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李清照的散文》600字
谈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诗词豪放奔放、飘逸旷达,写富贵而不鄙俗,写娇美而不轻佻。下面是有关于李清照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李清照的散文:永远的李清照
记住了李清照,是从那首《声声慢》开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初中一年级时读过,这凄美的词,让我入迷。
1
明月高悬,穹庐澄净,群星拱北,易安诞生。
许是上天呵护,易安生于名宦之家,长于齐鲁大地。自幼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文思敏捷。二八年华,小荷初露,信手拈来,一首“如梦令”词动京华,美名传颂。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嫁夫明诚,竹马青梅。爱意刻骨,思念痴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甜美爱情,秀丽山川,涵养了李清照创作的灵性。
中国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中,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女性,唯易安是也。
2
春城草木,岁岁枯荣。世事难测,国破夫亡。
八百年前的西风,卷起一帘幽梦。
菊花飘雨的黄昏,一盏孤灯,两杯淡酒,细雨梧桐……娉婷纤弱的易安面对长空涌无限思绪。
伏在夜的肩头,看苍茫厚土,颠沛流离中,走过许多的路。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朝政腐败,孤燕悲鸣。
凝望星空,情向谁诉?冷雨敲屋,寒风越脊,寂寞深闺,愁字天涯,几点催花雨。
既使如此,易安仍不失词人本色,在人生沉浮中,以词 ..........
作文二:《有关李清照的作文》700字
李家有女初长成
潇潇烟雨迷蒙,秋已暮,伊人独撑一把油纸伞,于那旧巷姗姗走来,穿越时光,漫过岁月,画般的清冷月华如初。
易安,你的名号,这并不婉约,一如你于乌江边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凛然的诗句隐蕴着多少悲壮,于宋王朝、于丈夫的多少暗讽?这凛然正气,充斥于天地之间,足让鬼神色饶。
“李家有女初长成”幼时的你便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那个清晨,露浓花瘦,你蹴罢秋千,慵整纤纤手,乍见来客,你来不及穿鞋,金钗于发上掉落,你倚门回首,嗅青梅,少女娇憨矜持之态婉然眼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那个清秋时节,荷已残,花已消,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天端云层舒卷,雁群南归,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相思、闲愁,被飘零的花、漂流的水牵动,心里牵挂着丈夫赵明诚,这相思,这离愁,才刚刚从紧蹙的眉落下,又紧紧缠绕心头,少妇心底的寂寥、无奈,于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后来,国破,家灭,夫亡。你的词,已不负少女时代的那般清新可人,浅斟低唱,在那乍暖还寒之秋,你独饮酒,却驱不散心中的凄凉。孤雁于天际飞过,哀鸣直划天际,亦划破了你心中尚未愈合的伤口,这孤雁,多么像当年与亡夫通信传情的那只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今,传信的雁还在,可那收信人却已不复。望那满地落花,枝上残花已如自己一般憔悴,已没有了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只奈窗外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如同打在心上般疼痛,心中的思绪纷茫,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那乱世王朝,你携着诗词的引光,带着孤独,舞着一段倾城的舞蹈,照亮了词的古城。你——易安居士,亦是李清照。
By:恒兴中学 黄心怡
(不定期更的日常 ,非常感谢怡儿)
作文三:《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700字
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李清照
传承至今,她的诗词是千古美谈,构思精妙,小小年纪便是广为人称赞的才女,嫁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作词数首,句句笔锋凝练,才华横溢。
一首如梦令,藏着多少胸中感怀,似有万千情恨,借词一首,畅快淋漓地诉说。一首醉花阴,讲着多少至情思念,若非刻骨铭心,又怎会有如此真挚的情思?一首点绛唇,隐着多少深闺孤寂,倘无精思妙想,未必能有这般风骨。一首武陵春,叙着多少晚年忧愁。一首菩萨蛮,记着多少悠悠往事。一首怨王孙,含着多少触景之情。一首鹧鸪天,唱着多少凄凉秋意。一首声声慢,说着多少国仇家恨、凄惨处境……
芳华年龄,她是人人赞赏的才女,文思如泉涌,下笔如神。轻柔温婉,她是安静端庄的淑女,却思绪万千,妙笔生花。她不是绝美倾城的脱俗女子,却有着享誉南北的名气。她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家之女,却有着无数人顶级膜拜。她集生活愁苦于笔下,一词一句,如诗如画,生动体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酒言欢,隔着空座对饮,言出的尽是思夫之情。皎皎月下,谁的双眸在清冷月光之中苦寄思念?千古佳话,五十一首愁词,唯此三句最精妙绝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身段纤纤的女子,有着当世才子都难以比拟的文思。一世清名,词风婉约,她的故事千古绝唱。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珠玑,将相思愁情刻画地惟妙惟肖。
易安,易安,容易安定,若非关心国家大事,又怎会在战乱年代打出如此名号?
