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游览泉州~泉州闽台缘博物馆》500字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西湖之畔、清源山下,于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博物馆二楼为该馆基本陈列《闽台缘》的展厅,展示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米。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用举证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的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博物馆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展和临时展览的展厅。《乡土闽台》专题展面积1500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临时展厅面积1500多平方米,可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及活动,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合作、互动的平台。
作文二:《泉州博物馆及闽台缘博物馆》2100字
泉州博物馆以及闽台缘博物馆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记录人:李璐璐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举办有“泉州历史文化”“泉南音,戏曲艺术”等基本陈列、以及“泉州古代书法”“泉州民间收藏”等展览。 泉州博物馆不仅是泉州古港文明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再现,而且是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 泉州历史文化展按照时间顺序分四个部:早期开发、刺桐崛起、东方第一大港和泉南雄风。
远古时期,闽越族先民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拓土开疆。汉晋时期,中原士族衣冠南渡,避地以居。唐、五代,泉州港城崛起,至宋元鼎盛,形成“东方第一大港”。明清时期,泉州继续在耕海牧洋的风浪中挺进。凭籍拓荒万里的卓越胆识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泉州人民东渡台湾,成为开发祖国宝岛的生力军;泉州百姓移民海外,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人物涌现出欧阳詹、苏颂、曾公亮、蒲寿庚、俞大猷、李贽、郑成功、施琅等灿若群星的英才俊。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名城中,既保存了海滨邹鲁、泉南佛国的文化传统,也遗留了“梯航万国”、“神学宝库”的文物胜迹、泉南佛国的文化传统,也遗留了“梯航万国”、“神学宝库”的文物胜迹。
人类从远古走来,距今已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泉州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闽越文化。这里陈列有现代已经灭绝的早期动物四不像、犀牛、鹿角化石,证明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曾是陆地,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最早的台湾人亦来自大陆。
泉州古为闽越族地,距今4000年前,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泉州也处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阶段,3000年前跨入青铜时代。闽越族居民开始在泉州生活,他们“文身断发”,善于制造和驾驭独木舟,涉江泛海,过着以采集、渔猎和原始农耕经济为主的海洋性文化生活。
东汉末至南北朝时,中原汉人不断通过陆海两路进入泉州,带来铁农具、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泉州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特别是晋室南迁,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经济和文化,他们沿“江”而居,开发泉州。
隋唐时期,中国南北统一,政治稳定,泉州也进入兴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对外通商贸易繁盛。
盛唐,泉州城池始筑,凿沟通舟楫于城下。五代复加修拓,楼雉数里,环植刺桐。“市井十洲人,还珠入贡频”,刺桐城声名远播。对外通商贸易日益繁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为四大海上贸易港口。唐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阻塞,“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旺发达,这一时期,泉州港与海外发生贸易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海路所通国家和地区,东北到高丽(今朝鲜)、日本,南到南海诸岛,西至印度半岛。伴随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泉州社会经济文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宗教纷纷入泉州,大量道教宫观,佛教寺庙相继建造,名道名僧辈出。伊斯兰教、摩尼教相继传入。各种宗教和睦相处,兼容并蓄,泉州逐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元时期是泉州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辉煌的部分,朝廷采取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在此设置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泉州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造船、制瓷、纺织、冶铸、建筑、科技等各种行业都取得辉煌的成就,地方经济鼎盛,东西方文明交融互动,多种宗教衍播,泉州港成为对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的枢纽,迅速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性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明清时期,泉州处于海上风云的前沿,贸易航海与强权风浪奋力抗争,是泉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海上风云时期。从俞大猷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施琅渡海收复、统一台湾再到后期的民生走洋,开发南洋。泉州人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海上征战史诗。文化上,学术批判和传统道学激烈碰撞,文献名邦,新潮迭起。
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西湖之畔、清源山下,于200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博物馆二楼为该馆基本陈列《闽台缘》的展厅,展示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米。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用举证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的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博物馆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展和临时展览的展厅。《乡土闽台》专题展面积1500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通过全场景式的陈列手法,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貌。临时展厅面积1500多平方米,可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及活动,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合作、互动的平台。
作文三:《[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自游行(19)闽台缘博物馆》9200字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自游行(19)闽台
缘博物馆
篇一 : 泉州自游行闽台缘博物馆
闽台缘博物馆在哪,其实去这博物馆是意外收获,因为它没有列入我地行程当中,只是从少林寺打车番酒店途中经过见到一座巨型的物体,所以停车顺便去参观一下咯。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一对九龙柱挺拔伫立,巨型水池微波荡漾,主体建筑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大气美丽。该广场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首先进入的是大厅,游客不多,是个很好的参观休息的地方。大厅主要的特点有和工艺品展览陈列。
大厅正对大门正面墙壁上,悬挂着高18米、宽9米、题为《同
文、同种、同根生》的爆绘壁画,是旅美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在特制的大麻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是“世界最大火药爆绘壁画”。画面由一棵大榕树及树根构成,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4层: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和设备用房等;二楼为综合主题馆;三楼为专题馆;四楼为信息及研究中心办公室场所。
二楼平台上的石雕壁
博物馆二楼为基本陈列《闽台缘》的展厅,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用举证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科学、真实、直观、生动的阐述了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两地原始文化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第四部分:开发同工,数以百万计身强力壮的福建移民,渡台把宝岛从荒芜之地开发为富庶之区。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今天台湾的方言、祭器、民间工艺、手工技术等,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福建移民赴台,带去祖籍地的神像或香火。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绝大部分由福建传入,其祖庙皆在福建。
按照博物馆指引,全程参观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然后打车去泉州高铁站,坐最快开出去厦门既高铁,泉州厦门机场客运联运停止,厦门高铁站有机场的专线车,车站门口有专人举牌接客,直达机场出发大厅,车票10元,非常方便。
泉州之旅就此完满结束。
篇二 :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作文
我的家乡——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座历史名城。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开元寺,有“闽南西双版纳”之称的牛姆林,高耸入云的九仙山,旅客如织的清源山,链接海峡两岸的闽台缘博物馆。这些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让家乡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我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香飘万里的安溪铁观音,酸甜可口的永春老醋、芦柑,远销海外的德化陶瓷,栩栩如生的惠安石雕,如过冻般的安海土笋冻.这些不但提高了家乡的知名度,还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如果你来泉州,不但可以大饱眼福,还可以大饱口福哦!
五月二十六日中午,我们五年段全体师生,到闽台博物馆广场观看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当时观众人山人海,有海内外嘉宾、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工人、等各界人士近一万五千多人冒雨观看演出。
还没到闽台缘,就可以看见警察叔叔在维持着秩序,来到广场入口处,我们就纷纷把放在口袋里的门票拿了起来给警察叔叔检查,才能进场。
进了闽台缘广场,里面的椅子摆满了整个广场,椅子上有的插着一束花,有的插着气球,有的插着小彩旗。一个大舞台搭在闽台缘
博物前的阶梯下,台后中央摆满鲜花与松柏,鲜红的背景幕布上写着:“两岸情缘—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泉慰问演出。”这几个黄色大字。广场上空,几个大红气球高高飘,舞台周围彩旗彩带迎风飘舞。
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后,演出开始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管彤担任主持,他们的出现赢来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歌手满文军演唱了《望乡》,表达了别离之无奈以及对团聚的渴望之情,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我的祖国》她的后面有一排排稻子,远远望去,多么像一排排丰收的稻浪。
令我记忆犹新的节[,目是相声《新说绕口令》由丁广泉、刘增楷、**刚共同演绎。随着节目的演出,气氛非常热烈,激情振奋。广场上笑声不断,不时有人鼓掌,有时还举着花束和气球彩旗喝彩。最后,全体演员和合唱团演唱《明天会更好》还末唱完,一些纸的礼花向天空四溅,还放了许多鸽子,令观众们激动万分。
尽管在演出时,雨丝不断,观众席却座无虚席。演出结束了,这时我思绪万千:泉州有今天的辉煌,能建起这座壮丽雄伟的闽台缘博物馆,是党的开放,是各级领导作出重要的决策,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向我们下一代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必须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够为祖国作出贡献。
;;长假以末,那么长的时间里,一直呆在家里闷得慌。今日,我家组织了游乐园行动~
