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600字
发生在天里春故的
事
树吐小出芽嫩,草伸小懒腰伸,切一都示着表春来了天。然而在这,个春发天的事情如春生雨般的润滋我了心田的
上学
期末期我得考好,很学两开个期星,了我沉还浸在上学的好期绩里成,本根好没学习。好一天,老对我师说:快们考月了考,用周末利好好习,复争考取个成好绩。完说信任的还看我一眼。了决我心好要好复习。周,六我怀满心的翻信数开书学咦,这道题,怎没学没过那道题?没见也过?不禁我愁了发问谁。呢妈妈??不,她又行说该我不好学好了习老师。?又想我了老师起信那的目光任,不行,这简么的提问单老师老,师该我对失了。同望?对,同学学我!只脚一刚出了家门,突然跨起想了文书作的中篇文章,文一中的小作不也是者为因了上毕业班难有不会去问同学遭到了拒题吗绝?多尴尬呀那!到这想里,我又把出迈的脚去缩回来了。这时我的同,学甜来了甜,看我为她的难样子,忙问你么了怎?是不病了是?打羽毛球去呀我苦笑了!下,一:说还有我题不些会,想做做我题原来是这。呀样她爽!朗的笑说着,道我帮你不!容我话,便拉说着坐下,我开打我的学书数我为起题讲,来道一,道一的两时小过去了,个两小时过去了是她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让我,好意不不思。终学于在太阳落下前,我之所把有题都的会弄,望了她着鼻头细细的上珠,汗感我到受友谊带了给的快我。乐
外不窗知时何又飘了潇洒起的雨春,和我甜甜友的之花也谊在这春场中雨悄的悄放绽
黑
龙江省春市西林区西伊林学小年一六班:刘琦雯
作文二:《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400字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乡间曲折起伏的羊肠小道 ,树梢上的几滴晨露悄然落下, 沉睡的麦苗醒了。当 小道上渐行渐远的我停下脚步,那身后满堂春色替代了一片白雪时,才留意春天从远方飘来。
又一阵轰响,我与妈妈又一次从老家返回,公车伴着老家人想念的目光,也伴着家乡那几滴露珠,缓缓离开。
车中之间有些人打开窗,用恋恋不舍的目光望着远去的家乡,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睛中流泻,像是为家乡留下的最后一次感动。
扭头,只见妈妈眼中也闪现出一股不舍的神情。
每一次走在这条羊肠小道上时,所见的情景都不同,但总有几滴晨露映在眼前,它一定包含了在这路过的行人的不舍。
那根绿芽,早已变为一颗小树。那是一颗头朝南的树,一棵含有母亲不舍的树,一颗恋乡的树……
母亲曾说过自己与姥娘到山坡上挖野菜,我想,那是多么快乐的春天。当晨露滴到松软的土地上, 姥娘就带着 妈妈就来到了山坡, 东跑跑西瞅瞅,挖一篮最大的荠菜,当她们满载而归时,妈妈再拽几枝柳枝,编一个柳帽,淘气地戴在姥娘头上……
不想,一滴春天里的晨露封印那么多故事,也流泻出 那么多的美好回忆!
而如今,行驶在这春意盎然的土地上, 晨露的那一头,仍旧是 村口老柳树下姥娘的牵挂……
作文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优秀篇)》600字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小树吐出嫩芽,小草伸伸懒腰,一切都表示着春天来了。然而,在这个春天发生的事情如春雨般的滋润了我的心田
上学期期末我考得很好,开学两个星期了,我还沉浸在上学期的好成绩里,根本没好好学习。一天,老师对我们说: 快考月考了,利用周末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说完还信任的看了我一眼。我决心要好好复习。周六,我满怀信心的翻开数学书, 咦,这道题怎没没学过,那道题也没见过, 我不禁发愁了。问谁呢,妈妈,不行,她又该说我不好好学习了。老师,我又想起了老师那信任的目光,不行,这么简单的提问老师,老师该对我失望了。同学,对,同学~我一只脚刚跨出了家门,突然想起了作文书中的一篇文章,文中的小作者不也是因为上了毕业班有难题不会去问同学遭到了拒绝吗,那多尴尬呀~想到这里,我又把迈出去的脚缩了回来。这时,我的同学甜甜来了,她看我为难的样子,忙问 你怎么了,是不是病了,打羽毛球去呀~ 我苦笑了一下,说: 我还有些题不会,我想做做题。 原来是这样呀~ 她爽朗的笑着说道, 我帮你~ 不容我说话,便拉着我坐下,打开我的数学书为我讲起题来,一道,两道 一的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 她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让我不好意思不学。终于在太阳落下之前,我把所有的题都弄会了,望着她鼻头上细细的汗珠,我感受到了友谊带给我的快乐。
窗外不知何时又飘起了潇洒的春雨,我和甜甜的友谊之花也在这场春雨中悄悄的绽放
黑龙江省伊春市西林区西林小学六年一班:刘雯琦
(
作文四:《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作文》2300字
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作文
篇一:春天的故事作文:春天里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作文:春天里的故事
从开学到现在最使我感动的一件事,那就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妹妹对于我的帮助,话得从春天说起。
我们学校开展了关于春天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在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记得上一周的星期五,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学校决定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上午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的欢呼声可想而知。个个糊风筝,制风筝,准备为班级争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日风向不定,放风筝活动到了下午听说取消了。同学们失望极了,老师们见此情景是无法解释的。后来天公作美,风儿又恢复了定向,真是天随人意,志在放飞的我们终于赢得了主动,人又有了精神。老师们又经过讨论才决定恢复放风筝活动,同学们闻此喜讯,喜不自胜,径直奔向操场,准备放风筝,为班级争光。
我和几位好友各自拿着风筝来到早已经成为欢乐海洋的操场上,心切的我们下楼梯的速度太快了,东西丢了竟全然不知。就在这时从我后面传来急切的声音:大姐姐们,请停一停~我回过头去,一看,原来一位小妹妹手里高举着一根木棒,气喘吁吁地走到我们的面前,对我说:刚才你下楼梯的速度太快了,从(本文
来自:WWw.bDFQy. 千 叶 帆文摘: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作文)你的风筝袋子里掉下来一根木棒你也不知道,我现在把这根木棒还给你,希望你能为班级争光。这位小妹妹说完之后,转身就走了,我看着手中的木棒,对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说:小妹妹谢谢你,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一定能为班级争光的。我和几位好朋友到操场上放风筝,当我在放风筝的时候,刚才小妹妹所说的话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着,像是对我的鼓励,一根木棒、一只风筝能为班级争到光,这似乎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对我来说恰是一件深沉而又感悟很深的事情,如果那位小妹妹不把木棒还给我,我在风筝比赛中又能做些什么,春天里的故事真多,特别是在我们的校园里,一个又一个的小雷锋在成长起来,使得春光无限,生机勃勃。
篇二:春天里的故事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长出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杏花、梨花。。。。。。都开了,真是一片柳绿花红的景色啊~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莺歌燕舞,为春天增添生机,春天真美啊~ 植树 植树节到了,人们陆陆续续到山上植树。我也提议去山上植树,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植树,我们拿着铁锹、水壶、树苗兴致勃勃的去植树。不一会到山上,鸟叫、花开真是鸟语花香的美丽山景啊~ 今天万里无云、春风拂面正是植树的天气。首先爸爸拿着铁锹挖树坑,不一会树坑挖了,然后妈妈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小树苗轻轻地移入树坑,爸爸又给树坑挥了几锹土,
