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1000字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殽,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文饰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弄干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久长之计。”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赏,雍季被列为首位。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言说:“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是应付一时之急的方法,哪有将一时之急的方法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孔
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为失败。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殽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下。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单单来自国外啊。
作文二:《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优质文档]》1000字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殽,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文饰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弄干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久长之计。”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赏,雍季被列为首位。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言说:“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是应付一时之急的方法,哪有将一时之急的方法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为失败。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道
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殽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下。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单单来自国外啊。
作文三:《齐桓公与晋文公》3500字
齐桓公与晋文公
09文学 090109100134 徐琴
摘 要:齐桓公与晋文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世霸主,并且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本文将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的一生进行对比,从两人称霸之前的经历,为了称霸所付出的努力,称霸之后的政治主张,实施战略,以及逝世之后所受到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描写出两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且辅之以两人的用人主张,自身出生及相关重要的历史史实。
关键字: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
1 人物简介
齐桓公,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前685-前6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国力逐渐强盛,桓公因而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桓公于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他 “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做晋国国君,在为时间仅八年。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君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2 生平经历
2.1 艰险即位
襄公时期,朝纲失常,政局混乱,不得不靠滥杀稳定秩序了,结果闹得众叛亲离,襄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积有宿怨的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作乱,杀襄公而自立。次年春,无知又被渠丘大夫雍林所杀。连锁性政变导致齐国出现了无君的局面。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怀公依郤芮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并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嫁于重耳。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2.2 任人唯贤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任擅长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为大司行,负责外交;任擅长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的宁戚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任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的王子城父为大司马,统帅三
军;任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的宾胥无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任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的东郭牙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桓公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狐偃、先轸可谓全才:政治家狐偃为文公算清军事帐,军事家先轸为文公算清政治账。军中求元帅,文公询问赵衰的意见,赵衰举荐了好读诗书、敦厚守礼的郤榖。郤氏为晋国宗室近亲,由他担任元帅基本符合文公的要求。同时,赵衰又将郤溱推荐给文公,以为郤榖之辅,为中军佐。中军完全由晋国宗室近亲率领。重耳又谋上军之将佐,欲以赵衰将上军。赵衰反荐狐偃为上军将,狐偃推辞,却向文公举荐狐毛。又以年龄小于狐毛为由,坚持以哥哥将上军,辅佐狐毛。重耳又想以赵衰带领下军,赵衰又坚辞。重耳只得以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胥臣待定。元帅郤榖去世,春秋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先轸率领晋国三军,继续南征,直扑曹国。候补之卿的胥臣接替先轸之位,为下军佐。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套阵容,六人皆为卿,此时军政分离,领军者必然为卿,卿未必将佐军队。最为权威的中军为晋国公族统帅;上军由外戚领导;最次的下军则由栾枝与先轸两位公族远亲带领。这样,晋文公时代的统治秩序可见一斑:公族为主,外戚为次,远亲为辅。
2.3 称霸伟业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并且割地给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桓公妹妹哀姜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鲁庄公三十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国向齐求救。齐桓公率领齐国大军,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带,大败山戎。而后"狄人伐邢"。次年,"齐人救邢"。狄人攻破卫国都朝歌城,大肆杀掠。齐桓公救邢存卫,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另一方面他阻止楚国的北上。由于楚国地处中原之外,对周王室不恭顺,到春秋时竟自称王,故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作为共同打击的对象。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进攻蔡国,接着攻击楚国,大军驻于陉地。齐国责备楚国对周王室不贡"苞茅",使周王不能顺利举行祭祀。楚国承认了不向周王纳贡的错误,双方在召陵结盟退兵。暂时阻住了楚国北上的势头。葵丘之会是齐桓公霸政业绩的高峰。齐桓公支持周襄王
即位。周襄王特别感谢齐桓公,于是就派王臣宰周公出席会议,下拜,即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表示。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力挺文公,随即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而后晋文公始作三军,进取中原,晋楚宣战,决胜城濮。自此,将尊王攘夷之大旗独抗于肩,承担起保卫东周国际秩序的光荣职责。
3 历史评价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文公,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即位后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
作文四:《晋文公与秦穆公》600字
秦穆公对晋国三代君主有过帮助,即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秦穆公的夫人为晋惠公和晋文公的同父异母姐姐。晋惠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即二者平辈关系。晋怀公是秦穆公的内侄,即晋怀公是秦穆公的晚辈。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二者关系是平辈,秦穆公与晋国三代君主的关系究竟怎么算呢,秦穆公不能算是晋国三代君主的长辈吧
公元前623年,威胁秦国多年的西戎被穆公征服。
在与戎作战的同时,秦穆公还把主要军事力量放在对东方晋国的作战上。穆公继位前,秦、晋两国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穆公当政后,曾插手晋国的内乱,导致两国间出现裂痕。秦、晋两国虽然开始勾心斗角,但表面的友好关系还继续维持着。不过,这时双方都在暗暗地做着准备,一场战争已迫在眉睫。
公元前645年,秦、晋在韩地(今山西万荣、河津两县间)展开大战,揭开了两国长期战争的序幕。秦军在这次战斗中,把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晋惠公也当了秦国俘虏。秦穆公同晋国讲好割地等条件后,放回了晋惠公。为进一步控制晋国,穆公极力支持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继承晋国王位。重耳有秦国武装作后盾,又有身边的谋臣出谋划策,再加上国内有一批旧臣拥戴,所以一回国就夺了君位,成为晋文公。秦穆公扶植重耳上台,本是为控制晋国,然而,晋文公即位不久就摆脱了秦国的控制,使晋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秦穆公眼巴巴地瞅着晋国日益强大,也无可奈何,只得维?quot;友好"关系。秦穆公和晋文公时期的关系,达到秦晋历史上最好的水平。 ...
