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公而忘私》900字
公而忘私
潮遵等
公而忘私
【出处】:《经书?贾谊传》
【原文】: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解释】:形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故事】:相传春秋时候,晋国的国
君晋平公有一天问大夫祈黄羊说:”南
阳缺个县令,你看谁可以胜任?”祈黄羊
毫不犹豫地回答:”解狐最合适.”晋平
公很惊奇地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
吗?”祈黄羊说:”您问我谁可以胜任县
令,并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晋
平公就派解狐去任南阳县令,大家都称
赞晋平公会用人.又一次,晋平公问祈
黄羊:”你看现在谁可以任军中统帅?”
祈黄羊又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祈午可
以担当.”晋平公又不解地问道:”祈午
不是你的儿子吗?”祈黄羊回答说:”你
只是问我谁可以任军中统帅,并没问我
祈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于是晋平公
就派祈午去做军中统帅,大家也都称赞
后来,孔子听到了这 这个任命很合适.
件事,称祈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德,才
做标准,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称得上是
公而忘私.?
从善如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
【原文】:从善如流,宜哉!
【解释】: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故事】:春秋时期,一次楚军攻打郑
国,郑国不敌,晋国就派大臣栾书率领大
军去救援.楚军见晋军来势汹汹,就退兵
回国.栾书很恼火,便领兵去攻打楚国的
盟国蔡国.楚国得知后,派公子申,公子
成二人前往救援,晋国大将赵国和赵括
向栾书请求出战,栾书准备答应.这时,
他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他
说:”楚军退而复迫,很难对付,如果我们
打胜了,只不过打败楚国两个县的军队,
不足为荣;如果打败了,那就耻辱极了,
因此不能打.”栾书听了很有道理,准备
收兵.可有人说:”指挥部共有十一人,只
有三个人不主张打,可见主张打的人占
多数,你为什么不按多数人的想法办
事?”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
多数,知庄子三人的意见正确,能够代表
大多数,我应当采纳.”于是下令退兵.过
了两年,栾书趁楚国不备,再次出兵打蔡
国,结果取得了胜利.?
XiaylDat
作文二:《公而忘私的**》2200字
**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这样写道:“因为他无私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绝不害怕别人检查。”**就是将慎独、慎欲、慎行合而为一的自律表率。 出行“四不准” 建国后,**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经常外出到各地视察、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每次出发前,**都要召集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必须严格遵守他亲自订立的“四不准”的出行制度: 1.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 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 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 4.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这“四不准”,是**为防止身边工作人员出现腐化问题而特意订立的,也是他力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做的专门设计。因为**十分清楚,为政之道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而自律之道首在防患于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就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反之,如果用制度为保持廉洁自律划下了红线,就可防微杜渐,有效地防止从吃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接一盒茶等似乎微不足道的“腐蚀剂”从量变到质变对权力的侵蚀。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失守,必然大节难保。因此,**的“四不准”,成为他身边工作人员端正自身言行的风纪镜,时时刻刻照照自己的操守仪容,提醒着自己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 **是这样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的,同时他自己也是首先带头严格践行“四不准”规定的模范。每次外出,他都拒绝地方上提供的条件舒适的住宿和盛情招待。为了尽量减少由于住宾馆、招待所给地方上带来的麻烦,他常常住在视察时乘坐的火车上,随便吃点简单的饭菜就忙于工作。很多地方上的同志,为表示对他的一点心意,往往带些土特产来送给他,**的原则是一律退回。个别因特殊情况实在无法退回的,他就坚决照价付款,绝不放弃原则。 不仅如此,即便是党和国家规定可以享受的待遇,他也常常放弃。1960年,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八十一国共产党会议,作为团长,当时规定发给他5000卢布的零用钱。但**没有使用一个卢布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在回国前,将这笔钱全部交给了我国驻苏联大使馆用作公款开支。 **的“四不准”,是他“讲党性,求奉献,淡物质,轻享受”崇高品行的真实写照,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自我修养的集中体现。 主席穿破衣 早在1948年,**总司令就曾写诗称赞**“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于己、于家人从来都是严格要求,提倡艰苦朴素地生活和工作,坚持秉公廉洁,不徇私情。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身居高位,但穿戴一向简单朴素。他的衣服、袜子穿破了,就让王光美给补一补。一件衬衣常常要穿到无法再补才肯换新的。洗脸毛巾中间破了,他就让人从中间剪断,把边上的两头接起来继续使用。他有一件经常穿的蓝灰两色羊毛衣,从1952年一直穿到1968年,整件衣服里外两面共有二十多个小洞,袖口和扣眼都已破烂。1983年,这件历经沧桑的羊毛衣被王光美转交给了湖南的**同志故居纪念馆,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成为党建教育的鲜活教材。 1963年4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即将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四国。外交部礼宾司通知请**和随访的夫人王光美订做出国服装,但**却说:“有穿的就不要再做了,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礼宾司司长俞沛文听说后,还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到**家,要求看看他们的服装是否符合外交部的出访要求。当他将**夫妇衣柜里的一件件或破或旧的衣服认真检查了一遍后,感动之余,他也诚恳地提出:这些衣服都不合要求。因为他们是作为国家主席和**出访的,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所以必须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来办。另外,这四国的气候也不一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家的衣服都不适合那里的季节。在他的坚持下,**才勉强同意做些薄衣服,但他同时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嘛,不要完全同人家比,简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是丑事。” 子女无特权 与**清廉朴实、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的生活态度相一致,他对亲属子女们的自律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他当选国家主席后,一再教导亲戚和子女们说:“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化。” **子女多,但他坚决不让司机像有的首长那样用公家的小轿车去接送上学,而是要求他们坐公交车去,他后来还要求孩子们自己在学校食宿。由于**、王光美在学校档案的父母一栏中填写的是化名,且他们不允许子女们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学校老师同学均不知道刘平平、刘源源、刘亭亭三人是国家主席的孩子,他们也因此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的照顾。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粮食供应紧张,口粮定量很低,刘亭亭在学校饿晕了两次。她同学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就打电话给亭亭的妈妈说:“你心太狠了,还不赶快把孩子接回家去。”当王光美打算去接亭亭的时候,**坚决反对说:“现在整个人民都在受苦,我希望他们从小知道要跟人民同甘苦,将来长大了,为人民做事的时候,他就不会让人民再受苦了。”最终孩子们还是留在了学校里。 1980年,当中共中央为**冤案平反之际,王光美这样总结**一生说:“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少奇同志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不是欺人之谈,他自己是身体力行,努力照这本书中所说的去做的。”
作文三:《先公后私公而忘私》1600字
