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_关于姓氏的作文,姓氏研究报告作文,邝姓氏调查作文》600字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_关于姓氏的作文,姓氏研究报告作文,邝姓氏调查
作文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
“姓氏”的故事
说到“姓氏”,大家可都是耳熟能详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两千多年前,“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可能有“姓”,但不一定有“氏”。这就要说到周朝时的贵族制度。
在周朝,贵族有四种:天子、诸侯、大夫、士。“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帝”,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天子不可能去管那么多土地啊~于是,天子就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身边的一些人,这就是“诸侯”。诸侯管的地方也不少啊,于是又分封给“大夫”。“士”就比较倒霉了,他们是没有土地的,只有一个贵族身份。
在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氏”。举一个例子,“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大家都听过吧,里面滥竽充数的那个“南郭先生”,就是一个贵族,“南郭”是他的“氏”,他自己姓“姜”,是“姜太公”
的子孙。“南郭”这个词,意思是南边的外城墙,在古代“城”指内城的城墙,“郭”是指外城的城墙,“南郭”是他的封地。所以,贵族的“氏”一般就是他们的封号。
后来,贵族制度取消,“氏”也就跟着慢慢消亡了。有些人就把前一辈的“氏”拆开,作为自己的姓。现在有些姓“郭”的人,还是“南郭”先生的子孙后代呢~
没想到姓氏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吧,有空自己研究研究吧。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
作文二:《作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400字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作为血脉传统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五千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了姓氏,你知道“姓”为什么是女字旁的吗?那是因为在以前,古代人不知道父亲,只知道母亲,在历史上是母系氏族社会。他们认为姓是母亲给的,所以姓的偏旁是女字,意思是妈妈;而生呢,就是只生育了。姓字由此而来。
姓是从公元前三千年第一个姓——风姓开始的。中国的姓氏不少于二万二千个,在所有的姓氏中,有一些姓氏早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而在先秦时代,那是的姓氏大都是先皇或者皇帝赐下来的。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氏:张、王、李、赵、刘、吴、陈、杨、黄、周;和最少见的一些姓氏:象毛、江、白、文、美、池、廖、苗等等,还有好多。
姓氏不单单只有一个字的姓氏,还有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的姓氏,诸葛亮的姓氏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诸”字但其实不是,诸葛亮的姓氏其实是“诸葛”两个字的。诸葛亮的姓氏只是一个比例,而其它两个字的或者三个字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或许,这种姓氏在我们身边时非常罕见的。
姓字,代表的是亲情的血缘;氏字,则代表的是特权与地位。
作文三:《作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500字
我国的姓氏种类繁多,光我们这个班级48个人里面估计就有45种姓氏,其实,姓氏是一个庞大的整体,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人用过的姓氏的种类就高达22000种,并且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下面我就来讲讲我们中国人姓氏的起源吧!
在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了姓氏这个说法。因为那时候是母系社会,只知道有母亲这个概念,但是不知道有父亲这个概念,所以姓字是由女和生字组成的,形象的表现出当时的社会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你知道吗?有些姓氏是老百姓不能取的。这还要在很早的时候,也就是先秦时代,当时的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姓氏的姓指的是血缘关系。而姓氏的氏指的是那些有地位特权的。人有的姓是皇帝恩赐的,历史悠久,比:张,王,李,赵这几个姓,另外我的姓氏“朱其实也是一个皇姓,如朱元璋,朱桢。都是明朝的皇帝。
其实不光在中国有姓这个概念在,德,美,英等国家都有姓这个概念,如怀特,史密斯,伊利莎白等,另外还有很多奇怪的姓,如,黑,白,死,鬼等令人大跌眼镜的姓氏。
啊!姓是一个大家族,其实不只有单个字的信,还有两个字的,如:欧阳黄铺,上官,诸葛,夏侯,甚至还有三四五个字等不同的姓氏。
作文四:《关于自己姓氏起源的调查报告》400字
关于自己姓氏起源的调查报告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它们世代相传,而我们是否了解它们的起源呢?假期里,我调查了我的姓氏——柴姓的起源,以次了解自己的姓氏。
调查主题:柴姓的起源。
调查目的: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自己的姓氏文化。
调查人员:柴春贺
调查方法:上网查询或询问祖辈、父辈的柴姓人士。查阅《通志》《姓考》《千家姓》《元和姓纂》《急就章》《百家姓》等有关书籍。 调查资料整理:
柴(Chái)姓源流纯正,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文公的儿子公子高之孙以高为氏,其17世孙高柴为孔门弟子。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调查结果: 柴姓,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高柴,一世祖为姜太公的十八世孙柴举。柴姓因此得来,世代相传。
发祥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望族居安阳郡(今河南省息西县)。
调查收获:1.了解柴姓的起源。
2.柴氏族系不仅历史悠久,且系名门世家,英杰辈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我么要将自己姓氏的荣誉发扬光大.
