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武状元苏乞儿》6700字
武状元苏乞儿编辑
武状元苏乞儿是喜剧之王周星驰在巅峰时期1992年周星驰年五部作品里的经典作品之一,以3741万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四名,年度十大卖座片之一...>>>
评分7.1
信息中国香港|90min|1992年12月17日
导演陈嘉上 / 林德禄
主演周星驰 / 张敏 / 吴孟达 / 陈百祥 / 徐少强 / 秦沛
类型喜剧 / 动作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有用+1基本信息 剧情介绍演员表角色介绍电影评价图片在线影音 更多 精彩对白 影片花絮 影片评价 主演介绍 精彩看点 历史原型 基本信息 编辑 武状元苏乞儿是喜剧之王周星驰在巅峰时期1992年周星驰年五部作品里的经典作品之一以3741万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四名年度十大卖座片之一是一部经典的无厘头电影之一因其中包含的大量励志精神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虽然大部分取景是在内地但是本片没有能在内地正式上映因为港片在内地发行直到现在依然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尽管如此周星驰电影却能凭借着盗版拷贝播放普及内地民间中文名武状元苏乞儿外文名King of Beggars出品时间1992发行公司嘉禾电影有限公司[1] 制片地区中国香港导 演陈嘉上,林德禄编 剧陈建忠类 型喜剧,动作主 演周星驰,张敏,吴孟达,陈百祥,徐少强,秦沛片 长90min上映时间1992年12月17日票 房$37,416,607.00对白语言粤语,国语色 彩彩色主要奖项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2] 主要成就1992年十大影片卖座片之一 1电影剧情编辑清末年间,广州将军之子苏察哈尔灿(周星驰)在为自己做寿之日,在怡红院搭救了一名老乞丐,又巧遇乞丐帮中的如霜姑娘。苏察哈尔灿被如霜的美貌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而清官僧格林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海报
沁及与如霜有世仇的赵无忌也看中了如霜。为此,苏尔哈灿与僧格林沁及赵无忌一争高下,终于获得接近如霜姑娘的机会,却也因此引起僧格林沁及赵无忌的仇恨。但是,为报世仇才来到怡红院的如霜哪有心思与苏尔哈灿谈情说爱。为摆脱他的纠缠,她信口言明自己非武状元不嫁。为得到如霜的芳心,苏尔哈灿毅然赴京赶考武状元。目不识丁的苏尔哈灿花了20万两银子请人代考,通过了文试。满心欢喜迎来了自己的强项——比武。 不料,比武的对手竟是僧格林沁的侄子,而僧格林沁又是总监考官。比赛中,赵无忌等人屡做手脚为难苏尔哈灿,但害人者终自毙,僧格林沁的侄子终因害人未成自己却中毒身亡,武艺高强的苏尔哈灿荣登武状元宝座。赵无忌等人禀报皇上,苏察哈尔灿文考舞弊,皇上大怒,将苏察哈尔灿父子贬为乞丐。赵无忌仍不甘心,设毒计废了苏尔哈灿的武功。沦为乞丐的苏察哈尔灿父子从此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被苏察哈尔灿搭救过的老乞丐为答谢救命之恩,把绝技“睡梦罗汉拳”传给苏尔哈灿。苏尔哈灿凭此当上了乞丐帮帮主,成为“降龙十八掌”的继承人。为救落入赵无忌之手的如霜,苏尔哈灿使出了浑身解数未曾奏效,最后用“降龙十八掌”使赵无忌在火龙中化为灰烬。苏察尔哈灿也终于如愿以偿,与如霜姑娘结为连理,共享行乞人间的快乐。 本片从最初苏灿只知吃喝玩乐到被迫害而流落街头,最终重振旗鼓,不仅报了仇,还赢得了尊严,赢得了爱情。周星驰在此片中,也许还想传递一个思想,那就是失败了不可怕,只要有雄心,一样可以重新站起来。2演职员表编辑演员表角色演员配音备注苏 灿周星驰石
班瑜----苏 灿的父亲吴孟达胡立成----如霜张敏刘小芸----赵无极徐少强--------考官黎彼得--------龟婆苑琼丹--------吏部尚书陈百祥--------苏 灿的女儿杨幂等--------洪日新袁祥仁----教苏灿'睡梦罗汉"的老乞丐职员表? 制作人:萧若元? 导演:陈嘉上;林德禄? 副导演(助理):袁祥仁;李广忠? 编剧:陈建忠? 摄影:钟志文? 配乐:林子祥
电影截图(40张)王钟Chung Wang 李健仁Jianren Li 杨幂Mi Yang 陈慧仪3角色介绍编辑
周星驰,张敏,吴孟达,陈百祥,徐少强,苑琼丹,黎彼得,杨幂 4 电影评价豆瓣主演:
评分7.1部分内容来自百度糯米电影精彩影评我来评论
我喜歡看豎起的打分牌上,最後一張上書“無恥”??...
豆瓣网|2008-05-179
小时候觉得睡梦罗汉拳是比醉拳还牛气的武功,现在还是这么觉得...
豆瓣网|2009-06-085
会有福报,苦尽甘来,4个字在这个片子里是如此透彻。...
豆瓣网|2012-09-197
标题
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 电影图片 7张
>>
武状元苏乞儿
原声音乐1首1长路漫漫伴你闯林子祥 4精彩对白编辑精彩对白 苏 灿:嘿??(舞动巨笔,挥毫书字) 下 人:辛苦了,少爷~擦擦汗吧~ 下 人:师爷,少爷写的是什么, 师 爷:名字~ 下 人:哇~好棒噢~原来少爷会写自己的名字呀~ 师 爷:哼~大惊小怪~ (走过去看苏灿的杰作) 师 爷:啊~好字~ 苏 父:嗯,啊啊,走开走开,啊,好字呀~龙飞凤舞,苏察哈尔灿~ 师 爷:老爷,您拿反了~ 苏 父:灿尔哈察苏~噢,好小子,但是别骄傲知道吗, (苏父来到灵位前) 苏 父:老爹呀,我们苏察哈尔家,自太祖皇帝到现在都没有几个会写字的,现在不同了, 我的儿子你的孙子阿灿那,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呀~老爹,这可是非同小可,啊,今天会写 字,他朝必成大学士,今天会写名,他日生子必定行~ 师 爷:少爷~你差点害得我被炒鱿鱼呀~ 苏 灿:唉~? 啰嗦~ 苏 父:阿灿,先把它裱起来行了~ 苏 灿:当然了,师爷,拿去看能裱多大就裱多大。 苏 父:这样还不够哇~你先插上红花背着它到大街上游行一下。 师 爷:啊, 苏 灿:去呀~ 苏 父:阿灿~过来,坐坐坐~我看你这么争气呀,我也觉得很安慰。听我说啊,你爹我 呢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家里的祖产呢也败得差不多了,说难听一点呀,以后我两腿一伸 呢,你就得靠你自己了。 苏 灿:向来我都是靠自己的~ (拿出一叠银票给苏灿) 苏 父:呶,都是十万两一张的,省着点儿花,啊~ 苏 灿:把我的西洋帽拿过来。 苏 父:你上哪儿去呀, 苏 灿:今天我做大寿~ 苏 父:嗯,你贵庚呀, 苏 灿:二十有五哇~早点到呀~ 苏 父:哎,要做大寿也不把头发疏疏好,整天象个小丐似的。 苏 灿:要饭的能那么有钱,我早就干了,哈哈哈哈~ 苏 父:嘿嘿,这
龟儿子还真有一套,哎,来来来,过来过来过来。 下 人:什么事呀,老爷, 苏 父:你们看那,他做寿用金子打的贴子还真拉风呀~下次老爷我做大寿啊,一定还要威风~ --------------------------------------------------------------------------------
赵无极:王爷,你觉得广东大戏怎么样, 王 爷:地方戏曲,当然比不上京戏呀~不过也另有一番风味~ (鞭炮齐放,苏灿摇扇走进妓院) 苏 灿:打赏,打赏。 众 人:谢谢你了苏老。恭喜苏老生辰快乐~ 苏 灿:打赏,打赏。 乞 丐:我家破人亡,贫病老弱,无亲无故,
嫖 客:有没有搞错,臭死了~ 下 人:哎呀,你妻离子散,霉翻了,大爷赏个救命钱吧~?
这个倒霉鬼臭要饭的,要饭要到这儿来了,我打—— 苏 灿:打赏~ 下 人:呃,是少爷~ 妓 女:有没有搞错啊~乞丐也打赏~ 乌 龟:走,出去~ (乌龟向外哄乞丐) 苏 灿:哎,乞丐也是人那~人只要有钱都能来。你这个月在这里吃饭过夜看戏消夜嫖妓 我全包了~ 乞 丐:你包了, 苏 灿:不屌我,? 乞 丐:我屌,我屌~? 乌 龟:大爷里边请~姑娘们出来见客了~ 龟 婆:苏——老——~ 苏 灿:喂~你好吗,龟婆, 龟 婆:哎呀,你好坏呀~人家有名字不叫,叫人家龟婆, 苏 灿:坦白点不是很好吗, 龟 婆:要坦白是吧,你那顶帽子,象披麻戴孝似的,你老爸死了, 苏 灿:对嘛~这样说话才过瘾嘛大家~ --------------------------------------------------------------------------------
下 人: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你们怎么这么晚来,快点进去~ (苏府,苏灿把一群女人围在白布后面做猜人的游戏) 下 人:好了没有啊,啊,好了,少爷,好了,请~ 苏 灿:来~你们全站好了,不许再动了,啊, (在白布前一闻) 苏 灿:这么香~你是飘香~ 飘 香:少爷好棒,爱死你了。 苏 灿:过来点~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这么大,一定是小小~ 小 小:啊~少爷你好坏,这样说人家。 苏 灿:本来就大嘛,怕人讲呀, (走到下
苏 灿:嗯,大肚婆都有,骗不倒我的。你是爹~ 苏 父:哎哟,不来了不来了,一人面前)
你好坏,又被你猜中了~聪明聪明聪明,爹还想捉弄你一下呢~好棒好棒好棒好棒~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好了,好了,少爷明早要考试,不要玩得太疯了,都出去,都出去。阿灿,明天 你要考试喽? --------------------------------------------------------------------------------
--------------------------- 如霜:阿灿! 阿灿:如霜! 如霜:你怎么来到这里的? 阿灿:怎么来?这说来话长了!昨天晚上我宵夜没吃就连夜起程,翻过金山领,到今天早上已经身在万里长城!我们停留了半个小时吃早饭,我还小了个便. 如霜:是吗? 阿灿:是啊,本来想找番薯吃,谁知道只剩馒头了.你知道的啦,馒头根本不合我的胃口. 5影片花絮编辑当年《武状元苏乞儿》上映时最使人好奇的,是周星驰与陈嘉上在食老本的《逃学威龙2》之后再度合作,会否擦出新火花,事实证明这回确有新的尝试,便是一改周尽情搞笑的作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剧照
风,惹笑之处更表现他演技的一面,是周对悲喜剧的初步尝试,无厘头风格迈向深层次。连一向夸张的吴孟达与周星驰的几场父子情对手戏也丝丝入扣,显出了二人纯熟的默契并不止于搞笑而已。但严格说来,周星驰这次戏路上的自我突破也未算一击成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剧本对角色际遇大起大落的过程转折描写欠细腻是其一,造型未够讨好是其二,但最重要的是为顾及观众反应,开首不能不以招牌形象和戏路出现。这固然可能使观众较易接受其后的转变,但也显得这次尝试小心翼翼。无论如何,周星驰能谨慎地踏出拓阔戏路的一步,总比重复剥削自己好。由陈嘉上掌舵,使本片的趣味也乾净一些,制作认真之余还有点角色“成长”的主题,不至一味插科打诨。 6影片评价编辑片中徐少强扮演的天理教主赵无极武功极其高明,高明得像是没有限制,而且还很有些**的邪气。手洒金沙幻化成舞蹈美女的场面太夸张了,这段情节明显在模仿当年风靡一时的迈克尔?杰克逊的著名MTV,只不过是把埃及法老换成中国皇帝而已。赵无极的武功邪术令他看起来简直就是个妖怪,而苏灿武功再高也是人,怎么可能斗得过妖呢,——除非他是人妖。这是影片不太使人信服的地方。 另
