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范成大的资料》19600字
关于范成大的资料
篇一:关于范成大的介绍
关于范成大的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人物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
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转载于:.Zw2.cN 爱 作 文 网:关于范成大的资料)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 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 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3历史年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任建康(今南京)知府,至淳熙十年(1183)离任。在建康任上,"秦淮调拨军储米20万石赈济饥民","将富余的财政收入为下户代缴秋苗和丁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
篇二:翁卷、范成大、张志和资料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逝世日期:不 详 中文名: 翁卷 职业: 南宋诗人 别名: 灵舒 主要成就:永 嘉四灵之一 国籍: 宋(今中国) 《永嘉诗人祠堂丛出生地: 永嘉(今浙江温州乐清市淡溪) 代表作品: 刻》 出生日期:不详 字: 续古
人物简介
翁卷
翁卷,宋代人,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一生没有做过官,与赵师秀.徐照.等被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的年纪最大。 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只是以布衣终身。
翁卷
宋代著名学者、诗人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
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永嘉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
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
《野望》 《山雨》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
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
小朝廷偏
翁卷诗歌
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
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
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墓葬生平、生卒地点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
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现在连一块
墓碑也找不到,自然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纪念馆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惟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中文名: 范成大 逝世日期: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 别名: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职业: 政治家、诗人
国籍: 南宋 主要成就: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揽辔录》 出生地: 吴县(今江苏苏州) 谥号: 文穆
出生日期: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葬处: 苏州市吴县西天平山南上沙村
人物生平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
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居 所 范成大的字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 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
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 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人物评价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作文二:《范成大的资料3篇》10900字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范成大的资料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逝世日期:不 详 中文名: 翁卷 职业: 南宋诗人 别名: 灵舒 主要成就:永 嘉四灵之一 国籍: 宋(今中国) 《永嘉诗人祠堂丛出生地: 永嘉(今浙江温州乐清市淡溪) 代表作品: 刻》 出生日期:不详 字: 续古
1
人物简介
翁卷
翁卷,宋代人,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一生没有做过官,与赵师秀.徐照.等被称为
翁卷
宋代著名学者、诗人刘克庄批评
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
2
翁卷等 “永嘉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
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
《野望》 《山雨》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
3
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
小朝廷偏
4
翁卷诗歌
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
5
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墓葬生平、生卒地点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6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现在连一块
墓碑也找不到,自然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纪念馆
7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惟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中文名: 范成大 逝世日期: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 别名: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职业: 政治家、诗人
8
国籍: 南宋 主要成就: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揽辔录》 出生地: 吴县(今江苏苏州) 谥号: 文穆
出生日期: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葬处: 苏州市吴县西天平山南上沙村
人物生平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
9
为改变接纳金国
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居 所 范成大的字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 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
10
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