作文五:《关于姓氏的困惑》900字
姓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不但比较古老的姓,如姬、姒、姜、嬴等,都带有“女”字偏旁,就连“姓”字本身也是“从女,生声”。
上古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姓氏呢?班固《白虎通义·姓名篇》曰:“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看来,姓氏的出现,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母系氏族社会离我们太遥远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全是男权的社会,因此,所谓“天下同姓是一家”只不过是按照男性的血统排列下来的一家而已。多数女性有姓无名,婚前称“×氏”,婚后再将夫姓加在前面称“××氏”的现象,直到中华民国时才有了较大改观。新中国的《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从父姓,也可以从母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从母姓的情况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多数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如父母离婚后跟母亲一起生活了,父亲是“倒插门”,等等。而这些情况又常常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由此可见,姓氏无形中演变成了女性的枷锁。
社会学家指出:中国女性的解放不是女性自己争取过来的,而是有识之士(自然多是男性)给予的,进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人朦胧地意识到在姓氏方面的男女不平等,于是给孩子起名字时冠用了两个姓,孩子的姓名也就成了4个字。作为新生事物,这种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当今社会中颇为流行。然而仔细考察一下你会发现,这种方式只是象征性地而决不是实质性地,只是暂时地而决不是永久地改变了男女在姓氏上的不平等地位。首先,两姓并列时总是父姓在前,母姓在后;其次,这一代的姓氏问题解决了,下一代怎么办?随着4个字姓名的一代一天天成长起来,这个问题该提到家庭和社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吧。如果又出现夫妻二人各取姓名的第一个字为孩子确定姓氏的情况,这岂不是又回到了“从父姓”的老路上来了吗?
看来,姓氏的困惑不可能在男权社会得到解决了。同样的道理,也不可能在女权社会中得到解决。也许,只有到了一个男女真正平等的社会,这个困惑才能够解开。然而如何解开,对谁来说都是一个谜。是不是让姓氏消亡,你叫“尧”,我叫“舜”,他叫“禹”?看来只有这一条路了,但这决不是一条好的路。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人类岂不是又回到了无序的混沌状态?这恐怕不是人类的理想归宿。
我本来还对班固关于姓氏的那段论述拍案叫绝,然而写了此文,我却愈加困惑起来:姓氏的出现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作文六:《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800字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
“姓氏”的故事
说到“姓氏”,大家可都是耳熟能详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两千多年前,“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可能有“姓”,但不一定有“氏”。这就要说到周朝时的贵族制度。
在周朝,贵族有四种:天子、诸侯、大夫、士。“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皇帝”,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天子不可能去管那么多土地啊~于是,天子就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身边的一些人,这就是“诸侯”。诸侯管的地方也不少啊,于是又分封给“大夫”。“士”就比较倒霉了,他们是没有土地的,只有一个贵族身份。
在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氏”。举一个例子,“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大家都听过吧,里面滥竽充数的那个“南郭先生”,就是一个贵族,“南郭”是他的“氏”,他自己姓“姜”,是“姜太公”的子孙。“南郭”这个词,意思是南边的外城墙,在古代“城”指内城的城墙,“郭”是指外城的城墙,“南郭”是他的封地。所以,贵族的“氏”一般就是他们的封号。
1 / 2
后来,贵族制度取消,“氏”也就跟着慢慢消亡了。有些人就把前一辈的“氏”拆开,作为自己的姓。现在有些姓“郭”的人,还是“南郭”先生的子孙后代呢~
没想到姓氏里还有这么多学问吧,有空自己研究研究吧。
2 / 2
作文七:《有关姓氏的作文》4000字
有关姓氏的作文
篇一:百家姓
课题:何为百家姓,
一、教学目标:1、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
2、探寻中国诸姓中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
二、重点、难点: 1、姓氏的起源与分类
2.自己动手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三、教具:电脑
四、教学过程:
1、《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据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读起来顺口,易学好记。
2、《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3、“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宋朝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的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及其正妃孙氏、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姓。
4、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能使孩子们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
5、姓氏的前五种分类: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例如:熊、马、牛、龙、凤等等。、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3)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4)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5)以山名、河名为姓氏。例如: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
6、课堂提问:
1、有读过或知道《三字经》、《千字文》的同学吗,如果知道,能说说你们对他是怎么理解的,教会了你们什么道理,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2、同学们有读过百家姓吗,你们都知道都有哪些姓氏呢,
3、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赵钱孙李为什么排在前面呢?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一些原因,希望同学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
4、让同学们回家也自己学习一下百家姓及其百家姓有哪些,这样也方便于在下一节课的比赛。
五、课后作业
预习赵钱两个姓氏
课题:学习“赵、钱”姓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百家姓》。
2、认识赵、钱两个姓氏。
二、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家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
动中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他们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姓赵和姓钱的人吗?人多吗,生讨论,指
名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两个姓氏。
2、出示课件:认识赵、钱两个姓,并熟读。
3、介绍“赵”姓氏的来源。
4、介绍有关姓赵的历史名人。
5、讲名人小故事:赵云巧设空城计
6、介绍“钱”姓氏的来源。
7、介绍有关姓钱的历史名人。
8、讲名人小故事:钱镠睡警枕
9、生再读“赵、钱”两个姓氏。
10、观看视频
五、课堂提问:
1、 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昨日所提的问题。
2、 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吗,比如:赵姓的故事就不是一个,即赵姓的美丽传说故事关于瑶族赵姓的美丽传说故事。
六、课后作业
预习“孙、李”两个新的姓氏。
七、板书设计
赵、钱
课题:学习“孙、李”姓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百家姓》。
2、认识孙、李两个姓氏。
二、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家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他们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已经认识了《百家姓》中的两个姓氏,哪位小朋友还记得的,指名回答。齐背两遍“赵、钱”。
2、学习新的姓氏: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新的姓氏。有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哪两个姓氏,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认识孙、李两个姓,并熟读。
4、师介绍“孙”姓氏的来源。
5、指名学生说说有关姓孙的历史名人。
6、师讲名人小故事:孙武练兵。
7、师介绍“李”姓氏的来源。
8、师介绍有关姓李的历史名人:李白
9、师讲名人小故事:铁棒磨成针
10、生再读”孙、李”两个姓氏。
11、学生观看视频
五、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又认识了哪两个姓氏,讲了什么故
事?
