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道德与法治论文》1500字
《道德与法治》教材之感悟
低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 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就需要好的 方式方法来引导, 《道德与法治》就是这个合适的准绳。
新教材体现了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 以单元形式 展开 , 通俗易懂 , 活泼生动。
一、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围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 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 的生活教育主题,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 导意识, 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 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 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激发热爱生 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鼓励儿童自己 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 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 而是着眼 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 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 重新融入儿童生活 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三、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 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 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 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 使学生能 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 “情感态度、 行 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 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 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 人文资源和经济、 文化背景, 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 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
充分解读了教材后,实际授课中,我大胆实践,开展丰富生动的 意识教育。 “ 课间十分钟 ” 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 “ 校园生活真快乐 ” 中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展示了很多图片,呈现了 多种课间活动方式,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生活, 感受校园生活的快 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 “ 课间游戏乐分享 ” 活动:
1. 介绍游戏。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玩法,在学生介绍时,教 师有意识地把游戏图片分成三类(安全室内游戏、安全室外游戏、不 安全游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并说出理由。 2. 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开展分组游戏活动,活动前进行分组, 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观察。回到教室后,学生再进行讨论补充。教 师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又找到了哪些小窍门。 指导学生进行室内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试着玩一玩。
3. 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要注意哪些规则?有什么必胜
的窍门?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渐渐领悟:游戏的时候,要学会开动脑 筋,寻找窍门,增长生活智慧;要学会选择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注 意自我安全,遵守游戏規则;要做到室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体验和 感悟课间游戏的快乐。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亲自去观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 是体验、发现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总体而言,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 动环境与条件, 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结合实际地培 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 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 新的成果, 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 不断提高品 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作文二:《“互联网+”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2500字
“互联网+”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摘要:用“互联网+”整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开拓创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展德育新平台,构建高效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敢于创新等核心素养都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中学德育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自媒体、多媒体、“互联网+”这些热词,早就悄无声息地涉足教育领域。这是一个众声喧哗、信息泛滥的时代,怎样才能使以“互联网+”为特征和导向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互联网+”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德育)面临海量信息资源和多元话语权的挑战。近年来,短信、QQ、微信等社交软件你方唱罢我登场,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也方兴未艾??其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憩的需要,同时也混杂着种种不良的“思想垃圾”,如宣扬暴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他们追求崇尚个性自由,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心理自控力差,还有逆反心理,初中学生在这些海量信息的轰炸中最容易迷失思想方向,扭曲了“真善美”的标准。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实质是话语权的转变,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媒体承载了全民的话语权。学校或教师曾经垄断学校德育话语权,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权威性不可避免地面临多
元话语权的挑战。
2.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整合多种德育资源形成合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新教学环境资源主要包含:网络课堂教学环境资源和网络人际环境教学资源。充分开发网络课堂环境教学资源,就是改变了过去学生?教师单向的课堂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生?互联网教学资源多维互动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网络人际环境教学资源利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有效利用网络人际关系作为教学第二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习增效提速,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得到全面发展。
3.用“互联网+”整合提升课堂教学,为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并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供了抓手。用“互联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还表现为,教师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多媒体为学生插上主动学习新知的翅膀。用“互联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也改变了教学的目标结构:从传统的重视知识体系讲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在教育方针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互联网+”整合的策略与实践
1.科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教学交流新平台。杜威认为:道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道德活动,通过学校生活的一切媒介、工具和材料来发展道德。新媒体这虚拟的空间里交流便捷高效,可以释放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压力,这是网络交流对学生的巨大吸引力所在。但是如果学生的沟通渠道只对伙伴们开放,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为此,可以建立和利用班级微信群、班级QQ群、QQ空间、博客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孩子们与老师沟通的心情是自觉、自由、宽松、坦诚的,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进而实行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
