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精卫填海续写》1000字
精卫填海续写(一)
精卫的子孙为了完成精卫的遗愿,仍日日夜夜的填海。
几千年过去了,精卫的子孙仍然坚持不懈的填海。有一天,海神愤怒了。他卷着狂狼,仗着狂风的气势掀起几十米高的巨浪。精卫的子孙无法靠近大海。海神得意洋洋地说:“精卫的子孙,你们来吧,你们来多少我就用巨浪卷走多少!”精卫的子孙毫不示弱,他们停下来商量对策。“一定是风神上了海神的当了,只要我们跟风神说明情况,风神一定会撤退的。”“风这么大谁去呢?”最后他们决定齐心协力一起去。风神终于明白了,他减弱了风力,最后一丝风也没有了,海面上风平浪静。海神再也不能逞凶了。精卫的子孙继续填海。
精卫填海续写(二)
小精卫变成了一只青鸟,忘记了一切,唯独没有忘记它的使命,一直在冥海上空飞旋,不断的向冥海中投下圣灵是,后羿很伤心,走过去,拾起一些石子,给青鸟,青鸟看了他一会,就把他手中的石子,衔起来扔到了大海里,一颗又一颗,于是,以后每天后羿都会来冥海,拾石子让青鸟叼,渐渐的,青鸟和后裔熟悉了,青鸟每天都会在后羿来之前落在后羿站的大石头上,等待后羿的到来,每当她看见后羿时,他都会扑打着翅膀,欢迎后裔,就这样,他们成为了朋友,后羿每天都向他诉说着新世,不管她是否能听得懂,青鸟也会认认真真的听。
几年后,天上人间魔界都已恢复平衡状态,天神们又一次来到冥海看望精卫,并合力吧敬畏从青鸟变回人形,只不过她也和后裔一样,成为了一个凡人,不再是太阳神的女儿,不再是天神。
不过即使这样,填什么也都很高兴,虽然精卫除了后羿谁都不认识,但是等她熟悉了天神之后以他调皮的性格,一样会和老鬼斗嘴,一样会跟龙王撒娇,一样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送走天神之后,后羿牵握住精卫的手,举在胸前注视着他,慢慢地将他搂入怀中,夕阳的余辉洒在他们身上,替他们说出了心中的话: 今生今世不再分开。
精卫填海续写(三)
自从精卫被大海弄死变成小鸟之后,精卫一直想把大海填平,(m.lz13.)但一天、两天、一月、一年……精卫还是填平不了大海,但精卫还在日日夜夜地用树枝和石头扔进海里,大海说:“你不要再白费力了,你这样反而会累死的。”精卫说:“我宁愿死,也不能让你活在人间。”于是,精卫继续填海。不知过了多少年,精卫还在坚持着,大海看见它这精神,突然之间被感动了,它一浪把精卫恢复原形。就这样,精卫开始了他快乐的生活。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精卫填海的读后感
* 精卫填海造句
作文二:《精卫填海说课稿》1700字
《精卫填海》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精卫填海》,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精卫填海》是《传统文化》三年级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三组《山海经》里的第一篇课文。作为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文字简洁明了,却给人以奇特的想象,浪漫夸张。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感到陌生,所以需要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直到读通顺为止,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我将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 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 此外我还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说学法: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三、 说教学过程
传统文化不同于语文课,但和语文有相同的载体。基于让 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有所收获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一) 、故事导入, 我来猜
多媒体动画展示“女娲补天”的故事,让学生竞猜,并拓展举例,你还读过那些神话故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这些故事都有着雄奇的想像与夸张,但又和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它是在人们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过的现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精卫填海》。
此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神话、与山海经的的距离。另外,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不同,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自然引出课题
二)、资料讲坛、我做主
学生成为讲坛的主人,依据课前预习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通过资料交流,借助单元解读,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这一部分的学习,将《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中,展开学习。
三)、经典神话,我诵读
古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通过朗读去感受神话的魅力。
1. 教师范读全文, 学生听记生字读音和句中停顿。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朗读上有困难。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中,教师的范读、引读尤为重要。
2. 学生自由朗读,力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标准,然后以同桌竟
读来检验读的效果。
3. 师生评判,师生齐读。
4.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我准备采取三种方法:其一,组内自学。学生先借助注释,理解句意,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帮助。其二,教师点拨。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句子,教师适时点拨,认真指导,真正为学生解惑。其三,层层推进。课文理解由字到句,由句到篇,组织形式由小组到大组,有层次,有坡度,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5. 同桌交流,讲故事,学生展示成果。
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
四)、精卫精神,我感受
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去感悟
1. 精卫为什么填海?
