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乌蒙磅礴写大爱》4000字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张 帆 徐元锋 张 文 郝迎灿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1日 ? 02 版)
4日,成都军区某陆军航空兵部队派出军用直升机前往鲁甸地震灾区龙头山镇救灾。图为军民合力将地震伤员送上飞机进行转运治疗。
薛 丹摄(人民视觉)
乌蒙磅礴,如浩海腾波;山高谷深,如刀劈斧削。
8月10日,时值“头七”的鲁甸地震灾区,天公阴沉欲雨,青山披雾含悲。上午10时,警报长鸣,汽笛声声,哀思绵绵。
此刻,多少人感情激荡奔涌,不禁热泪长流。
此刻,在爱与希望中,田里的花椒树依旧葱茏,“朱提故地”的创伤渐渐愈合。
此刻,力量与悲痛同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震救灾壮举,砥砺出一股子“气和劲”,汇入浩瀚的民族精神。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韧淳朴的乌蒙儿女,正忍痛重整山河,迎来新生。
“党和政府都在帮我们,大家再挺一挺”
这是云南14年来最大的一场地震,地壳里的巨能在11秒内集中释放。“当时要不是抱紧花椒树,我早就震飞了”,19岁的龙头山镇女孩唐正雕心有余悸。
震区人口密度为全省均值的两倍多,“土抬梁”的房子耐不住震,人财物损失异常惨重。灾区山河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常常不期而至,抗震救灾也是以命相搏。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高度重视,立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要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4日一早,受****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飞赴灾区,查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情怀,总理抬臂为救援人员让道的举动,被广泛“点赞”。乌蒙山深处的震颤,离北京很远,但又感觉很近:抗震救灾背后,站立着强大的祖国。
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迅速提升至最高级别;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随后再增加16亿元!云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率领工作组火速赶赴灾区。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迅速行动起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中国地震局等国家部委领导率队赶赴灾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赴灾区指挥解放军部队参加抗震救灾;
北京军区、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贵州省军区、武警云南总队、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云南公安消防总队的官兵全力开赴灾区;
各种救援力量,也源源不断注入灾区……
在灾区采访,从鲁甸到巧家再到会泽,从抢通“生命线”到转运伤员再到决战堰塞湖,记者深深感到,火急火燎地救灾中也有一种从容和信心。
龙头山镇代理党委书记卢敏,震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灾情,放下电话时已泪流满面。之后无数次面对受灾群众的哭诉,她告诉自己:不能哭,更不能当群众面哭!连日四处奔波,她说得最多的是:“党和政府都在帮我们,大家再挺一挺!”
“我们多辛苦一点,让群众过好一点”
身体壮实的上士炊事员安德华,在炒菜时突然晕了过去,足足被抢救了12分钟才苏醒。战友们解释:来到灾区,他不要命了似的,马不停蹄地行军做饭,还要肩扛背驮大米蔬菜。一天中午顶着毒日头烟熏火燎地炒菜,安德华倒下了。龙头山镇骡马口村的杨云金亲眼目睹,他接过一碗热饭说:“这饭吃得淌泪啊!”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纸厂乡安置点表示:在抗震救灾中真切感受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老老实实汇报,扎扎实实救灾,实实在在解难。他说:“一定要把这种好作风延续下去,我们多辛苦一点,让群众过好一点。”
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地震当晚摸黑徒步挺进龙头山镇,之后冒余震走访受灾群众安置点。有人建议他直奔指挥部开会,李纪恒说:“就是要让受灾群众看见我,看见咱们政府到了,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让受灾群众看见我!地震发生仅5分钟,鲁甸消防大队教导员陈蓉就带队直奔龙头山镇。越近震中,行军越艰险,余震、塌方,道路开裂、巨石横亘。“女汉子”陈蓉下令:就是爬,也要爬到龙头山!
让受灾群众看见我!震后道路堵塞,中国移动鲁甸分公司的何林泽和同事带着发电机等,徒步进入龙头山镇,移动公司还在震中开通了4G网络;昭通供电局修试所的陈宏和同事们,扁担加筐把抢修设备运到龙头山变电站。
让受灾群众看见我!龙头山镇卫生院楼房在地震中垮塌,5人遇难,院长邵浦等人被困。邵浦从废墟中爬出来,迅即和其他幸存者救出了4名同事。劫后余生的医生们组建起震中第一支医疗队。
让受灾群众看见我!第十四集团军某防化团晚上10点在龙头山街头冒雨布撒消毒干粉,三营营长刘远飞说:“我们防疫避免白天占道耽误救援,雨中布撒还避免刺激行人呼吸道。”一旁,鲁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陆恭宇还在疏导车辆,黄金救援时间里,他的衣服从没干过,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以命相搏!与死神赛跑!救援人员舍己救人,24岁的边防战士谢樵就这样献出了生命。在龙头山镇云南公安武警边防总队的营地,记者的采访无一例外地被婉拒——伤心到极致,唯有无言。
那一刻,记者知道:灾难中没人是旁观者,别人的伤也痛在我们心上。
“那么多人在看,我们自己不能趴下”
周清顺17岁的女儿没有等来奇迹。在巧家县红石岩村冷家坡干了20多年的小组长,9日凌晨3点,忠厚善良的周清顺一句话也没留下就走了。
“他以前就患有高血压,去年还因脑出血在昆明做过手术,之后一累着,就会大病一场;地震后他只顾救灾,每天才睡几个小时,降压药也被埋了”,大哥周清礼说不下去了。
在巧家县人民医院,女儿守在深度昏迷的周清顺旁,不时摸摸爸爸的脸,拉拉爸爸的手,又轻轻擦去爸爸眼角的泪。
乐红村一支长长的送葬队伍前,8岁的小孩手捧父亲阳厚金的遗像。20多公里外的翠屏村里,李友芝的女儿戴明莲来到自家倒房前,向着乐红村的方向,长跪不起。
翠屏村二家村村民小组组长张兴富回忆,地震时,阳厚金正好骑摩托路过。听到呼救声,他跑进一间屋里救出李友芝,当阳厚金再次返回屋里救人时,房屋轰然倒塌。村民们发现,阳厚金用身体护着李友芝5岁的外孙,孩子获救了,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从此走了。
在不富裕的云南,乌蒙山区可谓苦寒之地。但是,“仁者乐山”,这里的乡亲们生养在兹,性情坚韧而淳朴。他们周遭无可夸耀,但也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前往巧家县最严重的灾区包谷垴乡红石岩村采访,记者先后无偿搭乘过村民的摩托车、微型面包车和志愿者的越野车。一路颠簸中,“青年骑手”小赵大声说,自己走过许多地方,“还是我们这里好!”
记者以为自己听错了。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小赵急了:“那么多人在看,我们自己不能趴下!”
从鲁甸县城到震中龙头山镇,40公里的山路上,驰骋着一队队的摩托车。道路不畅,这些“轻骑兵”成为运送物资人员的“别动队”。
在鲁甸县安家10年的四川广安籍农民李勇,看到群众来往县城不便,便给几个工友打电话,相约第二天一早到灾区“做点事”。
每天早晨吃碗米线,他们就到西门垭口“蹲守”,接送来往群众,终点是龙泉中学——这里离受灾群众安置点近,紧邻着医疗救助队,他们的“乘客”拉不完。从县城到龙头山镇,“义务接送摩托车队”每天往返几十次,“嘴里都是土味”。
龙头山镇龙泉村骡马口社居住着32户回族,村里受灾较轻。4日清晨,村里人将家里抢运出来的物资搬运到路边,开起了服务乡邻的“大灶”。
“从下午2点开饭后,一直到晚上12点,都有来吃饭的乡亲,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村民马永惠说:“虽然我们没时间吃饭,但想想这点也不算什么!”
