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全面小康社会作文 》2600字
XX年学校五一活动策划书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学校特举行“我爱劳动的劳动技能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全体学生
二、比赛时间:12周为学习宣传阶段,学校标准,那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阌,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塬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绝不是锦夸大其辞,这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就群拿我家来说吧。记得小的时候,由于家里 经济不宽裕,全家只好挤在30多平方米俪的房子里,空间不仅小,还有很多不方便 ,尤其是夏天,只要你一不小心,一群蚊胨子像变了戏法似的跑出来叮你几个大包, 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哼小调,难受得不得撵了。在上小学时,我住上了100多平方零米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并且还买了电精脑、空调、汽车等。
不仅这些有了新的叼变化,农村的公共事业,包括农村地区的砭教育、医疗、交通、环卫、饮水等变化更秃是让你大吃一
惊。我外婆的村庄就是一个腴例子:从以前教育上的不足到现在城乡教?师交流的人性化;从以前没有医疗保障到?现在建立规范的城乡医疗保险救助体系;陕从以前两足步行到现在出门就是汽车的代船步工具;从以前饮用河水到现在家家通用陷自来水。现在我外婆的村庄又正好赶上建 设现代化新农村,一幢幢由政府统一规划鄹、统一式样、统一绿化,既有高层次的公虏寓楼拔地而起,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癜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这就是变化,因为撰社会迈入了小康社会,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跨入了小康生活。
试想是什么让我们的吁生活起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在改革开放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带领下;是人民政螯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三个代表”抄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才迈进了小康惬社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是全国人民的蔼努力,使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之颠。
现粟在,身在小康社会中的我,是不是就可以 不思进取、坐享现成,享受父辈们创建出絮来的伟业呢?不,不能!因为幸福的生活褥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我们是祖郯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建蓖。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眯更高一层跨大步,把未来的家庭建设成信燎息化家庭,把未来的祖国建设成高科技国擗家。
全面小康社会作文二:温馨而又蓬倚勃的曙光,透露着人
们幸福的生活;浪漫卦而又梦幻的晚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它幻想。社会在发展,人文在发展,社会步瀵入了“小康”社会。
一家人开车旅游己胰成时尚,表姨带着孔伟翔表哥从南京,开?着国产“大众”小汽车到句容来看我。一铐番热情款待后,我将孔伟翔表哥迎进我的蜕书房里。
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 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契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何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ㄗ,“你们这里的变化
楼房栉次鳞比,马路宽阔,商店装饰各真大啊!整齐有序的砹
出馍其色,”他带着羡慕的情怀赞美着我们的遭家乡。
“全国都一样变化着呢。”我说衲。“不,你们南京市更是高楼大厦栉次鳞 比。”突然,他话题一转问:“你知道大腹表哥家买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小汽车瑷。一辆是‘奥迪’,另一辆是‘雅阁’。燕”“开放改革多好啊,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星活,不但丰衣足食还有房子、车子??”祺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到市场买东西。?买完之后那个替父母看店的小姑娘追着我冂喊道:“大哥哥,大哥哥等一等。”我回鹃头一看,啊?是刚才那个看店的小姑娘,嚼“怎么,难道我的钱不够?”
这时,她夭气喘吁吁地问我:“大哥哥,你,刚才掉 ??掉了什么吗?”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了蛤裤袋,哎呀,早上爸爸给我买练习本的三 十元连同黑色的钱包都丢了。顿时,心突箐地一沉,愣住了!
小姑娘把一个黑色的瞥钱包递到我眼前,“是这个吗?”
“啊坊,是的,是的。”我高兴得叫起来。
当刊我打开一看,依旧是那迭成小方块的三十,元。小姑娘抹抹额上的汗,“刚才你掏钱稻时,从口袋里带出钱包落在我店里了,等起人们走了后我才发现,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十元。我旁边卖毛线的大娘说,好像是碳你丢的,我就连忙朝你走的方向追来。真 是太好了,终于赶上了你。”说完,不容抠我道一声谢谢她就跑回去继续看店了。”
“小姑娘多么勤劳而又诚实啊!”听完 孔伟翔表哥的讲述,我感动了,由衷地赞 美她。
小康社会是一个温馨、和谐、充烩满活力、互亲互爱的大家庭。
全面小康觑社会作文三:“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缍补给老三。”这句俗语说的是爸妈小时候舷兄弟姐妹多,生活比较贫困,一件衣服要琊穿好几个人。平常根本买不起成衣,只有哓待到过年时,才能买上几尺布来做一套加樟棉袄的外套。稻米
不丰足,还要配些红薯?、大麦片等杂粮。每天餐桌上多是些自家型种植的蔬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买些陡鱼肉来改善下伙食。住的是茅草屋,经常Ρ出现“屋外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墙是裴用土垒砌起来的,风吹雨淋,还有倒塌的盏危险。家里陈设更是简陋得很,桌椅板凳感再加床基本上就是全部家当,更谈不上什 么家用电器。出行就甭提了,基本上就靠 双脚。路多是些高洼不平的泥土路,上一诩趟县城,毫不夸张地说,比现在上北京都夏难,简直是遥不可及。
现如今,保暖已Β不是穿衣的首选标准,色彩艳丽、款式新垌颖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我的衣柜里就萌备有每个季节的几套衣服用来换洗。我们蚰的饮食也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加讲究品铌种丰富和营养均衡。每天我都能吃上荤素析搭配、新鲜可口的饭菜,水果、牛奶也从删不间断。偶尔图省事,还会全家一起下馆镶子,去品尝一下各式风味。谈起住房,那簦就更有得说了。我们现在住的是宽敞明亮仂的楼房,屋里陈设沙发、衣柜、餐桌等一リ应俱全,彩电、冰箱、洗衣机也是应有尽逯有。煮饭用的是电饭煲,炒菜用的是天然痴气,真是清洁又便捷。数字电视、网络宽 带,让你足不出户便可通晓天下大事,领ヤ略世界风情。如今的宝应,整个城市面貌 是焕然一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宽敞整洁的街道,四季常青的绿化随处可起见。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大小游孔园里聚集着前来休闲的人们,他们载歌载鳐舞,尽情享受城市的繁华。现在
的出行也羰变得非常的方便快捷,各种交通工具可以忏自由选择??