外苏灿受丐帮前辈指点得以重练武功一段转折过于迅速,太过荒唐而不可信。而苏灿一直参不透降龙十八掌的最后一掌作为一个悬念支撑到影片结尾,最后谜底的解开有些敷衍的成份。从构思上,前十七掌合而为一成为威力无穷的一掌缺乏意料之外的精妙处;从视觉上这一掌的渲染只是一组动作的简单叠化也单薄无力,最多让苏灿打出金光灿烂的一掌,简直看不到有什么高明之处,给人一种草草收场的感觉。 尽管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星哥还是用自身的魅力拯救了影片。无数的情节疏漏、细节失真,都在星哥假戏真做的表演中得以被观众原谅。在广州星哥的“傲”、在比武场上星哥的“跩”、在北京星哥的“惨”、在选帮主时星哥的“怪”、在决战中星哥的“帅”,都令观众大大满足。最精彩的段落,是比武场上夺状元,很多细节想象力丰富。先是“全运会”式的入场,装模作样一本正经;接着是举重项目,裁判评分竟然亮出“无耻”字样;决赛比武前,大臣席位上居然像是在赌马,小太监转来转去吆喝着赔率。这一段营造了一个完整的周星驰风格的“小世界”,面面俱到,有板有眼,比后面选帮主的比武要完整、精彩很多。陈百祥虽然在影片中只有这么不多的一点戏,但与吴孟达一搭一当,默契配合,还是令人印象深刻。获奖记录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陈嘉上)提名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陈健忠)提名 7主演介绍编辑周星驰——香港演员、导演。祖籍浙江宁波,生于香港。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无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剧照
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结业后成为无线艺人,最初曾在《香城浪子》、《射雕英雄传》等剧集中担任临时演员。1983年起任主持儿童节目“430穿梭机”,长达五年,颇受欢迎。1987年被派回戏剧组,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盖世豪侠》,逐渐显露独特的喜剧才华。1988年应李修贤之邀出演电影《霹雳先锋》,获第二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90年出演电影《赌圣》,创当年香港最高票房纪录。 后又相继主演《新精武门》、《情圣》、《逃学威龙》系列、《审死官》、《鹿鼎记》两集、《漫画威龙》、《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破坏之王》(1993)等,皆票房大热,掀起一股无厘头旋风。1994执导电影《国产凌凌漆》。1994年主演刘镇伟导演的《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宝盒》与《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获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但当时反响不大;数年后反被内地青年学子交口称赞,广为传放,极受推崇。 8精彩看点编辑民间传说中几乎与黄飞鸿比肩,位列广东十虎之一的苏乞儿,在本片中成为广东将军(“吴孟达”扮演)的儿子满洲世家公子苏察哈尔灿,而且在影片最后苏灿居然成了“丐帮帮主”。这的确是一种全新的演绎,并且脱离了“广东十虎”反清复明甚至帮助辛亥革命的常规套路。这部影片大悲大喜的故事框架更适合确立一种正剧的风格。从情节上讲,即使苏灿不由阿星来扮演,影片故事也不会伤筋动骨,只不过会拍出一个感觉完全不同的版本。但既然由星哥出演,那么必然不会脱离他独特的表演风格和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剧照
角色模式。在星哥的电影世界里,一切都有着另一套规则,历史、命运、甚至生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那一刻的感觉。 苏察哈尔灿一出场,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任情任性,喜欢上了怡红院的如霜姑娘,为了她去考状元郎,理直气壮的劲头,让吴孟达饰演的老爹连声附和:“敢爱人所不敢爱,品位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把什么伦理道德,统统丢了个一干二净。后来他考上了状元,又被人陷害,却因缘巧合地当了叫花子的头儿,披头散发不说,还添上浪迹于世全不囿于常理的癫狂。苏乞儿的性情是跟着剧情走,有因由有发展的,难怪周星驰会挺委屈地解释说,这不是一部搞笑片,而是剧情片。 电影中有两大武功:降龙十八掌,睡梦罗汉拳,风格炯异的两种上乘武功。睡梦罗汉拳且不说,降龙十八掌实在是一门虎虎生威的狮子风格、气势如宏的武功。虽然名字中有个“龙”字,但如此豪气足可冲云天的充满霸气的武功,不能不让人想到狮子。人如其“武”,狮子座黄金圣斗士艾欧利亚,唯有光速拳那种气势才可匹配。所以,只从太阳星座看苏乞儿,不甚了解有着这般大起大落的生活
经历,能这样忍辱偷生,与昔年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相比亦不逞多让的。即便练就的是如降龙十八掌般虎虎声威的强悍武功,也很难让人相信有着这样履历的人会是狮子一般的星座,笔者认为或许与内敛而目标明确的土象星座。你认为我们这位忍辱负重的大英雄是什么星座呢, 9历史原型编辑苏灿在民间传说中几乎与黄麒英比肩,位列“广东十虎”之一 。 [3] 广东十虎之九------ 醉拳 -------苏乞儿 苏灿本为当地一霸,生性不羁,沉迷武学,由此与当地斧头帮结下冤仇。苏灿本过着富裕逍遥的日子,但是,在遭遇到斧头黑帮的纠缠、洋人买办史密斯的阴谋以及因自己的过错而使恋人洪绮莲的离去等等困难后,终于在沦为乞丐的流落地———湖南长沙镇再度雄起。在朋友余枫、父亲苏贵、挚友兼情敌铁桥三等人的倾力帮助下,品德、武功不断提升,同铁桥三一起名震广东,被民众推选为“广东十虎”之一。其匡扶正义的豪举使其成为真正受人敬重的一代武林宗师。口吃结巴矫正
作文二:《武状元苏乞儿》3800字
武状元苏乞儿
基本信息 武状元苏乞儿
译名: King of Beggars
导演: 陈嘉上 林德禄
主演: 周星驰 吴孟达 张敏 徐少强等
发行年份: 1992
地区: 中国香港 类型: 动作冒险片 (电影) 剧情介绍 苏灿(周星驰饰)本是广州督军之子,但在考取武状元时,因受人陷害而被皇上责罚沦为乞丐。此时,天理教赵无极入主朝廷、到处迫害丐帮。原来上一代丐帮四大长老杀了大理教前任教主,而丐帮帮主也阵亡,打狗棒法失传。加上丐帮四分五裂,群龙无首,于是传功长老选中苏灿为接班人,传以睡梦罗汉拳。苏灿学艺成功,成为新任帮主、苏灿团结各地丐帮会员自强,对抗天理教,赵无极想先下手为强,行刺皇帝,拥兵自立,但消息泄漏,传到苏灿耳中,皇上狩猎之时,天理教发难(幸好灿及时赶到,救了皇帝,皇帝欲恢复灿官职,灿做惯乞儿,懒得做官,只欲皇帝治好国家,最后皇帝无以为报,赠了一个御赐的乞儿钵给苏灿,底写“奉旨乞食”。
(本片又是周星星的一部亮点之作,周星弛的古装片最让人捧腹,精灵搞怪的他把一个苏乞儿演得活灵活现,何况还有冷艳的张敏和同样搞笑的吴孟达做伴,难怪数年之后还有那么多影迷怀念星星的作品。) 幕后花絮 当年《武状元苏乞儿》上映时最使人好奇的,是周星驰与陈嘉上在食老本的《逃学威龙2》之后再度合作,会否擦出新火花,事实证明这回确有新的尝试,便是一改周尽情搞笑的作风,惹笑之处更表现他演技的一面,是周对悲喜剧的初步尝试,无厘头风格迈向深层次。连一向夸张的吴孟达与周星驰的几场父子情对手戏也丝丝入扣,显出了二人纯熟的默契并不止于搞笑而已。但严格说来,周星驰这次戏路上的自我突破也未算一击奏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剧本对角色际遇大起大落的过程转折描写欠细腻是其一,造型未够讨好是其二,但最重要的是为顾及观众反应,开首不能不以招牌形象和戏路出现。这固然可能使观众较易接受其后的转变,但也显得这次尝试小心翼翼。无论如何,周星驰能谨慎地踏出拓阔戏路的一步,总比重复剥削自己好。由陈嘉上掌舵,使本片的趣味也乾净一些,制作认真之余还有点角色“成长”的主题,不至一味插科打诨。 演员阵容 周星驰 Stephen Chow .....So Chan/So Hat Yi
吴孟达 Man Tat Ng .....General of Canton
张敏 Sharla Cheung .....Yu-Shang
徐少强 Norman Chu .....Chiu
林威 Wai Lam .....Seng Ko Lin-Chin
黎彼得 Peter Lai .....Uncle Cheng
苑琼丹 King-Tan Yuen .....Madam Pimp
陈百祥 Pak-cheung Chan .....Minister of Justice
郑丹瑞 Lawrence Cheng .....Professor
袁祥仁 Cheung-Yan Yuen .....Hung Yat-San
秦沛 Paul Chun
王钟 Chung Wang
李健仁 Jianren Li 精彩对白 苏 灿:嘿……(舞动巨笔,挥毫书字)
下 人:辛苦了,少爷~擦擦汗吧~
下 人:师爷,少爷写的是什么,
师 爷:名字~
下 人:哇~好棒噢~原来少爷会写自己的名字呀~
师 爷:哼~大惊小怪~
(走过去看苏灿的杰作)
师 爷:啊~好字~
苏 父:嗯,啊啊,走开走开,啊,好字呀~龙飞凤舞,苏察哈尔灿~
师 爷:老爷,您拿反了~
苏 父:灿尔哈察苏~噢,好小子,但是别骄傲知道吗,
(苏父来到灵位前)
苏 父:老爹呀,我们苏察哈尔家,自太祖皇帝到现在都没有几个会写字的,现在不同了,
我的儿子你的孙子阿灿那,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呀~老爹,这可是非同小可,啊,今天会写
字,他朝必成大学士,今天会写名,他日生子必定行~
师 爷:少爷~你差点害得我被炒鱿鱼呀~
苏 灿:唉~? 啰嗦~
苏 父:阿灿,先把它裱起来行了~
苏 灿:当然了,师爷,拿去看能裱多大就裱多大。
苏 父:这样还不够哇~你先插上红花背着它到大街上游行一下。
师 爷:啊,
苏 灿:去呀~
苏 父:阿灿~过来,坐坐坐~我看你这么争气呀,我也觉得很安慰。听我说啊,你爹我
呢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家里的祖产呢也败得差不多了,说难听一点呀,以后我两腿一伸
呢,你就得靠你自己了。
苏 灿:向来我都是靠自己的~
(拿出一叠银票给苏灿)
苏 父:呶,都是十万两一张的,省着点儿花,啊~
苏 灿:把我的西洋帽拿过来。
苏 父:你上哪儿去呀,
苏 灿:今天我做大寿~
苏 父:嗯,你贵庚呀,
苏 灿:二十有五哇~早点到呀~
苏 父:哎,要做大寿也不把头发疏疏好,整天象个小丐似的。
苏 灿:要饭的能那么有钱,我早就干了,哈哈哈哈~
苏 父:嘿嘿,这龟儿子还真有一套,哎,来来来,过来过来过来。
下 人:什么事呀,老爷,
苏 父:你们看那,他做寿用金子打的贴子还真拉风呀~下次老爷我做大寿啊,一定还要威风~
--------------------------------------------------------------------------------
赵无极:王爷,你觉得广东大戏怎么样,
王 爷:地方戏曲,当然比不上京戏呀~不过也另有一番风味~
(鞭炮齐放,苏灿摇扇走进妓院)
苏 灿:打赏,打赏。
众 人:谢谢你了苏老。恭喜苏老生辰快乐~
苏 灿:打赏,打赏。
乞 丐:我家破人亡,贫病老弱,无亲无故,妻离子散,霉翻了,大爷赏个救命钱吧~?
嫖 客:有没有搞错,臭死了~
下 人:哎呀,你这个倒霉鬼臭要饭的,要饭要到这儿来了,我打——
苏 灿:打赏~
下 人:呃,是少爷~
妓 女:有没有搞错啊~乞丐也打赏~
乌 龟:走,出去~
(乌龟向外哄乞丐)
苏 灿:哎,乞丐也是人那~人只要有钱都能来。你这个月在这里吃饭过夜看戏消夜嫖妓
我全包了~
乞 丐:你包了,
苏 灿:不屌我,?
乞 丐:我屌,我屌~?