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 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
11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人物评价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历史评价
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上尝命陈俊卿择文士掌内制,俊卿以成大及张震对。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揽辔录》、《桂海虞衡集》行于世。
作品-诗四时田园杂兴
12
张志和
生辰 730.. - 810.. 逝世 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
自古以来的隐士,匿迹于万顷烟波之上的为数不少。从《庄子》的书中就有隐居在江湖之上的渔父形象。不过有的是真心归隐,有的却是想沽名钓誉。像姜子牙老爷爷在渭水河边下钓钩,钓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而严光同学反穿皮裘在富春江上招摇,为的是求得见一面老同学汉光武帝,然后闻名海内;更有孟浩然先生,看到洞庭湖水时,心潮荡漾,两眼鲜红脑子里全是紫绶金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而本篇要说的这位玄真子张志和,却真是恬淡如水云,不谋荣利,不显形迹,犹如神龙见首难见尾。
说起来张志和在现在的知名度不低,这全靠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的那首著名的《渔歌子》: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
13
和早年就聪慧过人,据说他母亲生他前梦到枫树长在肚子上,凡是有这种异相的都非寻常人物。张志和十六岁时就以明经科(唐朝设有秀才、进士、明经、明算、明法、明书等六科)及第。曾献策于唐肃宗,唐肃宗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怒无常,天威难测,像张志和这样直性子的人更难免出事,于是不久张志和就被贬官为南浦县尉。
后来张志和逢丧事回家“丁忧”(官员的父母去世时要离职回家守丧,称为丁忧),就此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号为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叫张鹤龄,也是做县尉的,他念及兄弟之情,生怕张志和就此遁去不回来了,于是在会稽城东买了块地,给他盖了几间茅屋让他住,张鹤龄的文章也不错,他特地写过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这一首虽然不及上面我们录出的张志和那首好,但其中拳拳兄弟深情,还是非常感人的。他惦念着弟弟:当风狂浪高的时候,你可要早点回到这茅舍中来啊。 张志和孤家寡人一个,也没有老婆。嫂子为他做了件衣服,他一穿就是十多年,无论冬夏,都是这一身,夏天酷暑之际,也不脱下来。张志和隐居在江湖间,有时也遇到麻烦,有一次,经常作威作福狗眼不识泰山的乡间小吏要征集民夫来挖河,看到张志和穿的破破烂烂,就也把他当做民夫。按说张
14
志和曾有过功名,就不应该被征役的,但是张志和却并没有把眼一瞪,说“老子当年是翰林待诏”之类的话,而是乐呵呵地拿起条筐和铁锹干起活来,没有丝毫的怒色。看来张志和真是修到“无故加之而不怒”,对得失荣辱,不萦于怀了。
张志和的茅舍非常简陋,柱子椽子都是连树皮也没有刮去的树枝搭成,门前隔着小河,连个独木桥也没有。后来御史大夫陈少游去拜访张志和,到张志和家去时着实费了不少劲,踩了一裤腿泥。于是陈大人下令在张志和门前造了一座桥,又将张志和所在的破茅房——不,破茅舍,叫茅房太难听了,改名为玄真坊。后来张志和名气更大了,皇帝听说后,念及旧情,赏给他一个小厮,一个丫头。张志和并不役使他们,而是让他们结成夫妻,并给他们起名,男的叫渔僮,女的叫樵青。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和他交游甚密,陆羽曾问他还有什么朋友,他说:“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意思是说,从道家的观点来看,整个天地就好像一个大房子,晚上月亮就是一盏灯照着所有人,我在这个大房子里和四海五湖内的朋友们从来没有分别过,还谈什么来往,听这种话,大家可能现在都不陌生了,又是《庄子》中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样的思想,和刘伶所说的“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
15
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也是同一机杼。张志和不但精于诗文,而且书画双绝。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做刺史时,曾与张志和有过来往,或许是两人都是书家,志趣相投吧,张志和当众表演了他神乎其技的书画才艺,张志和面对一幕素绢,酒酣之余,边击鼓吹笛助兴,边挥笔作画,有时闭着眼画,有时反手挥笔来画,随兴挥洒,笔下却犹如神助,妙绝天成,速度之快更是让人咋舌,
山水云石顷刻间便出现在白绢之上。这时候围观的人极多,以致于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众人纷纷惊叹于张志和的绝艺。
《续仙传》中说张志和也有仙术,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张志和闭门不出,或者泛舟湖上,一直在“守真养气”,看来张志和恐怕内功也颇为精深。张志和经常“沿溪垂钓”,但他从来不投饵,因为其“志不在鱼也”。张志和表面上坐在那里拿着渔竿,但实际上他的心思早神超天外。据说张志和最后的结局是和颜真卿他们喝酒时,酒酣兴起,把一张席铺在湖面上,端坐在上面饮酒谈笑,不一会儿,云中飞来一只仙鹤,张志和向白鹤一招手,白鹤飞下来驮起他就飞上了云端,从此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据说已经成仙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也有人传说他是溺水而死。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张志和隐居到更荒僻无人的所在去了。颜真卿有《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
16
和碑铭》记载他的生平事迹,但却没有提他飞升的事情。张志和曾将自己的修炼心得写成一本书,叫做《玄真子》,据说此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的“太玄部”。
张志和的《玄真子》非常难懂,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还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容易读得多,这里把他的另外四首也录下面,共赏一下: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蓴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说来张志和的这五首《渔歌子》,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后人摹仿极多。并且曾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八二三)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也和词两首。为日本填词之开山。日本还把张志和的《渔父词》列于教科书中。说来这日本人真是将我中华上国的好东西吸取了不少,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若不自惜,岂不惭愧,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
17
说来有许多的道家人物,都是大道无形,至人无名。像高吟“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的太上隐者之类都是如此。正所谓: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第二篇
1、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忆秦娥>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的诗。
