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个人主义》300字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总: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
政治 :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
民主法治是对个人的尊重,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
经济: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
社会:基督教是个人灵魂的拯救
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
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西方社会:哲学人本主义,政治民主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做出他自己的经济决定,反对由国家或社会共同体加以干涉。】,文化上要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意识
作文二:《个人主义》3100字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 但并不把个人当作自给自足,与社会隔绝的自了汉。相反,个人主 义鼓励一种对自我负责, 进而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精神, 鼓励个人参与社会协作和交换。 波 普尔认为, 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 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 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 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从人类诞生那一天起就有, 而个人主义则 产生于近代文艺复兴之后 ------“平民个人的崛起无疑是现代社会最本质的特点, 毫不夸张地
说, 现代文明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 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访问美国时个人主义对他来说还是个新名词,在他的著作中他写道:“个人主义是个新奇的 词汇,它表达了一种新奇的观念。我们的父辈只知道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 ) 。 ”托克维尔区分 了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在他看来, 自私自利是 “一种强烈而夸张的自爱, 它使一个人把每件事都和自己联系起来,要把自己放在世上每件事之上。 ”而个人主义则是 “一种成熟而镇静的感情” 。 “美国人承认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合法性。 但是自利应合 乎法律,来得诚实, 而且以不损害他人的自利为基础。同时, 他们相信一个人在为他人服务 时也是在为 自己服务, 牺牲精神并非单方面的付出, 所以美国人不喜欢侈谈献身精神” 。 “正 确理解的自利原则并不见得很高尚, 但它简单明了, 它并不以伟大的事业为目标, 但是能毫 无困难地达到它所追求的那些目标。 它也是各种能力的人所能把握的, 所以每个人都不难学 习和坚持它。 ” 。 “这一原则 也许妨碍某些人远远高于一般人水平,但另外一大批人,他们原 本会远远低于一般人,也就被遏制住了。从个别人看, 他们被这个原则降低了,但从全人 类看,则被升高了” 。对比一下儒家思想人性本善的伪命题,那遥不可及的道德高标,我们 就能明白近代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超越中国的原因了。
强调集体却成就了个人 , 为什么会这样?说起来很简单, 个人主义强调 “每一个个体” 的平 等权利,社会自然就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某一个个体”独大的现象自然就会被削弱。而 集体主义强调单一的集体,忽视“每一个个体” ,结果反而走向了单极社会,最终是集体中 的 “强势个体” 脱颖而出, 一人或一集团独大。 集体主义强调为了集体可以无条件牺牲个体, 但是谁该牺牲呢?由谁来决定取舍呢?领导吗?如果领导不够高尚, 私心作祟, 那么他做出 的决策很可能就是违背集体利益的。 如果领导足够高尚, 那么高尚的人怎么可能让别人做出 牺牲, 而自己不身先士卒呢?所以我们可以看看, 那些高唱改革牺牲论的, 动不动就要牺牲 农民的利益,牺牲民工的利益,牺牲几千万下岗工人的利益,他们自己是从不做出牺牲的。 他们为什么不能牺牲自己的住房, 让那些被强迫拆迁的人有个栖身之所?他们为什么不能牺 牲自己的食物,让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村学子改善改善生活?一说牺牲就是要别人牺 牲,而且打的还是集体的旗号,集体啊集体,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但如果我们承认“人 之初, 性本恶” 的话, 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人人平等?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个人主义?我们 有什么理由反对自由民主?
通常说来, 个人主义代表着一种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个人主义者会把个人看作世界的 中心和第一出发点, “不再庸拥碌碌继续别人的影子,不再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很有能力,只 是做给别人看的” 。 他们会在固有的时间和空间中紧抓属于个人的资本, 去实现得人的价值, “完成个人对人生的种种设计和体验” ,因而无悔这一生。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说明我们有生存的必要,并且不同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天赋, “如果每 个人的天赋难过得到直接的温情的释放,他酒会得到最充分的渲染和证实。 ”因此,人生于 世,首要的任务不是服从社会, 而是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 并且 “要在孤独之中 和自我之中就自己本身首先做出决定” ,以此来全面地发现、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个人要 自立自强, 做勇敢的船员,开启孤船以坚定的自我追求为到乡,扬帆远航, 切记不要随波逐
流,抛锚停泊。罗素曾做分析说:“神秘主义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的内心都 是孤独的, 他们做得事情有很多是特立独行的, 它可能对他人有用, 这种人用处可能是对他 人的激励, 但是当他们完全对立是——他们的思想最活跃、 最充实是, 他们感到的是自己的 职责,而不是因为想到其他人或某个集体,他们追求的是对立,追求的是一种憧憬。 ”
---------------------------胡适
“ 健全的个人主义 ” ,也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 ) 。 [2]其中心见解有两个:第 一是 “ 充分发展个人才能 ” ,第二是 “ 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 ” 。
1、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有益于社会,先塑造自己 只有 “ 把自己铸造成器,方 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 ” 。 争个人的自由,便 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 -
2、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 其一是要存疑,反教条,具有批评精神。其二是要 注重事实与证据,注重 “ 求证 ” ,绝不容许偏见和个人利益来影响个人的判断、 左右个人观点,即要 “ 小心的求证 ” 。这种怀疑并非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其目 的只在于 “ 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 ;是必须 “ 撇开成见、搁起情感 ” 的。这种求证, 也并非是主观的臆断,是必须有充分的证据的。
3、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健全的个人主义是崇 尚积极进取的。胡适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 “ 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 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 ,假如有人说 “ 人生如梦 ” ,那么我们 “ 岂可不振作一番, 做一个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 ” 。又说,我们的 “ 职务在进取,不在保守 ” 。他说, “ 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 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冒险进取的。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这个 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 ” ,可见,胡适先生是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的。 健全 的个人主义也是崇尚具有负责态度的。他援引杜威博士的话说, “ 个人对自己思 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 个人厉害 ” 。又引范文正《灵鸟赋》中的话说,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他提倡 人们说 “? 忧于无形,恐于未炽 ? 的正论危言,来替代小人们天天歌功颂德、鼓吹 升平的滥调 ” 。要 “ 敢于说老实话,敢于攻击社会上腐败情形,不肯避 ? 国民公敌 ? 的恶名 ” 。可见胡适提倡的 “ 健全的个人主义 ” 的真精神,也是一种敢于同腐败势 力抗争的
神。假如除去这一点,则不能称之为 “ 健全的个人主义 ” ;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其量也只不过是 “ 独善的个人主义 ” 。
胡适先生提倡的 “ 健全的个人主义 ” 强调的充分发展个人、 独立思考、 积极进 取、 对社会负责, 以及尊重和容忍他人等理念, 无非是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的精神 财富。 健全的个人主义将有利于集体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社会主 义的发展和完善。 当今, 我们的社会正沿着全面发展的道路在前进, 我们呼唤 “ 人 的全面发展 ” ,我们尊重个人的信仰自由,我们鼓励个人的首创精神,我们就不 能否认 “ 健全的个人主义 ” 的重要性
作文三:《个人主义》800字
个人主义
从学科角度来讲,“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同时个人主义也体现在当今中国的网络电影上,如《桃花源战纪》、《救护遗骸》等,”早期的移民为了摆脱旧社会的桎梏,为了追求生而平等的自由和幸福,希望在新大陆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因此,自早期移民踏上这片新大陆开始,个人主义就牢牢地固定在美国人的心里。美国的祖先是一群有着执著精神的拓荒者,他们依靠自我独立和自我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现实生活角度看,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在选择各自生活道路方面人人平等,其他人不得干涉。它强调自主、自觉和自我负责。《风雨哈佛路》中Liz 说的“But I know that there i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better,thats better developed.And I want to live in it.”(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影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如果Liz 像其母亲或朋友一样就此沉沦,那么她的命运无疑不会发生质的转变。正是这种自主、自觉和自我负责的精神推动Liz 一直向前,向着自己梦想的生活不断前行,直至成功。
个人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因为美国人把个人主义视作一种处世准则,他们强调个性解放,个人意识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不容他人侵犯和强加。一般来讲,个人的责任感、义务感、罪过感、爱国感、民族感等都属于个人主义范畴。反映这一价值观念的影片举不胜举。此类影片中大都讲述了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对个人意识的神圣不可侵犯均被给予突出的渲染,展现了他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也将个人主义的精髓展现得非常生动形象。
作文四:《个人主义》5900字
个人主义
第一部分 “个人主义”的语义
第一章 法国
作者认为,个人主义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ime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
所谓的根源——启蒙运动——的普遍反应。法国大革命证明了这样一种思想,高扬个人有害
于国家的稳定,会把国家瓦解成“一片混乱的、反社会的、不文明的、互不相干的基本要素”
拉梅内认为个人主义做摧毁的恰恰是服从和责任的观念从而也毁灭了权力和法律;剩下的
不就之于利益、激情和歧见的可怕的混乱了吗?
