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高中满分作文:幕后英雄》19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这篇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满分作文:幕后英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满分作文:幕后英雄
艳丽的花朵下面也有阴影,苍翠的松柏之后也有阴影。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正如那印象派的名作,光和影交织之后,便是美丽的画卷。
如果你知道“千手观音”,那么你必然听说过邰丽华。这个站在光明的前台,用自己的努力和
)服了所有人的美丽女子,的确令人难忘。可是,又有谁能记得,在她身后那片阴影里,不屈争(征
同样努力,同样不屈,却鲜少有人知晓的另外十余个女孩?几年没有,她们被人记住的,只是那光明之中的千(手)臂,而她们阴影之中的身躯、脸庞,仍(乃)至名字,却几乎消失了。
当我们惊讶于光明的美丽之时,是否也该向光明之中的阴影表达敬意呢?就同那些幕后之人——化妆师、道具师、龙套演员等等,他们也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受人重视,只能隐藏在大幕之后的阴影时,最后仅仅成为成员列表中的几个苍白的文字,但若没有他们的努力,光明的前台就不会再美丽。
每一届奥斯卡奖得主,在发言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有了我今天获得这个奖项的机会。”是的,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阴影之中的幕后,投向那无数忙碌的身影,我们才会发现,那里同样聚集着无数英雄,他们将身躯投入阴影之中,为的是让前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台看上去更美丽,更炫烂。
如果周星驰失去了“石理鱼”(周星驰的专用配音师),他那糟糕的普通话就会成为笑柄;如果张艺谋失去了那无数群众演员,那么他的电影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老大;如果邰丽华失去了身后的姐妹,“千手观音”又如何延续它的神奇?台前的光明身后,是幕后阴影的映衬;娇美的红花,也要绿叶的陪衬;即使没有人注意,阴影中的人们也在散发着他们的美丽,当这美丽汇集到台前,就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奇迹。
光明也从来不会独生。幕后的身影无言地托起了前台的辉煌,就像那光 英雄从来不会独行,
明之后的阴影——没有阴影的时代,又何来光明?或许我们记不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相貌也从来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仍然要对他们心存敬意,称他们一声幕后英雄。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二:《致敬幕后英雄》2000字
日前,第四届汉米尔顿(Hamilton)幕后英雄盛典在北京798艺术区隆重举行,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全称为Hamilton Behind the Camera awards,由倡导“精心敢为”的腕表品牌汉米尔顿于2006年在好莱坞发起,旨在向默默耕耘的电影幕后工作人员致敬。
颁奖典礼云集众多华语影视圈的重要影人、影星与资深幕后工作者,本届评委会主席由著名编剧刘震云担任,老戏骨陈建斌、著名演员蒋雯丽、业内“金牌”剪辑师杜媛、顶级录音师张阳作为评委会成员悉数到场;邓超、冯绍峰、黄奕等众多华语电影明星也到场为大银幕背后的电影英雄们致敬。当晚,《蓝色骨头》中担任音效的资深声效师郝钢和《一步之遥》中担任音效的温波,荣获当晚“最佳声效奖”。中国摇滚歌手崔健和爵士乐教父刘元凭借《蓝色骨头》斩获“最佳原创音乐奖”。电影摄影师王昱因《黄金时代》极具感染力的表现斩获“最佳摄影奖”。著名编剧李樯则凭借《黄金时代》获得“最佳编剧奖”。资深电影剪辑师孔劲蕾、朱琳凭借力作《推拿》荣获“最佳剪辑奖”。“最佳灯光奖”由《一步之遥》的资深灯光师徐欧获得。陈同勋凭借《太平轮(上)》荣获“最佳造型指导奖”。柳青凭借《一步之遥》斩获“最佳美术指导奖”。桑林凭借电影《绣春刀》荣获“最佳动作指导奖”。
1966系列 致敬六十年代
GP芝柏表(Girard-PerreGaux)最负盛名的1966系列与Baselworld 2015年新品亮相中国。1966系列,作为GP芝柏表向六十年代品牌所创下的辉煌成就的致敬之作。自面世以来,其简洁经典的设计与大气的表盘布局,受到广泛关注,而随着其功能表款的不断涌现,如今,已成为GP芝柏表众多系列中最为庞大的产品系列。2015年, 品牌更首度推出GP1966精钢表款, 开创GP1966系列的新里程碑。此外,全新1966系列重演奇迹百宝箱(Cabinets of Curiosities)的传统风华,以最早源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项珍宝为启发,完美展现以奇迹百宝箱为灵感的GP芝柏表1966系列之奇迹宝盒系列腕表。透过卓越知识与工艺诠释的三款全新腕表主题,三个迥异年代、不同世界包括:珍珠奇迹 (The Pearl of Wonders),陆面地图(Terrestrial Map),以及新世界( The New World)。
崔始源的礼物哲学
佳节将至,伯爵(PiaGeT)携手亚洲知名艺人崔始源,共同完成了一支温情短片,分享他的礼物哲学。在短片中,崔始源独自在咖啡馆等候挚友,手边精致的礼盒中盛放着一枚伯爵Possession指环。他忘情地把玩指环,眼光随着指环转动,美钻与玫瑰金散射出赏心悦目的光芒。微醺的午后,慵懒的阳光,淡淡的咖啡香氤氲在空气中,恰是一段难得的休憩时光。两人相谈正酣之际,始源欣然拿出礼物盒,将Possession指环和他温暖迷人的微笑一起送上。幸福的气息随着他的笑容弥漫,观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这一充满欢庆和愉悦的瞬间。谈到伯爵Possession指环,崔始源说道,“看到Possession指环的第一眼,我就被它的独特设计吸引了。这枚指环的外圈可以转动,我特别喜欢这个有趣的小细节,它转起来的时候仿佛能输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个指环作为送给女生的礼物真是再合适不过。”
这是属于篮球先锋的时刻
天梭表(TiSSOT)于近日在北京呈现“这是属于篮球先锋的时刻”盛事,天梭表正式获选为CBa联赛官方计时。天梭中国区副总裁王颖女士,携手中国篮球先锋人物代表――著名先锋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先生、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女士、著名体育主持人、中国先锋篮球评论员于嘉先生和中国先锋篮球评论员杨毅先生,共同见证了中国篮球的又一历史时刻,拉开了天梭表与CBa联赛的全新合作。活动现场,先锋篮球人物们进行了精彩的对话,畅谈中国篮球与计时的历史故事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刻。
《印象》呈现经典的德国制表艺术
近日,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发布会,荣耀推出其第一本品牌传记《印象》(iMPreSSiONS)中文版――以特别的方式书写时间,展现时光沉淀所带来的无尽魅力。格拉苏蒂原创延续一贯的原创风格,未以传统的编年体形式呈现品牌历史,而是开创性地收录诸多触动人心的个人故事、汇集鞭辟入里的专业文章、定格寓意深远的历史瞬间。在关注知名时计的同时,更关注着德国制表艺术在格拉苏蒂小镇上从未中断的170年传统制表历史。走进古籍馆一楼,步入品牌体验之旅。首次于中国展出一系列来自德国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从缔造钟表传奇的格拉苏蒂航海天文钟,到经典隽永的Spezichron系列腕表;小到生产指针所需的原材料,大到制造机芯齿轮所用到的自制滚齿机……一件件稀有展品诉说着格拉苏蒂原创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和不断突破的原创精神。
作文三:《幕后英雄》300字
幕后英雄
别看我家的花开得艳丽,其实是我花了不少的心血呀! 每天我总是把洗澡的水留下来用来洗脚,然后再用它来 浇花。 晚上睡觉时,姐姐总说我的脚有一股怪味,我自己 捧起脚闻一闻,哎呀!一股汗水和泥土混在一起的怪味。但 是,为了节水,为了花草,我的决心再次像烈火一样熊熊燃 起!因此说多了,姐姐也不管我,我只好晚上穿袜子睡觉, 为免祸及更多的无辜……
可有一次更惨,我正龙飞凤舞地挥着洗澡水浇花,忽然 不小心泼中了姐,她中了头彩,不过,我也不好过,她把我 狠狠地训了一顿,我计了计时,总共训了十分钟,真不明白 她为什么那么多口水。当天晚上,还罚我少吃一点菜,害我 差点暴死现场。
看着这些茂盛的花草,妈妈总是夸姐姐勤快,可又有谁 知道我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呢?
