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冼星海简介》1900字
冼星海 性别: 男 国别: 中国 发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 相关奖项: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中国音乐金钟奖
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此外,他在去苏联期间,主要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在探索新的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以载歌载舞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突击”和“丰收”4个场面,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战生活,音乐具有民间风味,合唱粗犷质朴,其中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段落,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流传至今。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采用交响性和回旋曲的形式结构,全曲以具有舞蹈特点的音乐主题和悠长深沉的副主题对比贯串和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许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发起抗战?底的决心;其中的女声独唱与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化手法,具有戏剧性效果。《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的乐队伴奏,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很有特色。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是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决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包括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6个段落,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作文二:《冼星海简介》800字
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编辑本段社会关系
祖父:冼容添,番禺人
家谱
祖母:卢氏。
外祖父:黄锦村,住澳门,操打渔及航海业。冼星海出生后至7岁, 寄居外祖父家。
父亲:冼喜泰,番禺人,操打渔及航海业。36岁时被大海吞没了生命。 母亲:黄苏英,广东人,住澳门。33岁生冼星海(遗腹子)
岳父:钱亦石(1889—1938)
岳母:王德训(1891—1985)
夫人:钱韵玲(1914—1994)
钱韵玲、女儿冼妮娜和外孙女郭敏
作文三:《冼星海简介》2400字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
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作文四:《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2800字
精品文档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
冼星海,1904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1]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4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苏联首都莫斯科。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
1 / 5
精品文档
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 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疍民的船上降生了(注: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因
2 / 5
精品文档
为他母亲看到湖边的大海,海面上是朗朗星空,所以就给他取名“星海”。一直到6岁,他基本上都是在澳门长大的。幼年的冼星海也随着母亲在海上漂荡,在祖父忧伤绵长的萧声中,在渔民喜忧参半的民谣中,冼星海一天天长大。冼星海6岁就辗转随母亲到了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也就是在学校的音乐课开始了音乐之旅。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当时的养正校长林耀翔,接受岭南大学专为华侨子弟返国升学所设的华侨学校校长一职,冼星海正是他亲自带往广州升学的20名养正学生之一。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学习小提琴,正式开始专业学习音乐。在这里,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冼星海在学校努力学习,功课一直很好,而最令他着迷的是音乐课,这让他从小在祖父的萧声和教堂唱诗班里获得的音乐感受有了发展的天地,他参加了义校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进入岭南大学附中本校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籍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被广州人称作“洋箫”的单簧管,他也吹得很有韵味,由此,他得到了一个雅号“南国箫手”,连有名的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3 / 5
精品文档
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他靠在餐馆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1]
4 / 5
精品文档
5 / 5
作文五:《聂耳和冼星海简介》300字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 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 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 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 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 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 家, 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 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 1905 年 6 月 13 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 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 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作文六:《冼星海英语作文初一》5900字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他终身都在为音乐现身,为祖国奔波,为民族复兴努力。五分钟创作《救国军歌》,就足以看
出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试想,一个人如没有真挚的情感,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震撼人心的曲子。冼星海先生,一生尝尽贫困之苦,漫漫人生路步步维艰,但正是因为心怀祖国而无畏无惧。他这颗赤子之心让人感动,让我羞愧。我们应该向冼星海先生学习,心怀祖国,为祖国而奋斗。正如**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从被同学们戏称为“宰鸡能手”,再到“南国箫手”的雅号,可见这中间的艰辛与汗水。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学习,甚至因为衣着朴素差点与考试擦肩而过。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先生只说了“饭票”两
