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永安地质博物馆简介》400字
永安地质博物馆简介
福建永安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
2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园区面积约220km~是一个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主体~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永安地质博物馆是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贡川镇龙大村栟榈自然村鸡公山~距永安城区11公
2里~占地面积145亩~其中水域面积90亩~建筑面积3000m~
22景观广场10000 m~停车场1500 m~于2006年5月1日动工建设~2007年10月竣工~总投资2450万元。博物馆内设大厅、多媒体厅、品绿厅、地球厅、丹霞厅、喀斯特厅、民俗厅、品茶厅等。馆内既展示永安类型丰富的地质地貌风光~又凸显永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风情。广场布局有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古生物进化雕塑群、大型浮雕、铜雕、标本石等景观。景色优美~风景宜人。2007年10月18日开馆后~有许多各级领导、地质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及青少年前往参观考察~已成为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和永安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
永安市旅游管理区
二,,八年二月二日
作文二:《宁夏地质博物馆简介》1900字
宁夏地质博物馆
建筑寓意及展示内容介绍
宁夏地质博物馆于2008年6月开始筹建~2010年3月奠基~座落于银川市金凤区广场东路以东、贺兰山中路以南~总占地面积11.91亩~建筑面积6451.4平方米~陈展面积2251.2平方米~由馆内主展厅和馆外地矿文化广场两部分组成。目前建筑主体基本完工~待布展方案施工图审核后~立即转入招投标程序~尽快开展室内布展工作~计划今年10月开放运行。
一、主体建筑
宁夏地质博物馆外观充分体现了宁夏地域及地质特色。建筑的整体造型~寓意拔地而
起的高山峻岭~一颗璀璨的宝
石破岩而出~光彩夺目。层层
叠加错落有序的外立墙面~犹
如地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球历
史万卷书。双体斜顶轮廓喻示
贺兰山、六盘山巍峨耸立、黄河穿越而过的恢弘气势。斜顶屋面的各级台阶形似地质地貌演化的地质构造层理~标志地壳运动的历史轮回,拾级而上~直达楼峰~展示了地质部门
1
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斜顶一面直入大地~蕴涵地质工作者不断探索地球奥秘、寻找地下宝藏的雄心壮志。开放式观景楼顶~嵌有生命演化的浮雕长卷~拓宽了展示空间~也给观众以登高望远、猎奇旷心的感受。
二、展示内容
馆内设有序厅、地球科学厅、生命演化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地质工作展厅、宝玉石观赏石展区等“六厅一区”。另有儿童参与区、经营服务区、4D影院等,馆外是具有地质时光通道、宁夏古哺乳动物复原模型及地质工作者“李四光”雕塑的地矿文化广场。
“六厅一区”
1、序厅 。序厅设计紧扣宁夏地域特色~结合现代风格~墙面采用淡雅简洁的米黄色洞
石。主要内容有地质博物馆简
介、总导览图、黄河金岸图雕
塑、咖啡厅、经营服务区、互
动娱乐厅等内容。
2、地球科学厅。主要介绍奥妙无穷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通过八大行星发光模型与高科技的有机融合~了解太阳系知识~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作用和圈层结构及宁夏的地质构造、地壳演化等相关知识,运用展墙色彩变化~
2
展现宁夏地质地貌及地质构造等知识,通过地震触媒~介绍1920年海原地震、1939年平
罗地震及汶川地震等内容~从
投影的震憾中~了解丰富的地
震相关知识~感知地震给自然
环境及人类生存带来的破坏力和灾难造成的损失~向游人普及避险防范知识。
3、生命演化厅。以宁夏的生命进化为主线~介绍地球 上的生物变迁~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史前进化的历史长廊阐述了化石的相关知
识~让游客在观赏蠕虫、
狼鳍鱼、植物种子、剑齿
象牙、王冠虫等珍贵的动
植物化石的同时~感受生
命进化的奇迹,了解生命演化知识,展示甲龙类、鸟脚类恐龙模型以及巨大的恐龙骨架复原模型~生动而形象地彰显着曾经的霸主们的力量与辉煌。介绍距今约1.6亿年的中生代中侏罗纪大型新晰脚类食草恐龙“宁夏灵武恐龙”,属梁龙类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展厅内设有机器恐龙、恐龙下蛋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
3
4、地质环境厅。以黄河地质、贺兰山、六盘山地质~风成地貌等大型景观为
展示主线~重点介绍“天
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
南美如画” “黄河金岸
锦上花”等相关知识。一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奔腾汹涌、气势磅礴的大型黄河景观~滚滚呼啸而来的黄河给人一种震憾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久经沧桑的贺兰山、风景如画的六盘山、广阔无限的沙土地揭开了宁夏地质地貌的神秘面纱,通过互动触媒~查询了解宁夏资源环境知识以及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示游客保护环境~珍爱家园。
5、矿产资源厅。主要介绍宁夏矿产资源知识~包括矿产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以及矿业经济概况等内容,了解非金属、金属矿产、水资源、新型能源
矿产知识,展示宁夏及各省的
矿物、矿石标本。通过地下采
煤大型幻影成像以及矿井内
支护设备的展示配合~真实再现煤炭挖掘、运输到利用的全过程。
6、地质工作展厅。介绍宁夏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从
4
古代矿业到现代矿业~从中央直属管理到属地化管理~从艰苦创业到实现找矿新突破跨越式发展
的辉煌历程,展示宁夏几代地质人继
承和发扬“三光荣”、“三特别”精神
和为宁夏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
献,介绍 “亘古第一井”、“总理井”、
“生命工程第一井”的宁夏南部山区
扶贫找水工程等丰硕的地质成果,展示**等党和国家领导以及省部级领导对宁夏地质事业的关怀与重视。展厅设有“冰立方”~工程钻探互动实景模型等寓教娱乐的互动项目。
7、宝玉石观赏石展区。介绍矿物知识~包含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部形态以
及物理性质等内容,了解宝石家
族中的“五皇一后”和“宝石之
最”等相关知识,介绍如何辨别
宝玉石真伪的相关知识,展示绚
丽多彩的、公众喜爱的、珍贵且精美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提供专业的宝玉石鉴定服务。
