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大公无私的悖论》2300字
转自和讯博客[原创 2006-10-03 13:48:17 ] 发表者: liuhexunbolg
公有制的基础是私有制
在我读书的年代,所接受几乎都是“大公无私”的教育,私有制是社会万恶之源,是剥削的经济基础。但经过几十年的人生阅历,除了在银幕上,身边并没有发现一个具备共产主义高尚品质而大公无私的人。如果相信古人那句话,耳闻不如目见,那我只能说,活了这么大岁数,没亲眼见到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雷锋,焦裕禄这些曾让我热血澎湃的人物,等我长大了才明白,银幕上塑造的是形象,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人。跟所有的同龄人一样,看到身边这么多不具备共产主义高尚品质自私的人,我曾愤怒,但后来看到卡耐基的一句话:我们每天要打交道的人不是圣人,君子,而是自私,骄傲,充满主观偏见的人。我才明白,原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就是那些不具备共产主义高尚品质的人。
这其实牵涉到一个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认识论的问题。当理论和现实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应该相信谁?当然,空谈理论,谁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一到现实,我们却屡屡走向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主义道路,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把某些圣人,伟人的话当真理,生拉活扯让现实去适应理论,干着削足适履的蠢事。当西方国家的文明硕果累累,我们就说自欺欺人的说:他们是物质文明发达,但精神空虚,只可惜近代的思想家都不在精神充实的中国;当东欧巨变,我们掩耳盗铃的说:共产主义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只可惜人家一改方向就飞速发展。
应该由现实来决定理论;而不是由理论来决定现实,也就是实事求是,因为理论说到底只是人的一种认识,既然是认识就一定是相对真理,不会绝对正确。所以当我看到身边这么多不具备共产主义高尚品质自私的人,我们需要怀疑理论是否正确了,但长期的唯心主义教育已经使我们失去了怀疑理论的能力,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却一味的想歪曲现实,自圆其说。在我的文章《公有制的本质批判》里面已经谈到,自私是任何生物生存的本能,自私应该说是一个中性词,因为适当自私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过度自私却有破坏力,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共赢的关系。而马克思为了对公有制自圆其说,否定了人自私的本性,推导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里,人是阶级关系的总和”,还说什么这是社会的人,自私的人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看着这近乎天书的结论,至今不懂,直到看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哲学,才明白不是我看不懂,而是结论本身就是谬论,与现实不符合,所以看着象天书。这人都成了阶级关系的总和,没有思想,没有需求,没有个性,那还叫人吗?这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没有人的生物性,哪来人的社会性。所以我更欣赏马斯洛关于人的理论,人就是一种不断追求满足需求的动物,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低级需求象生物的人,高级需求象社会的人。而马克思的机械唯物论彻底割裂了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所以他所描述的具备共产主义高尚品质的人往往都是些不现实的人,不象人,象神仙或者UFO。
好了,既然自私是现实的,正常的,中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破除长久以来的愚民洗脑:自私是正常的!是天赋的人权,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权利。那么私有制的经济体制也必然是符合人性的,符合人性的东西当然比起不符合人性的东西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所以结论就是:私有制是符合人性的。
再来分析一下现实的公有制,理论上的东西在《公有制的本质批判》里面已经分析过了,我想举个例子来分析。假设有十个人组成的公有制生产团队,有十万元的集体所有财产,其中一个人是领导,九个人是工人,那么公有制理论告诉我们,财产是十人所有,人人都是主人翁,领导还是为十人服务的公仆。可是善良的中国农民就是没有明白,政客不等于政治家,什么事情都要看实际情况,不是光听谁喊了几句口号就信以为真。应该由现实来决定理论;而不是由理论来决定现实。显然,这个团队的决策权在领导,工人没有决策权;团队分红,由领导来决定,工人没份;财产的产权归谁?由于大家都大公无私,谁也没有产权,产权归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抽象概念:集体,所以公有制财产是没有具体主人的财产;使用权呢?对财产的使用其实是由权力来决定的,所以领导才具有对财产的使用权。可见,现行的公有制并不是真正的公有制,他不属于集体,也不属于团队成员,本质上是权力所有制。
要建立真正的公有制,必然要每个团队成员都拥有一定具体的财产,并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产权和支配权,但马克思又告诉我们要大公无私,不能有财产,成员什么财产也没有那还叫什么“公有制”?可见,大公无私和公有制本身就是矛盾的,一个不让人有财产,一个又说你有财产。最后就形成了“公而不有”的假公有制。
自然,我们就要问,真的公有制存在吗?我认为是存在的。公有制既要“公”又要“有”。这个“有”,就是私有,没有团队成员的私有,还谈什么所有制?可见,私有制是公有制的基础,没有私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只能是假公有制,最终沦落为权力所有制;这个“公”,指的就是对财产有一定程度的产权和支配权。在现实中,股份制就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而股份制就是建立在成员私有基础上的公有制。股份比例就体现了“公”的程度;而私有制才体现成员真正的“有”。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的。所有制的发展也是一样,必然要遵循其发展规律,凭主观的好恶去任意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必将遭到规律的惩罚。社会的发展更复杂一些,一方面有客观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又有主观的规律,就是符合人性,顺应民心。我坚信,社会的发展绝不靠什么阶级斗争,它应该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的统一,也就是所谓的“自由王国”—和谐!