2.教师要发挥对新媒体时代“多元话语权”的整合力,增强学校德育的主导性。如果教师对于新媒体对青少年发生影响的特点、方式及结果了解不够,采取以“封”与“堵”占主导传统德育工作方式和家长式的训诫和灌输,其效果会事与愿违。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要顺势而為提高对“多元话语权”的整合力。当下话语权强调“多”是前提,只有承认和允许不同声音和话语的客观存在,才能奠定学校德育主导性的广泛基础。同时必须发挥对“多元话语”的主导性和整合力,否则德育工作只能变为“众声喧哗”的嘈杂和冲突,导致学生品行的失范和失序。要求教师不仅要积极体验、研究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技巧,注意监测、调控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注意话语方式亲和力,注重合理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提倡有个性化特色的课堂教学。
3.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诸多误区,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潮流,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奢华”,反而降低了课堂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效率,片面追求教学展示过程华丽的表象,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又如,有的教师误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和效率;还有的教师照搬照抄他人的课件,造成不同主体思路叠加的混乱。这样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又是一种新型“满堂灌”课堂。从某种意义上看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不能由教师越俎代庖,不科学地选择、设计课件教学,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教师要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质寓于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之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释疑解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知行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可以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与困惑—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和行为能力的方法指导。
综上所述,用“互联网+”整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开拓创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展德育新平台,构建高效合理的教育模式。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敢于创新等核心素养都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崔丽华,陈海东.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话语权的挑战与应对[J].今日教育,2016(12).
[3]腾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文三:《探究式教学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论文》2000字
探究式教学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论文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行體现了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倡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步骤,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还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教版)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编排特点。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生特点和新课改要求
探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遵循个体知识建构的特点和规律,以问题和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使个体通过主动探索,建构新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初中生的价值观念、法治意识尚未成熟,好奇心强,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充满抵触情绪。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探索和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2.探究式教学符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编排总体上遵循“生活经验切入—话题探究分享—阅读理解感悟”的基本体例,以初中生的先前认知和生活经验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关注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话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自我、他人、学校、社会、国家、世界,以及道德与法律等问题,启智解惑,明德知法。探究式教学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搜集资料,探究解疑。可见,探究式教学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思路高度契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便利和优势。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其目的是将所要探索的问题至于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联结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上对每个主题都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将中学功课多、认识新朋友、社团活动多等问题,通过漫画中一名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对话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问题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激趣法、渲染法、争论法等自行创设适合问题的情境。
2.合作、独立探究
在问题探究阶段,可以综合考虑班级人数、问题复杂程度、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或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相对来
说,分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独立探究则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独立性。进行分组探究时,教师指导分组应该依照平衡、平均的原则,使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达到相对的平衡与平均,以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
3.教师引导探究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园丁与小树的关系,园丁的作用是保证小树能够自由生长,同时又要对其生长的方向进行适当干预,使其最终成材。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激励等促进学生的探究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自由、开放地探究,同时监督探究问题的方向,防止产生偏离,最终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注意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根本不在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而在于对学生德性和价值观的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进而获得国民整体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都得到彰显和发挥,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法治意识。
2.教师应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式中的问题探究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因此,课
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教师应提高掌控课堂秩序与节奏的能力,充分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另外,对于问题的讨论,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最终可能会得出多个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考量,多设想几个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并准备好应对策略,以免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手忙脚乱,难以应对。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行體现了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凯.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2]黄树祝.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47.