作文五:《晋文公》6900字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
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在位9年去世。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姬
氏:晋
名:重耳
谥号:文公
陵墓:今山西省一带,待考
政权:晋国
在世:前697年—前628年
在位:前636年夏历二月—前628年夏历九月九日(儒略历10月27日)
父亲:晋献公
母亲:戎国大戎狐姬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晋文公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戎国大戎狐姬与晋献公之子,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犨、胥臣、栾枝等人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霸主。公元前628年冬十月,晋文公因病逝世,终年70岁,其子晋襄公继位。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1]
[编辑本段]生平事略
重耳逃亡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32岁的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时年47岁。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流亡公子重耳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
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
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戟欲杀舅舅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在赶往楚国的路上,重耳饥渴万分,介子推将自己煮熟的大腿肉给他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在一次同楚成王打猎中,遇见了貘,魏犨空手将它打败。楚成王设
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即位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力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晋楚城濮之战形势他
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
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
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90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十四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史记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晋文公逝世
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享年七十岁,其子晋襄公即位。 传说晋文公死后葬于今绛县与曲沃交界的卫庄镇的下村。晋文公墓,在今绛县东北8公里下村,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后妃:
季隗(狄国)、齐姜(齐国)、嬴(秦国)、文嬴(秦国)
子女:
欢,即晋襄公,逼姞所生。其一子为晋灵公,另有一子的后人从晋悼公起代代为晋国君主。
伯姬,又作赵姬、君姬氏,逼姞所生,嫁赵衰后主动将正妻地位让给叔隗,生赵婴齐、赵同、赵括。
雍,杜祁所生,文公即位后为免诸子争位遣他出仕于秦。襄公死后赵盾一度想迎立他,但后来却改立灵公并下令袭击护送他回国的秦军,遂死于乱军之中。
乐,辰嬴所生,文公即位后出仕于陈。襄公死后狐射姑为与赵盾争权而图谋迎立他,但他却在途中被赵盾的门客公孙杵臼等人截杀。
黑臀,出仕于周,后为晋成公。其子即晋景公,其孙为晋厉公。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晋文公墓 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编辑本段]晋文典录
(原文)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2]
(译文)翟人进献丰狐皮和玄豹皮
,晋文公接受下来,感叹说:“丰狐和玄豹是因为皮美丽才给自己造成了灾害。”
(原文)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
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3]
(译文)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
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说了,说:“临急难而使用诈伪的方法取胜,反而尊崇贤才,文公虽然不能从始至终谨慎的施行王道,但是以他的作为来看,足够可以称霸诸侯了。”
(原文)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於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馀,犹能以霸,其由此欤。[4]
(原文)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
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5]
[编辑本段]重耳故事
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为躲避朝廷迫
害,落难于荒野。逃亡途中,饥饿难忍,乞讨于村郊。农夫说,我这里没有粮食,只有这块土地。农夫把脚下的黄土盛了一钵,送给重耳,重耳很气愤。他的大臣赵衰告诉他:“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6]”意思是说,你有了这块土地,你就有了社稷,就有了国家,你就有了你的王位和权力了。重耳听后跪了下来,把这块土捧在手里。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土地伦理,表明了我们对土地的态度:土地是社会的全部——财富、权力和社稷。
不计前嫌
之一:勃鞮
晋献公废太子申生,而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申生含愤自杀。献公又派晋文公塑像宦官勃鞮到蒲地追杀公子重耳,重耳事先闻讯匆匆而逃,勃鞮赶到,重耳只得越墙而过,勃鞮斩去了重耳的一块衣袂,重耳逃脱。 晋惠公即位,十分担心出逃在外的重耳,又派勃鞮前往翟国刺杀重耳,重耳事先得报,与众大夫急促而逃。勃鞮奉命三日内出发,但他第二天就出发了。到了翟国听说重耳一行已去,只得返回晋国。
晋惠公、怀公背信弃义,引起秦国的愤怒,秦穆公派重兵护送重耳复国,晋怀公出逃被杀,重耳即位,为晋文公。然而,怀公旧臣吕省、郤芮二人联合勃鞮密谋兵变,欲推翻重耳。勃鞮回想以前二次刺杀重耳不成,现在他即位,受到大家的拥护,如果再行不道,下场难料。于是,他铤而走险地去见文公,文公开始时恨不能剥了他的皮,勃鞮说“我以前只知献公、惠公,而不知有你。如今你继承君位,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来投靠你,是为了你的生命和晋国的前程。”,文公见勃鞮话里有话,连忙降阶相问,勃鞮把吕省二人的阴谋全盘脱出,重耳大惊,与大夫弧偃计逃秦国,使计串杀了吕省、郤芮,勃鞮最后帮助文公镇压了吕省的叛乱,稳定了晋国的时局。
之二:头须
重耳从翟国匆匆出逃时,掌管财经大权的头须,趁机把全部钱财拿走私奔了,以致于重耳一行穷困僚倒,一路上只能半饥半饱,也引出了介子推“割肉啖君”的千古佳话。当时,重耳痛恨头须之心彰然若揭。
重耳即位后,大加奖赏有功人员。但,惠公、怀公时期的旧臣都担心文公的处罚,迟迟不敢出仕于晋。一日,头须突然冒出,他要向文公讨官做。文公不由气极败坏,严词拒绝。头须说“许多旧臣不是都不敢重新出来工作吗,我有办法。以前我虽有罪于你,但与你有
杀身之仇的勃鞮都能重用,何况我呢。你不如让
我做你的御马官,大街上人们纷纷知道你不记前嫌,任用一个罪人,那些旧臣们就会消除顾虑的。”,文公毅然听取了头须的意见,任他为御马史。 果
然,旧臣们去除顾虑,纷纷出来就职,文公让他们官复原职、各司其责。由此,晋国大治,文公的霸业可得。
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的起源与晋文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有一次在卫国,重耳受到了冷遇,他只好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是难以下咽。这时重耳的一个下属叫介子推的,就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汤。重耳见了就问他这是什么汤,他说这是麻雀汤。重耳就喝下去了。后来他了解到情况。便对他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到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他将他的属下都赏赐了。唯独没有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也就没有去计较了。事后晋文公想起来了,就想赏赐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想要那些功名利禄,就带着他的母亲躲到绵山去了。后来晋文公跑到绵山去想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一些晋文公祭奠清明柳嫉妒介子推的人便给晋文公出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只从三面烧,留出一面给介子推逃出来。晋文公答应了,但那些人却四面烧,将介子推和他母亲活活烧死了。晋文公知道后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开灯、煮饭,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节,后来介子推死的那棵大柳树(当时介子推是抱着那棵柳树烧死的),却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退避三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7]”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经过千幸万苦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退避三舍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
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
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率领的晋国的军队和楚国子玉率领的军队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逃亡十九年复国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他的父亲晋献公宠爱骊姬,欲立骊姬的儿子奚齐继太子位。骊姬及其近侍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于原太子申生,以致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翟、梁二国。晋大臣狐毛、狐堰、赵衰、魏凖、介子推等跟随到了翟国,得到了翟公的精心礼遇,翟公把二位宫女分别婚配给重耳、赵衰。晋文公复国
