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高中作文素材行善》19000字
篇一: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陈光标:将“裸捐”进行到底
素材快线
据媒体报道,2010年9月底,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将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打算邀请50位中国富翁。被邀请的时候,很多受邀富豪反复确认是否会在晚宴上被劝捐,一些人甚至因此拒绝参加晚宴。
而与大多数中国富豪们对参加“慈善晚宴”的“惧怕”和“犹豫”相比,中国“首善”陈光标发表了《给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先生的信》,郑重宣布:“将做第一个响应并支持你们行动的中国企业家。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也是我给你们两位先生中国之行的见面礼。”此举一出,陈光标也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人们的热议。有人力挺,有人说他是做慈善秀。
幼时家境贫寒,对饥饿贫穷充满恐惧,尔后走上创富之路,历经千辛万苦终成“胡润榜”富豪,在汶川地震后,陈光标作为一名平凡的志愿者,贡献了这样一组不平凡的数字:救回
1
128条生命,共捐了785万元现金、2 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 000台电视机、1 500台电风扇、8 000个书包??
多向运用
一路走来,陈光标用真诚之心将“裸捐”进行到底。对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解读。
一、从陈光标“裸捐”的角度,适用论题:?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专利;?追求诗意的人生;?开放的视角和豁达的精神,就是心灵巨富的最好体现;?以裸捐的决绝表达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重塑财富的品格;?多一些社会责任的承担;?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敢为天下先;?乐善好施,传统美德。
二、从热讽者的角度,适用论题:?没有私就是最大的私吗,?不能给慈善人物上锁,更不能对他们吹毛求疵;?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不要把慈善当成临时宣传的工具。
三、从社会的角度,适用论题:?善途堵,则爱心塞;善途开,则爱心通;?“慈善钱山”有路“善”为径;?做慈善最需要别人的包容、掌声和微笑;?对走在慈善事业前沿的企业家们少投一些怀疑的眼光。
【失误论题】?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会考虑社会;?捐出全部资产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解说:这则材料是说陈光标担负社会责任,慈善得彻底。如果只是片面地看问题,那就偏
2
激了)
论证示例
例1慈善是个人价值的一个突出体现
很多名人也好慈善,但他们只是把慈善当成临时宣传的工具,在有需要时才想起慈善,才用起慈善。陈光标不仅把慈善当成一生的事业,而且也改变了国人对于行善的观念。他不仅在持续不断地做慈善之事,而且常常以高调的姿态表现出行善的热情与积极。原因在于对财富的正确理解,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正如他在信中所说的那样:“每个富人应该意识到,能够成为富人是幸运的,但你拥有的财富,绝不可以仅仅属于自己个人,你有责任为他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报社会。”我们在向陈光标深表敬意的同时,多么希望更多的财富精英和资本领袖,能够像陈光标一样,即使不“裸捐”,也能多一些慈善之心,多一些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够坦然地面对盖茨们、巴菲特们的“慈善晚宴”之约,
不让陈光标那么落寂和孤单。陈光标在慈善事业的选择中,以裸捐的决绝表达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重塑了财富的品格。在他的眼中,财富不过是社会资产的个人暂时拥有,而慈善才是个人价值的一个突出体现。因此,他无需把财富传递给家人,他相信个人的所作所为才是影响亲人的宝贵财富。这种开放的视角和豁达的精神,就是心灵巨富的最好体现。
3
例2 追求诗意的人生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生存在本质上是诗意的。人生大概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俗务,就是柴米油盐,或者是各种应酬;第二个层面是事业;第三个层面是审美观,也可以说是诗意的层面。第三个层面是超越俗务和功利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在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栖息场所,无论是现实的居所还是心灵的归宿,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陈光标物质生活富足,他更渴望精神家园中美好的情愫充满张力,从而使他的人生更丰盈,更饱满,更多姿多彩。境由心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陈光标能摒弃金钱,首个声明将身后财产全部捐出,使心灵超越俗物,超越红尘,保持心灵阳光般的明媚,细草般的清丽。余光中说过:“生活里面应该有美。”应该让我们的人生充满诗意,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
例3 敢为天下先
古今中外,从来不乏敢为天下先者。是商鞅,第一次直面血淋淋的奴隶贵族制度;是陈涉,有了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秦始皇,有了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中国;是汉武帝,第一次使北中国无忧??敢为天下先让他们的灵魂永存于世,他们的所有智慧、努力也得到传承。古老的中国记忆着无畏的传说。近代中国的崛起,多少敢为天下先的人,让我们景仰。国父
4
孙中山,举起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大旗,当时多少嘲笑,多少白眼~但历史的趋势毕竟是无法阻挡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中国的大地上强烈发展起来了,点燃这火的就是这种大无畏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今的陈光标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个高呼“裸捐”,那种毅然决然又一次张扬了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相信由于他的振臂一呼,会得到八方呼应,中国的慈善事业将开辟新的历史篇章。
金庸耄耋之年获剑桥博士学位
素材快线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2010年7月,已86岁的他又获英国剑桥大学颁授的哲学博士学位。
因不坐享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虚名,81岁的金庸决定让自己的身份从老师倒退到学生,并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毅然决定到剑桥大学攻读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校方有好心者劝告他不用再读了,因为在剑桥“荣誉博士”享有比校长更高的地位。不过金庸显然并不甘心,他曾说自己追求的是学问而非学位。在他的《唐代盛世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制度》这一博士论文中,因正史没提及安史之乱中的荣王之死的死因一事而质疑正史造假。他指出,荣王是被他做太子的哥哥给杀掉的,因为太子想掌握军队控制权,从而
5
解决了一桩关于荣王暴亡的千年悬案。
“他本身的学识,比任何一个博士毕业生都高,他根本不需要用个学位来证明自己,难得他仍不断追求学问”,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确实值得每
个人学习。
多向运用
这则素材反映的是金庸耄耋之年获剑桥博士学位的事件,赞扬的是“终生学习”的精神,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解读:
一、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适用论题:?活到老学到老;?求学需要孜孜不倦;?学无止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终身学习是生存发展的一种需要(最佳角度)。
二、从学会忘记、锐意进取的角度,适用论题:?学会忘记是一种人生睿智;?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忘记过去,才能更好地进取;?我们应该选择性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段辉煌的人生;?要学会忘记,需要自身的勇气,也需要自身的胸怀。
三、从淡泊名利的角度,适用论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追求;?淡泊名利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宽广的人生气度;?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想幸福,就要学会淡泊人生、淡泊名利、淡漠荣辱、淡忘年龄。
四、从敢于质疑的角度,适用论题:?学贵质疑,小疑则
6
小进,大疑则大进;?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质疑是求索的前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论证示例
例1终身学习是人生的一种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知识危机出现,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一种需要,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早年就赢得“雅典第一诗人”的桂冠,但他经常吟咏“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勉。金庸继承了梭伦的这种精神,他认为不能坐享“荣誉博士”的虚名,86岁的他终获哲学博士学位。他还说自己追求的是学问而非学位。“他本身的学识,根本不需要用个学位来证明自己,难得他仍不断追求学问”,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确实值得每个人学习。
例2淡泊名利才能锐意进取
金庸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剑桥大学“荣誉博士”。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这些荣誉之中,没有眷恋已有的光环,而是忘记了过去的荣耀,锐意进取,永不停止。可见,淡泊名利,淡漠虚荣,是人生最清醒的选择,是一种人生睿智。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人的
7
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能者”,只有忘却、淡泊、平静,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才能集中精力与能力于选项上力求突破,最大限度地获得比较优势,安心做事,尽心做事,做成事,成大事。
例3疑是智慧之花
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贵质疑,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如果金庸没有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质疑正史安史之乱中的荣王之死,可能历史就多一份错案、假案、悬案。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
果。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我们要提倡“疑”,提倡“问”,通过“疑问”探索未知世界。
用生命之烛点燃“法援”之炬
素材快线
一个身患癌症的人,在生命的旅程进入倒计时之后,要用人生蜡烛的最后火光,点燃一项新兴的事业——用法律援助的熊熊火炬,温暖每一个贫弱者。他,就是湖北省法援中心
8
主任、三级律师王林。
1999年初,身患精原性细胞癌的王林,在两年的时间内,经过两次手术并接受放、化疗治疗后出院,医生说,治疗效果还算乐观,活三年的可能性有70,。听到医生这样的宣判,他落泪了,但很快又擦干眼泪,他要寻求一项适合自己的事业,在自己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即使要死,也要死得辉煌一些,我的生命虽然不长了,但也要在短暂的人生中,释放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让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升华。”他这样想道。他的法律援助事业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演绎着春风化雨的力量,三年过去了,几个三年也过去了,他依然奔走在这条为之不懈奋斗的路上。
多向运用
怀着对法援事业满腔的热情,王林一路走来,辛劳而又充实,磨难但却幸福着。对于这则素材,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解读。
一、从王林与病魔抗争的角度,适用论题:?铮铮铁骨男,有泪不轻弹(最佳角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厄运;?坚持的力量;?奇迹并非偶然;?在磨练中学会坚强。
二、从王林的法律援助的角度,适用论题:?心怀大爱,上善若水(最佳角度);?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那就是不平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的价
9
值;?人生在于奉献;?我的生命我做主;?无怨无悔的使命。
三、从社会的角度,适用论题:?法律援助的力量;?扶弱济贫需要发扬光大;?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将变得无限光彩。?给奉献者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助人者以帮助。
【失误论题】?法律,是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权益;?上天是有情感的。(解说:这则材料是对王林品质的赞美,如果避重就轻,从上天、人民的角度上来寻求立意,就偏了)
论证示例
例1 铮铮铁骨男,有泪不轻弹
何为硬汉,谁为铁骨男儿,铮铮的铁骨男儿,是岳飞在小人秦桧的陷害之下依然精忠报国的伟岸身躯;铮铮的铁骨男儿,是李白面对权贵“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屈呐喊;铮铮的铁骨男儿,是谭嗣同临死时“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悲壮豪迈;铮铮的铁骨男儿,是律师王林与病魔抗争时“擦干泪,往前走”的无畏。面对磨难,他们顽强不屈,一遍一遍地告诫自己:流泪是懦弱的表现,只有挺起腰杆,一切的坎坷才有可能被踩在脚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能够“咬定青山”,绝不放弃,所有的风吹雨打,都将会成为过眼云烟。你看,王林不是以超人的意志坚定地活下来,
并且不断地奉献自己吗,
10
例2 心怀大爱,上善若水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那么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更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湖北法援中心主任王林,把这份“关爱”做到了极致,他在一次次向素昧平生的人伸出援手的同时,也将仁爱的心和博大的胸怀裸露无遗。他要用法律援助的这把熊熊火炬,去温暖每一个贫弱者。
达能兼济天下固然宝贵,而穷亦不失爱心更见境界。将每一个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把关爱困弱、传递真情、奉献他人看做做人的本分、国民的义务、朴实的寻求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就是王林的本质和品德,这就是王林的胸怀和境界。
有爱,有人生;有真情,有人生。在逆境中因爱而崛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爱、上善若水,让我们的生命更绽放异彩。
例3 扶弱济贫需要发扬光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渴望,一种呼唤,企求拥有那一缕阳光般的、炽热的心,拥有那如一丝清风般能拂去心中阴影的一声安慰与鼓励,特别是那些弱者,更需要这样的关爱。正是基于这一点,湖北律师王林,拖着病弱之躯,孜孜不倦地奔走在“法律援助”这条道路上。但仅仅一个王林,他所能
11
掬出的心力是渺小而绵薄的,若能有千千万万个“王林”站出来,献身于法律援助事业,那么,在这份大爱的召唤之下,它所融汇并迸发出的力量便是宏大的,坚不可摧的。它如“息壤”生发不止,它如“核子”聚变不灭,它如“多米诺骨牌”连绵不绝,它如春雨润物无声滋濡心坎,它如阳光驱走冷淡温暖人间,它如大潮淘尽黄沙洗涤灵魂,它更如浩浩荡荡的春风,让我们的社会驶向更加文明与和谐的港湾。
“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不拒乞丐入内读书
素材快线
2011年1月18日,杭州图书馆成了热门话题:常常有乞丐和拾荒者到杭州图书馆阅览,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而图书馆却因此遭到一些读者的投诉。“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就是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对投诉者说的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数千次。为求证,记者连线了褚馆长,然而,一向低调的他婉言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几经辗转,记者找到杭图办公室主任。“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刘主任惊讶地说。
记者来到杭州图书馆,除了外面漫天飞雪,一切如常——自修室内几乎满座;白发的老人戴着耳机安适地窝在沙发上听音乐;阅览室里有民工模样的人静静翻书。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据悉,
12
目前的杭州图书馆,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多向运用
众生平等,人所共知;作为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有权利阅读。但图书馆进去乞丐和拾荒者像个传说,几天便红遍网络。
一、从公共图书馆行为的角度,适用论题:?给予公平的社会环境;?零门槛开放,向文明迈进;?公益精神不动摇;?做好服务,传递温暖;?以人为本,熠熠生辉;?用尊重赢得尊重;?不是新闻的新闻。
二、从一些读者投诉图书馆的角度,适用论题:?学会与所有人相处;?尊重他
篇二:2016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十)
2016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十)
1、南方集中供暖,谁愿“在艳阳里大雪纷飞”,