编辑 温雪莲
作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600字
2016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师:马靖丰
10月17日我参加了2016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作文五:《论道德与法治》2100字
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两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目的上有着很强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一直很重视道德与法治的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与法治的现状究竟如何。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完成复兴中华的大业,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如何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建设。
一、什么是道德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的形成是产生道德的客观条件,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产生道德的主观条件。而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类作为有思想的生物,当存在利益矛盾时,必然会产生调节矛盾的自我意识。从道德起源来看,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而形成的一种自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又因为它的普适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处理个人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精神支柱。
二、当今中国的道德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古代就特别注重道德建设,因此道德体系相对完善且不易改变,从而保证了当今中国社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但也
存在这一些不好的道德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不道德经济”现象日益严重
从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角度来看,两者的发展应该相互协调,才会相互促进,使得社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但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开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道德进步的速度,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经济现象。例如: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2、“不道德政治”现象层出不穷
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 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国家政府机关的大院前都有一块写有“为人民服务”的石墙。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在国家干部当中却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很多骇人听闻的“不道德政治”事件一次次刺痛我们的心。例如,震惊中国的“文强案”。
3“不道德文化”现象屡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们的文化领域,却出现了种种不道德现象。一些科学家、文学研究者为了功利抄袭论文,进行学术造假。
三、什么是法治
“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古书中。《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
地狭 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
“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法治区别于法制,法制是指实际存在的一种制度规章,而法治则侧重于治理原则,它是对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同道德一样,法治最根本源于社会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关系.所不同的是道德的产生往往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法治则是由于阶级关系的产生,统治阶级依靠强制机构为后盾,将本阶级的意志制定为准则,强制其他阶级执行,就我们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而言,法治是为了解决道德矛盾的一种治国方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关系稳定发展的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人类最高理性的体现.
四、当今中国法治现状
中国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制度下,一直在在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封建帝制只能成为历史,此后我们开始了建立民主制度。民主的法治开始在中国实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们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在探索与实践中慢慢走向成熟。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
1、法治成为谋取利益的渠道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当规矩成为某些人获取利益的渠道,我们会怎样看待。在我们的国家中,有一些人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利,收受贿赂或是压榨人民,为他人和自己牟取暴利。因为他们拥有权力,拿法治来威胁他人。
2、法治理念未能普及,为部分人利用
中国现代法治基础较弱,人民对于法律的了解不够,又由于法律人才的缺乏,在费用上也较高.虽然国家有免费法律咨询机构,但数量太少,如此大部分普通民众遇事很少通过法律途径,甚至怕通过法律解决,一些人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明目张胆的违法,
更有甚者,一些人靠和别人打官司来谋取利益.
总之,就我国当前的形式来看,加强我国道德与法治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而且是重中之重。我们大家要一起携起手来,共同为这艰巨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祖国将会变得更加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将会很快实现
作文六:《一年道德与法治》1300字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17年1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
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互动,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文七:《道德与法治七上》5500字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学生学习质量检测试题(一)
道德与法治 (考查范围:1单元完 )
(满分 100分 答题时间 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 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多选者, 该题不给分。 每小题
1、 2017年 9月,刚升入七年级的我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进入新的起点。下列 对新起点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是中学生了,不能再像小学那样依赖父母
B .走进中学大门,一切都是新的。我感到好奇、兴奋,还有点不安
C .我要迎接中学生活的新挑战
D .作为中学生的我,已经可以像成年人一样独立了
2、小伟九月份就要就要升入七年级了,他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茫然。他高兴 的是进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能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茫然的是不知道中学 生活应该如何度过。请你给他支招儿,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准备( ) ①调整心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新挑战