真是今非昔比,我们享受蠖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揣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得更憷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作文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文》2000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深刻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品才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提供的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文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正走在腾飞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种经济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诗经》中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古时,小康宣扬的是以“礼义仁让”精神为主导、有吃穿的社会形态。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这一思想,走上社会改良的道路,提出过许多美好的设想。
上世纪初,为了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孙中山先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撰写了《建国方略》一书,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影响。小康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会作为比较现实的目标。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
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当今**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2002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00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文
人的共同志向是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真理是提高整体人类的素质。辉煌的现代人,要发展教育、科技、国防事业,强盛国家,维持世界和平,安定团结,发扬民族精神,关心民族的未来。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前提是振兴教育,发展科技,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先进的文化,标志着先进的科技,科技尖端人才的培养,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国防建设,科技强军,保家卫国,大力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人士有着健康的身体。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各项基本任务,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奔向小康社会。
提高科学技术的创造力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尖端优秀人才。经济发展决定我国的综合实力,并提高我国在国防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等问题,科教兴国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然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足。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巨大提高和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深刻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文]
作文三:《全面小康社会》29300字
全面小康社会
篇一: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
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多美元为低收入国家,200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们实现的小康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远的多。**所提出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2002年,**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总体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旨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此,
十六大不仅规定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也规定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终要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制度建设,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如果不抓住重点,不解决难点,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今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对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那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呢,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
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18项指标:
一是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二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35,。
三是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
四是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
五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60,。
六是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
七是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达到0.3,0.4。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为“差距偏大”,,(,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九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
十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这个“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
十一是农民居住质量指数?75,。
十二是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
十三是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十四是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85,。
十五是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
十六是常用耕地变动幅度?0。常用耕地变动幅度=(常用耕地变动面积/常用耕地基期面积)×100%。
十七是森林覆盖率?23,
十八是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也就是说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差别太明显,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显,
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就是要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工农差别,今后可能再没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了,国家实行统一的管理;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转变,来之不易,经过了80多年的奋斗,但是要长期执政,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作为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有坚实的执政基础。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决定一个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
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关键是它能比后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这种更高的社会生产率,必然表现为人民有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人人有责,不能使自己置身事外。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目前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质上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的、逻辑的统一。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
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践证明,能不能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能不能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能不能尊重发展规律而又不因循守旧,制定一个符合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去夺取胜利的关键。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三、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48.5,;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19.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2.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8.1,;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1.7;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37;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9.5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农民居住质量指数34,;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4,;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39,;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76,;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77,;常用耕地变动幅度-0.7;森林覆盖率18.2,;万元农业GDP用水量2100立方米。
然而,在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不平衡。从2004年全国各省市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超过60%。但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30%。新疆、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6个西部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即尚未达到总体小康的水平。在我们宁夏,地区之间、农户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性也很大,川区的农民收入较高,山区的农民收入较低;城市郊区既种地又打工的农民收入较高,远离城市纯粹靠种地的农民收入较低。全区还有52.7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全区农村人口的9.4,,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农村人口多,比重大,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7.57亿,占人口总数的58.2,,我区农村人口379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7.57,,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村人口,而且65,的劳动力还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要使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1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却已降低到37.7,。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仅是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却降低到36,。从2005年起,只有每年平均下降0.4个百分点,15年后我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才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不仅如此,全
区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还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至于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更是大大落后于城市。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当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相对严重的问题。2004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22.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8.1,;远远落后于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就业难、就医难、养老难,成了制约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进步的瓶颈。
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五、农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
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品已经占到原产品的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3—5倍,而我国只有0.5—0.8倍,差距明显。因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我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传统生产和现代技术支撑等,许多农畜产品如优质大米、清真牛羊肉、长红枣、枸杞等生产在全国极具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植宁夏农业的名优品牌,以增强我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组织形式下,有效吸纳先进科学技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促进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等有效联合,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营的最好形式,是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最佳途径。因此,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建设规模较大的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大力培植支柱产业,为产业化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围绕“龙型”经济,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方式,对企业的管理现代化、科研攻关、技改、产品研发、产业生态化、治理环境污染等进行重点支持,培育一大批像双汇、莲花、华英、科迪、永达、三全、思念等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范围广、在国内外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把整个“龙型”经济建立在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盈利、农民致富。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科研院所、农技服务企业等为农民提供良种、饲料、生产资料、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卫生防疫等农业的产前、产后等各项服务。四是强力支持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
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农村就难以全面实现小康。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4、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施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策落空,是束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农户的市场
地位,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规律决定的,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决定的,完全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长期坚持。与此同时,在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坚持市场改革取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造就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优势,以从根本上扫除一切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积极性的各种不良现象。如,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农业公司化、规模化经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形式,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坚决落实费改税政策,在转变职能、实行政务电子化、公开化的基础上,精简县、乡两级党、政、群等机构人员,以降低不必要的财政支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80年代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出资金平均达1400亿元,比同期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多10倍。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应尽快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转变,采取必要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部
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农业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稳定农业生产。同时,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对我国农业适度保护,应大力实施属于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绿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作物保护与收入安全计划、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检疫防疫、质量检测、市场信息等产前中产后服务;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国家投资逐步集中于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性项目,尤其是动植物品种资源和转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证充足的农业技术储备。
6、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户、每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
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7、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狠抓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执法监督,巩固达标成果,为广大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8、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
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9、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
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等在头脑中日益强化,并在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中某些消极的东西在农村表现得也很突出,对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失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使我们对全世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透过这些媒介,我们可以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这是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为一些消极东西的进入提供了条件和渠道。加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个别党员干部对这些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思想上产生了迷茫和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农村党员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讲经济效益,用不着再强调什么政治,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事情都做好了,极个别党员甚至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上的迷失性,导致了行为上的无原则性。有的党员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迷恋于“**功”的歪理邪说之中;还有极个别的成为
金钱、美色、权欲的俘虏。
2、不适应性。部分党员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特点、运行规律了解不清楚,特别是在生产的手段和经营的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性,还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落后的营销方式。对如何搞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尤其是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在农民致富中发挥带头作用。
3、自私性。有个别党员只顾自己致富,缺乏带领农民致富的意识。这种现象在农村所谓的“能人党员”群体中反映得比较突出。这些党员头脑比较灵活,思想观念更新较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致富手段比较多,效果也很明显。但他们致富后,并没有按照党的宗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积极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表现得自私自利。另外,极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4、家族性。在个别农村党员中,家族派性根深蒂固。这些党员首先想到的不是集体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而是姓氏家族和其它各种关系群体的利益。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为维护家族和小团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群众意见很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
挥:
1、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而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却显得很茫然。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设施农业、林果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真正使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
2、心系群众,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于那些较困难的农户,吸收他们作为自己经营组织中的一个成员,通过自己带动帮助他们致富。我区现在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形式。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大部分都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领大批农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
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
3、崇尚科学文明,争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样。农村20多年的改革发展,使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的来讲,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起崇尚科学,破除旧传统、旧礼教,树立讲民主、讲法制的新观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在农村根深蒂固,“**功”**组织的出现和蔓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广大党员要努力成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广大党员要处处想着群众,时时为了群众,不与群众争利益,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领导核心,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在,在个别农村出现的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自身领导方式和工作业绩与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农村基层党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单说教转移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
育活动上来,切实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要扎实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贴近实际。一方面通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艰(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全面小康社会)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分析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谈心活动、板报宣传、外出参观、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从素质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把解决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经常化。其次,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党员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主要特征,要学会研究市场、熟悉市场乃至驾驭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从事经营活动。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誉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守法经营,平等竞争,靠信誉、靠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发展。第三,要积极开展党员自我教育。如采取组织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开展农民种养致富能手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二次创业”、农业结