自救的村民,互助的乡邻,震不垮的基层组织,他们的眼泪和付出,是灾区力量的源泉,氤氲成暖人的主色调。
“何以平复此心?唯有爱与希望”
9日晚,“头七”之夜,光明村村民祝连枝来到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外,为地震中蒙难的小儿子烧纸钱。“东东,家里人都好,你在那边好吗?”她一边喃喃呼唤着7岁儿子的名字,一边啜泣:“我们都会好好的,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
远处群山肃穆,脚下大地沉寂,冷月清风中,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
当你看到年近古稀的老人地震中失去一家六口,当你听到中年汉子那痛彻心扉的哭喊,当你避开失去父母的孤儿的眼神……
何以平复此心?唯有时间,唯有爱与希望。
“头七”已过,巧家县包谷垴的乡街上,多了背篓的乡民。喧腾的市声里,记者知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
还记得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哈力克吗?那个“羊肉串慈善家”。鲁甸地震发生后,阿里木一行带着1000个馕,从新疆赶到了云南。
到达灾区后,阿里木采购食材,为光明村的群众做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手抓饭。现场一些村民紧紧地抱住阿里木,表达感谢和亲切。阿里木说,接下来他们会去做志愿者救灾,“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鲁甸地震发生后,先后有1600多名当地青年来到“昭通共青团服务点”报名登记,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安置点,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色短袖衫,协助做饭、做菜、打饭、维持秩序;他们往返于卸货点和安置点之间,搬运矿泉水、方便面;他们拿着扫帚,打扫安置点卫生;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将伤员转移上救护车。深夜,广场上人声渐息,他们仍在清理垃圾……
在9日晚鲁甸文化广场,群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上,记者又看到了一些年轻的脸庞,他们手捧蜡烛,冒雨为逝者祈福,为鲁甸加油。
在鲁甸恒博医院,失去9位亲人的一个受伤女孩,在震后近30小时里,吃下第一口饭。此前,她一直一言不发,不哭不闹。经过云南某预备役师心理服务分队的专家们悉心开导,小女孩终于流泪哽咽……
趁天气好,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村民罗从美一大早起来,爬上小梯子,来到自家平房顶上晾晒花椒。地震后,罗从美一家和邻居一直住在简易棚里。“前两天什么都没心思做,今天回过点神来,把地震那天摘的花椒晒晒”,说起花椒,罗从美表情活泛起来:“今年花椒价钱好,多收点是点。”
从现在起,以花椒为收入大项的灾区群众,还有一个多月时间采花椒——只要太阳升起,就是晒花椒的好天气。
作文二:《海河相连写大爱-甘肃日报》3100字
民族日报记者赵怀斌 马秀梅
滔滔母亲河,雪域太子山,静静地躺在冬日的暖阳里,像是在默默地回忆,又像是在深情地诉说。回忆5年来东海之滨的厦门市对口帮扶黄河之畔的临夏州的鼎力相助,诉说着临夏人民对厦门人民的真诚感激。
“第一次听到?厦门?两个字,感到很亲切,厦门的?厦?虽然与临夏的?夏?字不同,但发音相同……”65岁回族群众马解放说。是的,5年前居住在西北内陆的临夏人来说,对厦门还有些陌生。
2010年7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福建省厦门市对口帮扶甘肃省临夏州。
2011年3月初,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率领临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到厦门考察。3月10日,厦门临夏两地签订了对口协作协议。
从此,一道美丽的彩虹桥将厦门与临夏紧紧相连,将发达的沿海城市与西部内陆的少数民族地区连在一起。
一
祖国幅员辽阔,无论相隔千山万水,都是一家人;祖国人口众多,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从2010年开始,远在厦门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西部的民族地区。2010年厦门支援临夏200万元、2011年支援600万元。临夏州想方设法要把这笔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决定在积石山县县城修建一所幼儿园。
如今,这所幼儿园在积石山县县城修成了,占地12亩,建筑面积4746平方米,能容纳450名学生,大家把这所幼儿园命名为“鹭岛幼儿园”。“鹭岛”是厦门的别称,走进教学楼,迎面看到一幅壁画,壁画的内容,是在蓝色的大海上有几座小岛,蓝天白云间白鹭翱翔……这样命名、这样的创意,就是让人们记住厦门人民对临夏的深情厚谊。
2012年,临夏充分利用厦门的资金扶持,又在临夏市修建了临夏市鹭岛实验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建筑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成为临夏州示范幼儿园和全州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随后,临夏充分利用厦门市的援助,修建了临夏中学综合教学楼。高标准新建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临夏回民中学、康乐县附城镇城南村鹭岛幼儿园、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新农村鹭岛幼儿园和正在兴建和政县嘉庚示范幼儿园、积石山柳沟乡阳山村鹭岛幼儿园等。
临夏的未来在教育,临夏的希望在教育。厦门市对临夏教育事业的支持,为临夏的未来注入了活力。
二
在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有一个大桥引人瞩目,这座大桥名为“海沧桥”。海沧是厦门市的一个区,是积石山县的对口帮扶区。同样,在广河县三甲集镇广通河上架起了一座“鹭岛大桥”,这是厦门市火炬高新区援建的。2015年利用厦门市帮扶资金400万元,分别投入到东乡县大树乡黄家村硬化村社道路、和政县松鸣镇郎土泉村的村社道路硬化的项目上,为贫困村整体脱贫架起了致富路。
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方便了临夏群众的出行,架起了厦门人与临夏人的连心桥、连心路。
厦门市与临夏州对口帮扶,不仅在市州之间,还在区县之间进一步延伸。临夏州的七个县分别与厦门市的思明、湖里、集美、同安、海沧、翔安及火炬高新区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海沧区与积石山县甚至把对口协作延伸到街道与乡镇层面。
巍巍的太子山腹地,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个小山村是临夏县漠泥沟乡姬家村。说起厦门,这里的群众都有一种亲切感。因为,2015年由于厦门帮扶资金的注入,这里顺利实施了危旧房改造、易地搬迁、村社道路硬化、特色产业培育,使这里65户群众搬进了新房,14户群众开始了养殖蜜蜂的致富产业。
短短的一年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姬家村成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高高的崖坡山、葱花岭和清澈见底的大石头河构成了绝妙的风景。每当春夏秋时节,人们来这里欣赏漫山遍野的野牡丹、野葱花等鲜花,采摘野柴胡、当归、黑药等中药材。
“小蜜蜂本事大,三十里外采野花,勤酿蜜浆赛仙药,真心送给厦门人。”特殊的自然环境,众多的野花资源,用厦门帮扶的资金培育的养蜂产业实验成功。当地群众马拜克无不感激地用花儿唱出了当地群众的心里话。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厦门对口帮扶资金被用到了最贫困、最偏僻的乡村。东乡县百合乡的大岭村、永靖县新寺乡中塔村、红泉镇董山村,就是用帮扶资金搞起了养殖产业。
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是临夏州实施金融扶贫的一个创举,被称为“根植农村、助农增收”的“草根银行”。厦门市积极为永靖县的18个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积极注资。目前,这些合作社运行良好,在富民产业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年间,厦门市七个区对临夏州各县市的教育、道路、住房、饮水、产业、务工经商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助推了临夏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促进了两地人民的深厚感情,谱写了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新篇章。
三
厦门与临夏,虽然相距很遥远,但每年有两地党政考察团互相走访,更有省级层面上互相对接。2012年8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赴厦门开展对接工作;2014年10月11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率党政代表团前来临夏开展协作交流工作。这一切增进了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5年5月,厦门市委向临夏州派出了由连坤明、戴伟建、李长福、茅江锋4名同志组成的工作小组,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挂职工作。临夏州也数次派20多名干部到厦门市直部门和各区挂职锻炼。这是在福建和甘肃两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协调推动下,厦门——临夏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的新成果,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和厦门市党委政府在贯彻“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上的坚决有力,体现了福建和特区人民对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深情厚谊。
