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陋室铭 《陋室铭》,》3300字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焦桥镇初级中学本教研日”活动纪实
焦桥镇初级中学孔相霞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人间。我校语文组的 “校本教研日”活动,正在学术报告厅紧张、有序而又热烈地进行着。这次活动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汇报几天来外出听课的收获,二是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本次活动由岳维周老师主持(我校的”校本教研日”活动轮流当主持人,首先是教研组长,其次是各级部备课组长)。他首先安排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交流第一个问题。
我们初二语文组曾先后黛溪中学、韩店新世纪中学听课三节:贺红芳老师执教的《陋室铭》,赵冬晓老师和刘红霞老师的阅读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枕着梦想入睡》。由于是汇报课,所以三位老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加上她们精彩的报告,让老师们收获颇丰。因此,活动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我们组也不例外。
1
20分钟后,各年级组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我结合自己的听课过程,概括如下: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上好一节课,应该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那就要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开始。三位老师的导入各有特色。贺老师在让同学们齐唱羽泉的《随风奔跑》之后,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其中,一个同学的座右铭让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记忆犹新:树的方向由风决定,我的方向自己决定。这样以来,既坚定了同学们学习的信念,又使同学们对“铭”这种文体有了良好的概念,为学习《陋室铭》奠定了基础。
赵老师在上课前,让同学们传着话筒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同学们兴致盎然,对本堂课都充满了信心。最后,老师用名言总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由此,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而刘红霞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她在让学生背诵了与理想有关的诗歌后,让大家谈谈自己对理想的发自内心的感触,从而走向课文,为让学生找准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师无一例外地重视了字词教学,方法不一,但效果很好。
由于《陋室铭》这篇文章较短,所以,贺老师在教学时着
2
重让同学们掌握了两个字。初读课文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了“儒”字;疏通文意时,重点把握了“馨”这个字,除了要求掌握字音,、字形,还要求理解其义,因为这个字很典型,又是文章的关眼,所以说,贺老师抓生字既精又准。
赵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出一至两个词语,并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这种做法对于阅读课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刘老师的字词教学由学生来完成。那堂课的字词小组长夏海露同学的精彩表现无疑给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刘老师让同学们自由读文章,,划出生字词。夏海露同学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要求是“给加点的字注音,用划线的词语造句。”她让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注音,订正后,同学们纷纷起立造句。夏海露同学不失时机地让大家解释词义,如“得过且过”,有时抛出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总结时说道:希望同学们能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属于造句的一个词语。)夏海露同学那严密的组织程序,得体的语言,适时的鼓励,甜甜的微笑,让许多老师都自叹弗如。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刘老师的教导有方。
三、培养学生好的课堂语言习惯
在三位老师的课上,同学们的语言习惯都很好。:如“我来读一段”“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我再补充一点”……得体而
3
又自然。
四、质疑问难组织得好
这是一个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望而却步的内容,易放难收。再者,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价值不大。而贺老师的学生提的问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课堂上,她把学生的问题归为三类,现摘录如下:
1、主题
a、文中所叙述的这间屋子多好,它怎么能叫陋室呢,(你认为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是“陋”还是“不陋”,说说你的理由。)
b、作者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品德好就认为屋子不简陋呢,
2、写法
c、文章中为什么要用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来作比较,用别的不行吗,
d、结尾为什么说“孔子云:‘何陋之有’,”而不直接说:“何陋之有”,
e、开头写山、水、仙、龙有何作用,
3、其它
f、“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不是作者太骄傲了,看不起没有文化的人,这是不是一种歧视平民的表现呢,
根据这些问题的思路,贺老师与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并且对一些问题理解得相当透彻。
4
代表们发言后,岳老师进行了总结。由三位老师的课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即,只要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希望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借鉴好的做法,使自己的课逐步达到开放课的标准,那就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老师们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各代表的发言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创设宽松的氛围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种适宜的方法,如演讲、朗诵、说笑话、唱歌等,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以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牢笼,微笑着面对学生。重要的是,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学生,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
二、给点阳光就灿烂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且,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份自信、一点成功,但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且中肯地评价学生,万不可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态度更要亲切,评价更要到位。在刘红
5
霞老师的课上,一个男同学在回答完问题以后,刘老师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非常精彩,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你学习语文的梦想会实现的。
若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的评价更要恰如其分,最好既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又能激励学生,在这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神情与语气。
三、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从每一堂课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日益精彩。所以,为自己及时充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种“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过时。在当今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而这是极为可怕的。那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会不喜欢呢,
四、及时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
由于初一至初三讨论得比较全面,所以初四的段芹老师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1、学生提问题必须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首先应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善于从多角度
6
提出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提出几种假设。教师对这些想法不应该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中。开始,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着眼于数量,而不是质量。
其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通过小组严密的分工,合作,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4、合作后的班内交流,时间应到位,不可草草收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研组长岳维周对这次”校本教研日”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首先在征求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点,制定出了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厚积薄发——激情导入——整体感悟——含英咀华——思维冲浪——灵感放飞。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另外,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师们的底蕴,号召老师们乘着教研室开展的“教师自主发展”实验,每人每学期至少读教育理论专著两本,写各类笔记不少于50000字。这一号召,老师们纷纷赞同。
活动结束了,老师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学术报告厅的
7
门,春风吹在脸上,感觉很温暖。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8
作文二:《《陋室铭》 《陋室铭》》600字
《陋室铭》 (刘禹锡 唐)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
⑤用比喻赞美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 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 .
