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2400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关心国家的政治生活,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讲述“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一目,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依法办事、依法律已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选用:合作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1、5分钟时政演讲,学生互动、教师点评;
2、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本节课,我们就要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
学习新课: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教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那么,在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开始于什么时候?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
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域辽阔,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呢?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形式(板书)
学生回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讨论: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教师:对。这种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可以用个图示来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设计图示)
(学生出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略
教师:点评(略)
教师:该示意图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从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要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民选举人民代表属于公民的什么权利?这个权利的实现需具备什么条件?选举“三好学生”等,是否这里所讲的选举?要求?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区别?(是不是只是开会而已——开会只是其工作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板书)
教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职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5第一段)
教师:你能举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实例吗?
示例:如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十二次会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提交
提交审议、通过《物权法》、选举法等,并请学生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还有哪些职权?指导学生阅读P94材料;
归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国家大事知多少?
1、现在我国的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分别由谁来担任?他们是由谁来任命的?
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这些法律是由谁来制定的?
学生活动:略;
教师:
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板书)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提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你觉得我们国家还应制定或修改哪些法律、法规?为什么?
有法可依,是否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了呢?——有法必依。你的身边是否有有法不依的现象?该如何改正?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什么特点?请举几个例子。
依法法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依法行政。(板书)
教师:引用教材相关内容。
你身边有违法行政的事例吗?
今后,你碰到这类事情,该怎么办?
(4)个人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再看教材上的漫画《面试》。想一想,这个招聘者为什么只招聘不懂劳动法的人?
学生:议论,商讨
教师:这幅漫画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5)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板书)
教师:为什么在法治国家里,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就无法实现依法治国?
学生: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法律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律是否得到真正的遵守、严格执行和公正、公平适用,需要人民支持、监督。总之,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第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文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1800字
东胜区第二?中学“135高效?自主互动”幸福课堂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学案
课题: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课型:新授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4-1-22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一、学习目标
1、明确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
2、了解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3、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4、掌握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 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范围?:(在课本中标?注)
3、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 。
4、公民的权利?:指 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 ,有物质保障?。由 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作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 。
5、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在课本上标?注)
6、思考:我国权利保?障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7、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 。 书写规范:权利 保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全体人?民包括(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东胜区第二?中学“135高效?自主互动”幸福课堂学?案
D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以下不属于?中国公民范?畴的是( )
A 人民 B违法犯罪?分子 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D美籍华人? 3、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保?障体制包括?( )
A立法保障? B司法 C宪法保障? D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
A 农民 B 人民 C 工人 D知识分子?
5、公民的基本?权利是( )
A宪法规定?的公民最为?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B普通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权利?
C监狱服刑?人员都不想?有的权利
D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保障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是( ) 6、
A 道德保障 B亲情友情?保障 C纪律保障? D法律保障?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20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了?100多部?法律法规~确保人民权?利得以实现?。
材料二: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公民认为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有?责任依法进?行公正审判?~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文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案)》2000字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人民和公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三.教学难点:
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四.学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学校的门前都悬挂着我们国家的国徽和伫立着五星红旗!那同学们是否知道国徽和五星红旗上的五颗小星围绕着一颗大星象征着什么?国徽上的齿轮和麦穗象征着什么?那由五颗星、齿轮和麦穗组成的国徽体现了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上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活动一:了解了在哪些地方能看见我国的国徽,国徽各部分图案的寓意是什么?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1.我们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人民包括哪些人?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和其它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我国人民的地位:教师: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立以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衔接语:同学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的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我们今天同样享有各种权利和义务,但是我们的权利通过什么方式得以确认和保障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册第5页情景。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