近一年来,厦门市赴临夏州挂职小组肩负厦门人民的重托,千方百计争取帮扶项目资金,在促进招商引资、干部培训、劳务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临夏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他们一次次把这里的情况反馈到厦门,一次次把他们的想法提交给两地党委政府。2010年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2015年增加到4050万元,累计投入1.086亿元,还有大量的物资支援;对接帮扶从两地党政层面延伸到县市部门之间,临夏州有100多名处级干部前去厦门学习培训。前去厦门市挂职的临夏干部康廷雷说:“厦门的挂职经验使我终身受益。”
和他一样前去挂职的所有干部,挂职期间撰写了1万多字的挂职工作报告向州委组织部提交。挂职干部从临夏的眼光看厦门,又从厦门的眼光看临夏,总结了很多的启示,给临夏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宝贵经验。
彼此来往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厦门与临夏的对接越来越深入,逐步实现了全方位。从资金项目的扶持延伸到干部挂职培训、教师培训、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园区开发建设与前景展望管理人才培训、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培训,现已更深入到中小学生的互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厦门与临夏的对口帮扶,使许多临夏务工经商人
员看中了厦门。如今在厦门,临夏籍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就近上学优先照顾,办企业、开饭馆也和厦门人一样。临夏人经营的黄河楼、东方宫等大规模、高标准的清真餐厅出现在厦门街头,大量的临夏人在厦门务工经商,还辐射带动到周边地区。临夏州人社局副局长王培旭说:“目前,到福建务工经商的临夏人越来越多,在福州、闽南等地有2万多名临夏人长年务工经商。”
挂职副州长连坤明说:“我们一定按照厦门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使命,在临夏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推动厦门资金项目、部门协作、社会帮扶、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智力支持?六进临夏?,将厦门市与临夏州东西对口帮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让两地友好协作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作文三:《勇担使命 情系扶贫写大爱》2100字
勇担使命 情系扶贫写大爱
——河南信合建设投资集团社会扶贫工作纪实
(2014年 11月 15日)
河南信合建设投资集团创建于 1998年, 目前已形成以城市 综合运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集教育、工业、医疗、农业、酒 店业、商业地产等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旗下拥有 20家实体经 济, 在职员工 4500人。 是 “信阳市地方税收五十强单位” 、 “信 阳市房地产开发优秀企业” 、 “河南省房地产开发优秀企业” 、 “河 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 。
近年来,信合集团在郑州、合肥、哈尔滨、信阳、焦作、 鹤壁、驻马店固始等地打造 30多个项目,开发住宅和商业地产 面积达 600多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商业地产面积 100万平方米。 集团大力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推进多元化发展。 收购了上海庆宇 药业潢川有限公司、哈尔滨制药六厂下属的饮料厂 , 成功控股上 海开开援生制药有限公司、 固始巨力玻璃有限公司。 建设的台商 工业园区,被纳入河南省首批产业集聚区,目前已有 20余家企 业入驻。 河南省委徐光春、 卢展工两任书记先后到信合集团考察 指导工作,对集团创新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固始本土成长起来的河南省知名企业,信合集团为地 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 勇担企业责任, 情系家乡父 老, 扶贫济困, 回报社会, 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扶贫开发事业倾心 贡献。 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员企业, 信合集团积极响应省市
县扶贫开发政策, 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实力与品牌优势, 坚持把 产业的发展与扶贫助困结合起来,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 业持续发展,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特别针对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 人员, 信合集团更是配合劳动部门, 扶贫办和职业学校, 多渠道 搭建招聘、 上岗、 培训服务平台, 目前, 已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进城务工农民、 贫困户提供直接就业岗位两千余个, 间接就业岗 位四万余个,占县城现有就业总量的 30%。对于全县实现充分 就业,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近年来,信合集团致力发展革命老区医疗教育事业,着力 改变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的民生问题。 2008年集团建设固始外 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外国语幼儿园三所示范性学校, 2012年, 援建了信合实验小学, 这些学校向社会提供近万名就学机会, 有效地缓解了固始县因城镇进程带来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 成为 固始教育战线的排头兵。 为资助贫困学子, 集团在学校开设宏志 班, 设立奖学金, 每学期为外国语学校年级前 100名品学兼优的 贫困生资助学费、生活费 2000元。目前,扶贫助学资金已累计 达 2000万元。
2013年元月,集团在固始斥资 7亿元,按照三级医院标准 建设的大型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河南信合医院正式开诊, 医院 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在推动当地医 疗卫生事业上台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2013年,信合集团投资建设的惠民工程“金色家园”养生 文化村、河南信合职业科技学院等项目正在动工兴建当中。
富而思源, 善举感恩。 信合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 一直热 心慈善事业,积极反哺社会。 2007年 2月,在“大爱固始”大 型公益活动中,集团捐善款帮助 20位特困家庭的学子和病残者 实现了新年愿望。同年 8月 13日,集团又再次捐款 20000元资 助贫困大学生圆梦。 2008年“ 5? 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集 合员工踊跃捐款,为灾区重建献出一份爱心。 2010年,为“金 秋助学圆梦行动”捐款 5万元, 2011年, 11月,向固始县希望 工程办公室捐赠扶贫助学资金 140万元, 2012年,向段集镇庙 小学捐款捐物 5万元, 为考入清华大学的雷心同学送去助学金一 万元。 2013年,集团向县“希望工程”捐资 100万元,向省“敬 老助老总会” 捐助 500万元??每逢年节, 集团还组织各种形式 的访贫问苦活动, 为老弱病残等弱势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物质和慰 问金。 近年来, 集团在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中捐款捐物就达一千多 万元,多次获县、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 。董事长陈锋连续两 届被评为“市公益慈善新闻人物” 。
财富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 回报社会是信合集团光荣的 使命和责任, 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和强大的内在原 动力。信合集团将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一路携手扶贫光彩事业, 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做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河南信合建设投资集团 , 公司以城市综合运营、 房地产开发为主业, 集教育、 工业、医疗、农业、酒店业、商业地产等为一体 , 旗下拥有 20家实体,资产在职 员工 3700人,年纳利锐 6000多万。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经营区域,打造了 30多个项目,开发住宅和商业地 产面积达 600多万平方米 , 建设商业地产面积 100万平方米。收购了上海庆宇药 业潢川有限公司、哈尔滨制药六厂下属的饮料厂 , 成功控股上海开开援生制药有 限公司、固始巨力玻璃有限公司。公益事业上,建成了固始外国语中学、外国语 小学、外国语幼儿园、河南信合医院,捐建了信合实验小学。近年来,集团累计 向社会慈善事业捐款两千余万元。集团董事长被评为 2010年和 2012年 “信阳 市公益慈善新闻人物” 。
作文四:《牛栏江畔写大爱-中国教育报》5000字
?本报记者 李配亮
9月1日,牛栏江畔又响起了琅琅书声。云南省鲁甸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如期开学,校园里学生们见到老师们那熟悉、亲切的笑容时,激动不已。
这一天,鲁甸县乐红镇乐红村完小的孩子们参加完开学升旗仪式后
都哭了,因为校园里再也没有了阳厚金老师的身影。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临时校点,校园里冉冉升起五星红旗,校长李明响和老师们为失去同事李芳而痛心不已。在火德红镇火德红中学,腰椎碎裂的徐晓丽老师没能重返讲台。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二字的不平凡含义。从8月3日地震发生到9月1日如期开学的20多天里,鲁甸全县4200余名教师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大爱之歌。