首先系统地使用 个人主义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20年代中期圣西门的追随者。圣西门主
义同样抱有反对革命的思想,对启蒙运动虚夸地赞美个人持批判态度,害怕社会的原子化和
无政府状态,期望一种有机的等级森严的组织起来的和谐的社会秩序。个人主义这个术语在
十九世纪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法国通常带有一种贬义,甚至至今能然如此,意味着强调
个人就会有害社会的更高利益。
路易布兰克认为 权威、个人主义和博爱三大原则造成了世界和;历史的分裂。——个
人主义的原则把个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使他成为周围事物和他自己的唯一评判者,赋予他
不断膨胀的权力,而没有像他指出他的责任,使他沉湎与自己的力量,对整个国家宣布自由
放任。由路德所开创的个人主义,从宗教的基因中游离出来以不可遏制的力量发展起
来。。。。。。它支配着当代世界,成了一切事物的神圣原则。在现实巨大的进步过程中,个人
主义是举足轻重的。它为遭到长期压迫的人类思想提供了呼吸的空间和活动的范围,使人类
思想恢复了自豪和胆略,使每个人都能对全部的传统时代、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的信念进行
批判;有时把人置于充满焦虑、危险的孤独境地,但有时又使他满怀尊严,而且还使他在无
穷尽的斗争中,在普遍争论的骚动中,能够亲自解决自己的幸福和命运问题。。。。。
个人主义——由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新词。是只顾自己而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
个公民疏远了他的同胞大众,疏远了他的家庭朋友,把大社会弃之不顾。最初,它仅仅有损
公共的生活的德行;但久而久之,它会侵害和毁灭所以的一切,最终陷入纯粹的自我 主义。
托克维尔断言;民主不仅使每个人忘记了祖先,而且使他不顾后代,并与同代人疏远;
它使每个人只想它自己,最后完全陷入内心的孤寂。个人主义是因为没有能为个人提供一种
框架的中介团体和缺乏对国家的防备而产生的。(就美国而言,他们因为有着自由的组织和
制度以及积极的公民职责和权力,所以他们完全避免了个人主义的破坏性后果:他们用自由
政府了个人主义。)
第二章 德国
齐美尔说:新个人主义可以叫做质量个人主义,与18世纪数量个人主义相对照。或者可以
成为独特性的个人主义,它反对单一性的个人主义。总而言之,浪漫主义也许是一条最宽广
的渠道,由此个人主义达到19世纪的自觉。歌德创造了个人主义的艺术,施莱尔马赫则奠
定了它的形而上学基础:浪漫主义为个人主义提供了情感上的经验依据。
德国的个性概念有一段值得注意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对个人天才和创造力,尤其是
对艺术家的崇拜,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主观、独处和内省的无上价值,它沿着不同
的路线发展。一方面,它导致狂放不羁地追求特立独行,导致最纯粹的自我主义和社会虚无
主义。
在施蒂纳看来;我,利己主义者,心中并没有“人类社会”的福利。我不想为它牺牲任
何东西。我只是利用它,,但是为了能完全利用它,我必须把它变成我的财富和我的创造,就
是说,我必须消灭它,在它的废墟之上建立自我主义者的联盟。
厄恩斯特.特勒尔奇:那些信封永恒的和神授的自然法,信封人的平等,信奉普及人类
的统一的意识的人,那些在这些事物中寻求人性本质的人,难免把德国的学说看作是既神秘
又野蛮的怪物。持相反看法的人则在历史中看到一股奔腾不息的潮流,认为历史的运动会产
生出非凡的个性,而且根据一种常新的法则不断地形成个人结构。这种人必然会把西欧的观
念世界看作冷酷的理性主义和平等化的原子化主义世界,一个浅薄和伪善的世界。
弗里德里希梅内克认为:由于特立独行的个人主义不断深入人心,此后的德国到处都在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涌现一种新兴的、更为生动的国家形象,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世界景象。如
今似乎整个世界都充满着个性,每一种个性,不管是个人或是超个人的,都由它自己独特的
生命原则所支配。不论自然还是历史,都构成了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所说的“个性的深
渊”。。。。。个性无处不在,心灵和自然的统一性无处不在,通过这种同一性形成了一条看不
见摸不着但又强有力的纽带,把个体现象在其他方面的无限多样性和丰富性统一了起来——
这就是现在以如此多样的方式在德国突然出现的强有力的新概念。
托马斯曼认为:德国的个人主义就在于“包括了个人的自由”。“对吹鼓个人主义的启蒙
运动加以否定,并不等于必须使个人淹没在社会和国家之中”。德国的有机共同体理论维护
自由,而源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却导致雅各宾主义、国家专制主义和暴政。“有机体”是一个
“说明了生活之本相”的术语,因为“一个有机体并非仅仅是其部分的总和,而是那种超出
其部分之外的东西就是其精神,就是它的生命”
第三章 雅各布 布克哈特
布克哈特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看作是“从这个民族的半觉醒的生活中冒出来、并且自
己已具备有个性”的人。在他看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由于道德自主、隐私权的发展
以及独特的个性而成为“近代欧洲儿子 中的长子”——个人首先从内心里摆脱了一个国家
的权威,这种权威事实上是专制的和非法的,而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
的,在今天都被称为叛逆罪。看到别人自我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受来保卫他自己
的权利。。。。。。在一切客观的事实、法律和无论哪一类约束面前,他保留着由他自己做主的
感情,而在每一个个别的事件上,则要看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
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
第四章 美国
在美国,“个人主义”最初是唱着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它成了一种
具有巨大意识形态意义的象征性口号,表达了包含在天赋权利学说、自由企业的信念和美国
之梦中的不同时代的所有理想。它确实表达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在美国广泛流行和有
着深刻影响的社会理想(实际上,它至今仍在美国意识形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所提倡
的一套普遍性的主张,被认为与旧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格格不入。它并不涉及社
会分裂的根源,或者向未来和谐社会秩序的痛苦过渡,也不涉及培育人们的特立独行精神或
有机的共同体,而只想实实在在地火尽快地实现人类进步的最后阶段,那是一种具有自发内
聚力的社会,那里有着平等的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自由放任、自然正义和公正机会以及个
人自由、道德发展和尊严。
有人认为个人主义表达了“对自我的强烈的自信,或者对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的信赖”,
表达了“全体公民为追求他们自己的财富与个性而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对仰人鼻息的蔑
视”。
内战结束时,“个人主义”已经在美国意识形态的语言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史学家约翰德雷珀为庆祝北方社会制度的建立写道:北方人民处于不间断的活跃状
态,身心都在劳作不息。。。宏伟 的城市在四面八方崛起;整个国家运河、铁路纵横交织。。。
金融业、制造业、商业公司聚集这亿万资本。各种团体一应俱全。。。教堂、学习、医院星罗
棋布。外贸能与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匹敌。这种惊人的社会发展奇观,真是个人主义的结果,
就像上演了一场无拘无束的活动剧。每个人都试图做他能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詹姆斯布莱斯认为:个人主义,对事业的热爱,对个人自由的自豪,不仅已被美国人视
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也是他们的祈求;他们已经接受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这一美德。
第五章 英国 这个术语在英国扮演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是宗教中的新教徒、纯正
的自力更生的英国人、尤其是19世纪中产阶级的英国人的浑称,还用来指英国自由主义不
同流派的共同特征。
第六章
第二部分 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
第七章 人的尊严 首先,存在着一项根本的伦理原则:单个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
或尊严。这一观念被林赛看作是《新约全书》和全部基督教义对“对个人主义的最大贡献”。
在个人主义的基督教形式中,一切都以上帝为中心,同时也暗示了上帝赋予的灵魂具有
至高无上的价值。
巴枯宁:一个人只有尊重、热爱所有人的人性和自由是,同时也只有当他自己的自由
与人性收到所以人同样的尊重、热爱、支持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
康德——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作为目的的本身而存在,他完全不是作为手段而任由这样
或那样的意志随意使用。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其他理性的存在,都必须
把他同时当做目的。他指出,理性的存在叫做人,因为他们的本性表明他们就是目的本身—
—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从而限制了对他们的一切的专横待遇(并且是一个受尊重的对
象)。所以,他们不仅仅是主观目的,不仅仅是作为我们有价值的行为的结果而存在:他们
是客观目的,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是任何其他目的都不可代替的目的,一切其他的目的都
只能作为手段为他服务;除此之外,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找到有绝对的东西了。康德认为这是
客观原则,于是得出了如下时间命令:你要始终以这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人性:把你身边的人
性和其他人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的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手段。
第八章 自主 根据这个观念,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属于自己,并不受制于他所不能控制的
力量或原因。特别是,如果一个人对于他所承受的压力和规范能够进行自觉的批判性评价,
能通过独立的和理性的反思形成自己的目标并作出实际的决定,那么一个人就是自主的。
在《关于认定尊严的演说》德拉米兰多拉借上帝之口:上帝终于决定,凡是可以给予一无所有之人的,凡是属于每个人的一切,都应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他对亚当这样说:亚当啊,我不给你固定的地位、固有的面貌和任何一种特殊的才能,以便你可以取得和占有完全处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才能。。。。我给了你自由,你不受任何限制,你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天性。。。我既不把你造成天上的东西,也不把你造成地上的东西,既不把你造成死的,也不把你造成不死的,你是你自身的雕塑者和创造者;你可以堕落成为野兽,也可以再生如神明。
斯宾诺莎的基本思想是将自由和奴役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个自由的人,就是一个积极的、自决的、思维着的人,自由的范式就是由内在决定的理性导出不言而喻的真理。自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主,自由就在于“将(一个人的)所以欲望和反感整合成为一种协调的行为方式,一种发展他自身的理解力,一种发挥他的能动力量的行为方式”
第九章 隐私 如穆勒所表述,个人不受或不应受到别人干涉,能够做和想他所中意的任何事情——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他自己的利益。
第十章 汉娜阿伦特认为:隐私这个词本身就已表明,它的剥夺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字面上看,隐私指的是被剥夺了某种东西,甚至是被剥夺了最高尚的和人人皆有的能力的那种状态。因此那种只过着私人生活的人,就如同奴隶一样,是不允许进入公共领域的,或者,就像野蛮人一样,还没有建立起这个领域,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然而,当我们今天使用“隐私”一词时,我们不再会想到原初的那种被剥夺的状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经过近代的个人主义,私人领域已经极为丰富的缘故。在她看来,对于古人来说,隐私是一个必然同自由的领域,即政治或公共的领域相对立的领域。因此,“家庭的私人领域就是照料和保证了生活必需品、个人生存及人种繁衍的地方”。她认为这种隐私观念与现代观点有着霄壤之别:我们既不统一希腊人的观点,认为在公共生活领域之外的“某人自己的隐居处打发一生是“愚蠢的”,也不同意罗马人的观点,认为私生活仅仅是国家事务之外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今天,我们把私生活看作一个隐秘的领域,这种观念的产生,虽然不能追溯到古代希腊的任何时期,缺可以追溯到罗马晚期,然而,它那特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现代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是不为人所知的。”
然而,隐私在它现代意义上。即一个不应受“公众”干涉的思想和行为领域,的确构成了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在伯林看来这就是自由,就如从伊拉斯谟时代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要求公民自由和个人权利,反对剥削、屈辱、滥用公共权力、大规模扼杀惯例或进行有组织的宣传,都是源于这种个人主义的、颇有争议的人的观念。对于穆勒来说,任何人的行为,只有在涉及他人的时候才必须对社会负责;如果仅仅涉及到本人,那么他的独立性就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对自己、对自己的身心来说,个人是最高的主权者。存在着这样一种行为范畴,在那里,与个人不同,社会和它只有(假如还有的话)间接的利害关系。这个范畴包括一个人的生活与行为中仅仅和他本人有关的全部内容,或者假如也和他人有关,也只是出于他人的自由或自愿,出于非经蒙骗的同意和参与。这是“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它首先包括最广义的良心自由;思想与感情自由;评价所有实践、思维、科学、道德或神学问题的绝对自由以及发表和公布看法的自由?其次,爱好与追求的自由;订定合乎自身性格的生活计划的自由;按照自己喜欢的去做并合乎以下推论的自由:只要无害与我们的同胞,就不应遭到他们的妨碍,即是他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愚蠢、荒谬或错误;以及第三,“在同样的范围之内,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总而言之,落幕了认为,惟一名副其实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的方式追求我们自身福祉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样自由的努力。贡斯当认为,凡事只要不打乱秩序;凡事仅属于个人的内心,如意见;凡事只要在陈述意见时不伤害别人??就工业而言,凡事只要允
许企业进行自由竞争——这都属于个人的事情,不能被合法地从属于社会权力。
第十一章 自我发展 ——典型地源于浪漫主义。这一概念以及自我修养的现象,或许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施莱尔和马赫描述到:我如何逐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以他自己的不同方式,通过他自己人性中的各种因素的特殊组合,在他自身中表现和展示人性。因为人性应该以各种特殊的方式,在整个时空中展示自身。人性所孕育的一切,都应该是从人性自身的深处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东西。
洪堡认为:理性不能向人祈求任何其他的条件,而只能希冀这样一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不仅每个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能力以他完善的个性发展自我的绝对自由,而且,外在的自然界能然未被他人力所雕琢,而只是接受了每个人呢根据他自己的自由意志、他的需要和天性所赋予的特征,而这种天赋仅仅受制于他的能力和权力的限度。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作文五:《个人主义》13900字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
——美国人的自我观
作者:李其荣
内容提要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体,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美国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既不能简单地批判和否定,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追从,而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并坚持集体主义不动摇。
关键词 美国 个人主义 自我驱动
对美国文化模式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探讨,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1]这些成果对于我们分析美国个人主义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也为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留下了发挥余地。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美国人是如何认识自我的?美国个人主义是如何变迁的?中国人如何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美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