作文二:《关于“大公无私”》2900字
大公无私作为社会普遍准则从来就没有在现实中存在过。但为什么又有人说“大公无私”曾经来到过中国呢?原来,做客中国的是要把人全部改造成大公无私的思想,那就是马克思发明的共产主义。这种思想笼罩一切,大公无私这种稀世圣人才可能具有的品格成了对普通人的要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批斗、剥夺公民权力。什么“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任何个人空间都不允许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假装大公无私,其实只是保护自己的固有权利的另一种方式罢了。一旦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利的界限被大公无私模糊掉,法律就成了废纸一堆。如果某人因为自己的固有权益被侵犯,他不能象法制国家的公民一样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因为被保护的只是他的私利。他要惩罚侵犯他的人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暂时放弃自己的合法私利,另找机会以自私为武器打击报复。可见,正是绝对推崇大公无私的思想使大公无私在中国变成了虚伪、狡诈、阴险的代名词。
如果一个人确实是个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者,没有人会嘲笑他、蔑视他,相反会尊敬他。但是怀念大公无私的人,往往混淆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道德是靠人们的自觉发挥作用的,而法律的执行靠的是人性对暴力的恐惧。道德的力量是精神奖励,而法律的力量是物质惩罚。只有适当的把大公无私当成值得追求的道德目标时,大公无私才能显现出她的神圣,而那些希图靠暴力惩罚而强行推销大公无私的做法其实就是扼杀真正大公无私品格的杀手。
其实,从哲学上讲,从来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大公无私。每个人都生活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各个层次的小圈子里,从里到外有家庭、单位、地区、民族、国家、人类等等各个集团。所谓的公,其实就是一定范围内的私。比如一个人为自己家庭的幸福个人任劳任怨,对家庭中的父母妻子儿女而言,他是大公无私的,但对家庭外的人而言,就是自私的。同样,如果一个人为本民族的自由独立富强不惜妻离子散,那么他对于本民族而言是大公无私的,但对于其他民族而言,他就是自私的。出现某个不顾自己的家庭、种族、国家利益而以全人类利益为个人奋斗目标的圣人是可能的,但毕竟也是为了人类的私利。假如有更加大公无私的人要保护苍蝇蚊子的生命权,恐怕得到的就不是尊敬,而是白眼了。苍蝇蚊子也许会因此而亲近他,但没有哪个人再会以他为楷模。
因此,所有的公都是有一定界限的,而个人的私则是绝对的。对于资助其他家庭而饿死自己妻儿的人、帮助其他民族而使自己民族受奴役的人,即便公认的大公无私者也不会佩服他们的更加大公无私,而是认为他们不负责任、甘当汉奸。所以,一切“公”都只能以“私”为基础,极端的“公”就等于极端的“私”。比如某位国家领导人的亲戚朋友得不到他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帮助,对其他国民来讲,他是大公无私,廉洁奉公。而对他的亲戚朋友来讲,他就是为了个人的好名声而不愿帮助他人,因而是个极端自私的人。
明白了公和私之间的道理,就没有必要再拼命强调大公无私了。应当强调的是个人以及各个集团之间权利的分界线。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使人民不再普遍处于绝对赤贫之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个人权利,恢复了人民一定的经济自由。由于改革尚未彻底,各种权利界限仍未厘清,所以现在的国企问题、农民土地问题仍无法解决。
有些人怀念改革以前的日子,是因为那时没有失业的烦恼,各种福利补贴虽然不能使人过上舒服日子,但毕竟生老病死都有保障。怀念这种保障的人没有看到这点可怜的保障的背后是惊人的贫困和没有自由和没有保障。占全国80%的农民不但被国家剥夺的一干二净,而且没有任何保障,一旦得了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就只有等死,更别提经济更困难时成百万上千万的人被大批大批的饿死,甚至外出讨饭也要被禁止。这种以全国人民的自由、幸福为代价,目标仅仅是?20%的人口,质量极其低劣的所谓保障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呢?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中国确实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自然环境恶化、腐败横行、民怨沸腾的情况。这不能归罪于改革使人们变得不大公无私了,而是改革本身还不远不够充分,尤其是政治改革在九十年代严重滞后造成的。既然大公无私作为社会决大多数的人的品格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所以根本就谈不上现在的人从大公无私变成自私自利了。同样是自私,只不过人们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了,从以前的“大家拿”变成了掌权者一家拿,而且数额要更加巨大的多的多。
今日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是由于改革采取了资本主义措施造成的吗?非也。虽然纯粹的资本主义也会造成贫富分化,但那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各人的天资和社会环境条件造成的。现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整体上是自由主义政治制度,在政治民主条件下,没有一个自由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采取资本主义的同时而不辅以平均财富的税收、福利政策的。中国的贫富分化、福利很差、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遗留的产权不受保护、私人创业受到限制的原因,也有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福利政策没有跟上的原因。其实后者也是强行“大公无私”的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民既有消费的意愿、又愿意通过劳动来提高生活水平,如果仍然有远大于自然失业率的人口失业,那就是就是政府政策和国家法律的问题。虽然外国资金的注入使一个国家因参与世界分工而效率更高,但无论有无外资,国内同时出现大量的活没人干和大量的人没活干肯定是国内的机制而不是道德出了问题。国企搞不好不是朱容基的错,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靠国企的盈利变成了发达国家。私企创业虽然比以前容易了一些,但是在没有私有化的情况下要形成足够的吸收农村和国企失业人口的能力,尚还不够。最要命的是在没有民主的情况下,各级官员的腐败使大量的资金没有投入到生产流通领域,而变成了国内外的存款,并且使流向市场的那部分资金偏向于夜总会、豪华轿车、别墅等领域,而人民急需的教育、小型住宅、环境治理等领域却得不到需要的资金。设想一下巴西国会或美国州议会或台湾县议会在电视直播和公众随意旁听下讨论资金用途时,可能会普遍出现这种情况吗?
