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科学家的素养之哲人科学家》4900字
科学家素养?之哲人科学?家
摘要:一个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是因为他具?有一定的素?养,然后能将这?些素养运用?并坚持不懈?;一个哲学家?之所以为哲?学家,是因为他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仅需要科?学家的素养?,同时需要具?备哲学家的?思维。两者兼备,才能更成功?,即我们所说?的——哲人科学家?
关键词:哲学家,特征,科学家,素养,哲人科学家?
马赫(1838,1916)在《认识与谬误?》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科学家一点?也不是哲学?家,甚或不想被?人称为哲学?家,但是他强烈?地需要揣测?他藉以获得?和扩展他的?知识的过程?。这样作的最?明显的方式?是仔细地审?查在人们自?己的领域和?比较容易达?到的邻近领?域里知识的?成长,尤其是察觉?引导探究者?的特殊动机?。对已经接近?这些问题的?科学家来说?,由于常常经?历进行解答?的紧张和此?后达到的放?松,这些动机应?该比其他人?更为显而易?见。因为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重大的问题?解答中,他将继续看?见新的特征?,所以他将发?现系统化和?图式化更为?困难,显然总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乐于?把这样的方?面留给在这?个领域具有?更多实践的?哲学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哲人科学家?。
一个纯粹的?哲学家心中?没有人,他们太过于?强调人了,而他们所强?调的人却又?是一种被放?置在抽象环?境中的抽象?的人。在这些哲学?家的世界里?,一切都因为?缺乏客观性?的抽象和升?华而显得精?炼、富有逻辑性?,同时也因这?种抽象和升?华而变得虚?无飘渺,失去了大众?性、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纯粹的科学?家(指自然科学?家,下同) 心中也没有?人,他们太热爱?自己的科研?了,研究着研究?着,便把科学当?成了自己生?命的旨归,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科研的工具?,忘记了科学?仅仅是人类?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纯粹的哲学?家注定要被?抛弃在世俗?社会之外,而纯粹的科?学家则被当作科研工具??被操纵和利?用。真正从事科?研工作,心中又从不?忘掉“人”的唯有哲人?科学家。哲人科学家?既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具有强?烈的哲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所做的?是不是世俗?社会(这才是有市?场的,真正的社会?) 所需要的,是不是真正?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正因为如此?,哲人科学家?是具有独立?、完美人格的?,他们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1
是社会真正?的栋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不乏有哲人?科学家出现?。他们中著名?的有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爱因斯坦等?等,他们的出现?是整个人类?的幸事。这些哲人科?学家不但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卓著?,立下座座丰?碑。在哲学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独?到的见解,为人类思想?史增添了笔?笔宝贵财富?。综观他们的?一生,他们的思想?成长,对我们颇有?启发。
这些哲人科?学家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从小就?对科学问题?有极大的兴?趣,一生喜欢深?思具有哲学?性或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同时,他们不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他们的兴趣?与追求超出?了科学与哲?学的范围,漫游在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意?识和实践(李醒民) 。例如,彭加勒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撰写了将近?五百篇科学?论文和三十?部专著,还有许多颇?受欢迎的科?学哲学著作?和趣味盎然?的科普著作?,为此他被认?为是法国的?散文大师。
哲人科学家?区别于纯粹?的科学家,因为大多数?科学家沉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而对专业领?域以外的东?西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建?树。哲人科学家?也区别于纯?粹的哲学家?,甚至还区别?于科学哲学?家,因为哲人科?学家首先是?自然科学家?,科学研究是?他的主业,科学家是他?一生的主要?角色;其次才是哲?学家,哲学是他的?副业,哲学家只是?他一生的配?角。李醒民给出?了哲人科学?家区别于其?他哲学家的?主要特征。
1、哲人科学家?从小就对科?学和哲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一生喜欢沉?思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哲学家的影?响,如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来自于?斯宾诺莎的?自然神学、休谟和马赫?的经验论和?他们的独立?批判精神。
2、哲人科学家?不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哲人科学家?的哲学思想?往往表现为?多样性和变?动性,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其基本信念?外,他们也可能?表现为唯心?论者。
3、哲人科学家?主要对面临?的现实提出?问题和寻求?答案,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提出?问题和背着?沉重的哲学?偏见寻求答?案。哲人科学家?的哲学思想?来自于科学?实践,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2
4、哲人科学家?不自诩为哲?学家,不企图构造?庞大的哲学?体系,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却?迸发出闪光?的思想火花?,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人?类的思想宝?库。如爱因斯坦?一生中没有?发表过系统?地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的?专门性哲学?论文,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的许多评论?和书心中,看起来庞杂?混乱,甚至自相矛?盾。
5、哲人科学家?大都是人文?主义者,他们不仅漫?游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而且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和?实践。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因此在一定?的方面这些?学科其实是?想通的。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在我看来,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是哲?人科学家。那么何谓哲?人科学家,简单的说就?是能将实验?室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人,他们是科学?殿堂的佼佼?者。一个真正的?哲人科学家?除了应有李?醒民给出的?哲人科学家?区别于其他?哲学家的主?要特征,还应具有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素养。
科学家的素?养应包括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人文的修养?、以及思想的?、道德的、心理的、意志的锤炼?。他们拥有对?科研的热情?、专注和坚持?;在科研中能?做到开拓,独立,创新,对新事物怀?有特有的敏?感;拥有勇于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他们站在科?学的巅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1、对科学的热?衷与执着
诸多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科学?的热衷与执?着。 或许刚开始?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科学的道?路,但一旦他们?踏入了科学?宫殿的大门?,指引他们继?续走下去的?是他们对科?学的热衷与?执着。对科学的迷?恋和执着,使科学家们?衣带渐宽终?不悔,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阻挡他?们勇往直前?。
3
2、对科学的积?累和创新
科学的探索?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在探索的路?上需要创造?和积累,深厚的科学?知识的素养?是奠定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基石,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积?累知识,又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开拓创新?。由此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纵观现代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信息论等等?,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成就,以其创新思?维的光芒照?亮了新世纪?科学探索的?时空。
然而,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如何运?用才能。在科学实验?中的独立的?思维,对新生事物?敏感感知,运用发现新?事物的眼光?自信的看待?自己的成果?,是科学家的?共性,哥白尼的地?心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创?造性的提出?的相对论无?不是对他们?自身所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的创新发?现。我们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我国科学?家就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教育模式?有关。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提倡中庸之?道,不提倡标新?立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
3、 科学家的态?度和修养
伟大的发现?总是源于科?学家细心的?观察的和严?谨的逻辑推?理,科学家要求?应具备严谨?、理性、求实、不浮躁的态?度。所谓严谨,一是指思维?慎密,能够全方位?思考,二是能够熟?练运用逻辑?分析能力;而理性,则要求科学?家不仅具有?常人的感性?、知性,更应该具备?通过慎密思?维、逻辑推理、演绎归纳出?规律性、本质性发现?的能力; 求实,则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浮躁,则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学?问。
科学家只所?以成为科学?家和自身的?修养也是分?不开的,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夫人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他说,居里夫人的?坚强、意志、律己之严,客观、公正不阿,以及她对社?会的责任感?、公仆意识、极端的谦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工?作热忱和顽?强,在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爱因斯坦甚?至这样赞美?居里夫人说?,她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4
科学家的素?养也是多方?面的。他们所具备?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甘为人梯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瑰宝。他们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为?一体,用自己的科?学实践,为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语
