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朝花夕拾》2700字
《朝花夕拾》知识点
一、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原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二、主要篇目: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我走的时候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活无常 ,黑无常又叫 死无常 ,人们喜爱的是 白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在衍太太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小结
1、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 ,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 。
2、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
3、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4、《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作文二:《《朝花夕拾》》6500字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 10 篇,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本推荐与阅读单元包括“推荐与阅读”、“思考与交流”、“精彩片断”、“写作活动”等部分,内容生动,设计精妙,逐步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自主、独立、合作读好名著,成为名著学习的主人,综合体现了语文注重探究性学习、实践性活动的课程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了解了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但初三学生在应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上还有所欠缺,思想深度与生活阅历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过程中,要将阅读与思考交流、写作活动等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多维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了解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理解。
3.引导学生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阅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赏析精彩片断,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4.在“推荐与阅读”、“思考与交流”、“写作、活动”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名著的方法。
2.学生能课内外结合、独立、自主、合作读好名著,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五. 教学方法:
在瑞博教学平台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课时(一共七个教学板块,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走近鲁迅, 走进《朝花夕拾》: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 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二)答题擂台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朝花夕拾》中共有哪些文章?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反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板块一:初步感受《朝花夕拾》
在朗读《野草》的音频背景下,思考、回答:
1.《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是什么?
3.我们初中学过哪几篇?
4.请你列举本书中另外几篇文章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教学板块二:“导游图”——导读《朝花夕拾》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三.做好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借助有关参考资料进行阅读。
让学生拥有阅读名著的“金钥匙”。
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穷通作品内蕴,必须下得三种功夫。
一曰“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当我们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仿佛看到了静谧的松林、斑驳的月影,听到了潺潺的泉声,嗅到了醉人的松香,进而就会感受到诗人那种远离尘世闲适自得的情趣。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曰“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
三曰“评”。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如在读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时,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会这样行文,我们怎样去品味这种写法,怎样去感受作者所创设的情境。
(反思: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需要与阅读实践相结合,遵循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能够真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板块三:做笔记——畅读《朝花夕拾》
掌握读书笔记要点:
一.概括大意
二.划出关键字词
三.入情入景
四.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
五.写读书心得
结合阅读《小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赏析《小引》(如划出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等。)
又如概括人物形象,做好读书笔记:《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反思: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有利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利于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板块四:“朝花夕拾杯中酒”——品味《阿长与〈山海经〉》
“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学生分组学习、探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是什么?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品析文中精彩的描写语句:划出精妙句,品悟文采味。
第三课时
教学板块五:朝花夕拾——合作探究炼精髓
“朝花夕拾杯中酒——”掩上着薄薄的散文集,我们觉得自己与鲁迅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点。虽然他的文笔没有张爱玲式的细腻,没有汪曾祺文中的地方方言,没有现代文这般明白,没有古文那样难以咀嚼,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鲁迅,就像一面镜子,既反映出鲁迅先生的精神生活,也反射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炼《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
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愿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卷属于自己的《朝花夕拾》!
第四、五课时
教学板块六:习题训练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
5、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6、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7、“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反思:既检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测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情况。) 教学板块七:拓展延伸——写读书感想
写作训练:读《朝花夕拾》有感
(反思:读、写结合,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例文一: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小时候的童年是那么美好、愉快,现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些不高兴,但是,应该用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才会发现美。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又玩了,又学了,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参考例文二:
读《朝花夕拾》有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初中的课本里。课文叫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
其实鲁迅这个名字,在我的心目中,一度是高不可攀的。据说他写的文章很难懂,据说他的文思耐人寻味。再加上“家喻户晓”的冠名, 诸如“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等,都让人与这位“大人物”难以亲近。可是,课本中的文章分明在打破心目中那个“神圣”的印象,迅哥儿也有烂漫的童年,被禁锢的童年。而当看完整本《朝花夕拾》,鲁迅的童年,鲁迅的青年时期,都历历在目地展现在面前。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幽默诙谐的作家,更是一个用笔杆子打天下的将军。也或许,笔杆就是他用以调节他的生命与外界的和谐的一种无奈,却完美的途径。没有系统地读过鲁迅的文集,看不见那个完整的鲁迅,只看《朝花夕拾》......
