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
———写在建党91周年之际
周正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的一百年,由于清政府倒行逆施,抛弃了中华文化,带来的是丧权辱国,列强侵略,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西方的各种思想传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从**思想到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一系列先进的理论。这些先进的思想与理论使我们的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当代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现代强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的丰富,理应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可是现实并非这样,盲目崇洋媚外,拼命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浪费现象严重,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赌博风盛行,离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食品安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考试作弊??等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协调的现象令人担忧。说明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直接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需要精神食粮,需要学习真正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历史学汤恩比博士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佐就预言:未来的二十一世界是中国人的世纪,解决二十一世纪的各种问题要靠大乘佛法与孔孟之道。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几年前,北京天安门侧方竖起了9.5米高的孔子雕像,国家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作为法定节日放假让人们享受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国外相继建立了很多的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的读物也在社会上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学到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与精髓,有党校教授、有企业老总、有电视台记者,节目主持人,有税务局长,有学校校长,有电影演员,有医院收红包医生及学校老师,也有迷途
的学生、社会犯罪分子??,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曾经错在哪里,知道怎样改过,明白会说“我错了,天堂之门从此为你打开。”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的个人身心和谐,怎样才能家庭和谐,公司和谐,社会和谐。安徽庐江汤池小镇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心的老师们,以自己真诚的言传身教,半年就使当地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成立了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走遍全国各地,义务为民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很多曾经走错路的人迷途知返,重新做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他们才是真正学习宣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行者,而不是写写文章,发发议论的空头理论家。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者,正在为和谐社会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文明的根,她倡导和为贵、道法自然、百善孝为先,与共产主义理想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丢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丢掉中华民族的根。国外很多人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愿意虚心学习。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中国共产党员,理应自觉学习、宣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继承者与受益者。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要有民族自豪感,要以我们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我们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作为补充,但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本。
作文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88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
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古代诗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
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
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在千古美文的滋养
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浓浓的文化
氛围中,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
标所在。
综合素质 情感 兴趣 体验 能力 习惯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姓名:沈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
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
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
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
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语文课程还应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
1
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千百年来,诵
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情达意,
这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也都提倡让小
孩子背诵经典诗词,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表达水平,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充分说明了朗读、背诵诗词的重要和必要。小学生多背诵一
些古诗词,和历代“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
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先贤的知己;知道唐宋元明各朝代,了
解了历史变迁;体会蜀道之难,泰山之险,初步学习地理知识;感悟“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触辩证法常识;懂得“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心中充满热爱,涌动激情??
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
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古诗词将成为
促成学生人格的全面成长,启迪他们一生的源头活水。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
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目
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数量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
能适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希望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提
高,就要补充大量的名家名篇,使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收获。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
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
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 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
2
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
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
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
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
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
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
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用了不到
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
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
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
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
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
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
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2、提高诵读认识,激发诵读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
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
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
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
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
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
3
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了解诗人生平,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的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
喜欢诵读。如果老师再组织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把诵读当
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
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恐怕比
背诵几百首诗词对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更大。
3、感悟诵读快乐,促进诵读体验。
虽然诵读古诗词重在“诵读”,但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年代久远,内容深
刻,表现着作者的丰富阅历,因此有些不易为小学生理解。他们往往能把一首诗词
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诗词内容,自然没有兴趣。
一般而言,小学生喜欢古诗,是因为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需
要我们把握好每首诗词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
感悟诗词的意境,反复吟诵。
如果学生从小就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诵读声中长大,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诗词所包含的意
境和韵味,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爱的美好,体验到诗
词的美妙,生命的崇高。这种感受将成为他们不断诵读诗作的强大动力,使诵读成
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他们认识的窗口,
使他们与文学大师直接对话,这必将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
影响。
4、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诵读能力。
小学生做事往往带有很浓的情绪特点——做得越好越愿意继续做。同样,在诵
读古诗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他们的成就感,对诵
读水平高的,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诵读水平低些的,只要有进步,就应
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在学生对诵读有了
一定的积累、兴趣、体验之后,就要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帮助他们了解押韵、对
仗、平仄等知识,使他们从诵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诵读实效。当看到满眼
荷花时,他们自然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上高山后,他们
又会自然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路难行时他们会想到“黄鹤之飞尚不
4
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倒掉剩饭时,他们可能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诗词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学生一遍遍地诵读琅琅上口的
诗词,提高了的朗读能力。同诗在诵读中不断地探究诗词的内涵,提高了理解能力;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表达能力??这些能力
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诵读的热爱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学生综合
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一个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诗词时,他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
而生。如果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他们必
定会对祖国语言、民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成为一
个有爱心、有信心的人。
同时学生在古诗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不断向语文学习的其他方
面,向其他学科,向课外拓展,使学生各个学科,课内课外,全面发展,终生受益。
5、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
以致用,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
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实现古诗词“量”的积累的同时,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对所背
诵的古诗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
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文时学生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会大放光彩。如果学
生能够在平时读书、写作、说话时恰当地运用诗词,必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
学生在明白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学
有所成的境界时,那种成功的快乐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只要学生喜欢诵读,把诵读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就
会自觉主动地诵读,提升艺术品位,丰富生活,提高文学素养。当学生在千古美文
的滋养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
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
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
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
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
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语文课程还应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
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
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千百年来,诵
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情达意,
这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也都提倡让小
孩子背诵经典诗词,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表达水平,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充分说明了朗读、背诵诗词的重要和必要。小学生多背诵一
些古诗词,和历代“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
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先贤的知己;知道唐宋元明各朝代,了
6
解了历史变迁;体会蜀道之难,泰山之险,初步学习地理知识;感悟“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触辩证法常识;懂得“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心中充满热爱,涌动激情??