**说中国的改革就象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当改革在河中遇险是应当大踏步的冲到对岸去呢,还是应该退回原岸?或者说,中国应当从制度上继续改革,直到象东欧苏联一样度过难关实现良性启动呢,还是空洞的鼓吹道德净化不惜再回到象朝鲜一样的僵化、贫困、愚昧、封闭的状态?或者,象越南一样陷入腐败、分化、落后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面对这个选择,任何人不难得出结论。
大家所向往的大公无私的品格,其实也就是乐于助人的品德,也只有在保护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因为人们不是被迫无私,而是从助人中得到快乐。美国是自由主义国家的典范,现在有7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公益劳动和活动,这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手段。而以大公无私要求国民的朝鲜,人民却还生活在人民公社时期,象奴隶一样低效消极的劳动,一切无私行为不过是被迫做出的虚伪表象而已。
大公无私是好是坏,关键是自愿还是被迫。一个人们能够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社会就是自由的社会,而被迫按照某种模式生活的社会则是暴戾的社会。在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里,如果你愿意通过大公无私追求精神享受,那是你的自由,如果你愿意独来独往那也是你的权利。而在一个暴戾的极权社会,大公无私只不过是统治者要求人民放弃个人权利效忠他(们)的手段而已,可怜的“大公无私”又怎么可能不沦落为“极端自私”的遮羞布和牺牲品呢
作文三:《【转载】最大公无私的云南人民 关于赋税》3800字
【转载】最大公无私的云南人民 关于
赋税
这是一篇2002出现在网络上的文章,文中出现的数据我没有考证过,但我相信作者没有必要作假,最近看到很多人因为旱灾捐款而引发的思考,所以我想起了这篇文章。---当云南省还有大量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时候,云南人民并没有把这看作是自己的悲哀,相反,他们更加无私的为国家超额的上缴利税。这个难道不伟大,不光荣吗?我们现在来计算一下,到底云南人民贡献了多少利税。(下面用到的数据全部来自国家统计局)先做个计算的实际例子比较,看看如何计算云南人民个人承担税务的分量,也可以对比看出,中国那些地区个人负担国家税收占个人收入比率最高。云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2077.4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72元,全省普查时点实际登记的总人口数为4235.9万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9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8亿元。全省3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76亿元,总共701亿。云南上缴税收416.0817亿元剩余产值2077-701=960.5人均2285元可支配收入。人均税收占人均总产值大约20%北京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17.6亿元,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6.4亿元。住宅投资528.3亿元,60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到年末开复工项目57个,其中14个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59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0.5亿元2817.6-1530.5=1287.1亿北京上缴税收710.4985亿元剩余产值1287.1-710.4=576亿,人均4173元可支配收入人均税收占人均总产值大约24%由上可见,北京地区个人税收入负担和云南差不多,并没有很多不同,北京收入比云南高,缴税也高一些,属于合理情况。下面是所有省份税务上缴占个人总产值比率的计算排列,按降序排。99年数据上缴国家税收占个人总产值比率(%)北京市41.369591上海市34.858571天津市23.341731云南省22.960727 4名广东省22.714299浙江省14.324465贵州省13.94747辽宁省13.26449黑龙江省12.985218陕西省12.0089山西省11.999018内蒙11.477827吉林省11.117708江苏省10.59601甘肃省10.55116山东省10.356205四川省9.7728883重庆市9.4301789广西9.1373082海南省9.0796851河南省
7.981753湖北省7.9231128安徽省7.894591河北省7.6840009西藏7.5420888湖南省7.4115368福建省7.3736733江西省7.230773青海省0宁夏0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来云南投资并不合适,国家对云南投资采取收取比较高的税收政策。或者说,作为贫困省份的云南居然要上缴1/5的总产值作为赋税。我们
亿元/万人)上海2.41北京1.57天津1.45浙江现在来看看人均总产值的排名(
1.15江苏1.03福建1.02辽宁0.98广东0.98山东0.84黑龙江0.79河北0.68湖北0.64吉林0.61海南0.60内蒙0.53湖南0.52河南0.49安徽0.49重庆0.48江西0.47青海0.46山西0.46四川0.45广西0.44云南0.43 27名宁夏0.43陕西0.41西藏0.40甘肃0.36贵州0.26可见,排27名,云南的经济水平是非常底的,不过云南人民却愿意承担非常高的赋税。总共有26个省份经济水平超过云南,但是看看他们的人均上缴税务情况,就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比云南上缴税务都要底。