我想和青年同志们谈谈如何对待家庭的问题。 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的确可以给人以温暖,是一种幸福。我也曾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和欧阳梅生同志结婚以后,虽然家境贫寒,我俩感情知很好。在梅生教书的那些日子里,常常是梅生改课卷,我做针线,我们也的确领受到青春的幸福和小家庭的温暖。 但是,展眼向外,看看社会,那帝国主义洋鬼子对中国人民的任意欺侮,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资本家的残醋剥削,把我们祖国糟踏得山河破碎;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人处在饥寒交迫中。面对这些,有志气的青年,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安于自己的小天地的。梅生终于离开家而投身革命,用他的话说,是要去“见见世面,寻找真理”。于是,一连串的迫害临到了我们全家的头上。反动派的追捕,密探的跟踪,迫使我们到处奔波,常常是你东我西,很少有团聚的日子。接着,白色恐怖夺去了我的丈夫,反动派杀害了我两个可爱的孩子。我的小家庭遭到了破坏。但是,我并未感到!这就是我整个幸福的毁灾,更没有看作是我的理想生活的毁灭。我感到我的丈夫和孩子失去了生命,是为着天下更多的妻子不再失去丈夫,更多的母亲不再失去自己的孩子,因此,尽管敌人的杀害接踵而来,我却从未阻止我的其他的孩子去参加革命,去继续擎起革命的红旗。 我从党的怀抱、从革命大家庭中饱受到了小家庭中领受不到的幸福和温暖。我的丈夫死后,我从武汉辗转到了上海、四川,最后又回到革命圣地延安;每次转移,每到一处,都是党为我安排了一切,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不但当我有困难时给了我经济上的支持,而且时常给我指出方向,教导我怎样生活。因此,当我有时和组织失掉联系时,我就感到失掉了最大的幸福;当和组织接上关系时,就使我兴奋若狂,宛如回到了慈母的怀抱,领受到最大的幸福。 如今,革命胜利了,肖文和这一代青年不必再担心白色恐怖了,可以自由地追求真理,大声谈论而不必担心密探的跟踪,可以在月夜谈情说爱而不必担心黄昏之前的宵禁,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建立小家庭,饱受幸福和温暖了。但是,这一切又是怎样来的呢?古人云:复巢之下,焉有完卵。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庭的解放、富强和繁荣就绝不会有小家庭和个人的章福:劳动人民翻身作主,社会主义的建设,正是小家庭和个人幸福的前提。 要保持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夫妻、子女家庭成员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一致的高尚的生活目的。记得欧阳梅生刚参加革命工作时,我对革命还不怎么清楚,只是为他担心。后来,当我懂得革命是为了穷苦人翻身,我就能够主动地担负起家庭的担子,并协助他做一些革命地下工作。虽然当时我们家庭生活很困难,但却生活得很有意义。我们和许多革命者在一起,为完成一项党所交给的任务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这给我们家庭生活增加了无穷的乐趣,成为我们幸福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全国人民都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比工作,比学习,比干劲,你追我赶,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必须要以此作为共同的生活目的。这样,夫妻、子女之间才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感情,生活才会是真正丰富多彩的。也只有如此,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才能持久,才有意义。 我这样说,也并不是说革命者的生活中就没有私生活的位置。我记得**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党员总还有一部分私人的问题需要自己来处理……党是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事实上,今天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不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假日可以和爱人、孩子逛公园,看电影吗?但这和一心追求小家庭生活,把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把工作、学习放在第二位,是完全不同的。欧阳梅生同志在生前曾对我说过:“不能光顾自己,一个人还有社会责任,不应该一生陷在家庭的圈子里。”他自己也正是把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和家庭生活放在第二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今天我再把这句活写在这里,奉献给青年同志们。
作文四:《公而忘私的彭德怀》700字
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耻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彭德怀
彭德怀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8岁开始上山打柴补贴家用。有一年除夕,家里一颗米也没有,奶奶叫他和弟弟到地主家去讨点吃的。彭德怀宁愿饿肚子,也不肯按地主吩咐称自己是招财童子,讨他们欢心。
1957年11月,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方很热情,还特地送给代表团各位成员一些卢布,让他们作零用钱。
彭德怀出于礼貌,收了下来,却始终没有用。有的同志用这笔钱买了辆紫红色吉尔牌自行车。彭德怀见后对自行车的样式和质量称赞不已,交待身边的秘书说:“这个自行车很好,用我的卢布买一辆带回国,可以给工作人员们使用。家里的公用自行车太少,平时总是不够用。钱还有剩余的话,可以再买一个吸尘器,办公室里的地毯每次清扫时很麻烦,如果有吸尘器就方便多啦。”很快自行车和吸尘器买来了,彭德怀很满意。
作为开国元勋、解放军总司令、共和国的国防部长,彭德怀一直过着俭朴得近乎清贫的生活,在中南海工作时,彭德怀保险柜里的存款只有8块银元。那是红军时期分给他的伙食尾子。
他常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伙食尾子就是节约下来的伙食费。那时候,干部和战士的生活很艰苦,都没有零用钱,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当时官兵平等,有了伙食尾子,分得一般多,可以用它买日用必需品的零花钱。我很少花钱,就把它积攒下来了。”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离开中南海时,动情地说:“这几块银元我保存几十年了,它来自人民,现在应该还给人民。”然后亲自动手,无限深情地把它们包裹好,全部交给了党。
(秦岭 改写)
作文五:《灯谜_公而忘私(猜一字)》400字
灯谜_公而忘私 (猜一字 )
1、公而忘私 (猜一字 )
2、拿不出手 (猜一字 )
3、草上飞 (猜一字 )
4、大人挑小人 (猜一字 )
5、八兄弟,同赏月(猜一字 )
6、一钩残月伴叁星(猜一字 )
7、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猜器官 )
8、左一片,右一片,两片东西不见面。 (猜器官)
9、绿衣汉,街上站,光吃纸,不吃饭。( 猜一物)
10、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就不见。( 猜自然物 )
11、一间屋,叁个门,里面只住半个人。( 猜用品 )
12、浑身毛,一条腿,不怕灰尘只怕水。 (猜用品)
13、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 猜器官)
14、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当马骑。( 猜一物)
15、一双玉燕*地飞,早上出门夜里归。( 猜用品)
16、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猜一物)
17、滑溜溜,光亮亮,眼睛生在屁股上。( 猜一物)
18、盖一半,露一半,太阳出来晒一半。( 猜一物)
19、此物大而轻,肚内火烧心。( 猜一物)
20、硬舌头,尖嘴巴,不吃饭,光喝茶。
作文六:《大禹公而忘私、克勤克》5200字
附件2:
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简介
(新入选项目)
(共304项,合并后为244项)
一、民间文学(30项,合并后为25项)
1.【大禹传说】 绍兴市
大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产生于遥远的上古时代,流传于绍兴等地民间数千年。
大禹公而忘私、克勤克俭的崇高品质和战天斗地的顽强苦干精神,均为世代传颂。大禹在治水、立国的大业中所持的爱民为民、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道德为先、以人为本、据实行事、革故鼎新、位尊不持、纳言听谏、为国为民、远见卓识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大禹的传说在越地民间口头流传数千年,以后又分别以史学和文学的形式流布于世,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今典籍、文史资料之中,更见证于星罗棋布的大禹故迹和群臣纪念地。这一历史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大禹生卒地及后裔姒姓世谱的传说;大禹治水及神话传说;大禹与越文化相关的传说;大禹故(遗)迹的传说;大禹与越乐、歌、舞相关的传说;大禹祭典的传说。