晋献公去世,晋大夫荀息依照献公的遗愿,扶持奚齐即位。大夫里克等不服,计杀了奚齐;荀息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即位,又被里克计杀,只可惜曾在灭虢、灭虞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荀息,也死在乱箭中。里克等晋国老臣公认重耳贤德,派人请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考虑再三,还是不回去。里克只得请夷吾回国即位,是晋惠公。惠公十分担心重耳复国夺位,派杀手勃褆前往翟国暗杀重耳。重耳闻讯,匆忙逃奔,而掌管家财的头须趁机把全部钱财卷走。重耳一行穷困撩倒,一路上半饥半饿,大臣介子推不惜把自己大腿的精肉割下,烹作一盘鲜美的佳肴端给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他们来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接待,并把宗女许配给重耳为妻。
齐桓公死后,齐国大乱。众大臣深感齐国没有能力帮助重耳复国,而重耳悠然自得,毫无归国之心。狐毛等使计骗出重耳,于是踏上了周游列国之旅。先后到达曹国、郑国、宋国、楚国等,曹、郑二国不理采,却得到宋襄公的盛情款待,怎奈,宋襄公与楚国交战,刚受了重伤回来,无力帮他。重耳一行来到楚国,楚成王亦盛情之,为了答谢楚王的美意,重耳郑重地对楚王说“我们二国万一交战,我愿退避三舍”。最后,大家到达秦国,受到秦穆公的器重。
晋惠公及其儿子背信弃义,使秦穆公很恼火,于是,出重兵扶助重耳复国。重
耳终于即位,为晋文公。他大加奖赏有功人员,就连逃亡途中有仇于他的勃褆、头须等,也被重用。所以,晋惠公时期的大臣纷纷解除顾虑,入朝为晋文公卖力。晋国大治,从而成就了春秋霸业。 而介子推早就厌倦了为官的世故,与老母隐身于深山中。却也引出一段千古佳话。
作文六:《齐桓公与晋文公.doc》3500字
齐桓公与晋文公
09文学 090109100134 徐琴
摘 要:齐桓公与晋文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世霸主~并且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本文将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的一生进行对比~从两人称霸之前的经历~为了称霸所付出的努力~称霸之后的政治主张~实施战略~以及逝世之后所受到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描写出两人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且辅之以两人的用人主张~自身出生及相关重要的历史史实。
关键字: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
1 人物简介
齐桓公,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前685,前6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国力逐渐强盛,桓公因而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桓公于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他 “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做晋国国君,在为时间仅八年。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君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2 生平经历
2.1 艰险即位
襄公时期,朝纲失常,政局混乱,不得不靠滥杀稳定秩序了,结果闹得众叛亲离,襄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积有宿怨的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作乱,杀襄公而自立。次年春,无知又被渠丘大夫雍林所杀。连锁性政变导致齐国出现了无君的局面。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怀公依郤芮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并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嫁于重耳。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2.2 任人唯贤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任擅长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为大司行,负责外交;任擅长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的宁戚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任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的王子城父为大司马,统帅三
军;任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的宾胥无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任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的东郭牙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桓公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狐偃、先轸可谓全才:政治家狐偃为文公算清军事帐,军事家先轸为文公算清政治账。军中求元帅,文公询问赵衰的意见,赵衰举荐了好读诗书、敦厚守礼的郤榖。郤氏为晋国宗室近亲,由他担任元帅基本符合文公的要求。同时,赵衰又将郤溱推荐给文公,以为郤榖之辅,为中军佐。中军完全由晋国宗室近亲率领。重耳又谋上军之将佐,欲以赵衰将上军。赵衰反荐狐偃为上军将,狐偃推辞,却向文公举荐狐毛。又以年龄小于狐毛为由,坚持以哥哥将上军,辅佐狐毛。重耳又想以赵衰带领下军,赵衰又坚辞。重耳只得以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胥臣待定。元帅郤榖去世,春秋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之一——先轸率领晋国三军,继续南征,直扑曹国。候补之卿的胥臣接替先轸之位,为下军佐。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套阵容,六人皆为卿,此时军政分离,领军者必然为卿,卿未必将佐军队。最为权威的中军为晋国公族统帅;上军由外戚领导;最次的下军则由栾枝与先轸两位公族远亲带领。这样,晋文公时代的统治秩序可见一斑:公族为主,外戚为次,远亲为辅。
2.3 称霸伟业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并且割地给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桓公妹妹哀姜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鲁庄公三十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国向齐求救。齐桓公率领齐国大军,深入到今河北昌黎一带,大败山戎。而后"狄人伐邢"。次年,"齐人救邢"。狄人攻破卫国都朝歌城,大肆杀掠。齐桓公救邢存卫,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另一方面他阻止楚国的北上。由于楚国地处中原之外,对周王室不恭顺,到春秋时竟自称王,故被中原诸侯视为"南蛮",作为共同打击的对象。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进攻蔡国,接着攻击楚国,大军驻于陉地。齐国责备楚国对周王室不贡"苞茅",使周王不能顺利举行祭祀。楚国承认了不向周王纳贡的错误,双方在召陵结盟退兵。暂时阻住了楚国北上的势头。葵丘之会是齐桓公霸政业绩的高峰。齐桓公支持周襄王
即位。周襄王特别感谢齐桓公,于是就派王臣宰周公出席会议,下拜,即承认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表示。
经过了狐偃对朝政大刀阔斧的改革,晋国已越入强国之列,然而文公之志不仅如此,他要称霸中原。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晋文公关起门来商议,狐偃力挺文公,随即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文公亲率大军,撇开秦穆公,向王畿腹地推进。自周邑阳樊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从温攻叔带。很快,甘昭公的叛军在晋国部队大举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四月,败狄人,杀叛党叔带、隗后、颓叔等。周襄王被迎回王都。襄王大为感动,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好酒好肉招待。襄王自然对晋国的崛起异常看重,毕竟周、晋同宗,皆为武王之后。为了让晋国更加方便的辅弼王室,将阳樊、温、原、欑茅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文公,晋国南部疆域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逐鹿中原的大门顿时大开。从此,晋国也成为周王室在乱世中维持其所谓“统治”的“宪兵”。而后晋文公始作三军,进取中原,晋楚宣战,决胜城濮。自此,将尊王攘夷之大旗独抗于肩,承担起保卫东周国际秩序的光荣职责。
3 历史评价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晋文公,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即位后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
作文七:《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文言文阅读答案》2800字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文言文阅读
答案
(“128815”);文言文阅读答案(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
非独外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奈何:怎么办[来
B(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田:打猎
C(反而尊贤反:与诈术相反
D(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乃:仅仅
1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繁战之君,不足于战?其成毁,其胜败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处其一
A(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D(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1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
效果,不#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20(本文的中心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否则胜了也会很快失败。
B(主张行赏要从百世之利着眼,而不要从一时之务着眼。
C(主张战争可用诈术,但治国要着眼于王道。
D(主张战争以后要总结经验,找出取胜原因,否则胜与不胜一个样。