“生死瞬间,他们本有逃生的机会”
乡亲们从废墟中把阳厚金刨出来时,他的双手还紧紧搂着一名5岁的儿童。因为他的保护,孩子只受了轻伤。张开双手紧紧护住孩子的姿势成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8月3日16时20分,送妻儿回县城的乐红镇窝凼小学教师阳厚金路过龙头山镇翠屏村二家村社,村民阳厚珍招呼他“进屋喝点水再走”。
为等开水凉些再喝,阳厚金去公路边的一棵核桃树下乘凉。“才过了一会儿,忽然就地动山摇起来。”16时30分许,地震袭来,摇摇晃晃中,附近李友芝家的房子倒了一角,孩子也被吓得哇哇大哭。
“不好,地震了。”阳厚金见状,急忙往李友芝家房屋跑去。瓦片往下掉、墙土往下落,阳厚金顾不上生命危险跑进屋里,先是一把将李友芝17岁的女儿代明琼推出屋外,紧接着又将抱着孙女的李友芝往屋外拖。
“快救人啊,我的孙子还在屋里。”李友芝喊叫着。阳厚金赶紧转身又冲进了房屋,就在他抱起孩子跨出门槛的一刹那,土坯房轰然倒塌,4人全被压在土坯之下。
“后来,我们把李友芝等人刨了出来。”翠屏村村民小组长张兴富回忆说,“李友芝、林志蝶受了重伤,5岁的小男孩林志豪在阳老师的保护下,只受了轻伤。”
“他是我们全社人的大英雄。”提起阳厚金,村民们纷纷落泪。遗体火化那天,几十名村民自发步行哭着送阳厚金最后一程。
阳厚金生前先后担任过体育、音乐、社会、美术、语文、数学等教学工作,从教20多年来,曾多次荣获镇政府、学校奖励。
“多好的一个老师啊,要是我们不认识,要是我不倒那一杯开水给他,他现在可能还活着。”到现在,阳厚珍仍为阳厚金老师的遇难而深深自责。
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留给亲人们的是无法弥合的沉痛打击。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逝者的哀思。
“李老师,我们多希望你一直为我们上英语课啊。”鲁甸县龙泉中学英语教师李芳在地震中遇难,到现在她的学生仍给她的QQ里留言。学生们知道,这些留言,李老师再也不能回复了。
地震当天,李芳和年迈的奶奶、侄子、侄女在家做饭,家里其他人都在山上摘花椒。“地震时,李芳本可以一步就跨到门外,但她没有这样做。”李芳的丈夫邓启亮哭着说。
地震发生时,在摇摇晃晃的房屋里,李芳把侄子猛地推出门外。想到侄女和奶奶还在屋内,眼看着房屋就要倒塌,李芳又转身一把把侄女邓舒予拉到自己的怀里,护在身下……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把她们刨出来时,李芳还保持着搂抱侄女趴在地上的姿势。
“李芳的背上、头上血肉模糊,她和侄女遇难。侄子受伤不重,奶奶也被救。”邓启亮说,“李芳出生于1982年,是镇沅县人,家里有5个姐妹。在她四五岁时,母亲就过世了,由于家庭贫困,靠大姐照顾她们姐妹的读书和生活。去年,她的父亲也去世了。”
在邻居们眼里,李芳性格开朗,为人很好。因长得有点胖,英语教得好,她的学生都喜欢叫她“芳姐”。
“李芳从嫁给我到她遇难,还没享过一天福,她就这么离我而去了。”邓启亮流着泪说,“我不知道今后的日子咋过啊~”
9月2日,鲁甸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记者在书声琅琅的龙泉中学临时校点见到了李明响校长。只见他时而跑办公室,时而跑教室,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手机也响个不停。
“9月1日开学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很好。”李明响说,“要保证学生有教室上课,有饭吃,如果不拼命地干,能行吗,”
地震时,李明响得知老教学楼倒塌埋了两名孕妇的消息后,冒着余震山石滚落的危险,急急忙忙往学校跑。到白腊林路段时,水泥路上全部是山上滚下来的巨石和泥土。
“怎么办呢,”李明响时而跪行,时而爬行,并电话联系学校办公室主任柏荣金,通过学校的办公平台发出紧急救援通知,启动龙泉中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路上,为了避让山上不断滚落的石头,李明响右脚崴伤,踝关节立马肿起来,痛得他眼泪直流。“救人~救人~当时我心里只想着这几个字。”李明响说,“只要不被石头砸死,哪怕是爬也要爬到学校。”
平时从白腊林步行到学校只需30多分钟,这一次,李明响连爬带走地用了近两个小时。
“我到学校的时候,已是18时38分,庆幸的是被埋的两名孕妇已被救了出来。”看着四层的老教学楼成了一片废墟,教师宿舍垮塌得不成样子,李明响顾不上休息,电话召集没到校的教师赶紧回到学校,全力救灾。
8月3日晚,天空中骤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而至,李明响带领洪树彬等4名教师冒着暴雨找来一些破碎的塑料布,在老校区操场上为两名孕妇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家”。
8月4日,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帐篷在龙泉中学操场上搭建好后,部队官兵、救援人员、志愿者及附近灾民纷纷赶来。为了做好救灾后勤的保障工作,李明响带领邵聪虎等老师,用学校食堂仅剩的一点洋芋和从民政所刨出来的20袋大米,为3000多名救援人员和1000多名受灾群众做出了第一顿饭。
“为了解决每天近万人的吃饭问题,李明响校长熬更守夜地坚守了10多天。”学校工会主席陆光彩感慨地说。
9月3日晚,记者见到龙头山镇中心小学校长马胜凡时,见他磨满血泡的双脚走起路来还是很不利索。
地震发生后,马胜凡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布置各村校受灾情况统计工作。为了解决救援队和受灾群众4000多人的吃饭问题,马胜凡安排老师们埋锅打灶,买菜运米,人手忙不过来时他就亲自动手。联系援建单位,安排搭建活动板房,有的学校公路不通,马胜凡就徒步前往。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这是火德红中学校长蔡荣平的QQ签名。
8月5日早晨,火德红中学成为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蔡荣平带领学校行政领导对食堂的所有用具进行清理,他的妻子也闻讯从鲁甸县城赶到学校帮忙。在蔡荣平的感召下,很多教师、教师家属都自发加入到“食堂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地震中,31岁的火德红中学副校长彭忻的伯母不幸遇难。当天,彭忻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孩子,顾不上家里开裂的房屋,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投入到学校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地震中,乐红镇红布村完小和红布村岩头寨小学受损严重。为了娃娃们开学时有校舍,乐红中心小学校长孙世权带领学校干部和岩头寨村民,通过肩扛、人背,在短短10多天内搭建了活动板房800多平方米。
8月6日,孙世权组织本校教师成立志愿者工作队,全力协助镇政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8月9日中午,中心校安置了50余顶救灾帐篷,里面住着300多名受灾群众。孙世权每天早早起床,为灾民打扫卫生,安抚灾民悲痛的情绪,并及时联系卫生员每天进行消毒。每晚总是等居住在校园里的灾民睡熟后,才最后一个休息。
地震发生后,乐红镇乐红中学校长康德忠立马召集了学校13位行政人员赶到学校,并于当晚步行到龙头山镇参加搬运物资。
8月5日,鲁甸县职业中学校长石安政组织学校汽修厂志愿者维修队,免费维修救灾车辆。8月9日,石安政又带领30名教职工到灾区当志愿者,带领大家捡菜、做饭、运送垃圾。
39岁的武斌是小寨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地震发生后,昭巧二级路小寨段月亮湾桥头路面两次塌方。武斌知道后,带领教师用锄头把塌方体挖开。抗震救灾中,武斌在灾区配合武警官兵成功救出3位被困群众,刨出2具遇难者遗体……
“地震发生后,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都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很感动。”鲁甸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马灿感慨地说。
“女儿,爸爸抱你回家。”8月3日,龙泉中学体育教师邓启文的这句话让在场的人们撕心裂肺。
地震中,7岁的女儿和在龙泉中学教书的弟媳李芳遇难。8月5日,去殡仪馆火化完女儿的遗体后,邓启文就加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我的学生遇到了困难,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得知学生杨发会家没有吃的,8月6日一大早,邓启文骑着摩托车,颠簸1个多小时后,把2袋大米送到了杨发会家。
9月3日,记者见到邓启文时,他的手上还贴着创可贴。
“我是一名教师,我努力地去做这些事,为的是孩子们有书读。”邓启文说,“等忙完手里的事情,我想到殡仪馆去看看女儿。”说这句话时,邓启文强忍着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双手哆嗦着翻看手机里女儿的照片。
地震中,龙泉中学一幢已建22年的老教学楼改建的职工宿舍楼轰然倒塌,两名怀孕7个多月的教师家属瞬间被埋。其中有一名是龙泉中学洪树彬老师的妻子。
洪树彬迅速冲到塌楼现场。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洪树彬用双手不断刨着碎砖,10个手指头鲜血淋漓,但他没有停下来。在闻讯赶来的叶洪武、田广、李松3位老师和信用社职工李玉寿的帮助下,3个多小时后,被埋的两名孕妇终于被救了出来。
救出两名孕妇后,洪树彬又带领4名救援人员迅速赶往老街,搜救被埋的夏发达老师。
9月2日晚时,记者在该校校园里采访时,还没吃晚饭的洪树彬正在忙着搬运学生床铺。
地震发生后,龙泉中学教师邵聪虎为了让救援官兵、志愿者、受灾群众吃上饭菜,喝上热水,他在鲁甸县城买了1000多斤新鲜蔬菜和佐料。因道路受阻,邵聪虎带着弟弟、弟媳背着200多斤佐料徒步往学校赶。30多里的路程,手电筒没电了,他们就借着手机屏幕的微光,摸爬着一步一步前行,他的双手、双脚被垮塌的石块划得伤痕累累,血痕斑斑。凌晨5时15分,邵聪虎赶到学校,经过简单的擦洗与包扎,就开始清理食堂炊具,烧水消毒,准备做饭。邵聪虎带领学校的几名同事,为前来救援的部队官兵、志愿者及当地的受灾群众共5000余人及时做出了震后的第一顿饭。截至8月12日,邵聪虎共计在食堂做出了约6.5万人次的饭菜。
“陡峭的山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现在想起来确实有点后怕。”邵聪虎说,“与救灾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埋在废墟下的生命相比,我吃这点苦算不了什么。”
……
