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12300字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显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准确审题,立意求深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有时,我也想_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其次是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性词语。文题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该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产生,产生想经历一次磨砺自己的想法。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只有这样,你的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才会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 精心补题,材料求新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顶事,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能独树一帜。如湖南益阳2007年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巧妙补题,以新颖取胜。 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材料的“新”上下工夫,它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 精选文体,形式求新
为了方便学生,中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作文。在文体上我们不妨尝试创新,来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才情。比如“有时,我也想_________”这个半命题作文,可以在写作时以书信的形式告诉父母——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以节目访谈的形式邀请动物嘉宾畅谈——有时,我也想地球没有人类,表现环保的主题;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下自我的感情体验——有时,我也想学习退步等。还有题记小标式、剧本式、童话式、寓言式、演讲稿等作文形式都可以成为创新之翼,助你的作文飞翔在高分的蓝天上。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四、 挥洒才情,表达求新
在中考作文中,“表达优美、富有个性”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其具体表现在:雅词丰富、句式灵活、修辞生动、首尾精致、段落优美、表达流畅。为此,考生可以凭借积累和才情,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取胜;灵活的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使语言富有韵味;巧妙引用,灵活化用,巧展才情,提升文章的品位。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借鉴名篇佳作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在模仿之中进行再创造,以此来提高自我表达的技巧。并且还要善于巧妙运用新近积累的精美词汇、流行用语以及精巧句式,以此来优化自我语言的表达。只有表达灵动,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行,让自我真情与思想流淌于字里行间,闪耀夺目的光彩~
不可忽视半命题作文
且看2008年全国各地部分中考半命题作文:
1、苏州:聆听 ______
2、山东威海:______的肩膀
3、湖南岳阳:______需要______
4、山东枣庄:______在细微处
5、贵阳:完美的______
写作点拨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题目中所缺的部分补齐,使半命题作文“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命题作文。那么如何补全、补好半命题作文题目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06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的日子里”(2006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二)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1.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运用修辞手法
如“是”(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
真题回放
作文题目:让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2006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诠释
要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与“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下笔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入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面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
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是很重要的。
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写情感类的文章,不少考生往往重视了心理的刻划,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做到了这点,你的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
考场佳作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演讲稿)
深圳一考生
各位评委、各位: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的凉风。
突破空间的约束,翱翔的长空,我们的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的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的缚束,我的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的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我们谈论学习为了什么时,可曾想过“为中华崛起而”的**,当我们高谈阔论军事之强时,可曾想到为国争光的钱学森,当我们高谈阔论科学发展之时,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呢,
是它——民族精神,让母亲美得无与伦比,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高歌母亲的伟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特色点评
对于以情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强调要化大为小,学会透过细小的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演讲者从“民族精神”这一大气的角度切入,可谓新意顿生。开篇的一组排比句,比喻生动准确,语言气势恢宏;接着荡开一笔,将目光落到历史英雄身上,从热爱国家的文天祥,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到笑对死亡的谭嗣同,无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文章事例丰富、情感充沛,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文章落笔于现实生活,将四位现代人物的行为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连用四问,直叩读者心扉,主题极为深刻。
跟踪训练