作文四:《幕后英雄》1000字
幕后英雄
关 键 技 术 发 挥 关 键 作 用
此次由法国电信、 Sybase 、 HP 、 EDS 四家共同构建的信息系数,是迄今绿茵场上规模最大、 最为复杂的网上应用系统。 在这里, 当今信息业界的最新成果及最新概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该信息系统除了准确迅速地处理 64场赛事信息(比赛信息要保证 30分钟后全部上网) 、 协助组委会指挥有度外,其专题网站通过 Internet 网络空间,将世界各个角落的球迷汇聚到 一起。 从 6月 10日至 7月 12日比赛期间, 来自 170多个国家的 1300万用户光顾了世界杯官 方 Web 站点,总访问次数高达 12亿次; 6月 30日, 24小时内访问次数多达 7400万。网上 购物的空前盛况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世界杯赛的 30个日夜里, 通过因特网购买各种 纪念品的交易数平均每日突破 76万。
在比赛现场, 信息系统更是出色地为 10个不同的赛场和巴黎新闻中心提供了高速的信息 服务,让 250万现场观众、 370亿电视观众(人次) 、 1、 2万名新闻记者快捷地获取信息。 为了使上述需求顺利得以实施, 法国电信、 Sybase 、 HP 及 EDS 四家共同构建了一个先进 的、多层体系结构—— Sybase Replication Server系统。
信 息 管 理 确 保 万 无 一 失
运行在各赛场专用的 Internet 网上的基本界面, 利用 Sybase Power Dynamo Web信息内容 服务器动态地产生 Web 内容,所有的逻辑都被写入 Power Dynamo的 Java Script之中,而且 可作为纯 HTML 文件显示在浏览器中。 通过访问 Sybase Replication Server系统, 许多功能是 由 EDS 公司采用 PowerBuilder 开发的“ SCORE ! ”应用程序中实现的。该程序对忙碌于赛场 台前幕后的庞大的人群实行了有序管理。
绿茵场上的赛事精彩纷呈,活跃在幕后的信息系统同样毫不逊色。在这场高水准、高要 求的信息实战中, Sybase 的产品在构建世界大型信息系统中,凭借其先进性与实用性、可 靠性与安全性,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万无一失,使大型赛事指挥若定,充当幕后英雄。
令全球亿万球迷为之魂牵梦绕的世界杯足球赛虽早已落下帷幕,但关于世界杯的种种议 论仍然佘音袅袅,除了感叹法国队气势如虹夺取世界杯圆了冠军梦之外,计算机的人士也纷 纷赞叹驱动赛事中枢神经的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
作文五:《幕后英雄》1000字
幕后英雄
台上的无限风光全赖于一群无名的幕后英雄,没有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就无法给观众呈现 出最完美的效果。
要成全大局, 就要牺牲个人。 偶然看到了一个揭露亲子节目制作团队工作的纪录片, 让我 有很深的感触。观众从播出的节目中看到明星、反省教育方式、找回童真、得到快乐……这 一切都是节目制作团队在镜头后面辛勤付出的成果。亲子节目的宗旨是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 的距离,珍惜和享受亲情的温暖,观众和节目中的嘉宾都能感受到了,可是那些制作节目的 工作人员却无法得到这些,反而违背了节目的宗旨。为了保证节目效果,他们常常要通宵达 旦,就连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无法保证,更别说回家享受亲情了。他们之中有的已经为人父母 了,却因为自己的工作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节目,为了观众,为了整个制作团队, 他们每一个人都做出了牺牲,不仅有身体上的消耗还有精神上的痛苦。
即使成功了, 也无法众人皆知。 在体育赛场上, 运动员们的出色表现可以得到观众的喝彩。 当他们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为他们鼓掌和欢呼,却没有人能够想起他们的教练。 运动员的成绩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的,没有他们的教练把自己的本领和经验 倾囊相授,他们的成功之路可能还在遥远的起点。可以说,运动员的成功有一大部分是来自 教练, 可是运动员的光芒常常盖住了教练的光芒, 只能隐藏在运动员的身后, 当个无名英雄。
培养出了无数人才, 仍旧处在平凡的岗位。 园丁辛苦地培育出无数娇艳灿烂的花朵, 人们 赞叹的对象永远都是花朵的美丽,却忽略了辛勤照料花朵的园丁。老师的工作就像是园丁, 他们的付出是无法计算的,可是得到的回报并不多。但是他们仍然乐意奉献自己成全学生, 只期盼学生能够成为栋梁之材,能够回报社会,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即使学生日后能 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大部分的老师也依旧是普通的老师,能够被大众熟知的老师那是少之又 少。老师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付出全部心力,创造了不凡的成就,至少他们的学生能够铭记 师恩,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但他们依旧平凡,不求名利。
哪怕只是一句带过的感谢, 也就足够了。 获奖者在谈获奖感言的时候, 会一口气念出很多 他们要感谢的人或者团队的名字,可是能够认真听并且记住这些名字的人又有多少呢?能够 在那一长串的感谢词中出现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最好的感谢了,至少他们还能被获奖者记 住。那些没有被提到名字却一直辛苦付出的人又情何以堪呢?同样付出过,努力过,却就连 名字都无法被记住,有些悲哀,却也是现实。
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 没有你们世界就会少了很多精彩, 我们就会少了很多快乐。
作文六:《绿衣天使幕后英雄》4400字
绿衣天使,幕后英雄
--诸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纪实
在人们的印象中,护士都是穿着白大褂戴着洁白燕尾帽的可爱天 使。你可曾知道,在医院里还有着一群绿衣天使:一袭绿色消毒服, 一顶蓝色手术帽,一个蓝色防护口罩遮住脸庞??这就是手术室护 士。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她们忙碌地为手术做准备;无数个不眠 不休的夜晚,她们与医生并肩作战挽救患者生命。无影灯下,她们密 切配合,争分夺秒,同时间赛跑。为了近距离感受她们的工作环境和 状态,日前,记者走进了诸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给大家的感觉是个“神秘的地方”。它的神秘在于大门 总是紧闭,仿佛与世隔绝,医护人员“造型”统一,除了一双明眸, 只能看出个大概的高矮胖瘦。 12月 27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探访了 手术室。换拖鞋、换消毒服、戴手术帽、戴口罩,经过一系列的准备 工作, 记者按照程序进入了手术室的工作区域。 护士长刘英引领记者 参观了手术室的不同工作区域。手术室里,护士们各司其职,紧张工 作。她告诉记者,医院是 8点上班,为了保证手术的正常开展,我们 通常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岗,穿好消毒服,戴好口罩、帽子,提前做好 交接班工作,之后直接进手术间,做好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手 术用物齐全并保持功能良好, 一切准备就绪后, 就可以接病人来手术 室了。 “术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访视, 查对科别、 姓名、 床号、 年龄、
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等,防止出现医疗差错。我 们也会和患者做简短的交流,希望他们保持放松的状态。”刘护士长 说。
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记者看到,不论是在手术台旁,还是在器械室,甚至是走廊里, 身着绿衣的护士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一间手术室里,刚刚成功完成了一台心脏手术,护士孙振霞麻 利地收拾整理着手术器械, 整理完毕后要送去清洗和消毒, 紧接着还 要为下一台手术做准备。从早晨 8点上班,到下午 4点半左右,她已 经站了 8个多小时了,中午也没有休息,只是匆匆忙忙扒了几口饭。
手术中护士们也是有分工的,器械护士负责配合手术医生,传递 手术需要的刀、剪、敷料、针线等。这对护士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随 时关注手术的进展情况,才能在第一时间递给主刀医生需要的器械。 器械护士和主刀医生一样要一直站着, 简单的手术两个小时, 长的需 要站立十几个小时,非常辛苦,一天下来,人都仿佛要散架了。手术 中,护士们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谈论和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机 也要全部关机。 手术结束关闭切口前, 护士要和医生一起检查各种器 械、敷料,防止相关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此外还有巡回护士,需要 随时准备着帮助器械护士。
孙振霞说:“手术结束后,我们要配合医生及时将病人转送到术后监
护室。病人安全送到监护室后,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就算完成了,一下 子会轻松很多,也很有成就感。不过,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 需要将手术用过的器械彻底清理, 每日进行手术室的空气消毒, 保持手术室的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同时,根据第二天的手术安 排,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器械。这样,忙碌的一天基本就算结束了! 一台成功的手术,主刀医生最辛苦,第二辛苦的就是器械护士。”
刘护士长说, 有人形容手术室的工作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中间 没有休息。手术室的工作缺乏规律性,只要一上班,就不知道什么时 候可以下班,忙起来,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平常。医院平均每天要 做约 30台手术,而每台手术都离不开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大家都 很辛苦,但无怨无悔,看到病人手术成功了,我们也很自豪。
加班加点是常事
护士长:“手术室是医院工作最繁重的科室之一,加班加点是常 事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 睛涩了要熬得住,有时甚至要通宵达旦地忙碌。这么多年来,我真正 体验到了手术室护士的艰辛和压力,也更能体谅同事们的不易。”在 手术室工作了近 20年的徐桂娟由于多年的手术室工作患上了严重的 颈椎病, 有一次竟晕倒在手术台旁, 多亏抢救及时, 才没有什么大碍。 说起手术室的工作,徐桂娟感触颇多:“手术室工作性质特殊,通常 我们中午下不了班, 午饭也是几分钟就搞定, 然后匆忙地投入到下一
台手术的准备工作中。有时遇到大型手术,我们要忙到傍晚,才能吃 到所谓的‘午饭’。很多时候,当别人进入甜蜜的梦乡,我们还在无 影灯下忙碌着;很多个深夜,电话铃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我们要将 温暖、舒适抛在身后,顶着寒风奔向熟悉的岗位??”