她在宋朝赫赫有名,谁不知晓她?
恬淡一生,不慕繁华名利……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李清照
..........
作文四:《与李清照有关的作文》2200字
与李清照有关的作文
2009-11-06 16:43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李清照。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
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
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立意独到、文采飞扬的大气之作。出众之处在于:
1. 立意独到而高远。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要追求人格上的高远、书籍上的高远,而是把李清照作为自己“心目中的美神”,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众不同,立意独到而高远。
2. 行云流水的结构。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巧妙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倾诉。先赞美了李清照在诗词上的卓越成就,接着赞美了她的爱国情怀、对爱情的忠贞即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后赞美了李清照的巨大的影响力,结构如行云流水。
3. 文采斐然的语言。巧妙的引用是文章语言最大的特点,如果说“明引”巧妙地展示了考生的厚实的积累、宽广的阅读面,而“暗引”则巧妙地显示了考生高超的化用语言的能力,而排比更是展示出语言的气势,引用、排比使得文章语言文采斐然,无意中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纪念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
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 、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吧青梅嗅?? 。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 ??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
我主力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 、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
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 。
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哎!我能葡 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
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
作文五:《散文李清照》12200字
散文李清照
篇一:千古风流人物之李清照篇
千古风流人物之李清照篇
李 浩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风习习,满天寒霜,萧索的后庭里,一地残黄。李清照纤弱的身影,像风中的瘦菊,妩媚而悲凉。此时此刻,女词人的心境,落寞如毫无生气的残阳,冷冷地暗淡无光。
南宋的晚秋,总给人郁闷和无助,像长久无人居住的老屋,幽暗中散发着霉味。苦风凄雨消褪了女词人最后一抹红颜,妙曼永恒的李清照便成了我们心中一个永远无法医治的痛和猜也猜不破的谜语。她像一缕带着苦味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既高贵又落泊,既孤傲又苦寂。千年的时光,纵然永恒,能留给世人的却很少很少,唯有她的身影,长久地留在人们追寻的视线中,让后人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男人们为了她,可以茶不思饭不想;女人们既深深地羡慕她的美丽她的灵性,又深深地忌妒她的智慧她的聪颖。
无论是谁,只要结识了她,聆听了她的吟唱,就不会再满足身边的人和事,世间的一切也会因她而俗气,就像独坐敬亭山上的李白之于悠闲独去的白云一般,洁净的心灵纤尘不染。
千年前的易安居士,就这样让人着迷,一如迷恋美食的饕餮者,永远都没有吃饱的时候。南宋的天空,也因为李清照的歌咏,让千年后的人们一点都不陌生,虽然灰暗,却很真切。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容颜,但留下了她灵动的文字和如兰的品质。诗词中的灵性滋润着她干涸的心田,让她的美丽永如带露的花,长开不败。那些青灯黄卷的夜晚,她美丽双眸中溢出的清泪,就一滴一滴落进寒士们的心里,让本来就疼痛的心中又多了一份酸楚和莫名的烦恼。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惆怅,如乱麻一般缠在每个热爱她的人的心头。
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宋王朝这架破车已经散架,皇帝昏庸无能,朝臣醉生梦死,整个儿就是一具散发着腐气的烂尸,怎么就出了个超凡脱俗的李清照呢?她不应该属于那个年代,是老天爷瞎了眼,故意在糟蹋人作践人!想想也是,大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后人们留下来值得骄傲的东西并不多,唯有宋词独树一帜,无疑是中华文化最耀眼的瑰宝之一。李清照人清丽词也清丽,如果缺少了李清照,缺少了“帘卷西风”,缺少了“绿肥红瘦”,那么宋词将是什么样?没有人敢去设想。豪放和婉约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它构成了宋词美妙绝伦的双乳峰,其中一座乳峰(婉约)虽然不能说是李清照一人隆起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清照,宋词就如同一位美妇瘪了一只乳,不再美丽。没有匀称挺拔的双乳,女人就
不是完美的女人,同样没有李清照的宋词,也不是完美的宋词。这个世界上,没有山不行,没有水也不行,两宋的灿烂文化,没有李清照更不行。
我曾经固执而今依旧固执地认为,李清照身前身后还没有一位女性能赶上或接近她的气质。张爱玲临水照花卓尔不群,有那么一点点李清照的流风余韵。但比起李清照来,张爱玲少了那份高贵中的“忧愁”,更少了“忧愁”中的“高贵”!勉强可算着是李清照身边比较聪明伶俐
的丫环或书童。我这么说,实在有些对不起张迷们,但我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 其实,忧愁不是李清照的全部,阴柔也不是易安诗词的全部。滚滚乌江畔,李清照脱口而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千百年来,有几人能如此丈夫?!“欲将血泪寄山河,去酒东山一掊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里有曹操“横槊赋诗”的激情,有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有陆游“拍遍栏杆”的愤怒,有辛弃疾“挑灯看剑”的悲叹!你能说李清照只是一个柔弱的、多愁善感的女子吗?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当朝一个高级官宦之家,因其是女性,宋史未列其传(后、妃、公主不属此例),只在其父李格非传中略有提及,“女清照,诗文尤称于世,嫁赵