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
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古诗词将成为
促成学生人格的全面成长,启迪他们一生的源头活水。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
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目
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数量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
能适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希望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提
高,就要补充大量的名家名篇,使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收获。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
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
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 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
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
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
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
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
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
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
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用了不到
7
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
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
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
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
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
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
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
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
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
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
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
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
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了解诗人生平,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的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
喜欢诵读。如果老师再组织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把诵读当
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
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恐怕比
背诵几百首诗词对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更大。 3、促进诵读体验,感悟诵读快乐。
虽然诵读古诗词重在“诵读”,但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年代久远,内容深
刻,表现着作者的丰富阅历,因此有些不易为小学生理解。他们往往能把一首诗词
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诗词内容,自然没有兴趣。
8
一般而言,小学生喜欢古诗,是因为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需
要我们把握好每首诗词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
感悟诗词的意境,反复吟诵。
如果学生从小就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诵读声中长大,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诗词所包含的意
境和韵味,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爱的美好,体验到诗
词的美妙,生命的崇高。这种感受将成为他们不断诵读诗作的强大动力,使诵读成
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他们认识的窗口,
使他们与文学大师直接对话,这必将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
影响。
4、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诵读能力。
小学生做事往往带有很浓的情绪特点——做得越好越愿意继续做。同样,在诵
读古诗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他们的成就感,对诵
读水平高的,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诵读水平低些的,只要有进步,就应
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在学生对诵读有了
一定的积累、兴趣、体验之后,就要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帮助他们了解押韵、对
仗、平仄等知识,使他们从诵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诵读实效。当看到满眼
荷花时,他们自然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上高山后,他们
又会自然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路难行时他们会想到“黄鹤之飞尚不
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倒掉剩饭时,他们可能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诗词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
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学生一遍遍地诵读琅琅上口的
诗词,提高了的朗读能力。同诗在诵读中不断地探究诗词的内涵,提高了理解能力;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表达能力??这些能力
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诵读的热爱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学生综合
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一个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诗词时,他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
而生。如果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他们必
定会对祖国语言、民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成为一
9
个有爱心、有信心的人。
同时学生在古诗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不断向语文学习的其他方
面,向其他学科,向课外拓展,使学生各个学科,课内课外,全面发展,终生受益。
5、收获诵读成绩,养成诵读习惯。
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学
以致用,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必定将诗词内容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知识系统中的一部
分,并应用于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实现古诗词“量”的积累的同时,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对所背
诵的古诗词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
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文时学生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会大放光彩。如果学