一般来说,科学家的哲?学思想是不?定型的,摇摆不定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从一个有体?系的认识者?看来,他必定是一?个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就他力求描?述一个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而论,他向一个实?在论者;就他把概念?和理论看成?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发明?(不能从经验?所给的东西?中逻辑第推?导出来)而论,他象一个唯?心论者;就他认为他?的概念和理?论只有在它?们对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提出逻辑?便是的限度?内才能站得?住脚而论,他象一个实?证论者。就他认为逻?辑简单性的?观点是他的?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工?具而论,他甚至还可?以象一个柏?拉图或者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作为一个真?正科学家既?要具备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素养,也应具备一?个哲学家应?有哲学特点?,也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哲人科学家?,将两者相结?合,融合到一起?提升科自身?的综合素养?,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切实措?施,塑造敢于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的科技英才?,随着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必将呈?现人才辈出?、科研成果累?累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晖:《哲人科学家?对我们的启?发》,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4期 2、李醒民:《哲人科学家?丛书》
3、肖健:《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第7期
4、高兴发:《培养具有哲?人科学家素?质的新人才?》,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4期
5
作文二:《科学家的故事》2000字
· 科学家的故事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 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
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 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 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
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
出版人:郑云辉 出版单位:成都高新区庆安小学
TiO2光触媒当吸收光能量之后,价带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形成带负电的高活性电子e-, 同时在价带上产生带正电的空穴h+。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热力学理论表明,分布在表面的h+可以将吸附在TiO2表面OH-和H2O 分子氧化成(.OH) 自由基, 而.OH 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是水体中存 在的氧化剂中最强的, 能氧化并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甲醛、苯、TVOC 等)和细菌及部分无机污染物(氨、NOX 等), 并将最终降解为CO2、H2O 等无害物质。由于.OH 自由基对反应物几乎无选择性,因而在光催化中 位较TiO2的价带电位更负一些,能直接为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许多有机物的氧化电
h+所氧化。而TiO2表面高活性的e-侧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以还原去除水体中金属离子。应用以上原理光触媒广泛应用于杀菌、除臭、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3C 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简单的说,蓝牙技术是一种利用低功率无线电在各种3C 设备间彼此传输数据的技术。 再也不受传输线牵绊传统
验室与外界隔离开来;这里无需使用杀虫剂,因为矿井内根本就没有害虫;在这里也不用担心人为的破坏,
其内部始终保持着10.6摄氏度的恒温。而且在矿井下还不用担心风暴将这些“危险”的作物卷走。
应,也就是塑料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有限的变形后,可由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变形前形状的特性的发生条件。研究人员说,他们在聚合物的网状分子结构上镶嵌了一些光敏分子团,形成所谓的“分子开关”。然后,他们以外力
· 生活中的科学 · 生活中的科学 第五版
烧不坏的手帕
老师拿起手帕,前后展示一番,还让几位同学摸了摸。同学们看到,这的确是一块极普通的手帕。只见老师用木夹子夹着手帕在一个装有液体的透明玻璃瓶里浸了浸,然后把手帕提出来从下面点燃了。只听见 的一声,火苗眨眼间窜了上来,越烧越旺??在同学们的一片惊诧声中火熄灭了,实验结束了,可是手帕丝毫未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兴奋地讨
· 生活中的科学
教室门上的搭扣,常常在关门的时候被门打歪,时间一长,门扣就坏了,出版日期:2008年9月23日 刊号:85112753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牙膏挤完后,把铝壳一扔了之。
针对这些问题我发明了一种新型节能牙刷。牙刷柄用塑料或橡皮管子 精心制成,略同于自行车方向把手,富有弹性,手感舒适。前端有细管和刷 毛部分相通,后端开一个小孔,并可旋上盖子。再将平时使用的半胶体状牙
膏改成液体牙膏就可以边用边挤了。液体牙膏用完后,只要旋开后盖,像打墨水一样添加一次就可再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铝材料,同时也具有节省时间,防止牙病传染,便于携带的优点。
· 生活中的科学 第六版
·异想天开
现在油价越来越贵,汽车的尾气也越来越多,现在臭氧层都烧起了几个
洞,环境也被破坏了。 对了我们可以发明环保汽车,把太阳能电板放在车子上即可以行驶,又
很环保,还不用花不断上涨的油钱。再加上一个地热吸收器,它可以把地热转换成电能。在停车的时候也可以把电积中起来,留着以后用。这样能源就不会消失。这样有人会问如果地热吸收器坏了怎么办。你不用但心这个太阳
· 异想天开 第八版
作文三:《科学家的故事》3000字
5、科学就在我身边
第一课:科学家的故事
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无穷力量,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2.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听过科学家的故事吗?你认识哪些科学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今天老师让你们来认识几位中国的科学家,想看看他吗?出示几位科学家的图片。(鲁班、张衡、、华罗庚、袁隆平)
3、看了他们的图片,想不想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二、老师讲科学家的故事
每故事讲完,老师就问同学们从些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谈谈感受。
(1)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工匠和发明家。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鲁班特别善于开动脑筋,解决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
有一次,鲁班带领工匠建造一座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那时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木料供应不上,鲁班心里十分着急。一天,鲁班从一种野草的叶子中得到启
发,发明了锯子。
据说刨子也是鲁班发明的。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料刨平,把毛糙的木料刨光滑。
鲁班还发明了钻(穿孔工具)、铲、墨斗(画线用)和曲尺等多种有用的木工工具。曲尺是用来求直角的,后人把曲尺叫成“鲁班尺”。这些工具,直到今天,木工们还在使用。
(2) 张衡
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 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 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3)华罗庚
这是华罗庚爷爷1979年在法国南锡大学获名誉博士的情景,他从小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
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这一幅是华罗庚逝世前13分钟在讲台上做报告的情景,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
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4)袁隆平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
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
,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
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
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
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
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
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
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
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
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
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
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
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
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
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
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
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
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
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
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
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
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
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
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
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
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
,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
,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
作文四:《科学家的事迹》17200字
篇一:科学家的事迹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生平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
1
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
2
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
3
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年-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
4
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年-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3月到9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
5
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
6
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7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
8
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
9
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
10
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
11
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2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篇二:科学家的事迹