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有专家认为,“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11月16日新华网)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
13
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是不少北方人长期以来,对南方的冬日印象。这样的印象,在2015年被一首《南山南》所续写,“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当北方有供暖的时候,南方就开始在羡慕嫉妒恨里,一遍遍纠结“南北之界”的历史话题。
避暑救寒,不是轻奢的娇嗔,而是民生的责任。“记者调查发现”的事实,当然是客观存在,却与民意隔了好几层皮。一来,所谓北方室内寒冷与南方室内温暖,是碎片化的现象。就像供电了,还有停电的时候;供水了,还有污染的概率一样——能据此就推断出水电供不供无所谓了吗,二来,北方集中供暖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南方不少地区冷风嗖嗖,就算家里有取暖,无非是空调、油汀或取暖片,成本也好,效率也罢,跟集中供暖是“一个意思”吗,再一个,“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不假,但,有多少人、多少家庭舍得没日没夜开着空调取暖,就算有心有钱又不怕耗费资源,都像北方那样送暖入户,估计城市电网早就瘫掉了。
泛泛的口舌之争意义不大,还是看看专业研究吧: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虽然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大多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但,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说了这些年,所谓南方集中供暖,当然
14
不是一股脑把广深地区也纳入进去,而是切实考量到江浙沪等纬度区位,居民家里严寒难耐的现实,分省、乃至分市因地制宜。令人诧异的是,北方供暖成了惯例,当然没什么可说的。怎么谈到南方集中供暖,就要搬出经济、节能、环保账单来吓唬人,言下之意,还是算了吧。莫非,北方集中供暖是天赐能源、或者南方人天然抗冻,
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现实,需要在南方集中供暖问题上好好考量:一是来自卫计委的数据称,2014年末中国流动人口达到2.53亿人,预计2020年将逐步增加到2.91亿人。“世界是平的”,南北方人口迁徙成为常态。纵使为了保护怕冷的北方人,南方严寒地区考虑集中供暖,也是个现实的民生吁求。二是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供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一旦在“集中”层面得不到纾解,分散取暖的结果,恐怕只会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雪上加霜。这究竟是公共利益之福还是祸呢,
南方不少高端小区,已经开始在集中供暖上做文章了。不过,行政的责任,交给开发商去代偿,这合适吗,在冰冷彻骨的南方,集中供暖不肯屈尊纡贵,难道仅仅因为南方姓“南”,是啊,若南方能以集中供暖,谁又愿跑到屋外“在艳阳里大雪纷飞”呢。(邓海建)
2、鼓励“紧急现场救护”体现公共担当
2015年11月16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
15
议听取并审议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条例草案明确:鼓励紧急现场救护。鼓励经过培训、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同时,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对患者造成损害的,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新闻晨报》11月17日)
紧急现场救护的重要性,通过诸多例子可以说明:2013年,在武昌地铁2号线光谷站出口发生感人一幕:一名小伙不幸晕倒在地,正好路过的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哈马德见状,毫不犹豫地上前施救,让小伙在现场苏醒过来。让哈马德他感到奇怪的是:围观的人群中,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拍视频,还有的在打电话,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施救。2014年2月17日,一位女白领突然晕倒在深圳地铁的通道里,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的50分钟内,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她采取有效急救措施,120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死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同“见扶不扶”一样,紧急现场救护也面临着“当救不救”的道德困局。
这其间虽然有“不会救”的能力问题,但更多还是“不敢救”的态度问题。救人之后被讹诈怎么办,如果出现了损害事件又如何处理,诸多顾忌让每一个想冲上前去的人,都会投鼠忌器,于是他们往往会选择拍照,拍视频或者打电话,甚至呼叫别人上前,但自己就是不愿伸出援手。对此,曾有媒体
16
做过现场调查,“怕承担责任”成了很多人不实施急救的理由。因而,出台“好人法”给公众顾忌松绑,让好心人在公开场合无偿施救时免遭讹诈已无可回避。
上海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解春称,中国公众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不到5%。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一数字为85%,法国为40%,新加坡为30%。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率跟“是否愿救”的意愿密切相关,比如,《好撒玛利亚人法》在美国案例法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并通过“免责式保护”而给公众权利松了绑。通过法律的保护式鼓励,让公众的急救技能的普及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公众急救的意愿日益强烈,“见危而救”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性常态。反观国内,在“见扶不扶”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下,紧急现场救护也难以摆脱“见急不救”的尴尬。
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意味着,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损害,都将由政府全部买单,从而实现了个人的“零风险”。这样的兜底保护可以说是释放了最大的善意,也是对紧急现场救护的最大激励,体现了公共责任应有的担当。事实上,当紧急救护本身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并成为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一部分,为其后果买单本就是社会共治的一种延伸。近年来,从各地见义勇为立法的保护条款的扩大与深化,再到北京、海南、深圳等地将“好人法”原则纳入急救立法,折射的是一种公共治理理念和手段的升
17
级。
急救也好,救助也罢,社会问题最终还得整个社会来解决。“见扶不扶”的道德困局,既是一个道德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用法律的手段去引导、保护和激发道德责任,是公共责任应有的担当,也公共管理伦理的体现。只有通过立更多的“好人法”去激励和保护好人,那么社会才会好人辈出,能人不断。(堂吉伟德)
3、惩戒失信学生不能“轻教重罚”
近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对照表,在拟修订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首次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记录,记录学生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等,同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学生可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11月19日《京华时报》)
熟悉高校学生处分条例的或许都知道,开除学籍是对一个学生的最高处分,一旦某学生受到了这样的处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校对该生在学业上的单方终结。从这点来看,修改后的学生管理规定对失信学生的惩戒是严肃且严厉的。但是,惩戒从来都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它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纠偏手段。对于高校来说,究竟该如何用好这一新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并达到提升他们能力的目的,或许还应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相应的配套措施上。
18
新规定明确表示,高校应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记录,同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这也就是说,对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理,也只能是建立在高校必须开展对应的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否则,惩戒便失去了基础,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但要看到的是,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其实并非第一次提出,以笔者近几年的辅导员经历看,这项工作早就当作学生日常教育的一部分渗透到了整个学生工作中,可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专业性、课程设置的不系统性以及课程内容的随意性,使得这门课程在很多时候都沦为了一种形式,它也并没有从启迪学生心灵的角度给予他们更多的理性认知,以至于在高校多次出现“这边诚信教育轰轰烈烈,那边考试作弊却如火如荼”的畸形奇观。
更要警惕的是,新规虽然对学生的失信行为和诚信教育都作了方向性的要求,但在相应的细节落实上,却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说明,更没有对高校诚信教育不达标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惩戒。在这样的情形下,负责任的高校可能会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在诚信教育和惩戒措施上都下同样的“功夫”,但也不排除一些“怕(转 载 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 档 网:高中作文素材行善)麻烦”的高校仍旧会沿用以往的教育手法,可在惩戒措施上却“毫不手软”,使得教育出现“重惩戒,轻防范”的乱象。而这,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固有目的,
19
更会在无形中伤害更多的学生。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中国的教育生态里,我们一直都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而学生管理新规的出台,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教师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想,如果一所高校的老师连自身的诚信素质都不合格,都还要去抄袭论文、学术作假,那么,我们又怎能期望他可以教出更好的学生,而要避免这样的尴尬,高校又是不是该以更严肃的姿态对我们的教师也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呢,
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各种途径让人的心灵变得更美好。我也相信,教育部修订学生管理规定的目的也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红线划定,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去提升他们的内心。而对于高校来讲,就更应该读懂这规定之中的善意,并辅之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学生去触碰这一红线,并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学生。事实上,这也正是诸多教育管理规定的题中之义。(张 剑)
4、百万支票谢恩人演绎点滴之善
20年的创业打拼,他时刻铭记一句忠告:做人要诚实守信处。凭着这一人生信条,他从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厂老板。他把当年给他这句忠告并给了他一顿饭的“姐姐”视为恩人。20年后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后,他用100万元现金支票来感谢恩人。他就是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何荣锋。(11月21日《重庆商报》)
20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百万巨额的回报,是知恩图报的应有之举;然而,不要百万巨款,并非不给对方以回报的机会,恰是“不求回报”的初心未改,这一送一拒,让当初的“一饭之恩”得到了升华,也因彼此之间的至纯之善,而将善之境界演绎到了极致。点滴之善的积累成为大善,平凡之善而成为良善,因善结成的友谊,自又演绎了一段人间佳话。
一饭之恩的范例当属于韩信,当年落魄无比的他,处于饥肠辘辘的时候,恰是一位农家大妈无私的给了他一碗米碗,解决饥饿之中韩信的一时之急。这样的雪中送炭,如何叫人不感动莫名,又如何不让人铭心刻骨,发达之后的韩信,把老人视为自己的母亲那样赡养,以实际行动注解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内涵。当今天,何荣锋与戴杏芬又将其生动的再现了一次,并让每个围观者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比于那些所谓的暴力慈善、炫耀公益来说,低调而质朴的“一饭之惠”才更触及人内心最柔弱之处。锦上添花固然值得称道,雪中送炭才更值提倡;轰轰隆隆的壮举固然光彩夺目,然而润物无声的点滴彰显才更为难得。那么,什么是善,善就是植于内心的一种理念,一种见危济困的行为自觉,一种不求回报的救助与舍予。当初给予别人一饭之惠的戴杏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什么回报,她只是认为别人遇到了困难,陷入了绝境,那么自己就应当施以援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拉上一把。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会不会遇
21
到这种状况。当自己陷入绝境之时,至少也能有一点希望,获得一些期待,而不是希望之手的绝望。
所以,善是一种生存的理念,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尤其需要像保护眼睛那样去珍惜和呵护。心存善意者必然获得善报,以做人诚实守信作为人生信条的何荣锋,能从乞丐实现到老板的华丽转身,就是因为其拥有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而施恩于人的“姐姐”戴杏芬,能得到百万支票的回报,又何尝不是对善者的最高褒奖与礼赞,
在如今天这个道德相对滑坡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行善,二是现代人如何行善。东方人说,因为我遵循内心的道德;西方人说,因为我相信外在的上帝。无论是内心的道德,还是外在的上帝,行善都是一种信念,一种底线,一种精神,若离开了善意与善举,那么人将不人,整个社会也将陷入无序之状。而作为一种亘古未变的价值,行善的标准从来就没有改变,对善的认同原则也从未调整,比如必须依法依规,量力而行,当然更重要的是,必须出自于内心的真实意愿,没有任何私念与私欲,不把行善作为炒作的工具,不将其作为牟利的手段,始终坚持“不求回报”的初心,始终秉承“知恩图报”的底线,用自己的行动去固守,去实现,去助推,那么才会形成善的反馈与接力,并让其在传递中不断被发扬光大。(堂吉伟德)
5、 学生集体打脸100下,教育最该脸红
22
作者:陈广江
近日,山东临沂市经济开发区禹韩小学的一年级孩子,集体接到老师的指令,要求每个学生打自己的嘴巴100下,必须高高抬起,重重落下,还得带响声。家长说,老师当时心情不好。校长称,老师刚来,没有任何教课经验,孩子们又不听话,一时糊涂。19日,记者获悉,该老师被停职记过。(11月19日大众网)
青岛幼儿园老师“棍棒虐打幼童”事件尚在调查,又惊现临沂老师“令学生集体打脸100下”事件,接连两起体罚丑闻,令人愤怒,更令人深思。一边是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一边是棍棒教育屡禁不止,羞辱、殴打孩子的丑闻几乎天天上演,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令学生集体打脸100下,而且要狠、重、响,这种变态的体罚方式让师德碎了一地、烂成稀泥。六七岁的孩子天生顽皮,上自习课说话聊天也是常事,而维护好课堂纪律本就是老师的责任。现在看,该老师非但没有尽责,反而把学生们当成了泄愤的对象,践踏了基本职业操守,也逾越了社会容忍底线。
耐人寻味的是事后学校的反应。18日,丑闻曝光后,校长称老师刚来,缺乏经验,因孩子破坏课堂秩序,一时糊涂才责令学生打脸,老师认识到错误后被调到其他学校了。潜台词是,学生有错在先,老师犯错在后,而老师犯错也是有
23
原因的,现在也知错了,调离学校就算完了。看来,学校并没有当成多么严重的事,或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绝非“一时糊涂”这么简单,学校的态度注定无法平息社会怒火。在舆论压力下,19日,学校才拿出“零容忍”的态度:对涉事老师停职记过,三年内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学校前后态度的转变恰恰说明,学校所在意的,不是体罚教育本身,而是社会影响和舆论反应,所谓的师德师风建设仅仅停留在嘴上而已。
体罚教育为何屡禁不止,师德底线为何频遭践踏,从学校对体罚丑闻的态度可见一斑。平时不把体罚学生当回事,出了事首先想到遮丑,实在遮不住才拿当事老师开刀,顺便再喊几句“零容忍”、“绝不姑息”之类的口号,这是很多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不难设想,下一次丑闻的发生,只是时间、地点的问题。
啪啪啪,啪啪啪??学生集体打脸100下,不仅打在了家长们的心上,也打在了教育的脸上。谁该脸红,不言自明。
篇三:作文素材之善人善举2014
善的力量丨2014:那些温暖人心的“相逢”
2014-12-21 新华网
编者按:转眼间,又到岁末年终,人们在翘首企盼假期的同时在紧张忙碌着,有的为考试,有的为应聘,有的为年终绩效,还有的在为过年回家的火车票“战斗”,城市里街道间
24
都是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今天,让我们停下脚步看一看这些我们身边人的平凡故事,他们给我们的心灵带去寒冬里的温暖,他们让我们看到身边萦绕着的正能量,希望他们给我们年终奋斗的脚步上增添一些爱与善的力量~