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通过民主评议活动,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模范作用、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作出组织处理,以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二: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有机统一。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包含民主政治、科教文化、社会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内容。因此,我们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还包括城镇化率、住房状况、科教投入、绿化覆盖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其他指标。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构成要素,彼此不可替代。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较,可以直接感受且容易观测;其他指标一般不容易定量观测,也缺乏有效的参照标准。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地方确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约束性的经济指标居多,而约束性的其他指标较少。其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要求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相互作用、不可偏废。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应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防范和克服重经济指标、轻其他指标的倾向,不能出现只顾短期经济目标实现、不顾积累长期发展后劲的做法,不能出现强调经济指标、模糊其他指标的考核导向。与此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差异,因地制宜地确定全面小康指标考核体系,对不同主体功能区进行差别化考核,培育和壮大主体功能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不同地区科学发展,切忌一刀切、齐步走。
统计数据与直观感受有机统一。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两个不足:其一,运用的统计方法不科学,得出的统计数据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发展实际。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地方各级政府的发展积极性需要保护,但不必讳言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着统计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衍生出下级政府在上级政府面前高估发展成绩、低估甚至掩盖社会发展“短腿”问题的倾向。其二,
统计数据难以考量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难以分析出处于平均数以下人群的实际生活状态,也难以体现出大多数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感受和认可程度。因此,一定要以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果为标准,不能完全以统计数据代替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夯实统计核算的基础,改善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此,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及考核一个地方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既应在完善统计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扩大统计覆盖面,增强数据科学性,体现整体真实性;又应在了解和掌握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程度与直观感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对处于平均数以下人群实际生活状况的分析、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困难户、进行网络与媒体调查统计等方法,多途径、宽视野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
(江苏省委党校孙南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越来越成为民族复兴的关键要素。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文化更加繁荣”,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我国现阶段,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script 统计数据与直观感受有机统一。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两个不足:其一,运用的统计方法不科学,得出的统计数据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发展实际。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地方各级政府的发展积极性需要保护,但不必讳言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着统计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衍
生出下级政府在上级政府面前高估发展成绩、低估甚至掩盖社会发展“短腿”问题的倾向。其二,统计数据难以考量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难以分析出处于平均数以下人群的实际生活状态,也难以体现出大多数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感受和认可程度。因此,一定要以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果为标准,不能完全以统计数据代替老百姓的直观感受。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夯实统计核算的基础,改善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此,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及考核一个地方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既应在完善统计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扩大统计覆盖面,增强数据科学性,体现整体真实性;又应在了解和掌握大多数老百姓认可程度与直观感受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对处于平均数以下人群实际生活状况的分析、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召开群众座谈会、走访困难户、进行网络与媒体调查统计等方法,多途径、宽视野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江苏省委党校孙南萌)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30年,是不断深化改革的30年,是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0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进一
步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比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扩大居民收入的比重,鼓励居民通过多种途径增收致富,取消和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逐步改变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治理成本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环境污染补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变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的状况,把市场和社会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和社会,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这些重要改革,都需要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才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把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使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改革是一场革命,既要始终坚持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要不断冲破各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在改革越来越触及深层次矛盾的情况
下,尤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敢想敢干、敢破敢立,统筹兼顾、善于协调,既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又遏制消极因素,并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比如,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变一些地方过度维护投资者利益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够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努力实现社会发展、就业充分、劳有所得;改革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努力实现住有所居;改革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养儿防老的状况,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篇三: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 2009-8-12 15:11:10 来源:如皋市委新闻网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
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提出了对2020年中国小康社会进行评价标准,计六大领域、38项指标。
1(经济增长:人均GDP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经济社会结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50,;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城镇化率56,。
3(生活水平和质量:(1)城镇实际失业率:7,;(2)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3)基尼系数0(40;(4)恩格尔系数35,;(5)人均生活用电量712千瓦小时;(6)居住水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农村37平方米,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7)交通通讯:城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42平方米,电话普及率(含移动)50部,百人,因特网普及率2000户,万人(估计数)。
4(社会发展水平:(1)研究和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5%;(2)计算机普及率20,;(3)公共教育经费占,,,的比重6%;(4)中学普及率85,;(5)大学入学率25,;(6)人均图书拥有量160种;(7)人均报纸拥有量96份;(8)电视机普及率583台,千人;(9)每千人医生数2.8人;(10)婴儿存活率97.8,;(11)平均预期寿命75岁。
篇四: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班级:A1222班 姓名:周邦鑫 学号:11219020246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阶段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成果之中。使全国人民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从贫困中走进小康,摆脱贫困,让全体老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让中国的的经济,政治以及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稳定。
【关键词】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在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中国全面解放后,逐步走上了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由共产党领导中,走了**和**的错误路线,使得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将近二十年。直到****上任后,做出了正确的领导,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才使中国真正走向了发展,走向了进步。“小康社会”是由**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1979年12月6日,**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康社会,其次,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目前我国小
康水平的特点,阐述了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直到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一词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熟悉的名词,但再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这两者之间就相差一个中文汉字,但其中的意义却是相差甚远。所谓建设,是指在努力向小康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过程,过程有一个阶段性的概念,这个阶段有前中后,而建成,是已经身处在小康社会之中,是一个结果。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完成阶段。不同的时代,在定义小康的水准也不尽相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康的要求就是再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享受,而如今的小康水准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康水准相差甚远。首先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其次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率95%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让全国人民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也使新中国再次跨越自己的伟大步伐,这不仅对新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帮助,还对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以指导工作实践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开创科学跨越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级各部门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着力在领会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上下功夫。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干劲再加大,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一轮大发展中的总定位,到2016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文化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对这一目标任务的历
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新志气,干出全面建成小康的新局面。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顺民意、惠民生,实现“大、强、新”奋斗目标的根本需要。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位居世界第一稳稳不下,这令全国人民振奋不已,但是,在这飞速发展的经济生活中,全国人民也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物价,房价居高不下,上涨速度更是惊人。据统计,在2013中国家庭的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了3%,可见物价上涨速度十分惊人。此外,在全国各个城市中,住房问题是中国的一个严重的头疼问题,大多数人因为房价的居高不下而望尘莫及。总之,现在中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身在中国,生容易,生活不容易。”这足以表现现阶段中国住房难,看病难,工作难的一个现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大目标,但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小目标之和。当全国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就不存在住房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了。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就是要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
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
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首先,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是在坚持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提出的,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其次,是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此在目标要求的导向上,要把解决“三不”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些问题
和矛盾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
再次,是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1世纪第二个10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阶段,这期间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
然后,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各方面普遍认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
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这个要求,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最后,是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这个速度显然偏低。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增速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报告提出的另一个“翻一番”,是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要求,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
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10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长7.2%,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从近几年发展实际看,实现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今中国最伟大的目标之一,是全国人民的目标和希望,也是国家和全国人民行走路线的指南,更是中国走向强国的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 ,《2020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出版。
2. 李伟,《中国 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14.03出版。
作文四:《全面小康社会》1800字
关于全面小康的思考
-------计科144 周升升 61031141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源于十六大,起始于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小康社会。**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要有城市建设的提质发展,还要有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提质发展;不但要拉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还要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但要有民生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还要有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投入;不但要有资源开发性投入,还要有环境保护性投入,等等。在这些方面,蕴藏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就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际出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之举。要看到,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经
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无疑是我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如果说速度换挡是表象,那么,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则是本质,其实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取决于改革创新的力度、发展动力的转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来支撑发展。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我们要在努力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确保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们中国梦的关键性一步,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完成全面小康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坚定我们的脚步,秉着奋发的心,向全面小康前进吧!
作文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500字
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第三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 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 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 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 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 放的信心; 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培养学生的艰苦 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 8日至 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 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 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 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 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 。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 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 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 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35“知识窗” 。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 20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给“小康”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到本世纪 末达到小康水平 …… 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 800美元。 ”
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
【学生活动】回答(略)
师:请阅读 P37“知识窗”的“小康”基本标准。
【媒体演示】 2000年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 (附 1)
按照这个标准,到 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媒体演示】 2007年国民经济的相关数据。 (附 2)
【媒体演示】 1 我们已进入小康社会。 (板书)
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历史性的进步,也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师:虽然这些数据很令人鼓舞,但大家知道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大家看几个数据:
【媒体演示】
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246637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人均 2010美元 (第 105) , 日本 36,486美元 (第 10) , 美国 42,076美元(第 4位) 。
2006年人均国民收入:1740美元 (109) , 卢森堡 43,940美元 (第 1) , 挪威 43,350 (第 2) ,瑞士 39,880(第 3) ,美国 37,610(第 4)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只是:
【媒体演示】 (1)低水平的小康——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板书)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无记名的小调查:
你家一年的总收入:
你家一年的人均收入:
你家一年用于食物的支出:
你家一年用于教育的支出:
你家一年旅游及其他休闲娱乐支出: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调查了解学生家里的消费结构,家境好与不好的同学也许会出 现差别,这还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小康不平衡。 )
【媒体演示】“恩格尔系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59%以上 贫困
50~59%温饱
40~50%小康
30~40%富裕
师: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 1995年末期下降到 50%以 下的, 1999年继续下降到 41.9%, 2000年下降到 40%,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 出 2014元,在支出比 1993年增长 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 1993年的 50.13%降到 了 37.9%。尽管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美国 八十年代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 16.45%,日本九十年代平均为 24.12%。
我国人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主要是我们用于住房、教育、医疗的费用偏 高。
大家知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最怕的两件事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略)
师:据我的了解,一件是家里人生病,还有一件是家里的小孩子考上大学。
我国目前农村医保制度还不健全。 2005年我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 3. 96亿, 占全国农业人口的 44. 7%,已接近农村人口一半。 (按照卫生部部长高强给出的时间表, 到 2010年,中国农村将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约 7亿人。为此,国家每年 将补助资金达 300亿元,解决农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
大学费用太高,很多农村家庭无力承担。
以上一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小康处在什么阶段?
