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曹冲称象的启示》2600字
1.曹冲称象的启示
三国时,曹操的一位朋友用船给他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大象太重无法直接称量,众大臣冥思苦想仍不得法。这时,聪明的曹冲想到了一个方法:把不能直接称量的大象体重
转化为能直接称量的石头重量。就是先
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刻上水位线,
再从船上牵下大象,把石头一块块装上
船,直到水位线与大象在船上时刻划的
水位线相同,然后卸下石头,称出石头
重量,由此间接测出大象的体重。
问题中,聪明的曹冲运用转化的策
略,巧妙地解决了一个难住众人的问题。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数量抽象、关系复杂、情节生疏、条件隐蔽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这种转化策略,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从而使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例1:服装店将一件服装提价20%后,又降价20%销售,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分析:题中没有这件服装的具体价格,比较抽象,同学们常觉得无从下手。解题时,不妨将抽象的服装价格转化为一个具体价格,比如这件服装价格为200元。这样,这件服装提价20%后是200×(1+20%)=240(元),之后,降价20%销售的价格是240×(1-20%)=192(元)。因此,现价是原价的192÷200=96%。
例2:计算(1)2011×200911111+ (2+++??+ 201020102?33?44?59?10分析:上面两小题数据比较特殊,不能直接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用一般方法直接计算,也比较麻烦。不妨将题中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转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题(1)中2011转化为(2010+1),就会发现原题可以进行如
20091200912009+=(2010+1)×+=2009++20102010201020102010
111111=2010;把题(2)中的、、、??、分别转化为20102?33?44?52?39?10
11111111111
=-、=-、=-、??、=-,就会发现233?4344?5459109?10下计算:2011×
11111111+++??+=-+-2?33?44?523349?10
1111112+-+??-=-=。 459102105原题可以进行如下计算:
例3:红星小学航模、书画和舞蹈三个课外活动小组共有学生120人,其中航模组的人数是书画组人数的
活动小组各有多少人?
分析:根据题意,题中的“45”是以书画组人数为单位“1”,“ ”是以舞5645,书画组的人数是舞蹈组人数的。这三个课外56
蹈组人数为单位“1”,单位“1”的不统一,给解题造成了困难。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策略将单位“1”统一,即以舞蹈组人数为单位“1”, 这样,书画组的人数54,再将“航模组的人数是书画组人数的”转化为航模组的人65
542数相当于舞蹈组人数的×=。这样,共有学生120人就相当于舞蹈组人数653
5255的(1++)=,由此可以求出舞蹈组人数为:120÷=48(人),书画6322
5254组人数是48×=40(人),航模组人数是48×=32(人)或48××=6365是舞蹈组人数的
32(人)。
例4: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看了一些后,已看的与剩下的比是1∶4,又看了25页,现在已看的与剩下的比是3∶7。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
分析:初看本题是比例问题,直接解答有一定困难,不妨将题中条件进行转化,成为常见的分数问题。即“已看的与剩下的比是1∶4”转化为“已看的页11=”,“现在已看的与剩下的比是3∶7”转化为“现在已看1?45
33的页数是总页数的=”。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分率发生变化,是因为3?710
311“又看了25页”,因此,25页相当于这本故事书总页数的(-)=。所10510
1以这本故事书共有25÷=250(页)。 10数是总页数的
例5:一条横截面是梯形的水渠,它的下底宽1米,上口宽2米,水深1.2米,如果渠中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00米,求1小时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分析:这一个求流水量的问题,比较抽象。解题时可以运用转化策略将问题化归为一个等价可解的问题:求横截面是梯形的直棱柱体积问题,列式为:(2
+1)×1.2÷2×200=360(立方米)。
11例6:父子俩的年龄和为63岁,父亲年龄的与儿子年龄的相等,求父52
子俩的年龄各为多少岁?
