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答案附翻译》1100字
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
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作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答案附翻译》1200字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答案
附翻译
(“128815”);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教子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盖。?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2(年逾四十()3(少不如意()4(揜藏文饰()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
.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作一正反,,,,,,,,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
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
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一、l.品性2(超过3(稍微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结果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作文三:《中考课外文言文专练之教子带答案》1400字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教子带答案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盖。?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
2(年逾四十( ) (
3(少不如意( ) (
4(揜藏文饰( )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柏成教育网.bcjy. 柏成家教网jj.bcjy.
柏成题库网tk.bcjy. 柏成教育信息网zx.bcjy.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作一正反,,,,,,,,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
【参考译文和答案】
(教子 73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一、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 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柏成教育网.bcjy. 柏成家教网jj.bcjy.
柏成题库网tk.bcjy. 柏成教育信息网zx.bcjy.
作文四:《初中文言文练习--《教子》》300字
陈谏议教子
送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商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陈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
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蹄: 2)遽: 3)安: 4)蓄: 5)直:
2.翻译文中划线句:
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商人)矣
3.选出与“是移祸于人也”句中的“于”相同的一项:(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这个故事侧重表现的是:
作文五:《【文言文讲解】《陈万年教子》》700字
陈万年教子
朝代:两汉 作者:班固 撰
【原文】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注释】
1.尝:曾经。
2.戒:同“诫”,告诫;教训。
3.语:谈论,说话。
4.睡:打瞌睡。
5.欲:想要。
6.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
7.之:代词,指代陈咸。
8.曰:说。
9.乃公:你的父亲 ,乃:你
10.谢:道歉,认错。
11.具晓:完全明白,具,都。
12.大要:主要的意思。
13.大要教咸谄: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14.乃:是
15.复:再。
16.言:话。
17.显:显赫。
【启发】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作为父母千万要做一个合格“产品”.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陈万年就是其中一个。“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如果不给生养子女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做父亲的过错。陈万年喜好结交权势,对他们卑躬屈膝,文中内容对他极具讽刺之意。
2.不要光阿谀奉承与听信谗言。
3.父母不要为儿女做坏的榜样。
4.世上竟然有父亲教儿子拍马屁学奉承的,陈万年就是这种反面的角色。
5.儿子揭露了陈万年内心的虚伪。
作文六:《文言文1答案》4200字
高三文言文专项检测(一)参考答案
1.D(A.过:经过;B.鄙:见识少;C.飨:款待,犒赏。)
2.C(A.介词,向/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副词,才;C.均为连词,表并列;D.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3.C(ABD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C句为省略句,“以为”之间省略了“之”。)
4.D(“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说法不准确,原文无此信息。)
5.(1)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每错漏三处扣1分,共4分。)
(2)①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四下无人的场合跟我说吗?(“奈何”“独”“间处”各1分。)
②因此作战失败士兵溃逃,被秦国擒拿消灭。(两句各1分,“是以”“兵破士北”、“为??所??”“禽”译错一处则该句不得分。)
参考译文:
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冯唐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很贤能。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皇上拍着大腿无比惋惜的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禁宫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皇上最终还是问冯唐:“你凭什么断定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对出征的将帅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是在朝廷外决定,不由朝廷控制。朝廷委派任用他,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那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的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曾经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迎击,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们整天积极作战,舍命前驱,斩杀、捕捉敌人,向幕府呈报战功,所报告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
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薄,而处罚又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个首级而被定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前驱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6.选C(耗:消息)
7.选C(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什么/副词,怎么;D助词,的/代词,他)
8.选B(“(少年)止(之)宿(于)其家”; A“(丁)避身(于)逆旅”; C(丁)居之(于)温室; D明日(丁)为(之)制冠服)
9.选D(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10.断句和翻译
(1)断句(4分)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1分)
(2)翻译
①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 (评分标准:“无以”“适”“撤”各1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判断句和“见”“顾”各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避雨。雨一直到中午仍下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毫怠慢。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
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丁前溪,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一再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米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杨某回家。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屋,说是丁氏客人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只是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的有十人之多。
11、【考查实词理解】C(虞:预料)
12、【考查虚词运用】B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A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C介词,介出地点状语,从/介词,介出施动者,表被动,被D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翻译为“??的人”/语气助词,放在时间名词之后,做状语,起舒缓语气作用)