【学生活动】回答(略)
【媒体演示】 (2)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社会保障还 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片断:
【媒体播放】《变形记》片断(长沙孩子魏程与青海孩子高占喜互换身份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片断拍得非常好, 从生活环境、 生活水平、 经济收入等方面说明不同 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区别, 能让学生产生一些震撼。 这里也可以让同学交流自己从不同途径了 解到的一些地区之间、城建之间的差别。 )
师:看了这个片断,大家有些什么感触?
【学生活动】回答(略)
【媒体演示】国家统计局《 2006年各项数据资料》 (附 3)
师:归纳,从录像片断和一些统计数据,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什么水平的小 康?
【学生活动】讨论(略)
【媒体演示】 (3)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板书) 师:所以, 二十世纪头二十年, 我们还要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 建设更高水平、 更全面、 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有了:
【媒体演示】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 (板书)
这幅美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 P35页的图表“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 。
(设计意图:在已了解 “小康” 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再回头去看 “全面小康社会是啥样” , 让学生的认识有一个提高)
【媒体演示】
我们要按照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更 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板书)
(1) 更高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比 2000年翻两番, 人均约为 5000元;基本 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2)更加全面:扩大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素 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 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比较均衡:使城乡差别、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扭转, 城镇人口比重超过 50%,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师: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活动】讨论(略)
师: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媒体演示】 3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师:大家知道中国运动员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大家都为此感到骄
傲和自豪,大家都了解他们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吗?
【学生活动】交流(略)
【媒体播放】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片断《艰苦训练只为夺取金牌》 (1分 52秒) 。 (内容:中国乒乓球队每天早上七点半集合,正式训练 8点 45分开始,王励勤一人和 两人对拉,要付出双倍的艰辛,每天要挥拍 5000次,王皓换了 8件衣服还是湿透的,马林 干脆赤膊上阵。主教练刘国梁得了咽喉炎挂着针头还是出现在训练场上。训练一直到晚上 9点半结束。吃个饭,洗个澡,到房间已是 10点半。但为了荣誉,为了金牌,他们认为一切 都值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交流,让同学们认识到任何成绩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
【媒体演示】 他们具有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 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板书)
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板书)
师:大家还记得年初的那场大雪吗?还记得 5月 12号下午那场大地震吗?知道它们给 中国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吗?
【学生活动】交流(略)
【媒体演示】据民政部 4月 22日初步核定,发生在今年 1月中旬到 2月上旬的南方低 温雨雪冰冻灾害,倒塌房屋 48.5万间,损坏房屋 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516.5亿 元;
5月 12日下午的一场地震更是给中国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截至 7月 21日 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 69197人遇难, 374176人受伤,失踪 18222人,经济损失超过 2千亿元。
师: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是如何战胜灾难,度过难关的?
【学生活动】交流(略)
师:全国人民特别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 消防官兵、 医务工作者们发扬了不怕艰难 困苦, 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 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 神。
(设计意图:让同学重新记起我们曾经历的苦难,不忘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 师: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和科学技术 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面临许多自然灾害??
【媒体出示】
艰苦奋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 么时代,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品质。
今天艰苦奋斗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苦一点” 、 “差一点” 、 “旧一点”等等,不是要否 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发扬不怕 艰难困苦, 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 发扬奋发向上,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创业精 神; 发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 即使我们的国家发达了, 人民的生活富裕 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媒体出示】 今天的青少年还需不需要发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板书)
【学生活动】讨论(略)
师:青少年现在在学业上、今后在事业上要有所建树,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都需要 艰苦奋斗精神。 (板书)
因为无论是今天的求学还是将来的升学就业工作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 要开拓创 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美国的菲尔普斯是这次奥运会中表现非常出色的运动员 (本次获得了 8枚金牌, 上一届 获得 6枚) ,创百年奥运之最。我们先看看他这次的比赛日程表。
【媒体演示】 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比赛时间表 (附 4)
他如何能承担如此高强度的比赛并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
【学生活动】交流(略)
师:菲尔普斯认为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训练。 每周训练 6-7天, 每天 2-5个小时。 从高中毕业后, 大多数时间都是从早晨 7点开始长达 2个半小时的训练, 中餐后稍稍打个盹, 然后接着游,一直从下午 3点半到 6点。总之,他每天游的距离多达 12英里,他说:“我 知道没有人比我训练更刻苦。”
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
【媒体出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发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板书)
【学生活动】讨论(略)
(刻苦学习、不玩物丧志、不拈轻怕重、不怕困难、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不贪图 享受;克服惰性、热爱劳动、勤俭朴素、持之以恒等。 )
师:归纳,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做到;
【媒体出示】 “不抛弃,不放弃” 。
在生活上,勤俭朴素,反对奢侈浪费;
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拼搏;
在精神上,积极向上,遇事坚定顽强。 (板书)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上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两方面的资料,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可以 是自己亲身感受的, 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报纸了解; 另一方面是抗雪救灾、 抗震救灾和奥运会 举办过程中的一些感人事迹。
要求至少完成其中一项,形式可以是文字稿,也可以演示文稿,视完成情况记入平时 成绩。
五、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框涉及的内容较多,但重点是两个,一是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二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了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学生家庭的开支情况,从学生身 边入手,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同时还可以为 “发展不 平衡”打下伏笔,虽然在上海有些同学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但通过看《变形记》,了解 到西部地区的情况,我们会感到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第二个重点,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还在于要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设计时, 我事先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 让学生查找抗雪救灾、 抗震救灾、 举办奥运会中的一些感人事 迹, 因为这一切同学们都亲身经历了, 它能告诉我们即使在和平年代同样还需要为国为民的 献身精神、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中的黑体字部分可以板书,也可以用课件多媒体显示。
六、附件:
附 1:2000年各项数据资料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78 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 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4. 9平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24. 8 平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9)恩格尔系数:49. 1%(农村) 、 39. 2%(城镇)
(10)成人识字率(文盲率:城镇 4. 04%,农村 8. 25%)
(11)人均预期寿命 (12)婴儿死亡率:6. 46%
(13)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学龄儿童入学率 (99.1%) 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 (43.9
人) )
(14)电视机普及率:93.7%
(15)森林覆盖率:16. 55%
(16)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每万人有医院、 卫生院病床 (23.8张) 每 万人有医生数(16.8人) )
附 2:2006年各项数据资料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78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26. 1平米(05年)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30. 7平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9)恩格尔系数 (城镇 35. 8 %,农村 43. 0%) (10)成人识字率
(11)人均预期寿命:71.40 岁 (12)婴儿死亡率:6.8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城镇 13. 8% ,农村 10. 8%)
(14)电视机普及率 89.43
(15)森林覆盖率 18. 21%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附 3: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6年 )
项 目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调查户数 (户 ) 22876 10949 15019 7250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人 ) 2.98 2.92 2.97 2.84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人 ) 1.60 1.51 1.52 1.40
平均每户就业面 (%) 53.69 51.71 51.18 49.30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 1.86 1.93 1.95 2.03
(包括就业者本人 ) (人 )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元 ) 16380.39 10572.94 10443.01 10489.81 #可支配收入 14967.38 9902.28 9728.45 9830.07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元 ) 10870.49 7260.44 7504.39 7389.83 食 品 3761.92 2703.10 2770.24 2651.22 衣 着 970.11 880.03 818.14 903.1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29.04 420.57 460.85 337.41 医疗保健 737.53 509.87 513.88 699.79 交通通信 1678.46 787.84 900.74 757.4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597.07 962.60 1021.43 859.26 居住 1103.77 763.63 756.42 875.89 杂项商品与服务 392.60 232.79 262.70 305.75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人均消费性支出 =100)
