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浅谈学生君子品格的培养》2800字
力?? ? ? ? ? ? 匕
浅谈学生君子品格的培养
敬德读经
阝 ? ? ? ? ? ? ??勹
廴 ? ? ? ? ? ? ?匚
厶
作者|徐红(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功利浮躁的社会氛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以及道德水平的欠缺。因此,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找出更有效的教育途径。
力?? ? ? ? ? ? 彑
-①-
君子品格培养概述
夂 ? ? ? ? ? ? ? ??小
何谓“君子品格”
首先我们来探讨君子品格的内涵。所谓品格,就是人的品性,也有人解释为人性、品德、性情和德性等等。虽然仔细研究会有些差异,但在笔者的眼中,它们的意思大致相差不多,都是人们内在的对于道德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和认同,以及在实践中个人道德行为的外在表现。品格有好与坏之分。所谓好,就是以人性为标准的态度;所谓坏,就是以动物性为标准的态度。那么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成就君子品格。从孔老夫子到今天的诸多学者,他们都针对君子品格阐发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总的来说,他们都是把生活中一切珍贵的宝物(如我们常说的“君子比德于玉”)和美好的品质(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智仁勇等)与君子品格联系在一起。
君子品格的准则
君子品格的培养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为准则,设立一定的目标,并为之创设好环境,进而让学生达到预期状态的教育现象。良好品格的产生既不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然萌发,也不是由老师和家长们的简单说教所铸造,而是一种个人内心真正的领悟和解放。
那么,君子品格的准则是什么?虽然对君子品格的理解因人而异,因古今而有别,但在笔者看来,不管是《论语》中频繁出现的君子,还是古今著名的人物对它的理解,大都围绕着修身、处世、爱国这几个层面展开。
首先,君子总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足以见修身之重要了。但君子品格的修炼过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孔老夫子与弟子在讨论《诗经》的时候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君子需要像打磨美玉一样不断地切磋琢磨自己,只有这样,才会具有可以让别人效仿的品性和修养。
其次,君子处世时需具有仁爱之心。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时刻刻以“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为做人的准则,甚至有着像杜甫那样在苦难时刻能吟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怀。
第三,君子要有爱国的情怀。具体而言,就是有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他们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且敢为天下先。
力?? ? ? ? ? ? 彑
-②-
小学生君子品格培养的困境
夂 ? ? ? ? ? ? ? ??小
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有许多错误的观念是不利于君子品格的培养的。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方面。
重“智”轻“德”
人们过于重视知识和成绩,却忽视了君子品格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最终的目标都是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仅有才华而没有好的德行是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的。从古至今,这个社会对于品行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有才有德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无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为小人。由此可知,我们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是错误的,需要有所调整。
重“外在”轻“内在”
人们往往重视外在的表现,而轻视内在的品性。稳定的君子品格应深深植入内心的道德认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君子都绝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当今社会,受利益的驱使和灌输式品格教育的影响,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大多趋向功利化。他们开始以自身获得利益为主要目的,趋于“急功近利”,进而进行一些仅仅是想受到短暂的正面评价的行为。比如,好多孩子在为班级做事情的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在老师面前争先恐后地表现,可当老师不在时,很大一部分人就扔下事情不管了。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明白道德的准则,因为父母和老师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但这样的教育脱离了实践,势必导致知行不合一的结果。
力?? ? ? ? ? ? 彑
-③-
君子品格的培养方法
夂 ? ? ? ? ? ? ? ??小
君子品格的培养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读童蒙养正和圣贤经典的书,学习古代君子。
童蒙养正,少年立志