是陋室:斯:这 。 3、惟吾德馨 ..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 .. 之乱 .
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 5、无案牍 .. 之劳形 ..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 6、何 .
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 感到简陋了。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2、 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表现主人生活 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作文三:《陋室铭》1600字
《陋室铭》阅读
1、 ,作者,字“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喻理于事的写法。作者以陋室自比,借“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3、 下列各组加横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B 州
C D
4、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① 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指平民。
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指弹琴。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⑤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心劳累。
(“劳”:劳累,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形”:形体,身体。指身心两个方面。) ⑥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语出自《论语·子罕》篇。“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意义。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并注意加横线的词。
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有我(住房的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绿。
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鄙的人。
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⑤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6、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不陋?(用自己的话回答)
所处环境幽雅,所交朋友都是些“鸿儒”,所做的事怡然自乐。
8、 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惟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诸葛亮在隆中耕田时期间,“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高贵品质;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与世俗、污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的生活态度。。。。。。以上这些人都能安贫乐道,恪守自己的高尚情操(或洁身自好),这就是一个做君子的高尚品德。
9、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除了证明陋室不陋,还有什么用意?
以古代名贤相比,表明“陋室”主人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0、 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水,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1、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示例:一个人应该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追求高雅的情操,不要一味地贪图富贵名利,为世俗所累。
12、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②不堪:无法忍受。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思想品质。
13、 文言文知识补充题:
一词多义: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往来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
14、 词类活用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如:惟吾德馨。 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如:无丝竹之乱耳。
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如:无案牍之劳形。
15、 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倒装句。为了强调宾语“何陋”用“之”将其提到动词谓语“有”之前。翻译时的语序应为“有何陋”。
作文四:《陋室铭》1900字
安临站镇初级中学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 课时 编制人:曲燕 审核人:
《陋室铭》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 流利的背诵课文, 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铭 () 德馨 () 案牍 () 西蜀 () 鸿 () 儒()苔 ( ) 痕 2. 《陋室铭》作者 、 代诗人。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记出 你暂时不能理解的语句。
【资料补充】
1.本文选自《 》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 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 、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二、复习目标
1. 复习本课知识,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背诵默写。 2.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 含义。 3. 背诵全文。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4. 理清行文的思路,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自读文本,预习交流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入帘青() 鸿儒() 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丝竹()案牍() 劳形()诸葛庐()
(二)翻译句子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8. 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9. 与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相呼应的句子是: 10.文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2. 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13. 以比喻起兴, 以虚衬实, 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四、问题引领,探究合作 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 “ ” , 层意是 。 ②从“ ”到“ ” ,层意是 。
③从“ ”到最后, 层意是 。 。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5.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8.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9. 《陋室铭》 描写陋室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并以 “陋室” 比古贤的居室,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五)中考链接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 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发挥题:①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 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②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
作文五:《《陋室铭》,》3100字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焦桥镇初级中学本教研日"活动纪实
焦桥镇初级中学孔相霞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人间。我校语文组的 "校本教研日"活动,正在学术报告厅紧张、有序而又热烈地进行着。这次活动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汇报几天来外出听课的收获,二是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本次活动由岳维周老师主持(我校的"校本教研日"活动轮流当主持人,首先是教研组长,其次是各级部备课组长)。他首先安排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交流第一个问题。
我们初二语文组曾先后黛溪中学、韩店新世纪中学听课三节:贺红芳老师执教的《陋室铭》,赵冬晓老师和刘红霞老师的阅读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枕着梦想入睡》。由于是汇报课,所以三位老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加上她们精彩的报告,让老师们收获颇丰。因此,活动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我们组也不例外。