5
6
作文三:《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博物馆设计说明》2600字
设计分析说明
——解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建筑设计者:李亦农
建筑师简介:李亦农,出生于北京。1989至1997年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进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2000年成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6年获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现任6-A-3建筑工作室室主任。
自从业以来建筑师一直保持着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在实践中不懈追求,并逐步树立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及其作品应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为根本宗旨,在设计中始终追求原创性,追求作品的高完成度。工作范围涉及办公、科研、商业等各类公共建筑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尤其在办公建筑设计方面,成功完成了多个作品,并总结归纳出对于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主要设计作品:北京燃气集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工程,北京佳汇国际中心办公综合楼,金国际大厦— 包括商业、办公、酒店共计441,600㎡等。
最新作品是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文脉背景:
北京市房山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地区。于
2006年9月18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成立“世界地质公园”。此园 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公园总面积953.95平方公里,划分为八个园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白草畔园区、云居寺-上方山园区和圣莲山园区属地为房山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属地为保定市的涞水县与涞源县。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它展现了中国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而实现开园必须具备内容充实完善的博物馆。房山区作为北京远郊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地方政府对这个博物馆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它不只是科普宣传的窗口,同时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乃至成为整个区域产业再定位的标志建筑。
建筑概况: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91.65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展示面积5800m2,总投资1.8亿元。博物馆位于京西南房山区长沟镇,主要由室外广场和室内展览两个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形态表现的是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峡谷地貌,顺应自然地势、演绎造山运动、隐喻人类起源,寓意为“石破天惊”。新构造运动以来,园区所在地区发生了多次抬升,潺潺流水穿行其间,形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馆内设有开篇厅、地史演化厅、八大园区厅、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展厅、实物标本厅、展望厅六大展厅,以及4D影院和报告厅,同时还有科研科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具有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地质研究、宣传展示、信息交流五大功能,是游客感受自然变迁,了解地球造化的理想之地。第一展厅由前言、悬挂式浮雕、岩石柱、沙盘模型4个部分组成,展示公园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第二展厅即地史演化厅。通过岩石演化、构造演化、生物演化3条主线,展现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曾历经数次沧桑变迁,经受了惊心动魄的地壳运动,构成了漫长而动人的地质演化历史的壮美画卷。在这里,我们将回到久远的地质年代,一起领略地球的形成历史,一起感受从一片洪荒世界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第三展厅分八大园区向大家介绍地质遗迹景观及形成机理。第四展厅为国内外世界地质公园展厅,让大家了解地质公园的相关知识和国内外的世界地质公园。第五展厅为实物标本厅 。这些岩石、矿物和观赏石标本,蕴含着丰富的地球信息,记录了地球的演化历史。第六展厅则是我国地质工作最早(1867年)开始的地方。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展陈内容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综合功能性最强的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建筑解读:
此博物馆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即便如此,作为建筑师,李亦农和她的团队仍然从对项目的理性分析入手,以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始,“特定的地段必然生长着特定的建筑”。项目用地位于房山区
通向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十渡”和云居寺的途中,道路在此处开始起坡,而建设用地更是被一个高达8m的陡坎一分为二。更为麻烦的是紧邻用地有两个不伦不类的欧式建筑——“凯旋门”和“国会山”,曾经作为工业开发区的标志和管委会。
作为博物馆,核心必然是与展陈内容和流线相吻合的空间。如何让展示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是功能研究的主线。然而业主对博物馆的功能设定仅限于对展览和旅游咨询服务培训两大分区,再无下文,这既给设计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建筑创意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内涵是此设计关注的又一重点。房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其成为中国地质的摇篮。山、水、石??无数奇异的自然形态给了李亦农以及她所在团队丰富的想象空间。