了解精卫不是为个人利益去填海
2. 精卫怎样填海? 想象说话
抓住“常”字,创设精卫填海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精卫填海的的坚持不懈,坚忍不拔
3、你想对精卫说点什么?
此环节设计是引导学生用精卫精神指导自己的生活与言行,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我参与
这一环节首先教师总结: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正是如此,神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你愿意给大家讲讲你了解的古代神话故事吗?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回归到中国古代神话这一大背景中,通过讲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加深对神话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文三:《精卫填海》1000字
《精卫填海》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奇异的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只鸟的样子?
这只鸟像乌鸦一样,头上还有美丽的花纹,有白色的嘴壳,红色的脚爪,这就是神话传说当中的精卫(板书)鸟,关于精卫鸟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精卫填海(板书)的故事,大家想不想看看精卫填海的故事啊?
师:动画看完了,相信动画里所讲的跟你们爸爸妈妈给你们讲的是差不多的,古文版的《精卫填海》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整体出示,读通原文,
1、范读)
2、领读两遍
3、自由练读。
4、齐读。
5、指名读。
三、了解大意,体会精神
那这篇文章的大意你明白么?老师考考你,你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么?
思考1、谁能说出精卫鸟住在哪里?(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这句话说的是发鸠山上有许许多多的木头,精卫鸟就栖息这座山上)
2、那精卫鸟长什么样子啊?为什么叫精卫呢?(精卫鸟的样子像乌鸦一样,头上有美丽的花纹,白色的嘴壳,红色的足爪,这只鸟的名字叫做精卫,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
3、她为什么要填海呢?
4、多么执着的精卫鸟啊! 它明明知道大海无边无际,很难填平;但为了不再让其他的人葬身大海,它从没想过放弃自己的填海计划。它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真令人敬佩。所以老师把精卫填海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小儿歌,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5、小小的精卫鸟想要把大海填平,是多么的不容易,但精卫鸟是这么的执着,为了不再让更多的人葬身大海,就每天坚持去衔石子或者树枝,她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真令人敬佩,那你想对精卫鸟说点什么呢?
再读原文,背诵原文
四、展示神话图片,扩展知识
1、流传千年的仍被人津津乐道《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这本书,《山海经》全书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海经》是我国的一本奇书,更是一本神话故事的大汇编,里面的神话故事有刑天舞干戚(qi ),钻木取火等,还有我们课本上所说的仁德的大舜,盘瓠(hu )娶公主,大禹治水,这些都是山
海经里的神话故事,其实在山海经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精卫填海一样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看看那位同学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字。在24页上写出它的名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神话故事讲一讲。
2、这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正是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老师相信精卫的形象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根据课本上对精卫鸟的描述,在课本的23页上画一画精卫鸟。
3、评价一下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在成长袋中给自己画星星。
作文四:《[资料]精卫填海》1200字
宁远中学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
集体备课成员:付连红、严正琴、杨雪青、刘晓琴、黄颖晓
授课 课时授课 4月20日 7(2)、(3) 课题 《精卫填海》 1 安排 时间 班级
教学教学授课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 黄颖晓 方法 辅助 人 1、知识目标:了解《山海经》及其相关知识; 教
2、能力目标:(1)了解文章意思,掌握重点字、词; 学
(2)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故事; 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锲而不舍的精神。 标
1、了解《山海经》及其相关知识; 教学
2、了解文章意思,掌握重点字、词。 重点
理解并学习精卫执着、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
难点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无声的动画(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同学们考到了什么,那么这只小鸟为什么要一次次的用石头去填一望无际的大海?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 作品简介
本为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一则神奇而又美丽动人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地理书,保存了不少古代的神话。
神话: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反应了原始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曲折认识。
三、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发鸠 jiū 柘木 zhè
白喙 huì 自詨 xiāo 教
溺水 nì 堙yīn
四、 再读课文,分句解读 学
1、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之:助词,无实意 过
其:代词,指发鸠山
2、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程
焉:代词,于此
乌:乌鸦
文:通“纹”,花纹
古义 :红色的脚
赤足
今义:光着脚
詨:呼叫
3、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古义:这,在这指精卫鸟
是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小女儿
少女
今义:12—18岁的女孩
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故:所以
5、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以:连词,用来
堙:填塞
每句讲述结束后,请2——4个同学翻译。
五、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六、 探索思考
1、精卫的外形及名字的由来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2、精卫的身份是什么,精卫的来历是,(用原文回答)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卫拥有怎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七、 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新时代,有拥有精卫精神的人或事吗,大家说说看!
(出示图片:袁隆平,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执勤警察)
八、 作业
背诵《精卫填海》,并理解文章意思。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作文五:《精卫填海教案》5400字
*22、精卫填海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钱玉华
(北宝兴路800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能借助注释,在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教学时间]
1.5-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神话故事?
