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空巢老人的论文》4100字
关于空巢老人的论文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脱节,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已经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占较大比例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型养老功能已逐步丧失,机构养老机制一时又难以完善,使得农村空巢养老处于两难的境地。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结合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无疑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医疗、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照顾。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完善法律法规给农村空巢老人以安度晚年的机会。
论文关键词 空巢老人 居家养老 养老模式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分析
随着第一代独身子女的长大,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大量的“空巢老人”、“鬼村”的出现使得我们再次直观的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持人几次提到“空巢老人”更是体现了国家甚至是社会大众对“空巢老人”问题日益高涨的关注度。 根据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 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另外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中提到,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很高,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这一个个醒目的数次都在提醒着我们为“空巢老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已经刻不容缓。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年满60 周岁,拥有农村户籍,子女外出打工或定居城镇,身边无成年亲属独立生活的老人,包括和未成年外孙子女留守在家共同生活的老人,而农村“空巢老人”是如何产生又为何越来越多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农村家庭规模急剧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弱化。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父母渐渐老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甚至八个老人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一现状必然导致了一部分老人无法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农村因为交通闭塞,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普遍外出打工或为子女
上学等原因搬离农村去城镇生活,但又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将父母也带离农村,这导致了很大一部分老人留守农村,成了“空巢老人”。三是社会转型过度阶段产生的诟病,在我国广大的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普遍未受过文化教育,而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目不识丁的人已经很难找到,这一文化层次的差异导致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代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不再愿意留在农村与父母共同生活,而是选择在城市打拼。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经济来源有限,生活负担沉重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的老年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可以每月领取退休金维持生计,但在农村,每位老人每年仅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六百元(按照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标准计算),相当于每月五十五元,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养老金数额直接导致在农村老人们依然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但即便是这样,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常常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而那些缺乏劳动力,子女又无力赡养的老人生活则更加艰辛。
医疗资源匮乏,生活无人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医疗资源匮乏,技术有限,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患有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他们常常在发病时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而失去了生命,不仅如此有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为了节省医药费,为子女减轻负担,只在乡镇小诊所内简单治疗放弃住院疗养的机会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但除了医疗条件有限,身病或年迈无法自理生活的老人无人照顾更是严重的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自我照顾或夫妻间相互扶持,但这也仅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
生活孤独单调,缺乏精神慰藉是农村“空巢老人”值得关注的另一问题。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精神层面有时比物质更重要。所以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可能前面所说的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缺乏陪伴,孤独才是他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再好的物质条件,再好的医疗设施可能都不如家人的陪伴带给他们的幸福。只有做到精神赡养,才能让“空巢老人”们真正感受到幸福。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目前,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即依靠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为老人提供物质支持,生活照料以及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以传统美德“孝”为背景依靠亲情来维系,这种养老模式一般在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盛行。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不断缩小,家庭养老能力在不断弱化,“空巢老人”的出现正是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社区养老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养老模式,其主要是依靠社区这一单位,整合政府、社会、个人多方资源集中养老的一种模式,社区养老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镇采取社区养老较为适宜,这一模式较之家庭养老更加先进,对经济基础的要求也更高。
最后是社会养老,这是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尤其在发达国家基本都实现了社会养老。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国家和社会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所以对国家要求较高,既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又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撑,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基本能够实现社会养老。
上面所述的三种养老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要求,而我国农村正处在由家庭养老模式向社区养老模式转变的过度期,随着家庭养老模式不断弱化,社区养老又尚且设施不足、体制不完善,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从“空巢老人”的需求出发,探索一个新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养老模式便应运而生。
居家养老作为一个全新的养老模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养老成本低,居家养老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的资源,结合当地特点建设最适合的养老机制。节约成本又能和地区特点相契合,可操作性强。(2)能够最大限度的照顾到老人的感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都希望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而居家养老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让老人能够在家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给老人以最大的精神慰藉。(3)居家养老能动性强。较强的能动性也增加了各种制度,政策的可行性,加快建立新型养老体制,更快的改变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三、转型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以老年人最急切的需求为立脚点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具体的立脚点
首先是对于尚有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仅需提供一般的关照与帮助即可,但对于一些长年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服务中心,必要时对老人统一照顾。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不同的生活帮助,是居家养老模式建立时要考虑的一大内容。
其次是医疗保障需求,看病难,看不起病是现阶段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不断提高,正是最需要医疗资源的群体,但农村受其自身经济状况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很难享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身边无子女
照顾的“空巢老人”更是处在医疗保障最边缘的地带。如何使得老有所依,病来有医是居家养老体系构建时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最后是精神文化需求,谈到健康我们现在最常说的就是身心健康,上面所列的两个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身”的方面,而最后一个就是要解决老年人的“心”的健康。最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一方面,因为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落寞,使整个晚年生活变得黯淡无光,如何弥补子女不在身边带来的亲情缺失,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一大难题。
(二)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1. 强化各村集体的“社区”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长期以来我国的村委会一直是顶着政府的光环发挥着领导协调宣传等多种作用,对自身定位不清,随着农业税征收的取消,村委会的公信力及对村民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是村委会发挥作用重新树立威信的绝好时机,应借此机会,使村委会的职能由服务政府向服务人民转化。
2. 完善农村医保,建立医疗保健中心,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农村虽然都有农村合作医疗,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对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另外,考虑到农村交通不便,应由各村委会单独或联合建立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并在当地“空巢老人”家中设立急救铃,以应对老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保证其遇到突发疾病时得到及时的救援。
3. 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减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可以建立老年文化中心,成立老年人兴趣小队,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另外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民俗,组织当地老年人将一些几近荒废的传统民俗活动重新传承起来,这样一方面是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4. 有机结合孤儿院与养老院,实现双赢。可以就近建立养老院和孤儿院等福利机构,让老人们可以和孩子们多相处,这样既减少了老人的孤独感,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做到一举双赢。
5. 发展非盈利性组织,利用大学生资源。首先应大力宣传“孝道”,唤起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心,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让更多的人知道“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存在。建立相关的公益组织,与政府机构共同推动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培养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让老人感受更多的温暖。