大禹的传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对中华民族起着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其凝聚力已深深渗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加强对它的保护,对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弘扬大禹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2.【虞舜传说】 上虞市、余姚市
舜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部落首领,位列"三皇五帝"。虞舜是中华民族孝德的典范,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虞舜的德治思想和任人唯贤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虞舜的传说在上虞的流传悠久。上虞流传的虞舜传说内容丰富,包括:虞舜出生和出生地遗迹的传说;虞舜家庭生活的传说(虞舜的孝行故事);虞舜生母握登及圣母庙的传说;耕种、渔猎、制陶生产的传说;虞舜执政治国的传说。
虞舜传说丰富的内容是研究当时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至自然环境的宝贵资料。虞舜传说的神话色彩反映了远古时期民间思维方式和艺术特征,是一种不可重复和不可企及的审美艺术;虞舜传说中提倡的孝道、德治、任人唯贤、勤政、廉洁等思想,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3. 【王羲之传说】 绍兴市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的"书圣"。王羲之生活在会稽(今绍兴)11年,绍兴保存至今的尚有兰亭、鹅池、墨池、戒珠寺、题扇桥、右军墓等诸多遗迹。王羲之的书法,在会稽永和年间达到最高水平,而后世流传的王羲之轶事也大多发生于会稽之地,六朝时期,王羲之的故事就产生并流传于越地民间,绍兴民间至今津津乐道,以为茶前饭后之佳话。
王羲之传说以东晋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为背景,以其轶事趣闻为基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主要分为王羲之学书作书类、钟情山水类、爱国爱民类、蔑视权贵类等,其中有许多故事还是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典。这些传说,全方位展现了王羲之的聪明才智、爱国亲民、蔑视权贵等品性,它植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绍兴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经民间广泛传讲,多次收集整理,在绍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现存200多篇。
王羲之传说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学价值,为民间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转变,王羲之故事的流播受到较大冲击,亟待加强保护和挖掘,使之更好地传承。
4. 【刘阮传说】 天台县
它讲述了刘晨、阮肇两人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园、修炼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等一系列传奇故事。传说与天台的道教文化、自然景观紧密联系,深受人们喜爱。
刘阮传说在汉代就在天台一带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记述而流传更广。唐代以后,民间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相互融合,成为戏曲、曲艺、绘画、雕刻等文艺形式的题材,使这一传说影响更加广泛。
刘阮传说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宝库,它故事的神奇和浪漫色彩浓厚,人物生动丰满。故事以人仙的爱情为主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故事的传奇性与自然景物相互映衬,天台山的神山秀水孕育了这一优美传说,使传说更富有生命力。 5. 【叶法善传说】 松阳县、武义县
叶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号太素,唐朝著名的道教宗师。出生道教世家的叶法善深通摄善占卜、吐纳之术,精通艺术、诗词、音律、医术,自唐高宗起历经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享年105岁,成为民间的传奇人物。
有关叶法善的上百个传奇故事,自唐以来在浙江旧时处洲十县,特别是松阳及武义、龙游等地及四川、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民间世世代代广为流传。新旧《唐书》、《道藏》、《四库全书》《红楼梦》、《太平广记》、《集仙拾遗》等史书、经典书籍均有记载。千百年来这些传奇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使人遐想联翩,深受教益,富有价值:
1、叶法善传说中关于叶法善神通广大的描述,是历代人们极大地发挥了想象力,无拘无束地表达奇思怪想,把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升华到一个新的境地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传说中对享年105岁的叶法善注意炼气炼形,并与炼神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内养功法的故事,包含着后世称为气功的合理内容,对人体生理学有着特殊的贡献和价值。
,、有关叶法善在道教中推动了中国的医药学、化学、冶炼术、体育、哲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的传说,从一个方面说明在使道教文化成为盛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的整个过程中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4、叶法善的传说延续上千年仍有生命力,从一定的角度说明了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教徒的范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6. 【陈十四传说】 丽水市
陈十四传说,也称陈十四娘娘传说,它以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在丽水民间广为传诵,并远播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台湾及东南亚一带。
这是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传说五代后周年间,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的两根白发,化作雌雄南蛇,私逃下凡,祸害百姓,观音得知后,将食指上渗出的三滴鲜血洒落人间,降世投胎陈家生陈十四。陈十四后经南极仙翁推荐去庐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除灭了祸害百姓的蛇妖。相传陈十四法力无边,心地善良,她能医病、扶危、解厄,这种保国为民的无畏精神,深深地憾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陈十四传说体现出中华民族除暴护幼的优良传统,慈爱无私、正直勇敢的品德,孝悌敬尊的伦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7. 【罗隐传说】 富阳市
罗隐,浙江新城(今富阳新登)人,为晚唐诗人,十试不第后交游全国,在各地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奇异传说故事,从晚唐至今,历千余年,在富阳及吴、楚、燕、蜀等地传播。
罗隐传说内容丰富,有奇异身世传说、惩恶扬善传说、亲近贫民传说、超群智慧传说和相关地名传说等。
罗隐传说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历史人物的传奇神话色彩,在我国传奇人物中,罗隐传说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和影响力。罗隐传说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价值,对民俗学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8. 【布袋和尚传说】 奉化市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著名僧人。他生长于浙江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寺。他的传说孕育于其圆寂后不久的五代,至宋代开始流传,经元、明、清、民国以至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丰富,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宋代以来,汉传佛教把他作弥勒化身,塑成佛像,既增加了布袋和尚传说的影响力,也使传说内容带上种种神奇色彩。
布袋和尚传说流传广泛,在国内流传至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国外流传至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布袋和尚传说的主要内容有:身世来历、童年趣事、出家圆寂、解危济困、抑恶扬善、僧俗和谐等。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神奇性等特点。