隔烟催泼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3、田家>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早发竹下>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18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范成大的诗。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5、初归石湖>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6、村景即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晓起闻雨>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8、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9、春思>
沙际绿苹满,楼前芳草多。
风光入网户,罗幕生绣波。
前年花开忆湘水,去年花开泪如洗。
19
园树伤心三见花,依旧银屏梦千里。
10、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1、南柯子>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12、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3、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4、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5、四时田园杂兴>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20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16、咏洒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17、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8、醉落魄>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
烧香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第三篇
范成大的诗
1、《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忆秦娥》
21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泼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3、《田家》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早发竹下》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5、《初归石湖》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6、《村景即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晓起闻雨》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22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8、《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9、《春思》
沙际绿苹满,楼前芳草多。
风光入网户,罗幕生绣波。
前年花开忆湘水,去年花开泪如洗。
园树伤心三见花,依旧银屏梦千里。
10、《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1、《南柯子》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12、《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23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3、《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4、《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5、《四时田园杂兴》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16、《咏洒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17、《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8、《醉落魄》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
烧香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
24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 杜牧的诗全集
* 秋瑾的诗
* 孟浩然的诗全集
25
作文三:《范成大的生平。范成大》1600字
南通大学文学院
范成大的生平。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反映遗民生活,表达爱国思想。识见高远,情致深婉。
范成大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将农事诗、悯农诗与田园诗几种传统结合起来,集田园诗之大成。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江南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卷;语言平易明晓;笔调轻灵,颇富情趣。
精读作品篇目:
《州桥》、《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阅读作品篇目:《催租行》、《夜坐有感》
第七节 尤袤 朱熹 叶适
尤袤的诗歌创作。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朱熹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批评。朱熹的诗歌创作。
叶适的生平和思想。叶适的政论文。叶适对晚唐诗风的提倡。
阅读作品篇目:
朱 熹《春日》、《观书有感》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辛弃疾的生平:参加起义军,反正南归;出任地方官,两次落职;晚年再起,而后落职闲居,抱恨辞世。辛弃疾的军事、政治才能:志在经世救国,为有胆有识的军事家、战略家,且富英雄气质,是封建时代有志之士的典型。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完整全面地展示作者的精神世界。
悲歌慷慨的爱国词:收复中原、抗金报国的英雄斗志;洞察时局的远见卓识;对主和派的嘲讽与抨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深沉愤慨。
清新闲适的农村词:明净秀丽的自然风光,真切淳朴的农村风情,闲暇自适的忘世之情。
流连诗酒及其它应酬之作。
以上这些内容充分而全面地层现了一个封建时代英雄的抱负和追求,痛苦及其排遣方式。辛词展示了一个空前博大的英雄襟怀,也提供了一个性格复杂、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心灵。这是其它词家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诗文中也极为少见。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继承总结苏轼豪放词、南宋爱国词的传统,广泛学习借鉴其它词家的成就,使其词境变幻多姿,空前丰富。
辛词的艺术特色:想象奇伟,夸张大胆,气势飞动,善于创造雄奇宏阔的意境;不主故
常,章法出新,随意变化,屈伸自如;巧用比兴寄托;大量用典使事;经常直发议论;语言丰富多样:化用经史,善用俗语,常以散文句法入词,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当然,少数词因用典和议论过多而流于艰涩,因过分散文化而缺乏韵味。
辛词的风格:以慷慨凄怆、悲凉沉郁为主,而风格多样:情致缠绵的婉约词;豪放、婉约交融,折豪气入柔情,刚柔相济之词;效李易安体、效花间体、效白乐天体等。
辛词集豪放与婉约之大成,将宋词推向了高峰。
精读作品篇目: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阅读作品篇目: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贺新郎》(老大那堪说)、《沁园春》(迭嶂西驰)、《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西江月》(醉里且贫欢笑)、《清平乐》(茅檐低小)