乌 龟:大爷里边请~姑娘们出来见客了~
龟 婆:苏——老——~
苏 灿:喂~你好吗,龟婆,
龟 婆:哎呀,你好坏呀~人家有名字不叫,叫人家龟婆,
苏 灿:坦白点不是很好吗,
龟 婆:要坦白是吧,你那顶帽子,象披麻戴孝似的,你老爸死了,
苏 灿:对嘛~这样说话才过瘾嘛大家~
--------------------------------------------------------------------------------
下 人: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你们怎么这么晚来,快点进去~
(苏府,苏灿把一群女人围在白布后面做猜人的游戏)
下 人:好了没有啊,啊,好了,少爷,好了,请~
苏 灿:来~你们全站好了,不许再动了,啊,
(在白布前一闻)
苏 灿:这么香~你是飘香~
飘 香:少爷好棒,爱死你了。
苏 灿:过来点~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这么大,一定是小小~
小 小:啊~少爷你好坏,这样说人家。
苏 灿:本来就大嘛,怕人讲呀,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大肚婆都有,骗不倒我的。你是爹~
苏 父:哎哟,不来了不来了,你好坏,又被你猜中了~聪明聪明聪明,爹还想捉弄你一
下呢~好棒好棒好棒好棒~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好了,好了,少爷明早要考试,不要玩得太疯了,都出去,都出去。阿灿,明天
你要考试喽?
--------------------------------------------------------------------------------
---------------------------
如霜:阿灿!
阿灿:如霜!
如霜:你怎么来到这里的?
阿灿:怎么来?这说来话长了!昨天晚上我宵夜没吃就连夜起程,翻过金山领,到今天早上已经身在万里长城!我们停留了半个小时吃早饭,我还小了个便.
如霜:是吗?
阿灿:是啊,本来想找番薯吃,谁知道只剩馒头了.你知道的啦,馒头根本不合我的胃口. 【历史上的苏乞儿】 民间传说中几乎与黄飞鸿比肩,位列“广东十虎”之一 。
广东十虎之九------ 醉拳 -------苏乞儿
苏灿本为当地一霸,生性不羁,沉迷武学,由此与当地斧头帮结下冤仇。苏灿本过着富裕逍遥的日子,但是,在遭遇到斧头黑帮的纠缠、洋人买办史密斯的阴谋以及因自己的过错而使恋人洪绮莲的离去等等困难后,终于在沦为乞丐的流落地———湖南长沙镇再度雄起。在朋友余枫、父亲苏贵、挚友兼情敌铁桥三等人的倾力帮助下,品德、武功不断提升,同铁桥三一起名震广东,被民众推选为“广东十虎”之一。其匡扶正义的豪举使其成为真正受人敬重的一代武林宗师。
作文三:《《武状元苏乞儿》》4800字
《武状元苏乞儿》
苏灿:嘿??(舞动巨笔,挥毫书字)
下人:辛苦了,少爷!擦擦汗吧!
下人:师爷,少爷写的是什么?
师爷:名字!
下人:哇!好棒噢!原来少爷会写自己的名字呀!
师爷:哼!大惊小怪!
(走过去看苏灿的杰作)师爷:啊!好字!
苏父:嗯?啊啊,走开走开,啊,好字呀!龙飞凤?o,苏察哈尔灿!
师爷:老爷,您拿反了!
苏父:灿尔哈察苏!噢,好小子,但是别骄傲知道吗?
(苏父来到灵位前)苏父:老爹呀,我们苏察哈尔家,自太祖皇帝到现在都没有几个会写
字的,现在不同了,我的儿子你的孙子阿灿那,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呀!老爹,这可是非同小
可,啊?今天会写字,他朝必成大学士,今天会写名,他日生子必定行!
师爷:少爷!你差点害得我被炒鱿鱼呀!
苏灿:唉!?
苏父:阿灿,先把它裱起来行了!
苏灿:当然了,师爷,拿去看能裱多大就裱多大。
苏父:这样还不够哇!你先插上红花背着它到大街上游行一下。
师爷:啊?
苏灿:去呀!
苏父:阿灿!过来,坐坐坐!我看你这么争气呀,我也觉得很安慰。听我说啊,你爹我
呢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家里的祖产呢也败得差不多了,说难听一点呀,以后我两腿一伸呢,
你就得靠你自己了。
苏灿:向来我都是靠自己的!
(拿出一叠银票给苏灿)苏父:呶,都是十万两一张的,省着点儿花,啊!
苏灿:把我的西洋帽拿过来。
苏父:你上哪儿去呀?
苏灿:今天我做大寿!
苏父:嗯?你贵庚呀?
苏灿:二十有五哇!早点到呀!
苏父:哎,要做大寿也不把头发梳梳好,整天像个小丐似的。
苏灿:要饭的能那么有钱,我早就干了,哈哈哈哈!
苏父:嘿嘿,这龟儿子还真有一套,哎,来来来,过来过来过来。
下人:什么事呀,老爷?
苏父:你们看那,他做寿用金子打的贴子还真拉风呀!下次老爷我做大寿啊,一定还要
威风!
赵无极:王爷,你觉得广东大戏怎么样?
王 爷:地方戏曲,当然比不上京戏呀!不过也另有一番风味! (鞭炮齐放,苏灿摇扇走进妓院)
苏 灿:打赏,打赏。
众 人:谢谢你了苏老公。恭喜苏老生辰快乐! 苏 灿:打赏,打赏。
乞 丐:我家破人亡,贫病老弱,无亲无故,妻离子散,霉翻了,大爷赏个救命钱!
嫖 客:有没有搞错,臭死了!
下 人:哎呀,你这个倒霉鬼臭要饭的,要饭要到这儿来了,我打--- --- 苏 灿:打赏!
下 人:是少爷!
妓 女:有没有搞错啊!乞丐也打赏!
乌 龟:走,出去!
(乌龟向外哄乞丐)
苏 灿:哎?乞丐也是人那!人只要有钱都能来。你这个月在这里吃饭过夜看戏消夜嫖妓我全
包了!
乞 丐:你包了?
苏 灿:不屌我?
乞 丐:我屌,我屌!
乌 龟:大爷里边请!姑娘们出来见客了!
龟 婆:苏---老 ---!
苏 灿:喂!你好吗,龟婆?
龟 婆:哎呀,你好坏呀!人家有名字不叫,叫人家龟婆? 苏 灿:坦白点不是很好吗?
龟 婆:要坦白是吧?你那顶帽子,象披麻戴孝似的,你老爸死了? 苏 灿:对嘛!这样说话才过隐嘛大家!
王 爷:这次赵先生帮本官扫平了长毛贼,皇上一定重重有赏! 赵无极:那就有劳王爷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了? 乌 龟:看完了大戏,来块手巾板儿吧?
(苏灿从外面走进来)
众 人:苏老来了,苏老来了!
乌 龟:哎呀,苏老,恭喜啊!
龟 婆:苏老,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一定要玩个痛快,我们有几位新来的姑娘,一定包你满意!
苏 灿:金鱼还是木鱼呀?
下 人:少爷,什么金鱼木鱼呀?
龟 婆:傻小子!金鱼只能用眼看,木鱼可以端那! 下 人:啊?我们要木鱼呀!
龟 婆:你们几个木鱼快过来招呼客人那!
龟 婆:今天是您的大日子,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尽管开口。 苏 灿:我随便,女人都是女人嘛,也挑不出个花来。 (如霜姑娘出场)
龟 婆:苏老,你怎么啦
苏 灿:我被人电了一下。
龟 婆:什么,谁这么大胆,我打掉它的嘴。
苏 灿:不是用嘴,是用眼。既有神又诱惑,我从来没见过。(转身回头)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龟 婆1:这为如霜姑娘是来客串的,赵大爷有没有兴趣包她过夜。 赵无极:你应该先问王爷才对!
龟 婆1:怎么样,王爷?
王爷:大家都是自己人,又何必客气呢!赵先生,你请! 赵无极:好,那我就却之不恭,包了。
龟 婆1:如霜啊,快下来见见赵大爷!
如霜妹妹:姐姐,就是她,杀爹的就是她。
如霜:我知道,镇定点,走!
妓女:失陪了。
龟 婆1:赵大爷,如霜姑娘到了。
如霜:小女子如霜拜见赵大人。
赵无极:果然是美人。
如霜妹妹:赵大爷,那今晚......。
下 人:银票十万两。如霜姑娘今天晚上被我们家少爷包了。没有空伺候你啦!
苏 灿:不好意思,各位!没什么意见吧,各位! 龟 婆:先别急,先别急,让我来说句公道话。只要你们谁出的钱呢超过这十万两,如霜姑娘
今日就陪谁。别伤了和气,对是不对呀!
王爷:这位朋友还真舍得花钱,银票实在是太普通。我这有一刻朝廷大内的定风珠,无价之
宝。
如霜:我还是比较喜欢珍珠。赵大爷,我先回房间去等你呀! 龟 婆:这颗珠子值不值十万两啊?
苏 灿:十万两银子还嫌少啊!姑娘!
如 霜:我也很喜欢银子啊,不过我不喜欢你嘛! 龟 婆:哎呀啊...
苏 灿:多坦白,我真是喜欢到非常。
龟 婆:苏老啊..
苏 灿:不相干,一定是我今天的帽子跟发型不配,如霜姑娘看我不上,是我该死啊。
龟 婆:你明白就好了。苏老啊,您放心,我这姑娘多的是。 苏 灿:龟 婆,今天晚上我就全靠你了。(用力将珠子拍碎) 龟 婆:啊...啊...不管我的事啊!
王 爷:大胆!放肆!
苏 灿:哈哈哈!螳螂拳!还蛮像的嘛!奏乐!
乐 工:好好好!
苏 灿:老摆先!鹤嘴、虎爪!螳螂怎么打的过老虎呢?何况还加只鹤? 王 爷:虎何双行我也会!
苏 灿:呵呵,那你就试试我这只螳螂啊!
(嘿...哈...嘿...哈)
众 人:好啊......好啊!
苏 灿:我的螳螂拳又破了你虎鹤双形。哇,原来不是虎鹤双行,是孔雀开屏。难怪那么差劲。
哈哈哈哈哈!
苏 灿:移行换位?终于来了个撑头点的。
赵无极:嘿嘿,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
(正在这时......)
广州将军到。
广州将军:那个混蛋欺负我儿子我就毙了他!
下人:老爷。
广州将军:阿灿,不用怕,谁欺负你啦。
苏 灿:是我在欺负别人。
广州将军:是谁啊,
苏 灿:我在欺负人!
广州将军:啊?谁被你欺负啊?他家有没有钱,够不够资格? 下 人:是他们啦!
王 爷:看了不久知道吗
师 爷:铁帽子王!
广州将军:哎呀,收下了。阿灿,人家送这么厚的礼就不要欺负他了。拿去赏给
师 爷:老爷,那上面写的是铁帽子王僧格林参
赵无极:王爷的令牌你都敢抢?抓起来!
师 爷:诶,等等。根据大庆律例:身为朝廷命官,不得嫖妓。你们身在怡红院。知法犯法,
该当何罪?
王 爷:那你呢?
广州将军:他是不是指我?我是来...来...抓你, 苏 灿:抓他!
广州将军:我身为广州将军,一定把你们这些害群之马抓起来。 师 爷:还有...还有。
广州将军:还有什么?说啊
师 爷:今天是...清太主皇后业赫拿拉氏的忌辰。你身为命官罪加一等,可以拉他去问斩!
众 人:对。问斩...问斩。
赵无极:哈哈哈!根据大清律例,任何人不扎辨子一样要问斩,那你不是也要...
苏 灿:你还想不想看,我还有的是呢!
......
下 人:少爷,您的帽子。 苏 灿:真是个高手啊! ......
苏 灿:如霜姑娘我们又见面了!
如 霜:怎么会是你呢?赵大爷呢?
龟 婆:哎呀,那个赵大爷的定风珠被苏老一打就变成了珍珠粉让我冲水给吞下去了。
龟 婆:哎呀,其实你别看苏老的头发像扫把似的。其实他这个认识很风趣的。
如 霜:但是...
龟 婆:没有但是,那十万两进了我的口袋,让我再拿出来那就很难罗。其实苏老他这个人啊...
苏 灿:废话可以少说几句啦,龟 婆,你出去先。
龟 婆:是!遵命,遵命!
如 霜:但是.....
龟 婆:好了,好了,你就将就一下。
苏 灿:姑娘首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很喜欢你!
如 霜:这个对我来说可是个坏消息。
苏 灿:我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闲话少说,我愿意出一百粒珍珠希望如霜姑娘今晚能与我把
酒言欢。
如 霜:我不想跟你多说,请你出去!
