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民俗民情十八怪》3700字
民俗民情十八怪
一、云南十八怪【收藏】 第一怪竹简当烟袋 直接吸烟焦油浓, 竹简巧做水烟筒。 烟筒经过水过滤, 清凉香醇乐融融。
第二怪草帽当锅盖 形同草帽是锅盖, 透气保温真不赖, 蒸出饭来更清香, 夏日炎炎菜不坏。
第三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 一山气象呈四季, 十里之遥不同天, 山前下着倾盆雨, 过山便是艳阳天。
第四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
得天独厚彩云南,
夏无酷暑冬不寒,
四季服装满街见,
多姿多彩多绚烂。
第五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蜀道哪有滇道难,
大江湍急大山蛮,
铁路漫漫云中绕,
汽车婉转顺山还。
第六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昔日边陲多封闭,
出国容易出省难,
一条法属滇越线 ,
国人出生绕越南。
第七怪:老奶爬山比猴快
住过大山不嫌陡,
从小炼成登山猴,
别看老太七八十,
登山如同平地走。
第八怪:鞋子后面多一块
民族妇女善绣花,
鞋侯巧做鞋拽拔,
桃花绣朵精心缀,
挡花挡泥作用大。
第九怪:脚趾四季露在外 别看 老太 七八十
崇山峻岭行路难,
爬山跑路多脚汗,
做双浅口浅帮鞋,
露脚露趾多凉爽。
第十怪:鸡蛋挂着卖
山高坡陡卖鸡蛋,
如何包装费思量,
抓把稻草扎成串,
健步如飞爬大山。
第十一怪:粑粑叫饵块 木礁细春米饭团,
春出一庄新米香,
揉出饵块白如雪,
蒸炒烤煮任品尝。
第十二怪:花生蚕豆数着卖 滇人民风多纯善,
以物易物耻言商,
花生蚕豆数堆堆,
人心就是秤一杆。
第十三怪:三个蚊子一盘菜 热带雨林最神秘,
热象巨蟒不是奇,
蚊大如鹰夸张话,
秘境令你更痴迷。
第十四怪:四个竹鼠一麻袋
山区竹林多繁茂,
食笋竹鼠多肥硕,
形同家鼠同相异,
山珍待客赛鸡鹅。
第十五怪:树上松毛扭着卖 片片青松绿满山,
松针发火火最旺,
搂来扭成松毛髻,
生火烧饭烤鸡香。
第十六怪:姑娘叫老太
一方民俗一方情,
各种称谓本纷纭,
云南所称舅老太,
内地北方叫小姨。
第十七怪:小和尚可以谈恋爱 傣家缅寺亦学堂,
小和尚本读书郎,
男女相爱寻常事,
当完和尚把俗还。
第十八怪:背着娃娃再恋爱 民族期盼人丁盛,
婚后数日便回门,
待有娃娃再相聚,
亲儿亲见父母婚。
二、《贵州十八怪》 (1)
石板房子依山盖 火箭帽儿头上戴 簸箕当成画来卖 没有辣椒不算菜 牛角喝酒不能赖 豆腐越臭人越爱 十斤银饰姑娘带 穿着古装到现代 头上牛角把牛拜 千岁老人走村寨 唱戏不用搭戏台
两片衣服前后盖
稻谷排队空中晒
侗族大歌震老外
小小猪儿价钱怪
娃娃包着面皮卖
吊脚楼上好自在
唱着山歌谈恋爱
三、《贵州十八怪》 (2)一:姑娘叫老太
二:背着孩子谈恋爱 三:三个蚊子炒盘菜
四:四季同穿戴 五:面条赛皮带 六:豆腐烧着卖 七:鲜花当蔬菜 八:蚂蚁当做下酒菜 九:竹筒当烟袋 十:房子空中盖 十一:火车没有汽车快 十二:溜索比船快 十三:鸡蛋栓着卖 十四:草帽当锅盖
十五:水火当作神来拜
十六:有话不说歌来代
十七:石头长在云天外
十八:山有多高水常在
四、陕西十八怪
扯面宽得像裤带,男女帕帕头上戴, 四季一身黑穿戴,瞪眼锅盔像锅盖; 羊肉泡馍大碗卖,有了辣子不吃菜; 男人唱戏吼起来,女人唱戏装病态; 哭丧说唱分不开,香烟不抽耳根塞; 吃面涎水倒回来,皇上按着两行埋;
人名都被动物代,固守本土不出外;
老人都把皮影爱,手背身后走路快;
家家厢房半边盖,信教只有老太太 .