(整个教学设计的反思: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链接相关的资料、视频和音频,培养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自主、合作读好名著的能力。合理安排课时,巧设教学实践活动,发展课内外结合、独立、自主、合作读好名著的能力。
作文三:《朝花夕拾》1300字
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 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虎、狮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老在交配时号叫, 令人心烦;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作者取了“猫”这样一个类 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阿长寻购自己渴望已 久的《山海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旧中国儿 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 苦,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描写无常看到母亲苦死去的儿子难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 刻”,被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 于人世的不平。
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乐趣和在三 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 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 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以及江 南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
⑼ 《藤野先生》 记录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 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 经过,藤野先生为“我”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以及询问中国裹 足的情况,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 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 同情和悼念。
人物简介
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她睡相不好、 喜欢切切察察, 而且还踩踏死鲁 迅喜爱的隐鼠, 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 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 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父亲——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 出入, 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 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 使孩 子深受打击, 留下心理阴影, 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 但治学严谨。 他正直热忱, 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 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 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范爱农——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 他们 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 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 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 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衍太太——表面上对隔壁的孩子好, 实际上暗中使坏。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 实际 上却是鄙视她的,这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作文四:《朝花夕拾》57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它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一、 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原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 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 和 理性的批判 的作品。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 《阿长与山海经》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封建孝道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 卧冰求鲤 、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4 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水师学堂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 英文 ,一天教授 汉文 ,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娼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急于看戏 ,父亲却要我 背书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无知,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白无常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民间传说 。
7、鲁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仙台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回国后,他将 藤野先生的照片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无常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收集图书 ,二是 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鉴略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24孝图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长辈馈赠 、 长妈妈送的 。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 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 父亲的病 》和《 琐记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 同一门的邻居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虚伪自私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狗·猫·鼠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二十四孝图 》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 父亲的病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琐记》和《藤野先生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阿长、藤野先生 ,范爱农 。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 )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陈莲河 )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 )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二.单项选择题:
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想拯救国民的精神 D 、生活条件太差
2.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 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 、《狗?猫?鼠》 B 、《五猖会》 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
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
A 、东京 B 、北平 C 、横滨 D 、绍兴
5.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D )
A. 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 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D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 .衍太太 B. 我母亲 C. 阿长 D. 沈四太太
好句赏析范例:
好句: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赏析:(我自己写的,见笑)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光柱让我们知道阳光的形状。语言非常优美,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平静愉悦的心情,很享受,惬意的样子。
一、 填空
1.鲁迅原名 ,字 , 人(原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和 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集,共 篇,是一部蕴含着 和 的作品。其中的 和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 、 、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 ,一天教授 ,因为感到“不合适”和“ ”,他随后又考入了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 ,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父亲却要我 ,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黑无常又叫 ,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
7、鲁迅在《 》一文中讲述了在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回国后,他将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二是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 。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 ,她的形象出现在《 》和《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 ,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和《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和《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
作文五:《朝花夕拾》3000字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七年级用)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
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5.“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
6、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7、“好。那么, 走罢! ”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8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 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9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 就照例地吃侉饼, 花生米, 辣椒, 看《天演论》, 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10.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 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 针对“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 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2.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3.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4.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15.>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16.鲁迅在《无常》一文中, 通过对 的描述, 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7.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18.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二、 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 、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 A. 一件 B. 两件 C. 三件 D. 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 孔乙己 B 范爱农 C 藤野先生 D
寿镜吾老先生
三、 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3.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4.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5、《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6、鲁迅的《》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7、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8.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9.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10.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11.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1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1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1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18.《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19.《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21.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22.《狗猫鼠》主题是什么?