爱因斯坦的学生时代
艾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父亲是位平静、温顺的好心人,爱好文学和数学。他的母亲个性较强,喜爱音乐,并影响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学小提琴,从此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爱因斯坦的父母对他有着良好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家中弥漫着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气氛。
和牛顿一样,爱因斯坦年幼时也未显出智力超群,相反,到了四岁多还不会说话,家里人甚至担心他是个低能儿。六岁时他进入了国民学校,是一个十分沉静的孩子,喜欢玩一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例如用纸片搭房子。1888年进入了中学后,学业也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
13
当时的德国学校必须接受宗教教育,开始时爱因斯坦非常认真,但当他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后,认识到宗教里有许多故事是不真实的。12岁时他放弃了对宗教的信仰,并对所有权威和社会环境中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并发展成一种自由的思想。爱因斯坦发现周围有一个巨大的自然世界,它离开人类独立存在,就象一个永恒的谜。他看到,许多他非常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时,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于是,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选择了科学事业,希望掌握这个自然世界的奥秘,而一旦选择了这一道路,就坚持不懈地走了下去,从来没有后悔过。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准备投考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学校校长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以补齐功课。在阿劳州立中学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他尝到了瑞士自由的空气和阳光,并决心放弃德国国籍。
1896年,爱因斯坦正式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联邦工业大学。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赫兹等人的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1900年,爱因斯坦
14
大学毕业。1901年,他获得了瑞士国籍。1902年,在他的朋友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爱因斯坦终于在伯尔尼的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技术员。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早在16岁时,爱因斯坦就从书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进的电磁波,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他将看不到前进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间里振荡着却停滞不前的电磁场。这种事可能发生吗,
与此相联系,他非常想探讨与光波有关的所谓以太的问题。以太这个名词源于希腊,用以代表组成天上物体的基本元素。17世纪,笛卡尔首次将它引入科学,作为传播光的媒质。其后,惠更斯进一步发展了以太学说,认为荷载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应该充满包括真空在内的全部空间,并能渗透到通常的物质中。与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牛顿认为,发光体发射出的是以直线运动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冲击视网膜就引起视觉。18世纪牛顿的微粒说占了上风,然而到了19世纪,却是波动说占了绝对优势,以太的学说也因此大大发展。当时的看法是,波的传播要依赖于媒质,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光波的媒质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也叫光以太。与此同时,电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麦克斯韦、赫兹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电
15
磁现象的动力学理论——电动力学,并从理论与实践上将光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认为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从而将光的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统一起来。以太不仅是光波的载体,也成了电磁场的载体。直到19世纪末,人们企图寻找以太,然而从未在实验中发现以太。
但是,电动力学遇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顿时期就已经有了。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入牛顿力学的框架,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遇到了困难。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个恒量,然而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适用于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是否适用于电磁学,例如,有两辆汽车,一辆向你驶近,一辆驶离。你看到前一辆车的灯光向你靠近,后一辆车的灯光远离。按照麦克斯韦的理论,这两种光的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据伽利略理论,这两项的测量结果不同。向你驶来的车将发出的光加速,即前车的光速=光速+车速;而驶离车的光速较慢,因为后车的光速=光速-车速。麦克斯韦与伽利略关于速度的说法明显相悖。我们如何解决这一分歧呢,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
16
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爱因斯坦似乎就是那个将构建崭新的物理学大厦的人。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日子里,爱因斯坦广泛关注物理学界的前沿动态,在许多问题上深入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十年的探索过程中,爱因斯坦认真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特别是经过赫兹和洛伦兹发展和阐述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坚信电磁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使他不安,这就是绝对参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阅读了许多著作发现,所有人试图证明以太存在的试验都是失败的。经过研究爱因斯坦发现,除了作为绝对参照系和电磁场的荷载物外,以太在洛伦兹理论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他想到:以及绝对参照系是必要的吗,电磁场一定要有荷载物吗,
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相对性原理已经在力学中被广泛证明,但在电动力学中却无法成立,对于物理学这两个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不一致,爱因斯坦提出了怀疑。
17
他认为,相对论原理应该普遍成立,因此电磁理论对于各个惯性系应该具有同样的形式,但在这里出现了光速的问题。光速是不变的量还是可变的量,成为相对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问题。当时的物理学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绝对参照系,这是受到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的影响。19世纪末,马赫在所著的《发展中的力学》中,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爱因斯坦与一个朋友贝索讨论这个已探索了十年的问题,贝索按照马赫主义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两人讨论了很久。突然,爱因斯坦领悟到了什么,回到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第二天,他又来到贝索家,说:谢谢你,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爱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时间没有绝对的定义,时间与光信号的速度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找到了开锁的钥匙,经过五个星期的努力工作,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呈现在人们面前。
1905年6月30日,德国《物理学年鉴》接受了爱因斯坦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同年9月的该刊上发表。这篇论文是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狭义相对论所根据的是两条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篇三:科学家的事迹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
18
子上说: 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 嗯 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 煮了! 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 巨款 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
19
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 尤里卡 , 尤里卡 (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20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 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 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诺贝尔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
21
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 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 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 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 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 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
22
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莫瓦桑发明人造金刚石的故事
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这种少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种矿石。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有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钢铁、璃等等。
可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法国化
23
学家莫瓦桑尴地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人们轰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者,在法国,甚至有人称他为 世界富翁 。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6年后。他又发明了高温电炉。不过,莫瓦桑并没有被鲜花和荣誉绊住前进的步伐,在科学的道路上,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孜孜进取。
有一次,莫瓦桑准备进行一项化学实验,需要用一种镶有金刚石的特殊器具。这种器具非常昂贵,因此实验室里的助手们倍加爱护。
早上,莫瓦桑来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时,各项仪器都准备好了,讐找不到那镶有金刚石的昂贵器具。奇怪,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
助手突然惊叫起来: 啊?门好像被撬过了!莫非有小偷光顾?