于是建筑创意形成了。这首先来自于对用地的解读。李亦农她们创造了连续爬升的空间,将断裂的地形连缀成一体。同时,折面的造型既呼应了远山,又在起坡的主干道边形成明确的标志。展示空间也自然形成三个叠级,以展示连续多变的地形。
对于功能的解读使设计者将建筑整体演化成“横三段”:展览部分,玻璃晶体连接部分即公共大厅,咨询培训部分。鉴于功能的不确定性,我们着力塑造交融、流动的内部空间,犹如十渡的峡谷景观。公共大厅高窄的比例,结合顶部晶莹剔透的折面玻璃顶,明媚的阳光从两座实体建筑的夹缝倾泻而下,是人宛若置身于著名的“一线天”,又似激流冲刷成的沟壑。穿越其中,观众提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观。
在建筑语汇的选用上的,建筑师颇费一番心思。从覆土建筑到清
水混凝土,最终确定以当地特有的青石板作为装饰材料,敷与整个建筑表面。这既是创意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与业主不断沟通、博弈的的结局。绿色的青石板或平铺或竖挂于建筑表面,既反映博物馆如当地民居般质朴的性格,又有高调张扬的一面,呼应了业主对于“视觉冲击力”的要求。
通过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研读,另一个我学到的重要东西是,沟通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李亦农她们和地质研究所的老师学习了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在她们逐渐通晓房山的旅游、地质古人类等多学科知识的同时,用山川沟壑的形成演绎建筑体量创意,以多次抬升的造山运动解释形态的变化,以溪流峡谷比喻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用本地材料表现地域文脉。面对全部是门外汉而又对建筑充满期待的业主,虚心的态度,通俗的解释和恰当的比喻,一步步引领业主进入了建筑师的梦想空间。
作文四:《地质博物馆》1900字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实习方法
1、 踏勘法。
2、 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地图法。
三、 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实习期间的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六、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是采集、收藏地质标本,
研究、宣传地质知识的专业馆。该馆创建于1935年8月,由北平地质调查所南迁现址,定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当年12月1日开放。1937年11月,迫于日本侵华战争,内迁重庆北碚。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南京原址。解放后为南京地质陈列馆,1992年被易名为南京地质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一楼办公,二、三楼1500平方米分设12个展室。馆藏标本2万余件,展出标本、模型、图表6000多件,分为普通地质室、矿物室、江苏地质室、江苏矿产室、古生物室、恐龙室、新生代室、古人类及活动室。本馆展示了地球的奥秘、各类地质作用、地壳物质成份、矿产资源宝石、生物的演化、从猿到人的生物进化历程,以及个体庞大的中生代恐龙,是人们探索地球知识的窗口。
新馆位于老馆的东侧,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其中3个展厅分别是《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三大部分。走进二楼大厅,仿佛置身于恐龙世界,一具巨大的恐龙骨架出现在面前,足有3层楼高,非常壮观。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具恐龙装架模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身高8米,体长28米,更为珍贵的是,模型的下方展出了这种恐龙的真骨化石,有十枚颈椎、十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等,在展馆最顶部,一只翼龙忽闪着翅膀,振翅欲飞。馆内还首次装架展出了国内首次发现的四具真骨恐龙化石。在展厅的一角,还有一个恐龙影院,让参观者一睹恐龙王国的兴衰。在三楼的《行星地球》展厅,仿佛来到了太空,幽暗的灯光下,触目所及是各种星球,当然,介绍最多的
是地球。该馆通过实物标本、场景、模型、多媒体、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层层叠叠的蓝色星球、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岩溶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和青藏高原的风光。如果你要想了解地震和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也能一一实现。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理
我们的土壤地理实习是在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500米处以及幕府山东麓进行了土壤地理学的实习,并重点对南京地区的黄棕壤进行了研究。黄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一带。其中,南京地区黄棕壤位于此范围的南端。
荆延德老师告诉我们,幕府山这边的黄棕壤属于粘盘黄棕壤,而拥翠亭那里的黄棕壤属于普通黄棕壤,两种黄棕壤的理化性质是有一定不同的。于是,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实际操作,挖取了土壤剖面,通过土壤剖面判断了两种土壤的土层状况,并取了适量的样本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具体的检验。挖剖面时和取样本时我们遵守了老师所讲的“挖、画、描、量、取、填”这几个关键步骤,而且所挖剖面分层比较完整且明显,十分便于我们进行详细分析。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体会,我们了解到,小茅山的普通黄棕壤土层分为:O层——枯枝落叶层;An——腐殖质层,呈暗棕色;Bts——b土层,呈黄棕色;C
层——母质层,呈紫红色。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得出对比如下:
四、 实习感想