②及时和同学交流,向其他同学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
③明确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④及时向父母和老师请教
A .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 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 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在“千手观音”邰丽 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 “行走”。他们对梦想的认识,对我们少年树立梦想的启示有 ( ) ①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生目标也各不相同③少年的梦想,总是无法实现 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右图漫画《梦想与毅力》启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
想( )
①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行动
②需要依赖他人的监督
③需要把理性化为具体的目标
④需要我们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5、小明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孩子,学习也很认真,在上课时表现很好但是 他不愿和同学交往,认为那样会耽误学习;他对老师安排的社会调查活动也不 上心,认为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假如你是他最要好的同学,你应该这样劝说他 ()
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中提升自己
②学习就是体现在成绩上
③作为中学生,我们需要人际交往,这样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
④学习就是把所有的时间放在书本上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 D.②④
6、 好学才能上进。 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了今天, 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 一条成功经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如此重视学习是因为()
A. 学习可以处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
B. 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唯一出路
C. 学习能使我们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增强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D. 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
7、小明说:“在课堂上把阅读当成学习,在课外把阅读当成休闲。如果我们真 的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视为一种享受,那么就能在阅读中感受快乐,获得美 感,进而增长知识,蕴养精神,提升道德,升华人格”这说明小明在() A. 享受学习的快乐 B.体验生活的苦恼
C. 和同学做朋友 D.融入新集体
8、小刚对圆周率的几十位数字产生了兴趣。他发现小数点后的 22位数字 3.1415926535897932384626可以译为略带古诗文味道的语句:山巅一寺一壶酒, 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结果他很快就被背出了这些 数字。这一事例说明()
①通过适当的方法,可以培养探究的乐趣②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我们学会学习 ③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享受到很多快乐④有了兴趣就能在学习中战胜所有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舍长以求短,智者
难为谋。”从认识自我的角度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A. 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B. 人的优势和不足是天生的,后天无需努力
C. 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D. 认识自我很困难,没有必要认识自我
10、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中做到“自知”的途径有() ①自我评价 ②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③悦纳和欣赏自己 ④他人的评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 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其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们认识自己可以 通过()
A. 与他人作比较来了解自己 B.照镜子了解自己
C. 他人的评价了解自己 D.自我反省了解自己
12、小英经常对自己说:“我个子小但有许多优点,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塑造更好地自我形象”。小英这是()
A. 自高自大的表现不利于全面认识自己
B. 充满自信、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表现
C. 维护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是自尊的表现
D. 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是自负的表现
13、刘超是个聪明的学生,可他在学习上不肯用功,老师提醒他应该更努力些, 他却说:“我现在如果太刻苦,将来不就没有“潜能”可发掘了吗?”他的说 法()
①错误,因为人的潜能是巨大的②错误,因为在实践中才能发掘人的潜能
③正确,因为人的潜能是有限的④ 错误,因为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就难以开发自 己的潜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14、【品读名言,认识生活】(每题 2分,共 10分)
(1)面对中学生活的可能与挑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示我们要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求我们学会学习要
(3
(4)“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启示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要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求我们学会学习要
【快乐学习 提升自我】
15、材料一 在北京八一学校 , 现已年过七旬的陈秋影 , 是**的初中语文教 师。如今回忆起**学生时期的点点滴滴 , 她用“沉稳、朴实”形容他。习近 平在学生时期热爱足球 , 对国学情有独钟。“喜欢读文史类书籍 , 尤其喜欢杜甫 的诗。”
材料二 我国现任总理**进入合肥第八中学不久 , 适逢“**”爆发 , 从小 好学的他只好辍学在家。后师从国学大师李诚 , 读国史、背唐诗 , 听他谈文论道、 说文解字 , 使渴望知识的心得到一种意外的收获和满足。从师 5年时光 , 在“停 课闹革命”的年代里 , 他的学业不但没有荒废 , 相反与日俱增。
阅读以上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学时代对人生有什么重要性 ? (4分)
(2)在青春的起跑线上 , 请你为自己列一个书单。(至少三本)(2分)
(3)在中学阶段 , 你打算怎样为成就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呢 ? (4分)
16、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 与他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他说:“搞物理实验,我可以两天三夜,甚至三 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 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 ” (1)丁肇中的话反映了什么道理?(4分)
(2)结合你自己的学习实际,列举学习中的苦与乐各两例(4分)
(3)新学期面对新的学习,请你给迷茫的同学介绍一下我们应怎样学会学习? (3分)
【认识自己 健康成长】
17、下面是七年级 1班的班级群里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聊天记录。请你认真阅读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真郁闷,昨天考试又不理想,我真的比别人笨 !
小于:我觉得你挺聪明的,班级里电脑坏了,都是你搞定 !
小雪:其实你很受欢迎啊 ! 同学有困难,你都及时伸出援手 ; 对待同学,你 总是态度友善、彬彬有礼,大家都很喜欢你。
小乐:我妈妈一直夸你,上次你冒雨来我家修电脑,我们很感谢你!