生能够在平时读书、写作、说话时恰当地运用诗词,必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
学生在明白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学
有所成的境界时,那种成功的快乐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只要学生喜欢诵读,把诵读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就
会自觉主动地诵读,提升艺术品位,丰富生活,提高文学素养。当学生在千古美文
的滋养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
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10
作文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5400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育教学 案例征集评选封面
案例标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所属学科:主题班会案例
所在组别:中学
作者姓名:曹小攀
工作单位:巢湖市栏杆集镇赵柳初中
联系电话: 13905659917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案例
—— 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我们的生活主题班会
【背景分析】
场景一:
最近我和同事们在闲聊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现在的中学生身体 素质大大不如以前了, 首先从班级的近视眼人数比例来看, 以往班级 只有少数几个戴近视眼镜的, 现在一个班级恐怕要看看几个不戴眼镜 了;以前小孩生病需要请病假的很少,现在,特别是秋后入冬后天气 转冷,班级感冒的,咳嗽的接二连三出现;还有现在的孩子看上去个 子体重比以前都有所改善,但好像是刚出土的“笋子 ” ,脆的很,体 育课上动不动就出现骨折,扭伤,摔伤的。这不由得引起我的关注。 场景二:
老师们都有个共同感受,现在小孩既禁不住热,也禁不住冷,他 们犹如温室内的花草,弱不禁风。那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夏天一到, 只要稍微有点热, 哪怕室温不超过人体体温, 他就感觉热的受不了了, 成天呆在空调屋里。 有时候我们刻意领他出去活动活动, 感觉他好像 比我们更不耐热。夏天好多学生把冷饮当家常便饭,然而冬天,明明 是穿厚衣服熬冬的日子,好多中学生而衣着单薄,露腿的,露脐的满 目皆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场景三:
现在的孩子禁不起挫折, 稍微一点打击就受不了; 很多孩子成天宅在 家里, 不愿与人接触, 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很多学生缺少生活经验,
更有甚者, 到了大学还有父母陪读照顾生活不能自理, 更不用说自己 看病就医了; 每年高考前后见诸于报端学生轻生的例子叫人刻骨铭心。 通过以上的一些现象的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对健康和 生命的理解都是有问题的。教育部很早就提出“健康第一 ” 的教学思 想,明确学校教育“面向未来 ” 、 “ 素质教育 ” 、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的教育目标。处于初中时期的青少年们已经具备看了追寻生命意义、 感悟生活、 思考人生的思维能力, 他们也常常也有意无意地探索事关 生命的人生根本问题,加之他们正处于健康观、生命观的形成时期, 也是正确看待生命;唤起他们对生命的重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保护生命的本真,既不戕害自身生命,又能善待他人生命。
针对当下中学生的种种不正常现状, 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健康和生 命理论, 基于本人的中医的业余兴趣, 认真组织一系列关于中学生的 健康观的主题班会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目标】
中学阶段是培养健康生活理念的关键时期, 但由于缺乏正确适当 的引导, 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于偏颇。 而我们祖国的中医药文化中 的中医、中药、针灸等内容,不仅可以为中学生提供解决日常生活中 小疾病的技巧和方法,还能通过其对生命规律、自然规律的把握,引 起对自身健康的重视, 唤醒健康意识, 激发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热情, 进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从而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 形成强健的体魄。
把握疾病发生的规律, 学会有效手段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
时用中医生命哲学充实心灵,学会调摄身心、疏导情志,培养良好的 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准备】
(一) 问卷调查 “ 中学生的健康观情况 ” , 了解学生对健康的看法; 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是否健康 (是否主动帮 助有困难的学生、是否换位思考等) 。教师收集问卷,并统计分析。 (二)问卷调查 ” 我对生命的看法 “ ,包括以下因素:重视的生命 类型(更重视花草、更重视猫狗、更重视人、更重视珠宝财物) ,认 为动物是否有感情, 如何看待被虐待的小猫小狗、 怎样看待虐待小动 物的人,你认为生命属于谁(自己、父母、社会、说不清楚) 、得到 生命教育的来源。教师收集问卷,统计结果。
(三)要求学生回家查看家中的小药箱,在家长帮助下,分辨里 面哪些上是中药 ? 哪些西药 ? 再看看一个中药说明书上都有哪几个部 分?分别是什么?其中的药物成份中的药物是否见过?是否理解上 面“功能主治” , “ 禁忌症 ” 等中医学术语?
(四) 观察一下你长辈, 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灵验的 小 “ 偏方 ” 或 “ 绝招 ” 帮助你对抗疾病?家长的长辈观看养生类节目吗? 你的三餐是按照中国的传统的饮食习惯吗?他们会刮痧, 按摩, 推拿 拔罐、气功、针灸吗?
和学生们一起做一回眼睛保健操, 然后谈谈做完眼睛保健操后的 感受, 上面的穴位你们都知道吗?除了这些穴位, 你好知道哪些身体 上的穴位呢?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中医的健康观
结合之前做过的关于健康观的问卷调查结果, 和学生谈谈什么是 正确的健康观?
自由讨论:你赞同 “ 健康是第一位 ” 这句话吗?你是同意,不同意 还是不清楚呢?你认为的健康是什么?仅仅是身体没病吗?是不是 包括积极向上、 和人融洽相处、 品德高尚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引导学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继续提问:你说平时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吗?一般晚上什么时间睡 觉?经常出现的情绪有哪些? (愉快、 感到压力、 郁闷、 烦躁、 孤独、 平静等等)处理压力的方式有哪些?(转移、发泄、压顺其自然,随 时间慢慢消化还是找父母朋友老师帮忙)
观看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的视频, 关于黄帝内经中的古人 是如何做到四季保健的。
经典原文 :
“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 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 之应,养生之道也。 ”
译文:春季要养阳气。晚睡早起,多运动。衣服要穿紧身的。不能吃 大量的寒凉的东西(诸如酒、冷饮、辛辣、海鲜,凉水等等) “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
之道也。 ”
译文:夏三月,不能发怒。夏三月就是开泄、出汗的时候,不能长期 使用空调。不能吃香辣的食物,冷饮。
“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
译文:秋三月, 早卧早起, 没有太多的欲望, 注意不能吃香燥的食物。 否则会感冒咳嗽之类。勿泄精力与真气。
“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 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
译文:冬三月,注意保暖,早睡晚起,要有太阳才出去活动,注意加 衣,勿泄精力与真气。否则如果冷到就会生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在一年四季的生活起居, 饮食三餐, 对比思 考得出身体出现状况的原因在哪?那些夏天成天吹空调, 吃冷饮的人 到了冬天怎么可能不感冒,咳嗽;冬天不好好穿衣服保暖的人,到了 春天自然就会生病的。这个道理古人就早就得出结论的。
【设计意图】
本环节就是通过学生对健康观的讨论, 逐步理解健康的内涵——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从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正常的理
想状态。 再结合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实践和观察,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 上存在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具体分析:你有 ” 五劳气“吗?
