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九九重阳节》1800字
九九重阳节
一目录
1重阳节简介
2重阳节传说
3重阳节习俗
4重阳节诗选
二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三重阳节传说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四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
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重阳诗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
作者:李白【唐代】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六班会小结
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优良传统的重要节日,我们应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老人献出自己的一点点爱心和帮助。在家中,不与爷爷奶奶吵架,要尊重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你是爱他们的!
作文二:《九九重阳节》500字
申中乡李大小学简报
(第八期)
申中乡李大小学 2014年10月22日 迎“九九”重阳 传“敬老爱幼 ”美德
10月23日下午,我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了以迎“九九”重阳,传“敬老爱幼 ”美德的主题活动。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学校所在的村庄对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进行慰问,并帮助老人进行了
卫生大扫除。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尊重老
人,注重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感
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
种艺术。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
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同学们在进行卫生大扫除时,
虽然是满头大汗,但他们都争先
恐后的擦玻璃的擦玻璃,扫大院
的扫大院,最后他们把老人们的
家收拾的干干净净。这些孤寡老
人高兴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报:中心学校办公室 存:李大小学 签发:谈 新 编辑:杨 花
作文三:《九九重阳节》500字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为了宏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10月 19日下午第 3节课,二年级 各班开展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活动。
活动中, 在五年级主持人的带领下,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了解了有关重阳节的 来历、传说,知道了人们在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风俗习惯,并且通过欣赏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 ,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 要做一个尊老的好孩子。此外,小朋友们还诵读了《弟子规》中关于尊敬长辈的 部分和有关重阳的童谣, 知道了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早在古代, 人们就 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尊敬长辈的教育了,现在的小朋友更加要多关爱老人。 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我为爷爷奶奶做点事” ,大家约定了为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做到以下几件事:
(1)、给爷爷奶奶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2)、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3)、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4)、陪伴老人一起散步。
(5)、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 (可以是水果拼盘 ) 。
(6)、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在今后的生活中, 希望所有的学生们能做一个有心人, 不仅对自己的爷爷奶 奶,更多地去关心帮助每一位老人,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 位老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重阳节永远绽放它的光彩!
作文四:《九九重阳节》700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每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总会莫名的被生活中过往所感触,或者是过往的经历让我深 刻的思念。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自以为自己很年轻,就会很有激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组织个团体做一次公益活动, 一个人或者去生活实践, 喜欢去旅游! 和很多朋友一起 happy 整个通宵!这些都说明我们很有激情,让我们也感觉我们无牵无挂,做个快乐的自我!那个 时候每逢佳节的时候,我们不会太会在意什么,父母远离我们,可以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心 中的思念也不会有很多牵挂, 唯独当我们长大了, 交了男女朋友, 思念的对象也是彼此之间! 每当节日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很多年轻的人会趁着节假日去很好的放松一下,我不知道他 们心里的那份牵挂是否如同诗中所感触有那份情怀,或者那份感触在渐渐的被是被快速的生 活方式所冷漠掉。问过一个朋友,你在节日会有佳节倍思亲的感觉吗?他会告诉我:哦,今 天是重阳佳节啊,你不说我还忘记了。是啊!不说我也忘记了!
一个人有了妻子之后,年少的轻狂似乎没有了多少,很少去组织社会活动了,也没空去旅 游了,和很多朋友去 happy 一夜的发生率也到了冰点!心中唯一牵挂的是生活中应该去做的 责任:父母妻子还有工作!当两人分开后,那份感情可以用数日子来计算,他们彼此会很细 心的计算他们之间分开的日子,如同重阳佳节来临的时候,那份思念就会涌上心头有!因为 他们知道婚姻后的爱情需要时间和相濡以沫来证明彼此的存在,佳节似乎成了两人时间旅途 中的环扣点!心灵的触动会记住所有走过的岁月!
诗是广泛的,爱是无限的!我们可以把诗的情怀融入内心存在的情感中。
作文五:《九九重阳节》2700字
九九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易经》曾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历史悠久,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关于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
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
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作文六:《九九重阳节》1500字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持稿
男:把道德比作阳光,因为道德就如同阳光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和幸福。
女: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将展翅搏击长空,我们播撒下尊老的种子,我们收获道德的丰收。
男、女:实验小学四年四班“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同学背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同学们知道作者是谁吗?诗名是什么?什么时候作的?
同学们答: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的时候作的。
男:那年作者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赶考。看到人们都那么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欢度重阳节,他在长安感到非常孤独,思念远在蒲州的亲人,才写下了这首诗。
女:是的。而且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
男: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下面就让 给大家讲一讲《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吧!
(女)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是人们所熟悉的,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接下来请欣赏诗朗诵《重阳登高》。
男: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大家每逢节日都高兴地庆祝,下面请听朗诵《喜庆重阳节》
女:我知道同学们早就搜集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要与大家分享。下面就先请听听 给大家讲重阳的故事
女:新中国成立后,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确实,许多老人都曾有过辉煌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的曾为民族的解放负过伤流过血,有的曾为祖国的富强出过力流过汗。接下来我们起听 讲一讲《先辈的故事》
男:这些老人很值得大家敬佩,更多的老人则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在各个岗位上奉献了一生,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也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尊敬,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看下面两位同学的做法吧!