最后我给小树苗浇水,一棵小树栽了,这时天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像在感谢我们为它建了一个新家。 我该怎么办呢, 我很想帮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他们总说我小,不让我干家务,我该怎么呢~今天他们不在家去商场,就想给他们点惊喜,首先把地上的鞋整理放在鞋柜,然后把床上的衣服叠起来放在衣柜里,最后把地打扫干净。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看见家里收拾的很整齐,夸我是个劳动的娃娃,妈妈还说:以后会成为我们干家务的帮手。听到他们的夸奖,我很开心。 第一次扫地 今天早上,我把作业写完了,妈妈让我学扫地,我为难了,从来没有扫过地呀,没办法只动手,开始我很吃力地扫,还是没扫干净,在妈妈的指导下,想不到最后还是成功的扫完了地,同时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我非常开心,心想等我长大了,我会帮他们做更多的事情。陕西榆林市 星元小学一年级7班一年级:高宇杭
篇三:【关于春天的作文】春天的故事
【关于春天的作文】春天的故事
我已经上初一了,经历的事情也已经不少了,有高兴的,也有失落的时候。由于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有些事情我已经淡忘了。没有忘的是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一季了,不就有这样一句话吗,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柳树发芽;花儿开花;小草们也渐渐地身直了腰,还有小河的水也渐渐地化了。到处是绿色。
春天什么都变了,公共汽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有
人扶老人和盲人过马路。就连公园里的花儿草儿人们也懂得爱惜了。我这个春天就发生了一件事,使我身受感动。这让我觉得春天不止是生气勃勃,而且更赋有人情味了。
在我放学的那一天,我高高兴兴的要准备回家,在回家的一个马路口,我看见了一个盲人。他似乎也想过马路。那时,天还下着大雨。于是我就把他扶过了马路。后来,我又想把他送回家,天下着这么大的雨。他又没拿伞。于是,我和他共用一把伞来送他回家。就要走到他家的时候,我看见前面有一个井盖是开着的。于是我就扶他饶过了那个井,在走过去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饶呀。我告诉了他。就在我的话刚从嘴里说完。他就马上转身向那个井走了过去。
到了井那的时候,他用手来摸那个井盖。我也走了过去,本来是要帮帮他的。可是他不同意。说?a href=“://.bdfqy./qiao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桥屡 嗔宋业氖帧, 约好 搅司 恰,檬质咕?囊贫 拍浅林氐木 恰,铱醇 苏庵智榭觯 趺茨懿话锼 兀
皇且蛭 屡 嘧约旱氖致穑坑谑俏液退 黄鹩昧Φ囊贫 拍歉龀林氐木 恰,馐保 晗碌母 罅恕?/p> 等我们把那个井盖复原的时候,我们又一起向他家走去。他给我我一个手帕,说是让我把手擦干净。再走的路上他还说,万一是晚上,有的人不知到那个坏井不就倒霉了吗,
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身为一个盲人,还能时时刻刻的为
别人着想。
这就是那春天的故事,这个春天不仅景好,人更好。
作文五:《在春天里的故事》1800字
本来我们四个人是一起下来的,可我和时的动作比较慢,四个人就走散了,下来后一直找她们,终于在前小院看见了她们的踪迹。李希说去篮球场看男生打球,没人持反对意见,所以就过去了。然而,这对于四个爱疯爱闹的女孩子来说根本没法拴住我们,不知是谁,又有人提出要去足球场。
雨滴刷刷的打在我脸上。再次路过前小院时,人变得熙熙攘攘,配上这阴森森的鬼天气,我很自然的想到了以前看到过的鬼故事中的场景:一群鬼孩子在院子里嬉闹打斗,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哈~
忘记说了,我是一个特别喜欢鬼故事的人,从小就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莫名的,喜欢那诡异的文字,那扣人心弦的感觉...
我们四个人走到了足球场,闲得无聊,就沿着跑到散步。男生们在球场内踢足球,一不小心将球踢到了跑道上,便呼时,叫她去把球捡回来。时扭扭捏捏的一路小跑,到最后还没能将球踢走,几个人看完一路狂笑,拿她找乐说她是旁边的医院精神病科偷跑出来的,好在她脾气够好,没和我们一般见识。就这样,我们又闲侃到了这所医院上。时收起脸上的笑容,庄重的和我说:“你知道吗,那里是太平间”,我听完差点没吐血,“什么?”“那是太平间,就在那里”。我顺着时的手看过去,原来是我们学校和旁边那所医院接壤的一个角落,中间只隔着一道墙,“真的啊”我不信,“骗你干吗”。我的好奇心一下被钩了起来,拽着李希和吴晗就往那边跑去。
“你要干吗呀!”李希不耐烦地说,“去看太平间”我回答,之后她们再说什么我也都没听见,因为心思早被太平间抓住了,哪还顾得上别的呀,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渺渺告诉我说,好多人都说那里是太平间,我的一个朋友其实也向我提起过说曾在那里看到过运尸体的车,只是我当时还不信。所谓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自然没法不信。我在那里窜前窜后,终于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你们看,那里冒烟了”我一边说一边指,但与此同时渺渺也说了同样的话,谁让她的分贝比我大呢,我说话她们没听见,就听见她在那嚷了。吴晗一脸的不爽说:拜托,人家那要是锅炉房也会冒烟的好不好”。“就是就是”李希也随声附和。“可那不可能是锅炉房,没事烧锅炉干吗”渺渺反辨着“那也只有你脑子有问题才会这么想的”,听完这句话我真庆幸刚刚我说时她们没听见。在一番不算激烈的语言斗争之后,以我和渺渺失败告终,那两人当然是主张离开了。
李希和吴晗走在最前面,我和渺渺紧随其后。我问她:“你刚看到在房顶上的那人了么?”她说:“看到了呀”我一听这立马打开了话匣子“你说那女人多神经呀,大雨天的站在房顶上吹风玩,也不嫌冷。”渺渺听后一脸的无奈对我说:“宝贝,那是个男的好吧”“什么呀,就是女的。”“怎么会,你眼神不管用了?还是你发烧了?”我满腔怒火,说:“要么过去看看”渺渺说好,其实也是很不情愿的,但为了和我一争高下,没办法呀。这时李希和吴晗看到了说我们俩有病,就自己回去了。我们当时也没在意。可当我们俩再跑回去时,那人却没了。“哈,那不会是鬼吧~”我开始吓唬时,她本来就胆小,再让我这么一说,那简直就是…呃…哎呀,也不知怎么形容了,反正就是像吃了大便一样,脸部扭曲成揉捏烂了的人民币状(有点夸张哈)。渺渺听了之后拔腿就跑,我没办法,就得和她一起跑呗。本来我自己只是想吓吓她的,当作是说个笑话,可我走着就在想这件事,越想越不对劲。首先,一个人大下雨天的,站在屋顶上吹风,这不是有病么,还只穿着一件短袖(虽然我也是,但那是因为我没衣服~)还是红色的,想想就发毛,因为许多鬼故事中的鬼都是穿着红衣服的。第二,那明明是一个女人,渺渺却说她是男的,虽说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渺渺自己没看好,但也属于疑点之一吧。第三,我们从离开那里到再回去中间不过半分钟时间,为什么那人一下子就没了,很诡的~就算那人运动天赋高,但也不会…总之是疑点重重,到最后,连我自己都不敢去想这件事了,虽然我是很喜欢看鬼故事,但那毕竟只是看呀,是假的,而现在想一想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还能镇定如钟呀,当然也是撒丫子就溜了。
上楼的时候,我拼命装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告诫自己说那是我在自己吓自己。“哧溜”一声,我脚底一滑,差点从楼梯上摔下去,吓得我心惊胆战,唉,谁让本人胆子小呢。我抑制自己,因为旁边有个比我胆子还小的时渺渺,可就在我们快要到班级的最后几级台阶上,她又差点摔下去,而且后面还有人,这要是摔下去可是不堪设想的…
然而,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原来这游戏才刚刚开始…
作文六:《发生在春天里的事》500字
发生在春天里的事
这个春天因为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所以我变得忙碌起来。在这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学习的经验,让我十分难忘。
我日常的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很好,但是也比较满意。那天体育课的时候,老师给我出了几道较难的应用题让我回家思考。我不屑一顾,可回到家拿出来一看,我不禁傻了眼,上面的题型我见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做了。看着这些一道比一道难的题,我不禁犯了难,立刻打了退堂鼓不想做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到我的样子开导我说:“做这些应用题首先要头脑清醒,找准等量关系,最好用方程解题。”说着,妈妈给我讲起了解题思路。很快,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做出了一道又一道题。
