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白马寺》5800字
白马寺导游词
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 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 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 莽的古城垣, 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 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 68年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 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 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 和 祖庭 释源 即佛教 之发源地, 祖庭 即祖师之庭院 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 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 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 2001年 6月 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 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 其后兴衰毁建, 到武则天时, 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 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 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批示而进行 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 为一长方形的院落, 总面积约 6万平方米左右 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 都 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前后有五座大殿, 依次为天王殿 大佛殿 大雄殿 毗卢阁, 东西两侧分别有钟 鼓楼, 斋堂 客堂,禅堂 祖堂,藏经阁 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 1.8米, 身长 2.2米, 形象温驯, 雕工圆润 大家可能会问, 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关于白马寺的创建,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 白马驮经 说 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 刘秀之子 夜宿南 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 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 于是就派大臣蔡音 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蔡音等人于公元 65年, 告别帝都, 踏上了 西天取经 的 万里征途 在大月氏国 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 , 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 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 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 公元 67年 , 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 用白马驮载佛 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 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 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公元 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为纪念白马驮 经之, 因此取名 白马寺 寺 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 字 再后来寺 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 不 少游人都会把它和 唐僧取经 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其实从时间上看, 白马寺要比 唐僧取经 早 560多年 我们眼前 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 右卫将军 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 1935年前 后, 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 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 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 为牌坊式歇山顶, 建于明代 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 白马寺 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 所说的 三解脱门 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 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 高约 1.7米, 宽 1.4米, 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 著名文人苏易简撰, 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 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 ,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 洛京白 马寺祖庭记 碑,通高 3.5米,宽 1.15米,碑额 洛京白马寺祖庭记 八字为篆书 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 公元 1333年 ,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 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 , 遣遵 偕郎中蔡音 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 祖庭 和 释源 ,并 说 释源居中天, 权舆佛法之地 , 实为 腾 兰二神僧开教之绪 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 四大名山 之一的五台山, 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 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 秀骨, 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 碑文究竟出自谁手, 遂成一桩悬案 但字体为 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 东侧为新建的钟楼, 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 门头堂 西侧为新建的鼓楼, 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 云水堂 门头堂 云水堂 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在钟楼以东 鼓楼以西, 靠近东西两侧围墙, 分别为摄摩腾 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 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 在这里他 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 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 1634年 所立墓碑, 腾兰墓 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 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 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
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
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 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 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 会对佛 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 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 ,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 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 伞,左手握妖 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 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 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 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 调 雨 顺 ,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 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 护法神 ,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 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 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 ,但在白 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 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 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 1556年 黄锦撰文的 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 高 3.8米, 宽 1.03米, 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 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 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 ,只用右手持一 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 涅磐会上 捻花示众 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 福德无量 , 万德圆融 ,所以 身有瑞相,表示 吉祥之所集 ,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 不语说 法 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 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 他博闻强记, 被称为 多闻第一 , 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 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 般若经 ,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 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 行愿 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 释迦三圣 ,这 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 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 在大佛讲经时,供 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 天花乱坠 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 所铸,重二千五百斤 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 野传响, 经久不绝, 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 只要这口大钟一响, 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 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 马寺钟声 ,为 洛阳八大景之一, 也称 夜半钟 , 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 这里的钟 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 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 殿 ----大雄殿 大雄殿, 本为元代所重建, 明 清时重修 殿门外东侧壁间, 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 刻石, 毕无说它 字体绝类 圣教序 , 北宋人书, 犹有晋唐风格, 良可爱也 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 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 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 观 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 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 佛教传说,大 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 ,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 一条龙 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 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 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 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 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 大雄 ,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 广大, 法力无边像高 2.25米, 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 恬静之感 释迦左侧为东方 净琉璃世界 的药师佛, 右侧为西方 极乐世界 的阿弥陀佛 这三尊佛形制 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 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 韦力二位 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 1.55 1.61米之间 西侧有一 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 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 有些游人就把他们 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大雄宝殿的三主佛 二天将 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 与天王殿的弥勒佛, 共二十四尊, 是 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 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 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 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 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 可由阿弥陀佛迎接 引导到西方 极乐世界 去 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 极
乐世界 右侧为观音菩萨, 左侧为大势至菩萨, 合称 西方三圣 , 均为清代泥塑作品 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 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 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 读书之处 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 第一本汉文佛经 四十二章经 就是大此 译出的 自东汉以后, 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 源自清如秀和尚, 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 如秀能文能 诗, 书画俱佳 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 题为白马寺六景, 分别是清凉台 焚经台 齐云台 以及前面已介绍 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 以毗卢阁为中心, 周围环绕配殿 僧房和廊庑等, 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 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 意为大日佛 ,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 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 ---密宗 也叫真言宗 所尊奉的 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 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 合称 华严三圣 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 中国的发展兴盛, 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 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 互为影响, 也互为斗争 自唐武宗灭 佛之后, 惟有禅宗弘而不衰, 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 密宗 律宗结合得最紧密 作为 释源 和 祖庭 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 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 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在清凉台东西两侧, 分别新建有藏经阁 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 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 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 200米处, 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 十三 层,高约 25米 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 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 二年,即公元 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 公元 1175年 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 省第一座 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 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 哇哇 的声音,好像田野里 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 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 1530年 要早三百五十多年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 第一次 西天取经 始于洛阳 最 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传入梵文佛经 贝叶经 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 台第一相汉文佛经 四十二章经 是在白马寺译出的 第一本汉文佛律 僧祗戒心 始译于白马寺 第一场佛 道之争 发生于白马寺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这十项第一, 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 正是这 祖庭十古 , 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作文二:《白马寺》5500字
白马寺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因此,它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这座佛寺为何命名为白马寺呢?在这座山门背后还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更是善男信女争相朝拜的圣地,它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在这座寺院里佛教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为什么这座寺院被世人公认为中国第一古刹呢?神秘的《佛说四十二章经》难道仅仅只是一个传说吗?在这座山门的背后还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就像佛教的创建一样,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有很多中,始终充满着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佛教究竟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正确呢?