古人说:童蒙养正,少年立志。童蒙时期,应当让学生读一些类似《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的蒙学经典书籍。这些书籍介绍了很多具有君子品格的古代先贤,他们用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为学生展现出君子人格的各个层面,成为极为生动鲜活的榜样。但需要注意的是,童蒙养正的“正”是用“爱”养出来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培养孩子君子品格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用经典中的准则去约束、鞭策他们,而是要用智慧循循善诱地让他们自觉地去做。只有让学生相信人间充满爱,他们才会有勇气去学习做个君子。
到了少年,要立志了。学生已经能承受一些困难,就要让他们研读四书五经,或者古圣先贤留下的作品。(如任教授在这期培训课中给我们讲授的那些经典的篇章,即使作为老师的笔者学习了,都觉得自己的价值观有所改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地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做好人也可能更困难、更危险,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做好人!这就是气节。到此境界,才算是真勇气,君子品格得以初步养成。有了这样的气节,才能坚持下去,继续学习,并且在以后的人生中经历再大的风吹浪打也不会屈服,最终成为有德有才之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爱的教育仍然是需要贯穿的。
重视“身教”,以身作则
要用生活中的君子教育学生。君子品格的养成离不开教育者的榜样作用。老师或家长如果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那么在每天与学生相伴的过程中,高尚的人格就会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总是对孩子讲“你不能怎样怎样”、“你又犯了什么什么错误,要及时改正”之类的话,但自己却从来没有做到,孩子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看待,其实孩子什么都明白。如果我们满嘴的仁义道德,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来支撑,那么会被孩子当成虚伪的人,对孩子的一切品德教育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是永远的真理。因此,凡是负有教育学生责任的人,都应该成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我们要真真正正地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努力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教育者,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学习并践行经典,做有君子品格的人。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没有现在,何谈未来?要把握和拥有好的未来,必须重视现在。因此,当前对于学生君子品格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的最后,笔者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经典的浸润和榜样的引领下成为文质彬彬、厚德载物的少年君子。
供稿|高丹
编辑|梁圆
美编|张帆
HDJDSY
敬德书院以“进德为本,诚敬致用”为院训,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人文教育使命,培育立身行道之人。
作文二:《儒家君子的四大品格 儒家君子论》34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儒家君子论”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的支持!
儒家君子之学
然则君子者何等人也,所谓君子者,明晓德性之本源,勤而行之,又以之启發人民之德性;文质彬彬,进退有礼者也。亦即吾人上所言三部儒家义理内容之体现也。故君子之特徵略说有三。
一者,明晓德性之本源,勤而行之。君子者,知道者也,所谓道者,非天地之道,阴阳之道,亦非性命之道,乃德性之道也,君子于此必明通其本末源流,验行之于身。德性之本,在于人身,不在于天道物理,君子必知之,故返求诸己,以知人莫不有爱人之心,所谓仁也,仁生于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生于人欲也,即所谓“己所不欲,恶施于人”也,凡有欲
1
之人,皆不得而否定之。君子既知此,故时时自思其恻隐之心,勤而行之,孜孜不倦,劳而无怨。不知而行,人或有怨,既自知之,又何怨乎,以此故恻隐之心不得而蒙蔽,此所谓君子者也。至于私德,全在一情字,于人更近,君子更行之不辍,无待繁言。若夫不明德性之源流者,虽日行之,而不可谓之君子,何也,所行不慊于心也,为外在之义务而行,为他人之训导而行,此虽强似无德性之人,然不可谓君子,为其不知道也。不知道者,其于德性,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不可长久。观孔子之道,發于视听言动,其弟子皆可以习而效之,然视听言动非夫子之道也,其所以视听言动者,乃吾所谓道也,自非聪敏好学,笃行善思者,乌得而知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宰我欲废三年之丧,此皆明于事而暗于道者。至于商言诗而悟礼後之义,林放问礼之本,皆發道之端者也,故夫子许仁者,唯有颜子,而于他人,佥曰:可也,未知,焉得仁,孔子之道,见乎隐,显乎微,名起而实应,本质而末文,而以仁贯之,唯仁存乎心,则睟于面,盎于背,發于四体,此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也,行为无不合道,故临丧而知哀,为臣而知忠,为子而知孝,为君而知礼,为父而知慈,与朋友交而有信,故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仅学夫子之文章而不达其道者,皆所谓得形不得神,不能触事合道,终亦难得为君子也。
2