===“善”的力量之济世篇===
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仿佛像我们“守护天使”一样,在人们遇到危难的时候出手相助,为此他们甚至付出生命,他们的当代的雷锋,他们是“感动中国”的代名词。
“夺刀少年”感动中国
“夺刀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
,月,,日,在江西宜春市区至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高三学生柳艳兵及其同学易政勇等,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事发后,柳艳兵和易政勇被送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较重,无法参加高考。
宜春市人民医院为柳艳兵和易政勇安排了一个两人间的病房。病房里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篮,花篮上写着“早日康复”“向英雄致敬”等温暖的留言。
高考结束后,同学们经常来看望柳艳兵和易政勇。为了不影响他们休息,前来探望的同学需要排队轮流进病房,有的需要等候一个小时。“看着他们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真的很开心。”两人的同学刘浩说。
25
在采访中,柳艳兵和易政勇的话并不多,可以看出勇敢面对持刀歹徒的两位少年并不是善于言谈的人,不过他们说的不多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不后悔”三个字。
教育部对柳艳兵和易政勇的行为表示赞赏,7月2日,他们身体康复后,教育部门为他们组织了单独的考试。此前,也有13所高校向二人抛出”橄榄枝”,而柳艳兵和易政勇选择通过真实的考试成绩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
消防员粪坑救弃婴一路猛喊40次“让开” 获赞呐喊哥
“呐喊哥”李治抱着刚被救起的弃婴
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官方微博消息,陕西榆林一女婴被遗弃公厕坑道内,消防官兵赶赴后立即捞出孩子,然后用迷彩服包裹送医。途中消防官兵一路“呐喊”3分多钟连续喊了30多次“前面所有车辆让开”,20多次“靠边停车”,以及近40次“让开”的呼喊,还轻柔地对被救女婴说“坚持,多次提醒抱女婴者盖好衣物,“不要让娃着凉”。仅用不到4分钟即送到医院,女婴成功获救。
“看哭了,消防员才是最棒最贴近民众生活的英雄~”“两个大老爷们儿也不会哄小孩,就喊‘哎哎娃你不要睡’、‘娃你坚持住’。”网友纷纷为“呐喊哥”点赞:戳中泪点。
“呐喊哥”消防中队队长李治说:“当时也不确定这个孩子能不能坚持下来,我们所有人的想法是希望她能活下来。”
91岁爱心老人拾荒为生安恬离世42年间收养30多弃婴
26
拾荒老人养女张晶晶抱着女儿和7岁的张麒麟(左一)在病床前,2012年7月摄
8月6日晚,一个普通而静谧的盛夏之夜,带着安恬而祥和的笑容,浙江金华的“五里亭”爱心老人走完了自己朴素而又艰辛的一生,享年91岁。从此,两个老人与30多个孤儿
的传奇故事划上了一个句号。
楼小英和丈夫张洪斌一辈子以拾荒为生,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一共收养了30多名弃婴。1995年丈夫张洪斌去世之后,楼小英老人便一个人捡破烂维持这个特殊家庭的生计。 老人走得突然,可让孩子们欣慰的是,老人走得却十分安恬。“她走的时候,脸上感觉是发着光的,嘴角也微微带着笑意,大家都说这是老人一辈子积了福,所以走的安详。”亲生女儿张彩英如是说道。
就算光环再多,对于张彩英来说,老人在自己眼里就只是一个母亲,一个坚强的好母亲。张彩英至今还清晰记得老人第一次抱回孩子时的场景,那是42年前,外出拾荒的老人带回了一个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婴儿,张彩英当时就觉得很兴奋,想着以后能有一起玩耍的伙伴了。没想到,之后,老人带回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个四面漏风的五里亭,一共挤了十几个孩子。没饭吃了,老人就出去垃圾桶里翻点吃的回来,洗洗干净,拿开水一煮,填饱肚子;衣服不够穿,老人就把破雨伞上的布拆下来,给孩子们围上当裙子??虽然
27
生活贫穷,但老人们从不肯亏待孩子,常常自己吃得“猪食不如”,对捡来的孩子却宝贝得很,经常用捡破烂换来的钱给他们买奶粉吃,先后收养了30多名弃婴。
===善的力量之励志篇===
你有没有抱怨过上天的不公,人生的不等,那么请看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他们没有我们普通人的健康体魄,强壮的人才,他们从来不抱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丢了手臂丢不下课堂 苗族女教师仁晓英25年别样青春
教师仁晓英
有许许多多的学校,有大批默默无闻却又兢兢业业的教师。他们塑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随手采撷,都是一部足以打动人心的壮丽篇章。东川的年轻教师仁晓英,就是他们当中平凡而又动人的一位。
云南东川的年轻教师仁晓英,由于肿瘤做了截肢手术,遗憾地暂时告别了心中挚爱的讲台。只要有回校讲课的机会,她都会尽心尽力,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气氛,深受学生喜爱。
生病后她对未来的期待就是:“开心过好每一天,不管以后能够走多远,开心就好。我身边有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我不想每天愁眉苦脸地担心自己的病情,以我的性格来说,我也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就喜欢每天开心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够重新站在讲台上,延续我的教师生涯,
28
告诉别人,我是一个老师。”
仁晓英说,自己爱上教师岗位的最初萌芽是由于当初开培训班的经历。那段时间,她学会了从小到大都没有体会到的责任感。她发现自己能够独立打理好一个班级,管理好学生,与家长打交道,她爱上了这种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很快,仁晓英考入东川区乌龙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教授的课程是她最喜欢的英语。
“校园里面鸟语花香,学生们都在早读,那种感觉可能在我的梦中出现过千百回。”晓英记得,从第一次“有点颤抖”地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 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些山里的孩子,要把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所有激情与热爱全部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
回想当初得病是最怕的是什么,她说:“除了舍不得家人,最大的担心就是可能没有办法再教书了。这样一份职业是我多少次在梦中都想得到的,同时还有我的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我当时做第一次化疗,才出手术室的时候头发就全部掉光了,当时怕被学生笑话,就戴了帽子。结果有一天上课,帽子不小心掉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抱着头,我以为学生会笑,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笑。那时候??我觉得真的挺欣慰的,能够跟这么可爱的学生在一起。我不
知道我的病情会怎么发展,但是我就想开心过好每一天,不管以后能够走多远,开心就好。我身边有那么多关心我的
29
人,我不想每天愁眉苦脸地担心自己的病情,以我的性格来说,我也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就喜欢每天开心一点。”
患脑癌四度手术中风致残 智力受损 苦命女圆大学梦
左图为汉娜?琼斯拿到大学毕业证,右图为汉娜?琼斯接受化疗
不久前,21岁的汉娜?琼斯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并找到了一份助教的工作。对普通人来说,这或许算不上什么成就,然而,对进行过4次脑部手术以摘除癌性肿瘤,期间中风一度无法说话、行走的琼斯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奇迹。
据英国媒体11月10日报道,“奇迹女孩”琼斯来自英国柴郡首府彻斯特。6年前,琼斯的脑子里被发现长了一个4厘米的癌性肿瘤,为此,她先后进行4次手术,医生曾告诉她手术可能导致她智力受损,中风致残,没有能力参加高中毕业考试,更别说上大学了。
一直梦想着当教师的琼斯没有屈服于暗淡的前景。医生为其做了两次手术摘除肿瘤后,脸色凝重地告诉琼斯和家人说她可能要做第三次手术,以刮掉她大脑动脉深处的肿瘤细胞,保住性命,但手术必将引发中风,导致智力受损甚至残疾的后遗症。琼斯坚定地接受了手术提议并在2009年8月接受了手术。
不出医生预料,琼斯在术后不久中风,醒来后无法说话、站立和自己吃饭,医生判断她可能会终身残疾。令人惊奇的
30
是,琼斯在4个月后慢慢康复,重新站了起来,学习走路,学习中风前已有的种种技能。
琼斯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考上了本地的彻斯特大学。在大学三年里,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上课,同时参加脑癌基金会的筹款活动,最终以2:1 的荣誉教育学士学位毕业。“这非常耗费精力。我曾经想过放弃,可我的家人和导师都支持我走下去,很开心我最终做到了。”琼斯说。
在校兼职3年小蜗牛学霸瞒着父母洗86万个盘子
周丹在学校食堂收拾餐桌在重庆大足农村长大的周丹是个瘦小的女生,身高不足1.5米,是班里最矮的学生,可从大一到大四,她年年考年级第一名。近日,她又以现场评委最高分的成绩站上了校“十佳大学生”的荣耀台,成为大家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一姐”。她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
中学时期:知耻而后勇 她从差生一跃成为尖子生
上初二时,第一次月考,150分的数学总分周丹只得了39分,作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对这样的成绩完全不能容忍,于是在周丹面前丢下错误百出的试卷的同时,还丢下一句深深刺痛周丹的话语——“个子不长,脑子也不长。”
周丹说,当时她没有记恨这位老师,感觉老师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响了她的心扉,随后她默默地努力,第二次月考,她就拿到了全班数学最高分。一直到高考,她始终保持着数学学科的绝对优势。这让老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
31
大学时代:因普通话太差 她买来收音机每晚听“夜话”
她喜欢唱歌,于是报名参加学校合唱团,但在面试时,3位评委委婉地告诉她:“你的普通话很烂,咬词不清,就别唱歌了~”
还是因为普通话的问题,周丹在竞选校学生会主席时惨遭淘汰。
周丹将大一时的自己比喻成了一只不起眼的“小蜗牛”,她说,那时真渴望阳光能照射到自己的脸庞。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普通话是这个重庆大足农村长大的孩子最大的软肋,于是她用魔鬼训练法来改变现状。上月她站上学校“十佳大学生”演讲台时,现场演讲获得了全场最高分。
兼职时光:在校兼职三年 她瞒着父母洗了86万个盘子
“四年来,为减轻家庭负担,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报酬所得累计约28600元;两年时间里,为了历练提升自己,她在快乐食间洗刷了860000多个盘子、擦了210000次桌子??”这是学校官网上对周丹的介绍,也是重庆理工大学师生们最佩服周丹的地方。。“上大学,我是成人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在校兼职三年,周丹一直瞒着家里,有时因为工作没接到父母电话,她也是用善意的谎言让父母放心。
很多女大学生在意的东西——美丽的容貌、苗条的身材,这个阳光女孩都没有这些优势。而且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身
32
上,还有一些别人眼里难以承受的“痛点”,可她却通过不懈努力,获得华丽转身。
===“善”的力量之感恩篇===
他们是不幸的,遭遇到我们不曾遇到的灾难;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在灾难之后遇到了无数关心他们的好心人;这些人懂得感恩,他们懂得学会感恩,为自己得到的帮助而感恩,感谢不幸之后其他人给予他们的一切。因为这些人懂得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
幼童掉进汤锅烫伤 荆州全城吃面筹款达38万余元
受伤幼童小建辉被外婆抱在怀里输液(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摄
,,月,,日,年仅两岁的幼童不慎跌入汤锅重度烫伤,高额的治疗费用让经营小面馆的陈军杨一家一筹莫展。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全城吃面”帮助这一异地务工的家庭筹集资金,迄今已达,,万余元。深秋时节,湖北古城荆州街头暖流涌动,一碗面温暖一座城。
“天下着雨,但队还是排了有一二十米。”面馆附近的居民李晓玉说,从近七点钟开始,就陆续有很多人在面馆前排队等待吃面。这样的场景,开始连续出现。郑聪说,燃面,元钱一份,但很多市民吃完面后不让找零,也有不少市民是急着去上班,来放下了钱就走了,连面都没有吃。“好心人特
33
别多。”
被爱心人士感动的陈军杨、郑聪夫妇已经商定,要在荆州长期把面馆开下去。“以后孩子长大了,我要跟他讲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帮助过他,要让他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当年的地震少年发帖寻恩人 想说声“谢谢”
陈凯(左一)当年在万盛人民医院治疗,很多好心人来看他。
“吕阿姨,邬叔叔,我是小凯。就是2008年住在住院部一楼、38号病床的那个孩子。请和我联系下好吗,我想感谢你们。”19岁的陈凯6年前在汶川地震中受伤,被转运到重庆治疗。
6年后,当初的孩子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工作,他想找到那些给过自己温暖的人:“我想新年回去万盛看看那些恩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曾经的小孩长成了可以养活自己的大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3岁的陈凯被埋救出后,盆骨骨折,爸爸拿了些简单衣物就陪着他坐上大巴,前往万盛人民医院治疗,“当天晚上,就有医护人员迎接我们,我觉得心里非常温暖。”
在陈凯家里,一摞6年前在万盛时好心人送的课外书整齐地摆在角落,最上面是他离开万盛那天黄昕送的一本脑筋急转弯,旁边的书桌上放着工艺船,也是黄昕和同学们送的,
34
而那些叔叔阿姨们送的玩具,陈凯小心地收在橱柜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有他们的扶持我才能有今天。”陈凯说。
网上发帖后找到当年恩人 约好了过年见面
“邬叔叔,我是2008年地震时的小凯,你还记得我吗,”上个月21号,万盛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邬玉明接到了陈凯的短信,邬玉明对这个老实的农村孩子印象深刻,“我立刻给他回了电话,我很激动,一个曾经的病人,那么多年还记得我的好,这让我很感动。” 肺移植女孩:感激并珍惜代价昂贵的生命馈赠
出门前看看当天的污染指数,是吴玥现在的习惯。
关心空气质量、定时吃饭吃药、随身携带消毒用品??从去年成功移植双肺出院至今,近一年来,南京女孩吴玥多了不少“小习惯”。
如今鲜活地在她的胸腔中呼吸着空气的双肺是来自桂林的爱心捐赠。这位不幸早逝的小伙,用他的器官拯救了至少四个人的生命,吴玥是其中之一。“我很感恩,很珍惜”,感激并且珍惜着这份来之不易、代价昂贵的生命馈赠,27岁的吴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对于手术后的生活,吴玥形容就像“闯关打小怪兽”。手术成功只是闯过了第一关,“如果能顺利度过三个月,就能活半年;如果能顺利度过一年,三年基本没问题。”吴玥不再继续数日子,这场病让她第一次直面“生命是有长度的”这个
35
现实,术后的她更多考虑的是“生命的质量”,如何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不坐等,不遗憾。
吴玥妈妈对生活一点没有抱怨,她感激妙手仁心的好医生,感激亲友们的帮衬,就连吴玥每个月七千多元的医药费,她也说“幸好有医保,个人只需要支付两三千元,这样好多了,我们还能承受。”无论是对生活的重担,还是经济的压力,吴玥妈妈说的最多的是“我们还承受得起”。
===“善”的力量之真爱篇===
什么是爱情,是那一份初见倾心,白头偕老,还是那份无论疾病、贫穷、失意时的陪伴,爱情到底有多美,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因为爱情,因为有你和我在一起。
退休外交官夫妇的山区支教生活:幸福像花儿一样
外交官夫妇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朱敏才夫妇(中)与学生在一起(3月20日摄)。
一位古稀老人,在他年过花甲妻子的陪伴下,放弃作为前外交官在北京安稳、光鲜的退休生活,而选择来贵州山区支教,一待便是九年。他们相濡以沫,用自己的晚年,改写山里
36
作文二:《作文:行善的方法》3200字
作文:行善的方法
篇一:中学生如何行善行孝,
中学生如何行善,八(二)郑伟平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知道如何去对待他人,如何去行善行孝,行善对于常人来说,首先应该做到善在心中,只有做到这一点,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不会偏离道德的准线。穷人没有钱,但是心中有善,就不会去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情,因为心中有善,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别人,比如扶老人或盲人过马路,帮助弱小不受欺凌,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尽孝心等等,这些都算行善。而富人行善就更好办了,他们可以捐助慈善机构,也可以对急需资金救助的人以帮助,但是首要的是必须在心里存善念,如果心里没有善,做再多的善事,也都只是沽名钓誉,是一种私念。 其实,积德行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们看到社会的美好,可以让社会风气更纯净,更和谐。 而具体些则可以是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加入之后积极参加活动就可以了,志愿者协会都是做好事的。只要你有奉献精神,就可以加入,如果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的话更好。 让座、站在扶手电梯的右边、骑车开车经过水坑的时候减慢速度、买东西的时候顺便说句谢谢、看见认识的人,只要大家是认得的都打招呼、总是顺手做些小东西,如顺手关紧水龙头等都可以算是让人心灵充满
爱的小动
作。每天面带微笑,也是一种行善方式。 只要凭着自己良心去做 那边是善~
行孝对许多大人来说是很难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学生行孝是十分容易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早上向父母问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是行孝,这里有几条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事情:
()体谅父母,不乱花父母的钱
(2)不提无理的有求
(3)不惹父母生气 帮助 (4)父母生病时给与力所能及的关心和
(5)星期天同父母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只要我们能够行善行孝,大人们看到了也会跟着我们一起行善行孝,这个世界以后将会在我们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好。