食 品 34.61 37.23 36.91 35.88 衣 着 8.92 12.12 10.90 12.2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79 5.79 6.14 4.57 医疗保健 6.78 7.02 6.85 9.47 交通通信 15.44 10.85 12.00 10.25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4.69 13.26 13.61 11.63 居住 10.15 10.52 10.08 11.85 杂项商品与服务 3.61 3.21 3.50 4.14 附件 4: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比赛时间表
预赛
8月 9日晚 男子 400米混合泳
8月 10日晚 男子 200米自由泳
8月 11日晚 男子 200米蝶泳
8月 12日晚 男子 4x200米自由泳接力
8月 13日晚 男子 200米个人混合泳
8月 14日晚 男子 100米蝶泳
8月 15日晚 男子 4x100米混合泳接力
半决赛
8月 11日上午 男子 200米自由泳
8月 12日上午 男子 200米蝶泳
8月 14日上午 男子 200米个人混合泳
8月 15日上午 男子 100米蝶泳
决赛
8月 10日上午 男子 400米混合泳
8月 11日上午 男子 4 x100米自由泳接力
8月 12日上午 男子 200米自由泳
8月 13日上午 男子 200米蝶泳 男子 4x200米自由泳接力
8月 15日上午 男子 200米个人混合泳
8月 16日上午 男子 100米蝶泳决赛
8月 17日上午 男子 4x100米混合泳接力
教学设计:延安初级中学 粱琳琳 指导教师:长宁区教师进修学院 沙丽娟
作文六:《全面发展小康社会》5000字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验教学
研究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班 级 小 组 140222班(2组) 院 系 电子信息工程(2系) 负责人姓名 冯雨婷 课题组总人数 18
任课教师 彭付芝 课题完成展示时间 2015年10月19日
一(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摘要: 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发展小康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如何发展小康社会和发展小康社会的成果进行介绍。
三(关键词: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四(前言: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发展小康社会的战略和方法,让同学们知道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从而更加的了解什么是小康社会。 研究计划与方法:通过两次小组内成员的讨论会议、成员自行搜索资料、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分工:整体工作安排
资料查阅整理及展示
制作PPT
研究报告撰写
报告展示
五(正文
首先,我们先探究了小康这一名词的由来,“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诗经》,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小康”一词是古老的词汇,代表了炎黄子孙对未来的长期的憧憬,在现代,小康一词又有了新的含义,在1991年,国家确定了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汇率为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g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城市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 电视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接着,我们又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想法的提出。
**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根据**的设计,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方针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接下来,我们探究了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3)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5)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6)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9)维护社会稳定。
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6)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然后,我们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成果,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政治方面
(1)、“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2)、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党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4)、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步伐
三、文化方面
(1)、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3)、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 (4)、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5)、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四、社会方面
(1)、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2)、就业机会不断扩大
(3)、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
五、可持续发展方面
(1)、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2)、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4)、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接着,我们又研究了小康社会的充实与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六点要求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第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第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
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增强文化
主要是四点要求:第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第二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三点,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点,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四、提高生活水平
要做到: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第三,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第四,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第五,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五、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四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最后,我们探究了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认为发展小康社会的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落实战略,满足要求,增强国力,改善生活。
六(结论与建议
小康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七(课题研究的感想与体会 八(按学号排序给学生打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给出评定等
级的依据)。
姓名 学号 评分 依据 王静文 14021028 A 新闻准备工作 屈文迪 14021032 A 展示准备工作 周 京 14021034 A 展示准备工作 赵涵 14021037 A 展示准备工作 尚晓磊 14021038 A 展示准备工作 王 伟 14021040 A 展示准备工作 马超伦 14021042 B 小组讨论研究 虞 舜 14021043 A 新闻准备工作 钱 刚 14021044 A 展示准备工作 朱 诣 14021046 A 展示准备工作 刘仕文 14021048 B 小组讨论研究 陶力豪 14021050 A 展示准备工作 方唱凯 14021052 A 整体工作 连旭兵 14021054 A 展示准备工作 赵煜彤 14021244 A 展示准备工作 张作栋 14031007 B 小组讨论研究 刘秋阳 14031031 B 小组讨论研究 舒王伟 14031035 B 小组讨论研究
注:1、四、五、六三项的总字数在1500左右。
2、字号要求:大标题为小三加粗,中标题为四号加粗,小
标题为小四加粗。正文用小四(行距为固定值20磅)。
3、整篇都用宋体。
作文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600字
前不久,在我国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第十 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 11月 8日在北京拉开序幕。 这次大会的主 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 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而奋斗。在这里,我仅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谈谈我的看法。 回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从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小康社 会就是我国的主要任务, 在这几十年的努力下, 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长期困扰的经济增长问题和人民生活的商品普遍缺少的问题得 到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 。 产业 构成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 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变动趋势。 已经 建成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 , 制造业能力增强, 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的原材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等 “ 瓶颈 ” 得到基本缓解。中国已经由工业 化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 人民生活实现两步历史性的跨越。 群众消 费由追求基本生活资料数量的满足, 发展到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消 费结构 从以农产品消费为特点的温饱型, 进入以工业品消费为特点的 小康型。福景涛主席也在十八大的发言中也提到了这些:过去五年的
工作, 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年来, 我们 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总 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社会生产力、 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 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艰巨而且漫长的进程, 在这期 间我们还是面对很多的问题, 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低 水平的、 不全面的小康, 这个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具 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现在虽然达到了初步小康, 但是城市失业人口还
是很多, 而且很多地方的人民也仅仅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 并没 有达到小康,甚至可以说与小康还有很大的距离。然后,还有一点是 收入水平的不平衡的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城区和 农村、 还有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些都关系到 了民众的民生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所以在这次的十八大上福景涛主席 提到了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实际, 在十六大、 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里 实现更多的要求。 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了 2020年人均收入水平 比 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 持。 2.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来监督各 级官员, 网民可以直接用网络来举报非法的官员, 提高了人民的权利。 3. 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公民文明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基本建成,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华文化走出去迈 出更大步伐。 4.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 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人人享有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5. 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 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 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 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最后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但是 在中国共产党和各个党领导的带领下,一定可以在 2020年实现质的 飞跃。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会越来越强大!