20分钟后,各年级组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我结合自己的听课过程,概括如下: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上好一节课,应该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那就要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开始。三位老师的导入各有特色。贺老师在让同学们齐唱羽泉的《随风奔跑》之后,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其中,一个同学的座右铭让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记忆犹新:树的方向由风决定,我的方向自己决定。这样以来,既坚定了同学们学习的信念,又使同学们对“铭”这种文体有了良好的概念,为学习《陋室铭》奠定了基础。
赵老师在上课前,让同学们传着话筒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同学们兴致盎然,对本堂课都充满了信心。最后,老师用名言总结: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由此,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而刘红霞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她在让学生背诵了与理想有关的诗歌后,让大家谈谈自己对理想的发自内心的感触,从而走向课文,为让学生找准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师无一例外地重视了字词教学,方法不一,但效果很好。
由于《陋室铭》这篇文章较短,所以,贺老师在教学时着重让同学们掌握了两个字。初读课文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了“儒”字;疏通文意时,重点把握了“馨”这个字,除了要求掌握字音,、字形,还要求理解其义,因为这个字很典型,又是文章的关眼,所以说,贺老师抓生字既精又准。
赵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出一至两个词语,并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这种做法对于阅读课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刘老师的字词教学由学生来完成。那堂课的字词小组长夏海露同学的精彩表现无疑给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刘老师让同学们自由读文章,,划出生字词。夏海露同学把自己找出的生字写在黑板上,,要求是“给加点的字注音,用划线的词语造句。”她让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注音,订正后,同学们纷纷起立造句。夏海露同学不失时机地让大家解释词义,如“得过且过”,有时抛出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总结时说道:希望同学们能对这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属于造句的一个词语。)夏海露同学那严密的组织程序,得体的语言,适时的鼓励,甜甜的微笑,让许多老师都自叹弗如。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刘老师的教导有方。
三、培养学生好的课堂语言习惯
在三位老师的课上,同学们的语言习惯都很好。:如“我来读一段”“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我再补充一点”……得体而又自然。
四、质疑问难组织得好
这是一个让每一个语文老师望而却步的内容,易放难收。再者,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价值不大。而贺老师的学生提的问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课堂上,她把学生的问题归为三类,现摘录如下:
1、主题
a、文中所叙述的这间屋子多好,它怎么能叫陋室呢?(你认为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是“陋”还是“不陋”,说说你的理由。)
b、作者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品德好就认为屋子不简陋呢?
2、写法
c、文章中为什么要用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来作比较,用别的不行吗?
d、结尾为什么说“孔子云:‘何陋之有’?”而不直接说:“何陋之有”?
e、开头写山、水、仙、龙有何作用?
3、其它
f、“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不是作者太骄傲了,看不起没有文化的人?这是不是一种歧视平民的表现呢?
根据这些问题的思路,贺老师与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并且对一些问题理解得相当透彻。
代表们发言后,岳老师进行了总结。由三位老师的课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即,只要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学生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希望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借鉴好的做法,使自己的课逐步达到开放课的标准,那就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老师们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各代表的发言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创设宽松的氛围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一种适宜的方法,如演讲、朗诵、说笑话、唱歌等,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以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牢笼,微笑着面对学生。重要的是,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学生,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
二、给点阳光就灿烂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且,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一份自信、一点成功,但不要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且中肯地评价学生,万不可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态度更要亲切,评价更要到位。在刘红霞老师的课上,一个男同学在回答完问题以后,刘老师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非常精彩,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你学习语文的梦想会实现的。
若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的评价更要恰如其分,最好既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又能激励学生,在这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神情与语气。
三、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从每一堂课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日益精彩。所以,为自己及时充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种“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过时。在当今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而这是极为可怕的。那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会不喜欢呢?
四、及时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
由于初一至初三讨论得比较全面,所以初四的段芹老师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1、学生提问题必须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首先应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提出几种假设。教师对这些想法不应该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中。开始,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着眼于数量,而不是质量。
其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通过小组严密的分工,合作,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4、合作后的班内交流,时间应到位,不可草草收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研组长岳维周对这次"校本教研日"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首先在征求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点,制定出了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厚积薄发——激情导入——整体感悟——含英咀华——思维冲浪——灵感放飞。
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另外,为了进一步丰富老师们的底蕴,号召老师们乘着教研室开展的“教师自主发展”实验,每人每学期至少读教育理论专著两本,写各类笔记不少于50000字。这一号召,老师们纷纷赞同。
活动结束了,老师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学术报告厅的门,春风吹在脸上,感觉很温暖。
作文六:《《陋室铭》》4000字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体裁:文言文
教师:张琼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托物言志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诵读法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知县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
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选择写了一篇文章,立于房门前。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一起了解这位文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73页。
(板书:陋室铭)
(二)教师活动:作者及文体介绍
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
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
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他所了解的刘禹锡呢?