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就这么寥寥数笔,共二十三字。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李王氏,出生名门,亦善诗文。李清照从父母身上秉承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加之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之家,优越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家庭气氛加上良好的教育条件,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心灵,多种因素的融合,造就了李清照文学创作上的过人才华。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法知晓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幸福时光,仅从现有的史料和她的诗词中去体会和领略,那是一个让任何人都十分向往、留恋而无法忘记的幸福童年。
拿老百姓的话说,像李清照这种人间精灵,一来到世上,肯定就有许多异于常人的地方。从不多的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清照自幼聪慧,不像一般大家闺秀,整天把自己锁在闺房绣楼里,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无限的蓬勃生机和昂扬的青春气息。聪颖的智慧和乖巧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蕴育出一朵朵思想自由的灵性之花,并把这种自由和灵性深深地根置在了女词人的骨髓中,又一点一点地流露到书笺之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这阕《如梦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少年时代是多么活泼开朗和刁顽调皮。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自由的鸟儿翱翔在白云蓝天下,快乐地成长。在她的身上丝毫看不到什么封建礼教枷锁的影子,也看不到官宦之家严厉的
“家风”。一个大家闺秀日暮不归家且饮酒过度,就算是生活在女性解放的今天,也肯定属于另类。我不知道,在孔孟之道盛行的年代,是不是官宦之家都是如此管教孩子,还是李员外郎家格外宽松?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李清照的思想精灵一般在自己的天空中随心所欲地展翅飞翔: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阕秋日湖上之作《怨王孙》,写得笔致清妍,情含媚吐。它既没有无计可排遣的相思愁绪,也没有悲世伤时的消沉,通篇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和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闭着眼睛吟诵,字里行间分明呈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烂漫的淑女形象。她的这种淑女形象不是一般贵族少女在眷恋湖光山色,也不是一般女孩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托怀山水,灵魂融合自然。李清照这种淑女形象不是谁都装得出来的,它需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加上自身的文学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形成。李清照虽然出身于名门,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她的生活理想也不是养尊处优,她的思想境界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作为了自己为之献身的事
业,这多少有助于她一颦一笑皆是意趣的高雅脱俗气质的形成。当然,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还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她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多情,怀春,对未来充满憧憬: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是多情的,词中少女可爱的形象千百年来总是那么让人着迷。当她荡罢秋千懒懒地整理纤纤玉手时,酥酥地有一丝莫名的兴奋,不觉汗出湿透衣衫。突然间有客人(俊朗青年?)来访,李清照顾不得衣衫零乱,赶紧开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见到生人时感到害羞的楚楚娇态。词中“倚门嗅梅”一系列动作情态,使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好奇而又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其情其景出神入化,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
这个时期,多情的少女李清照无处不在,她是自由的精灵,顽皮的小妖。那个在《浣溪沙》中“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怀春女孩;那个在《如梦令》中叫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较真任性的女孩;那个在《怨王孙》中吟唱“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活泼快乐女孩,无不显露出她率真、率性、爽直而多情的个性。透过李清照早期的词,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贪玩好动的她,更多的时候,李清照都在“淡荡春光寒天”里,做着她无限憧憬的甜梦,或“倚楼无语理瑶琴”,一人默默地暗想心事。这种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正一点一点丰腴着李清照的精神境界,为她后来成为“婉约派”词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李清照的爱情如同她的内心世界,浪漫而丰富,千百年来,如诗如
画的李清照自然就成了无数学子的梦中情人,她对爱情的追求全没有当时大家闺秀的扭扭捏捏,而是敢于大胆地表露在世人面前,全不顾那些臭男人的世俗嘴脸。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笔记录自己与丈夫情趣生活的女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敢于自己做主再婚的女人。李清照这种敢爱敢恨的“大丈夫”行为,在她的少女时代就显露了出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的主人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李清照,那个时候,别的女孩不会也不敢如此大胆。词中怀春的李清照既俏皮又可爱,敢于向自己钟情的男子眉目传情,甚至大胆到“月移花影约重来”。当然,这是女词人在词中表达的很浪漫的臆想,现实生活中的李清照,十八岁时遵照父母之命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俊才,自幼喜好收藏考证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醉心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赵明诚,自然心满意足,如鱼得水。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爱情甜蜜的阳光时常照在诗人如花的脸上,虽然她已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走进了庭院深深的赵府,由于有丈夫的呵护,新婚的李清照在丈夫面前一点也没有端肃起来,依然活泼俏皮: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幸福,让李清照十分惬意,诚如她在《金石录