北京大学教授 楼宇烈: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当然有很多种,究竟是什么时候传入。那比较普遍的说法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年,就是汉爱帝的元寿元年,大概是公元前的两年,这个时候传入。因为根据那个鱼豢的《魏略》里面记载呢,就是说当时有一位大月氏国的使者,叫做伊存的,他口授浮屠经。这个记载,那么因此就认为佛教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因为已经有浮屠经,浮屠经就是佛经,口授的,那么有这样一个记载。后来很多史书也引用了这一资料,但是流传最广的呢,很多高僧传里面,其他一些佛教史籍里面,流传最广的就是东汉的明帝,孝明帝的永平年间。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以充满神秘色彩的永平求法开始的。这是发生在东汉永平年间一个最为传奇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皇帝的梦开始的。
有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在南宫疲累地睡着了,不久他做了一个很怪的梦。梦中见一金人相貌庄严美好,头上有光环辉耀,像是一个闪烁的日轮,金人神情怡然自得。汉明帝十分惊讶,正要询问他是谁,那金人头也不回地飞升空中,径直向西去了。
汉明帝不由地从光环辉耀的梦中惊醒过来,睁眼一看残灯尚明,原是一场梦,寝殿中什么都没有。汉明帝觉得这个梦似乎有很强烈的暗示意味,金人的出现难道有什么吉兆凶示。第二天早朝时,汉明帝就将这个神秘的梦告诉了大臣,并问
群陈,自己所梦金人到底意味什么。大臣们对皇帝这个莫名其妙的梦都说不出所以然了,更无法预测吉凶。这时见多识广的太史傅毅对汉明帝解释道,臣听说西方天竺有位神,这位神的名字便叫佛,佛的形象同皇上所梦见的金人一样。这席奇奏高谈引起了明帝大兴趣。念念不忘自己在梦中见到金人时心中感到愉快的明帝听了大臣的解释后恍然大悟,认为自己是与佛有源,于是就决定派遣使臣西往天竺求取佛法。
经过四年的筹备,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亲自点名派遣使臣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带着一帮人马浩浩荡荡出使西域天竺拜求佛法,迈出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第一步。
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离洛阳有一万多里。释迦牟尼俗名悉达多本为天竺国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一个小国国王的太子。当时天竺国社会动荡不安,他感到困惑,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生老病死现象,更使他深思难解。人生怎么样才能解脱这种困厄,于是他选择出家修行这条道路。
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悉达多骑着一批白马毅然离开了王宫,舍弃了常人所羡慕的一切财富、王位、妻儿,直奔一个森林中,换上粗布衣剃了发和须,成了一个修行人。但是悉达多过了六年,历经了人间的艰辛万苦,除得到枯形和弱身外一无所获。孤单的悉达多一个人来到一株菩提树下,面向东方铺草打坐,发誓说今生今世如证不到无上大觉,任凭粉身碎骨也不起坐。说吧便进入澄思静虑坐禅悟道的思想境界。
一直到七天七夜完了的黎明时分,悉达多排出魔障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了人生摆脱苦厄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从此悉达多获得了释迦牟尼佛祖的尊号。释迦牟尼成为佛祖后立即寻找到了当年跟随他的五位侍者,向他们讲述自己大彻大悟的过程。五位侍者最终成为佛陀最早的五大弟子。这次说法活动形成了佛教的佛、法、僧三宝的具体条件,佛教就正式诞生了。
释迦牟尼弘法四十五年之后,以八十岁高龄圆寂,此后他的大弟子等五百多人继承佛陀弘扬佛法,并把释迦牟尼生前的言行录辑成经典十二部,在天竺国流传,后传到西域各国。
求法使团奉汉明帝重托西行取经,途径千山万水,饱尝风霜雨露,终于达到天竺国的佛教流传地与天竺毗邻的大月氏国,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一代。在此期
间,求法使团一行人巧遇到正在这里弘扬佛法的两位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于是蔡秦等人邀请二位高僧东赴汉地讲经传法,二僧慨然应允。
终于在永平十年,求法使团协同摄摩腾和竺法兰,用白马驮着经卷佛像十分艰难地回到京城洛阳。这一年是公元67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 汉明帝在都城洛阳以极隆重的仪式亲自迎奉求法使团。相传两位高僧带来的佛像形貌与汉明帝梦中的金人一般无二,明帝见后十分高兴。为尊重两位印度高僧,汉明帝派使臣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接待外国使节重臣的最高官署鸿胪寺暂住。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8年汉明帝饬令按照印度佛教寺院的样式在洛阳城西用门外三里御道南为两位印度高僧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那么中国的第一座佛寺为何命名为白马寺?僧院为何称为寺呢?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这个白马寺主要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马匹,用马把佛经、佛像乃至高僧驮载回来,为了纪念马的功德功劳取名白马。这个寺字实际在汉代鸿胪寺、大理寺是官府的衙门名字,三公住的地方成为府,九卿住的地方称为寺,“九卿所居为之寺”,体现出皇帝汉明帝对佛教的尊重恭敬,把这个“寺”移交给佛教界使用,从此以后,寺庙基本上就用这个“寺”字。
虽然后世学者对永平求法和佛教初传中国的时间、路径等也有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对佛教在中国的产生和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同时也被称为祖庭和释源。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白马寺在中国是官方创办的第一寺,号称祖庭释源,祖庭实际上祖师大德,住的庭院称为祖庭,释源释迦我们的教祖是释迦祖的圣人,所以现在佛弟子都姓释。源由此可想源头的意思,佛教传入中国从这个寺庙开始,从白马寺开始称为释源祖庭,就从这儿来。
东汉建立的白马寺现已无迹可寻,但是白马寺在东汉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正式传播,而且意味着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教义的认可和支持。以此为契机,两位印度高僧开始在此礼佛度徒诠经传灯,从而逐步奠定了白马寺祖庭释源的独尊地位。
进入唐朝白马寺更是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唐朝历经太宗、高宗的奉佛护法,佛教的地位已经如日中天。这时出现了中国僧徒各自诠释佛经和阐述教义,形成的各种各样具有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武则天当政之时更是大力提倡佛教,到处建佛像修寺院。当时的佛教寺院可与皇宫相媲美,而佛像雕塑更是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高峰。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猜测,其中最有名的这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本人,武则天为什么要始终不遗余力发展佛教呢?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武则天本身出过家,对佛教有深厚的感情,作为她作为皇帝,作为一个女子做皇帝,所以说更展示了她的雄才大略和智慧。作为我们当时唐朝本身,国力、综合经济条件,社会发展,国泰民安,社会也比较和谐,所以这个时候佛教也到达鼎盛。
也正是在武则天这个时期,洛阳白马寺迎来了自己的辉煌盛世。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成为空前雄伟壮观的大寺院,传说唐代白马寺的规模异常宏大,其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当时寺内僧人有三千多人,因为僧人居住的地方离山门太遥远了,步行要走很长时间,所以到了晚上僧人必须骑马去关闭山门,这就是所谓的“跑马关山门”之说。
著名诗人王昌龄《夜宿白马寺》极力称赞寺院,他在自己的诗中这样写道:“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但是白马寺无法永生在唐代的繁盛里,安史之乱后一个秋雨之夜,另一位诗人张继所面对的却是荒凉冷落,破败不堪的白马寺。诗人随即也写下了《宿白马寺》一诗,却与王昌龄的诗适成鲜明对比,“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这种沉寂持续不到一百年,一场更大的灾难又来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会昌法难”,终于这个有着国寺地位的白马寺也不能幸免了。白马寺同全国各地的佛教寺院一样遭到寺院殿宇被拆,僧尼勒令还俗,一切经像尽毁于火的厄运。公元845年的“会昌法难”,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所受到最为严重的一次打击,为什么会爆发像“会昌法难”这样全国性禁佛运动的劫难呢?
北京大学教授 楼宇烈:所以这个很多灭佛的背后啊,实际上表面是佛道的斗争,但是里面隐含着政治的矛盾,经济的这个矛盾这样的。会昌法难恐怕很大的原因就是经济,最后经济的一个问题,佛教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也是起起伏伏的,但是前几次的起伏应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但是会昌法难以后对佛教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对于很多宗派,特别是当时比较大的,这种寺院经济很多打击很
大,所以很多宗派会昌法难以后就急剧衰落。
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风雨中,白马寺虽然数毁数建,但它的寺址却从未变过。白马寺为一长方形院落,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左右,有一百多间殿堂,是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
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白马寺啊,是明嘉庆年间的基础框架。白马寺的山门总共我们是从山门进来五层大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大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是释迦牟尼佛坐于须弥座上。这里的塑像据说是释迦牟尼佛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 这里大雄殿内的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大雄殿中的这些佛像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七十年代初两千九百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由北京故宫秘密迁往洛阳的白马寺,此事直接由共和国总理**指挥。把北京紫禁城内地位最重要的慈宁宫大佛堂里的特级珍贵文物秘密迁往白马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1972年当时外事部门安排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要来洛阳来白马寺朝里,当时我们敬爱的**安排洛阳方面从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大佛堂里面把这一批文物调拨给洛阳白马寺,总共调拨了两千多件。
从北京故宫大佛堂迁运洛阳的两千九百多件文物中价值最高的就属被安置在大雄殿这里的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这二十三尊造像是元代用夹苎干漆造像工艺塑成的,十分珍贵。它们全都是由丝麻制成,每尊重量仅有三到五公斤。从元代至今七百多年来未经修缮,仍然色彩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这个在白马寺整个古建筑群中自成格局,由青砖镶砌的高台便是被称为空中庭院的白马寺清凉台,这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地方却有着很多神秘的故事。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清凉台也有它的深厚厚重的佛教传统文化,因为清凉台这个位置是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鸣帝做太子的时间在这儿读书纳凉的地方。把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恭迎回到当时的国都洛阳以后,就安排在上面,翻译佛经过禅居的生活。
清凉台的上这两尊塑像就是永平年前,汉明帝夜梦金人从国外青来的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大师。白马寺也因他们的译经而成为中国的第一所译经道场。
最早从印度流传过来的佛教典籍都是梵文版,要让中国人看懂这些典籍,翻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在清凉台开始了翻译佛经的工作。就在这个地方,两位高僧撷取佛教中大小乘义理,译出了一著名的经书《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本神秘的经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呢?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两位高僧在清凉台上面翻译了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实际上就是四十二个问题,也就是说大家就是简单的是四十二章,每一章字句不多,但是说明一个问题。
由于《佛说四十二章经》简要平实且富含哲理,很快就为当时的贵族及士大夫所传送,佛法也因此随之深入民间,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
摄摩腾、竺法兰圆寂之后,西域僧人不断来到洛阳,参与佛经翻译,译经的同时也开始在洛阳讲经,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有不少得到高僧在白马寺奉佛度徒诠经传灯,他们的业绩曾谱写了中国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篇章。
就在白马寺建立五百六十多年后,洛阳偃师这个普通的小村庄更是走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留学印度十七年的玄奘大师。六十九岁时这位翻译佛经二十多年的功德圆满,安然圆寂。玄奘大师以一生的尊容对佛教的贡献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为世界文化增添了光辉。
公元250年曹魏时期,中国佛教界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这一年一位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翻译出了《僧祗戒心》这本数的译出意味着什么呢? 洛阳白马寺方丈 释印乐:佛教传入中国第一部戒律的书,戒律翻译到中国以后,对规范我们僧团的制度,对僧团的发展规划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根据这部《僧祗戒心》的内容,昙柯迦罗主张僧众应遵佛制,守戒法,并在白马寺建坛传戒,开中国传戒先河。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佛教才有真正的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正是在这个时候朱士行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正式受戒的出家人。所以东土佛教徒都尊昙柯迦罗为中国的律宗鼻祖,洛阳白马寺因此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传戒道场。
今天像这样的传戒大会在白马寺依然举行着。弹指一挥间,近两千年过去了,然而白马寺依然巍峨。今天的白马寺虽饱经沧桑荣辱,但无论是其建筑布局,还是佛事活动都给世人一个明白无误的提示,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它的已成为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白马寺自建寺以来,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虽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多次毁建,但它终以全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这一切又重现了中国第一古刹的雄伟气象。
作文三:《白马寺》4400字
白马寺
1.交 通:从小吃街坐56/58都到白马寺。路程大约40分钟。其他路线请参照洛阳计划。
2.门 票:50元
3.游玩时间:1小时(园区不大,但是知识量丰富)
4.注意事项:这里面还是需要讲解的,要不然你看不出什么。我的介绍只能作为参考,就请景点内的导游,他们才是
专业级别的,才能看出内涵和韵味。
5.游玩路线:检票口→石马→大门→钟鼓楼→碑→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清凉台→藏经阁→齐云塔→外国佛教建
筑→出门
一、概述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
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也经历了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
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说到白马寺,不少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