答案
CCAB
从前,晋文公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么办才能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盛的君主,对于繁文礼仪从不感到满足,频繁作战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也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
晋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的水弄干来捉鱼,难道不能获得鱼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的草木烧光来打猎,难道不能获得野兽吗?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久长之计。”
晋文公采钠了咎犯的意见。在城濮战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
赏,雍季被列为首位。
晋文公身边的人进谏说:“城濮之战的成功,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谋略,主公采纳他的谋略而论功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合适吧?”晋文公说:“雍季的话,可以百世获利;咎犯的话,不过是应付一时之急,哪有将一时之急务放在百世之利前面的道理呢?”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面临危难采用诈术,足可使敌兵退却,退敌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却也足以成为霸主啊。”
重赏贤人,人民就会转向正道,人民转向正道功业就能成功了。靠诈术来取得成功,那成功最终必定毁坏,那胜利必定变为失败。天下取得胜利的人很多,而成就霸业的只有五个,晋文公是其中的一个,他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胜利了却不知道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与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西戎却在崤山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诸国但也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取胜的道理,所以取得一次胜利便称王天下了。各种诈术充斥整个国家,不可认为是安定的局面,祸患不单单来自国外啊。
阅读答案:胡杨阅读答案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文言文阅读答案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不具备自立的经济阅读答案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现代文阅读答案游爱莲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中国职业教
育的先驱——黄炎培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棋魂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文言文阅读答案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现代文阅读答案鹭鸶的国境阅读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阅读答案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文言文阅读答案选自《史记?酷吏列传》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阅读答案远和近阅读答案睡眠的重要性现代文阅读答案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阅读答案回忆雨僧先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文言文阅读答案千古兰亭现代文阅读答案围城冬夜现代文阅读答案送方希则序文言文阅读答案千叶瓶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汉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现代文阅读答案2乘以3得8阅读答案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年感阅读答案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文言文阅读答案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阅读答案99块金币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文言文阅读答案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乔布斯异想天开的生涯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清云寺的木鱼声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通常采用年号、朝代的名称阅读答案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文言文阅读答案春的声音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领袖”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看看花的姿态文学类阅读答案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文言文阅读答案暗记阅读答案藏书室记文言文阅读答案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答案曹禺执教剧校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古代诗文阅读答案
作文八:《【doc】齐桓公与晋文公的不同命运》4100字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不同命运 2010年2月
第29卷第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Feb.2010
V01.29No.2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不同命运
种剑德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要:齐桓公和晋文公皆非嫡长子,而晋文公的经历更坎坷;齐桓公假王命号令诸侯,晋文公则既要行霸王之
实,还要行霸王之名;两位霸主征服诸侯都靠武力,但齐桓公则比晋文公更摆出礼仪的姿态;两位霸主皆任人为贤,
心胸豁达,但齐桓公晚年却不听管仲之言,致使有惨死之祸. 关键词: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
中图分类号:l<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OlO)02-0010-02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而春秋五霸的 故事往往是读者关注的历史焦点.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有 不同的版本,但最没有争议,也是最被后人所熟悉的,莫过于 齐桓公和晋文公了.齐桓公小白于公元前685年成为齐国 国君,在位43年,是春秋这段历史的第一位霸主.晋文公重 耳于公元前636年成为晋国国君,在位九年.两位霸主皆非 嫡长子,都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晋文公却更坎坷;两位霸主都 尊周王,并都得到了周王的赐命,但两位霸主尊王的态度又 有所不同;两位霸主征服诸侯都靠武力,但齐桓公则比晋文 公更摆出礼仪的姿态;两位霸主皆任人为贤,心胸豁达,但齐
桓公晚年却不听管仲之言,致使有惨死之祸.
一
,齐桓公假王命号令诸侯,但对周王能遵守基本 礼节;晋文公不但要行霸王之实.还要行霸王之名 庄公十一年,齐桓三年,"冬,齐侯来逆共姬."杨伯峻 注:"共姬即王姬."…齐桓公刚即君位就和周王室联姻,这 既可和王室拉近关系,又可抬高齐国的政治地位,并摆明尊 王的态度.庄公十四年,齐桓六年,"诸侯伐宋,齐请师于 周."杜注:"齐欲崇天子,故请师,假王命以示大顺."…齐 桓公仅仅想"假王命以示大顺"吗?当然这不是目的,而仅 仅是手段.庄公十三年春,齐桓五年,经"齐侯,宋人,陈人, 蔡人,邾人会于北杏."杨伯峻注:"以诸侯而主天下之盟,以 此为始."传:"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 夏,齐人灭遂而戍之."I11193如果齐桓公真尊王命,那齐国会 自己主持盟会吗?对不参加盟会的遂国会实行灭国的惩罚 吗?传"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可见,假王命是 为了号令诸侯,称霸才是真正目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齐桓公假借王命来行霸权,是既合情又合理的做法. 晋文公是如何对待与王室的关系呢?《左传》:"(僖公 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日:'求诸 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 侯,今为可矣."11431其"勤王"的用意是和齐桓公"假王命 以示大顺"是一样的,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称霸.《左传》: "(僖公)二十七年,晋侯始人而教其民.……一战而霸,文 之教也."?和齐桓公称霸相差了四十六年.
齐桓公和晋文公皆假王命号令诸侯,但敬王的态度又有 所不同.齐桓公对周王是遵守基本礼节的.《左传》:"(僖 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天子使孔日:'天子有事于文, 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日:'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日;'以伯舅耆老,加劳,赐一等,无下拜对日: '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食天子之命,无下拜?——恐 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齐 桓公在对待周王时,还是能遵守基本礼节的.那么,晋文公 如何对待王室呢?《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戊午,晋侯朝 王.王享礼,命之宥.请隧,弗许,日:'王章也.未有代德, 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11432晋文公想用天子之 礼——"隧"葬来墓葬自己,太过了!被周天子婉言拒绝了. 再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 见,且使王狩.仲尼日:'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日;天王 狩于河阳.'言其非也,且明德也."[11473两相比较,齐桓公虽 行霸王之实,但还处处尊重周天子;晋文公不但要行霸王之 实,还要行霸王之名,在周天子面前公开僭越. 二,齐桓公的"武伐"与晋文公的"德攻"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称霸,都主要靠武力,但又有所不同, 齐桓公突出"武",晋文公注重"德".