13、【考查省略句式】D都是省略主语和介词“于”:(丁一士)使余立(于)一过厅中/(陈涉)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A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B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没有省略)
14、【考查整体感知】B(A“缺乏预见灾难的能力”的说法有点过头C 田侯的自题诗用意是想告诫世人:在路途平坦的时候也要提防暗藏的危险D纪晓岚“可贵而佩者矣”的是田侯居安思危的意识)
15(1)、【考查文言断句】(每错一处扣1分,共4分,扣完为止)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而”前面可断可不断,不给分也不扣分)
(2)【考查文言翻译】
①朋友向他招手,让(示意)他回来,丁一士随着声音又回来了。(得分点:两处省略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②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还要大的。(得分点:盖/莫/状语后置句,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我们村里,有一位叫做丁一士的人,身手矫健,力气很大,加上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和轻功,两三丈高的建筑物,他可以纵身而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他可以翩然而过。我小的时候,还见过他,我曾经请求见识一下他的技艺。他便叫我站在过厅当中,我的脸朝向前门,他一跃就站在了前门外面,恰好和我面对面。当我转身面向后门时,却见他早已站在了后门外面,和我对面而立了。这样反复转了七、八回。大概他只须稍稍纵身一跃,就能轻易飞越屋顶。后来,丁一士路过杜林镇,遇见了一位朋友,朋友便请他到桥边一家酒店饮酒。两人饮得尽兴,便一齐站在河边观看风景。他的这位朋友说:“你能越过这条河吗?”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便已到了河的对岸。朋友向他招手,示意他回来。丁一士随着声音纵身一跃又跳回来了。但是,他的脚刚刚碰到岸边,没想到河岸早已坍塌,靠近水站立的地方有了裂纹,丁一士没有看见,错误地踏在上面,河岸顿时崩塌二尺多宽,丁一士随之掉进河里,顺着河流往漂下。他素来不识水性,只能在波涛之中跃起几尺高,能往上跳起却又不能跃到河的对岸。这样反复几次,力气终于用尽,最后淹死在波涛之中。大概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还要大的。倚仗钱财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财多而失败;倚仗权势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权势而失败;倚仗智谋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智谋而失败;倚仗气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因为气力而失败。(一个人如果)有所倚仗,就胆敢涉险,这是常理啊。田侯在滦阳买了一根劳山拐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诗说:月夕花晨,伴我前行,路上遇到平坦的地方也要提防倾斜,怎么能够因为有所倚仗你就心里没有顾虑,马上朝着崎岖的地方走去呢?最终只会走向险地。这真是亲身经历过才能说出来的话,值得(我们)珍惜并且佩服啊!
作文七:《课外文言文答案》6700字
1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2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二,排比:岁亦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3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4.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 "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 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5.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6.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
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
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
一,1.和 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 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
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7.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8.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
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 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三,君子 小人
9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 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10三 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
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
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一,1.虽然2.对……说 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 5.周密思考,构思 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11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俗(一般,普通) 腰(腰间插着) 既(已经,以后). 袖(从袖子里) 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1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
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1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一,l.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 管事的人 2.国法 3.主管国家税收 4.发兵入侵 二,1.而您身为王族,难道还会被世人看轻吗 2.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 3.您在赵国是(王室的)贵公子.
三,对比 国家的利益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是一致的
15三 镜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一,1.现在 2.推辞 3.停止 4.心愿
二,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三,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贞观盛世)
16.毛遂自荐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
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
锥子尖呢!"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
三,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自己推荐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四,?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也是自信的表现. 1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一,1.率领,统带 2.任用 3.不过 4.抛弃,舍去
二,1.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 2.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
三,辅佐君王的武臣 坏人的党羽
四,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略
1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项羽不是这样,有功
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 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
作文八:《答案 文言文两则》1200字
1
1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
1、孰 . (sh ú√ shǔ)为汝 . (r 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 . (zh ī 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 ;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 意思。
1、奕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 (① )
2、一人虽听之 . (②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②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 矣 (② )
5、送孟浩然之 . 广陵 (③ )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 弈
弈秋,通国
.. (全国 )之善 . (擅长 )弈 . (下棋 )者也。使弈秋诲 . (教导 )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 . (拉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 (一起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 一人 专心致志 , 一人 三心二意 , 结果 后 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2 2
能三心二意 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 原因 )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 热水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 .
( 判断 )也。 两小儿笑曰:“孰 .