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可以说一部分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但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让老人“空巢”而不“空心”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问题。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
系,既让“空巢老人”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依靠,也是给未来终将老去的我们多一份关爱。
作文二:《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4600字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
摘要: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巢家庭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关注空巢家庭,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成为新世纪社区医疗护理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社会支持
一、 定义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二、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三、我国空巢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峻。
四、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问题
1、空巢综合征
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子女纷纷离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空巢综合征的核心是缺乏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将会导致生命质量的低下。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等问题。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2 、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4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不良情绪。
5、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还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来养活自己。虽然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外出务工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很多外出务工子女打工所得的收入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连自己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6、安全问题老人独自呆在家中,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
(1)消防安全问题:由于老人的生理条件限制加之空巢老人家庭的特殊性,这些家庭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得到及时的救助,很多老人丧生,他们已经成为火灾中受害最大的群体。
(2)用药安全问题:由于空巢老人医疗知识水平较低,自备药的储藏管理能力逐渐减弱,极易导致错服,误服药品或服用过期,变质的药品,直接威胁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3)人身安全问题:骨折,烧伤在空巢老人家庭的发生率极高,有些老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烫伤。据调查,近年来,入室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在空巢老人家庭中时有发生,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老人独死家中的事件也屡见报端。
(4)财产安全问题:大量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受到片子不法之徒的注意,老年人思想防范意识差,知识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发展,容易被新概念所欺骗。此外,老年人防御能力低,遇到威胁只能妥协,因此,他们经常被骗取钱财。在走访中,有位空巢老人就谈到自己被不法分子用假币欺骗上当的经历。因自己人老眼花,分辨不出纸币的真伪而上当受骗。
(5) 就医安全观念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伴随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疾病,有些老人对此不加以注意,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能忍则忍,等到忍不下去时才去医院,而这时病情多半加重或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还有一些老人由于退休金或储蓄钱财较少,为了节省开支,生点小病诸如感冒,发热就没有去得到彻底的治
疗,这也对老人造成一定的危害
7、情感问题
(1)孤独感。过去孩子们整天围着自己转,可以天天见,现在不仅他们自己远走高飞,有的还把小孙子也一起带走。老人感到家里空了,自然产生没儿没女、膝下无人的孤独感。
(2)寂寞感。其实,老人寂寞,也是源于孤独。家里没有“说话”的人,出门没有晚辈来陪伴,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晚上更是“无声无息”,基本没有欢声笑语,觉得家庭生活没有活力。尤其是单身老人,更是萎靡不振,有的甚至脾气都变得古怪起来。
(3)遗弃感。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扎根城市,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老人留守空宅。平时儿女们难得回乡看望老人,大多只能“捎俩钱”或打个电话。虽然也有的想把长辈接去一起住,但不少老人到了城里又“难服水土”,只能无奈地选择回家继续守空宅,心生被儿女遗弃之感。
五、应对措施
1、老年人自身
(1)老年人应自我调适,克服空巢心理
老年人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兴趣,广交朋友,充实生活。其次,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参加社会活动是充实心理、克服空虚的较好方法。重新确立新的生活追求目标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方式。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个坚定的追求目标,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之大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第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最好请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制订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按时间表起居,有利于保养身体、克服心理问题。
(2)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
很多老年人不去就医,是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出现症状是正常衰老所致,而不是疾
病所致,尤其是听力损害及泌尿生殖系症状。身边没有儿女的观察和照顾,有些老年人实际已身患疾病且出现相应症状,但由于不去就诊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做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备有关慢性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知识,使其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意义。
(3)改变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由“扩大家庭”逐渐过渡到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多数老年人希望的“养儿防老”模式的实现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困难。为了避免面对空巢,老年人应改变观念,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这些机构在居住环境、娱乐场所、医疗保健等方面设备较完善,可以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空巢夫妇老人,其闲暇活动的要求较为强烈,愿意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点事,因此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和再就业的机会,如举办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组成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队伍,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指导等。还可通过居委会或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况,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老年人的社会能力。
2、子女应敬老养老 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尽管存在多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愿意住在敬老院。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机构很发达,但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来有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应尽可能的照顾老年人。如果条件不允许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经常的探望、电话问候也是必需的,儿女的关心常常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慰。研究表明,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而当家庭亲密度下降,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不良易引发老年人自觉幸福度的下降。
3、社会方面
(1) 完善社会支持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养老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并提高这些机构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有定期的体格检查、多组织社会活动。因此,必须着重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老年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起居等。建立老年公寓、福利院,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
(2) 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宣传,改善家庭功能
首先,村社干部在深入农村社区宣传“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同时,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宣传社会养老,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倡导社会资本与个人资本相结合进行养老,倡导民营等资本投资于农村养老事业,呼吁社会力量对贫困老人养老救助。此外,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充权”,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虐老”等不良行为。
(3)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
首先,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其次,建议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修建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社工人员可以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组织一些互动参与的简单小游戏,丰富老人的生活;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活动,给与老人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另外,可以开展相关的募捐活动,筹措资金用于修建农村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改善老人生活。
(4)开展辅导帮助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
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即农村空巢老人中的高龄、残疾、特困、五保户等,对其给与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广泛组织、推动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其能够结合
老人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老人。
六、参考文献
1、罗惠芳. 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
2、甘建光,陈梅. 绍兴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健康心
理学杂志
3、莫丽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4、安徽省《固镇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
5、江苏省宿迁市问卷调查结果
作文三:《关于空巢老人的作文》1000字
管理资料下载网
关于空巢老人的作文
CCTV3有这么一个公益广告—“关爱空巢老人”。每当我看到这个广告,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父母。我们兄妹4人,现在都已经成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只有父母住在老家,他们也就成了人们常说的“空巢老人”。
节假日的时候兄妹几个会带着孩子回去看望父母,给他们带去儿孙们的关怀,如果工作繁忙,那就都没人回老家了。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总是酸酸的,很伤感,很想哭,仿佛看到了父母渴望我们归来的眼神。