莫瓦桑仔细一看,可不是,门锁很明显被人撬开过。进实验室前,谁也没有留意到。这么说,小偷看上那昂贵的金刚石了。
这桩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个念头: 天然金刚石如此稀少而昂贵,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刚石,该有多好!
24
可这谈何容易!作为化学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 点石成金 这不过是美好的神话。要想制造金刚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刚石的主要万分并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翻阅了许多资料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至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紧接着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刚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选什么材料才合适呢?还从未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看来,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 弗里德尔在法国科学院作了一个关于陨石研究的报告,莫瓦桑也参加了。
在报告中,查理 弗里德尔说: 陨石实际上是大铁块,它里面含有极先是的金刚石晶体。
听到这儿,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量的金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金刚石晶体呢?
想到这里,莫瓦桑头脑中出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对助手们说: 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陨石里含有向量金刚石,而陨石的主要万分是铁。我们的实验计划是:把程序倒过去,把铁熔化,加进碳,使碳处在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石。
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刚石的实验开始了。没有先例,
25
没有经验,更没有别人的指点,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样。第一次失败了,认真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次再来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的实验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成功了!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那坚不可摧的威力。
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 苏格兰老古董 。
26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
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 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
27
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 发明大王 。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璃灯泡,说: 你量量灯泡的容量。
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 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 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 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28
爱迪生说: 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 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 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 ,那位朋友惊叫起来, 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29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 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 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
30
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是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论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以媲美。同时,爱因斯坦还以极大的热枕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人类命运,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名族压迫和种种种族歧视,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努力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真、善、美融为一体。
199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美国。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活动,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得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31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 1934),原名玛丽 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 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 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 钋 ,另一个是 镭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 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 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
32
奖。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
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 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以后,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是他从来不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有一年,比利时王后邀请他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到火车站迎接。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们也没有迎到爱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报告情况。
33
什么?你们没接到贵宾? 王后着急地问。
我们在火车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见爱因斯坦。
欢迎委员会的人说。
你们马上分头去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
王后吩咐道。
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各处寻找。最后,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又蓬乱的老人 爱因斯坦。他们只得和他一走步行到王宫。
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他: 您为什么不乘我派去接您的车子呢? 我觉得这样步行要比乘车愉快得多。
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参考: 1.
2.
3.
4.
5.
6.
7.
8.
34
作文五:《科学家的梦想》400字
科学家的梦想
科学家的梦想
尊敬的主席:您好!
是您让全国人民有了一个共同的梦——中国梦,每每谈到梦想,我常常会想一些职业,比如:医生、教室、记者、音乐家、作家......在这里,我也想到了我的梦想,我也正在为我的梦想而努力、而奋斗!
尊敬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您知道我们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中,中国梦不是哪一个人的梦想,而是我们13亿人共同的梦,把我们13亿人每一个人的梦想凝聚成一个梦,我想这就是大家期盼的——中国梦。
我从小就一颗梦想的种子,它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理,我每天为他"浇水"、"施肥",这颗种子慢慢开始孕育,发芽,我的这颗梦想的种子里包含着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它一直鼓励着我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去造福人类。现在我非常喜欢看科普读物,因为这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道理,还有值得深思的科学难题,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有时让我不身不由己,爱不释手。
现在,我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长大了要当一名生物学家,我要疾病远离人类,让人们永远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一个普通的学生
2013年7月
作文六:《心中的科学家》2000字
《科学家》杂志
#科学家#是身穿白大褂,戴着厚厚眼镜,顶着一头蓬松乱发的人?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充满神秘感的人?是一手拿着装有刻度盘和仪表的仪器,一手拿着烧杯,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的人?还是平易近人、简简单单的平凡人?参与科学家形象调查,说出你心中科学家的样子。
李日口:每天充满快乐的玩耍科学的人;为了一个秘密至死不渝的人。其实科学家很平凡也很不平凡,在普通人眼中科学家和他们一样每天傻笑,也会为了孩子和妻子闹别扭。但在另一些人眼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世界。我觉得科学家首先是喜欢玩儿科学的人,再就是拥有一些“非人类”的思想而去为这些思想宁肯放弃生命的人。
flame:衣着随便,打扮像个疯子,玩起来像个孩子,拥有强烈好奇心。
吴从申:身穿白大褂,两撇小胡子,郭达一样的发型,嘴角带着一抹自信,神秘的微笑。
丨限量男女灬柔情丶倾辰: 一个风趣的老头。
TAO_桃:有着一头凌乱而长的头发,十分严肃,并随时拿着实验器材。
longjw:眼神专注,有个性的装束,言行具有前瞻性,预测性,不墨守成规。特级特工的气质,帅气男孩。
稚月年华: 言举优雅,表面总是生活在轻淡里,似乎永远有闲情逸致,但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些复杂的公式,永远在不停探索。
孙存: 像抱着自己孩子一样抱着自己的发明物。戴着大眼镜,专心致志。正拿着工具创造发明物。
钟春晖:头发杂乱,一副厚厚的眼镜挂在鼻梁,眼睛炯炯有神,嘴角时不时挂着一抹精明的微笑。衣服较为朴素,为人奇怪却也随和。
浩然:笑起来和蔼,工作起来严肃。科学家的严谨造就了他们规范的行为;科学赐予了他们简便的穿着。
处理器H:1.戴眼镜。2.长相和蔼。3.穿着随便,发型随其自然。4.话少。5.神锐利(霍金例外)。6.不说话时表情平淡,也有的长得爱笑,虽然他可能不爱笑。说起话时手会配合嘴巴的变化而变化(霍金再次例外)……7.完毕。
孙琳: 拥有不凡的风度,遇事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
?冷:科学家应该也谈笑、也幽默、也热爱生活, 他们往往在最平凡的举止中透露出不凡的气度 ,他们往往是充满智慧的、大智若愚的, 拥有真正的思想者才能做到的冷静、谦逊与平和。
蜘蛛夜行者:钱学森穿中山装,袁隆平穿大背心,爱因斯坦穿羊毛衫。该怎么定义好呢?科学家不潮?