1
个字,就在难以言语。梦想是要靠自己坚持追逐的,有梦想的人很多,但是能坚持的人很少,冼星海先生的坚持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筑梦者是永远不会因为身体贫困,亦或条件艰苦而放弃的,有挑战,才有成功。
冼星海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至今也为人传唱,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先生去世时,有**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后又有词 “南国箫手早闻名,文化名都苦追寻。救国军歌感肺腑,黄河合唱荡激情。高亢战歌发怒吼,大众救亡谱呼声。崭新音乐拓历史,领袖题词慰生平。”他在民族危机时,勇敢的站出来,为抗战发出怒吼,谱写大众心声;他始终走在民族的最前沿,做中流砥柱,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他即使病入医院,也不放弃创作,在生命最后一刻也继续着作曲。他刚毅坚韧,自强不息;他志存高远,求真务实。他是我们《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他是我们勇敢的先烈,他是用生命为我们守护祖国的人。
冼星海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此刻《黄河大合唱》的曲子再次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篇二:冼星海
2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聆听史诗性的《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主要教学内容
1、《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
2、冼星海生平及作品。
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体验不同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谈谈对冼星海的了解情况。
2、问题:《黄河大合唱》全曲你是否听过,你最熟悉哪一首,哼唱一下。
请1-2名学生作发言。
2、教师评价与点评。
3
(1)主要针对易读错的“冼”字作讲解。
(2)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鉴赏
(一)《黄河大合唱》作品介绍
教师: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山游击区的山沟里坠马受伤。治疗期间,冼星海去看望他。冼星海建议再来合作,给抗敌演剧第三队准备新节目。光未然便把原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歌词写好后,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开了一个朗诵会。由诗人亲自朗诵全部歌词。星海同志凝神谛听,最后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立即夜以继日地谱曲,其中,《黄河颂》、《黄河怨》曾数易其稿。最后,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合唱得谱写任务,于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星海亲自指挥演唱了《黄河大合唱》。**听后,高度赞扬。当年7月,**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在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此后,《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练,使这部具有交响性、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可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
4
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黄河船夫曲》
1、请1—2名学生朗诵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2、教师评价后集体朗诵
要有激情,要想象自己站立于黄河岸边,耳际响彻巨浪滔天之声,发声要饱满有力,语速要有变化,刻画出黄河船夫的有力坚定果敢的形象。否则,如果你们是黄河船夫,我是不敢上船的。我会上船了,但还要买保险哦。
3、聆听音乐。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点评。
此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歌曲,而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他唱出在乌云满天,惊涛拍岸的黄河激流中,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万千顽强搏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表现出艰难的斗争中看见胜利的曙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然后又回到紧张搏斗的尾声。
5
(三)《黄水谣》
1、学唱主题。
2、聆听。
(四)《河边对口曲》
1、提问: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为何要用民族乐器,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音乐朴实,乡土气息浓。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
3、请两名男生听歌表演角色。
(五)《保卫黄河》
1、听、思考:演唱上用了什么形式?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它以跃动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音调特征。在两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四部轮唱,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3、再听并小声模唱。
(六)冼星海生平、作品介绍
1、以学生阅读、教师讲解、个别朗读的形式进行。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他在小学,中学时代就立志于音乐的学习。1928年秋考入上海
6
国立音乐学院。在此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进步文化工作者,参加了“南国社”并坚定了学习音乐的目标是“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思想,并提出了“中国所需要的是普遍的音乐”主张。
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35年回国后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并写出了著名的《救国军歌》。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他的作品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 。共创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2、冼星海的图片欣赏
四、课堂小结
请一名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
五、拓展探究
1、课后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
2、深入了解冼星海,知晓他的其他作品2-3部。
3、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
课后反思:
1、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中注
7
意力,教师不要边听边讲。
2、在聆听前,设问,引导学生如何听,听什么,
3、积极利用一切资源。
篇三:初一暑期作业(1)
数学学科暑期作业
数学成绩等级为A、B的学生:
完成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第10-14章共5章内容中的拓展与延伸、探索与创新、挑战自我的所有题目,共129题.
