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忧国忧民的杜甫》12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忧国忧民的杜甫
作者:桑文静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13年第 10期
一首《兵车行》伴随着辚辚车声嘶嘶马鸣碾过了几个世纪,永远凝固在历史画廊上。杜甫 用他那支神奇的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百姓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
闻一多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杜甫:“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 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诗人能够与百姓站在一起,用诗歌记录下 时代的声音、百姓的痛苦。杜甫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遭遇的同情,甚 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作出牺牲,高度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强烈表达了诗人为民请 命,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他被世人尊为 “ 诗圣 ” ,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因而被 称为 “ 诗史 ” 。
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杜甫自小才能出众,十五岁扬名,三十五岁时满怀信心赴长安应试,却由于奸臣李林甫从 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他在长安滞留十年,一再碰壁,他生活贫困,幼子甚至饿 死。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亲眼目睹战乱惨象,亲历国破家亡的苦难,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 病逝于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滞留长安的十年里,社会状况和个人处境让他对现实有了较为清醒 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使他成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形成现实主义的文风。
《兵车行》这首诗创作于唐天宝十一载,为历代所推崇。唐玄宗在执政后期贪图享乐,重 用李林甫等奸臣,且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诗人把这一史实放入自 己诗歌中,揭露了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诗歌一开头就展现了兵车队伍出征时的情形,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 了弓箭,被官吏们驱赶着奔赴前线。 “ 行人 ” 的父母妻子听闻消息,匆匆赶来为亲人送行。他们 呼喊着自己的亲人,拉扯着亲人的衣服,捶胸顿足,不忍放手,舍不得亲人离去。无数的车马 人群扬起的滚滚尘埃遮天蔽日,连咸阳桥都淹没了,千万人的哭声直冲云霄,人们多么悲愤, 景象多么凄惨!诗人以铺陈渲染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成千上万家庭生离死别的画面。
诗人以一个 “ 道旁过者 ” 的身份故意向一个 “ 行人 ” 询问,行人首句就是 “ 点行频 ” ,一针见血 地点出了造成这一惨象的根源。而一句 “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更是直接把矛头指 向了最高统治者 —— 唐玄宗,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控诉和悲愤之情。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给百姓 带来的灾难远不止这些,从 “ 行人 ” 的回答中,我们还看到了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 边 ”—— 征人超期服役的痛苦;看到了 “ 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农村生产凋 敝,家园荒芜,由眼前之景扩至全国,加深了诗的深度;看到了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 如狼似虎的衙役对百姓残忍逼租;看到了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战争给人们心灵上
作文二:《忧国忧民的作文》15000字
忧国忧民的作文
篇一: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且以作品论英雄(60)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国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薄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
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点评:
观点辩证。对于人品与作品,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作了理性的思考: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这种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跳出二者关系本身,显得冷静,客观,
充满理性的思辨色彩。
层次鲜明。文章从作品反映其人品起笔,接着反转一笔: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
脱俗之人,在此基础上,作者往前推进一步: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作者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展开论证,不游离,不枝蔓,并靠论证带动材料,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一杯春醪寄余心(60)
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盖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其门下弟子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性情中人。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而它只有你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
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
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行中,两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巅。龙应台年轻时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文字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与作品携手胁肩,向更深阔的远方迈进。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胞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从一个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另一方的性格。