篇二:关于善良的作文:善
关于善良的作文:善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1) 班韩雨 苏格拉底说,善是人的内心灵魂。 什么是善,我们很难对此做出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但当“最美奶奶”陈贤妹在十余位路人的漠视中向小悦悦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说,这就是善;当无数记者和自然保护者为保护地球上的一个个小生命而抗争,最终拍出字字血泪的《海豚湾》时,我们说,这就是善;当文天祥坚持内心,任凭高官厚禄诱惑也不变节,臣心一片磁铁石时,
我们说,这也是善。 是的,这些都是善。善是在别人有难之时的恻隐之心和伸出的双手,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和热爱,也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问心无悔的坚
持。或许,进一步说,善就是本性,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互帮互助的天性。 善是人的内心灵魂。 老子说,上善若水。 为什么要行善,整部历史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仁义不施的国家,纵使强大如秦国,也只落得个“一夫作难而七庙墮”的下场。自私自利的葛朗台和高老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善”的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自己却变得偏激、灰暗。为富不仁,他们在自己富裕时也感觉不到幸福,无法同别人分享欢乐:失意时更是难以得到别人的援手,只能沉沦。 相反,如果我们能发掘出自己“善”的内在灵魂,并乐于去行善,那么,我们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灵魂升华的过程。行善让我们的内在灵魂得到了释放,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强大,让我们在行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愉悦,让我们变得阳光,更有活力。另一方面,“结草衔环”的故事一直在传唱。当我们行了善,也是在帮助别人发掘出心中的“善”的种子。这样,当我们有难时,看到的也会是他人,甚至整个社会伸出的援助之手。 善就像水,不可或缺,处处存在。 王阳明说,发明本心,致良知。 如何行善,既然善是我们的内在灵魂,那么行善并不难做到。只要发掘自己的本心,听从内心的召唤,不被世间繁华迷花了双眼,不被功名利禄腐蚀了内心,即使在淤泥中仍能保持一颗纤尘不染的赤子之心,在近在咫尺的苦难面前伸一
双援助之手,在遥远异乡的灾害发生时掉一颗恻隐之泪。对别人进行帮助,对自然进行保护,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保养,问心无愧,你会发现,善的内在灵魂,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散发着温和的光芒。 发现本心,善一直在我们身边。 ——那么,如果一直行善,会怎么样,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如是说。 教师点评 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无论把它放在哪里,都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在这样明白晓畅的文字中,我们的心灵如同经过浸润,感受到文章折射出的人格光辉和美好情怀。 作者在文章中引用苏格拉底、老子、王阳明、荀子的名言,反复议论,体现出自己丰厚的文学底蕴,也让文章层次鲜明,结构严谨。当我们聆听了她对善良本真的声声呼唤,便明了了人如果拥有了善良的内心,人生会因此而更加丰盈,世界也会散发出迷人的色彩。漫漫人生路,善良则是生命的守护,行善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文章的结尾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诠释,同样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与想象空间。
篇三:关于“善”的作文
很久没有看见清晨阳光了~
我匆匆地骑车走在上学的路上,课程的增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一位年轻的母亲骑着电动自行车在我身边驶过,后座上是戴着小花帽的年幼的孩子。忽然刮起一阵风,孩子的帽子被吹下来,打了几个滚,落在路边。这位母亲一点也没有察觉,依然快速前进。孩子好像不会说话,只是扭过头来张着嘴,用手摸了摸小脑袋。
我正想下车帮孩子去捡帽子,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突然跑过去,拾起帽子,大声喊着:“阿姨~掉帽子了~等
等”边喊边往前追,前方的车子终于停了下来,那位母亲感激的望着眼前举着帽子、气喘吁吁的小
姑娘,不停地说着:“谢谢~”小女孩甜甜的一笑,说了声:“不客气”转身走来,一缕阳光照在小姑娘乌黑的头发、粉嘟嘟的脸蛋上,是那样的美丽、纯洁。她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背着书包蹦着跳着走了,洒下了一路的幸福与满足。我看见了这清晨明丽的阳光~
我被快乐感染着,快速蹬车前进,拐弯时猛一刹车,再蹬蹬不动了,坏了,链条卡在了车轴里,我可从没有当过“修车工”,鼓弄半天,摸得满手是机油,黑乎乎的,怎么也弄不上去,我快急疯了,因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要迟到了~推着车子跑了一段,路还长着呢~我再一次的心存侥幸地蹲下身去试着把链条放到齿轮上去“怎么了,”抬起头,一位晨练的大爷俯下身来亲切的问道,我像遇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满脸通红地几乎流着泪说道:“链条掉下来了,我上学要迟到了”“别慌,我来看看。”他在路边捡起一根细木棒,把链条卡在齿轮上,抬起后车轮,使劲一摇车脚踏板,链条绷紧了,“嚓”的一声,车轮飞快地转动起来。大爷直起身子,说:“好了,链条有点松了,注意别忘后蹬,快走吧。”我还没来得及道谢,大爷转身走了,我看到了大爷雪白的银丝上跳动着美丽的阳光。太阳,把它温暖的阳光倾洒到了世界的每一
个角落,受到了阳光的洗礼,世界仿佛焕然一新,充满了希望~
我融化在这片灿烂的阳光里~
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似乎什么都离不开金钱,曾经想,善,似乎是不存在的。而今,善不就在我的身边吗,茫茫人海中,你来我往,肩与肩之间的距离如此短,擦肩走过却浑然不知。人群如潮水一般涌动,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识是一种缘分,要格外珍惜,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相识,并变为永久。善待他人是种美德,只有怀着友好、平和的心态,尽自己所能善待他人,就会播下爱的种子,善才会形成一种风气 。一个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动作都会使心灵相通,人和人之间相互善待,有一颗宽容的心,社会才会和谐发展。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回报曾经为我们付出的人,更要用宽容的心来理解他人。善,是心灵阳光最温暖的照射;善,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善,它冲破了束缚人们罪恶的心灵和自私的欲望;让我们播下善的种子,让善一直照射到每个人的心灵~
作文三:《聪明的行善作文》1900字
聪明的行善
上周六上午,我和儿子在家做作业。十一点左右,听到当当的敲门声。一开门,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头发蓬松零乱,神情焦急,上身穿着一件黑灰色相间长衫,手里攥着几张五元的零钱,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认识这人:“请问,你找谁?”“大兄弟,你不要害怕,我不是坏人,我是后面楼上的租住户,我儿媳妇超生了三胞胎,现在孩子她妈妈没有奶水,现在急需要钱买奶粉,你就给点钱给孩子买点奶粉吧?”一看到人家落难,我就心软,毫不犹豫地从口袋中掏出十元钱递给了大妈。大妈一边接过钱一边说“谢谢你,大兄弟”。之后就去敲对门的门。我关上门,听着大妈的声音一直从二楼到了四楼,自己心里还觉得做了一件好事感觉到很踏实。儿子问谁啊?我说你不认识,是后面楼上的。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今天中午,上班时,房老师说她们小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她老公也给了那大妈十元,我们都感觉做了一件善事。谁知道刘老师接着说,你们受骗上当了,她也在我们楼上故伎重演,结果遇到一家在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的,边穿鞋子边问她,你们在哪里住?我是干计划生育工作的,我怎么不知道你们超生了,大妈一听这话撒腿就跑,她下来也没有追上。我和房老师一听这话,成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一起傻了眼。中午回家吃饭时,说起受骗这件事,教数学的老婆说:“你傻瓜啊,她有困难不去找政府,来挨家挨户地借啊?”我仔细想想也是,那大妈的口音听起来不像是本地口音,她应该不是本地人,当时只是被她的言行给迷惑了。
十元钱,不论是在谁手里,富不了谁,也穷不了谁,关键是心里那份窝火,心里在乎地不是那十元钱,而是那颗行善的心让人给生生地插了一刀并且还带出了血来,这颗受伤的心该如何抚慰,今后,这好人还做不做,应该怎样做?我上思想品德课天天教学生日行一善,知行合一,难道我也要扯成两张皮?这时,我想起了一位老禅师和蝎子的故事,一禅师看到一只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蝎子。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个次,旁有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是我始终执行的做人标准,反正对人对事,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原则就行了。至于别人理不理解,不能去强求,做人做事不可能让每一个都认可,不要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再加一条:做好事时要多考虑一下聪明一点。
【每日写作指导: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考试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t262.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作文四:《作文行善心得的体会》4500字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作文行善心得的体会
行善心得
行善,是对一个人评判以及一生归宿。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强者,那就得有同情心。帮助别人,可以使人们的心灵互相沟通,了解彼此,互相信任。
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中的云彩在太阳照射下,犹如一只只彩色的绵羊。正要过马路时,我发现一位老奶奶正要过马路。这位老奶奶大概有70岁,头发白茫茫的,手里拄着一根拐杖。这时,一个小朋友跑过去,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别人也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你。如果,你在别人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帮助别人;那在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心有好报,恶心没好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行善积德,乐于助人。是每个人人生中必须做的事。雷锋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孤儿,后来参了军,却不望为人民做好事。最后,为了救人,自己牺牲。--------------------------------------------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这就有了“学雷锋日”。
行善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浅谈材料作文教学方法
材料作文是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这样一种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那么,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学生写好材料作文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命题中的材料也许是寓言,也许是诗歌,也许是对话,也许是当今的社会现象,或者只是一幅图画。只有读懂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把握准确,才算走好了材料作文的第一步。
最常用的分析材料的方法有: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1、找关键词句。比如“乌鸦学老鹰”的材料,如果能找到关键句“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是谁的鸟”,就会得出“人贵自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准确立意。
2、揣测命题人的命题倾向。如果材料作文比较隐晦,立意难以把握,就需要去揣测命题人的出题倾向了。比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材料作文是一幅图画,一只练习捉老鼠的猫遭到三只吃鱼的猫的嘲笑:“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有些学生抓住了关键句,即这句嘲笑的话语,但是却没有深入挖掘材料深刻的内涵,于是将中心确定为“错误的选择”“一技之能最重要”等。殊不知,考场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对社会的洞察力,以及综合的文学素养。显而易见,材料作文的立意肯定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所以,更为准确的立意应该是“安守本职”“找准人生的定位”“猫生来只为吃鱼吗”。行文中可以围绕现实社会中的“富二代”现象及官僚为政的价值取向错误来谈论。这样的文章才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准确把握与深入挖掘,同时体现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显现功力的文章,自然在考场作文中拔得头筹。
3、由果析因法。这种方法往往在叙述主体难以分辨时更能发挥作用。如:大树经受住百年风雨雷电的磨难,屹立山巅,笑傲苍穹。然而,在小甲虫的不断的--------------------------------------------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侵袭之下,却终有一天轰然倒地。
对这一材料的审读,有很多学生都将主体放在小甲虫的身上,从而将立意确定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事物,大力量”“坚持不懈,不可限量”。凡是将叙述议论的主体放在歌颂小甲虫上边的学生,显而易见,是弄错了材料的主体。其实,大树才是主体。如果用由果析因的方法,会是这样的思路-----大树为什么能经历风雨,百年不倒,因为它能禁受磨难;为什么却毁在了小甲虫的身上,因为它不能防微杜渐,忽视了细节。从而,把中心确定为“防微杜渐,势在必行”“祸患常积于忽微”,立意准确。
二、狠抓行文结构
写材料作文,先学会引材料。在把握材料的中心之后,第一步,先用简洁的语言引述材料,每一句话都要为后面的议论张本,即做铺垫。不一样的引述角度,会得出不一样的论点。所以,引材料一定要做到水到渠成,使论点在叙述中呼之欲出。第二步,引述材料之后,最好加上衔接句,使观点得出的不显突兀。第三步,观点已经确立,就可以离开材料的限制,去展开论证了。论证过程中,一定注意时时申明观点,照应观点。
可以采用并列结构或者层进结构。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并列结构如:《细节决定成败》一文,中心论点即题目。行文中的展开论证部分有三个并列论证段落,每段的中心句分别是:
细节之中,隐藏着巨大的机遇。
细节之中,彰显着人格魅力。
细节之间,书写着伟大与成功。
层进结构,仍以《细节决定成败》一文为例。可以这样行文:
1、什么是细节。细节即细微之处,不易察觉之处,已被忽略之物。
2、为什么说细节决定成败。
3、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细节都要兼顾,囿于细节,而丧失远志,属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亦将为细节所害。因此,放开眼光,运用心智,关注细节,才真正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四步,论证完毕,结尾最好能回扣材料,往往一句话即可,如“不要让大树的悲剧在自己的人生中重演~”,使文章从“引材料---得观点---展开论证---回扣材料”的步骤中,体现作者的清晰思路。而清晰的思路是考场作文的一大优势。
切忌:开头不引材料;材料在文章中间以论据的形式出现;最后才谈材料。这几种方式,都说明作者不--------------------------------------------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明白材料作文的命题价值。材料是观点的来源,所以,观点的得出必须从对材料的引述中,非常自然地树立。
三、强化文体概念,训练小段论证。
写材料作文,在引述材料,得出观点后,很多学生就握笔如握千钧了,只因为对议论文不知如何操作。其实,大的结构框架已经教给了学生,现在最欠缺的就是一砖一瓦如何垒砌了。学生不敢下笔,说明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掌握不够,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语言功夫的薄弱。对同样一个观点,有的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有力,如离弦之箭,命中主题。有的学生却罗里啰嗦,怎么也绕不到中心上去。或者,直接申述中心,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练多少篇大作文,讲多少堂作文课,都不如面批面改更来得快。我在初练材料作文时,针对“行文大结构”“小段论证”这两方面,都要全班进行面批面改,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优点。有时候,在作文讲评课上说的那些整体性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不够,根本不能对号入座。而面批面改,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深入分析,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议论文中的叙述,让叙述处处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如何通过改动文章的大结构,语言--------------------------------------------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
的表达方式,语言的逻辑顺序,就能使一篇文意不清,
结构混乱的文章成为一篇一类文。学生在面批面改中
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责任心,在自己的改动中感受