第二天,我把答案交给老师,接着老师又给我出了几道题在学校做。没有妈妈的指导我便显得力不从心起来,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把我叫上讲台,耐心的给我讲解起来。每讲完一题,我都会恍然大悟,渐渐地我也学会了怎样在复杂的题型中找等量关系,怎样解方程,怎样画线段图等等,在这些数字当中我尝到了解数学题的乐趣。每当我做完一道完整的数学题时,我都无比的骄傲和满足,我对做题充满了兴趣,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兴奋极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让我收获了许多学习的经验,让我过的充实而有意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的春天。
作文七:《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2400字
篇一: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春天里的体验
3月23日,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温度舒适,我们雏鹰假日快乐小队来到了杭州官窑博物馆与八卦田。
早上,我们安排参观博物馆,大家一边忙着观看艺术品,一边给这些艺术品摄影,对这些陶瓷品的艺术行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南宋官窑是南宋朝廷专设的御用瓷窑,它烧制的瓷器造型端庄、釉色莹润、薄胎厚釉,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参观之后我们都想亲自体验一把制作过程,于是大家就有模有样的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陶制品。看似简单的陶制品里面凝聚着我们的创造思维,各种形状构思,边花设计,都是我们用心的结果哦!通过制作陶制品我们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结构思考、制作严谨、精细,我们敬仰中国古代文化品味,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下午我们来到八卦田感受春天的大自然,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呈八卦状,九宫八格,从玉皇山上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一块八卦田。八卦田齐齐整整有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这个季节油菜花开的非常茂盛,我们在田园里放着风筝,奔跑着、追赶着,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片。春天真美,我们爱春天,我们敬畏大自然,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更要保护好大自然。
早上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人文,下午来到八卦田体验春天的美,真是美好的一天。
篇二: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春天去采茶
今天妈妈带我去采茶,我非常高兴。一大早,雨停了,我们坐上了旅游车,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去慈城的绿野山庄去采茶。一路上,我们唱歌、讲故事,很快就到了绿野山庄。
山庄里到处是一片春光。我看见了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黄色的迎春花,还有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春天太美了!接着,我们上山采茶了。远处看茶山就像绿色的楼梯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在茶树上找嫩嫩的、黄绿色的嫩芽,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一捏,茶叶就摘下来了。不一会儿,我就摘了很多茶叶,心想:回家给爸爸和爷爷喝我亲手菜的茶叶。
今天我过得开心极了!春天真是个美丽而快乐的季节!
篇三: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漫游在春天里刘诗怡
谁也不会想到,今年的春天来的竟然是那么的快,犹如一阵清风静悄悄的,毫无声息的。整个大地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个样。
树上有许多白色的点缀着的美丽樱花。这些美丽的樱花由翠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更显示出这些樱花高贵与优的气质。但又更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在两侧的脸颊上有着一丝淡淡的红晕,手上的那把小绿伞已经遮盖住了女孩的半个脸蛋,仿佛是对我这个陌生人的防卫和好奇。“嘀哒,嘀哒”这时,绵绵的春雨正纷纷扬扬地往下飘撒,飘到了江面上,顿时,江面上出现了无数个小圆圈,那场面虽然很壮观,但又是那么的柔和,雨点越来越小,这时,江面上起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往对面的山望去,只感觉对面的青山是那么的若隐若现。在山和周围萦绕着一缕缕的白雾,犹如仙女的裙子一般的美丽,又犹如纱巾一般的柔软。雨后的空气明显比雨前的空气要潮湿得多,轻轻地吸一口气,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空气里那清凉,那凉爽,更可以闻到一股春的气息,那气息里夹着欢乐,夹着甜蜜,夹着幸福,夹着一切生命的开始。或许,这就是春天应有的气息吧!
我站在江畔旁边,张开双臂,拥抱这美好的季节,拥抱这美好的瞬间。
篇四: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春天里旅游作文
在柳如烟,花似锦的四月,学校组织我们四、五年级的学生去参观江北洪塘绿色学校。一路上,我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车子经过45分钟左右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扑入眼帘的是绿色的树木。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进行第一个项目—捉泥鳅。我们迫不及待的挽起袖子,我找了一个位置,然后把手伸进水里,只见一条泥鳅像我这边游来,我伸手一抓,虽然抓到了,但是这狡猾的家伙从我的手指缝里溜了出去。我并不气馁,继续搜寻目标,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可学聪明了,等到猎物靠近我了,我沉住气,伸手一抓,然后把泥鳅迅速放入旁边的盆子里接着我又抓了好几条。玩了十来分钟,导游让我们把手洗好,去玩下一个项目—采摘草莓。我们拿着塑料袋,进入大棚中,只见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草莓长在绿叶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我挑了是个有大有红的草莓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不知是不是自己亲手摘的原因,我觉得这草莓特别甜。接着我们又玩了“趣味桥”、“双人走钢丝”、“飞夺泸定桥”等许多好玩又刺激的项目。
一天的时间在欢乐声中结束了。这次的绿色学校之旅,是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获得了一次美的享受。
篇五: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事:一次春游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黄贤森林公园。一听去黄贤春游,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而且去春游的前一天,老师还没布置作业,就因为这样,第二天我带着两黑眼圈去春游了。
一路上,景色美及了。但我相信,黄贤森林公园肯定比它更美……美丽的森林公园就要到了,车上早已吵得热闹非凡。有的嚷着“怎么还没到”,有的喊着“快点到呀”。只听呼一声,同学们鱼贵而出地走出车门,迫不及待地奔向公园内。
第一个节目是——自做年糕。只见一位青年拿起一个沉重的石锤,一下接一下的砸向饭团。不一会儿,一粒粒米饭变成了一团面团。随后,他把砸好的面团分开给我们。我把面团搓成圆形的年糕,沾了些糖水便放入口中,“好吃,太好吃了”我高兴地说。
第二个节目捉鱼。在一条不到30厘米的水沟里,几条机灵的小鱼正等着我们去捉。我捉了好长时间,连鱼身都没摸到。可是再看看我们人称“憨厚”的陈浩然却巧合的捉到了一条,心想,“平时憨憨的,这么厉害”。
随后,我们去爬了长城,站在长城上往下望,风景尽收眼底。“这些用石头砌成的路,要花几年时间才能造完呀!”我边看风景边自言自语。最后,我们去土楼吃饭。那里的菜好吃及了,都是些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
这次春游不仅玩的开心,而且吃的开心,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春游啊!