继续学习中医经典,反思自己的生活起居的陋习
提问后讲解:
《素问·宣明五气论》 指出 “ 五劳气 ” 包括:“ 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就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 。 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 视、 卧、 坐、行、立是人体所具备的五种体态功能活动,这五种体态功能,既 不能长时间的不活动,又不能活动过度,反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拿 “ 视、行 ” 来说,人们常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如读书报、看影视时间过 久,又得不到适当休息或睡眠的补充调节,就觉得头昏眼花,精神委 靡。又如长时间的奔跑疾走,用力不当,也会引起下肢关节、韧带、 筋腱的劳损或扭伤。也许有人会问:久视、久行,无非是眼睛疲劳, 肌肉酸疼而已, 又怎么会伤血、 伤筋呢 ? 这是因为中医学讲:肝藏血, 开窍于目,主筋。肝血不足会引起眼睛、筋腱功能活动的衰退;反过 来眼睛、筋腱的过度使用,又会导致肝血亏损。所以有 “ 久视伤血, 久行伤筋 ” 之说。再说卧、坐、立这三种体态功能,若长期静止不动 则可损伤人的气、肉、骨。设想一个人无病老躺着,别说长久,只需 一天就足以使其食少气耗,浑身无力。另有那些从事久坐、久立工作 的人们,由于职业的需要,使其长期处在一种单调的坐、立姿势,他 们当中有因肢体皮肉不用而萎缩消瘦或壅胀浮肿, 有因久站使骨胳关 节发育畸型而活动障碍。 根据这个理论, 我们就很好理解现在还多孩
子面色苍白,小小年纪弯腰驼背,说话有气无力,眼镜近视等问题, 以及心悸、失眠、健忘、多梦,以及脾胃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过 劳所伤” 。
讨论后总结:
我们生活中既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劳神,学会适当的休息, 而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正所谓 “ 一觉闲眠百病消 ” ,睡眠是生命的 必需过程,事关人类健康、智商和幸福大事。睡眠具有解除疲劳、康 复机体、保护人的心理健康、延缓衰老、促进长寿、以及利于皮肤美 容的作用。 高质量的睡眠不仅要把握睡眠的长度, 也要选对睡眠的时 段。关于睡眠时长成年人达到 8小时以上,学生要达到 9-10小时, 不宜超过 10个小时(久卧伤气)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使人体的 阴阳与自然相符合,做到“起居有常 ” ,才会保持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实例, 让学生领悟到只有平 时起居有常,避免劳逸失度,才能有个健康的体魄。看书看久了就要 让眼睛放松一下, 活动活动身体, 这也是学校课间操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所在了。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等对视力的损伤,同时也是对内脏 的伤害。
(三)身边的中医药
中药学 “ 药食同源 ” 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具有药用价值。 食物同药物一样, 有着不同的偏性, 只不过食物偏性较之药物较为缓 和。健康饮食应该以五味调和,寒热均匀为原则,不要偏爱一味或暴
饮暴食。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药物呢?
(1)厨房中的中药
粮食类:粳米、薏米、麦芽、绿豆、黑豆、赤小豆、刀豆玉米须 等;
蔬菜类:山药、莲藕、芫荽、南瓜子、花椒、荠菜、冬瓜皮、丝 瓜络、百合、海藻等;
调味品类:葱白、大蒜,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生姜 等
(2)果园里的中药
大枣、乌梅、石榴皮、陈皮、青皮、枳实、西瓜翠衣、龙眼肉、 柿蒂、荔枝核、山楂、桑葚、桃仁、杏仁等
(3)花园中的中药
以花入药:辛夷花 (玉兰花) 、 菊花、 金银花、 合欢花、 玫瑰花、 红花、鸡冠花、了、丁香花、月季花,槐花等
以根茎入药:芍药、牡丹、天冬、麦冬、百合、莲花(荷叶、莲 子,莲藕)等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就是告诉同学们作为中华儿女, 与生俱来的血液里就流 淌着这个民族文化的血液, 我们的基因里就有中医中药的成分, 具体 到我们一如三餐都有中医中药的影子。 今后无论走到哪里, 无论时代 如何变化,这些都是不变的。
【教师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 同学们开始领略到祖国的传统中雨 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通过自 己搜集资料和观察, 发现中医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要摒弃以 往的不良习惯, 按照中医文化的要求约束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日三餐 和生活起居。做一个真正以上的健康的人。
中医——健康人的生理特征:精神充沛,气血充足,神清气爽
(1)眼睛有神(8)双耳聪敏
(2)呼吸从容(9)腰腿灵便
(3)二便正常(10)声音洪亮
(4)脉象缓匀(11)须发润泽
(5)形体壮实(12)食欲正常
(6)面色红润(13)情绪稳定
(7)牙齿坚固(14)记忆良好
(四) 、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活动后反思】
回顾本节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过程, 我先谈谈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 1、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互动。课堂中的学习环境 我认为是轻松的, 就决定了孩子会在快乐中学习。 在课堂中我力求做 好一个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给他们感受的空间、想象的空 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学生的才艺展示等,不仅有效地推进活动的 开展,而且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
丰富他们的文化内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 多媒体展示了:中医的经典理论、中医的健康观、中医药的知识、中 医文化典故等等, 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 活动的积极性。 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和探究的乐趣, 让课堂教学走 出空洞说教,走进“活动课”中来,尤其是着眼于教学内容深化与拓 展的知识类活动课,是提高素质教育实效的良好途径。
3、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也是国家软实 力方面的体现, 在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 没有很好和西方文化作对比, 从而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4、本节班会重难点剖析深度不够,对中医文化的精髓的讲解还 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特别是中医的阴阳理论, 五行理论还没有涉及。 这些要在下次此类主题班会中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
11
作文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600字
库尔勒第四中学高中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主题班会的通知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做人之道,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升华个人品质, 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结合实际情况,特此在各班级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活动。 时间:本周五第八节课(9月30日)
要求:1、各班应高度重视,班主任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好此次班会活动。
2、各班结束后,上交班会记录、教案、心得和照片至德育处。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高中德育处 2016年9月28日
库尔勒第四中学高中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主题班会的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以孔子诞辰为锲机,9月28日我校各班级积极组织开展了“纪念孔子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活动。通过老师讲解、观看视频等形式,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孕育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做人之道,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高中德育处 2016年9月30日