六、课后作业
预习“周、吴”两个新的姓氏。
七、板书设计
孙、李
课题:学习“周、吴”姓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百家姓》。
2、认识周、吴两个姓氏。
二、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家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
动中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他们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班有多少人是姓周和姓王的?分别是谁,分别指名姓周和姓吴小朋友说说有没有认识姓周和姓王的历史名人。
2、学习新的姓氏: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新的姓氏。有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哪两个姓氏,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认识周、吴两个姓,并熟读。
4、介绍“周”姓氏的来源。
5、让学生说说有关姓周的历史名人。
6、师讲名人小故事:**的作文。
7、师介绍“吴”姓氏的来源。
8、师介绍有关姓吴的历史名人
9、师讲名人小故事:吴道子画水
10、生再读“周、吴”两个姓氏。
1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五、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又认识了哪两个姓氏,讲了什么故事?
六、课后作业
预习“郑、王”两个新的姓氏。
七、板书设计
周、吴
课题:学习“郑、王”姓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百家姓》。
2、认识郑、王两个姓氏。
二、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家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他们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小朋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姓氏,指名生回答,全班齐读一遍。
2、学习新的姓氏: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新的姓氏。有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是哪两个姓氏,指名回答。
3、出示课件:认识郑、王两个姓,并熟读。
4、师介绍“郑”姓氏的来源。
5、让学生说说有关姓郑的历史名人。
6、师讲名人小故事:郑板桥赋诗送贼。
7、师介绍“王”姓氏的来源。
8、指名生讲讲有关姓王的历史名人
9、师讲名人小故事:“东床快婿”王羲之
10、生再读“郑、王”两个姓氏。
1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五、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又认识了哪两个姓氏,讲了什么故事?
六、课后作业
把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郑、王
篇二:关于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次偶然地翻开百家姓,看到了徐姓,于是突发奇想,徐氏的祖先是谁,徐氏的发源地又在哪里,徐氏又有哪些名人,许多问答题一下子涌上我的心头,使我迫不及待的搜集徐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徐姓的来源和徐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徐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徐姓的名人故事。
1. 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
地,建立了徐国。
2.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3.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4.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篇三:关于任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任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我的两个好朋友韩林芮和刘嘉荣一个姓韩,一个姓刘,而我又姓“任”呢,我迫不及待的从网上查找了一番。
二、查询方法
(1)上网
(2)走访有关部门
(3)看书
(4)问长辈
三、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查阅
涉及的方面:任姓的来源。。。。。。
具体内容:任姓出自于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从国名为氏。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的传统的姓氏。有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
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信息渠道:看书
涉及方面:关于姓任的女氏的源头
具体内容: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
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捷妤传》上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姓任的名人:
任不齐任仁发任器任傲任安 任光
四、总结
任氏的历史长远,有任氏前祖任不齐;大力士任鄙;大诗人任傲;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任光;教书一第的任棠;文学家任方。。。。。。(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有关姓氏的作文),我们应为任氏祖先而感到自豪。
作文八:《关于自己的作文》1700字
://.downhot.红领巾范文网 ://.hljwlg./ 最好的范文网站 精品范文网站
关于自己的作文
关于自己的作文
贪吃的我