据刘护士长介绍,每天总有手术室护士不能准时下班,晚上六七 点钟下班不足为奇, 一天加 4~5个小时班的大有人在。 而在护士们的 眼中,最忙最累的就是刘瑛护士长,她是每天来的最早,而走的最晚 的那个人。平常如此,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只要有她在,手术多 忙不过来的话, 就不用叫别人来加班了, 她就首当其冲参加到手术当 中,有时护士们跟她开玩笑, “你这样下去,老公和孩子就把你赶出 家门了!而她总是说:“我多加点班,你们就少加点班,我加班是应 该的,你们可以多些时间照顾家里。”是啊,她为姐妹们着想,却把 正在上高二的女儿给忘了, 该做饭的时候忘了回家做饭, 该陪孩子的 时候却不在女儿身边, 她真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 但在护士们 眼中,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领导。
采访刘瑛的女儿马昕璇:“妈妈中午很少回家做饭,爸爸也不在 家我就自己凑合吃点,有时妈妈能回来也只是匆匆的从食堂里买点 饭,晚上饭根本不回家吃,成天呆在科里,还美其名曰锻炼我的自理 能力。有时真是生气了,我和爸爸都说她,你快搬着铺盖卷到科里去 住吧!其实,我们是心疼妈妈,成天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都累出白
头发了!不过, 我和爸爸都挺为妈妈自豪的,因为妈妈做的是治病救 人的善事!
抢救病人全力以赴
以前总以为手术室护士就只是给医生传递器械,而事实上并不是 那么简单, 消毒、 隔离及灭菌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安全,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护士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进 行无菌技术操作,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急救技能, 积极配合医生全力以 赴做好抢救工作,把无数垂危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2年 10月 25日上午 10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手术室的安 静, 正在转账的张术英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将电话接起来——急诊科 通知,一位大出血的病人由急诊科医师陪同已送入电梯正赶往手术 室,请做好抢救准备。张术英放下电话立即告知刘瑛护士长。刘护士 长毫不怠慢把手术安排下去, 然后直奔手术专用梯。 电梯开启的一霎 那,眼前的一幕让人触目惊心:只见病人全身都是鲜血,面目全非, 口吐白沫,家属正在按压着伤者的伤口,已经进入休克状态。 “快戴 上手套抬病人!” 家属焦急地呼喊,早已守候在一边的刘护士长一个 箭步冲上去:“戴什么手套,赶紧抬病人进手术间,救人要紧!”说 着同闻讯而来的张术英、董永花、张晓燕、麻醉科的赵念峰主任一起 稳妥的把病人抬进 13间手术间, 全然不顾弄到自己身上的斑斑血迹。 时间就是生命,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开始了·······
参加手术的不参加手术的人员都不约而同赶到 13间, 并且心照不 宣分成几个小组:刘瑛、 杨瑞珍动作娴熟一针准很快建好了 4条静脉 通道;郑金藜抽血,送检,配血,输血;新鲜的血液承载着多少人的 殷殷期望源源不断输入病人体内; 董永花负责按住病人伤口, 手都酸 了麻了,一直坚持着,只为病人少流一滴血就多一丝生的希望;张晓 燕一丝不苟地准备自体血回收装置, 认真检查各路管道, 确保机器性 能良好;王增艳、 闫晶晶手脚麻利准备器械和敷料;张术英迅速刷手 上台, 同巡回护士认真仔细清点台上所有物品和器械。 麻醉科赵念峰 主任,孔繁涛医师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全部人员严阵以待,为保 障病人的生命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医务科刘兆刚科长刚刚做完 11间的手术,亲自坐阵协调, 由丁洁通知胸心外科曹瑞实主任会诊。接 到通知, 曹主任带领陈道利医师火速赶往手术间, 带上双层手套立即 阻断出血血管,接着消毒铺单,手术探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着 …… 。 无数双眼睛紧盯着监护仪, 心跳随着显示屏的起伏紧张地跳 动着,大气不出,他们是守护生命的卫士。跨越科室的组合,共同的 心愿 ----挽救生命,将病人的并发症降到最低。
经探查,病人系右颈动脉完全断裂,需进行血管吻合,曹主任是 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医术精湛。经过 2个小时的共同努力,病人的生 命体征趋于平稳,原本冰凉的身体渐渐有了温度,手术成功了。大家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互相传递着胜利的喜悦, 全都忘却了身心的疲 惫。是啊 |!有什么比挽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更重要,更让人
幸福的呢!这一刻,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走进人民医院,创造 生命奇迹。
采访曹瑞实主任:“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病人是颈动脉断裂出血, 如果抢救不及时, 抢救不得力会有生命危险, 手术室无疑是抢救危急 重手术病人最优秀的团队, 有了她们的保障, 我们的病人才会得到最 及时的救治。
幕后英雄
当麻醉师把病人送进朦胧柔和的世界,手术室护士的战斗也就开 始了:手术部位要准确无误, 物品器械及时传递, 输血输液迅速及时, 无菌操作一丝不苟??一切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只能听见器械轻微 的叮当声,吸引器的吱吱声。在明亮的无影灯下,台上的器械护士密 切注视着主刀医生的一举一动,不用开口,无需抬头,医生一伸手, 想要的器械就已在手中。 整个手术过程, 就像一首优美流畅的叙事诗。
手术室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十分辛苦的, 35名护士一年要参加 一万多台手术。由于长时间站立,而且吃饭、睡觉不规律,很多护士 患上了胃病、颈椎病、神经衰弱、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一位护士打 趣地告诉记者:当连续站立十几个小时配合手术的时候, 我知道了什 么叫累;当为了抢救外伤病人,弄得满身血污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 是脏;当抢救结束,病人得救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欣慰;当同事 们带病上台,累得晕倒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是感动。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在这里,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甚至 是生命都交给了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 如果说主刀医生是病人生命的 守护神,那么手术室护士就是守护神的哨兵。”有人说手术室护士是 白衣天使中的无名英雄。的确,病人从住院、手术到出院,或许只会 记得为他们换药查房的大夫, 记得精心照料他们的病房护士, 而手术 室护士能让他们记住的,或许只有蓝色口罩上露出的那双温柔的眼 睛。但是,当手术成功了,看到患者一个感激的眼神,听到家属一句 由衷的谢谢,大伙儿的内心都会萌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
虽然是幕后英雄,手术室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手术 室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称号。有领导的肯定,病人的期盼,家人的理解,手术室的姐妹们一 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作为幕后英雄,依然无怨无悔!