作文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 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哀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 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 上演不衰。关汉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卖娥冤》, 《蝴蝶梦》,《鲁文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 李渡毛笔名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 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资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 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学校:西卓子山学校
班级:六年级一班
姓名:李恩泽
作文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9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创建幸福美满人生
宁强县荣程中学教师-------马小方
一.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纵观当今世界,灾难频发,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矛盾与冲突不断,
人类苦不堪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与自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等之间永远不能和谐,人类被痛苦,悲观,绝望等情绪折磨着而不知如何出离,也不知其根源。然而,这些问题早在
四、五千年前的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不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合著的《二十一世纪展望》一书中所预言的:“人类如果要想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灾难,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而孔孟学说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就是儒家文化,其最高理念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让人类共享幸福快乐。东方人(中国,日本,韩国人等)皆尊称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至圣先师”,“人天师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而儒家文化的具体落实就是《弟子规》。
二.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其博大精深
1. 何为传统文化?简单解释就是:传---是途径,方法。是传承下来的,为
什么要传?而且一传就是几千年,为什么?因为它值得传,是精华。统----
是贯通,能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跨越时空,无边无际,放之四海而皆
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文----是它的内容,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就是经
典,即传统文化在经典里。所以学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读经典。化----是目的,就是落实,是学了以后要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并以此
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真实意义。
2.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儒家文化,还包括佛、道
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这些文化相互融通,相互交融,成为文化的共同体,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正如“中华”二字,就
是“儒”与“道”的结合体,“中”即中庸,中道,不偏不倚即为中,中
即正,是儒家文化。而“华”在道家文化里表“因”,即“因果”,有因
必有果,先开花后结果。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人民”的广义即是众生,是佛家救度的主要目标;而“共和”即是“大同世界”,是儒家教学的终极目的,“国”即是“圆满”,“人人幸福快乐”之意,是世界的圆满与和谐。而儒家文化主要调节三大关系:(1),人与人的关系,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行有常,制天
命而用之”。(3),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即“敬鬼神而远之”。
3. 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纵观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明均已毁灭或中
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从未中断。而且中华文化已被
公认是当今世界“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可见其“魅
力无穷”,非同一般,不可小视。
4. 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底何在?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我们不能
不佩服祖宗的智慧与恩德,祖宗慈悲,把无穷的智慧与经验用经典的形
式留给我们后人,让我们去悟,去落实。单就童蒙养正读本《三字经》
即是奥义无穷,义趣深远。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
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
以专”;《礼记?学记》最后总结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建国军民,教学为
先。故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重视
“教育”,而且把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面。中
国人相信“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故教育在中国自古以
来是处于至高的地位,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教育的核心
内容即是教“孝”,教“敬”,即在家能孝养父母,在外能恭敬师长,并
把此“爱敬”之心无限扩大,即可“爱敬”天下所有父母师长,”正如《弟子规》中强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人人遵从,则天下太平,万民安乐,世界大同。
三. 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与途径-------重视教育
1. .教育的目的:《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即教学的目
的在于长养孩子的善行,纠正孩子的过错,培养高尚道德,德才兼备的
社会栋梁,接班人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构建和谐家园。
即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则“志在圣贤”。
2. 教育的内容:即“道德”的教育。教人知道何为“道”?何为“德”?
道者----即宇宙人生运行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德者----即顺
应其自然法则是为德,是道的落实。而人世间之道即是儒家讲的五伦: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此五伦即是道,它是客观存在的,是
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而五伦之间的关系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落实了五伦即是德,古人讲“八德”,
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儒家教学的次第是: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
3. 古时教育的途径:
(1)。家庭教育:重在学前教育,所谓是“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家教的核心是“重身教,次言教”,是父母长辈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言教,孩子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家教的内容就是“五伦八德”的具体落实,也就是《弟子规》的落实,是孝与敬的落实。而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教,不守规矩,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缺乏诚敬心,是因为现在社会已没有了具体的规则,只有法规制度,而没有道德伦理,而“法”只可治标,不能治本,而本在人心。学习了传统文化的人他会“羞于作恶”,“以恶为耻”。如《弟子规》中“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作恶会对不住父母。亦如《孝经》开篇即云,曰:“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人自律,社会和谐。而今天社会之所以动乱不堪,是因为“失教”,所谓是“先人不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恕无怪也”。所以说要高度重视教育啊!
