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班徽设计说明书》600字
班徽设计说明书
班徽,是最能够代表一个班级的朝气的象征。在我看来,班徽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我为班级所设计的班徽是几条弯弯的曲线,它们的上面,是一团红色的火焰,整个组合象征着我们班的53位同学,与两位老师一起,举着火把在跑道上前进。53名同学与老师,一同高举着火把,在遥远的人生的道路上前进。寓意是,我们一起高举火把,照亮生命的路,彼此相互帮助,不怕黑暗。就这样前进,希望我们彼此都会有远大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共同举起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图:
运动员誓词 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在比赛中,尊重奥林匹克精神,遵守各类比赛规则,服从工作人员和裁判员的命令;在比赛时不弄虚作假,竭尽全力,以最真实的成绩参加运动会;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六二班运动员入场广播词
看!正在向我们走来的是雄姿英发,精神抖擞的六零五班运动队。他们迎着凉爽的秋风,伴着金色的朝霞,迈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
他们平时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为班集体赢得了许多荣誉。他们在校园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热爱集体,积极帮助别人,为低年级同学做了很好的榜样。在班级里,他们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里每一个人都分工明确,同学,老师和谐一心,为班级增光添彩。例如六零五班的班长何至,他为班级的纪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光荣的表率。 他们这个集体,像是冉冉升起的旭日,像是畅游四海的蛟龙。奥林匹克精神在他们心中激荡,公平竞争是他们的风格,永不言败是他们的气质,奋勇拼搏是他们的信念。赛场上即将留下他们闪光的脚印,让我们心存一份期待,一份祝福,共同见证他们的优异成绩吧! 加油!六年级五班的运动员们!
同学刻苦训练的事迹
作文二:《六年级班徽等》600字
六年级班徽:
班旗:
班歌:
《相信自己》
多少次挥汗如雨
伤痛曾填满记忆
只因为始终相信
去拼搏才能胜利
总是在鼓舞自己
要成功就得努力
热血在赛场沸腾
巨人在东方升起
多少次挥汗如雨
伤痛曾填满记忆
只因为始终相信
去拼搏才能胜利
总是在鼓舞自己
班诗:
班训: 要成功就得努力 热血在赛场沸腾 巨人在东方升起 相信自己 wo... 你将赢得胜利 创造奇迹 相信自己 wo... 梦想在你手中 这是你的天地 相信自己 wo... 你将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 wo... 当这一切过去 你们将是第一 相信自己 勤奋刻苦,扎扎实实是我们的学习宣言;活泼好动,锻炼身体是我们的运动宣言;举止文雅、尊敬师长是我们的行为宣言;勇往直前,永争第一是我们的拼搏宣言。这就是我们, 肩负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犹如一轮冉冉红日的六年级一班。
文明高雅,乐学善思。
班级承诺:
用智慧描绘我们的今天,
用热情腾飞我们的未来,
青春理想扬帆起锚, 一生精彩拼搏创造。
誓言:
比学习——切问近思 博学笃志 比纪律——以德为备 严于律己 比卫生——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 比出操——整齐划一 气势如虹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我们要:把握现在,顽强拼搏, 取鹰之志而凌云,奋发向上, 用实力证明:“六年级一班无与伦比”!