活动二:阅读第5页相关材料
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公民权利的含义: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并赋予公民享有有某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例如: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2.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三: 教材第6页
★辨一辨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
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
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
义务。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归纳到书上)
4.我国的公民属于哪些人?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活动四:阅读第6页小寒的相关材料,议一议:
小寒的父母生下她后嫌她是一个女孩儿 , 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生活清苦。 小寒6岁时,因为没有户口就近报名入学。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哪些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答:应该享有抚养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说明: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
5.权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 宪法 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活动五: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见教材7页材料)议一议:
六名中学生因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到商场选购化妆品。柜台负责人傅某怀疑学生偷化妆品,不顾学生的再三表白,将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结果并未找到“赃物”。
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答:是
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七、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作文四:《《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说课稿》1900字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懂得公民权利的实现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公民的权利是怎样得到保障的。
教学难点:人民和公民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讲授法。
导入新课: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利,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板书)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板书)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国家的性质(板书)
教师提问: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2、我们的人民(板书)
在我国人民国家的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属于人民的范畴吗?人民包括哪些人?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
1、公民基本权利(不是)
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
(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
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2)性质不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板书)
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P6(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板书)。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提问: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案例分析P7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教师点评及小结,略。
4、司法保障的含义(板书)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
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作文五:《《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案》1700字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作文六:《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500字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 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引导思考回答:听到**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全国人民在欢呼雀跃,从心底感谢**,感谢共产党,为什么?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2. 畅所欲言话主人
(1)讨论交流: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有哪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设问:你是人民的一员,但你同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 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 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作文七:《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2900字
1 “一个都不能少” 尊重每个人的权利 2011年9月24日,是上海市选民登记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早上8:30,浦东新区林山居委会就已经坐满了等候登记的选民,3名佩戴证件的选举工作人员摊开登记册,准备就绪。 选民登记是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经过登记的选民无法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也不能成为代表候选人。为了做到不错登、不漏登和不重登,根据规定,各地可以采取选举机构主动登记和选民主动登记并举的办法,既可以选派登记员到选民住所或工作单位进行登记,也可以设立选民登记站,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发动选民主动登记,力求全面准确。 上海市根据本地实际,发挥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建立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上海市提供了“上网”、“上机”、“上站”、“上线”、“上门”等多种方式,方便登记。选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进行登记,可以运用社会保障卡或二代身份证在移动POS机上刷卡登记,可以主动到选民登记站进行登记,可以打电话进行登记,对于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选民,还可以由选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登记。多种多样的登记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人户分离、人企分离等给选民登记工作造成的困难。 流动人口的登记一直是选民登记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中大约有1.9亿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何有效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是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选举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为流动人口参选创造便利条件。如户口所在地的选举委员会为本地外出在同一居住地的流动人口集体开具选民资格证明;将传真委托等方式视为书面委托;现居住地的选举机构主动联系户口所在地选举机构确认流动人口的选民资格;对于已在居住地参加过上一届选举的选民,经核对资格后,不再开具选民资格证明,继续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等。 北京市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和悬挂横幅等,在餐饮服务业等流动人口集中单位专门进行宣传,确保流动人口选民资格审核备案和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黑龙江则针对大学生户口不随迁的实际情况,利用校内广播、校刊、校报和电子屏幕等,广泛宣传动员。对没有随迁户口的学生,由学校逐一落实进行选民登记;对毕业后户口未迁出的,由学校负责联系参选事宜。 甘肃省基层单位在公布选民名单时,一并公布无法取得联系的外出打工人员名单,同时挨家挨户上门逐个走访联系,通过其亲属通知本人,及时进行补充登记。 “一个都不能少”,尊重每一个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所有选举工作人员秉承的原则。选民登记工作不仅确认了选民资格、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在宣传此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据一些地区的初步统计,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各地选民参加选举的热情普遍高涨,参选率超过90%。如在北京的区县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数占登记选民总数的97%以上。 2 特殊的“面试”选民与候选人面对面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但对在何种情况下要组织见面,见面的形式是什么等问题,没有具体规定。2010年对选举法作最新修改时,对相关规定作了补充完善,明确“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 在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不少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这也成为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大亮点。 天津市河西区统一部署了见面会的组织方式、时间步骤及工作程序。见面会主要环节包括选区领导小组负责同志介绍选区概况、候选人情况,代表候选人自我介绍、表态发言以及选民提问等。各选区将见面活动的内容、议程等提前通知选民或选民代表,选民采用主动报名和电话预约等方式参加见面会活动。在见面会当天,代表候选人通过自我介绍、当面解答选民代表的问题等,让选民和选民代表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大大增强了选举工作的透明度。 