(2)。学校教育:古时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是,正如韩愈先生云:“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天的教育,只有“授业”,而没有了“传道”,更没
有“解惑”,也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才是宇宙人生最大的“惑”。如今
的学校变成了学店,变成了工厂,加工的是商品而不是人才,更不是社
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动乱的根源。为人师者,也不知
自己的职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当今的老师身上也很难看到落实,在讲台上老师高谈道德,走下讲台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如此身教,
言教能让学生信服吗?故现在学校教出的学生是: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更不会有智慧。而不像古圣先贤拥有的是智慧而非知识。
(3)。社会教育:即娱乐,媒体,公众人物,文学,艺术等,古时候这
些社会人物媒体等,其活动均自觉遵守一个基本原则“思无邪”,他们的
言行不仅要向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向社会责任,肩负着引领社会风潮的
作用。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深怕自己违背社
会道德,引起公愤,承受因果。但看今天的媒体艺术,公众人物,只管
自己唯利是图,追求离奇古怪,哪管道德伦理,社会危害。让多少幼稚
男女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造成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与包袱,也酿成这
些受害者们的人生悲剧。难怪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预言:未来毁
灭美国、台湾、乃至世界的首要因素就是媒体,媒体整天宣扬杀、盗、
淫、妄,而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跟着媒体一起长大,受它的影响可想而知。故管好媒体就是救世界,救人类,救众生,不可不重视啊!“净化媒体,拯救人类,刻不容缓!”。
(4)。宗教教育:古时的国君还非常重视宗教教育,不仅因为宗教宣传
因果,让人不敢作恶,非常利于治平天下,更是因为宗教它本身就是教
育,而且是最好的教育,故名曰“宗教”。它的奥理至深,至今人类还在
探索,研究,并且把它还放在很高的地位给予重视,况且宗教的社会教
化功能确实不可小视,我们应该尊重它,并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主
要就是得益于以上的四种教育的有机配合,而且统治者自西汉汉武帝以
来,就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加以推崇,并通过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
加以推广普及,以“礼”“乐”治天下,以“礼”调身,使身正,人人懂
“礼”崇“礼”,社会秩序井然,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
各位,各尽其职,社会和谐。以“乐”调心,让人心境平和,心安理得,心情愉悦,幸福快乐。“礼乐文明”,天下太平。
四. 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落实《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经典也浩如烟海,最基本的经典有《四书》、
《五经》、《十三经》,再大一点还有《四库全书》,对今天我们学人来说,
那真是茫茫书海,无边无际,穷其一生也只是冰山一角,何况祖宗以文
言文写成,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起码的文言文功底,否则则无法穷极其
奥理。古大德慈悲,他们深知我们后学的根性,便把祖宗留下来的经典
加以整理,提炼浓缩,以便于我们后学学习与落实,这就出现了贯彻儒
家思想与精神的简易读本,如《三字经》,《童蒙养正》,《弟子规》等。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先生所作,其底本依据南宋
学者朱熹所编的儿童读本《童蒙须知》,并结合儒家的其它经典而编成。
全书共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通俗易懂,内容全面,奥理至深,
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总概括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
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内容丰富,义趣绵长,
只有深入经典,才会受益无穷。愿全社会都来学习《弟子规》,推广《弟
子规》,落实《弟子规》,则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建成,人人即可过上幸福
美满的 生活 。 2011-8-26.
作文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我做起 2014 年 5 月 29 日下午四点半, 我们 13 级信息工程全体同学在十教南 327 参加了民主生活会, 本次民主生活会由我们二班班长主持,这次我们谈起了中化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 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说起中化传统文化,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历史悠久 且经久不衰的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 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这些文化精粹从几千年前一直传承至今,是我们中华儿女最为 宝贵的财富。然后就是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 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 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这些都是有着深厚底蕴的节日, 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这些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要时刻铭记先辈的教诲,把中华文化更好地 传承下去。
作文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8400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实验学校? ——岚山中心小?学三年特色?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岚山小学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学生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660平?方米。学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二个计算机?室、一个实验室?、音乐等多个?专用教室,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教学设?施。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共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7人,其中本科学?历有24人?,在读本科有?8人。
岚山小学自?06年以来?参加县级以?上活动数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8、09、10连续获?得先进教育?集体称号,经典诵读比?赛获得县二?等奖,各种体育比?赛也在县里?获得一、二、三等奖,各种写字、书法比赛中?学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也也有?多人次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励。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优势
学校拥有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而且大都来?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再加上学校?以前对国学?的探讨有一?定的基础,初步构建了?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国学?校本课程,今年新的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又重?新制定了国?学教学提纲?,组织课题组?教师筛选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了?教学教材。每月每年级?都有阅读主?题,并定于每周?在1-6年级开设?了国学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为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制订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学纲要和?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经典?诵读与实践?的平台。
(三)传承国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社会对国学?教育的要求?