;;明媚的太阳,凉爽的秋风,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我们买了票后,进了我期待已久的游乐园,虽然还是以前那个老样子,但是我们的心情依旧是兴奋。进去后,我们先玩了荷花灯。这个游戏一点都没有刺激性,只是单凭转几圈就得了。后来我们来到了“三星飞旋”,听刚下来的游客说,这是个很好玩的游戏,很刺激呢~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叮叮叮~”开始啦,我们的座位越升越高,还不断旋转,人就好像要被甩出去的一样,令人心惊胆寒。下来,爸爸带我和伯母、阿杰一起去玩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挑战过的过山车~看着过山车这长长的“轨道”,我不禁被吓了一大跳,爬上楼梯,坐上过山车,开始发动啦~先是上坡,在上坡的时候,我心里默默想:其实也不是那么恐怖嘛~虽是这样,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开始下坡了,车子如闪电般跑过去,转了一个圈,在转圈的时候,整个人被荡在半空中,十分刺激。爸爸问我:“刺激不刺激,”我都已经被吓得“呆若木鸡”,回答不出问题啦~一下子,游戏结束了,我的脚还是不停地抖。阿杰狂喊:“我死也不坐过山车了~”坐完了最惊险的过山车,似乎再也没有一个游戏对我感兴趣了。我们就上了“海盗船”,开始的时候还很开心呢,到后面“船”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下降的时候还有点失重的感觉,有的人还吓得喊了起来。下船了,我去挑战了我以前坐过且喜欢的“勇敢者转盘”,这个游戏简直比过山车还要刺激~本来这个“转盘”是在地面的,后来很快上升,上升成“摩天轮”的样子。因为只剩下一个位置了,我就自告奋勇地坐了上去。“转盘”开始发动了,我很害怕,害怕自己握不好等下悬在半空中会害怕。我着急了,手心都急出了汗。过了大概一分钟左右,“转盘”上升成了“摩天轮”许多人
都为此尖叫起来,我眼睛始终闭着,不敢看外面。又过了一分钟左右,“转盘”下降了,并且停止了转动,我下了“转盘”,感觉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头有点晕。
;;“阿云,我们在去坐吧,”老爸很兴奋地说。“恩~”我虽然有点不情愿,但是我想要挑战自我~坐上了“转盘”,爸爸叫我要睁开眼睛看风景,我就满怀好奇心的睁开了眼睛,诶,怎么回事呀,天地颠倒了。原来是“转盘”上升到“摩天轮”了呀~一会儿,“转盘”停止了,我们下了“转盘”,去吃午饭了。
;;吃过了午饭,我们继续玩游戏,最后把整个游乐园都玩遍了,就高高兴兴地去了泉州博物馆。
;;去过博物馆后,我们到旁边的闽台缘照相。找了许多相片后,妹妹独自照了一张。
;;“西瓜甜不甜,”“甜~”我们以这甜美的笑容,结束了快乐的游乐园行动……
篇三 :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风景图片
篇四 : 福建行——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
首先我想说,马蹄糕真心不好吃,我让它的外表欺骗了,长得这么透明的、嫩嫩的,可口感不咋样,至少我不喜欢。马蹄糕不似年糕、麻糍之类是黏黏的、懦懦的,它也Q,但是烧仙草、龟苓膏之类的脆Q,不糯。想想也是,新鲜的马蹄那么脆,即使脱水磨成粉制成糕,想要糯米一样的糯性是不可能的。糕里边还有些新鲜的马蹄,外层粘了白芝麻,应该是不错的,但不对我的胃口。所以吃了一两口就丢了。
今天早起退房,然后坐公车去福州火车站坐车到泉州。泉州是我福建行的第二站,其实总共也就去三个地方啦:福州、泉州和厦门。原来还挺想去莆田的,因为莆仙戏诞生于莆田、仙游地区,并且莆田有个湄洲岛,湄洲岛是妈祖信仰的起源地,岛上有一个很大的妈祖祖宫。可是感觉莆田的城市建设没有福州它们好,也觉得一个人去岛上玩不太放心,于是就放弃莆田了,横竖以后有的是机会。到福州火车站时还很早,看到一群卖切糕的维族人,我跟自己开玩笑:要不要买点切糕吃吃呢,回头一想,一个人出门在外还是别惹事。早餐没吃,
原来打定主意在火车站附近找小吃做早餐,可悲剧的是福州的城管很好,火车站附近一个买早点的流动摊点都没有,什么煎饼啦、包子啦,很多火车站随处可见,这里却没有,我还奢想着有没有芋粿卖。看到有KFC,还是去KFC解决早餐吧,它的粥还是不错的。坑爹的是,火车站早餐无优惠套餐。看到旁边的永和豆浆,于是想吃永和的油条,买单时去鬼使神差买了小笼加油条,吃完还觉得和没吃一样。等车的时候在候车室外边买了一根玉米,上车啃玉米,很久没吃玉米了,突然觉得玉米特比好吃。一路上都在看杂志,一个多小时到达泉州站。泉州还有一个火车东站,东站开普通车,泉州站是后建的高铁和东车站,设施很好,离市区较远。在晚上查好了公车,17路和203路都能到我预定的宾馆。可是203有车无人,17路无人更无人,我就这样在公交广场瞎等。好不容易来了趟17路,为了安全起见,问师傅是否在东湖影院下,师傅说你上来再说。这师傅牛逼,坐公车能上去再说吗,万一错了路线呢,尤其对我这种外乡人来说。师傅爱理不理,我就只好自己看看沿途路线,好在是到的。泉州的公交是2元,后来还看到1.5元和3元的。泉州的公交建设没有福州好,报站声音很轻,司机开车跟打仗一样,在空旷地段若不是没有人提醒,根本没有停车的概念,即使有人要下车,司机也是开过了站才停,把人下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明天再写吧。我得查查明天的路线,这几天都赶路,回宾馆还不让自己休息,确实有点累了。今天的路线是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开元寺,然后逛西街、东街,吃小吃,买蛋糕和水果。)
…………………………………………………………………………………………………………………………………
下公车找到宾馆,马上上网查找路线,这一天主要是想仓管泉州的几个博物馆,主要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但发现泉州散落的景点很多,于是把最能割舍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暂时删除,若有时间再另行安排,而原先用于这上面的时间打算去开元寺,然后沿着西街、东街往回走,顺便在西街吃小吃。计划好后,出门。
第一站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要说起中国和台湾的关系,甚至和东南亚、全世界侨民的关系,泉州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城市。泉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贸易、联系都很早,早期就有许多中国人出外谋生,甚至在国外定居生活,因而,泉州也是很大的侨乡,泉州市内到处可见与华侨相关的东西,譬如没有去的华侨博物馆,譬如华侨新村,譬如华侨联谊会。而台湾和泉州隔海相望,两者仅有一水之隔,台湾的文化、风俗、信仰等方面都受到大陆的影响,其最大的影响来自于福建。以戏曲为例,福建的乡音小调传到台湾,结合当地的民间音乐,产生歌仔戏这一新兴的剧种,而歌仔戏传到福建,又与当地音乐、语音相结合形成芗剧。又譬如,民间信仰方面,闽台两地的关公信仰、妈祖信仰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闽台缘博物馆就以闽台两地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方方面面为中心,搜集相关资料、展品而形成的一个两岸关系史的一个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十分宏伟,从正门到展厅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要走上好几分钟才能穿过广场。广场上有两根很
高的雕刻精美的石柱,周围还有石雕,广场两边各有两排彩色的小柱子,高度虽不及精雕的大石柱,但是五彩的颜色把广场打扮得限量很多。闽台缘的广场让人有一种来到天安门的错觉。广场上的凳子和垃圾桶也很有特色,都是可爱的小动物,楼梯口有两只威严的石狮。
闽台缘的主要展厅在二楼,进门左手边进去,第一部分内容是两岸的交流发展史从冰河世纪讲起。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某一个冰河时期,大陆气温骤降,海平面下降,于是台湾海峡消失,滩涂出现,在台湾和福建之间出现大片陆地,大陆上的动物和人类开始登上台湾,并且繁衍生息。过很多长时间之后,冰河世纪结束,气温又开始升高,海平面上升,淹没之前连接台湾和大陆的滩涂,台湾海峡形成。这是闽台最早的联系。之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福建曾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迁至台湾,进一步促进两地的交流,不仅是在生产力上,还有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明清两代,沿海地区长遭遇倭寇袭击,闽台两地在抗倭的行动中更加建立起很好的感情。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藏品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骨头化石、各种石器、陶器、瓷器等等。还是设计到台湾当地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土著居民的介绍。这一部分我是很感兴趣的,之前的历史部分是一掠而过,这么冷冰冰、严肃的问题,我可提不起劲来。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台湾的排台族有有蛇图腾的信仰,利器上刻有蛇的图案。中间还有很大一块内容是讲戚继光收复台湾,以及台湾在封建政权中的命运沉浮,又是历史。在过去的部分则要有趣得多,主要涉及两方在文化、
习俗、信仰等方面的相同、相通的地方,其中戏曲是其实一大块,不仅是指对戏曲剧种的影响方面,还有演出仪式、演出风俗等方面的。民间信仰方面,妈祖、关帝是信仰较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小神,我不太记得名字了,一个是与行医有关,一个是开闵圣王,还有的不记得了。饮食方面,两地食同味,诸如面线糊、烧肉粽等都是两地人民喜爱的美食,茶叶、米粿、水果等两地出产的东西也相近。总之一句话,闽台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但是博物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东西都是复制品,而后面的讲述两地民俗等方面所使用的东西都是后人制作的模型,没有什么价值。这整个博物馆,就长知识而言,是值得肯定,但就展品的价值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泉州博物馆位于闽台缘博物馆旁边,走几步路就能到,对面就是西湖公园。泉州也有西湖公园,并且湖域面积很大,湖内有几个小岛,甚至有岛上还有寺庙,岛与岛之间有石桥相连。如果不是因为杭州西湖太有名,泉州的西湖也可以出出名的。而同样是湖,同样有着很好的景色,为什么偏偏杭州西湖出名了呢,我想最终得归结到文化上面去,自然景观加上文人情怀才能更具价值,想想有多少文人在杭州西湖留下踪迹,这不是泉州西湖所能比拟的。况且杭州西湖四周多山,古代山与名人总是相连而在,如果说是杭州的山成就了杭州的西湖,也不为过,因为山吸引了文人。
继续说到泉州博物馆。泉州博物馆与闽台缘博物馆一样,从正
门进去要经过一个广场,上一道阶梯,才能进入馆内,可以说也很气派,但还不如闽台缘,闽台缘太华丽了。泉州博物馆有两幢建筑,第一幢是主馆,分几层,最主要的展区在第二楼,并在二楼的两侧各有一个通道通往后面的副馆。副馆一楼是世界多样文化展览中心,二楼是南音戏曲展览馆,主要展出泉州戏曲剧种以及相关的东西,这是我的大爱。主馆的展区,主要简要概述泉州的历史,与闽台缘一样从原始社会讲起,什么旧石器时代啦、新石器时代啦,然后有一些复制的展品。嗯,又是复制的。完了讲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移,并且给泉州带来的影响,接着马上就进入唐宋,这是泉州开始崛起的时期。然后就是明清,这两个历史时期,泉州在历史上露脸的次数就多了,仅就抗击倭寇、维护东南海域安全来说,泉州就有东西说。历史讲完之后也是泉州文化、信仰、风俗等方面的展览,这一块与闽台缘有重复的地方。戏曲是讲到泉州文化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里也有与戏曲相关的展品。三楼是德化瓷器的现代作品展,与其说是作品展,不如说是产品展,因为这里的瓷器都是出售的,此外还有一些做工很差的纪念品,在各个旅游景点都可看到的那种,毫无特色,而且使博物馆沾染上了商业气息,我总觉得博物馆就应该单纯一些,或者相对单纯一些。副馆的南音戏曲展馆,我很喜欢。我进门的时候,里边除了一个管理员,就空无一人了。管理员是个女的,无聊地在听着音乐。在一个展出戏曲文物的地方播放现代流行音乐,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混搭吧。这个展区主要还是以南音为主,至少给南音的比重是很大的,这也难怪,南音是泉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之前听说南音是因为梨园戏,
看了这个展览之后,虽然也没有对南音有多大了解,但至少,我知道了南音的几种乐器:南琵、拍板、尺八、二弦和三弦。介绍完南音之后才是戏曲的介绍,也就高甲、梨园、提线木偶之类的,讲得很简单,有一些戏服、剧照之类的展品。整个展馆,最具价值的应该是一些手抄剧本,上面还有工尺谱。
参观完戏曲馆之后,本来想去世界文化展览馆的,但上了个厕所出来,上二楼看了个所谓的德化瓷现代作品展,被郁闷了一阵之后竟然忘了回去,径直出门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遗憾。这两个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是,里面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并且重复的地方太多。闽台缘的人气比泉州博物馆要好得多,不仅因为它气势很宏伟,也因为它里面的设施更棒吧。至少在不同展区,会依据所展示的内容的不同而播放不同的音乐,譬如戏曲展区,播放的是南音,而且里面还有视频可以看,我看到了歌仔戏,貌似还是叶青演的。并且整个展区是连贯的,你会自然地顺着她的路线走下去,从进口到出口一路贯通。泉州博物馆的参观者要少得多,几乎是个位数。 从泉州博物馆出来,转公交去开元寺。泉州的公交没有福州发达,但主要的经典都可以到。泉州的公交基本上是二元,上车投币。我还坐到过1.5元的,后来还坐到过人工售票的,只要一元。开元寺是来泉州必逛的地方,即使比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即使你对佛教一无所知,即使你对寺院不感兴趣。以上三点,我都符合,但为什么还想去走走看看呢,原因很简单,都在这里了,难道不去,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在唐玄宗之前就
有,但因为唐玄宗放出话来,要全国主要城市都修建寺庙,并且以年号命名,曰“开元寺”,泉州人在原有寺庙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修缮以应付这个任务。开元寺后代经过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已经不能算是唐代的庙宇,但基本建制和规模还是差不多的。关于开元寺的
从开元寺出来就是西街,西街是泉州的一条老街,两边都是一些十分破旧的房子,房子都是两层,底层做商业经营一些小本生意,二层住人。整个西街的店铺都是小小的,服装店、食品店、粮食店、果脯店等等,俨然像一个小镇。西街上还有一个旧馆驿,原来是一个驿站,现在还保留着一条小小的巷子,若不是巷子口有一个石碑为证,或许很难找到这条巷子,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及其相似,都是破破的矮房子。我要在西街上寻找两种美食:亚佛润皮店的卷饼和西街面线糊。第一站到的是润皮店,我之前很好奇润皮是什么,到了才知道原来是春卷的皮,用什么粉调成浆,然后在机器上一滚,粉浆会黏在机器表面,形成一张皮。用润皮包了花生碎、白糖,就成了卷饼,我不知道泉州人怎么叫这个小吃,我把用皮卷起来的东西统一称卷饼,哈哈。皮子很Q,里面的陷也还行,花生和白糖混搭本来是很好的,但是,放了
香菜,好吧,费了。于是,我觉得这东西不过如此,挺让我失望的。而且原来想象这个饼会很大,至少像台州的卷饼那么大,其实呢,跟一个大拇指头差不多大小,1.5一根,有点不划算。然后找到西街面线糊,面线糊我是预算在泉州一定要吃到的小吃。我原来以为面线糊就是把面条、米线和面糊放在一起煮,煮个大杂烩。吃了才知道,这个想法大错特错。面线糊,其实是把面线煮得很烂,变成糊糊的样子。面线,我猜想就是米线一类的东西,用的原料不同可能呈祥的口感就不一样,反正我到现在都没弄清米粉、米线、粉丝、两份之类有什么区别。西街面线糊店还是小有名气的,我看到很多当地人都在店里吃,他们都是老吃客了,进门就跟老板点一碗面线糊,然后就近坐下,直接开吃。我呢,我还不知道这个东西要怎么点餐。后来问了,原来是跟吃沙茶面差不多,要自己加东西,看你加的东西而定价格。有很多东西可以加,基本上都是荤菜,什么猪血、鸭血、鸡肝、鸭肝、猪肝、鸡胗、海鲜什么的,每样4块、5块,还有鸡蛋皮3块,菜粿和油条1块,后面两个我都点了,所以记得特别清楚。面线糊本身不收钱,点的东西加起来是多少,整个就是这个价了。海鲜之类的东西都是放在汤里面的,采粿和油条单独放一个碗。菜粿,疑似福州的芋粿,因为里边就是芋泥做的嘛,然后油炸一下变成金黄色。吃麻辣烫啊、沙茶面什么的,一定要放油条,油条最能吸汤汁,然后变得非常鲜美。说实话,我吃到的面线糊,汤汁并不鲜,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点的海蛎没有处理好,吃起来沙沙的,导致我吃完觉得很恶心,老板还特意给我多放了海蛎,结果我真心吃不了,把最大剩下了。还是菜粿和油