数学成绩等级为C的学生:
完成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第10-14章共5章内容中的复习与巩固所有题目,共144题. 数学成绩等级为D、E的学生:
完成初一下册数学课本共7章内容中的所有例题和课后练习题,共180题. 要求:1、所有题目编号题号,抄原题,画图,写过程。 2、所有题目都写在16K的演草本上。
检查:假期结束后对作业进行评比,分数记录在第一周的目标管理中。
时间要求:小组检查作业时间为7月20、7月30、8月10、8月20,四个时间分别完成应完成作业的四分之一。
政治学科暑期作业
1
地理学科暑假作业
生物学科暑期作业
8
2
3
篇四:冼星海
冼星海——时代号角的强音
一、 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关注学生对音乐活
动的亲身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到的见解,以及写音乐短文。所以本节课通过“视、听、动”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实施,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 二、 教学内容: 1.欣赏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重点欣赏《黄河船夫曲》、,《黄
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等乐章;2.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之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3.欣赏并学唱《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 4.知识链接:?声乐套曲——大合唱;?音乐家冼星海。 三、 教材分析: 1. 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结构异常完整且富
于变化,每个乐章有独立的音乐形象。整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气势磅礴,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广阔地展现中国人民英雄的抗日斗争,塑造出巨人般的形象,向全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 2.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黄河
9
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和《保卫黄河》。它表现了中华民族革命的英雄主义形象,歌颂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斗争精神。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1935年回国后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歌曲《救国军国》、《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和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音乐气派的代表性作品《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1
五、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上课前一天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并让每组学生利用课余
时间先听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两个乐章。即第一组听赏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和男中音独唱《黄河颂》;第二组听赏配乐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女声合唱、混声合唱《黄水谣》;第三组听赏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和女高音独唱《黄河怨》;第四组听赏齐唱、轮唱《保卫黄河》和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然后让每组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写出一篇对音乐感受的短文。有时间的话鼓励学生完整的听赏八个乐章。2.教具准备:教材、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 六、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 教学年级:
10
高中一年级 八、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本节课由三个教与学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的进行顺序由学生
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理解来定(先叙选取理由,再举手表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主动性学习中获得知识,并让学生在“我要去欣赏、我要去感受、我要去享受、我要
2
3
4
篇五:冼星海
冼星海:创作四个时期,巴黎 回国后 抗战爆发 莫斯科
冼星海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始终不渝的坚持了以聂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并且以自己的天才和毕生的努力进一步发展了这个传统。
回国后不久以群众歌曲为主创作:分为两类:
1、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 如《到敌人后方去》 在这类作品里 他善于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来表现革命人命及劳动群众那种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
2、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 如 《在太阳山上》 作者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抒情性独唱曲:最为鲜明的显露出他在艺术创造方面的
11
突出才能,也真挚的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斗争的关切,以及对生活、时代的深刻感受 如 《夜半歌声》
冼星海在这些创作中依附于起伏的旋律进行与充满深情、气息宽广的音调相结合,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抒情风格。
儿童歌曲:数量不多但非常富于儿童特点,反应了在反帝斗争中儿童天真活泼勇敢爱国的精神风貌。
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 全曲共分;春耕 播种与参战 秋收 丰收 四场。整个作品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民歌及民间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同时加入了一些对农村情景的造型性的描绘。如:《二月里来》
《黄河大合唱》 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1939年完成的。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 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多侧面的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由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群众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自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
全曲共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他们全部串联了起来,八个乐章的音乐本身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无论在内容上,形象上以及表演形式上的对比都很鲜明。但整个套曲是从一个基本主题思想----抗日、爱过处罚,前后连
12
贯、相互不从、情感发展一步步高涨,直至全区感情浪潮的最高点作为中终结
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音调来源方面,主要是以群众歌曲作为基础,并吸取了许多民间音乐的因素。
整个作品的旋律发展,基本上建立在这些核心主题基础上。即《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黄河颂》《黄水谣》的后半部,《黄河怨》的主题以及《怒吼吧,黄河》的两个对比性的主题,显然,作者在创作方法上很强调典型形象塑造的多样丰富性和相互对比。风格结构的内在联系和集中统一的富于辩证的交相性的发展原则.
