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七年级下册科学》5600字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 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 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 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C、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的结果都相同
D、用天平和弹簧称量结果都不同
11. 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
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 的作
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施力物体
12. 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
13. 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实验次数
1 2 3
木块运动情况 越来越快 匀速运动越来越慢
弹簧秤读数(牛) 4.5 3.0 2.1
A、4.5牛 B、3.2牛
C、3.0牛 D、2.1牛
14. 如图描述的是小红同学用手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情景,用手分别压在玻璃板和桌面滑动(图甲、乙)然后再用另一只手压在手上桌面滑动(图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乙和丙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比较甲和乙,感觉甲的阻力大
D、比较乙和丙,感觉丙的阻力大
15. 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向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B、鞋底的花纹
C、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煤渣 D、拔河时要用力抓紧绳子.
16. 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
A、触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热觉感受器
17. 集邮爱好者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邮票的画面,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他看到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18. 形成听觉的正确路径为( )
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
C、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
19. 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则光斑的形状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
20. 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透过红玻璃
21. 下列物体所成的像中,成像原因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在潜望镜中看到海面上的船 D、日食、月食的形成
22. 小红在小河边看到“鱼在白云中游”,她看到的是( )
A、鱼是实像,白云是虚像 B、鱼、白云都是实像
C、鱼是虚像,白云是实像 D、鱼、白云都是虚像
23. 某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他离镜后退时,镜内他的像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24. 下图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 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26. 如右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
27. 赛跑时,终点裁判员看见发号员的信号
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等听到枪声时再
计时。这是因为( )
A.怕裁判员听不到枪声耽误计时 B.看枪烟计时方便些
C、听枪声计时时间偏短 D.听枪声计时时间偏长
28. 教室里的玻璃黑板是用磨砂玻璃做成的。这是因为玻璃经磨砂以后( )
A、成虚像的性能好,黑板上的字可以看得更清楚
B、漫反射性能好,每个座位上的学生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C、镜面反射性能好,反射光线较强,看得更清楚
D、视野较大,可以增大每个学生的视觉范围
29. 在滨海大道的的红树林区,道路边设有一排屏障,这主要是为了( )
A、点缀道路,使外观漂亮划 B、用来挡住灰尘,使道路保持清洁
C、减小道路附近红树林区的噪声 D、保证在高架路上行驶的车辆安全
30. 我们在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31.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咸、涩 D、酸、甜、辣、涩
32. 你的体重约为( )
A、5牛 B、50牛 C、500牛 D、5000牛
33. 下图是关于透镜几种光路图,正确的是: ( )
34. 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35. 根据右图汽车中乘客的反应可以判断,
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突然开动 B、突然刹车
C、匀速行驶 D、加速行驶
36. 小丽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她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16厘米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23分)
37.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传播的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km/s;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上海接收到北京发出的信息,大约需要5×10-3s,则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约为 km。
38. 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匀速行驶,用固定于路边
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
摄,两次拍摄的时间间隔
为2秒,车身长为10米,
如右图所示,则可知这辆
汽车的速度是 米/秒。我们说这辆汽车在行驶是以 为参照物。
39. 一天晚上停电了,张勇同学用手电筒正对着家里梳妆台镜子和后面白色的墙面照射。从旁边看时,发现墙很亮,这是因为墙对照射的光线发生了____________;又发现镜子很暗,这是因为镜子使照射光线发生_____________。
40. 汽车是科技产品,汽车上的每项设计都包含丰富的科学道理。如司机通过观后镜观察后面的景物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现象、车轮胎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_。车窗玻璃贴膜是为了隔热防爆,如车玻璃贴的是绿色材料的车膜,从外面看到的反射光的颜色是 色。
41.射箭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项目。拉开弓弦时, 弓弦上积 能,箭被射出时,箭获得了 能。
甲 乙 丙
时间(S) 14.7 14.2 14.3
42.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记录的时间如右表,则三位同学跑得最快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3.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44. 小明和小李一起在足球场上研究身边的科学。
(1)小李说:放在水平草地上的的足球受到两个力:重力和弹力;小明却认为它受到3个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写出名字) 。
(2)接着,小明水平用力轻踢一下足球,发现足球由静止开始运动,但滚动的足球的运动速度又越来越 (快/慢),这是因为足球受到 作用的结果。
45.“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改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其“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46. 人们在服用中药时,往往是在吞咽时感觉最苦,这说明 部位对苦味最敏感。
47. 将一只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尽空气,看见铃锤敲打电铃,却听不到铃声。这说明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 (填“相同”或“不同”),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48.吊车用钢索吊着一个质量为1吨的货物,当货物匀速上升时,钢索的拉力F=______牛。当货物匀速下降时,钢索的拉力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 综合探究与计算题(23分)
49. 小明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入射的方向,他测得如下的数据:(2分)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0.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木板 木板 毛巾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 运动;
(2)比较 图和 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比较 图和 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分)
51. 某同学测量小球从斜坡滚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他需要用 来测量 ;用 来测量 。(4分)
52.作图题(4分,每小题2分)
(1)如图所示质量为2千克的球从斜坡上滚下,试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5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正在传递中, 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则火炬的重是多少N? ( g = 10 N / Kg )(3分)
54. 深圳湾公路大桥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西部通道, 由深港两地政府采用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工期分别实施。2007年7月1日,这条连接香港和深圳的陆路口岸正式启用,来往深港不过10到15分钟,而深港两地的经贸文化往来,也随之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桥通车后,记时员记录了一辆汽车通过200米、400米、600米、800米的路标时的时间并列于下表, 观察次数 1 2 3 4
路程( 米 ) 200 400 600 800
时间( 秒 ) 5 15 25 4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 求汽车在后400米内的平均速度?