礼仪小品《问路 敬老爱老》
女:看来,大家都在重视老人,关心老人。那重阳节那天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些什么?(找2位同学回答)
男: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并不只是表现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多的应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下面我想考考大家:
男: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吗?
女:你的爷爷奶奶爱吃什么?
男:你了解爷爷奶奶的起床时间吗?
女:你平时是怎样关心爷爷奶奶的?
男:爷爷奶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抢答,每个问题找1个人回答)
女:看来有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关心爷爷奶奶,有的同学还没有从行动上真正地去关心他们。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真正地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重阳节永远绽放它的光彩。
下面请欣赏快板《敬老爱老》
女:“孝敬师长”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道中就闪耀着它的光辉。
男:九九重阳,寓意深远。它让我们领略了祖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女: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心人,去关注每一位老人。 男:我们不止要关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是我们要关心的人,因为他们很爱我们,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父爱如山 母爱如河》
男:说的多好,父爱如山 母爱如河,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女:最后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男:在学校,我们要做一名尊师守纪
女:在家里,我们要做一名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男:在社会,我们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女: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我们的翅膀还很稚嫩,但我们会努力。
男:我们会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在社会、在学校、在家庭的各个方面去体验,去感受。
女:把一份份的真切体验,转化为一颗颗品德高尚的种子,扎根在我们每一名少先队员的心中。
男:我们看到,我们想到,我们做到,并会做得更好。
女:实验小学四年四班“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作文七:《九九重阳节》800字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一、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走进敬老院
二、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中要走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我们带领部分幼儿,步行到离我园较劲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老人们一起活动,既活跃身心又受到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设计这一主题活动正式为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通过表演、赠送礼物、亲密接近、分享食品等,激发对爷爷奶奶爱的情感。
3、通过社区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四、活动准备
1、提前联系好敬老院,与负责人沟通好取得信任与配合。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当天给老人准备爱心礼物。(苹果、蛋糕等)
3、幼儿自制爱心卡片。
4、鲜花、音响、地毯、音乐、
5、安全准备:活动前培养幼儿外出安全规则,请家长义工一起维护孩子的活动安全。
五、活动内容
1、家长和幼儿9点前到达敬老院,找到班级老师,由老师再次交待规则和流程,进行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2、演出开始
由幼儿园领导致词,并向对方领导赠送礼物(鲜花)。
3、幼儿互动:
赠送自制贺卡和礼物。幼儿把自己带的礼物,分享给爷爷奶奶。
4、表演节目:
(1)《中国范儿》开场舞
(2)《大家一起跳起来》大班
(3)《嘿嘿哈哈》小班
(4)《猫鼠同乐》中班
(5)《幸福拍手歌》选取部分幼儿,走到老人身边一边唱歌一边互动,如拍拍手、拍拍肩、摸摸脸、抱一抱等动作,来结束这次的慰问演出。
5、合影道别
幼儿集合,与爷爷奶奶合影留念。
六、注意事项
1、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注意措辞用语,切忌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2、及时准备道具(音响、地毯、服装等)同时注意保护所带的道具,避免丢失或损坏。道具使用时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家长志愿者要佩戴好工作证。
4、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作文八:《九九重阳节》600字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随着九月初九的来临,重阳节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我们一般到爷爷奶奶家过。重阳节虽然不是特别大的节日,但也比较正式。经管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长大了也逐渐明白了就是思念远方的亲人。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重阳节很多风俗,比如说: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一说起吃让我就想起了奶奶家的那个糕,特别好吃。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还有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说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他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所以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福建莆松都有特殊的习俗。比如在陕北过重阳在晚上。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插在头上,用来比邪。
据了解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锻炼身体。随着人们对重阳节的重视,已经博得了大多数老年人的亲睐。最后我祝老爷爷老奶奶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作文九:《九九重阳节》1100字
话说重阳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望远,所以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对此,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桓景避难之说比较普遍: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灾,应该马上离家,让全家作绛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除。桓景全照师父的话去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傍晚回家,却见鸡犬牛羊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初几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历代相沿,逐成节日风俗。
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现代却给它赋予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意义。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
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可以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的身边。重阳节,这份思念,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景致。农历九月还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灿灿的菊花绽芬吐翠,傲霜怒放,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她那昂首的姿态,使风霜不再肆虐,让大地变得分外迷人。重阳节,这份景致,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孝心。这一天,游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从旅途的行囊中掏出,与父母一同分享,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弥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树上。秋阳中,父母爽朗的笑声,已摆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们菊花般璀璨的舒心。重阳节,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响。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一刻,菊花酒摆放在桌前,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
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作文十:《九九重阳节》300字
Double Ninth Festival
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
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
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
茱萸、
菊花节等说法。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
行敬老活动。重阳节
与除、清、盂三节也
是中国传统节日里
祭祖的四大节日。只
是近年来,人们对老
人的推重,故此节日
又被称为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