上海市规范了见面活动的组织工作,要求见面活动由选举工作组委派的工作人员或者选举工作小组的有关人员主持,在同一选区的见面活动,统一时间、地点、形式、规格,参加见面的代表候选人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广州市1687个县级人大代表选区、1360个镇级人大代表选区全部开展了与选民见面活动;4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全部参加了见面,实现了选区100%开展见面活动,代表候选人100%参加见面两个“百分之百”。《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省市主要媒体相继派出宣传采访团队分赴各区、县和镇驻点采集见面会的新闻线索。见面活动使代表候选人进一步认识到肩负的重托和责任,选民对代表候选人有了多角度的了解,选谁心里更有底。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的见面会更像是一场“面试”:选民围绕候选人当选代表后如何密切联系选区选民、如何反映选民呼声、如何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等,踊跃提问;代表候选人则从认真履职,充分反映民意,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认真回答。代表候选人与选民之间“零距离”的交流互动,不仅让选民了解了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所要支持的对象,也让候选人有了一次直面民意的机会,更加清楚选民关注的方向和代表身上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让选民“面试”代表候选人,程序上看似简单,但这个小环节,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3 “一个相同”、“三个平等” 让民主基础更加广泛“一个相同”、“三个平等”是新选举法的主要精神。“一个相同”是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三个平等”则是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在新选举法精神的指导下,各地都适当增加了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的数量,代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对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西、广西、甘肃、青海、新疆等8个省份的代表选举结果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选出的县级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的比例平均为44.5%,比上届提高5.5%;选出的乡级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的比例平均为70%,比上届提高2.3%;选出的县级人大代表中,妇女的比例平均为40.5%,比上届提高1%,领导干部的比例平均为19.8%,比上届减少0.3%;选出的县乡两级代表中,少数民族、归侨人数得到保证。 一些经济发达、外来人员多的地方,还专门推荐外来人员当选人大代表。广东许多市县都专门分配了一定名额用来选举外来人员,全省外来人员当选基层人大代表的数量比上一届有所增加。深圳市选出了非深圳户籍的区人大代表60多名。珠海市金湾区,有20名外来人员当选为区人大代表,33人当选为镇人大代表。 越来越多基层人员当选为县乡人大代表,使基层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更具合理性,也使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基础更加广泛。熟悉基层实情、了解民生疾苦的基层代表不仅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体察民愿、获得民智。
作文八:《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2200字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4、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重难点:
1、重点: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三、自主预习:(要求:1、8题标在课本上,其余题标在课本上同时写在空白处。)
1、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标在书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哪些?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标在书上)
7、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为什么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法行政?(标在书上)
五、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3.以下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机关的有( )
A.行政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 ①它们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②它们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③它们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它们与人大分工不同,根本目标也不相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全国人大每年都要进行执法大检查,代表人民督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代表人民督促司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监督权 C、最高任免权 D、最高决定权
6、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这说明全国人大具有( ) A、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 B、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
C、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D、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二)多项选择题
1.有权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央政府重要组成成员的机关是( )
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
C、崇尚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D、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3、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4、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求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5、2012年3月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你,备受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也获得通过。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 ) A为了更好地依法整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B为了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C因为刑事诉讼法是根本大法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6、2012年4月5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台《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对法官实行错案责任终身追究。今后如果谁办错了案,不管过了多长时间,无论是升职、调出还是退休,都将因此被追究责任,手都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实行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 )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B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C说明我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D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纠错。)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2、在我国,人民通过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 )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
4、政府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
(四)连线题
全国人大代表表决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立法权
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任免权
全国人大任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 决定权
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监督权
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修改宪法
(五)辨析题
只要政府依法行政,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作文九:《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500字
基安中学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
八年级 班 姓名: 日期:2014-02-17 审核: 、
课题: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 【学习目标】(1分钟)1、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 2、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重难点】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自主作业:(时间:10分钟)
某校思想品德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准备出一期板报,希望你能参与其中,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1) 板报设计中有个栏目“当家作主”,需要填充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事例,请你例举三个。
(2) 在板报设计中,需要下列知识,请你搜集: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范围;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我国的国家性质 (3) 有同学说:“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有切实的保障。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别再板报中体现出来。
反思:
作文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20000字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知道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懂得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明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明晰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培养学生分辨“人民”和“公民”概念的能力;提高学生认清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等。
2.教学难点: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导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教材,同伴对学,自主探究:(22分钟)
(一)创设情景导出课题:
(多媒体呈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同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和**高呼“人民万岁!”等情景。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生成问题导出教学主题——)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就?站?起来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我们国家的性质是怎样的?“人民“与我们平常说的“公民”是一回儿事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节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课题: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呈现课时学习目标: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
2、在我国,人民包括: 。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 ;
。
3、公民的权利是指: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 。
4、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是: 。
5、当我们作为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
。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解决具体情境问题):(20分钟)
1.谈一谈:(挂图或多媒体呈现我国国徽图案!)我国国徽图案的内容有哪些?我国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怎样的?(P4)
2.辨一辨:(多媒体呈现“开国大典”上**高呼“人民万岁”的图片;另屏呈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宣传标语!)在我国,人民的构成有哪些?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P4—6)
3.议一议: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6岁时,因没有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情景问题:(P6)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4.比一比:你知道哪些具体法律?说说它们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
5.析一析:6名女中学生因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到商场选购化妆品。柜台负责人傅某怀疑学生偷拿化妆品,不顾学生的再三表白,将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结果并未找到“赃物”……情景问题:(P7)
(1)傅某把6名学生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2)6名学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6.理一理:(知识网络建构)本课时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请梳理本课时知识,画出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难点预设】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知识链接】 “冯某的不文明养狗行为”在都市生活的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有养狗的权利,但要文明养狗。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侵犯了邻居和其它居民的休息权、安全权、环境权等。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文明养狗要注意:如养狗是不是影响邻居,狗是不是按时打防疫针,狗的居住条件,还有遛狗时是不是带了狗粪袋,
是不是及时清理狗粪,是不是牵牢狗绳或把狗拴在固定的柱子上等。
“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___ __ _书和_____________书。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_________________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利益;要在_______ __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_____ _____方式行使权利。
3.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具体说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_______、______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_______、_______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4.如果随意行使其权利,不仅会破坏 稳定,而且 的人还会受到 的惩罚。
活动一 完成教材p8填空 (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活动二 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活动三 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活动四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P10),讨论回答:
(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2)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在教材中画出关键语句)
活动五 我国公民可以随意行使游行示威权利吗?(在教材中画出关键语句)
活动六 教材第12页“老吴和小辛的父母实施的行为法律允许吗?”
【学习小结】总结公民行使权利的原则
【达标检测】单选1、某校的午休铃声响过后,八年级(1)班宿舍的其他同学都上床休息了。小亮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提醒他,他确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亮的言行主要错在( )
A、没有和同学搞好关系 B、不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C、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损害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D、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2、李某将自己的汽车借给孙某,孙某未按时归还。有一天李某看到自己的汽车停在停车场,就拿自己的车钥匙将车开回家,结果李某因此进了班房。此事说明了( )
A、将自己的车开回家是错误的 B、李某超越连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范围
C、李某应该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D、李某应该把车还给孙某
3、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 ( )
A、依照个人意愿行使权利 B、依照单位领导的意愿行使权利
C、依照政府官员的指示行使权利 D、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材料分析4、大年初二之夜,街上人来人往。“蹦!蹦!”随着两声巨响,人群中有人发出“啊!”的一声尖叫。人们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姑娘用手捂住脸露出痛苦的表情,有血从她的手里流出。“炸伤人了,我们赶快报警。”她的同伴打了报警电话。很快,警察来到,欲把放鞭炮的人带走回去调查。而放鞭炮者不服气地说:“放鞭炮是我的权利,最多赔偿点医药费而已,凭什么带我走……”
(1)假如你是现场的警察,你会跟放鞭炮者讲述哪些法律知识?
(2)放鞭炮者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他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第二课(一)《公民的义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难点预设】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知识链接】 中学生履行了哪些义务?
A 家庭亲情(道德义务) 具有孝敬父母传统的美德,有利于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 导致亲人间关系冷淡、得不到亲人间的温暖和关怀。B 对人承诺(道德义务) 讲信用、讲诚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害人害己。C 值日劳动(道德义务)换来舒适、温馨、亮丽的生活学习、环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责任心。 使集体失去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个人失去责任心。D 爱护花草(法定义务)能给后来的其它人参观、欣赏,带来美的享受。 破坏环境的美观、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之上。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这些义务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①.我们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 。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___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_______,又是履行义务的________;③.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___________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________和全国_________;
保守_________;爱护公共财务,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____ _、______和______;依法__________和参加民兵组织;__________;等等。
4.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根据社会___________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_______责任。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_________ _,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___________、团结友善、勤俭自强、_____________”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八荣八耻)