8月3日地震发生后,多支专业救援队伍和医疗救助队迅速赶赴地震灾区,大批救灾物资陆续运往灾区,但由于灾区地形复杂、余震不断、道路受阻、交通不便,救灾物资的运送和发放遇到了很多困难。为积极支援灾区专业救援队伍的抗震救灾工作,鲁甸教育系统400余名教职工纷纷报名参加志愿救援服务工作。
8月7日上午,鲁甸县教育局及时从局机关和桃源、茨院等学校的志愿者中抽调20余名教职工组成2个抗震救灾应急服务小分队,分别奔赴火德红、水磨2个乡镇的地震灾区,参加灾区救灾物资的搬运和发放工作,及时将矿泉水、干粮、蔬菜、食品等应急物品迅速分发到指定地点和救援官兵手中。
地震发生时,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翟大友就在地震重灾区
八宝村。地震中,翟大友积极投入到救援被埋人员的队伍中。白天,翟大友投入学校各种物资的搬运、装卸,处理一些志愿者联系学校的事宜,晚上做学校信息数据上报工作。老家房屋倒塌也没有回去处理,到现在连家人的帐篷在哪儿都不知道。
鲁甸县第二幼儿园教师每天做3000多个馒头送往重灾区。
地震中,教师们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
“教师们在发生灾情时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坚守岗位,利用学校便利条件为救援部队和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展现了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时代风范,这是教育系统的荣耀,也是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显现。”提起鲁甸地震灾区的老师们,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感慨地说。
“地震发生后,全县4200多名教师积极参加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我们的教师队伍经受住了地震考验。”鲁甸县教育局局长铁发平说,“有了这支队伍,我们坚信,灾区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文五:《微笑文章|微笑的文章》1100字
在人的一生中,我站在冬日淡暖的阳光下,给了冬阳一个温馨的微笑。我只能站在阳光下,站出回忆的影子来。日复一日地学着、忙着,却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让自己信服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失去了意义,一切行动也就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失去了光泽;学习也是,一旦没有一个自己能认可的坚定的信念,智慧也不再流光溢彩了。若是行动与思想都这般冻结,生活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陷入了这价值失落的深渊,生活没有了阳光的照射而不再鲜活。有人说我太多愁善感了,而我却人为生活本该如此细致地品味与思考。但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善感的我曾因生活的困惑而痛苦,本欲以理智想清自己的生活从而超脱世俗,却最终又败于自己的善感,回到人与人的关系中,归于社会,归于世俗。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虽常令我头痛厌恶,却也总在我无助之时给我温暖给我力量。只要世间还留有这份美好,就可以抵挡住诸多的冷漠和困惑,令我欣然存于其中,并以微笑面对。所以我只能站在阳光下,站出回忆的影子来。我相信我既能曾经那样精彩过,就一定能再找到那发光的根源。有些人、有些事倒是也所引发我的一点思考,也对我颇有触动。我的心情受到了自己很大的牵动,整天患得患失躁动不安,我尽量压制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很难。明知道自己不是婚姻的奴隶;明知道自己是个比苦涩的情感精彩得多的人;明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绝不是赢得夸赞的虚幻荣耀……我很明了自己的虚伪的一面,那绝不是我的意义之所在,可是为什么我还这样介意这些呢?已经理智地想得很开了,却还是这样受牵制。是那份放不下的自尊吗?还是不愿看到爱护着自己的人对自己失望呢?抑或只是争强好胜的本性?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在人的一生中,善感之人苦于善感,负于善感,最后又从中找到欢乐、找到意义、找到方向,尽管那方向仍会有困惑伴随,但这已经是最美好的结局了吧?人人都活在自己的梦中,我也一样。梦的本质,是人的欲望。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梦醒的时候。但整个人类却永远处在梦中,它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开始,只要人类存在,它就不会结束。我们自身的梦醒,只是下一个梦开始前的短暂的盲然状态。你不能设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梦,他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没有了梦,也就是没有了欲求。没有欲求的生命,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即便是皈依宗教、崇尚无欲无求的人,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梦,只是梦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他们的梦表现为纯精神的,梦想着通过修炼,摆脱人世间种种欲望的诱惑和苦难。这本身就是一种梦,一种更为纯粹的梦。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基督教称之为天堂,佛教称之为不再进入生死轮回的西天。
本篇文章来源于 .caowu.[草屋文学] 原文链接地址:://.caowu.//20081201/4095.html
作文六:《小学校长先进事迹《情系边陲写大爱》》4500字
(2010-02-07 11:22:25)
转载▼
标签: 教育
校园
校长
边疆地区
情系边陲写大爱
——乌后旗二完小校长王俊玲先进事迹材料
“茫茫戈壁滩,沙尘暴没个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年几场雨,总共不过百毫米。”这就是北部边陲乌后旗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曾使一些人望而却步,也有的人心灰意冷,“孔雀东南飞”。然而,特殊的环境与矢志不移的精神铸就了边陲儿女热爱乌后旗、建设乌后旗的激情与赤诚,他(她)们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热土。王俊玲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1989年夏季,王俊玲结束了紧张的三年师范学习生活,以品学皆优的成绩向养育她的故土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当时,凭她连续三年校级“三好生”之殊荣、荣膺自治区“三好生”称号和“优秀毕业生”的自身条件,留在条件、环境更好些的地方工作不成问题,但她难以割舍对故土的眷恋,立誓要回报边陲热土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毕业分配志愿栏内,她毅然写下了“乌拉特后旗”几个隽秀字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抉择了自己的人生。
在她19年的教育生涯中,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一路走来,她用心血和汗水,以无私的博爱与情怀,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边陲的教育事业铺红迭翠,着色添彩,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歌。
一、终生学习,共同成长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成长。”王俊玲这富于深刻内涵的治校理念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好,教与学之间矛盾协调也罢,都需要双向流动。互动而共进的氛围,才能让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不断展现生机。
基于此,在她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刻苦自励,不耻下问,创新思维,常常将优质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特别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她所带过的班级都有一个显著的共性:班风健康,纪律严明,学风浓,气象新,孩子们都能得到较好的全面发展。
她还坚持不断地增“氧”充“电”,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在教育教学之余,她克服种种困难,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先后取得了内师大函授中文专业毕业文凭、内大行政管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文凭。
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昭示他们:不进则退。特别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首先要上进,从心态上,从行动上。并通过教师们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原地踏步就是后退!
作为优秀教师、学校领导,王俊玲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她潜心研究边疆地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在《内蒙古教育发展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论文;在《教育学与教学管理》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创新学习的思考》的论文;在《教育论丛》上发表了题为《三线导练教学模式初探》的论文。她撰写的两篇论文还分别获得自治区一、二等奖。
良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全校上下营造了一种学习型氛围,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二、钟爱事业,书写忠诚