第四节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由同一爱国主题联系在一起的,是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家群体。
与辛弃疾同时的著名词人有陈亮、刘过
陈亮的生平和思想。陈亮带有政论色彩的爱国词。陈亮爱国词雄豪悲壮的风格。
刘过的生平。刘过的豪放词。晚于辛弃疾的著名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等。
刘克庄的爱国词:雄奇豪放近辛,而沉郁浑厚不及。
刘辰翁的遗民词:多哀痛愁苦之情,少豪放悲壮之气。
精读作品篇目:
陈 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阅读作品篇目:
陈 亮《念奴娇》(危楼还望)
刘 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刘辰翁《永遇乐》(壁月初晴)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其它词人
第一节 姜夔
姜夔的生平。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姜夔词的主要内容:流落江湖的感受,与情人知己的感遇相思,咏物词。
作文四:《[张志和的资料]翁卷、范成大、张志和资料》10700字
[张志和的资料]翁卷、范成大、张志和资料 篇一 : 翁卷、范成大、张志和资料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人。[)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曾领乡荐,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逝世日期:不 详 中文名: 翁卷 职业: 南宋诗人 别名: 灵舒 主要成就:永 嘉四灵之一 国籍: 宋 《永嘉诗人祠堂丛出生地: 永嘉 代表作品: 刻》 出生日期:不详 字: 续古
人物简介
翁卷
翁卷,宋代人,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永嘉,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永嘉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
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上尝命陈俊卿择文士掌内制,俊卿以成大及张震对。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揽辔录》、《桂海虞衡集》行于世。
作品-诗四时田园杂兴
张志和
生辰 730.. - 810.. 逝世 浙江省兰溪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
自古以来的隐士,匿迹于万顷烟波之上的为数不少。从《庄子》的书中就有隐居在江湖之上的渔父形象。不过有的是真心归隐,有的却是想沽名钓誉。像姜子牙老爷爷在渭水河边下钓钩,钓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而严光同学反穿皮裘在富春江上招摇,为的是求得见一面老同学汉光武帝,然后闻名海内;更有孟浩然先生,看到洞庭湖水时,心潮荡漾,两眼鲜红脑子里全是紫绶金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而本篇要说的这位玄真子张志和,却真是恬淡如水云,不谋荣利,不显形迹,犹如神龙见首难见尾。
说起来张志和在现在的知名度不低,这全靠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的那首著名的《渔歌子》: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时候围观的人极多,以致于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众人纷纷惊叹于张志和的绝艺。
《续仙传》中说张志和也有仙术,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张志和闭门不出,或者泛舟湖上,一直在“守真养气”,看来张志和恐怕内功也颇为精深。张志和经常“沿溪垂钓”,但他从来不投饵,因为其“志不在鱼也”。张志和
表面上坐在那里拿着渔竿,但实际上他的心思早神超天外。据说张志和最后的结局是和颜真卿他们喝酒时,酒酣兴起,把一张席铺在湖面上,端坐在上面饮酒谈笑,不一会儿,云中飞来一只仙鹤,张志和向白鹤一招手,白鹤飞下来驮起他就飞上了云端,从此人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据说已经成仙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也有人传说他是溺水而死。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张志和隐居到更荒僻无人的所在去了。颜真卿有《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记载他的生平事迹,但却没有提他飞升的事情。张志和曾将自己的修炼心得写成一本书,叫做《玄真子》,据说此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的“太玄部”。
张志和的《玄真子》非常难懂,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还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容易读得多,这里把他的另外四首也录下面,共赏一下: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蓴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说来张志和的这五首《渔歌子》,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后人摹仿极多。并且曾传入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皇女智之内亲王也和词两首。为日本填词之开山。日本还把张志和的《渔父词》列于教科书中。说来这日本人真是将我中华上国的好东西吸取了不少,我
们作为炎黄子孙,若不自惜,岂不惭愧,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说来有许多的道家人物,都是大道无形,至人无名。像高吟“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的太上隐者之类都是如此。正所谓: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篇二 : 有关张玄墓志的资料~见解~
有关张玄墓志的资料~
有关张玄墓志的资料~见解~
张玄墓志》释文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盪寇将军、蒲坂令。所谓话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琼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
终清悟,神捎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ǔぃ??,士???庖宰魉性唬?
《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叫《张黑女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十月。出土地不详。原石已佚。目前仅存何绍基藏剪裱孤本。
《张玄墓志》为楷书,北魏著名刻石之一。道光五年开始归何绍基收藏。何氏书法主要得力于篆隶、颜书,并广学北朝碑版、旁参《道因法师碑》,何对《张玄墓志》尤为推崇。他说:“余自得此帖后,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戍入都,丁亥游汴,复入都、旋楚。戍子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
文房四宝,书画收藏,笔墨纸砚 此志书法精美,刻工亦佳。字形略扁,多有隶书笔意、古质典雅。用笔方圆结合,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何绍基在题跋中由衷赞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文房四宝,书画收藏,笔墨纸砚 原拓本今藏上海博物馆。《张玄墓志》即为孤本,其余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体现原拓神采。今人眼福,可从精印印刷品中得睹拓本全貌。