活动一 教材第15页“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活动二 教材第16页“小龚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活动三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活动四 教材第17页“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学习小结】完成本节课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单选 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具有一致性,因此每个公民应该: ( )
A.行使权利不超过合法权利的范围 B.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一切权益
C.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D.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做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仅享有广泛的权利 , 还要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下列属于公民法定义务的是 ( )
A.在网络上聊天时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
B.王经理年薪达到 20 万, 他自觉去税局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C.公共汽车上人多拥挤初中生小明主动将座位让给老人
D.丹丹拿出自己的压岁钱 , 买来书本和文具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3、贾奇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装有2万元的钱包,他想失主一定很着急,于是一直等到失主领走了钱包后才回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他的行为与法定义务无关②他的行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③他没有必要交给失主④ 他履行了的定义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权利、义务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能正确体现公民权利义务关系的是( )
A、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
B、两者具有统一性,享有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条件,履行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C、两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必然联系 D、权利可以多享受,义务可以少履行
5、班长小宋总能尽职尽责做好班级工作。他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带领同学们积极创建优秀班集体,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以上材料说明了 ( )
A、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 B、我们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C、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D只要履行义务就能获得荣誉
第二课(二)《忠实履行义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
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难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知识链接】 为什么法律鼓励的我们要积极去做?⑴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法律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⑵我国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忠实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三项要求?(作为公民,应该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忠实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法律________做的,我们________去做;法律__ ___做的,我们______去做;法律________做的,我们__________不做。
2.对法律所 ,我们要 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 表现。
3.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_________、互相________、互相__________。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______________的行为,有利于弘扬_________________道德,促进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建设。
4.为了维护公民的 ,确保国家的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 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__________,忠实地履行___ _,才是一个具有高度____________观念和高尚_______ ___的合格公民。
活动一教材第18页“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活动二 还有哪些行为是法律提倡和鼓励做的行为?
活动三 教材第19页“地理环保小组同学的行为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四 请列举法律要求我们必须去做的行为:列举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
活动五教材第21页“我们从贾某、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情感:认识到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落实行动依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能力:联系实际感受、体验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
学法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和基础问题,通过小组内自学帮学,解决课本基础层面的问题用铅笔或红笔标注疑难点。
知识要点梳理:
(1)人身权利是( )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 ),
(2)人身自由是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我们(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 )
(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 ),生命健康权是( )。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5)、为什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与特殊保护?
(6)、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7)、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中学生怎样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迁移应用,训练技能】
学法指导:学完教材的同学,按分层次要求,自主完成技能训练题,有时可只写思路,需讨论解决的,用红笔做好标记,注意摸索解题规律。
4、选择题(5组展示6组评)(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是( )
A.杀人 B饲养动物咬人 C 化工原料泄漏使人中毒致死
D 被人从楼上扔的砖头砸伤
(2)当你与同学在公园玩耍时,遇到有人溺水,而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游泳,此时的你会选择下列选项中的( )
A.当作没有看见,扬长而去,让别人来救他
B.急忙跑回学校找老师帮忙
C.不管自己会不会游泳,迅速跳入水中搭救他
D.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找救人工具
5、(7组展示1组评)张某被人无端殴打住进了医院,朋友甲说:“算了吧,对方有权有势,我们忍了吧!”朋友乙说:“不用怕!我有几个铁哥们,让他们去替你报仇,好好教训教训他!”朋友丙说:“一定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1)你同意以上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假如你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你会采取哪些途径来维护?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应怎样维护生命健康权?
6、(3组展示4组评)初中生马某在警察将其带走时,要求警察出示证件并询问传唤理由。警察未出示任何证件,还对她拳打脚踢,随后又给她戴上手铐,揪住头发拉进警车。闻讯赶来的村民出于义愤,围住警车,掩护马某逃离。
(1)警察的行为侵犯了马某的什么权利?
(2)材料中村民的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3)(8组展示2组评)你认为马某在逃离后,应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学法指导:学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检测题,小组之间交换批阅。小组长负责给对方小组评分。最后学生总结收获。
7、案例分析:健康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1”后面排列的“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了“1”,即失去了健康,后面的东西再多也是“0”。
(1)这个比喻强调了公民什么权利的重要性?
(2)作为青少年,你怎样行使这一权利?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2)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3)热爱法律,遵守法律。
(4)增强义务观念,避免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2 能力目标
(1)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3)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懂得非法侵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是违法行为。
3 知识目标
(1)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
(2)了解非法损害生命与健康的危害。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与健康。
(4)懂得关爱生命与健康就要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暴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
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28页材料)
议一议 说一说:
①以上图景中,人们在行使什么权力?
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使上述权利?
情境活动二:(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一
①你是如何看待小楠的这些想法的?
②有人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权利,你认同吗?为什么?
(见《教案》P38页⊿②)
情境活动三:(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二
议一议:你赞同小楠姐姐的想法吗?为什么?