全国人均上税的排名情况(亿元/万人)上海0.840220669北京0.650915485天津0.338130969广东0.222472657浙江0.164312978辽宁0.130569467江苏0.109661441黑龙江0.101988344云南0.09936833 9名山东0.087399802福建0.075420081吉林0.068041349内蒙0.061263384山西0.054837367海南0.054366201河北0.052060587湖北0.050708842陕西0.049554951重庆0.04515835四川0.043550426广西0.039758588河南0.039461214甘肃0.038382006安徽0.038359756湖南0.038286227贵州0.03607983江西0.03428471西藏0.030401527青海0宁夏0从上面看出,云南人民收入是27名,上税是第9名,可见个人上缴税务并没有按照收入来按比率进行,起码有26个省份经济水平比云南高,可是云南人均却要比那21个省份的人上缴更多的税务。按照合理的逻辑来说,云南人只需要和湖南上缴税务水平一致(0.038286227)。可是现在却和,江苏,辽宁等看齐了(0.09936833)。现在,我们又来看看,实际全国人均纯收入水平,也可以等同于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亿元/万人)上海1.570149701天津1.11048042浙江0.982766346福建0.947409075江苏0.925269992北京0.922499855辽宁0.853784002广东0.756966129山东0.756536755黑龙江0.683430469河北0.625458689湖北0.58930277海南0.544401271吉林0.543967449湖南0.47828986内蒙0.472490825青海0.460255河南0.454931612安徽0.447539464江西0.43986529重庆0.433712201宁夏0.429697509山西0.402178101四川0.402074499广西0.395365048西藏0.372690076陕西0.363096921云南0.333406856 28名甘肃0.325388486贵州0.222603858看到这个排名是多少,
是28。这个排名也是有点小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考虑消费指数,和综合等价购买力的问题。不过也可以大致看出,云南人均绝对收入水平是非常底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上税如此多呢?如果我们按照湖南省水平来上税(这个水平对云南合理,云南比湖南还穷),那么我们能够增加纯收入是多少呢?0.09936833-0.038286227=0.061082103(亿元/万人),也就是说,云南人每个人大约每年为国家多上缴610元人民币的税,这个,属于不合理的税收。总共,云南人为国家共多上缴610X 4235.9万人=258.3899亿人民币,每年。目前云南人民总共上缴多少税务呢?(亿元)广东1922.6087上海1406.5294北京899.5652江苏815.6618山东793.5028浙江768.4918辽宁553.3534云南426.0914第8可以看出,是426亿多,排名第8,实际上,这其中云南人民无私的奉献了258.3899亿人民币支援其他国家建设。另外,国家对云南地区的投资水平是700多亿,扣除上缴利税,还有200多亿。但是,云南自己每年利用外资也超过200多亿人民币了。所以,国家投资可以忽略不计。光荣伟大的云南人民~完全不依靠国家就独立奋斗着。对于那些同情云南贫困失学儿童,想搞希望小学的同志们,我也给你们个意见,其实云南人民有钱,1个希望小学不就3,5万元吗?,少交点税,你要建多少呢?所以,你们以后也别捐钱了,劳民伤财的,当然想要想混个虚名的例外。还有,云南实际上占人口比率33%的是少数民族,那么我们也要向他们致与双重的敬礼~---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看了这些数据,我觉得很沉重。从小我就听长辈们说过,云南省上缴的赋税是很多的,最重要的原因上文没有提及,因为烟草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国家对烟草相关产品的收税是很高的。但我很不明白的是,云南的整体经济水平很落后,很多人挣扎在平均生活水平线之下,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和贫困山区的人,他们真的很穷很穷。他们需要食物,他们需要衣服,他们需要教育,他们需要医疗,他们需要的实在太多太多。我们不奢望朝廷像投资上海世博5000亿那样来拉动云南的经济,我们清楚自己的位置,我们很安分。我们只要求您可不可以少拿一些我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们有最多最穷的人需要帮助,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而我们的钱不是拿来盖高楼大厦或者宣扬朝廷国威,而是去满足那些最基本的需求。去年春节,一个泰国朋友来我家做客,我们聊到了北京奥运会,她问我的态度,我说,中国人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就一定会不惜一切做到最好,这是没有悬念的,但是,其实最后一句才是我真正想说的:办奥运的钱大部分是来自国家财政,也就是来自各省的赋税,别的省我不评价,但云南不在奥运受益辐射圈之内,更确切地说,受益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这次旱灾,
朝廷打赏的钱少得实在让人心寒。算了,咱不计较了,反正都习惯了,就是这种地位。可是,如果您少抽走一点,我们自个也能挺过去。每次看到或者想到千千万万的因贫穷而无助、因无知而麻木的贫民,我的心就很痛,那不是他们
我只想让事情是的错,那是我们的错。事情不该是这个样子的,龙文章说过:"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作文四:《关于大公无私原则》4600字
作者:周德海
学术界 1995年09期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和改革大潮的兴起和发展,长期以来一些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生活原则和行为规范,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和普遍关注。其中对于“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讨论就是一例。
一
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大公”,是相对于“自私”而存在的。也只有追求“自私”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条件下,讨论它的存在才有意义。