苏 灿:哈哈哈哈哈。我果然没有选错人。好,我就先干为尽。 如 霜:不能喝!哼!
苏 灿:实在太令我意外了。姑娘!
如 霜:放手!
苏 灿:你居然会武功?!
如 霜:不,我根本就不会武功。我求求你别再缠着我了,我不会陪你的。 苏 灿:如霜,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我。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你。 如 霜:你说什么?
苏 灿:我说我已经爱上了你。
如 霜:你有没有搞错?
苏 灿:绝对没有,我决定要娶你。
如 霜:你神经病啊,你
如 霜妹妹:妈呀,咧。
苏 灿:原来还有人躲在这里!啊正好,我正想找个证人。 如 霜妹妹:证人?
苏 灿:不错,我就对这把宝剑发誓,我是真心要娶如霜姑娘为妻,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如 霜妹妹:哼哼,姐姐我真是替你高兴。
如 霜:喂,你以为当我的丈夫这么容易吗?
苏 灿:怎么样才能当你的丈夫?
如 霜:我丈夫要武功盖世,状元之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做不做得到呢?
苏 灿:让我想一想?(......)做得到!
如 霜:哼哼,好,等你做到的时候你再来找我好了。 苏 灿:诶,既然这样,我们就先定个婚期,因为中状元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如 霜:好,你总该给我时间考虑吧
苏 灿:没问题,我就在花园等你答复,不见不散! 如 霜:变态!
苏 灿:那如霜姑娘到底上哪去了呢?
龟 婆:我听说他上京城了!
苏 灿:京城?
。。。。。。
苏灿爹:男儿为国家......辫子要常玩耍.....我拉我拉...笑哈哈! 苏 灿:“老爹,我要上京考武状元。”
苏灿爹(兴奋地):“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等你这句话等了整整20年了! 苏 灿:“错了,我是为一个女人。”
苏灿爹:“好!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敢问是谁家女子?” 苏 灿:怡红院金牌清官人如霜姑娘。
苏灿爹:(站起来)啊?!妓女?
苏 灿:有何不妥?
苏灿爹: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你。我陪你上京。二、三、四、六。
(什么事啊,老爷)
苏灿爹:少爷上京考状元,我们全家搬!
(京城...........)
下 人: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你们怎么这么晚来,快点进去! (苏府,苏灿把一群女人围在白布后面做猜人的游戏) 下 人:好了没有啊?啊,好了,少爷,请!
苏 灿:来!你们全站好了,不许再动了,啊?
(在白布前一闻)
苏 灿:这么香!你是飘香!
飘 香:少爷好棒,爱死你了。
苏 灿:过来点!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这么大,一定是小小!
小 小:啊!少爷你好坏,这样说人家。
苏 灿:本来就大嘛,怕人讲呀?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大肚婆都有,骗不倒我的。你是爹!
苏 父:哎哟,不来了不来了,又被你猜中了!聪明聪明聪明,爹还想捉弄你一下呢!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好了,好了,少爷明早要考试,不要玩得太疯了,都出去,都出去。 阿灿,明天你要考试了,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苏 灿:准备什么?
苏 父:嗯?
苏 灿:我赢定了,你不知道吗?
苏 父:啊,我知道!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看你这个样子我就信心十足了!
(背后走来一人)
苏 父:阿灿,这位是郑伯伯,郑伯伯明天是主考!快打个招呼! 苏 灿:郑伯伯,去吃香蕉吧!
(阿灿边说边走开)
苏 父:哎,哎哎?你看他,我的儿子是不是一副状元郎的样子?
作文四:《清代武状元名单》11400字
清代 名单
清代武科乡、会试的一般情况,已见于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清代科举制度概说”。
武科会试之后,没有“进土题名碑”及“馆选录”之类传世,官私史籍对这方面的
记载也极少。不过一代抡才大典,文武并重,也不应完全忽略。朱彭寿〈旧典备征》
对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汇考,现据他的记载,将清代武科状元的科分、姓氏、籍贯
胪列于下: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东章邱。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玺 浙江仁和。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 炎 浙江山阴。
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苏上元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 山东济宁。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顺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英奇 直隶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 浙江山阴。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 琪 浙江会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宪武 直隶。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应统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张文焕 甘肃宁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纬 京卫。
1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缴煜章 京卫。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马会伯 甘肃宁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维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杨 谦 江苏仪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隶献县。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显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肃宁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赛 都 汉军正红。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 封荣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镛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 汉军镶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东胶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齐大勇 直隶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 陕西镇安。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 汉军镶黄。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 直隶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华。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汉军正黄。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 江苏泰兴。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 山西风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隶献县。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顾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国梁 直隶丰润。
2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马 全 山西阳曲(壬中科时已取中探花,名马琼,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飞龙 直隶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灏 满洲正黄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龙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钱治平 顺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广东长乐。
乾隆四十0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赏 山东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隶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黄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刘 双 顺天大兴。
乾险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刘荣庆 江苏泰州。
乾险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马兆瑞 山东临清。
乾险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刘国庆 江苏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汉军镶黄。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飙 山东掖县,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飞虎
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黄仁勇 广东海阳.
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云龙 直隶阜城。
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宁 广东南海。
嘉庆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隶蔓城。
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张联元 直隶献县。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华清 山承临润。
嘉庆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诚 江西乐平.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马殿甲 河南邓州。
3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宁 山东益都。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凤来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陕西神木。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苏 满洲正黄。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张云亭 直隶清丰。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张从龙 山西临县。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阳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吴 钺 山东蓬莱。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广金 山西灵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凤山 河南沿县。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启善 满洲正红。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隶安肃。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隶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赵云鹏 河南汝阳。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庆 汉军镶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张殿华 直隶枣强。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吴德新 直隶东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隶晋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阳春 四川华阳。
咸丰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东锯野。
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 温常勇 直隶天津。
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隶南和.
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韩金甲 山东历城。
咸丰十年庚申科(1860年) 马鸿图 直隶抚宁。
4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样 直隶邯郸。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黄大元 直隶怀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张蜀锦 宜隶广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陈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张风鸣 河南西平。
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鸿图 福建侯官。
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隶天津。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黄培松 福建龙泉。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杨廷弼 河南祥符。
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东昌邑。
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梦说 山东阳谷。
光绪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张宪周 山东珲城。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赓 江苏海州。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张鸿翥 江西鄱阳。
光结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国栋 直隶天津。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张三甲 直隶开州。
以上从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状元109人。 关于八旗成员及宗室子弟参加乡、会试的问题,清政府作过一些特殊的规定。
清制,八旗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不大提倡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顺治八
年(1651年)时,首次准许八旗应乡、会之试,是年满洲、蒙古、汉军生员参加顺天
府乡试。以后,八旗考试,时举时停。始初,凡应乡、会试时,均是满洲、蒙古为
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所以顺治九年壬辰科及顺治十二年乙未科会殿试后,均
是满、汉榜各有一名状元。考试的内容亦有区别,满、蒙生员乡试为满文或蒙文一
篇,会试时增为两篇。汉军试《书》艺二篇, 《经》艺一篇,不通经者,增《书》
5
艺一篇。二、三场试策、论各一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起,改为八旗子弟与汉人一体应试,不再分榜。但在乡、会试前,要先试马步箭,骑射合格,方可应试。
此遂成为定制。乡试中额,历科不一。顺治八年,取中满洲五十名, 蒙古二十名,汉军五十名。以后有所减少。乾隆九年定,满洲、蒙古共取二十七名,汉军取十二
名。
清初,宗室子弟不参与乡、会试.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因宗室子孙日益繁衍,准许有能力学属文者,一体应试,编号取中,但很快又停止。乾隆年间,也
只是偶尔允许宗室子弟参加乡、会试。直到嘉庆六年(1801年),宗室子弟应乡试、会试,始著为令。其办法是:“凡在官学读书及在家读书愿应乡试者,俱照宗人府奏
准之例,交稽查宗学汉大臣核实考试,将文理通顺者,由宗人府造册,汇送兵部,
考试马步箭,其合式之人,移咨礼部,札送顺天府乡试,矣三场完毕,将实在人数
奏请钦定中额,永远遵行。”宗室子弟应乡、会试时,在试场号舍内专门拨号设坐,
试卷注明宗字号。嘉庆九年(1804年)又定,宗室乡会试改在各士子乡、会试三场完
毕之后,即十七日,单独举行。当日点名进场,当日完卷,只试一文一诗。乡试约
八九人中一名,会试约取三、四名。会试后,要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复试,方可正
式取中。至于殿试与朝考,则与汉人士子一体府试。
另外,八旗和宗室还专有翻译一科,有满洲翻译与蒙古翻译,应试者只限于八
旗及宗室子弟,满州翻译是以满文译汉文或以满文作论,蒙古翻译以蒙文译满文,
不译汉文。翻译科在清代时举时停,亦有童试、乡试、会试之程序,三年一举行,
都是别立翻译场考试,录取翻译生员、翻译举人、翻译进士。进士考列一、二等者,
授翰林院编修,三等授翰林院检讨等职。
清代武举一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
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
6
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殿试的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
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