五、成都十八怪
第一怪:一日三餐吃泡菜;
第二怪:三只眼睛看世界 (女人穿露脐装,因而比别人多一 只眼睛 “ 肚脐眼 ”) ;
第三怪:午夜 “ 鬼饮食 ” 大叫卖;
第四怪:张口就将 “ 话把 ” 带;
第五怪:麻将摆开吆不倒台;
第六怪:死只耗子闸断街 (爱看热闹 ) ;
第七怪:耳朵男人美女爱;
第八怪:牵只名犬装阔太;
第九怪:操洋盘的最玩派;
第十怪:说方言把大师拜;
第十一怪:不泡茶馆把病害;
第十二怪:靓女大吼 “ 雄起来 ” ;
第十三怪:太阳出来挤起晒;
第十四怪:周末结队跑城外;
第十五怪:吃了火锅看球赛; 第十六怪:美女作家站成排; 第十七怪:玄龙门阵吃得开; 第十八怪:越是小报越好卖。 六、都市十八怪
影院只放录像带,
夜半歌声传天外。
摊开麻将把客待,
铁门铁窗铁阳台。
猪肉牛肉加水卖,
“ 珍稀 ” 成为下酒菜。
“ 大款 ” 争把猫狗爱,
染起头发充老外。
污言秽语随口带,
杂物废纸胡乱甩。
下水道口缺少盖,
小摊小点占道摆。
算命先生站成排,
好人偏去充乞丐。
精神病人好自在,
旅店拉客死活拽。
锻炼只有老太太,
高级轿车处处在。
七、重庆十八怪
第一怪:房如积木顺山盖; 第二怪:三伏火锅逗人爱; 第三怪:坐车没得走路快; 第四怪:空调蒲扇同时卖; 第五怪:背起棒棒满街站; 第六怪:女士喜欢露膝盖; 第七怪:龟儿老子随口带; 第八怪:不吃小面不自在; 第九怪:光着膀子逛大街; 第十怪:街边打望好愉快;
第十一怪:办报如同种白菜;
第十二怪:崽儿打赌显豪迈;
第十三怪:矮男自有高女爱;
第十四怪:摊开麻将把客待;
第十五怪:公交车上摆擂台;
第十六怪:到处都有 “ 宝器 ” 在;
第十七怪:人名没得地名怪;
第十八怪:丧事办成喜事来。
八、海南 十八怪
老太太上树比猴快 ------见过妇女上椰树,但要赶上猴子的速度还必须经过 特殊强化训练。
火车不如汽车快 ------这里的公路比铁路发展得快。
三个老鼠一麻袋 ------这里的老鼠确实又大又多,晚上在路上走就会无意 间踩到老鼠。
三只蚊子一盘菜 ------这里的蚊子是挺厉害,但集成一盘菜还是不容易的。
蟑螂苍蝇都是菜 ------这年头吃海蟑螂、苍蝇幼虫已不是新鲜事了,海南 更甚。
水果越臭越好卖 ------这里的菠萝蜜、芒果、木瓜等著名水果在 成熟
前期和成熟。 后均有一股很臭的味,没有这种臭也就没有它们的香。
挡车牛群爱耍赖 ------海南牛多,在公路上成群的牛根本不把汽 车当
回事,甚至面对汽车卧地不起。
牛尾下雨牛头晒 ------海南有时天气多变,晴雨无常,甚至会出 现只有
半截牛身被淋湿的情况。
男女老少骑牛赛 ------在乡间, 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骑在成年牛背 上赶路
,有点象赛牛。
摩的堵门把人拽 ------在市区, 摩的生意蛮旺, 往往会出现抢客的 情况。
(拉一趟两元)
门卫保镖睡屋外 ------大早起晨练,可以看到很多店、院、楼等 的大门外有
睡着觉 的看门人。
乡下山沟有老外 ------据说常有一些外国人走入较边远地方寻看什 么,遇到
撞机事件、军事演习什么的某些外国人则更为活跃。
养育孩子吊起来 ------这是个古老的习惯,把孩子用篮子吊起来 放家里可
能是怕他跑了 , 或怕鼠虫袭扰。
老头再穷有人 爱 ------很早就听说海南的少数民族有抢男人的习俗,远方来 的男人 被抢进门就强迫你享她们贡献的 “ 福 ” ,当个她们认为称职 的男人
。(仅仅是传说,可不要当真 ) 三条沙虫一碗菜
树根包在树皮外
一条蚂蝗当腰带
头上斗 笠当锅盖
青石板上 煎鸡蛋
大姑娘抱着孩子谈恋爱
姑娘像老太,老太像妖怪 东北十怪
1、烟囱安在山墙根
2、窗户纸糊窗外
3、四块瓦片头上盖
4、反穿皮袄毛朝外
5、十七八岁姑娘叼个大烟袋
6、大缸小缸腌酸菜
7、草坯房子篱笆寨
8、下晚睡觉头朝外
9、养活孩子头吊起来
10、宁舍一顿饭、 “ 不舍二人转 ”
九、东北十八怪
冰上打渔单线拽, 南北大炕对脑袋; 养活孩子吊起来, 年节喜庆豆包菜; 驱病萨满跳起来, 上贴饼子下炖菜; 女人叼个大烟袋, 草苫土房篱笆寨; 窗户纸糊在窗外, 家家户户酱缸开;
大碗白酒轮番赛, 不吃鲜菜吃酸菜;
姑娘上树比猴快, 双腿没有单腿快;
烟囱砌在山墙外, 百褶皮鞋脚上踩;
玩骨嘎啦哈姑娘爱,火盆上炕烤起来。
十、关中十怪
1、面条如腰带: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 细又白,
爽口耐饥燎的太。
2、锅盔似锅盖: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关中 地区把饼
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3
辣面拌
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4、碗盘难分开:老陕楞娃碗真大,面条一盛箍到尖。一碗下肚 撑的欢,
老碗会上谝闲传
5、板凳不坐蹲起来:老陕脾气真古怪,有櫈不坐蹲起来。问他 为啥不坐
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6、房子半边盖: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 又耐寒,
冬暖夏凉时运来。
7、姑娘不对外: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长在。风调雨顺 生活好,
陕西姑娘不对外。
8、帕帕不装头上戴: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带。防晒 防尘又防
雨,檫手抹汗 更实在。
9、兔子帮吼起来: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 众心欢畅
,不怕戏台棚要翻。
10、睡觉枕石块:三秦楞娃庄稼汉,不金不换。
十一、大连风情十八怪
“ 笨、傻 ” 称 “ 彪 ”“ 吃 ” 叫 “ 逮 ”
苹果清脆不变色,海参鲍鱼吃不衰;
漫天候鸟岛上待,万蛇居岛挂枝歪;
雄鸡报晓驴替代,弹卡膛在古炮台;
一街同现异国宅,古老电车行现代;
龟裂金石拱黄海,蛎壳长在黑山寨;
二海交线灯塔外,冰峪温泉天无奈;
企鹅白熊站一排,碧绿草坪雪花盖;
第一广场脚丫踩,新潮服饰敢穿戴;
靓女骑警独道彩。
十二、
兵团姑娘不对外 “ 猪 ” 字不要随便说
夏日要把皮袄带 男人爱把花帽戴
美玉泡酒酒更醇 结婚宴席无酒菜
古丝道上地名怪 大盘鸡里拌 “ 皮带 ”
鞭子底下谈恋爱 汽车要比火车快 甜瓜甜果吃不败 铁床摆在大门外 敬洒歌声不外卖 井底全部连起来 胶鞋套在皮靴外 风吹石头砸脑袋 吃的烤馕象锅盖 达坂城姑娘把妹带
作文二:《最珍贵的相片(民国、民俗、民情、民生!)》10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1、茶馆里的艺人(1920年代,北京)
2、卖画者(1920年代,北京)
3、吸烟的农夫
4、路旁的算命先生
5、老学究(19 30年代,北京)
6、喝茶(1920年代,北京)
7、山东的乡下农夫
8、编织竹席
锯碗
撑船人(1922年)
11、捞鱼(1910年代)
12、拾粪的老人(1930年代,华北地区)
13、从船内看到的船夫(1920-1930年,福建)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14、河边的挑水儿童(1929年)
15、巡夜老人和两名儿童(1928年)
16、少年苦力(1925年,长沙)
、
17、盲人(1919年,北京)
18、街头的麻疯病患者(1927-1928年)
19、赶骆驼的人(19 20年代,北京)
20、乡下农妇
21、盲人乞丐(1920年代,北京)
22、卖唱的盲人
23、肩挑婴孩(1911-1913年,福建)
24、怀抱野草的老妇(1921年,中国大饥荒)
29、(1919年,北京)
31、制作杆秤(1920年代,北京)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看到这些图片,总想说点什么,第一感觉就是很怀旧,照片里的人物很黑。