11分析:把已知条件“父亲年龄的与儿子年龄的相等”转化为“父亲与儿52
5子的年龄比是5∶2”,进而推出新的数量关系:“父亲年龄为父子俩年龄和的;7
25儿子年龄为父子俩年龄和的;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倍;儿子年龄是父亲年72
2龄的”。这样,一经转化本是复杂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 5
55父亲的年龄为:63×=45(岁)或63÷(1+)=45(岁)。 77
55儿子的年龄为:63×=18(岁)或63÷(1+)=18(岁)。 72
32例7: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196棵。已知苹果树的比梨树的多9棵。45
求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题中有苹果树棵数和梨树棵数两个单位“1”,而且,苹果树棵数和梨32比梨树的多945
342484棵”转化为“苹果树(×=1)比梨树的(×)=多(9×)=124353153树棵数的关系隐蔽复杂。我们可以把已知条件“已知苹果树的
棵”。这样,苹果树棵数和梨树棵数的数量关系就比较明确了,即苹果树棵数比88多12棵。由此可以得到(196-12)相当于梨树棵数的(1+),1515
8因此,梨树棵数是(196-12)÷(1+)=120(棵),苹果树棵数是196-12015
8=76(棵)或120×+12=76(棵)。 15梨树棵数的
试一试:
1、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31.68。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里面盛了一些水,水深6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容器浸没在水里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3、小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1,如果再读30页,则读过的页数与未4
读的页数的比是 2∶3,这本书有多少页?
4、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5天,因此用了15天完成。甲独做这项工程要用多少天?
5、甲、乙两校共有学生2100人,甲校人数的
乙两校各有学生多少人?
参考答案:1、32 2、157立方厘米 3、200页 4、20天 5、210等于乙校人数的。甲、517甲校1250人,乙校850人
作文二:《曹冲称象的故事》500字
曹冲称象的故事
在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冲是不是很聪明?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时代,曹冲的方法的确很聪明,可是,现代的工具非常发达,我们发明出许多的工具来称重的东西,不须要再大费周章地一筐筐地搬石头。
小朋友,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只小狗、一袋砂石、一颗苹果、一卡车的木头、一台货柜车,分别要用什么工具来称重最适当?
作文三:《“曹冲称象”的启示》1800字
l 科 物 con 理馆? 嘲 Au S c理 l t ie b e
。曹
称象 ’冲 ’的启示
O 同李 心
力、 浮度、 密 质 量 者三相 互 联
“冲称 曹象 ”中 国乎几是妇 孺 知 在 皆故的 事。 仅年 六 的曹岁冲 ,用漂浮 在水 利 面上 的 物 体的重 等于 力水对 物 体的 力 浮这一 物理 原 理解. 决了 个让 一在场所 有
砝码代替左盘 中的待测
体 .使物平再天
次 衡 (平 中盘的 砝码 添不也不 减) 放 则在 右 ,
系 , 量 等代 换是 常 用数学 计 算 方
。 法从历 史 故事 分中 物析 理
原左
盘码砝 的质就量等待测物体于的 质量。
在课堂 和日常 生 中活 ,同学们用 筒 量 量测 规则 物不 的体体积 .用 绳子 上拴
人 筹莫一 展的 大难题 是 一。 奇迹个 可。
, 是公在元 2 0 年的时候 ,然 阿基米 德 0 虽 理原已经 发现 了 05 年.0 但直 到1 627 年 才传 人 国中 小 . 曹冲可 不能 知这道个 原 理. 更 不用 浮沉说 件 了 。条 实 上 际. 明聪 的 冲曹用 的方 法所是 量替“换 法”用 许石 多头 代大 替 象 , 等。在 舷船 刻上 画 记 .号 大象让 与 石产头生 等 量 的效 果 . 一 次再一次 称 石头 的出 量 . 重 使“ ” 转大化 “ ”分 为治而之 。小 . 量替等 法换是一种 常 用 科的 学思维 方法。美 国大 发 明 爱 家迪生有 一 数 学
位
理 , 迪 维思。 启
石
来 块测井 深的 度等,都 是运用 了 量 等替
方换法 。 量等 替换 思 的维 方法还 可以帮 助 学同 们巧妙地 解 题。下面 来一 道题 。 例看: 图 所1 , 示 如一 匀直均棒 长为, 为重 G ,以其 中 O点为支 点, 则 处 棒平于 衡 状 态。将现 其端锯左掉 , 后然在 左端
基 阿米 德
挂
一砝码 , 棒直 仍 处于平 状 衡 态 则砝, 码重 (为 E
三
原理 : 在 液 体 浸中
的 物 体 所 受
、)
的
浮 力, 小等 火
础 基相当 好助手 叫阿的普顿 。一 ,次 爱迪 生 把 一 只灯 电泡 的玻璃 壳 给交 普 顿 。 阿 他要计 算一 灯下 的容 泡 积。普顿 阿 看着
梨 形的灯泡 壳 , 索 好久 了后 , 之了出 画
思Gc =
图 = 1
予 排 它 开 液 的
所受体重的力。 即, 淳G F1 。
= 灯泡 的剖壳 视 图、 立 体 , 出 了一图条条 画
复 杂 曲线的 ,量 了一 个 个 数 据 出 了, 测 列
一
道道算式 。 几小个时 的 紧计 张也算 未
.