后序》里描述的一样,夫妻二人夫唱妇和:“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这种和谐浪漫的日子,任谁都会心满意足,何况天性浪漫的
李清照呢?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李清照婚后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踏雪寻梅、新浴初妆、共赏金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充满诗情画意。可惜,这种花好月圆的生活并没有让女词人享受太久。丈夫不仅要终日上衙公干而且还经常外出游学,夫妻二人自然是离多聚少。在这样的日子里,多情的李清照免不了心生苦闷和悲愁,思念之中,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她,只得把满腔的思想情感倾诉于笔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的心里充满惆怅和落寞。举目四望,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都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简直无计可施,无药可治。到这个时候,我们已见不到那个活泼可爱的李清照了,活在我们面前的李清照,已经有了淡淡的忧愁,有了美丽的心事和
落花一般的幽梦。她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无不让人揪心,让人刻骨铭心,像游丝一样萦绕于心,隐隐作痛。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游学的丈夫久不归家,又没有一点音讯,“佳节又重阳”,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一年,孤守空房的李清照“半夜凉初透”。有谁知道,凉透的可是女词人那颗热气正一点点消失的心?不要说有“暗香盈袖”,不要说失魂落魄,更不要说卷帘的西风,你可知,我们的李清照已瘦比黄花?!女词人写情至此,堪称极致,让人感觉就像是心尖尖上被插了一针,令人震撼,催人泪下。 两年后,赵明诚终于回来了,压抑了很久的李清照自然心喜若狂,一阕《小重山》抒发了此时此刻女词人的欢愉之情: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均。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久别胜新婚,李清照欢天喜地的心情跃然纸上,“著意过今春”,她告诉丈夫,你哪儿都别去了,今年春上,就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下夫妻团聚的生活吧。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依旧没有过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官场的权谋争斗中失败了,并撒手西归,赵氏三兄弟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锒铛入狱。后经友朋上下活动,多方营救,赵明诚才得以出狱,仕途受阻的他只好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生活,并没有“留得几多时”,短短的十年,弹指一挥间,赵明诚不甘寂寞,又要重返仕途了。父亲和公公在官场的失败,让李清照知道官场险恶,那里就像老天爷的脸,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是风。对丈夫的一意孤行,女词人万般无奈,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一起涌上心头: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的谆谆告诫,并没有使赵明诚回头,于是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唱起“千万遍阳关”,希望能挽留住丈夫。可是她深爱的丈夫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重新走进了充满腐尸气息的北宋官场。
于是,李清照的心就像她美丽的容颜,一天天老去。
4
窗前谁种芭蕉树?荫满中庭。荫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个北人是谁?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金兵南犯,北宋灭亡。兵荒马乱之中,李清照只身南渡,一路上受尽煎熬,眼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女词人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在创作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谁知却遭到了朝中投降派的诽谤和打击。此时,国破、家亡、丈夫逝世,接连不断的打击,让李清照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她成了流落异乡的“北人”,孤苦无助,寄人篱下。江南多雨,阴暗而潮湿,她时常孤独地漫步庭院中,聆听三更秋雨五更寒霜。夜夜枯坐中,家的温暖,丈夫的呵护,早已随风飘零,只有孤零零一盏青灯,伴着她佝偻的身影,照不明黑沉沉的长夜。
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人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自然“愁损北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也曾独守春闺,倦恋离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种愁,更多的是甜蜜,顶多也只能说是家愁,情愁罢了。连舴艋舟也载不动的愁已重如山,深似海,深深地疑固在她的血液中,挥之不去,驱之不掉,李清照已经绝望到了极点。但是,此时的她,并不是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已由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无助的怨妇”。无助是真切的,怨妇却不确切。她所写的一切,不是个人哀怨,而是
对整个社会的控诉,是当时社会背景和民众心态的真实写照。“欲语泪先流”,她想对谁诉说?又想说什么呢?她真的在为自己悲叹吗?不,绝不是这样,她想对上苍倾诉,她是在对天发愁啊!
夜色幽暗,孤独而忧郁,面对一园清冷,那一缕桂香仿佛也充满末日的伤感和无助的倦厌,使得一向受青睐的桂花和梅蕊也遭到了李清照的斥责: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曾经热衷踏雪寻梅的李清照,居然对梅厌恶到了极致“梅蕊重重,何俗甚”,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绝望?苦风凄雨中,飘摇的木屋前,一双苍白无力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冰凉的石栏干,盘郁在女词人心中的悲愤,顺着曾经美丽而今依然美丽的睫毛簌簌而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天,这感觉就像要死了,甚至比死还难受的愁啊。曾经美艳如花,曾经才情横溢,而今如宋室山河,满目疮痍。一个女人,一个孤独无助的老女人,她愁什么哟?!秋雨梧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她在愁眼前没有路啊。南宋的懦弱,民众的呼号,我们的女词人早已忘却了“绿肥红瘦”,早已没有了“东篱把盏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于是,