23. 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作文六:《朝花夕拾》2100字
《朝花夕拾》
一、 目录: 1、《狗·猫·鼠》
2、《二十四孝图》
3、《五猖会》
4、《无常》 5、《阿长与》 二、人物和内容介绍:
《狗·猫·鼠》 1、 主要内容: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二十四孝图》
1、主要内容: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
1、主要内容: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1、主要人物:《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2、主要内容: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阿长与》
1、主要人物: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2、主要内容: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主要内容: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1、主要人物: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2、主要内容: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离世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1、主要人物: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2、主要内容:《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 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
《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1、主要人物: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2、主要内容: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和人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1、主要人物: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2、主要内容:《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作文七:《朝花夕拾》2000字
《朝花夕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故乡》
师: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深深的眷念。
生:无尽的思念。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实际上,当他成年后,真正回到故乡时,他看到的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形象,这种变化在《故乡》一文中有着具体的描述。那么,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要如此描绘故乡吗?
生:……
师: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还是《社戏》中的平桥村,都展现了最纯真的人性,这正是作者眷念故乡的根本原因。本文选自哪部文集?
生:《朝花夕拾》
师: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同样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师:1926年,因为北京发生执政府屠杀学生事件,鲁迅先生愤而出走,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因为厦门同样发生进步学生被捕事件,鲁迅先生要求全体教工联名上书,营救学生,未能成功,于是又从厦门出走。后来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着具体的描述。在此期间,鲁迅先生在《莽原》中以“旧事重提”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结集出版并加上了《小引》与《后记》,文集名为《朝花夕拾》。关于文集的得名,他是这样说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的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或芜杂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还有哪些文章?
生:《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师: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三)做好读书笔记。
(四)利用工具书和借助
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穷通作品内蕴,必须下得三种功夫。
一曰“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当我们诵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时,仿佛看到了静谧的松林、斑驳的月影,听到了潺潺的泉声,嗅到了醉人的松香,进而就会感受到诗人那种远离尘世闲适自得的情趣。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曰“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