第二学期中调研测试卷
七 年 级 科 学(Ⅱ卷)
题 型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 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B A D D B D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C A C B A C C C D C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B D C B C D A C C D B C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23分)
37、 3X105 、 1.5X103
38、 5 、 地面
39、 漫反射、 镜面反射
40、 反射 、 增大摩擦 、 绿
41、 弹性势能、 动能
42、 乙 、 在运动的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表示跑得越快
43、 振动
44、 小李 、 慢 、 摩擦阻力
45、 光的直线传播
46、 舌根
47、 不同 、 真空
48、 9.8X103 、 不变
三.综合探究与计算题(共23分)
49、 在反现象中,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分)
50、(1) 匀速直线 (2) 甲 、 乙
(3) 甲 、 丙 (5分)
51、 度尺 、 路程 、
秒表、 时间 (4分)
52、作图题(4分,每小题2分)
53、(3分)
解:G=mg=0.985kgX10N/kg=9.85N
答:火炬的重是9.85牛
54、(5分)
(1)汽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在相等的路程里所用的时间不相等
(2)v=s/t=400m/(40s-15s)=16m/s
答: 汽车在后400米内的平均速度16m/s
作文二:《七年级科学下册》3600字
第一节、感觉世界
1、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皮肤。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3、触觉、痛觉最灵敏的感觉是指尖,而冷热觉最灵敏的感觉是手背。
4、痛觉--感觉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
5、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入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6、食物气味--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嗅觉中枢--嗅觉
7、蛋糕的香味进入鼻腔,嗅觉神经末梢接受香味的刺激后,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知道蛋糕的味道了。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8、时间长了,腥臭味道闻不出来了。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叫做适应性。
9、不同动物、不同年龄、不同气味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叫做差异性。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10、舌上有味觉大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
11、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1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这就是形成了味觉的过程。
13、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14、食物中的化学性质--舌中味蕾(感觉器)--味觉神经--味觉中枢(大脑皮层)--味觉
15、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16、人在感冒时,嗅觉的灵敏度降低了,味觉的敏感度也会减弱,而食物的美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嗅觉。嗅觉和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7、因为没有痛觉,人体就不能感知对身体的损伤性刺激,也就无法对损伤部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人就不能健康的生活下去。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source of soun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涌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它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声音,他们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
5、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当喇叭振动面向外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振动面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
6、声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它有广泛的用途。如医疗上运用超声波粉碎内脏中的结石、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S=2分之一vt
7、固体>液体>气体。 温度越高声音速度越大(同一介质)
8、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度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度,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9、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10、声音传播需要时间。
第三节、耳和听觉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2、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耳的作用是形成听觉和维持身体平衡。
4、耳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的通道
中耳 鼓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放大声波并传递振动
鼓密:维持鼓膜压力平衡
内耳 半规管:感受头部位置
前庭: 变化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有听觉感觉器,能产生信息
5、外界声波--------听神经传递--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6、传导性耳聋原因是鼓膜破裂,听小骨损伤。神经性耳聋原因是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各部分损伤。
7、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pitch)。
8、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requency)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9、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为20~20 000赫发声频率为65~1 1000赫。 赫兹(HZ)
10、我们把高于20 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
11、响度(loudness)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12、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蝠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当然,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
13、多种乐器合奏时,虽然按相同的曲谱同时进行,但我们仍能辨别出笛子、钢琴、小提琴、鼓、古笋等乐器的声音来。这说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这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那就是音乐(timbre)。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而是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组成的。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14、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musical sound);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noise)。
15、减弱噪声的原因1、控制噪声源2、在传播速度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
第四节、光和颜色
1、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后便产生影子。
5、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3×10⒌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转7圈半;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6、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⒓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
7、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叫实像。在玻璃中每秒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三分之二。像与小孔距离叫像距。
8、在 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这是因为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9、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10、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11、如果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以外,温度计示数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光的辐射,只是人们看不见,我们把这种光线
叫做红外线(infra-red ray)。
12、同样,在白光色散实验中,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可以发现胶片仍会感光,说明这里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我们把它叫做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它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签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13、原来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混合光,因此感觉是"白色"的。相反,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觉是"黑色"的。
14、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或透过)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了。当只用一束绿光(或其他非红色的岁)照射呈现红色的物体时,物体便会呈现黑色。
15、(1)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发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3)物体呈现白色是因为它没有吸收任何色光而是反射了所有色光。(4)物体呈现黑色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其它任何色光。
16、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呈现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作文三:《七年级下册科学》4700字
第二章复习提纲
1、运动和能的形式
势能 被举高
声能 发生形变
光能 能的形式 热能
电能 各种燃料中
食物中
②说明:一个物体有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如:高空的飞机(有动能和势能),雷电(含
有声能、光能、电能、热等能量)
2、机械运动
①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②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③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
⑥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
⑦速度的计算公式:v?s
t 单位:国际:米/秒(m/s) 常用: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⑨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