2、师:神话故事是在人类原始时期产生的,讲述的是关于神仙或像神仙一样有本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名字叫《精卫填海》。
说明:
也许有些同学了解一些神话故事,但到底什么才是神话,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对神话这一概念有界定,“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区别。”但这样的表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神话”有一个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3、 出示课题:精卫填海,生读课题。
*板书:精卫填海
*学生就课题质疑。
4、这个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介绍《山海经》,请学生看课后注释①。 说明: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的注释,对此有所了解,也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注释的习惯。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些不同,它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请大家轻声读读这则故事,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借助文章后的注释或字典来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说明:
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因为平时接触不多,所以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圈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在无形中教授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2、交流。
*出示:
发鸠(jiū) 柘(zhì)木 喙(huì) 詨(xiào) 溺(nì) 堙(yīn)
*指名读,齐读。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4、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读,齐读。
说明: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带着学生朗读,直到读通顺为止,只有读得有语感了才容易了解课文的内容。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学生质疑。
①出示句子: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②指名读。
③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其:它的;乌:乌鸦;赤:红色;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④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轻声自己试一试,指名交流。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所以在句子的理解上尽可能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自学。但教师通过学生质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要进行点拨。课文共4句话,第二句话最长,句子中有几个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学生可能不理解,课后的注释中又没有标注,这样对学生理解句子造成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突破难点。
(3)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师:先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5)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轻声准备,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查阅字典自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课文共四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同学们能不能不看课文,根据四句话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指名交流。
说明: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先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解释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流畅。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 。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说明:
文言文言简意赅,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精卫与大海之间的对话,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想象,精卫的形象便生动起来,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也渗入了主体生命的活力。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交流。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说明: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回归到中国古代神话这一大背景中,加深理解,并拓展延伸,把课前收集的神话故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时间上不允许,这一过程可以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22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
关于说课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中国的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全文一共4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精练,读来琅琅上口。
学情简析
学生能根据课后的注释、查阅字典来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平时不大接触,所以学生在朗读课文上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了详细复述课文段落的能力,本文只有4句话,所以只要解决了文言文向现代文的转换,学生复述课文的目标应该能达到。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感到陌生,所以需要先由教师带领学生正确朗读
课文,直到读通顺为止,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目标二:能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借助注释在理解有关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再连起来解释。复述课文,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就可以了。
目标三: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说话,帮助学生体会精卫的这种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初识“神话”,引入新授
神话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不同,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自然引出课题,了解这篇课文的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借助课文注释,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将《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中,展开学习。