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
士银两等。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荣誉却
大不相同。自然状元是出尽了风头的,登第后的三天内,可以披红挂彩,上街夸官,
真所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了。
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
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康熙年间又有变动,改为
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雍正五年(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再从二甲中选头十名,
授三等侍卫。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于守备等营职。雍正以后各朝武进士的授官情况
还有一些变化,不过所授品阶基本上以康熙朝定制为准,没有太大的变更。
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但常科以
外,还时常增设所谓“恩科”,常额以外,也增加一点“恩额”。
这类“恩科”、“恩额”都由皇帝直接掌握。无非笼络人心,吸收更多的武勇人士
为统治者效命。考试办法差不多与明代一样,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了
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
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乾隆年间,一场又增加
了马射“地球”,俗称“拾帽子”,专为考察伏射能力。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九发
三中为合格。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膂力。一共三项。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
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
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
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第三项是拿石
7
礩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
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
斤以上的出号石礩。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
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
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内场考试对大多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应付,所以考试办法不得不屡有变动。最初是考策、
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
二篇,题目选自四书和兵书。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
《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考试难度有
所降低。乾隆时,又改为策一题,论一题,题目都选自《武经七书》。到嘉庆年间,
考虑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论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场成绩突出者又往往败于内
场,于是干脆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
右。这样一味迁就,使内场考试的水平越来越低,最后差不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了。
当时社会上歧视武人之风很盛,经此一改,武人更加被文士们看成纤纤武夫,武举
的社会地位大不比清代前期了。著名学者赵翼有一段记述,最能反映武举内场考试
的实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武人的轻蔑:
“武闱但以弓马技艺为主,内场文策不论工拙也。余尝主顺天乙酉科武乡试,
其策有极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盖缘夹带小本字
画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誊讹错耳。又如?国家?字应抬高一字,则凡论古今地名处,如?国家四郊多垒?、?社稷危亡?之类,亦无不抬头。武生自称?生?,则应于行内稍偏,
乃又将?生人?、?生物?、?生机杀机?之生字,一概偏在侧边。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
场已挑好?双好?字号,则不得不取中。幸武闱无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
实际上康熙注意到了科举文武分途不利于造就兼备人材的问题,他曾要求打破
考试中的传统界线,允许文武生员举人交叉考试,武科举人可以改考文科进士,文
科举人可以改考武科进士。康熙认为:“如此则各得展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然而,整个清代,文武交叉考试者寥寥无几。文武各成畛域而壁垒森严的现
8
象越来越严重,文人不武,武人不文,文武兼长的人材也就越来越少。文武分途的
考试制度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材,却很难造就出云文云武的博通人材,应该说这是科
举制度的弊端之一,也是清朝中后期政坛上出将入相人材日见匮乏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讲考试办法,是会试一级的,乡试、童试的考试办法与会试大致相同,
只二场弓、刀、石的份量相应降低,马步射降为九发二中为合格。
清朝对武科乡试、会试的录取额有具体规定。康熙二十六年(1687)规定,武乡试录取名额约为文乡试的一半,全国共八百四十名左右。其中河北省(直隶),
一百零八名,其他各省六十名以下不等。会试录取名额康熙初年以前,大致在每次
录取二百名到一百名之间。康熙十八年定额一百名,后来又规定不拘定额,特别是
不拘各省分配的定额,只按考试成绩,奏报皇帝,由皇帝和主考大臣临时酌定录取
人数。酌定时也要考虑到各省都有名额,但一甲、二甲只依据成绩圈定,排除其他
因素的影响。每科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一般在千人左右,有时多到两千人左右,进
士录取额如果平均以一百二十人计,那么录取比例差不多是在十人或十几人中取一
名,显然,考取武进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落第的武举人,雍正年间曾规定按路程远近发给回家路费,多则十两,少则四、
五两。而大部分武举人,按规定可到兵部注册,由兵部依据个人成绩分三等授予武
职,也可以到本省军营中效力。总之,只要有一个武举人资格,就算有了进身之机,
同样也有逐步升迁的机会。
清代武举制度与大清帝国相始终。鸦片战争以后,频繁的御侮战争中,早就显
露出武举人材不能适应新的战争,除了长矛大刀与坚船利炮之间的差距外,更重要
的还是基本素质和军事思想上的差距。然而朝野上下株守陈规,玩岁愒日,武举考
试竟一直被延续下去。光绪二十一年,荣禄首先提出废止武举考试,他说:“自火器盛行,弓矢已失其利,习非所用,与八比试帖之弊略同。积弱之端,未始不由于此。”?他主张各省创设武备学堂,以西洋军事课程培养新式军人。然而荣禄的倡议并没
有得到大多数朝臣的响应。一拖便是几年,光绪二十四年照例举行武举会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武会试。不久,要求改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来,“内外臣工请变更武科旧制,废弓、矢、刀、石,试枪炮。”然而依旧未能实行改革。?直到光绪
二十七年(1901),武举制度才终于被宣布废止。可惜这已经太晚了,仅仅十年后,
9
大清帝国便宣告灭亡了。
二、
清朝以铁骑劲弓得天下,所以前期几个皇帝都很重视讲习武艺,时时强调“文武
并重”,力图保持满族劲悍尚武的传统。然而,由于受到汉文化的不断浸润和持续执
行“右文”政策,使朝野上下重文轻武之风日益浓烈。于是,不但在观念上,就是实
际待遇上,武科地位也比文科低得多。文科殿试揭晓后,新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及
名次都要郑重其事地刻在“进士题名碑”上,这些碑至今还完整无损的保存在北京国
子监旧址。此外,官私刊印的《馆选录》、《鼎甲录》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一
类书籍很多,差不多随处可见,因此清代文科进士的情况非常清楚。武科就大不相
同了,既没有“题名碑”制度,也很少有专载其事的书籍,对整个清代武科概况,包
括武科鼎甲情况,不要说后代,就是当时人也往往不能言其详。
幸好近人朱彭寿曾做过一番统计,留给我们一份珍贵材料。?加上还有其它方
面的材料,使我们对清代武举鼎甲情况大致有所了解。
清代的武会试,自顺治三年(丙戌)开科,到光楮二十四年(戊戌)截止,一
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也就是说一共产生了一百一十二个武状元,还有一百一十
二名榜眼和探花,总计武科前三名(鼎甲)是三百三十六名。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
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
这九十二个武状元,河北省出的最多,共三十二名。以下山东十三名,浙江八名,
江苏六名,河南、山西各五名,广东四名,甘肃、福建各三名,江西二名,四川、
陕西各一名。此外,汉军旗六名,满军旗三名。
这个统计不完备,也不是很准确的,不过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所谓
武举基础,可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尚武风气,二是文教水平。
河北省武状元最多,武榜眼、探花也比别的省多,这与河北省武风素盛分不开。
正因为河北省武风基础好,所以清朝对河北省特别重视,乡试名额总比他省给得多。
陕、甘二省古多名将,尤其是甘肃,虽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但自来“人材健壮,强勇者多,骑射娴熟,胜于他省。”?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中的名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都出在陇右,所以清朝对陕、甘二省总是另眼相待。武乡试名
额,顺治朝规定陕、甘各二十名,后经康、雍、乾三朝追加,两省都增至五十名,
10
这比许多大省的名额都多。
有清一代,甘肃出了三名武状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肃的经济文化和
人口而言,这个数字不能算小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甘肃包括宁夏,三名武状
元张文焕、马会伯、李如柏都出在宁夏,五名榜眼、探花中,也有三人出在宁夏。
人口不及江南一个大县的宁夏,居然出了六名武科鼎甲进士,这不能不是一个引人
注意的现象。
我们把清代文武两科状元的籍贯对照一下,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方化差异。
清朝文科会试也是一百一十二科,状元一百一十二名。其中江苏四十九名,浙
江二十人,安徽九名,山东六名,河北、广西各四名,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各
三名,湖南二名,江南、四川、陕西各一名,山西、甘肃、云南没有。显而易见,
从整个比例来看,武状元是北方多,文状元则南方领先。河北省武状元三十二,文
状元仅四名,与此相对,江苏省是文状元四十九,武状元六名,南北文武各有偏长,
至少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应该说山东、浙江两省发展相对平衡,
这两省文武基础都比较好,两科状元的比例显得合理一些。
从武鼎甲的民族比例上看,无疑汉族占了绝大多数,而少数民族中回族显得突
出一些。回族是以尚武勇健著称的民族,乾隆曾说:“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
姓,每出将种。”?所以清朝历来注意从回族中选拔武备人材。武状元中目前能确知
是回族的是:江都杨谦,先获康壬午武乡试第一名(解元),又获康熙丙戌科武状
元;乾隆丁巳科状元河北任邱哈攀龙;壬申科状元河北献县哈廷梁;丙戌科状元河
北河间白成龙;丁未科状元山东临清马兆瑞;嘉庆丙辰科状元河南邓县马殿甲;甲
戌科状元山东益都丁殿宁;咸丰壬子科状元河北抚宁马鸣图;同治甲戍科状元河南
西平张凤呜等,至少是九个,或者还要多一些,尚待继续考索。榜眼、探花也有一
批。如雍正丁未科榜眼安徽怀宁马大用;嘉靖已丑科控花河南杞县张万清,丁丑科
武榜眼甘肃固原马维衍;光绪丙子科榜眼河南西平张忠祥等。杨谦家族是南方回族
中的望族,其弟杨凯也是武进士出身,官至湖广提督。哈攀龙之父哈元生,其子哈
国兴,都是武进士出身,哈廷梁则是哈攀龙的族弟,诸哈都做到提督职务,是善战
的将领,“三世拥旄,时人荣之。”?乾隆所谓“哈其大姓,每多将种”就是在夸奖哈
国兴时所言。
11
清朝武科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和轶闻,有些是值得介绍一下的。
古代科场的最高荣誉是“独占三元”,即一个人得了三个第一名:乡试第一解元,
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清朝二百多年中,文科得三元者仅两人,一个是乾
隆时代江苏常州的钱棨;另一个是嘉庆时代广西临桂的陈继昌。武科得三元者只有
一位,此人是清初浙江仁和的王玉。说来王玉不止是三元,而是独占“四元”。他本来是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浙江武乡试的解元。入清以后,又参加新王朝的武举,
获顺治八年(1651武乡试解元,接着顺治九年武会试会元,殿试又得状元,是名符
其实的“连捷三元”。王玉体貌伟岸,武力绝伦,甚得顺治赏识,曾任天津镇总兵等
职。
武状元马全,本名马瑔,山西阳曲人,是一位性格耿直,武勇超群的英雄人物。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他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武探花,授官福建游击。他与
同僚某人语言失欢,发生斗殴。某人敌不住马全,由衙门逃到城门外,马全骑马追
到城濠的桥上,两人再次奋拳搏斗,后来竟一起落入城濠。因为这件事,他被参劾
罢官,只好流落北京。过了几年,他改名马全,重新参加乾隆二十四年的武乡试,
取得武举人资格。第二年(庚辰科)参加武会试、殿试,居然以优异成绩获取一甲
一名武状元。殿试外场的时候,乾隆认出了这位技勇出众新科状元马全,其实就是
几年前的武探花马瑔。马全不胜惶恐,乾隆爱才心切,居然不咎既往,使马全重新
获得为国效力的机会。后来,他参加了平定金川叛乱的战争,在木果木之役中,率
部殿后,英勇殉职。马全的经历成为清代武科脍炙人口的佳话。?
江苏泰州人刘荣庆,是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武状元。只隔了三年,他的弟弟刘国庆又获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武状元。兄弟两人都是武状元,这在清朝是
唯一一例。
清代的天津武风很盛,武科出人亦多。武状元出了三位,但都在晚清,即咸丰
三年癸丑科(1853)温常涌;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佟在棠;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武国栋。另外还出了两位名声显赫的武榜眼:韩琦,“猿臂善射,射无虚发。”武乡试第一,武会试又第一,后中乾隆丙辰科武榜眼。李经世字槐圃,“任侠尚义,孔武多力。”也是乡试、会试均为第一,后中乾隆乙丑科榜眼。二人事迹如出
一辄,是过去天津的老人们喜欢讲述的人文掌故。?
12
清代文科考生不拘年龄,老于场屋而终身无尺寸进取者大有人在,八十以上还
下考场的事情并不罕见。清政府对这种人通常都要给予褒奖,无非吸引更多的士人
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但武科是有年龄限制的,规定武生、武举年龄超过六十,
地方不许发给参加乡试和会试的手续。道光二十六年(1846),安徽有个叫符成梅的武童生,以八十四岁高龄参加武乡试,居然三场都应付下来。主持乡试的官员奏
请皇帝授予职衔,道光以“违例妄请”的罪名将报请官员革职,并下令将送考、收考
的学政、巡抚等一律“严加议处”。从保证武举的质量来看,道光的处理不无道理。
上面谈到,武科鼎甲统计为三百三十六名,而实际上状元是足额的,榜眼、探
花有缺额者,大抵在遇到确实不得其人的时候,便留下空缺。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
主要发生在道光朝。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只取状元河北晋州李信、榜眼四
川越隽姜国仲,探花虚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1850)只取状元四川华阳彭阳春、
榜眼河北静海岳汝忠,探花虚缺。因特殊原因而丢失了鼎甲荣誉的只有一例。清代
制度,殿试后由皇帝亲自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称为“传胪”,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状元徐开业、探花梅万青均以传胪未到而被除名,榜眼陕西神木秦钟英被
推补为状元。
?:《新唐书》卷45《选举志》。
?:《明史》卷70《选举二》。
?:《明史》卷267《王来聘传》。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1。
?: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五章。本文参考《述录》处较多,恕不一一注明。
?:清赵翼《簷曝杂记》卷2《武闱》。另据《清史稿?选举三》,雍正二年从侍郎史贻直
言,各省武乡试外场一律编出“好”字号,后又将好字号分成“双好”和“单好”等次,以供内场考官参考,一般先取双好,次取单好。
?:清平步青《霞外攈屑》卷9《文武解元》:“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十日上谕”条。 ?:《清史列传》卷57《荣禄传》。
?:《清史稿》卷108《选举三》。
?:朱彭寿《旧典备徵》卷4《武鼎甲考》。
13
?:同注?,第五章第一节。
?:清魏源《圣武记》卷7。
?:清昭槤《啸亭续录》卷2。
?:《清史稿》卷334《马全传》。
?:参见戴愚庵《沽水旧闻》之“杨世经韩琦同科名同官阶”
14
作文五:《《武状元苏乞儿》精彩对白》1700字
苏 灿:嘿……(舞动巨笔,挥毫书字)
下 人:辛苦了,少爷!擦擦汗吧!
下 人:师爷,少爷写的是什么?
师 爷:名字!
下 人:哇!好棒噢!原来少爷会写自己的名字呀!
师 爷:哼!大惊小怪!
(走过去看苏灿的杰作)
师 爷:啊!好字!
苏 父:嗯?啊啊,走开走开,啊,好字呀!龙飞凤?o,苏察哈尔灿! 师 爷:老爷,您拿反了!
苏 父:灿尔哈察苏!噢,好小子,但是别骄傲知道吗?
(苏父来到灵位前)
苏 父:老爹呀,我们苏察哈尔家,自太祖皇帝到现在都没有几个会写字的,现在不同了,
我的儿子你的孙子阿灿那,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呀!老爹,这可是非同小可,啊?今天会写
字,他朝必成大学士,今天会写名,他日生子必定行!
师 爷:少爷!你差点害得我被炒鱿鱼呀!
苏 灿:唉!? 拢
苏 父:阿灿,先把它裱起来行了!
苏 灿:当然了,师爷,拿去看能裱多大就裱多大。
苏 父:这样还不够哇!你先插上红花背着它到大街上游行一下。 师 爷:啊?
苏 灿:去呀!