我上次回家是在2011年3月20日,到如今已是一年的光景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记得我上初三的时候,由于忙着中考,每天放学回家都是匆匆忙忙,顾不上跟我妈说几句话。有一天,我放晚自习回家,看到她正在沙发上看电视,便坐在她腿上说:“妈妈,您好像好久没抱过我了,您这当妈的太不称职了”。我妈哈哈大笑说:“个子都比我高了,还要抱啊,再过几年就该上大学了,大学要是考得远的话,只能是寒暑假才回来一次,到时候一学期才能见上一面喽”。“一学期最少要5个月了,那不行,我还是随便找个近点的大学上算了。”我一边摇头一边说。我妈笑着说:“傻孩子,想上好大学,想找好工作,这点苦都吃不了,那怎么行呢,??”。接着我妈举了很多关于在外求学久久不能回家的例子,虽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对于一学期都不能回家的那种惊慌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现在我的父母是不是经常会有这种惊慌感觉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下一次回家将是什么时候,下一次全家团聚又是什么时候。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由于子女工作、学习等原因,独守“空巢”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虽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子女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跟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们的安慰。但这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社会的关注能改变空巢老人的现状吗,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希望他们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所成就。但这不代表他们乐意远离自己的子女,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影响子女的工作生活。这份苦心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做子女的,如果能理解老人的这份心意,也许就能从根本意义上考虑自己的事业与家庭的和谐相处。如果父母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离不开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也无法跟随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那么我们只好常回家看看,让那个原本应该有我们的“空巢”不再空,让那个饱含着我们往日欢笑的“空巢”继续充满欢笑,让独守“空巢”的父母不再孤独与寂寞。
管理资料下载网
作文四:《空巢老人调查问卷: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2400字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关于空巢老人的调
查问卷 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话题:空巢老人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物质文化 老人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您好~我们是湖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调科研部的调查队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我们特对您所居住的地区展开调查,本次调查仅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谢谢您的配合~湖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社调科研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 )A.男 B.女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39岁 C.39--50岁 D.50--69岁 E.69岁以上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及中专 C.大学本科及大专 D.本科以上4.您的职业( )A.党政机关人员 B.企事业单位人员 C.学生 D.工人 E.农民 F.个体经营者 G.退休人员 H.自由职业者 I.其他5.您家是否有
外出人员,( )A、都在本地 B、外出务工 C、外出经商 D、出国 E、其他_____ 调查内容:6.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A、离退休金 B、自己劳动所得 C、子女扶养 D、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 E、其它来源____7、您的收入水平是, ( )A、1000以下B、1000——2000C、2000——3000D、3000——5000E、5000以上8、您的消费水平如何,( )A、消费水平较高,能购买家用电器奢侈品等 B、消费水平一般,能购买正常生活用品C、消费水平较低,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D、消费水平很低,依靠政府救济 E、其他______9、您平时都参加哪些工作,( )A、干家务活 B、干农活 C、创办企业、经商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E、其他____10、您的婚姻状况属于( )A、有配偶同住 B、有配偶分居 C、丧偶 D、离婚 E、未婚11、您的身体状况,( )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比较差 E、很差12、您与子女的关系如何,( )A、很融洽 B、一般 C、矛盾较多13、目前,是谁在尽赡养义务,A、儿子 B、女儿 C、政府扶持养老 D、无人管14.现阶段您最大的感受是,( )A、心灵孤独 B、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C、日常安全问题D、老人独自承受体力劳动 E、经济贫困 F、邻里矛盾15、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 B.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 C.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D.其他16、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事A、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务C、多组织老年人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D、其他1.您是否了解空巢老人,(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有一点了解 D、完全不了解2.在您周围空巢老人现象是否普遍,( )A、普遍 B、不太普遍 C、不普遍 D、不清楚2、据您了解,空巢老人的土地耕作面积如何,( )A、耕作面积大,经济效益好 B、耕作面积不大,部分转卖成农产品C、耕作面积很小,自给自足 D、耕作土地抛荒 E、其他________13、据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结构主要是( )A、物质文化占绝对比重,精神生活匮乏 B、物质生活不富裕,但精神层面仍得到满足C、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D、物质精神二者均得不到满足13、您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 )A、劳动力严重短缺导致土地抛荒,不利于土地利用B、劳动力有所减少,对于土地利用影响不大C、加速了土地流转、推进了规模经营,有利于土地利用 D、不清楚14、您认为农村空巢化现象对农业耕作效益有何变化,( )A、效益增加,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B、效益基本不变,没有太大影响C、效益降低,投入多,收益少 D、其他16、您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A、文化产品消费群体减少,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冲击B、空巢老人消费能力较低,文化发展滞后C、因人才、
技术、资金等的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受阻D、为开拓老年文化产业市场提供契机 E、其他17、您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对当地政府政策有何影响,( )A、增加农村养老支出,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B、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C、增加就业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D、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转变文化产业结构17、据您了解,空巢老人在养老上遇到的难题是,( )A、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无人照顾B、经济条件有限,看病就医难C、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生活匮乏D、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养老缺乏保障18、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事是, (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C.丰富老年人生活D.其他17、您认为农村空巢老人自身应如何应对生活难题,( )A、树立乐观、豁达心态,丰富物质精神生活 B、积极发挥余热,充实老年生活C、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D、其他18.在空巢化现象普遍的今天,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您有哪些好的点子或建议,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五:《关于空巢老人的小组计划书》2100字
小组计划书
一、 背景资料
1、工作人员资料
×××,×××家属院小区社会工作人员;督导:×××
2、机构
×××家属院
3、小组名称
“情燃夕阳”—空巢老人交流分享小组
二、 构思理念
(一)问题界定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就轻院家属院中的部分空巢老人开展情感抚慰小组。
(二)小组理念
空巢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老人们的“空巢感”,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开展各种专业性的介入活动和非专业性的娱乐、学习活动,如开展空巢老人小组活动,与老人接触与交流,鼓励老人们扩展社会交往领域,积极加入户外社会活动,以此减轻或消除由于空巢而产生的“空巢感”和其他心理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本小组专为社区内因家庭结构变迁的空巢老人而设,他们缺少家人的生活照料和社会交往的机会,生活上感到孤单寂寞。本小组希望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从而可以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能够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不再感觉生活寂寞难耐。因此,本小组以“情燃夕阳”为主题,针对本社区的空巢老人展开此次小组活动。希望通过本次小活动,可以对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行改变,增加他的生活乐趣,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小组工作理论支持
1. 空巢老人困境
⑴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⑵ 情感空虚、孤寂、无助
2. 社会工作理念支持
⑴ 社会工作尊重个人“生活自由与追求幸福”
⑵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相互交往、认同、信任
⑶ 社会工作解决和预防并存的价值理念
⑷ 人与社会相互依存性的价值观
三、 小组及小组成员特征
1、小组成员的特征:本小区内60周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组员均为行动较为灵活、思维较为敏捷的老人,男女不限。
2,、小组的性质:交流型、分享型小组
3、小组持续时间:一个月(四周)
4、小组规模:小组人数不多于10人,不小于6人。
5、举行日期及频率:一周一次,每周六下午15:00—17:00
6、小组活动地点:轻院家属院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
四、小组的整体目的
为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支持,改善组员(空巢老人)的生活态度,减少孤独感。提高组员(空巢老人)的自我认知,为组员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让老人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从而减少生活中的孤独感。通过小组活动,分享彼此间的养生之道、交流彼此的生活常识及保健知识。使参与小组的老人更多的认识社区内的老人,扩大他们的社交领域,从而使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具体目标
目标1:通过破冰,打破僵局增进组员间的了解
目标2:交流彼此之间的养生之道和生活常识,分享保健知识
目标3:·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与组员之间良好的沟通
六、小组活动计划和日程
第一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时间:下午15:00—17:00
目的: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熟悉,打破僵局,了解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了解
七、招募方式
1、在小区的宣传栏粘贴海报通知。
2、小区的工作人员亲自致电招募对象宣传并邀请参加。
3、小区的工作人员亲自到招募对象的家中邀请参加。
八、工作日程表
1、第一次小组活动:2011年4月2日(星期六)下午15:00—17:00,在小区广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熟悉,打破僵局,了解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了解到组员的愿望及要求。
2、第二次小组活动:2011年4月9日(星期六)下午15:00—17:00,在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分享彼此的生活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第三次小组活动: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下午15:00—17:00,在小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组员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彼此的信任,减少生活的孤独感。
4、第四次小组活动: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下午15:00—17:00,在小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组员回顾活动,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改变,了解组员的感受,评估小组的成效。
九、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困难1:由于小组活动要连续进行几次,如果组员的参与度比较低的话该如何做?