条好吃,单纯吃海鲜当真受不了,尤其海鲜处理不好的时候。面线糊也让我有点失望,于是,这一天的觅食以失败告终,有点小郁闷。在走到西街、东街和中山中路交接处的地方,见到了传说中上面是钟,下面是红路灯的家伙。
东街开始商业繁华起来,终于不是破旧小城镇的感觉。东街口也有卖小吃的,有用瓶子装着的有水的蜜饯,有各种果脯,还有……土笋冻,可是这边的土笋冻长得不好看,我执意要到了厦门之后再吃土笋冻。我在蛋糕房买了蛋糕,作为第二天的早餐。然后坐公交去住宿的地方。下公交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马上边摆摊卖二手的皮鞋。
作文四:《游闽台缘博物馆作文》5500字
游闽台缘博物馆作文
篇一:暑假作文39931705
暑假作文 阿钊
(1)游清源山记
今天早上,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二姐、弟弟和我去清源山玩。
已经可以从车窗看见路边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块老君岩牌子的时候,我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似乎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了清源山脚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大门口耐心又焦急等待爸爸买门票。
进了大门,当我在一块石牌上看到“清源山老君岩是中国最大的老君岩~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时,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老君岩。顺着门票背面的路标,我终于实现了愿望——见到盼望已久的老君岩。一尊慈祥、安乐的老君岩石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脸含笑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
沿着石阶往上走,我们来到“元元洞天”,听说老子以前就是在这里修行。我跑到洞里,哇~怎么黑乎乎的呀,但在洞里很凉快,真是个自然空调。
我们跟着许多游人 “弘一法师舍利塔”走去,炎炎的烈日照得
二姐和弟弟都走不动了,爸爸只好留下来照看他们,我和妈妈顶着烈日,坚持往前走。来到弘一法师舍利塔面前,我们早已经汗流浃背,听着妈妈给我讲弘一法师的故事,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弘一法师那样多才多艺?????? 时间飞快地流逝,不知不觉已经一点多了,爸爸打电话叫我们去和他们会合,之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清源山,踏上回家的归途。 2011年7月31日
(2)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记
今天早上,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二姐、弟弟和我去闽台缘博物馆。一路上,小鸟唱着歌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一到闽台缘博物馆大门,就可以看到****写的:“闽台缘博物馆”几个大字。我们先去参观古董:有双管火枪、绝世宝剑、火药、手榴弹、步枪、长枪------我拍了许多照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日本鬼子在写投降书。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台湾和闽南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大门口的一个小水池里戏水,在这种烈日炎炎的日子里,玩水实在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 直到快五点,我们才开始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许多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 2011、8、1
(3)游西湖公园记
今天,我一睁开眼睛,爸爸问:“你要不要去西湖公园?”听了爸爸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就兴奋地回答要,爸爸说:“要就
快点起床吃饭。”我吃完饭,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湖公园。
路上我看见许多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还有许多小草探出头来看乐闹。半小时就到了西湖公园。
我们到了西湖公园就开始放风筝,爸爸先放给我和妈妈看,然后爸爸问我要不要放风筝,我说要。虽然我放的风筝不是很高,但我也很开心~我们看着湖里有一些人在坐小船我羡慕极了,我就叫爸爸妈妈带我去坐小船。我们坐在小船上看见湖中间有一座小岛,小岛上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鸟。妈妈还给小岛取了个名字叫“鸟的天堂”。我还给小鸟拍了许许多多的照片。不一会儿船就回到岸上。
我们一上岸就看见湖中喷出许多水,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宝剑、有的像彩虹------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极了~
伴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踏上回家的归途。这又将是一次让我难忘的旅游。
2011、7、12
(4)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我突然想起了学自行车~,说做就做,立马行动!
随即我兴高采烈地向楼下“飞奔”。我战战兢兢的跨上自行车,我左脚一踩,右脚一蹬,慢慢地向前骑,正当我骑得正顺利的时候,“扑通”一声我摔了个底朝天。我仍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说着,我又一次踏上车。虽然摔跤的次数很多,但皇天不负有心
人~我成功了~我把新学的本领展现给全家人看,他们都很惊讶,说我是个坚持不懈的孩子~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甭题有多高兴了~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5)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帮穷人画出许多金银财宝,让他们快乐地过日子。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帮农民伯伯画出一只能自动耕田的牛,让他们不用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灾区的人们画出美丽的家园,让他们过上温馨的日子。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台能让美梦成真的机器,让人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美梦。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许多烤鸡、烤鸭和温暖的被子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远离痛苦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妈妈画一对翅膀,让她自由自在地享受飞翔的感觉,实现她离奇的愿望。2011、8、19
(6)难忘的象棋比赛
暑假第一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太阳已经透过窗帘照射到我屁股上。我兴奋地爬上床,因为今天要参加象棋比赛。我迅速地吃完早饭,和表哥迫不及待地向象棋比赛场地走去。
紧张的比赛开始了,我的第一个对手名叫潘嘉宝,我小心翼翼
地走好每一步,终于我把第一盘棋赢来了~由于我地不注意,被他用“马后炮”我输了~我想:接下来,我得谨慎了。我的机智把对手制服得无话可说。我一次次地将对手击败。通过这次比赛,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丧失心信心,而要更加努力, 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7)我学会做西红柿炒蛋
今天早上,我起床吃完早饭后让妈妈教我怎么煮西红柿炒蛋,妈妈满心欢喜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说做就做,我们马上来到厨房。妈妈像教学生一样向我讲解,第一步,先把鸡蛋打到碗里,再把鸡蛋倒进锅里,等到鸡蛋炒熟后倒在盘子里。第二步,在锅里放点油,把切好的西红柿放进锅里炒,放点盐和糖。第三步,把盘子里的鸡蛋放入锅里和西红柿一起炒一会儿就大功告成。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感觉就是好。听着爸爸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甜甜的。
(8)善变的天气
今天,又是个大天热天。我做完作业时汗流浃背,赶紧去洗个热水澡,真是太舒服了。午饭后,妈妈带我去大姐家时太阳照得我有气无力。没想到几分钟后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乌云密布、一道道闪电像火蛇在天空飞舞;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我全身发抖。刹那间,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刚才街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现在连一人影都看不见。 大雨停了,阳光照在大地上,大
地上一片光明,路边的小草和小花显得多么美丽~她们沐浴过了,全身发出了香味。街上一下子冒出数不清的人~夏天的天气真像娃娃脸,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透。
(9)难忘的晚上
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中心小学外面的广场溜冰。我穿着溜冰鞋溜冰,妈妈在一旁跟着我走。我溜了五六圈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妈妈让我坐在石椅子休息一会儿。 我抬起头,看到美丽的夜空,忙叫:“妈妈,妈妈,快看,多么美丽的夜空啊~”妈妈望着天上数不清的星星闪闪发亮,
篇二:暑假作文
暑假作文 阿钊
(1)游清源山记
今天早上,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二姐、弟弟和我去清源山玩。
已经可以从车窗看见路边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块老君岩牌子的时候,我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声, 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似乎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了清源山脚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大门口耐心又焦急等待爸爸买门票。
进了大门,当我在一块石牌上看到“清源山老君岩是中国最大的老君岩~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时,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老君岩。顺着门票背面的路标,我终于实现了愿望——见到盼望已久的老君岩。一尊慈祥、安乐
的老君岩石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脸含笑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不是在做梦啊,”
沿着石阶往上走,我们来到“元元洞天”,听说老子以前就是在这里修行。我跑到洞里,哇~怎么黑乎乎的呀,但在洞里很凉快,真是个自然空调。
我们跟着许多游人 “弘一法师舍利塔”走去,炎炎的烈日照得二姐和弟弟都走不动了,爸爸只好留下来照看他们,我和妈妈顶着烈日,坚持往前走。来到弘一法师舍利塔面前,我们早已经汗流浃背,听着妈妈给我讲弘一法师的故事,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弘一法师那样多才多艺?????? 时间飞快地流逝,不知不觉已经一点多了,爸爸打电话叫我们去和他们会合,之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清源山,踏上回家的归途。 2011年7月31日
(2)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记
今天早上,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二姐、弟弟和我去闽台缘博物馆。一路上,小鸟唱着歌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一到闽台缘博物馆大门,就可以看到****写的:“闽台缘博物馆”几个大字。我们先去参观古董:有双管火枪、绝世宝剑、火药、手榴弹、步枪、长枪------我拍了许多照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日本鬼子在写投降书。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台湾和闽南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大门口的一个小水池里戏水,在这种
烈日炎炎的日子里,玩水实在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 直到快五点,我们才开始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许多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 2011、8、1
(3)游西湖公园记
今天,我一睁开眼睛,爸爸问:“你要不要去西湖公园?”听了爸爸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就兴奋地回答要,爸爸说:“要就快点起床吃饭。”我吃完饭,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湖公园。
路上我看见许多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还有许多小草探出头来看乐闹。半小时就到了西湖公园。
我们到了西湖公园就开始放风筝,爸爸先放给我和妈妈看,然后爸爸问我要不要放风筝,我说要。虽然我放的风筝不是很高,但我也很开心~我们看着湖里有一些人在坐小船我羡慕极了,我就叫爸爸妈妈带我去坐小船。我们坐在小船上看见湖中间有一座小岛,小岛上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鸟。妈妈还给小岛取了个名字叫“鸟的天堂”。我还给小鸟拍了许许多多的照片。不一会儿船就回到岸上。
我们一上岸就看见湖中喷出许多水,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宝剑、有的像彩虹------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极了~
伴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踏上回家的归途。这又将是一次让我难忘的旅游。
2011、7、12
(4)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我突然想起了学自行车~,说做就做,立马行动!
