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历史上兄弟相残的典故》1800字
历史上兄弟相残的典故
庞涓乃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将军,是隐士鬼谷子的弟子,与孙膑是同门,后在马陵之战中自刎而死,也有说他是被乱箭射死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庞涓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庞涓生平简介 庞涓,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著名将领,是魏国的著名将军。庞涓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谋略和军事才能都非常的出众,庞涓和孙膑有着同一个师傅,算起来也是师兄弟。
历史上有关庞涓生平的介绍不是很多,都是在介绍孙膑的时候,顺带着介绍的。据史书记载,孙膑就是被庞涓陷害残疾的,后来庞涓也死在了孙膑的手上。
据史书记载,庞涓和孙膑本来是师兄弟关系,庞涓比孙膑要大一点,所以先行出师,来到魏国从军,庞涓凭借着出色军事才能,很快就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在学习军事本领时期,庞涓就嫉妒孙膑的天赋比自己好,军事才能比自己高。当上大将军之后,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自大的庞涓认为这个世上只有自己的师弟孙膑能够打败自己,只要自己灭掉了孙膑,那么就可以建立千秋功业了。
庞涓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当官,然后又找了一个借口,
1 / 4
诬告孙膑,孙膑被处以黥刑和膑刑,即在脸上刻字,剜去膝盖骨,自此孙膑就变成了一个残废,庞涓认为这样的孙膑已经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了。
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到齐国之后,成为齐国田忌的门客,不久就受到重用。后来,庞涓在桂陵之战中,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战败被擒。后来,庞涓又在马陵之战,再次中了“围魏救赵”之计,这一次庞涓没有桂陵之战的运气,被乱箭射死。
孙膑庞涓相残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有很多,现在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师兄弟相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师兄弟相残这个故事,讲的是孙膑是怎样被庞涓残害的。庞涓和孙膑都求学于名家鬼谷子门下,庞涓比孙膑要早出仕。相传,庞涓为人小气自大,非常喜欢嫉妒别人。在和孙膑学习的过程中,庞涓就非常嫉妒孙膑的才学。后来他在魏国做了将军,为了除掉孙膑这个比他厉害的人,他说服孙膑来到魏王宫,效忠魏王。庞涓在魏国已经混了好长的时间,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开始打压孙膑。
最后,庞涓抓住了一个机会,污蔑孙膑,不知实情的魏王就派人剜去孙膑的膝盖骨,然后又在孙膑的脸上刺字,给孙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号。至此,孙膑才知道自己受苦受难的源头是自己的师兄从中作梗,为了保住自己的
2 / 4
性命,孙膑只好装疯卖傻来逃脱庞涓的杀害。后来,孙膑被齐国的使臣偷偷的带走,来到齐国的孙膑,被田忌收留,做了田忌的门客。
桂陵之战,是历史著名战役,由此战役流传出了很著名的战术“围魏救赵”。庞涓率大军攻伐赵国,齐国想救援赵国,田忌在孙膑的建议下,出兵魏国国都大梁,并包围了大梁城。庞涓为了救援国都,只得班师回朝,他在回大梁的途中被齐国军队埋伏,庞涓被擒,直到魏赵签署盟约的时候,才被放回赵国。
马陵之战是庞涓和孙膑的最后一战,因为这一战直接导致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国国力衰败,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继而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庞涓之死 庞涓,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统领着当时号称“东方最强”的军队,最后却败在了以逃跑著称的齐国军队,庞涓也在马陵之战中,兵败被杀。庞涓之所以兵败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一个是外部,一个是内部。
庞涓之死的外部原因是孙膑用兵太巧,抓住了庞涓的人物心理。庞涓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自己的同学孙膑对他太了解了。孙膑正是因为非常了解庞涓,所以才敢大胆的使用“增兵减灶”的计策,这才使得庞涓一步步迈进孙膑布置的陷进之中,最终庞涓被孙膑围杀于马陵。
3 / 4
内部原因一个是庞涓的自大狂妄,庞涓此人虽然有着很不错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是韬光养晦,锋芒内敛。据历史记载,庞涓此人,好大喜功,有一点小小的功劳,都可以吹嘘到天上去。所以,他在魏国国内被很多人排斥,要不是庞涓确实有那么点才能,估计早就被魏王给杀了。也是因为他的自大狂妄,才让孙膑有机可乘,抓住了这一缺点,最后死在了这个缺点之上。
内部原因的第二方面就是魏国内部的不团结,勾心斗角,窝里斗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魏国军事实力在庞涓的手上的刀巨大的发展,但是国内并不怎么团结,这也就使得魏国的国力不怎么稳定,拖慢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国力的衰退。
4 / 4
作文二:《历史上的那些典故(1)》3400字
历史上的那些典故(1)
编著 独孤三策