篇三 : 翁卷、范成大、张志和资料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人。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曾领乡荐,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逝世日期:不 详 中文名: 翁卷 职业: 南宋诗人 别名: 灵舒 主要成就:永 嘉四灵之一 国籍: 宋 《永嘉诗人祠堂丛出生地: 永嘉 代表作品: 刻》 出生日期:不详 字: 续古
人物简介
翁卷
翁卷,宋代人,字续古,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永嘉,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
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工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永嘉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
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
《野望》 《山雨》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
小朝廷偏
翁卷诗歌
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
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墓葬生平、生卒地点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
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现在连一块
墓碑也找不到,自然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纪念馆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惟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
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中文名: 范成大 逝世日期: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 别名: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职业: 政治家、诗人
国籍: 南宋 主要成就: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揽辔录》 出生地: 吴县 谥号: 文穆
出生日期: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 葬处: 苏州市吴县西天平山南上沙村
人物生平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人 。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
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居 所 范成大的字 范成大苏州石刻像
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 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出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南宋孝宗隆兴元年,迁正字。南宋孝宗乾道五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
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南宋光宗绍熙四年,逝世 。
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 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
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人物评价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历史评价
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上尝命陈俊卿择文士掌内制,俊卿以成大及张震对。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揽辔录》、《桂海虞衡集》行于世。
作品-诗四时田园杂兴
张志和
生辰 730.. - 810.. 逝世 浙江省兰溪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的品格操行,正如颜真卿在碑文中所说的那样:“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这等行径,正是道家中人所为。
自古以来的隐士,匿迹于万顷烟波之上的为数不少。从《庄子》的书中就有隐居在江湖之上的渔父形象。不过有的是真心归隐,有的却是想沽名钓誉。像姜子牙老爷爷在渭水河边下钓钩,钓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而严光同学反穿皮裘在富春江上招摇,为的是求得见一面老同学汉光武帝,然后闻名海内;更有孟浩然先生,看到洞庭湖水时,心潮荡漾,两眼鲜红脑子里全是紫绶金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而本篇要说的这位玄真子张志和,却真是恬淡如水云,不谋荣利,不显形迹,犹如神龙见首难见尾。
说起来张志和在现在的知名度不低,这全靠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的那首著名的《渔歌子》: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早年就聪慧过人,据说他母亲生他前梦到枫树长在肚子上,凡是有这种异相的都非寻常人物。张志和十六岁时就以明经科及第。曾献策于唐肃宗,唐肃宗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喜怒无常,
天威难测,像张志和这样直性子的人更难免出事,于是不久张志和就被贬官为南浦县尉。
后来张志和逢丧事回家“丁忧”,就此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号为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叫张鹤龄,也是做县尉的,他念及兄弟之情,生怕张志和就此遁去不回来了,于是在会稽城东买了块地,给他盖了几间茅屋让他住,张鹤龄的文章也不错,他特地写过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这一首虽然不及上面我们录出的张志和那首好,但其中拳拳兄弟深情,还是非常感人的。他惦念着弟弟:当风狂浪高的时候,你可要早点回到这茅舍中来啊。 张志和孤家寡人一个,也没有老婆。嫂子为他做了件衣服,他一穿就是十多年,无论冬夏,都是这一身,夏天酷暑之际,也不脱下来。张志和隐居在江湖间,有时也遇到麻烦,有一次,经常作威作福狗眼不识泰山的乡间小吏要征集民夫来挖河,看到张志和穿的破破烂烂,就也把他当做民夫。按说张志和曾有过功名,就不应该被征役的,但是张志和却并没有把眼一瞪,说“老子当年是翰林待诏”之类的话,而是乐呵呵地拿起条筐和铁锹干起活来,没有丝毫的怒色。看来张志和真是修到“无故加之而不怒”,对得失荣辱,不萦于怀了。
张志和的茅舍非常简陋,柱子椽子都是连树皮也没有刮去的树枝搭成,门前隔着小河,连个独木桥也没有。后来御史大夫陈少游去拜访张志和,到张志和家去时着实费了不少劲,踩了一裤腿泥。于是陈大人下令在张志和门前造了一座桥,又将张志和所在的破茅房——
不,破茅舍,叫茅房太难听了,改名为玄真坊。后来张志和名气更大了,皇帝听说后,念及旧情,赏给他一个小厮,一个丫头。张志和并不役使他们,而是让他们结成夫妻,并给他们起名,男的叫渔僮,女的叫樵青。
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和他交游甚密,陆羽曾问他还有什么朋友,他说:“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意思是说,从道家的观点来看,整个天地就好像一个大房子,晚上月亮就是一盏灯照着所有人,我在这个大房子里和四海五湖内的朋友们从来没有分别过,还谈什么来往,听这种话,大家可能现在都不陌生了,又是《庄子》中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这样的思想,和刘伶所说的“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也是同一机杼。张志和不但精于诗文,而且书画双绝。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做刺史时,曾与张志和有过来往,或许是两人都是书家,志趣相投吧,张志和当众表演了他神乎其技的书画才艺,张志和面对一幕素绢,酒酣之余,边击鼓吹笛助兴,边挥笔作画,有时闭着眼画,有时反手挥笔来画,随兴挥洒,笔下却犹如神助,妙绝天成,速度之快更是让人咋舌,