(1)是贯彻胡锦?涛**指?示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胡锦
涛总书?记还指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2)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 (3)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了,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许多问题都?使学生身心?受到了严重?侵害。开展国学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
(4)是提高我国?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我国国语教?学质量是值?得反思的,人文素养更?有待提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国语?水平,必须练好“童子功”,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
(5)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客观?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
2、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1)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教?师教学、文史底蕴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更是建设国?家的精神之?柱,因此现代社?会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明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家园。继往而开来?,知古而变今;学古人言语??于心中,荡今人灵魂?于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不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失?去中国人的?灵魂。对于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应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承担教?学工
作,教师及时的?重现《国学》的灵光,重温《国学》的箴言,就是陶冶自?心的情操,丰富空茫的?心灵,构建内心的?灵魂家园,增强教师工?作的信心,健全教师特?有的人格,有益于养成?自身、家庭、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教师?丰富和积淀?自己的文史?底蕴。
(2)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
学习国学文?化,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潜能、理解力、行为习惯、自信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同时,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乐?理知识,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注重传统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太极、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总之,国学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岚山中心小?学近几年在?办学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设施基?本齐备,可以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特?色不鲜明,较平庸,无亮点,也可以说是?特色教育强?化不够,深度不够,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
(2)师资培养任?重道远。经典诵读的?实施需要一?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虽说年轻教?师比较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也?较好,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教师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往往为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服务学生、培养个性、实现教育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应试教育影?响尚存:学校的教学?工作还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在减负?增效上还未?取得有效的?突破,还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另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于刚刚起?步,还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评估机制?。 (4)家长的教育?观念难以逾?越。农村学校家?长的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行?,完全没有新?时代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观念相衔?接,因此这也是制约和?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学校管理工?作
(一)办学宗旨
学校校训:崇文尚德
学校办学目?标::挖掘学校积?蕴 传承国学精?粹 凸显国学文?化 学校培养目?标:塑造气质 陶冶性情 惠泽心智
学校管理目?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思想,塑造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二)总体目标
以国学特设?学校的创建?为平台,通过三年努?力,使岚山中小?学小学发展?成文化气息?浓厚典型学?校。学校构建国?学载体的各?项活动开展?深入,提高师生间?的文化底蕴?。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学?校。
1、通过国学文?化的教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理念,使学校特色?教育鲜明化?和特色化。
2、以国学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通过经典诵?读和理解渗?透古人优秀?传统品德教?育,。
3、学校从国学?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基?础。充分利用室?内“经典古诗文?配画”、 “我也露一手?”等阵地,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同时建设悬?挂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墙面文化?。
(三)具体目标:
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与国?学经典创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全力进行教?师的素质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打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
(四)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月
以经典国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题,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全力营造校?园国学传统?文化氛围,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形成具有一?个中心思想?的校园国学?文化体系,建设有特色?的农村小学?。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学校发展以?国学文化教?育为手段,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主?体意识,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和校园国学?文化建设。学生人格得?到完美,知道应该做?一名怎样的?社会人。初步形成国?学教育教学?经验。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月
完善、稳定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入校人员?能深刻感受?到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调研“国学经典”特色建设的?有关情况,通过教学评?比等有关活?动,带动学校教?师“国学经典”教学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的有?关经验。
三、校园文化建?设
(一)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我校校园文?化
建设将围?绕“阅读经典,求真善美”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的校?园充满经典?文化气息,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各方?面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
2、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
3、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淀。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011?年1月——2012年?1月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按照校园现?状合理布局?,围绕“阅读经典,求真善美”这一主题,点面结合布?置校园,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进一步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及鉴赏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让一些学生?掌握一样音?乐特长、书法特长、体育特长和?美术特长。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月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校园文?化的积淀。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规?范的作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让学生形成?乐学、爱学的习惯?。
四、德育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以“国学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目标,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全程意识、全方位意识?和实效意识?,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具体目标
1、读经典,弘爱国。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爱?国诗文,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读经典,学礼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礼仪?诗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读经典,守法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遵纪守?法诗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德育导师制?,重点突出引?导与防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读经典,促和谐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友好交?往诗文,促进“人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以打造“人文校园”为突破口,努力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大力倡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5、读经典,践行动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品?德精神实践?在行动上,深入社区、家庭体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
读中华经典?诗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提高队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中华经典?为平台开展?富有内涵的?德育活动,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
背诵中华经?典诗文,学习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优化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深入探讨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及?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在队员自我?管理、自主评价中?推进快乐中?队建设。
第三阶段目?标: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以“国学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指导,创建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工作模式?,形成浓厚的?“真、善、美”班级文化,提升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品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教学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宣导崇文尚?德,民主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中,学生能朗诵?书写诗文、画古诗配画?、自己编辑手?抄报、共同设计黑?板报,培育学生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11年?1月——2012年?1月)
成立经典诵?读文本编写?小组,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材料,依据每月每?年级的阅读?主题编写成?册。教导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将诵读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来?抓,开辟经典诵?读的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办好首届“经典诵读节?”,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将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第二阶段目?标:(2012年?1月——2013年?1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创新诵读?形式,提高诵读效?率。将经典诵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一些?诵读竞赛,继续办好“经典诵读节?”,总结经验是?这一节日举?办经验,使之成为每?年经典诵读?中一件盛事?,营造诵读的?氛围,