作文八:《写在春天里的故事》2500字
写在春天里的故事
文/李俊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 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 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 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 万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 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 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 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 千红的春天/啊
——
《春天的故事》(词/蒋开儒叶旭全
曲/.Y-4~贵演唱/董文华)
从全国各地开往深圳的列车,每当临近深圳 时,车厢内经常会响起《春天的故事》那亲切动人的 旋律.十多年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城市
总是和这些流传全国的深圳音乐紧紧联系在 形象,
一
起的.
1993年3月的一天,在《深圳特区报》副刊版 面右侧一块并不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位业余作者 所写的歌词——《春天的故事》.当时谁都不会想 到,这首短短的歌词,之后会成为影响海内外,具有
时代标志性的着名歌曲之一.
词的作者叫蒋开儒,时年已58岁,客居深圳仅 仅半年时间.
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讲话后,《深圳特区报》 发表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被全国各大报刊转 载.远在黑龙江的蒋开儒也在当地报纸上读到了这 篇报道,蒋开儒的心里涌上,种渴望:他想去南方 看看.
1992年的5月,蒋开儒走出深圳火车站,那一 刻,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所见到的情景 让他难以想象,改革开放短短十几年时间,在中国 南海边如何能崛起这样一座奇迹般的城? 1992年底,蒋开儒读到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 克斯之谜》,里面称**听了广东省省委一个同 志的汇报之后说,先在广东找一个地方,办一个经 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看了这本书后,蒋开 儒激情难抑,他拿起笔,写下了歌词《春天的故事》 第一稿.
歌词发表后,蒋开儒去找自己信赖的作曲家王 佑贵.王佑贵捧着歌词,开始是慢慢地诵读,不知不 觉哼了起来,旋律便慢慢有了线条,色彩和形状.后 苗………………i…………………….
来,曾与王佑贵合作过《多情东江水》的词作家叶旭 全和他们一起,对这篇作品进行了修改. 后来,音乐电视《春天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 出,一炮而红.很快,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红遍中 国.它成为对中国当代变迁的最典型的音乐表达和 主旋律歌曲的范本,成为深圳音乐的重要里程碑. 邈圜……………………………?
作者回忆
记者:《春天的故事》里有一句话让所有人印象 特别深刻,感觉特别朴实,就是"有一位老人在中国 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您怎么想到写这句词的呢? 蒋开儒:我一到深圳就有"圈"的感觉.我进关 的时候深圳是用铁丝网圈的.我们过去曾把计划经 济和市场经济看成是不能够融合在一起的,小平把 它们融合在一起,就把深圳变成一个试验田,所以 就在那里画了一个圈.
记者:看来,这个圈改变了很多事,也改变了 <[Sing歌ing声
几代中国人,并将继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蒋开儒:2002年,我和小平的弟弟见面,那年他 91岁.我问他:"小平听没听过《春天的故事》?"他弟 弟告诉我:"小平听过,也看过《春天的故事》音乐电 视,他很喜欢听,很喜欢看,可是他一句话也没有 说."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王俊)
听众回忆
《春天的故事》打动了一个时代,也使董文华更 加声名远播.这让我记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景,那 是在1986年夏天,我和朋友去见她,因为有外地朋 友托我们找她演出.她那时还住在军艺的筒子楼里, -
~4f]见到她时她正在公用水房洗衣服,几十平米的 大水房只有一盏25瓦的灯泡照明,昏昏暗暗的.董文 华个小,但皮肤很白,给这个昏暗的大水房增添了一 点光彩,也显得她的皮肤更白了.她总是在笑.当时大 家都亲切地叫她小面包.(大山)
衄………………………………………………………………………?
''SpringSnow''findsfewsingers
曲高和寡之《日春白雪》
文/亦铭
《阳春白雪》有古琴版和琵琶版,目前多能找到 的是琵琶版,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 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陕. 此曲春衫一抖,香飘尘世.
王充说:"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琴声可以让马 忘记进食而凝神欣赏,也只有师旷才作得出这样美 妙的曲.
当然,这支曲子里的气势不止于六马仰秣,还 见白雪飘然落辇下,青云开路到床前,让人感觉藏 舟于壑,藏山于泽,藏天下于胸中,心也因此比天 宽,眼界比天远.
楚襄王问宋玉:"你有什么隐藏的德行吗?为何 百姓不怎么称誉你呢?"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 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干人:当歌 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 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看来那个时候的《阳春白雪》是高歌远大的胸 怀的.
所以,后来有人再提起《阳春白雪》,人们就情不 自禁抬头仰望那春阳照耀下,九万里风鹏正举,寻思 龙鳞凤翼何在;情不自禁侧耳细听清夜白雪落湿地, 雕梁起暗尘.
而后那些诗人路过湖南郢中的时候,都要看看 这里还有没有人再唱起《阳春白雪》.那欧阳衮在郢 中听到有人歌《阳春白雪》而写《听郢客歌阳春白 雪》:寂听郢中人,高歌已绝伦.临风飘白雪,向日奏 阳春.调雅偏盈耳,声长杏入神.连连贯珠并,袅袅
遏云频.度曲知难和,凝情想任真.周郎如赏羡,莫 使滞芳展.
那徐凝送人到郢中时想起无人再唱《阳春白雪》, 便充满遗憾地写了《送沈亚之赴郢掾》:千万乘骢沈 司户,不须惆怅郢中游.几年白雪无人唱,今日唯君 上雪楼.
《阳春》一曲完,碧水温婉,桃园已红.《白雪》一 歌尽,暮雨苍茫,繁花扑地.
(责任编校/宋清平)
…
Whatisdifficulttoknowisnotsomeoneelsebutoneself..
~
…
"
C~~F
…
am
…
ous
.