猫家小果:反正以前一说科学家,我的脑海中就只有爱因斯坦那样的形象 ……
老甄:就像谢耳朵那样的 ……
叶叶生姿:这是虾米情况?辣个,我心中的科学家,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勇于追求真理,有个性有自我。
九月爱丽丝游梦境:我心目中的科学家是很酷的,像Geek或是很邋遢的理工科狂人,科研中一丝不苟,生活中要么沉默寡言要么个性鲜明的噢。
小雯belinda:我心目中的科学家,是比较严肃的人,理智、逻辑严谨但比较刻板,可能不太懂生活吧……
他们机智过人
二战期间,伦敦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时,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当时正在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的钱伟长仔细研究了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他们古灵精怪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他们多半“患有”严重的职业病
1963年2月的一天,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当时的冯?卡门已有82岁,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一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统忙跑过去扶住了他。
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谢谢总统先生,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他们执着且特立独行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发电机的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知识有着执着的追求,为了一项科学研究,他常常百折不挠,这使得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迷惑不解。
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税务官格拉道斯通,看到法拉第正在做一个在他看来毫无实用价值的实验,便问道:“花这么大的力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回答说:“好吧,不久你就可以收税了。”
作文七:《科学家的信仰》3200字
科学家的信仰
文⊙ 余俊伟 陈加荣(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考察了早期的自然科学家教。而且他们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态度看法的宗教情感,并考察现代科学家的两位杰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出代表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宗教观念。通(一)爱因斯坦的宗教观
过这些考察总结科学家眼中的宗教究竟是爱因斯坦在他76年的生涯中,曾多次什么,并且有什么共同之处。然后指出流坦率的谈论过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关于宗行的两种对科学家的宗教情感这种事实的教与科学的名言也被广为传颂。根据丹尼两种解释的错误之处,最后发现科学家们斯?布莱恩记载,在1927年的柏林晚宴上,认为的宗教与科学的统一之处。当一位客人问爱因斯坦他是否笃信宗教
关键词:科学家;宗教;科学时,他答道:“是的,可以这样说……在所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宗教与科学是有可以观察到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后面,隐相互冲突的,二者没有调和的余地。因而藏着一些微妙的、难于捉摸的、令人费解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也就不应该有宗教的的力量。敬重这些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力信仰。但是,西方很多科学家有着宗教的量,这就是我的宗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情感又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有实际上是有宗教信仰的。”那么这些微妙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宗教日益缺少说服力的,难于捉摸的、令人费解的力量究竟是的时候,宗教方面把这当作是宗教和科学指什么呢?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个创造相一致的证据,并且把它写在很多布道册一切的人格化的上帝吗?在1929年4月24子上广为宣传。但是另一方面则要么粗暴日,爱因斯坦在他回复纽约犹太教牧师的地把这归咎于他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渺电报时明确指出:“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小的哲学家,要么根据这些科学家的只言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片语来说明这些科学家本质上是无神论的上帝,而不明白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的,进而否定他们的宗教信仰。这些解释为有牵累的上帝。”
是否误解歪曲了科学家宗教信仰的真实情那么斯宾诺莎的上帝是指什么呢?他况呢?下面我们就按时间考察下部分科学认为,上帝是唯一的无限实体,上帝和大家的宗教信仰。自然是同一回事。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
一、西方早期科学家的宗教信仰斯宾诺莎把自然当作现实的神,或把神当在整个西方文化思想传统中,对宗教作自然,于是神就不见了,只有自然被肯与科学关系的思考,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定了下来。而斯宾诺莎自己一再坦率的宣于科学思想最初是在宗教背景下开始萌芽称,他心目中的上帝,决不是一个人格化的,有些思想家把科学当作一种通向上帝的上帝。显然这说明爱因斯坦的上帝与一的手段,这给了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强大般信徒的上帝是不一样的。
动力,鼓舞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比如,在对于宇宙的宗教,爱因斯坦从他自己古希腊一些思想家看来,数学的作用,就的体验出发,分析了他们的几个特点:第在于它能涤荡心灵,澄清妨碍认识宇宙秩一,他的有关上帝的观念没有任何拟人化序的思虑,他们认为数学是宇宙布局和结的特点,不再有上帝的旨意要传达,所以构的灵魂。柏拉图把上帝看作是一位最了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形式。比如教堂,烛不起的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人光,牧师等等。第二,这种宗教既然不需则认为数统治着宇宙。这种传统的信仰深要什么教条,也无需要人格化的上帝,因深影响了后来的西方科学家们。而也就不可能有哪个教会来拿它作为中心
二、现代科学家的宗教情感教义的基础。第三,宇宙宗教感的来源是以上我们考察了早期的科学家对待宗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对存在于宇宙中教信仰的看法。但是毕竟那时候宗教的势的那种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表示力仍然对科学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因此有深深的敬畏,而对那种由神来干预事件进可能科学家在表述他们的看法时候有所保程的观念,是片刻也不能容忍的。第四,这留。或者其表明的宗教信仰还受着社会的种崇高庄严的宇宙宗教情感,不仅是科学有形无形的压力,也许不具有普遍意义。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而却同时但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科学逐渐获得了也是创作某些伟大艺术作品的最富于生气主导性的地位,而且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的灵感来源。所以爱因斯坦说,科学家的很大的影响。科学再也不用羞羞答答了,“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就是对自然规律许多人甚至认为科学将会替代宗教。那么的和谐感到的狂喜和惊奇。”