此次南京之行,主要目的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同时也收获了对南京这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亲身体验,以及这座城市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南京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是进行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的理想场所,同时,在南京,可以感受到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以及近代中国的经历的血雨腥风以及变迁,加深相关的人文地理的切身感受。我觉得,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亲身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才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文化底蕴产生最直接的感触,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文五:《地质博物馆》1400字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日记
今天下午一点,我独自一人顶着炎炎烈日去了伟大的地质博物馆,我的内心非常澎湃!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旧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内容包括宇宙演化、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产形成和矿物岩石分类及宝玉石等;
新馆座落在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1.9亩,建筑面积56亩,内设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八个主要展厅。博物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是人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极好课堂。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常年担负全省地质科普、科研、对外交流等任务。属地质专业馆,各类珍贵标本、馆藏展品一万余件,其中无齿芙蓉龙、辉锑矿、白钨矿独具湖南特色。常年对外开放,接待英国、德国瑞典等十多个国家专家来访与交流,是湖南省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折叠
古
生物厅
生命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迷,通过巨幅自然与生命演化螺旋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这里有幻影成像和澄江生物群,有庞然大物的剑齿象骨架化石,有不同时代的各类大型恐龙模型、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尤其是享誉中外的无齿芙蓉龙,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 折叠地质环境厅 该厅介绍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地质环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巨大的破坏力。这里有惊险的4D泥石流实景和矿井电梯,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有巨幅洞庭湖生态图片和大型电子书,还有展示湖南美景的三个触摸屏。 折叠矿物厅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地球上矿物的基本性质、矿物的分类、用途,学会识别常见矿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零距离地接触这些大自然的瑰宝。 折叠资源厅
该厅展示了湖南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数量、优势和不足。展示湖南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我省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矿种及其分布,省内几大矿山和省内四大地质勘探单位概况,通过大量测绘实物描绘测绘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湖南省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
折叠矿物晶体厅 这里展示的矿物晶体近千件,它们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精美绝伦,这些出自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的奇珍异宝主要来自湖南几大矿山和国内几个主要产矿省份以及国外几个主要产矿国家。其中的300多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精品和绝品,如产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菱锰矿、产自巴基斯坦的海蓝宝等。我们采取的是博物馆提供场地,实行强强联合,通过引展方式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展,最大程度地荟萃了全球顶尖的矿物晶体,定时集中展出,让游客一饱眼福。
因为顺路,我也参观了湖南科学技术馆,
感觉还不错。
湖南省科技馆的前身是湖南省展览馆,始建于1958年。198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省展览馆建制移交省科协,筹建湖南省科技馆。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的省重点工程,由省市共建,标志着湖南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掀开了崭新一页。
该馆占地12.4273公顷,建设规模2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常设科普教育展览11000多平方米,临时展览1200平方米,科普报告、科技培训教育900平方米,科学实验活动700平方米,穹幕立体科教电影和4D动感电影1700平方米。
该馆发挥展览馆的功能,积极承办国内外各类经济、科技和文化技术展览;开展科技普及、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实行多渠道、多功能服务。在普及全省科学技术、交流国内外科技、文化、疏通城乡经济渠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观人:刘龙均 学号:20143835
时间:2016年6月20日
作文六:《地质博物馆游记》1400字
地质博物馆游记
没有皱纹的外婆是恐怖的,没有过去的国家是苍白的。——题记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里面的展品有着属于他们的灵性,他们在废墟之中守着文明向人们走来,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变革,过去与现在。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有了它们,我们的历史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它们就像时间坐标轴一个个的点,解析着光阴的痕迹,耐人寻味。想翻阅历史,细品一页页发黄史诗;想经历过去,细数岁月年轮的波折;想重温大地的轨迹,细看光阴一步步的脚印。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河南地址博物馆之旅。