阶级社会产生以后,财产的私有制在社会生活中确立了统治地位,广大社会成员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作为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社会物质财富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时,人们对自己个人利益无限制的追求,就会使自己处于同其他社会成员的尖锐的矛盾之中,从而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不安全的、恐怖的混乱的痛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不致于使自己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把自己毁灭,为了缓和广大社会成员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尖锐矛盾,使社会整体得以健康和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追求个人利益时有所节制,并且考虑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或者为了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把已经获得的个人利益自觉地放弃一部分。于是,社会便依据某些人为了他人,特别是为了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觉地节制个人利益的追求程度,或放弃已经获得的个人利益的程度,把他的这种行为划分为“先己后人”、“先人后己”,以及“公而有私”、“公而无私”等不同的道德层次,按照社会所需要的那道德行为,要求其他社会成员仿效和实行,从而这些道德行为便成为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其中,那些为了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自觉地完全彻底地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或者自觉地完全彻底地放弃已经获得的个人利益的行为,便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大公”或“至公”,即“大公无私”的道德行为。这种“大公无私”的道德行为,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理想的境界,也是社会所倡导和颂扬的最高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具体地说,所谓“大公无私”的道德行为,就是那些为了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而自觉地选择死亡的英雄壮举。因此,衡量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大公无私”的道德行为,既要看其行为主体的目的是否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民族或人类的整体利益,也要看其行为主体是否完全彻底地舍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即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自我牺牲,还要看其行为主体的自我牺牲行为是否完全出于自觉自愿和自主选择,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内容的道德行为,都不能享有“大公无私”的美名。尽管人们常用“大公无私”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等语赞扬某人的某种行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的那种行为真正符合“大公无私”的道德标准。
二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没有社会。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不仅都有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要求,而且都在“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语)。尽管每一个所追求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一切都必须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因而必然地与他们的个人利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另一方面,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末他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而“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38页)与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不能不有个人利益一样,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有其自身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因此,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
在一个正常而健全的社会中,政治、法律和道德等社会上层建筑的作用,应当在为维护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保护他们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维护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获得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利益,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之所在。而商品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商品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求利”,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责任承包制的广泛实行,以及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形式的改革,把人们的劳动效果与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用个人利益作为提高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由此可见,“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我们各执一端,那么或者只有抛弃“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一切向钱看;或者放弃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去过那种差别不大的贫穷的社会生活。其实,我们用不着如此偏执。