2002年8月,老校长退休后,组织上经过认真考察,将时任八年副校长的王俊玲推上了乌后旗二完小校长的位置。迄今为止,她是乌后旗教育战线上唯一的女校长。
在二完小全体教职员工的期待中,开始了她的校长生涯。期间,她没有履职演讲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心理剖白般的慷慨陈词,而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漂漂亮亮地干成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大事——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美化、净化了校园环境,购置了工艺花坛和工艺垃圾箱,为艰苦环境中的校园增添了生机;新建了排球场地,购置了体育活动器械;全力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贴,新建了电脑室、语音室,配全了电脑和语音设备,为二完小的现代化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争取,科学筹划调配资金,清欠偿还学校外债近20万元。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兴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之风。她带头恪守“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行为准则,形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合力。
狠抓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特长培训,发展学生特长,陶冶情操,规划了教科研工作,成立了语、数、英语课题组,有序推进了教科研的各项工作。
几番风雨,几年打拼,成效彰显。在后山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全旗目标量化超标学校,旗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小学升初中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均名列全旗前列。各种荣誉,各种奖项,不胜枚举。
三、迎接新挑战,回应新期待
2005年,旗府搬迁的大势催生了人们纷纷南下的意念,人心思走已呈“白热化”。此时,与她一起相处共事的老师们问王俊玲校长:“别人都走,我们怎么办?”“只要这所学校还设立,那我们就留在这里。这里也有我们的事业,更有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二完小”。话音一落,王俊玲的目光注视着窗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教师们了解自己的校长,被她的赤诚感动着:“你去哪儿,我们就跟你去哪儿!”
2006年,王俊玲奉旗委、政府之命,出任前山二完小校长。二完小系原巴音镇中心校的前身,创建于1957年。在旗府搬迁过程中,为了适应边疆地区教育之需求,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提升规格改制而成的。在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校长聘任制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虽然有了新的变化,可二完小“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没有变,对学生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没有变,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没有变。
作为一所完全小学校长的王俊玲,她高瞻远瞩,面对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而对旗委、政府的期望,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全新期待,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校委会的群策能力,集思广益,整体工作思路很快成形出炉: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创建示范性学校为总目标,以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为重点,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突破口,以培名师建名校为途径,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为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指明了方向。
文化教会人识大体、明事理、观古今、知兴替,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则能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人生、感化心灵的作用。师德规范、校训、办学宗旨、发展目标的确立,又成为思路、目标的“两翼”和“助推器”。
二完小在栉风沐雨的三年中,用“一年一个新台阶”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用王俊玲校长的话说:“三年来,学校每年都在一种变化中。”
三年来,她的主要精力不是忙于事必躬亲的琐细管理,而是腾出一定时间学习、思考。站在历史的平台上,考虑学校的未来,谋划学校的发展战略。上任伊始,她就提出了要把二完小办成乌后旗的“窗口”学校,2007年至2008年要向全市一流小学迈进。为了更好地引领广大教师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她推出了校级领导专门为学校员工做专题讲座的新举措,每月一次,依次安排。王俊玲校长重点讲办学思路;几名副校长和总支书记分别主讲教学理论、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党建知识。在具体操作中,王俊玲十分重视“科研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措施的落实,建立起一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于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在国家、区、市、旗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一百多篇(次);现有国家级、区级、市级、旗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能手55名。现承担国家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2个,市级1个。
要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广大教师都需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对此,王俊玲校长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听一听”、“坐下来议一议”的办法,不断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得以更新。对全体教师分类、分层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专业培训,选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观摩和考察活动。让教师在工作中培训,在工作中研究,在过程中成长。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中,上级给学校的名额充其量为2—3名,但为了不错过机会,王俊玲校长不惜代价,包车前往,让更多的教师能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每年外派教师参加培训100多人(次)。回来后,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将好的方法消化后揉进自己的教学中,收到明显效果。
课间活动中,当你一脚踏进二完小焕然一新的校园时,只见1400多名师生活跃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师生们积淀着知识、能力、才干和优秀思想品德,在优美的旋律中“放飞着明天的希望”。
这场面,这情景,仅仅是二完小“特色兴校”战略有效实践的一个缩影。
获得全区“青年英语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的王丽娜感慨地说:“学校抓特色办学,着力培养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我第一个尝试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王校长对我的想法全力支持。在短短三周时间内,我们英语课题组就成功地编写了校本课程—《英语口袋书》上、中、下三册。学校在资金和宣传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在校生人手一册。学生的课外学英语热情空前高涨。”
现在,英语、阅读与写作、足球运动、艺术和体育教学是二完小的教育特色。操场上的男子、女子足球队屡次在全市比赛中获奖;校文艺队、体训队为学校的特色教育锦上添花。校园艺术节、读书节、少先队活动、运动会……开展得异彩纷呈。在学习与各种特色活动中涌现出的小能人、小明星,分别在国家、区、市、旗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新的理念,新的收获。“迎奥运阳光校园”集体舞大赛的成功举办,全旗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总分第一名成绩的取得,三次为四川捐款26500多元“情系灾区”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序幕的拉开……。这一桩桩、一件件,充分展现了二完小师生的时代风采,见证并记录了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在阴山脚下这一“花圃”中花香四溢、硕果满枝头的喜人景色。
荣誉背后,承载的是更多责任;奖章后面,意味着是更大的付出。自治区“十佳春蕾园丁”、“全旗优秀科级干部”、“优秀校长”、“三八红旗手”等30多种各级各类荣誉,无处不折射出王俊玲这位干事创业女性的不容易、不简单、了不起!