照相机的发明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永恒的瞬间。
因为时间是不能倒流的,而照片却直观地为我们留下了永恒。
傲骨玉莲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三:《大西北的風土民俗民情有哪些?》1000字
一、独特的自然风情
车窗外连绵的荒漠让人想起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贾。火车驶入大西北,最壮观的自然景象便是千里戈壁。戈壁滩东起甘肃兰州乌鞘岭,西至新疆腹地,火车要整整一个白天或晚上才能跑完。抬眼望去,一马平川,满目蛮荒。干燥的沙石就是戈壁的唯一,炙烤的骄阳使旷野显得更加荒凉。
有一首诗叫“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就是这里。西北人的亲人们世世代代劳作在我们的祖国的这块土地上。
沙漠中的芨芨草
戈壁滩让人觉得干燥死寂,但就在这干燥死寂的土质中,还能偶见艰难生存的戈壁植物--------芨芨草。他们于干燥的黄沙中傲然挺立,或一株或一片,让人感到枯燥死寂中的一点生机,一点希望。连生活在戈壁滩边的敦煌本地人都赞叹,这种草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它不但能顽强地生存,有时还能开出艳丽的小花!我禁不住按下快门,拍下这株让人感动的植物,一边用更充分的时间去欣赏他稀疏遒劲的枝叶,去见闻他迎风绽放的娇小花朵,从而更好地体味坚强,体味生活。
美丽的胡杨林——爱情的象征
关于胡杨林的诗歌:
一个人的路,几代人的虔诚,不敢张望
相同的季节里,留下相同的印记
太深的记忆,成为依赖
或成为对面风景里的风景
天给了蔚蓝,也给了黄风漫卷
我们伫立,在对方的沉默里,阅读
叶子,绿了黄,黄了又绿
斑驳的陶罐里赏鱼
给你的,没有水的波澜、莲的故事
山,绵延跌宕;酒,凛冽芬芳
历经磨难的土地与枝桠伸展的华盖
让人心颤神驰,想
骑马、牧羊,不醉不归
想说不屈,想说守望和坚持
每个淡淡的日子深深的夜
每个涌动的情节
瀚海的水滴、大漠的微粒
这些堆积一生的情愫
在身体里弯曲,凝结
那些过往的厅堂
那些堂前的回廊
那些浪漫水乡,都存下
南山羌笛,北漠红日
都存下吧,酝酿在根
感受秋叶的坠落、夏花的绚丽
感受雷鸣的欢快、战鼓的崔嵬
感受生命里每一次茁壮过的细腻和卑微
把夜光杯,饮葡萄酒,唱凉州词
二、独特的文化历史风情
月牙泉
大梦敦煌
丹霞地貌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沙丘林立,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二、独特的民族特色风情
西部小故宫——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连城鲁土司衙门,是甘肃、青海边境众多土司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宫殿式古建筑群。是由鲁土司衙门、妙因寺、土司花园三部分组成。被誉为西部小故宫,也是西北多民族的行政中心。
甘南拉卜楞寺
藏地的冷峻和肃穆升华了灵魂的圣洁和纯净,同时它的神秘也吸引着众生们不息前往的脚步。 走进甘南看青山碧水,白皑皑的雪山,跪拜圣洁的寺院,一路中拾缀着快乐和精彩,探寻之旅从绝美甘南开始!
作文四:《关于民俗的作文》1800字
关于民俗的作文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藏族在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海西六个自治州。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
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一般以手抓、奶茶、酥油为主食。他们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喜爱运动的民族。每当夏秋季节,在草原上水美草丰、牲畜膘肥体壮的时候,他们都要举行各种欢乐的草原盛会。届时,人们选择地势平坦、水草茂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会场,然后合家老少带上帐篷,赶上牛羊、骑上骏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藏族是其中光荣的一员。它以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著称于全国乃至世界。
藏族,不管居住在祖国的何处,自古以来均自称为"博"。这一称呼表明,整个藏族在其经济、文化、语言、心理素质上稳定的统一性,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只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又有"博巴"(除昌都地区外的西藏)、"康巴"(包括昌都专区、甘孜州、玉树州、迪庆州)、"安多"(除玉树州外的青海藏区、阿坝州和甘肃的藏族)之区分。在甸历史的长江可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与汉族等众多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他们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尊严,反对外国侵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各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做出过重大贡献。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青海省藏族有911860人,占青海总人口的20.46%,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19.85%。环青海湖居住的海东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海北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同操安多方言,为安多方言区,玉树州藏族操康巴方言,属康巴方言区。
习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产生总是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超越经济基础的民俗是不存在的。(m.lz13.)青海藏族人民对茫茫草原有着挚心的爱,它们爱马、识马、善骑、骁勇,充满剽悍、尚武的精神;轻便、耐磨、便于支拆驮运的牛毛帐房;粗犷豪放、欢快热情的民间舞蹈等等,无不可以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中找到终极的根源。同时,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印记。赛马时这一古老的敬神祭祀习俗作为开赛的仪式;玉树卓舞中古老流派"新寨求卓",本身就是藏传佛教高僧松却帕文为"新寨嘛尼"奠基仪式创作后演化而成的;藏族神奇的天葬等葬俗的形式与古代藏族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有密切的关系。藏族的绘画更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无论建筑、帐篷、用具上的图案,多数表示吉祥的金鱼、宝瓶、胜利幢、**、吉祥结、右旋海螺、妙莲、宝八瑞相徽"以及高杆上随风飘?龅木?幡等等,无不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我国曾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它为青海藏族的习俗打下不可忽视的烙印。