情境活动四:
小楠批评了姐姐的这种想法,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应该自己来争取。
想一想:帮助小楠——
如果你是小楠,你会怎样来争取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呢?
展示(《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三—(详见《教参》P37页附录①小楠的故事情景之三
小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帮助,维护了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权利,那么,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行使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呢?(见教材P29页)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29页链接材料)
议一议:当我们的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见教材P28页)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29页材料)
议一议 说一说:
①上述行为中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利的行为?
②我们身边有哪些珍爱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地使生命健康权?
五知识归纳总结
1我们有权( ),有权在患病时( ) 2当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 )
3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已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是( )也是( )
4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和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
5我们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 )
6.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 又乐于助人的人。
六当堂检测
(1)选择
1.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诞生就具有( )
A.社会责任 B.家庭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
2.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 )权的行为。
A.自由 B.生命 C.健康 D.隐私
3.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为此,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彼此矛盾纠纷时,以下做法和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应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
B.应懂得“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下步海阔天空”
C.应明确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D.应做到决不忍气吞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2)、判 断。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 )
2.我们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
3.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既然是我们的权利,所以,我们可以想怎样就怎样。( )
(3)、材料分析。
2005年8月14日14时30分左右,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利兴小区院内一名12岁的孩子和其39岁的父亲先后从8楼坠下,父子两人全部死亡。
据附近一居民介绍,当时听到外面一声闷响,从窗户向外看时,看见一个10几岁的孩子躺在地上,这时楼上又摔下一名中年男子,他急忙拨打了120。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中年男子当场身亡。
警方调查得知,坠楼的两人系父子关系,儿子12岁,父亲39岁。警方在中年男子身上发现
一封遗书,遗书中写明:其子学习成绩不佳,他对孩子失去了信心,认为生活没有出路,有意和孩子一起告别人世。
你认为父子两人轻生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
第四课(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识记人格尊严权的内容,记住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记住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重难点预设】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知识链接】 教材第34 页“小光的故事”人格尊严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人格尊严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人人平等享有。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应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气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改插图中郭老师因小光考试不及格就批评小光比猪还笨并罚小光面壁,这是对小光侮辱、体罚的行为,侵害了小光的人格尊严权,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而小光父亲认为12 岁的小孩没有人格且可以随意体罚,是一种人身依附的错误观点,同时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本案受害人小光有权要求侵害人郭老师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教材第37页“小明污蔑大江作弊的故事”对于小明诬蔑大江作弊一事,大伟看到小明有心理问题,希望小明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正确的。但大伟将小明的行为性质简单地归结为心理问题,认为只是情绪失控而已,这种认识无疑具有极大的片面性,既没有认识到小明行为的严重性,也不利于小明改进错误。嫉妒确实是一种心理现象,但小明因嫉妒而诽谤他人的行为则违反了道德和法律。小辉的观点看到了小明行为的不道德性,但是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权利意识。小敏的看法是比较全面的,我国民法通则第101 条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所谓名誉权就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小明因妒忌而诬蔑大江作弊,致使一些同学怀疑大江的人品,小明的行为不仅有悖道德而且是违法行为,这是一种以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的诽谤方式、侵害大江名誉权的行为。小明的侵权行为轻则会伤害同学感情,重则会造成严重后果,要负法律责任。大江的做法可取,根据我国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名誉权人有权自己要求或者向法院起诉要求侵害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的法律后果。本案中大江采取与小明协商的办法行使自己的名誉权,一来能够融洽同学关系.二来能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可谓一举两得。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公民作为一个“人”享有的最起码的_______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________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________权。表现为 和 两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_____ _____权、____ ____权、_________权、_ ____权等。
3.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____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____,还可获得___
4.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__________。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使 降低,精神异常痛苦。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 ,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 、危害 。
5.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________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_____权和名誉____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名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____。
6.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都属于__ __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害他人等行为,是______行为。都是侵权行为,轻则受到______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_____________。
活动一教材第35页“信誉良好者能获得银行较高货款额”
活动二 教材第36页“大江的故事”
活动三教材第38页“?武大郎?外号的故事”
活动四 教材第39页“小华被搜身的故事”
【学习小结】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
【达标检测】单选 1.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 ( )