作文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8300字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王海滨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师
课程前言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研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先来看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啊,在四个全面里边,首先它是个总的目标,是战略目标,是定方向性的东西。然后,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可以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动力,它的推动力。因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战略目标。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规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一个新时期的重大的战略目标,它离不开一定的法治规范。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一定的法治规范。在这样的法治规范、法治轨道上,它有利于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最后一个,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在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实际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党的领导。而党要治党,而且要从严治党,只有把党治理好了,领导好了,有了一个好的领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有重要的保证。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作为一个战略目标,它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我们简单梳理了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
下面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含义。就是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一个提出过程及小康社会它的基本含义。第二个我们来看它的一些具体指标和基本路径,就是围绕着全面建设或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啊,我们有一些部门,不同的部门间的不同的指标,那么这些指标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再一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新常态新时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需要追寻一些哪些比较大的比较基本的路径。那么第三个问题,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度,精神文化生活的维度来切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我从当今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的是从经济,社会的指标来看,相对来说我们比较忽略了从这个文化,从人们群众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角度来切入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你离开人们素质精神的提高,离开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文化,它精神世界上感受没有跟得上去,它这样
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评价就没有跟的上去,那么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啊,很可能就无法落实。这样,我们就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含义
谈到小康社会啊,实际上早在西周的时候,在我国西周时期,小康这个词就开始出现了,在《诗经》里边,《诗经》上面有一篇《大雅?民劳》中它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实际上在这里边呢,这个小康就是指生活比较安定,摆脱了贫困,生活比较安稳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到后来,儒家就把比“大同”思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形式,社会形态称为小康。“大同”那是儒家的理想,要实现那种“大同”的理想,那要比“大同”理想比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形式,社会形态,这个就是小康。比如在《礼记?礼运》上,它曾经这样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在这里边啊,实际上就是在针对着将要实现的这个“大同”的理想,我们先设定一个基本的小康,摆脱贫困,生活比较稳定,然后邻里之间关系和谐,父子之间,君臣之间都有稳定的秩序这样的一种比“大同”低一点的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形式,生活方式,这样的理论思维,这种称为小康。
在我们《辞海》里边啊,也给小康加了一个定义,它说:“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这我们也可以 看到这里边的小康实际上就是一种我们的基本生活比较稳定,基本摆脱了贫困,生活没有太大的动乱,太大的纷扰,比较宽裕,它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在传统文化里边对小康它的一个定义。由此可见啊,小康,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富有中国文化传统韵味,非常符合中国传统,非常符合中国人民大众它的收益方式,它的价值取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样的一个概念。
而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啊,由于**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我们知道,**曾经多次提到这个小康和小康社会。最早的时候,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最早的提到小康社会啊,是在1979年**在会见日本首相时,他第一次用“小康之家”这样的一个概念来描绘,来表达,来比喻他所理想中的那个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样说,他说啊,我们要实现的这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带有中国特点的,以中国方式,通过中国道路来实现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就是他
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和日本首相说的时候,提出我们的现代化不是你们日本的那个现代化),而是小康之家。这里已经明确的把小康之家来描绘,来比喻,来象征中国式的现代化。
那么 1986年啊, **在他原来那个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小康社会做了一个概括,做了一个提炼。他说,所谓小康社会, 就是虽不富裕,虽然还没达到很富裕的状况,很富裕的程度,但日子好过啊。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都能得到利益,得到好处,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这里边贯穿的一个意思就是说,不能有太富的,也不能有太穷的,不能让贫富差距一直不断的拉大。相对的来说,让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富裕,都比较安稳,都比较稳定。他还说啊,更重要的是,那时,就是实现了小康社会之后,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他说这样的国家并不多。就是我们这个小康社会啊,不仅在国内贫富差距比较小,人民生活比较安逸,比较稳定,比较富裕。而且实际上我们一旦实行了这个国家,从整个世界来说,从这个世界眼光,国际思维来看,这样的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啊,它的国际地位也不会低。
在1987年的时候,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的时侯更进一步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了他围绕着小康社会的一系列设想。在这里边啊,他主要是分三步来畅想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发展目标。他说,第一步是在八十年代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那么1980年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是250美元,翻一番就达到了500美元;那么第二步就是要到,他是在上个世纪讲的,他说到本世纪末,就是二十世纪末的时候要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那么他说呀,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就进入了小康社会,就是人均收入1000美元大家注意这个指标。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那么第三步,他说在下世纪,当然就是指二十一世纪了,用30,50年时间把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这个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他说做到这一步的话,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了。当然这个4000美元它是已经超过原来设想的那个小康社会那个指标,那个目标了,是中等发达水平这样的一个状况。
所以我们从以上的这些略述里边,我们就简要概括一下,就**的理论来看,这个小康社会,就是虽然日子不是特别富裕,虽然国家不是特别的发达,但是它的日子是好过的,日子是安稳的社会,当然是平平稳稳,安安定定,摆脱贫困这样的一个社会。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摆脱贫困,实现温饱,是一个比较小的变化;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相当中等城市上的变化;而如果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向世界发达国家看齐,赶进,接近,这才是大的变化。那
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么“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等等这样的概念,在**选集这里边啊,去翻了一番,实际上有40多处提到了,好多地方都提到了“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社会”而且他每次提到这个小康的时候啊,基本上都是跟“现代化”,尤其是跟我们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就把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阶段性的任务,这是**对小康社会的论述。
那么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报告里边都充分肯定了**理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同志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样的一个报告,你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报告的一个主题,宣布我国在这个报告里边,我国在整体上进入的小康还只是进入了低水平的小康。因为原来按照**“三步走”的设想,我们到二十世纪末要基本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到2006年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我们宣布了我们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这样的小康它还是低水平低城市的小康。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一共要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时期设想的 “三步走”到二十世纪末要实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到2002年的时候,党的十六大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但这个小康社会还很不全面,还是低水平的,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并以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阶段。这是新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定义。
那么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的时候,**同志就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家注意下这里边的措辞,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在主题上,措辞上还是不一样的。十七大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就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新目标。在以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东西,为夺取这个新胜利而奋斗。在这里边啊,十七大报告里边**就进一步提出了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的新的要求。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新的历史起点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
那么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400多美元,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啊。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五跃居第二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显著提高。总的来看,在从2002年到2011年近10
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年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全面推进,在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城镇居民、城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社会的保障水平也都迈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综合国力从国际上来看、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等也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这三个大的台阶又使我们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我们前一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围绕这这个目标的努力已经为要我们实现前一阶段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到建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已经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志报告的主题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你看,由以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成了这里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字的变化,从建设到建成这里边的意味大家是可以充分的体会到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它根据以往的这些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它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这是十八大报告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总的论述。
那么根据最新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公布的一个公报。这个公报里面提出“2014年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从2009年的最高峰,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从3.33倍降到了2.92倍,如果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计算,实际上就为2.75倍,还要更低,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一点很令人欣慰。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在这四年时间里已持续减少,减少了9500万,仅2014年,就一年时间就下降2万,这一数据可以说是2014年这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边最大的一个亮点。”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来看,对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这样一个历史的脉络它的一个基本的含义来看,我们实际上可以作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使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它依然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大家注意,它依然是个阶段性的目标。就是说即使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是说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已经达到了我们比较理想的那个结果,它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仍然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以至承上启下追求我们更高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强大国家民族之林,那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才是我们的最终想要追求的那个结果。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大家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你看,****他也是,他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啊,他也是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就是关键一步,很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我们换一句话说它虽然关键,但它仍然还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这是我们在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的一点。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和基本路径
(一)具体指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着小康社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给它制定了一些什么样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什么样的道路路径来实现这些的指标,这些目标。谈到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啊,在1992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制定了一个指标。那是由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联合提出,并征求财政、卫生、教育、农村等12个部的意见,在1995年的时候,修改完成了人民小康水平,那时候称为人民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那么,并且啊,用那里边具体制定的那么一个标准,用这个指标来进行测算,那么到2000年的时候,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96%,当然这里边地区差异比较大。就是其中:东部地区实现度为100%,而中部地区实现度为78%,到西部地区实现度只有56%了。就是东、中、西这个地区差异还比较大。
那么到2003年初的时候,又有一个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做出来了,这是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它研究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2007 年的时候,又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提出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些新的要求,在这些新的要求的基础上又对这个指标体系做了重要的修订。那么为了便于就是全国各地东、中、西部地区开展监测工作,2008 年6 月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这个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它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到文化教育、资源环境一共6 个方面23 项指标组成。这个具体的指标体系,我们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个大家都可以查到。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这一个目标它所确定的原则,它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但它这个指标体系一共有16 项指标,其中包括经济方面是4 项,社会方面是7 项,环境方面是3 项,制度方面有2 项指标。这就是国务
6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院发展研究中心的16项指标。那么在我们当代中国,基本上提到这个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监测指标,它的具体指标,它的指标体系一般就是讲的这三大指标体系。那么这是具体的指标体系。
(二)基本目标
1、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的论述
那么我们的党的报告里边,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里边,实际上还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基本目标也有一个论述。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比如在十六大报告里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能大家有的人就比较熟悉了。它是这样规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的。