作文五:《范成大的诗》1000字
1、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忆秦娥>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的诗。
隔烟催泼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3、田家>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早发竹下>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范成大的诗。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5、初归石湖>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6、村景即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晓起闻雨>
老来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听五更。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
莫教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晒香秔。
8、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9、春思>
沙际绿苹满,楼前芳草多。
风光入网户,罗幕生绣波。
前年花开忆湘水,去年花开泪如洗。
园树伤心三见花,依旧银屏梦千里。
10、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1、南柯子>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12、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3、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4、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5、四时田园杂兴>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16、咏洒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17、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8、醉落魄>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
烧香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作文六:《范成大诗歌中的吴中农谚探讨[权威资料]》2700字
范成大诗歌中的吴中农谚探讨
摘 要:范成大是南宋诗坛“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中有许多关于诗人故乡吴中(今苏州)农业生产谚语的记载,这类历史资料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范成大;诗歌;农谚;农业生产
范成大被钱钟书赞许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对故乡吴中农业生产习俗关注尤多,诗中所载的吴中农谚不仅对当时吴中的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天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此,笔者通过研读范成大诗歌并参考相关史料对其做一探析。
1 上巳蛙鸣无水灾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其四云:“湔裙水满绿萍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诗下注解说:“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而《清嘉录?田鸡报》中记载:“??并载唐人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以此推之,可见这一农谚至少在唐代已出现。另据《清嘉录?田鸡报》中载:“(三月)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云:“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 《中国岁时节令辞典》“田鸡报”条的解释是:“田鸡报,旧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流行于江南地区。指在清明时节,以田鸡(青蛙)的叫声来预兆旱涝丰歉,谓午前叫则涝,高处的田地丰收,午后叫则旱,低处的田地丰收。”但《清嘉录》中说上巳听蛙鸣是为了“卜丰稔”,而非“卜丰歉”,“稔”是庄稼成熟的意思,又引申为丰收,且上巳蛙鸣是不易出现的,《吴郡岁华纪丽》中载:“谚云:‘三月三日,虾蟆禁口难开。’言不易鸣也。”若能听到蛙鸣,当
是丰年之兆。显然,“卜丰稔”应是预卜丰收的程度。因此,更合理的解释应是:蛙鸣在午时前,则高田肯定有个理想的大收成,若蛙鸣出现在午后,不仅高田会有大丰收,低田的丰收肯定也不成问题。这与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相较,逻辑是吻合的。
2 甲子无云万事宜
农家以甲子日晴为佳兆,谚云: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其六云:“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在吴中,秋天甲子日有无雨不仅能预知谷物的生长状态,而且与其他农事也息息相关。首先是稻谷的收割需要晴朗的天气,范诗《秋日田园杂兴》其八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推断吴中收割后的晴朗天气是很难得的,所以吴农才不眠不休连夜打谷。而打谷之后,也需要一段晴朗天气将谷物晒干,以便入库贮藏。因而诗人才说“甲子无云万事宜”。
3 “秋孛鹿,损万斛”
范成大《秋雷叹》中写道:’”立秋之雷损万斛,吴侬记此占年,。??讼风未整复占雷,助魃为妖天更酷。”序文中又言:“吴谚云‘秋孛鹿,损万斛。’”孛鹿,即雷鸣,《清嘉录》中又称“毂碌”。斛,粮食量具,万斛为虚指,极言谷物之多。即秋日雷鸣,则秋收时节谷物产量大减,损失惨重。吴中这一农谚至清代依然在沿用,《清嘉录?秋毂碌收秕谷》中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这里具体解释了谷物产量大减的具体原因是“稻秀不实”,即稻谷长成了秕谷。
4 麦秀寒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二云:“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麦秀寒,即麦子结穗后忽积雨变冷。杨万里的《初夏三绝句》(二)中对此也有描述:“麦
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这一农谚一直沿用到后代,《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载:“麦天气润,候断霜雪,忽阴雨做寒,重御棉服,江乡人谓之麦秀寒。”其还援引元代陆泳的《吴下田家志》诗:“四月麦秀寒,五月温和暖。”这便衍生了一个问题:范、杨的诗句都力证麦秀寒的时间是五月份,而陆泳诗却说在四月,这就矛盾了,留意到《吴郡岁华纪丽?麦秀寒》中后面的记载:“??故里谚有云:‘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喧麻要雨,采桑村女望晴干’。??初夏时犹寒暖不均也。”则麦秀寒的时间其实应从四月份跨到五月份。
5 “朝霞不出门”与“星月照湿土”
吴农预卜短时天气也有丰富的经验。范成大诗《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验之信然,戏纪其事》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5]除了预知当日天气,范成大另一首诗还记述吴中农谚预测次日天气的情况。《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云:“晚色熹微暖似薰,儿童欢喜走相闻。无端星月照湿土,依旧山川生雨云。”[6]诗人自注道:“吴谚曰‘星月照湿土,明朝依旧雨。’”可见吴农对短时天气变化规律的掌握有多熟稔。