布袋和尚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9. 【岳飞传说】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
岳飞(1103-1142),河南汤阴人,因坚决抗金、反对妥协,被宋高宗、秦桧等杀害,是南宋卓越的军事将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气概的象征,代表着我们先人优秀的情操和气质,他的英名和业绩,历经八百多年而盛传不衰。岳飞在杭州遇难,并长眠于此,历代人民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流传了"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精忠柏"等众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
岳飞传说形象生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至今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如今,在西湖的碧水青山间,仍留下了许多与岳飞传说有关的历史遗迹,充分体现了八百多年来历代人民对岳飞连绵不绝的崇敬和纪念之情。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杭州城内与岳飞相关的部分遗迹也受到影响,甚至逐渐湮灭,而青少年对岳飞的民间传说故事更是较为陌生。传承、保护岳飞传说对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10. 【苏东坡传说】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
苏东坡传说,是以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传说故事群。
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性格豪迈,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一生虽遭受很大的政治磨难,但对人生始终抱有超旷达观的襟怀;他同情百姓,关心生产,在各地为官期间,为当地老百姓切切实实做了许多好事。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民间流传了众多关于他的传说。这些传说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讲述他爱护百姓,凡事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帮助百姓解忧排难;一类传说主要渲染苏东坡的才气,说他出口成章,才是敏捷,留下一连串佳话;还有一类传说则与地方风物相粘连。在这些传说中,尤以苏东坡在杭州的传说最为出色。苏东坡曾先后在杭州任官,第一次任通判,第二次任知州,总共历时五年。他在杭州期间留下的传说故事,与地方风物交相辉映,令人难忘。
苏东坡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深深印刻在民众的心里,已经与杭州的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 【戚继光抗倭传说】 台州市椒江区、临海市
戚继光是我国明代中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戎马一生,曾任台州、金华、严
州参将,其中驻守抗倭前线台州七年有余,与名臣谭纶携手御敌,带领戚家军获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肃清了浙江境内倭寇,彪炳史册,流芳千古。在临海、椒江一带不仅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而且400多年来,民间口耳相传、不断丰富的戚家军抗倭故事更是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戚继光抗倭传说以他和戚家军的征战历程为"原料",融入民间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遂成为人们日常传诵的奇闻故事,流播既广,形成了包括他的治军传说、智能破敌传说、军事创新传说、民间习俗、事象传说以及神话等多层面的传说系列体。目前,仅椒江、临海、温岭等地搜集戚继光抗倭传说40余篇。
戚继光抗倭传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每每可与史迹、史实相映照,或与民间文化形式相附丽,因而它不仅在文学、美学,也在史学和民俗学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12. 【钱塘江传说】 杭州市江干区
钱塘江传说,是居住在钱塘江两岸的人们口耳相传的关于钱塘江的一系列传说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造钱塘传说、潮神传说、钱王射潮传说等等。
钱塘江传说大多与钱塘潮有关。由于钱塘江出海口的特殊地理结构,造成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的特点,汹涌澎湃的潮水除了给两岸的人们带来雄壮的涌潮奇观之外,也给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两岸的人们对于潮水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敬畏它,又希望能够征服它。关于钱塘江的一系列传说,也因人们渴望战胜潮水的心愿而随之产生。一方面人类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建造捍海塘,来抵挡住滔滔江水,如造钱塘传说。一方面又希望通过树立潮神庙,对潮神顶礼膜拜而使潮水平息,如潮神伍子胥传说。或者使用巫术行为去镇压潮水,如钱王射潮传说。以上这些传说大多表现了人们渴望战胜大自然,过上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钱塘江传说内容丰富,涉及地名、人物、风物、俗语等,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的所有领域。它所反映出的民众信仰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钱塘江传说中的民风民俗内容对于研究钱塘江两岸的民俗乃至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流传千年的钱塘江传说不仅为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钱塘江提供了生动的文化依据。随着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这种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受到冲击。钱塘江传说逐渐趋于衰落,亟需予以抢救和保护。
作文七:《公而忘私,超英不凡--李连伟》900字
公而忘私,超英不凡
--中弘-李连伟
做好一件简单的事很容易,但是把每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做好一件平凡的事也很容易,但是把每件平凡的事都做到就是不平凡。但是她做到了,她就是“大姐书记”陈超英,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克己为公,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不简单,这就是不平凡。 大姐作为纪委书记,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便是她的公而忘私,用权为公的廉洁精神。她秉持一贯实事求是作风,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念,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讲团结,不争名夺利,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她没给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作,分管房改时没给自己拿过房,没有为亲朋好友介绍过分包工程,从不滥用权力,做到了严格自律。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也要学习大姐的精神,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后果,不对的坚决不做,实事求是,不应谋求一己私利。 “人的一生肯定会磕磕碰碰,不尽如意,要常怀一颗平常心;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计较的少。”正是这样,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我们此时就要放平心态,客观的去对待。陈超英大姐在工作上总是亲历亲为,员工疲惫的时候,她就带头工作,工作总是那么精力旺盛、热情似火。我们遇到不顺时,不该去抱怨,不该去计较,否则我们得到的只是心灵上的不公与难过。反过来我们不去计较,就会感到知足,正所谓知足常乐,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快乐。陈超英的身上,体现了以苦为乐的
境界。她把工作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2003 年以来,她没有休过一天年休假,更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牵涉职工群众利益的一些棘手事情,要主动地将心比心,以诚相待,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力求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化解。有许多凭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真诚,能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陈超英对职工反映的问题,一定会记在心里,对自己向职工的表态从不食言,体现了言行一致的作风。同时在大姐的身上,还有着善良的美德,关爱群众,生活节俭,把省下的钱资助过失学儿童,自掏腰包为职工家属安装燃气,装修房子。 “大姐书记”陈超英身上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说不完的故事,数不清的善行,讲不完的事迹。我们应坚持长期学习,把大姐身上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实事求是,严格自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