随即我兴高采烈地向楼下“飞奔”。我战战兢兢的跨上自行车,我左脚一踩,右脚一蹬,慢慢地向前骑,正当我骑得正顺利的时候,“扑通”一声我摔了个底朝天。我仍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说着,我又一次踏上车。虽然摔跤的次数很多,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我把新学的本领展现给全家人看,他们都很惊讶,说我是个坚持不懈的孩子~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甭题有多高兴了~
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5)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帮穷人画出许多金银财宝,让他们快乐地过日子。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帮农民伯伯画出一只能自动耕田的牛,让他们不用那么辛苦。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灾区的人们画出美丽的家园,让他们过上温馨的日子。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一台能让美梦成真的机器,让人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美梦。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画许多烤鸡、烤鸭和温暖的被子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远离痛苦的生活。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妈妈画一对翅膀,让她自由自在地享受飞翔的感觉,实现她离奇的愿望。2011、8、19
(6)难忘的象棋比赛
暑假第一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太阳已经透过窗帘照射到我屁股上。我兴奋地爬上床,因为今天要参加象棋比赛。我迅速地吃完早饭,和表哥迫不及待地向象棋比赛场地走去。
紧张的比赛开始了,我的第一个对手名叫潘嘉宝,我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终于我把第一盘棋赢来了~由于我地不注意,被他用“马后炮”我输了~我想:接下来,我得谨慎了。我的机智把对手制服得无话可说。我一次次地将对手击败。通过这次比赛,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丧失心信心,而要更加努力, 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7)我学会做西红柿炒蛋
今天早上,我起床吃完早饭后让妈妈教我怎么煮西红柿炒蛋,妈妈满心欢喜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说做就做,我们马上来到厨房。妈妈像教学生一样向我讲解,第一步,先把鸡蛋打到碗里,再把鸡蛋倒进锅里,等到鸡蛋炒熟后倒在盘子里。第二步,在锅里放点油,把切好的西红柿放进锅里炒,放点盐和糖。第三步,把盘子里的鸡蛋放入锅里和西红柿一起炒一会儿就大功告成。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感觉就是好。听着爸爸妈妈的夸奖,我心里甜甜的。
(8)善变的天气
今天,又是个大天热天。我做完作业时汗流浃背,赶紧去洗个热水澡,真是太舒服了。午饭后,妈妈带我去大姐家时太阳照得我有气无力。没想到几分钟后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乌云密布、一道道闪电像火蛇在天空飞舞;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我全身发抖。刹那间,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刚才街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现在连一人影都看不见。 大雨停了,阳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上一片光明,路边的小草和小花显得多么美丽~她们沐浴过了,全身发出了香味。街上一下子冒出数不清的人~夏天的天气真像娃娃脸,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透。
(9)难忘的晚上
晚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中心小学外面的广场溜冰。我穿着溜冰鞋溜冰,妈妈在一旁跟着我走。我溜了五六圈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妈妈让我坐在石椅子休息一会儿。 我抬起头,看到美丽的夜空,忙叫:“妈妈,妈妈,快看,多么美丽的夜空啊~”妈妈望着天上数不清的星星闪闪发亮,
篇三:三1春游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塔前小学三 年 1 班2014年春季
作文五:《作文:参观闽台缘博物馆》800字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情同手足。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我们一家子就来到了象征闽台亲缘关系的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坐落于中国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这里可真是一个两岸文化交流和对台湾宣传的重要窗口啊!
一到广场上,一对高约20米的“九龙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对“九龙柱”还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景象,这是以“九龙吐珠”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永远都不会分开!衬托这雄伟景色的还有那48根“七彩灯柱”,这些灯柱可都是用我们泉州德化的特产——陶瓷,一小块一小块拼凑而成的。夜晚,这些灯柱还会发出明媚的光呢!? ?小 荷 作文网
走进大厅,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要数那著名设计师蔡国强先生创作的火药爆绘壁画。这幅画是用火药在日本特制的高知麻纸上进行爆破,炙烧成一棵大榕树,并以现代化灯光和电脑技术控制,将海西两岸常用的百家姓显现在这幅画上,几秒钟变换一种不同的姓氏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是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生。这幅画的制作方法堪称一绝,不愧是这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可过的真快,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主展馆。这里的主展馆可是都是围绕“五缘”来展览的哦!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缘——“地缘”部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十万年前宝岛台湾的模样,那是,正是冰河时期,台湾海峡的海平面急剧下降。终于,台湾和大陆相连了,古动物和古人类不断迁入岛内。冰期结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海平面缓缓上升,重新形成了台湾海峡,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关系,共同开辟了远古家园。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血缘”部份。据说,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自古以来,闽越族人长时间从福建移居到台湾,并激励子孙勿忘故土。
从法缘到商缘,又从商缘到文缘,都令我难于忘怀,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闽台同文、同种、同根的关系。
作文六:《闽台缘博物馆》7400字
馆领导 书记 谢清海
馆长 杨彦杰
副馆长 朱定波
副馆长 陈健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
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四?层,展厅总面积?6355平?方米。二楼为综合?主题馆,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展示闽台两?地从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情。此外,一楼还设有?国际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库房等。四楼为信息?中心和办公?场所。
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约11万?人次,成为面向海?内外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西的?重要窗口。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教育?基地简介
时间:08-02-16 点击: 1038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确定?为“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与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共建?的“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目前逐渐成?为了海峡两?岸重要的教?育基地。
在2007?年期间,与仰恩大学、泉州师院、闽南科技学?院等高校陆?续签订协议?,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双方共?办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并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接待工作,让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系?统了解台湾?问题。并在重要节?日,与共建学校?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馆先后与?相关方面合?作,与广播电视?部门“刺桐红”少儿节目共?同举办了闽?台关系知识?竞赛;与泉州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诗联?书法作品邀?请展暨泉州?书法家作品?展》;与泉州团市?委、青年书画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青春?共建?和谐”——泉州市青年?书画摄影作?品联展;与仰恩大学?举行“爱我中华”联欢活动等?。
此外,我馆还配合?相关方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2007年?2月,我馆利用举?办“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夏令营的机?会,和100多?名两岸小朋?友共同开展?活动;2007年?8月,与海峡两岸?金门籍
1
青少?年团体举行?“相约共此时?”等各项活动?;以及接待来?自金门西口?小学、金鼎小学等?十几团的中?小学生。开馆以来,我馆共接待?台湾青少年?3000多?人。
我馆的几位?领导还被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经常到高校?讲课,应邀为群众?团体、单位宣讲我?国对台方针?政策。
序 厅
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深?远,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文缘同、法缘久,形成密不可?分的独特关?系。
追溯远古,闽台陆地曾?数度连接,台湾海峡形?成后,两岸相望依?然近若毗邻?;史前大陆古?人类已进入?台湾,成为当地的?先住民,宋元始福建?汉族人民又?大批移居宝?岛,与先住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建设美?好家园;便捷的水道?,亲近的情趣?,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建立起同功?发展的合力?;同宗共祖,语言通,习俗同,炎黄文化薪?火代代传承?,一条永恒的?根脉牢牢维?系。
台湾长期与?福建隶属一?个行政省区?。中央政府在?台湾建省后?,台湾与福建?仍保持特殊?的关系。日本殖民主?义者强占台?湾,两岸同胞生?死与共并肩?抗日,取得最后的?胜利。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福建在台湾?光复和重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昭示: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山水本相依?,闽台骨肉亲?,中华大一统?,缘定难分离?。
第一部分 远古家园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间?,海平面下降?,台湾与大陆?曾数度相连?,古动物和古?人类不断迁?徙岛内。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重新形成台?湾海峡,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一单元 陆桥相连
更新世末次?冰河期间,是人类诞生?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冰?期,地球气候急?剧变冷,台湾海峡水?面下降最低?位置,低于现代海?面150米?左右,于是华南沿?海形成辽阔?滨海平原,海峡变通途?,大陆古人类?和古动物迁?徙至台湾岛?。在经历沧桑?巨变的今天?,遗存了历史?的物证。
1、古动物迁徙?
闽台两地发?现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物种覆盖寒?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反映了冰河?时期大陆南?北方古动物?从不同路线?迁徙台湾。
2、古人类迁徙?
华南暨闽台?发现数十处?古人类遗存?,根据遗址的?早晚年代分?布规律及其?遗迹、遗物形制互?相接近的关?系,反映从更新?世早期起,大陆古人类?逐渐东迁台?湾的活动轨?迹。
第二单元 史前文化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台湾史前文?化,或从大陆传?入,或受大陆影?响,长期以来,彼此交流碰?撞,具有较多的?共性因素,形成较为相?近的文化面?貌。 1、长滨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
台湾旧石器?时代的长滨?文化,以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为代表?,距今年代为?二、三万年至五?千年左右,住民过着穴?居、渔猎和采集?生活,其石器制造?方法,属于华南砾?石器以及细?小石器的传?统,与福建三明?的万寿岩、漳州莲花池?山等遗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长滨文化的?人类,有可能来自?华南地区。 2、大坌坑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
2
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遗址?,首先发现于?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分布于台湾?岛北部、西南部、东部海岸以?及澎湖群岛?,距今年代为?五、六千年左右?。住民居于海?边台地、山坡或沙丘?上,从事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活动,已有原始的?农业。其石器为打?制与磨制,陶器以粗绳?纹为特征。与之相对应?的遗存,见于闽、广沿海及岛?屿,以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为代表,无论器物形?制、经济生活和?文化年代都?非常类似,共同构成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同一文?化圈。
3、台湾圆山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
台湾圆山文?化,以台北市圆?山贝冢遗址?为代表,分布在台湾?东北部海岸?和台北盆地?中,距今四千五?百年至两千?五百年之间?。住民聚落都?在山丘或山?麓上,从事渔猎和?农耕生产。陶器以红褐?陶为主,石器中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极?有特色,其形制来源?于中国大陆?东南地区。
4、台湾凤鼻头?文化和大陆?新石器文化?