!…………………………………………H…anfe…izi…………Ur-1
作文九:《五年级叙事作文-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14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乡间曲折起伏的羊肠小道 ,树梢上的几滴晨露悄然落下, 沉睡的麦苗醒了。当 小道上渐行渐远的我停下脚步,那身后满堂春色替代了一片白雪时,才留意春天从远方飘来。
又一阵轰响,我与妈妈又一次从老家返回,公车伴着老家人想念的目光,也伴着家乡那几滴露珠,缓缓离开。
车中之间有些人打开窗,用恋恋不舍的目光望着远去的家乡,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睛中流泻,像是为家乡留下的最后一次感动。
扭头,只见妈妈眼中也闪现出一股不舍的神情。
每一次走在这条羊肠小道上时,所见的情景都不同,但总有几滴晨露映在眼前,它一定包含了在这路过的行人的不舍。
那根绿芽,早已变为一颗小树。那是一颗头朝南的树,一棵含有母亲不舍的树,一颗恋乡
的树……
母亲曾说过自己与姥娘到山坡上挖野菜,我想,那是多么快乐的春天。当晨露滴到松软的土地上, 姥娘就带着 妈妈就来到了山坡, 东跑跑西瞅瞅,挖一篮最大的荠菜,当她们满载而归时,妈妈再拽几枝柳枝,编一个柳帽,淘气地戴在姥娘头上……
不想,一滴春天里的晨露封印那么多故事,也流泻出 那么多的美好回忆~
而如今,行驶在这春意盎然的土地上, 晨露的那一头,仍旧是 村口老柳树下姥娘的牵挂……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十:《“春天里”的故事》13100字
作者:王洪喆吴靖
2013年03期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有迫切的理由需要我们借由新媒体事件的信息政治进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考察。第一,在中国当代的社会变迁中,文化(或媒介传播)的变迁居于一个核心位置(Zhao,2008);第二、在这个文化变迁中,以手机和互联网为基本架构的新媒体传播技术(ICTs)已经深度嵌入了当代中国社会,形塑了当代的传播生态与公共舆论,并且参与到阶级与社会主体重构当中(Qiu,2009;2010,邱林川,2008);第三、现有的对新媒体事件的研究,已经就集体行动(朱顺慈,2011)、网络动员(周葆华,2011)、谣言传播(胡泳,2009;周裕琼,2009)、公民社会媒介(孙曼蘋,2009)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开拓性考察,唯独缺少对于“文化”和“传播政治经济”的考察;第四,新媒体事件如何勾连社会史、市场与其他社会机构(比如传统媒体),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议题。而“春天里”事件的出现,为我们操演多媒体语境下的文化考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个案。
目前对于“新媒体事件”的四种分类(邱林川、陈韬文,2009)①,并不能涵盖“春天里”等事件所指涉的亚类型,即广义上的“文化事件”。文本符号的制造与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流变,是这类事件独有的特征,比如2009年“草泥马”事件的传播过程(王洪喆,2010a)。即使是坐落在以往四个分类中的事件,其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载体(短语、诗歌、图片、视频)和其中调用的“互文性”符号也可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如2010年“杭州70码”事件中的网民符号实践,与“80后”这一代际指称之前的复杂勾连关系(王洪喆,2010b)。杨国斌认为中国当代的网络事件可以被看作带有特定价值取向的集体行动,因而在考察其动员机制时不能忽视具有情感强度的符号体系与文化生产(杨国斌,2009)。因此,将“文化分析”引入新媒体事件研究,特别是文化类事件研究,具有紧迫性。
近年来,新媒体事件的传播呈现常态化和定制化(李立峰,2009)。众多政治经济力量的介入,使得新媒体事件成了一个权力与资本再生产的空间,而“网络红人”的生产与消费,正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传统媒体明星可以通过营销运作进入网络空间,创造新的符号资本(如徐静蕾、姚晨),草根可以藉由网络走红而进入传统文化工业生产链(如各种网络歌手,“旭日阳刚”组合仅为其中一例)。可以说,“网络红人”已然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商业模式,这也成为了传播的政治经济学亟待进入的领域。
因此,处于“文化事件”与“网络红人”的交汇点上,使得作为新媒体事件的“春天里”成为了一个进行社会文化史分析和政治经济学操演的绝佳个案。从出租屋翻唱视频被上传,大学生自费拍摄MV,到市委书记点名表扬,参加各类商演和选秀节目,直至登上春晚舞台,还有随之而来的版权纷争,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引起的来自各方的反应。这一长达近半年的传播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的空间。由于其符号动员的广泛勾连性,我们也可以由此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一些症候式阅读。
论文首先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作为跨媒体事件的“春天里”从2010年蹿红网络直到2011年登上春晚舞台的发展轨迹。接着通过文献回顾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理论视角,以“共享空间”代替“公共空间”进入跨媒体事件的批判性分析。在这一视角下,将对事件展开三个面向的分析。首先,从“原唱没火,翻唱火了”这一事实出发,梳理旭日阳刚与汪峰之间的互文性,以及音乐社会史背景;接着,考察由信息与传播技术(ICTs)的兴起而带来的“草根名人经济”在中国当下的发展状况及其中的文化工业逻辑;最后,进入这一事件的核心面向,关于旭日阳刚农民工身份的叙述、描定,经由春晚所形成的官方与民间、政治与市场的勾连,从而探察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阶级话语政治。文章的最后将综合三方面的考察提出这一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可能性与限定。
一、事件回放:“春天里”的故事
春天里的故事实际上是在2010年冬天达到高潮的。在此之间,它源于2010年9月份用廉价山寨手机拍摄并上传到网上的一段视频。下面结合图1网络数据,对事件的流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和介绍:
8月某天,王旭和刘刚的朋友商海峰(也就是后来他们的经纪人)用廉价手机拍摄了两人在出租屋中赤膊翻唱《春天里》的视频,上传到优酷网,起名为“请认真听完农民工自弹唱,感人至深的春天里”。
9月28日,优酷一天点击率超过20万,网友跟帖称“感动”,随后三天里,多位新浪微博名人转发这一视频,点击率很快在一周内超过百万,同时被各种视频网站转载和引用。
10月,由五名大学生业余电影爱好者组成的“影君子”团队找到旭日阳刚,利用国庆期间自费为《春天里》拍摄了一款MV,讲述大学生帮助两个流浪歌手登上舞台,开演唱会的故事。
10月22日,旭日阳刚组合登上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
11月6日,CCTV星光大道,旭日阳刚组合获得周冠军,并一路取得年度亚军。
11月7日,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政府部门工作会议上两次提起这一视频。
11月13日,汪峰上海演唱会邀请旭日阳刚同台演唱《春天里》。
12月,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旭日阳刚以最高票获得春晚直通车。
次年2月,旭日阳刚版《春天里》登上春晚舞台;同月发生版权事件(汪峰宣布禁止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公众质疑其农民工身份等。
二、作为“共享空间”的中国互联网,一种另类理论视角
中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一场巨变。汪晖(2007)认为,“在经济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创制;在社会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和地区关系的结构性重组;在文化领域,这个巨变主要表现为市场机制在文化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这样看来,中国的这一巨变似乎正是冷战结束后正在经历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转向冷战另一侧的一部分,也就是布洛维(Michael Burawoy,2000)所说的“第二次大转变”(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的一个部分。然而,中国的这一巨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实际上发生的是“政治权力结构的延续,与社会经济体制的巨变”。而国家的合法性论述不仅建立在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之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建立在似乎与此相对的社会主义遗产之上。正是这一矛盾状态,成为了中国社会建构新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大问题与困境之一(戴锦华,1999);另一方面,政党逐步丧失了其阶级代表性,党国体制在实际治理中已经蜕变成了“去政治化”的维稳装置,国家与市场之间也不再拥有一条清晰的界限(Wang,2006)。因此,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既是共谋的(表现为政治权力与资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交易),同时又是冲突的(表现为“政府”与“民间”的冲突)(Zhao,2008)。