作文八:《祁黄羊公而忘私阅读答案》130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祁黄羊公而忘私
吕不韦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③。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④,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⑤,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注释]①祁黄羊:姓祁,名奚,字黄羊。②南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令:县令。③国人:指国都中的贵族。④尉:军事长官。⑤举:推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祁黄羊( )
②解狐( )
③居有间(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其谁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狐非子之仇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谁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并指出用法。
①其谁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狐非子之仇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遂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历史故事主要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解析:
(1)①q@;②xi8;③ji4n
(2)①表示询问的语气,无义;②你;③就;④担任
(3)①它,指县令的官职,代词;②的,助词;③他,祁午,代词;④它,这件事,代词
(4)①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说:“南阳没有县令,哪一个人合适担任这一官职呢?”;②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合适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我的儿子啊。”;③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主张好啊!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5)这则历史故事阐明了处理公务的原则:要公而忘私;举贤要内不避
亲,外不避仇,不计个人恩怨。
作文九:《公而忘私为而不有》9000字
在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民造福,都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激斗志,其中,有一位中国人,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的卢作孚。2013年是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特作此文以记“爱国、敬业、无私”的作孚精神,纪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奉献一生的人。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大量军队、人员、武器、设备、物资及工厂、机关亟待撤退转移。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卢作孚赶到宜昌,利用长江水路,沉着镇定地指挥24艘轮船(22艘属于民生公司)和850余只木船,冒着日军的轰炸,用40天时间将数万名人员和代表当时国家工业精华的近10万吨物资和设备,从宜昌码头经川江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缔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其中,不少教师、学生、工程师、医生、艺术家、公务员等后方急需的各类人才,来到大后方,成为各条战线的有生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安全转移的大量战略物资、器材、设备,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基础,为抗战保留了重要的命脉,为战时支持抗战和后方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为重庆和四川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很多人熟知的卢作孚,是一个企业家,是中国的船王,他从经营一艘小客轮起家,用不到10年时间,缔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公司。可能许多不熟悉卢作孚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实业家。殊不知他一生当中,还做过许多值得称颂的“伟绩”:他从17岁参加辛亥革命,到59岁新中国成立后实现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终其一生,始终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己任。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乡村现代化建设是卢作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完整再现。
作为一位教育家,教育救国理念,教育统治人心的思想影响深远;作为一位思想家,“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思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闪烁睿智的光辉;作为一位社会改革家,一生都在探索救国道路,主持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位企业家,为发展民族航运业,倡办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讲求诚信廉洁,不愧为中国企业家的榜样。
加入同盟会
——践行革命救国梦
卢作孚自述其生平时说,18岁便在社会上奋斗。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城(现重庆市合川区)北门外杨柳街。家世清贫,小学毕业即辍学。当时的中国,备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满目疮痍。面对国难,年少的卢作孚胸中燃起熊熊的爱国、救国梦,于1910年加入孙中山创办的以推翻清王朝和建立共和为己任的同盟会。
卢作孚加入同盟会,并非心血来潮。辛亥革命前夕,卢作孚开始研读国内外许多进步的社会科学著作和自然科学著作,最心动孙中山的著作。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理想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和主张令卢作孚十分振奋和向往。他常把学习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刊登在报刊上。这些文章引起成都同盟会会员的注意,他们根据通信地址找到卢作孚。令他们吃惊的是,卢作孚居然是一位青葱少年,在稚嫩的外表下潜藏着深邃的思想和远见卓识。在同盟会会员的引荐下,卢作孚加入同盟会并参加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卢作孚四处活动,奔走呼号,与成都的广大群众一起投身这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民主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卢作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爱国运动的洪流中,利用《川报》发表许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社论和专文,报道全国各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消息。
创办通俗教育馆
——践行教育救国梦
“人人皆有天赋之本能,即人人应有受教育之机会”;“受教育应为人类之全体,不应复为少数”。卢作孚强调教育的普及,关心重视初级教育和扫盲。“教育的意义,是在教人学习,教人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我们知道要骑马,要在马上学;学游泳,要在水上学;学用机器,要在机器前面学”。“中国缺乏技术人才,尤更缺乏管理人才,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则所有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企业即学校,且是最实际的学校”。卢作孚强调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放到企业中去。“学校不是培育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培育社会”;“学校培育人才,不是培养他个人成功,而是培养他做社会运动,使社会成功”;“中国没有出路、社会没有出路,青年哪有出路”。卢作孚高度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应以活的学问教给学生,唯一施教的方法,就是教学生如何去思想,并且如何把思想活用到数学上去”。“我教国文时,不用教科书,大家引以为奇;作文时又不出题,大家觉得更奇”。无论是初级教育、职业教育、还是民众教育,都是卢作孚教育救国梦的充分体现。
