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国铁》阅读答案》2000字
中国铁
文/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阅读理解】
1.? 小说以“中国铁”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村里人说老铁匠是“汉奸”,小铁匠是“小汉奸”,你看了全文之后,你认同村里人所说的吗?为什么?
3.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1)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2)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本文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以“中国铁”为题,一方面表现铁匠父子的铮铮铁骨,另一方面体现父子俩赤诚的爱国心。
2.不认同。老铁匠最终带着军刀消失,以死报国足以说明他有一颗伟大的爱国之心;小铁匠组织反抗日军的暴动,最后在突围中中弹身亡也说明他不是汉奸,而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热爱祖国的幼稚青年。
3.(1)表现老铁匠对村民的看法的不解与自己伤心;他相信自己不会是汉奸,对人们的误解他不屑争辩。
(2)体现出老铁匠的自信以及面对侵略者的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的精神风貌。
4.主要围绕“设置悬念”和“刻画人物细腻”等方面谈,做到例理结合即可。
作文二:《中国张雪杉阅读答案》300字
中国张雪杉阅读答案
在外国人的心目中
你是茶叶你是瓷器
你是泰山你是长城
你是北京的太和殿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你是西安的兵马俑
你是盘古你是女娲
你是大禹你是黄帝
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你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历史的心目中
你是庄子你是孔丘
你是《易经》你是《通鉴》
你是合久必分分久必
在未来的心目中
你是天灾人祸歌舞升平
你是问号你是叹号
你是破折号你是省略号
你是半部楷书工整严谨
你是半部狂草虎跃龙腾
1.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有什么不同? ————————————————————————————
2.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你怎么理解。
————————————————————————
3.仿写一段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侧重物质方面如:瓷器、长城
和中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侧重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如:西安的兵马俑、盘古、女娲
问号代表中国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叹号代表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作文三:《中国风筝阅读答案》1600字
阅读说明文《中国风筝》,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中国风筝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 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吉祥寓意:“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寓意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人们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风筝的翅膀和尾翼上画有蝙蝠衔着铜钱的图案, “蝙蝠”与“遍福”谐音,“铜钱”的“钱”与“前”谐音,铜钱象征富贵,中间又有眼,整个风筝寓意“福在眼前”。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 “喜庆有余”“平安如意”等。长寿,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如在风筝上画有郁郁青青的松柏,松柏万古长青,象征长寿,风筝寓意“长命百岁”。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囍”风筝等,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等。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风筝不但有这么多美好的寓意,而且放风筝还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因此,千百年来风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小题1】结合第②段划线句的内容,说出“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不能删去的三条理由。(3分)【小题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说出材料中的风筝图案有什么寓意?并作简要解说。(5分)【链接材料】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很多,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的风筝很漂亮:风筝的翅膀上有两朵盛开的牡丹,牡丹上面有祥云点缀,尾翼上是两条红色的鲤鱼,周围有莲花点缀。
阅读答案:
【小题1】.如果删去“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一,就不知道谁受熏陶(或“受其熏陶”的主语就没有了);其二,“受其熏陶”中的“其”指代就不明确(或就不知道受什么熏陶而使图案具有吉祥寓意的)(或受什么熏陶就不清楚了。);其三,“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就没有了产生的基础(或“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或“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产生的基础就不清楚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小题1】寓意:富贵吉祥、连年有余。解说:因为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主要是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而材料中的祥云象征吉祥,牡丹花是百花之王,象征富贵。鲤鱼的“鱼”与“余”谐音,“莲花”的“莲”与“连”谐音,因此整个风筝寓意“富贵吉祥、连年有余”。(共5分,寓意2分,解说2分,顺畅表达1分)
解析
作文四:《中国茶道阅读答案》24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阅读答案:
1 、C(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 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2 、B.(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 真”,不是说发源于“真”;原文说它有“ 三重含义”不是说“ 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3 、D(D 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 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作文五:《中国诗论阅读答案》14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诗论
钱钟书
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燕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像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蹩。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难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连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无穷涯际,下面是深密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有时候,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国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1.第一段中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根据文意解释“易尽”和“无垠”的含义。
2.根据文意,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2)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连接着确切。
3.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爱伦主张诗愈短愈妙,最长的诗阅读不能超过半小时。作者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B.作者将“暗示”换成“怀孕的静默”,是因为这样能更形象地说明中国诗歌创作的艰辛。
C.作者认为诗歌形式的简短并不妨碍意蕴的延长,收缩往往表现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D.作者认为“云深不知处”的“不知”的“撩人”之处正在于它将无限的静默留给了读者。