“王校长看问题起点高,思路广,十分善于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办好教育。我们男同志作为她的搭档是很荣幸的。”具有19年教龄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副校长徐建军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学校培养了我们,我们就不能辜负了学校,更不能辜负了王校长和学生家长。”五年级语文老师刘翠兰那充满人情味儿的感恩表白,反映出了二完小老师的品德与胸怀。
今天的二完小共有建筑面积12249平方米,拥有两座教学楼,一座住宿楼和一座办公楼,教学班26个,学生1344人,教职工114名,住宿生352人。三座新楼设备齐全,4月份已投入使用。服务于教学的仪器室、语音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样样齐备,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的市级甲级花园式特色完全小学。
女人似水,表面上温柔平静,但实际上却很有能量,能水滴石穿,也能感天动地。这句话在王俊玲身上得到了很好印证。
是的,乌后旗二完小不愧为北部边陲教育战线上的一朵奇葩。这里有优秀的“团队”,这里是人才的摇篮,这里更有用责任、心血和智慧播洒边陲教育之爱的优秀女性——王俊玲校长。
作文七:《关于夏天的文章 夏天的文章》1800字
关于夏天的文章 夏天的文章
夏天的 有人爱芳香四溢的春天,有人爱硕果累累的秋天,有人爱那雪花飞舞的冬天。我却独爱多姿多彩的夏天。夏天是炎热的。天公好像发烧了,气温竟达35度以上~太阳似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空气闷热,地面滚烫滚烫。动物们可避暑有方,狗躲在阴凉处,伸出长长的舌头“嘘嘘”地喘着粗气,宛如刚刚参加了马拉松比赛;鱼儿急忙露出水面,吐着气泡;水牛也“蹬蹬”跑到水里,赖在水里死也不肯出来;知了使足了劲,“知了,知了~”地叫唤着。路旁的梧桐树无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没有一丝风,树叶纹丝不动,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放在太阳下的娇花几分钟便蔫了。人们也像躲着妖怪似的躲在家里。在屋子里的人也不好受,有空调的则开空调,没空调的有的直吹电风扇,有的一个劲地摇着大蒲扇。夏天是欢乐的。炎炎夏日,正是游泳的大好时光。憋不住的孩子们已经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像火箭般奔向游泳池。他们迅速地换好衣服,“扑通~”一声,已经接而连三地冲进池里了。游泳圈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在游泳池上。小朋友们宛如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的花样可多啦~有的在游蝶泳;有的在游蛙式泳;还有的在游仰泳呢~游泳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伊甸园。孩子们笑啊,叫啊,喊啊,“太爽了”、“酷毙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大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跳下水去和小孩一起嬉戏起来,仿佛回到了天真美好的童年。他们玩得可真开心啊~夏天是美丽的。人民子弟兵战斗在抗洪第一
线,披星戴月地护卫着大堤,保护着人民财产的安全。夏天,骄阳似火,地面温度在50度以上。一出门,热浪滚滚,马路如赤道一般,交通民警笔直地站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维持着交通。他们的每一动作都是那么潇洒、规范,在交通民警的正确指挥下,马路上秩序井然,没有一起交通事故。交通民警如一座丰碑,是何等的神圣~令我肃然起敬。虽然他们的身影在马路上显得很小,但他们在我心中却是最高大的人。城市建设者为建设美好家园挥汗如雨、加紧施工。烈日下,他们在铺路、架桥、盖高楼??钢筋达到60度,手摸上去都会烫起水泡。他们的皮肤被晒成古铜色。太阳越烈,他们干得越欢。保洁员、邮递员??他们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无怨无悔地在烈日下干着。他们是夏天里最亮丽的风景。夏天是炎热、欢乐、美丽、多姿多彩的,我赞美你,夏天??
~夏天的相关内容:西瓜夏了整个夏天 夏天这个坏家伙丢下了西瓜和冰棒就跑了可能连夏天自己也觉得自己太热跑到哪里纳凉去了吧夏天过了秋天来了可是我们忘不了陪我们度过夏天的大花花的西瓜瓜夏天过了心还是炽热西瓜夏了整个夏天六年级:郑官彤...