二者,启發人民之德性。君子主导社会之风俗教化,民不可一日离也。此点有二义,其一,人民之德性需君子之启發开导方可长保无虞。人民若无常常提携發明其德性者,世风一时虽好,往往不过数代,转而颓败,然欲此道不堕于地,以维系社会之存在,人民之安乐,务必有君子之出现也。故君子之任者,亦已重矣。其二,君子务必以天下人德性之开發为其任务。自立而立人,自达而达人,即夫子所言之恕道,及《中庸》所言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诚物也。此即真正之外王也。故儒家之所谓治国平天下者,非谓建立政权,治理国家也,乃在于启發人民之德性之一事也,亦非以德性治国也,夫德性乃人类文化之一物也,仅可与政治,科学等方面比肩而已,岂可跨而包之,曰德性之问题一旦解决,则其他之问题悉解决耶,若夫政治经济文化之事物,非儒者之能任矣,传统儒者之迂,常在于此矣。君子有德性,未必有治国理家之才能,其所能者,仅在于德性之一方面而已。颜回不违如愚,原宪甕牖绳枢,自身尚难顾全,能治国乎,以此要之,勉为其难也,孔子之游列国,其所欲为者亦在于挽救世俗德性是颓敝也,非有权力治人之欲望也。然前者为必须,後者则未必也,盖人民需君子,此无时不如是也,故以人民之角度,则务必有一二君子产生以振兴民德,而君子则未必遇时也,即虽有天下之志未必有其地位也,则君子者只能洁身自好,以其自身之行为感化其周围之人,俟有时机,
3
乃出世也。
三者,文质彬彬。文质彬彬,非今之俗称人者也,乃孔子之言:“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者也,文者礼也,质者性情也,文质彬彬,乃谓文与质相称,文足以达质,而质则通过“文”得以恰当合理之表露,文与质相得益彰,无多馀之文,无受抑之质也。此即儒家礼之精神之体现。
传统儒家之礼贯通人之生活之各个方面角落,故人不得自由,而君子遂为一严肃古板迂腐之人也,吾人所谓之君子则不然,并无古板迂腐之气,进退有礼,行动优雅,既不拘束又不放逸,于礼有其自觉性,合情则用,不合情则废之,然礼既成,则不妄废之也。君子人之楷模,岂若今之无制人哉,
君子以其三特徵,足为人之楷模,然君子岂易至哉~孔子时以君子为仁者,然孔子于仁,未之轻许,弟子曰:“雍也仁而不佞。”孔子则曰:不知其仁,焉用佞,佞固非矣,然不佞未必为仁也。盖行一二善易,终身为善难矣,如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知善易,知所以善难也,如前文举齐王之例。性情之發易,發而皆中节则大难矣~然君子固非聖人,聖人实非人也,乃神也,巫师也,君子者乃日常中之人也,人皆可致者,学为君子,非有宗教之目的,乃所以慊吾之心也。
4
吾人虽言君子,然亦非谓非君子者皆小人也,此正如非高人即矮人,非胖人即瘦人之谬,窃以为世间本无小人,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又其人或具上述三特质之一之二乃至三,则不可谓为小人明矣,君子所对者民也,民者行德者也,君子者亦行德者也,二者岂有绝对之区别哉~
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故世不可以无道,有道不可以无君子,有君子则不可无君子之学,孔子以前,略而无徵,孔子以後,陋不足徵,故但言孔子。
向所著孔子人格论,于孔子之人格稍有發明,今录于此,以见吾聖人之真正人格也。
古今之论孔子者多矣,至矣,尽矣,而或好之者过誉,恶之者过毁,吾今日之所言,乃其人格之四隅,非敢曰尽之,只其感受与心得也,以就正于各位儒士。
其一曰:好学。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故德有所行,不为难也,而能够不辍学习,日知其所能,月无忘其亡,则难能也。夫子幼时即陈俎豆,设礼容,肃然有学礼之志向。及长,可谓无所不学,古今之学问,尽入其囊箧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入太庙,每事问,夫子焉不学,而又何常师之有,此其学之所以广也。盖文武
5
之道尚未坠于地,人莫不有之,或多或少,或此或彼,莫不有文武之道,唯多方学习方可尽览之,以臻乎至善,所谓文在兹也。夫子之学,自有其乐处,故自道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或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故学也,乐在其中矣,其所乐者,乃志之所存也,道之所在也。今人或以学为痛苦之事,则是学无所乐,非其志也。如此,虽博学,乃纯为记诵广识之学,学而无归,亦何足以谓之学也,故子问子贡曰: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子贡答曰:然,非欤,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此言极重要。孔子学通古今,人有疑辄往咨询,故当时即有博学之称,然其中自有一贯之道,非如人言博而不精也。故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子云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行。夫子之意,在于吾尝学礼以治国,未尝学战争以攻伐他国也。夫子于军旅,未必无学,然不以为本,亦反对滥用之,此其学之有道存焉者也。
其二曰:信道笃。有道而求之,求而得之,得之而不以为意,若存若亡,犹如不得也,夫子则不然,其于道笃而守之也。其赞颜回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夫子亦莫不如是也。当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而习礼不辍,处之泰然,不似子路愠而责之以君子为何有穷,若君子亦有穷,则吾何必为君子,此见其通道不笃,一有穷困,辄欲变其志。而夫子教之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颜子外出
6
乞食,夫子犹恐其窃而得之者。(按此不见论语,予见之《抱朴子》)故道存乎心,则必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甚者至于杀身,亦必于是,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观夫子之行尽之矣。發此笃道之心,
则君子坐在立亡,无忧惧之患,为其内省无咎也,至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则非真能笃于道者,其孰能与于此,
其三曰:执德弘。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者,尽己也,恕者,推己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故既保有其德,必务光大之,發扬之,使我之德成为天下万民之德,我之仁成为天下万民之仁,君子之教尽于此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夫子亦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盖道非弘不能光大,仁心非發明不能章显,而至于国家丧乱,礼崩乐坏而无治之者,则君子之过也。夫子生当周文将疲弊(用牟宗三先生语)而人心欲散乱之时。故务弘道德而孳孳不倦,亟亟如丧家之狗,而人或不解,以为夫子何为是凄凄者与,无乃为佞乎,此以小人之心度之也。故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疾者,正以天下无道为疾而欲匡救之也,微生亩怎知鸿鹄之志,