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洛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2]洛克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推定一切个人都是为自我利益而生存、奋斗的。社会乃是这样的一群人以自愿的契约形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其目的乃是维护组成该共同体的个人的利益。[3]他在《政府论》中指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惟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4]很显然,洛克强调了个人的权力,个人组成共同体,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尽管17世纪的英国思想传统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概念的起源,但这个名称的创立者却是托克维尔。他在对美国进行亲历考察后,于1835年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一文,首次使用了“个人主义”一词。[5]他认为,“个体的存在先于社会的秩序,自身利益即是个体的行为目的,而社会制度则起源于个体间的互动之中。”[6]托克维尔阐述了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并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做了区分。他说:“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他得出结论说:“利己主义是跟世界同样古老的一种恶习”。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随着身份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以说无所求于人。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手里。”[7]托克维尔回答了“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这个问题:“当民主社会在贵族制度的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彼此孤立和随之而来的利己主义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民主社会不仅有大批早已独立的公民,而且每天还有一些昨天刚刚获得独立并陶醉于新得到的权力的人充实进来。这些新人自负,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今后无须求助别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不难证明他们只知有己。”[8]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经济人”。人类的经济行为,无不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而分工之必要,乃是为了利己的目的而进行交换。此种看法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即人们的分工与交换都是出于利己的需要。他有一段话经常被后世学者所引用:“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9]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他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决非靠政府的指导所能实现;它的原动力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人们的利己之心。[10]真正代表早期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是富兰克林,他提出了“自助者天助”的观点。[11]我们知道,美国人是赞同个人主义的。在美国现代史上,政治学家们几乎一直认为路易斯·哈茨提出了关于美国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个人主义特征”这个词。许多学者都赞同哈茨1955年提出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的基石”的说法,如塞缪尔·亨廷顿、萨万·伯克维奇和戴维·格林斯通等都非常赞同哈茨的观点。[12]
总之,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有其历史传统,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力,强调自己掌握自己,它的基础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因而完全不同于利己主义。
美国人对自我的认识
对自我的认识是美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观念。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而且还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的生命及单个的社会成员而存在。美国人的自我观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它以个人主义的形态渗透在人们的行动之中,并影响到了每一个活动的领域。”[13]美国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与它联系最紧密的是平等、自由和竞争的观念。机会均等和个人自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保障,而竞争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14]
美国人对自我的认识,有一个自我的范围,其自我观念具有主观性。斯图尔特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一个人的四周画一个圈,将自我与他人相分离,我们便可对个人主义有所辨认。处于分界线之内的就是美国人的自我,在有关知觉的分析中我们将它称为隐含动因,它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个人动源,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独立个体,也是一个能够控制其环境的理性人。自我是主观性的,它基本上无法觉察和体认,同时也很难被外人所了解。”[15]自我的个人主观性在文化上把自我与他者区别开来。“自我保持着自己的主观性,他者的行为带有他们自己主观的属性。”“美国人意识到自我具有主观性,它赋予个体独特的认识能力,因此个人的爱好、意见、选择及创造力被放到了一个优先的位置。”[16]美国是一个求实的民族,康马杰说美国人“对很多问题都是讲实际的,虽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美国人对商务往往带有浪漫色彩,但对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却讲求实际。”[17]美国人的独立自我意识是建立在实干的基础上的,他们的自我实现不是通过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来实现,而是用成就、业绩反映个体的能力,所以美国人较少群体观念。例如在美国,父母子女在一起生活是有其时间范围的。一般来说,他们对其父母及孩子的行为并不认同。
美国人很强调个性,对待任何事情有自主和自我选择的权力。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个性,鼓励和激发孩子自立。譬如说,“清晨,母亲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放进婴儿高腿椅中,然后去给孩子准备早餐。母亲挑选了两种不同的婴儿麦片,每一种麦片的包装盒颜色都有明显的区别,母亲两手各拿一盒麦片,把麦片举在小孩面前让小女孩挑选她喜欢的颜色。不到一岁的小孩,至少在食物方面,已经开始学着表达她个人的爱好并做出自己的选择。”[18]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美国人教育孩子、培养个性的独特方法。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美国人在穿着、家庭摆设方面,都很讲究个性,不愿随大流的个性鲜明地反映出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他们的自立精神还表现在爱自己动手上。《交流》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说美国人“从一件细小的无关紧要的工作到一项需要复杂技术的重大工程,都愿意自己动手:十几岁的孩子喜欢折腾已经有些破烂的旧汽车;拿高薪的经理人员喜欢动手给住房添加用纱窗拦起来的门廊;家庭主妇会自己修理漏水的龙头而不愿求助于水暖工;某些家庭会制定计划,边干边学,全家动手修建房屋。[19]美国人不大相信权威,不论是家庭的还是传统的或是某些机构的,一句话,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集中地体现了表现自我的个人自然主义倾向。他们对美学的标准不以为然,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什么是优秀的绘画或文学,他们乐意采取的态度是“你喜欢的就是好的”。从欣赏绘画或阅读中获得了乐趣,艺术的功能就得到了实现。[20]
自我观及其自我驱动,直接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在他们看来,出生地和家庭的好坏并不重要,自我的意义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成就”。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前进目标,所以美国人大多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成功欲望驱动着美国人在各个领域上下求索,不断进取。同时,频繁的升迁机会和各种成功的例子又反过来刺激起更大的成功欲望,开始另一新目标的追求。这种奋斗——成功——再奋斗模式的周而复始,使美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也充满了争斗。”[21]美国人特别反感握有权力的人“以命令、强制或恐吓的形式来驱动他们”,“也不喜欢自己被他人的动机所左右”。[22]但是,他们也能接受某种权力的指挥,如国家对自然资源、商品、服务及金钱的控制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在他们看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控制,有益于人民,这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虽有矛盾,但能为他们争取更大成功提供便利。同样,他们对某人的才能不一定完全认同,对他人的政治观点、个人爱好或个人的生活圈子也未必能完全接受。但是,“美国人将人的个性视为一个由不同可割裂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正是这个观点以及追求成功的愿望,使美国人产生了合作的动力。”[23]
总而言之,美国人以“自我”、“个性”和“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根深蒂固。
美国个人主义的变迁
美国个人主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关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学术界有不同的提法。王锦瑭教授在《美国社会文化》一书中将这种演变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以“自由”、“平等”为中心内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二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反对外来干预”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三是所谓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四是以“自我表现”、“自我完善”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24]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在阐述美国个人主义的变迁时作了这样的区分,即早期个人主义,边疆个人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个人主义,集体个人主义,失控的个人主义。[25]朱平副教授在《美国个人主义析论》一文中将个人主义的演变过程确定为四个阶段:一是拓荒时期冒险的个人主义;二是繁荣时期公司化的经济个人主义;三是60-70年代自由的个人主义;四是冷战结束后反思的个人主义。[26]这些提法虽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承认美国个人主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综合各位学者的论述,我认为可以将美国个人主义区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个人主义。最初的美国个人主义的含义是,追求自由和幸福,反抗压迫。早期的美国移民大部分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与政治迫害,是为了摆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看来,到北美大陆是寻求新生活的唯一出路。因此,这些人自踏上北美大陆之日起,就具有一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的动机。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这时确立的。在美国两次对外战争中,美国人的个人价值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民族国家的伟大斗争。《独立宣言》明确宣布:“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利,是经过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
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性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27]《独立宣言》不仅充满了“天赋人权”思想,而且强烈地意识到个人的价值和作用。所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的美国是个人主义的。”[28]1812年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继续,是对平等、自由这两个“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充实。“从军事上讲,美国没有取得特别重大的胜利,但战争的结局对美国有利,不仅巩固了美国的独立地位,而且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9]
第二阶段:拓荒者个人主义。其内容为开拓进取,自我改善,蔑视惯例和传统。西进运动和边疆生活使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了重大发展,因此有人认为个人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观念具有代表性,他在论述西部对个人主义的深刻影响时指出:“西部广阔富饶的土地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了个人的自由,也由此带来了影响到生活各个领域的个人主义。”[30]西部土地是如何影响到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性格的呢?首先,“个人主义”就是开拓精神的同义词。布尔斯廷指出:“迁往新地方和探索新事物的勇气,就是单干的勇气,是完全、彻底雄心勃勃地专注于自身利益的勇气。”[31]移民们到西部,为的是“独立、土地和自由”,[32]面对大片荒原,他们便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西部的艰苦生活和创造性劳动,锻铸了他们勤劳勇敢、不断进取的性格。“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历史的培育和哲学的论证,美国人把依靠自己提高为哲学信条,而个人主义最终变成了美国主义的同义词。”[33]他们通过西部开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对前途充满信心。西部开发时期的个人主义主要强调,人们应当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充分自由和独立性。比林顿写道:“对于拓荒者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个人,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而无需社会帮助。如果他在路边跌倒了,那只能怪他自己,因为他没有很好的利用他的机会??一帆风顺的人,应该随他自己去取得更大的成就;一事无成的人,不应该对之姑息,因为如果他当初努力的话,本来是可能取得成就的。”[34]这就是说,自然界的资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就看每个人如何去把握机会、取得成功了。可见,个人主义精神是与西部的特殊环境密切相联的。特纳说,美国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是新世界特殊环境的产物,最不同寻常的环境特征是自由土地的存在。“自由土地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企图获得经济希望和冒险的广大移民。他们作为欧洲人或东部人来到西部,但是他们很快认识到他们原有的习惯、制度和社会文化观念在荒野环境中是不适用的。复杂的政治制度在小小的边疆前哨是不必要的;传统的经济实践在一个孤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区是无用的;严格的社会习惯在依赖斧子和来复枪的技术,而不是依赖世袭的天国的土地上成为过去。”[35]西部环境锻造了个人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开发西部的勇气和力量,进而维持了美国人的生存与发展。西部开发对个人主义影响的另一层面是,美国人反对社会和社会上各种势力对个人的各种控制。杨生茂指出:特纳在其著名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中进一步指出,“‘边疆最重要的影响在于美国和欧洲民主的发扬。??边疆是产生个人主义的场所。’复杂的社会由于蛮荒的状况突然陷入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原始组织。其趋势是反社会的。它对控制、特别是对任何直接的控制有反感。所以,征税者被看作是压迫的代表。他引奥斯古德教授的话说,‘边疆的个人主义从一开始就发扬了民主’。”[36]比林顿也指出:“美国民主理论和制度是从英国引进的,但是边疆环境事实上塑造了它,甚至比英国的民主更加民主。在最早的社区,两个基本条件使美国民主成为不可避免。一个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广泛散布;这就产生了一个独立的看法并导致一种政治参与的要求。另一个条件是共同的社会和经济水平以及最初的领导结构的缺乏——这是一切最早的社区特征。在合作社区中,具有经验的边疆人接受了简单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民主实践。”[37]总之,这时期的美国个人主义强调反对政府对个人事务的干涉,主张发扬民主,其哲学理念是自己干出来的才是英雄好汉。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个人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时期,这时期个人主义继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强调创业、进取、勤奋、竞争,另一方面又强调机会均等原则。在思想领域里,这时期出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规律照搬到人类社会。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学说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梅里亚姆指出:“这个理论认为,贸易有某些天然法则,运用这些法则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进步取决于实行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经济生活的伟大调整者,它保证适者生存,劣者淘汰。”[38]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激烈的个人主义竞争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美国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达,经济迅速发展;另一种趋势是自由竞争加速了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垄断组织逐渐形成,进而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出现社会混乱,贫富悬殊,文化低谷,政治黑暗。[39]因此在工业化后期,“罗斯福政府开始干涉经济,致力于为每个人创造均等的权利和机会,使自由竞争恢复其本来面目。”[40]在强调“自我实现”的同时,美国人又强调“机会均等”,这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是统一的,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有的学者指出的是所谓“经济个人主义”。看来美国个人主义也是要受到制约的,正如历史学家康马杰所说的:“没有约束,自由和幸福是不可能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最高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自由。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某些政府制约。”[41]