560多年。据佛籍记载,白马寺的兴建是源于汉帝的一个梦,一天晚上汉帝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的时候大臣就说,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于是派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就此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第三年遇到印度两位高僧,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将军魏咸信墓前之物,1935年前后,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山
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大家看到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
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
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
为篆书。这篇碑文为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但是没有留下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已成一桩悬案。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
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
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二、天王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
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了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
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
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三、大佛殿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
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这里的塑像,据说是
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万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
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夜
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
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四、大雄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看起来十分
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
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
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
镇寺之宝。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五、清凉台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
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
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六、藏经阁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七、齐云塔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八、各国捐赠的佛教建筑(很多都是未完工,只有印度院完工了,但是有法会不能进)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作文四:《白马寺》11000字
白马寺
The White horse Temple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Wele to Henan! I’m your tour guide hanbingyan, you can just call me bingyan I’m honored to wele you all, my friends from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you experience any difficulties, please e to us, we are here to help you. We’ll do our best to make your trip in Henan pleasant and memorable.
Today we are going to The White Horse Temple. Allow m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Luoyang and The White Horse Temple. Luoyang is famous for being capitals of 13 dynasties. The city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the Luohe River, and faces the sun, so it got the name—Luoyang. Luoyang is an highly developed tourist city, there are The White Horse Temple, Longmen Grottoes and the Guanlin Monastery and many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s. The annual Luoyang Peony Fair Festival also attracts many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April and May. Ever since Tang dynasty, Luoyang Peon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best peony on earth. And peony is also the symbol of the city.
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also a quite special temple. It located about 12km northeast of Luoyang, built in 68 AD under the mand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Obviously, it is the earliest Buddhist temple officially built in China thus being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Buddhism, have passed 1,900 years of history,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Buddhist temple, the Chinese Buddhist statue called "Jieting "and" Release Source "and" China's first monastery. The Emperor Mingdi of Han Dynasty sent a group of his men to India to learn Buddhism. The journey is hard and dangerous, they finally ended up in a place called Dayuezhi, a part of ancient India and now it’s in Afghanistan. There they met two India monk, Zhu Fulan and She Moteng. Together they brought back a volume of scriptures, the Forty-two Chapters and a portrait of Sakyamuni, carried on the backs of two white horses to Luoyang, the capital city at that time. The Emperor ordered to construct a plex of building and courtyard for the Indian Monks to live in and translate the scripture. Such a place in India used to be called Sangharama, but in China there was no exact name for it. And this construction was built at the site of Hong Lu Si, which was the office mansion where officials were working. So the first Sangharama in China was called Si, which got another meaning, Temple or Monastery since then. And in order to memorize the two horses that carried Buddhist scriptures to China, this Temple got the name Bai Ma Si(The White Horse Temple).
Now we’ve arrived at our destination, let’s get off the bus and go to visit the first Temple in Chinese history.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欢迎来到河南!我是你的导游韩冰艳,你可以叫我冰艳。我荣幸地欢迎你,我的朋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你遇到任何困难,请对我们来说,我们是来帮助你的。我们会尽力让你河南愉快而难忘的旅程。
今天我们要去白马寺。请允许我给你一个简短的介绍洛阳白马寺。洛阳是13个朝代的首都而出名。这座城市位于洛河之南,所以name-Luoyang。洛阳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旅游城市,有白马寺,龙门石窟和Guanlin修道院和许多其他地方的利益。洛阳牡丹公平节也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4月和5月。自唐代以来,洛阳牡丹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好的牡丹。和牡丹也是城市的象征。
白马寺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寺庙。它位于洛阳东北方向约12公里,建于公元68年的汉朝皇帝的指挥下。显然,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正式建立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
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汉朝的皇帝Mingdi送他的一群人到印度学习佛教。旅行是困难的和危险的,他们在一个叫做Dayuezhi终于结束了,古印度的一部分,如今在阿富汗。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两个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他们一起带回了一卷经文,四十二章和释迦牟尼的画像,进行了两匹白马的洛阳,首都。皇帝命令来构建一个复杂的建筑和庭院的印度僧侣住在和翻译圣经。在印度这样的地方被称为Sangharama使用,但在中国没有确切的名字。这个建筑是鸿胪寺,当时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所以在中国被称为第一Sangharama Si,有另一个意思,寺庙或修道院。为了记住中国把佛经的两匹马,(白马寺)。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让我们下车,去参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寺庙
kay everybody, now allow me to show you around the White Horse Temple.
Outside the gate, there is a pool with fences around and lovely fish in the water. It is for the believers to set free the captive animals. Right in front of the Temple Entrance, known as “Shanmen” in Chinese, there are two Stone Horses in memory of the two horses that carried Buddhist scriptures to China.
Go through the Temple Entrance, to the east and west of the gate are the tombs of She Moteng and Zhu Falan
Now in front of us isTianwang Hall . This hall was originally built in the Yuan Dynasty. In the middle of the hall sits a laughing Buddha - Maitreya. He always has a very big smile on his face and weles visitors to the temple. The shrine is made of wood with over 50 vivid dragons carved into it and is truly a remarkable example of Qing Dynasty culture. On either side of Maitreya stand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Each holds a different weapon and all four are clay sculptures mad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t the back, stands Wei Tuo, his duty is to keep everything of the Buddhist Temple in order and safe.
The Great Buddha Hall is just behind the Heavenly Kings Hall. It is the biggest hall in the temple, where Buddhist lectures used to given to the monks. A group of grand statues are arranged here with Sakyamuni Buddha in the center and two disciples, to Bodhisattvas and two heavenly maids at each side.
Next we move on to Daxiong Hall . A shrine is arranged with three Buddhas sitting inside and two celestial generals standing outside the shrine. The centrial Buddha is Sakyamuni From the existent world, those on his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Pharmacist Buddha and Amittabha Buddha. On each side along the wall, sit nine arhats in various postures. They were made from flax mixed with lacquer in Yuan Dynasty. They are all hollow inside so they are quite light, even a child can lift one. There are not so many this kind of statues left in the world, and these eighteen arhats are the only one set left in China, so it’s really the precious of the Temple.
The fourth hall is called the Jieyin Hall, which is so small and the Amittabha Buddha in it is so big that makes you feel as if the Buddha is waling towards you to greet you. And he is also extending his right hand, which means “wele”, and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estern Paradise with a flick of the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of his left hand. That’s why this hall is named the Reception & Guiding hall.
At the back of the temple is Qingliang Terrace. When Emperor Mingdi was young, he used to read and relax here. When the two Indian monks came to China, they lived here and translated Buddhist scriptions. It is said that the first Buddhist Doctrine in Chinese—the Forty-two Chapters was translated here.