7
作文三:《作文 人的品格》1200字
人的品格
人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自不必说,例如七情六欲,人皆在所难免。个性就比较复杂了,它既包容著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也包容著对人生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人的个性当中,最带有特殊性的,自然莫过于人品了。
所谓人品,就是一个人的品格。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关于善和恶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个人经历和教养的综合反应。所以人品说起来似乎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却非常的具体。你要了解一个人的人品吗,只要看他怎样处世就可以了。一件事情放在前面,特别是这件事关系到他本身的利益,那么他所持的态度,他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都反映著他的人品。
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灵深处,既不可能有纯粹的善,也不可能有纯粹的恶,善和恶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一个好人也未免有时候会做出蠢事,而一个坏人说不定偶而良心发现,也有善举,所以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就要通过更多的事情才能看得准确。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要从根本上认识一个人的人品,还远不是这么简单。世界上的万物,微观到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宏观到太阳系、银河系,直到浩渺的宇宙空间,随著科学的进步,有些已经被我们认识,有些正在被我们认识。因为它们基本上是以本来的面目存在著,不管它多细多微、多深多广,只要我们的手段达到哪一步,它们就会现形到哪一步。但是人不行。人的思想随著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都在发生著变化,所以人是多面的,而且是不断变形的。你今天看到的,以为就是真正的他,等到明天,你也许会突然发现,昨天看到的他根本就不是他。
于是惊讶:“原来他是这样的~”你以为把他看透了,等换了一个环境,你又会再次疑惑:“他就是我了解的那个人吗,”人的伪装比起变色龙来,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了。变色龙改变的是它的颜色,而人伪装的是他的灵魂。天有九重,我们总有一天会探明它的轨迹,但是人品的轨迹也许永远都探测不到,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固定的轨迹,它是随机的,它的变化无法用数字来描述。所以我国才有“盖棺定论”的名言。
那么,我们是不是对一个人的人品就无法作出判断了呢,也不是。因为任何一个人,他心中的善和恶,在某一个阶段和时期,总是要取得某种平衡的,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人品作出阶段性的比较准确的评价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们仍然要不惜用美妙的词语和崇高的名誉来赞扬和表彰高尚的人品。
高尚的人品宛如灯塔,它用它的爱的光辉,照亮著航道,给过往的船只和周围的海域带来光明。凡是看到过灯塔的人,都会从心中涌现出喜悦,并且使自身得到净化。高尚的人品就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周围的人感到它的魅力。
所以高尚人品的本质就是理性和给予。它基于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德的感悟。它既是爱,对一切真善美的爱;也是恨,对一切假恶丑的恨。没有这种爱和恨的交织,也就无所谓人品。
一个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人品的高尚;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品的沦丧。人生虽然短促,但高尚的人品,终将使他得到永恒。
作文四:《榴莲的品格作文》500字
[榴莲的品格作文]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榴莲的品格作文。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给我们一点启示,例如上公交车时是一窝蜂的挤上去快呢,还是按秩序上车快呢?一点点小启示积攒起来,才造就了良好的品行和崇高的思想。尤其是像花生、榴莲这样的东西,它们虽外表不好看,但是却有着极大的价值。· 榴莲是一种厚皮浆果,表面带有圆刺,而且还带有臭气。很多人只根据它的气味和外表就确认他不好吃,其实,榴莲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的糖分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壮阳的功效。虽然它的外表不好看,但它的内心是多么高尚!· 从榴莲的精神中,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做人,不能光求名利,帮助别人了就是帮助别人,不能光图那些什么锦旗、称号,小学五年级作文《榴莲的品格作文》。做好事就要像雷锋那样不留姓名。帮助者得到的不应该是回报,而是帮助别人的喜悦,和一个个传承下去的爱心。要知道,帮助永远比受赠要令人高兴,令人幸福!· 做人,就要像一颗螺丝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少了它,什么机器都会变成破铜烂铁;做人,就要像铁路工人,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少了他们,再好的铁路,也会因年久失修而废弃;做人,就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很好吃;做人,就要像榴莲,虽然很难闻,但是营养丰富。这,就是榴莲的品格。这,就是人最高尚的品格!
作文五:《各具品格的它们并称为“花中四君子”》500字
各具品格的它们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古诗文中常提到四种花,迎寒而开的梅;与世无争的兰;潇洒一生的竹;不趋炎势的菊。它们都各有自己所独特的精神品格,并非浪得虚名。