参考文献
[1]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2] (清)顾禄《清嘉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56页。
[3] 乔继堂、朱瑞平主编:《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41 页。
[4] (清)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第85页
[5]《范石湖集》卷16《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验之信然,戏纪其事》》,第 228 页。
[6]《范石湖集》卷16《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第 225 页。
文档资料:范成大诗歌中的吴中农谚探讨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楚雄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度诊断 谈成鱼池塘的秋季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探讨 探讨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问题的研究 探析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海南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探析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水产品主要渔药残留的危害及控制 关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探讨如何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坊子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提高依法治
农垦系统财务管理在提升行政绩效上的功能分析 农水平 农业行政执法风险分析
水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作文七:《诗人范成大作品介绍范成大的诗词赏析》1800字
诗人范成大作品介绍范成大的诗词赏析
范成大作品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鼎鼎大名的诗人之一,他被陆游等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屡次身居高位,后来又潜心作诗,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对于之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范成大的作品
范成大的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最早写诗的时候是从江西诗派开始的,后来又摆脱了它的影响,开始广泛的学前代诗人,最后终于融汇一体,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一生创作众多,题材也很广泛,其中流传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他晚年创作的那些田园诗歌,这些反应当时农民社会生活的诗歌概括的描述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的乐趣和百姓的疾苦,在展露当时深刻的社会现象的时候还流露出一种安静的田园生活。
范成大的作品很多,他早年的词作和秦观近似、清丽婉转,后期的作品更接近苏轼更加的豪放,其中最经典的毫无疑问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这些诗歌较为全面的描写了当时江南农村的景物,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辛勤生活,诗歌风格温润婉转,富有情趣。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经典诗歌,比如这首“昼出耕田也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的农村之中老百姓的艰难生活,白天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种地,晚上还要辛辛苦苦的绩麻填补家用。因此村庄里面的少年都要早早的当家做主,很是辛苦。就连是年轻的童孙都还要跟着学习种瓜,这首诗很好的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对于百姓的艰苦表示了同情,是范成大诗歌之中的代表作。
范成大诗词
范成大是南宋年间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历朝历代以来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诗词
一直以来都备受好评,那么范成大到底有哪些经典的诗词呢?这里小编我就为大家推荐范成大诗词之中的精品跟大家分享一下。
范成大的诗词
说到范成大的诗词,最先被想到的就是他后期创作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一个集合,总共有着六十首,它们是范成大在经过长时间的乡村生活之后创作出来的经典田园诗,其中有不少的名篇,比如其中的夏日第二首“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简单的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些一向表现了江南乡村里面初夏时节的风光,其中花果俱全,形色兼备,可以说是别具风味。之后诗歌的第三句就是描绘了当时田园之中,农民早出晚归的繁忙生活,只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以这样以动衬静的方式来表现那个时节农民的生活方式。
范成大虽然主要还是以诗见长,但是他的词也相当不错,其中有一篇《水调歌头》就很有意思,这首词大概是在1177年的中秋时节创作的,开头就是“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表达了当时诗人到处为官,不得修养的艰苦,而这样丰富的经历也让他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夜里抒发了“不胜漂泊之叹”同时还表现了半生辛劳,功业无成的悲戚,之后借嫦娥抒发感慨和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颇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是,辛弃疾依旧积极奋进,而范成大却是生出了归隐之心。
范成大一生诗词众多,流传后世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后世影响非常深刻。范成大传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无论是为官执政还是诗词歌赋都有很深厚的造诣,他生长在动荡混乱的南宋年间,面对着当时的朝政,他无力挽救,只好竭尽所能造福百姓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他大量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人留下
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成大的画像
范成大的一生是比较丰富的,他从下就聪明好学,后来在禅寺之中十年苦读,一朝出山就是考中进士功成名就,之后他历任了司户参军、枢密院编修官、校书郎等职位,中途虽然也有过被贬官的经历,但是后来还是再次被启用,在1168年的时候范成大得以进攻向宋孝宗阐述自己的观点,觉得现在朝廷里面很多的人力物力都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给耗费了,宋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安排他去处州做官,他创立了义役之法,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后来宋孝宗想起当时和金国签订盟约的时候忘了议定受书这个过程,感觉不太开心,就任命范成大为代表前去谈判,商讨归还北宋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并且将这个被遗忘的礼仪重新进行一遍。范成大于是慷慨赴金,别说范成大在金国也有粉丝,当时金国的使者还模仿他的着装。之后在金国众多大臣和太子的威胁之下,范成大面不改色的完成了任务,得以全身而退。