( 谁 )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 “孔子不能决也” 一句可见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 用的方法是 观察—结论 。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 在理、坚决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 了 不能决断 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3
3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小练笔。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 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古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作文九:《文言文答案》1200字
名校题第八单元(文言文二)答案【2011-1015早自习打成于378班教室】
1、C .每:经常,常常。
2、A .④句说谢鲲名声大;⑥句说谢鲲劝阻王敦反叛。
3、A .“谢鲲遭人诬告被司马乂鞭打”与原文不符,事实是司马乂想鞭打他,后来释放了。
4、①谢鲲不计较功名,不磨砺自己的德行,处身于可与不可之间,虽然对待自己好像是丑陋的,但行为并不损害他的高名。
②怎么能那样呢?只是从今往后,一天天地忘记罢了。
5、D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6、A .④是皇帝说明重用祖莹的情况。⑤是元勰称赞王肃的话。注意,③是侧面表现。
7、C .题干中的“原诗中”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悲彭城??血流睢水里”这些句子是祖莹即兴解读而临时创作的。
8.①这孩子的才干,不是一般的年轻人所赶得上的,将来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 ②您真是(出口成章)如有神助,今天要不是您在场,差不多要被吴地的才子所屈服。
9.B .矫:矫正。
10、A .⑤句是刘洎回应皇帝的话,表明他忠诚,但不能说明他敢谏。⑥句说皇帝责问刘洎,刘洎找马周为自己辩解。注意,③④句是侧面表现。
11、B .“认为这是刘洎平日教导太子的结果”与原文不符。太宗认为,这是太子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12、① 我认为给太子传授好书,和嘉宾娱乐,让他听未曾听过的话,看未曾看过的事,积累道德更加高尚,是百姓的福分。
②可是近来有人上书不符合圣旨,有时当面寻根究底,没有人不羞愧汗颜,恐怕不是进言的人乐意走的路。
13.D .亲:父母
14、D ①句是说“禁卒”冤杀无辜。⑥句是说每遇到旱涝,柳仲郢设法抚恤百姓。
15.A .错在“朝廷征召他到武昌幕府任职,后被牛僧儒调到京城后任监察御史”的表述。根据文意,征召他到武昌幕府任职的是牛僧儒,后调到京城任监察御史的是朝廷。
16、①在天子脚下处理事务,以弹劾制服为先;治理郡县,要以恩惠休养为本,怎么能一样呢?
②碰到强盗掘开了他父亲的坟墓,放弃官职回到华州【应为华原】,调任华州刺史,没有接受任命。
17、C .薄:迫近。①②③④⑤⑥
18、B .②句说皇帝想重用吕好问;⑥句表明蒋宣的品德。
19、D .“吕好问对蒋宣以礼相待”有误,吕好问以礼相待的是皇帝。
20.①等到蔡卞执政,当时他手下的属官都得到提拔,只有吕好问留在原来位置,蔡卞劝他说:“你稍许亲近我,就可列在显贵之中了。”
②金人假装答应却依然攻掠如故,各位将领因为和议的缘故,都关闭军营不出。
21、A .邀:拦截。总是或动不动在半路被拦截。
22、C .①句表明赵南星廉洁;⑤句表明赵南星不畏权贵。
23.C .“朋友之子来求官”与原文不符,原文并没有提及求官之事。
24、①这时候,人们竞相追名逐利,贿赂放纵盛行,言路被阻断的情形尤其厉害。 在当时,人们致力于追名逐利,贿赂的事肆意横行,言路被阻塞得特别厉害。
②(赵南星)严肃地对魏忠贤说:“主上年幼,我们内外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
作文十:《文言文阅读答案》7900字
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 ?坏:损坏 ?攻下;战胜 ?距离;离开 ?称王
9.(2分) B(代词,代人)
10.(3分)
?(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
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
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邓羌:人名。?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王猛:人名。?太后:符坚的伯母。?豪横:恃强横暴。?收:拘捕。?报:答复。?同志:志趣相同。?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为() (2)患() (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1)做、担任(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
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
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自新:人名。?方简:刚直简朴。?檠(qíng):灯架。?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意气:神色,精神。?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参考答案:
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
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
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河外,蒙骜遁走。 (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蒙骜(ào):秦国大将。?高都、汲:地名。?恤:体恤,顾惜。?趣(cù):催促。?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 ?只,仅仅 ?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
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原:原国?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广东省梅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
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
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 (
D(若是者 是:判断动词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13(填空。(5分)
?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二是“ ”。(用原文填空) ( 2分 )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
1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4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
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
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
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转载于:.hNNsCy.coM 博 文 学 习 网:文言文阅读答案))
A(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 ((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我 ((
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
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答案】11(D(2分,代词,这样)
1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3分)
13(?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举贤任能 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儿子的私情) 反衬(每空1分)
1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
15(D(2分,这句中的“余”是“您”的意思)
16(C(2分,老人是想借此提醒孙叔敖为官要谨慎,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和不满)
【参考译文】
私心
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
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
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广东省汕尾市】(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物各有短长
??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
“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
臵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
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船人:船夫。?间:间隔。?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小狸:小野猫。?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甘戊使于齐(于:到) B(不然,汝不知也(然:这样) ((
C(物各有短长(短:短小) D(说千乘之君(说:游说) ((
10(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答案】9(B
【解析】B项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4分)
10(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4分)
11(B(4分)
【参考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只不过间隔这么宽的一条河,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比不上一只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一把斧头。如果用桨划船,顺着水势自由起伏,我不如你;可是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广西南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6分)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
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牖(yǒu):窗户。?施(yí):延伸。?还(xuán):掉转。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施尾于堂 于: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