到了成功的信心,也发现作文不再是没有抓手没法进
步的艰难工程,从而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渐渐消失,取
而代之的是对作文的兴趣。因为,在每一次作文的训
练中,学生尝到了进步的甜头。其实,只要用心,只
要认真,只要重视,每个人都会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当然,材料作文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老
师们下大力气去关注、研究、解决。限于篇幅,本文
只谈这三点,与同仁商榷。 --------------------------------------------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
作文五:《作文行善是大家的事情》500字
行善是大家的事
尽管现实生活中,由于金钱和道德的失衡,一些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下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了冷漠多了隔阂,少了关心少了友爱,但是,褒扬善德、崇尚善举依旧是中国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灵意念里不灭的灯塔,辉映着我们漫长而飘摇的人生。
实在的,人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因为脆弱,才需要友爱,需要善良,需要他人的援助。这些援助,固然包含了刀光剑影、危难之中的挺身而出;然而更多的则是蕴涵在平凡生活的琐碎之中,有时是力所能及的一份捐助,有时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举手之劳,有时甚至只是一缕真诚的微笑,一句朴实的话语。屠格涅夫有次上街行走,遇到一个衰老肮脏的乞丐向他行乞,屠格涅夫很想给他一点帮助,可是他摸遍全身,什么也没有带着,歉疚中,他只好紧紧地握住老乞丐的手,说:“请勿见怪,老哥,我什么也没有带着,老哥。”乞丐顿了一下,随即报以无限感激的笑容,讷讷地说:“没有关系,兄弟……这也是施舍啊,兄弟。”这个简短的故事不难让人悟出,行善助人有时竟是这般容易。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有了关于做人的标准。孟老夫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作为人群中的一员,生而为人,那就应当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关心他人,救助弱者,涤浊扬清,疾恶好善,这是最起码的为人之道,无须是英雄,人人都应该做到。
作文六:《作文行善心得的体会.doc》2900字
作文行善心得的体会
行善,是对一个人评判以及一生归宿。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强者,那就得有同情心。帮助别人,可以使人们的心灵互相沟通,了解彼此,互相信任。
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中的云彩在太阳照射下,犹如一只只彩色的绵羊。正要过马路时,我发现一位老奶奶正要过马路。这位老奶奶大概有70岁,头发白茫茫的,手里拄着一根拐杖。这时,一个小朋友跑过去,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别人也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你。如果,你在别人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帮助别人;那在你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心有好报,恶心没好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行善积德,乐于助人。是每个人人生中必须做的事。雷锋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孤儿,后来参了军,却不望为人民做好事。最后,为了救人,自己牺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这就有了;学雷锋日;。
行善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浅谈材料作文教学方法
材料作文是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这样一种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那么,从哪些方面去训练学生写好材料作文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命题中的材料也许是寓言,也许是诗歌,也许是对话,也许是当今的社会现象,或者只是一幅图画。只有读懂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把握准确,才算走好了材料作文的第一步。
最常用的分析材料的方法有:
1、找关键词句。比如;乌鸦学老鹰;的材料,如果能找到关键句;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是谁的鸟;,就会得出;人贵自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准确立意。
2、揣测命题人的命题倾向。如果材料作文比较隐晦,立意难以把
握,就需要去揣测命题人的出题倾向了。比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材料作文是一幅图画,一只练习捉老鼠的猫遭到三只吃鱼的猫的嘲笑:;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有些学生抓住了关键句,即这句嘲笑的话语,但是却没有深入挖掘材料深刻的内涵,于是将中心确定为;错误的选择;;一技之能最重要;等。殊不知,考场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对社会的洞察力,以及综合的文学素养。显而易见,材料作文的立意肯定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所以,更为准确的立意应该是;安守本职;;找准人生的定位;;猫生来只为吃鱼吗;。行文中可以围绕现实社会中的;富二代;现象及官僚为政的价值取向错误来谈论。这样的文章才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准确把握与深入挖掘,同时体现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显现功力的文章,自然在考场作文中拔得头筹。
3、由果析因法。这种方法往往在叙述主体难以分辨时更能发挥作用。如:大树经受住百年风雨雷电的磨难,屹立山巅,笑傲苍穹。然而,在小甲虫的不断的侵袭之下,却终有一天轰然倒地。
对这一材料的审读,有很多学生都将主体放在小甲虫的身上,从而将立意确定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小事物,大力量;;坚持不懈,不可限量;。凡是将叙述议论的主体放在歌颂小甲虫上边的学生,显而易见,是弄错了材料的主体。其实,大树才是主体。如果用由果析因的方法,会是这样的思路-----大树为什么能经历风雨,百年不倒,因为它能禁受磨难;为什么却毁在了小甲虫的身上,因为它不能防微杜渐,忽视了细节。从而,把中心确定为;防微杜渐,势在必行;;祸患常积于忽微;,立意准确。
二、狠抓行文结构
写材料作文,先学会引材料。在把握材料的中心之后,第一步,先用简洁的语言引述材料,每一句话都要为后面的议论张本,即做铺垫。不一样的引述角度,会得出不一样的论点。所以,引材料一定要做到水到渠成,使论点在叙述中呼之欲出。第二步,引述材料之后,最好加上衔接句,使观点得出的不显突兀。第三步,观点已经确立,就可以离开材料的限制,去展开论证了。论证过程中,一定注意时时申明观点,照应观点。
可以采用并列结构或者层进结构。
并列结构如:《细节决定成败》一文,中心论点即题目。行文中的展开论证部分有三个并列论证段落,每段的中心句分别是:
细节之中,隐藏着巨大的机遇。
细节之中,彰显着人格魅力。
细节之间,书写着伟大与成功。
层进结构,仍以《细节决定成败》一文为例。可以这样行文:
1、什么是细节。细节即细微之处,不易察觉之处,已被忽略之物。
2、为什么说细节决定成败。(论证主体)
3、(向纵深发展)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细节都要兼顾,囿于细节,而丧失远志,属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亦将为细节所害。因此,放开眼光,运用心智,关注细节,才真正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四步,论证完毕,结尾最好能回扣材料,往往一句话即可,如;不要让大树的悲剧在自己的人生中重演~;,使文章从;引材料---得观点---展开论证---回扣材料;的步骤中,体现作者的清晰思路。而清晰的思路是考场作文的一大优势。
切忌:开头不引材料;材料在文章中间以论据的形式出现;最后才谈材料。这几种方式,都说明作者不明白材料作文的命题价值。材料是观点的来源,所以,观点的得出必须从对材料的引述中,非常自然地树立。
三、强化文体概念,训练小段论证。
写材料作文,在引述材料,得出观点后,很多学生就握笔如握千钧了,只因为对议论文不知如何操作。其实,大的结构框架已经教给了学生,现在最欠缺的就是一砖一瓦如何垒砌了。学生不敢下笔,说明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掌握不够,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语言功夫的薄弱。对同样一个观点,有的学生的语言就简洁有力,如离弦之箭,命中主题。有的学生却罗里啰嗦,怎么也绕不到中心上去。或者,直接申述中心,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种情况,让学生练多少篇大作文,讲多少堂作文课,都不如面批面改更来得快。我在初练材料作文时,针对;行文大结构;;小段论证;这两方面,都要全班进行面批面改,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优点。有时候,在作文讲评课上说的那些整体性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不够,根本不能对号入座。而面批面改,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深入分析,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议论文中的叙述,让叙述处处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如何通过改动文章的大结构,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的逻辑顺序,就能使一篇文意不清,结构混乱的文章成为一篇一类文。学生在面批面改中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责任心,在自己的改动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信心,也发现作文不再是没有抓手没法进步的艰难工程,从而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作文的兴趣。因为,在每一次作文的训练中,学生尝到了进步的甜头。其实,只要用心,只要认真,只要重视,每个人都会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当然,材料作文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老师们下大力气去关
注、研究、解决。限于篇幅,本文只谈这三点,与同仁商榷。
作文七:《关于“行善”的材料作文及点评》4000字
关于“行善”的材料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 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做善事求表扬有何不可2、莫让善心蒙尘3、别让雷锋精神打了折
4、善之大者5、可行至善方为大善6、心中有善7、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学生作文】
1. 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高三(6)班 黄颖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他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无论是有名也好无名也罢,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于那位烧烤店老板和那位女孩,我们都以尊敬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在乎自己做了好事留不留名这种事。 解析:从大众的态度说到自己的态度,开篇不同凡响。
面对烧烤店老板,我们要对他怀有一颗感激的心,感谢他多年来花费近20万元来资助了那
四名学生,使他们都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或许会有很多人对他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既然自愿去资助那四名学生,又过了这么多年,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想借用媒体来报导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其实换个角度来讲,也许老板有自己的一些难言之隐,又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善良的行列里来,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解析:把自己的态度与人们的态度作对比,并推测烧烤店老板的心理动机。
诚然,我们似乎更为赞同那位只是偶然路过却毅然决然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位女孩,她真的发扬了活雷锋的精神,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送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事后又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之中——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着实值得给她点一个大大的赞。古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今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事不留名精神’;这值得我们去赞扬去传承。虽然如此,我也不觉得女孩行为比烧烤店老板更高尚,他们只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做着本质相同(行善)的事,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解析:先坦承人们对女孩行为的认可,再摆明“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的观点。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我们太需要这些行善行之人。偶一为之之善或坚持行善会让很多冷血之事不再上演。小悦悦事件中,人们对18路人漠然的鞭挞和对陈贤妹善行的颂扬表明了社会渴望善举。浙江一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人问津,围观群众固然有怕被讹诈的心里,但更多的恐怕是习惯性麻木,意识里维持一份善念并去行动远胜于在旁边的指手画脚、冷眼旁观。
解析:延展同质事例,点明社会期望善行。
不管烧烤店老板或救人女孩在行善之时有没有想过留名,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钦佩的人物。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只要你是在坚持行善,哪怕行善的动机不是太纯粹,你都是最棒的那一个;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只要做了好事,你就是英雄!
解析:再次回扣材料,在点题的同时对善行大力颂扬。
评分:51分
总评:文章从小时候接受的观念入手,巧妙地完成与材料的对接,顺理成章地提出“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的观点,开篇出新。接着从烧烤店老板心理动机、人们对救人女孩态度着手,提出这二者行为本质相同的观点,进一步紧扣主题。最后从社会事例再回扣材料,在适度延展的同时升华主题。
解析:宁德实验李家良
2. 心中有善
高三(3)班 吴棋淇
一位烧烤店老板希望可以将自己做的好事通过媒体报道出来;一位女孩对一名昏迷女士施救后悄悄离开。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
无论是这位希望媒体报道自己善事的男子,还是那位救助昏迷女士后离开的女孩,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心中有一份善意存在。既然有了这份善意,又何必在乎做好事留不留名呢? 解析:从两者的行为中找出共性——善意,观点出新。
或许那位烧烤店老板的做法并不怎么能让人接受,或许有人会说他做善事太过注重名利,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老板的做法是错的。他从2007年开始做善事,如果他做这些真的像别人所说的为了名利,那他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要求媒体报道,而是等到九年后呢?又有几个人能
够持续九年做善事呢?
解析:以两个或许来假设他人看法,以两个反问句来驳斥这种看法,虽未点明观点而观点自明。
我想,那位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初心一定是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上学。或许在过程中,老板的这些行为无法让他身边的人接受;或许有些人的恶意讽刺让他坚持不下去;又或许他想让媒体报道出来只是为了向那些人证明他是对的,让他可以更坚定做善事的心。不管出次哪种情况,但我们能肯定他的内心是善良的。就算是要求媒体报道有着功利成分,我们无法否定他去帮助那四个学生上大学时所散发出的浓浓善意。
解析:通过种种途径分析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心理,肯定他内心的善良。
而女孩不留名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是因为“做好事不留名”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女孩看到昏迷不醒的女士后立即拨打120并及时施救,待救护人员来到之后悄然离开,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确实令人赞叹。无论是女孩还是烧烤店老板,他们心中善念都值得赞赏。
解析:在解读女孩行为更让人接受的同时对双方都进行肯定。
昔日白芳礼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顶风冒雪蹬三轮,换取了三百学子的灿烂笑容,以心中的善念,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今朝,女孩拯救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是一个族群的信仰;烧烤店老板托起的不仅仅是四个学子的梦想,更是托起了四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解析:同质延展,升华主题。
善良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善,那么他于自己于社会而言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在喧嚣的文化场域中,与其去在意做好事留不留名,还不如去发现和学习
好事中的善,并维持心中的那一份善念!