解决方法:可以送老人一些礼物,吸引其继续参加。
困难2:组员是否会因为性格内向,碍于面子而不爱说话?
解决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尽量照顾到每个成员,鼓励其积极发言。
十、评估方法
1、对结果的评估
评估方法:工作记录、日志和结果报告。
2、对过程的评估
评估方法:观察、图表、工作记录和问卷。
十一、财政和其它资源预算
1、地点和设备
广场以及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
黑板,比较舒适的桌子、椅子、沙发、纸笔和粉笔。
2、人力资源
可以邀请轻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做义工,节省开支,同时申请小区管理部
门的支持。
作文六:《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2008年第ll期边疆经济与文化
No.11.艄
(总第59期)
THEBORDEH
ECONOMYANDCULTURE
GenentLNo.59
【构建和谐社会】
爨寻鹄蜜巢∞誊叭弱家锏冀谳缘避
瞿蓓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4),
摘要:“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空巢”老人;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8)11-0054..02
根据全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生存质量状况分析》里,将“空巢”家庭分为源资料显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中,“空发性“空巢”,即终身无子女的老年人(包括单身巢”家庭比例占到16.7%。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和有配偶的)和次生性“空巢”(包括子女外出不查时,单身户和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在老人身边和子女在本地居住却不与老人同吃同年“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居住的家庭户的25%。住)两种。
有学者预测:到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二、对“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
子女不住在一起,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一些学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因此,如何在者如赵芳和梁艳都是从微观、中观、宏观这三个维“未富先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帮助“空巢”老度来进行归因的。他们将老人“空巢”的原因分人更好地生活,已成为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问为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三种,同时强调题。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关于“空巢”老人研究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因素,是社会的发展使“空的文献进行梳理,再次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巢”家庭的出现成为某种必然。尤其是随着独生紧迫性。
子女政策的推行,家庭子女数锐减,对于那些双独一、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
联姻(独生子女间联姻通婚)组成的家庭,客观上无法同时满足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必然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独立生活而“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巢”。
65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而对于“空巢”李克在中将导致老家庭的定义则存在分歧。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人“空巢”的原因分为六点:一是社会经济的进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步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是对自由空间和平静时间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如赵芳许芸的向往。三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四是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模式的小型化、核心化。五是社保体系尤其是老龄持此说。也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定义为子女体系落后和不完善。六是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发展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滞后。
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如梁艳的《农村刘亿、吴奇超在和肖结红在《空巢老人问题探析>中都指出,代际间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差异,也造成了很多老年人和子女希望分开居住。
兰、对“空巢”老人现状的研究
李爱芹和赵芳通过问卷调查,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现状进行了研究。从经济状况看,大部分的城市老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支出表示担忧。从生活照料看,去医院看病和犯病时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从精神慰藉看,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现阶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配偶、亲友为主的非正式照顾体系,而以社区、养老机构等为主的正式照顾体系却显得力量微弱,发展也相当不完善。
一些学者专门研究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状况,例如穆光宗、刘桂莉、万春龙、梁艳等。其中梁艳指出,精神赡养就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精神赡养分为三个维度,即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她认为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只不过是父母希望得到的精神慰藉的体现方式。
张秀萍也在她的著作中得出结论: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吴雪等人特别指出,慢性疾病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肖结红则提到老人的退休综合症会给老人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带来苦恼和纠纷,而这种现象在“空巢”老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四、对。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峻,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于是很多学者提出了社区照顾的模式。例如:余富棠倡导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方式;张秀芳也提到应该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模式。
有一些学者则从不同的层次提出建议,将各部分相结合形成照顾体系。如:李爱芹认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该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肖结红也提出应该促进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建立有家庭、亲属、邻里、居委会和单位四大资源构成的社会系统。何芸和李建权则从法制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尽快建立一部系统完善的养老法,规范养老行为,才能切实维护老人权益,有效解决养老问题。
还有一些学者介绍了一些机构养老的经验。例如祁建提到了钟点托老和日间托老两种模式;赵欣介绍了老年公寓的优势和它与敬老院、福利院的区别。这都是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应对方案。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夫妻同住,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均较好;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差;非“空巢”老人的经济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
穆光宗对“空巢”家庭的研究比较系统。首先他界定了“少子老龄化”的概念,即子女数减少情况下所出现的老龄化现象,试图将老年人口的变化与其他年龄人口结构的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其次他提出了“分而不离”的代际居住模式与“又分又离”的代际居住模式在赡养和照料老人方面存在的区别。并指出真正具有挑战的老年“空巢”家庭是与“高龄化”和“又分又离”的代际居住模式相联系的。
国务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1至2010年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是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数千万“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帮扶服务和社会救助等都将成为重大社会课题。但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中,对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却大多千篇一律,具体实施起来也相对困难。希望2l世纪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能更加具体深入。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切实地关注“空巢”老人的困难,帮助他们安度晚年。这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2]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分析[C].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J].社会调查,2007(3).
谭琳.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J].人口研究,2002(4).[5]
[6]李德明,等.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3).[7]何芸,李建权.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7(1).