台湾凤鼻头?文化,首先发现于?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遗?址,集中分布于?中南部西海?岸,距今约五千?年至二千年?。住民经济生?活的明显特?征是走向谷?物农业的种?植生产和较?为稳定的聚?落形态。陶器早晚有?红陶、灰黑陶、彩陶等,石器有斧、锛、锄、刀等,与海峡西岸?的江、浙、闽史前文化?有显著类似?,尤其是与福?建昙石山文?化红陶、灰、黑陶及其后?一度流行的?彩陶序列相?当一致,且带有滞后?性,说明受到昙?石山文化的?强烈影响。
第二部分 血脉相亲
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自周秦开始?,闽越族人民?渡过台湾海?峡,成为台湾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闽、粤先民前仆?后继,移居台湾,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移民活动达?到高潮。移民们慎终?追远,修族谱,建宗祠,寻根认祖,并以祖籍地?名作为在台?定居地的名?称,以激励子孙?勿忘故土。
第一单元 闽越东徙
闽越族是南?方百越的支?系,居住于福建?、浙南等地,善于造舟航?海。在周秦汉时?期民族融合?与斗争的动?荡之际,一部分闽越?人乘船渡过?台湾海峡,定居台湾岛?上。他们克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开发台湾,成为台湾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闽越古遗址?
在闽东、闽北、浙南和台湾?普遍留有闽?越贵族活动?过的遗迹,说明海峡两?岸同属闽越?族居住和活?动的地域。
2、闽越族与台?湾原住民
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文献?,台湾原住民?多被冠于“番”、“夷”名之,后来统称为?“土著”。 分布于台湾?西部平原与?丘陵的原住?民称为平埔?族,近代已汉化?;现存原住民?可分为: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赛夏人、雅美人、邵人等,他们大多住?在台湾中部?山区和东部?纵谷平原及?兰屿岛等地?,善舟、干栏式建筑?、纹身、崇蛇等生活?文化习俗,颇具古闽越?遗风。
第二单元 大陆民众迁?台
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台、澎渐众,明清时期出?现多次移民?浪潮。迁居台湾的?福建人与当?地的土著民?一起披荆斩?棘,共同开发台?湾,使台湾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1、宋元初渡澎?台
3
宋元时期,福建民众成?批迁居台、澎,结茅为屋,耕渔为业,而且从事海?上贸易活动?。
2、郑氏组织移?民
明朝末年,大陆战火连?绵,福建沿海失?去土地的农?民在颜思齐?、郑芝龙的组?织下,到台湾垦荒?。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以福建沿海?农民组建的?郑氏军队,成为开发台?湾岛的新的?主力军。
3、清朝移民浪?潮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福建移民台?湾进入一个?新时期。1683年?后,福建、广东等地移?民冲破清朝?政府限制,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湍急险?恶的黑水沟?,在台湾各地?登陆,拓荒垦殖。汉族移民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把有关?的宗族组织?和宗教活动?相继移植台?湾,世代传承,并定期回祖?籍寻根认祖?。 1、【移民宗祠与?祖厝】
宗庙是宗族?祭祀祖先之?所,宗庙祭祀是?加强亲情、维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手?段。在台湾的福?建移民,通过参与修?建祖宗祠庙?来表达自己?认祖怀宗之?情,他们不仅返?回祖籍地祭?祖,还经常捐资?修建祖籍地?的宗庙。
2、【移民在台湾?的宗庙与古?厝】
移居台湾的?福建先民们?,为了纪念祖?先,慎终追远,纷纷建立宗?庙,维护与大陆?宗族的亲情?,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
3、【闽台神主牌?】
中华传统文?化中流行祖?先崇拜,神主牌是纪?念祖先,祈福禳祸,惠泽子孙的?象征。闽、台人民都有?奉祀神主牌?的传统。福建移民渡?台后,敬祖睦族,往往在各宗?族的祠堂内?,奉祀“唐山祖”和“开台始祖”的神主牌。 4、【移民祖墓】
福建民间素?有祭祖传统?。移民到台湾?的闽南人,不少人时常?回乡祭祖、修祖坟、建祠堂以及?归葬大陆。后来大多移?民受条件限?制,死后葬在台?湾,他们的墓碑?上标上堂号?、郡望,以表明家族?的来源地或?祖籍地,为后代寻根?留下依据,体现了闽、台两地的血?缘。第三部分 隶属与共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我国一直对?台湾行使管?辖权和领土?主权,历代中央政?府注意对台?湾的开拓经?营。尤其自宋元?以来,中央政府更?加重视经营?管理台澎地?区,逐步建立各?种行政、军事机构,加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闽台唇齿相?依,两地人民在?历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互相支援,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共同?家园,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优?良传统。
第一单元 建置沿革
台湾与福建?一水相连,并且长期与?福建同隶属?于一个行政?单位。1885年?台湾建省,1887年?台湾正式与?福建分省治?理,但闽台两省?之间仍保持?着特殊的密?切关系。1945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福建在台湾?光复和光复?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1、早期经略
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开?始经营台湾?。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官兵1万余?人到了当时?称为“夷洲”的台湾。隋朝政府也?曾先后三次?遣军渡台招?抚。到南宋时期?,驻军于澎湖?,隶晋江县管?辖。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仍隶晋江县?。
2、府县初设
4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根据我国大?陆实施已久?的郡县制,在台湾设立?一府二县。设承天府,置天兴与万?年二县,并立安抚司?于澎湖,总称为东都?。不久,郑经将二县?改为二州,并且设立了?南路、北路和澎湖?三个安抚司?。这是中国政?权在台湾本?岛设立的最?早的行政建?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乡土闽台》专题馆
下一篇: 没有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文化品牌?
(画面文字)位于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展示闽台?两地深厚的?“五缘”关系为主要?内容,为两岸人民?了解闽台历?史渊源和民?俗风情提供?了窗口;也为闽台文?化旅游提供?了新的景点?。在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进程中成为?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步入博物馆?内,浓郁的闽台?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各种文物文?献诉说着闽?台源远流长?的情缘,解读着两岸?千百年来阻?隔不断的渊?源,大量珍贵的?资料和实物?反映了闽台?浓厚的“五缘”优势,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关系。正是这种浓?厚的“五缘”关系,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特别?是台胞络绎?不绝前来参?观。从2006?年5月建成?开放以来,博物馆已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其中台胞1?1万人次。
(台湾同胞:血缘同,情缘同,文化相同,所以我们一?来就感觉到?回到家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台湾同胞:这边的文物?资料相当地?令我感动,能够收集得?这么齐全,这样的深入?,对我们这样?一个生在台?湾,血缘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泉州,那种血脉相?通的感觉很?令人感动。)
此外, 相继在闽台?缘博物馆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同样为两岸?文化、经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书记:谢清海:我们开展了?闽台两地,特别青年参?加的情系闽?台缘征文,一些书画展?等等,开馆以来已?经办了20?多次活动,这样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影响力,对塑造品牌?,赢得好的形?象有好处。)
为了做好台?胞的接待工?作,让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闽台缘博物?馆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书记:谢清海:凡是台湾客?人来,我们不论时?间早晚,调整时间,调整人员,保证接待好?,其他方面要?认真服务好?,尽可能把细?节注意到。)
新闻链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占地154?亩,主体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目前闽台缘?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2?000多件?。
品牌认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书记:谢清海:把服务质量?做
5
好,这样方方面?面来参观的?客人才能留?下好的印象?,要让台湾同?胞来参观有?一种认同感?,感到很亲切?,有一种家园?的感觉。)(来源:福建电视台?)
上一篇: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征文?
情系闽台缘?诗会在中国?闽台缘举行?