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3、力的存在
②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变)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运动方向的改变
静止
③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在:
一个物体在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时候,如此同时,另一个物体也给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说明:①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②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③接触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有可 能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普遍的,不是只有人才会有力。
④弹力: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在弹性形变内,
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⑤力的存在: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力的单位:牛顿(N) 简称“牛”
说明:在用弹簧称测量力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值。测量前一定要先调零。
4、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
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不必强求线段
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5、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质量大则重力也大。G=mg 其中g=9.8N/kg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6、摩擦的利与弊:
①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有时摩擦力也能推动物体的
运动,如人走路,汽车的行使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固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
变滑动为滚动,气垫法。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由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①小车从同一高度处滑下的原因: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相等。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运动的距
离就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反。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换句话说即:具有保
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说明: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的任何因素都
无关。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团。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例:为什么人从行使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按照下列发模式填空)
答:开始时人与车是一起向前运动的,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人的脚由于受地面的摩擦力
而静止,而人的上身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人就会朝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8、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我
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5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则它们保持平衡,即①一个物体 ②两个力 ③大小相等④方向相反⑤一条直线
几点说明:
①物体平衡时所处的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不要认为只有静止状态才叫平衡。
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在受到外力时是否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呢?答:不一定。若物体受外力,但外力如果是平衡力(如二力平衡)则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的外力不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理解:
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含义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当然这句话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则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证明。但是,物体受到外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例:若物体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不变。只有受到的外力不是平衡力时则一定改变。
第四章复习提纲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①地球在自转时,从地轴的北极或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地轴的南极或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②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③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是不同的,昼夜是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这时白昼、黑夜始终不变,不存在交替,而昼夜交替除了包含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外,还应自转才能产生交替。
地球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交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照亮的是白昼,没有照亮的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包括晨线和昏线,在地球自转中越来越亮的那半圆是晨线,反之为昏线。
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是不同的。
为了便于世界好计算时间,安排国际事务,国际上采用了分区计时制度。
时区: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15度经度宽的地区。
区时:每个时区统一使用一个标准时间,这就是区时,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
各地区时的计算:1、确定已知的某地的时间 2、找出想求的某地的时区 3、计算时区差
4、根据东加西减的办法,在已知的时间的基础上加减时区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区的区时总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既先见到太阳)。
5、简便计算公式:所求的时间==已知的时间—(已知的时区—所求的时区)
东 正 西 负
日界线:
说明:1、如果穿越日界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
方向相同,则要减去1天,反之则反。
2、日界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而日界线东
侧则是前一天的终点,即日界线上既是一天的起点,
又是一天的终点。
3、地球的绕日运动
秆影的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中杆影长短的变化:早晨较长,方向为西北
方向,中午最短,杆影朝正北方向,下午又逐渐变长,方向为东北方向。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中午的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 杆影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反之则反。
一年中的正午杆影也会发生变化,夏季杆影最长,冬季最短,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造成的。
说明:即使是同样的秆子,在同一天的中午,杆影也会随地面纬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是由于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
总之:杆影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而太阳高度的变化又与太阳的直射
点有关系。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就越大,杆影
就越短。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与自转的方向一样。
说明: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球的绕日公转且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导致在公转的过程中
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于是就出现了四个特殊
的节气。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日为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
此日为冬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见图。
说明: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的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一般来讲,离太阳的直射点越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越大,温度也较高,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半球则刚好相反。
昼长夜短的变化:
规律:一般来讲,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天就长,黑夜就短。直射到哪个半球的纬度越高,该半球的昼长的时间越长,所以在北半球,由于在夏至日直射的纬度最大,所以当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南半球当天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夏半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高,白天的时间也比较长,故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冬半年: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低,白天的时间也比较短,故称为北半球的冬半年。说明:而此时南半球气温较高,白天较长。
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白天长,夜晚短,且有些地方还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节约能源(不需要光源)。
五带的划分:
原因:根据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能量的差异不同,导致温度高低的不同,把地球表面按温度的高低不同划分为五带。这也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大,接受的能量多。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热带:有太阳直射,全年温度较高,无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南方某些地区)
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
南寒带、无太阳直射。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明显四季变化
4、日历上的科学:
公历:年、月、日、星期。
阳历部分:节气
、月、日(如初一)
说明:公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
几个要掌握的问题:
(1)日历一年的天数与四季更替的天数(365.2422)矛盾解决。(2)农历中为何含有阳历成分(节气)呢?(3)24节气的顺序怎样?节气在什么历法中是固定的?