In recent years, more subordinate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making the temple more
magnificent and beautiful.
Outside the temple, there is a brick pagoda named Qiyun Pagoda, which was built in 69 AD, and was the oldest pagoda in China. But now the Pagoda we see is not the original one. This one is built in Dynasty, which also has a history of over 800 years. Standing in the south of the pagoda and clapping your hands, you will discover that the echoes you hear sound quite similar to the noise of frogs croaking. This perplexing phenomenon attracts many curious tourists every day. That’s all for my explanations.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好了大家,现在请允许我向您展示在白马寺。
门外,有一个池周围的围栏和可爱的鱼在水里。这是信徒的释放被俘的动物。正前方殿入口,被称为“山门”,有两个石头的两匹马在内存中对中国的佛经。
穿过殿入口,东部和西部的门是她的坟墓摄摩腾和竺法兰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天王殿。这个大厅最初建于元代。中间的大厅坐笑佛弥勒。他脸上总是有一个很大的微笑,欢迎参观寺庙。靖国神社是用木头做的超过50个栩栩如生的龙雕成,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清代文化的例子。两边的弥勒站四大天王。每个拥有不同的武器和所有四个粘土雕塑在清朝。在后面,韦驮,他的职责是保持一切佛教寺庙的秩序和安全。
大佛殿是仅次于天王大厅。最大的厅殿,用来给僧侣佛教讲座。一群大雕像被安排在这里,释迦牟尼佛在中心和两个门徒,在每侧菩萨和两个天上的女仆。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圣地安排有三个佛像坐在里面,两个天体将军站在圣地。centrial佛是释迦牟尼的存在的世界,那些在他的左右两边是药师佛和Amittabha佛。沿墙两边,坐九个罗汉在各种姿势。他们是由亚麻混合漆在元代。他们都是内部中空的所以他们很轻,即使一个孩子能举起。没有这么多这种雕像留在世界,而这些是十八罗汉在中国只剩下一套了,所以真的很珍贵。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这是如此之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这就是他为什么被称为接引殿。
后面的寺庙是清凉台。皇帝明帝年轻时,他曾在这里阅读和放松。当两位印度僧人来到中国,他们住在这里,翻译佛教scriptions。据说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在译出的 近年来,更多的下属建筑被修建,使殿更宏伟的和美丽的。
殿外,有一个名为齐云塔的砖砌宝塔,建于公元69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宝塔。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宝塔不是原始的。这是建在王朝,也有800多年的历史。站在南方宝塔,拍拍你的手,你会发现你听到回声的声音非常类似于青蛙哇哇叫的声音。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每天都吸引很多好奇的游客。
Hello everyone. Today I will show you around White Horse Temple.
White Horse Temple is located 12 km away from Luoyang City. Established by the Han Dynasty in 68 AD when Buddhism started to spread, this temple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Buddhist temple built by the government in China.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Emperor M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 - 220 AD) once sent his minister on a diplomatic mission to western region to learn about Buddhism. After finishing study, they came back with two eminent Indian dignitary monks - She Moteng and Zhu Falan, and a white horse carried the sutra and the figure of Buddha. In order to memorializ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hite horse, Emperor Ming has bulit the the temple and named it White Horse Temple.White Horse Temple was regarded as the "originating court" and the "cradle of Chinese Buddhism" by the Buddhist disciple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White
Horse Temple has experienced vicissitudes of centuries. It was rebuilt for several times, in which the restoration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Zetian was especially notable in its large scale.
Today's White Horse Temple is a rectangle courtyard facing south. The gate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1368 - 1644) and it is three arches side by side.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40, 000 square meters, the temple mainly consists of Tianwang Hall, Great Buddha Hall, Daxiong Hall, Jieyin Hall, Qingliang Terrace and Pilu Pavilion, which are all distributing along the north-south central axis.
你好每一个人。今天,我将向您展示在白马寺。白马寺位于距洛阳城12公里。公元68年建立的汉代佛教开始传播时,这殿被认为是第一个佛教寺庙在中国政府建造的。据史料记载,明朝皇帝的东汉(25 - 220)曾把他的部长在外交使团西部地区了解佛教。完成研究后,他们带回来两个印度高僧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和一匹白马把佛经和佛像。为了纪念那匹白马的贡献,明朝皇帝建造圣殿,把它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被认为是“原始法庭”和“中国佛教的摇篮”的佛教信徒。自成立以来,白马寺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这是重建好几次,恢复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大规模尤为显著。今天的白马寺是一个矩形庭院朝南。门口的白马寺建于明代(1368 - 1644),这是三个拱门并排。占地总面积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 ,这都是沿着南北中轴线分布。" 二僧墓’在古色古香的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在清凉台上还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它们寄托着中国佛门弟子对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
The second monk's tomb
In the gate of the antique white horse temple pound th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lush cypress, each have a graves, which became known as the "second monk's tomb". East of the tomb stone tablets inscribed with "master han qi tao yuantong" teng's tomb ", the west tomb stone engraved with the "han tomb open teaching always hold master zhu method". Both the owner of the tomb is BaiQing to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monk ─ ─ and assorted mo teng and zhu flange. Monuments are the titles on the was sealed. There are two monks statue on the cool and refreshing and their physical prowess with China for two monks admiration of love.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在寺中位置最高,长43米,宽33米,高5米Pilu Pavilion,Is the last a Buddha hall, 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located Yu Qingliang stage, is a set of courtyard buildings. The highest position in the temple, 43 meters long, 33 meters wide, 5 meters high.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The horse Shi Ma
right in front of our eyes,Two pieces of good song dynasty stone carving works 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建于明代You see the entrance, wa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
1.4米White horse temple inside the gate on the west side, a great half residual stone, about 1.7 meters high, 1.4 meters wide
作文五:《白马寺》6800字
白马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50元
著名景点:万国佛殿区、齐云塔、清凉台
现任方丈:印乐大和尚 修建年代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
历史沿革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
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3]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建筑格局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4]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
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4]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4]
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4]
主要景点
建筑
1990年前,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寺院的山门、殿阁、齐云塔院。1990年,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白马寺增加了钟鼓楼、泰式佛殿、卧玉佛殿和齐云塔院内的客堂、禅房等。
佛殿
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
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钟鼓楼
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法宝阁与藏经阁
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基之上。1995年建成。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泰式佛殿
位于寺院西侧墙外100米处,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
卧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一尊。
玉佛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
六祖殿
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东侧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有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寺院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
碑刻
白马寺保存的古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元“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