第四阶段:新的个人主义,也称集体个人主义。时间上是指20世纪初期至新政初期。按照杜威的说法,“美国已从其早期的拓荒者的个人主义进入到一个合作占统治地位的时代。”[42]为什么出现集体个人主义呢?有三个原因: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随着蒸汽与电力时代之后,必然是规模生产与规模分配。”[43]这个时期,美国的企业出现了两次大的合并高潮,即19世纪80-90年代的横向合并和20世纪20年代的纵向合并。二是商业公司对经济和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杜威指出:“商业有限公司在决定当前工业与经济活动时所具有的影响,即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出现组合趋势的一个原因,也是一个象征。或紧或松地组织起来的有限公司,越来越多地规定着个人的机会、选择与行动。”[44]三是“由于”经济个人主义的工业和技术进展而发生的变化引起人们对个人主义的忧虑,人们开始担忧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所带来的危险。”[45]20世纪的思想家中,有不少人对个人主义发出了哀叹,杜威便是主张废除旧的个人主义的思想家之一。旧的个人主义的衰落有若干明显的表现,如“报纸、制造厂、公用供电公司、动力与地方运输业、银行、零售商店、剧院及电影院,都加入了合并的潮流。大众汽车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连锁商店的大量涌现、无线电公司与控制全国各地剧院的公司之间的合并,”[46]大学体育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商业活动,出版以规模化的方式进行等等,这一切都反映了这时期美国人民集中的思想与情感生活,公司的
合并带来的变化,对美国人的心理、职业、政治乃至于每个人日常的观念、信仰与行为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必须指出的是:“集体个人主义强调的依然是个人的重要作用,推崇的仍旧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只是要求个人参与到社会和集体的活动中去,通过协调合作的方式来体现自身的价值。”[47]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第五阶段:“自我表现、自我完善与失控的个人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时,美国人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结果导致一种“失控的个人主义”的出现。长期的经济繁荣,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得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再崇尚清教徒式的勤奋节俭,而开始重视物质享受。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导致了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战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这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年轻的一代认为新教伦理价值观已经过时,他们自认为“有责任来改变社会”,在生活上自我陶醉,标新立异,鼓吹“性解放”,“嬉皮士”们身着奇装异服,自由放荡地结群而居,或者三三两两地遁居山林。上述表现被美国人称为“失控的个人主义(run away individualism)”。
总而言之,个人主义是随着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无论怎样变化,其核心内容不会改变,即人们都应有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自主、自决、自负其责是个人主义的精髓,这种观念被传承下来并一直影响着美国的社会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愈来愈“变成自我中心论,独断专行”。从近期迹象看,美国人珍爱的个人主义,“妨碍了共同体的义务,产生了威胁社会的‘癌变’。”[48]
扬弃个人主义,弘扬集体主义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热衷于在“个人主义”的标题下概述美国民族的社会生活现象。一些人将这所谓的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的显著成就,另一些批评家则认为这正是美国落后的根源与相对不文明状态的标志。这两种解释都曾遭到杜威的否定,被认为“不恰当与过时了。”[49]但是,个人主义依然印在美国人的旗帜上,而且他们努力使之成为一个战斗口号。如前所述,个人主义虽然对美国的发展起过进步作用,但也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贝拉认为:“我们并不主张美国人抛弃个人主义——那只能意味着抛弃我们最基本的特性。但是,个人主义已经包含如此之多的歧义,包含如此辣手的矛盾和悖论,所以,即便想要维护它,也要求我们对它进行批判性地分析。”[50]那么,究竟如何评价美国的个人主义呢?我们对美国的个人主义抱何种态度呢?我以为,我们应该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扬弃,吸收其合理的成份。
首先,我们应进一步区分中美或西方对个人主义理解上的差异。中西文化存在深刻的差异。中国的《辞海》界定“个人主义”为“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等”;《现代汉语词典》诠释“个人主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一句话,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完全是划等号的,西方学者注意把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区别开来。托克维尔认为“利己主义是一种恶习,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与平等的扩大相联系。实际上,“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不是一个概念,“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独立性、创造性,强调个人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限制。“个人主义”在西方人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因此,我们在分析西方个人主义的性质和作用时,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既不能把它等同于“自私自利”,全盘否定;也不能只看可取的一面,忽视其消极的一面,要看到“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之间不是互不相通的。[51]
其次,我们应该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对我们有用的、合理的成份。朱平副教授通过对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说:“我们不仅要批判其破坏性、涣散性、利己性等消极方面,还应学习和借鉴其中包含的平等、自由、民主及对个人正当权利的尊重等思想观念。”[52]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那么,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中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呢?
一是勤奋、节俭的价值观。新教伦理强调,“教徒必须通过世俗的努力,如勤奋工作、克俭生活和节制欲望等,才能赢得上帝的信任,并进而获取上苍的恩惠。”[53]来自欧洲的早期移民深爱新教教义的影响,他们把努力工作视为与上帝沟通的有效途径,因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兢兢业业地工作,诚实简朴地生活,这种世俗奋斗的精神影响了的一代又一代人,进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是追求成功和幸福的价值观。在美国人的道德价值观里,核心是人的尊严,其基本内容是人的生存权、人的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寻求自我,最大的目标是追求物质财富,以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他们渴望物质生活的提高,它所产生的力量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是开拓进取、自力更生的价值观。美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眼睛总是盯住前方。在拓殖过程中,他们充满了乐观和自信,西部开发熔铸了积极的开拓精神;20世纪60年代,他们又进行了太空探索。不断开拓、不断进取,成为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人总显得很有活力,充满朝气,是与其进取意识密切相联的,它“是美国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美国经济取得世无匹敌的成就的力量源泉。”[54]
四是竞争的价值观念。“美国人相信竞争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作用,它向每个人挑战,迫使每个人尽可能地创造财富。”[55]竞争观念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从自由竞争到有效竞争,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起初,美国采取放任自由的经济模式,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垄断的产生使自由竞争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为此,美国政府进行改革调整,“限制自由竞争,提倡公平竞争,保证有效竞争。从自由竞争到有效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经济的稳步增长。”[56]
美国个人主义中的合理成份我们应该借鉴,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则应该予以抵制。这是因为:第一,中美文化模式不同。美国文化模式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突出群体。亨廷顿观察到了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引为上帝与人,个人与群体,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
权利与责任,自由与权威,平等与家长制之间关系的分歧。朱世达先生则把这种差别概括为:中国文化的模式注重的是内在世界,是形而上,是内省和智慧,而美国文化的模式注重的是外在的世界,是形而下,是知识和信仰;中国文化模式重视“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美国文化模式重视“理念”和“绝对精神”;在政治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模式强调贤人政治,是人治,而美国文化模式强调民主政治,是公民参与;中国文化的“仁政”是自上而下的,而美国文化的参与政治是自下而上的;在中国文化的模式中士大夫的精英文化与俗文化从来是泾渭分明、互不相容的,而在美国的文化模式中,精英文化与俗文化的界限不甚分明;中国文化模式崇尚无为,而美国文化模式则崇尚有为与进取。[57]中美两国国情与文化模式不同,个人主义在美国表现出来的积极方面,在中国由于缺少必要的条件而未必能发挥出来,中国人往往把个人主义视为利己主义的代名词。如果在中国提倡个人主义,就容易使一些人不关心集体,只为个人,惟利是图,这不符合我国倡导的既要讲物质文明又要讲精神文明的方针。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说得好:“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只能使人们离开社会的利益去追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享乐和向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制度。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个人主义思想成为我们的伦理道德原则,那又会引导我们走到什么道路上去呢?”[58]第二,个人主义在美国正遭到普遍反思而陷入困境。罗伯特·贝拉指出:“现代个人主义似乎正在提出一种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生活方式,然而,向传统形式的复归可能又要回到令人无法忍受的歧视和压迫之中。因此,问题在于,较为古老的公民传统和共和传统。是否有能力在忠诚其最深刻见解的同时重新表述自己。”[59]所以总的来看,美国个人主义正在走下坡路。
再次,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坚持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既体现着集体的长远利益,也包含着对个人正当利益的高度重视,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当前,我们弘扬集体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集体主义既是我们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我国社会应该特别弘扬的重要的价值导向。集体主义是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武器。”第二,“集体主义思想是我们国家团结统一、人民和谐一致、社会长治久安、中华民族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强大力量。”第三,“由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路,它必将强有力地保证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60]
总起来说,个人主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别无他物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美国文化的价值核心。它帮助资产阶级获得了独立,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因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目前,它已陷入困境,不少美国人正在寻觅一种开放的、合作的、创造性的、新型的个人主义。我们对待美国个人主义的态度,既不能简单地批判和否定,也不能盲目的迷信和追从,而应提倡扬弃个人主义,也就是说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合理成份,为我所用。
------------------------
[1]国内关于美国个人主义的相关成果主要有:朱平《美国个人主义析论》,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李其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透析》,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4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7—435页。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9页;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5页;孙有中和庄锡昌《细说美利坚》,文汇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2页,等等。
[2][5][6][11][13][15][16][18][20][22][23]爱德华·C.斯图尔特、密尔顿·J.贝内特:《美国文化模式》,卫景宜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183、183、183、177、178、183、186、191、192页。
[3]孙有中、庄锡昌:《细说美利坚》,文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4]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9页。
[7][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25—626、628—629页。
[9][10]启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义学说追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190、191页。
[12][28]Barry Alan Shain, The Myth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Prince 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pp.10—11, p.10.