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在书上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勾画。
(三)教师活动:范读
现在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①听清字音。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好了,现在该同学们来展示了。(起读)
同学们读的很好,请注意以下几个字。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rú)吾(wú)德馨(xīn)西蜀(shǔ)(或:连这几个比较难的字也读得很准确,我们再来着重看看
苔(tái)痕案牍(dú)鸿儒(rú)吾(wú)德馨(xīn)西蜀(shǔ))
(四)教师活动:翻译课文
根据同学们课前的预习,老师在这想先考考大家。谁能为老师解释一下“惟吾德馨的‘馨’,谈笑有鸿儒的‘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白丁’,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
明确: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案牍:官府的公文。 同学们都解释的非常准确,看来有很认真的预习。这些字词,在我们第174页课文下方,都是有解释的。学习文言文,就要学会将文言文翻译成我们今天所用的现代汉语,我们来回忆一下原来老师所说过翻译文言文的方法,首先,要干什么呀?(生:字字译)然后呢?(生:补差漏)最后呢?(生:变双变序),大家都记得非常清楚,那现在老师就想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将课文翻译一遍。
明确: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能天下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就能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这位同学把长翻译为长到,入翻译为映入,非常好)和我谈笑的有博学的人,和我往来的没有平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这里呢,老师要稍微说一下,“乱耳”和“劳形”这里我们翻译为使两耳扰乱,和使身体劳累,那这里我们就可以翻译为)没有奏乐的声音使我的两耳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这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地方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有”字翻译在最前面,翻译为:有何陋之。稍微给同学们说一下这里是宾语前置的句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后我们只要看到“何??有”我们就要知道这是宾语前置。
同学们都翻译的很好,在我们对文章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呢,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朗读课文,这次要带上你们的理解。(起读)
(五)教师活动:分析课文
这一次读课文后你们是不是觉得文章朗朗上口呢,这个就是老师刚刚所说铭文的特征了,是用韵的,现在你们快速的找找文中哪些字是用韵的。
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同学们都找的非常准确。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铭。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明确:山和水
那哪一句描写的是山呢?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那哪一句是描写的水呢?
明确: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先写山和水,以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来比喻陋室,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比兴。
(板书:比兴山和水)
我们了解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我们的陋室,陋与不陋在于什么呢,哪位同学用文中的话回答一下老师。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也就是说明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这里“馨”字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说陋室陋,可到底是怎样的陋呢,我们就一起继续看一看文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青苔,可见房子是怎么样的。
明确:常年失修,极为简陋。
房子已经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都长满青草,这居住的环境也是荒凉冷落。这一句呢,我们可以看出是在描写陋室的环境。
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明确:对偶。
(板书:对偶描环境)
对偶是指用数字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苔痕”相对?“草色”。“阶绿”相对?“帘青”。“上”相对?“入”。
陋室的环境是古朴,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哪位同学能用文中的话告诉老师一下呢?
明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我们可以知道来他这做客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学问平平的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明白了。这两句用了衬托,衬托我们屋主是怎样的人?
明确:德才兼备
是呀,衬托出屋主是一个德才兼备,具有高雅脱俗情怀的文人。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
(板书:衬托夸朋友)
知道了主人的朋友,我们再一起看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们在陋室里很随性,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我们可以看出这句在话生活。这里呢,老师发现作者又用了一种写作手法,同学们告诉老师是什么手法啊?
明确:对比
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呢?
明确: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对比话生活)
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作者所写的这一切呼应开头表明了我们的文章主旨,我们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啊?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已经很突出了,感觉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呢?
明确: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也想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作者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作者也要像诸葛亮和扬子云一样被后人所敬仰。似乎到这我们感觉文章要结束了,可作者又引用了孔子的话。“孔子云:‘何陋之有?’”大家肯定有疑问了,为什么又要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呢?其实呢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刘禹锡只引用的最后一句呢?
明确: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
哦,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作者前面所写的那么多,就是把自己比作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和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这呢,就是用了类比的手法来立志向了。
(板书:类比立志向)
到这我们可以再一次的感受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的陋室一点也不陋。 (板书:陋室不陋)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刚才所看到的景色,体会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一次读一遍课文,也尝试这将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同学们真是让老师感受到诗人饱满的情感啊。现在我们回想老师在课前说的那个故事,我们的这位文人刘禹锡,经历三次的搬家,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他没有和我们一样气愤找知县理论,而是写了《陋室铭》立于自己房门前,这表达了刘禹锡的什么情操呢?