13
作文七:《[冼星海简介]冼夫人简介》97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冼星海简介]冼夫人简介”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冼夫人简介
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年),广东南部越族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
    冼夫人于梁天监十一年(512年)生于高凉郡冼氏家中,相传她本名阿英。史书记载她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大同元年(535年),冼夫人二十
1
四岁时,罗州刺史冯融闻冼夫人有才识,便让其子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其为妻。冯融原为北燕苗裔,其先冯业率众浮海南来,定居新会,历任牧守,三传至冯融。由于是外人,所以冯融不为高凉人所信服。冼夫人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每当她与冯宝处理诉讼案时,对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这样,冯氏在当地的威信建立起来,“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隋书?谯国夫人传》)。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投降了梁朝的东魏大将侯景在寿阳复又反叛梁朝。梁朝按羊侃的计划应在采石矾坚拒叛军渡江,另以一支精锐的部队袭取寿阳,断其归路,这样叛军自然瓦解。可惜朝廷不用其计,却以与侯景有勾结的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萧正德表面忙于备战,暗地里却以大船数十艘资敌,于是侯景顺利渡江,将梁武帝围困台城。
    时广州都督萧勃征兵援助解围,高州刺史李迁仕称疾不肯前往,却派人召冯宝。冯宝欲往,被冼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冯宝问其故,冼夫人又说:“刺史被召援台,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追君兵众。此意可见,愿且无行,以观其势”(《隋书?谯国夫人传》)。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举兵反梁,遣
2
主帅杜平虏率兵入赣石,与侯景呼应。冼夫人认为:“平虏,骁将也,领兵入赣石,即与官兵相拒,未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云身未敢出,欲遣妇往参。彼闻之喜,必无防虑。于是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得至栅下,贼必可图”(《隋书?谯国夫人传》)。冯宝依计而行,李迁仕果然信以为真,不加防备。冼夫人便亲率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隋书?谯国夫人传》),前往大皋口。至赣石,突然出击,大胜,李迁仕败走保于宁都。冼夫人乘胜与长城侯陈霸先的部队会合。回来后,冼夫人对冯宝说:“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隋书?谯国夫人传》)。这些见解,显示了冼夫人的善识时务和军事才智。
    此后,陈霸先与王僧辩合力击溃侯景,湘东王萧绎在建康即位,但不久被西魏政权打败,陈霸先乘机于陈永定元年(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
    陈永定二年(557年),冯宝去世,岭表大乱,冼夫人安抚百越各部,使境内安然无事。并派自己的儿子,年方九岁的冯仆率百越首领去丹阳。陈武帝拜冯仆为阳春郡(今广东阳江一带)郡守。
    陈太建元年(569),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召至高安,企图拉他一同反陈。冯仆派人告知
3
母亲。冼夫人得知后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隋书?谯国夫人传》)。遂发兵拒境,率百越诸部与陈朝派来征讨的将领章昭达内外夹击,使欧阳纥军溃被擒。冯仆因母亲平叛有功被陈霸先封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治在今广东化州东北)太守。冼夫人被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幡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
    陈至德年间(583—586年),冯仆卒。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师攻陷建康,陈朝灭亡。虽然隋文帝统一中国,但岭南地区尚未归附,当地共奉冼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
    二月,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安抚岭南,被陈将徐璒阻于南康。韦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晋王杨广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谕以国亡”,让冼夫人归顺隋朝。随信还有冼夫人当年所献犀杖及兵符为证。冼夫人见后,确知陈亡,于是她“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隋书?谯国夫人传》)。并派其孙冯魂率部迎韦洸入广州。至此,岭南悉定。冯魂因被隋朝封为仪同三司,冼夫人被册为宋康郡夫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首领也起兵响应。王仲宣围韦洸于广州,驻军衡岭,韦洸中流矢而卒。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
4
救广州,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按兵不动,贻误战机。洗夫人发现后,大怒,将冯暄问罪下牢,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与隋官军鹿愿会师,共败王仲宣。平息后,冼夫人披甲乘马,亲自护卫隋招抚专使裴矩巡抚各州,岭南遂定。当时隋文帝对大臣高颎、杨素说“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可见冼夫人的决断对全局影响之大。
    这时冼夫人八十高龄。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独孤皇后也赐她首饰及宴服。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冯宝被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冼夫人则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并“开谯国夫人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隋书?谯国夫人传》)。从中不难看出隋文帝对冼夫人器重。
    隋文帝特下诏书慰勉冼夫人:“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扰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暄不进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
5
以副朕心”(《隋书?谯国夫人传》)。殷殷之意,溢于言表。 
    冼夫人把梁、陈、隋三朝所赠礼品,分三库保管,每逢过年过节,她总要取出展示在庭中。并对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隋书?谯国夫人传》)。
    隋朝建国以后,改广州为番州,除了倚重冼夫人坐镇岭南地区以外,更由朝廷派赵钠为番州总管,综辖地方政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遣长史张融上书朝廷,予以揭发,使赵讷得到制裁。文帝降敕委托冼夫人招慰亡叛。冼夫人不顾年高,亲载诏书历十余州,宣述圣旨,抚慰当地民众。朝廷因冼夫人揭发赵讷及安抚民众有功,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享年九十一岁。朝廷赙物一千段,谥曰诚敬夫人。今人王兴瑞有《冼夫人与冯氏家族》一书,对有关事迹多所考订。
    点评:冼夫人以边睡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6
相关资料二 : 冼星海简介
就爱阅读网/ .t262.net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
7
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
8
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9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10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11
相关资料三 :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
12
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
13
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回国途经
