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方孝孺,字希直》阅读答案》2200字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
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
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
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
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
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
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
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
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
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
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
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
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
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
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
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5.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 执:执行 C.成祖颔之 颔:点头 D.予欲法周
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以吴沉、揭枢荐 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其才 诏
檄皆出其手 C.进而蹴之,不难矣 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且与报书 且哭且骂曰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
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
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
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
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
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
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
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
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
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
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
杀害。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文言实词】B(执:逮捕。) 6.【文言虚词】
B(他的,代词。A.因为,介词;把,拿,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
D.暂且,副词;一边??一边??,连词。) 7.【文意理解】A 8.【内容归纳】B(明太祖
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方孝孺却
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4分,“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3分,“济”“死”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①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方可给分。]
作文二:《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附答案》2700字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 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 执:执行
C.成祖颔之 颔: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
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5分)
译文:
(2)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5分)
译文:
答案:
4.答案B 解析执:逮捕。
5.答案A
6.答案 B 解析 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7.答案
(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得分点:顾,以??为,明,致)
(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得分点:力,以,济,死)
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坐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
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作文三:《“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1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目为“小韩子” 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 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 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尤:怪罪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3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
参考答案:
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
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其他都作动词。
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
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暑假作业十八)
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作文四:《“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1900字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
(附翻译)
(“1288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选自《明#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史》,有删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人目为“小韩子”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尤:怪罪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
项是()(3分)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D.成祖颔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3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
参考答案:
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
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其他都作动词。
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
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暑假作业十八)
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作文五:《“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19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人目为“小韩子” 目:示意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 坐:由??而获罪C.此庄士,当老其才 老:用??到老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尤:怪罪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3分)(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参考答案: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其他都作动词。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暑假作业十八)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