一张永远挂满微笑的面孔,一张时时刻刻都塞满东西的嘴巴,一对看见好吃的东西眼珠子就会滚出来的眼睛。走在街上,如果你听到“啊,我的天~”之类的神经话,这一定是什么食物扑鼻的香味刺激了我。由于妈妈精湛的厨艺,每顿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再加上百吃不厌、如饥似渴的“胃神”,我贪吃极了。薯片呀,饼干呀,火腿肠呀,洋芋串呀??很多零食都会在我的嘴里
”。妈妈只要一看到我油光锃亮、吧嗒吧嗒蠕动的嘴,就会摇头轻叹:“送命
“你少吃点儿好不好??”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叫我去买菜,我欣然从命。阳光明媚,鸟儿欢唱,树木在暖阳中伸展着枝叶,小草在轻风中欢跳,真是让人神清气爽的清晨呀~
“嗯,”突然,迎面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那个香啊,让我有些飘飘欲仙。我感到好奇怪,眼珠滴溜溜乱转,被香气熏得变了形的鼻子“呼呼”地响。原来前面有一家小面馆,哦,那香气一定是从那里传过来的。看着那一个个埋头吃面的顾客,看着他们那一副副陶醉的神情,我差点儿被香气熏倒,口水已经填满了路上的所有小坑。
可是,我身上只有买菜的钱呀,吝啬的妈妈为什么不多给我一碗面的钱呢,在我心里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打响了,到底是吃一碗香喷喷的面,还是到菜市场买菜呢,吃~为了我那可怜的“胃神”,为了对得起我这张吃遍天下的嘴巴,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行,不能吃,妈妈那火爆脾气,一会儿“雷雨交
我可受不了??经过了十几分钟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和我的“胃神”反复加”
研究,终于一致决定——听从我“胃神”的意见,尽量发挥好我贪吃的本性。
面端上来了,一闻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我的鼻子就被熏醉了,口水飞流直下。哇,我的选择果然没错。正当我倾情品尝这人间无、天上有的面条时,突然有人“啪”地拍了一下我的肩头,差点儿吓掉了我七魂中的六魂。我转过身,“呀~妈??”看见那张愤怒而熟悉的脸,我亲爱的面条挂在嘴边,张开的嘴巴话都说不出来。“跟我回去~”我不敢抗命,默默地跟在妈妈身后回家,可那股浓烈的面香紧追不放,肚子还在大叫着:“我要吃面、我要吃面??”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小草在为我摇头叹息,暖风为我奏起伤感的乐章,躲在白云里的阳光也不再灿烂,不知从哪儿飞来的乌鸦在我头顶上“呱呱”直叫。
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果不其然,妈妈恶狠狠地“打雷”:“我说呢,怎么这么大半天还没回来~原来是馋瘾又犯了哈~”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脸上红领巾范文网 ://.hljwlg./ 最好的范文网站 精品范文网站
://.downhot.红领巾范文网 ://.hljwlg./ 最好的范文网站 精品范文网站 堆满讨好的傻笑。妈妈又“打雷”:“叫你去买菜,你居然去吃面,你这贪吃的坏毛病怎么就是改不掉呢,快,再去买菜回来,要再让我发现你贪吃,看我不把你的嘴缝起来~听见没有~”
又一次走在买菜的路上,十一点钟的太阳火辣辣的,快乐的小鸟藏在浓荫里歌唱,小草也仰起脸向我点头示意。路过那家面馆,那人间美味又冲我袭来,我的口水又禁不住流出来了,嘴巴又禁不住在“吧嗒吧嗒”地响。我回味着刚才的美味,心想,嘿,这顿骂没有白挨,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过足自己的馋瘾了~
哈哈,这就是我,一个贪吃、可爱的我~虽然我为此挨了不少骂,不过,贪吃让我变得更可爱了~所以,我愿意一直这样贪吃下去,我喜欢这可爱的我,长不大的我,贪吃的我~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的写作训练。小作者抓住自己贪吃的性格,写了一件贪吃面条的事情。事情极为普通,情节也不曲折。但小作者充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传神地描述了自己贪吃的性格,读来令人捧腹。文章的三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可见小作者不一般的表达技巧。 《关于自己的作文》 红领巾范文网 ://.hljwlg./ 最好的范文网站 精品范文网站
作文九:《关于自己的作文》1400字
关于自己的作文 贪吃的我 一张永远挂满微笑的面孔,一张时时刻刻都塞满东西的嘴巴,一对看见好吃的东西眼珠子就会滚出来的眼睛。走在街上,如果你听到“啊,我的天!”之类的神经话,这一定是什么食物扑鼻的香味刺激了我。由于妈妈精湛的厨艺,每顿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再加上百吃不厌、如饥似渴的“胃神”,我贪吃极了。薯片呀,饼干呀,火腿肠呀,洋芋串呀??很多零食都会在我的嘴里“送命”。妈妈只要一看到我油光锃亮、吧嗒吧嗒蠕动的嘴,就会摇头轻叹:“你少吃点儿好不好??”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叫我去买菜,我欣然从命。阳光明媚,鸟儿欢唱,树木在暖阳中伸展着枝叶,小草在轻风中欢跳,真是让人神清气爽的清晨呀! “嗯?”突然,迎面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那个香啊,让我有些飘飘欲仙。我感到好奇怪,眼珠滴溜溜乱转,被香气熏得变了形的鼻子“呼呼”地响。原来前面有一家小面馆,哦,那香气一定是从那里传过来的。看着那一个个埋头吃面的顾客,看着他们那一副副陶醉的神情,我差点儿被香气熏倒,口水已经填满了路上的所有小坑。 可是,我身上只有买菜的钱呀,吝啬的妈妈为什么不多给我一碗面的钱呢?在我心里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打响了,到底是吃一碗香喷喷的面,还是到菜市场买菜呢?吃!为了我那可怜的“胃神”,为了对得起我这张吃遍天下的嘴巴,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行,不能吃,妈妈那火爆脾气,一会儿“雷雨交加”我可受不了??经过了十几分钟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和我的“胃神”反复研究,终于一致决定——听从我“胃神”的意见,尽量发挥好我贪吃的本性。 面端上来了,一闻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我的鼻子就被熏醉了,口水飞流直下。哇,我的选择果然没错。正当我倾情品尝这人间无、天上有的面条时,突然有人“啪”地拍了一下我的肩头,差点儿吓掉了我七魂中的六魂。我转过身,“呀!妈??”看见那张愤怒而熟悉的脸,我亲爱的面条挂在嘴边,张开的嘴巴话都说不出来。“跟我回去!”我不敢抗命,默默地跟在妈妈身后回家,可那股浓烈的面香紧追不放,肚子还在大叫着:“我要吃面、我要吃面??”