[14][25][30][40][47][56]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2—55、53、54、54、58页。
[17][33]康马杰:《美国精神》,南木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9、38页。
[19]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新世界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0页。
[21][53]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5、115页。
[24]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60页。
[26][52]朱平:《美国个人主义析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7]J.艾捷尔编:《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赵一凡、郭国良主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29]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张友伦主编:《美国通史: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31]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经历》,谢延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77页。
[32]Robert M.Crunden,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Culture,Armonk, New York: North Castle Books, 1996, p.111.
[34]雷·艾伦·比林顿:《向西部扩张》(下册),韩维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30页。
[35]Ray Allen Billington,“The Frontier and the American Character”,quoted in John R.M.Wilson,Forging the American Character,Vol.1,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1, p.81.
[36]杨生茂:《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1页。
[37]John R.M.Wilson,Forging the American Character,Vol.1,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1, p.86.
[38]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页。
[39]李其荣:《美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115页。
[41]引自吴必康《美英现代社会调控机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42][43][44][48]威廉·渥德华特:《作为一种文化的美国》,陆兴华等编译,《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7期。
[45]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46][49]孙有中等译:《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5、64页。
[50][59]罗伯特·贝拉等:《美国透视——个人主义的困境》,张来举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181页。
[51]李其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透析》,《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4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0页。
[54]李庆余、周桂银:《美国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
[55]李惠萍:《美国人的价值观》,《美国大观》1997年第8期。
[57]朱世达:《美国的文化模式:对中国文化的启示》,《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
[58][60]罗国杰:《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求是杂志》1996年第14期。
作者简介:李其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武汉,430079
作文六:《个人主义》8900字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定义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词语解释
【名称】个人主义,
【拼音】gè rén zhǔ yì
【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
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句话直刺个人主义者的灵魂。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1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 2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这种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阐释者是霍布斯,人们常用机械主义来概括这种个人主义的立场。简要地说,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除了个人的目的,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边沁曾说,所谓“共同体”完全是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只是该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许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密尔曾经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在个人主义中至关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它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一个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该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者,他无须诉诸于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只要判定该行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乐,就可评价该行为的道德性。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个人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而无需要通过任何中介机构。伦理个人主义实际上使个人的意旨有了神圣性。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可能。政治个人主义的原则包括:( 1 )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2 )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3 )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经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强调个人通过竞争和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至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完整的个人主义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诸项基本规范则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作者:F.A.哈耶克
个人主义
1 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2 个人主义内涵
(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
(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
(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
(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
3 个人主义表现
(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
(2)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
(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
(4)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
(5)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
(6)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
(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
(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个人主义思潮在经济转型社会的滋生传播和表现:
1.个人主义通过市场传播
2.个人主义伴随西方文化传播
3.个人主义伴随学术界的研究与争论传播
4.个人主义与小生产意识相呼应形成人际传播
5.转型期的急功近利心理助长了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的道德观的影响:
1.对西方个人主义理论的认同呈上升趋势
2.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有加强趋势
3.影响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西方个人主义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危害:
1.造成青少年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障碍
2.为部分青少年奉行利己主义思想提供理论辩护
3.强化了少数青少年极端利己主义倾向
个人主义
政治系列
自由主义
显示▼发展
显示▼思想
显示▼学说
显示▼重要人物
显示▼区域
显示▼组织
政治主题
查 ? 论 ? 编 ? 历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
目录
[隐藏]
? 1 政治个人主义
? 2 个人主义和社
会
? 3 经济个人主义
? 4 反对观点
? 5 参考文献
? 6 参见
? 7 外部链接
[编辑] 政治个人主义
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
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理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集体的)幸福的架构。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事实上,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服务)。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法律。
[编辑] 个人主义和社会 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同时,贬低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如日本,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的社会,在后者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是“个人主义”的标准则会随着时间和国家而改变。举例而言,日本社会是非常以群体为取向的(例如“决定”往往是由团体的共识所达成,而非个人),而且也被称为“人格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相较)的社会。美国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的“最极端”,而欧洲社会则较倾向于认同“公共精神”、国家的“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动。 约翰·加尔布雷斯曾经提出一个经典的对照,他比较了“个人富裕而公共穷困”的美国和其他“个人穷困而公共富裕”的国家—例如欧洲,这种差异往往是和个人主义的程度和公共领域对于个人的干涉及课税程度一致的。
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照,但事实上这种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从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到混合的社会(例如二战后的英国)、到彻底集体主义的社会都存在着。一些集体主义者(尤其是无政府共产主义或自由社会主义者)在主张废除经济自由的同时,却也主张维持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反对极权主义的行动。然而,支持经济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则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要件,限制经济自由的国家最后必然会开始限制公民和政治的自由。
个人主义有时会与某些意识形态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或古典自由主义相连结,主张个人的行动应该由个人自行决定,除非牵涉到强迫力量的运用,否则国家或社会没有权利对于一个人的决策过程加以干涉。这种理论在有关产业管制政策的辩论里相当常见。
[编辑] 经济个人主义 在经济上,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作出他自己的经济决定,而反对由国家或社会共同体加以干涉。同时个人主义也支持个人拥有财产的自由,反对由国家或群体加以安排。这样的经济制度通常被称为自由放任或资本主义。
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评者则主张资本主义并非根基于个人之上,而是根基于公司和制度之上,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这些制度所决定的。不过,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政治集体主义相较,资本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制度,因为参与这样的制度是出于自愿和个人选择的。然而,资本主义也确实能在一些集体主义的社会运行,唯一的差别只在于:这是出自于个人的需求还是团体的需求。
[编辑] 反对观点 个人主义在某些社会和环境里是带有负面涵义的,认为个人主义是与自私相连结的。举例而言,个人主义在日本相当不受欢迎,因为日本社会认为,私利行为是背叛了一个人应背负起的责任及义务(例如家庭)。美国并没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这正是因为相信个人(而非社会)应该替自己负起责任。但美国的制度遭到了欧洲和其他拥有全民健保制度的国家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个人免受意外的健康问题伤害。在美国,健康保险是透过私人的契约加以提供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保险费用的人,政府则会提供他们免费的医疗保险(Medicare)使他们能够享有基础的医疗服务。 强调公共措施和社会责任的人认为,他们的政策其实是对个人有利的,认为过度的个人主义会造成个人伤害了他们自身。但个人主义者则以现实的角度反驳道:这样的公共措施往往会造成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而远非他们当初所设想的情况。
[编辑] 参考文献
? 亚当·斯密 国富论
? 卡尔·波普尔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 Alan Waterman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lism
? Lawrence Kohlberg Six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编辑] 参见
? 个人无政府主义
? 自由意志主义
? 古典自由主义
? 自由主义
? 集体主义
[编辑] 外部链接
? Individual-I
个人主义
所属分类: 哲学 哲学术语 哲学理论 教育
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
1 定义 2 基本特征 3 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 4 与社会有关的主张 5 与经济有关的主张
6 反对观点 7 相关词条 8 参考资料 个人主义-定义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并使之成为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
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
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但它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尽管消灭了个人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但它的影响仍然存
在。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实现了按需分配,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自觉性的社会里,个人主义的影响才能彻底消失。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不相容,不断消除个人主义的影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任务之一。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需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而是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个人主义-基本特征
个人主义
1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2个人主义内涵
(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
(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
(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
(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
3个人主义表现
(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
(2)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 (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 (4)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 (5)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 (6)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 (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 (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个人主义-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
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
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里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集体的)幸福的架构。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事实上,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服务)。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法律。 个人主义-与社会有关的主张
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同时,贬低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如日本,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的社会,在后者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是“个人主义”的标准则会随着时间和国家而改变。举例而言,日本社会是非常以群体为取向的(例如“决定”往往是由团体的共识所达成,而非个人),而且也被称为“人格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相较)的社会。美国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的“最极端”,而欧洲社会则较倾向于认同“公共精神”、国家的“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动。 约翰·加尔布雷斯曾经提出一个经典的对照,他比较了“个人富裕而公共穷困”的美国和其他“个人穷困而公共富裕”的国家—例如欧洲,这种差异往往是和个人主义的程度和公共领域对于个人的干涉及课税程度一致的。
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照,但事实上这种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从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到混合的社会(例如二战后的英国)、到彻底集体主义的社会都存在着。一些集体主义者(尤其是无政府共产主义或自由社会主义者)在主张废除经济自由的同时,却也主张维持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反对极权主义的行动。然而,支持经济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则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
缺的要件,限制经济自由的国家最后必然会开始限制公民和政治的自由。
个人主义有时会与某些意识形态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或古典自由主义相连结,主张个人的行动应该由个人自行决定,除非牵涉到强迫力量的运用,否则国家或社会没有权利对于一个人的决策过程加以干涉。这种理论在有关产业管制政策的辩论里相当常见。 个人主义-与经济有关的主张
在经济上,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作出他自己的经济决定,而反对由国家或社会共同体加以干涉。同时个人主义也支持个人拥有财产的自由,反对由国家或群体加以安排。这样的经济制度通常被称为“自由放任”或“资本主义”。
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评者则主张资本主义并非根基于个人之上,而是根基于公司和制度之上,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这些制度所决定的。不过,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政治集体主义相较,资本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制度,因为参与这样的制度是出于自愿和个人选择的。然而,资本主义也确实能在一些集体主义的社会运行,唯一的差别只在于:这是出自于个人的需求还是团体的需求。
个人主义-反对观点
个人主义在某些社会和环境里是带有负面涵义的,认为个人主义是与自私相连结的。 举例而言,个人主义在日本相当不受欢迎,因为日本社会认为私利行为是背叛了一个人应背负起的责任及义务(例如家庭)。美国并没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这正是因为相信个人(而非社会)应该替自己负起责任。但美国的制度遭到了欧洲和其他拥有全民健保制度的国家的广泛批评,他们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个人免受意外的健康问题伤害。在美国,健康保险是透过私人的契约加以提供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保险费用的人,政府则会提供他们免费的医疗保险(Medicare)使他们能够享有基础的医疗服务。
强调公共措施和社会责任的人认为他们的政策其实是对个人有利的,认为过度的个人主义会造成个人伤害了他们自身。但个人主义者则反驳道:这样的公共措施将会造成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而远非他们当初所设想的情况。
作文七:《个人主义》3300字
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
一、什么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团体主义,危害有什么?