1921年年初,卢作孚应杨森(川军第二军第九师师长兼永宁道尹)邀请到泸州担任永宁道尹公署的教育科长。在泸州的白塔寺创办通俗教育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众教育活动,进行新教育试验,改编教材,废除旧的教育体制。期间,他常与同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的肖楚女、恽代英等探讨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到一年时间,“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赞许声传遍整个四川。
“一个通俗教育馆本是一桩寻常的事业,然而曾经借这试做一种新的集团生活的试验,颇吸引当时在成都的各界朋友的兴趣,无论其为有知识或无知识的,无论其为头脑很新的,或头脑很旧的,这都是空前未有的活动,而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不盼望人们看我们做出来摆在地上或摆在屋里的成绩,而盼望人们看我们做,看我们如何做”。1924年,卢作孚在杨森支持下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进行社会改革的第一个试验。通俗教育馆馆址设在成都少城公园内(现在的成都人民公园),在公园一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周围,又脏又乱,到处都是走江湖、卖打药和唱猴戏的。卢作孚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建设。在卢作孚的组织下,通俗教育馆出现一月一变化、一周一变化、一天一变化的奇迹。在一天内改换新的桥梁,在一夜内换10个陈列馆的陈列品,在短短几天内堆起一座山,用10天建起一幢房屋。建成后的通俗教育馆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公共运动场、音乐演奏厅、动物园和游艺场。这里常举行科学、教育及社会改革的讲演会,举行中、西乐演奏会,到通俗教育馆参观的人最多的时候数以万计。通俗教育馆不仅是一个活跃的生气勃勃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和游览中心,丰富了民众生活,帮助人们增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是卢作孚理想中的新的集团生活的一种模式,社会各阶层的人集中在这里,忘我地从事建设和为公众服务。卢作孚于1925年8月辞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职务。成都通俗教育馆从1935年1月起改为成都市民众教育馆,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创办民生公司
——践行实业救国梦
1925年,是卢作孚一生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前,他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之后,他从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同时兴办实业和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改革实践者,成为践行实业救国梦的探索者。这一年,卢作孚开始创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实业救国之路。
“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润的”;“民生公司的最后意义,绝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足以看出卢作孚创建民生公司,为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作为国民政府大本营第二部副部长主持草拟抗战总动员计划时,在上海致电民生公司全体员工:“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可见,卢作孚的爱国情怀贯穿于一生,为的是实业救国梦想的实现。
“当时正是长江上游航运十分萧条,任何公司都感到无力撑持的时候,而不是在航业有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开始办一个新的轮船公司——特别是一个中国公司,而却有一切理由不办它”。尽管创办民生公司遭遇严峻挑战,卢作孚弘扬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制定兴办航业的计划,提出“航业应作新的试探和新的试验”,“不应在原有轮船过剩的航线中,去与正在失败的同业竞争,以加速其失败”。因此,决定开辟嘉陵江上过去从未行驶过轮船的、从重庆到合川之间的短航。
卢作孚创办实业为什么首选航运业,这得从1914年的一段往事和1925年成都通俗教育馆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说起。
1914年,卢作孚独自一人从重庆乘“蜀通”轮到上海,目睹长江航运的景象。令人愤慨的是,整个长江之上,看到的几乎都是悬挂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典等国国旗的轮船,而且船舱位分几等,不同舱位有不同的待遇,普通的中国乘客坐统舱,在船舱的最底层,人格、地位也处于最底下。卢作孚由此萌发实业救国梦想,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25年,创办通俗教育馆后期,卢作孚悟出“纷乱的政治不可凭依”、“每每随军事上的成败而使事业共沉浮”的道理,萌发兴办实业的想法。当时四川的交通状况十分落后,没有铁路,没有好的公路,唯一通往省外的通道只有长江,因此,提出了兴办航运的设想。卢作孚到重庆调查发现,长江上游航运几乎被英国太古、怡和、日本日清等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中国轮船虽有20多艘却分属20几家公司,均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1925年8月,卢作孚回到合川,广泛联络合川的乡里士绅,进行公司的筹备。1925年10月11日,卢作孚在合川通俗教育馆主持召开第一次发起人会议,会议决定为兴办实业和成立航运公司募集资金2万元,分40股,每股500元,由各发起人负责,分头劝募。募股工作并不顺利,10几个发起人本身没有钱,向老师、同学、朋友劝募,也只能几个人合起来凑成一股。尽管如此,卢作孚并不气馁,四处奔走,勉强募集股额后,在合川设立公司筹备处,任主任,到上海订造轮船和购买发电设备。
根据嘉陵江水浅流急的特点,卢作孚反复与上海各造船厂研究讨论近两个月,最后委托合兴造船厂制造载重70吨、长75英尺、宽14英尺、深5英尺、吃水较浅、马力较大、专做客运的小轮。小轮的造价需要3.5万元,而筹集的股金仅8 000元。面对困境,卢作孚决定先付3 000元给上海合兴造船厂为定金,另花5 000元为合川电厂购买发电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在合川建立一座发电厂,使合川成为四川最早用电灯的县城。卢作孚回合川发现,由于川江航业萧条,一些华商轮船继续倒闭,已经认股的股东不愿缴纳股金。最后由卢作孚的老师,时任合川县视学(相当于县教育局长)的陈伯遵通过借贷教育基金解决最困难的资金问题。
1926年6月10日,民生公司正式创立。公司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由卢作孚担任总经理。“民生”来自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业”表明民生公司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航运的事业,而是一个以发展实业而救国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
1926年7月23日,民生公司第一只轮船“民生”轮从合川满载乘客到重庆,开始川江航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定期客运航行。从这天开始,卢作孚废除中外轮船的买办制,实施现代的经理负责制。从1930年起,民生公司先后并购华商轮船公司,逐步形成最大的民族航运公司。在众多外国轮船公司针对民生公司的联合合围中,卢作孚以民族精神和优质服务,战胜并兼并主要的外国轮船公司,至抗战前,民生公司已成长江上游最大的轮船公司。
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在抢运物资和人员方面及支前运输作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付出巨大牺牲。运送出川的部队和壮丁达270余万人,物资数10万吨。共有16艘轮船被炸沉炸毁,69艘船被炸坏,117名员工壮烈牺牲,76名员工因伤致残。卢作孚因抗战作出的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二等卿云勋章、三等采玉勋章和胜利勋章。
抗战胜利后,民生公司的航线从长江延伸到中国沿海、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和日本。到1949年,民生公司拥有江海船舶达148艘,员工9 000余人,拥有多家造船厂、发电厂、码头、港口和仓库;涉及投资银行、保险、钢铁、机械、纺织、煤矿、水泥等60余项实业,“民生巨轮”巍然屹立于世人面前,向世界昭示中国的民族产业已涉出积贫积弱的滩涂,正徐徐驶向欣欣向荣的彼岸。
北碚乡村建设
——践行乡村现代化建设梦
“今天以前没有举办的事情,把它举办起来……我们要提倡的事业意义却不同,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痛苦,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要赶快将这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这是卢作孚《乡村建设》和《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所暗含的乡村现代化理念,乡村现代化是为了国家现代化。