作文三:《六年级科学课程说明书》4200字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说明书
一、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结构特点:
1. 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
2. 对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二、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本册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 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 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 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思维的深度参与。
4. 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以往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共8课)
(一)、教学内容
1. 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 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2、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在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单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生活的结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这样一个基础出发,我们的探究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8课)
(一)、教学内容
1. 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 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与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承受力的性能。
(3)、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6)、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 过程与方法:
(1)、制作、预测和测试结构的承受力。
(2)、用简单材料独立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3)、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用不同方式进行解释。
(5)、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 能量(8课)
(一)教学内容:
1. 电和磁2. 电磁铁3. 电磁铁的磁力4. 电磁铁的磁力5. 神奇的小电动机6. 电能和能量
7. 电能从哪里来8. 能量与太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5)、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2、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单电磁铁,合作设计制作强磁力电磁铁。
(2)、 做通电导线能生磁的实验,改变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研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3)、经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4)、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研究小电动机的构造。
(5)、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植物必须从阳光中获取能量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要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8课)
(一)、教学内容:
1. 校园生物大搜索 2. 校园生物分布图 3. 多种多样的植物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5. 相貌各异的我们 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 谁选择了它们 8.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以上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3)、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
(4)、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
(2)、依据不同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课程说明书
书课程名称: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授课时间: 36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凤山中心小学任先龙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必修课程。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
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网络生活面面观,足球盛宴,竞技亚运会,美在我身边,贵州蜡染初探,水危机的危害,泥石流,学会急救,做会创造的地球村村民,身边的发明。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网络生活面面观,美在我身边,水危机的危害,泥石流,学会急救,做会创造的地球村村民,身边的发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有关地球资源的知识,寻找并记录身边的地球资源,培养学生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发展对社会的责任感,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的情感。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3、通过了解网络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做到健康文明地上网。
4、通过调查奥林匹克盛会活动,了解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增强民族自豪感。
5、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6、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发展研究问题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搜索整理资料。
五、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安排了约 36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 网络生活面面观(4 课时) ,
2. 足球盛宴(3 课 )
3. 竞技亚运会(3 课时) ,
4. 美在我身边(4 课时) ,
5. 贵州蜡染初探(3 课时) ,
6. 水危机的危害(4 课时) ,
7. 泥石流(4 课 ) ,
8. 学会急救(4 课 ) ,
9. 做会创造的地球村村民(3 课 )
10. 身边的发明(4 课时) 。
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份 。
(二)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学习材料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评定等级:优加、优、良、中。(2)测试成绩评价 (1)95 分以上为优秀;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 评定等级: (2)80-94 为良好;(3)60-79 为及格(4)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2013 年 3 月 1 日
作文四:《六年级上册科学说明书》2000字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科学六年级
授课教师:罗贤春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一、课程内容:
本册内容由“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在“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在“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
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四、课程实施基本措施及对策: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
(1)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实验完成情况等;
(2)每位学生参与完成下列两项作业
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求知、探究、总结提炼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科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期结束评价
六、本册教材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
作文五:《六年级科学课程说明书》9400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课 程 说 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册的重点是:
1. 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 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 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 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乒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说明
“微小世界”单元
(一)、单元概述
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世界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六年级下册,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较微观的世界。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
本单元不从物质的分子、原子、电子这个角度去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细的观察领域。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植物的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方面。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各课内容简要如下:第1课“放大镜”。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
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5, 6和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
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物质的变化”单元
(一)、单元概述
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
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培养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宇 宙”单元
(一)、单元概述
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
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我们都会惊叹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面之广泛,也会慨叹人类对宇宙奥秘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以至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智慧成果。