A. R GGc Gn G } } } }
∞设 左的 端挂悬砝码 重 为G
,‘‘
杠
杆 平衡
则重 为 的砝G 和 锯 码掉 的直棒 对 支
点O的 作 用效 相 果同。 因此 在杠 杆 左 右
的 条件 :是 动
× 力力 =阻臂
得动 出结果 。 生 迪看后 不满 意很, 在灯 爱 他泡壳里 满装水 , 把 倒进 水量杯 , 到 一 不再
力×力臂 。 阻
分
,钟 把就 灯 的容积 “泡 算” 来出 了。 实在室验 里 .常也等用 量替法换 解决
平 的 件 一有 = ×1 衡 条 下 手 GGL, L ' +x
解得 G= G 答案: 。÷。 D
以上 的 解法 住抓了砝 码和锯 掉的 直 对 棒 杠杆 平 衡的果效相 同 . 用杠利杆 左右 等 量 替 的思想 解换决 了题 。 见问, 可掌
些题 。难 如 ,比 一架不有准 的平和几天盒 确准 的码 砝怎.样能准才地确量称一物
个体 的质量
?以这样做 可: 先在平左盘天上 放 待上测体 物,在右盘上 上放砝码 , 调节天 平平衡 。 后再然从另一砝码 盒中取 适量的 出
握一方种比多法几做题重道得要。 多囝
布尔 :法 习学件事这不乎在有有没教你人, 最重要的是在 于你自己有没有 觉 悟恒和心
。
21 . 090 092
作文四:《曹冲称象的启示》900字
第三帝国时代公司帝国时代
曹冲称象的启示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聪明的曹冲先把大象赶上船,看船被河水水面淹没到什么位置,然后刻上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再往船里装上石头,当船被水面淹没到记号的位置时,就可以判断:船上的石头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为什么大象的重量可以换成一船石头的重量呢,因为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淹没的深度一样,只有当大象与一船石头一样重(重量相等)时,才会淹没得一样深。
“曹冲称象”不是瞎称的,而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两个完全相等的量,可以互相代换。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线索。
【例1】甲乙两数之差是16.65,如果将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甲数相等,求甲、乙两数。
【分析与解】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一个数就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后才与甲数相等,可见甲数是乙数的10倍。
把题目中的条件简写成这样的两个关系式:
甲数-乙数=16.65???????????????
乙数×10=甲数????????????????
由?式可知用“乙数×10”可代换甲数,所以?式可变成:
乙数×10-乙数=16.65,
乙数×(10-1)=16.65。
由此,我们可得出这道题的解答方法:
乙数:16.65?(10-1)=1.85,
甲数:1.85×10=18.5。【例2】 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总价,3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于2千克雪梨和1千克葡萄的总价。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几千克葡萄,
【分析与解】题中有三个量,要设法消去雪梨这个量。第一个条件告诉我们,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总价。根据第二个条件可以知道:4千克雪梨的价钱等于6千克苹果价减去2千克葡萄价。
即
5千克葡萄的价钱=4千克雪梨的价钱+4千克苹果的价钱????
3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雪梨的价钱+1千克葡萄的价钱????