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路边的小草在为我摇头叹息,暖风为我奏起伤感的乐章,躲在白云里的阳光也不再灿烂,不知从哪儿飞来的乌鸦在我头顶上“呱呱”直叫。 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果不其然,妈妈恶狠狠地“打雷”:“我说呢,怎么这么大半天还没回来!原来是馋瘾又犯了哈!”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脸上堆满讨好的傻笑。妈妈又“打雷”:“叫你去买菜,你居然去吃面,你这贪吃的坏毛病怎么就是改不掉呢?快,再去买菜回来,要再让我发现你贪吃,看我不把你的嘴缝起来!听见没有!” 又一次走在买菜的路上,十一点钟的太阳火辣辣的,快乐的小鸟藏在浓荫里歌唱,小草也仰起脸向我点头示意。路过那家面馆,那人间美味又冲我袭来,我的口水又禁不住流出来了,嘴巴又禁不住在“吧嗒吧嗒”地响。我回味着刚才的美味,心想,嘿,这顿骂没有白挨,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过足自己的馋瘾了! 哈哈,这就是我,一个贪吃、可爱的我!虽然我为此挨了不少骂,不过,贪吃让我变得更可爱了!所以,我愿意一直这样贪吃下去,我喜欢这可爱的我,长不大的我,贪吃的我!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的写作训练。小作者抓住自己贪吃的性格,写了一件贪吃面条的事情。事情极为普通,情节也不曲折。但小作者充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传神地描述了自己贪吃的性格,读来令人捧腹。文章的三处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可见小作者不一般的表达技巧。
作文十:《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10200字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关于姓氏的研究
报告
[一 :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
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 黄霸 黄盖黄巢 黄庭坚 黄道婆 黄宗羲 黄遵宪 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
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 王昭君 王政君 王凤 王莽 王匡 王霸 王朗 王祥 王览 王导 王充 王献之 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刘姓的来源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刘姓名人
刘禹锡 刘邦 刘秀 刘备 刘裕 刘晏 刘禹锡 xx
上网
刘姓人口数量
刘姓是现代中国人口比较多的姓氏,当代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约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
爷爷的讲述
刘姓族谱
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报刊
吴姓的来源
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
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书籍 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吴姓名人
吴广 吴汉 吴道子 吴曦 吴承恩 吴伟 吴三桂 吴嘉纪 吴伟业 吴敬梓 吴熙载 吴历 吴大猷 吴清源
上网
吴姓人口数量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约2460万人
爷爷的讲述
吴姓族谱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
四.调查后的结论
关于姓氏研究报告的结论
1.从本次研究报告调查中我们知道了有关姓氏的故事等内容
2.本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了解了中华姓氏的伟大
3.中华姓氏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二 : 关于汤姓历史来源的探究报告]
关于汤姓历史来源的探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姓汤,把以我就查阅汤姓的起源和来源。
二、调查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汤姓名人故事。
2、网络查阅。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体内容
网络查阅
汤姓来源
源出子姓。帝喾之子契,为子姓,其14代孙名履、字汤,宋代
列全国第97位大姓
网络查阅
历史的汤姓名人,汤姓的人口。
汤宽,汤锡铸,汤秉达,全国约250万人。
爷爷讲述
汤姓族谱
在乐清市内族谱约30卷。
三、结论
汤姓来源:(1)源出子姓。帝喾之子契,为子姓,其14代孙名
履、字汤,经11次征战,于前公元1600年一举灭夏,建立商朝,史称商汤。其后人以他的名字为氏。(2)周武王灭商,封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管建筑),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3)避祸避讳改姓。宋国末代君主子偃,其侄子隆,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改为汤氏。五代南唐右仆射殷崇义,国亡奔宋,避赵匡胤父亲之名讳,全族改姓汤。郡望:中山郡(今河北定县)、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宋代列全国第97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16,,约12万余人;当今列为全国第90位大姓,占全国人口0(19,,约250万人。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在中原地区。汉朝东移江苏。唐朝南下移民到皖浙赣湘川闽。明朝进两广。清初入台湾。 铜盂创业 汤姓自明代进入广东,现为广东第74位大姓。汤氏入潮开基祖之汤江南,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于明朝中叶迁徙入潮,落籍于潮阳县贵山都嘉定岐南村(今铜盂镇)。明末其裔孙分居海门等地。 潮汕汤姓人口约1(93万人。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约3500人;潮阳区1100多人,分布铜盂、海门、棉城等镇;潮阳区约20人;澄海区约100人,分布澄城、隆都等镇;南澳约100人。饶平约1万人,聚居柘林、黄冈,分布三饶、大埕等镇。揭阳市区200多人;揭东2500多人,分布新亨、玉湖、锡场等镇;普宁1500多人,分布下架、流沙、麒麟等镇;惠来隆江等镇约300人。 文才武将 汤宽,字寿侯(,,1729),潮阳县海门人。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成年后入伍海门营,