《历史上的那些典故》,是一位笔名独孤三策的作者写得一本历史典故大全,在本书里,作者介绍了历史上各朝各代最为经典的成语典故,以及他背后发生的真实故事,并以独特的现代视角,挖掘出一些现代主流历史学家和书本中所没有的观点。
本书原为作者专门为中小学生所写,作为一本横跨历史与语文的知识读本,但后来成年人的喜爱超过了他当初的设想。独孤三策的一句口头禅是,历史的上半部可以看正史,历史的下半部要看野史。历史学家们有义务告诉后人真实的上半部历史和下半部历史。 《历史上的那些典故》序言。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历史典故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成语来源于什么朝代什么人吗?《历史上的那些典故》,让你看到中国经典历史的原汁原味,偶尔翻之,获益匪浅,回之有味,既可了解历史重大事件,又可领略典故的深邃,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的普及读本,也是普及历史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学涵养的工具之书。回望十九朝,八千年历史精髓尽在此。
《历史上的那些典故》,是历史的快餐,更是文学的精髓。
历史引导我们思考,而不是让我们去高考。历史给我们知识,而不是仅仅是娱乐素材。历史激活了我们无限想象力。
看《历史上的那些典故》,可以看到历史的真相,看到历史呈给你的知识。
《历史上的那些典故》,上下八千年,前后十九朝,典中历史,史中名典,透过典故去看到一个真正的历史,历史可以很简单,历史可以很精炼。
一部八千年历史典故的百科全书。
一部以成语典故方式述书十九朝历史的书。
一部以社会历史事件和文学典故进行有效结合的书。
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泛滥的时代,因为有太多以历史的名义写小说的古装剧,有太多以小说的名义写历史的小说,《历史上的那些典故》让你重温历史上那些真实的、最富戏剧元性的经典画面,佛置身于事件现场,历历在目。
黄帝之前能者兴,夏商之时德者兴,西周之时礼兴之,春秋之时仁义起,战国之时兵者兴。然而,名臣、名帝,其晚年都是凄凉的,这是我们在正规的历史书上很难看得到的,所
以,要了解真正的历史,一定在历史的上半部看史书,历史的下半部看野史,带着典故看历史,带着思考破直相,粉饰的历史误人子弟,那么我们就在历史的真相中去学到经验。
在《历史上的那些典故》中,作者还详细列附了《各重要时代中国分界地图》、《诸子百家起源分析》《春秋战国名剑录》《春秋战国能工巧技传奇》《中国名将排行分析》《古代语言习惯变迁史》《古代服装与生活习惯的变迁》等有着作者独特观点的文章,看完之后让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年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将在本博客连载《历史上的那些典故》,从历史传说开始,按朝代,说说历史上那些最为经典、最为精彩、最为有趣、也最为留连的故事。
古史有云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盛极而衰
衰极而变《三国演义》开篇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一个周期中,一般也是到了非常强盛后而开始衰亡,衰亡到底谷后开始变革。 《太古和远古》
天地元始起
世界本无极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无极者
道也易也
古代,人们把盘古也称为元始天尊,而道家则把盘古称为道的化身,道也被认为是无极。
无极,就是没有中心,没有边界,没有方向,是世界最原始的状态;后来经过碰撞运动,有了太空中心,就成为了太极;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泛指天和地,或阴和阳;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关于宇宙的演变,清代也有五阶段说法:“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两仪、道生一”最早源自《易经》的解说书籍,即《易传·系词》。《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专门解说《易经》的论文集,其书源于孔子学说,具体成书于孔子后的学子之手。
据科学家的测算,地球开成于46亿前年,而地球生物则是在20亿年前产生的,6000万年前,地球上产生了哺乳动物,400万年前,产生了人类,250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很多远古传说,都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
夏朝以前,史学家一般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人类诞生以前,叫做太古,人类诞生之后到五氏末期即炎帝时,称为远古,黄帝王朝即五帝之时,称为上古。
夏朝以后,受各个朝代史学家的影响,划分各有不同,古代史学家一般把夏商周三代分为中古,近现代史学家则把夏商周秦汉晋南北朝皆分为中古,而把隋唐宋元明朝称为下古,清后称为近现代。
虽然神话和传说的真实性都不高,但神话感觉明显是不可能,而传说却是有迹可循。因此,一般有远古神话和上古传说之说法区别,说明上古的传说虽不一定是史实,却也为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盘古挥斧
开天辟地
女娲抟土
造化为人
天地人皇
三皇开泰
天皇安部落
地皇定星辰
人皇分九州
世界的初始,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褐色的,宇宙处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约公元前276万年(本年代是神话传说,不代表真实历史),传说盘古大帝生在黑暗团中,因不能忍受黑暗,手持盘古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他为不使天地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尚没有人类,此后经过若干万年,女娲觉得世界缺少人气,就抟捏黄土造了人,但一个个抟土造人太累了,于是就拿绳子把泥浆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女娲造人之后又过了很长很长时间,到了三皇统治的原始社会中后时期,大约在公元前8万年—公元前1万年之间,甚至更前,基本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关于三皇流传有很多版本,因为是传说,有人把女娲wā、伏羲xi、神农列为三皇,也有人倾向于把三皇类比于盘古一样的人物:天皇、地皇、人皇。传说中每一皇统治了一万八千年,每一个皇都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天皇安定了各个部落,地皇确定了日月星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皇把世界划分了九个大州。