苏 父:阿灿!过来,坐坐坐!我看你这么争气呀,我也觉得很安慰。听我说啊,你爹我
呢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家里的祖产呢也败得差不多了,说难听一点呀,以后我两腿一伸
呢,你就得靠你自己了。
苏 灿:向来我都是靠自己的!
(拿出一叠银票给苏灿)
苏 父:呶,都是十万两一张的,省着点儿花,啊!
苏 灿:把我的西洋帽拿过来。
苏 父:你上哪儿去呀?
苏 灿:今天我做大寿!
苏 父:嗯?你贵庚呀?
苏 灿:二十有五哇!早点到呀!
苏 父:哎,要做大寿也不把头发疏疏好,整天象个小丐似的。 苏 灿:要饭的能那么有钱,我早就干了,哈哈哈哈! 苏 父:嘿嘿,这龟儿子还真有一套,哎,来来来,过来过来过来。 下 人:什么事呀,老爷?
苏 父:你们看那,他做寿用金子打的贴子还真拉风呀!下次老爷我做大寿啊,一定还要威风!
-------------------------------------------------------------------------------- 赵无极:王爷,你觉得广东大戏怎么样?
王 爷:地方戏曲,当然比不上京戏呀!不过也另有一番风味! (鞭炮齐放,苏灿摇扇走进妓院)
苏 灿:打赏,打赏。
众 人:谢谢你了苏老公。恭喜苏老生辰快乐!
苏 灿:打赏,打赏。
乞 丐:我家破人亡,贫病老弱,无亲无故,妻离子散,霉翻了,大爷赏个救命钱!?
嫖 客:有没有搞错,臭死了!
下 人:哎呀,你这个倒霉鬼臭要饭的,要饭要到这儿来了,我打—— 苏 灿:打赏!
下 人:是少爷!
妓 女:有没有搞错啊!乞丐也打赏!
乌 龟:走,出去!
(乌龟向外哄乞丐)
苏 灿:哎?乞丐也是人那!人只要有钱都能来。你这个月在这里吃饭过夜看戏消夜嫖妓
我全包了!
乞 丐:你包了?
苏 灿:不屌我??
乞 丐:我屌,我屌!?
乌 龟:大爷里边请!姑娘们出来见客了!
龟 婆:苏——老——!
苏 灿:喂!你好吗,龟婆?
龟 婆:哎呀,你好坏呀!人家有名字不叫,叫人家龟婆? 苏 灿:坦白点不是很好吗?
龟 婆:要坦白是吧?你那顶帽子,象披麻戴孝似的,你老爸死了? 苏 灿:对嘛!这样说话才过瘾嘛大家!
-------------------------------------------------------------------------------- 下 人: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你们怎么这么晚来,快点进去! (苏府,苏灿把一群女人围在白布后面做猜人的游戏) 下 人:好了没有啊?啊,好了,少爷,请!
苏 灿:来!你们全站好了,不许再动了,啊?
(在白布前一闻)
苏 灿:这么香!你是飘香!
飘 香:少爷好棒,爱死你了。
苏 灿:过来点!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这么大,一定是小小!
小 小:啊!少爷你好坏,这样说人家。
苏 灿:本来就大嘛,怕人讲呀?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大肚婆都有,骗不倒我的。你是爹! 苏 父:哎哟,不来了不来了,又被你猜中了!聪明聪明聪明,爹还想捉弄你一下呢!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好了,好了,少爷明早要考试,不要玩得太疯了,都出去,都出去。阿灿,明天
你?
作文六:《古代最出名的武状元》3200字
科举制选状元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初期仅考文章经术,考武艺始于武则天时。《新唐书·选举制》:“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资治通鉴》卷二○七:“则天后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
作为封建时代青年学子之“金字塔尖”的状元中,有不少文状元名垂青史,妇孺皆知。如诗、画成就甚高的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书法艺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对晚清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有“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之誉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等。
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得以苟延残喘。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乱世的浑浊和污秽。他以绝世才华、满腹韬略扭转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居功至伟。
郭子仪出身名门,其父郭敬之官至刺吏。少年时代的郭子仪,体高貌秀,聪明好学。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喜欢研读兵书,注重习练各种武术。开元年间郭子仪以武举登第。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任天德军(今属内蒙)使,兼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太守、朔方(今陕西北部)节度兵马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县)起兵叛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惊慌失措的唐玄宗以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今宁夏灵武南)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很快收复云中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今河北属地)等十余郡,郭子仪也以功加封御史大夫。
平叛安史之乱的另一功臣李光弼也以骁勇善战闻于军旅,郭子仪和他向有嫌隙,在世人心目中有两虎不能并存之势。当天宝十五年叛军猖獗,中原扰乱,玄宗遍求良将,并以河北(今河北地区)、河东(今山西地区)防务人选征询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立即推荐李光弼堪当此任。在国难当头之际,郭子仪能秉公心、泯私怨,说明他具有高尚的人格,时人许之以高义,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
这时,哥舒翰为叛军所败,潼关失守,京城震动,唐玄宗逃往四川,仓皇失措如丧家之犬。
乱世之中,唐肃宗即位于灵武,身边只有临时凑聚的乌合之众,军容不整,士气低落,而盘踞两京(长安、洛阳)的贼军,声势浩大,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唐肃宗急诏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勤王,大军西进灵武,大唐朝野为之一振,从此郭子仪的朔方军成为唐朝恢复两京的中坚力量。肃宗即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郭子仪大胜于潼关之后军威大振,攻克蒲州,收复永丰,自此以后,潼关陕西境内再无安史叛军的据点。十月,郭子仪又大败安庆绪之军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之西,安庆绪渡河逃至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护卫广平郡王李豫(后为代宗皇帝)入洛阳,东都人民夹道欢呼王师归来,极大地振奋了当时的民心士气。
由于屡建功勋,郭子仪被唐肃宗加封为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不久郭子仪入朝谢恩,肃宗派御林军仪仗队迎于灞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之上,唐肃宗慰抚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上元二年二月,李光弼大败于邙山,鱼朝恩败退于陕州;河中军哗变,杀死主帅李国贞;太原军哗变,杀死节度使。朝廷担心哗变士兵与叛军合流,局面无法收拾,若派年轻将领前去弹压,不孚众望,没有权威。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再度起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军副元帅,充本管观察处置使,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
这一年3月,郭子仪临危受命,上任前辞别肃宗。此时唐肃宗已卧病不起,无法接见。郭子仪奏请说:“老臣奉命,将战死于外,不见陛下,死不能瞑目啊!”唐肃宗甚为感动,召他至病榻之前,泣谓郭子仪说:“河东之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郭子仪洒泪而别,君臣均很神伤。
郭子仪到达绛州住所,以雷霆霹雳手段,首先擒拿杀害主帅李国贞的贼首王元振等数十人,当众正法。太原将领章云京亦效法郭子仪,擒诛贼首。从此以后,诸镇官兵军纪肃然,军威复振,无人再敢叛乱。
唐肃宗之后,又立新君。上元二年四月,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矜拥唐代宗即位有功,把持朝政,猜忌元老重臣,对位高权重的郭子仪更加防范,奏请代宗罢郭子仪兵权,召回长安管理肃宗陵墓事务。郭子仪回京后,将肃宗写给他诏敕20卷,献给代宗,使其洞察自己报国忠心,以释猜忌。代宗阅后诏答说:“我不德不明,使大臣产生忧疑之虑,深以为愧,望勿以为怀。”
此时,叛军首领史朝义尚盘踞洛阳,朝廷派雍王李适为元帅率师征讨。唐代宗欲以郭子仪为副帅,恰值鱼朝恩、程元振杀大臣裴茂等人,扰乱朝政,关于郭子仪之任命也就悬之高阁了。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攻占了泾州,泾州刺史高晖被俘投敌,引贼深入京畿,劫掠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东),逼近京师。唐代宗无计可施,再次启用郭子仪,出镇咸阳。
上次郭子仪被罢职后,旧部散失殆尽,这次受命出征,只访求到旧部20人。没有战马,只得借用农民耕田牲畜以代。郭子仪赶赴咸阳之日,蕃军已渡渭水,代宗避难陕州(今河南陕县),蕃军进驻长安,扶持李承宏为儿皇帝。这次兵难爆发后,朝野上下都怪罪宦官程元振。程元振恐惧不已,不敢还京,挟天子迁都洛阳。郭子仪上表恳请还都,以安定天下。十一月代宗还京,赐郭子仪铁券以记功,并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忠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吐蕃之难刚被解决,叛将仆固怀恩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月又引吐蕃、回纥、党项联军数十万南下,郭子仪出镇奉天(陕西乾县),坚壁以待,敌军不战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仆固怀恩又诱引叶蕃、回纥、党项、羌、浑等蕃兵及山贼30万贼兵南下,天子亲征,急召郭子仪屯兵泾阳,以1万人抗击30万之众,被敌军围困数重,情况万分危急。
郭子仪沉着应付,处变不惊,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概。他命李国臣、高升二将拒其东,魏楚玉挡其南,陈回光挡其西,朱元琮挡其北,郭子仪本人率甲骑2000出没于前后左右,以为疑兵。胡人见而问唐军:“此是谁?”答称:“郭令公也。”回纥将惊道:“令公尚存?”回答说:“正率众将抗敌。”回纥道:“仆固怀恩妄称令公已亡。既健在,能见之否?”郭子仪脱去盔甲,布衣以出。回纥众将大惊,伏地请罪。郭子仪以酒相待约盟而散,终于化解了危机。
《太平广记》中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以下两则真实的小故事,可折射出郭子仪超人的官场智慧。
故事一: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之后,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当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
故事二: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不要去。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嚎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
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位高权重的郭子仪竟能化解诸多官场危险而得以善终。唐代宗病死前,遗诏命郭子仪代理朝政并扶太子即位,郭子仪尊从圣命。唐德宗即位后,尊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两年之后病逝于任上,终年八十二岁。(刘继兴)
作文七:《中国历史上的武状元》3000字
中国历史上的武状元
众所周知,武状元是中国古代武科举中的佼佼者。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叫作“独占鳌头”,应该说,是武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武状元是武科举最高一级考试即殿试后皇帝对贡士中选定的一甲第一名赐予的称谓。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朝时,举人赴京应兵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唐朝称第一名为状头。有的说是因为赶考举子需呈投名状,首者为头,也有的说张揭榜时,金榜之上位居头名,故称状头。到宋朝定制后,将头改为元。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八“状元、榜眼、探花”条的解释是:“自武后初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由是状元一词沿用至今。