即使是那些被人们誉为“大公无私”的活着的英雄人物和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也都生活在奉献与索取(这种“索取”也许是由被动的“接受”而实现的)两极之间。他们通过索取社会和他人所创造的财富而积聚为他人和社会作出奉献的本质力量,又通过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来实现他们的本质力量,完成为社会和他人作出奉献的活动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形成和实现主体的本质力量的活动过程,在客观上起着推动社会的发展,破坏当时社会的稳定关系的作用,因而这种奉献者往往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爱因斯坦在谈到那些最伟大的科学家与社会的关系时指出,由于在科学的创造性劳动中,“只有自由的个人才能作出发现”,因而“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他却由此而发展成为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同上书,第203、290页)。这也许就是许多仁人志士和伟大人物虽然被后人尊称为“大公无私”的典范,而在当时却担当着“自私自利”的罪名,并因此而受到当时社会打击和迫害的重要原因。从这种意义上看,那些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英雄人物,在他们完成自己的英雄壮举以前的追求“大公无私”道德理想的过程中,在处理某一或某些具体的利益关系时,达到“公而忘私”的程度,并不是从根本上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三
事实上,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用自己的诚实的劳动,获得自己的正当的个人利益。从总体上看,人们追求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活动的性质及其对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大体上把人们所追求的个人利益划分为这样几种类型:一是既对自己有利,也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个人利益;二是对自己有利,对他人和社会既无利亦无害的个人利益;三是虽然对自己有利,但却对他人和社会有害的个人利益;四是既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和社会有害的个人利益(指那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正在酿造着长久的大害的个人利益,如赌博、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行贿等行为中所获得的个人利益)。从社会的观点看,前两种类型的个人利益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正当的个人利益,而后两种类型的个人利益则属于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学术界有人为了反对另一些人“望文生义”地把“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理解为“大公就没有正当的个人利益”或“大公不要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从而否定“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做法(参见周原冰:《再释“大公无私”》,载《道德与文明》1991年第1期),在他的《释大公无私》一文中,对“私”作了重新解释和规定,把人们的正当的个人利益看成是“应该得到尊重的‘私’,因为这种‘私’不仅不是和‘公’处于对立和对抗地位,而且有时会对‘公’起一种滋养、补充和促进作用”,这种正当的个人利益之“私”,不是“大公无私”中的那个“私”(原冰:《释大公无私》,载《道德与文明》1988年第3期);而那种不正当的个人利益由于是“与公众利益处于对立或对抗地位的‘偏私’、‘徇私’、‘营私’等等必须否定的‘私’”,这种必须否定的“私”便是“大公无私”中的那个“私”(同上)。这种对“大公无私”道德原则中的“私”的解释,虽然在这位同志自己看来好象没有“望文生义”,但是,由于它背离了社会关于“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本义,随心所欲地解释“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做法,不仅没有实现他的初衷,反而造成了人们对“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理解的混乱。如果按照这位同志对“大公无私”的解释,所谓“大公无私”,就是“大公”而不能有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之“私”,而可以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之“私”,从而把真正意义上的“大公无私”偷换成“大公有‘私’(指正当的个人利益之‘私’)”或“大公无‘私’(指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之‘私’)”。这实际上与那些试图否定“大公无私”道德原则而倡导“大公有私”道德原则的人们殊途同归,因为倡导“大公有私”道德原则的人们所说的“私”,指的就是正当的个人利益。
由于这位同志把“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解释成他的“大公有‘私’”,因而他进一步认为,可以使“大公无私”(实为“大公有‘私’”)的道德原则“逐步普及化,以期最后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一项公共的道德准则,成为人们所习惯的风尚。”(同上)从而把作为人们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的“大公无私”道德原则,从“应当”的道德层次降格为“正当”层次上的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把英雄人物在经过艰苦的、严格的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以后才能实现的最高尚的彻底的自我牺牲精神,贬值为一般社会成员在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和他人作出了应有贡献的平凡举动。
四