有巢氏出
构木为巢
燧人氏起
钻木取火
伏羲八卦
结网猎渔
经过三皇的5万4千年后,中国进入了原始社会中后期,即远古的氏族时代,也即是新石器时代,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5000年开始。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分别是前后五个著名氏族首领。关于三皇五帝有很多版本,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把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定为三皇,并补充到《史记》中,成了古代史学家比较主流的版本,然而,现代学者考究,连史祖司马迁都未能给三皇记传,可见三皇确实是一种传说。
氏族时代从公元前150世纪开始,到公元前30世纪左右,在这一万二千多年间,我估计至少有几十个朝代几百个氏族部落存在,但其中最有名的,却是五氏,其它的人物在浩瀚的历史大流中因无重大事件留传下来,以至于没人记得。而五氏中的帝王,也是多如牛毛,而
其中的开朝帝王,才得以扬名历史。
关于五氏的传说是这样的。
公元前1万年前时,出了个有巢氏,有巢氏学着鸟儿的样子,在树上造小屋,这样住人就安全了,人们把这叫做构木为巢,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
到了公元前90世纪左右,人们不知道用火,东西都是生吃,茹毛饮血,后来,燧人氏发明了用尖锐的木头与石头钻出火星,这就是钻木取火;
公元前78世纪左右,伏羲氏发明了八卦,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传说伏羲和女娲原来是兄妹,后来结成了夫妻。
伏羲氏之后,女娲氏一族继承了伏羲王朝,建立了女娲氏王朝。伏羲女娲王朝、炎帝王朝是目前传说中最长寿的二个王朝,每个王朝大约都有2000年。
神农氏出
号为炎帝
遍尝百草
农耕药经
到公元前大约30世纪时,氏族时代最后一位首领是神农氏,号为炎帝,传说神农氏发明了用耒耜lěi sì耕地,种植五谷,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教人们农耕,编写药经,传说是神农第一次发现了茶叶。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关于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约在公元前50世纪左右,首先炎帝魁隗氏kuí wěi继女娲氏之后创建了一个朝代,其继任者世称炎帝,炎帝魁隗氏王朝经过六七代后慢慢衰落,这时,同宗的另外一个部落神农氏起,经过战争的此消彼长,逐渐取代了炎帝魁隗氏王朝,并继承了炎帝称号,建立了炎帝神农氏王朝。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那个神农氏,应该就是炎帝神农氏王朝末期的一位。
作文三:《历史上最美的中国文学典故》3100字
历史上最美的中国文学典故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无弦琴】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
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人面桃花】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秉烛夜游】《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白云苍狗】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绿叶成荫】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
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
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
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闲云孤鹤】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作文四:《中国历史上哭的典故》2900字
中国历史上哭的典故
以哭谋官。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爱妃殷氏红颜薄命,年纪轻轻便命丧黄泉。刘骏为此万分悲痛,数十日不能上朝理事。他多次与群臣到殷氏墓上痛哭,并以哭的悲痛与否作为忠不忠的标志。一次,秦郡太守刘德愿随同来到墓前,刘骏对他说:“你哭贵妃!只要情真意切,痛不欲生,我当有重赏!”刘德愿心领神会,随即大放悲声,捶胸跺脚,呼天喊地,直哭得披头散发,噪子沙哑,胸前、双袖全被眼泪给湿透了。有人来劝慰,也劝他不住,最后几乎哭得昏死过去。刘骏见此情景,大为高兴,不久便提拔他当了豫州刺史,作为对他的奖赏。王莽年轻时,曾以族侄身份伺候病中的大司马王凤。王凤病情出现反复,王莽便泪流满面,衣衫尽湿,感动得王凤也流了泪,认为他比亲儿还孝顺。在王凤举荐下,王莽当了黄门郎,不久又升为射声校尉,从此步入官场,直至篡汉。