使命。(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作文六:《“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2000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目为“小韩子”???????? 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 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 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尤:怪罪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3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
参考答案:
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
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其他都作动词。
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
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暑假作业十八)
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作文七:《方孝孺字希直阅读答案,文言文课外阅读(附翻译)》2400字
方孝孺字希直阅读答案,文言文课外阅读(附翻译)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
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C.成祖颔之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吴沉、揭枢荐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其才诏檄皆出其手
C.进而蹴之,不难矣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且与报书且哭且骂曰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文言实词】B(执:逮捕。)
6.【文言虚词】B(他的,代词。A.因为,介词;把,拿,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D.暂且,副词;一边……一边……,连词。)
7.【文意理解】A
8.【内容归纳】B(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4分,
“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3分,“济”“死”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方可给分。]
作文八:《方孝孺》1200字
方孝孺像
中国封建社会的律法是非常严酷的,尤其是政治犯罪,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这就是古代所谓的“株连九族”罪。
在古代,九族之诛往往施之于重大政治犯罪,凡是与犯罪人沾亲带故都将受到无辜株连。最极端的当属“十族”的特例,说到特殊,是因为这一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一部漫长的古代史中仅有一例,这一惨剧的主角是明初学界巨擎方孝儒。
方孝儒,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明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被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的第十一子)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
,时人遂尊称其为
“方正学”。
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直至1402年,历时4年,朱棣终于攻破明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在朱棣得到大明皇位后便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儒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儒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儒:“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还是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并将他投入监狱。见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
内凌迟处死。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儒鲜血所溅而成。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儒怨恨之深。方孝儒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儒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被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在整个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方孝孺是唯一一位惨遭灭门十族的人。
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作文九:《指喻方孝孺》1400字
6.拇之大「盈握」, 指喻 方孝孺
7.若「剟」刺狀,
8.肢體心膂,
9.瘳,
姓名,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
10.「禦」其內,
11.疾未易「為」,
題解、作者 12.「傅」以善藥,
1.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喻是以_____________為喻。作者透過友人小小拇13.旦夕之力,喻
病未能及時治療,幾釀成大患的經過,說明天下的禍患往往也發生在細微之處,若不能14.疲思慮,
_______________終將形成大害。 15.「萌」於不必憂之地,
2.事前防備之成語,防_______________、曲__________________、未16.「寓」於不可見之初,
_________________ 。與之相反之成語,養_______________、江___________________、17.豈「特」瘡痏之於指,
鬥____________________、臨陣磨槍。 18.「特以」不早謀於醫,
3.方孝孺,字_______________,一字_________________,明浙江寧海人。 19.至疏之勢,
4.方孝孺,幼警敏,十三歲能文,文風類似_____________,人稱 20.「重」之以疲敝之餘,
「_____________________」。長從_______________學,以明_____________、致21.「戕摩」剝消,
_______________為己任。 22.以為無「虞」而不知畏,
5.方孝孺,號其書齋為「________________」,學者因此稱之為_____________先生。 23.余「賤」,
6.建文四年,燕王(明成祖)兵入南京,___________不知所終,燕王奪位,命孝孺草詔,24.慮周行果,
孝孺不屈而死,宗黨九族加__________一族,共八百七十餘人慘遭株連。南明弘光時,25.布衣,借代
追諡為______________。 26.三折肱而成良醫,
7.方孝孺是明初著名的古文家,(1)散文方面,有韓愈____________之風,(2)詩方面,則27.君「誠」有位於時,
議論警拔,有_____________之風。
注音,
注釋, 1.「闐」然,________ 2.「渥」然,_________ 3.「剟」刺,__________ 4.拾「掇」,1.其容「闐然」, ________ 5.「輟」學,________ 6. 「惙」,___________ 7.紉「綴」,__________ 8.2.其色「渥然」, 「瘳」,__________ 9.肝「膈」,_________ 10.「萌」發,________ 11.「瘡」「痏」,3.其氣「充然」, __________ 12.「重」之以疲敝之餘,_________ 13.「戕」摩,_________ 14.三折「肱」,4.「隆」起「而」「粟」, ____________ 15.「瘡」疤,________ 16.寒「傖」,________ 17.「愴」然涕下,__________ 5.聚而如錢, 18.「嗆」鼻,_________ 19.「滄」海桑田,__________
作文十:《指喻方孝孺》5300字
指喻
《指喻》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的一篇散文。文中借郑君生病而未能及时医治,几乎酿成大错之事,说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是一篇典型的以小喻大借事说理的文章。
1 原文简介 编辑本段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释
