论乐
a、什么事最快乐呢 ?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 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 —— 如释重负
俗语 ——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 —— 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讨论第三部分:担责任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 名言:孟子 —— 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 ——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 “ 人生当勇于负责 ” 。
b、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 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 不是苦呢 ?
点拨:从文中找出 “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 日日尽责任, 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 为什么这样说 ? 找出文中句子加 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 “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 。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 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 “ 最苦 ” 和 “ 最乐 ”?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 最苦
(4)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 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 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 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 句式、哪些论证方法 ? 有什么好处 ?
点拨:句式 —— 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 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 —— 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 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 些帮助 ?
点拨:修辞手法 —— 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 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② 积累:
a、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 “ 苦、 乐 ” 相关的词语、 俗语、 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 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3)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3、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 “ 非典 ” 的专访, 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 我们听着 《说 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 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 更美好 !
五、板书设计
说 有苦才有乐 苦中有真乐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作文六:《最苦与最乐学案》900字
最苦与最乐学案
第一课时
一 基础训练
二.能力训练 1、理清文章结构
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君子“毕生当责不断尽责”是 。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2. 讨论第1自然段
⑴、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⑵、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⑶、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找出论说的句子:
3.讨论第2自然段
⑴、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
延伸:
⑵、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
对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⑶、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三.拓展训练
思考: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 基础训练 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二、 能力训练
(一)讨论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
(二)讨论第4 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
要说明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三)、讨论第5自然段
1、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2、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四)思考:第四段第五段与第一到三段是什么关系?四五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 拓展训练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①: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
论证方法——
好处:
②: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修辞手法——
好处:
③:文章中许多句子富含哲理,找出来体会其含义。
2.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负有某种责任,你觉得十五岁的你身上有什么责任?你准备怎样尽到自己的责任?
作文七:《最苦与最乐学案》3200字
课题:11.《最苦与最乐》NO.1 课型:新授课 备课:初二语文组 执笔:谷欣欣 审核人: 执行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 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作者:梁启超,字,号,别号,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 , , 。
著作:《饮冰室合集》
2. 给下列画横线的词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3.解释词语: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4. 从文章中找出下列句子,并画记起来。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②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③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 (3)齐读目标
(4)自学提示一;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 ?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5)自学提示二;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6)自学提示三;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7)小结;
我很快乐,你快乐吗?(必答)三.当堂训练
1. 作者笔下,贫而不苦是,失意而不苦是,老,病,死而不苦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三段的中心句是“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间第一件乐事。”
C.本文作者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
D.本文在句式上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文章的语言流畅的特点。
3.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当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
(4)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是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NO: 37
课题:11.《最苦与最乐》 NO.2 课型:新授课 备课:初二语文组 执笔:谷欣欣 审核人: 执行日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培养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知识链接;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①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②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③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除这些之外,还有因果论证、归谬法等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用横线画记起来。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找出来并写下它们的含义。
3.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三.齐读目标
四.课内研讨。
(一)自学指导一;(提示;在1.2自然段找答案)
(1)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2)第2自然段:
2.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二)自学指导二;(在第三自然段找答案)
(1)什么事最快乐呢?
(2)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三;(在第四,五自然段找答案)
(1)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2)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3)小结: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 自学指导四;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1)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2)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③阅读文章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五.总结;
我很快乐,你快乐吗?
六.当堂训练
1. 理清文章结构,填写以下空格: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 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作文八:《最苦与最乐教案》3200字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
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
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
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
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
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
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
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
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
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
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
最苦:未尽责任 有苦才有乐
范畴与程度 ? 苦中有真乐
分说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
举圣贤例子 ?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五、研读课文。
?指名读第1段
?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
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
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
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
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
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
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
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
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
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
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
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
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
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
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
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七、“价值观”探究
?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
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
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
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八、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
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
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
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
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
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 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 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作文九:《最苦与最乐2》4100字
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作业:
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作文十:《15最苦与最乐》3800字
15 最苦与最乐
集腋成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心安理得(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B.近日我市曾一度达到四级重度污染,防霾治霾依旧任重道远。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失意:失去意义。 B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C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D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5、本文选自,作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号任公,别号,著有。
居高临下
6、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7、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8、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含英咀华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9. 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反问 B设问 C排比
10. 本文段的论点是: 。
11. 给文段分一下层次,哪种分法是对的?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2、“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13、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14.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
15、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他山之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 为
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 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 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 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 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 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17.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18.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19.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
勤奋是,勤奋是。
生活语文
20.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班级打算开展以“承担责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班会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答:① ② ③
(2)同学们都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说一段话,你将会怎样说? 答:
(3)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答:
参考答案
1-4 A .C. C. A 5.略 6.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7.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8.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9.B 10.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11.B
12.D 13.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4.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15.本题意在考查分析能力,意近理通即可酌情给分 16. B 17. 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18.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 19.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20答案(示例):(1)①设计宣传标语 ②演讲比赛 ③列举有责任感的名人事例(2)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当成了一种责任;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3)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如果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我们这个集体将更优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尽职尽责,健康成长,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