半命题作文:这里有______(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提示:括号内所提供的词语可选用,也可不用;务必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解读】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从审题的角度看,难度不大,几乎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作为写作素材。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先把题填好,如果来个“先文而后题”那就要陷入盲目作文了,有的考生作文后连题目都忘了填就更可笑了。文题“这里有”,首先明确了考生要选定自己生活的特定的环境、状况或特色。然后是确定题材。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一个词,这个词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文题括号里所提供的词语都是社会上很时尚的,并且是中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你从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最有内容可写的词语构思即可。当然也可以另选词语,要注意思想积极向上,着力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最后开笔作文时不能忘了,你填充的词语就是你全文的线索。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半命题作文因其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更大,因此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半命题作文以后的命题趋势将是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一)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浙江嘉兴卷中考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2: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积极追求开完美,何谓“完美”,词典上解释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其实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叶完美的期望更是五彩缤纷。
请以“完美的 ”(如: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l )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和人名。
例3:2008年中考浙江杭州萧山区语文作文题一:
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无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肩膀
例2:2008年山东淄博中考半命题作文: 其实很快乐
例3:2008年山东枣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细微处
例4:四川山东德州半命题作文:我依然
例5:四川成都中考半命题作文:震撼我心灵的__________
例6:四川泸州作文:当________来临
例7:山东省半命题作文:在 中学到
例8:山东泰安半命题作文: 与
例9:山东东营半命题作文:我依然
例10:江西南昌半命题作文:有时,我也想
例11:湖南岳阳半命题作文: 需要
例12:湖南郴州半命题作文: 使我(们)
例13:苏州半命题作文:聆听_____
例14:湖北荆州 半命题作文:为了心中的
例15:内蒙古鄂尔多斯: 1、 站起来 ;2、______的日子
例16:四川攀枝花半命题作文 :找寻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例17:河北中考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
例18:广东厦门半命题作文: 真有趣
例19:2008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 1、“ 你误会了我”;2、 “ 和 ”
例20:2009年贵州贵阳市中考适应性半命题作文:月光下,我仿佛听到了
四、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与审题 、命题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提高作文质量。补题能思前想后,煞费一番苦心。那成功女神就会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的自由度一般都比较大,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补题时,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定完整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于“命题作文”。
因此,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和审题实际就是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完成命题而后作文的过程。
审题、命题时,在出题给定条件下,考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调动自己全部的文化、生活、情感等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角度完成立意(确立写作主题)、命题。
2、选择自己最能够发挥特长(如表达方式、文章体裁等)的角度切入而完成命题,为自己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3、命题切忌笼统、含糊不清,也力求避免空洞和“小题大做”——题目过大,尽量发挥“以小见大”的特点。
4、命题一定结合自己的立意,即写作的内容,思想感情,切忌“题文脱离”、“题文脱节”。
5、要合乎语法规则,不得有错误。
6、要考虑恰当的修辞方法,讲究文辞美。
完成命题后,就按照命题作文要求作文。(指导略)
五、半命题作文示例及思路点拨
例1: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例2: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写作生活感悟类作文,在选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关键是选好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动人心,以己情动人情。做到这些,写出的文章就符合考题要求了。不过,要想出类拔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写作时要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如:化为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
(2)最好写身边新近发生的、紧贴社会生活热点的事情,强调一个“新”字,悟出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
(3)讲究方法。就本题而言,心理描写尤为重要,把生活感受从不同角度写详、写细、写深,用你的亲身经历,实际感受,去感动读者。
例3:月光下,我仿佛听到了
这个题目一反贵阳市“用眼睛反映生活”的作文思路,转变角度“用耳朵感受生活”。出题人的目的虽然换了一个角度,但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的积累、感悟等的要求仍然没有改变。
阅读题目条件,我们很轻易的就知道题眼就是“听到”。它概定了考生思维、写作的角度,必须是“用听觉”去“感受”,没有“听”
的内容,作文必然失败;作文得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听”的作用和功能。
找到题眼后,也不能忽略其他限制性条件:1、环境是“月光下”,不能是其他的;2、“听”的状态是“仿佛”——是自己最感触的、最真实的体验、感悟;3、“听”的人是“我”,既概定了是“我”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等的感悟,也概定了写作的“第一人称”特点及要求。
明确这些后,结合以上的“六点要求”,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出来了。
(教师、学生互动——合作、探究——总结)
六、巩固训练
思考下列作文题目,完成命题,并选择其中之一作文。
1、 的 声音
2、 的声音
3、读
4、 的述说
5、我读懂了
6、我最欣赏
7、风雨中的
8、我好想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9、我感到
10、畅想
11、未来的
12、当我面对 的时候
13、那一幕,我难以
14、有 ,就有
15、那一刻,我体验到了
附录一:三种文章的基本要求
1、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六要素清楚;线索清楚,脉络清楚,且贯穿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思想健康;等。
2、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充分,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论证严密、准确、合理;结构合理恰当;正确的运用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语言或形象生动,或具体准确,通俗易懂;等。
3、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有明确的说明对象;说明事物抓住失去的特征;说明顺序科学合理,符合事物的规律;说明方法正确恰当;语言准确,或平实,或生动;等
附录二:写好半命题作文
近两年来,半命题作文有上升趋势,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自由度还是较大。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思考试题中提供的词句
有些同学在考场作文时,为了抢时间,对题中提供的句子粗略一看,就匆忙填上词语,这样往往导致下笔作文时无话可写或写得不深刻。其实,我们应对试题所给的词句应仔细理解,想一想用什么词最恰当,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半命题有前补和后补两种情况,如“告别 ”和“ 也美丽”。“告别”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三种解释:一是离别;二是辞行;三是表示哀悼。因此可选取其一写自己最有经历和体验等来进行构思成文,如“告别悲观”、“告别不是悲伤”等。