《左传》:"(庄公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 不至.夏,齐人灭遂而戍之.……(闵公二年)春,王正月, 收稿日期:2009—11—16
作者简介:种剑德(1972一),男,黑龙江鹤岗人,讲师,硕士,从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
究.
一
10—
齐人迁阳."…齐桓公召开国际会议,遂国国君不参加,齐 桓公就灭掉遂国,并占有遂地,把遂人迁到阳这个地方.《左 传》:"(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 楚."IJ』2灭蔡,侵楚是齐桓公用武力对不听自己话的诸侯的 惩罚.《左传》:"(僖公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日:'凡 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同盟者言归于好,
而不与齐国同盟者将会怎样呢?僖公五年,齐桓三十一年, 郑伯逃盟.僖公六年,齐桓三十二年,《左传》:"夏,诸侯伐 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不参加盟会的要伐,而对于 参加盟会有困难的要帮.闵公二年,卫几乎被狄所灭,"齐侯 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 五称,牛,羊,豕,鸡,狗……"_lj26难怪在葵丘之会后,"宰孔 先归,遇晋侯,日:'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 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 乱乎!…杨伯峻对"勤远略"有这样的解释:"即下文之北伐, 南征."埘
再看晋文公的治国和征伐战略.《左传》:"(僖公二十 七年)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日:'民未知 义,未其生居.'……出觳戍,释宋围.一战南而霸,文之教 也."…"这是晋文公用信,义,礼来治民强国的记载.晋文 公对外征伐战略崇尚'德攻'.僖公二十八年,晋文五年,在 着名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使元喧 奉叔武以受盟.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日:'皆奖 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 及玄孙,元老无幼.'君子谓是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 攻."…蛳《左传》作者以"君子"之口,评价晋文公以"德攻", 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而晋文公的"德攻"正和齐桓公的 "不务德而勤远略"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之"【l』】.齐桓公能不计射己之仇,并任用管仲为相,可见 齐桓公的豁达心胸.而晋文公也有同样的胸怀.僖公五年, "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日:'君父之命不校.'乃循日:'校 者,吾雠也.'披斩其祛."?晋文公因不违父命,而差点儿 丧命.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元年,"寺人披请见.公使 让之,且辞焉,日'蒲城之役,吾命一宿,女即至.……虽有君 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日:'……君命无
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公见之,以难 告."…正因晋文公的胸怀与纳言,才使自己躲过一场灾 祸.
齐桓公不得其死,其主要原因是好内宠,任用小人,废长 立幼.齐桓公三位夫人王姬,徐赢,蔡姬皆无子.而僖公十 七年,齐桓公四十三年,传记载"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 人者六人……《管仲?小称篇》云:臣愿君之远易牙,竖习, 堂巫,公子开方.……管仲死,已葬,公憎四子者,废之官. 逐堂巫,而苛病起矣;逐易牙,而味不至;逐竖习,而官中乱; 逐公子四开方,而朝不治.桓公日:"嗟!圣人固有悖乎?乃 复四子者.……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 亦有宠.公许之立武孟.……处期年,四子作难,为公一室 不得出.有一妇人遂从窦入,得至公所.公日:'吾饥而食, 渴而欲饮,不可得,其何故也?妇人对日:易牙,竖习,堂巫, 公子开方四人分齐国,途十日不通矣.'公日:'嗟乎!…… 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以裹首而绝."[1]3'73-375正 夫人无子,而齐桓公又好女色,多子,不听管仲之言,任用小 人,致使有晚年之祸.
相比齐桓公在位的43年,晋文公共在外逃亡十九载,历 经太多磨难,所以更晓人情之真伪,这或许是齐桓公和晋文 公结局不同的原因之一.
.三,恚苎达-任人为贤.但齐桓公晚参考文献:年任用小人,致使自杀而终1] .
春秋左传注(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
鲁庄公九年,传:"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1990. 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日:'管夷吾治于高侯,使相可也.'公 DifferentFatesofQihuangongandJingong
CHONGJian—de
(HegangNormalSpecializedPostsecondaryCollege,Hegang154100,China)
Abstract:NeitherQihuangongnorJingongisthewife'Seldestson,butJingong'sexp
eriencehasmoreupsanddowns.Qi
huangongordersthedukesaboutinKing'sname,whileJingongintendstobetheoverlordnotonlyinpracticebutalsoinname.
Bothofthetwooverlordsconquerdukesbyforce,butJingongassuresmoreritualposturethanQihuangong.Thetwooverlordsare
bothopen—
mindedandappointpeopleontheirmerits,butQihuangongdoesnotlistentothewordsofGuanZhonginhislateryears,
leadingtothedisasterofatragicdeath.