[8]张秀萍,柳中权,赵维良.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责任编辑:杨临颍】
删~舢JVl/WLcN/-/1/4园
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瞿蓓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武汉,430074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2008,""(11)0次
参考文献(8条)
1.穆光宗 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02(01)2.梁艳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分析 2007
3.赵芳.许芸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4.李爱芹 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期刊论文]-社会调查 2007(03)5.谭琳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2(04)6.李德明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03)7.何芸.李建权 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模式的影响[期刊论文]-社会工作 2007(01)
8.张秀萍.柳中权.赵维良 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bjjjywh200811026.aspx
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tsg),授权号:c8f8c911-df4c-4fe1-9cb8-9d9e00fd71d7,下载时间:2010年6月
23日
作文七:《关于我国空巢老人的概况》5000字
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和社区支持
杨淦
摘 要:人口老年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空巢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人们的生存质量及社会的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参[2]。空巢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可导致其身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严重者甚至会有 自杀行为[3]。这不仅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关注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显得很重要。我们单靠提倡中国传统的孝道是无法解决的,应是家庭和社区共同构建,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构筑让老年人生活的有意义的社会。
关键词:老年人 休闲生活 社区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设施的完善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健康管理,长寿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0年起,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报告,2007年末,上海市 6O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286.83万人,占总人口的20.80%,预测至2025年,上海市人口老龄化比例将高达 35%左右。按照国家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总人口的 10%,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上海市已经是个重度老龄化的社会。老龄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是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划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对老龄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如何面对老年化社会,怎样构筑让老年人生活的更有意义的,无疑将成为我们面临的很大课题。社会发展让针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保障制度更加合理,老年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满足,一般情况下,物质匮乏不再成为降低他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另外,现代老龄人口之所以还存在对整体生活状况不满的原因,不只是在于物质生活方面,更可能是在其精神生活方面,这也在提醒我们政府,以往仅仅靠资金的投入来提升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必须要在社会支持方面进行研究,扩大这方面的投入,而这种支持,不仅是依靠金钱就可以解决,更要在精神层面上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内在需求。老年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富有闲暇时间的老人的休闲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退休老人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老龄问题已成为当今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4]老龄问题涉及领域广泛其中老年体闲活动在老年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际上,我国城市大都步入到老龄化阶段,老年人休闲的满足与否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以下是老人一些行为规律:
一、老人的休闲生活现状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小范围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调查地区以凌云街道梅陇社区中操场、公园、社区老年活动室中常见到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制为男性 80岁内,女性55.80岁。
1.闲暇活动范围及时间
总体上老年人非常愿意参加户外活动,可见老人外出活动的愿望非常强烈。老年人外出休闲最为集中的时间段是清晨 6点~ 9点, 以及 下午6点~ 8点,根据季节不同时间上有微调。大约有 85.2% 的老人每次外出时间在 2小时以内,其中 52.6%在 l小时以内。老年人的活动地点,多集中在小区花园、社区中心、楼宇空地和路边以及周边技园操场、绿地。分别占42.5%,27.4%,19.2% 和 30%,反映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圈层以基本生活圈和家门口附近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为主。女性人数比较集中,主要是在比较忙和比较闲之间;相比较而言,男性则显得比较空闲 从年龄来看,60-70岁的老年人 总体上要比7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忙。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只有很少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从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素质越好的,他们平时越是忙,所从事的各种活动越是多。这也说明,身体健康是从事休闲活动,甚至所有活动的前提条件。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越高的老年人从事的活动越多,生活越充实。
2.休闲活动方式
这里主要分为户外休闲活动和室内休闲活动。根据调查,看电视为主要娱乐的的比例很大,几位老人还说到家里都两台电视,和老伴一人一台。对电视台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来说,这并不完全是个好消息。其次是户外运动和看书,分别占到了 53.9%和 43.97%,再次就是旅游、喝茶、下棋等。在这些休闲项目中,玩扑克牌和搓麻将的人数也不少,分别占 il.35%和 7.09%;最少的项目是上网,只占6.38%。在在户外活动中,慢跑散步最受欢迎,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参加。健身活动(传统的如太极、舞剑和现代的交际舞等)也较受欢迎。 但休闲方式和内容趋同体现出其单一性,受访老人的休闲活动有很高的趋同性。另外就是”聊天”,不管是和家人聊天还是和老友聊天任老年人日常休闲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占 55.34%。 分析认为这跟老年人心态孤独,渴望交流不无关系。
3.休闲目的
主要从学习、娱乐放松、锻炼身体等方面来看休闲目的。也正体现 老年人生活的愿望,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健康长寿。”参与各种休闲活动有 7O.21%的老年人是为了锻炼身体,有大部分老年人是从事户外运动。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关注的,他们从事的很多活动都与身体健康有关。从他们的主观目的来讲,他们从事的很多休闲活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提高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益的。正是印证了”老有所学”,”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烈,这点常常被社会公众忽略,以为老年人年纪大了,再学东西没什么用。其实,老年人也希望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及时更新知识、观念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访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有位老人讲到月平均收人只有一千出头,这
在近年来物价高涨,用于生活和医疗的费用增加,因此他们很少去使用收费的休闲设施和场所所。2.家庭的原因成年的子女多忙于工作,老人家务负担沉重或者年轻一代疏忽与老人的情感交流,使一些老人虽然物质生活很丰富,精神上却很孤寂。有些老人通过做家务、看孩子来帮助子女、消磨时光,但缺少自己的休闲活动。如果家务过重,还有损老人的身心 3.老人退休后,与原单位联系减少,改变了原有的交流渠道和场所,与单位的联系变为一年一到二次。因此社会交往关系网出现断裂。另外,社会对老人的关心也不够全面,此外,老年人的休闲为还受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本人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水平等困素的影响。一般身体越好的老人越喜爱户外运动,性格越开朗的老人越喜爱群体活动.家庭经济水平越高的老人活动内容越丰富。注重休闲娱乐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文化。[6]长期以来老人们都把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能关注到自己。儿女长大后无重大生活负担,并拥有大量的空余时光,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一次真正面对自我需求、面对晚年生活的时间。一位老人在描述他们平日生活时就这样说道:”我和老伴身体都还好,早上早起溜溜早,然后买买菜,与老伙伴聊聊天,一起锻炼,这样日子过得真是可以说舒舒服服。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平时打打电话问候问候,周末来看看我们就行了,有时候我还嫌他们吵的慌呢。”像这样空巢的偶居老人不在少数,老夫妻俩互相照顾、相依为命,生活得大都比较自在。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老人具有充足休闲的时间和精力,都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还比较满意。