诸如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像"新寨求卓"这样的舞蹈是禁止女性参加的;帐篷内的座位、坐序、坐法有严格的习俗规定,女人不能坐在男人的上方,男人可盘腿而坐,妇女则需半跪式,不得盘腿;男人用的东西,妇子不得跨越,必须绕行;诸如受官贵民轻特权观念的影响,路上遇到千户、百户,则必须赶紧取下盘发,右袖搭肩,躬立道旁,双目下视,甚至跪立道旁。这些说明在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普通老百姓的习俗之间,政治是通过中介作用而发挥其影响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青海地域辽阔,藏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对象、方式不同,表现在习俗上也显出不少差异。主要是居住草原、从事牧业生产的帐房藏族和居住低海拔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土房藏族之间;与康巴地区接壤的玉树藏族族和安多地区连片的安多藏族之间;玉树从事牧区农业的土房藏族与海东地区从事农区农业的土房藏族之间,其习俗略有不同。鉴于此,藏族习俗部分由玉树地区和安多地区两部分组成。这既有利于相互补充,尽可能全面地反映青海藏区习俗的总体面貌,又能反映其差异性和各自的特点。下面再着重对玉树地区藏族习俗的概貌作一点介绍。青海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独具一格的高山大川,悠久的历史文化,淳厚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青海的旅游事业以其古朴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港、澳、台同胞。
* 民俗民风作文
*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 民俗的作文
作文五:《家乡民俗的作文》6000字
我的家乡商南的民俗
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李枢杨
我的家乡是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千百年来,商南的先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俗,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几乎到处都在忙年。整个年关囊括了秦、豫、鄂各方习俗,本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 一、杀年猪
杀年猪是商南人年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年猪肉一般不卖,过年吃不完,所以“进九”后才杀猪,以便制成腊肉,留着来年吃。商南民歌唱道:“腊月二十腊,家家把猪杀。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大家赶在一块儿杀年猪,就俏了杀猪匠。杀猪匠一身油腻腻的衣服,平日里谁见了都回避,可进入腊月,谁也不嫌他脏,提前好几天排队接。沉甸甸、油乎乎的杀猪工具篓子,也有人帮着收拾、抢着拎。
杀猪的当天,主人起大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再给要杀的猪喂瓢好吃的食物,然后一请杀猪匠,二请帮手来,三请喝杀猪酒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死剃完毛冲洗干净后,“站”在木柖桶上,主人端来小桌放在前面,上四个盘,点一支蜡烛,摆一个香炉,烧香烧纸放炮,祭拜“土地爷”,祈求保佑来年“血财”更旺。
旧时山里的孩子没什么玩具,只等杀猪时抢个猪尿泡吹成气球玩。见杀猪匠开肠破肚,他们都围在四周,割下猪尿泡的瞬间,眼
1
疾手快的便抢先一把夺过去,放在石头上揉松皮,吹成篮球大,用线绳扎住口,就成了飘飘然的“气球”了。
吃杀猪饭。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大方桌上,吃猪肉喝自酿的包谷酒,不醉不休。
二、团 年
过年,是一个万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在外的人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家里人也盼着在外的人归来。无论兜里有钱无钱,过年团聚是所有人的愿望。腊月三十吃团年饭,是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 贴对联。古代贴对子,面对大门,右边为大,左边为小。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门楣贴横批,门楣卯榫贴“春”或“福”字,然后贴门神。猪牛羊鸡圈贴“六畜兴旺”,粮仓贴“丰”,纺纱车贴“转线”(赚钱之意)。
贴福字。“福”字倒贴,表示“福运到”。
团年饭。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有凉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炖汤菜,还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凉菜有黄豆芽、猪肝、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等。凉菜的第一盘是黄豆芽,摆的形状像一只金黄色的如意,故名“如意菜”,取“年年如意”之意。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丸子、蒸酥卷等。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全家拜神毕,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团年酒有老黄酒、
2
苞谷酒、葡萄酒。在家长的带动下,全家人依次举杯向长辈敬酒,祝长辈幸福长寿。然后觥筹交错,喜气溢满厅堂。
团年宴上少不了一盘整鱼。小孩伸筷子去戳,长辈往往劝阻:先吃大碗菜。最后那一大盘整鱼便留了下来,代表“年年有余(鱼)”。 若哪家当年有人去世,团年时便按辈分在桌上放一套碗筷,以示死者回家团年。因门神是拦鬼的,这家便不贴门神,不贴红对联,而贴黄纸写的对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在饭店订团年饭的不少。这样省了主妇的辛劳,但也少了点家庭团年的温馨和乐趣。城里人觉得年味不足,便去乡下过年,以寻找失去的民俗。
旧时,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团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两家在一起吃团年饭的新风便出现了。还有姑娘女婿赶到两家团两个年的。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庆新春”,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除夕夜,家家都要挂红灯、贴对联、条幅、年画、窗花和放鞭炮。人人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袜,沐浴净身,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庆典活动
一 商南年俗