作文七:《西安事变的幕后英雄》2900字
们对于在“西安事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的丰功伟绩仰慕不已。但是,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在西安事变的背后还有一位真正的幕后英雄一一高福源将军。 高福源,奉天省(今辽宁省)营口县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高福源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动荡的,主要是父亲作为一名军人要频繁调动,所以,高福源也随父亲辗转于河北、绥远等地。后来,父亲将高福源送进北京著名的汇文中学学习。不久,五四运动爆发,高福源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经受了这场伟大运动的洗礼,内心深处的民主思想逐步萌芽,这为他后来被俘后比较容易转变思想提供了奠定了重要的条件。1921年,高福源考入辅仁大学学习,在这期间,高福源目睹外国帝国主义者在我们的国土上恣意妄为,而北京政府软弱可欺,血气方刚的他萌生了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思想。1923年,高福源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高福源在讲武堂毕业后,立即被张学良纳入自己帐下。1927年,张学良成立了东北模范学生队,专门招收青年学生进行军事培训,以图提高军官的知识水平和指挥能力,高福源因才华出众、军事素养高被任命为教育处中校主任,主抓训练工作。不久又被调任张学良卫队队长。1933年初,高福源调任67军军部参谋处长,深受王以哲军长的信任。1934年春,张学良委任高福源为67军619团上校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司七军不战而逃,退入关内,当时高福源对此是颇有微词的,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高福源也只好跟着东北军步步撤退。然而,高福源:一直渴望有朝一日张少帅能够率领东北军奔向抗日战场打回老家去,因此他对部队的教育和训练也是围绕抗日这一中心来进行的。高福源治军严明,他的部队是东北军的“王牌”之一,战斗力很强,高福源也被誉为东北军的“虎将”。 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决定乘红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于是令张学良立即做出新的“围剿”部署,并组织对红军的进攻,张学良决定派高福源团驻守榆林桥,鉴于榆林桥位置重要,王以哲军长又特地将620团一个营划给高团以加强力量。在人住榆林桥后,高福源加紧修筑工事,企图将这里作为进攻红军的一个桥头堡。但是高福源做梦都没有想到,徐海东指挥的红15军团早已经把高福源团视为囊中之物,并已经做出了歼灭高福源团的战略部署。10月25日拂晓,红军15军团向榆林发起猛攻,高福源凭借镇内外的有利地形指挥4个营的兵力抵抗近6小时,最终因弹尽粮绝,援军迟迟不到被红军攻破防线,高福源自杀未遂,在肩部中弹的情况下负伤被俘。不久,他得知东北军109师在直罗镇全军覆灭,东北军悍将、师长牛元峰阵亡,他感到深深的悲哀。 为了帮助东北军被俘官兵尽快提高觉悟,红军在瓦窑堡开办了东北军学习班,在得知高福源的真实身份后,他被选为学习班的班长。在学习班里,高福源亲自聆听了**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讲课。在苏区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高福源被安排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曾称赞高福源是“东北军中最早觉悟的军官”。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高福源决定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促使红军和东北军联合,早一天走上抗日战场。高福源向中共中央联络部部长李克农诚恳地表示:“为了东北军的前途,为了抗日救国,我愿意回去说服张副司令和其他的人。” 1936年1月元旦刚过,高福源在红军的护送下辗转来到高福源的老上级67军军长王以哲的驻地洛川。在汇报了自己在苏区的见闻后,高福源提出要面见少帅,并诚恳地希望少帅能够率领东北军实行联共抗日的主张。在王军长的帮助下,高福源躲过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监视,终于见到了张学良将军。当时东北军中有许多隐蔽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张学良为了试探他就假装严厉地说:“你做了俘虏还有脸回来,我枪毙了你。”高福源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枪毙,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把心里话说出来,于是他说:“我如果怕死的话就不会回来了,今天既然回来就抱定必死之心,但是容我把话说完,讲完后任凭副司令处置。” 谈话持续了一夜,张学良一直留神地听着,只见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眉头舒展,时而目光炯炯,时而目光昏暗,时而情绪低沉,时而开怀大笑。最后他对高福源说:“你讲的这些都很好。很重要。看来,我们东北军要想打回老家去就必须实行联共抗日。你赶快再去一趟陕北,请红军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来,我们谈谈下一步的联合问题。” 1936年1月16日,高福源带着张学良的亲笔信返回瓦窑堡。他把信件交给了**副主席,并把自己与张学良将军的谈话经过和张学良要求红军派正式代表会谈的想法都做了详细介绍。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克农代表红军赴洛川参加会谈,之前,高福源提前赶赴洛川,安排好红军与王以哲电台通讯的呼号密码,为会谈做好了准备,尔后,再次返回瓦窑堡。2月21日李克农带着秘书钱之光及译电员,在高福源的引导下,从瓦窑堡径赴袼川。 中共中央根据张学良将军的要求,决定派**副主席为全权代表,同李克农一起去肤施同张学良会晤。4月8日,两位时代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次会谈,使张学良将军看清了中华民族争取抗日胜利的前途,坚定了他和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道路的决心。高福源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了一件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的事情,为东北军和红军联合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在这次会晤后不久,张学良亲自將高福源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担任东北军与红军联络的重要职责,充当自己与中共中央联系的机要联络员。张学良随后又任命高福源为105师(东北军唯一的独立师,相当一个军的编制)三旅少将旅长。在此期间,他为贯彻张学良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努力工作,经常往返于西安和瓦窑堡之间,为双方高层传递信息,进行沟通,做了大量的工作。1936年夏,经中共中央特批,由李克农担任介绍人,高福源将军成为一名中共秘密特别党员。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这使高福源将军既高兴又激动,他一方面积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各界宣传联共抗日的主张;一方面又奉张学良将军之命到开封等地进行联络,为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工作。不久,在国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回南京,然而**却扣押子张学良将军。东北军失去了统帅,老一代将领和少壮派军官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并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王以哲军长被杀害的“二·二事件”。 事件发生后,驻西安城外渭南等地的东北军,纷纷准备进攻西安,消灭“二,二事件”的策划者孙铭九及其部下。为了制止东北军自相残杀,高福源同意前往西安城外做化解工作,没想到驱车出城后不久就被东北军105师刘多荃部逮捕。2月5日,这位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青年将领,在西安被杀害,时年仅35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高福源将军被害后,尸体由他的堂弟和部下领出,被草草葬于西安东城门外东北角城墙下,长期不为人知。1982年,在**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烈士的遗骨被移葬西安烈士陵园,有关部门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在烈士的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而作出巨大贡献的高福源将军可以安息了! 摘自《堂史纵横》2012年第6期
作文八:《太空授课的幕后英雄》2100字
6月20日,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看直播。这是中国首次举行太空科普教育活动,得益于2012年7月建成的能够覆盖全球的载人航天天基测控网。这个由13个地面测控站、4艘远洋测量船、1个天基测控系统组成的航天测控网,首次在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中亮相,为太空授课提供通信支持。
把测控站搬到天上
在距地球数百千米外的太空中运行着成百上千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犹如人们放入太空中的“风筝”,而控制这些航天器的“无形之手”,就是航天测控。一个国家无论在地面建了多少个测控站,造了多少艘海上测量船,都很难完全满足大型航天任务跟踪测控的需要。在太空中建立卫星观测与数据中继传输系统,是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继卫星堪称航天测控的革命性成果。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空天数据中继,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搬到距离地面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作为在太空中运行的数据“中转站”,中继卫星与传统地基测控相比,具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优势。与通信卫星不同,中继卫星主要捕获跟踪在轨运行的高速动态目标,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获取的数据实时下传,极大提升了各类卫星的使用效益。