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阴晴圆缺?对于各种词汇,他们理解吗?探究宇宙的方法一观察、推理与发现,学生了解与体验过吗?这个单元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 当然,在这一单元中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包括这样几课。
第1课,“地球的卫星一月球”。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月相变化”。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日食和月食”。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太阳系”。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在星空中(一) ”。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在星空中(二) ”。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探索宇宙”。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通过这八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过程与方法
●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环境和我们”单元
(一)、单元概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决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进度表(每周2个课时)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课 程 说 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在三年级上学期强化了“观察和提问”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猜想和假设”作为培养学生主探究能力的一级目标,并着力进行指导、系统培养。针对小
学生的认知特征,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以猜想为主体、以假设为发展、以假说为适当延伸。
为了更好地达成一级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得到发展,教材将“猜想与假设”按照猜想的对象或内容划分层次,作为主探究能力的二级目标,并将其分布在由探究过程能力训练、综合探究活动、探究的探究三种类型组成的七个单元中。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达到的二级目标分别是
? 1. 学习第一单元《猜一猜》时学生要达到的二级目标是: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 2. 学习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 学生要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 3. 学习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 学生应当能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和假设; ? 4. 学习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 能对实验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 ? 5. 学习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 能够分别对结果、原因进行假设; ? 6. 学习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7. 学习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
? 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感受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然后把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有效结合
最终达到终极目标:
1.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3. 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7个单元。
第一单元《猜猜猜》共2课:1、猜猜看,2、猜对了吗;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1、起风了,2、风的观测,3、可爱又可恨的风;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1、把盐藏起来, 2、水落“盐”出 ,3沉与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1、白天与黑夜,2、地球的自转与昼夜变化; 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七、教学进度表(每周2个课时)
第七小学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
课 程 说 明 书
2013年3月
第七小学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
课 程 说 明 书
2013年3月
作文六:《六年级语文上课说明书》2200字
余庆县城关一小六年级语文说明书
六年级语文教师:吴小季
课程名称:六年级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课 时 数: 108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季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现有学生52人,该班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进心强,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留守儿童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代理家长多数只能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对学习上和思想上无从管理。因此家校共同管理效果不大,家庭作业的完成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后进生的辅导上将要花更多的心思,力争让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了: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
本册书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以达到当堂检测的目的。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知识的积累。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以弥补农村学校资源不足、学生获取知识少的缺陷。“口语交际?习作”提供的内容选择性大,比较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增强了趣味性。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学生对生字和积累词语的掌握,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学生能读会写,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经常给学生听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能听写的尽量听写。
三、教学目标
本期的教学重点在备、教、批、辅、补、等环节上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作业、减轻下等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习兴趣。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
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能熟悉修改符号,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1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五、法制教育渗透
结合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综合性学习——老师领进门中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学生尊师重教。在综合性学习中——智慧之花一节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学生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耐心地做好答疑解难。
2、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每次综合性练习后写好小结。
七、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在生活上多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让子女轻装上阵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六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度期,要经常和自己的子女谈心,哪怕自己不在子女的身边,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在学习上做好引导与监督、辅助孩子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娱乐、休息的时间、既要监督孩子,同时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需要家长辅助完成的作业,家长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有条件的要坚持检查孩子的家作完成情况。是代理家长的不仅仅是提供给孩子吃穿就行更要与孩子做好思想上的沟通,辅导孩子的作业,得到孩子心理的认同。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2014-3-1
作文七:《语文六年级下册说明书》4300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说明书
猪场坪乡中心小学 娄方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提高学生养成在课内外阅读中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要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四)口语交际教学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2013年3月1日
作文八:《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说明书》1000字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年级美术学科课程说明书
教师:##
时间:###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美术六年级 授课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和基本技能,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像,创造和审美能 力。
3 通过对美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及美化生活的习惯以促进学生身 心平衡发展
课程内容:
欣赏评述:
前 言 哪吒闹海 (1 课时) 第一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1 课时)第二课 探访自然的奇观(2 课时)
造型表现:
第三课 我的书包(2 课时) 第四课 画故事(2 课时) 第五课 装饰画(1 课时) 第六课装饰色彩(1 课时)
设计应用:
第七课 彩球的设计(2 课时) 第八课 奇思妙想(2 课时)第九课 添画人像(2 课时) 第十课 用各种教材来制版(2 课时)第十一课 装饰柱 (1 课时)
综合〃探索:
第十二课 动画片的今昔(1 课时) 第十三课 拟人化的卡通 (1 课时) 第十四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 (1 课时) 第十五课 留给母校的纪念 (1 课时)第十六课 我的成长记录(1 课时) 第十七课 兼职中的古老记忆 (1 课时) 第十八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 (1 课时)第十九课 复制与传播 (1 课时)
课程实施:
1 采取主题式建构教学活动,统整艺术鉴赏与创作的学习。 2 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能主动建构艺术与合作学习的 机会,并强化其运用科技与资讯之能力。
