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优秀作文]孟母三迁新传》800字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孟家又搬家了!”卖报纸的小贩在大喊道。哟!孟子又搬家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了吧!这回不知道孟与谁为邻了。
还记得孟母说过的一句话:“邻,是无法回避的,却可有选择的。”这次孟母却是因为学堂附近出现一大堆工厂,什么钢铁厂,石油加工厂的,环境受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孟母曾去申诉道:“与你为邻,我们众人深受污染其害,这土地几里尽是乌烟,尔何不速速离去?”但一直没有答复,孟母只得带着孟子又一次搬家了。
孟母经过自己再次深思考虑后,决定在广州的摩天大楼的最高层落户了。孟母想,我已经在最高层了,不会有人打扰到孟子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孟母发现孟子有些奇怪,出入西装革履,穿金戴银的。于是一探究竟,发现住在周围的邻居都为暴发户,还听到一次孟子与他们的对话。“孟子先生,与你为邻真是三生有幸,希望能借助一下你的声誉来为我们的商品提升一下形象,至于酬价方面,任你定夺。”甲说。“这个嘛!好说。只要你会做就可以了。”孟子的这一番话,吓着孟母!呜呼!她决不容忍自己的孩子如此的重势利金钱。
这会,孟母再一次带着孟子远离中国到国外去了。谁知到了美国定居后,孟母又一次的希望落空了。由于恐怖主义的存在,他们经常受到恐吓,甚至袭击。孟子在此惊慌下,得了精神病。
孟母大哭道:“与他为邻,伤我孩人格,与你为邻,害我孩身体。到底是为何?难道找一个好的‘你’作邻居都没有吗?为何要为难我们这些想要廉洁的人?为何要我们与那些世俗不堪的人为邻?”
孟母的三次搬家寻邻的希望落空了,最后,孟母带着孟子在精神病院里住下,他们的邻居都是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都是些风霜高洁、不畏强暴的人,好像是陶潜和李白也在里面吧。
我想他们应该找到了和找对了自己的邻居。因为我总听到孟母这样说:“陶潜先生,与你为邻,真好!看我们家的孟子又聪明了不小……”
作文二:《读《孟母三迁》有感作文》600字
孟母,一位家喻户晓的母亲,家境并不好,但她不怕苦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将孟子培养成一位伟人。
孟母一生吃尽了苦,但为了将孟子培养成一代英才,再大的苦他也吃得下,孟子早年丧父,仅靠孟母一人在家做些零工补贴家用,孟母曾三次搬家,是由于孟子,因为孟子年纪太小什么事都比较喜欢模仿,第一次搬到了一个闹市,那里的叫卖声整天连续不断,孟子也学起了他们,整天叫卖,孟母立刻认为这个地方并不是我儿可以居住的地方,不能让他受到这个环境的迫害,第二次孟母搬迁到了一个办丧事的地方,这次孟子没有再次叫卖过,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可行,没想到过了几天,孟子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学起大人们哭丧,孟母知道后认为这还不是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孟母又搬到一个学堂的旁边,孟子每天醒来时就能听见读书声,孟子觉得好奇,于是孟子就经常跑去学堂的外面听他们读书,并且自己跟着学习,盗了最后孟母想尽方法让孟子进入学堂,孟母这才安心。
在现实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爸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从小受到了爷爷的熏陶,他为人正直,真诚。所以有许多人景仰我爸,因此我爸爸希望我可以超过他,比他更好,从小就不让我和一些品质恶劣的孩子在一起玩,但时间流去,我也渐渐的不听爸爸的话了,我爸爸多次叫我不要和那些孩子走得太近,可我就是不听,现在我知道了。孟母含辛茹苦的将孟子养大,也让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是为了不让孟子自毁前程,我也知道我不该这样做,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时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像陶渊明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不能让不好的人或事物蒙蔽了你的双眼,要自觉抵制,千万不要自毁前程。
作文三:《作文读《孟母三迁》有感》700字
[作文 读《孟母三迁》有感] 孟母,一位家喻户晓的母亲,家境并不好,但她不怕苦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将孟子培养成一位伟人,作文 读《孟母三迁》有感。 孟母一生吃尽了苦,但为了将孟子培养成一代英才,再大的苦他也吃得下,孟子早年丧父,仅靠孟母一人在家做些零工补贴家用,孟母曾三次搬家,是由于孟子,因为孟子年纪太小什么事都比较喜欢模仿,第一次搬到了一个闹市,那里的叫卖声整天连续不断,孟子也学起了他们,整天叫卖,孟母立刻认为这个地方并不是我儿可以居住的地方,不能让他受到这个环境的迫害,第二次孟母搬迁到了一个办丧事的地方,这次孟子没有再次叫卖过,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可行,没想到过了几天,孟子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学起大人们哭丧,孟母知道后认为这还不是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孟母又搬到一个学堂的旁边,孟子每天醒来时就能听见读书声,孟子觉得好奇,于是孟子就经常跑去学堂的外面听他们读书,并且自己跟着学习,盗了最后孟母想尽方法让孟子进入学堂,孟母这才安心,读后感《作文 读《孟母三迁》有感》。 在现实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爸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从小受到了爷爷的熏陶,他为人正直,真诚。所以有许多人景仰我爸,因此我爸爸希望我可以超过他,比他更好,从小就不让我和一些品质恶劣的孩子在一起玩,但时间流去,我也渐渐的不听爸爸的话了,我爸爸多次叫我不要和那些孩子走得太近,可我就是不听,现在我知道了。孟母含辛茹苦的将孟子养大,也让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是为了不让孟子自毁前程,我也知道我不该这样做,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时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像陶渊明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不能让不好的人或事物蒙蔽了你的双眼,要自觉抵制,千万不要自毁前程。
安徽安庆沙河初中初二:吕正雄
作文四:《孟母三迁》600字
《孟母三迁》读后感
2010年 10月 20日 星期三 晴 家中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讲的是孟子 小时候母亲为了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举家三迁的故事,母 亲对儿子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看了这个故事,我的心被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孟 子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不仅要照顾儿子的生活,又要培养 他早日成才。为此她起早贪黑,流进了汗水,那是怎样的一 种精神啊!孟母把儿子培养成人,教育成才,自己那瘦弱的 脸上早已布满了密密的皱纹。
是啊!世界上哪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就拿我的 妈妈来说,她虽然工作忙,每周也只能回家一次,但对我的 爱却是无穷无尽的。每次她在家,饭桌上总是摆满了我喜欢 吃的各种各样的可口饭菜,每天穿的衣服烫得平平展展,作 业题也是监督我写的工工整整······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 事中,包含了母亲对子女无尽的爱。
人常说:“父爱是天,母爱是地” ,我们就是地上快乐的 孩子。但愿“孟母三迁”的故事能够在现代社会更好的体现 出它新时代的伟大之处,那就是 -----博爱。
现代社会,有不少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关爱,那我们要 关爱自己,更要有比母亲对孩子更博大的爱去关心需要帮助
的弱势群体,让全社会处处荡漾着和谐的春风!
姓 名:白云妮
性 别:女
年 龄:10岁
学 校:陕西彬县城关小学五年级(2)班
爱 好:喜欢朗诵
理 想:长大后想做一名节目主持人
邮 编:713500
住 址:彬县水利局水保站(彬县姜塬街 12号) 联系电话:13892088594