这个时期的科学家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又如爱因斯坦还指出,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何呢?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
我们仔细考察这个时代,科学同宗教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在新的形势下进入了一种新的结盟阶段,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英国著名科学爱丁顿表达过现代物理学必性基础的。这就是说,宗教实际上是给人然使我们更接近于上帝的意思。而诺贝尔们提供了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是必要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普敦也有类似的见解,的,此外它还给人类提供价值目标。在这认为科学和宗教远不存在什么冲突,科学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愈来愈成为了宗教的盟友,我们对大自然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理解的越深,我们对大自然之神也就认识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的越清晰。响。这样理解的话,宗教和科学也就不会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考察二十世纪两位有冲突了,反而是有益的补充。因为科学非常伟大的科学家,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断言“应当是自身的成就巨大,同时又都宣称不拒绝宗什么”,而与此相反,宗教则涉及对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评价:它不能够有根据地谈到各种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普朗克的宗教观普朗克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发表过许多有关科学与宗教调和的论文。1974年,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一封书信中解释了他的宗教信仰,说他本人“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沉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具有人格的上帝,更谈不上相信一个基督教的上帝。”关于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普朗克强调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他认为自然科学和宗教在以下两点上是并行不悖的:第一,存在一个独立于人而合乎理性的宇宙秩序;第二,我们要理解这种宇宙秩序的本质只能通过间接的途径。这样看来,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各自所走的道路,各自所使用的语言,以及采用的方法途径不一样。科学通过测量,演绎归纳,试验等方法去接近宇宙秩序,而宗教则是利用象征等等去接近宇宙秩序。三、结论综合以上对科学家关于宗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观的共同的特点。从以上这些观点来看,在这些自然科学家眼中的宗教与科学关系不同于我们普遍理解的那种关系。对于把科学家的宗教情感拿来宣讲宗教和科学是没有矛盾的,并且来宣讲教义以求说服人们信仰宗教的那些教会来说,无论他们有意还是故意,他们都歪曲了这些科学家的观念。因为这些科学家所谓的上帝明显与他们口中的上帝的含义不一样,他们的上帝按照科学家所理解的标准来说,只不过是迷信罢了。如果按照他们理解的上帝的观念,相信很多科学家都会把他们看作是和科学对立的。所以,这里他们宣称的科学与宗教是无冲突的。正是在他们做出这个宣称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了宗教和科学的对立了。而对于那些主张宗教与科学是完全对立的人来说,他们拿科学家的一些证据来说明这种对立也是对科学家的误解.因为科学家们的确强调了一种宗教般的情感,即使这种宗教情感不是由人格化的上帝或神所引起的,但是折中宗教情感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和宗教所唤起的敬畏感等等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在这之中体现了一种超脱。那么这些科学家们认为的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他们大都认为宗教和科学不是冲突的,甚至是互补的,只不过这里的宗教是他们的意义上的宗教,指的是对那个精奇而和谐的宇宙的信仰,因而在科学家那里宗教和科学就统一于对自然宇宙的解释,这是他们的最高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认识自然的方法,而宗教情感则给他们提供了这种研究的必须的精神因素,并最终提供这些发现的意义以及一种伦理基础.这样宗教与科学就统一在了一起。
作文八:《科学家的故事》2500字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富尔顿——轮船的首创者
富尔顿(1765~1815),美国著名工程师。1807 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譬如,当他帮助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起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 “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
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作文九:《伟大的科学家》11400字
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吗? 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吗?
1---哥白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吗? 以下介绍的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尽人皆知的, 我们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中都从他们那里得到各学科知识的滋养,从中受惠. 但是,教育的根本是要点燃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而不是填鸭似的灌输知识, 更不是学习厚黑的生存之道. 否则,知识再多也是行在生命的黑暗中.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盏明灯. 我们接受他们的科学知识, 更要了解什么是引导他们的智慧,照耀他们生命的光. “假如真有一种科学,能以使人类灵魂高贵,脱离世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 天文学。因为人类果若见到上帝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要感觉到一 种力量,催迫自己趋向于规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认出造物 主,确是真善之源。”------哥白尼 哥白尼 1473 年 2 月 19 日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10 岁丧父,由作牧 师的舅父瓦琴洛德抚养。18 岁时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神学,三年后转回故乡。当 时已任埃尔梅兰城大主教的瓦琴洛德,派他去意大利学教会法规。1497 年哥白 尼被选为弗龙堡大教堂僧正。1501 年他从意大利回国,正式宣誓加入神父团体。 1503 年,在费拉拉大学获得教会法学博士。作为僧正的哥白尼,除了大部分精 力都用在天文学的研究上,也行医和传道. 