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14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
15
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 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相关资料四 : 冼星海介绍
16
冼星海
初二四班 徐敬宜
概述
大事年表
作品特点
人物名言
评价
概述
生卒年 别名 出生地 毕业院校 代表作
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
黄训、孔宇 澳门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黄河大合唱》 《生产大合唱》
大事年表
? 1905年 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 1926年 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选修小提琴。 ? 1929年 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后赴巴黎勤工
17
俭学。 ? 1931年 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肖拉?康托 鲁姆作曲班。留学期间,创作有 《风》、 《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国 古诗》等十余件作品。
? 1935年 毕业回国,积极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 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 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及话剧 《复活》、等作曲。后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 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 1938年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 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 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 ? 1940年 赴苏联。次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无 法回国。因生活艰苦,疾病缠身。 ? 1945年10月30日 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在莫斯科病逝,年仅40岁。
作品特点
1、 反映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 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 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2、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 3、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
人物名言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 音乐,要
18
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 救民族危机服务。”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 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 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 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 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 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人物评价
**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 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 好~好~” **也为冼星海题词: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 声~”
我的评价
? 下面是我对他的评价: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 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 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 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 大众的喜爱。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而艰辛。在短 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 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 家的转变。他的刚毅坚韧,自强不息、志存高 远、求真务实成就
19
了他的辉煌人生。
谢谢大家
以上关于“[冼星海简介]”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20
作文八:《冼星海英语作文200字》2600字
冼星海英语作文200字
篇一:作文
我心目中的黄河
我虽然没有目睹过黄河的雄姿,但我却为自己练了八年的钢琴而感到庆幸--此刻,我正弹着心仪已久的《保卫黄河》。
刚一开始就是双重的震音,好比千万个木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响,让人顿时联想到黄河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势:河水奔涌向前,不时拍打出泥黄色的浪花。浑浊的河水滚滚而过,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接着,一段像大波浪似的乐曲由低到高,层层渐进,直至掀起又一个高潮。弹到此,我仿佛看到黄河后浪推前浪,一波连着一波,一波推着一波,一路翻滚,奔向大海的情景。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仿佛是古老的黄河岸边抗战的第一声枪响,奏起了中华儿女共同抗外敌的壮美乐章。黄河沸腾了~五千多年古老文化的尘封爆裂了。此时的黄河似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像一股激流,冲击着中华儿女伟大坚强的心脏,共唱悲壮的歌。黄河在翻腾,中华儿女的心也在激荡,战乱的年代将母亲河与中华儿女的心连得更紧了。
黄河毕竟是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带着对黄河的向往和敬仰,一曲终了,我奏出了我心中的黄河。在冼星海谱曲的这首《保卫
黄河》中,我感受到了他对黄河的激情,也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对黄河母亲的热爱,这种爱是质朴而炽热的,是与生俱来的。
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黄河的雄姿与气魄,但她已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与魏延的对话
黯然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各一半 ————题记 这一天,我正坐在电脑前,挂着QQ,听着《青花瓷》,突然“嘀嘀嘀”三声,降临在耳畔。我打开一看。是陌生人,也没去理他(她)。有“嘀嘀嘀”了三声,我仔细一瞅,啊,我倒,魏
延???魏????延,
我开始了和魏延的对话。 “嘿,年轻人,我最近心烦,能陪我说说话,谈谈心吗(繁体),” “呃,莫非你是蜀国大将魏延,” “当然,难不成我骗人不成(附带图片:已鬓上生霜,步履蹒跚)” “哦,魏爷爷,我听说你有个外号叫‘胃炎’,你很会吃,什么都吃,是不是您那胃有问题了还是吃出别的问题来了,”(关心,+10分) “嗨,让你猜对了,且听我慢慢道来。前几次,我因几次偷吃白鼠狼(不是黄鼠狼),软壳蟹与轰炸鸟,而先后口臭,长肿瘤,长羽毛,把我折腾得不成人样了啊。还好有华佗华医生,这些病在他面前如同菜青虫,一一被华医生消灭。华医生也因此告诫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伤其于伤己~我还喊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句话,可我毕竟外号“胃炎”,最终因吃了一种生活在老宅废墟里的再生蚁,而使我体内爬满
蚂蚁,异常痛苦啊~华医生因生气而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我听说现代人非常聪明,所以想寻得良医妙药~I think you can! “唉,可悲呀,魏爷爷,你无法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现在你只能等华爷爷现身动手术了,另外奉还予您一句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伤其于伤己,不要再贪吃喽~” “也只好这样了,我会把它铭记于心的,同志们再见,别忘了保护动物啊。”??????