2、要确定写作范围,写作主旨
遇到半命题作文,要明确作文题的要求、内容与范围。然后去寻找自己写作上最拿手的材料,根据材料选择恰当的词补充完整题目。例如“享受 ”,可以写具体的活动,如上课、体育、绘画等活动;可以选择抽象意义的精神活动,如快乐、生命等,经过一番思考,再从中选定一个进行作文。
3、拟题要从小着手,不要拘泥所给提示
中考中,有些半命题作文,给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词语,但有些词语较为常见或自己没有这些方面的经历,限制了自己的写作自由。这时,不要心急,应打开自己记忆仓库,搜寻一下还可以填上哪些词语,符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或自己熟悉的人与事,把这些词语与材料联系起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来,再想一想是否对应,然后才确定所填的词,这样,才不至于写作空泛,才能写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作文二:《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我见》6700字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我见
我认为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除探究寓意法、增减信息法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重心法 )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以问领想法 )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化意为象法 )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一分为二法 )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
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三、如何审题
既然审题如此重要,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如何审题呢?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里,笔者结合近两年来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单个词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一般来说,学生写起这类的作文,不大会离题。但大家知道,汉语的词,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自己的文章在考场中取胜,还是要细致审题。
如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沟通》
从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交流信息,或者是使两方面通连起来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的内容看。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或者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加深了;或者是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以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时为拉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同样,也可以写一些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等等。
第二,从写作的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和深度。要围绕“沟通”,多方寻找。如什么是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沟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观点。
通过这样的审题分析,相信学生不难写出优秀作文。
这类的作文,如2005年北京市的《开端》,漳州市的《盼》;2006年天津市的《生日》,吉林省的《真挚》,漳州市的《路口》。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二)短语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这种形式最为常见,而且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
1、偏正短语的审题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在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只是规定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而已。行文的着重点应放在前头的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上面。换句话说,在前面表示修饰或者限制关系的词语,通常是“题眼”所在。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如2005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充满活力的岁月》。
中心词“岁月”,在这里是年月,日子的意思。应是规定行文的取村范围,必须跟人有关。行文的重点应放在修饰语“充满活力”上面,这样取材范围就广了,如果要写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的成长,可紧扣住“积极进取”来选材。“成长”中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包括得到帮助鼓励,提高了认识,体会到某种情谊,令你心里甜甜的,或是窃喜,或是惊喜??如果是写校园活动,可紧紧扣住“朝气蓬勃”,表现出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健康成长,群体的生动活泼,讴歌美丽的青春。诸如“减负”后的球赛、歌咏、社会调查等方面,都可以写得有场面有气氛,还可点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活动。如果写家庭,可扣住“洋溢欢乐”,表现出家庭的“和谐温馨”。无论是哪个家庭成员,在相互关心、支持、鼓励下,取得了成绩;节假日、生日合家同庆,或全家出游,或下岗创业,或学业进步,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这种情况,在半命题中更是常见。如2005年,重庆市的《家庭的 (温馨、和谐、快乐、风波等)》,陕西省的《窗外的 (风景、故事、人等)》,无锡市的《精彩的 》,河南省的《最美丽的 (心灵、语言、瞬间、画面等)》等等。
前面已分析了陕西省考生偏题的现象,现在我们就这个题目分析如何审题。中心词或者说考生要补充的词语应是选材的对象,而重点应放在“题眼”“窗外”上面。既然有个“窗外”,就应该有个“窗内”。这就决定了这篇文章应该有个对比的写法。其次,要抓住“窗外”与“窗内”的区别在于自由与不自由。这样立意就广了:如果要表达“减负”的主题,就可以写操场上的活跃,或者同年人的自由,而自己只能坐在教室里没完没了地做题;如果要揭露腐败的现象,就可以写某位高官在铁窗内羡慕外面的自由生活,或者回想自己以前的“威风”;如果宣扬环保意识的,就可以选择被关在笼子的小鸟羡慕外面自由的天空,或者被关在笼子里的大蟒蛇或猫头鹰眼睁睁地看着外面的老鼠肆无忌惮却毫无办法。这些都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 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如2006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和你在一起》。
对于这样的题目,明确作文标题中的“你”的所指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你”的所指,作文才能有一个下笔的落点。一般来说,既可以把“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理解为抽象的理论、情感等。这样,考生就可以选择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你”,来作为行文的对象。
但不管怎样,“题眼”是“在一起”,所有的材料,都应围绕“在一起”来组织,要写清“在一起”的表现和结果,特别要写清“在一起”时的感受,从而抒发真情实感。
这类作文,在半命题作文中也是很常见的。如2006年,浙江省金华市的中考题目《生活因 而精彩》。对于这样的题目,补题是很重要的,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是长于叙述,精于描写,还是擅长议论;内容“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要注意的是,作文的“题眼”是“精彩”,要努力拓展、挖掘“精彩”的内涵。有位考生这样写道:
??宽容,你是一米阳光,消融了人与人的坚冰,让我的生活少了份淡漠,添了份真情,精彩!
??自信,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生活少了份伤感,增了丝希望,精彩!
??挑战,你是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缕充实,精彩!
俯首仰首间,我终于恍然大悟,拥有了宽容,自信,挑战,我的生活必将绚丽缤纷,精彩无比!不是吗?