据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中记载,进入科举时代后,殿试最早出现于唐代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也有人指出远在实行科举之前的公元前165年,就曾发生过殿试的情况。在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策试中,晁错名列前茅。据《汉书?晁错传》中记载:“对策者百余人,惟错为高第,由是迁中大夫。”然而,这些殿试仅仅在偶然的情况下举行,并没有形成确定的制度。殿试形成制度化是从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开始的,以后一直到清末,持续到科举制度的最后终结。武状元始终是科举考试中最辉煌、最荣耀的一级考试中的幸运儿。以武艺求功名的人经过层层筛选,在皇帝亲自认定之后才得中武状元,真可谓是万里挑一。要想通过科举考试夺得武状元是非常难的。据统计,平均每不到5年,中国才出一位武状元。这个概率是很低的。
苏子瞻论历代取士时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唐朝科举制度距今较为久远。科举取士自那时起已经成为封建社会选官授职的主体。武状元是科举制下选拔出来的武艺上的精英,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意图笼络的人才。从某种角度上说,即使将这些人才豢养起来,总比留在世上谋反生事强。封建统治者对炫耀武状元是极其重视的。武状元桂冠的荣耀、身份的高贵与地位的显赫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极具诱惑力的最高恩赏形象。从历朝的抡才大典、金殿传胪不难看出,“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因为,凡取得武状元者立即成为朝廷武
官。特别是清代,凡取得状元者马上由平头百姓“释褐”,成为正三晶将领,不是授予参将,就是紫禁城中的头等侍卫,成为高级武官。
武状元是在大量的武举子里经过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那么应试武的举子都是什么人呢?武科举对于应试者也是有限制的,要查明身世、家庭等,如果是从事被人们所不齿的行业,或出身于囚犯、罪人等,都不允许应试。朝廷兴武举主要是面向官员的子弟。唐朝主持的武考,考生须是交纳贡税达13年的六品以下文武官员年满18岁的子弟及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勋官的子弟。宋太祖、明太祖都把武举考试作为给武将子弟授官的机会。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从礼部请立武学,用武举,其武臣子弟令于各直省应试”。由此可知,皇帝的意图是为给予将门之后除承袭之外又一条在朝为官的出路。
而今,在分析武科考应试人士时,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只有豪门富足的人家才有可能应试武举。理由是练武功是要吃饱喝好的,空着肚子如何练功,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哪里来的力气再练武艺呢,因此提出了“富武穷文”。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认为练武的都是穷苦人家的。要念书就得要请先生,有钱人家请得起家塾教书,买得起书籍。穷苦百姓连书都“有办不至”,只有凭一把子力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凭强壮的身体谋得一官半职。两种说法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但按此来分别,都有难以解释的部分。如果说只有家境富足才能练功,又怎么解释撂地摊、摆武场的艺人呢?如果说练武的都是贫苦百姓,又与史书记载的武状元中将门虎子之说截然相反。
除以上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当时,人们常常把应武试者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学业无成,再谋官职无望的纨绔子弟,一种是知识贫乏、四肢强劲的好斗之人,只有最后一种才是武艺过人,立志报效国家、光耀门楣的武士。要了解应试者的状况,也要明白从事武备的官员在封建时代的地位变更。一方面,在封建统治王朝未成立之前的征战时期,将帅士兵是很得宠信的,正可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一旦夺得天下,他们马上变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因此就有了“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或者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说法。在战争结束后,皇帝夺了武将们的兵权,把他们养了起来,如果偶有嫌隙,曾威风凛凛的武将就有成为阶下囚的可能,乃至掉头的危险。可见,武将的地位不为人看重,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潜在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武举人、武进士们在非战争时期,待补缺的人多而官位少,有的甚至终老不得补。在清朝晚期,江西巡抚,两江总督沈葆桢在上奏废黜武举时指出一些武举人渐成为社会上的流闲阶层。“归标效力者尚能束手自爱,勉就范围而无事,家居者往往恃顶戴为护符,以武断乡曲,盖名虽为士,实则游民??”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在《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在“停罢武科”议中更为直接地指出:
“凡武生武举武进士之流,不过恃符豪霸,健讼佐斗,抗官扰民。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此海内人人能言之。”由此可见,一方面反映出武科已无不废之理,清末停废武科,实乃“穷则变通”之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应武试者的不同的情况有着一定的历史因素。
在封建社会,无论怎么说,相对文治而言,社会上已形成对武备轻视甚至可以说鄙视氛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重农轻商的观念。比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可怜的轻商观念来讲,对“兵”的鄙视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个集中的概括。重文轻武的想法使许多人在谋取仕进时,常常在“从文”不成之后,才把“事武”当作另一出路。在陈耀清的《中国宜重武功论》中记载:“中国自古以来重道而轻艺,重文而轻武,以其重道而轻艺也??且夫同一状元也,文则名震四海,荣耀一时,朝野皆企其才华,妇女皆仰其丰采。若武(状)元则以纠纠目之者有之矣。同一大员也,文则功不必著乎旅常,威不必行于薄海,亲友皆赞其学,里党均引为荣。若武职则以卑卑视之者有之矣。”而正因为封建社会重文轻武,唐以后尤甚,如果武将没有盖世之功,如郭子仪“再造唐室”之功等,则不能为整个社会所瞩目。反映到史书上,就是他们的事迹除出类拔萃者外,很少能纳入史册中。又由于他们的职责就是打仗,大多数不能远离生死之地的边疆战场,即使父母年迈、病患、乃至死亡,武将大多是不能回乡侍候、服丧的。再加上众多战死疆场,很少能衣锦还乡,因此,在地方史志上也难得为他们树碑立传。不过,由于他们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武将往往都会受到家乡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人们可以看到,历代武状元当中既有文韬武略、德才兼备的将才,也有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马弁,既有为中华民族、为国家甘心马革裹尸、效死疆场的英雄人物,也有玩忽职守、身败名裂的落败之人。但是,作为历史上存在过的武状元乃至武科举对今天来说,还是值得我们记录下来和进行研究的一种文化财富。
作文八:《武状元苏乞儿(精彩台词)》2000字
苏 灿:嘿。。。 。。。(無动巨笔,挥毫书字) 下 人:辛苦了,少爷!擦擦汗吧!
下 人:师爷,少爷写的是什么?
师 爷:名字!下 人:哇!好棒噢!原来少爷会写自己的名
字呀!
师 爷:哼!大惊小怪!(走过去看苏灿的杰作) 师 爷:啊!好字!
苏 父:嗯?啊啊,走开走开,啊,好字呀!龙飞凤無,苏
察哈尔灿!
师 爷:老爷,您拿反了!
苏 父:灿尔哈察苏!噢,好小子,但是别骄傲知道吗? (苏父来到灵位前)
苏 父:老爹呀,我们苏察哈尔家,自太祖皇帝到现在都没
有几个会写字的,现在不同了,我的儿子你的孙子阿灿那,
他会写自己的名字呀!老爹,这可是非同小可,啊?今天会
写字,他朝必成大学士,今天会写名,他日生子必定行!
师 爷:少爷!你差点害得我被炒鱿鱼呀! 苏 灿:唉!啰嗦!
苏 父:阿灿,先把它裱起来行了!
苏 灿:当然了,师爷,拿去看能裱多大就裱多大。 苏 父:这样还不够哇!你先插上红花背着它到大街上游行
一下。
师 爷:啊?
苏 灿:去呀!
苏 父:阿灿!过来,坐坐坐!我看你这么争气呀,我也觉
得很安慰听我说啊,你爹我呢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家里的
祖产呢也败得差不多了,说难听一点呀,以后我两腿一伸呢,
你就得靠你自己了。
苏 灿:向来我都是靠自己的!
(拿出一叠银票给苏灿)
苏 父:呶,都是十万两一张的,省着点儿花,啊!
苏 灿:把我的西洋帽拿过来。 苏 父:你上哪儿去呀?
苏 灿:今天我做大寿!
苏 父:嗯?你贵庚呀?
苏 灿:二十有五哇!早点到呀! 苏 父:哎,要做大寿也不把头发疏疏好,整天象个小丐似
的。
苏 灿:要饭的能那么有钱,我早就干了,哈哈哈哈!
苏 父:嘿嘿,这龟儿子还真有一套,哎,来来来,过来过
来过来。
下 人:什么事呀,老爷?
苏 父:你们看那,他做寿用金子打的贴子还真拉风呀!下
次老爷我做
大寿啊,一定要比他还要威风! 赵无极:王爷,你觉得广东大戏怎么样? 王 爷:地方戏曲,当然比不上京戏呀!不过也另有一番风
味!(鞭炮齐放,苏灿摇扇走进妓院)
苏 灿:打赏,打赏。
众 人:谢谢你了苏老公。恭喜苏老生辰快乐!
苏 灿:打赏,打赏。
乞 丐:我家破人亡,贫病老弱,无亲无故,妻离子散,霉
翻了,大爷赏个救命钱! 嫖 客:有没有搞错,臭死了! 下 人:哎呀,你这个倒霉鬼臭要饭的,要饭要到这儿来了,
我打--- ---
苏 灿:打赏!
下 人:是少爷!
妓 女:有没有搞错啊!乞丐也打赏!
乌 龟:走,出去!
(乌龟向外哄乞丐)
苏 灿:哎?乞丐也是人那!人只要有钱都能来。你这个月
在这里吃饭过夜看戏
消夜嫖妓我全包了!
乞 丐:你包了?
苏 灿:不屌我?
乞 丐:我屌,我屌!
乌 龟:大爷里边请!姑娘们出来见客了! 龟 婆:苏---老 ---!
苏 灿:喂!你好吗,龟婆?
龟 婆:哎呀,你好坏呀!人家有名字不叫,叫人家龟婆?
苏 灿:坦白点不是很好吗?
龟 婆:要坦白是吧?你那顶帽子,象披麻戴孝似的,你老
爸死了?
苏 灿:对嘛!这样说话才过隐嘛大家! 王 爷:这次赵先生帮本官扫平了长毛贼,皇上一定重重有
赏!
赵无极:那就有劳王爷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了?
乌 龟:看完了大戏,来块手巾板儿吧? (苏灿从外面走进来)
众 人:苏老来了,苏老来了!
乌 龟:哎呀,苏老,恭喜啊!
龟 婆:苏老,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一定要玩个痛快,我们
有几位新来的姑娘,
一定包你满意!
苏 灿:金鱼还是木鱼呀?
下 人:少爷,什么金鱼木鱼呀?
龟 婆:傻小子!金鱼只能用眼看,木鱼可以端那! 下 人:啊?我们要木鱼呀!
龟 婆:你们几个木鱼快过来招呼客人那! 下 人: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你们怎么这么晚来,快点进
去!
(苏府,苏灿把一群女人围在白布后面做猜人的游戏)下
人:好了没有啊?啊,好了,少爷,请! 苏 灿:来!你们全站好了,不许再动了,啊? (在白布前一闻)
苏 灿:这么香!你是飘香!
飘 香:少爷好棒,爱死你了。
苏 灿:过来点!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这么大,一定是小小! 小 小:啊!少爷你好坏,这样说人家。 苏 灿:本来就大嘛,怕人讲呀? (走到下一人面前)
苏 灿:嗯?大肚婆都有,骗不倒我的。你是爹!
苏 父:哎哟,不来了不来了,又被你猜中了!聪明聪明聪
明,爹还想捉弄你
一下呢!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好了,好了,少爷明早要考试,不要玩得太疯了,
都出去,都出去。
阿灿,明天你要考试了,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苏 灿:准备什么?
苏 父:嗯?
苏 灿:我赢定了,你不知道吗? 苏 父:啊,我知道!
苏 灿:哈哈---哈哈---
苏 父:看你这个样子我就信心十足了!
(背后走来一人)
苏 父:阿灿,这位是郑伯伯,郑伯伯明天是主考!快打个
招呼!
苏 灿:郑伯伯,去吃香蕉吧! (阿灿边说边走开)
苏 父:哎,哎哎?你看他,我的儿子是不是一副状元郎的
样子?