5、地壳运动与火山地震、地球表面的七巧板、地形与表示地形的地图等:
掌握:(1)地球内部的结构(2)火山带、地震带、六大板快的分界处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为什么?(3)火山的结构以及喷发物的种类(4)火山、地震、裂谷、海洋的形成原因(5)几种基本地形: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的判断(6)地形图中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陡坡、斜坡等的判断方法等?望大家看书掌握。
作文四:《七年级科学下册》1800字
701科学培优卷
出题人:朱一凡 一选择题(3+3+3+3+5+5)
1.关于月球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的是海洋,暗的是陆地
B我们观测到的月相变化就是月球形象的变化
C在月球上我们也可以放飞孔明灯
D如果没有早期小天体的频繁撞击,月球上的环形山将会大量减少
2.用皮带转动的机器,工人师傅常在机器的转轴处加些润滑油,而在皮带上打一些皮带蜡,这两种做法( )
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
B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3.一个人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推着重600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前面有障碍物,此人迅速以300N的力,向左拉箱子,箱子仍向右做减速运动,则箱子在减速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00N 向右 B 200N 向左
C 300N 向右 D 300N 向左
4.在开花前,完全剪去桃花甲的雌蕊和桃花乙的雄蕊,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将甲乙两朵桃花分别罩起来并扎好袋口,最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
A 甲不结实,乙不结实 B 甲能结实,乙不结实
C 甲不结实,乙能结实 D 甲能结实,乙能结实
5.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你根据诗中的信息,轻舟(船)的速度最接近( )
A 20千米/时 B 45千米/时
C 90千米/时 D 180千米/时
6。两个完全相同的细颈瓶(ab以上粗细均匀,截面和底面相同),
如图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甲瓶装盐水,乙瓶装等质量的水,液面
全部超过ab而且都未溢出,则两瓶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之间的关系是
( )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3+3+4+10)
7.在一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要是物体沿斜面均匀向上滑动,必须用一个拉力F1,F1=7N。要使一个物体验斜面均匀向下滑动要用一个拉力F2,F2=3N.物体收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 N
8.青蛙是 发育,螳螂是 发育, 家蚕是 发育
9.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 。
高于20000HZ称为 ;低于20HZ称为 。
10.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准备下午做菜,一不小心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请你和他一起去探究.
(1)提出的问题是: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小明想探究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 培养,把乙放在 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填“变”与“不变”)
(5)该实验与预期效果相同,则该实验证明了: 三、计算题(2+2+4)
11.2012年6月27日我国的“蛟龙号”在海试中下潜深度达7062米。据科学家描述:“蛟龙号”潜水深度在7062米时,顶部受到水的压强相当于一只手掌(约100厘米2)上放着42辆总质量约70吨的汽车,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蛟龙号”进入水面下时,水面上的人看到小下的“蛟龙号”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
(2)“蛟龙号”挑战7000米深度,下潜过程中它受到的海水压强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蛟龙号”在尝试7062米时,根据科学家的描述“蛟龙号”外壳上受到的压强在约多少帕?(g=10牛/千克)
答案
一、DBBABB
二、7. 5
8.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9高;超声;次声
10光照;光照;光照条件下;黑暗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三、浅;变大;70000000Pa
答案
一、DBBABB
二、7. 5
8.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9高;超声;次声
10光照;光照;光照条件下;黑 暗条件下;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三、浅;变大;70000000Pa
作文五:《七年级科学下册》5600字
七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
A、声调较高 B、骨盆宽大 C、乳腺发达 D、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 )
A、太阳 B、经线 C、北极星 D、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实的是( )
A、柱头 B、花药 C、胚珠 D、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6、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7、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伤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牛,现用大小为10牛的力拉它,下图所示的力F和重力能成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11、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广州 D、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
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飞机空
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 )
A、0N B、2N
C、4N D、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6、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F1
17、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 )
A、向高生长 B、长得粗壮 C、叶长得茂盛 D、开花结果
18、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19、苹果中种子的数量较多这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
A、花托 B、花柱 C、胚珠 D、子房
20、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精心设计了实验。
请从右边实验记录表中所给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研究影响
大豆发芽的哪一个因素( )
降到灾区。伞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21、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届时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
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
2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3、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千克
B、初中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0.18米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秒
D、成年人正常步行5分钟通过的路程约为3600m
24、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B、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C、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D、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25、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
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26、下面是小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请你把它填完整:
4月25日 天气:晴
今天吃过晚饭,妈妈去削甘蔗给我吃。我发现甘蔗节上已长出了长长的芽,大概现在天气比较热,甘蔗有了合适的温度后就开始发芽了。课本上讲,甘蔗属单子叶植物(填“单”或“双”),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听老师说,在古代时,临平的甘蔗曾作为贡品给皇帝吃呢!単子叶 吃甘蔗时,我把甘蔗汁滴到了玻璃台板上,形成一个小小水滴,小水滴中间 (填“厚”或“薄”)。稍稍抬起玻璃台板,透过小水滴,发现下面垫着的报纸的字是 的(填“正
立”或“倒立”);是 ______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看到的是 像(填“虚”或“实”),这时,小水滴起了__ 镜的作用。
27、如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8、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 B、 C、 D四地中,处在晨线上的是 ,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是 ___。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____。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29、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作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
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 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
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则该像
是倒立、 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0、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拌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
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现场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口技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出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填“音色”“音调”或“振幅”);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鸟影实际是由于 而形成的手影。
31、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须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_____。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______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_____
(3)枇杷幼苗要带土移栽,目的是 减少水分的散失___________。移栽时每株留叶3—5
片即可,留叶也可剪去先端1/3一1/2。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种植时要求合理密植,保持合适的株距和树形。
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
32、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
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右图中已
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
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第33、35题的第(4)小题和第34题的第(3)小题都2分。共14分)
33、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快上做_________运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4、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
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
测得数据如下表: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 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某物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
利用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
(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 知识来解
释。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
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影响因素还有 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3)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2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4)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想,请你为她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步骤:
四、分析计算题(第36题5分,第37题6分)
36、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 ㎞, 是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
风采。
(1)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
多少?