佛像
1990年以后,白马寺先后接受了国际友人和居士们赠送的佛像,分别供奉于不同的殿堂之内。
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
释迦太子像供奉于法宝阁内,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参观白马寺后赠送。佛像通高1.50米,螺纹高肉髻,着偏左袒式袈裟立于弥须座上。
中华古佛拇指般大小,铜质鎏金,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是世界上仅有的造型奇美的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东南亚,最后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1995年,泰国复制两尊,其中一尊归宗白马寺,供奉于藏经阁。
卧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大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用缅甸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佛殿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
许愿井
白马寺景区内据称有一口千年历史的许愿古井。相传这口千年许愿古井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和健康平安,于是前来旅游赏景的不少游客争相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据白马寺景区内一位正在负责清理内古井内钱币的寺庙僧人介绍,向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做法由来以久,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慕名前来寺庙旅游和烧香拜佛的中外游客更是特意赶
到许愿古井丢钱币,以图“吉利和平安“,他们忙得时候一天最多要清理古井内各种钱币三四次。[5]
国际佛殿苑
印度佛殿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的圣冢。在朝拜之时,诱发灵感,萌生在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此后,经中印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建殿意向。
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俯瞰大殿及水系,犹如盛开的莲花。
2006年7月印度佛殿在白马寺西侧、泰国佛殿之南破土动工,省市领导参加奠基仪式。
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于2010年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仪式,并为佛殿剪彩揭碑。印度佛殿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神秘莫测;佛殿下水流往来,喷涌不断,清澈圣洁;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超凡脱俗。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细致,好似西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她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6]
缅甸佛殿
缅甸风格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风格佛殿苑之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
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东、西两方除主门之外还各有一个简约的小门,高3.75米,小门上用缅甸文写有“大金塔(梵文音译)”字样。
2010年,应我国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缅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郭蒂梭先生参加了河南之旅活动,期间获悉可以在洛阳白马寺修建一座供奉缅甸佛像的佛塔。同年11月初,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向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汇报后,致信洛阳市人民政府郭洪昌市长,询问佛殿修建的有关事宜。依据修建印度风格佛殿苑的经验,同年12月,郭洪昌市长向郭蒂梭公使衔参赞回信,对白马寺预留的缅甸风格佛塔有关情况做了具体介绍。
2012年4月10日,缅甸风格佛塔奠基典礼如期举行,缅甸宗教部长一行17人莅临参加典礼。缅甸风格佛塔由缅甸政府出资兴建,缅甸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缅甸风格佛塔的装饰材料均由缅甸政府捐赠,每次物资到达白马寺,僧众都会举行隆重的洒净祈福法会。2013年6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全部工程圆满完成。
作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缅甸风格佛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省市主管单位等各级领导等先后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宗教事务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等先后对缅甸风格佛塔作出重要批示。缅甸宗教部杜拉吴敏貌部长、缅甸驻华大使馆吴丁乌大使等多次莅临白马寺指导缅甸风格佛塔工程建设。缅甸吴登盛总统也时刻关注着缅甸风格佛塔的工程进度。
2014年6月30日,“缅甸风格佛塔落成典礼暨安奉开光法会”在白马寺隆重举行,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中国驻缅大使杨厚兰、河南省委常委兼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灵光寺方丈常藏
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及僧俗二众的热情接待。期间,中缅两国高僧大德共同为供奉在缅甸风格佛塔的佛像举行了开光仪式。
这座雄伟壮丽、独具缅甸佛教建筑风格的佛塔在白马寺圆满落成,将成为中缅佛教友好交流上的又一重要标志。[7]
泰国佛殿
泰国佛殿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南与印度佛殿苑相邻。1991年7月30日,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同白马寺签订了《向中国洛阳白马寺院
赠送佛像的备忘录》。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及多位泰国善信捐赠的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佛像运抵白马寺,白马寺出资修建泰式风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佛殿于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行佛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
该殿坐南朝北,建于长27.3米,宽21.3米的台基上。大殿长14.4米,宽7.5米,高10余米,三层重檐,黄瓦覆顶,内饰壁画。殿内正中坛上供所赠佛像。2010年初,为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泰国佛教文化内容,促进中泰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泰国高僧拍特实铁哥颂长老、善信瓦塔纳先生参访白马寺后出资对泰国佛殿苑进行翻修,并进行扩建,修起了围墙、大门,辟建了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四面佛、凉亭、僧寮及配套设施等,扩建后的规模,长宽各108米。
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7:30至19:0,景区开放时间节假日、淡旺季会有调整。 公交线路 洛阳火车站乘56路公交车终点下车,关林庙乘58路到终点站下车。 特别提示
1. 白马寺山门外的两个石雕马,是宋代的遗物,从保护文物出发,不管他人如何,不管是否有人监管,都请你别去骑它。况且骑了白马,也不一定能成为王子。
2. 白马寺旁的“世界佛殿博览区”,是最近几年新建的景区,很多游客对他评价很差。是否去游览,游客可以自己选择。
作文六:《白马寺》2500字
赵朴初白马寺一席谈
作者:国家宗教局 时间: 2010-05-16
赵朴老在参观了白马寺各殿堂之后, 来到休息室同青年比丘印忠进行了一番 亲切的交谈。****视察白马寺时,曾与印忠师有番讲话。
赵朴老关切地问起印忠:“你是什么地方人,今年多大了?”
印忠答:“我是贵州人,今年 24岁。”
朴老很高兴:“哦! 24岁,真年轻,可畏之年,你能从贵州那么老远的地 方来到白马寺,希望你能为佛教作出一番事业。”
赵朴老又问印忠:“你是不是去年碰上江**的,他问你为什么出家!” 印忠答:“是的。”
赵朴老接着说道:“我们佛教协会成立近四十年了, 成立时就提出要发扬佛 教的优良传统, 要在自己传统基础上发扬好的东西, 这样才能庄严国土, 利乐有 情。”
“ 什么叫庄严国土呢?大而言之,是说把三千大千世界庄严起来,小而言之 就是要使你所在的地方, 如白马寺、 洛阳市, 进而到河南省、 全中国, 让它美化、 净化起来, 使它文明昌盛美丽, 这叫做庄严国土, 这个国土的概念很广泛。 当然 不仅仅物质方面的庄严, 还有精神方面的庄严。 这就是人间净土的思想。 人间佛 教就是建立人间净土,我们所在就是五浊恶世。你看到现世间一些不好的东西, 这很平常, 你说是普遍的, 这不错, 因为它是五浊恶世嘛! 这里就要靠自己发大 愿。刚才我进来,那么多人隆重地欢迎我,举行这样的法会,念的是《心经》, 回向要消罪障, 除烦恼, 得智慧, 是勉励我们要世世常行菩萨道。 现在每个人都 要做到这一点, 当然会碰到很多的艰难困苦。 你不要说好象对佛教界以外很多现 象不满, 在佛教界里面就那么满意吗?不见得。 因为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唐太宗 曾经问玄奘法师:你们僧伽、 僧团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玄奘答了八个字:鱼 龙混杂,凡圣交参。深潭里有龙有鱼是混杂的,有凡人也有圣人,是交参的,要 晓得在人间就是这样鱼龙混杂, 凡圣交参。 纯而又纯, 是找不到的, 不要轻易看 到不满的东西就逃避了。 要这样想:正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事, 所以我 们要普渡众生, 要在这个世界上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白马寺是佛教第一个寺院, 当然佛教并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到中国来的, 早在长江流域就有了。 那时候汉 明帝在给他弟弟楚王刘英的诏书里就有‘桑门’两个字,桑门即沙门 (僧人 ) 。但 以中央朝廷派使节去西域把佛教请过来, 这是第一次。 佛教跟其他教不一样, 是 我们请进来的。历史上有多少人去西域取经,象玄奘法师,他一个人到西域去, 历尽千辛万苦,费了 17年功夫,走了那么多国家,他后来得到一个很荣耀的称 号, 受到了国外众多人的敬佩。 他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旅行家、 思想家和翻 译家。 我三十多年前到印度去, 尼赫鲁说:要纪念四位伟大人物, 其中有一位中 国人,就是玄奘法师。鲁迅曾称赞:古代西行求法的人 (不止是玄奘一人 ) ,是中 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有这种精神,作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我们大有可为, 以建设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和我们庄严国土、 利乐有 情的理想一致, 但要实现这个理想, 离开共产党的领导不行, 必须走社会主义道 路。 我今年八十多岁了, 你只有二十多岁, 我比你大六十多岁, 我从亲身经历得 出结论:现在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行。”
“ 我一生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救济,今天我还是中国红十字会 的名誉会长; 另一个是佛教工作。 在从前做救济工作可不容易, 困难多极了。 那 时我在上海, 河南有不少灾民跑进上海, 你救不胜救啊,灾民们可怜极了。 你救 济的只是一部分人,那时的社会不断地制造出许多灾难,你有什么办法?那时, 我们救济过河南、 陕西、 甘肃, 所能救济到的就这些地方, 再远的地方就救不到
了。 而现在云南地震, 我们中国佛协马上就去救助, 过去这样远的边疆地区想救 都救不到。去年安徽、江苏,还有河南遇水灾,严重的很,但没有逃荒的,农业 还增产了, 很了不起。 今天的情况不同了。 尽管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但大体 是好的, 要看主流。 我们佛教界也做了很多工作。 解放四十年来, 佛协成立以来, 例如在民族团结方面, 我们通过宗教就做了不少工作。 去年发大水, 我们佛教界 也捐了很多钱, 不论是黄金、 外币, 还是人民币, 包括物资等等, 是做了贡献的。 当然这是佛教界应该做的,但过去想做也很难,现在有条件了,能够做了。”
“ 将来有很多事我们佛教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现在重要的是研习佛教教 义。可以这样说,大家过去不晓得,说佛教是‘封建迷信’,这太随便了,是不 负责任的话, 说明他们没有知识。 **当年在陕北的时候, 有一天饭后他对警 卫员说:‘走,跟我出去看看庙。’警卫员说:‘看它干什么,都是些迷信。’ **就批评他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再举一个例子:钱学森是个大 科学家, 他曾两次写信给我, 而且口头对我说, 佛教是文化。 他说佛教可以而且 应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这是钱学森对我说的话。 钱 学森还问过我:‘你们办佛学院修不修定呢?要注意修定。 ’ 他在文章里还讲 ‘定 生慧’,他承认这一点。我听说美国的一位大科学家杨振宁也修定。所以,你们 要好好在这方面努力。 白马寺是第一个寺院, 据我所知, 白马寺已经兴废好多次 了。 三十年代德浩老和尚把它又修起来, 不要忘记他。 **后又重新修复, 现在 要把它建得更好些。 你们的藏经楼, 经是有了, 要好好保管, 还要有人来使用阅 读。 **、 钱学森都讲这是文化, 我们自己不重视是不行的, 要担当起这个责 任,好不好?”