时间:08-05-04 点击: 481
泉台青年同?诵一首诗 闽台缘青春?诗会举行
中新社泉州?五月四日电? (黄瑶瑛林永?传 张利伟)“??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九周?年的“闽台缘”青春诗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来自台湾的?华侨大学学生施友建?朗诵的余光?中的《乡愁》拉开了诗歌?朗诵的序幕?。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寄寓了诗人?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来自台湾屏?东的施友建?同学的深情?朗诵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当雪压在枝?条上嫩芽正?等待着发芽?,冰冻的河面?下河水正流?得哗哗??”来自仰恩大学中文系满头?银发的冯国?晨教授朗诵?的《白发青春颂?》深切的表达?了他身体虽?老了,但仍有一颗?年轻的心,同时提醒青?年朋友们青?春短暂,一定要珍惜?。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朗诵的《呼唤》将整个诗会?推向了高潮?。“台湾我的孩?子啊~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始终?血脉相连,我声声呼唤???”诗歌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失散五十九?年的孩子回?家的期盼,朗诵者如泣?如诉的呼唤?,引起了台下?观众的共鸣?,
诗会上还朗?诵了《台湾,我们回家吧?》、《思乡曲》、《母与子》、《回家》、《海峡之情,血融于水》等一系列表?达当代青年?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诗歌。最后诗会在?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二十多人朗?诵的《乡愁》中结束。
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九周?年的“闽台缘”青春诗会以?青春和爱国?为主题,以朗诵的表?演形式展示?了当代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怀,共有来自仰?恩大学、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泉州师院人?文学院等五?所院校以及?闽台缘博物?馆的人员三?百余人参加?。(完)
6
作文七:《闽台缘博物馆》1700字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展示了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与建筑特色,采用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出砖入石” 红白相间的特色工艺,整座宏伟的建筑浑然天成。通向观景天台的四道半弧形的屋面斜阶,意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成为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观景天台上的和平莲则将常年播撒吉祥和平的福音。
景观广场由馆名卧碑、倒影池、音乐喷泉、九龙柱、七彩灯柱等组成,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基调,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和特制红砖,红白相间分隔出醒目的图案,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九龙柱和卧碑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两岸关系坚如磐石。景观广场中间的倒影池的水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象征着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闽台缘二楼展馆中亭火药爆绘壁画,高18米,宽9米,
这幅画为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国人的古代发明——纸和火药为材料,运用现代行为艺术演绎着海峡两岸亘古不变而又历久弥新的文化主题:同文、同种、同根生。
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展厅为基本陈列《闽台缘》,展示面积3466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米。陈列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七个部分、二十一个单元、八十七个组合,以殷实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从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闽台同胞一脉相承、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序厅部分,为了体现陈列的主题内涵,选用具有闽台特色的特种工艺品——巨幅磨漆画与攀天龙柱作为基本的视觉符号,配以金光灿灿的隶书“闽台缘”三个大铜字。
第一部分为“远古家园”,分“陆桥相连”、“史前文化”二个单元。以砂岩材质模型再现远古时期海峡陆桥相连,古人类、古动物互相迁徙的地貌景观。同时,以单体展柜、大通柜照片、灯箱等展示闽台史前四个文化类型的考古实物资料,印证闽台两地一水相连,自古物种互播,人类互迁,两地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开辟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为“血脉相亲”, 分“闽越东徙”、“大陆民众迁台”二个单元,介绍自古越族以降的各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先民跨海东渡台湾, 他们在筚路蓝缕开发的过程中,以祖籍地
作为在台定居地的地名,与祖地合修族谱,共建宗祠,同修祖厝,寻根认祖。两地保持血浓于水的密切联系。
第三部分为“隶属与共”,以“早期经略”、“府县初设”、“清初统一”、“台隶闽省”、“台湾建省”、“回归祖国”六个专题的实物和图片组合,阐述闽台两地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这一部分的另一版块“共御外侮”,展现历代英烈捍卫国家领土的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第四部分为“开发同工”, 分“农耕水利”、“手工制造”、“商贸交通”三单元。这部分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多元化、全方位地介绍在两地先民共同开发建设台湾,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展示当年农耕水利、手工制造等生产工具和共建海上交通、郊行商贸,再现先民艰辛历程。
第五部分为“文脉相承”, 由闽台两地方言国语、科举考试及戏曲、民间艺术四个单元组成,展示海峡两岸文脉相承、同礼同俗。利用影像技术手段,再现了当今台湾祭孔的全过程。这部分在设计上还留出大空间,大比例塑造“古戏台”,演示民间演艺节目,气势宏大。
第六部分为“诸神同祀”, 主要通过展示两岸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传承渊源,揭示闽台人民的信仰同流。在这一部分,展览了大量闽台人民共祀的神像,两地民众共奉神明,同尊一炉香。福建祖地寺庙和先民恭奉到台湾的分炉寺庙,在这里相映生辉。
第七部分为“风俗相通”,以闽台两地岁时节庆、生命礼俗和衣食住行等共同的习俗为主要内容。这部分演示两地人民日常喜闻乐见的民间习惯风俗,并将再现“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月”、“冬至吃汤元”、“除夕围炉”大团聚众多团聚喜庆节日节俗场景。
作文八:《闽台缘博物馆》15900字
百科名片
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四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配套的景观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泉州市规格、档次最高的一个广场,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宽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
目录
博物馆简况博物馆分布博物馆详解博物馆缘起博物馆特色博物馆亮点接待游客成为教育基地建成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博物馆大事公交线路
编辑本段博物馆简况
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其中,二楼为综合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将根据闽台关系的“五缘”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分7部分设计布展。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将设立戏曲、民俗、建筑、工贸等专题内容,深入表现闽台关系。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博物馆分布
第一部分:远古家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闽台两地原始文化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
第二部分:血脉相亲———闽台两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第三部分:隶属与共———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第四部分:明清时期,数以百万计身强力壮的福建移民,渡台把宝岛从荒芜之地开发为富庶之区。
第五部分:文脉相承———今天台湾的方言、祭器、民间工艺、手工技术等,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
第六部分:诸神同祀———福建移民赴台,带去祖籍地的神像或香火。台湾民间供奉的各种神灵,绝大部分由福建传入,其祖庙皆在福建。
第七部分:风俗相通———台湾与福建尤其是闽南,风俗相通,习惯相同。
编辑本段博物馆详解
进入闽台缘二楼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主题馆的前沿部分:一幅红色海峡两岸地图的漆画和四根雕刻威龙盘旋在上的柱子,头顶为立体感很强的蓝色天空图画。主题馆的第一个部分,呈现的是一幅远古家园的场景。海峡两岸一水之隔、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地理渊源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是一座台湾海峡地形变迁示意模型。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海平面之下大陆与台湾岛的连接情形。当地球进入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间,也就是距今1.8万年前,地球气候急剧变冷,台湾海峡水面下降到最低位置,低于现在海面150米左右,于是海峡变通途,大陆古动物与古人类不断迁徙岛内,但冰期结束后,海平面又上升,重新形成台湾海峡。之后闽台两地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仍然保持原始文化的密切联系,共同开辟了远古的家园。旁边是体现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形成的七幅直观图。
接下来陈列的是体现这一时期在两地发现的古动物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的图片和实物,其中有台湾桃园县大溪内栅、新竹县宝山、台南县左镇菜寮坑、高雄县四旗津、屏东县恒春等地发现中国犀牛、台湾古象、中国剑齿象、野牛、古鹿、野猪等化石。这些化石与福建三明万寿岩、漳州东山县海域、泉州石狮海域出土剑齿象、野牛、古鹿等古动物化石十分相似,属于同一动物群。台湾与福建古动物遗迹,形象地反映了新生代第四纪时,华南的古动物群通过海退后形成海峡陆桥,迁移台湾岛的结果。同时泉州渔民在台湾海峡深处捕捞上来的“右肱骨化石”被鉴定为是从大陆向台湾迁徙的早期人类,命名为“海峡人”。第一部分展厅还有一些内容则是大陆和台湾在不同时期文化的对比。
史前文化中,闽台先民创造了诸多原始文化。而台湾长滨文化和三明万寿岩文化以及漳州莲花池山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长滨县出土的石片器、砾石偏锋砍器、细石器、手斧等文物,还有三明万寿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工地面、排水沟等遗迹,漳州莲花池山出土的刮削器等遗物。这些遗物有一定地相似性,所以长滨文化的人类,可能来自华南地区。
台湾大坌坑文化与大陆新石器文化对比中,博物馆中陈列了台湾大坌坑出土的陶器残片、石斧等器物和平潭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两地出土的遗物,无论在器物形制、经济生活还是文化年代都非常相似,共同构成了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统一文化圈。
还有台湾圆山文化出土的石斧、石石段、石矛、石网坠和玉器等器物,福建长汀出土的大陆新石器文化的石抡、陶纺轮等,两者比较可发现台湾圆山文化的器物在形制上来源于祖国大陆东南地区。最后展出的是台湾凤鼻头文化和大陆新石器文化出土的器物。从两地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陶器中红陶、灰黑陶、黑陶及其后一度流行的彩陶序列上看,台湾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华南古代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编辑本段博物馆缘起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视察泉州,在参观“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之后,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站在加强对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据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以及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做出的重要决策。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而且福建是台湾汉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约有900万人,泉州和台湾经济来往、文化交流频繁,成为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在泉州,充分说明泉州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程建设,**同志百忙中多次关心工程进展,并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关心博物馆建设,给予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划,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问题。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审定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强调以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和站位,建设和管理好博物馆,以求工程确保质量争取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省委指定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全程负责指导工程建设。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亲自领导博物馆工程建设,市委巡视员骆灿堂具体把关,工程建设正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组织施工,顺利推进。
编辑本段博物馆特色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以台湾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以“反独促统”为目标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台宣传场所,同时也是研究闽台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方案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 ,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主体建筑前的大型广场的规划建设也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在展览艺术设计方面,为达到建设现代化、高水平和有特色博物馆的目标以及考虑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涉台博物馆,整个布展指导思想,从内容到形式突出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专家学者认可、观众喜闻乐见。
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编辑本段博物馆亮点
作为首座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从工程建设到展厅布置,每一个步骤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154.2亩,高度为43米,主体建筑面积为23332平方米,共分为4层: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和设备用房等;二楼为综合主题馆;三楼为专题馆;四楼为信息及研究中心办公室场所。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吸取了两岸建筑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同时,博物馆的许多细致景观也非常吸引眼球。
主体建筑
“气势恢弘”是许多人看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时的第一感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四道斜阶斜穿屋面,不仅很好地凸显设计理念,而且成为主建筑“天圆”的馆顶到“地方”馆底平滑的过渡,达到了建筑美学的曲线美,成为该馆最鲜亮的“外衣”,非常抢眼。每道斜阶有108个台阶,可以直通馆顶的观景天台,纵览泉州市区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红砖、白石,出色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标志性的建筑。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闽台建筑典范,该馆的中庭、走廊、客厅回廊等公共建筑都是采用闽南出砖入石的装饰技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筑博物馆。
和平莲位置:博物馆顶
远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其顶部的金色和平莲显眼惊艳。这朵“和平莲”高6.2米、最大直径宽达4米,放置在馆顶非常醒目。远远望去与观景天台融为一体,就像一座闪耀的灯笼,而走近一看就是一朵金灿灿的莲花,常年在馆顶盛开,播撒着吉祥和平的福音。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设计之初,馆顶上直径达56米的观景天台被视为主体建筑的灵魂。为了让整座建筑更加光彩夺目,博物馆顶巨大的圆形观景天台采用了不锈钢网架结构,这在视觉上显得更加轻灵、飘逸,而观景天台内的“和平莲”则成为点睛之笔。
据悉,通向观景天台的屋面斜阶在设计时就充分运用儒家“万物归宗”的思想及闽南建筑特色,而“和平莲”的安置更加强化了这一理念,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渴盼和平、呼唤统一的心声。
大型景观广场位置:博物馆前
一对九龙柱挺拔伫立,巨型水池微波荡漾,主体建筑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大气美丽。该广场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柱上蟠龙腾飞,栩栩如生。“九龙柱”重达135吨,前面的卧碑宽12米、高2.5米、厚1米、重达70吨,由一块完整的砻石构成。这块卧碑与一对“九龙柱”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
中央是个长74米、宽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将主体建筑倒映在池中,非常壮观。这座大水池在设计时还特意将水池的源头抬高0.2米,因此注水会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寓意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巨幅石雕位置:博物馆二楼平台前
走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最抢眼的要数二楼平台的两幅石壁雕了。这两幅长各16米、宽各4.5米的巨幅浮雕内,不仅容纳了海峡两岸共同瞩目的妈祖女神和泉州人文景观与著名史迹开元寺、东西塔、老君岩、泉州南音、拍胸舞等,而且还将台湾的高山族文化、阿里山民俗和鹿港古渡等尽收其中,让海峡两岸的同胞一走进博物馆参观时,就感到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渊源,亲切感油然而生。
火药爆绘壁画“巨榕”位置:博物馆二楼中庭
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功爆绘了一幅巨型火药爆绘壁画。该画高18米、宽9米,面积达162平方米,创该类画世界之最,堪称是“世界最大火药爆绘壁画”。
这幅爆绘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是蔡国强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的献礼之作。画面由一棵大榕树及树根构成,用火药在特制的大麻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作品后面运用现代化LED灯光艺术和现代化电脑技术控制,将180个百家姓显像在这幅壁画上,由电脑控制与榕树交映显现出奇妙的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深远,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几大展馆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两岸源远流长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展陈手段,综合展品、文字、模型、场景、音像等多元性展示手法,介入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手段,意实结合,动静相宜。