由行伍提拔为海门守备。行动敏捷,谙熟水性。清康熙51年(1712),南澳总兵黄龙率师出海,时值飓风骤起,有战船沉没。汤宽跳入海中,奋不顾身救起百多名落水士卒,所有官兵为之赞叹~后调任广海守备,时有强盗作乱,汤宽率师平定。后升香山副将。雍正7年(1729)晋升金门镇总兵,未到任病逝。 汤锡铸(1834,1892),饶平县宣化都柘林乡(今柘林镇)人。29岁时中举人。但因家贫无法凑足旅费进京会试,遂离家渡海抵暹罗(泰国),以卖字为生,又兼应聘授徒,稍有积蓄,即归家游学京师,以待会试。不幸母病逝,又归乡守母孝,痛惜高中的机会。光绪6年(1880)以知县选用,曾任福建闽侯县侯补知县,后任云南河阳县(今澄江县)知县。任内勤政爱民,造福一方,但积劳成疾,于光绪18年(1892)病逝于任所。 汤秉达,1907年出生于饶平县。17岁到香港谋生。1934年合办南泰行,任经理。1945年后自办同福行经营地产,并合办,,华贸公司,任董事长。历任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会长,潮州商会会董、副理事等职。曾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汤姓乐清分布四大族,太祖200年前迁至乐清永嘉,乐清乐城大房太公,盘石横河二房大公,翁垟山屿三房太公,赵家硐四房太公,分散户有湖横东岙峡门等,总人口约8000人。
[三 : 关于陈友谅的出生地和姓氏93]
关于陈友谅的出生地和姓氏
——在陈友谅全国研讨会上的发言
《仙桃英烈陈友谅》作者 刘祖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从十四岁开始研究陈友谅,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陈友谅,他是枭雄还是英雄,《仙桃英烈陈友谅》一文中已有阐述。我现在只就陈友谅的姓氏和出生地问题做一简短发言。
小时候听父辈讲,别看我们通海口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可在元朝末年,这里的排湖岸边却出了个大人物。他率领着农民起义军,高举反元大旗,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动摇了元朝的国基。眼看就要开国当皇帝了,可惜盛业不终,败给了朱元璋。他的名字叫陈友谅。
古往今来有不少误会,有笔误,有口误,有眼误,有耳误。在清朝乾隆时期,西川有战事,六百里加急的奏折送到乾隆手中,他误将“西川”说成“四川”,这个错误一直沿袭到的如今;我们这次研讨会,也有误会发生,我明明叫刘祖荣,可是会议指南和这个席口的名字却写成了刘祖云。这是笔误还是耳误,具体到陈友谅身上,六百多年来,对他的误会太多太多??
民国初年,湖北省内务司司长饶汉祥的《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碑铭》中有两句名言:“帝媾其胎,而明获其种。”面对这一不争的事实,朱元璋在他登基后不久,便以大明皇帝的身份,亲率文武百官,从南京来到武昌祭吊陈友谅,并御书
“人修天定”匾额,以示敬仰。可一些史学家、小说家却囿于“成
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陈腐观念,对陈友谅却作出了许多有失公允的评价。对此,我只能深表遗憾~
朱元璋当了大明皇帝,他被尊为“真龙天子”;陈友谅功败垂成,连他下葬的地方凤凰山也要改变名称:凤凰山不叫凤凰山,改叫蛇山了~更有甚者,有人把陈友谅的籍贯和姓氏也给改了。《明太祖实录》分明记载:“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可一百多年后,童承叙在他的《平汉录》中却说:“陈友谅,沔阳人,本姓谢。祖千一,赘入陈,遂从其姓。父普才,黄蓬渔子也。”
童承叙的这段话给出了两个错误信息:(一)陈友谅的出生地是沔阳州黄蓬。朱元璋登基之后,将原沔阳府降为沔阳州,属安陆府,辖玉沙(今仙桃市)、文泉(今洪湖市)、竟陵(今天门市)、汉川、汉阳、监利六县,而黄蓬当时属文泉县。依童所说,陈友谅的父亲(普才)乃“黄蓬渔子”,那么,作为儿子的陈友谅自然也就是洪湖人了。(二)陈友谅本姓谢,从其祖改姓陈。
陈友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他的功过是非持有不同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他的出生地和姓氏也信口开河,实难苟同。近年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陈友谅出生排湖,陈氏嫡传。
(一)据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陈氏宗谱》记载:陈友谅于元朝至治二年辛酉(1321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州玉沙县宝成乡石板里排湖西南岸的百石垸陈家湾(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六组)一个渔民之家。曾祖陈闻禧生
有五子,依次取名为陈千一、陈千二、
陈千三、陈千四、陈千五。陈千一是陈友谅的亲祖父,自幼勤奋好学,颇有学识,及长,娶沔阳缙绅之女孙氏为妻。孙氏生有三子:长子陈普才、次子陈普略、三子陈普全。陈千一对长子陈普才颇为器重,几度择师学文习武,督其所成。陈普才虽然文韬武略,因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极其不满,甘愿困守闾里,从事渔业。陈普才在捕鱼过程中,结识了渔家女吴氏,并结为夫妻。吴氏生有七子,陈友谅排行老四,他上有三个哥哥:友富、友财、友直;下有三个弟弟:友仁、友贵、友信。
陈友谅自幼跟随父亲学文习武。及长,娶妻杨金凤。杨氏聪慧娴淑,相夫教子,乡梓称善。提起杨金凤,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故事:陈友谅治军,提倡将士屯田,且耕且战。为了多储粮食,保障给养,令皇后杨金凤亲主厨事。杨氏用大米粉配以佐料,拌合鱼、肉、菜蒸制,首创“沔阳三蒸”。将士们吃得好又吃得饱,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粮食。“沔阳三蒸”的品牌立刻传遍了荆楚大地。有句民谣夸赞道:“蒸菜大王,独数沔阳。一吃有味,十里闻香。”