中继卫星系统由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中继卫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中继”的概念,就是传递地面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类似于“用手机转发短信”。具体而言,中继卫星将地面系统发射的遥控指令等数据转发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解调遥控指令,并按照指令规定内容做出0向应,同时返向传输其自身数据,中继卫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再反馈给地面系统。
中国的“天链”
2003年1月,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第一颗中继卫星被命名为“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并顺利在轨运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中继卫星的国家。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天链一号01星”得到成功试验验证,突破了高动态条件下的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技术,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由陆海基向天基的跨越。
2011年7月11日,“天链一号02星”发射成功并与“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中继卫星系统作为我国陆海天基三位一体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航天测控覆盖率从18%提升到近70%。
2012年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第三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中继卫星系统迈入全球组网运行阶段。“天链一号03星”与“天链一号01星”“天链一号02星”实现组网运行后,使我国航天测控覆盖率提升到近100%,基本消除航天器测控盲区。
载人航天更有看头
在“天链一号01星”发射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舟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即可覆盖卫星或飞船50%的飞行弧段。如果把过去的载人航天天地通信比作“乡间小路”,那么中继卫星参加后的天地通信就是一条“双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信息传达。
中继卫星系统具有高码速率、高动态、高轨道覆盖率的优势,提升了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和数据传输能力,增强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实施手控交会对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等提供了稳妥高效的天基测控通信保障。
神舟六号任务中,聂海胜在太空能听到女儿为他唱《生日快乐歌》,却不能看到女儿可爱的笑脸。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手举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送来问候,却看不到战友关切的目光。而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不仅能够与地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还能通过中继卫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使天地之间沟通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待到神舟十号任务,青少年们都可收看精彩的太空授课直播。
智能化管理卫星
24小时不间断管理3颗中继卫星,执行数十个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任务,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选择。为此,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了卫星控制脚本及自动化调度模板,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自动化运行模式,系统内上百套设备均实现了“有人值守、无人操作”。中心还开发研制出系统自动化运行监视软件和卫星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有效缩短了异常状态的发现、判断和处置时间。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大力发展中继卫星系统,实现航天测控通信天基与地基网络一体化是大势所趋。3颗中继卫星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及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全时段的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无论经济效益还是使用效率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此外,航天器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抢救时机往往以秒计算。随着中国发射卫星数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中继卫星投入应用后,将使航天器的故障及早发现、尽早解决。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应用卫星获得的科学数据,要在卫星经过地面测控站上空时才能下传使用,如果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就会失掉最佳的应对处置时机。中继卫星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的实时下传、及时应用,成为应用卫星的效能“倍增器”。
作文九:《神舟飞天的幕后英雄》2000字
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探索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中国在这方面从未停下脚步。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三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起飞后近600秒,船箭分离之际,控制计算机开始输出指令,神舟九号入轨。 6月17日,神九完成三次变轨,逐步运行至对接高度。 6月24日,神九追上天官一号,完成手动对接…… 神九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的精准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神九精准对接的背后是来自联想ThinkServer的有力支持。 厘米级误差挑战服务器性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于1992年,在经历了20年的风雨历程后,已成功掌握了飞船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自动交会对接三项基本技术。其中,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实现了飞船载人的任务目标。神舟七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宣示着中国已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已部分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在空间预定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技术,是完成航天器在轨组装、航天员定期轮换、货物运送、燃料补给、空间营救等任务的基础。空间交会对接分为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两种方式。而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帮助中国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中国太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 在这个重大的历史使命下,神州九号对每一个部件和流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航天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技术,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在从研发、设计到制造,都要进行大量实验。 神舟九号飞船升空入轨后需经过2000-3000公里的飞行航程,经历不同的温湿度环境,躲避上万片太空垃圾,一颗黄豆大的太空垃圾就有可能造成船毁人亡。这要求载人航天指挥中心能够精准选择确定最佳的轨道及飞行状态。为了实现神九与天宫一号的精准对接,要求地面服务器承担大规模数据的模拟计算。其中神舟九号的轨道计算需要数十个微分方程,每秒需要返回近百个计算结果,算出正确的位置和相对速度,以便调整发射轨道,这对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 在太空中,神舟九号和天官一号的飞行速度每小时超过上万公里,重量8、9吨,对接时要求相对速度从300米/秒降低到0.2米/秒以内,角度偏差1°之内,横向偏差不超过20厘米,难度相当于“百米穿针”。为实现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精准对接,三名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的地面仿真训练中,要进行超过上千次的模拟对接操作,确保训练误差达到厘米级。后台服务器模拟控制系统需要实时测量位置姿态、从敏感器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变成控制量输出,在此期间要把上百个环节做成数学模型,利用ThinkServer算出正确的轨道和相对的空间位置并进行实时在线监控,这对服务器的可靠性和计算性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ThinkServer延续卓越品质 基于航天用户对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和产品可靠性方面的严苛需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终选择了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 自1995年发布第一台中国PC服务器开始,联想始终致力于为中国商用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企业级产品及解决方案。2004年收购IBM PCD业务后,联想不仅收获了著名的Think品牌,更收获了全球领先的商用技术和研发体系;8年来,联想将Think产品家族在品质、创新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应用到商用产品领域:ThinkPad笔记本、ThinkCentre台式机和ThinkStation工作站,让Think品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动能和生命力。 此次神州九号采用的ThinkServer服务器,诞生于联想全球三大研发中心,它不仅承袭Think家族优势基因,而且融入联想对中国商用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全新的Thinkserver拥有严苛品质、创新技术、易用设计的特质,是联想创新研发实力和国际化协作的综合体现:美国罗利研发中心领先的工业设计、日本横滨研发中心严苛的质量管控和中国北京研发中心的测试及制造。经过全球46个顶级实验室,200名服务器专业开发工程师,以及1 60余道业界最为严苛测试流程,自诞生之日起,ThinkServe蹴被打上了品质卓越的印记。 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凭借着强大的计算性能和可靠的产品品质,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承担着浩如星河的数据运算,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师并肩,助力神九与天宫一号实现精准对接。 无论是人类的共同事业,还是企业上升之路,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都堪当大任,助您稳定大局。