[1]浦阳:唐时设浦阳县,五代吴越改名浦江,今属浙江湖州市。[2]阗(tián)然:丰满的样子。[3]渥(wò)然:红润的样子。[4]充然:充盛的样子。[5]疹(zhěn):腄。[6]粟:谓小米粒那么大。[7]剟(duō)刺:亦作“刺剟”,即刺的意思。[8]膂(lǚ):脊梁骨。[9]瘳(chōu):病愈。[10]肝膈(g?):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11]为:治。[12]君:指郑君仲辨。[13]特:只。[14]疲敝:也作“疲弊”,困苦穷乏。[15]戕摩:残害、消灭。[16]无虞:无忧。[17]虑周行果:思虑周密,行为果断。[18]布衣:指平民。[19]传:指《左传》。《左传.定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20]洪武辛酉: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
本文选自《逊志斋集》卷六,文章以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差些送命的事为例,说明天下的事,“常发于至微”,若不防微杜渐,将成大患而不可收拾。况国家在“疲敝之余”,加上官吏的“戕摩剥削”,更加速了这一危险。文章以小见大,引喻恰切,娓娓而谈,颇有警世作用。
翻译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愈。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否则病势不会停止,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治好~”郑君听从他的话,每天内服汤药,又外敷有效的良药。果然到两个月后就好了,三个月后精神脸色才复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最初认为不值得处理,可是最后会变成没有办法处理的地步。当初发生,容易处理时,往往吝惜些微的精力,轻忽它而不加顾虑,等到祸患形成了,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尽了脑筋,精疲力竭,才仅仅能把这祸患克服。天下事,像这拇指的,可太多了~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
从前天下的情形,有像郑先生的身体一样的强壮无病痛吗,爱天下的人,能像郑先生那样爱惜他的身子吗,可是足以成为天下的大患的,何止于像长在郑先生手上的疮痏呢,郑先生对拇指上的疮痏不敢忽视它,只因为没有及时看医生,因而几乎形成大病。何况一般人对问题,总是以非常疏忽态度来看待它,又加上国家久经战乱,民力疲困之后,一般官吏残害剥削百姓,更加速问题的恶化,此种事情加速祸害的形成是非常严重的~侥幸问题还没发生,就认为不必忧虑而不知畏惧,这真能算得上是聪明的做法吗,
我才能低下,不敢筹谋治国大计,而郑先生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居平民的人。左传不是这样说吗,:“三折肱而成良医。”(一个人曾三次折断手臂,接受那么多的医疗经验,经验有了,自己也就成为疗伤的良手了。)郑先生以后如果居官的话就应该以“拇病”的例子来作借镜。
简评
我们可以说,一般人能知道的事,一般人自然能处理,在情势上看来虽然危急,却不值得过于惧怕;只有那些发生在一般人不会去担忧的事情上,起初是隐藏着而看不到的,一般人以开玩笑的态度处理它、轻忽它。这就是君子们所深深戒惧的,但其实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君子们之所以怕,是因为他们是心理上的畏惧。
蚊对
作者:方孝孺
2 作品原文
天台生困暑(1),夜卧絺帷中(2),童子持翣扬于前(3),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
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4),拂肱刺肉,扑股噆面(5),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 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6),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皆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7),左麾右旋(8),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尔笑曰(9):“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10)~夫覆载之间(11),二气絪缊(12),赋形受质,人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糜鹿与庸狨(13),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14),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15),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16),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17),吮其膏而盬其脑(18),使其饿踣于草野(19),离流于道路(20),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3.1 作品注释
(1)天台生:作者自称。
(2)絺(chī帷)细葛布蚊帐。
(3)翣(shà):扇子。
(4)慕:思念。
(5)噆(cǎn): 叮咬。
(6)饫(yù):饱,足。
(7)勃郁:风吹烟回旋的样子。
(8)麾:通“挥”,挥舞。
9)哑(a)尔:笑的样子。 (
(10)尤:指责,归罪,怨恨。
(11)覆载之间:指天地之间。
(12)二气:指阴阳二气。絪缊(yīn yūn):天地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
《易*系天下》:“天地絪缊,万物化淳。”言天地间阴阳两气交互作用,万物
感之而变化生长。
(13)庸狨(rōng):大牛和金丝猴。
(14)罗:捕鸟的网。
(15)黾(měng):金线蛙。
(16)泰:极。
(17)陵:同“凌”,侵侮,欺压。
(18)盬(gǔ):吸饮。
(19)踣(bó):跌倒,僵仆。
(20)离流:流离,离散。
4 作品译文
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过了很久,童子也睡着了,丢掉大扇子,靠在床边,鼾声像打雷一般。天台生惊醒过来,以为快要刮风下雨了,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那里。不久,耳旁听到飞动鸣叫的声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在倾诉,像是充满哀怨、又像是充满思慕;接着就攻击天台生的手臂,刺入到他的肉里面去,扑向他的大腿,咬啮他的脸面,让天台生毛发都竖了起来,肌肉也几乎要颤动。天台生两手用力合拍,掌心湿湿的、好像是汗水,拿来闻闻,竟是鲜血的腥味啊~天台生吓一大跳,不知该怎么办,就用脚踢了踢童子,呼叫他说:“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蜡烛来了,蚊帐全都开了,原来有几千只蚊子聚在蚊帐边。蚊子们看到烛火,四散乱飞,好像一群蚂蚁,好像一堆苍蝇,尖尖的嘴巴、饱饱的肚皮,通体涨大变红。天台生骂童子说:“这不正是啮吮我血的东西吗,都是你不谨慎,把蚊帐拉开而放它们进来~况且这些东西是异类,如果好好预防的话,它们又那能害人呢,”童子拔了些蒿草、捆成一卷,就在草端点起火来,烟随着风回旋,童子拿着蒿草左右挥来挥去,绕床好几圈,把蚊子赶到门外去了。童子回报天台生说:“可以好好睡觉了,蚊子都赶走了。”
天台生于是拂拭席子,正要睡觉,忽然呼喊老天而感叹地说:“老天您为什么要生出这种小东西来伤害人呢,”
童子听了,哑然失笑地说:“您为什么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又过分
又固执地怨恨老天呢~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变化,赋予它形体、授给它本质,使人和物得到了区分。大的动物是犀牛、大象,怪异的动物是蛟龙,凶暴的动物是老虎、花豹,驯服的动物是糜鹿、金丝猴;长羽毛的是飞禽、是走兽,裸体无毛的是人、是虫;无不都有供养。虽然有大小长短的不同,然而寄托形体在这天地之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的话,则会认为人类高贵而动物低贱;如果从天地的角度来看的话,则果真有哪个高贵、哪个低贱呢,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对待水陆间的物体,有生命的种类,没有不在高处设下鸟网、在低处设下鱼网,山中贡献、海里供应,蛙、黾都没法逃命,鸿雁也都没法隐藏踪迹;人类所吃的动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而动物难道就不可以吃人吗,今晚蚊子动一下嘴巴,您就对老天哀号而加以控诉。假如那些被人类所吃的动物,它们也都向老天哀号控告的话,那么老天要处罚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况且动物被人类吃,人类被动物吃,这是不同的种类,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且蚊子还对人谨慎畏惧,大白天不敢暴露他们的形迹,躲在看不见的地方来观察人,乘人疲惫松懈的时候,然后才有所谋求啊~现在同样是人类,吃着米粟、喝着热汤,这是相同的啊~养活妻女、教育小孩,这是相同的啊~穿戴容貌,也没有不相同的啊~可是人类却在大白天里公然乘着同类有间隙的时候来欺负他,吮吸他们的脂膏和脑髓,让他们饿倒在草野间,让他们在道路上流离失所,呼天抢地的声音连接不断,也没有人怜悯他们。现在您一被蚊子咬啮,就立即睡
不安稳,知道同类相残却好像没听见过一样,这难道是君子先别人后自己的道理吗,”
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1]
5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逊志斋集》卷六。文章以天台生被群蚊叮咬,责骂童子为引子,引出童子的一段尖锐的答话。话中指斥了剥削者比蚊子尤为厉害,“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离流于道路”,血淋淋的剥削压迫事实,比蚊子叮人更为残酷。更为甚者,他们的“呼天之声相接”,但却“无恤之者”。但作者只是站在传统儒家仁政思想的基础上来说的,不可能认识到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文章绘声绘色,写得颇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