E.外国诗人与中国诗人在诗的审美上是相通的,都追求诗歌创作的意蕴深远。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短小的篇幅,悠远的意味
2.(1)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2)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可名言的境界。
3.①语言文字中包含无穷内涵;②诗意不了了之;③问而不答,以问为答
4.AB
作文六:《“中国高铁”阅读答案》1300字
“中国高铁”阅读答案
(“128815”);“中国高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8-19题(共8分)
?2010年12月3日,国产“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跑出了486.1公里的时速,成为世界历史上地面运行最快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路网的1/3,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就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中国高铁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高铁技术体系。
?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高铁快速扩充了铁路客运能力,极大释放了铁路货运能力,大大节约了社会物流成本。高铁的节能优势也不容小觑。我国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每百人公里能耗每小时不到6千瓦时,是大客车的50,飞机的18,是陆路运输方式中最节能的。中国高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建设1公里的高速铁路可节约44亩土地,目前运营的新建高铁实际节约土地多达23万余亩。同时,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近两年来,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中国高速铁路,对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国家向中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仅以美国为例,2009年11月,美国通用电气和中国铁道部签署备忘录,
双方承诺在寻求参与美国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项目方面加强合作。2010年12月7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中国高铁将成为首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战略性高新技术项目。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8(结合第?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4分)
答:
19(阅读第?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了“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分)
【材料一】
中国高铁对拉动内需,加快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天津市商务委的调查显示,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前往天津旅游的人次比高铁开通前增加了三成。2008年外地到津旅游者消费超过750亿元,其中高铁的贡献率为35。
【材料二】
2009年10月,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访华,两国签署中俄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中国将帮助俄罗斯建设高铁。2010年7月12日到15日,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到访中国期间,与中方签署金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多项铁道科技出口合约,这是中国近年来出口铁道科技最大的一笔交易。委内瑞拉和土耳其的高铁项目正在由
中国负责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
(四)(共8分)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仅列车气密强度这项指标”,就无法与前面的“中国高铁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相呼应;?同时也使后面的“领先日本和欧洲10年”缺少了涉及的对象。
评分标准:共4分。共2个要点,每点2分。
19(答案示例:?中国高铁已经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评分标准:共4分。共2点,每点2分。
作文七:《“中国诗”阅读答案》1200字
“中国诗”阅读答案
(“128815”);“中国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
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
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
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的时代。
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是个文胜质的时期。
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唐诗内向,宋诗外向。
12、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A(文章没有提及诗歌的起源。
11、答案CA。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B(不是“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而是“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D(“唐诗内向,宋诗外向。错,是“唐诗外向,宋诗内向。”
12、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1分);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1分);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1分)。
作文八:《中国结阅读答案》1600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中国结
①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内涵。
②中国结起源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可谓历史悠久。据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梁武帝诗《有所思》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之句。可见,在古老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表情达意功能,备受人们的尊重。
③中国结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类工艺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工艺精巧,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 靠一双巧手,用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而来。其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完美造型。同时,中国结的命名,也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吉祥美满的象征义,如“双寿”、“双喜”、“龙凤呈祥”“鲤跃龙门”、“福寿双全”、“万事如意”、“吉庆有余”等,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结饰送给亲友,不但喜气洋洋,也是一种千情万意的祝福。
④在编织中国结时,最主要的材料是线绳。一般说来,用来结艺的线绳约为100厘米长,4-6毫米粗,线绳的种类很多,过去主要有丝、棉、麻,现代材料则增加了尼龙、混纺等,不仅色泽更加亮丽,耐用度也大大提高,究竟采用哪一种线绳,要根据所编织的结的用途而定,用来编结的线绳的纹路愈简单愈好,纹路复杂的,虽然单看绳线很美观,用来编结却不合适,不但纹式失色,绳线本身的美感也会被淹没。线的粗细,要视饰物的大小和质感而定,开大质粗的首选粗线,形小质细的宜选细线。线的硬度也要适中,若线太硬,会给编结者增加难度,结形也较生硬;若线太软,编出的结形不输廓清晰,结形不挺拔,不能体现线条的韵律美。
⑤一件结饰要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的关系也要协调。选线要注意色彩,若与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立刻就会使整体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
⑥如今,中国结仍然随处可见,广为流行,中式服装上精致的盘扣,让人不禁倾心于古老的东方神韵;新春佳节时,吉祥喜庆的“春”字结红遍千家万户。中国结这一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生发出多种现代审美意蕴,带给人们无限的情趣和生活美感。??????(选自《百科文章》2012年第1期,有改动)