老班:同学们,加油吧!放飞自己的梦想去努力追寻。未来一段是你们的! 让我们携手创造青春的人生!
(1)小明在认识自我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分 ) 这样的问题会对他成长产生 怎样的影响?(2分)
(2)小明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更好的认识自己?(3分)
(3)请你提出建议,帮助小明做更好的自己(4分)
三、分析说明题(共 10分)
18. 最近收到一封家长来信:我是一位七年级学生的母亲,现在遇到一个难题, 我的孩子王力从小立下大志,有远大的梦想,所以在小学学习很努力,孩子信 心满满,可来到初中后,他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同学。他在日记中这样 写到:“王超同学反应多快,老师一提出问题,还没等说完,他就举起手来回 答,而且回答得还相当精彩。”“为什么我的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记东西 总是丢三落四的。”“张强总是和其他同学相处得很友好,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而我什么时候就能像他们一样???”他总是这样去想。甚至说进入中学我的 梦想在哪里??。我很担心孩子的未来。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王力同学的行为进行评析。(提示: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做去写)
【追寻梦想 放飞希望】
四、实践探究题(11分)
19、进入初中阶段,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对未来,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和
梦想,体验着生命的成长和丰盈!某班以“追寻梦想 放飞希望”为主题想要开 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1) 请为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 在班会中同学们交流了以下问题:(4分)
①进入中学后 , 你会有哪些新的感受 ? (2分)
② 请说一说 , 进入中学后 , 将会收获什么。(2分)
(3) 少年时织梦追梦的季节, 你的梦想是什么?个人梦是构成 “中国梦” 的一 块块基石。为使梦想成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4分)
(4)请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寄语一条(1分)
答案
1---5DDBCC 6---10CAACC 11---13CBB
14①珍视当下, 把握机遇, 从点滴做起, 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②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 兴趣③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④扬长避短。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最大限度地展现 自己的才华。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5、 (1)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 命进阶。(2)例如 :《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三百首》《昆虫记》《我们仨》《撒哈拉的 故事》等等。 (3)重新塑造一个“我” :越来越有活力 , 能坚持 , 有韧劲 ; 越来越坚强 , 会合作 , 能包容 ; 越来越有主见 , 敢于表达自我。
16、(1)丁肇中的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学 习中有辛苦。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学习有苦更有乐,当我们逐渐了解 世界奥秘时, 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 当学习成绩取得较大进步时, 我们就会感受学习中的美 好,获得学习的快乐。
(2)①学习中的快乐:成绩优异、获得奖励、解决了疑难问题、小制作取得成功等。②学 习中的辛苦:作业做不完、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批评、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等。
(3)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③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7、(1)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分)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不利于与他人交往等。(2分)(从自己和他人两个角度 回答)(2)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1分)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
己。(1分)③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1分)
(3)①要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欣赏自己。(1分)②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1分 ) ③主动改正缺点。(1分 ) ④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等(1分)
18、学生王力从小就立下大志,有梦想是正确的,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 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但是进入中学阶段王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促进自我发展, 可 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王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没有尽快适应 中学生活,这样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
所以王力要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珍视当下, 把握机遇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看待自己 扬长避短激发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9、(1)“放飞梦想 成就美好人生”等。(2)①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 意味着 新的目标和挑战②集体生活 , 涵养我们的品格 , 丰富我们的个性 ; 新的课程 , 引领我们探索新 的知识领域 ; 社团活动 , 给我们提供了发展兴趣的平台 ; 社会实践 , 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 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励着我们的潜能 , 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等等 (3) 自己的梦想根据 实际情况作答。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 大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 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努力需要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或我会做好人生规划,脚踏实地努力,坚定信念努力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等 (4)祝大家早日梦想成真!