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2.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③人格尊严不可辱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滨江一中高二学生林强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何辉同学,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何辉,林强的行为侵犯了何辉的( )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 )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D.学业成绩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 )①生命健康权 ②自由权 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 ⑤姓名权 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多选
6.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表现有 ( )
A.公然辱骂他人 B.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
C.往他人身上泼脏东西 D.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别人
第四课(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记住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重难点预设】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知识链接】教材第40页“网站举办丑星评选活动案例分析”网站举办丑星评选活动这一事件涉及公民的人格尊严和肖像权。首先,网站的活动严重侵害了某歌星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每个公民都有权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尊重,而本案例中的网站拿某歌星的形象大做文章,选什么丑星,缺乏对该歌星作为人所应有的起码尊重,客观上实施了贬损他人人格的行为,主观上有过错,已构成了侵害人格尊严的行为。(必须指出,尽管网站的行为贬损了他人人格,但却不能认定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因为在本故事里,受害人没有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网站的活动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其次,网站的活动严重侵害了该歌星的肖像权。网站以营利为目的,擅自使用该歌星的肖像,已构成侵权。法院最后判决,举办丑星评选活动的网站因侵犯人格尊严和肖像权,须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受害人精神抚慰金2 万元和经济损失1500 元。法院判决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应当享有的人格尊严和肖像权,使受害者得到社会公正的评价并维护自己的肖像权不受他人非法利用和歪曲、丑化,并使受害者通过赔偿弥补一些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第二,有利于制裁侵权行为,鼓励人们增强权利意识,积极行使权利;第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1.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______权,包括肖像_______权、_____权和_____权。侵犯肖像权的具体表现: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_____;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_____;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___
2.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________,是每个人人格的____________。
3.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_______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____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____________代为行使。
4.盗用他人姓名是只指未经他人 ,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 ,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侵犯姓名权一般表现干涉他人使用姓名权{决定、使用、变更}、盗用、冒用) 活动一 教材第41页“小红的故事”
活动二 列举恶意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及危害
活动三 教材第42页“丽丽的故事”
活动四 教材第43页“永明的故事”
活动五教材第教材第44页“王芳的故事”
【学习小结】侵害肖像权的形式及后果:侵犯姓名权及后果
【达标检测】单选1.小马为了表示对你的不满,当着你和其他同学的面,撕毁你的照片,并扔在地上乱踩。小马的行为( )
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C.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D.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2.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 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 ) 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A.名誉 B.姓名 C.学历 D.肖像
4.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 ( ) ①盗用他人姓名②冒用他人姓名③给他人起外号④阻碍未成年子女更改姓名 A.①② D.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张祥是八年级(4)班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他在学校设立的考勤记录卡上从来不写真实姓名和班级,有时填写“七年级(8)班陆某”,有时填写“八年级(1)班李某”。张祥同学的行为侵犯了陆某、李某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多选6.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的有 ( )
A.干涉成年人更改姓名 B.假冒他人的姓名签订合同
C.盗用他人的姓名实施不正当的行为 D.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
7.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 ( )
A.肖像制作权 B.肖像使用权 C.肖像维护权 D.肖像获酬权
8.下列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 ( )A.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B.丑化公民肖像 C.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 D.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9.下列行为中合法的是 ( )
A.老师要求多次迟到的小刚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走路比乌龟爬得还要慢
B.杂志编辑在征得小立的同意下,把小立的相片刊登于封面,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C.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D.年满18周岁后,牛平更改个人姓名 辨析10. 我国公民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自主依法规定变更姓名。
第五课(一)《隐私和隐私权》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自学课本P46-----50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稳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识别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记住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话中的相关案例,初步记住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预设】重点:隐私的内涵。难点:隐私权的概述。
【知识链接】 教材第47页“对?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发表见解”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可以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具体理由:(1)隐私由“隐”和“私”两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隐”即隐藏,是不为人知、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之意;“私”即个人之事,与“公”对应,强调的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私人之事。(2)隐私中的“隐”含有不愿让他人知道的意思,而“私”必须符合“私”的含义,否则就是“公”。“公”可以公开,如果要“隐公”很可能就是见不得人的丑事。(3)隐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隐秘性和④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