赵朴老说完又关心地问:“这里有个培训班,有多少人?”
印忠答道:“二十几位。”
“那就不少了。师资怎样呢?”
印忠答道:“由寺院的老法师和在培训班里结业的年轻法师来担任。”
赵朴老说:“要把它越办越好。” 朴老接着说:“福建有位方丈,原是佛 学院的研究生, 推荐他当方丈时, 有人说他太年轻了。 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行呢? 这个年轻人就是学诚法师,他就干得很好。”
在海法方丈的要求下, 赵朴老为白马寺赋诗一首:四海重一马, 千秋护两坟。 若教梼杌 (*注 ) 在,应记楚桑门。
(注解:古代楚国的史记叫做“梼杌” )
作文七:《[白马寺简介]会理白马寺:会理白马寺》5500字
[白马寺简介]会理白马寺:会理白马寺 篇一 : 会理白马寺:会理白马寺-简介,会理白马寺-历史
白马寺公园白马寺公园在原白马庙的遗址上重建。白马雇始建丁明初,所奉祀的“神灵”为云南大理“白马将军”和南昭十二代土妃”了孙娘娘”,故名。
会理圈圈网_会理白马寺 -简单介绍
,) 白马寺公园白马寺公园在原白马庙的遗址上重建。白马雇始建丁明初,所奉祀的“神灵”为云南大理“白马将军”和南昭十二代土妃”了孙娘娘”,故名。
会理圈圈网_会理白马寺 -历史
该庙建丁东郊烟囱山正面两条山脊的漫坡台地上,四周山环水绕,风少而多凉,过去曾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形、别致的建筑和幽美的环境而小有名气,1930年代起就被辟为“郊外公园”。那时在此地设宴请客更是官绅们的风雅韵事。1935年5月,中国第一一农红军长征途经会理时,**和三军团曾驻白马庙近10夭,给古庙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66一1976年的“**”让自马庙惨遭厄运:庙宇被拆光,林木被破坏,几乎片瓦无存。
会理白马寺
会理圈圈网_会理白马寺 -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县政府作出了改“庙”为寺、兴建佛教朝或地、重建白马寺的举措,并经省州管理部门批准实施,受到了全县各界人士的拥护和支持。捐资筹款,开山凿石,迁坟建碑,基建绿化等,历经10余年努力,白马寺公园的各项设施已日臻完备。
进人白马寺公园,大道右侧的低洼处,原有?天然小池,池水清冽(终年不涸,传说这里是东山石龙的尾端,其源头处现已建成密封式抽水房,另在高处新建总蓄水量为230立方米的水池5口,保障了全寺川水。抽水房的下方还建有“放生池”,既可蓄存部分多余的山泉水,又给善男信女们带来方便。石梯大道分三台,共99级,由寺脚直通寺顶,其建筑总长达495米。大道两旁分布着护坡大保坎,建筑土石3万立方米。1995年种下的万株银桦、香樟、翠柏和花草等,如今?寺花木满山翠,总绿化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大道尽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白马寺二大主体工程,多了了绿色、基建、文化夕中的主体基建下程,且兼具文化内涵。大殿净高14(95米,建筑面积426平方米。殿前“白马寺”3个大字系全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就。大殿前方的平台地段,梯道自然划出左右两处绕佛台。右侧台中的大石龟上立有由原县政协副上席肖志鹏所撰写的《重建自马寺碑记》。配殿观音阁位于大殿左上侧,有房15间,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此外尚有茗轩、露大茶园、琴楼等建筑设施。沿茗轩左侧小路下行不远,便是碑林。碑林内倚山沿道排列着98座书法碑刻,荟萃了会理书法界主要人士的作品,也有少数当代名人书法的
摹品。重建后的白马寺公园集宗教、园林、文化于一休,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更成为众多善男信女们朝山拜佛的理想场所。
篇二 : 白马寺和关林庙简介
二次到洛阳,二次都到了关林和白马寺,一次是独来独往,一次是权作陪客。,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官方所立的第一座寺院,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东汉永平七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天夜里,汉明帝在南宫梦见一个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飞绕殿庭。第二天,他遍访诸大臣,出生洛阳的博士傅毅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汉明帝信以为真,便派大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赴天竺求佛取经。汉使西行至大月氏国,遇到了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并得到佛经和释迦牟尼像。永平十年,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北修僧院,并专门安排两位高僧长期禅居寺内,译经传教。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特命名为“白马寺”,从此开始了源远流长的1传教。至唐代时白马寺已规模宏伟,香火隆盛。”安史之乱”,回纥兵纵火焚寺,“累旬火焰不止”。宋代淳化三年又重修。元初龙川和尚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大规模整修,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又予以重修,大体上奠定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
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35米,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左右相对有两匹驮经的白色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是宋代的优秀石雕艺术
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在白马寺山门内东侧,有碑亭。高3.50米,宽1.15米的“白马寺祖庭记碑” 记述了白马寺的创建和历史沿革,碑立于元至顺四年。碑额为篆书,碑文楷书,碑文字体潇洒工丽,丰神秀骨,堪称书法艺术优秀之作。寺内建筑约150余楹。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布列着五层大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两侧对称分布着门头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等。殿内造像以大雄殿内所存之元代干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最珍贵。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各代的经幢碑刻以及齐云塔、天竺高僧墓、焚经台等古迹。显得庄严肃穆,是中外禅俗各界瞻仰游览的胜地。
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大开,赤脚打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0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大佛殿,是白马寺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现存殿堂为明代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着七尊造像,中间为释迦牟尼,左右分立文殊,普贤两菩萨及两弟子,两天女,背后是观音菩萨。殿内东南角高悬一口大钟,重达5000多斤。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僧人杵击,钟声响遍方圆十里;更奇妙的是,由于音律相同,远在25华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应声而和。民间流传”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清孙云霞有诗云:““蒲牢怒主夜阑清,袅袅曳风出化城。惊觉洛阳干户晓,银床未转辘轳声。”,被称为洛
阳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即由此而来。
大雄殿,殿内置高大的木雕佛龛,辉煌壮观。佛龛中供置三尊主佛,即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托佛、二位天将,即韦驮、韦力,两侧供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元代真品,反映了高度的雕塑艺术水平。接引殿,殿内供奉阿弥托佛、观音菩萨、胁侍菩萨大势至,三菩萨合称“西方三圣”,雕像为清代所建。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耸立于清凉台上。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经传说,立下了开教之功,所以人们称此处为中国佛教的“摇篮”。东汉之后,历代均将这里做为藏经之处。台上的主建筑为毗庐阁,殿内供“毗庐佛”,也称“大日如来”。
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这就是有名的齐云塔。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东汉永平已已 ,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今存之砖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 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层,通高约25米, 每一层塔檐之下用小砖砌以仿木结构式普柏枋和斗拱,塔顶复以宝瓶塔刹,,外轮廊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拨,古雅秀丽。清代释如绣《齐云塔》诗说:
“风回铁马响云间,
一柱高标绝陟攀。
舍利光含秋色里,
峻峭直欲压嵩峦”。
白马寺中种有许多石榴树。白马寺的石榴汉魏时曾誉满京师。石榴原产于安息,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最多在洛阳、长安落户。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林
位于洛阳市南郊8公里处的关林镇,镇因关林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公元219年,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蜀汉守将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孙权之计,便刻木为身,以王侯之礼,把关羽安葬于洛阳城南。曹操亲自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蜀汉则追谥其为壮缪侯。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至明朝万历22年,将关羽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万历二十四年始建庙植柏,同孔子一起作为文、武圣人“庙祀无垠”,清代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始形成今天的规模。按照封建时代的礼制,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
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这同孔子的墓园称作孔林是一个道理。
关林北临洛水,南望伊阙,占地百亩。有殿宇廊庑亭阁150余楹。现存碑刻70余通,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株,塑像10余躯,墓冢1座。院内殿宇堂皇,古柏苍郁,隆冢丰碑,幽雅伟丽。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布列着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最后为关冢。轴线两侧对称耸立着钟、鼓楼及华表、焚香炉、配殿、长廊等,设计巧妙。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十三都要在此举仃大会和演戏。关林正门为五开间三门道, 朱漆大门镶有81个金黄乳灯, 享有中国帝王的尊贵品级。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宇盖显高耸、飞翅凌空、气势峥嵘。正门上,有12幅明代俘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正中为关公身着帝王冠服的座像,面上涂金。左边是周仓、廖化,右边是王甫、关平,周仓持刀,关平捧印,皆穿铠甲,廖化、王甫则是文职装束,面带笑容 ,五尊像皆高逾5、6米,背后又有关羽、关平和周仓三人的戎装像。二殿即武殿,上面的匾额“光昭日月”为光绪题字,正中关羽戎装座像,周仓、关平分侍左右。传说关羽为丹凤眼,平时眯缝着,一旦睁开,就是要杀人了。这座关羽座像就是睁着眼睛,目视东南,面带杀机。因东南方向正是东吴地界,关羽被东吴所杀,怒视东吴,是要向孙权讨还性命。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
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即春秋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三殿厅内有关公秉蜡看“春秋”的坐像及卧像。第一座殿内三殿内有两座关公像,左边是关公夜读《春秋》,右边是关公睡像。读书像关公长髯几乎垂到地面,凸起的“将军肚”据说是这座像的精华。据说古时候为了把人像塑得威武,通常采取两种做法,一是把像塑得高大,一是给人物塑一个将军肚。关公睡像有个机关,按动机关这座像就可以坐起来,但现在机关坏了,所以看不到塑像坐起来的样子。
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也称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篆书“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亭前有石坊,高6米,宽10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作三门道,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值得欣赏。关林俗称关帝冢。关羽墓在轴线建筑最后。关冢平面为不规则的八角形,围墙用砖砌,占地约250平方米,冢高10米,犹如山丘,传说关羽的首级就埋葬在此冢内。
关羽,,是三国时蜀国大将, 又名关云长山西解州人。据说关公原本并不姓关,而是姓冯,因打抱不平伤了人命,避祸出逃。至一关前,见有捉拿他的画影图形。关公就随手抓了把鸡血涂在脸上,又指关为姓,指云为名,居然骗过了盘查他的官军。但此后,关公脸上的