她遇到了超越时空的孤独与痛苦。千百年来,没有人读懂过她的心!身处底层,心系高远,她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社会沉疴,她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思想境界: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清杯恶,西风催时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果真是千年孤独,万古寂苦!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李清照心中永远解不开的愁结! 环顾荒园,只有几只寒鸦,更无相知。
篇二:李清照
多舛佳人——李清照
学院:教科院 班级:11语教1 姓名:祁美乐 学号:2011120310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
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相传,李清照十二三岁时 ,美女兼才女之名不胫而走,传遍了汴京,虽然当时有许多人上门提亲,但因女儿东挑西捡,直到及笄之年仍待字闺中.当时有一位太学生赵明诚,一日读到李清照的一阙「点绛唇」,便道:「安得娶此词女为妻,则了无遗憾矣!」其父知此心意,寻寻觅觅,赵李两家终于缔结秦晋之好。新婚后两人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婚后幸福的少妇生活也触发了她的写作灵感,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郞比并看。”就是这期间的代表作。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李清照的前期生活可分为出嫁前和出嫁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生活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
眷回到原籍明水。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在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他们依然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但世间不如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由于种种的原因,他没有把李清照带在身边一起出去做官。所以,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结束了之后,随着赵明城仕途重新的开始,他们两个也就开始了两地长久分居的这样一种状况。这时候李清照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那些很有名的词就开始出现了,比如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一剪梅》(节选) 以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 都是在青州生活结束以后的这一段时间写的。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
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
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的后期生活可谓一位女子可以承受之惨。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了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永遇乐》的下阕曾写到今昔不同的心境: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种由时代及个人命运的变化所引起的性格变化,使她在
南宋时所作的词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的感情。李清照的这“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李清照的诗现存十余首和一些断片,也不乏豪迈之作,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及断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等,都是涉及南渡后民族与国家大事的慷慨悲愤之作,但由于词“别是一家”的观念的束缚,这种题材和风格在她的词中极少出现。
综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你会发现她的的词亦如她的人生,都可以分前期和后期。她前期的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她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多舛的人生也让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
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如果说武则天是女人在政界的一个传奇,那么李清照就是女人在文学上的一个传奇。可是女人在那样一个时代,无论怎样挣扎,都注定了难以逃脱的厄运。不过,李清照或许是幸运的,最起码她拥有过幸福,得到过别的女子一生从未得到的许多。可能若不是上天造弄,她的才华也只会禁锢在青涩的层面,达不到而今我们眼中一篇篇情感错杂、含义丰富的难得境界。所以,往往历史造就的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篇三: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清照
议论性散文精选之——李清照
一方斜阳铺成诗笺,把水中那棵被柔风摇动的柳树,想(转自:wWw.hnBoXu. 博旭范文网:散文李清照)象成你写诗的模样。黄莲树下,琵琶声声。你夜夜点一盏灯,让跳动的火焰将书卷的墨香点染眉心的红痣。
捧读你静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风的乐趣;捧读唐诗宋词的意韵,
却是你唯一的感动。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
多少次掀开季节的窗帘,却未能寻到你无语的花影;多少次扣响思念的檐铃,却未能听到你透明的笑声。
煮一壶温暖的香茗,旧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泪,淡淡的甘甜之余隐隐有一丝寂寞的苦涩。
为何你的一生,是情诗情句垒积起来的一生,从多情走向多情,从寻寻觅觅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沧凉沉郁,走向晓风疏雨萧萧的归来路。