Keywords:overlordofSpringandAutumn;QiHuangong;Jingong
(责任编辑:朱岚)
作文九:《说郭偃之法与晋文公改革》4100字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理顺郭偃之法与晋文公改革关系的同时,论述晋文公时所进行的改革是为变更戎狄之俗,建立和维护礼乐制度的一场变革。
关键词:郭偃;晋文公;改革;礼乐;等级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3-0085- 02
《韩非子?南面》中说:“管仲毋更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墨子?所染》:“?桓染於管仲、?叔,?文染於舅犯、高偃……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孙诒让引梁玉绳说“高与郭,声之转也”[1],高、郭可通,高偃即郭偃。将郭偃与管仲并举,则在战国时人眼中,郭偃在晋文公称霸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与管仲在齐桓公称霸中的作用相比侔的。
郭偃在《国语》中凡四见,韦昭注:“晋大夫卜偃也”,则郭偃与《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卜偃似乎为同一人。《商君书?更法篇》还提到了郭偃之法,也就是说郭偃辅佐晋文公,在晋国进行变革,还制定了一部成文法。然而在《左传》、《国语》中,我们所能见到的卜偃是一个借鉴历史而说出预言性质的话的卜官。子贡问孔子:“猪肩羊膊可以得兆,?苇藁?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回答说,“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2]也就是说,卜筮之官的职守是,当对某件重大事情出现疑问时,通过卜筮,稽考先例而作出判断,这种工作是守旧的,应当与改革、变法一类的行为相去甚远。所以高亨说:“依年代而言,卜偃、郭偃可能是同一个人,而考其事迹与言论,则似两人。”[3]有人怀疑郭偃即狐偃,惜无据。
郭偃之法只在《墨子》、《韩非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见到只言片语的记载。“……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4]这表明,郭偃在晋国的变法,必然会遇到阻力,所以要事先准备好武装力量,随时准备对不服从变法的人加以镇压。“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仆”[5]或即为“官卒”的一部分。
《战国策?赵策四》也提到了“郭偃之法”的部分内容:“燕郭之法(王念孙说,”燕“字当在”郭“字下,燕、郭声相近,燕郭之法即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本作”桑雍“,从王念孙说改)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笑、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6]韩非也说:“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故日月晕围于外,其贼在内,备其所憎,祸在所爱。”[7]“日月晕围于外”后几句,两处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或皆引自“郭偃之法”。
《说苑?建本》记载了一条晋文公时的法令,可能也是郭偃之法的内容:“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毋夺农工。”子产也说晋文公之世“宫室卑庳,无观台榭……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馆宫室”[8]。当时晋文公行俭,不但“衣不重帛,食不异肉”[9],而且不扩建宫室而妨害别人的宅子,同时,认识到农业生产对国家的重要性,在修建建筑时也不违背农时,这又符合儒家所提倡的礼制。
结束流亡生涯后,文公晋国伊始即施行新政:“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耆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隶食职,官宰食加(家)。政平民阜,财用不匮。”[10]
这一段话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看,从“公属百官”到“以厚民性”为第一部分,采取任用官员、赏有功、减轻人民负担、实行救济政策、发展农业和商业等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赢取人心。第二部分是从“举善援能”到“掌其远官”,是用人政策。第三部分从“公食贡”到“官宰食加”,规定的是分配制度。而这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冯友兰认为,“公食贡”是晋文公的主要改革,“照这个改革,国君没有自己的保留土地,他的收入主要是大夫们的进贡”。“照这个制度,似乎'庶人'、'工商'以至'皂隶'都有所'享',都有所得。如果这个解释不错,那就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大变革,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一个主要步骤。”[11]其实未必尽然。
晋在初封时,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启以夏政,疆以戎索”[12]。怀姓之民是未开化或半开化的戎狄之民,而晋国受封之地本为戎狄居处之地,因而要根据当地当时的环境,采用夏朝的治国方法,以戎狄的风俗习惯加以管理和约束,这比起东方封国的商政周索、周政周索[13]来,是非常落后的。长期与戎狄杂处,且按照戎狄的风俗习惯加以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封在晋的那一部分周民已被戎狄化。晋献公有同姓姬妾,这就是一种落后、戎狄化的表征。在曲沃代翼的变动之后,晋国才开始启土,向外扩张,虽然疆域逐渐扩大,但它一直处在戎狄环绕的环境中,与东方诸国的交流甚少,王子带之乱,晋文公纳周襄王还要借道草中之戎、丽土之狄[14]。这还可以从《春秋》经对晋国的记载看出来,直到僖公二年,与虞国一起灭下阳时,晋国才见于《春秋》经中,当时鲁晋大概并未有外交关系,这个信息或许是由虢国通报给鲁的。
晋赵鞅、荀寅作刑鼎时,孔子持非常反对的态度,对文公“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而“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的这种做法是很赞赏的。[15]“被庐之法”是公元前633年晋?被庐时所作之法,或即“郭偃之法”,它可以“示民以礼”。唐叔受封时的《唐诰》之文已不存,所以无法知道孔子所说的唐叔所受法度的具体内容,但《尚书?立政》中记载了一点夏政的内容:“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就是说,夏朝时,任用既贤能,能力又很强的卿大夫,引导他们尊崇上帝,使其忠诚地遵循九德的准则。可见,唐叔所受之法度是强调任用卿大夫的。晋文公的新政中,就重用卿大夫,从近官到远官的执掌作出了规定,孔子认为这样能守贵贱分别之度,因而给以好评,新政也体现了“庸勋、亲亲、昵近、尊贤”[16]之德。晋文公在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中,“出定襄王,入务利民”,使民知义而安其生;伐原以示民以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大?示民以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终于在城濮“一战而霸”[17]。
晋献之世,晋戮桓、庄之族,尽杀群公子,后由于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18],公子皆处于他国,这样客观上非常有利于权力集中到国君手里。晋文公任用卿大夫,在当时确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了霸业,但在中央集权这一点上,虽然并未召回群公子,把权力下放给卿大夫却可以说是退步了。
从这些方面看来,晋文公所施行的变革,是学习礼乐制度,使之施行于相对落后的晋国,而且加以制度化、系统化,并极力维护的过程。另外,诸侯对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的朝聘制度,也是晋文公为尊王而规定的。从新政中“弃责薄敛”可以看出,在晋文公实行新政之前,晋国已有赋税,“食贡”是国君的特权,凭“公食贡”就说国君没有自己的保留土地过于无稽,而且后来晋国国君还是屡次以田赏人[19]。
至于所谓“'庶人'、'工商'以至'皂隶'都有所'享',都有所得。如果这个解释不错,那就是生产关系的一个大变革,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一个主要步骤”的这种观点,也不确。襄公九年,楚令尹子囊说当时晋国:“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哀公二年赵鞅誓师时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从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记载中可看出,这种等级制度还一直存在,和晋文公所规定的等级制度是大体一致的,而东方诸侯国的等级制度也和它基本相同。自士以上,都可占有土地,“隶农”[20]应当是服务于这部分人的农奴;庶人是受田而自食其力的农人;工、商是有一定特长,供职于官府的人;官宰应当就是人臣,这些人以及?、隶、牧、圉应当都是家内奴隶。这些家内奴隶,实际上所受的奴役程度并不象西方的奴隶社会那样残酷,有一定的自由,可以随军出战、因战功而去掉奴隶身份。又如晋栾盈之乱时,身为“隶”的斐豹就以杀掉栾氏的勇士督戎为条件,要求焚掉作为奴籍的丹书,而当时身为晋国执政的范?还与之约盟起誓[21]。
晋文公在晋国所施行的变革,包括郭偃之法,应当是一个改变戎狄之俗,学习礼乐文化并对以礼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同时部分继承了先代改革的成果,通过这些举措,改变了当时在文化、经济上相对落后的晋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在城濮之战胜楚后,实现了霸业。
参考文献:
[1]孙诒让.墨子闲诂[M].中华书局,1954:8-9.
[2]论衡?卜筮篇
[3] 高亨.商君书注译[M].科学出版社,1974:212.