三曰“评”。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如在读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时,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会这样行文,我们怎样去品味这种写法,怎样去感受作者所创设的情境。
生:畅读《朝花夕拾》
师: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赏析《小引》(如划出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等。)
2、概括人物形象,做好读书笔记:《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 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反思: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有利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利于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作文八:《朝花夕拾》400字
《朝花夕拾》阅读训练题
冷集三中九年级语文组
1、《朝花夕拾》原名叫___,是鲁迅唯一的一本__集,全书共__篇。
2、《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初中课本中曾学过的两篇文章是《》和《》。
3、《朝花夕拾》一书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
4、《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请举出一篇文章,并写出具体内容。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 、《五猖会》主要描绘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的形象。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1、《旧事重提》散文10篇。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3、《三十四孝图》
4、例《五猖会》描写了儿时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
5、B
作文九:《朝花夕拾》300字
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
系 别: 设计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班 级: 84090601
学 号: 20080409060217
姓 名: 韩振雷
1、书目信息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2 ~
2、报告信息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3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4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5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6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7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8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9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0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1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2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3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4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 ~ 15 ~
作文十:《朝花夕拾》3100字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
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告诉我有关于此的解释便是:旧事重提。年方幼时,稚嫩的眼眸流露出的仅为一种朦胧感,待大地即将洒满星辉之际才去拾捡所谓的朝花,的确不解这其中有何真味。需待时光慢慢雕琢我以及我的生活、我的周遭,让我至少可以追赶上时光之时我才会明了朝花夕拾所为何吧。可是,长大从来是一件残酷和丢弃的事,那么突兀和心伤,我甚至忘记了旧日里那些为现时作铺陈的美好抑或艰辛的诸多时光,忘记了小时候怎样的信誓旦旦,忘记了严冬时候自己的颤抖,忘记了夏日里自己脚步的焦灼。眼神空洞起来,神采黯淡起来,时光无奈,无奈时光,恍惚之时忽然想起村上春树,“周围静得出奇,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向我的思考侧起耳朵” 。暂闭上眼,仿佛置身于宽广的森林里,沐浴幽静,自己能够静谧如麋鹿。只是,森林太过辽阔,麋鹿终会四处蹿动,不羁不安。
记忆的炎夏,散落在风中的已蒸发,喧哗的都已沙哑,唯有温暖,如今一触即发。。很庆幸,时光遇到你,你又让我遇到你,如你所讲,趋于远意,后会便有期,我们再相遇再开口已飘忽到九年之后。时光的仁慈与温柔,终于可以让我把人生到目前为止有关于你的段落拼凑起来,成为短篇,毕竟我们消失在对方时光里甚久,时光的迷藏里,我们竟忘了交汇。
念小学时候,对你只有仰望,你学习优异,擅长运动,我却只是一条躲在叶片下渴望蹁跹飞舞却尚未蜕变的小小毛毛虫,偶尔积攒起来的小信仰被日复一日的生活反复性磨灭以致一度以为已殆尽。你有如灿烂的光芒,在前方为我指引,你微微笑,你神隐的腹语教授着不走生活弯路的法子,我微微笑,我依旧继续着我平淡的生活。中学时代,你消失不见了,去了远方求学,我像所有失去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茫然失措,认为生活会就此因你的离去枯燥乏味。如今看来,为当时自己当时的想法找到了依托的出口:自己无兄长,竟把你当最理解自己的亲人看待了,以致对你过分依赖,以致对你的不辞而别郁郁寡欢。