解析:再次回扣。
评分:53分
总评:本文以及其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并透过材料的表象抓住两则材料的善良的共性,殊为难得。在对烧烤店老板行为动机分析入情入理,对女孩分析时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最后以白芳礼事例作同质延展,深刻揭示三者内涵的同时升华主题。
解析:宁德实验学校李家良
【教师下水作文】
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宁德实验学校 李家良
材料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行善之后的态度截然不同。烧烤店的老板要求媒体表扬自己,救人女孩悄然离开。
解析:二句话概述材料,言简意赅。
诚然,女孩能对身处困境之人伸出援手难能可贵,若不是她及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假设让步分析)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单是这一点,女孩已经让人肃然起敬;更何况,(巧用连词,表递进)施救后不留名、不求回报情怀、悄然离开的这份洒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解析:针对救人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说理,两个层次力赞该女孩,体现对象感。先扬后抑,引出作者真正力挺的观点。
而烧烤店老板则不然,其行为远谈不上有多高尚,与做善事不留名的女孩相比,有相当的功利成分,甚至显得庸俗不堪。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做好事应该留名,但这并不等于我排
斥女孩的做法,相反很是欣赏。之所以支持做好事留名,是觉得这样做的意义大于做好事不留名的意义。
解析:刚入段用"而"字表转折,呈现作者态度,否定烧烤店老板,"即便如此"一词让笔锋一转,貌似呈现双重态度,实则为下文观点思辩蓄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过渡)
首先,人做好事后想留名是正常心理,只要他确实是在做好事,留名有何不可?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而这位烧烤店的老板,前后资助学生接近20万元,让四名学生顺利上大学,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其次,报道这类行为有助于树立社会的正能量。从属性来讲,人属于社会,需要他人的认可;这种报道可以让人看到行善的人可以获得应有的名声,即被社会所认可,从而满足行善之人属性需求。在这个物质相对充裕的社会里,如烧烤店老板一样手头相对宽裕的人可谓俯拾皆是,报道烧烤店老板事迹有助于激发这类人的行善之心,有助于社会善行接力。 解析:从个体指向集体两个角度谈做好事需留名的正面理由,能紧扣材料针对分析。
反过来,如果大力推崇女孩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并以之为标杆,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社会效果。女孩可谓是池中的莲花,离大众太远,离圣洁过近;虽境界上让人神往,但因其的完美性和高尚性,让想行善的人望而却步。
解析:厘定概念"女孩行善"的意义所在,紧扣观点:做好事要留名,进行反面说理,阐释顿时通透。
昔日孔子批评赎人回国不取报酬的子贡而表扬救人后接受一条牛馈赠的子路,正是因为前者对道德要求太高而使行善难以为继、后者有助于激励人继续行善而使社会大众受益。同理,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虽然看起来远比烧烤店老板高尚,但因这类行为对道德要求太高而很难为继;而烧烤店老板要求行善后留名的这类行为,虽看起来庸俗,但因为容易激起众人行善之
心而值得赞赏。
解析:谈古论今,再次点赞做好事要留名,回扣材料。
任何一种善行,倘若只能是一种小众行为或难以持续,其意义就很寂寥,无论高尚到何种程度,也是小善;反之,任何一种善行,只要能惠及普罗大众或这种善行可以持续,即使其目的不那么高尚,也是大善——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解析:说理延伸,呼应题目,强调观点。
总评:思路清晰,一贯至终,指向明确,说理通透,语意连贯,连词巧妙,表达理性;若能在理性的表达中稍增添一些语文味,则趋向完美。
作文八:《行善盈利双赢作文》8000字
行善盈利双赢作文
篇一: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
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评分细则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起“送失物要车费”被称敲诈的事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一位的哥付世贵。8月27日那天,他拉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为了还包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对方按出车里程合计付费120元,经过争吵,最终对方付了65元拿回了自己的包。该乘客把这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人肉出“黑心司机”的姓名住址,一时间付世贵遭到很多人的谩骂攻击。也有人认为的哥很冤枉,觉得他的行为算不上是敲诈。还有人认为的哥送还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车费就变了味。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审题分析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思路保持一致,为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这类
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也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了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本次作文秉承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的哥送还失物索要车费被称敲诈”。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用200余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
作为考生而言,写这类型的作文,特别要注意写作的针对性和说理性。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的哥付世贵送还失物索要车费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乘客以“司机敲诈乘客”为题发文到微信公开此事,使之在网络上发酵;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送还失物本是拾金不昧的义举,但是否应该索要车费成了引发争议之处。于司机而言,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送还失物是职业道德,拾金不昧是做好事,因而司机应该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收车费;乘客正是这么想的。于乘客而言,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司机还为送还失物跑了3趟车,因此,乘客给司机车费甚至酬金也是合情合理。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是司
机索要车费,而不是乘客主动给予。这样一来,司机一开始索要120元的车费有没有敲诈之嫌呢,这120元的车费与出租车3趟出车成本是否对等,若司机在送还失物、索要车费之前与乘客做好有关酬金的沟通工作是否能够避免矛盾呢,这些都可引发人们的思考。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乘客以“司机敲诈乘客”为题发文到微信公开此事。司机索要车费不假,但这是否构成敲诈,乘客发文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无可非议,但以“敲诈”
为名是否侵害了司机的名誉,同时让那些有心送还失物的司机们寒心呢,尤其在“扶不扶老人”“做不做好事”成为人们心中疑虑的今天,乘客此举是不是也放大了“好人难做”的困境,让一些有心做好事的人对“做好事”心生惧意、不管不问了呢,
再有,网友的态度也可构成观察角度,网友的态度可分为三类:一是人肉搜索出司机进行谩骂攻击,二是“认为的哥很冤枉”,三是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这三类态度既反映出公众对此事的不同看法,也让我们来反思当下网友所代表的公众的道德素养,进而让人深思,对于一些引发争议的事件究竟如何处理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思维方向与角度
1.以付世贵为写作角度:
?认同他的做法。
捡拾乘客物品主动送回,且达三次之多,是热心善举—要求乘
客付出车费用虽可商榷但无可厚非,毕竟其为营运车辆,绕道费工耗油,乘客予以补偿也未尝不可—乘客及部分网友的批评之举太过粗暴冷漠,伤害好人心—鼓励付世贵坚持从善,要相信好人有好报,文明社会不会让好人吃亏,善良星火的聚集方能点亮社会,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批评他的做法。
肯定他拾包送回的善举—中国有“好人做到底,送佛到西天”的传统,再向乘客索要费用让人难以接受—以后遭遇此种情况可以考虑将失物交给出租车公司,或对司机与乘客皆有利。(此方向不应成为主流)
的哥付世贵的角度:
1.送还失物、拾金不昧是美德,不应使金钱让美德“变了味”。
2.送还失物是义举,索要合理的车费与报酬是权利;义举与权利两者并不冲突。
(《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
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3.送还失物、索要车费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与乘客做好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4.行善不要计较得失。
2.以乘客为写作角度:
?批评他的做法。
丢包是自己责任,司机好心送回,理应表示感谢—司机要求付出车费理所应当,对方为营运车辆,司机养家糊口,赚钱不易—乘客发布微信称司机敲诈实为倒打一耙,既无感恩之心,更是令人心寒,所引发的网络讨伐更严重影响司机的正常生活,侵犯了司机的人身权利,有违法之嫌—此种行为会让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在帮助他人时迟疑不决,影响文明社会建设—建议足额付给司机车费,并公开道歉,勿以善小而不为。
?部分认可他的做法。
物品遗失在出租车上,司机有责任替乘客保管,并上交公司或联系乘客送回—司机以送包为由讨要车费虽然看似可取,但未必每次都是专程空车送包,乘客不应全额给付—微信是个人网络空间,乘客将此事件在朋友圈中发布实属正常—但由此引发的网友讨论及对司机的人肉搜索则侵犯了付世贵的个人隐私,追根溯源则由乘客微信引起,他应承担相应责任—建议他就网友人肉搜索事件向付世贵道歉,以与人为善的心态解决问
题,否则,丢物事小,丢人事大。
乘客的角度:
1.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司机的送还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2.即使心有不满,也要选择合理的途径表达诉求,不能以侵害名誉、扩大事态的方式解决。
3.换位思考,体谅理解司机。
4.善行善心也需要鼓励和回报
网友为写作角度:
网友身份可根据是赞扬或批评付世贵或乘客而确定,对他们的回信可参考收信人为付世贵或乘客进行。对于单纯跟风、无聊叫骂的网友可以批评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建议他们冷静对待此事,不必肆意渲染,将小事闹大,网络空间虽为虚拟但也应文明参与。至于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则需提醒他侵犯公民隐私,对付世贵造成心理伤害,属网络暴力与违法行为,要及时反思并修正自己的错误,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受到法律惩处。
1.人肉谩骂攻击的网友:请尊重每个人的隐私与名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2.“认为的哥很冤枉”的网友/“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网友:赞同这种理性的态度,正是这种辩证看待事情的态度让网络环境能朝着良好文明的方向健康发展。
3. “认为收车费让做好事变了味”的网友:比起一味地“道德绑架”,在当今社会保障做好事者的合法权利,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
4. 要对不合理的行善行为说“不”;
5.行善有时也会被人误解;
6.行善也得讲究方法。
另:该题目如若改成“对于以上事情(包括网上争论),你怎么看,请给付世贵、乘客或持某种态度的网友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则应该注意写书信的几个关键地方:
1.此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本身隐含了写作要求:注意对象、针对事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因此,考生作文完全没有针对对象,或者没有对事情(事情的某一方面)表明意见态度的,内容、发展等级在三等(含)以下评分;作文既没有针对对象,又没有对事情(事情的某一方面)表明意见态度的,内容、表达在三等(含)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即总分在30分以下评分;以上两种情况,在书信格式方面不再单独扣分。
2.体现书信的特点,即有对象意识(口吻态度适当)、问题意识(针对事情发表意见),但称谓、落款、日期等格式有误的,酌情扣1-4分(其中称谓、落款、日期三者全无的,扣4分)。此种情况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3.题目不作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的一封信”。有题目,无正文,给2分。没有题目,不扣分。
学生例文:
一、支持司机:
既非慈善,何须“无偿”,
高二(0)班 朱师健 50分
看到躺在后座的包,四川的付司机毅然踏上“漫漫还包路”。出了三趟车之后,最终找到
失主,可当付师傅向失主索要车费时,失主却不干了。一句“司机敲诈乘客”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发了大众的热议。许多网友甚
至对司机进行谩骂攻击。对此,我要站出来为付师傅打抱不平了:做好事又不是做慈善,何必强求“无偿”呢, 如此还包,本是好人善举。试想,付师傅本可能等着失主报失,让其自行取回那个包,然而本着好心,他陆续出车了三次,辗转车资需120元的路程,辛辛苦苦将包亲手递给失主。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天能挣到几个120元,付师傅提出了付费的请求,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也就不存在什么“敲诈”的问题了。退一步说,要真是敲诈,付师傅为啥要载着个小包跑120元车资的“长途”,还不如载客来得实在。所以,“敲诈”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既是善举,不应“无偿”威胁。付师傅为还包费尽心血,可他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也不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司机。这类善举,出于真心;不是慷慨,也非慈善。如果说,“无偿”的善举是夜晚街上的一盏路灯,那么“有偿”的善举就是普照大地的阳光。前者因为“雪中送炭”、“好事帮到底”而弥足珍贵,但别忘了,后者也一直在给予我们温暖。可这种“有偿”不幸被“道德绑架”着,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但我们得明白,也许父母不会向你收“抚养费”,但只要你不是流浪汉,外面的餐馆一样会向你收钱啊~确实,我们在享受善举,那些“有偿”“无偿”,真的值得计较吗,
享受善举,请别利用“善举”。正如“碰瓷”利用“尊老爱幼”一样,许多人也习惯性地利用了“善举”。俗语云:“好事做到底。”大概就是因为这句话,许多人将善举看成了慈善,而更多人,将
“要求补偿”看作“绑架”,殊不知他们自己,才是“绑匪”,看似“要求补偿”不算善举,只要一提钱,“失主们”马上就能将“善举”炒作成“敲诈”。这就是一种利用“善举”的恶劣行为。“扶老人”得“拍照留念”,难道做善举也得“自证清白”,谁都不想这样吧~ 因此,我们不能挟“无偿”以令“善举”,只有接受这些“有偿”的善举,更多“无偿”的善举才能接连“上市”,当“路灯”聚集得足够多时,“黑夜”将不再孤独,因为善举,是信任与关怀的载体~所以,让我们接受“有偿善举”,让善举洒遍人间吧~
莫冤枉的哥
高二(2)班万紫娟
四川的的哥付世贵为归还乘客遗落在车上的包先后出了三趟车。因此的哥要求乘客按车里程付费120元,乘客不满并与司机争吵后,只支付了的哥65元,并将此事发到网上引发了网友对的哥的谩骂攻击。看到这则新闻,我手不禁颤了颤,的哥简直比窦娥还冤啊~ 还包本是义举。在的哥的工作中本无需亲将包归还给乘客,可以直接给失物招领所。而的哥出于好心,害怕乘客因包中贵重物品丢失而着急不辞辛苦找到失主并还包。乘客粗心将包落在车上,与的哥又有何干,还包无非是铁钉钉的义举。此义举不但没有让乘客知恩图报还引发了网友的谩骂攻击,难道当今社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已不是好事,难道的哥送还失物做好事是不值得提倡的,由此看来,的哥真是冤得很呐~ 报酬本是理所当然。的哥在上班时间归还包给失主,耽误了上班时间,没有挣到
钱还消耗了油费。有人曾想过的哥也要养家糊口,照顾家人吗,或许的哥的一家人都在等着的哥一天下来开车所挣得的车费来糊口。而如今,的哥出于好心为归还乘客的包没挣到钱,只像乘客按出车里程付费合计120元,却变成了“敲诈”~这个字跟我们并不陌生,但用在的哥身上跟就是实打实的冤枉。俗话说得好,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乘客丝毫没有本点领悟,不知感恩就算了,还与的哥争吵并指责的哥敲诈,难道这样助人为乐的的哥只会被人指责谩骂而不应得到应有的报酬吗, 行善举需要鼓励和回报。乘客将此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网友人肉出司机的姓名与住址进行漫骂,这部分网友一味关注司机收取费用的点
上,却没在意的哥的善举,殊不知社会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出租车司机偷窃乘客物品的案例,而的哥这种拾金不昧的举动,更值得网友们的推广鼓励~对于乘客,的哥不辞辛苦将包归还,理应知恩图报,要了解的哥挣钱不容易,如今却为还包出了三趟车,乘客以三趟车钱做为回报是在不为过啊~
无论是乘客还是网友都不要在冤枉的哥了,善举理应提倡,而应有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哥需要大家的鼓励~而好人好事也并非只有不求回报~将的哥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精神
二、反对司机:
丢了道德,还了钱包又如何
高二(1)班 周安东
近日,四川绵竹一的哥在归还乘客遗失的包后, 要求乘客付车费120元。事件一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在我看来,的哥的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是不尊重乘客权利的体现。
就是把乘客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乘客将包遗落在车上,作为一名司机,他有义务将包归还给乘客。
与此同时,司机也有相应的义务要求他归还乘客的包。众多周知,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司机既然已经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那么又何必割断这绝对的一致,不尊重乘客的权利,索要车费呢?再者,这120元车费,对于一个出租车公司来说根本无需计较。就算在意,那么让乘客 打电话沟通一下就好了,何必纠结于这一百来块钱呢。
我们所致力于弘扬的传统美德,司机做到了一半却忽略了对“拾金不昧”的更深刻的理解,既然乐于助人,又何必为那微不足道的车费所计较,变性的“传统美德”并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称道,甚至于弘扬;其次,谁知道司机报出来的车费是真是假,退一万步讲,就算要回车费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司机起码应记录下车子的行进而不是直接毫无证据的强行索要。而且,如果车费不属实,那么扣着乘客的东西不还,并执意索取较高的赔偿费,轻则构成民法上的侵占,重则构成了侵占罪。由此可见,司机的行为是错误的。
如今,大部分的公共设施,交通工具上都印有“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的字样。这些无不提醒着我们,传承几千年留下的传统美德,遵守我国的法律。
本性与初心。在财富与本性的交易中,获益的不应是占据了大部分人内心的财富,而应该是,隐含在人们行为与表现中的难以被发现的人们的本性。
教师试水作文
别冤枉的哥付世贵了
惠东中学 邓仕雄
乘客:
你好~我看了你在微信上发的网文《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不免五味杂陈。这五味里,有庆幸,你的包失而复得,的哥付世贵没有昧着良心不还包;有遗憾,你对一位有良知的普通人不但没有谢意,反而发微信谩骂;有痛心,付世贵做了好事,却没有得道好报,无端地受到人肉攻击,很冤枉。