明确:高洁傲岸,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他用他的陋室这一“物”来表达他高洁傲岸,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志向”。 (板书:物→志)
这个就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板书:托物言志)
(六)教师活动:总结
同学们,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就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爱莲说》
(八)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比兴山和水
对偶描环境陋物托
衬托夸朋友室物
对比话生活不言
类比立志向陋志志
张琼月
作文七:《陋室铭》4200字
《陋室铭》说课稿
王集初中 李斌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仅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第五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七年级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
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③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4、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极讲究铸字、炼句,力求“以一当十”,“一字传神”。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不仅能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品析语言是赏析古代诗文的关键一环,而学生却难以把握。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二、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
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教学法。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所给定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模仿创新,以读促写的教学法。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还处在模仿阶段,所以该课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四、说学法
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批注学习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该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相互影响提高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⑴计算机多媒体 ⑵运用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
(二)解释题目
(出示课件1:题解── 陋室,室名,即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三)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 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 突出层次, 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 达到这一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随时正音。二是读出节奏。要达到这一层次,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三是读出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则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具体设计如下: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使用了大量骈句。(出示课件2 :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正确朗读骈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怎样朗读骈句呢?(出示课件3 :朗读骈句:
一要注意节奏。三字句一般为12 式; 五字句一般为212式或23式。分别举例。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 4: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 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教师伴随舒缓优美的古筝朗诵全文,学生听读。)
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2、疏通文意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出示课件5: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 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 ④朗读全文,体会文意。
⑤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1)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2)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3)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
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⑥表情诵读,体会情感。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3、品析语言
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反复诵读,挑选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按四层意思,理清文路,快速背诵。
(六)能力迁移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联系学生生活,联系语言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使文言文教学生动活泼起来,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附: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5)
陋 室 铭
刘禹锡
斯是陋室 诸葛庐
→ →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 子云亭
主旨 托物言志 类比
这个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文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
作文八:《陋室铭_》200字
陋室铭
新陋室铭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
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
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
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
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
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
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谈高干的特殊化。
赞成工人的福利化。
同情农民的自由化。
安于老九的贫困化。
……
鲁迅说:万岁!阿Q精神!
作文九:《陋室铭》2400字
陋室铭
:1、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 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自己 不 慕名利、 保持 _高尚节操 _____的愿望和 ___安贫乐道的 _______生活情趣。
3、文题中的 “铭 ”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如座右铭、墓志铭 等。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 用韵 。
4、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山 /不在高,有仙 /则名 B. 苔痕上 /阶绿 ,草色 /入帘青
C. 谈笑 /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 D.无 /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
高雅脱俗,安贫乐道。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 ? 既然是陋室,作 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 这又 是为什么 ?
(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
(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 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
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或者) .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
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优雅、生活情趣高雅。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为什么 ? 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 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更见他高洁 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 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 陋了
11、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 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
(1)类比,引出中心 、 (2)类比陋室 (3)暗喻惟吾德馨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
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 尚。
14、 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 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5、 《 陋室铭 》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 句式整 齐,音韵和谐 ,使用的是对偶 的修辞方法。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 下句 :_______赏中外佳作、尝古今佳
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中考题荟萃
1、本文主旨句 (点题句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陋室铭 》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6、用比喻赞美 “ 陋室 ” 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7、《 陋室铭 》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 与古代贤士相 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 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 陋室铭 》中与 “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 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的语句是 :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11、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2、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 ? 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 类比的写法 ; 引出 “ 斯是陋 室 ” ,而立意于 “ 惟吾德馨 ” ,表明 “ 陋室 ” 也具有 “ 名 ” 与 “ 灵 ” 的性质
13、 、 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 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 从居室 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 :雅 。
14、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 上 ” 和 “ 入 ” 用在这里有何好 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 对偶 ; “ 上 ”“ 入 ”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 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 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5、作者既说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又说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这是 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 缠身。
1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 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7、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 为什么要这样写 ?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 “ 陋室 ”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 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
20、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 这是 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 证 “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 ,突出了 “ 惟吾德馨 ” 这一主旨
21、文中说 “ 斯是陋室 ” ,而结尾却说 “ 何陋之有 ” ,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 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 陋了
22、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 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 的 杜甫草 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 钱钟书的书斋。
作文十:《陋室铭》1300字
(一)阅读下面课内和课外文言文,完成第6-12题。(15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可以调素琴 ②无案牍之劳形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有仙则名
8.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 .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 .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10.完善作者小档案。 (2分)
姓名
字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①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 《陋室铭》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阅读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 作简要分析。(4分)
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三)【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4. 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