作文五:《孟母三迁》400字
孟母三迁
阅读下文,完成 26~29题。 (10分 )
孟子幼时, 其舍近墓, 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 ; 孟子乃嬉为设 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 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
(1)其舍近墓 (2)遂迁居市旁
27、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分 )
28、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 。 (3分 )
29、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 (2分 )
孟母三迁阅读参考答案:查字典板报网小编整理
26、靠近、于是
27、孟母三迁
28、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29、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 环境对人很重要 ; 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作文六:《《孟母三迁》》700字
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
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
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
于此。
故事梗概:
孟子(5张)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
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
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
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
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气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作文七:《孟母三迁》500字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 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 (g ǔ) 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 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 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译文: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 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 于是就离开了, 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 孟子又将商人吆喝的场景来游戏,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孟子就将祭祀礼仪作为游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 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其舍近墓 () (2)遂迁居市旁()
(3)嬉 () (4)贾人 ()
2. 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用成语典故 ) 。
3. 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4. 翻译。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5. 这则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作文八:《孟母三迁》900字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 [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 [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 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 ”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 矣。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 ) 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 [yī, 拱手礼 ]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 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 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 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 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 又皱 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 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 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 于是居住在了 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 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 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 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 《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 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 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 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 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作文九:《孟母三迁》1500字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良好的环境居住,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孩子不肯努力向学,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勉他。
有关孟子的名言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
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5、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17、 尽信书, ——《孟子?尽心下》
18、 以其昏昏, ——《孟子?尽心下》
19、 不以规矩, ——《孟子?离娄上》
作文十:《孟母三迁》1400字
孟母三迁
朝代:两汉
作者:刘向
一、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二、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三、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四、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五、启发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六、作者介绍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优秀作文]孟母三迁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