综合主题馆位置:博物馆二楼展厅亮点:1500多件文物文献展示“五缘”
综合主题馆是整座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总面积达3466平方米。整个布展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闽台关系的“五缘”来设计,分七个部分共21个单元,87个项目。
其中,地缘、血缘、法缘和商缘单独各作一部分,即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而文缘由于内容较多,则分设三个部分,即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在这七部分前还设置了序厅,展示了古(清)代闽台的地图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还通过“前言”对该馆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闽台两地深厚的“五缘”关系进行提示。在主题馆共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见证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将再现闽台骨肉亲的种种历史场景。
综合主题馆的展览线长度1000多米,整个展厅空间既宽敞又不失丰满,参观流程比较顺畅,参观时间需90至120分钟。主题馆艺术创作共33个,安装18个大小场景,再现了闽台关系史中重要事件,让观众更有历史感、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布展的过程中,采用声、光、电等最新高科技手段,设置了5台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提高了布展的可观性和娱乐性,让观众寓教于乐。同时,还设置了“寻根问源查姓氏”等触摸屏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参观者的互动参与性,真正做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政治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
“乡土闽台”专题馆位置:博物馆三楼西展厅亮点:闽台四季习俗大展示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目困到饱,初四神落地”、“新娘娶到厝,家财年年富;今年娶新妇,明年起大厝”……这些民谣熟悉吧,在乡土闽台专题馆,你不仅可以听到如此亲切的民谣,还可以观赏到闽台两地独具风情的民俗展示。
在这个面积为1520平方米的展厅里,别具一格地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示闽台两地相同的民俗习性,深入表现闽台关系:拜年的团圆场景,闹元宵的喜庆场面,迎春的美妙画卷,清明的祭扫习俗……
“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白璧青云”,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竟是泉州素食名菜。乡土闽台专题馆还专门介绍了泉州的美食,帮我们将泉州各种美食了解“透透”。
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位置: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亮点:两岸高品质工艺品集体亮相
从惠安石雕到金门陶艺,从泉州花灯到台湾琉璃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里,你几乎可以将泉州和台湾的各种民间工艺精品尽收眼底。
在这里举行的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集中展示了福建与台湾工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图文并茂地向观众介绍了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并现场制作展示,让参观者参与互动。
这里展览的展品可都不简单,它们是由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的,都曾屡获国家、省、市各类大奖。台湾方面展品则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发函邀请参展。泉州的展品种类有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偶、泉州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泉州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泉州花灯、竹编工艺、铜制器具;台湾的有金门陶艺、琉璃工艺、交趾陶艺、木偶、宗教、木雕、石雕、琉璃;此外,还有闽台民俗宗教展品,有神将阵头、盔帽、阵仗、铜器、绣仗、文轿、武轿、神像等,以及宗教庆典的各类道具。
闽台著名画家作品展位置:博物馆三楼东展厅
亮点: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展出100多幅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起着沟通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作用。闽台一衣带水,原本一家,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关系密不可分。闽台翰墨情缘密切,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成为维系两岸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竣工开馆庆典之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展厅将集中展示余承尧、沈耀初、李硕卿、魏传义、黄达德、王武龙、蔡金章、陈一峰、张自生、方照华、唐敏达、蔡国强、郭宁等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100多幅作品。
编辑本段接待游客
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约11万人次,成为面向海内外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西的重要窗口。
编辑本段成为教育基地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确定为“两岸青少年交流基地”。与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共建的“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目前逐渐成为了海峡两岸重要的教育基地。 当代著名楹联艺术家陈志岁先生寓教育于对联,将闽台“五缘”概括为地理缘和文化缘等两大缘,为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云:“ 瓯思固,月思圆,弟兄怨足消,慧眼看清天不破。陵可夷,谷可合,文地缘俱大,坚心信定海能平。”(载于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主编,中国楹联出版社出版《百家联稿》丛书)
在2007年期间,与仰恩大学、泉州师院、闽南科技学院等高校陆续签订协议,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双方共办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并选择优秀学生参与接待工作,让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系统了解台湾问题。并在重要节日,与共建学校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该馆先后与相关方面合作,与广播电视部门“刺桐红”少儿节目共同举办了闽台关系知识竞赛;与泉州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诗联书法作品邀请展暨泉州书法家作品展》;与泉州团市委、青年书画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青春·共建·和谐”——泉州市青年书画摄影作品联展;与仰恩大学举行“爱我中华”联欢活动等。
此外,该馆还配合相关方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2007年2月,利用举办“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夏令营的机会,和100多名两岸小朋友共同开展活动;2007年8月,与海峡两岸金门籍青少年团体举行“相约共此时”等各项活动;以及接待来自金门西口小学、金鼎小学等十几团的中小学生。开馆以来,共接待台湾青少年3000多人。该馆的几位领导还被高校聘为客座教授,经常到高校讲课,应邀为群众团体、单位宣讲我国对台方针政策。
编辑本段建成研究中心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功能齐全,在主体建筑一层设立了国际学术报告厅。开馆后,将积极承办各种国家级涉台活动,建成国家开展对台活动的重要场所。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研究功能,高标准地引进专业研究人才,紧密依托我省各高校的研究力量,加强与大陆、台湾及海外有关研究闽台问题的机构联系,积极开展系列学术交流与合作,把该馆建成国家级的关于闽台及两岸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并利用该馆的服务功能,积极策划、组织高规格、有影响的以闽台缘、两岸关系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和经贸论坛。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机构规格为副厅级,该馆承担对台文史资料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和交流等功能,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内部机构9个,其规格均为副处级。
(一)党政办公室
1、负责馆领导交办的日常事务,协调全馆工作,负责全馆文书及档案工作和公章管理。
2、负责本馆各类会议组织和会务工作,督促落实会议决议及政务信息处理和综合性工作调研。
3、负责本馆党建工作,制定党建计划和相关制度;负责全馆政治思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负责共青团、统战、工会、妇女工作。承担馆党委日常事务。
4、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对台工作和外事管理,负责馆际间联系与交流工作,代表博物馆发布消息。
(二)人力资源部
1、负责本馆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2、负责本馆干部职工的招聘、录用、任免、调动、劳资、福利、保险的管理,负责干部职工职称的审核申报、人事管理、信息库建设。
3、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引进、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
4、负责本馆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财务部
l、具体负责本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2、负责本馆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的核发工作。
3、负责全馆固定资产的统计以及会计资料、资产档案的管理。
4、负责全馆活动经费的预算、成本核算及帐务管理。
(四)藏品部
1、负责文物保管、文物征集和鉴定工作。
2、负责文物库房、文保技术整改方案的提出和组织实施。
3、负责收集、整理、掌握馆藏文物相关历史资料,为展览、科研、查阅等有关业务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4、及时为馆内外各种展览、观摩、拍摄等活动提供文物的服务。
5、负责文物的征集、调拨、捐赠、移交工作,对所征集文物相关资源进行调整、收集、整理、建档。
6、负责文物修复等保护工作。
(五)展览开放部
1、负责对大型活动、展览进行创意策划。
2、开展两岸间、国际间、省际间文博界的文化交流活动。
3、协助文献信息中心收集闽台历史文献、族谱资料、建立涉及台湾及国外博物馆信息资料库。
4、负责社会教育的联络及组织工作。
5、负责讲解员的培训和讲解工作,负责讲解材料、科普读物及对外宣传材料的编写。
6、负责门票的销售、收检以及讲解员、展厅管理员、保安员、保洁员的管理,负责展区、公共设施及展具的管理。
(六)研究部
1、负责制定本馆学术研究发展规划、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开展闽台历史、文化、文物研究及综合研究工作。
3、负责本馆展览内容的研究和总体策划,以及陈列大纲、陈列计划的设计编写工作。
4、协助指导编写讲解大纲。
5、负责收集、整理专业资料,配合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料汇总工作。
6、开展对台、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客座"形式组织台湾及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协作研究。
(七)文献信息中心
1、负责图书、文献和音像资料的采集、编目、借阅、典藏、帐务等有关业务管理工作。
2、负责文献信息的数据化登录、整理、编辑等有关业务工作。
3、负责图书、期刊的出版。
4、负责全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业务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的创建、应用与交流。
5、负责陈列多媒体系统与电子出版物。
(八)保卫部
l、负责本馆文物文献安全保卫、观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负责本馆展览活动的安全保卫手续的办理与管理工作。
3、负责施工项目设计方案中安全防范部分的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竣工后安全验收工作。
(九)服务部
1、具体负责展馆商业项目的经营、开发。
2、负责本馆后勤物业管理。
编辑本段博物馆大事
2006年
● 2006年5月23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参观“开发同功”部分时江炳坤说:“自己也研究过台湾历史,的确过去很多在福建的我们的祖先,渡过海峡,到台湾来发展,他们是蛮辛苦的。从刚才的那个图片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先民怎么样在台湾开垦,过去祖先渡海来经营台湾的这种苦难精神,值得我们追思和纪念。”
● 2006年5月26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举行慰问演出。为庆祝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于26日来泉慰问演出。中宣部副秘书长官景辉,福建省委副书记王三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营官,省政协副主席金能筹,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等省市领导,海内外嘉宾以及泉州各界人士近15000人观看了演出。
● 2006年5月27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开馆。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中宣部副部长蔡武,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省政协主席梁绮平,泉州市长朱明,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黄保欣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竣工开馆剪彩。
● 2006年06月02日,海关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盛光祖率领海关总署调研组在泉州市市长朱明等领导陪同下,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
● 2006年7月9日,“海峡西岸行2006台湾同胞夏令营”成员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7月11日,87名台湾青年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经大学毕业的台湾青年曹鸣杰说,“文化、民俗、宗教,一切都如此相同,参观了博物馆后,他更加体会到了闽南和台湾是如此亲近。”
● 2006年07月13日,中国国民党台南县委员会参访团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7月15日,参加“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海西行”活动的成员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7月19日,以柯俊雄为团长的台湾工商界投资考察团一行20多人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7月19日,海峡两岸金门籍青少年2006年暑期“相约共此时”夏令营一行47人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8月9日,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1000名祖国大陆青年和1000名台湾青年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活力泉州 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欢乐行结对暨“泉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挂牌仪式。仪式结束后,泉台青年共植“同心树”。
● 2006年08月14日,首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泉州欢乐行”启动仪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闽台交流协会、省青年联合会宣布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立“闽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此外,由180多名青年组成的台湾民俗考察代表团的全体团员和100名泉州青年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携手植下一片“闽台青少年友谊林”,表达了两岸青年“共植友谊树,同系海峡情”、“两岸携手、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望。
● 2006年08月17日,福建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调研组听取了泉州市政府关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体情况的汇报后,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 2006年08月20日,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潘心城率福建省政协文教体委调研组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08月23日,海峡两岸“二 ·二八事件”学术研讨会成员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成员以台湾各大学的专家为主,另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 2006年09月05日,2006年泉州旅游文化推介会开幕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旅游界、新闻界嘉宾参加了开幕式,并欣赏了独具泉州地方特色的大型广场文艺表演,共同领略名城泉州的旅游文化魅力。
● 2006年09月14日,香港传媒暨台湾驻港传媒海峡西岸参访团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对博物馆在宣传两岸情缘的作用表示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 2006年09月22日,福建省副省长苏增添,泉州市领导郑道溪、朱明、许昆贞等陪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汪光焘部长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 2006年09月22日,百名台湾妇女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妇联在博物馆大厅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表示欢迎。妇女团在参观期间,对博物馆的展览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 2006年9月26日至28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接待了台湾进香团信众。
● 2006年10月1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了“爱中华爱泉州盼团圆”泉州青少年庆国庆升国旗大型观礼仪式。
● 2006年11月16日,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工委书记唐国忠同志亲临泉州,宣布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政主要领导任职。任命谢清海同志为中共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党委委员会书记,任命杨彦杰同志为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
● 2006年11月17日,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 12月13日,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铨、辅仁大学校长陈猷龙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12月13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6年12月,群石小学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展了“闽台情深”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