在地质博物馆的门口树立这两头巨大的恐龙塑像。巨大的身躯,健壮的四肢无不在骄傲的诉说着它们过去的辉煌。整个博物馆外形设计简洁,流畅,沉稳大气。极具中原的气质,包容,躬谦,威仪,大气。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原的质地特色。
进入博物馆首先参观的是恐龙厅。这个展馆模仿中生代地球大陆的生态模样。高大的蕨类植物,在地上有着中生代陆地霸主霸王龙,海中的海洋霸主鱼龙,在空中还盘旋着空中霸主翼龙。这里还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
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每一样化石,模型都显得那么粗犷,厚重。那些庞然大物虽然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它们当年的辉煌仍被大地所深深地铭记。它们就像沉睡于地下的王者一样,那股王者之尊仍会不时令今人震撼。细想来很多东西就跟这些长眠于地下的化石一样,虽然它们不言不语但是它们却深深的影响着今人。比如先贤们留下的著作《论语》,《诗经》。悠悠的墨香透过一本本竖排线装书荡漾于今世乾坤,在午夜时分依稀能听到坎坎的伐檀之声,在清晨的薄雾中,隐约看到采薇的村姑,苍苍的蒹葭。
此外生命进化展厅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展厅总呈螺旋状,就像生物生命之源——DNA一样。生命的种类和复杂程度逐层增加,不禁让人想起生命之树,一层层的上升,直至枝繁叶茂,丰盛华美。从最初的三叶虫,到后来中生代的恐龙,再到茹毛饮血的原始人,那一轮轮的进化就如DNA那美得让人窒息的螺旋一样,从它那里我看到生命的生生不息,美轮美奂。站在鹦鹉螺化石前,琥珀色,橙黄色,赭石色交织在一起,一同盘旋着。橘黄色的灯光打到化石上,流转着如极光般的色彩,在人们眼底回旋着阵阵缱绻的温情,这沉香色的温情千年如斯。在岁月的流转中,一点点的剥落了身上的瑕疵,带着江河日下的精致,倾心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聚会.他们沉静的躺在展柜内,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或惊喜或不屑的眼神,或清亮或浑浊的眼眸。
或许死亡只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生前以眼眸看人看事,或血气方刚,或嬉笑怒骂。死后心眼看人看物,一切都沉静不语。岁月的沉淀让人变得沉默,让人学会看透世界。以前让人汹涌澎湃的种种,最后都化为嘴角的一抹浅笑。对于陌生或者熟稔的一切,都看作天上的浮云,任其卷舒。
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最终都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界在变,自己可以选择一成不变,童心未泯,也可以变得世故圆滑。但是只要保持的赤子之心,就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去做一颗永远生长的苹果树,一步步的接近自己的梦想,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只会愈显珍贵。走出博物馆时已是傍晚,天边夕阳如血,就如千年以前一样,美丽,温暖。
作文七:《参观地质博物馆》700字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来北京旅游,爸爸、妈妈说带我们去地质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地答应了。
坐火车来到北京时已是下午。刚把行李放到姑姑家,我们简单吃了些东西,爸爸妈妈就带着妹妹和我一起坐公交车去地质博物馆参观。路很远,博物馆的下班时间又早,我们到那儿以后离闭馆时间就只有四十分钟了,工作人员提醒我们要快点参观。
博物馆共有四层,第四层最好看,于是我们先乘电梯上到四楼,这一层展出的都是一些矿石、玉石、宝石及古生物化石之类 。在地质博物馆,化石被作为藏品典藏,称作地质标本,它们记录了客观地球并承载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是博物馆在传播与传承地质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这里的石头大多我都没见过,更不认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十分精美,多得令我目不暇接。我真不敢相信这些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萤石、黄铜矿、鱼眼石、猫眼、孔雀石、红宝石等,也许这和它们的样子、特点有关。
这些石头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块木化石,化石的上面有一条鱼的形状,妈妈说那是生长在河溪岸边,水沟边的树木倒了后掉进河里,把鱼压在了下面,经过了很许多年,木头变成了木化石,上面就有了鱼的图案了。
通过阅读资料,我还了解了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年龄为40多亿年的锆石,几乎与间接证据推测出的地球的年龄相当,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这个展厅里还讲了宝石的鉴别,不同颜色的宝石鉴别方法不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人工加工打磨的很光滑的宝石,十分漂亮。
短暂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博物馆要下班了,工作人员要清场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
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不仅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精美的石头,更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让我对地质方面的知识有了些了解。
(指导老师:田书平)
作文八:《甘肃地质博物馆》300字
甘肃地质博物馆
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为地质陈列室,由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建,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是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展示了该省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为国家发现探明了以金川镍矿、白银铜矿、镜铁山铁矿为代表的大中型矿床175处,找到了148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矿种81种,共发现矿产地2500余处。受到省委领导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重视.甘肃倾注了几代地质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个过程中,历代地质工作者采集了大量的珍贵标本,包括金属非金属矿物标本和各类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化石标本,给甘肃省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甘肃省宝贵的历史财富。甘肃地质博物馆成为宣传甘肃的一个窗口,省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文九:《参观地质博物馆》500字