青春的承诺
青春是首诗,镶嵌着清新洁净的文字,铺展着参差多变的篇章,流淌着明快的浪漫和激情,充斥着黑色的寂寞和烦恼,潜藏着橙色的诱惑和迷惘。 其实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青春更像是身边掠过的飞鸟,因为每个人都会看见,所以容易忽略。因为总是一去不复返,所以值得珍惜。但更多的人因为太过贪玩而无暇顾及它,所以时过境迁后,总会有人感叹道:翻开发黄的扉页,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部大而仓促的书,而命运将它装订的如此拙劣,拙劣到我们没有用心去细细体味和触及。 若青春是一部书,那年轻的我们才是真正的装订者,而非命运;若青春是一条河,那我们才是真正的摆渡者,而非命运。要始终相信,我们是自己青春的主宰,我们才是自己青春的舵手。 试着给我们的青春一个承诺,让我们的青春不再匍匐的后退,而是奔跑着向前~在本该轻舞飞扬的青春路上,年
轻的我们对沿途的风景怀着颗最敏感的心。 人生如棋,但不是布局稳定的象棋,更不是黑白分明的五子棋。是时候了,该给青
春一个承诺~给青春一个承诺~我给我的青春一个承诺~我的承诺,我知道~不需要对你说错?之所以不需要对你说,因为,我只会去做~给青春一个承诺~我的承诺我知道~
仲夏浅笑
夏,是一杯亦甘亦苦的茶。 出晴时,它笑着。那风拂过,流下的淡淡痕迹,让人无法捉摸。那雨飘过,尘埃中的几点水珠,究竟代表谁的落允。那草笑过,它们是为它笑的,虽然不十分灿烂。那花舞过,舞起千姿万妍,舞起碎痕细丝。
可这笑,笑中带苦。正是那出晴时的雨花,意想不到。
下雨时,它仍笑着,却又不是它笑。雨滴笼罩的苍穹与盛地,让它无所适从。它只能把唯一的笑,寄托予那藏藏觅觅的青色太阳。一直到雨的流逝,告尾。 可它却一直不去取,让羞涩的太阳放开心身。放开的烈日碧光夺目,夺去了另一边的月辉。这让我不由得想小时的那首无名之诗: 日辉夺天碧穷云, 月华缚地青尽雨。 唯不见一星璀璨, 只闻听众人乞天。 赴楼台察阳观星雨,下九州明徽盖天云,但
庭中风。 白昼,集市哄哄散散,偶见一个人伏亭而坐,手中一直捧着那没被染指的西瓜,神情落寞的坐着。突然,雨下了起来,市场里的人一哄而散。而他,一直等待,等待那虚无缥缈的可能,期盼她能够到来。可惜,等待,只是空虚??这便是夏的苦。 黑夜,周围荒芜人烟。但突如其来的响声震碎了宁静。是一对父子来这湖边钓鱼。可似乎他们一直没叼到,终于,儿子忍不住跳下水去
捉,这让父亲有些意外,但父亲似乎也被感染。夏之下,两个人引触了夏的那根弦,夏,温柔笑了。 夏。 仲夏。 只有那笑永存。
花火青春
昔日的懵懂,已渐渐被成熟所取代,当往昔不再让我们留念,当前途已不再溟濛一片,不经意间,如花似火的青春便悄然而至。
青春如花,绽放于光彩熠熠的年代,谁又敢说青春不是美丽的,当万物复苏时,青春的脚步便如期而至,她走向我们,带来了蓬勃朝气,他告诉我们什么叫生机,什么叫活力,什么叫绚丽??