时光把人藏了起来,在人们最为艰难的时候,或许又会把他们交还于这些孤苦的等待者、寻找者。时光流泻,不露罅隙,当渴望成长的自己被生硬烙上成熟的印记时候,再次回想起少年时代,痛心的是,只有你清瘦身影在摇晃,只有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模糊视线。或许,又得感谢起时光来,让我们至少可以还有交集。
步入大学,在一个多云的午后,接到一通远在南国的电话。真的,竟没听出这言语是专属于你,我是该让你体谅这时光的匆忙,还是该让你不要惊异于自己意料之外的话语吞吐?我行在这凤凰花开的路口,看着它们的鲜亮,听着你的问候。你问到我高考的失利,问到身体是否安然,问到我大学的规划,我一一倾吐。
末了,捡起几瓣凤凰花,好像还残留着早晨清新空气浸泡下的芳华,望向南方,回应的是层叠的云。我想,这一幕,应该是契合了朝花夕拾的,原来自己年少时候的困惑就在这略带阴霾的午后不经意得到解答。我自不必将年少时候的依赖情怀同你诉说,拖得太久,已物是人非,只是能在这南国北国的距离中嗅到温暖的气息,足矣。亦不必感叹时光的不尽人意,它之所以掠走你自认为的生活支柱或是重心,只是为了让你认清现状,考虑是否该做些什么来改变或是创造。
我是得感激时光的,安排这场沉寂九年之后的再会。告别年少,我已学着承受生活之重,学会排解,学会让自己尽可能再快乐,学会及时行乐。而不再是那个蜷缩在生活寒冷中不能得到解救的小孩,我已经坚强,感谢时光对我的如此馈赠。你出现在我的时光,本已是礼物,你年少的陪伴,你九年的离别,以及你现在的暖语,我想,时光的兜转自有它的奥秘,至少,我看懂些许。
书念得多时,方知道《旧事重提》便是那《朝花夕拾》的原名,为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回忆录,其间共收录十篇文章。如今,也以朝花夕拾借代,来描述时光与你,我与时光,你与我的成长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远在南国的你,献给已经告别的年少时光,献给那些如我般已经感叹或是正在感叹朝花夕拾的人们。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
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告诉我有关于此的解释便是:旧事重提。年方幼时,稚嫩的眼眸流露出的仅为一种朦胧感,待大地即将洒满星辉之际才去拾捡所谓的朝花,的确不解这其中有何真味。需待时光慢慢雕琢我以及我的生活、我的周遭,让我至少可以追赶上时光之时我才会明了朝花夕拾所为何吧。可是,长大从来是一件残酷和丢弃的事,那么突兀和心伤,我甚至忘记了旧日里那些为现时作铺陈的美好抑或艰辛的诸多时光,忘记了小时候怎样的信誓旦旦,忘记了严冬时候自己的颤抖,忘记了夏日里自己脚步的焦灼。眼神空洞起来,神采黯淡起来,时光无奈,无奈时光,恍惚之时忽然想起村上春树,“周围静得出奇,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向我的思考侧起耳朵” 。暂闭上眼,仿佛置身于宽广的森林里,沐浴幽静,自己能够静谧如麋鹿。只是,森林太过辽阔,麋鹿终会四处蹿动,不羁不安。
记忆的炎夏,散落在风中的已蒸发,喧哗的都已沙哑,唯有温暖,如今一触即发。。很庆幸,时光遇到你,你又让我遇到你,如你所讲,趋于远意,后会便有期,我们再相遇再开口已飘忽到九年之后。时光的仁慈与温柔,终于可以让我把人生到目前为止有关于你的段落拼凑起来,成为短篇,毕竟我们消失在对方时光里甚久,时光的迷藏里,我们竟忘了交汇。
念小学时候,对你只有仰望,你学习优异,擅长运动,我却只是一条躲在叶片下渴望蹁跹飞舞却尚未蜕变的小小毛毛虫,偶尔积攒起来的小信仰被日复一日的生活反复性磨灭以致一度以为已殆尽。你有如灿烂的光芒,在前方为我指引,你微微笑,你神隐的腹语教授着不走生活弯路的法子,我微微笑,我依旧继续着我平淡的生活。中学时代,你消失不见了,去了远方求学,我像所有失去心爱玩具的孩子一样茫然失措,认为生活会就此因你的离去枯燥乏味。如今看来,为当时自己当时的想法找到了依托的出口:自己无兄长,竟把你当最理解自己的亲人看待了,以致对你过分依赖,以致对你的不辞而别郁郁寡欢。
时光把人藏了起来,在人们最为艰难的时候,或许又会把他们交还于这些孤苦的等待者、寻找者。时光流泻,不露罅隙,当渴望成长的自己被生硬烙上成熟的印记时候,再次回想起少年时代,痛心的是,只有你清瘦身影在摇晃,只有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模糊视线。或许,又得感谢起时光来,让我们至少可以还有交集。
步入大学,在一个多云的午后,接到一通远在南国的电话。真的,竟没听出这言语是专属于你,我是该让你体谅这时光的匆忙,还是该让你不要惊异于自己意料之外的话语吞吐?我行在这凤凰花开的路口,看着它们的鲜亮,听着你的问候。你问到我高考的失利,问到身体是否安然,问到我大学的规划,我一一倾吐。
末了,捡起几瓣凤凰花,好像还残留着早晨清新空气浸泡下的芳华,望向南方,回应的是层叠的云。我想,这一幕,应该是契合了朝花夕拾的,原来自己年少时候的困惑就在这略带阴霾的午后不经意得到解答。我自不必将年少时候的依赖情怀同你诉说,拖得太久,已物是人非,只是能在这南国北国的距离中嗅到温暖的气息,足矣。亦不必感叹时光的不尽人意,它之所以掠走你自认为的生活支柱或是重心,只是为了让你认清现状,考虑是否该做些什么来改变或是创造。
我是得感激时光的,安排这场沉寂九年之后的再会。告别年少,我已学着承受生活之重,学会排解,学会让自己尽可能再快乐,学会及时行乐。而不再是那个蜷缩在生活寒冷中不能得到解救的小孩,我已经坚强,感谢时光对我的如此馈赠。你出现在我的时光,本已是礼物,你年少的陪伴,你九年的离别,以及你现在的暖语,我想,时光的兜转自有它的奥秘,至少,我看懂些许。
书念得多时,方知道《旧事重提》便是那《朝花夕拾》的原名,为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回忆录,其间共收录十篇文章。如今,也以朝花夕拾借代,来描述时光与你,我与时光,你与我的成长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远在南国的你,献给已经告别的年少时光,献给那些如我般已经感叹或是正在感叹朝花夕拾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