梅是中国传统的花果,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观赏梅花大致始于汉初,为传春报喜的象征,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傲而不俗、傲霜斗雪、剪雪裁冰、迎寒而开,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故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兰艺发源于中国,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惠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而惠兰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蕙兰花是我国珍稀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比较耐寒兰花之一。花朵色清淡香,多生于幽僻之处,空谷幽香,故象征是谦
谦君子的品格。
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其实竹子也会开花,花朵像稻穗一样,不同各类的竹子,花朵的颜色也不一样,而且竹子开花后竹干和竹叶都会枯黄。秋冬时竹芽还没有长出地面,挖出来为冬笋;春天,竹笋长出地面就叫春笋,都是中国菜品里常见的食物。
竹筛风弄月、修长挺拔、经冬不凋、自成美景,故象征刚直谦逊、不卑不亢的品格。
菊,俗称菊花,原产于我国,中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菊花品种遍布我国城镇与农村,菊花的适应性强,广泛用于食用及观赏。菊清丽淡雅、凌霜自行,不与群芳争
艳,金秋绽放,故象征恬然自处、使然不屈的品格。
本文作者:二货哝哝
作文六:《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3200字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品格和内涵(1)
发布时间: 2011/10/27 16:21:54 被阅览数: 216 次 来源: 一元一国学网
文字 〖 大 中 小 〗 )
君子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称谓。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中,君子是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有正气的人被我们称为君子。而反之,则是被称为小人。
而这种君子观念的特色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论语。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多。同时通过论语对于君子的阐述,君子的观念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对于中国人的人格世界的构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君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是早已存在的观念。比如在诗经和尚书中就经常提到君子。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等等。而这个古代的观念经过孔子与其弟子的阐述,变的更加的常用和流行,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内涵。
我们先从论语的开卷第一句话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来谈起。开始孔子讲到学习的快乐,讲到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乐,接着就就讲君子。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学习、快乐、君子观念的非常的重视。我们大都免不了在别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时候,会感到很生气,而孔子则是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不亦君子乎!”在这种情况下,做到不生气抱怨,就可以说是君子了。这种行为即是君子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具有君子上午修养。当然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孔子认为具有这种素质的也可以说是君子了。我们也知道,在易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自强不息的,就如同天地健动的运转一样,因此君子也是效法于天道的。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君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同时也是和天道联系在一起的。
孔子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在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非常的的多。对于君子,孔子更是赞誉有加,对君子的涵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诠释。虽然君子的观念在古代也早已经形成。大概首先用来指有职务的人,慢慢地也变成对于有修养的人得称呼。到了在孔子,君子含义变的很清晰,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他人以及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君子,同时孔子也数次自称为君子。对于在位的人也还是有称为君子的,孔子对于这种因为地位而称为君子是有所批评的。但是当时君子因为地位职务的意味成分已经是很少了。就象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以道德为标准的这种君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当代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君子观念和孔子的君子观念差不多。