一个方面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明显的增强。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要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要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再一个,在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够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基层民主方面要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是政治方面。
再一个,从精神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要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一个在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做的一个基本的论述、基本的概括和提炼。
2、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的论述
再一个我们再来看十七大报告。我们之所以要把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等里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给大家又不厌其烦的复述一遍。因为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然后
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下面我们要讲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的基本路径以及我们要从精神文生活方面来论述实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一个针对的目标。那么在十七大报告里边啊,又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个就是要增强发展协调性,要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再一个政治方面——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要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政府提供这样的能力而且要显著的增强。
在文化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要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要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要更加丰富。
在社会发展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或者说是阶段性目标,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要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要更加完善。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要牢固树立。这是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做的一个基本的目标。
3、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的论述
那么在十八大报告里边啊,那么知道十八大报告已经由以往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里提
8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基本目标在十八大报告里边是怎么概括的呢,那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十八大报告啊它要在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里边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要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它还是分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第一个方面就是经济方面--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度的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工业化要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在经济方面。
在政治方面--人民民主要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
在文化方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要走出去,要迈出更大的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要更加坚实。
在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总体上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是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基本目标的一系列论述和概括。这里边既有一个阶段性的、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新的要求加入的过程,也有一个我们从建设到全面建成这样一个更高的提法。
4、总结
那么从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目标,到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
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再到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八大报告吧,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边大家注意,它既体现了我们党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的连续性,就是随着时间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新的要求不断的增加,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都是在围绕着小康社会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再一个也体现出我们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勇气和决心。我们从最初“三步走”里边到二十世纪末在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说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但是还是低水平的。我们还要更大的勇气继续的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到十八大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完成,但是它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有些地方还仍然不完善。所以我们进一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这里边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一定要实现这个小康社会的一种勇气和决心。 (三)基本路径
那么我们看到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基本的目标,而且我们也更加看到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人民要在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这样的一种勇气和决心。那么有了这样的目标,有了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基本路径来保障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当然我们这里边说的这个基本路径是一些比较大的,基本的路径,比较大的轨道,比较大的路径,而没有涉及到一些非常小的具体的细节。而大家可以围绕着这些比较大的基本路径,然后你再具体设计不同的具体的小的方案,或者说小的途径。我们这里边主要讲三大路径:
第一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坚持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一个制度。
第二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就是五位一体的这个布局。
第三个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是在四个全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里面来实现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一个制度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呀,我们说要坚持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一个制度。这里边,这一个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体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那么党的十七大报告里边曾经对这样的一个道路、这样的理论、这样的制度做出过这样的规定。在这里边说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的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开辟了这样的道路我们在这样的道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道路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实践,对我们实践探索是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是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概括,这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得坚持的这样的理论体系,坚持这样的理论体系它的指导。
再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的制度。既有基本制度又有具体制度。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说我们必须得坚持要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道路上,还得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来建设,而且还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的三个方面。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五位一体”的布局
再一个,我们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呀,你怎么样去建成小康社会呀,这里边它要把握住这个全面,怎么样才算全面呢,所以我们就说,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就是五位一体的布局。就坚持这样的布局,我们说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才能说是全面的,全面的小康社会。说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它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我们知道**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时候还是“两个文明建设”,还是两个维度。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提出来的这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这加入了一个政治,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
那么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国共产党人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这个
1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社会建设也提上了重要日程。所以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人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这时候是“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的时候。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面还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了,又包括现在一个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话,就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就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全面。所以你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是“五位一体的,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全面。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在我们新的历史时期之下,在当前这么一个阶段,必须把四个全面,这四个全面是我们党中央,是****对我们中国向何从去目前的一个总体的战略布局。当然,有的国外的学者就说我们正在由“三个代表”走向“四个全面”的时代。实际上“四个全面”会不会作为我们党的基本思想,这个问题还有一定的探讨的余地。但是在我看来,我倒是觉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嘛只是我们的一种战略布局,未必能会象我们以前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那样进一步提高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的报告,写入党章,写入宪法。这个目前还没办法确定我们应该说?这里边还有很大的探讨的余地,我倒是觉得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布局比较符合我们当前中央的精神。当然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也得放在四个全面里边,既然是四个全面嘛。
我们简单的回顾四个全面的这样的一个提出的过程。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知道这个报告的主题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里边就是围绕着小康社会这样的一个目标,把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改成了这里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来了我们的战略目标。那么在2013年11月的时候,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里边就提出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在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里边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那么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国中央陆续开展了多轮巡视,完成了对中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自2014年11月起,中国中央开展第三轮专项巡视,2014年12月,中央13个巡视组陆续进驻各单位开展专项巡视工作。从“打铁还
1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要自身硬”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再到“八项规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成为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的党的工作的一个聚焦点。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由此,我们党在历史上就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的战略布局,大家注意,这是一个战略布局。
那么在这“四个全面”,我们前面也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是个总的战略目标,就是我们四个全面要到何处去,我们这个战略布局,我们目标定的是哪里,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一个目标,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规范,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得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在四个全面这个总体的战略布局里边来实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路径。 三、从精神文化生活的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后一个方面,我们来从精神文化生活这样一个维度切入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就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之上,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逐渐的得到满足之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扩张,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如何满足这个新的需求,恐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该捉的主要工作之一。你看, 从**用“小康社会”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继续延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再到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的“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这个观念实际上在日益的深入人心,在理论界对什么是小康社会、怎么样建设小康社会、怎么样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然而,现有的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小康社会的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而不太注重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这样的维度来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1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设工作先进代表的时侯,他是这样强调,他说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他说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你看,无论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你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不可或缺这个精神文化维度。不管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维度来看还是这个****要求我们“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的一个新要求,都为我们关注和研究如何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我们应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样一个总体布局的高度上来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人民服务,大家知道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新时期我们党中央形成的基本的共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文化设施层面来看,我们要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并积极构筑以网络为主的新型文化满足渠道,这是文化设施硬件方面;从软件,从文化作品层面来看,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鼓励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那么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首要的,你得先了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你得先能够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文化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需求,然后你才能够谈怎么样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入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深处。在这方面,我曾经依据涵摄因素的不同,以及遵循的逻辑的不同还有适应的原理的不同,把人的精神世界划为了六大维度,就是欲求、情感、认知、评价、道德、超验,超验主要就是涵盖这个无意识和信仰部分,这样六个维度。我还进一步的提炼了这六个维度它所要遵循的基本逻辑和适应的主要原理。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就是我们知道人的精神世界,错综复杂,有的人是说也说不清楚的这个精神世界,它到底含有怎么样的、那些内容,我们可以提炼出来这么样一个框架。那么有个这样有个分析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详细地搜集人民群众不同维度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数据,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维度上面它对生活文化、精神生活有什么样的需求,这样你的调查研究有了这样的框架,才能把这个具体的数据给做出来。并系统地研究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我们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先简要的勾画一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
1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化生活的新需求它的基本思路。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维度。