二、读通课文,感受韵味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朗读上有困难。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中,教师的范读、引读尤为重要。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阶段,能先入为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也便于学生模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教师采取了三种方法:其一,组内自学。学生先借助注释,理解句意,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帮助。其二,教师点拨。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句子,教师适时点拨,认真指导,真正为学生解惑。其三,层层推进。课文理解由字到句,由句到篇,组织形式由小组到大组,有层次,有坡度,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精卫与大海之间的对话,在学生恣意的想象中,精彩的交流里,学生充分感受到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通过讲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后反思
很多时候,课堂变成了教师展示的舞台,而不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圣地。课堂的气氛是否热闹,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教学的形式是否新颖??这些成了教师教学反思的主题。但我想:一个真正的教师是应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堂关注的全部,要让课堂干干净净、本本分分,拒绝形式主义,要把每堂课都上得简洁而朴实。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初读课文,因为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对它的语言结构不了解,朗读起来就感到十分困难。教师就从范读开始,绘声绘色,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逐句让学生跟读,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节奏。接着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轻声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等,使学生逐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逐步推进。先借助注释在组内自学讨论,再由学生质疑,解决难点,紧接着理解其它句子的意思,同桌两人轮流逐句讲译文和原文,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这样层层推进,以点带面,保证每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复述了课文。
相信没有慷慨的陈词,没有迭起的高潮,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学的扎实自然,也会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告别华而不实的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敲响上课的铃声。
案例片断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学生质疑。
1)出示句子: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2)指名读。
3)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轻声自己试一试,指名交流。
3、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师:先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4、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5、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轻声准备,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查阅字典自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课文共四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同学们能不能不看课文,根据四句话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 *指名交流。
分析:
借助注释正确理解文言文,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共分了五个步骤: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学生在小组里借助注释、利用字典自学交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不断迸发。2、质疑问难,释疑解惑。交流时,教师并不是一句一句走过场,而是先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对学生感到困难之处具体点拨指导。课文四句话的教学,要有重点,这重点就是学生心中的难点。3、大组交流,整体推进。学生小组学习的成果派代表进行展示,把理解的文意与大家分享交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补。4、化整为零,理解巩固。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保证每个学生有说的机会。
5、理清层次,交流展示。教师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概括课文每句话的主要内容,理清层次,最后学生整文复述已水到渠成。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组与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在学习中共进。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关于训练材料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其鸣自詨(詨:呼叫 ) 溺而不返(溺:淹死 ) ..
以堙于东海(堙:填塞) .
二、熟读课文。
三、给家人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四、读一读,说一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探究实践活动
1、给家人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2、收集一个其它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小伙伴交流。
资源信息表
作文六:《精卫填海故事》1100字
精卫填海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女娲补天的传说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练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台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作文七:《《精卫填海》扩写》800字
《精卫填海》扩写
————贺广灿
精卫是一种小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足爪,形状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发鸠山是一座很高很大的山,山上有很多的石子和树枝。精卫鸟经常从发鸠山上衔起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截小树枝,展翅高飞到东海,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将石子或树枝从高空投下来,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自豪地说:“精卫就太弱小了,你就算填个一万年你未必能填满我,哈哈哈哈哈哈哈!”
精卫不服气地说:“一切皆有可能,你就等着吧,小小的我,是有大大志气的,就算到2.012,我也不会逃跑的。”
大海纳闷地问到:“Why?Tell me why?我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这么的恨我?” 精卫气愤的答到:“就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你用恶浪无情地把我吞在了你的肚子里,有木有!你还夺取了其他无辜的生命,有木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来,精卫的前身叫做女娃,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一只小船,到东海云游玩。不幸的是,海上起了恶浪,恶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被淹死了。
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就变成了一只小鸟,这只小鸟就叫精卫。为了不让大海再夺去 其他无辜的生命,精卫就发誓把大海填平。但是一只小鸟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共工降下洪水,也为天下带来灾难。这就发生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