以哭行诈。三国时期,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假降魏都督曹休,曹休疑其有诈。周鲂哭诉表白,两次欲拔剑自刎被曹休拦住,最后又佯装不得已挥剑断发表示“诚心”,终于用反复的哭诉消除了曹休的疑忌,把曹军引入东吴事先布置好的圈套中。石亭一战,把曹军杀得大败。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等勾结起来,翦除维新派,先设计将尚书翁同和削职为民。为了麻痹众人,翁离京时,荣禄一直送翁到城外,拉着翁的双手泪流不止,演出了一场哭别假戏,在场的人都以为他同情、支持维新派。没想到,“哭别”翁同和之后,荣禄立即奉慈禧之命搜捕维新派人士,囚禁光绪帝于赢台,历史上的“戊戍变法”就这样夭折了。 以哭哗众。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不力,弃京西逃。行至扶风,士兵饥怨,局面难撑。这时,恰成都有彩缎贡入。玄宗召集众将士,检讨了自己的失误,对众人护驾西行多有感激,宣布凡愿回乡者可以彩缎为资离开队伍。言罢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这一招儿果然灵验,消除了众人心头之怨,将士们“誓死相从”,保证了西行成功。朱温灭唐以后,晋王李克用组织军民进行大规模的哭祭唐朝活动,用以收买和拢络人心。结果得到唐朝旧臣和部分群众拥护,实力得以扩充,后来由其子李存勖称帝,建立了后唐。
以哭避祸。遇到坎坷、灾难、祸端,往往可以用哭的方式恰到好处地避过。唐朝名臣姚崇与张柬之等人一起发功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立唐中宗后,姚崇看到武氏势力仍很强大,于是在唐中宗带百官拜见武则天时,姚崇跪地不起,痛哭流涕,呜咽不能成声。此举引起中宗反感,贬姚崇出京当地方官。不久,武三思对张柬之等参与政变之人下了毒手,姚崇却躲过了这场灾祸,这不能不说是他“哭计”的成功。此外,还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也曾以哭啼之术示弱,结果免除了杀身之祸。
以哭饰非。用哭泣掩饰自己的过错、失误,达到转移视线,避免责难和惩罚的目的,这是从平民百姓到赫赫权贵都曾用过的办法。曹操兵败赤壁后,不是找自己指挥失当的教训,而是通过痛哭早已死去的郭嘉,来责备众谋士未能尽责,巧妙地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以哭谋财。还是那个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有个御医叫羊志。一日,刘骏让他哭死去不久的贵妃殷氏,说:“只要哭得悲痛,会有重赏。”羊志以为发财的机会到了,就泪如雨下,哽哽咽咽悲不自胜地哭起来,有几次几乎哭得背过气去。刘骏见了十分满意,赏赐给羊志许多金银珍宝,令他一世也享受不尽。事后有人问他:“你当时匆忙间哪来这么多眼泪?”羊志回答说:“那天我为了哭得真切,就极力回想自己最伤心的事,不由想到了自己死去的爱妾,我不过是哭她罢了。” 穆公称霸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以任贤著名,他的称霸,正是从招贤开始的。蹇叔和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左、右宰相,他们二人在当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百里奚家境非常苦,他虽然才学过人,但始终得不到赏识,因此困苦到讨饭度日。后来,百里奚沦为奴隶。晋献公的女儿出嫁到秦国,让百里奚当陪嫁的奴隶。半路上,百里奚逃到楚国,给人家养牛看马。秦穆公发现晋国送来的陪嫁奴隶中少了一个老头,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个有才德的老人,便派人打听,知道百里奚正在楚国放牛。秦穆公求才心切,就派人去找百里奚,又怕楚国生疑心,就派人带了5张羊皮去楚国说:“我国有个老奴隶逃到了贵国,我们愿意用5张羊皮赎回去处刑”。楚国犯不着因为这么点小事得罪秦国,便派人把百里奚抓起来,让秦国使者带走。百里奚到秦国后。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更觉得他有不凡的治国才能,就把国政大事交给他管。后来,百里奚又竭力推荐蹇叔,秦穆公爱才求贤。又用隆重的礼节请蹇叔出来。由于秦穆公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在众多人才的辅佐下,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秦穆公是一位颇有心计的君王,他懂得人才的价值。春秋五霸称霸的方式虽略有差异,但是在重贤纳才方面则是“英雄所见略同”,都懂得人才乃立业之本,都能礼贤下士。
文王访贤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日照,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大事。这是一种“气”一元论的唯物论之本体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张载还从其“气”本论的哲学出发,提出了“民胞吾与”的伦理思想,确立了他对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场。与一般理学的学派不同,关学特别强调“通经致用”,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并且十分重视《礼》学,注重研究法律、兵法、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参见本书“张载”条)。张载创立关学之初,关中学子便积极追随,其中以蓝田吕氏兄弟最为踊跃。张载开始在关中讲学时,首和者就是吕大钧,接着,其兄吕大忠、其弟吕大临都相继拜张载为师。蓝田吕氏兄弟五人登科及第,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加入至关重要,为关学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使关学与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形成鼎立之势。可惜的是,张载病逝后,三吕却投奔二程的门下,靠近“洛学”,致使关学一时冷落下来。好在还有李复、张舜民、游师雄、种师道、薛昌等人坚持进行研究,才没有使关学中断。但比起三吕来,他们的著述较少。三吕的主要著作有《吕氏乡约》《吊说》《克己铭》《吕蓝田语录》《中庸解》等。这些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忽必烈建元之后,并不看重儒学,而是把儒排在娼之后、丐之前,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是也。这种疏离状态,使得儒家思想很难再登堂入室。这个时期,只有杨恭懿与其父杨天德、其子杨寅三代极力倡导关学的精神。他们祖孙三代孜孜不倦地以讲学为生,弘扬张载一贯主张的实学风格和为人“气节”。于是有“杨氏三代”、“郁郁遗风”之美誉。元代文学家姚燧称颂杨恭懿为“西士山斗,学者宗之”。杨氏三代的努力,终于使关学在元代尚未失忆失语,也为明代关学的复兴打下了基础。明朝以理学开国,使儒家书籍遍及天下,为关学振兴开辟了一条坦途。据有关史籍记载,在明代
中后期,关中的理学家竟达百人之多,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吕柟。他与统治了百年的“阳明学”对衡,而盛赞张载、二程和朱熹的学说。晚年吕柟辞官回乡,建立书院,培养学生,著书立说,撰有《四书因问》《宋四子抄释》《周易说翼》《礼问》《泾野先生文集》等,成为张载之后的关学大学者。另外,还有一位学者是冯从吾。他本来在朝做官,因对宦臣魏党极为不满而回到家乡,二十六载闭门著书,著有《关学篇》《凝思录》《辨学录》等,为弘扬关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文五:《中国历史上六个著名的勤勉读书典故》3300字
中国历史上六个著名的勤勉读书典故
读书学习 05-13 1309
中国历史上六个著名的勤勉读书典故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 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 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 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 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 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 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 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 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 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 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 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 劳。”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 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 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 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 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 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 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 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 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 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以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 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 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 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 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 里还活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 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 话,叫我怎么办呢?”接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 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 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 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盼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 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 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 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 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 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 简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
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 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 东西呢?