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并逐步完善?诵读的评价?机制,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第三阶段目?标:(2013年?1月——2014年?1月)
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参与诵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诵读经?典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从?课堂、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内容可以从?学校规定的?内容向课外?经典内容、国外经典内?容的延伸。开展一些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总结经验,并向全镇、乃至更广范?围进行推广?。 六、教师队伍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传承国学?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国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引领教师探?索国学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上?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国学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 2、以国学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国?学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
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国学?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4、以国学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国学教?学领军人物?。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月
实施教师传?承国学文化?工程,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发?展,引领教师诵?读国学,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以国学教学?为导
向,达到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国学诵读的?优秀班主任?4名,培养3--4名国学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从国学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教?学基础,充分利用诵?读国学的基?石,提升教师对?国学的理解?,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素养?。从而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达到培养县?级优秀班主?任2名,县级学科骨?干教师2名?,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国学?特色活动优?秀班主任6?名,培养4--5名国学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月
继续开展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在理解?国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深入国学教?学和特色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展?示。达到培养县?级优秀班主?任2--3名,县级学科骨?干教师2--3名,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国学?特
?名,培养6--7名国学专?兼职骨干教?师。 色活动优?秀班主任8
七、学校特色发?展的保障与?评估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岚山中心小?学三年特色?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肖辉校长为?组长,副校长葛飞?、教导主任张?向阳为副组?长,学校中层、语文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三)经费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扎?实、有序进行。
(四)评估保障
《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分工到科室?,责任到
个人?,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
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作文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300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民族生息不竭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奋进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当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教学中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此受到很大的感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学会感恩和学会不抱怨。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时时感恩、不抱怨的心,我们的身体怎么会不健康,身心怎么会不和谐,家庭又怎么会不幸福美满呢?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关爱,每一分每一秒对我包容的心态,感谢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培养,让快乐与温馨陪伴我的成长;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教导,感谢他们教我人生怎样去起跑,感谢他们传授给我知识与文化,让我能在社会中生根与发芽;感谢我的朋友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们在我困苦时贴心的关注,感谢他们永远会站在我的身边,用友谊去撑起那共同的明天。
我还要感谢每个夜晚,它给我疲惫后的依靠;感谢每个清晨,让我可以向新的开始祷告;感谢每次失败,它让我品尝苦口的良药;感谢每次成功,它让我看到自己的微笑;感谢那些欺骗,它们让我增进了一些见识;感谢那些虚伪,它们证明了我的价值;感谢那些伤害,它们磨练了我的心志;感谢那些烦恼,它们是一把向前的钥匙;感谢那些徘徊,它们不断增强我的意志;感谢那些蔑视,它们激发了我的斗志;感谢那些欲望,让我认识欢乐与痛苦;感谢那些挫折,让我明白做事需要态度;感谢那些压力,让我经历从未有的忙碌;感谢那些恐惧,让我学会了面对危险;感谢那些耐心,让我明白凡事都有深浅,在迈出下步之前一定要再三考虑??
以前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不顺利或不如意的事情,我总是心怀抱怨,不但最后没有解决事情,反而还影响我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为,实在是太幼稚了。我今后一定要做到,在自己特别想抱怨的时候先想一想“抱怨能解决问题吗?”“抱怨之后对你有好处吗?”,我就不会再抱怨了。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遇到的对象比较复杂,而且要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可谓是“压力山大”。教师如果哪点做的不好了,就可能要接受舆论的批判和攻击。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抱怨声也随之而来。要缓解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就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保持阳光心态,不抱怨,要“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的心态,还会去抱怨我们的工作、待遇、地位,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吗?
个人如何看待幸福很重要,幸福是由自己的思想、心态而决定的,它与人所拥有的财富、相貌、地位、权利等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的心可以创造“快
乐的天使”,也可以创造“阴险的魔鬼”。正如罗曼·罗立曾经说过“要撒满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做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用积极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学会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麻烦、挑战,让自己得到成功的体验。用阳光的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学会合理地调适情绪,多运动,听听音乐,与人沟通等等,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快乐。
教师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
教师还要学会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如果你高声训斥,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优质课
变成了垃圾课。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重要,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要有一颗大度、宽容的心。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是多么的荣幸。教师这个职位是多么的神圣。要想成为师之典范,必先成为一个好人! 今后,我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业余学习,努力把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渗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警惕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
作文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标语》1000字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标语
导语,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标语文章,仅供参考,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标语
1、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2、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
3、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4、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
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6、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
7、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
8、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9、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
10、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1、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12、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13、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16、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17、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18、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19、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
20、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21、传播东方智慧,共享华夏文明。
22、承圣贤之德,解天下之事。
23、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4、传圣贤道、授大成业、解精神惑。
25、博学助君明志,笃行助力致远
26、借助先贤成就,打造现代经典。
27、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28、习古之至理,明处世之道。
29、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30、习文通古今,惠民在人心。
31、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32、吸文化,立万代基业。
33、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34、普新道新德,及优生名仕。
35、修身齐家,汶林学院传教。
36、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7、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38、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39、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40、扬智者之帆,行慧者之路。
41、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
42、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43、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44、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45、传授东方经典,培训传统文化。
46、温习东方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
47、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
48、汇集东方智慧,传播华夏精神。
49、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50、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