【小题1】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 中国结的特点——??????????——结与饰物的搭配
【小题2】第②段中引用《易·系辞》和梁武帝《有所思》中相关文献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根据第③段文字,概括中国结的特点。(6分)
【小题4】根据文中加内容和中国结插图,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将插图中的“福”字换成其他文字或图案,请写出你的创意。(3分)
(2)如果这个中国结赠与他人,你觉得赠给谁最合适?说说你的赠送缘由。(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编织中国结对线绳材料的要求。
【小题1】引用文献资料(或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中国结的历史悠久,具有表情达意 的功能,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厚重感。
【小题1】(1)工艺精巧;(2)造型完美;(3)命名具有吉祥美满的象征义。
【小题1】不设统一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第2段写“中国结的历史和功能”以及第4段写“编织中国结时材料的要求”来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的各种类型来判别,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该段的中心句或该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3段分条概括“中国结”的特点即可。
【小题1】(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写出换成的文字或图案的寓意即可。
(2)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赠送的缘由围绕“中国结”的“历史”“特点”“寓意”等即可。
作文九:《“中国”阅读答案》800字
阅读理解
“中国”
“中国”这个词至迟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国”,大的不到今天一个省,小的不过今天一个县,最小的只相当于今天一个乡或一个大一点的村,所以总数多得不胜枚举。于是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就被称为“中国”。这一中心区开始只限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主要是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今天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还不能算“中国”,秦、楚、吴、燕等国更不能称为“中国”。到了秦汉时代,秦、楚等国的旧地都成了统一国家的一部分,渭河流域关中盆地还成了首都所在,这些地区当然都算作“中国”了。
“中国”的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视其中较边远偏僻的地区为非“中国”。例如在西汉时,今天的湖南、江西虽已设置郡县,却还未被承认为“中国”,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称为“中国”,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还被当作非“中国。”
直到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了,但是清朝的正式名称还是“大清国”、“大清”或“清”。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简称,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范围——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
(2006年海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调研测试语文科试卷)
(1)依据上文填空。
①晚清以前,“中国”的含义是:________
②1912年,“中国”的含义是: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下面两个时期“中国”所包括的具体范围。
①春秋时期:________
②秦汉时期:________
(3)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
②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回答。
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①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②中华民国
(2)①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②除了当时的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外,还包括秦、楚等国。
(3)选做题。①由模糊、不明确到清晰、明确。②略
作文十:《我爱你中国阅读答案》1800字
一) 阅读下面《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一文,完成(10--13)题:
①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子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②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这些有影有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结合,在瞬间走向想象,然后又从想象中流出。它们自身就有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③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他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和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啊!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能从26个字词的组合中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甚至在语文以外,开发人类的思维,并给人以感官的享受。
④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向。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个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中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种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却成了交响队的总指挥!
⑤面对着科学的飞跃发展,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摆脱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呐喊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堂.吉诃德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魅力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存在的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唯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简便和宽广。
⑥我真的是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10、在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后再仿造一句,写在横线上。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
1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汉字的美,请依次写出。
⑴ ;
⑵ ;
⑶ ;
⑷ 。
12、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段中抽出的,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放回原处。
“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象形、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 这句话应放在 之后。
13、解释第⑤段中”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一句中,”消化”一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10、比喻合理,句子结构相似即可。
11、⑴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⑵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⑶它的创造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⑷可寻找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简便和宽广。
12、应放在”……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之后。
13、用原有的词汇构成新的概念和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