商南民间过年是十分有讲究的,程序、规矩也很多。主要的是: 1、挂灯笼 大年清早洗罢脸,就得将灯笼悬挂起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红灯高照”,首映喜庆气氛。大年夜里,祖坟上也都要点上灯笼,俗称“送灯”,总之,到处是都是灯笼,恰似天河落人间,遍地星光闪烁。
3
2、贴对联 大年清早起,挂好灯笼就贴对联,逢门必贴;贴对联也有许多讲究,大门和堂屋一般都要贴双对联,除门框上贴九至十三字正联外,门两旁墙上还要贴五字宽联;柱子上更是要贴长联;厢房、厨房、客房各耳门,则是不拘一格的七至九字联;库房、磨房、厂房及牛、羊栏皆要贴上相应内容的门联。土地庙、灶王爷贴专用联;香火、中堂、四扇屏画两旁也要贴上专用对联或趣联。
3、贴年画、剪窗花 贴年画、剪窗花也是商南人过年的一种习俗。 4、祭祖坟
大年三十早上,挂上灯笼、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后,就要开始祭祖坟了(俗称上坟)。 5、年祭 俗称“还huan年”。这是过年的主台戏。也是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大家族多在本氏宗祠或公堂里举行,小户人家则在自家堂屋举行。
6、团圆年饭
商南民间十分重视过年团圆,无论外出哪里,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家过年,起码也要赶上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三餐主食,也要按老祖宗的规矩不得更改。像我们雷家的传统,过年时的三餐饭,早上是苞米;就是将玉米臼磨去咀和皮,用水侵泡后和以四季豆蒸、煮到熟既成。拌以猪血、杂水、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粉条和油炸菜食之;中午是蒸馍、挂面,晚上是大米干饭;这三餐主食代表了谷、面、米齐全。一定要尽量多做,俗话说“年饱、年饱”,就是说过年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的饱饱的(其实那时节穷苦人家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一顿饱肚),还要剩的多多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剩饭须一直吃到正月初七过后。
大年晚的团圆饭,菜肴要尽量丰富,须是全家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宴席,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充分享受着一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酒过三巡,老人们就分别向孩子们发压岁钱,有的儿孙也给老人“增寿钱”,接着就是向老人敬酒,相互把盏劝酒让菜,一家人高高兴兴、欢欢乐乐,
4
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吃过团圆年饭后,大人们还要给祖先上坟灯,回后就都静坐在火炉旁休息,一夜不得上床睡觉,称之为“守岁”,据说“守岁到天明,全年不生病,守岁到天亮,全家都健康”;守在火炉前,一边抽烟喝茶,一边准备好花炮、糖果、小蜡烛,等待着村里村外的孩童们来贺岁时,好招待和发送给他们新年礼物~此外,还要不时地去堂中续香和给灯笼换蜡烛,大年晚上视“断香火”为大忌,所以,是绝对不能让断了香烟和灭了灯的情况发生的。
守岁到子时,就要“接灶”~“二十三日去,三十子时归”,灶神在天七日,到这‘一夜连双岁’的子时一刻,就要回宫降吉祥了,至此,人们都要烧香、放炮、置供品,迎接灶王爷回宫供奉祭祀之。后半夜则只剩下烘烤鞭炮,为出天方作好准备工作了;女主人则利用守岁之机包好了大年初一的饺子。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娃盼过年”,大年晚饭后,是孩子们盼望了已久最为欢喜、快乐、热闹的时候来到了,人人皆穿戴着新鞋帽、身着赞新的花衣裳,个个都打着各色各样的花灯笼,兴高采烈,喜气泱泱,成群结队,蹦蹦跳跳,挨家挨户地去贺新年、要花炮~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给小朋友发糖果、花炮,或给灯笼添换小蜡烛,或发压岁钱,使得他们乐开了花;走完本村,又去邻庄,尽管边走边放,积攒的花炮也还是足够放一新春正月的了。
“三十夜里火,十五晚上灯”,大年夜里家家是炉火旺盛,热火朝天,火炉上架着早已准备好的干松柏树篼子,不但耐燃烧,而且气味芳香,“伙伴伙伴”,守岁以火为伴,即可取暖,又可烧水,还使得满屋飘香,赢得来人的 “好旺火~”、 “真香啊~”之吉言祥语,真是一取多得。
8、出天方,又称“出行”。这是大年这天最后也是最为隆重和热闹的一个程序。一般定在寅时,即凌晨五点钟左右,主要是辞旧迎新,祭祀喜神和百神的一种仪式。
5
二 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忙了一年,就为过年”,说明要想过好一个丰盛的年,需经过长时间积累和准备工作的。在商南,一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 1是上集赶年会。及早买回过年需用物品,如对联、窗花和灯笼用纸,年画、表纸、花炮、蜡烛,还有鞋帽衣袜布料等等。
2是熬糖。旧时农家用糖皆系自己制作,一是用自种甘蔗榨汁后熬制成糖稀装盛罐中供四时调用,如冲黄酒等;二是用红薯榨汁放锅中大火熬成浓缩糖,乘热“拔糖”,即:将熬好的糖,缠绕在两梗木棍上,双人或多人紧握木棍,向两边拉拔,将糖拉拔到一定长度后又重新缠绕,再次拉拔,反复无数次,直至糖色由黑棕色变为菊黄色为止,然后将其分段成块,用炒熟的玉米细面粉裹之,使其不得粘粘。此糖名称“板糖”。板糖虽硬似秤锤,却又脆似玻璃,小孩要吃糖时,一敲既裂分为碎块,即可分发食之;加温后既变成稀软状,和以炒熟了的花生仁、芝麻、核桃仁,揉搓成宽二寸许,厚半寸的长扁糖条,乘热软之时,用刀切成片或块状,冷却后既成香甜松脆可口的“芝麻糖”,这是商南民间春节待客之必须品。 3是杀年猪。“养猪为过年”在旧时商品经济不发达,农家谚语称;“富不丢书,穷不丢猪”,家家都得养猪,夏秋季打猪草、猪叶喂之,冬、春天将花生红薯秸杆用榔头砸碎和沤水喂食,头年秋天捉的猪崽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一般能长到百十多斤。在春节前宰杀年猪也是农家的一大幸事。在递刀放血时要烧香表,将猪烫好后,要将案板横放在杀猪盆桶上,将烫好了的猪骑放于门板之上,放鞭炮后方可下猪头,开边分条块。猪杀完后,还要请邻里和帮忙的吃一顿“杀猪饭”,让大伙都高兴地饱尝一顿新鲜猪肉。然后将分割成条块的猪肉装缸阉制,一周后,再将阉制好的猪肉排挂在墙上烟熏风干后既成腊猪肉,除猪头、猪蹄、尾巴用于过年祭祖、敬神外,其余皆为四时待客和过节之用。
6
4是揽坟。在大寒节气里,要将祖坟重新修整培土,以防坟墓陷塌又防过年上坟烧纸时引起火灾。
5是卫生大扫除。此后就要进入紧锣密鼓的新年筹备工作了,每天都有特定的日程,并形成了顺口溜,具体如下:
“二十一,扫漆灰,垃圾存放粪凼里,待到三十沤煤烟,为杀鞑子留念记”。扫漆灰,即将竹茅绑在竹竿上,从房顶到楼上楼下、房里房外墙角都要打扫一遍,干干净净好过年。