二、社区建设对老年休闲娱乐的支持状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正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区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社区 发展是”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会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5]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社区发展对老年人医疗保障及护理等服务之外,在休闲娱乐照顾方面,社区是否为老年人提供着更加完整、全面的社会支持,真正提供哪些形式的老年照顾、老年服务,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社区在老人的照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退休老龄人口的心态己与其它年龄段人口有很大差别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他们不能再为社会创造财富;生理功能衰弱与身体质素下降,使他们的自我维护能力逐渐丧失。这种”自我价值丧失”的感觉,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心里落差,认为自己已被社会遗望,成为社会多余的负累。情感的空位,精神的空虚,往往会使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低靡,生活也变得不再多姿多彩,也就不再有什么幸福可言了。而且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备,社区网络化程度高,使身居城
市的空巢老人其主要生活问题来源于精神和情感的缺乏。我们对于社区养老以及休闲养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我们的社区保障制度和支持体系,更多的是向物质方面倾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物质的供给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欲望的增加便会成为人类自我价值提升的一个更高的环节或层次。其实,在制度性体系里,我们的社区基层服务仍然可以存在更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在我们正步入了”以人为本”的转型期,对于老龄化群体,由制度 去承载的更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而不是单纯解决吃饭、穿衣以及看病 吃药等问题。
(二) 针对新时代的城市老人群体,每周参与休闲娱乐次数多,但主要集中于外出锻炼、聊天以及在家看电视及读书看报的状况。建议社区 管理中心可藉由现有的设施以及充分的休闲活动空间,举办各种活动以 提高老人休闲活动的参与机会。我们不但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休闲服务体系,更要让这些支持系统由人性化、情感化的具体措施来引导。
(三)为了应对老年化的现象,每个社区都设立了老年活动室,社保中心还设立了老年协会,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的福利也应趋于更加的完善,但这些公共服务的利用,在老年人中还不太普及。社区组织应该为老年人建立完整的体系,同时也应重视休闲环境、休闲活动设施的安全性,应该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行动缓慢,体力渐差因素,因此在人员照护与环境设备等安全方面就加以重视。
(四)从研究中发现仍有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老了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不愿从事休闲活动。因此,应加强老年人树立老年生活的正面观念,可藉由社工老年人的聊天,消除老年人的负面想法,减少因为心理的阻碍而较不愿从事休闲活动,让老年人更清楚自己如何面对老年生活,积极正面地了解自己老化的身体,不至于心理上过于恐慌与无助,以减少老年年人对参与休闲活动的阻碍,使他们可以以充沛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健康体质去度过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本次调查界于地域局限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不免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这并不能代表目前老人整体在休闲生活中存的现状、需求等问题,也不代表社区在这方面的工作得失的代表性。但调查毕竟向我们展示了,休闲娱乐在城市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对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养老问题,我们不能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建设中,健全社区老年人的各类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引入更加人性化的理念,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期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在今后如何解决精神养老,提高老年人休闲娱乐质量,促进生命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时有新突破,争取措施更有针对性,方法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上海老年研究中心网站 ://.shrca.org./index.html
[2] 江 伟 .慢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007,30 (6):396.
[3] 赵 英 .关于慢性疼痛[J].中国临床康复,2005,9 (14):163.
[4]马惠娣、张景安主编.《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徐永祥著.《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作文八:《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性报告》4000字
关于贺州市空巢老人的研究性报告
贺州市高级中学 高二(7)班
小组成员:古蜀君,陈小玲,刘思莹 指导老师:唐意容
一·活动背景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与家人团聚,与
家人吃饭,与家人欢呼时,你们是否有想到那些在城乡的某个角落独自守着寂寞,一人在热闹中吃饭,看电视,寂寞的他们 ......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默默地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多。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22.83%。按普查结果计算,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将占老龄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到2010年,60岁以上老人家庭中,80%将是空巢。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苦楚知多少......
二·什么是空巢老人?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 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家庭是指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年夫妇家庭和单身(寡居)老
人家庭。
三·活动原因
一次在马路上目睹一位无子女照顾的空巢老人因疾病突发
晕倒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小组成员要对空巢老人有更多了解,更多关注的想法。整日学习的我们除了学习还会些什么?还了解什么?于是,怀着疑惑,我们在暑假对空巢老人进行了研究。
四·活动目的
(1)对空巢老人进行研究,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环境,及其需求。
(2)在学习之余,更多的关注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多的了解社会。
(3)通过研究,培养我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利用此次研究,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5)利用此次研究,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6)让我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7)培养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8)通过这次活动,学会分享与合作。 (9)培养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10)利用这次研究,呼吁人们关注空巢老人。
五·活动过程
为了使研究更彻底更好,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
(1) 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分配任务。
(2)对空巢老人进行采访,并进行照相和录像。 (3)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实地探究,进行拍照,并亲身的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体验。 (4)对两位空巢老人进行电话访问 A. 课题研究分工:
B.访谈信息记录表
访谈时间:2011年8月2日 访谈地点:八步区;莲塘镇
(注:以上是我们小组对住在农村的姓蓝老人进行采访的内容。)
C.我们小组的成员还对两位老人生活的地方进行了实地探究,并进行了拍照。刚进入老人所在的村子,我们看到的便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
黄泥路接着映入我们视界的,是老人所居住的破烂瓦房,看上去已有 了一定的历史。
老人迈着艰难的步子,向我们介绍他所居住的地方,破瓦房,干草房,一些农具,一张床,一张破烂不堪的桌子和椅子,这,便是老人的所有。这让我们不可思议,
也若有所思。
接着,老人还向我们介绍了他最贵重的东西-----三分田,这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
(注:第一,二,三张照片为老人的家,第四张照片为 老人的田。)
在老人介绍时,我们成员发现在老人的鸡圈前,有一张极其简陋的床,和一张布满灰尘的被子。在我们的询问下,老人告诉我们,最近他的鸡被偷了好几只,他放心不下,便将床搬到鸡圈前,以防这好似他‘命根 ’似的鸡再次被偷。听了老人的话,我们羞愧不已,逢年过节,家里桌上摆着的鸡肉,总是被我们这些不知人间疾苦的孩子所厌恶,甚至丢弃。看到这一幕,我们想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在对老人的谈话过程中,每当问道老人是否思念子女,是否孤独是,老人总是不禁流下热泪,这眼泪里包含了老人的多少辛酸啊!经过老人的同意,我们为老人拍了一张像,在相片终可模糊的看到,老人是在流泪啊!老人一直将双眼望向进入村子
的那条小路,他会是在等待儿子的归来吗?
告别了老人,我们离开村子,在沿途中, 我们又看到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在劳作,此时,我们不禁感慨万分,“谁来帮帮他们啊!!”