从旧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还是没有走出心头上的愁字。你的愁字有说不尽的意味,有无尽的美好。如风过浩渺的湖面,如夕暮蒙蒙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黄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里醉醺醺的梅花。空寂夜空,一对深情的眼睛满含期盼。独坐黄昏,等雁鸿飞来,任残阳淹没希望。萧声纷纷如雨,无意中淋湿你的双眸。
是诗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里,读风,读月,读云。
任寂寞的游思为你抒情,写下不朽的诗章。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别,只有在你诗词中才美丽无双。连同那绵
绵的恨意,开出绝世的忧郁之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河时灭,柔弱的你尽仰天长叹:“恨
生非男儿,不能跃马挥戈,驰骋疆场??”
绿红肥瘦也罢,不过江东也罢,你那一鸿颤栗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进亿万人的心田之中了。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人比黄花瘦的不仅是你,万千心事难寄的不仅是你,乍暖还寒时凄凄惨惨戚戚的也不仅只你。
可你抬头低首之间,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令你不能忘怀。总见感悟的碎片闪着花的光芒,缀满遗憾。于是泣血撰写《金石录》完成了亡夫遗愿??带伤的鸟儿跌落满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任表白枉自伫,白发欺人,只一种滋味浓在心头。又溢出心头。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玉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洗净南宋的墓碑,我分明看到一个女人把腰弯成一个大大的愁字。在你心中,爱情凝固,像一个寂寞的小屋;在你的笔下忧愁不动,累积成一枚远古的化石,一个满腹伤感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你一样也没忘。多亏了你没有忘,我们今天才有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痛彻;才有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辛酸苦楚;才有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肝肠寸断;也才有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浪漫绚丽;才有了“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的豪迈与悲凉。
作文六:《李清照的评价(2)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1200字
李清照的评价(2)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李清照的评价(2)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干。 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略),《添字采桑子 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 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 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
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 效李易安体 。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转载于:.Zw2.cN 爱 作 文 网:李清照的评价(2)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 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象 翻花自飘零水
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
下页更精彩:1
作文七:《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2200字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论李清照的伤春之愁
【摘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李清照的伤春之词为数不多,词作中充斥了太多情愁,家愁和国愁,可谓自成一格,独树一帜。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键词】李清照 伤春 落花
“伤春”这个题材,古已有之。在李清照的伤春词中,常常通过对“落花”的描写来感叹时光的消逝,由花怜己,表达自己对容颜消退,青春不再的怜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一首《如梦令》淋漓酣畅地表现了李清照的此种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词人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充分显示了李清照的才华和宋词的语言表现力。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所念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起首两句,是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悉知,李清照是爱酒之人,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那词人为什么会“浓睡不消残酒”呢,原因只能是“惜花”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谁知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暗藏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更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两字,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因为她尚未亲眼目睹,所以
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个“应是”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的意思。海棠虽好,可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语句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之情,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佳作。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正如《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全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参考文献:
[1]《李清照集》[M]. 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62.