个人主义又称利己主义。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 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 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 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 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由主义指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其结果正如**《反对自由主义》所说,使党内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列举到我们中队,就是个别同志存在不服从管理、自由散漫、要求松懈、作风松散的现象。自由主义是个人极端主义的最大体现!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欺上瞒下,这对我们的全面繁荣和发展无形中起了腐化剂的作用最终结果是自己犯错误,害己又害人啊!所以当前我们在净化自己思想灵魂的同时,反对自由主义是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 小团体主义是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体主义。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集体主义的修正。小团体主义只对本团体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对集体以外的成员进行孤立甚至歧视。小团体主义的危害甚大,我们要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向真正的集体主义迈进。不能搞伪集体主义,小团体主义是来源于团体之间某种共同利益的相互维护而不是相互提醒,相互警诫。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对小团体主义持模糊态度,不能意识到小团体主义的危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是需要共同维护的,但如果少数人想对本集体 利益绝对维护,而对大多人的利益不管不问,那么这少数人就要受到侵犯。要彻底反对小团体主义,就要做到从思想上认识到搞小团体主义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的侵犯而不是为了捍卫本集体的尊严和利益,搞小团体主义不仅达不到维护本集体利益的目的,而且极易引发本集体与其它集体的严重冲突,并引发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总而言之,如果在部队上大搞这些观念,打架闹事、自由散漫、摆老资格,在地方上阴奉阳违,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如此种种行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还会影响周围一大批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绝对和我们追求和强调的纪律观念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只会在堕落和腐朽的叉路上越走越远,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进步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二、如何进一步团结协作能力,建设和谐型单位
1、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我们大家在部队这个平台上,在一起工作,相互交流,在共同探讨中提高认识,把工作的主动性与前瞻性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经常讲,能在一起共事是缘份,应该珍惜这个
缘份,搞好团结。战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彼此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要有克己容人的处世态度,对他人一味地求全责备,就没有人能愿意与你共事,让我们把良好的人际关系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使人人都坦诚相见、彼此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增强凝聚力。
2、要多一点精神,多一些协作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我们每个成员。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一个团队就是一把利刃,一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利刃。我们大家都听说过 “人心齐,泰山移”的俗语,也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故事,这就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提倡狼道精神,狼群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永远的危机与战斗意识,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团队的优势是个人无法比拟的!即便是再骁勇善战的狼,也比不上一个狼群所表现出的强大攻势!而人也如此,即便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人,离开了团队也不会有很大的作为!我们的集体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实现自我的团队,一项工作既要有团队领导的运筹帷幄,又要有我们每个人的团结协作,辛勤工作,只有好的质量,好的效益,我们的团队才能发展。团队的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成功,而我们每个人的成功也关系着团队的发展与壮大!人生若要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必须要依托于一个成功的团队,而一个团队若要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凝聚力,谁不想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团结让我们缩近彼此的距离,团结定会让我们走向新的高度。
3、多一些责任,多一些品质
有责任心的人总是努力去尽到自己的职责,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为单位着想。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定能对他的工作、单位和他人负责。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单位和大家团结协作的人格品质,只有有责任心,才能把单位的事情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做,用行动来感动人,用行动来赢得大家的理解和尊重。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发奋图强的干劲,是永不消失的精神,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自己、为他人、为单位负责。责任心对我们军人工尤为重要,处处都需要我们有较高的责任心,处处需要我们密切配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好的工作质量,没有责任心就不能确保飞行安全,没有责任心和大家的密切配合就不能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耽误训练,没有责任心就不能履行好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我们大家把单位的荣誉和我们每个人的荣誉捆在一起,我们大家才能更加团结协作,更加齐心协力,更好的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如果我们大家团结协作做到这些,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将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工作时将会更加团结协作,和谐共处。
4、多一些文化,多一点文明
良好的军营文化对军人是否能团结协作、和谐共处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养成互相尊重,认真聆听他人讲话,不冒昧打断、不人身攻击、不断章取义的习惯,这样我们才能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其次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有错误就推诿,一有成绩就表现,只有遇到困难时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绿叶衬红花的奉献精神,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德才兼备,才能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单位创造价值。第三努力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掌握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管理能力、工作方法、提高看问题的高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第四、要互相团结,团结是一股力量,不能战胜的力量;团结是个人与集体有效结合,团结需要配合,需要信任,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要我们目标相同,方向一致,我们就能紧紧地抱成团,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5、多一些守纪意识,多一些集体荣誉感
部队管理制度是军人的行为准则,只有建立这个行为准则,我们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应该做什么,避免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才能少出现错误。只有落实好制度,才能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才能杜绝有损单位和自身形象的牢骚言论,才能够形成一种正气,才能避免形
成你和我好,我和他好的怪圈。
战友们、兄弟们,让我们大家一起敞开胸怀,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团结与协作,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增强我们的文化知识,丰富内涵,落实好我们的制度,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了强军梦,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为了我们个人理想的实现,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努力拼搏。
作文八:《个人主义》7100字
第25卷第5期李定春:个人主义□
11
个人主义
李定春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3)
一
个人主义是一个涉及人类历史和现实、牵动
情感和理智、影响理论和实践的概念,也和人类社会许多类似的概念一样,人们在言说“个人主义”时各执一端,使其显得颇为诡异模糊而难以把握。但是,从事观念史研究的学者却为这些制造麻烦”的术语找到了把握它们的有效方法。美国《观念史学刊》的创始人A·O·洛夫乔伊指出:“考察一下那些用缀以‘主义’或‘性质’的常见名称来标示的学说或思想倾向,也许并非多余,尽管它们偶尔可能是,但通常不是思想史家所试图区别的那种基本单位。他们大都是一种复合物,对此,思想史家必须使用分析的方法。唯心主义、浪漫主义、理性主义、超验主义、实用主义……所有这些制造麻烦、经常混淆思想的术语,都是由复杂的而不是由单一的成分组成……”[1]洛夫乔伊认为,从任何“思想体系”或“主义”中,都可以分解出种种类型的“单元观念”(unit-ieads),因为“任何哲学家或学派的整个学说体系,几乎都是复杂而多元的综合体,……是各种各样的单元观念的群集而已”[2]。因此他说:“在我看来,思想史家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逻辑分析———在文本之中识别并在文本之外分离每一个我将称作基本或原始观念的东西,一并加以证明;这样,无论它在什么场合出现,无论使用什么样的称谓或措辞,也无论是在多么不同的思维领域,我们都能够认出它。”[3]
正是凭借观念史的研究方法,英国学者史蒂文·卢克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对“个人主义”的语义梳理和观念阐释。在《个人主义》一书中,卢克斯在对个人主义概念做了历史的梳理之后,在理论上初步厘定了个人主义的基本思想观念。他认为在最基本的层次上,个人主义包括四个基本观念:个人的尊严、自主、隐私和自我发展,而
且,这四个方面有机联系地构成个人主义的核心观念———
平等与自由:个人的尊严是平等思想的核心,后三者是自由思想的中心词。个人有其尊严,应该把个人当作一个人来尊重,因为人是目的。尊重个人应该可以施与所有人,这里包含着平等的观念。尊重个人的一个最基本含义是保护他的自由。那么,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自由呢?至少有三种情况:第一,个人的行为必须出自自己的自主决断,不受外力的压迫与强制;第二,不受强制的另一个意思是存在着一个私人的领域,如果这个隐私的领域受到了侵犯,也就没有自由可言;第三,自由的个人应该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实现自身的潜能,促进自我发展。[4]
强调自然人性和个人本能是个人主义人性观念的基础。卢梭就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有寻求自我保存、追求个人幸福的一面,他指出:“人的最原始的感情就是对自己生存的感情;最原始的关怀就是对自我保存的关怀”,“追求幸福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动力。”[5]显然,个人主义假定个人是一种既定的抽象的个人,这些个人有着既定的兴趣、愿望、目的、需要等等,而社会或国家则是满足个人诸种需要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个人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个人幸福永远是人们行为的依据,道德上的善恶也是以是否增进个人快乐为标准,而自然人”、“经济人”等成为霍布斯、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个人主义者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认识[6]。在这种人性观念的基础上,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作为价值主体具有不受外来干预的自我支配权,因此,当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其利益和目标的时候,便应给予充分的认可。在个人主义思想发展史上,这一观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世纪禁欲伦理的对立面,这种对个人幸福追求的确认,不是超验的和彼岸的,而是现世的和感性的。彼特拉克的那句名言———“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7]即是个人主义幸福观的素朴表达。在后来的历史演化中,对个人世俗感性幸福
““
1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的追求有两个主要走向:一是追逐财富,积聚资本的功利谋划;一是寻觅新奇、张扬自我的个性表
,称后一个现。前一个走向为“功利型个人主义”
走向为“表现型个人主义”,它们构成了现代自由
生活的两种基本样态[8]。
当然,个人主义还有一个更为核心的思想原则———个人本位观念,它也是个人主义最为遭人诟病的根本原因:反对者认为个人本位导致了人的极度自私和团体意识的淡漠、传统集体道德伦理的丧失和溃败,认为个人主义从个人本位出发,以个人为中心必定导致自私自利、缺乏协作的精神、否定社会和团体的存在、威胁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利益。个人主义者并不讳言、甚至张扬个人本位的思想,他们把个人推举为至高无上的价值中心。康德曾以一句名言概括了个人主义的这一思想原则:“无论是对你自己或对别的人,在任何情况下把人当作目的,决不只当作工具。”[9]将这句名言简化一下就是“人是目的”。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个人,是与社会整体或国家相区分的个人。“人是目的”确认了个人是终极价值,最集中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信仰。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本位的思想原则具有三重意蕴:一是坚持关于社会的“维名论”立场,即把个人视为生活中唯一真实的存在,而把社会、集体等看作是没有自身独立意义的“虚构的团体”[10];二是推崇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优先性,即把个人权利视为圭臬,而把社会的制度安排仅仅看作是保障或实现个人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三是承认每个“个人”都是本体,“就是把个人当作人来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11]———这里面蕴含的是个体平等与个体自由相互辨证的观念。正因为固守个人本位的思想,个人主义才得以延续它作为一种思想概念的一致性。早期个人主义
者张扬天赋人权论,旨在与上帝造人、教会代上帝牧人的论调相抗衡,与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争高下,目的就是使个体的人从个体以外的关系中解脱出来;现代个人主义者揭示人的异化、反对专制集权政治的出发点也是个人本位的思想。正是从个人本位观念出发,个人主义才自然衍生出其他的基本观念。
“新概念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时,意义与其说发生了‘转型’,不如说在后者的地域性环境中得到了再创造”。[12]上世纪初鲁迅先生言:“个人一语,入中国未三四年,号称识时之士,多引以为大诟,苟被其谥,与民贼同。意者未遑深知明察,而迷误为害人利己之义也欤?夷考其实,至不然矣。”[13]几十年后梁漱溟也说:“假若你以‘个人主义’这句话向旧日中国人去说,可能说了半天,他还是膛目结舌索解无从。因为他生活经验上原无此问题在,意识上自难以构想。虽经过几十年西洋近代思潮之输入,在今天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亦还把它当做自私自利之代名词,而不知其理。”[14]梁先生此言过后又有半个多世纪了,其间“个人主义”①经过多次批判与“清除”,它更成了一个不容争辩的贬义词。“个人主义”进入中国所遭遇的情形正如阎克文先生所说:“毋庸讳言,作为西方思想学术基本概念之一的‘个人主义’和其他不少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也发生了类似鲁鱼亥豕般的意义嬗变;其中既有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以致它原有的价值指向最终萎缩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道德评价,这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日常影响至今仍然如影随形。”[15]