相信大家看到了我摘录的这几段文字,也会认为这是一篇“精彩”的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文题,在动词前面往往加上副词“又”、“再”、“也”等,这些词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如2006年,嘉兴市的中考作文题目:《 也美丽》。像这样的题目,应选择一些外表并不美,或者普通人看来并不美的事物。然后写出独特的感受,让人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
(三)完整句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如2006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限定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无私关爱的人,要理清“我”和“他”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也是上面我们分析过的“题眼”,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这种情形,在半命题作文中,也是很常见的。如2006年,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同样,我们运用切分法进行审题:首先,补题的词语,规定了文章的取材范围,这就需要考生选择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而“那一次”则限定了文章的时间范围,即应该是过去的事。“我”表示人称。“尝到”是“题眼”所在,应着力表现的地方。从题目看,“那一次”也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尝到的滋味,应该是有刻骨铭心的感觉。
所以,对于完整句的审题,关键在于找“题眼”。找准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就能围绕“题眼”进行选材,从而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般来说,“题眼”就在于“谓语”或者是“修饰语”上面,前文已经分析了,这里不再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谓语是判断动词,那么,“题眼”往往在宾语上面。如2005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目:《那是一首歌》,2006年,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 是一把双刃剑》,都是这种类型。
(四)象征义的审题方法 作文题目中的某些词语明显的不是要求写它的本义,而是要求写出它的比喻义,或者是象征义。这样的作文题目也是值得推敲的。
如200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从“头”说起》。
在这里,“头”可以是指人的头部,也可以指成功的领路人;可以指开始,如果没有好的开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也可以指智慧,做事要有头脑,也就是要有智慧,否则事情将会是一团糟。
又如,2005年,陕西省的中考作文题目:《跨越那道“山”》。这里的“山”,肯定不是实在的山,而是指困难、障碍等等。
像2005年,重庆市的《那是一首歌》,吉林省的《初中,一首难忘的歌》,威海市的《点亮心灵的灯》,宁波市的《 是一把双刃剑》。2006年,无锡市的《门其实开着》。都是这种类型,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作文的审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就一些普通常见的方法进行论述。相信学生们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注意,掌握作文的审题技巧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 明确 深刻 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 《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 《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 (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 (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 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 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想”:说明还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为何产生这种渴望应做重点写。
“握手”:表示两人的最后结局,“我”渴望中的最后结局,象征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
《翅膀》
本义:是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昆虫、鸟类依靠翅膀从一个点快速地到达另一个点。 引申义:让人自由、超越,给人力量的事物,也可以称翅膀。
如:信念、梦想、希望、亲情、音乐、文学等。
作文三:《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3500字
第一课时: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题型,纵观近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向命题作文集中的特点:
因此,可以说,命题作文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 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领悟命题作文的要点,把握命题作文的写法
一、命题作文审题策略
1、 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 “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
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
(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 “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练习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笑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笑?)
2、 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二选一)
(2011·上海市)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写一篇文章。 (2011·浙江台州*)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例1“那是一首诗” (2011·广东佛山)“每天都是一首诗”
分析:
“一首”点明文章中应该是一个事件或者说是一个彼此有联系,能够和在一起的事件,决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写成几个片段,只照应主题,缺乏联系,导致变成那是“几首诗”。
例2“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分析:
“一切”很容易被忽略掉,那么什么是 “一切”呢?怎样表现“一切”呢?至少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才能被称为“一切”,比如学习和生活,比如学校、家庭、社会,比如物质和精神??
练习(2012·广州)
题目:改变一点点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审清题目前面的引导词
命题作文前的引导词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引导词?其实,引导词是对命题作文题目的进一步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学生习作思路的方式,因此,审清引导词,然后和自己所审题所发现的信息互相印证,就能知道,命题作文该写些什么。
例1:
在成长的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勇敢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显然是告诉了我们写作选材,“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增长,能力得到了提升,人性得到了升华”显然是告诉写作的中心,这样看来,与我们在第一项审题时是一致的。
练习(2011·天津市)
同学们,回首你的初中生活,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如同闪亮的星子(星星),将你记忆的夜空点燃得璀璨而美丽,那星子,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那星子虽然已经在夜空滑过,但它所闪耀的光辉却会永远与你相伴。请选取其中最明亮的,来铭记你的初中时代吧!