作文十:《一个幕后英雄的坚实足迹》10500字
——记“神州六号”飞船总体副总设计师杨宏
2003年10月16日,积聚着无数航天人智慧的“神舟五号”飞船在亿万人民
的期盼下平安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圆满成功。来不及洗去征尘,
身经百战的飞船研制队伍马上投入了新的战斗,拉开了“神舟六号”研制工作的
序幕。杨宏就是这支幕后英雄队伍中的一名领军人物。
2003年11月,由于杨宏在“神一”到“神五”研发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上
级领导任命杨宏为“神舟六号”飞船主管,负责总体方案的组织开展工作。而那
时的杨宏还在全国各地做有关“神五”的报告。面对任命书,杨宏心里很清楚,
这是块硬骨头,压力很大。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第一艘航天飞船成功
了,而要保持住这一辉煌谈何容易。就如杨宏所说“一次做好,不等于次次都好,
不等于下次更好。而且从第二次的观念来讲是不好做的。”
首先,面对的是技术难题,“神舟六号”的状态比“神舟五号”变化很多,
表现在由一人一天飞行,变为两人多天飞行。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
宇航员不是像杨利伟那样只穿航天服坐在航天船上,而是要换上舱内工作服,进
入轨道舱进行工作、生活。其次,技术人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神五”后,
老一代的航天人,如总指挥袁家军、总设计师戚发轫都不再担当原有职位,下面
的研制队伍也换上了一大批年轻人。这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了新的压力。“原
来我们在老同志后面干,现在变成了第一线骨干。”在“神舟六号”基本上没有
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带领这样一支队伍,心血要加倍付出。何况同时开展的
飞船二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技术队伍分散,也是杨宏走马上任后面临的实
际问题。
人们对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解体事故恐怕还记忆犹新,眨眼间飞船灰飞烟
灭。七名宇航员的不幸遇难,使这一惨剧几乎成了航天业内的梦魇。而事故的核
心原因,就在于航天飞机上的高频电连接器出了故障。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设备,
它是飞船上的重要设施之一,负责舱内与舱外天线信号的传输。飞船的返回舱是
密封防热的,这就要求舱内外必须有一个这样的连接器。一旦它出了问题,舱壁
抗不住高温,就会导致金属融化而形成一个洞。随着洞的扩大,飞船返回必将失
败。蝼蚁之穴,也会功亏一篑。
杨宏发现,这么重要的设备虽然以前也有应用,但却一直没有进行可靠性试
验,完全是人为的不规范操作,质量很难保证。样品刚一出炉测试,焊锡就因耐
不住高温而融化了。经查,是焊料与“神五”的有所不同。选择焊料需要时间,
而“神舟六号”任务紧,责任重,不能因此而延期,打破预定计划。怎么办?同
事们都为他捏一把汗。杨宏“霸王硬上弓”,走了一步险棋,换为原来厂家的焊
料,选择相对好的先让飞船装上了几十个,同时,组织人力进行可靠性试验。何
谓险棋?一批产品装船,同批次产品还在试验之中,如果试验出了问题,就要“株
连九族”,装船的几十支要统统报废。“试验中不断出现问题,意味着我这边随时
可能会报废,整个‘神舟六号’今年的计划就要全部泡汤。”杨宏至今回忆起来
仍心有余悸。但在杨宏及攻关团队的努力之下,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
最后试验全部通过,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他既赢得了时间又保证了质量。
“决择重要,并不是一味小心翼翼,要冒一定风险,当然要有一定的技术基
础和经验积累作保证。”杨宏这次的“霸王”当得硬气十足。
然而,问题岂止一个,在一次产品单机试验中,国外进口的晶体振荡器(简
称晶振)震坏了。飞船上有一套数据管理系统,它有很多远置单元,分散采集、
发送数据。而程控指令是由计算机设备发出的。晶振是产生频率非常重要的核心
部件。杨宏面临着一个新的抉择:要么重新定购,要么进行修复。可重新定购要
18个月,且这属于国外禁运产品,将其返回修复,分析原因也不可能。那么,“神
舟六号”能因此而夭折吗?杨宏说:“不!”工程师的作用也就体现在这儿要有过
人的谋略。他果断做出决定:寻找同样性能指标,而且在国内上过天的、比较成
熟的替代品。他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细致入微的工作,找生产厂家共同制定方案。
工夫不负有心人,藏身“灯火阑珊处”的“东方红四号”卫星终于露面,它的晶
体指标不仅可以代用,技术等级一样,而且换到原线路板上只需很小的改动就可
以满足要求。
仅仅用了15天,杨宏就将可能耽搁18个月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做事要定位准确,思维清楚,要想到有几种可能。最坏可能是什么,准备几种对策,
几种对策都要启动,去做准备。” 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需要有军师的智慧,金戈铁马,才能所向披靡。
是什么使杨宏可以胆大心细,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是什么使杨宏临危
不惧,果断出击?英雄的故事不是神话,成功的背后自有缘由。
吉林省通化市,是位于长白山脉的一座山城。三十年前,在这个小城里,有
一个少年正插着自己的梦想之翼,准备起飞。尽管那翅膀还有些稚嫩,但振翅冲
天的力量正悄悄地不断地积聚着。
杨宏出生在通化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航天技术人员,母亲
是通化市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小杨宏学科学爱科学,课
余时间参加船模、航模的制作和表演成了他童年时代最大的乐趣。当时的通化市
只有三个工程师,而那时的小杨宏就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长大要成为一名工程
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小杨宏下定决心:“学习,我就要比别人好,比别人
强”。
尽管处于“**”动乱后期,这个小城文化氛围却很浓,教育上抓得很紧。
作为教师的母亲总是叮嘱杨宏:“无论到什么时候,学习都是有用的。” 腹有诗
书气自华,杨宏刚入小学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那时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带
领学生拣麦穗。金黄的麦穗在孩子们的小手里飞舞跳动,不一会儿就堆积了一座
小山丘。校长要求同学们回去写篇作文作为个人总结,杨宏把整个活动的细节,
各种人物、场景及个人心里感受都刻画极为详尽细腻。最后,校长在全校师生面
前亲自朗读了杨宏的这篇《拣麦穗》。
时过境迁,但杨宏细致入微、勤俭节约的品质没有变,并将这一优点带入到
工作中来。借助他敏捷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心,杨宏在“神舟六号”的研发上,
为国家挽回了上百万的损失,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就更无法计算。
今年5月份,整个飞船已经到了最后的试验状态,要做5天5夜的整体热真
空试验。试验要发生在一个很大的罐状容器里面,考验飞船是否能适应太空的特
殊环境。这个试验,因要有低温环境,需要灌注大量液氮,造价相当昂贵。试验
的第一天,作为主管的杨宏正坚守岗位。深夜12点半,试验刚一开始就出现了
问题,电源的一个很重要的设备发生了故障。杨宏知道,如果出了问题就要打开
容器进行排故,这样国家的损失是巨大的。命运之神不仅在考验飞船,更在考验
杨宏。他冷静判断,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定位,果断采取了有效措
施:一,先行隔离故障,防止蔓延,试验继续进行;二,采取供电保护措施。由
于判断及时,措施得当,持续了5天5夜的大型试验顺利完成,仅此一次就为国家挽回了近百万的损失。而几天几夜没好好休息的杨宏,坐在工作椅上就睡着了。
同“神舟”一起成长的杨宏,可以说,像个“管家婆”一样为国家精打细算。
“花国家的钱,就要做到心中有本帐”,这成为他时时牢记的座右铭。
年仅20岁的杨宏由西北电信工程学院毕业后,编织着工程师的蔚蓝色的梦
想,怀揣着将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祖国的一腔热情,来到了铁道部研究院。然而第
一天班的杨宏却接到这样一份任务。
领导刚见杨宏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儿,想考验考验他,:“杨宏,你把实
验室和办公室的钥匙都给我配一遍。记住,不准拿到外面去配。”一个大学毕业
生就让干这个?也许这是很多人会冒出来的问号,但杨宏可没想那么多。“我当
时心里特有底。实验室里有工具,我在学校的精工实习是满分5分,五金的东西
一点问题也没有。”就这样,杨宏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半小时就把所有的钥匙
配好,而且一次性打开无需打磨加工。
出人意料的还不止这些:挑三极管、二极管,给人打下手准备元器件……这
些基本工作杨宏也没少干。这里虽然是国家级研究院,但涉及范围很广,许多研
究课题与杨宏所学领域有很大差别。他是学军工的,而这里是民用,专业上来讲
是对口的,但事实上很多知识用不上,施展不开拳脚。可杨宏一直是勤勤恳恳、
一丝不苟地做着。他认为这并不是浪费他的才华,现在作为副总师的他,也经常
处理一些元器件的问题。他自认为他的成功,正是早期发展的点点滴滴打下的基
础。回过头来,他对这段工作的评价是:“我对工作从不挑挑拣拣,有科技含量
的我愿意干,没有科技含量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我也愿意干。我觉得每做一件事
对我都是一种积累,积累多了就是财富。”
工作了一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初有成效的杨宏,为响应中央号召,到云南去
做了一年支教。那是云南贫困山区的一所中学,环境很差,而杨宏却把这里当成
乐土,纵情于山水,不亦乐乎。尽管每天吃的是几乎没什么油水的菜,咽的是糙
米,却为爬山教书而快乐,为成为孩子王而兴奋。喜爱自然的杨宏,利用业余时