那是花的娇媚,青春的绚丽~
青春似火,带给我们烈火般的刚强。前方的路虽然坎坷,但我们依然选择坚强,我们相信前方就是康庄大道;前方的路虽然遥远,但我们依然选择坚持,我们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有水一样的柔情,
也有火一般的刚烈,明媚天空下,我们会吟诗作对;狂风暴雨下,我
作文九:《冼星海》900字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他终身都在为音乐现身,为祖国奔波,为民族复兴努力。五分钟创作《救国军歌》,就足以看出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试想,一个人如没有真挚的情感,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震撼人心的曲子。冼星海先生,一生尝尽贫困之苦,漫漫人生路步步维艰,但正是因为心怀祖国而无畏无惧。他这颗赤子之心让人感动,让我羞愧。我们应该向冼星海先生学习,心怀祖国,为祖国而奋斗。正如**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从被同学们戏称为“宰鸡能手”,再到“南国箫手”的雅号,可见这中间的艰辛与汗水。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学习,甚至因为衣着朴素差点与考试擦肩而过。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先生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在难以言语。梦想是要靠自己坚持追逐的,有梦想的人很多,但是能坚持的人很少,冼星海先生的坚持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筑梦者是永远不会因为身体贫困,亦或条件艰苦而放弃的,有挑战,才有成功。
冼星海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至今也为人传唱,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先生去世时,有**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后又有词 “南国箫手早闻名,文化名都苦追寻。救国军歌感肺腑,黄河合唱荡激情。高亢战歌发怒吼,大众救亡谱呼声。崭新音乐拓历史,领袖题词慰生平。”他在民族危机时,勇敢的站出来,为抗战发出怒吼,谱写大众心声;他始终走在民族的最前沿,做中流砥柱,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他即使病入医院,也不放弃创作,在生命最后一刻也继续着作曲。他刚毅坚韧,自强不息;他志存高远,求真务实。他是我们《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他是我们勇敢的先烈,他是用生命为我们守护祖国的人。
冼星海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此刻《黄河大合唱》的曲子再次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作文十:《冼星海》600字
冼星海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一部《黄河大合唱》 , 写于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关键时刻 , 激荡 着曾经的时代最强音。 不朽的旋律 , 澎湃着冼星海毕生的激情 , 如今 仍翻涌在人们的胸口。
“ 为抗战发出怒吼 , 为大众谱出呼声 !”—— **听闻此曲后 的赞誉 , 成为冼星海 40年短暂而伟大人生的注脚。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生于澳门。 酷爱音乐的少年冼星 海 , 刻苦钻研音乐 , 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 , 享有 “ 南国箫手 ” 的美誉。 1929年夏 , 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 , 于当年冬天启程前 往巴黎求学。 “1935年冼星海回到了上海 , 他加入了上海演剧第二 大队 , 并跟随这个大队到全中国的各个地方去宣传抗日思想。 ” 冼星 海纪念馆讲解员朱婉霞无数次向参观者讲起 , 年轻的音乐家是如何 从工人、农民和学生的喜怒、呼喊和抗争中吸收力量 , 用于音乐创 作。
在武汉组织群众歌咏活动时 , 冼星海见到延安来的青年 , 正当 他在打听延安情况时 ,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 给他的聘书。他决定 , 去延安。
1939年春 , 延安一个宽大的窑洞里正举行晚会 , 诗人光未然一 气呵成地朗诵完新作《黄河吟》。冼星海听罢 , 一把将诗稿抓在手 里 , 激动不已地说要为诗谱写成 “ 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 ” 。精 心的准备后 , 冼星海 6天完成《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 1939年 5月 11日 , 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 , 冼星海指挥
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 , 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