题目:如星子滑过夜空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去尽情描绘,用心抒写。
题目:那是一首诗
审题:
①“诗”是让人感受温馨的显示卡,由文题中的“诗”字,我们可以确定,要写的内容一定是给我们以欣喜、感动、美好之类的东西,留在我们心底的一定是最深刻、最感人,且愈久愈香的记忆。引导词中“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也暗示了这一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那”具体化。
②题目前的引导语既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又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它具体而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内容,“岁月”“生活”,可以是某个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类生活,还可以是我们人生路上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感人至深的诗篇”)。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在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 “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指代时间。如“童年”“初三”“春天”“夏夜”等等
②指代地点。如“故乡”“图书馆”“清晨的校园”“自习时的教室”等等
③指代人物。如“父爱”“奶奶的唠叨”“师恩”“友情”等等
④指代景物。如“那片草地”“那微黄的灯光”“那孤独的树”等等
⑤指代其他事物、事件等。如“名著”“活动”“精神”等等
??
巧妙组织结构:
①用小标题结构全文。如写“大自然是一首诗”时,就可以用四季的色彩来拟小标题:绿色序曲、红色乐章、黄色乐章、白色乐章,从而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②用课本剧结构全文。如写“清晨的校园是一首诗”时,就可以运用剧本的形式组织结构,幕启,校园里朝气蓬勃、多才多艺陆续登场,落幕,还可以设计话外音等,从而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③用诗的结构组织全文。如写“初三是一首诗”时,就可以如此组合镜头:序——酸,第一节——苦,第二节——辣,尾声——甜。以此表现“我”对初三生活的感悟:刚进入初三,感到生活异样,接着尝到紧张之苦,临近中考感到竞争的火辣,中考揭晓感到收获的甜蜜。
??
其实,组织结构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来。
确定写作手法和写作详略:
写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内容单调了,“我”就变。比如,如果写“那片草地”,景物单一,但我可以变化时间、变化心情、变化视角去观察去描写。比如,事件如果太平常了,就变化自己的叙述方式,变顺叙为倒叙,运用其他一些写作上的技法去让平地起波澜。这样,作文才会真正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让文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力。
至于详略的安排,那就是看审题中题目强调的重点是什么了。此处不再赘述。
三、指导学生审题和写作
作文题目(改编自2011年湖北高考作文)
“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时代②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书③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④老交情;老朋友:怀~
【旧书】①破旧的书②古书
请你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围绕“旧书”展开叙述,讲关于旧书的故事,也可以围绕它写自己的心路历程,从“旧”的释义上入手,选择一个突破口。
作文四:《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8900字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显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准确审题,立意求深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
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有时,我也想_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其次是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性词语。文题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该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产生,产生想经历一次磨砺自己的想法。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只有这样,你的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才会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 精心补题,材料求新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
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顶事,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能独树一帜。如湖南益阳2007年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巧妙补题,以新颖取胜。 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材料的“新”上下工夫,它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 精选文体,形式求新
为了方便学生,中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作文。在文体上我们不妨尝试创新,来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才情。比如“有时,我也想_________”这个半命题作文,可以在写作时以书信的形式告诉父母——有时,我也想摆脱束缚;以节目访谈的形式邀请动物嘉宾畅谈——有时,我也想地球没有人类,表现环保的主题;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下自我的感情体验——有时,我也想学习退步等。还有题记小标式、剧本式、童话式、寓言式、演讲稿等作文形式都可以成为创新之翼,助你的作文飞翔在高分的蓝天上。
四、 挥洒才情,表达求新
在中考作文中,“表达优美、富有个性”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其具体表现在:雅词丰富、句式灵活、修辞生动、首尾精致、段落优美、表达流畅。为此,考生可以凭借积累和才情,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取胜;灵活的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使语言富有韵味;巧妙引用,灵活化用,巧展才情,提升文章的品位。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借鉴名篇佳作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在模仿之中进行再创造,以此来提高自我表达的技巧。并且还要善于巧妙运用新近积累的精美词汇、流行用语以及精巧句式,以此来优化自我语言的表达。只有表达灵动,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行,让自我真情与思想流淌于字里行间,闪耀夺目的光彩!