我们来通过对于论语中君子的分析和考察,理解孔子的君子观念和君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在论语中,孔子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述了君子的含义。我们首先从君子的本质来讲。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意思是说,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还能称为君子呢?当然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一刻也不离开仁的,与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又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质,义和仁同样是君子的本质。作为一个君子,义是基础,是质,礼,孙,信是君子的行为修饰,是文。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具备了仁义,再修饰以礼信谦虚,实实然在孔子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哉!”这样肯定君子所包含的含义。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 (《卫灵公》)认为义是君子的一个根本的素质。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是同样强调仁义的作用,君子的观念的基础也和孔子的思想仍然一致。在孔子看来,仁义就是君子的本质所在。
君子所具有的品格,孔子也有很多的论述。孔子说: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的,小人则刚好是相反,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下学而上达”是孔子的人生理念。他的学习、教育、文章、政治,都是为了上达。目的就在于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的出了君子着一个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是坦荡荡的,君子是光明正大的,是心胸广阔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这种坦荡,不仅是指作为处世上的坦荡,也是指心态和修养上的坦荡。有了这种坦荡,自然也就能够从容不迫。而小人则是不然,常常会感到忧愁和悲伤,心胸的问题,也是不够坦荡的原因,还会为犯罪等违背良心的事情而感到害怕和羞耻。孔子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更加把君子的这些光明磊落、积极进取的品格体现出来了。
司马牛这个人就总是很忧愁,有一次他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说:“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要告诉司马牛不要忧惧,因为这是不符合君子的品质的。所以快乐也是君子的一个品格。在陈国绝粮的时候,子路很不高兴的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子路认为君子是不会有困穷的时候。孔子就跟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孔子跟子路解释,君子是有操守的,在困穷的时候也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象小人一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失去操守,无所不为。这也是君子的高尚品格的表现。
孔子看来,君子的特色经过思想和行为而表达出来。我们先来看君子的思想。也就是君子的所思所想。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君子是有耻心的,(我们现在学校里也经常讲八荣八耻,如果做得到,那可以说是君子了!)孔子认为君子是言行一致的人,对于说大话和巧言令色的行为是会感到耻辱的。当然一般的正常人就会对这种言过其实的话都会感到羞耻的,所以按照孔子的这个标准,看来君子也不是很难做到的啊。孔子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没有才能,而不担忧别人不知道自己。这样的道理用到我们自己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自己也要同样是关心自己是否有
才能,是否有知识,而不是别人十分知道自己。做到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君子了啊。难不难呢?当然是不难的。当然君子也有比较难做的到的地方,君子的心里面总是关心着道德的事情,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总是关心社会的治按秩序,而小人却只是关心自己的土地财产,以及自己个人的利益。所以从君子的平时的用心,就比小人要高出一酬了。孔子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明白道义,而小人只是明白私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区分仍然是正确的,人们的价值观仍然和孔子的这种思想是相符合的。
而君子的品格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君子的志向和胸怀;一个方面是君子的言行,一个方面是君子对人的态度,一个方面是对事物的态度。
君子之志向,是远大的,不会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一己之私和利益得失。而是关注全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和道的实现。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注重于谋取道的实现,而不会去注重谋取食物。也就是说,君子是为了实现道而努力,不是是为了生活和生存而打拼。何况仅仅是为了生活去打拼的话,也会有挨饿的时候,学习是为了道的实现,工资也会因此而来。君子所忧患的是道是否能够实现,而不会因为贫而感到忧愁。孔子又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对于食物和居住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孔子说认为君子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一达其道。”(《季氏》)在隐居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能够出来做事的话,就以行义来实现自己所要推行的大道。孔子也说:“士志于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认为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情的态度是没有一定限制和 ,只要符合于义气的原则。说明了君子的志向在于道义。同时也就是表现了君子的一种灵活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