(2)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____为参照物。”
37、起重机的钢索下悬吊着质量为3吨的货物,当起重机将货物匀速上吊起时,钢索对货物的拉力多大?如果起重机将这个货物匀速向下放,则钢索对货物的拉力多大?(g取9.8牛/千克)
参考答案:期末测试卷
1、A 2、D 3、D 4、D 5、C 6、B 7、A 8、A 9、B 10、B 11、C 12、D 13、A 14、C 15、C 16、
D 17、A 18、B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D 26、温度 单子 厚 薄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 27、电磁波 金属有屏蔽作用 28、C A D 29、凸透镜 缩小 30、空气音色 光的直线传播 31、(1) (2)软条白沙 (3)减少水分散失 (4)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 32、略 33、
(1)匀速直线运动 (2)压力越大 (3)接触面越粗糙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34、(1)影子长度可能跟光源的高度有关 (2)减小 (3 35、(1)(2)①瓶内气压 ②瓶子形状 或风速大小、橡皮塞塞入瓶口的深度、橡皮塞与瓶口之间摩擦力的大小、瓶的质量、空气阻力、空气温度、大气压(3)瓶塞插入深度 (4)在一可乐瓶内加入50mL水,塞上瓶塞,注意记下瓶塞的深度,用充气筒充气直至可乐瓶升空,观察记录数据。依次在可乐瓶内加入100mL、200mL水重复上述操作。36、(1)0.5小时 (2)自己或车 37、2940牛 2940牛
作文六:《科学七年级下册》2200字
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四章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七年级资源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
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0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的种类:①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②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③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
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属于阴阳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
3.闰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是闰年。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00年中有97年是闰年,有303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
4.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属于阳历, 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和预告的作用。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等高线地形图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3、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
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
不平;
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1.常见的地形。
作文七:《科学七年级下册》5500字
第一章要点
1.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 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 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 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 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
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6.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 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19. 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
22.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3。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要点
27.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8.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29.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
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0.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1.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32. V=S/ t S=V t t =S/V
33.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34.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36.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38.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 m g m= G / g g = G / m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9.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40.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剂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43.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要点
44.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5.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46.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
叫受精。
47.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48.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49.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50.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51.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52.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3.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54.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假胎生(卵胎生)。
55.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56.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57.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58.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9. 花的结构(P108)——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60.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61.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要点
62.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63.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64.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65.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66.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国际日
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
67.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68.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
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
69.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 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70.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2月29日)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19年中插入7个闰月。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
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7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
作文八:《科学七年级下册》17700字
科学七年级下册
主编:徐燕云
编者:蔡永辉 谷明杰 胡清
朱春波 郑晓锋
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盐类物质 。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2.5%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 0.0075% 。
2. 水 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 不同 ,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 很大 。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 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 不同 。成年人由于通过 排尿 、 呼吸 、 出汗 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 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 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 C )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 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D )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6.在地球的水量中,陆地水所占比例为( B )
A(96.5% B(3.5% C(2.5% D(0.3%
能力提升
7.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C )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的多少 8.植物体含水量最多的部分是 ( C )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
9.联合国将“世界水日”定在( B )
A(3月12日 B(3月22日 C(4月5日 D(5月4日
10.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 B )
A(露置的饼干潮了 B.河水结冰了 C.空调管有水流出 D.下雨下雪 创新探究
11(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D. 冰川水 E. 地下淡水
?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海洋水 为水圈的主体, 冰川水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一)
【课前预习】
31.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叫密度,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kg/m__,读做“__千克每立方米__”。
332.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 物理 性质,纯水在 4? 时密度最大,是 1×10 千克/米,
33合 1 克/厘米,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千克 。
3.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ρ=m/V _。实验中,需要用_天平_测出物体的质量,用_量筒_测出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形液面最低处 相平。
【课堂学习】
例, 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 D )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解析:质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不变的,而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增大,水的密度就减少,因此可知A、B、C都不对,故应选D。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 33 (1)200毫升=__500__厘米(2)0.3米=__300__分米(3)10克=__0.01_千克;
333(4)40吨=__40000__千克 (5)7.8克/厘米= 7.8×10千克/米
2.从一瓶100毫升盐水中取出10毫升,剩下的盐水和取出的盐水的密度之比是( D )
A.9:1 B.1:9 C.10:1 D.1:1
3.一段铜丝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同),铜丝的密度__不变__。
4.一个较深的池塘,水面结冰了,在封冻的冰面下水中仍有鱼儿在游动,这是因为在池塘底部的水温仍能保持在( C )