3 充分利用校内外有关的艺术资源(如艺术品、艺术资料、画廊或邀 请艺术家莅校展览、示范或讲演等) ,以活泼、深化教学活动。
课程评价:
1 学习阶段的美术基本核心能力为评价学生学习依据。
2 学习评价应包括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与成果,除作品的评价外,应该 注意学生欣赏能力的评价。
3 美术创作与欣赏的学习评价,可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取教师评 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并应用观察、问答、讨论、书面 报告、测验、检核表、展演、专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
4 各种评价结果,应合理运用,做为教师改进教材、教法的依据,以 及实施个别教学和辅导的参考。
所需条件:
(一)设置艺术欣赏教室、创作教室及美术图书资料室,所需设备参 考美术科设备标准基本设备之名称及数量, 逐年充实至 完善。
(二) 有计划配合教材逐年添置设备, 扩充美术教室内之软硬体设施, 以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作文九:《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说明书》1900字
城关一小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 小学六年级音乐
教学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 40课时
授课教师:吴小季
授课对象:城关一小六年级(1)班学生
2课时/周 40课时 总课时:
一、课程简介: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歌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感受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课程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 通过创作儿童歌曲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创作技巧,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歌曲美的认识及鉴赏能力,感受旋律美、歌词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3( 在学习创作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演唱(或演奏)自己创作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4(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实践中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5.在《真善美的小世界》和 《 同唱一首歌 》的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三、学习方式:
把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学习,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操
作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
(2)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3)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及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学习与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创作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歌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四、课程实施的建议:
1、遵循原则: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有正确的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齐唱。
2、组织形式:
以整体授课、小组合作创作、表演及独立展示为主要形式
(1)将优秀学生作品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展示
(2)召开小小音乐会、“班歌”等比赛
(3)学期末进行汇报演出
(4)在活动中适当展示学生的音乐作品
3( 实施方法与过程:
(1) 突出从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出发,注重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
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素材,素材可以来自教师的搜集,也可以来自学生自 己的收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2) 教师充分作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包括备课、准备音响资料、准备大量参考用歌片等)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设备,如多媒体、铃木伴奏器、MIDI合成器等。
(3) 教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与表现机会。
(4) 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在教学时,要突破围绕课堂进行教学的传统讲授方式,
通过作品展示、汇报表演、开展比赛等适时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音乐能力。
(5)课程内容可根据实际课程开展情况的需要进行有机的重组,前后内容融会贯通。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1)对学生激励作用的原则
(2)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应体现自主性原则。 (
2、 评价要素
分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三个领域。要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如兴趣、情感、态度等。
3( 评价等级及标准
(1) 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若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鼓励学生努力方向,争取合格。
(2) 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分析与评价都采用“自我参照”的原则。
作文十:《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说明书》2600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 时 数:108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下册
课程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
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
美的情趣,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
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3、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会毛笔字临帖,坐
的姿势、握笔姿势都要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
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
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
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高默读的速度;
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读
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能在阅读
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
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
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
“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
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
悟能力。
7、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
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
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8、开展小型多样的语文学科竞赛。本学期的一月一竞赛的内容分
别为:语文课外知识、古诗、书法、朗读、阅读、作文。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人生感悟
训练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获得人生的启示。
2、通过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
增强语感;
3、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
语文课题:《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顶碗少年》、《手指》
课时安排:13-14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民风民俗
训练重点: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语文课题:《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课时安排:13-14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深深的怀念
训练重点: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学习目标:
1、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
的道理;
2、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顺序,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语文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
课时安排:13-14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 外国名篇名著
训练重点: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学习目标: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语文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时安排:13-14
第五单元
单元主题: 科学精神
训练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家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掌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鲜明、有力等特点。
3、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捕捉中心句、整合材料的方法来理解文章。
4、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了解常用的议论文方法。
5、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
课时安排:13-14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 难忘小学生活
训练重点: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学习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语文课题:《成长足迹》、《依依惜别》、《古诗词背诵》
课程实施: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生经过六年的
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重视读书,培养语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
课程评价
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