[4]韩非子?南面
[5]国语?晋语四
[6]战国策?赵策四?客见赵王曰章
[7]韩非子?备内
[8]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9]尹文子
[10] [14] [17]国语?晋语四
[1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人民出版社,1998:137.
[12] [13]左传?定公四年
[15]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16]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8]左传?宣公二年
[19] 僖公三十三年,将本属先茅的县赏给胥臣;宣公十五年,赏士渥浊以瓜衍之县;州田自栾氏被逐(公元前550年)后一直在晋君治下,到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赐郑国公孙段,四年之后子产私下交回给韩起,韩起禀告晋侯后,赐韩起。
[20]国语?晋语一郭偃语:“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
[21]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责任编辑:赵桑
作文十:《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5200字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
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
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
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到晋献公
作太子时,他已长大成人.晋献公即位后,重耳与太
子申生,公子夷吾均以”贤行”闻名于世.但自晋献公
宠爱骊姬尤其是骊姬生下儿子奚齐后,重耳与申生,
夷吾的地位每况愈下.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
年),申生因遭骊姬的诬陷而自杀身亡;次年,重耳因
受骊姬的谗害而逃奔于狄.
狄是重耳的母国(重耳母,狄之狐氏女),重耳在
此生活,不仅人身安全有了保证,而且也有许多便利
条件.后来,狄在征伐分布在今山西太原东北的赤狄
之别种庙咎如时,俘获了叔媲季媲等二女.狄将其
少女季媲嫁给了重耳,将其长女嫁给了重耳的追随
者赵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季媲与重耳感情
较深,先后生下了伯1}鲞及叔刘两个儿子.
晋献公死后,里克杀掉了奚齐和骊姬之妹所生
悼子,并派人到狄请重耳回国,准备将他立为国君.
但重耳因”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史记?晋世
家》),结果夷吾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惠公,夷吾与重
耳虽为兄弟,但他却担心颇”有贤行”(同上)的重耳
将来会取代他的国君地位,因此便于晋惠公七年(公
元前644年)派宦者履鞋与壮士相机暗杀重耳.重
耳听到消息后大为震惊,便对赵衰等人说:”始吾奔
狄,非以为可用与(兴),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
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
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得贤佐,盍往乎?”(《史记
?
晋世家》)赵衰等贤士及其数十名随从者大都觉得
不宜在狄久留,应当抓紧时间到大国去发展.I临行之
前,重耳嘱咐季女鬼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
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季媲虽然从感情上
舍不得重耳离开自己,也明白重耳此次一去肯定不
会复返于狄,但她更理解重耳的政治抱负,也希望重
耳到大国发展,因此便对重耳强作笑颜说:”犁二十
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史记?晋世
家》)重耳在狄生活十二年后,离开了那里.晋文公即
位后,狄人将季媳送到晋国.
重耳离开狄后,先到了卫国.但卫国国君鼠目寸
光,落井下石,对重耳很不友好,气得重耳立即离开
卫国,到达齐国.齐桓公对重耳的遭遇极其同情,以
《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73
较高礼节接纳了重耳,并将宗室之女齐姜嫁给池为
妻.
齐姜不仅同情重耳的遭遇,而且有超人的胆识,
颇受重耳的喜爱.重耳与齐姜结婚后生活比较稳定,
加之他特别喜”爱齐女”(《史记?晋世家》),因此产
生了长期留居齐国的念头.但一直陪他流亡在外的
赵衰,咎犯等贤士却想”更之大国”(同上),于是两人
便在桑树下商量如何逃离齐国.当时齐姜的侍者恰
巧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便急忙告诉了齐姜.齐姜
深知,如果走露风声,对重耳的处境极其不利.因为
当时诸侯纷纷叛齐的现实,已令齐孝公非常震怒,如
果重耳再离开齐国,肯定会更加引起他的恼怒.如果
这样的话,重耳逃不掉倒是小事,弄不好会招来杀身
之祸.为了彻底封锁消息,齐姜先将她的侍者杀掉,
然后敦促重耳尽快离开齐国.她对重耳说:”从者(赵
衰等人)将以子行,其闻之者,吾已除之矣,子必从
之,不可以贰(疑),贰无成命.诗云:”上帝临女,无贰
尔心.先王其知之矣,贰将可乎?子去晋难而极
(至)于此,自子之行,晋无宁岁,民无成君.天无丧
晋,无异公子,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
临子矣,贰必有咎.”重耳听完此话,没加思索就脱口
回答:”吾不动矣,必死于此.”齐姜进一步劝说道:
“不然.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
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况其顺身,纵欲怀
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求及时),其能久乎!E1
月不处,人谁获安!西方(指周)之书有之日:怀
与安(自安)实疚大事.郑诗云:仲可怀也,人之
多言,亦可畏也.昔管敬仲(夷吾字)有言,小妾
闻之,日: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
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畏
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从怀如流,去威远矣,
故谓之下.其在辟也,吾从中矣.郑诗之言,吾
其从之.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纪纲齐国,裨辅先君
而成霸者也.子而弃之,不亦难乎!齐国之政,
败矣;晋之无道,久矣;从者之谋,忠矣;时El,及
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
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
子必速行.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阏伯之
星也,实纪商人,商人飧国,三十一王.瞽史之记
日:唐叔之世,将如商数,今未半也,乱不长世,
公子唯子,子必有晋,若何怀安?”(《国语?晋语
四》)
齐姜从晋国内乱,晋国在重耳逃离后的政治局势,晋
献公之子的生存情况,分析重耳必为国君的可能性;
从《诗?大雅》《诗?小雅》《诗?郑风》及周朝的有关
言论中,分析”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
年》)的危害,鼓励重耳坚定信心,抓住时机,立即放
弃”怀女德”(《史记?晋世家》)和安于现状的念头;
从管敬仲的言论中,分析了”畏威”与”威民”,”从怀”
与”见怀思威”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畏上才能威下的
观点;从管仲纲纪齐国以助齐桓公完成霸业的事实,
晋国的无道,赵衰,咎犯等从者对重耳的忠诚,预见
重耳即将回国执政;从晋国的历史,看到了晋国”乱
不长世”的美好前景.应当说,齐姜的分析有理有据,
见解深刻,足以打消重耳”怀安”的念头,重新唤起他
的政治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但因重耳当时持”人生
安乐,孰知其他”(《史记?晋世家》)的极其消极态
度,怎么也不愿离开齐国.齐姜见状十分生气地说: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
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
功?”(同上)齐姜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仍不见重耳有
动身之意,便和赵衰等人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先把重
耳灌醉,然后用车子把他强行拉走.走了一段路程
后,重耳醒了酒,当他弄清真相时非常震怒,举戈就
要追杀咎犯.咎犯边躲闪边说:”杀臣成子,偃之愿
也”.(同上)重耳收起戈后,说:”事不成,我食舅氏之
肉”.咎犯固答说:”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
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
之肉腥臊,将焉用之!”(《国语?晋语四》)到了这种
地步,重耳只好继续赶路.路过曹国,曹共公”不礼,
欲观重耳骈胁”(《史记?晋世家》),然后又分别到宋
国,郑国,楚国,最后到达秦国.据《列女传》记载,重
耳回国即位后”迎齐姜以为夫人”.此处的”齐姜”即
齐桓公嫁给重耳的齐国宗室之女.从齐姜的胆识来
看,相信她在晋文公称霸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重耳到达秦国之前,秦穆公正为晋太子圉逃
离秦国而气恼,准备先把重耳接到秦国,然后支持他
回国即位.重耳抵秦后,秦穆公为了更牢固地笼络住
重耳并向晋国显示秦国对重耳的支持,便将怀赢(嫁
给重耳后,有关典籍称她为辰赢),文赢等五位宗室
之女(《国语》卷1O《晋语四》称文赢为秦穆公之女)
嫁给重耳为妻.