二十二日扯挂面,炒好花生打糕点;新鞋袜,新布衫,完工须在此日前——此后没空拿针线。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上天。传说灶王爷名张魁,其妻王氏,夫妇二人勤俭为本,治家严谨,教子有方,玉皇大帝赐封为灶王爷,负责分管普天下的一家一户;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须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户情况;故此,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搀芝麻糖,烙烧饼敬灶王,然后将灶神画像揭下,合同纸表一起向天燃烧,同时跪拜祈祷,请灶神原谅一年来的不周之处及过错,求其“上天只说一家好,回宫多带金元宝”,传说烧饼是给灶王上天做干粮的,芝麻糖则为了是要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不能开口说坏话;此谓之“送灶”,这个民间节日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二十四,过小年,家家户户接祖先。这晚全族要在十字路口设香案,接祖先亡魂回到堂屋,摆贡品、烧香纸、放鞭炮、磕头跪拜祭祀之;此后,每天早晚三柱香,一日三餐皆要端饭放在神案桌上敬奉,直至正月十五子夜送祖后方告结束。 二十五,做豆腐,长豆芽,臼米谷。(即锻碓,将稻谷碓臼成米,将包谷碓成苞米) 二十六,做黄酒。黄酒是商南人春节期间待客和自己饮用的自制饮料佳品。其具体做法是:将糯米浸泡后蒸熟,凉至40度左右,下蛐子搅拌均匀,然后盛装盆中压瓷实,中间挖一坑洞,用棉帘包裹严实,置放于能保温及便于加温的地方,一般三
7
两天后,中间坑洞里自然沁出酒浮子,并且散发出酒的浓香味来,此即告成;再将米酒装盛到罐中便于保存。饮用时,挖上两勺米酒,加上糖用开水一冲,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上乘饮料——黄酒。(上路人叫“醪糟”)。根据客人的爱好,里面还可加荷包鸡蛋,或加元宵或泡麻花。让人唾涎欲滴。
二十七,杀年鸡,山珍 海味需备齐。
二十八,把面发,蒸馍馍,做贡花。
二十九,炸果酥,炖牛羊肉卤猪头;写对联,画灯笼,一直忙到半夜后。总之,要作好一切准备工作,万事具备,只等过年了~
三 新春正月的一些传统习俗
商南人过大年、度春节,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六日以后,此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和规矩。
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主要有:
1吃饺子。“大年初一吃饺子——头一回”,初一早,吃水饺也是全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商南人另有讲究,在大年初一包饺子时,通常在一些饺子里包上钱币,旧时包的铜麻钱,现在则包的是硬币,以套好口封——当孩子们吃到钱后就会高兴的喊出“我有钱”~“我也有钱~”皆大欢喜。此外,饺子熟后,首先要端两碗敬祖宗和司命爷,烧香表,鸣放鞭炮后(俗称“放饺子炮”),方可开始吃饺子。 2是“正月初一不出门”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一个规矩,老人们经不住守岁熬夜的疲劳,各自在家歇息;青少年孩子们则过年的兴趣正浓,吃罢饺子就张罗着系秋千、打悠秋,狂欢不歇;荡秋千是商南最早开始、最广泛、最持久的一种重要闹春形式,大年新春正月,无论那里都系有“悠秋”,有的一个村庄就有好几架,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尽兴地荡悠一番;有的还在走廊里、厅梁上为小孩系起了小秋千,有的甚至还在门框头上,临时系起了荡悠婴儿的小小秋千。
8
3是“正月初一不取水”、“不倒垃圾”这也是不成文的习俗。故此,在年前就务必将水缸装满,需等到正月初二以后方能到河里或井中担水。如果在初一这天缸里水没了,实在非取水不可,就得在取水处烧香表、放鞭炮,然后取之,此称为“买水”~正月初一这天扫除的垃圾被视为“财”,要堆积存放于房屋角落里,不能倒出门外,否则被视为在新的一年里“不积财”之兆。
4是“正月初一鸡的生日,这天需给鸡特殊照顾,多喂米食。
“正月初二为狗的生日”,“正月初二拜家门”。这天开始了本族间的拜年活动,儿孙晚辈向长者先辈拜年,散住户回老堂屋或到主祭户拜族谱或祖先帱子。正月初三是猪的生日,“初三拜舅舅”。“初四拜丈人”,正月初四是羊的生日。“初五拜姨、姑”。正月初五也称“破五节”,要接姑娘回娘家,早上也要吃饺子,晚上举行小型的祭祖仪式;这天是牛的生日。“正月初六,拜访好友”~这天为马的生日。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俗称“人日”.过了正月初七,大张旗鼓的闹春序幕就全面拉开了,如耍狮子、舞龙灯、玩花灯、玩社火、踩高跷、打花鼓、扭秧歌,抵杠、荡秋千、唱大戏等,各项庆贺新春的游艺活动,在各地普遍开展,尤其是大型花灯,囊括了耍狮、舞龙、竹马、跑云、花船、彩轿、赶驴、鹤蚌、窜花子等节目,十分热闹和精彩,一般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发灯,要一直玩到正月十六晚上落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所有的新春游艺活动节目,皆全部粉亮登场,又增加了“吃
元宵”、赏灯、猜谜活动,这天子夜“送祖”后,春节方告落下帷幕。
9
作文六:《关于民俗的作文》4300字
关于民俗的作文(一)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关于民俗的作文(二)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民俗的作文(三)
民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习俗文化极其丰富。《礼记﹒王制篇》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其中,“陈诗”即民间歌谣,“民风”即民间风俗。一般指民间的风俗习尚。《荀子﹒乐论》中曰“移风易俗”。唐朝柳宗元《捕蛇者说》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人风也指民情风俗。
据《汉书》载,“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是说上层阶级的教化,具有的推广力量,叫风;民间百姓教化的东西,在民间众人所习曰俗。俗即习俗,“人相习,代相传”。我国历代学者都积累了大量的民间习俗资料或故事。成书最早见于先秦至西汉的《山海经》,记录了丰富的古民俗珍贵资料。《周礼﹒禖氏》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风俗时节,踏青会友的好气节。源出《鲁都赋》载,“及其素秋二七,民胥袚禊,国于水游”,把民间习俗秋禊日改为中秋节的前一天。在东汉时期已产生了专门的风俗著作,如应劭的《风俗通义》,晋朝时期有周处的《风土记》,其民间的风俗意义很明确。
南朝的宗懔有感于《朝会》、《上巳》、《秋兴》、《娱腊》等这些风俗著述“比事则未宏”,才作《荆楚岁时记》以补不足。它记述了当时楚地自元日至除夕一年之中的岁时、节令和风物故事共二十余事。书中博征群籍以释事,保存了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记录了六朝时期的民间习俗。又如,杭州西湖白娘子的故事产生于民间,明吴从先《小窗自纪》载,“宋时法师钵贮白蛇,覆于雷峰塔下。”可见,白娘子的故事在宋代或者以前就流传于民间。戏剧中塑造白娘子在西湖邂逅许仙,结缘佳偶。但他们的婚姻在封建社会中,一再受到世俗习惯势力的仇视与破坏,终因法海的干涉,绝情悲剧。其中,五月端午节以雄黄酒驱蛇邪的传说,从黄本到旧抄本,是清代的传奇作品,增加了《端午》、《求草》、《断桥》、《合钵》等出戏,其习俗用雄黄酒驱蛇虫瘟神的民间传说的形式略具雏形了。