A. 0? B. 4? C. 8? D. 10?
5(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A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水后的烧杯质量 能力提升
6.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A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7.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 D )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为了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水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33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 质量( g ) 质量/体积(g/cm)
1 10 10 1
水 2 20 20 1
3 30 30 1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2和3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则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_。
(2)分析上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__。
创新探究
9.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正确 _的。
?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手直接拿砝码 _。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二) 【课前预习】 (升华)
1.物质的三态变化: (熔化) (汽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凝固) (液化) (凝华)
其中 熔化、汽化、升华 是吸热的, 凝固、凝华、液化 是放热的。
2.固体分 晶体 和 非晶体 两类,二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 固液并存 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热 ,而温度 不变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相同 。
4.汽化有 蒸发 和 沸腾 两种形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
同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并吸热
点 温度变化 液体及周围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程度 较平和 较激烈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和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 【课堂学习】
例1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C )
A.人体周围的温度降低了 B.扇出来的风温度很低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蒸发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解析:扇扇子可以使空气流动产生风,由于流动的空气与环境的空气温度相同,所以B选项不正确。夏天室温与人的体温接近,所以A选项不正确。人在夏天容易出汗,流动的空气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故人体温度降低,C选项正确。
例2 下列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D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选择D。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B.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2.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玻璃镜面变得模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变模糊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液化 D(汽化 3.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B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4(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防止细菌感染 B.较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 C.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D.较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 5(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储藏大白菜,同时地窖中央又常放有几桶水,这样做可以防止大白菜冻坏,其理由( B )
A.水具有防止大白菜冻坏的功能 B.水结冰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C.水结冰时会吸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D.水蒸发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6.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40?的水银是_固__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
用_酒精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7(右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熔化以及熔化后的图像,试回答: (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0? ,该物质是 水 ;
(2)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图像的 BC 段。此过程中要
吸 热,温度 不变 ;
(3)物质在BC段呈 固液并存 状态;
(4)图像中DE段发生了 沸腾 现象。
能力提升
8(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
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
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
管内盛的液体是( B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9(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
现象的解释:?“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汗”
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 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 )
A.?? B.?? C.?? D.?? 10.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B )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11(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创新探究
1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
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
管A中 有水珠 ,温度计示数 升高 ,这个实验说明了 水蒸气液
化要放热 。
1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1次水的温度,得到下表数据:
(1)在上表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答案:98 98 )
(2)在所给方格图中建立“温度—时间”关系图(横轴代表时间,纵
轴代表温度)。(略)
(3)根据上述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原因是 当时水面的气压
比标准大气压低 。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三)
【课前预习】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 升华 ,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 凝华 。 2.地球上的水在 海洋 、 陆地 、 大气 之间不断地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得以补充的是 海陆间 循环。水循环动力来自 太阳辐射能 。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C )
A. 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 B. 吃冰棒的过程
C. 冬天瓦上出现的霜 D. 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
解析:夏天,自来水管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上,好像管“出汗”了,是液化现象;吃冰棒时,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冬天瓦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雾,是晚上空气中较多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正确答案为C。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C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3(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D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4.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B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熔化和液化 D.汽化和液化 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这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 低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
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雪是熔化时需要 吸 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能力提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 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7(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B )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8.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B )
A. 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表面会出现冰花
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9.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陆地上的水可以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B.固态的冰川不参与水循环
C.空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转化为固态、液态的水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D.通过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界
10.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创新探究
11.据《北方晚报》报道:2009年1月4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
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
沙地。这一现象令地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这雪为什么不见了,请提出你的看法 雪升华后不见了 。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的原因 当时气温为零下15摄氏度,雪不可能熔化(没有
到达熔点);另外地上是干爽的,没有水迹,说明雪未经过熔化 。 12(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__海水蒸发__ ? __大气水输送 _