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 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 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 “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 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 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 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
疏浅,不配在京为官。” 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 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 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 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 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 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 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 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 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 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 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 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 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 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 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 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 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 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 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 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 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 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 步很快的意思。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 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 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
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 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 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 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 “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 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 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 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作文六:《中国历史上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8600字
中国历史上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本文收集了中国历史上部分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推荐作为作文素材收藏备用。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萤囊映雪
讲的是车胤 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 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
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以下是《中华勤学故事全集》剧情介绍,更多相关内容请浏览:
://.baidu./s?bs=%D6%D0%BB%AA%C7%DA%D1%A7%B9%CA%CA%C2%C8%AB%BC%AF&f=8&wd=%D6%D0%BB%AA%C7%DA%D1%A7%B9%CA%CA%C2%C8%AB%BC%AF
第1集苏东坡应试
北宋文学家苏轼,才思敏捷,文若泉涌,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
文学天赋。经过刻苦努力,虚心求教,终于成为后代景仰的大文
豪。
第2集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
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
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
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
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第3集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第4集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
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第5集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第6集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
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第7集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8集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第9集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第10集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第11集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第12集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
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第13集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第14集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第15集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
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第16集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第17集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第18集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
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第19集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第20集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第21集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第22集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第23集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
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第24集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25集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第26集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第27集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第28集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
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第29集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第30集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第31集李白铁杵磨成针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天天在山中打猎玩耍。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边遇见一位白发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干什么,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可以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后,李白顿时领悟,于是在山中好好学习,成为了大诗人。
第32集李晟练成神箭手
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第33集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第34集白居易诗进长安
少年时代的白居易已经在家乡小有诗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来到长安开始求学之路。为了得到大诗人顾况的指导,白居易费尽周折。他的谦虚和诚恳最终打动了顾况,他的诗文也得到了顾况的嘉许,白居易的名字从此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第35集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第36集宋应星买书
明朝大科学家宋应星,从小勤奋学习,在《梦溪笔谈》的影响下,写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写作《天工开物》之前,宋应星却与《梦溪笔谈》,发生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第37集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第38集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第39集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
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第40集蒲松龄草亭路问
这个故事讲述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第41集孔丘学琴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在中国的教育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之中,孔子的名字同样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孔丘小时候学琴,有一个十分好看的故事。
第42集贾逵隔篱偷学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
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他可以不顾一切。本片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正是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第43集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第44集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第45集纪晓岚知错改过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晓岚小时候既聪明又顽劣,很为自己吟诗作对的天赋而骄傲,对学堂里的先生也不放在眼里,上课时常常迟到、开小差。为了教育纪晓岚,石先生花费了不少心思,而纪晓岚也终于领悟到先生的苦心,从此开始发奋努力。
作文七:《典故与历史上的美男传奇》1300字
时光流逝中,那些俊美的脸庞固然被冲刷不见,可美丽的传说却因此流传下来。随着这些传说的一点点浓缩,终于,汇成了其中的精华,写在典故——这古典文学与古代历史共同的竹简上,千年不朽。
没有李夫人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但一样拥有雄厚的资本体系和一样庞大的粉丝群。当人们对四大美女顶礼膜拜的时候,很少想到会追寻另一种人。于是他们,这些中国古代传奇的美男人们从在历史的回眸中走了出来,重新带给我们超常的韵味和震撼。 他们风靡了几个世纪,他们也铸就了许多传奇。
潘郎车满——潘安篇
晋朝的大文学家潘岳,字安仁,人们习惯称他潘安。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美男子,首推潘安宋玉。就算是在明代的传奇小说《金瓶梅》里王婆总结出的完美男人的五项指标中,第一点也是要貌若潘安,其美貌对于中国人美男审美观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潘安本人文采出众,有“潘江陆海”之并称。风靡一时却至情至孝,然在史书中多有恶名。原因只要是因其情操不坚,趋炎附势,据说看到王公大臣出门时马车卷起的烟土就倒身便拜。不过节操归节操,说到俊美,潘安自是当之无愧。他是一个传奇。 潘安住在晋都洛阳时,经常坐着华丽的车子,到郊外去游玩。当地的妇女听说潘安要经过,都想一睹他的风姿。所以一路上潘安车子后面总会有一大群妇女,甚至有些老太婆也掺杂在里面。她们争着往车子里投掷水果,以表示倾慕之心。潘安每出去一趟,黄昏时分就会满载而归。
能有如此的影响力,不愧是一个传奇;而又对妻子能忠贞不渝,比起当今娱乐圈,算是真正不朽的传奇。
看杀卫玠——卫玠篇
卫玠风神秀逸,体白如玉。驾羊车上街,对比之下还是人比羊白,因此众呼之为“璧人”。
卫玠之美不仅能征服女子,有时连男人看了也会怦然心动。卫玠的舅舅,平日里自负风度翩翩英俊倜傥的骠骑将军第一次看到自己素未谋面的外甥时,竟然一下子呆住了,哆哆哆嗦嗦地说:珠玉在侧,使我形秽!
然而卫玠的传奇并不止这些,更甚者莫过于卫玠之死。时年27岁但早已美名远播的京城美男卫玠来到建业之时,当地的妇女老少自然是全城轰动,引发了狂热的追星热潮。为了竞相一睹卫玠“风神秀异,不堪罗绮”的玉容,全城的百姓将所有卫玠途经的街道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玠从小体弱多病,弱不胜衣,又一路辗转避难南下的,在人群中可谓举步维艰。最终的结果是,自己多病孱弱的身子骨没经住粉丝的热情巨浪的考验,没几天便香消玉殒,史称“看杀卫玠”。
他真的是一个传奇,这样的传奇也不会再有第二个。
侧帽风流——独孤信篇
西魏名将独孤信,少年英雄,精于骑射+俊美非凡。又因出身于鲜卑贵族之家,更擅于修饰,因此自少年时便被称为“独孤郎”。彼任秦州刺史时,一次外出打猎,兴高忘反,回城已是日落时分。城门将闭,独孤放马快驰,帽子被风吹斜而未知。鲜衣怒马,翩翩少年,夕阳晚照,冠帽微斜,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疑似神仙下世。众人一时心向往之,但买马习射是来不及了,于是——
翌日清晨,秦州城里有了新的潮流: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寻常百姓,都故意把帽子戴歪,只盼能及上独孤公子万一??
纳兰性德早年的《侧帽集》最初便是源于此,能让如此的文坛名士仰慕至此,他也可以算是一个传奇。
不是王菲,但他们确实都是传奇。
作文八:《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5个典故》1400字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5个典故:这辈 子必须要读一次,受益终身!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祸福归于一念间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则,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 论是哪一种原则, 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 那就是你必须保全你的性命。 没有人赞 同苟延残喘、苟且偷生,但人们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所谓:有人就 有一切。 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 逐渐地创造或恢复, 但人的生命失 去了, 便不会再有第二次。 以一种明智但不猥琐的方式, 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 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所以,请务必珍爱生命!