陈千一年过花甲,见孙儿友谅勤奋好学、文武兼备,感到十分高兴。一日,忽然想念起了远在文泉县黄蓬山的好友谢千一,想去探望,在和家人商量后,与老伴孙氏驾船前往。在黄蓬山与谢千一相聚期间,某日和孙氏到长江捕鱼,谁料想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间,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巨浪打翻了渔船。因年老体弱,陈千一夫妻双双溺水而亡。尸体被打捞上岸后,由于时值六月三伏
天,不宜运回排湖老家,由谢千一等人将陈千一夫妇的遗体安葬在黄蓬山。这样一来,历史上产生了两个讹传。一是把陈千一说成了谢千一。如果真
是如此,那他们必然要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办:凡入赘者,三代必须归宗,而陈友谅正值第三代,那就应叫谢友谅而不是陈友谅。从《陈氏家谱》可知;不仅陈友谅不姓谢,其他弟兄也无一人姓谢;二是把黄蓬山说成了陈友谅的出生地。实际上,在陈友谅的亲房家族中,除了陈千一夫妇安葬在黄蓬山外,再无其他任何一个人在黄蓬山休养生息过。
(二)《明太祖实录》卷十三称:“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姿貌丰伟,尝为县吏乐”。《明太祖实录》修于洪武五年(1372年),而陈友谅死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相隔只有九年。《明太祖实录》作为官方档案,说陈友谅是沔阳玉沙县人,而且世业渔,即祖祖辈辈打鱼,可见陈氏家族是地道的玉沙县(今仙桃市)排湖土著,并不是其它地方的人,也不是由外地迁来的。
有人说,黄蓬山也属玉沙县管辖,看似说的不错,实际上是偷换概念。洪湖原名文泉县,且县名早于玉沙县。玉沙县原名沔阳县,与天门县是一个整体。在唐朝中期己未年,也就是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泽口处溃口,汉江改道,通往长江的出口,由龟山的西边改成了龟山的东边。改道后的汉江,将沔阳、汉阳两县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唐代宗李豫,将汉江北边的汉阳命名为“汉口”,南边的仍叫“汉阳”;汉江北边的沔阳命名为“竟陵”(今天门市),
汉江南边的沔阳,因洪水淹过后,遍地白沙,改沔阳县为“玉沙县”。汉江改道之后,原来的旧河道位于荆州城的东面,取名为“东荆河”。在陈友谅所处的元朝和童承叙所处的明朝,东荆河以南叫文泉县,东荆河以北叫玉沙县,同属沔阳府(州)管辖。直到明朝后期的庚辰年,也就是公元1580年,明朝万历
八年,沔阳州文泉县发生强烈地震,县城清水堡周围,方圆百里,一夜之间,变成了洪水滔天的湖泊(洪湖),原文泉县的版图,在地震后全都划归玉沙县管辖。玉沙与文泉合并了三百七十年,直到1951年6月沔洪分治,东荆河以南为洪湖县,东荆河以北为沔阳县。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沔阳县,建立仙桃市。同年10月20日,仙桃市成立。“沔阳”自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公元503年建制以来,经历了一千四百八十三个春秋的风风雨雨之后,“沔阳县”改名为“仙桃市”,旧貌换新颜。现在武昌桥头蛇山上,陈友谅墓的左侧石碑上,有皮明庥教授写的“陈友谅生平”,说“陈友谅是湖北洪湖市人”,很可能是沿用了明代童承叙的说法。
(三)陈友谅儿时的好友,也是他起义后的战友,除胡廷瑞是仙桃市西流河镇下查埠布施台村人外,其余都是排湖周边的人,其中张定边是今通海口镇堤塆村十组冯家榨人;陈英杰是红庙人;康茂才是红庙村五组康家台人;丁普郎是通海口镇马套村十一组丁家台人。如果陈友谅果真出生黄蓬,他能与百里之外的这些人结下总角之缘吗,
以上观点是否确当,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谢谢大家~
2012年10月31日
[四 :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来源的研究报告]
我们学校有好几个老师和同学姓陈。(,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组同学就为陈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走访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陈姓的来源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来源的研究报告
1.我国的陈姓源远流长,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河南淮阳)候,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氏后,谥号陈胡公,陈氏是他的后代,历代视为正宗。这也是后来陈姓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2.在历史长河中陈姓人才辈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末文学家陈琳,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西晋史学家陈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陈毅,清臣陈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陈贞慧,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我们为陈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3.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
[五 : 关于姓氏]
关于姓氏
人皆有名,姓名是识别人类个体的符号,是人在社会交往时的身份标志,没有名字,人就不知道自己是谁,无法确定自己在家庭以致在社会中的地位,无法参与任何社会活动。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从考古的角度讲,商朝是最可能获得姓氏起源物证的朝代。那个时代是典型的奴隶制时期,国家机构已经形成,帝王的嫡子有王位继承权,某些庶子被分封。这些爵国的后裔可能以国或封地的名字逐渐形成姓氏。
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新斌说:“分封就是分家,分家就是分氏,所以氏也就越来越多。”于是姓氏在那个时代大爆发了。以国为氏最为普通,后世再衍生出无数姓氏;另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如以太史、司马、司空、司徒等为氏;以先人别号为氏的,如唐、夏、殷;以封地为氏的,如鲁、米、卫;以先人谥号为氏的,如庄、武、穆、宣;以居住地名为氏的,如郭、池;以从事职业为氏的,如陶、屠、巫、卜等等。
在姓氏大爆发的周代,并非全中国人人都有姓。到了实行郡县制的秦,标别贵贱的“氏”才变得没有意义,反而同代表血统关系的姓逐渐合一。再后来一道编户齐民的旨意,仿佛一阵春风佛来,姓氏才吹开了平民的家门。弄清楚这层历史,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上古帝王的世袭族谱可以那么清楚地一笔画到周,因为那时