篇二:善行银行(会考作文)
“善行银行”
某中学校园里开了一家经营特殊业务的“善行银行”。学生的善行义举在这里被折算成一定分值,以“道德资产”积分的形式记录在存折上。存折上的积分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处消费。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700-1000字的议论文。
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
不久以前,有个中学在校园里开了一家经营特殊业务的“善行银行”。学生的善行义举在这里被折算成一定分值,以“道德资产”积分的形式记录在存折上。存折上的积分
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处消费。这样的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善行银行”的用意无疑是让学生们像习惯存钱一样积累善举,让行善成为习惯。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行善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把行善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因善小而不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她看到客车撞向学生的那一刻,毅然决然地伸出了双手,她推开的是两个鲜活的生命,挽救的是两个家庭的希望,唤醒的是这个社会的良知与善心。我想,那一刻,张丽莉应该什么都没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那是一种人性的本能,更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习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停车、开门、打双闪、疏散乘客。那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说这位老司机的一种本能反应,更是一种让人为之感动的习惯。 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员工,她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当陌生的女童从10楼坠落的瞬间,她不顾身安危,义无反顾地伸开双臂,以柔弱的身躯托
起了生命的希望。妞妞获救了,她自己的手臂却严重骨折。吴菊萍用自己的善行感动了整个社会,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妈妈”。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英雄壮举都只是一瞬间的行为,说明不了什么。殊不知,这瞬间的行为恰恰是因多年习惯而形成的本能反应,是善行的积累所致。开在校园里的“善行银行”,正是鼓励同学们平常养成做好事的习惯,习惯便能成自然。对人以会心的微笑是善,公交车上让座是善,甚至与寂寞的老人闲聊,这些都是行善的体现。
当让行善成为众多人的一种习惯时,我想,世界会变得更温暖。
篇三:行善,得善
行善,得善
唯有善念,方行善举;唯有善举,方得善终。
——题记 因为队长“不忍心让同行陈尸荒野”的善念,他们做出了逝者简葬的善行,恰是这样的善行,使他们在沙尘暴中逃出了死亡之海。莫不是他们的善举,为他们带来了善终。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一位农夫在沼泽中救助了一位西装革履的贵族,贵族登门道谢,农夫一无所求,无奈之下,贵族请求带走农夫的孩子以让他接受优质的教育,农夫答应了,最终,农夫的孩子成了一位杰出的人才。而此刻,贵族的儿子身患怪疾,无人可医,农夫的儿子发明青霉素治愈了贵族的儿子。故事中的两位父亲均是心怀善念身行善举之人,果不其然,最终“善有善报”。
纵然善行微不足道,善终也会如期而至。在一次棒球比赛中,
一位选手频频失利,眼看就要输了这场比赛,用尽力气发出棒球时,球在空中不偏不倚正巧打中了一只正在欢快飞翔的小鸟,小鸟无力地坠落,重重地摔到了地板上。此时,这位选手跑到小鸟坠落处,双手捧起小鸟,双膝跪地,以眼泪进行了无声的忏悔,在场的观众也惊呆了。他必然是一个心怀善念,珍爱生命之人,不然他不会在关键时刻为一个小生命的凋亡而内疚至此。他输了这场比赛,但他却赢得了人心,人们为他的行为而动容。他心怀着对生命的敬重,他的
善举是内心的折射。所以,纵然他输掉了比赛,他却赢得了喝彩。
曾听说过珍珠的来历:沙子无家可归,蚌收留了它,这期间蚌忍受着疼痛来救助沙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当蚌打开自己的壳时,她发现了耀人眼目的珍珠——那是沙子的馈赠??蚌的小善在时光的洗礼中最终变成了质比金坚的珍珠。因为有善念,所以行善举;因为行善举,所以得善终??
人生如酿酒,善行恰如发酵之物,善行越多,酒酿得越佳,待到开启之时,才有酒香扑面而来;人生如焙茶,善行如晨之甘露,唯有接受晨之甘露的浸润,在沏茶时,茶香才会沁人心脾,清香四溢;人生如画,画中麦浪涌动,善行如蓝天,麦浪加上蓝天,一番恬谈之感,人生??
心怀善念,身行善举,方得善终。
作文九:《行善遭误解作文》8100字
行善遭误解作文
篇一: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探索-郭素清
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郭素清
(沁阳市第十七中学,河南沁阳45455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能综合体现其语文素质的高低。“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意义之大。如今,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及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教学仍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因为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探索与实践,欲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
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
1(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
初中学生已有多年的作文历练了,一般来讲都有一定的作文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 ”.
2(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颓废,缺乏创新精神。
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毫无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别说创新意识。
3(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功利性太强。
当前,作文训练被技术化、标准化、功利化。作文技术被放在首位,教师向学生传授所谓的作文“套路”,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作文中学生丧失了真我。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
会选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
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作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与构思表达,使其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要有纯真的思想,要有真实的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1(自编训练体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将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为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把初中语文教材分解为几十个写作知识点,既按年级配置,又在各年级反复,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
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还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2(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和获取写作材料与经验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对
写作而言是学习、模仿、浸润与积淀。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多阅读是必由之路。
其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文观,纯洁学生心灵,端正作文态度,真正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心灵(恢复作文高雅而美妙的本质。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它的文字和内容必定是空洞苍白的。想象是心灵思维的翅膀,有了丰富的想象,我们才能妙笔生花;有了丰富的想象,许多宏大的场景和动人的情节就会美妙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优化教学模式。
第一,注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作文训练中可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为“圆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生活中的“表象”成为作文中丰满的形象;第二,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思维不一而足。令人眼界大开。由此也可窥见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丰富多彩。
三、在指导多元立意时要跳出误区。规范多元化立意。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度”的把握。提倡立意多元化,追求立意多元化,并不是说没有限制。中学生作文立意的多元化,需要密切关注思想主流和多元化的问题。作文中,通常有这种现象。运用立意的多元化思维来指导学生作文,结果往往出现作文立意偏离中心或游离中心的现象,导致学生作文被判定为“审题不准”、“离题”或“思想不健康”等。这种想象的出现就是因为作文在立意时(没有关注“主流现象”。一个材料,他总有一个最佳的立意。有的人写作偏偏写末枝的边缘。结果可想而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同学写关于“行善”的作文,现实中有人救助他人,却被误解为肇事者,于是就说“不可行善”。这既是以偏概全,又是违背了整个社会的道德主流 这样的文(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行善遭误解作文)章只能被判为思想不健康,立意出问题。但“主流意识”与“多元化”是不矛盾的。确定“主流意识”(等于为“多元化”立意确定了一个临界面。超过了临界面,就会导致偏离主题。因此,我们要为“多元化立
意”明确方向,规范多元。确保在多元立意的前提下让文章出新出彩。总之。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思维习惯、思想素质、知识水平等的多元化综合反映,如果学生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养成多元化立意作文的习惯,日后定能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
篇二:行善人乐我亦乐,奸谋使坏徒自坏
人在好多时候就是不明白这样简单的做好事的道理,其实做好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也是在给自己以收获的机会,也是在锻炼自己。而当一个人在害人、在算计人的时候也是在把自己引领到了不利的局面,在金钱、权势面前用尽了心机,还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人到最后绝对的没有一个好的结果,绝对的是害人的同时害了自己。还不如老实本分的为人,塌实的任劳任怨的工作。
做好事帮助人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和人接触所难以避免的,而且我们也是为了在给自己积累一点德行,自私一点说,好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能伸出援助之手,解救我们于危难之间。任何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是任何人都有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刻,在我们遇到别人危难的时候,帮助就不仅仅是说我们品德高尚才去帮,不是说我们在做好事才去帮。既然是你遇上了,既然是你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去帮,这个时候的帮助就是一种责任,是你不可以躲避的社会给你的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觉得做坏事真的没有合理的理由。也许那些做坏事的人有一
肚子的理由,也许他们是被逼无奈,也许他们真的别无选择。可是是合理的理由吗,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明明知道这样做事不对才会去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找借口说明还是有羞辱的感觉,还是知道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去做,可是最后还是做了,不就真的是一个品质问题了吗,不就真的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帮助他们辩解了吗,
还有一个我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做好事做起来简单的很,有时候真的是举手之劳。而做坏事却是很复杂了,要计划周密,要选择好时机和对象,还要在那里担惊受怕,也未免太不容易了。其实做人难,做坏人照这样看更难啊~更要比做坏人付出更多,要经历更多的磨练才有可能做成坏事。有的时候即使做成了不也不能长久吗,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揭穿了,就漏出马脚了。真的是既费劲有得不到什么好处,到头来空落个坏人的名声背回家,一辈子也不容易摘下来。
好事和坏事有时候也就是在那么的一念之间,在我们的意志稍微的不坚定的那一刻发生的转变。好人和坏人的差距恐怕也就是这么的简单吧~人的恶念是不能产生的,因为它一旦产生就会很快的蔓延进你的内心深处,会很快的、彻底的捣毁你一直苦心维持的那份宁静,让本来善良淳朴的你失去良好的本性。还有就是,一旦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做坏事,就很可能被这第一次的“欣喜”给麻痹,把已经开始动摇的意志彻底的击垮。从此进入坏人的行列,一发不可收拾。
心理的理念是最为关键的,是决定我们在遇到事情时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法的要素,我们要保留自己的一颗平静的心又是这么的不容易。活着,也许就是在这么多的乏味中寻找快乐;在众多的忙碌中寻找一时的休憩;在激烈的竞争里明白友善共处的真意。
篇三:关于“行善”的教师下水和学生作文点评
关于“行善”的教师下水和学生作文点评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参考】
1、做善事求表扬有何不可
2、莫让善心蒙尘
3、别让雷锋精神打了折
4、善之大者
5、可行至善方为大善
6、心中有善
7、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学生作文】
1.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高三(6)班 黄颖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一种思想,那就是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他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无私奉献精神。然而,无论是有名也好无名也罢,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于那位烧烤店老板和那位女孩,我们都以尊敬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在乎自己做了好事留不留名这种事。
解析:从大众的态度说到自己的态度,开篇不同凡响。
面对烧烤店老板,我们要对他怀有一颗感激的心,感谢他多年来花费近20万元来资助了那四名学生,使他们都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或许会有很多人对他持有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既然自愿去资助那四名学生,又过了这么多年,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的想借用媒体来报导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其实换个角度来讲,也许老板有自己的一些难言之隐,又或者他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善良的行列里来,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
解析:把自己的态度与人们的态度作对比,并推测烧烤店老板的心理动机。
诚然,我们似乎更为赞同那位只是偶然路过却毅然决然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位女孩,她真的发扬了活雷锋的精神,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送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事后又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之中——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着实值得给她点一个大大的赞。古有‘勿以善小而不为’,今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事不留名精神’;这值得我们去赞扬去传承。虽然如此,我也不觉得女孩行为比烧烤店老板更高尚,他们只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做着本质相同(行善)的事,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 解析:先坦承人们对女孩行为的认可,再摆明“至于留名与否,要尊重他们的意愿”的观点。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我们太需要这些行善行之人。偶一为之之善或坚持行善会让很多冷血之事不再上演。小悦悦事件中,人们对18路人漠然的鞭挞和对陈贤妹善行的颂扬表明了社会渴望善举。浙江一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长达一个多小时无人问津,围观群众固然有怕被讹诈的心里,但更多的恐怕是习惯性麻木,意识里维持一份善念并去行动远胜于在旁边的指手画脚、冷眼旁观。
解析:延展同质事例,点明社会期望善行。
不管烧烤店老板或救人女孩在行善之时有没有想过留名,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钦佩的人物。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只
要你是在坚持行善,哪怕行善的动机不是太纯粹,你都是最棒的那一个;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只要做了好事,你就是英雄~
解析:再次回扣材料,在点题的同时对善行大力颂扬。
评分:51分
总评:文章从小时候接受的观念入手,巧妙地完成与材料的对接,顺理成章地提出“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的去帮助别人,有名无名这件事,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的观点,开篇出新。接着从烧烤店老板心理动机、人们对救人女孩态度着手,提出这二者行为本质相同的观点,进一步紧扣主题。最后从社会事例再回扣材料,在适度延展的同时升华主题。
2.心中有善
高三(3)班 吴棋淇
一位烧烤店老板希望可以将自己做的好事通过媒体报道出来;一位女孩对一名昏迷女士施救后悄悄离开。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
无论是这位希望媒体报道自己善事的男子,还是那位救助昏迷女士后离开的女孩,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心中有一份善意存在。既然有了这份善意,又何必在乎做好事留不留名呢,
解析:从两者的行为中找出共性——善意,观点出新。
或许那位烧烤店老板的做法并不怎么能让人接受,或许有人会说他做善事太过注重名利,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老板的做法是错的。他从2007年开始做善事,如果他做这些真的像别人所说的为了名