鸡血却再也洗不下去,于是关公就以红脸示人,成了赤面长须的英雄。关羽一生, 以侠义和骁勇见称。不论是诛文醜、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单刀赴会、刮骨疗毒,都表现出他的勇猛刚毅。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把作为盖世英雄的典范来称颂。特别是历代的统治者出于他们的政治需要,更是为关羽搽脂抹粉,捧为神灵,尊为“武圣”,似乎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完人,实在是太言过其实了。不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关羽的致命弱点是骄,自命不凡,不可一世,而且至死不悟。刘备封五虎上将,他不屑与老将黄忠为伍;孙权与他提亲,他说是“虎女怎嫁犬子”,1使者,恶化了与东吴的关系;而当东吴采用骄兵之计,起用并不出名的陆逊代吕蒙为将,陆逊致信问候,他又说“书生不足畏也”,掉以轻心,直至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凡此种种都表明,称其勇是恰如其分,谓其智则黯然失色。其实老百姓对此倒是十分清楚的:民间劝说别人力诫骄气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过五关、斩六将要唱,失荆州、走麦城也不要忘。”真是一针见血。说到忠义,关羽也是义有余而忠不足,华容道上捉放曹不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总观蜀汉诸臣,论忠义,文不过诸葛,武不过赵云,选择关羽总不会是因为京剧脸谱的定型——红脸表示忠勇吧,
篇三 : 白马寺[湖北省黄石白马寺]:白马寺[湖北省黄石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_白马寺[湖北省黄石白马寺] -简单介绍
(]白马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白马寺
作文八:《[白马寺]白马寺讲解词》8600字
[白马寺]白马寺讲解词
篇一 : 白马寺讲解词
白 马 寺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春鸟秋蝉,四时八节。一千九百多年来,这里时常红烛高照,青烟缭绕,不知有多少高僧大德、善男信女,在佛坛前跪蒲团,拜如来,礼佛诵经,在钟磬木鱼声中,送走了人世间的寒暑岁月。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还经过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
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的石牌坊和绿草如茵的大广场,是近两年扩建的。 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石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托经”说。据有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到: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他们越过狂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八百里流沙,攀过寒风驱雁、飞雪千里的,茫茫葱岭,来到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东汉使者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
法布教。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
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赦令在白马寺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变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从此在东土大地,周孔老庄之邦,洛河之滨,天子脚下,便有了中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之名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相传,古代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寺院,名叫“招提寺”。有一位国王觊觎寺院财产,想毁掉寺院,以充实国库。一天夜里,他梦见一匹白马饶塔长鸣,叫声悲怆雄壮。国王大为感动,于是停止毁寺,而改寺名为“白马寺”。以后其它僧院也多因袭而取白马为名。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 在一起。例如有人说,唐僧取经路过白马寺;有人说,唐僧取回的经书放在了白马寺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白马寺创建于东汉,而“唐僧取经”发生在唐代。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他们迁置于山门前。
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的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
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其中中间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米,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式名字,如“左仲”、“李部”等。不少人认为,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写,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刻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释源”和“祖庭”,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摄、竺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此篇碑文,应是他住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书法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到了清代,经毕元考证,定此碑为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所书。但
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可知,此碑并非赵氏真迹,而应是出自崇
习“赵体”成就甚高,几乎可以乱真的书法家之手。
前面这两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五间“云水堂”。伴随着晨钟暮鼓,僧人们过着清静的修行生活。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待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相传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奉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为大肚弥勒佛,他满面笑容,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右手握布袋,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夹纻干漆”造像作品。
按照佛教的说法,弥勒为大乘菩萨之一,现居与兜率天。在释迦牟尼灭度之后,他将代替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称作“未来佛”。加上“当今佛”释迦牟尼、“过去佛”迦叶佛,合成“三世佛”。佛教说,弥勒佛从来没有烦恼忧愁,总是高高兴兴的。当他降临人间的时候,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一个充满幸福康乐的世界。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哈哈的形象,会立刻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个大佛看,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活灵活现,富丽堂皇,是清代商城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塔。按照中国的习惯,以他们手中所持法器的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驮天将,被称作“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佛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胜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花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据说,在古代的时候,白马寺内种植的石榴和葡萄都与别处不一样,枝叶茂盛,果实硕大。葡萄个大如枣,一个石榴重达七斤。每年到果实成熟的季节,皇帝便派人来寺里摘取,然后分赐给宫人们,宫人们舍不得吃,又转送给亲朋好友。凡是
有幸得到的,都当作奇味佳肴,舍不得轻易吃掉。这样往往经历辗转好多家。故当时在国都洛阳城内,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白马甜榴,一实值牛”。
佛教是从西域传播过来的,石榴也是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的。在新疆地区,许多少女起名为“阿娜尔罕”,意思就是“美丽的石榴花”。
于是人们把石榴与中国最早的佛寺联系在一起,这是很有道理和十分耐人寻味的。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刻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说起白马寺的历史沿革,这里需要做一些补充说明。白马寺在东汉初期创立后,在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又曾多次被毁坏和多次被重修。白马寺最繁荣的时期是在唐代。公元685年,武则天下令大修白马寺,命薛怀义为白马寺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广修殿阁,使白马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因僧舍距山门遥远,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内僧众三千余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夜宿白马寺,他给后人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到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太监黄锦又一次大修白马寺。此次重修至关重要,它大体上奠定了今天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这方《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追述了白马寺的历史,尤其详细记载了此次重修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各级政府重视文物古迹,尊重信仰自由,也先后多次拨款重修白马寺。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决定对白马寺全面修复,**总理在百忙之中,还亲自过问白马寺重修事宜。
大佛殿的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
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但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据有关资料说释迦牟尼确有其人,他原是净饭王国的太子,母亲为摩耶夫人。相传他于29岁时出家修行,先后在深山修行六年,毫无结果,于是他在35岁那年,独自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感动天地,在农历四月初八,大彻大悟,证得佛果。佛,意思是觉悟者,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是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槃会上”,“拈花示众”。大佛胸口的卍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时,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柯迦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唯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尊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尊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迦叶左侧为文殊菩萨,手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果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
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殿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即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的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夜深入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白马寺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
大佛,又称“倒座观音”。佛教说,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心地善良。只要呼唤他的名号,即可寻声往救。在中国,人们称他为“观音娘娘”、“观音大士”,通常多为女性形象。
大佛殿东西两侧的建筑,东侧为客堂、斋堂,今靠北五间辟为|“卧玉佛殿”,靠南七间为客堂,再东为斋堂,即僧人、居士用斋就餐之处;西侧原为祖堂、禅堂,今靠北五间辟为“玉佛殿”,靠南七间辟为六祖殿,再西为禅堂,即僧人禅定之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
汉灵异记》刻石,毕沅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重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大鹏金翅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金翅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有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型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罗汉”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果位。佛经上说罗汉仅为“初等圣人”,进一步修行,可成菩萨,再进一步修行,便可以修成佛。佛是佛教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佛门把|“佛、法、僧”合称三宝。