由?式×2变形得到:
4千克雪梨的价钱=6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葡萄的价钱
进行等量代换,可得到购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购买7千克的葡萄。
很显然,用“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很容易地解答了看上去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今后还会碰到不少。所以,同学们要掌握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作文五:《曹冲称象的故事》1000字
精品文档
曹冲称象的故事
导言: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喜欢的可以与朋友分享~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1 / 2
精品文档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2 / 2
作文六:《曹冲称象的故事》700字
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 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 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想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俘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 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作文七:《曹冲称象的故事》700字
【成语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作文八:《《曹冲称象的启示》 教案》1200字
《曹冲称象的启示》 教 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勇于创新的人物事迹,愿意向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
2(知道勇于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选主题进行课前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参与课堂创新训练活动。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选主题进行历史与发展的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汇报。
2.设计创新训练活动方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创新的含义
1.上课前循环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画面3幅。
2. 上课时定格一张画面。
(1)提问:刚才的那几幅画面讲述的是哪个故事,
(2)再问:你记得曹冲是用什么称象的吗,
小结:7岁的曹冲在大人们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想出了用船和石头称象的妙招,所以在场的官员们一致称赞他聪明绝顶,智慧超人。
3.引发思考:老师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同学们,那些官员大臣都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难道他们的聪明才智还不如一个7岁的孩子吗,~
小结:大臣们用旧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叫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曹冲敢于打破常规,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这就是曹冲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理解创新的意义
1.引语:课前我们各组选了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关于它的历史与发展的研究,下面就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大家汇报和展示。
2.逐组汇报。
3.引导评价:
(1)教师小结评价:我们各组准备充分,材料丰富,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很有创造性,各组得到一颗星。
(2)你觉得哪组的研究最令你佩服,而且收获大,
4.思考:通过你们课前的资料收集和刚才听其他组的展示交流,你对创新有什么认识,
小结: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这个斑斓多姿的世界,没有创新人类将停滞不前,所以说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三)培养创新的能力
1.引导分析学生的创新能力问卷。
(1)出示问卷进行说明。
(2)出示全班的统计结果,引导分析。
(3)提问:从这个结果,你看出了什么,
2.创新训练营活动。
(1)大屏幕揭示训练活动内容。
(2)提出活动要求和时间。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裁判汇报成绩,老师积分画星。
(5)统计小组评价结果,给获胜组颁奖。
(6)提问:请你谈谈参加这个训练活动的感受,
(四)总结延伸
总结: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创造的种子已经埋进了你们每一个人的头脑,未来的爱迪生、冯如、邓稼先一定会诞生在你们当中。
六、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的启示
——勇于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学生研究主题学生研究主题
学生研究主题 学生研究主题
学生研究主题
作文九:《类似曹冲称象的故事》2000字
类似曹冲称象的故事
类似曹冲称象的故事
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五(3) 蒋炎升
在三国时期,有人送了一只大象给曹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的儿子操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类似于数学上的“化整为零”,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之所在。 例1、36.3×4.5,6.37×45
分析与解:此题小数乘法,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 原式=3.63×45,6.37×45 =(3.63,6.37)×45 =10×45=450 例2. 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价钱之和,3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于2千克雪梨和1千克葡萄的价钱之和。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几千克葡萄,
分析与解:题中有三个量,要设法消去雪梨这个量。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下面两个关系式:
5千克葡萄的价钱=4千克雪梨的价钱+4千克苹果的价钱????(1) 3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雪梨的价钱+1千克葡萄的价钱????(2) (2)式×2得:
4千克雪梨的价钱=6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葡萄的价钱???(3) 把(3)式代入(1)式,进行转化,可得: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7千克葡萄。
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向我们渗透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自觉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运用“转化”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许多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多拥有这些思想,我们便多拥有一份力量。这就是“曹冲称象”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赋予我们的启示??
指导老师:童良民
曹冲称象_整理加工寒假故事作业
曹冲称象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去过动物园吧。那么,你们在动物园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动物:
四腿如柱子,身子像面墙,
两耳像蒲扇,鼻子弯又长。
它就是大象,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曹冲称象》。
一千七百多年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到底有多重,当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大臣想了想,提议造一杆大秤来称大象,有人反对说,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么大的秤呀,又一个大臣说把大象切成一块一块的分开秤,可是那样大象就死了,这个办法也不好。
这时,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有好办法~”曹冲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记录船身下沉的位置。然后又请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身下沉到相同的位置。接着,把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大家对曹冲不绝口。
同学们,这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吗,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吧~ (等量替换:用一种量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
由曹冲称象故事所想到的
由曹冲称象故事所想到的
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五(3) 蒋炎升
在三国时期,有人送了一只大象给曹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的儿子操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
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类似于数学上的“化整为零”,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之所在。 例1、36.3×4.5,6.37×45
分析与解:此题小数乘法,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 原式=3.63×45,6.37×45 =(3.63,6.37)×45 =10×45=450 例2. 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价钱之和,3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于2千克雪梨和1千克葡萄的价钱之和。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几千克葡萄,
分析与解:题中有三个量,要设法消去雪梨这个量。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下面两个关系式:
5千克葡萄的价钱=4千克雪梨的价钱+4千克苹果的价钱????(1) 3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雪梨的价钱+1千克葡萄的价钱????(2) (2)式×2得:
4千克雪梨的价钱=6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葡萄的价钱???(3) 把(3)式代入(1)式,进行转化,可得:买10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7千克葡萄。
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向我们渗透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自觉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运用“转化”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许多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多拥有这些思想,我们便多拥有一份力量。这就是“曹冲称象”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赋予我们的启示??
指导老师:童良民
作文十:《曹冲称象的小故事》900字
?精品文档?
曹冲称象的小故事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
1 / 2
?精品文档?
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