回来之后,范成大更受重用,但是也受到了小人的诬陷,在1171年的时候范成大离别了余杭,开始了他漫长的“南宅交广”之行。之后在晚年的时候范成大有过很长的一段隐居生活,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在119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享年68岁,被追封为崇国公。
本文作者:饮食行业头条
作文八:《范成大是哪个朝代的_范成大介绍》1700字
范成大是哪个朝代的_范成大介绍
范成大是经历了南北宋两个时期的古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是南宋年间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后世对其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诗词一直以来都备受好评。下面品才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范成大是哪个朝代的_范成大介绍
范成大是宋朝人,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北宋末期,但是之后没多久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宋朝皇室逃到了南方,南宋成立,这个时候中华地区还是以金国势力最为强盛,南宋只能偏安一方,而范成大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大,所以可以说范成大应该算是南宋的人。这个时候因为北宋灭亡的时间还很短,所以无论是失地的百姓还是南宋的百姓对于宋朝承受的这种耻辱都还印象深刻。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方的民众几乎都忘记了这样的耻辱,而且当时的南宋朝廷似乎也不想再收复中原,觉得安心呆在南方也不差,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大环境,范成大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很无奈,再加上南宋确实是打不过金国,所以没办法,范成大更多的还是关注民众的生活,后来官场浮沉几十年,也算是看破了当权者的心态,所以将更多的心血放到了写诗作词上来,用来反映百姓的生活和世道的黑暗。
可以说身在南宋这样的朝代,范成大是可悲的,他恢复中原、报效祖国的理想难以实现,所以只好用笔墨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下
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国家的不幸、百姓的艰难给记录下来。
人物传记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
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1]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
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是哪个朝代的_范成大介绍]
作文九:《范成大的诗全集》2800字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
范成大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范成大的诗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霜天晓角·晚晴风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当选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译文】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望乡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田园春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十分滋润,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屋后的那片荒畦长满了野花野草,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出来,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风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
【译文】
暴风过后,云飘走了,太阳出来一竿子高,特别耀眼。柳树和花朵在刮风时都没有受伤,它们还在一起商量着如何为春天添彩。
《州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译文】
州桥南北,天街之上,父老伫足,盼望王师,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人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蝶恋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践,看看尝面收新茧。
《鹊桥仙·七夕》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车遥遥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译文】
驿马奔驰在长远的路途,一路上马蹄飞跃,马影摇曳晃动着。你驿马长游泰山之东,要曳着秋风才能往东又向东的追游着。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每一个夜里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秋夜!月儿常暮掩在云堆里,而星星却辉映高挂着,多么的期待月儿的出现!期待那十五月圆盈满时,你我星月皎洁辉映成天之佳偶。
《忆秦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虯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留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后催租行》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步入衡山》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译文】
小溪的对面应该会有人家居住,中午在绿荫幽幽的亭子里听到了鸡的叫声。松根在路上跟龙筋一样枯瘦,竹笋到处都是,象凤尾一样整齐。乌黑的云象墨汁染过一样,丝丝小雨。但是路上没有泥泞,没有骑马的喧闹相互追逐。只有我悠闲地骑马散步。
《碧瓦》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译文】
有一间绿色瓦面的高楼,门前用织绣的帷幕遮着,屋外红色的围栏那边碧绿的杨柳在溪边随风飘舞。无风的时候也是漫天的柳花飘,虽没有雨水的吹打,棠梨的花也是落得满地。后两句写的是一副宁静的画面,因为正是柳花、棠梨花胜极将谢之时,所以无风而花落。
《窗前木芙蓉》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翻译】
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早发竹下》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喜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翻译】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作文十:《关于范成大的介绍》1200字
关于范成大的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1人物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 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 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3历史年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任建康(今南京)知府,至淳熙十年(1183)离任。在建康任上,"秦淮调拨军储米20万石赈济饥民","将富余的财政收入为下户代缴秋苗和丁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