二
关于“‘个人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个论
①“个人主义”一词自近代进入中国后几乎一直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尤其是1949年后,“个人主义”在我国成了不道德和自私自利的
代名词,典型说法则是“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1980年代初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的界说实际上还延续了此种涵义: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上的反映。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的最后和最完备的形态,因而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身上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尔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9页。)1980年代中国关于“个人主义”最为通行的解释则是:“一切从个虞我诈等。
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至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73-374页。)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辞典》仍对“个人主义”作这样的解释:“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等。”不过,也应该注意到当下中国对“个人主义”看法的变化,如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观念,主张把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等价值及权利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相违背的。”(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63页。)此说不但把早些时候赋予个人主义的贬义色彩全解除了(贬义全都放在了“极端个人主义”概念上),而且肯定了个人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历史作用。
第25卷第5期李定春:个人主义□
13
题,学界已经有了一些较为具体的研究,具备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关键词”的基础。“个人
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流播以及它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学界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论析,如邓国伟《关于五四个性主义文学及其走向问题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李今《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年)、王铁仙《中国文学中的个性主义潮流———从晚明至五四》(《文艺理论、王爱松《个人主义与“五研究》2001年第3期)四”文学》(《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高玉《“个人”与“国家”的整合———论中国现代文学“自由”话语的理论建构》(《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姬蕾《论个人主义与“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等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成果。也有学者认为从“五四文学”、“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发展到中国当代“**文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个人主义思想观念的存在机制,持续的压抑、清理“个人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文学确定自身在中国文坛主宰地位的过程。①另外,汪晖的《个人观念的起源与中国的现代认同》(载《汪晖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刘禾的《个人主义话语》(载《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以及金观涛、刘青峰合著的《中国个人观念形态的起源、演变及其形态初探》(《二十一世纪》2004年8月号)、魏韶华、金桂珍合著的《“个人主义”———“五四”一代之“公同信仰”———从鲁迅、胡适的易卜生观切入》(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等则从思想史、观念史的角度研究了“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或“个人主义话语”的中国流播变迁。当然,我们更要特别注意普实克的研究,一般学者都强调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观念引进以后对中国个人观现代转型的关键作用,但普氏却在其研究中发现了也许是中国本土的个人观念因素起到了根本作用。他指出:“现在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始于明朝。这场变革即使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也终将达到目的,其主要是中国内部的力量,而且其
渊源也在中国国内。而欧洲的侵略只不过是加速了它的进程而已。”“一个现代的、自由的、自决的个性,自然只有在这些传统观念、习俗以及它们所赖以存在的整个社会结构被粉碎和清除之后才可能诞生。所以,中国的现代革命———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个人和个人主义反对传统是意识形态的革命——
教条的革命。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认识现代中国的思想和艺术中存在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的无比重要性。”“如果说革命时代的文学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对旧的封建制度的反抗,那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清代文学中发现的类似倾向则是封建制度行将产生危机的第一个先兆,我们在其中发现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证明了个人从传统思维方式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它们也是表明封建制度强加于个人的束缚已经松弛的一个标志。它们预示着,个人开始使自己从过去所有的清规戒律中解放出来———至少是在思想上解放出来。”[16]
[参考文献]
[1]A.O.Lovejoy.TheGreatChainofBeing:AStudyHistoryofIdea[M].Cambridge,Mass.,1936.5-6.[2]曹意强.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J].新美术.2006,(6):38-39.[3][4]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M].阎克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2、115-119.[5]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12、114.[6]夏伟东,李颖,杨宗元.个人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4.
[7]彼特拉克.秘密[A].北京大学西语系.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性论言论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11.
[8]罗伯特·贝拉等.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M].翟宏彪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1.46-55、214-216.[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唐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3.[10]边沁.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A].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
①相关研究成果参见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文艺学刊》,1955年第2-3期);刘忠:《集体主义对个体意识的改
造与消融———从“延安文学”到“十七年文学”的一种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60-65页);王丹丹:《论中国新诗发展中的个人主义思潮(1917—1949)》《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05-109页);张根柱、曹允亮:《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延安作家思想转变历程论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54-61页)。
14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6.212.
[11]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1.[12]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5-36.[13]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0.
[1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45.
·卢克斯.个人主义[15]阎克文.译者前言[A].史蒂文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6]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A].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M].李燕乔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29.(作者简介:李定春,男,文学博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神话叙事
吴
(南京大学
妍
南京
21009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
自人类步入文明,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20世纪那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衷于神话。现代艺术发展的神话化倾向和人文科学中对神话研究与日俱增的兴趣同样格外引人注意。20世纪,只有神话才能超越社会历史的限定和时间空间的限定来表达人类存在的永恒的或本质性规律。神话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然而历史发展到了当代,当文学重新找到神话,那么一切的奇迹又将由此开始。
一
神话与神话叙事
,涉及宗教,民谣,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分围”
析与美学等众多领域;在今天的语境下,“神话还可以被看作一种信仰或信条,譬如,美国的‘一夜暴富神话’和‘西部拓荒神话’就属此类”[1]。这里的神话已经含有虚假的意味。
无论神话有多少种定义,毫无疑问的首先它是一个故事。在此,我更乐意使用希腊语中“神话”一词的表述:“神话是故事,神话是叙述性或诗性文学。”[2]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神话”既是“情节、叙事性结构”,“寓言故事”,其反义词为“理念”,故神话是非理性的、直觉的。神话虽然非常重要,但要为神话做一个共识性定义却相当困难。卡西尔曾说过:“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逻辑分析了。”[3]尽管学者们对神话的看法定义见仁见智,但对神话的一个性质,即叙事(narrative)则是有共识的。叙事包括对未知事件的叙述,也包括通过符号的形式与具有神秘性质的事物进行沟通,它具有戏剧性的转化能力。
当神话遭遇文学,这种“叙事”的特性得以充分展开。神话与文学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就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到神话。文学课程的一个常规主题就是在西方文学中寻找古典神话的人物、事件和主题。神话与文学的另一种关系由简·哈里森和她的古典主义同仁吉尔伯特·默里、F.M.康福德开创,
神话的定义纷繁复杂,但却莫衷一是。文艺
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对神话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并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从狭义到广义,从特指到泛指,可以开列出一长串的名单。马克思把神话看作人类蒙昧野蛮时代对自然力想象中的支配与征服。鲁迅认为它是初民对天地万物“以神抵为中枢”的解释。这里,他们所指的神话是原始神话故事,也就是神话最基本最为人熟悉的一般概念。与这种狭义的神话意义相对的有广义的神话之说。神话学者袁柯就指出,各个历史时期随时都有新的神话产生,并将之划分为神话,传说,仙话,历史等九个门类;美国著名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主张“神话是一个意义的范
作文九:《个人主义》3700字
为个人主义画像
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
不正之风产生最根本的思想根源,其表现主
要有以下种种:
1. 投机谋官:权欲熏心, 官迷心窍, 不是靠提高自我素质取 得进步,而是的把提拔的希望寄托于与领导的个人关系 上,攀高结贵,有意与领导套近乎,搞感情投资,投其所 好,取悦领导,只为领导负责,不为事业考虑,只唯上, 不唯实,宁肯事业受损,亦肓目服从,以示忠实可靠,四 处奔波,上窜下跳,托关系找门子跑官,更有甚者,公开 伸手要官。
2. 明哲保身:不做事,只做官,不求进取,只求安稳,不求 有功, 但求无过, 用人只考虑平衡照顾, 不考虑事业发展, 以求稳怕乱, 选人只考虑是否好驾驭, 不考虑有利于工作, 用庸才,压人才,处理问题只和稀泥,不分是非,查处案 件先摸关系网, 对于有来头有关系的人和事, 一概采取推, 拖,压的策略。
3. 沽名钓誉:以千方百计树立个人威信为特征, 工作急功近 利,搞短期行为,以求早出成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摆 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作风飘浮,说空话,说大话,甚至 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 一心扩大个人影响, 喜欢当电影明
星。
4. 以权谋私:利欲膨胀, 一切向钱看, 投机钻营, 谋取私利, 有实惠的事抢着干, 务虚的工作不愿沾, 利多大干, 利少 小干,无利不干,拿职权作交易,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 处,搞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名为大家,实为自己,利 用职权贪污, 受贿, 发横财, 在管钱管物的关键岗位安插 亲信,以便于谋取私利。
5. 拉帮结伙:拉山头,搞宗派,培植个人势力,在同志间亲 亲疏疏, 划小圈子, 吃吃喝喝, 拉拉扯扯, 热衷于搞同学, 同乡的特殊联络,增强小团体的凝聚力,以相互利用。 6. 以和为贵:放弃党性原则, 利用手段广交朋友, 信奉坚持 原则意见多, 你好我好选票多的处世哲学, 以感情代替政 策, 以关系代替原则, 利用手中职权通人情, 甚至不惜向 熟人朋友泄露组织机密, 讨好人的事抢先干, 得罪人的事 绕道行, 对下属随意许诺, 或违犯政策, 以损害国家利益 为代价卖人情,以视体贴,关怀,无中生有,捏造事实, 为讨好某些人而伤害他人, 取消党内思想斗争, 只求一团 和气,庇护纵容干部中违纪行为,冠以“给干部作主” 。 7. 怯事卸责:以怕担责任为特点,谨小慎微,胆小怕事, 工作不主动,遇事不表态,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使下属 无所适从,处理问题左顾右盼,优柔寡断,久拖不决,出 了问题上推下卸, 不敢承担责任, 回避矛盾, 恪守多一事
不如少一事的信条, 下属遇到非难或不公道的待遇, 不敢 表态,不敢出面做工作,不敢为其撑腰作主。
8. 讳疾诿过:以缺乏自知之明, 过高估价自己, 护短为特点, 一贯正确,容不得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说就跳,一 动就闹, 好做手电筒, 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只看自己的长 处,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同志的关系, 一有不同意见就结恩怨,一批评就有成见。
9. 唯我独尊:只考虑个人权威和面子, 不顾及同志关系和群 众影响,唯我独尊,唯我为大,只能顺从,不许有不同意 见,只许一言堂,容不得民主,一但得罪即耿耿于怀,穿 小鞋,图报复,言则喜欢阿谀奉承,动则乐于前呼后拥, 反之则大为不悦,怅然若失。
个人主义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不断侵蚀着 我们的肌体,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克服和抵制。
谈魄力
考查了解一个干部,人们常常对这个干部的工作魄力 给以评价。
魄力是一个人处理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 是反映一个人个性心理品质的一项主要内容, 一个有魄力的 干部,一般表现为工作大胆,处理问题果断,工作中创新并 敢于承担责任,特别在处置复杂的棘手问题时,既表现的沉 稳冷静,且又有胆有识,工作卓有成效,政绩突出,但是, 在现实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评价一个干部的魄力,人 们往往把那些点子多,胆子大,态度粗暴,处事草率的干部 说成是有魄力的干部,甚至把一些专横武断为所欲为的干部 称其为魄力大,反而把那些工作细致认真,考虑问题周密, 作风严谨,处事谨慎的干部误认为魄力不大或无魄力,这都 是对魄力内涵的错误理解。