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梵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蒙蔽我纯洁的心,而内心会在我手遗留中卓然于世。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当面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的“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的时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60)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作者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
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之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作者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做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作者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殊途同归(60)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反诗歌。”马尔克思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
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
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方案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
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它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笔下的真实与真心(60)
“功名之士,必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叶燮曾这样写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善于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去发现这美丽的世界。世界观的不同带来了创作心态的迥异,作为思维外化形式的作品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格调。
《纽约时报》在采访海明威时问及他最好的写作状态。海明威回答说:“最好的写作一定来自于我爱的时候。”创作是灵感和笔尖的激烈触碰,强烈的情感奔涌而出。当创作者归于平静,搁下笔,却仍能看见作品里正翻涌的温柔与热烈。唯其如此,创作才有了艺术的品格,笔下才有了能透视创作者心灵的真实。
在南美洲反体制主义者长长的名单中,加莱亚诺无疑是殿堂级的人物。这个被称为“南
美洲的良心”的作家,以火一般的热情和执著,发出对现实最有力的叩问。“我为那些不能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为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为不识字以及没办法的人写作。”他用笔尖温暖了南美洲的底层人民,又用目光毫不留情地鞭挞全球化下被人们忽视的暴戾与野蛮。加莱亚诺的文字永远充满战斗的激情,正如他的作品名《南美洲——被切口的血管》。而加莱亚诺本人,也是一位倔强、顽强、勇毅的战斗者,正是心里从未熄灭的火光,让他的作品有了温度,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他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印证了“文如其人”这个词,也给世界文坛留下不朽传奇。
激昂的斗士留下战斗的呼告,而那些坚守内心的人,也在用文字塑造着另一个自己。文学大师木心先生淡泊致远,一直走在向内心朝圣的旅途。他喜欢从前含蓄的美好也一直竭力去守护那种美好,正如他在《从前慢》中写下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的笔下,涌出的是清明的心境与追求;又如杨绛,虽历经苦难却从未放弃,亲人离去也能勇敢面对,她的纯粹和坚韧,从她纯净、“如初生婴儿”的文字中流露。
真正领悟艺术的人,定会懂得真情实感之于艺术的价值,也了悟自己的生命体验是何其珍贵。艺术是一种反映,一种途径,让我们窥见作者心内涌动的波澜和曾经历的悲欢。
违背心志写下、画下的“成品”,是手的产品,而非心的创造。因此,从一开始,没有情感没有体验的“成品”,就不能算是艺术。
请在你爱的时候,用心写下画下一些东西,不论是停泊于温柔港湾的细沙,还是清朗高远的明月。要知道,你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在未来便成了你心境志趣的证据。
似曾相识燕归来(60)
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否认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哪怕他故
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墨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
篇二:材料作文
现实故事类材料作文
现实故事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作文题的材料往往取自于最近发生的社会新闻、时事热点,通常会在题中提及或展示某种生活现象,或由此来引发考生对某种生活现象的感受和看法,或透过平凡生活来揭示某种为人处世的道理。这类作文题,既贴近生活现实,又考查了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因此成为高考中常考不衰的作文类型。
考生在写作此类材料作文时,尤其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为此,必须注意三点:一要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现实的素材。素材宜小不宜大,或是蕴含道理的生活小事,或是独具别趣的自然风物,只要能融入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都可。二要注意观察和体验基础上的升华。这种升华,可以是情感的升华,也可以是一种哲理的升华。三要注意选准写作角度。只有选准写作角度,然后运用辩证思维深人挖掘,才能 实现理性的升华。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叙述感人的故事,描绘优美的场景,抒发真挚的情感,阐述精深的哲理,这样的文章才会出彩。
【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日前,在著名的西祠胡同上出现了一个点击率很高的帖子:一批年轻人以“拒绝圣诞”为题发出呼吁,跟帖支持的人很多。2014年12月24日,湖南某高校的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
材料二 从2014年11月起,圣诞节的气氛就已悄悄笼罩了南京,许多商家也早就喊出了“圣诞打折,节日派送”的口号,同时用圣诞树和各种彩色气球把店堂打扮了起来,甚至一些专营地道中餐的酒楼也在醒目的地方摆出了笑迎宾客的“圣诞老人”。一些年轻人一提起怎么过圣诞节,就十分兴奋,想着准备什么圣诞礼物,吃什么圣诞大餐,以怎样欢快的方式来度过这美好的节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两则材料的话题都是关于圣诞节的,属于现实故事类材料。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抵制圣诞节,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材料二则交代了商家和年轻人重视圣诞节的事实。两则材料呈现的是两种相对的情形,为此考生必须做出具体而理性的分析。
进一步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两则材料都贯串着这样一条内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在这样的题旨下,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1)从纵向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失