不可忽视半命题作文
且看2008年全国各地部分中考半命题作文:
1、苏州:聆听 ______
2、山东威海:______的肩膀
3、湖南岳阳:______需要______
4、山东枣庄:______在细微处
5、贵阳:完美的______
写作点拨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题目中所缺的部分补齐,使半命题作文“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命题作文。那么如何补全、补好半命题作文题目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 研究已给的题目部分
由于半命题作文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不完整,这样,我们在审题时,要先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为下一步补全题目、立意、选材等做好准备。
有的题目. 指明了立意的方向:如“启示了我”(2006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 这其中的“启示”就提示我们在写作时,重点应把握住给了“我”什么启示、怎样启示了“我”。有的题目,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如“在迎接的日子里”(2006年云南昆明市中考作文题) ,这其中就规定了取材的范围是在迎接某某的日子里,而不是其他时间。
(二) 补全题目常用方法
1. 避生就熟
同样的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补全题目,首先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
如“坦然看”(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 。命题者在题目后提供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成功”、“挫折”、“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几个方面都熟悉,写起来都能写好。我们还可以另外选择,比如离别、荣誉、失败、获奖等. 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 。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 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运用修辞手法
如“是”(湖北荆州市中考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
喻的手法. 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运用组合
如“沐浴在”这个作文题. 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 中”.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湖北仙桃市中考作文题). 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 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令人拍案叫绝。
真题回放
作文题目:让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2006年广东深圳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诠释
要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与“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下笔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入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面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
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是很重要的。 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写情感类的文章,不少考生往往重视了心理的刻划,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做到了这点,你的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 考场佳作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演讲稿)
深圳一考生
各位评委、各位: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的凉风。
突破空间的约束,翱翔的长空,我们的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的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的缚束,我的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
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的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我们谈论学习为了什么时,可曾想过“为中华崛起而”的**?当我们高谈阔论军事之强时,可曾想到为国争光的钱学森?当我们高谈阔论科学发展之时,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呢? 是它——民族精神,让母亲美得无与伦比,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高歌母亲的伟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特色点评
对于以情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强调要化大为小,学会透过细小的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演讲者从“民族精神”这一大气的角度切入,可谓新意顿生。开篇的一组排比句,比喻生动准确,语言气势恢宏;接着荡开一笔,将目光落到历史英雄身上,从热爱国家的文天祥,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到笑对死亡的谭嗣同,无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文章事例丰富、情感充沛,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文章落笔于现实生活,将四位现代人物的行为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连用四问,直叩读者心扉,主题极为深刻。
跟踪训练
半命题作文:这里有______(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 提示:括号内所提供的词语可选用,也可不用;务必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解读】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从审题的角度看,难度不大,几乎生活中的故事都可作为写作素材。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先把题填好,如果来个“先文而后题”那就要陷入盲目作文了,有的考生作文后连题目都忘了填就更可笑了。文题“这里有”,首先明确了考生要选定自己生活的特定的环境、状况或特色。然后是确定题材。填充文题,关键是要找一个词,这个词能恰当地概括自己确定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文题括号里所提供的词语都是社会上很时尚的,并且是中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你从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最有内容可写的词语构思即可。当然也可以另选词语,要注意思想积极向上,着力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最后开笔作文时不能忘了,你填充的词语就是你全文的线索。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半命题作文因其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更大,因此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半命题作文以后的命题趋势将是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一)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浙江嘉兴卷中考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2: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积极追求开完美,何谓“完美”?词典上解释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其实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叶完美的期望更是五彩缤纷。
请以“完美的 ”(如: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l )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和人名。
例3:2008年中考浙江杭州萧山区语文作文题一:
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无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肩膀
例2:2008年山东淄博中考半命题作文: 其实很快乐
例3:2008年山东枣庄中考半命题作文: 在细微处
例4:四川山东德州半命题作文:我依然
例5:四川成都中考半命题作文:震撼我心灵的__________
例6:四川泸州作文:当________来临
例7:山东省半命题作文:在 中学到
例8:山东泰安半命题作文: 与
例9:山东东营半命题作文:我依然
例10:江西南昌半命题作文:有时,我也想
例11:湖南岳阳半命题作文: 需要
例12:湖南郴州半命题作文: 使我(们)
例13:苏州半命题作文:聆听_____
例14:湖北荆州 半命题作文:为了心中的
例15:内蒙古鄂尔多斯: 1、 站起来 ;2、______的日子
例16:四川攀枝花半命题作文 :找寻
例17:河北中考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
例18:广东厦门半命题作文: 真有趣
例19:2008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 1、“ 你误会了我”;2、
“ 和 ”
例20:2009年贵州贵阳市中考适应性半命题作文:月光下,我仿佛听到
了
四、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与审题 、命题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提高作文质量。补题能思前想后,煞费一番苦心。那成功女神就会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的自由度一般都比较大,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补题时,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定完整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于“命题作文”。
因此,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和审题实际就是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完成命题而后作文的过程。
审题、命题时,在出题给定条件下,考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调动自己全部的文化、生活、情感等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角度完成立意(确立写作主题)、命题。
2、选择自己最能够发挥特长(如表达方式、文章体裁等)的角度切入而完成命题,为自己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3、命题切忌笼统、含糊不清,也力求避免空洞和“小题大做”——题目过大,尽量发挥“以小见大”的特点。
4、命题一定结合自己的立意,即写作的内容,思想感情,切忌“题文脱离”、“题文脱节”。
5、要合乎语法规则,不得有错误。
6、要考虑恰当的修辞方法,讲究文辞美。
完成命题后,就按照命题作文要求作文。(指导略)
五、半命题作文示例及思路点拨
例1: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 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例2: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写作生活感悟类作文,在选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关键是选好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动人心,以己情动人情。做到这些,写出的文章就符合考题要求了。不过,要想出类拔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写作时要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如:化为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
(2)最好写身边新近发生的、紧贴社会生活热点的事情,强调一个“新”字,悟出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
(3)讲究方法。就本题而言,心理描写尤为重要,把生活感受从不同角度写详、写细、写深,用你的亲身经历,实际感受,去感动读者。
例3:月光下,我仿佛听到了
这个题目一反贵阳市“用眼睛反映生活”的作文思路,转变角度“用耳朵感受生活”。出题人的目的虽然换了一个角度,但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的积累、感悟等的要求仍然没有改变。
阅读题目条件,我们很轻易的就知道题眼就是“听到”。它概定了考生思维、写作的角度,必须是“用听觉”去“感受”,没有“听”
的内容,作文必然失败;作文得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听”的作用和功能。
找到题眼后,也不能忽略其他限制性条件:1、环境是“月光下”,不能是其他的;2、“听”的状态是“仿佛”——是自己最感触的、最真实的体验、感悟;3、“听”的人是“我”,既概定了是“我”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等的感悟,也概定了写作的“第一人称”特点及要求。
明确这些后,结合以上的“六点要求”,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出来了。
(教师、学生互动——合作、探究——总结)
六、巩固训练
思考下列作文题目,完成命题,并选择其中之一作文。
1、 的 声音
2、 的声音
3、读
4、 的述说
5、我读懂了
6、我最欣赏
7、风雨中的
8、我好想
9、我感到
10、畅想
11、未来的
12、当我面对 的时候
13、那一幕,我难以
14、有 ,就有
15、那一刻,我体验到了
附录一:三种文章的基本要求
1、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六要素清楚;线索清楚,脉络清楚,且贯穿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思想健康;等。
2、议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充分,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论证严密、准确、合理;结构合理恰当;正确的运用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语言或形象生动,或具体准确,通俗易懂;等。
3、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有明确的说明对象;说明事物抓住失去的特征;说明顺序科学合理,符合事物的规律;说明方法正确恰当;语言准确,或平实,或生动;等
附录二:写好半命题作文
近两年来,半命题作文有上升趋势,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自由度还是较大。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思考试题中提供的词句
有些同学在考场作文时,为了抢时间,对题中提供的句子粗略一看,就匆忙填上词语,这样往往导致下笔作文时无话可写或写得不深刻。其实,我们应对试题所给的词句应仔细理解,想一想用什么词最恰当,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半命题有前补和后补两种情况,如“告
别 ”和“ 也美丽”。“告别”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三种解释:一是离别;二是辞行;三是表示哀悼。因此可选取其一写自己最有经历和体验等来进行构思成文,如“告别悲观”、“告别不是悲伤”等。
2、要确定写作范围,写作主旨
遇到半命题作文,要明确作文题的要求、内容与范围。然后去寻找自己写作上最拿手的材料,根据材料选择恰当的词补充完整题目。例如“享受 ”,可以写具体的活动,如上课、体育、绘画等活动;可以选择抽象意义的精神活动,如快乐、生命等,经过一番思考,再从中选定一个进行作文。
3、拟题要从小着手,不要拘泥所给提示
中考中,有些半命题作文,给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词语,但有些词语较为常见或自己没有这些方面的经历,限制了自己的写作自由。这时,不要心急,应打开自己记忆仓库,搜寻一下还可以填上哪些词语,符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或自己熟悉的人与事,把这些词语与材料联系起来,再想一想是否对应,然后才确定所填的词,这样,才不至于写作空泛,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文五:《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2500字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方法,也是中考作文试题长期延用的题型。在话题作文热极一时之后,纵观近两年我省及全国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又有升温趋势。
笔者对2007年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统计,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五大题型中,命题作文共9个,另外,在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5个。2008年,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在笔者所了解的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有8个,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11个。
命题作文为何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命题作文呢?