[2] 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 王延梯著《李清照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4] 程千帆、徐有富撰著《李清照》[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2.
[5] 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 周振甫、周笃文、刘乃昌、王延梯等撰写《李清照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7] 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初版)[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
作文八:《李清照的愁词[散文欣赏]》600字
李清照的词我很喜欢读。她虽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童年的趣事,也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情态,亦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妇的甜思,而更多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词!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卒年67岁;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位女才子,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但,她的词多是国愁和家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愁!李清照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绝句,但,更多的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国仇家恨!李清照一个柔弱纤瘦的女子仅凭易安娇袭一身的病,对当时摇摇欲坠的国家,她如同一片孤零零的秋叶,随风而起,随风而落,四顾茫然,无依无靠,只能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家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北宋末金石学家、藏书家,他们夫妻很恩爱;但,多是:聚少离多!“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这些词,都是李清照对远行丈夫的思念。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嫁给了张汝舟;张汝舟并非喜欢李清照,而是想占有李清照的文物,后他拳脚相加,大打李清照;最后,李清照告倒治罪张汝舟,自己坐了牢(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离异了,晚年也很凄惨,那真是:愁上加愁!
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文学家,不能更好地解读李清照,只知道李清照一生的愁词很多,她的愁来源于:太智慧,不糊涂!我们当今人特别是女同志,应该:大智若愚,糊涂一些,不要把李清照的愁事让我们再续写,让:国更美家更和吧!
作文九:《李清照的词改写成散文》2000字
李清照的词改写成散文
李清照,人人皆知的女诗人,提起她,我们想到的是那些催人泪下,充满着离愁别绪的诗句,她以黄花自喻,人比黄花瘦,写出了不朽的诗句,而这源于她内心的情与爱。
李清照的词改写成散文1
“咿----啊----”远处传来了歌女吊嗓子的声音,这热闹的花腔在我听来却有一番冷清的意味。在这忽冷忽热的秋季,周遭萧杀的景色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凄惨的心愈发凉了。
“睡不着,就起来吧。”我自言自语道。轻轻拉开帘子,一阵秋风让我打了个寒战,赶紧倒一杯淡酒,“大概可以让我暖和一点罢”我一边想着,一边把酒喝了下去。“还是冷啊”我摇摇头,“再喝一杯罢”,于是又一杯酒也下了肚。凄凉的风还是从窗口灌进来,又一点一点的渗进我的皮肤,渗进骨髓,“借酒消愁愁更愁啊”我叹到。伤感之余,往窗外一瞥,一群南飞之雁掠过,这些,好象是在哪儿见过的老相识啊。
我站起身,往窗外望去,满地的黄色菊花,一幅萧条的样子,像一个个憔悴的女子,散落一地的花瓣是她们不曾整理的妆容,如今有谁愿意欣赏她们,有谁愿意把她们摘下来,摆在厅堂,供人赞美呢?守在窗边,我暗自叹气,一个人,怎么挨过这凄冷、漫长的秋夜?