作文七:《对先秦君子对个人品格与道德的培养》1600字
对先秦君子对个人品格与道德的培养
先秦君子的风范在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它广泛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观念、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华夏的一代又一代的子孙用一生探求着先秦君子的内涵和文化人格,并争取做到君子的要求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先秦君子们主要的内涵是贵族文化色彩浓重、属性礼乐,博学多识,能够出口成章,先秦君子们孝子不匮,忠义为民、处世高原,交友诚信,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们又是武夫,公侯干城,为义而战。我们今天努力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也有着先秦君子的烙印。逝者如斯,风范长存,先秦君子的个人品格与道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探索。
对于先秦君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出身大多数都是贵族,本来就可以过比较富裕的生活,有车马、傣禄或家奴,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封地、城邑,因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尚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崇尚俭朴,而是与这些贵族君子们的政治素质与宗国道德相结合的个人品格表现。尚俭既是他们的个人生活方式,也是他们作为贵族政治家或思想家品格的一部分。
晏子显然在这方面是表现最为杰出的一个。关于晏子的从俭朴,(左传》、《史记》、《韩诗外澎、《晏子春秋》等先秦两汉著作中多有记载。如《史记·管晏列传》中说他“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见,尚俭是晏子的突出品格。在《晏子春秋》这部书中,对晏子的俭朴更有详细的记述。相传晏子身为齐国国相,_上朝时乘的是敝车,驾的是鸳马,在家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米,住的是陋室。能接受您的赏赐。”晏子本是齐国的国相,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却宁愿过那样的简朴生活,齐景公给他赏赐也坚辞不受,这种品格的确是值得称道的。那么,晏子是不是不愿富贵呢?不是,他也深知富贵享乐的好处。但晏子之所以尚俭,是因为他时时想到齐国的百姓和人民,他不愿意在人民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自己独自享受,更不愿意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由此可见,晏子的尚俭品格,是和他的政治理想紧紧连在一起的。
先秦君子们崇尚节俭,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节俭可以兴家。这也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尚俭可以培养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逐渐改变贫穷的生活;其二是说尚俭可以避免人的贪得无厌、奢侈无度,可以远祸。
如果说,尚俭主要是先秦上层贵族君子的一种美德,那么安贫则主要是指下层贵族或贫士君子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了。
子路本身也是一个贫而有节的人。据《论语·子罕》所记,孔子曾这样称赞他说:“穿着破烂的旧麻袍,和那些穿着狐貉之裘的人站在一起而毫不惭愧的,恐怕就只有仲由(子路)了。《诗经·j邝风》上说:‘不嫉妒也不贪求,作什么不吉利?”’子路觉得这是孔子对他的最好赞誉,一生都记着这句话。
贫而有节是一种美德,关于先秦君子的这一类故事,在刘向的《新序·节士》一章中还记载了几则,如披裘负当 .黔敖不吃暖来之食等。这些故事可能带有一定的传说性质,但是却说明后世对春秋君子这种品格的重视。人生在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也不仅仅是为了享乐。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尊严而活着,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人生。尽管先秦君子的这种贫而有节的行为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后世哲人未必完全效仿,但是它却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为在这种行为的背后,已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古代人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一种比物质享受更重要的观念已经在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富而尚俭与贫而有节,从两个方面提示给后人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于身居高位者来说,富而尚俭是让他们保持平民本色,时时想到人民生活疾苦的有效方式,也是居