● 2006年12月23日,全国政协主席**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视察,**对展馆的陈列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勉励博物馆继续做好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工作,成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窗口。
2007年
● 2007年1月10日,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后,林文漪主席盛赞该馆建设意义深远,认为该馆通过闽台之间“五缘”关系,展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密不可分、源远流长的历史关系,对推动两岸交流将起到积极作用。
● 2007年1月12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希滔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2月4日,“2007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 100多名台湾小朋友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并参与“情系闽台缘”的签字活动,深切感受闽台间的“五缘”关系。台湾领队陈庭狮先生表示,海峡两岸在历史上是相连的,两岸的政治、文化、经济是无法切割的。
● 2007年3月4日,泉州旅游协会与澎湖县旅游协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泉州澎湖旅游协议签字仪式。
● 2007年3月4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诗联书法作品邀请展暨泉州书法家作品展开展。
● 2007年3月15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仰恩大学签署素质教育基地协议。
● 2007年3月31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4月16日,台湾原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协会成员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4月18日,以两岸关系交流协会理事长林炳坤为团长的澎湖县参访团一行130余人,其中包括澎湖县县长王乾发、澎湖县议会议长刘陈昭玲等,参观后分别题词“血肉相连”、“血肉相连澎水一家亲”、“血融于水”等。
● 2007年4月18日下午,亲民党名誉副主席钟荣吉等一行9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并题词“两岸同心闽台一家——钟荣吉偕友人泉州寻根参观闽台缘博物馆留字”。
● 2007年4月20日上午,台湾黄复兴党部刘继正中将等一行4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4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 2007年4月20日,泉州师范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共建专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 2007年5月2日,由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组派的宁夏艺术团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举行演出。
● 2007年5月12日,台湾云林县议长苏金煌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5月18日,我馆举行了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 2007年5月18日,杨彦杰馆长做客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直播现场。
● 2007年5月18日,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揭晓,《闽台缘》主题馆从全国58个陈列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博物馆“最佳内容设计奖”。
● 2007年5月19日,第二届世界闽商大会的泉州代表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5月2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泉州市政协主席林荣取的陪同下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视察,并题词“海峡两岸盼统一”。
● 2007年6月6日,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刘长乐主席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并题词“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眷恋诉同心同族 盼同心同德”。
● 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赴海西调研组在泉州副市长廖小军的陪同下,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沈叙健代表调研组题词“天下大势,神州统一”。
● 2007年6月24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展厅,举行了"蓝蓝泉州湾"国土杯自然生态风光摄影作品开幕式。
● 2007年6月25日,中国武警部队副参谋长孙凤山少将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2日,台湾体育观摩团一行19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4日,台湾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一行15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 2007年7月6日,全国侨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林明江、副书记李本钧带领由中国侨联和台湾侨联总会共同主办的以“两岸携手,共创和谐侨社”为主题的2007两岸侨联和平与发展论坛成员40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7月12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首次招考工作人员。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699人报考,此次招考录取21人。
● 2007年7月18日,由厦门市海外联谊会、金胞联和关工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厦金情深——牵手大陆行”一行来自高雄市、金门县和金门籍厦门市青少年30多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7月24日,由台湾澎湖天后宫组织的四百多名妈祖信众来到泉州天后宫谒祖进香, 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庆祝泉州-澎湖妈祖直航会香五周年。
● 2007年8月,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办的以“情系闽台缘”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面展开,引起海峡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青少年关注。
● 2007年8月5日,全市大中小学生“闽台缘之旅”首场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同时举行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全市共有100多名大中小学生代表参加。
● 2007年8月8日,台湾无党联盟主席张博雅一行2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8月21日晚,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来自台湾的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开幕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美香出席开幕式,并共同为象征中华和谐、民族复兴的“和谐中华鼎”揭彩。
● 2007年8月23日上午,1000余名台湾青年参观了反映海峡两岸深远渊源关系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观看海峡两岸青年书画联展,并与奥运冠军王军霞、泉州籍的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志忠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 2007年8月29日,《烽火映像--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展览,此次活动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台湾新视语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福建副省长汪毅夫,中华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等领导参加了此次展览的开幕式。《烽火映像-- 西洋版画与中法战争的闽台战役》展由台湾学者秦风先生提供的从欧洲收集的一百五十多幅1884、1885年间法英两国画刊刊登的中法战争的铜版画原件展览。这一百五十多幅版画工铜版画画工精致,纪录详细,是弥足珍贵的中法战争及闽台关系史图像史料。
● 2007年9月8日,全国台联会副会长史茂林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9月13日,由中外散文诗学会与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联合在泉州举办的首届海内外作家联谊笔会的近百位中外华文作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0月,国庆期间约7万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根据福建电视台在国庆期间的报道,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成黄金周福建旅游新亮点。
● 2007年10月1日上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教育局、武警泉州市支队与泉州市大中小学学生联合开展了庆国庆升国旗大型观礼暨以“与祖国共奋进,为社会担责任”为主题的“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动。
● 2007年10月26日,海峡两岸集体文明婚礼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一百对来自大陆和台湾两地的新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前举行隆重的集体婚礼,并签名共祝两岸早日团圆。
● 2007年11月5日,中国奥委会主席、原国家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及女排队员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陈光毅、副主任林兆枢一行3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1月17日,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了闽台茶史馆开馆剪彩仪式、闽台茶业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签约仪式、海峡两岸茶文化书画作品展。其中闽台茶史馆以“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为主题,以图文展版形式介绍了海峡两岸的各类茶历史和发展概况。
● 2007年11月24日下午,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电视航拍活动《飞越海西》启动仪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隆重举行。
● 2007年12月11日,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泉州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国民党副主席关中来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并亲笔写下“闽台一家亲 渊源流长”的题词,为两岸未来发展送上美好祝福。
● 2007年12月14日,台湾东海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一行10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7年12月23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
● 2008年1月3日上午,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层大厅内,举行“2008CCTV?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2008年1月4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福建省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福建冬令营”印尼华裔青少年一行15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7-18日,中央电视台与《收藏快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联合举办鉴宝活动。
●2008年1月10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1日,集美大学党委书记张向中、校长辜建德在泉州市委常委宋长青、副市长潘燕燕陪同下一行60人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参观。
●2008年1月15日,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在泉州市委副秘书长吴汉民、副市长潘燕燕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年1月19日至22日,2008年和谐文化之旅——中国山水画联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侧展厅展出。
●2008年1月21日,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在泉州市委党校有关领导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年1月22日,海关总署副署长吕滨在泉州市政府副市长陈荣州陪同下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1月24日,由泉州市纪委主办的“迎新春·倡廉风”书画作品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览。
● 2008年1月30日,由本馆推选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007年十大新闻”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商务部网站、福建日报、中国东南广播公司、海峡新闻网、台海网等多家媒体刊登发布。
●2008年2月16日至18日,由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倡议,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华书画学会、台湾“中国艺术协会”、金门县书法学会联办的“泉州、香港、佛罗里达州、台北、金门书法联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
● 2008年2月20日,出席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共同主办的“海峡西岸闹元宵 全球华人盼团圆”活动的500多名海内外华人,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2月21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金门县政府、金门吴鼎信工作室联合主办的“金门民俗风情展”开幕。
● 2008年2月22日上午,叶永烈、池莉、梁小斌等到泉州参加元宵节采风的作家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3月11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一行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题馆,详细了解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五缘”关系,询问该馆建设、布展及接待游客的情况,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 2008年3月12日,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签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随后,该学院两百多位师生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在植树节这天共同种下青青树木,绿化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 2008年3月22日,王国文草书泉州展暨作品集《龙行天下》首发式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泉州市政协主席林荣取,福建省人大常委何锦龙,泉州市委常委宋长青,泉州市委常委骆国清,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敬聪,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书记谢清海等出席作品展开幕式。此次活动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
●2008年5月12日闽台缘博物馆为奥运火炬“历史之旅”始发点.
作文九:《闽台缘博物馆》300字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和闽南建筑博物馆。是集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和对台宣传等功能为一体新兴的文化旅游区,同时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和对台的重要窗口。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天梯为圆弧形,与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相吻合,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是泉州标志性的建筑。博物馆广场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祖国大陆唯一的对台专题博物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台湾文化交流的载体、研究两岸关系的平台,既是对台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工程,也是一项具有两岸特色文化工程。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增进闽台关系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作文十:《参观闽台缘博物馆》700字
新年第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到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坐落在泉州市区西北美丽的西湖边,这是离台湾海峡最近的,反映福建和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
今天的天气真好,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好舒服啊。蔚蓝色的天空中有许多白鹭在飞翔,好像一朵朵美丽的白云。妈妈刚把车停在博物馆停车场,我就迫不及待地冲下车,兴冲冲地走进这栋古色古香的大?恰S?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榕树画,太神奇了,它居然是用火药爆绘出来的,制作这幅巨作的是我们泉州籍的艺术家唐国强。这幅画寓意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根、同种,体现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泉州有这么出色的艺术家,我真的好骄傲。
走进博物馆大厅,我看到一个大型地图模型,那是福建和台湾,中间只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长长的走廊上,我参观了闽台情缘、闽台历史人物、闽台民俗和节庆等展区。展馆里收藏着许多介绍大陆与台湾往来历史和风俗文化、生活场景的展品。妈妈时不时就会激动地叫道:“这是我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啊!这种工具我小时候也用过!”……有时妈妈也会安静地望着一件展品发呆,我想妈妈肯定是在怀念她的小时候吧。一件件展品都在讲述一个个美丽的故事,那是大陆和台湾人民共同的故事。
我还看了郑成功画像、闽南提线木偶、海上丝绸之路古帆船模型等,这些都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海峡两岸同祖同根的深情。
不知不觉时间就在我们的感慨万千中溜走。走出博物馆大门,我们又回到展馆大厅那幅大榕树画的脚下,此时再看这幅画,我才真正体会到艺术家的用心良苦。
发稿/小静
老师点赞:宸菲是(3)班的"老"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多才多艺,书法、唱歌、跳舞、弹琴样样行,再加上优秀的成绩,大伙儿对她都赞不绝口。这篇作文记录参观坐落在家乡的闽台缘博物馆,她写得清新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
指导老师/廖侨莲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游览泉州~泉州闽台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