已是黄昏时分,那一滴又一滴的细雨怎也不肯停下,夹着梧桐叶悄然而落,滴在我颤抖不已的心弦上,催人断肠。这情景,这心
境,这雨,这人,这感,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词改写成散文2
池塘里,昔日灿烂的荷花已清香消歇,一片孤零零的叶子也蜷起了身,低下了头,默默地为逝去的夏天哀悼.瑟瑟的秋风吹过,屋内精美的枕席也顿生冰凉.
轻轻地撩起我的罗裙,独自一人静静地来到湖边,登上同样寂寞的小舟.呆呆地望着清清的湖水里消瘦的倒影,那种悲凉的感受又一次向我袭来,挥之不去.
遥望天空,昏黄的暮色里悠悠的白云仍在闲荡.其实它们也只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满载浓浓的思念,却不知向谁倾诉.数数看,又是一年了,谁又能够给我带来久盼的书信呢?
又看到那南飞的大雁了,排着一字在天边掠过.它们明年春天又会按时飞回的,可我的夫君,为何一年了还没有你的半点消息?
寂寞的声音在空气里苍白地飘摇着.没有人回答我.心在刹那间空了,仿佛跌入谷地般,仅有惆怅和无助紧紧地纠缠着我.阴阴冷冷的月光洒落寂静的西楼,只觉一团浓浓的愁雾围在我眼前,怎么也化不开.
朝朝暮暮,我倚在窗边,看院里的花盛开然后凋落,昏昏晨晨,我依着墙角,听门前的流水奔来而又涌去.我只是盼望着,哪天能看到你归来的身影,那天能听到你熟悉的话语.也许,你和我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为何上苍让我俩,因为时空的距离,只能默默而又苦苦承
受相思而不能相见的苦楚?
我们的命运究竟能怪谁呢?自小衣食无忧,突然却家破人亡,故土难归!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啊!又想起去年我俩分别的那个黄昏,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外的梧桐树,你我只有盈满泪水的双眼相互凝望着,哽咽的竟然没有任何言语!然而最终你仍在我模糊的视线里消失了……
想来这一切似乎已很遥远,但却天天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次次的浸湿我的罗帕!这种苦楚该如何消除啊!往往刚从眉头上退却,但又从心头马上涌起,我只能在这凄苦的梦中反复挣扎,却始终摆脱不了……
李清照的散文3
南宋的清风里,飘来了你的词句,婉约而清新。
你也曾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和腼腆,也曾“误入藕花深处”而不知归路,在那一个个“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里你也曾“闻说双溪春尚好”泛舟而去。那时的你啊,该是多么的闲适和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呀。
终于他来了带着对你的欣赏和爱护,那段相聚的日子,你是那么的欢喜“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闺阁之情,尽展词中。可惜相聚太短,于是,你的词里多了离情别绪,在那“雁字回时”,装满月色的西楼里,却装不下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在那一个个”秋已尽,日犹长“日子里,你把酒黄昏,到底,还是“人比黄花瘦”……
带着对你的牵挂,那人却早早离你而去,于是你的词里又出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不忍多看的词句,“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更兼细雨里”该有多少的愁绪难以排遣。
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你却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那是何等豪迈的句子啊,我几乎要忘了,那是你写的,是那个善写,相思离别闺中闲愁的你所写,是呀,看谁还说你只知道写闲愁,你也曾把国家的兴亡铭记于心,可惜,那一切都不是你一个弱女子可以改变的呀,你只能把所有的悲痛之情写进你的词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啊李清照,谁似你,一生跌宕起伏,华章满满,为人盛赞。
[李清照的词改写成散文]
作文十:《李清照的诗意人生[散文欣赏]》1900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李清照是因为这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因为李清照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名宦之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文学艺术的熏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气质高贵。有人认为,李清照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大美女,虽然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根据她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诗词中所流露的神韵,我们可以猜想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气质若兰。李清照的美,表现在她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所具有的卓越超群的才华和高贵的气质,表现在她的不同时期的风格迥异的词中,正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阕脍炙人口,为历朝历代所称颂的好词,这首词很有韵味,写法别致,含蓄清艳,讲述了自夜及晓的一段故事,从回忆到现实,采用中国传统的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一个被情爱融化了的少妇神态,活灵活现的摆在读者面前。全词委婉浑涵,以景藏情,读之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浣溪沙》中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除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书依然不离身边。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