参观地质博物馆
难忘的一天—参观地质博物馆
十一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地质博物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来告诉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带回来一块沉积岩,那块岩石形状很奇特,一层一层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去地质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的岩石。
我们中午出发,先坐地铁,然后又坐公共车到了西四。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楼右侧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名字叫巨型山东龙。楼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头像,旁边还有许多大石头。
地质博物馆一共有四层。第一层是地球;第二层是岩石、宝石;第三层是史前生物;第四层是植物。每个具体的展台前都有一台触摸屏幕,我一点它,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知识。展厅里还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积木搭一栋房子,按下绿色按钮,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
我最喜欢的是史前生物厅。这里展出的有三叶虫、菊石、恐龙、孔子鸟等的化石。我还看了一个化石是怎么形成
的flash mv.
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书,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石头。
/*fanw全站右侧路径下640*60 创建于 2015-06-08*/
var cpro_id = “u2143948”;
作文十:《南京地质博物馆》2400字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 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
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 它以历史悠久、 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 占地面积约 2500 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 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 、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 (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 10 月 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目前, 南京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 (扩建工程) 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博物馆新馆和地调院科研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 2.7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 7200 平方米,共设置“恐龙世界球” 、 “行星地球” 、 “生命的演化”3 个主要展厅,2010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 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岩石与矿物赏析、 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 以地学科普为宗旨, 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 20 多万人次。 本馆现为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2002 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感悟到“石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其中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园林和观赏石文化,陈设形式新颖独特、展品内涵丰富。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用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使观众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和演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爆发时的振荡、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类的无助,还可了解到灾害发生的根源、预防及治理等专业知识。
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一层的临时展厅,举办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贯通2-4层、模拟中生代场景的巨大展示空间,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它身高8米、体长28米的装架模型与其真骨化石(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同时展出;首次装架展出了杨钟健先生在国内首次发现的3具恐龙真骨化石;还配有恐龙影院、模型互动、恐龙常识介绍与知识查询展区。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生命的诞生、演化的曲折经历,了解生命进化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它的展示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意义,是熔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南京市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社区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