重耳对文赢等四位秦女都非常满意,但因怀赢
曾是晋怀公的妻子,所以对她极其反感,曾明确表示
不娶怀赢.司空季子当时在场,他很理解重耳因受晋
怀公排挤而仇恨怀赢的心理,更清楚重耳不宜拒婚
的现状,因此便对重耳说:”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1
74《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人,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史
记?晋世家》)重耳觉得此话句句在理,遂强作笑颜,
答应接受怀赢.秦穆公闻此消息”大欢,与重耳饮.赵
衰歌《黍苗》诗.”(同上)
重耳虽答应接受怀赢,但内心对她非常鄙夷,时
常刁难怀赢.在新婚期间,重耳进入室内,怀赢捧着
倒水的匣伺候重耳洗手.重耳洗完手之后,本应用手
巾擦手,但重耳却不用手巾,只是用力把手上的水甩
掉.怀赢自恃秦国宗女,当然不会容忍这种行为,气
愤之中,她对重耳厉声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自然明白怀赢此话的
分量,听后恐惧不已,立即换下衣服把自己囚禁起
来,以表示谢罪.不久,秦穆公发兵护送重耳回到晋
国.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重耳即位,是为晋
文公.同年三月,晋文公将怀赢,文赢等五位秦女一
起接到晋国.
按照《史记?晋世家》的说法,怀赢,文赢等五位
秦女都被晋文公封为夫人,似乎她们的地位相等.其
实,她们之间在地位上有很大差别.据俞正燮《癸已
存稿?晋夫人》所云:”文赢,嫡也;襄公之母循姑在
二,季媳在三,公子雍之母杜祁在四,辰赢在九,此
皆出于传.其四人,以序推之,齐姜在五,秦女三人亦
媵也,其在六,七,八欤?”可见怀赢,文赢等五位秦女
的地位有较大差距.文赢居于九位夫人之首,其他三
位秦女分别居第六,七,八位.怀赢地位最低,曾被晋
国大臣称为”贱人”(《左传?文公六年》),所以当贾
季想拥立她的儿子乐为国君时,赵孟就公开反对说:
“辰赢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
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地.母淫子
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同上)因此,
怀赢在名义上是夫人,实质上是妾.
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政治婚姻至少在如下几个
方面对晋文公的称霸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无论是狄女季媳还是齐国宗室之女齐
姜,都帮助重耳重新树立政治信念,尤其是齐姜在晋
文公一度丧失信心,安于现状情况下,从晋国的历
史,现状,国际局势以及赵衰等人的忠诚等多方面劝
告重耳,对重耳重新树立新的人生观念以及唤起他
的政治抱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他以后的称霸创
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怀赢的恼怒以及”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之言,使重耳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结交秦国的重要性,
为他以后在秦国支持下回国即位以及稳定国内局势
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重耳因与秦国联姻,得到了秦国在政治,
军事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重耳与秦国联姻后,在秦国
军队护送下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不久,晋文公
将文赢等五位秦女迎到晋国.为了防备晋国出现动
乱,秦穆公在派人护送文赢等人的同时,又派三千名
士兵到晋国作晋文公的卫兵.晋文公即位后,晋怀公
的故旧大臣吕甥等人图谋烧毁公宫,发动叛乱.当时
晋文公刚刚回国,对国内情况了解不深,深怕”国人
卖己”(《史记?晋世家》),于是便暗中与秦穆公在王
城会见,寻求秦国的支持.不久,吕甥等人公开叛乱,
秦穆公便将他们诱杀于河上,帮助晋文公迅速控制
了国内局势.此后,晋文公改革内政,增强军队,充实
国力,为以后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晋文公即位后,他所联姻的齐,秦两国都
曾在关键时刻帮他建立霸业.晋文公建立霸业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为”尊王”,第二步为出
兵曹,卫,第三步是征伐楚国.在这三个步骤中,齐,
秦二国或出兵相助,或出兵声援.在”尊王”过程中,
秦穆公”将兵助晋文公人襄王,杀王弟带”(《史记?
秦本纪》),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
名,以此获得了周室阳樊(河南济源西南),温(河南
温县西)及原(河南济源西北)等八邑土地的赏赐.在
征伐曹,卫二国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盟于敛盂,积
极声援晋国.在出兵征伐楚国时,齐国大夫国归父,
崔天以及秦穆公之子小子怂均与晋文公驻扎于城
濮,为晋国壮威.晋文公在齐,秦二国的声援下,”与
楚兵合战”(《史记?晋世家》),大获全胜.战后,晋文
公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被周襄王正
式册封为霸主,从而成就了”取威定霸”的业绩.同年
冬天,齐,秦二国又参加了由晋文公召集有宋,鲁,
郑,陈,蔡,莒等国诸侯参加的会盟,进一步巩固了晋
文公的霸主地位.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
穆公又与晋文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
过时之无礼也”(《史记?郑世家》).帮助晋文公出了
一
口恶气.
第五,齐姜是一个有胆有识并很有政治头脑的
女强人,被晋文公接到晋国后,肯定会为晋文公的称
霸事业出谋划策.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社科部)
责任编辑:汉河;校对:汉河三川
《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75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