间去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去体味风土人情,如山清水秀的丽江、神秘的西双版纳,
体味人性中最淳朴最善良的一面。在这里,杨宏接触到了中国相对贫穷的地方,
了解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了解了国情。“对我来讲这一辈子的发展是很有用的。
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贫穷的地方,国家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知识。”从而更加坚
定了杨宏报效祖国的信念。
正是杨宏每次都可以从容应对,把“坏事”变好事,才可能将经历化为一生
受用不尽的财富。所谓“祸兮福所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体肤”,而英雄就是在这些磨难中成长起来的。
80年代后期,杨宏已在铁道研究院干了四年的数据通讯工作,每个月只有几
十块钱的工资收入。而这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潮将一大批年轻人推向前
列,下海经商,走出国门。通讯信息专业的人才,正处于社会紧缺状态,无论是
下海还是出国,对杨宏都应该是极大的诱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杨宏却做出了
与主流相反的决定。他既没有下海,也没有出国,而是为圆自己的航天梦,选择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当一名普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研究生期间,杨宏没有禁锢在原来所学的通信专业上,而是有意地扩大了自
己的知识面,在计算机控制工程、软件工程、还有一些现代的管理理论等方面都
有涉猎。实验室、图书馆,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子高高,戴着一副眼镜的年轻人在
学海里以苦做舟。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有了一个飞跃的
杨宏再次面临选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慧眼识英雄,好几个研究室要留他。而
外面几家公司又争相点名要他,其中就有我国家用电脑业的大亨——联想集团。
当时,联想集团的软件中心刚刚成立,特别需要像杨宏这样的人才。联想决定出
资为杨宏付清原单位的培养费用,请其加盟。可杨宏考虑的是他的工程师的事业,
他美丽的航天梦,便婉言谢绝了这个有可能使他现在身价不菲的职位。“这可能
跟我所受的知识分子的传统教育有关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工程师,当工程
师就是为了给国家做点事,而不是为个人捞点什么东西。”
杨宏不为名、不为利,在“神舟”事业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也正是他抱着“为
国家做点事”的鸿鹄之志,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还记得90年代飞船刚刚起步的时候,谁都没干过,谁也不会干。作为这支载人航天队伍的一员,面对一片空白的新型研制项目,杨宏笑称他是“摸着石头
过河”。
一天,400多台设备在一大厅内摊开, 中间由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缆连接起来。
由于每个设备的厂家不同,尽管在理论上有所协调,可实际操作起来就是连不通。
杨宏做起了“女红”一样精细的工作,要将八万多电缆连接点的对应表与同事们
制定出来,且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如果正负级接反了,全部设备就可
能被烧毁。而400多台机器如果连不到一起就意味着飞船的方案不成立,即飞船根本就不能组成一个整体,那些设备就等同于垃圾。作为组织连试的负责人,杨
宏深感肩负的重任。
这个时候,载人航天精神起了作用,以不怕苦不怕难的坚强毅力,以去除私
心杂念的的奉献精神赶走了这只“拦路虎”。杨宏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如暂时解决不了,先搁置起来,过段时间等遇到同样的问题进行批处理,从而提
高工作效率。就这样,杨宏带领着工作人员,将一个个设备像搭积木一样搭了起
来。而此时的杨宏已是好几周都没有离开试验场地了,睡觉几乎成了他唯一的享
受。
“我养成一本事,无论在哪儿都能睡着。”这一本事自然也在“神舟六号”
的研发中派上了用场。
谁都知道,载人航天飞船的安全可靠性是第一位的,要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
全。而“神舟六号”此次要保证两名宇航员的万无一失,就要在质量上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研制人员采取一套高标准的质量管理措施,任何一件产品
不能带隐患上船。飞船的温度继电器在上海出了问题,厂家远在贵州遵义的一个
大山里。发现这个问题后,副总设计师杨宏决定要眼见为实排除故障。“我们要
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移”,在产品未出厂前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于是,杨
宏当晚7点多从北京连夜赶到贵阳,坐车走170多公里的盘山路到达遵义,再走
17公里的山路到了厂家。杨宏刚下车,来不及赶走旅途的疲惫,便赶到第一现
场与专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经查明原来是清洗工艺不好,接触点有残留酒
精。要知道这样会导致通电后打火炭化,绝缘下降。由于他的准确定位,不到
24个小时便解决了问题返回北京,而在这期间他只睡了4个小时。也许这“睡
功”有些无奈,但为了保证“神舟六号”顺利上天,杨宏牺牲得无怨无悔,这也
正是载人航天精神在他身上的最好的体现。
杨宏无疑是幸运的:他以他的智慧、勤奋与奉献赢得了诸多荣誉。可幸运之
神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的,他的荣誉受之无愧。但他知道,他的一切离不开载人
航天这支优秀的队伍,离不开这支队伍所具有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
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每当讲起自己的成绩,他总是不由自主地
首先讲这个群体,“因为飞船是一个集体项目,是一个集体劳动的结晶,并不是
我一个人的,我只是集体中的一员。所以我有义务把这个群体宣传给全国人民。”
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升天以后,杨宏参加了由中宣部、总装备部、总政、
国防科工委等九个部委联合组织的“载人航天先进事迹报告团”,按胡**的
要求向全国宣传载人航天精神。杨宏作为飞船系统的代表随代表团到全国各个地
方,不光是党政机关,还有大专院校甚至到工厂、部队去宣传这种精神,引起巨
大的反响。在宣传活动中,杨宏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群体。杨宏认为,大学生是他
们的后备军,为航天事业招聘人才义不容辞。他先后在清华、南开、上海交大等
全国重点高校做巡回演讲,这其中在山城重庆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这天,杨宏随报告团来到了重庆大学,主办方别出心裁,要求在操场上举行
即兴演讲。杨宏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可还没轮到自己上场,他在下面就有些
坐不住了。当时曾在当地获奖的大学学生会的主持人,在介绍杨宏身份时出了差
错,说他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他走上讲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
声。杨宏心想,党政军领导在场,不能让这个学生下不了台,但又应让大家对飞
船事业有所了解,于是他先自报家门,“我是造船的不是造火箭的”,大家笑了,
全场气氛有所缓解,可校方领导仍很紧张。“我周围的同事很多也是你们重庆大
学的,他们是很优秀的人才,就是你们的校友!”在场尴尬顿时烟消云散,大学
生们热情高涨,为自己的校友也在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而感到自豪。结束后,很多
人找杨宏联系,要为本校作宣传。
这次宣讲活动等于进行了一次民间走访,杨宏接触到全国广大的老百姓,而
老百姓对载人航天事业的热爱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感动和鼓舞,“鞭策我在今后
的工作中如何去做,”杨宏不无感慨地说。
可是在宣传期间,杨宏也遭到了发难。技术上的攻关杨宏从来不在话下,解
答敏感性的疑问,杨宏也自有妙招。
“神五”刚刚成功的那一天,引起了全国轰动,搜狐网老总张朝阳请去了杨
宏。由于网络上的言论更自由、更开化,也就给杨宏出了很多难题。其中不乏反
调:“中国还有这么多贫穷的地方,国家还花这么多的钱去做这个工程,意义何
在?”其实这个问题也是“神舟六号”所要面临的。杨宏胸有成竹,坦然对答:
“一个国家必需通过高科技才能在世界之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每个国家都会有
穷人,都会有贫困的地区,但是不能因为贫困就不去发展高科技。**曾经有
一句话,如果当初没有两弹一星的话,那我们就没有现在一个大国的地位。”话
如其人,以杨宏踏实的作事风格是不可能拿国家的钱当儿戏的。何况我们同国外
载人航天工程相比,取得如此成就花了尽可能小的代价。
“神舟六号”的成功意义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载人
航天飞船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整个民族精神。应该说,它对于当前的改革开放,
国家发展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效益。而我相信,社会效益最终也会变成经济
效益。”
类似于这样敏感的问题,杨宏“轻松过招”,然而当杨宏面对国外专业人士
的发问,他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呢?
我们常常看到运动健儿身挂金牌为国争光,杨宏只是一名工程师,但是他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赢得了荣誉,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就是无形的奖牌,这也同
样是为国争光。
2004年3月,日本的电气通信学会(相当于中国的电子学会),向杨宏提出
在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做主题演讲的邀请。主题演讲共有两个,是有关03、04
年世界上两大航天事业:一个是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一个是NASA(美国
宇航局)的火星探路者。
日本人出全资请人参加学会几乎从来没有,且把中国安排在第一个,可见对
中国的尊重与重视,所以当时的杨宏得到这个邀请是相当振奋的。可事情并不像
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多小时的英文演讲,却遭到非议。日方认为杨宏说那么
流利的英语,定是在国外学习过。杨宏当时就斩钉截铁的说:“我是中国培养的,
而且我的母校就是在西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这样说,主要因当时外国舆
论主流说我们是抄袭国外的先进技术,杨宏巧妙“借题发挥”为祖国挽回了名誉,
“飞船也是我们自己造的,也是土生土长的!”