清人顾张思撰著的《土风录》,所及为乡土风俗,具有以土风为主,百科为辅的内容特点。其书征引浩繁,精妙余味。如卷十,第一句便曰:“俗轻古学,尚时文,盖为科名起见。”直言八股文的来龙去脉及其体制。又如卷二“缠足,以布缠其足,令小。”配吴钧诗,樊川诗等关于缠足的记载和线索。又如,“摸盲盲,小儿以巾掩目暗中摸索,谓之摸盲盲。始于唐明皇杨贵妃之戏,号捉迷藏,见致虚阁《杂俎》。”原来,俗语中“摸瞎糊”,就缘于杨贵妃宫中戏剧。在卷一的“端午龙舟”中,辩证了龙舟竞渡并非仅纪念屈原一人,还指纪念伍子胥。它不仅是一部文史、民俗,还是政治、经济颇有利用价值的难得辞书。另外,各民族都经历了原始社会,都曾有过灵魂不灭的思惟观念,都有祖先信仰、图腾崇拜的阶段。历史迹象表明,民间傩文化现象,在古代风俗习惯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国古代《风俗通》记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古代神话传说,最初的人类,是神用泥制造的。《圣经﹒创世纪》也记载,“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到他的鼻孔里,泥土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古埃及神话中,有位豺头人叫赫奴姆的神,用泥土制造了人并赋予他们的灵性。(m.lz13.)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大神,也用泥土造人,然后给以智慧使之成活。一些民间故事或民间文学中,如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波利尼西亚民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山寨、武陵山区土家族民族山寨等地,有大量追忆远古洪水滔天、兄妹近缘婚配的记载或口头传说,等等。在这些古俗现象的比较分析中,反映了古人们的原始信仰和思维,对于了解古人的心里愿望,剖析奇异神话等比较民俗形态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民俗现象本身的普遍存在,它是在一定范围或空间内,由古代民间在生活中或生产中,自然创造的,为人们长久承袭,有规律的、足以约束人们的行动和意识的习惯。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表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有良俗和陋俗之分。并在一定时期可以相互转化或演变。如《礼记﹒曲礼》孔疏,“车上贵左,左尊,故昂。右卑,故垂也。”《左传桓公八年》云,“楚人上左。”《礼记﹒祭义》郑注,“周尚左也。”《史记﹒匈奴列传》云,“其坐,长左而北向。”《正义》云,“其坐北向,长者在左,以左在尊也。”反应了古人尊左习俗流传的宝贵材料。但是,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秦汉以前用右为上。”《汉书﹒诸侯王表序》云,“作左官之律。”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约定俗成,“古人以右为尊”之说源远流长,至今现代汉语解释中,“右”有“崇尚、高贵、上等”之意。“左”有“偏、邪、不正常”等义。可见,我们区分良俗和陋俗,除看其历史有无进步意义外,还要在其特定的民族生活中,是否对今天的生产或生活有利,对人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身心健康是否有利,对社会文化、经济建设与发展是否有利。
总之,无论民族发展到什么时代,都离不开自己的音乐,离不开自己的舞蹈,更离不开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资料显示,隋唐以来,记录风俗习惯及民间文艺的书籍就更多了。其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俗学著作,却产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首次揭示研究歌谣的目的是文艺的与民俗的。1928年中山大学正式成立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学期刊和丛书,并举办民俗学传习班。30年代前后,杭州又成立了民俗学会,继承并发展了北大和中大这方面的学术工作。1950年,北京成立了民间文艺研究会。到1966年以前,出版了《民间文艺集刊》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79年,钟敬文等教授联合发表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1982年以来,北京、上海等许多省相继建立民俗学组织。1983年4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成立,并创办民俗学讲习班。这时期,许多地区博物馆也建立了民俗学部或开展民俗学资料展览会,现在民俗学在我国已达到了新的繁荣时期。民俗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其发展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天地,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
* 民俗民风作文
*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作文七:《民俗的作文》2400字
民俗的作文(一)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出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年的春节虽然过去了,但有些是让我们回忆至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文章,看看北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吧。《北京的春节》,不言而喻,介绍了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展现的是老北京那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如:守岁、吃饺子、贴倒福、放鞭炮、焚香祭祖等。透过这些民风民俗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老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那丰富的民俗,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被称为“活化石”的藏戏艺术,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四百多年,以其戴着面具演出;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特点,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剧种——藏戏。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犹如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雪莲,深深的扎根在藏族人民心中。
从《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个问题文题中,我能感受到中华民居的丰富多彩以及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确,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就像本文中的客家民居、傣族竹楼,以及其他地方而享誉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民居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民居是中华文明宝贵的遗产,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古代艺术的精华,它是我们的骄傲!