我认为,“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社会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又不能满足每一个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时,或者是在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严重的危机时,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社会财富极端贫乏而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的原始社会,是没有“大公无私”道德原则的。同样,在我们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在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极大提高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没有阶级,不需要私有财产,也不存在私有观念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不必要用“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调整社会成员同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那里,社会所实行的也许就是列宁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条朴朴实实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宣传和提倡,以及在接受和实行“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时,应当以这样两条基本原则作为前提:一是必须把作为社会整体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一切社会集团和个人的利益的前面;二是必须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摆在任何国家、民族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前面,人类的共同利益应当高于一切。
“大公无私”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原则和最崇高的道德理想,也是一种值得赞美和值得追求的最高层次的道德境界。现实社会需要“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在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时,通过它的成员的自我牺牲来维护它的生存和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生活也需要“大公无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人生追求的道德理想的最高目标和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人们的社会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和社会正义感的最深刻的根源。如果没有“大公无私”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人们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目标和理想,人们的道德水平就难以提高。
作者介绍:周德海 安徽省巢湖地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作文五:《大公无私的老师》400字
我有一个大公无私的语文老师,她叫吴晓娟,但是现在她不教我们了,我们都很想她,也很喜欢她。
她的品德风华正茂、宽大为怀、助人为乐,她的忠贞冰清玉洁,她的真诚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她的勤奋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她的公正不偏不倚,她的善良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她的团结打成一片二人同心……
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似一双黑纽扣;金色的卷发顺着光洁的额角波浪似的披下来。她长着丹凤眼,细巧挺秀的鼻子,长眉似雪的眉毛,樱桃小嘴,面容俊俏的脸蛋,身材苗条。她微微张开樱桃小嘴,露出一排糯米般的牙齿。远远望去,就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有时老师的脾气很好,如同1只温柔的小绵羊;有时老师的脾气暴躁,好似1只可怕的大灰狼。吴老师的歌声很好听,她的歌声高低起伏,仿佛在睡梦中自由飞翔。每当老师讲课的时候,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每一个节章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斑斓的新世界……吴老师就像一只红烛,为后辈献出了热和光。
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作文六:《大公无私的曹如倩》700字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这是我们院子里的小聪明曹如倩在唱宋祖英的“辣妹子”这首歌。如倩虽然爱唱“辣妹子”这首歌,但她自己却不是一个辣劲十足的辣妹子。不多说了,她来了。
如倩她长着一头乌黑光亮的长发,在一双浓眉大眼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你们想了解如倩吗?如果想的话,那就快跟上吧!
星期六,在院子里发生了一件事情。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明明是你们家的晶莹打了我们家的丽丽,居然还不敢承认,哼!”这肯定是邻居家王大婶的声音。(王大婶是如倩的妈妈)“事情不是这样的!”如倩大声地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丽丽把晶莹最喜欢的橡皮擦给弄坏了,她非但不说一声对不起,还说晶莹活该,自作自受,所以晶莹才和丽丽两个打起来的。”如倩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都告诉了大家后,问她妈妈:“丽丽是不是已经满11岁了?”“你不是知道的吗?还问我干嘛?真是的!”王大婶没怀好气地说。“那么晶莹今年多少岁了?”“我又不是她的妈妈,我怎么知道呢?真是的。”“晶莹今年10岁了。”晶莹的妈妈从人群里走出来对晶莹说道。
如倩呢?她正在低头沉思呢!突然,只听见如倩认真地说:“这件事是丽丽的不对!”“好你个兔崽子,你居然……居然不帮你妹妹丽丽,你……你……唉……”“妈妈,不是我不想帮妹妹,而是妹妹她自己做错了,不信,你听我说。丽丽她今年都已经11岁了,可晶莹呢?她才只有10岁。而且大家都知道,在平时,丽丽是个十足的淘气包,可是晶莹呢?她却只是个文静的弱女生。如果不是丽丽把晶莹给惹火了,这个文静的弱女生能和这个十足的淘气包打起来吗?妈妈,您说我说的对吗?”