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 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这也是君子的一种 治人之道。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 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 来使之俯首认罪。 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 但他的这 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平常所讲的“以眼 还眼, 以牙还牙” 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 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原因。人是社会 性的动物, 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 一个人弹琴弹得好, 还得有人能够 欣赏, 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 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人有时候确实是为别人而活着 的,为知己而活。知己,能彼此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 义;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 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 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 他们从来都不刻意隐瞒自己, 因为 在知己面前自己无所遁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狡兔三窟:做事要留有余地
破釜沉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非适用于所 有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自己被逼无奈的时候, 起码还可以有一个藏身之所,这便是“狡兔三窟”的智慧。对我们平常人来说, 凡事要学会留有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有余地,才有回旋的空间;
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自 如。
重复是学习之母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同时, 人 的大脑记忆功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与规律, 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的 话,很快便会忘记。所以,学习中不断地重复是必不可少的。读书学习还有一个 把书变薄再变厚的过程,抓住重点,加以联想、引申、升华,掌握其中的精髓, 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理论。 在多次重复之后, 我们便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知 识点或者是这项技能了。
江郎才尽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但当 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 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古往今来,大 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 勤奋 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 反之, 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
作文九:《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2200字
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文学典故
2016-03-18 新华视点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 ”
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 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
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
“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 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 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
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见《李太白集》
作文十:《中国历史上十五个著名的文学典故》3600字
中国历史上十五个著名的文学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赞曰:“ 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 “ 志在高山 ” ,还是 “ 志在流水 ” ,伯牙在曲中每表现 某一主题或意象时, 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 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 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 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 弹奏完毕,钟子期 “ 辄穷其趣 ” ,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 道:“ 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 的了我的音声呢? ” 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 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 “ 高山流水 ” 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 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 “ 庄周梦蝶 ” 比喻 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 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 是当时已惘然。 ”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 武帝无限神往, 叹息良久曰:“ 世岂有此人乎? ” 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 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 倾国倾城 ” 一词,即用以形容 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四、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 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 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 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 “ 凌波微步 ” 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 《青玉案》 词 “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 ,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五、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 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 国亡无 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 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 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 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 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 公主见诗, 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 “ 破镜重圆 ” 喻 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六、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 与儿女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 谢安 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 白雪纷纷何所似? ” 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 ” 侄女谢道韫接着道:“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 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 诗才为 “ 咏絮才 ” 。
七、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 “ 无弦琴 ” 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 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 贵。但 “ 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 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 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 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 可。 ”
苏轼《琴诗》云;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 于君指上听? ” 此均言声音不在琴, 其意均从陶渊明 “ 无弦琴 ” 一事翻出。 典见 《昭 明太子集 陶靖传》
八、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居京时得一姬柳氏, 才色双全。 后韩羽为淄清 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 因寄词柳氏云:“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 折他人手。 ” 柳氏也有和词云:“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 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 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 “ 章台柳 ” 。 “ 章台柳 ” 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 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
九、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 资质甚美,
清明独游长安南庄, 至一村户, 见花木丛萃, 寂无人声。 因渴极, 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 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 姿态楚楚动人; 凝睇相对, 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 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 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 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后代诗文中常以 “ 人面桃花 ” 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十、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 “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 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 “ 古人思
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
之句,后人遂以 “ 秉烛夜游 ” 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 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 “ 思 ” 字。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 把火看 ” , 李商隐 《花下醉》 “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 , 宋苏轼 《海棠》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均袭此意。
十一、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 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 怜悯他博 学多才却仕途失意, 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 作 《可叹》 一诗抒慨, 首四句道:“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 诗以 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 白云苍狗 ” , 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 “ 白衣苍狗变浮云, 千 古浮名一聚尘 ” 句。典见《杜工部集》
十二、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形容少 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又以 “ 两小无猜 ” 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 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 江城》:“ 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 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 典见《李太白集》
十三、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 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 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 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 “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 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
后人遂以 “ 绿叶成荫 ” 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 曾有诗云:“ 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 “ 绿叶 成荫 ” 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十四、镜花水月
镜中花, 水中月, 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 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 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 “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又明谢臻论 诗云:“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 以 “ 镜花水月 ” 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十五、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 投偈。诗云:“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 十四州。 莱子衣裳功锦窄, 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烟阁, 岂羡当年万户侯! ” 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 “ 十四州 ” 为 “ 四十州 ” 。乃可相见。贯休不从, 道:“ 州亦难改,诗亦难改。
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 后因以 “ 闲云孤鹤 ” 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历史上兄弟相残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