一些偏激的论调也被他当场驳回。有人发问:为什么中国14个宇航员中没
有考虑有一个女宇航员。中国这样的政策是歧视女性,在日本、西方是难以想象
的。在日本,每三名宇航员至少有一名是女性。一个不尊重女性的国家是文明程
度很低的国家。像美国经常向中国发难的“人权”问题一样,日本提出了有关“女
权”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就会引发舆论甚至政治环境的不良倾向。杨宏凭着长年
工作经验冷静面对,坦诚的态度令全场信服。他说:“我们第一批14名宇航员考
虑的都是男性,是出于技术上有难度,并不是说我们歧视女性。太空生活有其特
点,我们航天生活用品暂时按男性宇航员配置,女性的生活设施设备研制正在进
行,女性航天员的上天问题,我们会尽快提到日程上来。”一名工程师以外交家
的口才说服了对手,学会结束时,连美国NASA火星探路设计者也对杨宏赞赏有加。日本媒体也以“谦虚”来评价杨宏的表现。
即便如此,谈到对外交流他也不无遗憾之情,他没有经过正规的英语学习。
1994年,杨宏随单位领导去荷兰欧空局的设计中心做学术考察。从来没怎么学
过英语的杨宏,由于杨宏一向的聪明能干得到领导的信任,被指定为第二翻译。
可颇富戏剧性的是,第一翻译病了,杨宏一下子被推到了前台,要求他仅用10
天的功夫便把诸多晦涩生僻的技术单词翻译出来。用杨宏的话来讲“差点把我逼
死”。可杨宏非但没 “死”,英语还因“祸”得福,愣被杨宏给逼出来了,从飞
机刚落地时的结结巴巴,到完全可以熟练地与老外对话交流。临走时,管帐的杨
宏负责结帐,一向精打细算的他发现房钱算得不对,要求老板重算。与老板讨价
还价时,竟把这位荷兰大叔给侃蒙了,省了100美金。结完帐,老板还一直不解地叨叨着:“你那天晚上来的时候英语很差呀!”
老虎有打盹的时候,英雄也会马失前蹄。然而,这句话在杨宏面前失去了功
效。自打他接下了神州六号副总设计师的任务后,就暗自下定了决心:“只许成
功不许失败。”他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不言败的杨宏在“神舟六
号”的难题面前一如既往地展示大将风范。他过五关斩六将,在技术质量方面向
“零故障、零缺陷、零疑点”的方向上永不停息地迈进。有人说英雄的故事是一
个神话,杨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那是用他的心血铸就的成功。
“神舟六号”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由杨宏亲自组织开展的。为了确保质量,
杨宏除了开创性地提出“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移”,还带领工作组的同志到全国各
地的主要研制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第一手资料,考核总体的
技术要求是否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同时检查关键单位的生产控制是否到位。杨
宏可以在会议室里听报告来解决攻关项目,也可以指派技术人员到工厂去实际操
作,但我们看到的是杨宏在与车间的技术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深埋于档案室调阅
解决相关问题的资料,他要做到对整体的情况了如指掌。
考察期间,有几个搭载的试验项目,这些项目由于属于新的技术变化,要做
大量的分析试验,有效载荷就是其中重中之重。有效载荷安装在轨道舱,这就需
要轨道舱的结构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知道“神舟六号”航天飞船上要有两
名宇航员,同时相关的设备就要成倍地增加,而飞船所能承受的重量体积是有限
的。为了解决有可能使飞船飞不上天的难题,杨宏再一次显示出他领导的才能。
杨宏坚持深入有效载荷的研制单位,组织方案修改,对各项参数严格把关、详细
论证,终于使得轨道舱满足有效载荷的要求。就是杨宏的细抓严抓,带出了一条
坚不可摧的“神六”研制队伍,就是杨宏的肯干实干,设计了一艘勿庸置疑近乎
完美的载人航天飞船。13个分系统、643台设备、有40万条语句的82个软件、
10多万支元器件在杨宏的处理下井井有条。他带领队伍研制飞船故障模式145
种,仅与航天员有关的就有49种。5天5夜的飞行中,飞船每绕地球一周即90
分钟,宇航员都可以返回地面。这样一个技术领域的飞跃,也只有英雄才有能力
有魄力说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豪言壮语。
英雄征战沙场,为的是称雄天下,为世人所知。杨宏在“神舟六号”的研制
中所做的贡献不胜枚举,而我们看到的只是同杨利伟一样的宇航员的光辉形象。
身为幕后英雄,杨宏心理平衡吗?
“杨利伟不愧是一位英雄。” 杨宏由衷地说。是的,杨利伟拿生命做代价,
为祖国完成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谁都没有底,所以他回来后得到这么多的荣
誉也不为过。”特别是杨利伟在零号指挥员在发出10、9、8、7的倒计时时,他能在镜头面前行一军礼,且在升空一刻,他的心率由原来的76下仅上升到82
下,“我很佩服他。”正所谓英雄惜英雄。
“我觉得无所谓”,荣誉面前杨宏淡然地说,“我就是个设计师,我就要把幕
后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工作的杨宏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怎样让飞船更可靠、
更安全;做宣传的杨宏想到的也不是自己而是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队伍。
可幕后英雄的辛酸几人能知?工作繁忙使得为人子的杨宏不能膝前尽孝,在
“神舟三号”飞船的排故工作中,他甚至没赶上母亲撒手人寰时的最后一面。他
只记得临去发射场时母亲叮嘱的话:“别想我的病,好好工作”。世上最爱杨宏的
那个人去了,这件事成为他一生永远抹不去的痛。为人领导的杨宏时时注重自己
的言谈举止,拿进工作区换工作服来说,从来不敢马虎。“我们要形成一个严谨
的工作作风,要给年轻人带好头。”赶上值班,杨宏总是体会下属们不能陪伴家
人的苦衷,尽量身体力行、任劳任怨,而这样也牺牲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为人夫
的杨宏,已经好几年没有休假。妻子有埋怨,可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仍在身后默
默地帮助他支持他。妻子评价道:“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认真的人,一个事
业心特别强的人。”是妻子,让杨宏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中去。
也许他们之间缺少浪漫的事,但世上最浪漫的莫过于彼此的理解与信任。
杨宏要在生活上工作上扮演诸多角色,不可能每样都很成功,就如领导在他
母亲去世时给他总结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可以肯定的是,工作岗位上的
杨宏绝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神舟六号”的再一次成功,很多人会认为杨
宏的头顶上又多了一道光环,其实“神舟”的每一次成功,脚踏实地的杨宏只是
当作又完成了一项任务。“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我不是新闻人物,也
不想成名,更不想当英雄。其实我很平凡,我就是一老百姓。”他选择的是“埋
头苦干,夹着尾巴做人”。
杨宏知道,“神舟”的路还很长,成功以后的“神六”最应做的是总结,今
后怎么克服弊病,使效率更高、质量更可靠。比如,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一级对一级负责”。至少要有总体、分系统、单击研制单位这三级,每一级把
每一级的工作做好,问题就不会带到整船上,隐患会大大减少。载人航天精神仍
要宣传,但应侧重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百姓宣传时,要具有科普性、知
识性、趣味性。因为杨宏感到一项工程的成功,需要有正确的报道指向。这样才
能使人民更了解航天事业,使他所爱的事业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达到其
应有的社会效益。
也许对于杨宏来说,“神舟六号”成功后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睡上一觉。特别
是5、6两个月以来,每天朝8晚8地工作,周六周日基本上就没有休息过。从
不叫苦叫累的杨宏有自己的想法,笑称“我的创新思维又来了”。他认为,未来
的飞船研制工作应缩短研制周期,让研制人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下工
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正常的工作生活制度。当然,那时杨宏的“打盹功”
恐怕就无用武之地了。
不惑之年的杨宏戏称自己面对“神舟”新一批年轻骨干,感到“年华老去”,
实际上英雄不老,他正用丰富的经验与平民的姿态与天做零距离的对话,并坚信
“与天斗其乐无穷”。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幕后英雄杨宏定会让自己梦想成真。
他将继续踏着坚实的脚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带领自己的攻关团队,让祖
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方向翱翔。、
杨宏,我们衷心地为你祝福。
撰稿人 常佩昳
2005年7月1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