D.在对农村的蓝老人采访完后,我们又来到了住在贺州市八步区的刘老人家。刘老人与蓝老人不同,刘老人是一名退休的医生,不缺钱,子女也没有去外地打工,但是一个诺大的家,依然只有他一人。
在我们的询问下,老人告诉我们,儿子与儿媳妇与他的关系不好,在五年前便搬出家去,五年来也只回过3次家。老人每天最大的乐趣便是去家附近的灵峰广场上和以前的同事一起下象棋。
当我们问到老人自己一个人生活会不会寂寞时,老人便再也无法假装坚强了,老人的热泪滑过那岁月留过痕迹的布满皱纹的脸颊。老人的泪就是对我们问题的最好回答了,环顾老人家,很大,真的很大,装修也很华丽,但这些又能给老人带来什么,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吗,能带走老人的寂寞吗,能将老人的孩子带回来吗?不能,再大的家,过节还是只有他一人,再华丽的的装饰,也只有老人一人,空对。原来,孤单也可以比贫穷还可怕。
六·活动收获与体会
A. 活动过后,我们都沉默了,没有说话。这一次活动让我们对社会
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们对空巢老人着一个弱势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生活来之不易,也意识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浪费行为的错误有多严重。看着这些孤苦的老人,我们也明白了父母哺育我们长大的艰辛,也更珍惜现有的亲情。
同时,我们还意识到,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像蓝老人,刘老人这样的空巢老人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爱的温暖,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充满激情来帮助他们,并呼吁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注。
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对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却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多。
(2)迫于生计或未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老人的子女被迫外出打工或学习。
(3)有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有代沟,使得子女搬出家里,与父母少有联系。
(4)我国的养老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使老人做到‘老有所养’。 (5)地方政府对空巢老人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较少。
C.通过活动的研究和对有关资料的查阅,我们了解到,空巢老人一系列心理疾病。 由于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便会产
生“老年空巢综合症”。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常愁容不展,长与短叹,甚至流泪哭泣,也常会有自责倾向。
七·研究后小组建议
(1)经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我们认为可以在空巢老人所在地建立老人社区中心或老人村,为老人提供居住,医疗,娱乐等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有:
A.开展社区或老人村照顾,可以节省老人的养老费用。
B.可以让多数老人不用离开长久生活的农村到城市的养老院去,这也符合了老人的心理。
C.可以让老人们一起生活,不至于孤单,还可以培养社区的互助 精神。
D.开展社区或老人村服务,可以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英国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建立“老人村”,在村子里,住着的都是55岁以上的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村内有商店,医院,娱乐中心,等等配套中心,且村内都是农村的山水风光,环境好,在节假日,政府还会组织义工或志愿者去看望老人。)
(2)政府加大对空巢老人的重视,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
(3)政府要规范农村社工、义工行业发展,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懂得老年营养学、医学、心理学等必备知识,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
(4)为空巢老人提供入户服务。给空巢老人登记,让他们拥有“空巢老人户口”,并根据户口登记,系统的,全面的常对老人进行慰问和帮助。如:为使居住在边境地区的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吉林边防总队所属边防派出所,组织辖区身体健康、有一定业务专长、乐于助人的居民成立爱心服务队,制作了爱老服务卡,上面标明联系方式和服务项目。只要老人一个电话,便可以得到相关的帮助。
(5)学校和政府机关常组织学生或干部,帮助老人,看望和问候老人。
八·倡议 俗话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面对这些已经步入迟暮之年的老人们,我们怎能不为所动?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和热情,去温暖他们的心,为他们撑起一个避风港。哪怕我们能做的只有一声问候,一封信,一杯茶,虽然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相信,我们的每一个举动牵动着老人
的心。
关爱空巢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加入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列中来,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更美好!让我们的“星星之火”燎遍中国大地,让中国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
作文九:《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3100字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姓名:
摘要:空巢老人们辛辛苦苦将自己的子女拉扯大,然而子女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使的老人们独守空房。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有的不在身边,有的离自己很近,但是,老人们依然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与呵护,甚至他们的子女希望他们早日去世。可见,空巢老人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通过对自己本村空巢老人的实际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子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我们可以去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们受到重视时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活动目的:提高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多去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建设和谐家庭。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临沂市沂水县
活动人员: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道听途说,探问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人需要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更有一类人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
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
每次活动名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1月20日我到姥姥
图表 1 姥姥
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闸姥姥忘记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姥姥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姥姥这样一个空巢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后来我姥姥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吃饭时姥姥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
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吗?”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姥姥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
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虽离她很近,但却都不管她。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
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去姥姥家的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
图表 2 王大爷
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现在于沟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沙沟镇于沟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院,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沙沟镇于沟村委会的
空巢老人何佰
图表 3 何大爷
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于沟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于沟村委会的何佰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
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此次来到于沟村看望老人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行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文十:《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5700字
曹艳茹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
【6】【摘 要】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二大群体:一是一般空巢家庭;二是困难空巢家庭。穆 数量迅猛增加,本文对近年来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空巢老人 光宗将空巢家庭分为“纯空巢”家庭(子女、亲属均不在 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 身边)和“类空巢”家庭(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 【11】思考,见仁见智,可供借鉴和参考。 在身边)。而王武林、安和平将空巢家庭分为源发性
【关键词】空巢老人;文献;综述“空巢”(终身无子女的老年人,包括单身和有配偶的)
和次生性“空巢”(包括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和子女在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0127-02
本地居住却不与老人同吃同住)两种。姚引妹按老人的意
一、引言 愿把空巢老人分为三类:第一类,自愿型空巢老人;第二 【12】根据全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单身户类,被迫型空巢老人;第三类,无奈型空巢老人。
三、对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 和 一对夫妇户这种纯老年户(即老年“空巢”家庭)占
老年 人居住的家庭户的25,。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一些学者如赵 显示, 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 2339(73万人,占 芳和梁艳都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进行归因的, 65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的 26(51%。有学者预测:到本世他们将老人空巢的原因分为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 纪的三四十 年代,中国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因三种,同时最强调社会因素,认为是社会的发展使空巢 有60,-70, 不与已婚子女住在一起,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成为必然,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 【1】父母年老后可 能有30,不与已婚子女住在一起。现有家庭子女数锐减,对于那些双独联姻组成的家庭,客观上 的有关空巢老人 的文献研究较少,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无法同时满足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必然有一 【3】【5】势群体,空巢老人 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本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独立生活而“空巢”。陈兰兰 文通过对近年来为关 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在分析农村空巢家庭出现和增多的原因的时候指出,随着 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
二、空巢老人(或家庭)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改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最终导致了农村空巢 【6】1、空巢老人(家庭)的概念界定 到目前为止,对空老人的增多。姚引妹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归