作文八:《道德与法治教案》700字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2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3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4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5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6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7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8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29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0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1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2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3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4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5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6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37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8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39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0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1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2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3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4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5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6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7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8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49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 50 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课型: 道德与法治教案第课时
作文九:《道德与法治计划》1700字
浮山镇太公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吴成龙
2017.2.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 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 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 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进取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
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三单元:自救自护我能行 1、体验四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危险,注意远离危险,规避风险。
第四单元:温暖你我他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 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餐桌上的学问
第二周爱清洁
第三周 讲卫生
第四周 做事不拖拉
第五周过好每一天
第六周我进步我高兴
第七周 成长不烦恼
第八周 为你喝彩
第九周 向快乐出发
第十周 春夏秋冬学自护
第十一周 不玩火
第十二周 防触电
第十三周 会变脸的水
第十四周 地震来了会应对
第十五周 心中有他人
第十六周 小手拉小手
第十七周 他们需要关爱
第十八周期末测试
作文十:《道德与法治教案.》3600字
2016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 (上册 ) 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更名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 2016年教育部做出工作 部署: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 “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在中 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 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 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 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 法治》 。
我们的低年级品德教材也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按法治教育大纲相关 内容要求作出修订。 今年 7月 2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文通知苏教 ·中 图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已经通过专家审查和教育部审定,于 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
1.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的理解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 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法 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 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 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 治。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角度,不用 “ 法制 ” 用 “ 法治 ” 更为适 切。
2. 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
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 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 治精神, 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的境界, 那么法律 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 年成长,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
二、教材编写依据
依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颁发(2011年)
依据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颁 发(2013年)
依据 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颁发(2014年) 依据 :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 (2016年)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低年级单元框架
1. 参照课标提出的课程框架,创建有内在逻辑的教材单元框架。 《道德与法 治》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 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纬, 即: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 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 有创意地生活, 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 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 置身其中的儿童在 4个生活方面学习、 活动、 提升, 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 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 。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 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 场域构成, 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 发展的脉络, 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 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 教育的启
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 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 、 《幸福一家人》等;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 、 《游乐园里真开心》 、 《与规则同行》 、 《红路灯在站岗》等;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 课文有:《我的新伙伴》 、 《可爱的校园》 、 《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 《治家格 言》 ,古诗《锄禾》 《游子吟》 , 《论语》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不学礼无以立 ” “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 “ 宝典箱 ” 的形式呈现,将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 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 ” 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 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 “ 文 ” 化 “ 德 ” ,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 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 “ 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 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 身边的法, 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 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 。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 着力营造浓 郁的儿童文化, 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 满足儿童的需求, 利用儿童文化的感 染力, 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 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 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 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 不时在学习过程中 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 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 穿针引线, 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 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 学活动的作用 。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 台、法治窗、实践园、 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 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
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 “ 微绘本 “ 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 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 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14《唱儿歌 感受爱》 P26《找朋友》 P29《一颗星》 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 目标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 提高了教学的实 效性。 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 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 意识的熏陶。
4. 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 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 “ 观察哨 ” 、 “ 碰碰车 ” 、 “ 实践园 ” 、 “ 体验馆 ” 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 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 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通过主题鲜明 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 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实现课程综合, 促进儿童获得道德素养、 法治素养等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 苏教 ·中图版《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有机整合了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生
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儿 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这样的课程整合,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综合性、真实性、丰富性,开 放性,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课堂教学建议
1. 四个层次的教学建议
第 1层次:认真学习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与逻辑, 按教材编排的活动步骤教学。 因为苏教 ·中图版低年级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性较强,便教利学。
第 2层次: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学校德育活动需要, 重组教材进行教学。可 以是一篇课文内的活动顺序调整,也可以配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调整课序。 第 3层次: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更具时代感或地域特色。
第 4层次: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文为基 础资源, 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使教学 更加出彩。
2.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①首先好好理解教材。 ②备课要舍得花功夫。 先备学生,根据单元或课文教 学主题,了解学生思想脉搏,使教学有针对性。③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准备一定 的道具、活动材料,教研组共享。要布置学生做些课前准备,例如带自己小时候 的照片,在家长帮助下查阅一些资料等。④课前写教案,课后写随想反思,自己 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五 . 教学进度
上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