在这样的前提性讨论下,我们进入对于中国互联网的认识,不难发现,网络在中国与其说是如美国总统里根所言的“瓦解共产主义的大卫”,不如说是一个在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与冲突中进行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的交换和转移的空间。因此,当我们试图去提出“网络是否会改变中国时”,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这一改变也一定是以一种“比当下的讨论更为复杂的方式”进行(Zhou,2006)。
为了描述这种复杂的转变,首先是需要寻求一些“另类”的理论资源。在对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分析中,戴锦华对彼时流行的将大众传媒视为“公共空间”的话语做了一个语词的改写,提出了“共享空间”(shared space)的概念。90年代,市场的媒介和媒介的市场被不断地描绘为“民间”,来论述中国公共空间得以浮现的历史。然而类似理论者却忽视了市场化本身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便是官方的主流行为。可以说,民间正是通过与体制之间进行“交易”而获得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官方与民间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是源自冷战话语的后冷战实践,另一方面恰恰是作为一种修辞遮蔽了官方与民间在权力的交换与重组中变动不居的过程。因此,戴将90年代中国繁复的文化格局称之为一处“镜城”,一处文化的“共享空间”:国家,跨国资本,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在极端不同而间或共同的利益驱动下,彼此剧烈冲突抑或“无间”合作(戴锦华,1999)。
在戴看来,与其说大众文化或大众传媒开始形成中国社会的公共空间,不如说它比其他领域更为真切地展现出90年代转型期中国社会与文化特有的“共享空间”的特征。有趣的是,作为90年代延续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互联网在中国似乎重演了90年代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期许,这种重演,恰好验证了莫斯可(Vincent Mosco,2005)在《数字迷思》(The Digital Sublime)中所做的考察。那么,在历史吊诡性的重演面前,“共享空间”的特征是否也可用来再次考察中国互联网文化格局的现实呢。令笔者感到惊奇的是,现有的中国互联网研究的确一次次地出现了对这一“共享空间”特征的重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在财政上的巨量投入和政策支持,这与网络在印度的发展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胡泳,2008)。卡斯特(Manuel Castells)认为,对于作为一种新经济的信息传播技术而言,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适应得都要迅速。而这种对技术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面对的现代性问题,从而以一种技术民族主义(techno-nationalism)的面貌呈现(Qiu,2003)。可以说,经济利益和民族国家构建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原始动力。然而,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是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展开的:在网络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手段的同时,却要压抑其作为公民参与的属性,也就是说,国家更希望在发展网络经济的同时维护和强化其政治合法性(Yang,2003; Qiu,1999、2003; Zhou,2006;李永刚,2009)。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文所说的“维稳”成为与经济发展相伴的第一要务。因此,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了最畅行无阻的网络文化样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使得网络作为“共享空间”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观。
然而,自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以来,这一和谐却渐次被打破。首先,由市场主导的信息扩散的不平等状况使得发展信息经济来加速社会稳定这一要求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反而助推了市场化大转变过程中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其次,国家与市场之间不同的利益集团对网络空间的共享越来越呈现出矛盾性。也就是说,中央与地方,本土与全球,官方资本、民间资本与境外资本之间的复杂缠绕状态使得利益很难得到协调一致。因此,仅仅依靠审查作为主要手段的舆论控制并不能完成这一维稳任务,国家和统治力量必须在由新媒体构造出来的“新市民社会”中与其他的社会力量争夺文化领导权(hegemony)。
赵月枝将这一状态称为“选择性新自由主义”实践的困境。并且,赵也指出,仅仅将国家的信息经济政策理解为审查监管与市场理性的融合是不够的,这其中遮蔽了国家统治方式的重构和意识形态实践的整体变迁。在这里,并不是政治力量与作为公共空间的网络的直接二元对立关系,而是政治实践通过各种中介形式作用于公共空间,而这正体现了网络作为某种“共享空间”的特征。因此,“政府正是通过选择性地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来构建他在媒体传播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规则”(赵月枝,2008)。在这样的视域下,“分析国家权力如何重构和转型(reconfiguring party-state power)应该比分析国家权力的增减更有意义”。在她的新作中,通过对李大同的“冰点事件”与一些左翼草根网络媒体的审查两个个案的考察,赵展现了这种权力的重构是如何运行的(Zhao,2008)。
类似地,郑永年也指出,国家和社会的任何一方都不是铁板一块(monolithic),观察者并不应该仅仅将互联网对于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分开来考虑,而必须考察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政治变迁和多重的转变正是发生在这种相互作用当中(Zheng,2007)。
同样,潘忠党(2008)也看到了对于传媒作为“公共领域”论述中的局限性。一方面,传媒不仅仅是中国改革的舆论及话语的平台和推行工具,同时其本身也构成了一个产值高达5440亿元(崔保国,2008)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采用“国家——社会”的视角所看到的社会之成长和公共领域之发端,都是市场逻辑所不经意催生的成果,并非是以社会和体制的民主化为基本出发点而设计的改革目标之实现。因此,在这种市场化的“公共领域”面前,其公共性和代表性就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被探讨的话题。也即是要问在这种“共享”中被排除和受到伤害的群体是谁。
我们看到,这些讨论正是“共享空间”这一思路的重述和拓展。正如汪晖所言,现代市场经济建立在一个与政治分开的“迷思”基础上,然而这并不是资本发展的事实。对于中国而言,国家已经处于市场关系内部,所以即使是以国家甚至政党形态出现的干预,也可以分析出背后的利益关系(汪晖,2006)。从这个角度上说,权力、资本和阶级是公共领域分析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在这其中,权力是最基本的。
正是基于以上的探讨,本文试图基于“共享空间”的视角建立一种切入中国当代跨媒体事件研究的路径。可以说现有的对于新媒体事件的研究已经证明,新旧媒体之间并非是媒介替代(media replacement)关系,而是构成了一个“拓展了的媒介生态体系”(enlarged media ecology)(邱林川,2009)。我们的基本假设认为,中国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之间,中国互联网文化与传统大众传媒文化之间,不仅仅是一种“断裂”,更是存在着接续的内在逻辑。其作为权力和资本的“共享空间”,凸显了市场于其中的巨大建构力量,同时也凸显了与市场共同成长并彼此共生、在市场中被“分化、赋权与异化”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建构作用。
三、从原唱到翻唱,从“去摇滚化”到“再摇滚化”
图2中是汪峰的百度指数,我们看到,该指数在二月份有一个飙升,这正是因汪峰公开发表博客禁止旭日阳刚继续翻唱《春天里》。
很多人表示,是因为旭日阳刚的视频才知道了汪峰创作于2009年的这首歌,甚至更多的人称,是因为旭日阳刚才知道了汪峰(网上留言和焦点小组访谈)。于是,汪峰因旭日阳刚而再度流行的事实带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的旋律和歌词,为什么原歌默默无闻,而翻唱版却红遍网络?