教材第48页上“报社披露影视明星的隐私是否构成侵权”报社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有关婚恋部分则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时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与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公众人物享有有限的隐私权,这是现代社会保护社会公众知情权所必需。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其工作、生活等方面信息属于社会大众感兴趣、极欲了解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公众人物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理应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至于明星婚恋情况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纯属个人隐私,报刊未经明星同意就刊登其婚恋情况,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 1.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________。它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 、 、 、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 、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 、 等。
2.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权利。隐私权包括:个人 、 个人 、个人 和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3.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收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___________。
活动一 教材第46页 “小红的故事”帮其讲道理
活动二 教材第48页“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活动三 教材第49 页“私拆他人信件是否合法” (
【学习小结】什么是隐私呢?隐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达标检测】单选 1.甲同学偷看乙同学日记,并传播日记内容,甲同学的行为侵犯了乙同学的(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2.下列行为,属合法搜查的有( )
A.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某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
B.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
C.企业害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
D.小张怀疑同学小李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小李进行搜身检查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B.有利于树立人的威信
C.能使隐私成为真正的隐私 D.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4.某校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 )
A.人身自由 B.隐私权和通信自由 C.名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5.个体医师李某于应某制药厂要求,为该厂提供曾在他诊所看病的方女士等6名患者的姓名、电话、住址、所患病及治疗效果等资料。此后该厂不断向她们寄发宣传资料并派人多次上门推销药品,致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方女士等人得知真相后愤然起诉,要求李某停止侵害并赔偿每人精神损失费2000元。对本案的正确理解是( )
A.公民依法享有名誉维护权 B.李某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C.李某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 D.李某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6.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B.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
C.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对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7.下列属于不尊重他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有 ( )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置1米线。②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
成册,卖全信息公司。③警方为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将某通辑犯的照片、姓名及相关信息,通过媒体进行公开。④进别人房间要先敲门。⑤为防止各类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某市在大街小巷装了许多电子摄像头。⑥小林的妈妈偷看他的日记。
A、①③⑥ B、②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课题:第五课(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课前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结合学习目标和学案,自学课本P51----55页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话中的相关案例,初步记住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预设】: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链接】“父母能否擅自翻阅子女的日记”父母翻阅子女的日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子女的日记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父母也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如何避免?提示:可从互相加强沟通、互相尊重等方面来谈。
教材第53 页“小松的故事”(1)小旺的理由不合法。他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因为小松的身世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即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传摇、扩散其隐私。小旺在班上传播小松隐私的行为尽管不是出于故意,但有过失,是侵害小孙隐私权的行为。(2)如果你是老师,应当支持小松的请求。因为小旺传播小松被收养的身世,给小松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侵害,所以应当承担其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学习流程】
预习填空1.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我们不能 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 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第二、尊重他人的 ,需要强化 。
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 的行为。
3.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那起__________,采用自行与 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 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 。(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4.隐私权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
活动一 教材第52页 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活动二 教材第52页对上述行为进行辨析
活动三 教材第54 页“对教室、银行、超市安装监视器现象怎么看?”
【学习小结】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达标检测】单选1.小红近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书信来往频繁。班主任怀疑小红在“早恋”,便私拆了小红的信件,并在班上公开批评小红“早恋”,告诫同学们要正确处理男女同学的交往,专心学习。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是关心学生的表现,合情合理 B.是在行使班主任的权利,虽有不妥,但未违法
C.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D.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表现
2.初中生晓微喜欢上了高年级的男生,并有了一定的交往。她很苦恼,向自己的同班好友冰冰倾诉了这份感觉。这时,冰冰比较适合的做法是( )
①征得晓微的同意,以适当的方式向老师汇报 ②不管晓微是否同意,向她的父母汇报③直接向晓微作劝导,中学生当以学业为重 ④直接找该男生,劝阻他同晓微的交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人为达到个人企图,经常在网上窃取他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人身权 D.隐私权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
A、邮递员怀疑某人信件有问题,进行扣压 B、某领导对怀疑私藏枪支的职工家进行搜查
C、在电话机上安装窃听器,偷听他人电话 D、父母适当限制未成年子女的通信自由
5.某晚上,小张看到小曾鬼鬼祟祟地从邻居家走出来,边走边把一些东西往口袋里塞,而此时邻居家却没有人在。第二天,小张把他所看到的告诉了邻居。小张的做法( B )。
A.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隐私权
B.合法且应提倡,因为有利于保障邻居家的财产安全
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爱管闲事的表现 D.不合法,因为侵犯了小曾的名誉权 非选择6.开学至今,文华的妈妈都还没见文华把测验的成绩告诉过她。向文华了解学习情况时,文华也总是支支吾吾,从不正面回答。一天,文华的妈妈还是忍不住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文华的学习成绩,才发现文华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晚上,妈妈就文华的学习问题跟文华谈时,文华生气地说: “妈妈,你怎么可以向老师打探我的学习成绩,我的成绩是我的隐私,你这样做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文华的说法正确吗?为什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