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军阀割据,内战不绝。地处嘉陵江的北碚,辖区内山岭重叠,地势险要,兵痞盗匪趁机而动,沿江行劫,致使河运阻塞,商旅难行,交通困难,民众苦不堪言。1927年以前,北碚是一个破烂的小乡场。几条小街杂乱无章、狭窄污秽。街道阴森黑暗,特别是狭窄的街心还横着一条臭水沟,满街臭气熏天。一下大雨,臭水沟堵塞,垃圾、污水四溢。让人恶心的是,北碚没有一座正规厕所,只是在场口、街口和房屋僻静处埋一口大缸,上面搁两块木板,前面围以篾席,就权当厕所。紧靠嘉陵江街边的一条主街因摆放9口大尿缸,被称为“九口缸街”。这些散布在市街的大大小小近百口尿缸,成了蚊蝇孳生、传播疾病之地。整个乡镇没有工厂、作坊,而庙宇、烟馆和赌场比比皆是。 1927年2月15日,卢作孚担任峡防局局长后,以建立安宁的社会秩序为第一步,为肃清匪患,卢作孚带头剿匪,在辖区内严禁烟、酒、嫖、赌。为提高民众的素质,创办峡区实用小学、北碚兼善中学、中国西部第一个科学院,创办消费合作社、嘉陵江日报社,修建图书馆、运动场,创办民众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众教育活动。成立嘉陵文化基金会,支持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创办北碚地方医院——一所看病不花钱的医院。修建北温泉公园、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西山坪植物园。精心设计规划,整顿北碚市容,以青岛的建设为蓝图,修建街心花园,种上从上海带回来的法国梧桐,使北碚有花园城市的雏形。这些“巢”的建立引来无数的“凤”,使抗战期间来北碚的科学团体和教育机关达18所之多,名人荟萃,北碚被誉为“小陪都”,这为今日北碚发展为著名的文化教育高地奠定了基础。
在北碚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卢作孚注重发展地方经济。从1927年开始,卢作孚在峡防局内部成立一个工务股,先后办石印社、织布厂,使士兵掌握职业技能,逐步过渡为工人。同年8月,促成合川、江北与煤业有关的人士共同筹组北川铁路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即完成水岚垭至土地垭一段长8公里半的窄轨铁路,正式通车运煤,这是四川的第一条铁路,为当时北碚经济发展打通了交通瓶颈。1930年9月,卢作孚将工务股改组成三峡染织工厂,抗战后,该厂与常州大成纺织印染厂合组为大明染织公司。1933年10月,卢作孚促使北川铁路与沿线五个较大煤厂合并成立天府煤矿公司,抗战后,该公司与河南中福煤矿公司合组为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天府煤矿1944年自行制造三部火车头,开创了中国铁路机车制造先河。抗战期间,天府煤矿和三峡染织厂为军民提供了战时后方大部分的能源和被服供应。除此之外,还兴建惠利火柴厂、富源水电厂、西山坪畜牧场、西山坪农场、利民水泥厂,创办北碚农村银行等,为北碚地区工农业及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彼时,卢作孚“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的理念镌刻在北碚公共体育场东端的新营房两边,激励着北碚青年。峡防局先后招收中学程度的青年500多人受训,这些人成为北碚各类人员的主要来源,白天担任本职工作,晚上担负民众教育的责任。根据需要,卢作孚从各地寻求人才支持北碚的乡村建设。如法国人傅德利担任昆虫研究员,丹麦人守而慈担任北川铁路总工程师,曾留学国外的唐瑞五担任北川铁路工程师等。卢作孚以身作则,冬季带头到嘉陵江边进行冷水浴,以培养青年坚强的意志,铸就健康的体格,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北碚,这个曾被称为“歹徒的乐园”的地方,从1927年卢作孚开始建设起,三年闻名全川,四年闻名全国,抗战时期闻名全世界。抗战胜利后,联合国出版的中国地图上只标明北京、上海和北碚三个城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乡村建设杰出代表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等到北碚参观后,对北碚的建设赞叹不已。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中国人物传纪辞典》关于《卢作孚》的简传中,将彼时的北碚称为“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后记:今天,当我们进入北碚公园,踏入公园中的园中园——作孚园,看到的是“北碚开拓者卢作孚”;看到的是梁漱溟、晏阳初题写的“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忘我忘家,绝对无私”;看到的是“民生公司的最后意义不是帮助本身,而是帮助社会”;“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不忘国家大难”;“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等卢先生名言,看到的是一位为中国梦实现奋斗一生的人。
循着青苔和题词,我们仿佛看到了卢作孚的一生——1893年出生于四川合川县城。1910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4—1924年在4所学校任教。1919年,在成都《川报》任编辑、记者、主笔和社长时,以爱国主义情怀和犀利的笔锋出名后,拒绝当时成都的军阀和省议会的高新聘请,却到川南泸州创办通俗教育会和试验新教育。1920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拒绝杨森(四川督理兼摄民政)四川省教育厅厅长的委任,却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任馆长。1926年,拒绝驻扎万县的杨森月薪500元的市政佐办代行督办职务的委任,却任月薪30元的民生公司总经理。1929年,多次无法拒绝刘湘(四川善后督办)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的委任,不得已就任,却在打击帝国主义的气焰、争取民族航业的利益后辞职。1936年,婉拒刘湘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委任,不得已就任,却为四川的工农业建设奠定基础后辞职。1937年抗战前夕,婉拒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的委任。1938年抗战爆发后,慨然同意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的委任,却在完成战时运输最艰巨、最紧张的任务后即辞职。1940年,当粮食危机威胁人民生活和抗战前途时,毅然接受担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采用著名的运粮的“几何计划”,短短4个月筹办军粮600万市担,解决粮食危机后即辞职。1944年,作为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6名中国工商金融巨子之一,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无限关切,提出维护我国利益和被压迫国家利益的三点主张获得与会各国代表一致通过,为祖国赢得了尊严。1949年5月—1950年2月,成功指挥滞留香港的18艘轮船回国,为发展新中国的航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6月15日,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两次参加**主席的宴请,多次与**总理、**副总理讨论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交通问题和航运问题等,多次参加政务院召开的研究经济问题的会议。1950年8月10日,与交通部长章伯钧签署《民生实业公司公私合营协议书》,民生公司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主席后来说:公私合营“要学习民生公司的榜样”。重庆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2月8日,不幸在重庆逝世。
回顾卢作孚先生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几乎前半生的时间,都花在办教育上。后来办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是想把事业当中全部工作人员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为建设祖国服务,使我国迅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跑到世界先进国家的前面去,成为一个现代的富强的国家。”今天我们纪念卢作孚先生,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他1936年写的一段话:“我们要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凡白种人做得来的,黄种人都做得来;凡日本人都做得来的,中国人都做得来。只要学会了他们的技术和管理,便会做出他们的事业。”可见,卢作孚先生无论是办教育还是办实业,目的就是为了祖国。他一生都在爱国、救国。为使祖国繁荣富强,他不惜废寝忘食地工作,一生矢志不移。正如人们所说:“卢先生全部活动的推动力,是为他的祖国和他的同胞服务,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地位。”是的,卢作孚一生从未为自己和家人谋过利益,没有财产,没有储蓄,没有片瓦,没有寸地,个人收入除了民生公司为数不多的工资外,所有其他事业送给他的舆马费,一个不留地统统赠给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工作上和别人比,生活上不要和别人比,即使做邮递员也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邮递员”。可见,卢作孚给自己儿女留下的只有他热爱祖国、忘我工作、艰苦朴素的光辉形象。