去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会迷失自我;从横向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失去了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我们将会封闭落后。 (2)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合理性和局限性,我们要根 据时代与国情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吸纳外来文化时,应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应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保持自我,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中丰富自我;而不能让外来文化改变、消解甚至同化、取代传统文化。(4)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上,我们要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外来文化的吸纳”两者关系思考的深度,将决定本文写作所能达到的高度。
【佳作展台】
守护传统文化
恍如白(转自:wWw.bdFqy. 千 叶帆 文摘:忧国忧民的作文)昼的夜晚,人潮涌动的街道,温暖明亮的橱窗,挂满铃铛、礼物的圣诞树,戴着红色帽子的圣诞老人,飘荡在夜空中的《Jingle Bells》,到处都洋溢着圣诞的气息,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庆祝这一西方节日。
在人们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许多外来文化已经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除了圣诞节,一年中还有情人节、感恩节、复活节??洋节曰好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他们似乎分外热衷于过洋节。在他们心目中,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
分量。大多数80后、90后、00后都认为传统节日平淡枯燥、单调乏味,远没有圣诞节丰富多彩。为此,我不禁担忧,难道灿烂而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般一去不复返了吗,
忧心忡忡之际,忽看到一则新闻:湖南某高校的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
“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
我非常认同他们的看法和行为,我们应当在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重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那是几千年来文明的沉淀和积聚,每一种民俗民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每一个节日都有其潜在的流传价值。虽然在当今社会,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守护中国传统文化,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杆,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总发现我们的“年味”淡了,传统节日更像是普通的一天,我们在盲目追逐外来文化的时候,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当我们吃着月饼时,脑海是否浮现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当我们赛龙舟时,是否体会到屈原投江时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变得平淡乏味了,而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浅
薄空虚了。
不要让传统节日成为我们脑海里仅存的那一点模糊的记忆,不要让传统文化在式微的悲歌里褪去曾经艳丽的色泽。“怅望千秋一掬泪,盛世歌者萧条人”,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乘着历史的长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的氢弹研制者、核物理学家于敏,曾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而“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他认为只有淡泊名利,不为物欲所惑,潜心做事,才能有所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现实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主要介绍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的事迹和人格魅力。研读材料时,我们必须注意两个关键词句:一是“‘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之久”,二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他一生的座右铭”。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句,也就把握了材料的精神实质。于敏这样做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而能够这样做,更离不开他个人的修养和思想品格。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
意:(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明“淡泊”和“宁静”在人生和事业中的重要性。(2)拒绝诱惑。这个世界有许多诱惑,唯有拒绝诱惑,才能洁身自好,做好自己的事情。(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核物理学家于敏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之久,充分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4)坚守理想和信念。坚守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作为基础的,只有坚守,才会有事业的成功。(5)行重于言。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唯有实干才能兴业兴邦。
具体写作时,要理解并实现两个转化:一是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到立意内涵的转化;二是从虚到实的转化,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应该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就可以迅速展开联想作文。
【佳作展台】
拒绝诱惑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诱惑,金钱、荣誉、地位??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你,你欣欣然前往,结果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你坚定地加以拒绝,结果你不但战胜了自我,还赢得了别人的赞誉与敬仰。 被誉为我国“氢弹之父”的核物理学家于敏,近日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领奖台上的他是多么平凡朴实却又光彩照人。有谁知道,他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迹也鲜见于报端;有谁
知道,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可以想象,其间有多少的名与利在诱惑着他,然而他却淡然不顾,坚守自己的节操,坚持自己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认为只有淡泊名利,不为物欲所惑,潜心做事,才能有所成。是啊,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聚精会神地工作;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耐得住寂寞坚守岗位;不为物欲所惑,才会苦心孤诣达到顶峰。