事实上,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歌曲,在歌曲的创作手记中,汪峰这样写道:
“就像知道海浪的翻涌能够让我迷失;就像坚信迪伦的歌声可以把我重塑;那十几年前的春天如同我灵魂深处的一根刺,疼痛着我,鞭挞着我,抚慰着我。不知道多少次我从遥远的春天的梦中醒来,泪流满面,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我只能羞愧地,卑微地走下去,满含着追悔。②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被音乐工业规制后的体制内音乐人对自己青春时代音乐生涯的怀旧,是当年“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可事实并非如此。汪峰,北京人,前“鲍家街43号”乐队主唱。乐队的名字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乐队最初的成员均是那里的科班生,汪峰从小练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系,曾任中央芭蕾舞团副首席小提琴师。鲍家街43号乐队,是汪峰在大学期间发起,并担任主要创作人和主唱的乐队。可以肯定的是,这支90年代一度被称作“中国摇滚乐第一”的乐队,从没在街上、桥下或田野中演唱过。乐队走红的场地反而是一些社会上流和外国人出入的高级会所,如北京马克西姆餐厅,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餐厅,马克西姆从80年代起就成了北京地下摇滚乐队的主要演出场地。
由此带出了中国摇滚乐的社会文化史。不同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生长,摇滚乐在中国一落地,就是以一种小圈子和精英文化的面貌出现,乐评人颜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特征:
自从1984年国际俱乐部开始为‘大陆’乐队举办Party以来,各大宾馆的Party成为了中国摇滚最早的温床,其中尤以马克西姆、外交人员大酒店、国际饭店、国际俱乐部等地为知名。到80年代末期,观众和主办人渐渐以中国人为主时,却又变成了艺术、文化圈里一种最新的时尚,对有的人来说,去看摇滚乐Party,和参加贴面舞会是同样刺激的圈中乐事。这种边缘化是非常奇怪的,它没有让摇滚乐真正从社会低层产生对抗,反而在社会的高处建立了贵族化的风景。在大众那里,摇滚乐是没有身体的精神,几乎没有任何商业社会应有的基础;在圈子里,摇滚乐是远离主流的另一个中心、边缘的中心,几乎没有任何群众娱乐、群众文化的迹象。③
正如颜峻洞察到的,以反叛姿态出现的摇滚乐并不是权力的直接反叛者,相反,却成了权力的另一个“策源地”。这正证明了我们在开篇的论述,大众文化作为“共享空间”,体现出了某种精英与草根、传统与先锋的“共谋”。由此我们明白了汪峰的原作,不过是一次功成名就后对往昔的“浪漫化”怀旧,是很个人性质的“无病呻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去摇滚化”的创作。而通过对网上原始视频和媒体报道的考察,我们同时发现,旭日阳刚的翻唱也仅仅是以流浪歌手的身份对这一怀旧的追认。由商海峰最早于8月份上传到网上的原始视频起名“流浪歌手旭日阳刚组合版《春天里》”,并没有出现农民工字样。他在当天录制并上传了多段视频,都是翻唱歌曲,《春天里》只是其中之一。商海峰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农民工”这个标签是网友后来在转发的时候加的。优酷网被转载次数最多的版本名为“请认真听完农民工自弹唱,感人至深的春天里”。事件早期被微博名人转发的视频也正是这个版本。罗兰·巴特(1977)指出,视觉往往是多义性的,而文字会起到锚钉(anchorage)意义的作用。可以说,正是网友在转载中将视频重新锚钉为“农民工”,成就了这段视频流行,使其成为媒体事件。这又侧面证明了巴特所说的“作者之死”,在这个案例中,不论是歌曲的原作者汪峰,翻唱者旭日阳刚,还是视频的上传者,都不是视频获得流行的最初意义生产者,而是无数参与转帖的网友进行的“群众书写”造成。这正是在大多数网络事件和谣言传播中已被证实的特征,即大众通过传播和改写将事件的原文本与社会心理之间进行接合,并由此给原本赋予新的意涵。歌曲《春天里》和旭日阳刚后来能够在文化工业的链条中继续前进,与“农民工”这个引爆身份政治,并被不同集团积极争夺的关键词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农民工”这一锚钉下,汪峰浪漫化的怀旧歌词突然转变成了“现实主义”的呐喊,“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从对过往的杜撰转变为对当下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同时视频中窄小的廉价出租屋,赤裸的上身,粗粝的演唱共同接合在这一农民工日常生活的共鸣中。以至于无数人感动得“落泪”。可以说,“群众书写”使得这一贵族化的摇滚乐原本在经过旭日阳刚的表演后,重新接上了“地气”,使得这一“去摇滚化”的作品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再摇滚化”。在视频早期的留言和评论中,除了表达感动,更多的是对当下现实的愤怒、不满和对“老无所依”的恐惧与失落。而这个歌曲被大众重新注入的灵魂,又反过来附身(incarnation)于死去的作者体内,使得旭日阳刚从他们自我认同的“流浪歌手”身份被重新书写为“农民工歌手”,而在商业机制的推动下,他们二人也就“扮演”(perform)了这个身份。
四、ICTs,草根文化与网络红人经济
“互联网的兴起,受益最大的还是草根和商业机构制作出来的明星,他们开始有各种机会崭露头角。比如达人秀、超女这样的一些平台,就是把一部分权利交给民众去选择和表达,由你自己来选出心中的英雄。而旭日阳刚这一类草根明星胜出,意味着这是完全由民众选择的结果,这是民众为自己或想象中的自己选择了一个希望的对象。他们都是我们中的一员,在过去的明星成名体制中,你毫无机会,但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这些人的表现能引起共鸣,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困境或某种社会问题。”④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长平对春天里事件的评论。在这段话中,长平没有说出的现实是,不同于以往的文化工业生产,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文化经济形式正在形成,而网络红人经济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一般认为,这一草根时代的到来,始于选秀节目在中国的爆发,特别是超女的成功。选秀这一媒介产品样式,从一开始就与ICTs关系密切,手机短信投票,通过网络组织的粉丝群体,以及通过网络开展的海选与曝光。可以说,选秀从一开始就是网络时代的经济。有大量的讨论注意到了这种形式中蕴含的公共领域特征和技术解放力,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一所谓的公共空间,正如潘忠党(2008)所言,是“商业力量催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不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而恰恰是高度联动。网络红人经济正是选秀模式的一种变体。始于木子美,网络红人现象从一开始就是网络公司流量经济的一种策略手段,在比较极端的案例中,网络公司甚至杜撰不存在的人物和事件来助推流量(小月月事件)。而视频网站的流行,宽带的普及和中低端ICTs设备的普及助推了这种模式。比如时下流行的“拍客”文化,实际上,这一概念正是由优酷网CEO古永锵提出并推广的。
在网上能找到的第一段关于旭日阳刚的访谈是10月份,就来自“优酷拍客”。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名拍客手持带有优酷标志的话筒,另一名使用带有优酷标志的小型摄像机,两人来到旭日阳刚日常演唱的地下通道和他们上传原始视频的出租屋对他们进行了访问和拍摄。对于优酷拍客的雇佣模式和劳动体制,是本文尚未处理的部分,但这其中的文化经济循环,已经在事件中体现了出来。
旭日阳刚凭借《春天里》走红后,立刻成为了选秀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嘉宾,并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最终取得年度亚军。这是网络与传统媒体构成的媒介生态系统的“符号交换与代谢”。并且,根据笔者对旭日阳刚微博的追踪发现,两人成名后的主要行为,就是频繁参加各地各种类型的商业演出。演出地点遍布全国各地,演出的主办方千奇百怪,有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公益机构等。而且在这些商演中,与他们同台的常常会有各类网络红人,如杨臣刚、西单女孩等等。这种近似80年代的“走穴”方式,竟然与网络时代的红人经济如此穿越时空地接合在一起。
五、文化领导权与工人主体性的政治
在深圳横岗工业区完成的焦点小组访谈中,我们先后播放了原始版和春节晚会版两个版本的旭日阳刚《春天里》,然后进行了20人参与的焦点小组访谈。在访谈中,大家纷纷表示更喜欢原始版的视频,因为原始视频“是工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些年轻工人,在视频的流行之初就将旭日阳刚版《春天里》的MP3下载下来作为手机铃声,并以此作为“时尚”,通过手机和QQ在工人中进行广泛的传播。
图3显示了“春天里旭日阳刚”的百度指数分布,我们看到,不同于中国互联网网民特征的总体分布,“春天里旭日阳刚”的搜索者有更广泛的年龄构成和学历构成,这正说明了这一新媒体事件溢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网民主体,而进入邱林川(Qiu,2009)所说的新工人网络社会(working-class network society)。这种传播,实际上帮助勾连了新工人阶级的集体和阶级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作为一个群体所处的阶级现实与社会现实。
然而,旭日阳刚版《春天里》的传统媒体再现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由大学生网友自费拍摄的MV中,王旭和刘刚回归了流浪歌手的身份,叙事也成为几个大学生帮助流浪歌手完成音乐梦想的故事。在多份市场化媒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的报导中,也沿用了“流浪歌手组合”这一标题,还有媒体特意发文质疑了王旭“农民工”的身份。应该说,根据我们上面的考察,这的确更符合两人身份的现实。在各类媒体的访谈中,两人也多次表示,来到北京唱地下通道,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谈到为什么唱《春天里》时,两人也表示是因为喜欢这首歌中所写的“音乐梦想”。而学者张颐武则把视频从“音乐梦想”再次升级为“中国梦”:
《春天里》的感慨,是面对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在激发勇气,回首自己的历程的同时在召唤希望。他们确实面临着种种困难,也有沮丧和失落,这里的要求当然也不是天真和简单的。但是,在这里,正视困难和艰苦,感受失落和迷茫都被真实地表现,但却在其中有担当、有责任,有继续前行的期望,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赖以走向未来的璀璨的“中国梦”光芒没有黯淡,中国人敢于承担挫折和不懈努力的那种力量没有丧失……实现梦想当然不容易,也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都还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我们在奋斗和努力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中国梦”,仍然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力量的源泉。⑤
在这些再现和重述中,阶级身份再次变得暧昧模糊,被召唤(hail)的是一个新自由主义式的、自我奋斗的社会主体,赋予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想象性关联。个人奋斗的梦想故事,正是当下新主流意识形态当中的一个核心部件(王晓明,2000)。这再次体现了媒介作为“共享空间”的特征,这里成为了一个各方力量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角逐场。
这些事件不同的“版本”和“解读”证明了,旭日阳刚“农民工”这一身份的锚钉是大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出来的。有趣的是,在我们对整个事件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发现,特意制造和强化这一锚钉的恰恰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比如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政府工作会议中两次提到这一视频,特意分享了自己早年与深圳农民工相处的经历,强调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以此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而同时,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作为一个“国家级媒体选秀”,更是刻意地凸显出二人“农民工”这一标签,与此配合,央视的新闻报导也使用了“农民工”作为二人的身份标签。直到最终登上春晚,旭日阳刚作为“农民工”歌手组合的身份被央视不断地制造出来。
那么是不是说,国家在刻意强化阶级意识呢?恰恰相反,在社会矛盾愈发激化的情况下,国家和统治力量必须在由新媒体构造出来的“新市民社会”中与其他的社会力量争夺文化领导权(hegemony)。也就是说,曾经以无产阶级专政而获得合法性的国家必须在改革开放时代正面处理“代表性”的问题。而这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工农问题,工农问题的核心又是农民工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工人”问题。如何在文化领域创造新的表述来建构“新工人”在当前语境下的国家认同,让国家从“阶级失语”的状态中走出来,就成了文化领导权和国家权力转型中的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旭日阳刚版《春天里》的网络传播本来激发了农民工的阶级认同和抗争意识,而国家的介入却使得它成为了重塑社会整合的符号资源。一方面,国家承认了农民工这一群体性的存
在和在改革中所受的委屈(也就是说“国家没有忘了你们”),因此旭日阳刚以农民工的身份登上春晚,这符合了网络上涌动的民意。另一方面,国家又要避免这种“摇滚化”民意,导向阶级意识和社会抗争,因此要创造一套新的表述,来接合农民工的阶级身份、社会的新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国族话语。这集中体现在春晚版《春天里》演出前,主持人董卿的串场词中:
接下来要为大家请出的是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和千千万万打工者一样,他们也是成长在乡村,打拼在城市。每个月的某一天,他们都会去邮局排队给家里寄钱。但是,在城里受的苦,受的累,却深深地暗藏在了坚韧的背地。今天我相信他们的歌声会更多一份真情,更多一份畅快。因为他们终于站在了一个真正的迎春的舞台上要唱响属于他们的春天里。
吕新雨在对春晚的解读中,指出春晚作为传统民俗的替代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需要为观众提供某种“狂欢”和“宣泄”的机会,使人们暂时进入乌托邦和想象的共同体(吕新雨,2006)。但是在商业力量日渐霸占春晚话语的今天,前文所述的“维稳的政治”只能把对于商业狂欢的妥协与挪用当作“国家”对于“社会”的善意与和解的姿态。2006年最重要的文化政治议题莫过于“超女”对抗“春晚”,“民间”对抗“官方”的二元表述(吕新雨,2006)。这样的想象结构很快成为对于中国当下文化权力地图的常识性看法,即商业操作下的消费文化承担着消解宏大叙事、对抗官方意识形态的“革命”功能。于是,“国家”为了其代表性的维系,不断地向“社会”(商业文化)借鉴符号与形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春晚对赵本山小品的严重依赖,近些年放低身段吸纳选秀明星上台表演,甚至自办“我要上春晚”节目等等,都是在表达官方舞台向“民间”开放的姿态。然而,这样的“开放”却遮蔽了在另外一个维度上的逐步“封闭”——多年来春晚作为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少数民族、下层普通群众在国家电视台被赋予崇高地位的仪式性功能的衰落。而这种衰落恰恰是以“减少说教与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说辞来进行的。随着春晚的深度商业化,其将在空间、阶层、年龄等层面把极度窄化的“消费者”直接等同于“人民”的做法越来越明显。于是,赵本山小品中漫画式的农民形象的普及与农民的生活世界彻底被驱逐出主流媒体的符号体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偶然共存的孤立现象,而是有着共同的媒体政治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因。
回到春晚对于旭日阳刚“农民工”身份的确认和挪用,我们看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对于意义的协商和争夺,其实最终走向了新自由主义主体建构的共识。权力迅速而巧妙的介入使得“工人”、“底层”这个概念稍稍带有的一点反抗和不满的味道迅速消失,借由演唱和舞台变成了个人奋斗和成功的神话。从“草根红人”到国家舞台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小,“官方意识形态”对于商业话语的模仿与追赶越来越娴熟,越来越不分彼此。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象征机制中,新自由主义话语一直与所谓的政治权力形成张力,作为意义生产的最主要动力。而随着这种张力的迅速减弱,阶级意识又一次沦陷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之中。《春天里》,一个去摇滚化的流行音乐工业产品,在新媒介事件中被不经意激发的摇滚化过程,最终经由民族国家仪式的春晚,由权力又重新完成了去摇滚化的过程。由资本出发,以权力与资本的共谋终结。这正是作为跨媒体事件的春天里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领导权争夺的真正秘密。
在优酷视频首页搜索中键入“春天里”,以播放次数排序,旭日阳刚的出租屋版和春晚版并非排名第一,而是位列第二/第三位。排名第一的视频叫做“《春天里》煤矿之娃版,煤堆里”,是由一名矿工的孩子改编歌词并演唱的视频:
我现在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每天都和姐姐一起玩耍/没有忧愁/(也)没有烦恼/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尔虞我诈/可我知道这时光不会太久/因为我只是普通矿工的娃/在街上/在坡下/在校园中/狂吼着汪峰创作的歌谣/如果有一天,快乐已远去/请把我留在,在这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梦想已逝去/请把我埋在,在这煤堆里/想起那不久将来的生活/那时我已长大了许多/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有的是许许多多的小三小四/可我们还是要为生存挣扎/即使煤矿有再多危险/在晚上,在坑下,在黑暗中/煎熬在阴冷潮湿的煤窑/如果有一天/快乐已远去/请把我留在/在这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梦想已逝去/请把我埋在/在这煤堆里/煤堆里
这是另一种真相,也是群众书写的心声,然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国家权力与资本构成的意义矩阵中,答案随风而逝。
①邱林川和陈韬文给出的新媒体事件四种基本类型为:民族主义事件、权益抗争事件、道德隐私事件、公权滥用事件。
②参见音乐CD内页。
③来源:铁血或盗汗——追忆十年摇滚,颜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cunews.edu./html/xxdd/20041106/110755.html
④《汪峰VS旭日阳刚:谁的“春天里”》,《时代周报》第116期,2011年。://time-weekly./story/2011-02-17/111565.html
⑤来源://blog.sina../s/blog_47383f2d0100mmml.html
作者介绍:王洪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候选人;吴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