夏天的最爱 夏天来了,夏姑娘指挥太阳发出高温暴晒大地,知了在树上叫:太阳,太阳请你不要用高温烤着大地。公路边的树都搭着脑袋。、在夏天里我最喜欢吃西瓜,因为西瓜十分解暑。
冰激凌的夏天(特殊篇) 小念,拉完了吗,林莫嫣在外面敲门:你在里面呆了好久了~糟糕~小念立刻反应过来:嗯,马上
就好了~另一边吐槽到:还好她对猫不是太了解,不知道猫上厕所要用专用的猫厕贝斯特瞥了瞥眼那你就对猫很了解嘛,况且我也不是真的猫啊~
雷雨2 黑龙江省肇东市英华双语学校四年级暴佳楠轰隆隆几阵雷声,黑云象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一层层漫过头顶,越聚越厚,越压越低,好像站在楼顶就能扯一片下来。太阳吓得不知道躲哪去了,就好像谁一下把时钟拨到了晚上,天地间一片漆黑。
夏天已开门 窗外小树依然翠绿如故,清风流水依然无拘无束,而夏天的门槛早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跨过。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
《小亮的夏天》观后感 《小亮的夏天》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淘气的初中生刘小亮的故事,他每天放学后总是去网吧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爸爸妈妈很担心。正好学校要选几位学生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小亮也成了其中之一。
夏天不回来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一眨眼的工夫,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又是个夏天,记得当时我们大家因为缘分而同在一个班上学习的那个时候,应该也是夏天吧~如今的这个夏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夏天。
青春慢慢在夏天里打烊 夏天到了,记忆中的缺片又开始组装了,想拼一张炫丽的笑脸,却在这即将离开的夏天打得越碎,夏天走了,青春也开始在热哄哄里打烊了,题记夏天给我的感觉就
是闷热,好想去海边吹吹风泡泡澡,却因一个人害怕寂寞,就一
个人待在家里。
作文八:《【描写表情的文章】表情的文章》3500字
帷幕渐渐落下
周围观众全已出场
我紧握你的双手
始终微笑着
问你剧情如何
你漂亮瞳孔向右瞥视
手稍稍揉了揉鼻子
然后告
诉它很不错
1
我抿嘴一笑
你不知道
我知道
恋爱为何有这么多的骗局 一子误下,满盘皆输
你不知道你下意识的一个表情 哪怕只是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瞬间 都会出卖天真的自己
那时你说了谎话
电影开始梦魇已将你带走 还得意的注视了一下我的眼睛 是否在猜测你完美的把戏已然得逞 你不知道我有多在意你的一颦一笑
就算中断眼神交流
你一直摩挲的纤手
我也知道那是你自我平抚的姿态 当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说什
2
么的时候 你不安地撩动了你的脖颈
你不知道我有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 即使阻抗肢体相触
你刹那左翘的美唇
那是你假笑的伪装
当你重复模棱两可的话语的时候 你惶恐地微耸了一下右肩 是不是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 因为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 你微笑的时候为什么眼角没有皱纹 你讲话的时候为什么手掌紧贴裤腿 因为自欺,因为心虚
3
作文九:《关于秋的文章 秋的文章》1300字
关于秋的文章 秋的文章
秋的 梧桐树的叶子像蝴蝶一样纷纷落了下来看着这么多的梧桐树叶子扑的满地都是我忽然一惊难道已经是秋天了,我连忙跑出家门。啊~这是一个充满欢笑声的秋天更始一个五彩的秋天我首先来到了田野边只见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收割稻子有的搬着露出金黄色牙齿的玉米。水晶般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而他们的脸上却露出了世界上最快乐的笑容。
接着我又来到乐果园里只见果农们正在摘着丰盛的水果苹果正在挥动着自己两只手臂好象再说:“来呀~快来摘我呀~我的味道可好了。”我又来到了水灵灵的葡萄那里葡萄连忙叫起来:“冷死我了”我要披紫袍。”说着他们就换上了紫袍。我继续往前走现在我所站的地方是鸭梨妹妹的地盘看他们正在跳舞呢~他们的资态多美呀~最后我来到了橘子爷爷的地盘只见他们紧邹眉头好象不开心似的。仿佛在想:难道我老了皮邹了你们就不喜欢我了吗,
啊~我爱你秋天更爱你神圣的力量。
秋的相关内容:小学生秋游日记作文 日记一则11月11日星期五阴有雨秋游真开心今天是我们秋游的日子我一到教室就悄悄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老师。老师终于来了她对我们说:“这次秋游出去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来~”我们乘着车子终于来到了生机勃勃的长风公园。...
秋天的叶子散文诗 秋天也有花开放也有叶子落。叶子它从高高的树枝上飘下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成群往远方飞去??叶子
也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红还有的还是绿颜色的。色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那么飘下来的也不是一样缓慢美丽。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 五(2)班王一悄悄地悄悄地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她像是一位画家又像是一位魔术师像一位插花的少女又像是一位懂得孩子心思的大姐姐??秋姑娘来到了田野农民们看见了嘴角不禁挂起欣慰的笑容。
秋天的田野真美 张蝶衣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秋天的田野是最美丽的。我看见天空一碧如洗一群群的鸟儿全飞往南方了。田野一片金黄农民伯伯在收粮食和水果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微笑笑得脸红通通的像丰收的红苹果。
逮蚂蚱 三(3)徐仪秋风一起操场上的小草由绿变黄了。可是草丛里却仍然躲着好多的蚂蚱。课后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逮蚂蚱。来到操场上我总要先到处踩一踩踢一踢好让躲在草丛里的蚂蚱跳出来。一旦发现目标就轻轻地扑上去用衣服盖用手罩。
田园秋色 秋天它给农民带来喜悦它给果树带来果实它给稻子带来金黄.秋天的田野多迷人.金秋十月的一天我和家人在乡间的农庄度假我深深地被田野的秋色迷住了.蓝蓝的天空上似乎没一朵白云一排排大雁成群地飞向南方.一阵风吹来落叶像一只只金蝴蝶翩翩起...
秋天的景色作文150字 学二(1)班黄智锋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凉风阵阵、景色宜人早晨起来迎面飘来一股香味走到大门前远远望去一串串金色的稻谷挂在金黄色的稻草上弯着腰好像在对
我们点头。旁边的几棵橘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甜的橘子使人看了很想吃。
秋天的景色作文100字 上角小学二(1)班文金炎在这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季节秋姑娘轻轻的来到山岗上梨树说:“你还好吗,”她说:“我很好。”桔树说:“欢迎您来这里。”秋姑娘来到草地上蜻蜓说:“我和你跳个舞吧。
作文十:《古筝的文章-关于古筝的文章》1300字
古筝的文章|关于古筝的文章
古筝的文章|关于古筝的文章-­古巷筝韵    
古老的传说只是在凝惑中沉隐。
    古巷的筝韵却在心中雕镂一曲情恋如画的悠扬。
    走进古巷,千年的沉渍演绎着多少痴情碎如梦,幽幽的青石板镶嵌着多少情恋辗转夜难眠。苔痕斑斑,舔舐着一世柔情缱绻成殇;藤蔓芊芊,彰显了千年锦瑟韶华。忆往昔,挥洒多少痴情恍如梦;堪回首,风卷古韵,奏捷华章。
    温婉清脆的筝音回旋在古巷幽幽的深壑,淡淡相思化作轻烟缠绕心扉。就象一瓣瓣迎风的清香,醉你入梦。委婉含蓄,妩媚痴情。惊醒千年春梦,拾起丢失风中的殇与恨。
    走过了古老的狭隘,不要将猥
琐蒙蔽了眼睛。敞开胸怀,张开双臂,拥抱古韵今雅的美好,用筝音抚平岁月留下的沧桑。多少年的风雨,苔痕装饰着青色的墙体,藤蔓叙述着不老的传说,瑟瑟筝音在青油油的叶片上跳动。那延伸的思念,缭绕在古老与清新的情愫中,绽放心与心相惜相连的虔诚。
    悠悠岁月,流淌相思岁月藏古巷;杳杳行云,舒卷多少惆怅云起雪飞。曾经的誓言随青苔藤蔓伤逝成冢,当感伤的手指倾诉起一个千古的传奇,那晶莹的弦,便颤动了深夜的心房。欣将诗歌化作曲,抚筝弹奏成心中永久的歌声。
    古人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才有今天古巷幽深处那一点红的俊美与雅致。这情这景,这音这韵,有谁不愿意躺在这牵动心灵的筝梦之床,享受典雅高贵的情怀。有谁不愿意陶醉在美妙的古韵之中,洗涤物欲横流中无奈的忧伤。
    筝韵悠长,注满了狭窄幽深的古巷。丹红一点,将千年夙愿在古巷中燃烧。
如诗似画多情筝,多少古代名士风流,在阵阵油墨香气里,折服于筝的绝响。觅得千年赏筝韵,共舞春秋诉衷肠。曲曲欢歌催人醉,美轮美奂蕴意长。袅袅身姿,雕镂古巷千年的梦想;幽幽筝声,唤醒沉睡的落寞与奢望。不可懈怠,不可彷徨。
    古巷筝音千回百折,敲玉断肠。
暂别尘世怨恨烦愁,尽享此韵,天上人间。
文/晓风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