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相反,哥白尼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信仰上帝的人.他 认为神既然是大能的,就一定用最高效的方法创造物质运动规律。当计算行星运 行轨道时,以太阳为中心计算和以地球为中心计算都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但以太 阳为中心计算要简便的多!这符合他对神的认识,所以他才敢于向教会借用的亚 利斯多的地心说发起挑战! #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们知道真理不会相互抵触,所以如果物理学的理论是正确的,所得的结果必 定由正确的认识圣经得到印证。] [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误,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印 证圣经的准确性。……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 大的理论提出挑战]--------------- 伽利略" 伽利略也是一位几乎人人皆知的伟大科学家,许多人也把他当成无神论科学 家的代表。但实际上,伽利略始终是位极虔诚的基督徒。他发明钟摆,就是在教 堂中祈祷时,看见堂中挂的圣体灯被风吹得摆动而得到了启发。当他用望远镜发 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时,欣喜若狂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惊呆了,我无限地感谢上帝,他让
我想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 楚的事迹!” 他认为圣经与科学并无矛盾。他在 1613 年写信给卡斯德利神父说:“圣经 与自然界都来自上帝圣言,前者是上帝圣神所启示,后者是由上帝之命所造 成……我以为圣经是把救灵魂所需要的真理告诉世人, 这些真理只有上帝圣神的 声音给我们启示了,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能把它们证实的。但是我想并不必须相 信,同一个上帝给了我们以感官、言语和理智,却不让我们去利用它们,而亲自 教导我们万物的事理。其实,靠我们的感官、言语和理智等,我们自己便能求得 许多事理,特别是关于那些在圣经上毫无记述的科学。” 伽利略终其一生常是热诚的信徒,维瓦尼说:“伽利略不但是上帝教徒,而 且是至圣无伪的。”他让他的两个女儿入会修道,长女采莱德修女在他困难中给 了他很大的帮助。他的姐姐也是修女。 #2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感谢你,造物主和上帝,因为你已在你的创造中给了我这份喜乐,我在你手 作成的工中喜乐。现在,我已完成我蒙召应作的工作。在其中我已尽用了你赋予 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狭窄的心智对你无限丰盛的理解,我将向那些将要读到 我的话语的人彰显你的工作的伟大” ---------凯普勒 开普勒虔诚的信仰上帝,他认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一定是按照完美无缺的数学 规律来缔造整个宇宙的,完美的宇宙一定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所以他经常沉 浸在摆弄数字的游戏的乐趣中。 根据他老师,著名神学教授兼天文学家第谷留下的一些资料,他计算出了 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当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狂喜,说:“我终于理解了创世纪中
上帝的话语,我沉湎在神圣的狂喜之中……我的书已经完稿。它不是会被我的同 时代人读到就会被我的子孙后代读到──这是无所谓的事。 它也许需要足足等上 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正如上帝等了 6000 年才有一个人理解他的作品。” 开普勒还写过一些关于上帝的神学著作,只是没有见到中文版本. #3 jw615 在 2009 年 10 月 6 日 19:44 说 , 十六岁时读了一本关于科学和宗教斗争素材的人文读物, 对科学家因为坚持 科学发现而与教会做的不对等的斗争并为坚持科学成果而被宗教审判甚至活活 烧死,这对当时的我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在其后的几年都无法对宗教 的形式抱有好感,也正是那几年开始理解中国传统比之西方更加理性之处。直到 后来读了梁漱溟的真宗教之真必要,才又有新的认识。宗教史人性中宗教情感的 一种外延,比之正的宗教对人心的善诱,没有宗教下的人类其实更接近毁灭。这 是一个否定之
否定的过程。 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年被烧死的所谓"科学家"其实根本就没有,他的死不 是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许多人一定会说,你睁着眼睛说瞎话,布鲁诺不就是被教会烧死的科学家吗? 可以说是,更可以说不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 当时根本就没有科学家的称呼,因为那时候科学还没有正式产生,还没 有从神学院里独立出来,没有独立的科学怎么会有独立的科学家呢?但是从事科 学研究的都是神学家或者神学生,布鲁诺本人就是一个神父,就是说,被烧死的是 作为神父的布鲁诺,而不是作为科学家的布鲁诺.西方的或者说现代科学是在神 学家们对于科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繁杂和取得相当多的成果的时候才 从神学分出来的. 第二 布鲁诺不是无神论者,他虔诚地相信他心中的那个上帝.他之所以被烧死, 不是因为他赞成日心说,而是他对上帝的认识与主流教义严重冲突.他的思想很 象今天的自由派神学观,在今天看依然很成问题,但他们可以自由地保留自己的 看法,而在当时却为教会所不容,但这不等于是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第三,布鲁诺所有的"科学"知识,所有的研究经费,都来自神学院的教育和教 会的支持.他的研究结论虽然与教会主流理念冲突,但他的成果却与教会有份.无 论正确与错误. 第四 布鲁诺被最终烧死,虽然不幸,在今天看很残忍.但是在当时却是普遍认 可的死刑方式.就象中国的凌迟更为残酷而直到 19 世纪初人们却仍然认为合理. 同样,今天人们多数认为枪毙人很正常,但在西方很多国家或者中国的将来人们 就无法再容忍这种死刑.都是一样的道理. 况且,布鲁诺的死经过了严格的司法程序,案件审查和法庭辩论经过了长达大 约 8 年的时间.当事人双方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真理的执着和对形式正义的 追求却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直到今天,我们的司法体系还达不到宗教法庭在 那种情况所实现的理性化与公平性。 第五 布鲁诺之所以敢于反抗权威,来自他对自己以为真实的那个上帝信仰的 虔诚,和愿意为之献身的宗教热情。 布鲁诺说过:‘人不能象蚂蚁那样生活,人追求自由和信仰是为了更象人一样的 生活’ 所有那些没有信仰, 愿意象蚂蚁那样生活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布鲁诺的从容赴死 的,也没有资格将布鲁诺归入自己同类! #4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们应把上帝的话——圣经,视为至高无上的哲学;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 之信而有征,实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 宇宙间一切有机无机的万象万物,都是从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来;他是无处不 在,无所不能的;他在这无量无边,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凭其旨意,运行万 物,