今天,当我们跨进总部位于重庆渝中区新华路的民生实业(集团)公司,看到简易的办公大楼、简易的办公桌椅的时候,看到90岁高龄的卢作孚之子卢国纪依然还到公司办公的时候,看到员工埋头工作、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企业文化,看到的是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如今的民生公司于1984年恢复重建。在中央和重庆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民生公司发展迅速,在中国沿海和长江沿线各主要城市以及境外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如今的民生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江海陆运、航空物流、铁路物流、保税物流和金融物流、国际货代、国际船代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集团,创造了许多航运史上的新纪录,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祖国的航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帝王将相将慢慢被人们遗忘,只有那些毕生为人民做实事、毕生为人民造福的人,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才能真正打动我们的心灵,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今天,当我们为三聚氰胺奶粉目瞪口呆的时候,当我们为无数死于矿难的工人痛心疾首的时候,当我们为食品、药品安全、为生存环境破坏和遭到严重污染愤慨的时候,当我们为无数新贵挥金如土惊叹的时候,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卢作孚先生作为一个重庆人,作为一个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实业家,他所留下的传统和操守是如此的珍贵,可以说是空谷足音。
(作者系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兼职教授)
作文十:《公而忘私的**[文档资料]》2400字
公而忘私的**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这样写道:“因为他无私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绝不害怕别人检查。”**就是将慎独、慎欲、慎行合而为一的自律表率。
出行“四不准”
建国后,**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经常外出到各地视察、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每次出发前,**都要召集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必须严格遵守他亲自订立的“四不准”的出行制度:
1.每到一地,不准人家接送;
2.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
3.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
4.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这“四不准”,是**为防止身边工作人员出现腐化问题而特意订立的,也是他力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做的专门设计。因为**十分清楚,为政之道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而自律之道首在防患于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就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反之,如果用制度为保持廉洁自律划下了红线,就可防微杜渐,有效地防止从吃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接一盒茶等似乎微不足道的“腐蚀剂”从量变到质变对权力的侵蚀。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失守,必然大节难保。因此,**
的“四不准”,成为他身边工作人员端正自身言行的风纪镜,时时刻刻照照自己的操守仪容,提醒着自己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
**是这样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的,同时他自己也是首先带头严格践行“四不准”规定的模范。每次外出,他都拒绝地方上提供的条件舒适的住宿和盛情招待。为了尽量减少由于住宾馆、招待所给地方上带来的麻烦,他常常住在视察时乘坐的火车上,随便吃点简单的饭菜就忙于工作。很多地方上的同志,为表示对他的一点心意,往往带些土特产来送给他,**的原则是一律退回。个别因特殊情况实在无法退回的,他就坚决照价付款,绝不放弃原则。
不仅如此,即便是党和国家规定可以享受的待遇,他也常常放弃。1960年,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八十一国共产党会议,作为团长,当时规定发给他5000卢布的零用钱。但**没有使用一个卢布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在回国前,将这笔钱全部交给了我国驻苏联大使馆用作公款开支。
**的“四不准”,是他“讲党性,求奉献,淡物质,轻享受”崇高品行的真实写照,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自我修养的集中体现。
主席穿破衣
早在1948年,**总司令就曾写诗称赞**“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于己、于家人从来都是严格要求,提倡艰苦朴素地生活和工作,坚持秉公廉洁,不徇私情。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身居高位,但穿戴一向简单朴素。他的衣服、袜子穿破了,就让王光美给补一补。一件衬衣常常要穿到无法再补才肯换新的。洗脸毛巾中间破了,他就让人从中间剪断,把边上的两头接起来继续使用。他有一件经常穿的蓝灰两色羊毛衣,从1952年一直穿到1968年,整件衣服里外两面共有二十多个小洞,袖口和扣眼都已破烂。1983年,这件历经沧桑的羊毛衣被王光美转交给了湖
南的**同志故居纪念馆,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成为党建教育的鲜活教材。
1963年4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即将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四国。外交部礼宾司通知请**和随访的夫人王光美订做出国服装,但**却说:“有穿的就不要再做了,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礼宾司司长俞沛文听说后,还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到**家,要求看看他们的服装是否符合外交部的出访要求。当他将**夫妇衣柜里的一件件或破或旧的衣服认真检查了一遍后,感动之余,他也诚恳地提出:这些衣服都不合要求。因为他们是作为国家主席和**出访的,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所以必须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来办。另外,这四国的气候也不一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家的衣服都不适合那里的季节。在他的坚持下,**才勉强同意做些薄衣服,但他同时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嘛,不要完全同人家比,简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是丑事。”
子女无特权
与**清廉朴实、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的生活态度相一致,他对亲属子女们的自律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他当选国家主席后,一再教导亲戚和子女们说:“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化。”
**子女多,但他坚决不让司机像有的首长那样用公家的小轿车去接送上学,而是要求他们坐公交车去,他后来还要求孩子们自己在学校食宿。由于**、王光美在学校档案的父母一栏中填写的是化名,且他们不允许子女们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学校老师同学均不知道刘平平、刘源源、刘亭亭三人是国家主席的孩子,他们也因此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的照顾。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粮食供应紧张,口粮定量很低,刘亭亭在学校饿晕了两次。她同学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就打电话给亭亭的妈妈说:“你心太狠了,还不赶快把孩子接回家去。”当王光美打算去接亭亭的时候,**坚决反对说:“现在整个人民都在受苦,我希望他们从小知道要跟人民同甘苦,将来长大了,为人民做事的时候,他就不会让人民再受苦了。”最终孩子们还是留在了学校里。
1980年,当中共中央为**冤案平反之际,王光美这样总结**一生说:“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少奇同志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不是欺人之谈,他自己是身体力行,努力照这本书中所说的去做的。”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