提起和田,我们可能都知道那是古绸思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维吾尔族而载歌载舞的场面。让我们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族》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精神和风貌吧。他们热爱土地、向往美好,打磨边缘恶劣的自然环境扼杀不了他们的爱美天性,艰苦的生活条件踌就了他们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有了这样的性格追求,相信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学了这单元,我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正如本单元介绍的那样:老北京的春节有着传统而独特的习俗;藏戏有着戴面具演出的特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豁达乐观的性格。
今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
民俗的作文(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这个巨大的家庭是由56族兄弟姐妹们组成的,而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广东,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首先先绍的是我们广东人最爱的饮料——凉茶,我们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因为它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在广东,如果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很多人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人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从粤北到粤西山区广大农村,流行着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幸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这一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期望。表演时,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互相逗乐,气氛浓烈、融洽,充满着农家特殊的欢乐情趣。(m.lz13.)“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操牛尾,牛头用木头或竹蔑扎制,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弯弯的猗角,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皮毛,牛鼻被穿着,和真的一样。牛身用布做成,遮住里边的演员,牛身和牛尾由一人操舞。表演前,“牛”先躺在一边,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住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并对“牛”说几句打诨的话,逗引观众发笑。
有时观众也挑逗演员,唱道:“手拿红花红彤彤,红花挂在牛角中、你堂春牛唱得好,不过你牛背有只窿。”机灵的演员立即唱答:“锣鼓一打闹喳喳,老兄讲得也唔差;谁个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有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一边还要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唔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连州学到连山样,留出中间做鱼塘。”
为使得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蓝,边舞边唱相随,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最能表现这种舞蹈特点的是它那纯真、深情的唱词。牵牛的演员把牛牵到场中,便开始唱道:“我条件仔好耕田,生得头大角又尖,耙田唔使用鞭打,犁田唔使用索牵。”然后充满爱怜地抚摸耕牛,从牛头摸到牛尾,一边摸,一边唱:“摸摸牛头摸牛尾,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茨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耳,发展生产走富裕;摸摸牛头摸牛嘴,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肚,生活改善有出路;摸摸牛头摸牛脚,唔愁吃来唔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爱牛如同爱父母,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 民风民俗的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作文八:《写民俗的作文》1100字
写民俗的作文(一)
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写民俗的作文(二)
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m.lz13.)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的扫尘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腊月二十四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正月初一,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 民风民俗作文
* 民族民俗作文
*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作文九:《关于民俗的作文》1900字
a(“content_1”);
关于民俗的作文有哪一些的呢,参考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
广东民风民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
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
1
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
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
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
2
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龙舟争渡 品端午民俗
“五月五,端阳至,吃粽子,挂香囊,赛龙舟……”在这端午来临之际,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又开始了,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我们感受了别样的端午文化。
在端午文化节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赛龙舟了。每年的龙舟赛我都会去看。
今年的龙船赛在6月4日和5日进行。6月4日早上起来,发现天下雨了,我发愁了,这样的天,龙舟赛还进行吗?我问妈妈,妈妈说:
“可能不进行了吧?这雨都下得不小呢?”我想也是,就打消了去看活动的念头。下午妈妈把《南湖晚报》拿回家,我一拿起,就向妈妈叫道:
“妈,今天龙舟赛进行的。你看报纸上都报道了。”妈妈听到了,说:“那他们真不容易,这样的雨还进行比赛,这种精神还真值得我们学习。”我读着报纸上的报道,眼前仿佛看到那一艘艘龙舟在南湖中,在运河上畅行着。那落入湖中
3
的雨声,此时仿佛成了那激人奋进的鼓点,激励着龙舟上的人们奋勇向前……我冲着妈妈嚷道:“明天我一定要去看龙舟!”
6月5日,早上睁开眼,耳边就仿佛传来那激动人心的鼓声、号子声,我再也按耐不住澎湃的心,催促着妈妈赶快带我来到环城河畔。此时,河两边已站满了人,都在遥首张望。
忽然耳边传来了那熟悉的敲鼓声,激昂的呐喊声。我踮起脚,看到了,看到了,几艘威武的龙舟正迎面驶来。看,那艘红底金鳞的龙舟最漂亮,那艘龙舟上选手们正用力地划着船桨,可一艘又一艘龙舟的超过了他们,我真替他们着急。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放弃,不惧困难,依然用力地向前划着。我们一路跟着那艘龙舟,一直关注着它。只听见指挥员敲着鼓,高声喊着:“加油!不要泄气!马上就要到了!向前冲啊!”队员们在他的鼓舞下,更加用力地划着,只见他们超过了左边的一艘白雪龙舟,接着,又超过了右边的那艘,他们正一步步接近终点,近了,更近了,终点就在眼前了。他们在“嗨哟,嗨哟!”有力的号子声中,率先冲过终点,他们胜利了!我真替他们高兴,为他们喝彩。
看完龙舟赛,妈妈问我:
“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龙舟比赛吗?”我不知道,妈妈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我们这里属吴越文化,当时伍子胥是吴国的丞相,他为吴国的发展出了不少力,后来
4
他被吴王夫差所害。吴国人民为了纪念他,举行了许多活动,其中就有赛龙舟。
”妈妈还告诉我,嘉兴今年还举办了许多端午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要我好好地学习,感受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
5
作文十:《写民俗的作文》1100字
写民俗的作文
写民俗的作文
寿诞丧葬福建重视给长辈祝寿。福州传统是男庆九,女庆十。比如男人六十大寿,必须提到五十九岁那一年做,因为 九 与 久 谐音,象征着长寿。此外,在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 镶寿 。即在寿诞前一天,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小辈如果有钱,可请儒道设堂念经,替过寿者向北斗星求福寿,称 拜斗 。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和奢侈。当逝者弥留之际,亲人必须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须为死者更衣,并在大门口 贴白 放炮。然后派人四处报丧,再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信仰禁忌福建民间普遍存在着对树木山石的崇拜。凡是较为古老的树木,都被看作为有灵气的神木。如枫神、榕神、樟神、松公等。其中榕树作为吉神化身而更受信仰。无论城镇乡村,大凡在浓荫蔽日的著名古榕下,都会有人在树下敬香,祈求平安。福州的生活禁忌可谓无处不在。主人请吃饭是,往往将饭盛得山般高,客人尽可以表示吃不了这么多,将饭往主人饭碗里拨,但千万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顺手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这样极不吉利。因为福州在供奉灵堂棺头时,有一碗装得爆满的 丧食 ,上面直插一双筷子。赴结婚宴席时,不能将盘碗重叠,否则就意味着重婚。说话禁忌更多, 要碗饭 应称 来碗饭 ,以避要饭之意。饮食与饮茶在我国京、鲁、闽、粤、苏、皖、川、湘八大菜系中,闽菜别具一格。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风味。福州菜肴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注重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调上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其主要特点是:(一)善用糖。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调味,偏于甜、酸、淡,与川菜、湘菜多用辣椒形成不同的风格。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能爽口,适合福州炎热气候口味;淡是为了保存原味和鲜味。(二)常用糟。红糟是福建特产,福州菜肴有炮糟、淡糟、醉糟等十余种用糟法。此外,
在调味品中也有用虾油。(三)多汤菜。福州菜善于以汤保味,有 百汤百味 之说。汤是闽菜的精髓。福州菜花色品种有2000种以上,其 佛跳墙 、 淡糟炒竹蛏 等都是名扬海外的名菜。福建雨量充沛,多红黄土壤,具有种植茶叶的优越条件。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是我国六大茶类,除主要为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外,其他五大茶类福建都有大量生产,且几乎每县都产茶,与浙、湘、皖、川并列为我国五大产茶区,其中一些珍品,如安溪 铁观音 、武夷山 大红袍 、福鼎 白毫银针 等闻名遐迩。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南唐时闽北已有 北苑御茶园 ,饮茶风俗为全国最盛之地,已成 家不可一日无茶 ,希望你满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