“恩,也许真的是丽丽的不对,而我也不应该这么性急,应该把事情调查清楚再下结论的。对不起,李大婶,是我错怪你了,对不起,对不起!”“没关系,没关系”,这件事就在王大婶的愧疚声中结束了。
瞧,这就是我们院子里的小聪明??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曹如倩。
作文七:《大公无私的故事》400字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称赞说:“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形容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作文八:《大公无私的近义词》300字
【】(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舍己为公;铁面无私;公而忘私;杀身成仁;舍身求法;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成仁取义;舍身取义;为国损躯;舍己为人;公而无私;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公耳忘私;廉洁奉公;公事公办;毁家纾难;冰清玉洁;光明磊落;铁面无情;急公好义;不徇私情;大义灭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玉洁冰清;天公地道;公正无私;克己奉公;兼爱无私;
附录词语(大公无私)的相关知识:
【大公无私的意思】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公无私的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大公无私的故事
【大公无私的例句】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
作文九:《大公无私的事例》2000字
篇一:大公无私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官缺额,你看派谁去最合适?”祁黄羊想了想,说:“派解狐去最合适!”晋平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答道:“你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意见,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为,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人们的称颂。
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回答:“祁午最能胜任!”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人家讲你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胜任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祁午当了法官后,非常称职,深受人民的爱戴。
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成语“大公无私”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篇二:包拯
包拯为人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好,不要欺负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这一著名的家训,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这种情操,并不是包拯故意做出来,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动准则.早在庐州家乡做官时,包拯就以无私而远近闻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亲戚乡里都很高兴,认为从此有了靠山.然而,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办事,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了法,他也是执法如山.这样,包青天的名声大震,包拯死后,其威名传播四方,有一个官员,是少数民族,归顾了宋朝。这个官员对宋神宗说,他听说包拯是忠臣,我没有别的要求,请准许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将他改姓名为包顺,传说边境士兵抢了一位妇女。那位妇女急了,说自己是包拯的孙女。那妇女病了,有一个巫女听说之后,装模作样地折腾一番,便大骂是谁欺侮了我的孙女,并且要限十天之内将那妇女放了。人们认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头跪拜之后,立即将那妇女放了。
篇三:裴光德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篇四:包公
包拯对亲戚朋友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去找他了。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
篇五: 无私奉献的人
在一个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风刺骨,连人也不敢出门,我真怪老天爷,今天这么冷还让我上学。我匆匆地吃了早餐,背着书包出门去了。在路上,阵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我只好硬着头向前走。在不远,一根大竹把我拦住了,我陡然停止,闷闷不乐地顾视前方。只见离大竹不远有一位清洁工正毫无怨言地为人们挖通前几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着冷,忍受着恶心的臭味,用一双差不多被冻僵的手紧紧地拿着铁铲,然后用力地把铁铲插进了被堵塞的‘臭水渠’里,再把铲起的垃圾倒到旁边的桶里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里面被塞实了,用铁铲铲不行,用夹子夹不行,那位清洁工只好戴着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她的脚。她忍受着疼痛,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看见了也热心地走过来对清洁工说:“刘阿姨,别再挖了。天这么冷,你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人来替你挖就行了,何况这工作又不是你负责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这是怎么回事?这工作不是她负责的?那她这么辛苦来做这干啥呢?”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被她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便情不自禁地走到她身旁,轻声细语地对她说:“阿姨,别再挖了!你就叫几个负责这工作的清洁工来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见她抬起头,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我决不会回去休息的,我一定要把这条‘臭水渠’挖通。”看着她那倔强的样子,我只好无可奈何地上学去了。过了几天,我们住的一带地方终于能通水了,大家也高兴得不得了。不知何时,那位清洁工在刺骨的寒风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言行深深的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作文十:《大公无私的故事》500字
【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