看一个干部有没有魄力或魄力大小,不能单从直观的 表面印象出发,而应对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全面考察和 分析, 才能断定, 否则, 就很难准确地评价一个干部的魄力, 一个真正有魄力的干部,我认为起码应具备这样的素质,即 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广博 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事业心与责任感是一个干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这种事业心责任感是干部对所负责任的自觉认识, 一个具有
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干部无私无畏,对工作负责,勇挑重担并 敢于承担责任,甚至为了事业的发展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 出非凡的魄力。
魄力是胆与识的结合,有胆必有识,有识无胆和有胆 无识都称不上有魄力,一个有魄力的干部,除了应具有一定 的胆略外, 更主要的是应具有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与广博 的知识,一个干部所处的实践背景,所要求具备的知识结构 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其魄力的内在活力,一个有胆有识的 干部, ,反映在处理问题上的果断性是其一大特点,只有丰 富的工作经验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各种问题面前是非分 明,面对现实作出符合实际的决断。
魄力,突出的表现在一个干部工作上的勇于创新,要 想工作上不断创新,就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这种 能力的干部,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一切,看 起来似乎毋庸置疑和习以为常的东西, 能独立自主地探索工 作中的一切问题,这应该是一种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干部 他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断开拓进取, 创造出新的成绩, 这才是一个有魄力的干部的魄力最终落脚 点,与此相反,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干部,没有自己 独立的探索与判断,永远服从于现有的结论和经验,是难以 冲破常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是不会有什么魄力的。
要注意提高非权力影响力
领导者实现领导职能, 带领部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主要 靠的是领导者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自己的思 想行为,职权等因素影响和改变他人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领 导科学把领导者的影响力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两种,权力影响力主要由领导职权要素构成,他是由哪一级 组织赋予的,具有指令性和支配性,非权力影响力主要由思 想品德、知识、才能、情感等要素构成,他不是由哪一级组 织赋予的,不具有指令性,是领导者自身通过学习和修养自 然形成的央现实领导活动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具有同样职 权的领导,有的领导威信较高,下属对其有令则行,得到拥 护和爱戴,有得则威信较低,下属对其有令不行,或即使听 从也消极怠工,效率低下,这表明组织上虽然给予不同领导 者以相同的权力影响力, 但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 究其原因, 就在于他们的非权力影响力的不同, 作为领导者在实践中怎 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呢?就此问题谈以下几 点:
一是提高自身素质,领导作为单位或部门的决策指挥 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仅要精通分管 部门的业务,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语言知识,心理学 知识,积累自己的知识素养,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 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组织指挥调动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
了自身素质,就会强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是严于律已,率先垂范,由于领导者在单位所处的地 位,其一言一行群众都非常关注,领导的言行往往成为群众 行动的参照系,做为领导者必须对已从严要求,要求群众做 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执 行制度上应率先垂范走在前边,在利益面前,应尽量考虑部 属,做到廉洁勤政公道正派,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 不搞特殊化,这样就会增强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得 到信赖和拥护。
三是敢于否定自我,虚心向群众学习。古人云“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领导者虽然各方面素质比周围的人要高一 些,但其工作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错了就改正过来, 不文过饰非遮遮掩掩,要宽宏大度让群众大胆提出建议,虚 心向群众学习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民生决策,对群众 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四是关心下属:以情感人都是有感情的领导者与下属 朝夕相处,共同工作中的交往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作 为领导者应注意与下属沟通感情,关心下属的生活,了解下 属的苦衷,并帮助下属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这样就会 缩小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距离,唤起下属最大的工作热情, “士为知己者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 是讲究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原则
方法,技巧等诸要素合成的一个有机体,是在领导活动中不 断总结而成的。比如有的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对下属动辄训 斥,时间一久下属就会产生消极对抗心理,从而削弱了他在 群众中的影响力, 因此领导者必须不断学习和总结他人的领 导方法和艺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
总之, 培养和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是取得较好领 导效果的关键一环, 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 夕之事,需经过领导者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加强修养。
作文十:《个人主义》3600字
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 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 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 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 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 individuum ,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 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思想家,如英国的 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 善恶的重要标准。 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 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 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
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 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
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 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
但它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尽管消灭了个人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实现了按需分配,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自觉性的社会里,个人主义的影响才能彻 底消失。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不相容,不断消除个人主义的影响,是共产主义 道德的基本任务之一。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需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 益和个人需要,而是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
(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 2个人主义内涵
(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
(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
(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
(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
3个人主义表现
(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
(2)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
(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
(4)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
(5)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
(6)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
(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
(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
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 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 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 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一 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 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 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 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里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个 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 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集体的)幸福的架构。每个独立的个 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 事实上, 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 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 服务)。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 体之下的法律。
与社会有关的主张
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 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 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 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 (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 。 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 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 同时,贬低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 如日本, 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 的社会, 在后者的社会里, 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 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是“个人主义”的标准则会随着时间和国家而改变。举例而言,日本社会是非常以群体 为取向的(例如“决定”往往是由团体的共识所达成,而非个人),而且也被称为“人格发展缓慢”(与西方 国家相较)的社会。美国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的“最极端”,而欧洲社会则较倾向于认同“公共精 神”、国家的“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动。
约翰·加尔布雷斯曾经提出一个经典的对照, 他比较了“个人富裕而公共穷困”的美国和其他“个人穷困 而公共富裕”的国家—例如欧洲, 这种差异往往是和个人主义的程度和公共领域对于个人的干涉及课税程度一 致的。
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照,但事实上这种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从高度个人主义的社 会(例如美国)到混合的社会(例如二战后的英国)、到彻底集体主义的社会都存在着。一些集体主义者(尤 其是无政府共产主义或自由社会主义者)在主张废除经济自由的同时,却也主张维持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反 对极权主义的行动。然而,支持经济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则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 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要件,限制经济自由的国家最后必然会开始限制公民和政治的自由。个人主义有时会与 某些意识形态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或古典自由主义相连结,主张个人的行动应该由个人自行 决定,除非牵涉到强迫力量的运用,否则国家或社会没有权利对于一个人的决策过程加以干涉。这种理论在有 关产业管制政策的辩论里相当常见。
反对观点
个人主义在某些社会和环境里是带有负面涵义的,认为个人主义是与自私相连结的。
举例而言,个人主义在日本相当不受欢迎,因为日本社会认为私利行为是背叛了一个人应背负起的责任及 义务(例如家庭)。美国并没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这正是因为相信个人(而非社会)应该替自己负起责任。 但美国的制度遭到了欧洲和其他拥有全民健保制度的国家的广泛批评, 他们认为国家应该保护个人免受意外的 健康问题伤害。在美国,健康保险是透过私人的契约加以提供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保险费用 的人,政 府则会提供他们免费的医疗保险(Medicare )使他们能够享有基础的医疗服务。
强调公共措施和社会责任的人认为他们的政策其实是对个人有利的, 认为过度的个人主义会造成个人伤害 了他们自身。但个人主义者则反驳道:这样的公共措施将会造成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而远非他们当初所 设想 的情况。
从西方翻译过来的, Individualism 。原
本是正面的概念, 强调人的独立、 价值和尊严, 与专制主义针锋相对, 和自私自利、 损人利己是两码事。 Egoism 指非常自私只考虑个人的思想,但是在字典中也被翻译成个人主义。西方原本词义不同的两个单词被翻译成一 个中文词汇,这就混淆了概念,使个人主义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五四新文化时期,个人主义还没有被歪曲,那 时在鼓吹思想自由、 个性解放的文化人中, 个人主义是一个正面价值的道德观念, 体现了人的现代化追求。 1949 年以后,个人主义成为一个坏东西。周扬说:“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是万恶之源。”个人主义成为集体主 义批判的对象。自由与个人主义相联系,自由与民主体制相联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这些是现代公民 社会的价值支撑。否定个人主义,只承认集体主义,是个人完全失去自觉,人人就都变成了“驯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