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为三点:一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 学者们往往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如李 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 锋清把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与子女分居在不同的村落的那 进程加快,“身份制”和“户籍制度”松动,农村剩余劳 【2】些年龄超过 65岁的独居老年人。梁艳认为空巢家庭是 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三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数量 【12】指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的中年 减少,家庭规模小型化。柏云端则更强调家庭或个人原 【3】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黄羿友对空巢老人的定 因,认为一部分经济上能够独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 义是年龄在 65周岁及以上,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 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在晚年拥有更 孙辈也不在老人身边或虽在老人身边但仍需老人照顾的老 多的空间, 更为自由;一部分老人虽然希望与晚辈住在一 【4】人。赵芳、许芸将其界定为无子或虽有子女,但子女 起,但由于双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为避免 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 冲突而选择独居;子女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住在 【5】【6】家庭。陈兰兰认为空巢的概念指的是事实空巢。潘 外地,而老年人对久居的社区有了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 金洪认为空巢家庭是形象地用小鸟离开母巢来形容人类社 开熟悉的环境;子女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原因,无暇照顾老 会中,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去,独立门 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居;受子女住房 户,只剩下年老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 简单地说就是子 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尤 【7】【14】其明显。 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空巢家庭在人类生命周期和
家庭生命周期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传统社会中几乎 笔者认为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形成“空巢”老人的 没有这样一个阶段,但在现代社会中却越来越普遍,甚至 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冲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冲击 有人提出是很难避免的一个阶段。张秀萍等指出,空巢老 传统“孝”文化。即受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 人家庭是指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年夫妇家庭 响,许多年轻人认为如果在家庭中赡养老人,就会以牺牲 【8】和单身(寡居)老人家庭。李瑞芬等认为,空巢家庭原 个人利益为代价;二是冲击传统家庭权威。传统老年角色 是社会学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家 在家庭中扮演着权威角色,随着老年人在家庭中财产所有 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 权等优势的丧失,导致他们的家庭地位逐渐下降。
四、关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内容 阶段,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 【9】人生活,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的家庭。黄润龙的观点是空 从搜集的文献来看,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 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 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养老现状。 【10】老年人家庭。穆光宗认为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 1、关于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状况的研究 一些学者专门一个阶段,指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这 研究了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状况,例如 【11】一时期,进入此阶段,空巢家庭形成。 穆光宗、刘桂莉、万春龙、梁艳等。其中梁艳指出,精神
2、空巢老人(家庭)的分类 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赡养就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量给
把空巢老人分成了不同的类 予慰藉和满足。并认为经济支持与生活照料只不过是父母
别。陈兰兰根据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把农村空巢老人分为
CHINA-ASEAN EXPOSITION 127
NO.01.2013 2013年第01百家讲坛
期 【3】会工作的视角探讨了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措施,宏观 希望得到精神慰藉的体现方式。张秀萍也在她的著作
层面是推动相关社会政策体系完善;微观层面是直接面向 中得出结论: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 【8】【22】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李爱芹通过 老人提供各种福利服务。问卷调查,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 不可否认,文献中针对空巢老人的困境所提出的措施 空巢老人现状进行了研究。从经济状况看,大部分的城市 确实不少,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也较大。所以,可操作性
老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 强、符合实际的建议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切实关注空
费用支出表示担忧;从生活照料看,去医院看病和生病时 巢老人,为空巢老人做实事并积极为解决空巢老人所面临
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从精神慰藉 的问题建言献策,这既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 【15】看,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赵华硕等 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把生存质量分为八个维度: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
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 对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在生存质量各维
国统计出版社, 2002. 度评分上空巢老人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夫妻同住的空巢 【16】[2] 李锋清.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思考[J]. 老人比独居空巢老人得分高。孟昉等认为农村空巢老人
沈阳大学学报, 2009.21(2):19-21.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生活与疾病缺乏 【17】[3] 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分析[J].山东 大照料以及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强。袁金霞
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注意到隔代教育导致老人心理负担过重,青壮年大多在外
[4] 黄羿友.弘扬传统美德关注“空巢老人”[J].经济师, 务工,孙子辈的教育任务就落在老人身上,所以老人的心 【18】2009(3). 理负担很重。陈星宇观察到传统的“反哺”老年人赡养
[5] 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 模式在农村还依然存在,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处
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感受中
[6] 陈兰兰.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探讨-以枣阳 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生活照顾的满意度、社会适应性情况
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为例[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 三项指标的水平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
(12):81. 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的休闲生活单一,健康水平偏低,同
[7] 潘金洪.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分析[J].西北人口, 时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受就医费用,医疗保障问题比 【19】较严重。 2006;111(5):17-21.
[8] 张秀萍, 柳中权, 赵维良.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发现,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状
持体系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8(6): 况不容乐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
434-7. 济负担较重;二是生活与疾病缺乏亲情的照顾;三是精神
[9] 李瑞芬, 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 慰藉严重缺乏。
报,2006;20(3):40-3. 2、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研究 姚引妹认为农村空
[10 ] 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J].人口与经济, 巢老人的养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方
2005;(2):57-62( 面:首先是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水平低于农村人口的
[11] 穆光宗.挑战孤独-空巢家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平均生活水平;其次是无钱看病和看病无人陪已成为农村
版社,2002:-4( 空巢老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最后是农村空巢老人的日 【12】[12] 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J]. 常生活照顾缺位的现象日趋增多。李明顺指出农村空巢
人口研究,2006;30(6). 老人的养老困境主要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农
[13] 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 [J].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理论前沿,2009(11). 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 【13】[14] 柏云端.关于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几点分析[J].甘肃农 用。谢慧娟认为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结构
业, 2006;16(6): 112-3. 转型,养老负担加大;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淡化,家庭养老
[15] 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 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 【20】究——以徐州市为个案[J].社会调查,2007(3)( 求得不到保障。
[16] 赵华硕,许爱琴,金英良,黄水平.徐州市农村空巢 五、对策建议研究
老人生存质量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4):1006- 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其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随之
1008. 出现,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此,学者们 [17] 孟昉,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中 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建议。陈兰兰从实际出发,指出目前在 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8(2). 农村必须立即建立、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认为 [18] 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 【6】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社区和乡村养老模式。李爱 科学,2009(3):15-18. 芹认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该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 [19] 陈星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J].前沿, 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的 2009(7):138-141. 【15】法规政策为保障。孟昉等从个人、家庭、社区和制度四 [20] 谢慧娟,李桂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J]. 方面出发提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充分发挥家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54-56. 庭养老的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养老;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 [21] 万春龙.空巢老人期盼精神赡养[J]中国保健营养, 【17】度。万春龙认为应重视基层社团组织的助老作用,通过 2005;15(3):57-8. 老年人协会等社团组织来建立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的互助, [22] 洪业庆.浅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社会工作的视 中青年人、健康的低龄老人、邻居等都可作为志愿者,在 角[J].社会工作,2008(7):17-18. 志愿者与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及其子女之间建立长期的联 作者简介:曹艳茹(1987—),女,河南省新乡市辉 系制度。同时,还可以在建立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以养 县市人,汉族,2011级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研 老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医疗、生活照料、法律援助、文化娱 究方向:社会工作。 【21】乐等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养老的能力。洪业庆则以社
128CHINA-ASEAN EX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