安思危、防止腐化堕落、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于身居困苦者来说,贫而有节则是让他们坚持人生节操,克服生活困难的一种考验,也是对生活充满信心、追求崇高人生境界的开端。一个人要做到这两点,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容易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先秦君子两种君子品格才特别看重,孟子甚至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当成是大丈夫的必要条件。
作文八:《Lifestyle | 在西安,有一间盛行君子品格的私塾》500字
一群现代人的雅致中式生活
“中式生活方式”是直接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融汇古今的新古典生活方式,他是建立在精神与文化上的璀璨,他重仪式更重意识,求物质更求精神,以物入微,以式入道,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思想内涵,那么中式生活方式也就无从说起:我们需要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单纯的奢侈生活。
——《致我们终将回归的中式生活方式》
穆鸿逸
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源于对中式生活的向往,在西安,每逢闲时,会有一群人到一处名为观堂的去所,弄琴、插花、焚香、品茗,寻求闹市中所体会不到的片刻隐逸。
观·古琴
唐代薛易简在《琴决》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观·花道
清代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观·香道
明人屠隆在《考槃余事》里言及:“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
观·书法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
喧闹的城市里需要这样一处幽静的所在,与三两知己,寻一处静谧的空间,看着窗外,沏上一壶清茶,弹奏一曲古琴,只属于你的惬意午后。
传递价值资讯 |汇集设计灵感
微信ID:shejibuluo
作文九:《君子之道:《论语》与中国人的品格》1100字
怎样才是“仁人君子”?
孝悌为仁之本。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具有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就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仁还要讲忠恕,什么叫做忠,什么叫做恕呢?对人忠实,不要嘴巴说一套,心里面又想着另外一套,口是心非,特别是在利益的面前互相拆台,为了想自己多得一点在背后搞小动作。恕,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是“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贡问老师:“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就是说假若有这样一个人,能给老百姓很多的好处,又能使大众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有仁道了吗?孔子回答说:“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
为何要做“仁人君子”?
《论语·宪问》里,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安百姓。
儒家认为君子的人格理想是什么?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一个人从自我修养出发,做一个有仁德、知礼义的人。做一个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的人,有思想和社会担当的仁人志士。孔子在《论语·里仁》讲:“君子怀德,小人坏土;君子坏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就是说君子向上追求,追求的是仁义;小人的目光是向下看的,看的是财利,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同时君子是求主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是要求别人,自己却违反了礼义。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又有什么用?孔子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如何成为“仁人君子”?
如何成为仁人君子,第一是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到礼那里去,就是指“周礼”。你只要一天天这样去做,就是克己复礼,整个天下的人心就自然回归到人这个轨道上面来了。“为仁由己”,就是说这是自觉行为,大家都要懂得这样做,而不是说人家强迫你这样做。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君子没有在吃完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离开过仁德,就是你在仓促匆忙的时候,比如说遇到天灾人祸,在那个时候你一定都要和仁德同在。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你也要与仁德同在。做到这样,你才能够做到君子。
孟子说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中国人的品格在《论语》里面讲的是以孝悌为本,具有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为人讲忠恕、爱人、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有钻研,多才多艺,做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顶天立地的仁人君子。
作文十:《[优秀作文]生命的品格》1100字
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就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我们也只是过客。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浅谈学生君子品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