?__ 降水 ? __地下径流 _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__太阳辐射能 _。
(3)海洋水和陆地水通过_海陆间循环_的途径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第三章 阳光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课前预习】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 气体球 ,阳光给地球带来的 光 和 热 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 颜色 有关, 黑色 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
【课堂练习】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为两只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白色的相同规格气球,充入等质量的氢气后,在阳光下暴晒10分钟(气球都没有爆破),则会发现( ) A.白色的气球体积较大 B.黑色的气球体积较大
C.它们的体积一样大 D.无法判断
解析:由于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 热。因此,表面黑色的气球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球内氢气温度升高的快,使得气球体积膨胀得快。正确答案为B。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自然界中,只有太阳是自行发光的天体
B.许多恒星是自行发光的天体,但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发光点 C.地球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D.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的主要形式
2.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最终来源于 ( D )
A(绿色植物 B(动物 c(食物 D(阳光
3(夏日,为了安全起见,运输油的油罐应涂成 ( D )
A(红色 B(紫色 C(黑色 D(白色
4(将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相同金属片放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 (其中:甲金属片与太阳光
线垂直,乙金属片与太阳光线平行),用手摸两金属片,感觉烫手的是 ( A )
A(甲 B(乙 C(一样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5.下列装置或物体是为了多获得太阳辐射能的是( C )
A.飞机的外表面涂成银白色 B.夏天外出时穿浅色的衣服
C.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是黑色的 D.建筑工地上的绿色网罩 6.2008年南方雪灾时,一些地方用废弃的煤渣抛在冰冻的路面上使冰能快速熔化,其中利用了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 的科学知识。
能力提升
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
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在阳光
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 ( A )
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8.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甲、乙锥形瓶,甲瓶的外壁用烟熏黑。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始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用带有温度计插孔的瓶盖盖紧,再在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然后将两个锥形瓶放到太阳光下晒。 (1)在这个实验中,还必须控制_放置的地点和和照射的时间_相同。 (2)照射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 甲瓶中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 _。 (3) 对此,你将得出的结论是_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_。 创新探究
9(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
按下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如下:
(1)比较甲、乙,温度较高的是 乙 ,
判断依据是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热辐射 ;
(2)比较乙、丙、丁,温度最低的是 丙 ,判断依据是 丙单位面积上获得光热量最小 ; (3)比较甲、丁,温度较高的是 不能确定 ,为什么, 实验条件有两处不同,所得结果相矛盾,故无法比较 。
第二节 阳光的传播(一)
【课前预习】
1.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叫光源, 太阳 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从 影子的形成 和 小孔成像 等事实中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 【课堂练习】
例1 2009年7月22日上午,小明同学发现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成了黑夜,他有些惊慌。而一旁的爸爸告诉他,这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不必惊慌。试问:这种天文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天文现象,
解析:这种天文现象是日食。当日、月、地运行到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之间时才会发生。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月球挡住了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使得地球上的某些区域能观察到天变黑的现象。日食这种天文现象充分的说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试沿直线传播的。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D )
A(海洋中的发光水母 B(夏天夜晚飞舞的萤火虫
C(星空中闪烁的星星 D(十五悬挂在天际的明月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C )
A(月食 B(小孔成像 C(水中出现的倒影 D(人在光照射下有影子 3. 在密林中的地面上常看到明亮的小圆光斑,这些小圆光斑是( C )
A(树叶的像 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 D(太阳的影子 4.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C )
A(小孔成像 B( 阳光下出现树的影子
C(海市蜃楼 D(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视线 5.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
向不出偏差,这是应用激光的__直线传播__原理工作的。
能力提升
6(能够 自行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在?发光水母 ?木星 ?日光灯 ?流星 ?耀眼的镜
子 ?萤火虫 ?晶莹的露珠 ?月亮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填写序号)。日
光灯属于 冷 (填“冷”或“热”)光源。
7(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C )
8(夜晚,当你沿马路行走经过一盏路灯时,你的影子的变化变化情况为( D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创新探究
9.如图所示为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着地球运
动看到日全食时,地球运动到( C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0.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就会在屏上形成影,下列改变影子大小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B )
A.增加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B.物与光源距离不变,增加屏到物的距离,影变大 C.增加物体本身的大小,影变小 D.物与光源距离不变,增加屏到物的距离,影变小 第二节 阳光的传播(二)
【课前预习】
1. 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 传播路径 和 方向 ,这条假想的线叫做 光线 。
5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千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 2/3 。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通过小孔观察霓虹灯广告上的一个“上”例1
字,则他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结果正确的是( )
A.上 B. C. D.
解析:由于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当光线通过小孔照射到光屏上时,最上面的光线照在最下面,像与物的上下位置相反。同理,像与物的左右位置也相反。所以,正确答案为B。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C )
A.玻璃 B.水 C.真空 D.空气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的直线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3.下雷雨时,总是先看见闪电,然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B )
A. 光速比声速小得多 B. 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C. 闪电的地方近,打雷的地方远 D. 闪电早发生,打雷后发生 4(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5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C )
A.“?”形 B.“?”形 C.“?”形 D.“?”形 86.地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km,太阳光到达地面需 500 s
能力提升
7. 如图所示,Q为一堵墙上的一个小洞,当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分别在
A、B两处观察墙外,则观察到范围较大的位置是( C )
A.一样大 B.A处 C.B处 D.无法比较
8.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像和物上下左右都不颠倒 B.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 C.像和物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 D.像和物上下左右均颠倒 创新探究
9(在暗室里将一个五角形光源对着中央有一圆形孔的铁片,则对于铁片后方屏幕上得到的
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一定是圆形,它是圆形孔的“影”
B(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一定是五角形,它是光源的像
C(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可能是圆形,也可能是五角形,若为圆形则是光源的像,若为
五角形则是孔的“影”
D(在屏幕上形成的光斑可能是圆形,也可能是五角形,若为圆形则是孔的“影”,若为
五角形则是光源的像
第三节 阳光的组成(一)
【课前预习】
1.阳光经过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其中各色光按 红、橙、黄、绿、蓝、靛、紫 的顺序排列,这就是 光的色散 现象。这是 牛顿 最早发现的。 2. 阳光是一种 复色光 ,,是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
【课堂练习】
例1 如果,一束白光A人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l、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则( )
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
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
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解析:白光经三棱镜能产生色散现象,在棱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因此上图中偏折程度最小的1是红光,偏折程度最大的3是紫光,居中的2是绿光。正确答案是C。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种光不属于复色光的是( B )