一、命题作文的优势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题性、规定性比较强。对命题者而言,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又利于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和宿构,体现出中考的公平性和选拔功能。对考生来说,选择命题作文可以省去拟题的时间,使思维迅速集中,而且,题目中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内容就越容易具体。
二、命题作文的类型
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2007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是“提示式”,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如2008年温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把握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如《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
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一中心。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
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这类题目,抓住象征义、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的文章也更有深度。
作文六:《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论文]》500字
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基本做法如下:
1. 适当扩展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自己的写作范围,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利;隐,是弃绝世俗;隐,是蓄势待发;隐,是巧妙地周旋;隐,是智慧;隐,是勇气;隐,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隐,是难以数说的伤痛。我们可以写隐士,也可以写自己和他人隐的智慧和勇气,还可以写自己和他人的隐秘和隐痛。当然,还可以反弹琵琶,认为隐是消极逃避、销声匿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是对集体、社会和国家不闻不问的麻木;是不敢挑战自我、挑战他人的怯懦;是闭锁自己、与世隔绝的愚蠢。在写作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将隐的引申意义进行阐述,只需要选取隐的一种内涵进行立意和构思。
2. 展开丰富联想。有的题目看起来意思很直白,比如作文题“昂起头来”,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展开联想,将题目的引申意义挖掘出来,则文章就坠入了流俗之中;如果进行联想,则“昂起头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而是视界的开阔、高度的提升,同时又
作文七:《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1800字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作者: 稿源: 作文网 2012-05-16 15:00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的审题技法。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易优作文网,让作文更轻松,作文网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作文题《 ,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作文八:《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3600字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 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 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 (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 , 文体、人称、范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 ,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美” ,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
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明确 深刻 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 《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 ,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 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想”,说明还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为何产生这种渴望应做重点写。“握手”,表示两人的最后结局,“我”渴望中的最后结
局,象征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
《翅膀》
本义,是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昆虫、鸟类依靠翅膀从一个点快速地到达另一个点。引申义,让人自由、超越,给人力量的事物,也可以称翅膀。
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
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
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
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
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三,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处理,这种现象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中居多,往往造成跑题这样的重大失误有些作文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比较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
如《心愿》,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要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如果只静止写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然也扣题,但只抓住外表,影响题目深度。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作文九:《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3800字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 。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 (“身肩重任”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 ; ③团结协作 (“并 肩作战” ) ;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 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 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 。 “常乐”的“乐” 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 ,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有些作 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 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 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 不漏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 要避免这种 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 ,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 偏、 求怪, 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 半命题作文】 :“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 目。
如 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 ,题眼就在“留给”上。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
清楚。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 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 。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 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 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 也可以想握住 “节约” 的手、 “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如果是偏正结构, 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 难, 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 这些词就是所谓的 “题眼” 。 如果是并列结构, 在多数情况下, 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3.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又如 《我在新学期里》 , 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 进步。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 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再如, 2006年上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 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我们可以通 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 语,如“父亲的肩膀” ,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 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 ,有考生拟题《祖 国,你好》 ,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 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 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 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在不同的短语中, 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 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外于中心词位 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 往往影响选材。围绕“留给” ,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 是“未来” ,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 精神。
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 联想、想像空间。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 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 实指时, “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 “父亲” “同桌” “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 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有的考生忽 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 ,不见“快 乐” ,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 ,少见“拥 有” ,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如《我最好的朋 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 《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 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其实并不是这样》 中的 “其实” 很重要,
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 ”——“意识到不是‘这样’ ”的 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 我们需要化实为虚, 抽象概括; 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 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如《大沽口炮台, 你好》 ,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 不畏强暴的历史 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 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如 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 《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 历的事。
把握住题眼, 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 了解了写 作要避免的误区。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 等于 “随意而为” 。 而这些 “隐信息” 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 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最” “也” “还” “再” “更” “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 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 阱。 5. 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如同样 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 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
如 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 , 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 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 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
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我生活在温暖 的班集体” ,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 生活。虚指时, “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 限制的事物、人物。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中考中由于万千 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 象。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 雨的情景” ,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 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 “真好”也 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 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 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全命 题作文】 :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 。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 那么, 如何避免 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 “ 家乡变了” ,应有一个
时间对比。
例如, 2006年辽宁地区作文题 《肩膀》 :“肩膀” 既可以 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这类比喻性题目 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 些提示语,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 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 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 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审准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 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 文失分。 例如 《暑假生活二三事》 , 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 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再如, 《勤奋 和成功》是因果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 《欢乐与 痛苦》是相反关系, 《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 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4. 要 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 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 是什么) ,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 也可以是历
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 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 象。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 有的内容。
如《我拥有,我快乐》 , “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 因, “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 密联系,不可分割。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 一处祖国景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 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 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要做到“切合题意” ,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如 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 ,这是一道情景类命 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 目中的“真好” ,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如《索取与贡献》 , 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 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 ,什么是“贡献” 。
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 给明天” 、 “把色彩留给明天” 、 “把记忆留给明天” 、 “把微笑 留给明天” 、 “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 、 “把青山 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 , 题眼应在谓语 “常乐” 上。 如 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 《偶
然的发现》 、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 “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例如:我在中 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们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
作文十:《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3600字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考场作文的首要条件是内容切合题意。要做到“切合题意”,就应在审题上苦心经营。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与审题不准确、不全面有关。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命题作文的审题技法。
【全命题作文】:读透吃透文题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
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2.审准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们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 ,应有一个时间对比。 “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
3.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
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年辽宁地区作文题《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2006年上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文章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
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