作文九:《历史上最出名的武状元》3400字
历史上最出名的武状元
科举制选状元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科举制度初期仅考文章经术,考武艺始于武则天时。《新唐书?选举制》:“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资治通鉴》卷二?七:“则天后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初设武举。” 作为封建时代青年学子之“金字塔尖”的状元中,有不少文状元名垂青史,妇孺皆知。如诗、画成就甚高的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王维;书法艺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对晚清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有“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之誉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张謇等。
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得以苟延残喘。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乱世的浑浊和污秽。他以绝世才华、满腹韬略扭转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馀年,对巩固唐王朝居功至伟。
郭子仪出身名门,其父郭敬之官至刺吏。少年时代的郭子仪,体高貌秀,聪明好学。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他喜欢研读兵书,注重习练各种武术。开元年间郭子仪以武举登第。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任天德军(今属内蒙)使,兼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太守、朔方(今陕西北部)节度兵马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县)起兵叛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惊慌失措的唐玄宗以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今宁夏灵武南)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很快收复云中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今河北属地)等十余郡,郭子仪也以功加封御史大夫。
平叛安史之乱的另一功臣李光弼也以骁勇善战闻于军旅,郭子仪和他向有嫌隙,在世人心目中有两虎不能并存之势。当天宝十五年叛军猖獗,中原扰乱,玄宗遍求良将,并以河北(今河北地区)、河东(今山西地区)防务人选征询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立即推荐李光弼堪当此任。在国难当头之际,郭子仪能秉公心、泯私怨,说明他具有高尚的人格,时人许之以高义,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 这时,哥舒翰为叛军所败,潼关失守,京城震动,唐玄宗逃往四川,仓皇失措如丧家之犬。 乱世之中,唐肃宗即位于灵武,身边只有临时凑聚的乌合之众,军容不整,士气低落,而盘踞两京(长安、洛阳)的贼军,声势浩大,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唐肃宗急诏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勤王,大军西进灵武,大唐朝野为之一振,从此郭子仪的朔方军成为唐朝恢复两京的中坚力量。肃宗即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郭子仪大胜于潼关之后军威大振,攻克蒲州,收复永丰,自此以后,潼关陕西境内再无安史叛军的据点。十月,郭子仪又大败安庆绪之军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之西,安庆绪渡河逃至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护卫广平郡王李豫(后为代宗皇帝)入洛阳,东都人民夹道欢呼王师归来,极大地振奋了当时的民心士气。
由于屡建功勋,郭子仪被唐肃宗加封为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不久郭子仪入朝谢恩,肃宗派御林军仪仗队迎于灞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之上,唐肃宗慰抚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上元二年二月,李光弼大败于邙山,鱼朝恩败退于陕州;河中军哗变,杀死主帅李国贞;太原军哗变,杀死节度使。朝廷担心哗变士兵与叛军合流,局面无法收拾,若派年轻将领前去弹压,不孚众望,没有权威。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再度起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军副元帅,充本管观察处置使,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 这一年3月,郭子仪临危受命,上任前辞别肃宗。此时唐肃宗已卧病不起,无法接见。郭子仪奏请说:“老臣奉命,将战死于外,不见陛下,死不能瞑目啊~”唐肃宗甚为感动,召他至病榻之前,泣谓郭子仪说:“河东之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郭子仪洒泪而别,君臣均很神伤。
郭子仪到达绛州住所,以雷霆霹雳手段,首先擒拿杀害主帅李国贞的贼首王元振等数十人,当众正法。太原将领章云京亦效法郭子仪,擒诛贼首。从此以后,诸镇官兵军纪肃然,军威复振,无人再敢叛乱。 唐肃宗之后,又立新君。上元二年四月,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矜拥唐代宗即位有功,把持朝政,猜忌元老重臣,对位高权重的郭子仪更加防范,奏请代宗罢郭子仪兵权,召回长安管理肃宗陵墓事务。郭子仪回京后,将肃宗写给他诏敕20卷,献给代宗,使其洞察自己报国忠心,以释猜忌。代宗阅后诏答说:“我不德不明,使大臣产生忧疑之虑,深以为愧,望勿以为怀。”
此时,叛军首领史朝义尚盘踞洛阳,朝廷派雍王李适为元帅率师征讨。唐代宗欲以郭子仪为副帅,恰值鱼朝恩、程元振杀大臣裴茂等人,扰乱朝政,关于郭子仪之任命也就悬之高阁了。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攻占了泾州,泾州刺史高晖被俘投敌,引贼深入京畿,劫掠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东),逼近京师。唐代宗无计可施,再次启用郭子仪,出镇咸阳。 上次郭子仪被罢职后,旧部散失殆尽,这次受命出征,只访求到旧部20人。没有战马,只得借用农民耕田牲畜以代。郭子仪赶赴咸阳之日,蕃军已渡渭水,代宗避难陕州(今河南陕县),蕃军进驻长安,扶持李承宏为儿皇帝。这次兵难爆发后,朝野上下都怪罪宦官程元振。程元振恐惧不已,不敢还京,挟天子迁都洛阳。郭子仪上表恳请还都,以安定天下。十一月代宗还京,赐郭子仪铁券以记功,并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忠义。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吐蕃之难刚被解决,叛将仆固怀恩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月又引吐蕃、回纥、党项联军数十万南下,郭子仪出镇奉天(陕西乾县),坚壁以待,敌军不战而退。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仆固怀恩又诱引叶蕃、回纥、党项、羌、浑等蕃兵及山贼30万贼兵南下,天子亲征,急召郭子仪屯兵泾阳,以1万人抗击30万之众,被敌军围困数重,情况万分危急。
郭子仪沉着应付,处变不惊,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气概。他命李国臣、高升二将拒其东,魏楚玉挡其南,陈回光挡其西,朱元琮挡其北,郭子仪本人率甲骑2000出没于前后左右,以为疑兵。胡人见而问唐军:“此是谁,”答称:“郭令公也。”回纥将惊道:“令公尚存,”回答说:“正率众将抗敌。”回纥道:“仆固怀恩妄称令公已亡。既健在,能见之否,”郭子仪脱去盔甲,布衣以出。回纥众将大惊,伏地请罪。郭子仪以酒相待约盟而散,终于化解了危机。
《太平广记》中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以下两则真实的小故事,可折射出郭子仪超人的官场智慧。
故事一: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之后,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当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
故事二: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不要去。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嚎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 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位高权重的郭子仪竟能化解诸多官场危险而得以善终。唐代宗病死前,遗诏命郭子仪代理朝政并扶太子即位,郭子仪尊从圣命。唐德宗即位后,尊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两年之后病逝于任上,终年八十二岁。
作文十:《回族武术_武林世家与武状元》3200字
理,取得了很多成果。1926 年马凤图 马凤图 随冯玉祥的部队进入西北,在宁夏、兰
州等地授艺。他曾掩护过刘格平、杨静
仁、张杰等回族地下党员开展工作,支
持谢觉哉组建“兰州八路军办事处”,
创建“张掖国术馆”、兰州“华斌体育学
社”,创编了风磨棍法。
马凤图坚持“融通兼备”的武术思
想,对通备拳不断加以宏扩和熔铸,从
而在理论与技术上形成了一个综合性
质的完整体系,这就是“通备武艺体
系”,或称为“通备武学”。这个体系继
承了明清以来许多古典兵器技法的精
粹,融长拳与短打为一体,创造出以
“刚柔相济,长短兼容”为理论指导的
“通备武学”,形成了“气势雄峻,身法 回 较大者要数马凤图家族和沧州孟村八矫健,劲力通透,打手洗练”的通备拳
极拳吴氏家族。 风格。他一生文武并重,以德为本,撰 ,(一)通备武学与马凤图家族 马写武术理论手稿 200 多万字,为后人 , 凤图家族属河北沧县杨石桥马 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武 氏,其祖上在明代是一个职业军人家 马凤图的二弟英图是八极名家, 族族,可以说与武术早有渊源。马凤图的 “民国”十七年(1929 年)协助张之江 林
祖父马捷元、父亲马化堂接受了汉族武 将军创办中央国术馆,将劈挂、八极及 世 术大家黄**先生的“通备”学说,也是 风磨棍、苗刀等进行调整组编后,纳入 家 劈挂、八极兼而习之。他们活动的时期 国术馆教材,使之广为传播。 与 基本属于“马氏通备武艺”的创始期。 马凤图的四个儿子,马颖达、马贤 武武 达、马令达、马明达,因对弘扬传统武 马凤图幼承家学,后又师从黄林 状 术卓有贡献而被武术界称为“马氏四 彪系统学习通备拳法,武学品位得到 元杰”。1953 年天津民族形式运动会是 极大提升。宣统二年(1910 年),他在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武术 天津读书时,与志同道合者创立“中华
运动会,马贤达在这次运动会上荣获 武士会”,该会以提倡中华武术为宗 术天津地区散打冠军和全国短兵器比赛 旨,发扬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对抗日
冠军,是新中国第一位散打冠军和短 本的“武士道”。“中华武士会”能成为
兵器冠军。1959 年第一届全运会在北 当时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民间武术社
京隆重召开,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件体 团,马凤图功不可没。1925 年在西北
育盛事,贤达、令达、明达三兄弟参加 军任职的马凤图受张之江将军之托为
击剑比赛,明达进入男子花剑决赛圈, 西北军创编劈刺教材,同时他对古典 回族武林世家刀剑武艺和明清以来流传的六合枪体 回族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 系及北方传统的棍法做了认真的整 过一些著名的武术世家。这些武术世
家在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传播及整理、
发展方面,做出过显著贡献。其中影响
他的手说:“英年,香港正处于一个关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为有勇于承担重任的儿子而自豪~
键时刻,需要有人勇于承担。”董建华 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
的一句深情话,深深地打动了他。接受 官曾荫权的提名,国务院2007 年 6 月 (作者单位:无锡电台)任命时,他庄严承诺,他会竭尽所能, 23 日任命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
300 余年来,孟村吴氏家族对八极拳 元。自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 年)开 (1762 年)出任四川普安营参将。乾隆 的传承、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武科,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的 三十年(1765 年)累迁出任四川泰宁
1200 年间,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了有案 营化林协副将。 八极初祖吴钟生于清康熙五十一
可稽的 281 位武状元,可谓凤毛麟角。 马殿甲,河南邓州人,卒于清道光 年(1712 年),自幼勤奋好学,痴迷武
其中清代武科最盛,共有 109 位武状 二十九年 (1849 年)。清嘉庆十六年 术。雍正十三年(1735 年)吴钟只身南 元,其中可以确证为回族的就有5 位, 下,于福建晋江少林寺以一杆大枪三 年) 辛未科武状元,授头等侍 (1811 再加上武举人及以军功入仕的著名将 进三出,击败众僧,折服长老,震惊寺 卫。在镇压新疆张格尔叛乱中,屡立战 领,则人数更众。回族作为一个少数民 官。方丈亲赠锦镖一囊,镇寺官员惊叹 功,赏戴花翎。历任保定营参将河间协 族,却为中国提供了这么多的优秀将 “神枪”,始得三破少林寺之誉。从此, 副将、提标中营参营参将兼署右营游 才,并且勇赴国难,留芳青史者不在少 神枪吴钟名扬天下,与当时的擒拿名 击、金华协副将、广东南韵连镇总兵、 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 家康大力、提柳刀名家李章并称“武林
象。以下是清代的 5 位回族武状元: 广东陆路提督、广西提督等职务。 三杰”。
吴钟晚年在吴氏家族内授艺,当 杨谦,字先豫,江苏仪征人。清康 丁殿祥,原名丁殿宁,字菘生,山 时族人习练者甚多,成名传人有三位, 熙四十一年(1702 年),他参加江苏武 东青州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 年)甲 即吴钟独生女吴荣,世孙吴钟毓,世曾 举乡试,技压群雄,夺取第一,成为武 戌科武状元。其状元府第至新中国成 孙吴 。吴荣后嫁于山东无棣长拳高 解元。康熙帝南巡,杨谦与众官迎接圣 立前后仍保留完好,现在一些老人对 手戴月一,将戴氏所习之华拳、太祖 驾时被皇帝看中,特准他进京应试,于 此仍有记忆。据记载,他中武状元时 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法依 是杨谦奉旨进京。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二十七岁,授一等侍卫,放六安游 八极拳理进行提炼修改,这本身就是
年)杨谦会试被取中,进入殿试,又获 击”,后又任六安参将、广西参将、寿州 一 种 创 新 。 五 世 掌 门 人 吴 会 清
(1869~1958)进一步改革套路,新增 第一,御赐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 游击、义宁协镇、协办阅兵大臣等职, 黑虎拳、四门刀、八棍头对打等。吴会 元,授头等侍卫。后晋升为天津府镇总 诰封武功将军 。 清 道 光 十 年(1830 清 之 子 , 六 世 掌 门 吴 秀 峰 兵。杨谦是解元、状元的所谓“两元及 年),他在广西病卒,年43 岁。他的家 (1908~1976),在完整地继承了家传 第”,这在整个清代武举史上是极为罕 族中后来“若武举、若武生者绵绵不 的八极技艺后,曾两次赴鲁、沪、浙等 见的,自然不比寻常,非常荣耀。他很 断”。? 地访艺,结合个人天赋,创编了其他门 可能是清代 109 榜武科考试中的第一 派所没有的二十四锤、三十四连手和
位回族武状元。 十二枪等套路和手法技巧。吴秀峰曾 (摘自《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在天津 7 处设场授徒,弟子 3000 人,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他于清雍正 略有删节) 遍布全国。1941 年,他只身从日军手 十年(1732 年)乡试中举。乾隆二年 责任编辑:刘果中救出一车被抓华人。1956 年参加全 (1737 年) 得中丁巳榜一甲第一名进 国武术表演赛,连得7 项冠军。 士及第武状元,授头 等侍卫。从乾吴秀峰次子吴连枝为八极拳七世 隆七年 掌门,他在继承发扬前人技法套路的基 (1742 年)开始,哈攀 础上,将现代力学、人体科学运用于八 龙 历 任 福 建 兴 化 镇 极拳研究,并根据比赛要求,在传统套 (今蒲田) 城守副将, 路基础上编排了许多新的套路,使八极 河南南阳镇总兵,福 拳理论与技法不断升华和完善。吴连枝 建海坛镇、漳州镇总 的回族弟子刘秀萍、常玉刚、刘连俊等 兵。乾隆十三年(1748 都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金牌。 年)赴金川军营,屡立 清代的回族武状元 明清两 战功。乾隆二十一年 代,有着尚武传统的回回 (1756 年) 授湖广提 民族曾涌现出大量的武备人才,其中 督,第二年调任贵州 有些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做 提督。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 病卒于北 京。
马凤图
51 共产党人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