拒绝诱惑并非意味着失去,而是意味着获得。战国时期的庄子,面对楚国的相位,面对享不尽的荣华
富贵,断然拒绝。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安享富贵的心境让庄子获得了心的安宁。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屈膝投降后的显赫,断然拒绝,宁死不屈的忠国之心使他获得了后人的无限崇敬。而不会拒绝诱惑,常常意味着失去。唐代的王毛仲因为辅助唐玄宗登基有功,而不断向唐玄宗伸手要官,最后要来的却是一道被赐死的谕旨,这就是不会拒绝诱惑的下场。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有人趋之若鹜,最终身败名裂;有人坚定拒绝,最终名垂青史。2009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76岁高龄的老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获奖第二天,她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认真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授课,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接着,请求采访她的媒体纷至沓来,但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得诺贝尔奖,
我只是想做更多的研究。”旨哉斯言~唯有淡泊之心境方能如此,也唯有淡泊名利之人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诱惑就像美丽的罂粟花,在你面前洋溢着芬芳,让你情不自禁前往。可当你一旦前往,就会不能自拔,堕入深渊,后悔莫及。所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不为诱惑所动的定力。 拒绝诱惑,远离诱惑,在知足中寻得快乐的真谛,在专注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的新宠,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历来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这类命题就是提供一则富有多种含意的寓言故事,然后让考生从某个角度进行解读并作文。 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相比,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写作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关键在于对寓意的把握,而把握寓意的前提是读懂寓言故事。读懂寓言故事表现为准确的概括与提炼,概括与提炼的高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深度。所以,一拿到寓言故事类材料,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人、事、物、象,把握各种内在联系,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提炼。其次,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联想与延伸。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需要通过联想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故事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事关系、社会现象、生命哲理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因果分析。分析材料中事物的因果
联系,探明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不失为迅速寻找、选择写作角度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材料中存在几个引出结果的原因,往往就有几个下笔角度。
【题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快乐,就派人去寻找快乐的人。
调查了许多豪门巨贾,他们都不快乐。却发现一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很快乐,派去的人就问他快乐的原因。
年轻人说:“学会放下,就快乐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年轻人的话实际上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主旨,那就是“学会放下,就快乐了”,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好构思了。如果写议论文,可以从下列三个问题着手:为什么要“学会放下”,怎样才能“学会放下”,“学会放下”,应该放下哪些东西,具体立意时,可参考以下角度:(1)放下与快乐;
(2)快乐的学问;(3)寻找快乐;(4)学会放下。行文时,可以联系实际,就现实问题展开论述。比如很多人喟叹活着累、活着烦,那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放不下,他们舍不得放下自己的地位、权利、金钱,他们不愿意放下自己的私欲、贪婪、傲慢、苦恼。如果他们懂得放下,那么生活就会呈现出另一种色彩。也可以引述
诗文通过正面事例来说理,譬如学会放下,你可以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闲适,可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从正面写能放下的故事,也可以从反面写不能放下的故事,还可以写原来不能放下的苦恼和后来终于学会放下的快乐。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还可以写历史人物。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只要切合材料的中心,都是可以的。
【佳作展台】
寻找我的桃花源
如果可以,我情愿,放下一切换一僻静的庭院,一菊香洋溢的南山。
——题记
看惯了金融大厦里绷紧神经的脸,听惯了股票市场里绝望的哀叹,谈腻了名人要员升降沉浮的话题。我们的眼睛疲惫了,耳朵迟钝了,心灵也有些厌倦了。于是,只想放下名利,去寻找一方世外桃源。 我路过陶渊明南山下的豆田,看见他肩荷锄头行走在田埂上,嗅到“陋室”满院清新的草香;我寻访欧阳修的醉翁亭,看见那潺潺的流水、残留酒香的杯盏,听见那回响在琅琊山的沉吟;我参观李乐薇的山中小屋,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听见此起彼伏的鸟叫虫鸣。我遇到的一切幽静、淡泊、超然的境界,都与金钱无关。
我听到郎朗与小女孩的钢琴协奏,如同汩汩流淌着的清澈小溪;我听到屠格涅夫与乞丐兄弟的对话,还有那饱含深情的一握;我
听到杜甫在朱门前无奈地低吟出那催人泪下的诗行。我听到的一切优美、博大、深沉的音符,都与虚名无关。
记不清多少贤士摒弃功名归隐山林田园,记不清多少伟人视金钱如粪土,他们高洁的操守、高雅的情怀被传为千古佳话。却记得贪图名利、诬赖好人的高俅,记得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秦桧,记得党同伐异、指鹿为(马的赵高??他们一一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那一段段佳话的主角,无法成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贤达,但至少我们可以铭记那些伟大的话语,那些深刻的哲思。
于是,想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洒脱,因为千金换不回他漫游时的开心笑颜;想起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祈盼,唯有那群寒士的生活安稳可以博得他满心愉悦;想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陋室成为他安放心灵的佳居乐土。而这头的我,一直仰望他们的我,也慢慢懂得了放下的轻松与快乐。