那么,从文化思潮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呀,我们看一看,在这个传统文化认同危机,首先我们是传统文化认同危机,意味着我们的传统社会,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那是我们的精神生活,是我们的精神文化。但是我们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这个生活方式,文化,肯定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你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这个社会转型期,你的传统的这一套生活方式那一套文化,肯定会出现一定的认同危机。再加上我们的文化启蒙又相对缺失,就是我们不象西方国家那样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度有非常深刻的长久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一大批的启蒙的专家学者,一大批著名的启蒙的著作,使人民群众的、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方面能够有了新的启蒙文化思想,能够适应这个现代化进程。但与国外的这种情况相比,我们国家的文化启蒙可以说是相当缺失。大家去看一看历史,在我们实际上正需要这个文化启蒙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却是救亡,我们最重要的是实现民族独立,所以说我们的启蒙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在我们对传统文化认同出现了危机,而这个新的文化启蒙,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多元的文化思潮,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市场化时代,多元的文化思潮就纷至沓来,对我们造成了不同的冲击。所以这里边就有这样一个逻辑,就是我们首先是精神传统断裂后就容易产生了强烈的那种无脉可承、无根可依、无家可归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加之我们缺乏这个启蒙所能够诱发的那种深刻的主体理性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等等,就容易使我们在这个多元的文化思潮中显得无所适从。
那么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危机,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的逻辑理路:
首先一个,针对这个传统文化认同危机这样的一个精神性的问题,文化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这个方面来努力、来寻求破解的道路,寻求破解的契机。以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就是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我们不能够,也不可能和传统完全的割裂。传统文化不仅有它的时代性,它还有它的民族性。它是深入到我们的血液,我们的性子深处的。所以我们是即使生活在这个转型时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不能够完全的偏离传统。我们还要从传统中继承一些有意义的,一些精华的部分,和我们现代生活中这些有意义的部分,把它们结合起来,使这个精神生活它也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和延续性。
1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第二个,针对文化启蒙相对缺失这样的一个时代性问题,这样的精神问题和文化问题,我们可以从重建精神生活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寻求破解的契机。重建精神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我们要发挥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主动性、能动性和选择性。我们要了解我们精神的最深处,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从重建这个方面来应对我们文化启蒙相对缺失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个多元的文化思潮对我们冲击的这样的精神问题,我们可以从重建精神生活的整体统一性方面来努力,就整体统一性。它既然能形成思潮,就说明无论它是通过它的理论说服力还是通过它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理论在社会上已经占有了一大部分人,所以它才能从一种理论、一种流派而形成的一种思潮。那么这种思潮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就是要看这种精神生活的整体统一性。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的,这多种思潮实际上是否满足我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呢,所以怎么样重建这个精神生活,找到它的一个整体性,一个统一性,这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那么从现实方面来看,在当代中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逐步的上升,并且呈现出这种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由基本文化需求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文化需求、由知识性文化需求向以知识性文化需求为主也重视娱乐性文化需求的发展状态。同时,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这个智能型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渠道也日益的多样化了,不象传统的那种满足渠道很单一。我们应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样一个高度上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从文化设施层面来看,我们要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积极构筑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新型文化的满足渠道;从文化作品层面来看,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鼓励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的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这里边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指出来这个问题,我们讲的主要内容就结束了。这个问题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应该注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一味的为满足需求而进行文化生产。从这个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文化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它还绝对的不能随着时代发展亦步亦趋紧跟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完全紧跟,而应该与时代保持一定的间距,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能够在对现实实践的批判中,有了间距才有反思有批判,发挥理性监督的功能,促使这个实践发展不至于误入歧途。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既要考虑如
16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jy365.net
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需求,也要注重对一些不合理的文化需求进行引导和进行
规范。好,今天我们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从这样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一些探讨,谢
谢大家~
17
作文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000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问题
内容提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很低, 农村人 口比重比较大, 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 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 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 文明更是大大落后于城市。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要首先解决 突出的“三农”问题,找到制约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关键。 只有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促进农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积极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样 才能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小康社会、问题
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 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一个国 家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 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使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安居乐业, 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前景和 历史任务, 能否抓住机遇, 发展我们自己, 关系到发展的快慢问题, 关系到稳定 问题, 关系到我们在世界上是主动还是被动问题, 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 关系到 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多亿人口的国度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意味着中国 持色社会主义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共十七大在中共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 要求 2020年比 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并对人民权益、 社会、 文明素质、 人民生活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 众所周知, 中 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 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 考虑到中国 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属于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说,在今后 10年内,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实现了全面
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为此, 应当认真研究农村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进展、 问题和难点, 找到解决问题、 克服难点的突破口, 以科学地确定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和优先次序, 争取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
一、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
(一)农村底子薄,农民负担重。
农民收入水平低, 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 问题 的核心,也是小康监测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 18项指标 中,农民收入占有 20%的权重,是最主要的指标。如此同时,农民任然承担着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摊派, 高昂的子女教育费用, 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 许 多农民往往会因为养育后代致穷或因病致穷。 农民入不敷出, 使得农村购买力低 下, 难以实现扩大内需的方针, 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影响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二) 农村人口素质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些地区甚至尚未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 直接影 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这也是农民收入相 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条件薄弱、 农业生产效率低、 农民未能从土地上获 得预期的收入, 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综合体现。 人口文化素质低, 在经济全球 化和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 在生产领域和市场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造成这 种原因, 一方面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学杂费较高, 影响入学率, 有一部分农 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 失学, 这意味着每年仍有新的文盲出现; 另一 方面, 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 90%以上的农村大学生成为城 镇居民,留在农村的很少。因此,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难度较大。
(三)过度、无序的资源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环,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俗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由于农民的收入无法满足其支出,这就不得 不逼迫他们过度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长此以往,造成“吃光山,喝完水”的局 面, 使得农业生产条件退化、 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这样一来又更加制约农业生产 发展。 在空气严重污染、 水土资源大量流失、 生态环境严重破环等情况下, 第二、 第三产业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 各地积极实施国家退耕还
林、 还草计划, 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从城市到农村, 气候和自然环境 得到一定改善, 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搞好生 态环境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使农民缺乏安全感。
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农村合作医 疗覆盖率赋予了 8%的权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被赋予了 4%的权重。长期以 来,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保险、福利等方面,基本上还是处于自保状态。农民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成为农民最大的无奈。 农民作为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 看病、 吃药、 住院问题突出,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现象增多。 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几点思考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的贫穷,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解决 “ 三农 ” 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 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因此,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显得最为关 键,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创收
提搞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各个方面挖掘农村潜力,提高农民收人。
1、解放农村生产力,搞活土地,发展特色和规模农业,扶持农村企业,加 大政策支持 “ 三农 ” 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 制。 要在农业内部深挖潜力, 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 进军。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力求把农产品的质量调 “ 高 ” ,把农业布局 调 “ 优 ” ,把农业产业链调 “ 长 ” 。建立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新 型农业, 通过一整套完整的新型的产业体系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要在农业和 农村外部开辟增收渠道, 加大城市对农村经济的幅射, 加大城市人才、 智力资源 对农村发展的支持, 在加快农村工业化、 城市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实现农民 增收。
三是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 “ 中央一号 ” 文件精神,继续坚持对农民 “ 多予、 少取、放活 ” 的方针,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2、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农村剩余劳 动力结业,引导农民走出去,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促 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 很重要的任务。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要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就业, 保证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工资的发放, 消除 农民的后顾之忧; 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培育一批优势和主导产业, 努力为 农民创造就业机会。
(二)减负
如果支出大于收入, 无论如何要也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增收, 因此, 同时要 最大限度消减农民负担。
1、进一步消减农村税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杜绝各类摊派,建 立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扶持机制。 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点对点 的扶持, 如交通、 水利建设等。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可以更好的为发达地区提供 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粮食、瓜果蔬菜等,这可以达到互惠互利。 2、对于农村教育费用问题必须要有多方面的保障机制,如设立保障基金, 加大贫困生减免范围和力度, 鼓励毕业生回到农村就业或创业, 对于愿意回到农 村就业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返还学杂费或给予资金补贴。 这样一来, 即减轻 了部分贫困生的家庭负担, 也给予他们回到农村的发展资金, 同时达到让农村吸 收优秀人力资源的目的。
3、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的重大民生问题,尤其在农村,必须健全 更好的医疗保险制度, 发展和健全大病救助机制, 让农民的生命得到最基本的保 障。 同时加快医疗改革, 切实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不再让民众无钱就医或是因病 致贫。
4、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就必须对农业生 产加大补贴,同时健全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三)可持续发展
农村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前提, 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 建设力度,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 建设要努力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合理开发利用与
保护农业自然资源; 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 保护农业 生态环境; 使重点区域农业污染源得到控制, 农药化肥用量降到合理水平, 农业 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根本上改变农民 落后的生活用能方式。 这要突出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为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工业项 目。 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 积极探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 方式的新途径。
参考资料:
1、 《房山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对策》 ,房山区统计局
2、 《 . 关于推进宁德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报告》 ,宁德市人大
3、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海通网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优先解决 “ 三农 ” 问题》 ,陆学艺
5、 《中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韩俊
作文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00字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
① 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