姓氏还是很高贵和稀罕的,几乎凡是姓氏的拥有者都能够名留青史。
姓氏是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百家姓》一书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期间。北宋初年,江南吴越国的国王钱弘俶归降北宋王朝,北宋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非常高兴,特意为钱弘俶重新编修了《百家姓》。人们大多眷念故国故土,使很多小王国消失后国名变为姓氏,还有一些以自己部族的宗长姓氏为姓,或者被赐姓等等。( 文章阅读网: )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共有608个姓氏的家谱流传至今,涵盖了宋代《百家姓》中的371个姓氏,占84%。其中单姓552个、复姓56个。
宋代《百家姓》中共有65个姓氏没有家谱流传下来,主要是偏冷稀少姓氏,如滑、家、咸、阴、能、空、公羊、长孙等。
在存世家谱的608个姓氏中,陈姓家谱种数最多,达2990种;其次为张姓,2597种;王姓2512种;李姓2157种;刘姓2029种;这5种的家谱均超过2000种。家谱种数在1001~2000种之间的姓氏有:黄、吴、周、杨、徐、林;家谱种数在501~1000种之间的姓氏有:宋、胡、郑、爱新觉罗、许、叶、何、谢、赵、萧、罗。
翻开历史,发现我国姓源浩繁庞杂,在中国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死,是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非常避讳的事情。以此为姓,自然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难,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里的“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
黑,任何文化都祟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
老,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
毒,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最近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有些人的姓氏像大熊猫般珍稀,如“啊”“哦”“个”“十”“百”“千”等。还有以动物命名的姓氏,如“鹤”“猴”“虎”“凰”“雀”等,以及颇具刀光剑影色彩的姓氏,如“棍”“鞭”“兵”“戟”等。这些鲜为人知的姓氏,被网友称作为“熊猫姓氏”。据一些地方的普查员反映,类似“些”“交”“仙”“串”“别”“哭”“看”等极其稀有的姓氏有上百个。
由于中国姓氏繁杂多变,常出现改“姓”的故事。上边一个“彡”,下边一个 “且”,这个念shǎn的字,正是山东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村民冼长友原本的姓氏。8月13日,在他家的小院里,
他告诉记者,老祖宗留下的这个姓太生僻,高庄村共有3500人,其中“shǎn”姓的大约有200人。这些村民在2006年办理二代身份证时,陆续都将姓氏更改,大部分选择“冼”姓,也有少数选择“显”字。
村民shǎn海建的驾驶证上只有“海建”两个字,原因是电脑上的各种输入法都打不出这个姓。这个驾驶证多次被交警认定为“假证”。
孩子上学填写学籍、出门打工办保险、办理银行存折??所有这些都让他们挠头。“电脑这玩意,你说到底是添方便还是添麻烦,”一位村民说,以前这个字可以手写,而现在却只能在电脑上用各种同意字代替,然后再到村里、派出所开具证明。
村民们改了姓,内心里却还是有些疙瘩,“我们不希望老祖宗给我们的姓氏在这一辈失传。”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长潘建荣说:“现在出版的《辞源》、《辞海》这两本大型工具书都没有收录。《汉语大字典》“彡”部收录了这个字,注音为shǎn。《康熙字典》解释说,西羌有这个姓。《汉书》记载了羌族的复姓“彡姐”。很有可能是唐高宗为一位御林军统领大将军赐姓而专门造的字。汉字凝聚了悠久的文化,不能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就取消了。
在诸多姓氏中,也有许多巧趣之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一句咏秋诗,据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显示,以这句诗为姓的人分别有:
海:人;上:4539人;升:529人;明:人;
月:6202人;天:3617人;涯:61人;共93人;此:67人;时: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姓氏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近日,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李、王、张姓虽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继续位列姓氏前三甲。
这项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中国的复姓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透过这一个个复姓,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
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
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认真揣摩这些复姓,很有意思。比如,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这可能是一种复姓单音化的趋势吧。
我国在世界上具有最久远的姓氏传统,它经历了一个形成、演变、融合的发展过程,它涉及历史学、地名学 、人名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随着人文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加快,我国的姓氏文化一定有更大的提升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姓氏的故事的作文500字_关于姓氏的作文,姓氏研究报告作文,邝姓氏调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