放下了名利,我们还有难忘的快乐,三载同窗的欢声笑语,一起节衣缩食买书的记忆;放下了名利,我们还有美好的情感,简陋之家中有等你归来的父亲母亲;放下了名利,我们还有好多值得追寻的梦想,在山区里做一位支教老师,在孤儿院里做一位义工,在马路旁做一位环卫工人??都会带给你金钱买不到的充实、幸福和满足。
那么,从明天起,我就要去寻找现实中的桃花源~
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
观点看法类材料作文,就是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表达一种或两种观点看法,让考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的作文形式。这类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看法和主张,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要想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从材料中选择观点或看法,如果材料中只表明一种观点或看法,那就无条件地围绕这个观点或看法展开论述,演绎成文;如果材料中有两种以上的观点或看法,就要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一个来进行论述。其次,在明确自己的观点立场后,要懂得寻找典型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阐述你为什么要持这个观点。最后,对于一些比较笼统的观点或看法,不可大发议论,面面俱到,要注意从小角度切入,并且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此外,一些材料中的观点或看法往往是抽象的,要写好作文,必须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在生动形象的说理中达到令人信服的境界。
【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题目所提供的是一段议论性材料,这则材料实际上显示了鲜明的观点指向。关键词句主要有两处:一是“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二是“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两者综合起来,就是阐明“做自己”的重要性。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1)不与别人攀比,做自
己。(2)不模仿别人,做自己。(3)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4)坚守个性,发展个性。(5)认识自己。材料中所指的是实体的人,但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人,可以由人拓展开去,延伸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就文体而言,若写成记叙文,可以对一个人、一个物品、一件事(或几件事)进行记叙,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反映生活,折射主题。若写成散文,可以写自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对个性的理解与感悟。若写成议论文,可以就“个性”“模仿”等展开议论,要密切联系材料,结台社会生活实际,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努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言之成理,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佳作展台】
独一无二之美
一位哲学家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独一无二才最美。
世界顶级名模辛迪?克劳馥嘴角的那颗黑痣是她独一无二的标志,那种个性之美让人看一眼便能被摄去魂魄,可在这颗痣的背后却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辛迪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整个家庭仅靠父亲微薄的薪水支撑。十六岁那年,她去一家模特公司应聘,长相清丽的她站在众女孩中仿佛鹤立鸡群。可在最后环节,公司却要求她点掉嘴角边那颗痣。 “为什么,”
“现在流行洁白无瑕的美人,你的那颗痣真是美中不足。”
“不,我不会点掉这颗痣的,这是我独一无二的标志。”
说完,辛迪潇洒地离开了。可是,第二家公司、第三家公司都只是遗憾地摇摇头,重复着相同的话。可辛迪并不气馁,她坚持留着那颗独特的痣。最终,一个内衣广告公司以低廉的薪水录用她为模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的第一支广告刚一出世,就爆红了全球,广告上她那张美丽而不羁的面孔以及那颗极尽张扬的黑痣使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她,哦,辛迪?克劳馥,她的人生也开始驶向美好的未来。
是那颗黑痣成就了她,还是她成就了那颗黑痣,毋庸置疑的是,独特引领着她走向成功。辛迪如果点掉了那颗黑痣,就会埋没在众多美人中,就失去了闪光点,变得平庸,毫无特色。所以没有
必要去刻意迎合潮流来改变自己。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平庸与精彩只相隔一步,坚守独特就会精彩,扔掉独特就是平庸。
然而,总有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一味模仿,与他人攀比。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捂住胸口,皱着眉头,装腔作势,令人厌恶;燕国的年轻人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将自己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在成长的过程中,前人的辉煌与传统的观念也许会令我们不知所措,当我们看到他人才华横溢而自己却平凡无奇时,可能会感到无助与迷茫,可这时我们更应冷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一味地模仿别人,追寻他人的脚步无法取得成功,只有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高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独一无二才是最美的风景。
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
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类命题一般提供一些诗句文段、名人语录或哲理性名言,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然后自定立意作文。
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会比其他题目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因为所提供的某些语句比较抽象,道理深奥,审题难度也就会大。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考场作文成功与否,大半由审题立意决定。而对诗文名言内涵的准确解读,是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所以,写好诗文名言类材料作文,关键要精确解读所提供的句子。如果是一句话,就要把这一句话理解透彻;如果是几句话,就要把这几句话加以全面理解。同时,也要辨别这几句话的异同点。
【题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杨绛
篇三: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
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方志敏——那是一封凝聚着共产党人鲜血的信,米汤写就的文字上,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先生谨慎地将信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作文三:《忧国忧民的袁嘉谷》3100字
珍珠滩
状元楼。这当然是一件大事,云南人为之扬眉吐气。
袁嘉谷是一位忧国忧民之士。打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