A.阳光 B.红光 C.蜡烛火焰发出的光 D.白炽灯光 2.早晨看到草上的露珠,映在日光中能呈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而改变,这是因为( B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 露珠晶莹,日光强烈刺眼,使视觉受到影响而看到眼前五颜六色 D.视线方向不同,看到露珠背后的颜色不同
3.下列现象不属于色散现象的是( D )
A.雨后彩虹 B.阳光经三棱镜后变成7种色光 C.阳光经钻石后变成几种色光 D.霓虹灯发出的五颜六色。 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色光带,这就是光的 色散
现象。
能力提升
5.下列关于空中出现彩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彩虹一定是弧形 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D.彩虹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 6(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射出光线的偏折方向正确的是 ( B )
创新探究
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说明的是 ( D )
A(通过隙缝的阳光经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方向的偏折
B(通过隙缝的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D(实验证明了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第三节 阳光的组成(二)
【课前预习】
1. 阳光主要由 红外线 、 可见光 、 紫外线 组成。其中 红外线 有明显的热作用,紫外线 具有较大的能量,可用于杀菌消毒。
2.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于 反射的光的颜色 ;而对透明物体来说,它的颜色决定于 它能透过的光的颜色 。
【课堂练习】
例1 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上衣能反射任何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发射的绿光被人的眼睛接受,于是上衣呈绿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没有光射到人的眼睛,所以裙子呈黑色。正确答案为D。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阳光是复色光 ,(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C(阳光可见光谱由七种色光按一定顺序以任意比例排列
,(阳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银行的自动门,是利用哪种射线的遥感技术( A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可见光线 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树叶为绿色,是因为( B )
A(叶片吸收绿色光 B( 叶片反射绿色光
C(阳光在叶片上发生了折射 D(叶片与阳光发生绿色反应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
D(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 5.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__红外线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仪。
能力提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红色光与紫色光都是可见光
B(电视机遥控器发射一种看不见的光来控制电视机,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
C(医院常用紫外线给手术室、病房杀灭病菌
D(紫外线灭菌灯只能杀伤或杀死细菌等微小生物,对人体不会有影响 7. 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D )
A(植物生长主要依赖于太阳光中的不可见光部分
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只吸收太阳光中的绿光
C(在叶片中形成叶绿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光和绿光
D(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植物叶片中水分蒸腾,加快植物生长 8. 太阳光照在白纸上,则我们看到白纸呈 白 色,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则看到的纸
呈 黑 色,只让红光照射到绿纸上,则我们看到的绿纸呈 黑 色。 创新探究
9(将下列科学知识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直线连起来。
A(红外线的热作用 a(检钞机识别伪钞
B(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b(浴室中用“浴霸”取暖
C(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c(用灭菌灯消毒
D(紫外线的化学作用 d(皮影戏
第三章 章末测试
(时间:45分 总分:10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 ) A(太阳 B. 放电视时的荧光屏 C. 月亮 D. 蓝宝石 2(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中的物体最烫手的是( D )
A(植物 B(浅色的子 C(动物 D(黑色石头 3.下列四种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科学现象是( A ) A(雨后彩虹的形成 B.小孔成像
C.今年部分地区出现日偏食 D.晚上站在路灯下,地面出现人的影子 4(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5 A(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5(以下结论不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是 ( D )
A(白光是复色光 B(阳光中的可见光谱是由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组成
C(不同色光进入棱镜发生偏折程度不同
D(阳光除可见光谱外,还有不可见光
6.在海边游泳时,对人的皮肤伤害最大的是( B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7( 炼钢炉前,工人们都会穿一件银白色的工作服,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可以少吸收高温物体的热辐射 B(可以多吸收高温物体的热辐射
C(可以防止被高温物体直接烫伤 D(可以防止体温下降 8(下列事例中用到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是( C )
A(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 B(住房装修设计时测量房屋的长宽高 C(射击时瞄准 D(岸上确定水中鱼的位置 9(对蚊、蝇等有特殊吸引力的是 ( D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10(可用于医院的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的是( D )
A(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11(“b”通过小孔成像仪后在半透明光屏上成的像是( D )
A.b B.P C.d D.q 12(太阳光通过一个菱形的小孔在地面上看到的形状是( B )
A(菱形 B(圆形 C(椭圆形 D(无法确定
13. 下列各项中所包含的光,不是复色光的是( D )
A(旋转的色陀螺呈现的有色光 B(白炽灯发出的光
C(蜡烛的火焰 D(阳光经棱镜后分离出的各色光 14(如右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
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
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
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
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A )
A(L1>L2 B.L1=L2 C.L1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
A.p1>p2 B.p1<p2 C.p1等于p2 D.无法确定
23. 如图所示,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 (
24.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了一只小孔成像仪观察蜡烛,现有以下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缩短筒长,烛焰的像更明亮了。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25.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处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6. 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
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28. 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
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透镜,而
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透镜. 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
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会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
30. 某人设计了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在C处
点燃蜡烛,AB距离一定,在A处立一张白纸板,当C处蜡烛在适当位置
上时,便成像在白纸板上,如果B处换为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
则纸上的成像就不清晰.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______.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_____;
(2)换成较高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表示______视眼物体;换上低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表示______视眼物体.由此可见,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调节__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
(3)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
31. 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入射光AB射在镜面MN上,如图所示.图中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32.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
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3. 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
面,通过玻璃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34. 一种水生植物,会在夜晚时在水面上开出白色大花:其香味浓郁,那么此植物传粉方式是靠( )
A.风 B.动物 C.水 D.人工
35.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中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
射,请判断:______是人射光线,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度,
______是法线,玻璃在______。(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
上方”或“CD面的下方”)
36.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
)
37. 如图所示是丁丁同学看到两车运动的场景,则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可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38.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的距离是多少?
39. 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
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向______ 运动,乙向______ 运动,丙有哪些运动可能?____________(填“上”“下”或“静止”)
40. 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