利,那他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要求媒体报道,而是等到九年后呢,又有几个人能够持续九年做善事呢,
解析:以两个或许来假设他人看法,以两个反问句来驳斥这种看法,虽未点明观点而观点自明。
我想,那位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初心一定是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上学。或许在过程中,老板的这些行为无法让他身边的人接受;或许有些人的恶意讽刺让他坚持不下去;又或许他想让媒体报道出来只是为了向那些人证明他是对的,让他可以更坚定做善事的心。不管出次哪种情况,但我们能肯定他的内心是善良的。就算是要求媒体报道有着功利成分,我们无法否定他去帮助那四个学生上大学时所散发出的浓浓善意。
解析:通过种种途径分析烧烤店老板做善事的心理,肯定他内心的善良。
而女孩不留名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是因为“做好事不留名”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女孩看到昏迷不醒的女士后立即拨打120并及时施救,待救护人员来到之后悄然离开,这份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情怀确实令人赞叹。无论是女孩还是烧烤店老板,他们心中善念都值得赞赏。
解析:在解读女孩行为更让人接受的同时对双方都进行肯定。
昔日白芳礼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顶风冒雪蹬三轮,换取了三百学子的灿烂笑容,以心中的善念,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今朝,女孩拯救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
幸福,甚至是一个族群的信仰;烧烤店老板托起的不仅仅是四个学子的梦想,更是托起了四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风气。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解析:同质延展,升华主题。
善良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善,那么他于自己于社会而言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在喧嚣的文化场域中,与其去在意做好事留不留名,还不如去发现和学习好事中的善,并维持心中的那一份善念~
解析:再次回扣。
评分:53分
总评:本文以及其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并透过材料的表象抓住两则材料的善良的共性,殊为难得。在对烧烤店老板行为动机分析入情入理,对女孩分析时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最后以白芳礼事例作同质延展,深刻揭示三者内涵的同时升华主题。
【教师下水作文】
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宁德实验学校 李家良
材料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行善之后的态度截然不同。烧烤店的老板要求媒体表扬自己,救人女孩悄然离开。
解析:二句话概述材料,言简意赅。
诚然,女孩能对身处困境之人伸出援手难能可贵,若不是她及
时施救,后果不堪设想。(假设让步分析)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单是这一点,女孩已经让人肃然起敬;更何况,(巧用连词,表递进)施救后不留名、不求回报情怀、悄然离开的这份洒脱,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解析:针对救人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说理,两个层次力赞该女孩,体现对象感。先扬后抑,引出作者真正力挺的观点。
而烧烤店老板则不然,其行为远谈不上有多高尚,与做善事不留名的女孩相比,有相当的功利成分,甚至显得庸俗不堪。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做好事应该留名,但这并不等于我排斥女孩的做法,相反很是欣赏。之所以支持做好事留名,是觉得这样做的意义大于做好事不留名的意义。
解析:刚入段用:而:字表转折,呈现作者态度,否定烧烤店老板,:即便如此:一词让笔锋一转,貌似呈现双重态度,实则为下文观点思辩蓄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过渡)
首先,人做好事后想留名是正常心理,只要他确实是在做好事,留名有何不可,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而这位烧烤店的老板,前后资助学生接近20万元,让四名学生顺利上大学,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其次,报道这类行为有助于树立社会的正能量。从属性来讲,人属于社会,需要他人的认可;这种报道可以让人看到行善的人可以获得应有的名声,即被社会所认可,从而满足行善之人属性
需求。在这个物质相对充裕的社会里,如烧烤店老板一样手头相对宽裕的人可谓俯拾皆是,报道烧烤店老板事迹有助于激发这类人的行善之心,有助于社会善行接力。
解析:从个体指向集体两个角度谈做好事需留名的正面理由,能紧扣材料针对分析。
反过来,如果大力推崇女孩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并以之为标杆,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社会效果。女孩可谓是池中的莲花,离大众太远,离圣洁过近;虽境界上让人神往,但因其的完美性和高尚性,让想行善的人望而却步。
解析:厘定概念:女孩行善:的意义所在,紧扣观点:做好事要留名,进行反面说理,阐释顿时通透。 昔日孔子批评赎人回国不取报酬的子贡而表扬救人后接受一条牛馈赠的子路,正是因为前者对道德要求太高而使行善难以为继、后者有助于激励人继续行善而使社会大众受益。同理,女孩做好事不留名虽然看起来远比烧烤店老板高尚,但因这类行为对道德要求太高而很难为继;而烧烤店老板要求行善后留名的这类行为,虽看起来庸俗,但因为容易激起众人行善之心而值得赞赏。
解析:谈古论今,再次点赞做好事要留名,回扣材料。
任何一种善行,倘若只能是一种小众行为或难以持续,其意义就很寂寥,无论高尚到何种程度,也是小善;反之,任何一种善行,只要能惠及普罗大众或这种善行可以持续,即使其目的不那么高尚,也是大善——可行之善方为大善~
解析:说理延伸,呼应题目,强调观点。
总评:思路清晰,一贯至终,指向明确,说理通透,语意连贯,连词巧妙,表达理性;若能在理性的表达中稍增添一些语文味,则趋向完美。
作文十:《行善有福作文》17200字
行善有福作文
篇一:优秀作文
2015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等待(700字)
生命这一程长路,不能指望孩子一天长大,也很难让生活中的所有误解马上消除,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客观已经那么简单的存在,人生更需要长养的是等一等的智慧和从容。
岁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生活的不是一场劳碌,风风火火赶过去,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让人生的思考有机会沉淀,也减震急于事功的浮躁,面对着生活的如意不如意,不忘当年的素心初衷,生活的脚步慢一点,学会欣赏,学会平常,闲一段流光读清风明月,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
这茫茫的人海,宽宽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学会理解,这世界是大家的存在,而不在于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忽略了别人的无奈,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奢望,而拉远了和生活本身的距离,这朴朴素素的生活,把握住内心的厚重与温度,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生活从来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和存在形式,每个人走过人海都需要秉持一种善意友好的态度,咀嚼着自己的辛苦,也体谅着
别人的不易,自己的艰辛需要自己毫无畏惧的承担,但内心世界也要明明了了,别人的不幸和苦难也并非言过其实,就像这人生,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张扬丰富的个性,但迎面走来的、身边同行的也同样是鲜亮温暖的生命。
大事小情一箩筐总是生活的家常便饭,需要用一种态度去面对。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酝酿效应,给鸡飞狗跳落地的时间,让选择变得更理性,凡事学会放一放,冷一冷。不和闲事较劲,不跟心窄费时间,生活的艺术就是候着尘埃落地的耐性,在决定向左走向右走之前停一停,不急躁,不固执,让选择的理智有机会醒一醒,既然无法陪这个世界到地久天长,那就选择一份豁达与真诚。
人生在旅途,虽然是急匆匆地向前赶,且慢在慌张中做什么决定,对着挫折常懊恼,且慢抱怨多逆缘,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相信生活总有峰回路转,?那些人生的温暖总蕴藏在生活的那些不经意间,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充实,也就在于这且行且珍惜。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_文之常识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
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
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
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
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15山东,重要的是顺其自然
培根说:“只有顺其自然,让自然和谐发展,才可驾驭自然。”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也不再是听天由命的原始人,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去干涉自然,企图驾驭自然,殊不知,顺其自然,才是最为重要的。
民间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说的便是缠绕在一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错综复杂,难以分离。可故事中的小孩却偏偏较真,就要分清,最后将藤蔓扯断,落下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何必呢,既然它们是缠绕的,又何苦执意将它们分开呢,顺其自然,最后它会给予你丰收的馈赠,不是更好吗,
异想天开的人比比皆是。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一阵“历史风”,很多有钱人热衷于种大树,一显气派,二则有“厚重的历史感”,于是树木交易开始盛行。可越来越多的古树一经挪移,迁到异乡,便苟延残喘,提前死亡,这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金钱损失,更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
一棵树长到合抱,要伸出多少枝叶去接受阳光的照耀,要扎下多深的根吸取大地的滋润,它带着几代人的生命回忆,它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传说??可人们只看重商机,不再顾及尊重生命,不再理会顺其自然。倒下的不仅是树木,还有人心~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大自然的许多准则,我们都不能破坏:小鸡在破壳之前,必然要经历黑暗,随后奋起,艰难地为自己啄去遮挡光明的“屏障”;蝴蝶在破茧之前,必然要被紧紧束缚,而后努力,艰难地使自己摆脱蒙住蓝天的“黑幕”,若有人于心不忍,怜悯地一挥手,殊不知带给它们的是更多苦难——小鸡注定要跌跌撞撞地走完一生,蝴蝶拥抱蓝天的梦想也终将破碎。
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有其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肆意干涉。可这千古名言似乎随时代发展而逐渐被淡化了。在新疆的阿尔金山草原上,藏羚羊后面或许正有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在追赶它们。藏羚羊是否会因此而撞上山丘,误入陷阱,或者力竭身亡,这无从知晓。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异常壮观,但是,摄影师为追求这种效果,甚至会放起鞭炮,连正在孵蛋的鸟儿都被惊动飞上了天。受惊后的鸟儿是否能重返鸟巢,孵化中的鸟宝宝是否还能破壳而出,在摄影展前流连忘返的人们,已无从得知。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希望我们这代人,在历史的舞台上走过,会留下顺其自然的美德。
点评: 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已经不是很追求文章的形式与谋篇了,只要能流畅的把观点阐述清楚,能论证有力就是好文章。作者从顺其自然的角度来论证,立意准确而且有新意。论据都是自然界中的事,不刻意,不牵强,正如题目“顺其自然”,很多名句多用得恰到好处,诸如“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
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篇二:2015高考满分作文汇总30篇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
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
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
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
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
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2015云南高考满分作文:
最风采的人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
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
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
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 ,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
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真正的风采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
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
篇三:2015高考满分作文汇总30篇包含题目版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感知自然(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
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
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
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
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
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
”,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草/我们静静地站着/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其实我们拥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鸟之名呢?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这一切,不就已经很美好了吗?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为主,间以大量的骈偶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
2015云南高考作文题目:谁最有风采(材料作文)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风采的人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
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
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 ,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真正的风采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
——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
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
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2015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丝瓜藤,肉豆须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藤蔓纠结,无须在意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 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攢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2015上海高考作文:造就和谐自我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半夜沉思
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
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
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
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
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2015安徽高考作文:蝴蝶翅膀颜色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
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的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教授。她在上山下乡时,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仍坚持看书学习。当恢复高考时,她凭实力跨进了大学之门。之后,
当人们将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时髦上时,她又选择“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主动蹲下身子,打好扎实的学问功底”。当美国自然文学之风刮到东方之岸时,程教授已潜心十年研究,著作业以等身了。
机会是为准备者而准备的。程虹教授正因为注重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当机会来临时,就完全将自己的人生点亮。倘若没有实力,哪怕机会如绵绵春雨,对你来说,犹如浇在一截腐朽的木头桩上。
当然生活不一定都是好心情遇到好天气,有时机会潜行在深处,你寻觅不到它半点芳踪。如南宋的辛弃疾,他壮志凌云,实力雄厚,但时不与我,只能空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叹。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怎能“铜雀春深锁二乔?”机遇的缺失,让多人英雄豪杰垂泪神伤,暗淡了一副翅膀。
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了一扇窗。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只要你真有那份实力,就会有相应的平台。如马云凭着灵敏的嗅觉和坚韧的品质,在互联网这个大好环境中,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迹;如俞敏鸿凭着决绝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