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
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夹纻干漆”工艺,就是先用泥、沙等作为原胎,然后用麻、丝、棕等缠裹,再涂漆,如此反复裹涂,最后彩绘描金,并脱去原胎。此种造像重量轻,造型美,色泽艳,耐高温,耐酸碱,且防腐防潮,结实坚固。据说,在古代,好的“夹纻干漆”造像,价值比铜做的像高过十倍。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法说,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做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
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琇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琇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塔、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清凉台前这个古朴的券洞,其券石和山门门洞券石型制相同,也多可有工匠姓名。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所供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有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唯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禅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
得最为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国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以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级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大殿前东侧这通《洛京白马寺释教源流碑记》,因碑石仿宋代苏易简“断文碑”的格式,故称为清代的“断文碑”。
在毗卢阁殿壁及东西两侧摄摩腾、竺法兰殿壁之上,嵌有许多古代诗文画的刻石。明代《王诤诗》刻石,由王诤赋诗并书丹,其草书飘逸洒脱,独具风采,是白马寺现存优秀的书法艺术品之一。它和宋代苏易简的“断文碑”、宋代景遵《摩腾入汉灵异记》碑、传元代赵孟頫书写之碑、清代如琇“断文碑”,被人们共誉为白马寺“书法五佳”。
大殿外这两株高大的古柏为明代种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另有凌霄攀援其上,每年夏季,凌霄花开,似无数花“钟”悬挂枝头,橙花绿叶,十分好看,“凌霄古柏”成为游人最喜爱的美景之一。
殿门前,是一处放生池,也叫福寿池。如果拿一枚硬币轻轻放入,池水可以托起硬币。据说,浮于水面可添福,沉下可以增寿,大家不妨一试。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了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所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力击掌,便可以
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只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随着白马寺佛事活动的日益频繁,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各国的友谊,也为洛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洛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谱写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欢迎朋友们再度光临洛阳白马寺~
篇二 : 白马寺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洛白路6号
历史建筑寺庙古迹
AAAA
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50元,实行套票制
?这里有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中国第一座佛塔、中国第一座比丘道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 ?寺内的“镇寺之宝”——元代的“夹贮干漆造像”,已有700年的历史。 ?观赏珍贵碑碣——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
作文九:《洛阳?白马寺》1500字
洛阳?白马寺
原文地址:2011年11月?洛阳?白马寺作者:眯眯眼拍天下
信奉佛教,洛阳白马寺是不可不去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古称金刚崖寺,创建于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太史傅毅告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13人前往西域求佛。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回到京城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此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
寺山门外,有一对石狮和一对宋代的石马,高1.75米,长2.20米,分立左右~~
山门左侧是白马寺外墙,四周墙角的角楼是白马寺八景之一的角楼~~
进了山门。在东西两侧是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这两位印度高僧的墓也是白马寺八景之一~~
进寺的左右手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是典型的寺院晨钟暮鼓的排列~~
再依次往里,就是白马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
天王殿后就是大佛殿,长22.6米,宽16.3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常转”各四个字。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塑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摩诃伽叶,右为阿难。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殿内还有一口引人注目的大钟,高1.65米,重1500公斤,据传此口钟与当时洛阳城内钟楼上的大钟遥相呼应,每天清晨,寺僧焚香诵经,撞钟报时,洛阳城内的钟声也跟着响起来,因此,白马寺钟声被列为当时洛阳八景之一。成了慈悲和快乐的化身~~
大佛殿前有一尊香炉,甚是威严~~
又见龙饰~~
再往后就是大雄殿~~
大雄殿前的一尊碑文~~
接引殿~~
五重大殿的最后一座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翻译经书的地方~~
楼台上的龙柱~~
这次去白马寺刚好赶上水陆法会,各大殿都再念经,很有佛教的气氛~~
清凉台上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重要古迹,也是白马寺八景之一~~
殿前千年凌霄与圆柏相缠绕~~
毗卢阁右侧的方丈室,门头高悬方丈大匾,又是龙纹,唉,龙啊龙~~
下了清凉台,左侧有个高高的鉴真法师像~~
再往左侧就是法宝阁,楼下一层是白马寺历史展厅,陈列着白马寺的历史和各国送寺院的礼品~~
法宝阁前园林里的小亭子,在雾雨朦朦中,伴随着佛经的诺诺之音,感觉有些梦幻~~
法宝阁里的礼品,以印度为主,中国邮政曾经和印度联合发行过一次邮票,邮票主图就是白马寺和印度佛塔,可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渊源~~
看过金庸写的《鹿鼎记》吗?里面提到了《四十二章经》~~
拜访完寺院,出了白马寺,往东,还有一座齐云塔,塔始建于五代时期,重建于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在白马寺山门东侧,13层,高35米。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重要的八景之一,我没有去,用法宝阁里拍的一张图片代替~~
走过路过,盖戳依旧是必须的,贴白马寺邮票,在白马寺门票上盖上白马寺邮局邮戳,自己DIY,很快乐~~
自己做的极限明信片~~
这个是以前收集的盖邮票发行首日风景邮戳的极限片~~
游览结束,写博客时候,耳边彷佛又想起寺院听到的念经声,感觉如此平静~~
我行走,我拍摄,我快乐~~
作文十:《白马寺导游词》2000字
白马寺导游词
白马寺导游词篇一 下午三点半~我们一家到达了白马寺森林公园~高耸挺拔的树木成群结队~山路如卧龙般弯弯曲曲~游乐场多的如鸿雁一般数不胜数~水平如镜般的湖面温文尔雅…… 我门下车后首先去登山~一层一层的阶梯~弯弯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荫小道……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登山开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节一节的爬楼梯。时而欢快~时而蹦跳;时而快步追姐姐~时而坐在亭子里欣赏着田园小憩~这儿真美~数不清的绿色森林~数不清的银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时见到那一只只的蚂蚁~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脚步~生怕伤害了他们;遇到野兔时~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吓跑他;遇到飞禽时我不去伤害她~因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时才会快乐。数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楼梯~多少步;数不清我见到了多少树~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响最深刻的是“白马拖缰”这个历史典故~讲述的是一个穷苦少年因家境贫穷~以给老财主砍柴为生~在一个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老人在一旁挨冻~他忘记了老财主的狠毒点火来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烧热后给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纸马告诉他如果这匹纸马吃到千年谷草就会变成一匹神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风大作~下了一夜的
1 / 4
暴风雪。第二天~财主不顾风雪~威逼着少年进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怀中的纸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毁坏了~他清楚地记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来到寺院~从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怀中的纸马一下就张口吞了下去~摇头摆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骏马~进山为少年驮炭而归。财主得知后~就想将神马占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谋半夜前去盗马~结果被白马踢翻在地。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腾空而去~马铃被财主扯落~散了一地~变成了摇之即响的马铃石~白马缰绳拖过的一条山梁至今寸草不生。这就是马铃石的来历及晋城四大名胜之一“白马拖缰”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篇四 洛阳~是一座千年古都。闻名天下的古迹是一定少不了的~像龙门石窟、天津桥、白马寺等等等等~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白马寺了。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曾有幸去过一回白马寺。我完全被这座历经两千年风雨的中国第一古刹吸引住了。 这座古刹始建于公元68年。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白马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很多壮观的建筑物。而且~白马寺还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还被尊称为“祖庭”和“释源”。 据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
2 / 4
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非常高兴。第二天一上朝~他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并询问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他告诉汉明帝:“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皇帝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汉明帝派使者秦景、王遵等13人去西域~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了其中一部分佛经~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今天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古寺~还是一个有许多生动传神的佛像和宏伟建筑的地方。 我到白马寺旅游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不仅有形象生动有趣“欢喜佛”弥勒佛~还有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还有一个景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齐云塔。这座佛塔虽然不是十分壮丽~但有弧度的塔身~给人以玲珑、小巧的感觉。 白马寺~是一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刹~是我们洛阳人的心中的骄傲!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篇五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
3 / 4
年的历史。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