创造万物;并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众人;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 乎他。 ------牛顿 牛顿的父母都是请教徒,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去世了。 等到牛顿出生时,家徒四壁,母亲哈拿无钱去购买营养品来喂养这个早产儿。 才死了丈夫,眼看惟一的孩子也要死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母亲想起圣经上也有一 个名叫哈拿的女子,曾在困苦中向上帝祷告:“你若垂听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 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你。”(《撒上》1:11) 牛顿的母亲,便发出了同样的祷告。 母亲的这一祷告,奠定了牛顿一生的 信仰的基础。牛顿始终认为,上帝让他活下来,一定是有些事要他去完成。他常 与母亲一同祷告。1662 年,他大学二年级时,在课堂笔记的空白处,写下了: “上帝啊!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 且因为敬畏你, 而不畏惧人。” 1661 年,牛顿进入英国着名的高等学府剑桥三一学院。牛顿是个穷学生, 母亲存的钱只够付学费,他必须为老师做实验的助手,才能赚取生活费。如此无 意中使他接近当时剑桥的优秀教授承袭了这些教授一生的研究精华, 成为牛顿後 来的名言:「我看的比别人远,是因我站在巨人的肩头上。」 就是这样而来的。 这些“巨人”中,有一个名叫亨利·摩尔(Henry More)的教授,给予了牛 顿极大的帮助。 摩尔是着名的数学家, 也是虔诚的基督徒。 凭着老师的敏锐直觉, 一下子发现了牛顿的与众不同。他於是给牛顿“开小灶”,并长年提供这个穷学 生生活费。他还告诉牛顿: “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目的,是要人认识他,寻求他,感谢他。若有人轻看 这世界奇妙的受造物,要看到世界所没有的才算神迹,那是自大。”“教育是一 种道德与思考的培育, 而道德的准则来自上帝。 因此教育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 ” 牛顿因为家里贫穷,仔细记录他的支出,他认为「用钱谨慎将是基督生活的基本 学习」。 牛顿经常在日记中或课本空页写下自己的祷告, 有些记载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中。 他写道: 「企图光以迫切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 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 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於人性的懦弱。」 牛顿和他的室友魏克金斯经常在 校外分发圣经给穷 人,向他们传福音,购买要分发的圣经成为牛顿学生生涯中 除了房租与伙食费外最大的花费。
他习惯於在花园长时间地祷告和默想,习惯於在信仰中思索科学,在科学中沉思 信仰。他坚信因为有神掌管宇宙,所以宇宙才是有序的,科学家们才有研究科学 规律的可能性。万有引力的发现,就要感谢牛顿的这一思想方式。 据牛顿的好友史
塔克利说,他确实是由花园中一个掉落的苹果想到了万有引力, 以致於苹果後来成了万有引力的标志。但是,苹果,以及其它任何的水果,都不 能保证牛顿一定发现万有引力。真正导致牛顿有此伟大发现的,是他的信仰,以 及他在花园中祷告和默想的习惯。 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Manuel),1968 年在他所着的《牛顿传》中写下: “近代的科学是源自牛顿对上帝的默想。” 他的成名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只记载牛顿的科学发现,也反覆提到他的 「机械论」与神的关系,他说真神与假神的差别是假神没有掌管宇宙,没有不变 的旨意,没有最後的判决,属於必朽坏的受造之物。书中不断提到「掌管」 (dominant)这个字,他认为这是神的属性里,最神圣又是最奇妙的,让寻求他 的人可以明白;机械论做为神掌管宇宙的法则,是神摆在宇宙里让人明白他能力 的法则。 他写着: 如同生来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与全能。神的 形像没有人看到丶听到丶接触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 我们 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他,他仍在掌权,我们都在他的掌管下。而假神没 有掌管的权柄,没有永远的看顾,没有创世的起初,不过是虚无丶有限,与大自 然一样。... 因着神的掌权,我们称他是主(Lord)。我们是他的仆人,不过是 有限与不完全。 牛顿身为杰出的科学家,喜欢公开表白自己的信仰,又不擅长与人交际,喜 爱独自安静地工作。引来一些人对他的攻击。1692 年,日内瓦来的拜特教授大 力抨击牛顿,“牛顿的万有引力是来自对宗教的默想,而非科学的发现……他必 须撇清,如果这是科学就不要写到上帝如何如何,如果是与上帝有关的就不要放 入科学范畴”。 牛顿在一生中也有过长达 9 年的信仰动摇期(1698~1707 年)。後来有许多 人要证明牛顿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就是引用牛顿这段时间的言行。 时间往往是最佳的疗伤剂。牛顿从苦境中转回, 他的信仰又逐渐坚固,并 且能区分信仰的真实与偏激,能够分别顺服在圣经真理前与在人话语前的不同, 且重新思索物理丶数学与光学。牛顿晚年,名满欧洲,被英王封为爵士,且身任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长达二十几年,直到去世。他最爱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他曾 对他的小侄儿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麽看我,对我而言,我只是一个在 海滩上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只比较漂亮的贝壳, 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发现的石头丶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牛顿死於 1727 年 3 月 20 日。他写下:“不管任何环境
下,要守住耶稣基督 救赎的真理与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 #5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信心,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 心的呼召,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热心(enthusiasm),这是最好的字,由 En 及 Theo 合成:En 是里面,Theo 是神。真正持久的热心是因为上帝住在我的心里” ------------巴斯德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的创始者。他发明 消毒法,对人类医疗卫生贡献极大。又在防治瘟蚕病、促进法国蚕丝业的发展立 下丰功。 他对上帝和福音都有坚强的信心。他说过,“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 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 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肃然敬拜了。” 他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祷告。在巴斯德的时代,有人认为生命可以由 无生命物质产生,即“自然发生论”。作为证据之一的是腐败生蛆现象。出於他 对神的信仰,他不相信非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相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则的作者。 因此他认定腐败生蛆现象不是无中生有的生命现象, 而是腐败无里边本来就潜藏 着某种生命。 经潜心研究,他发明了消毒法,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年老时,他回 母校讲演时说,他一生面对极大反对、却能节节胜利的两个原因是:“信心,相 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心的呼召, 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热心(enthusiasm),这是最好的字,由 En 及 Theo 合成: En 是里面,Theo 是神。真正持久的热心是因为上帝住在我的心里” #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只有圣经才能使国家社会蒙受最大的福祉。」 「有两本摆在我们面前的书可以让我们研究,它们可避免让我们陷入错误之中。 第一本是圣经, 它向我们启示了神的旨意, 然后是大自然, 它表现出了神的能力。 」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1561-1626;Francis Bacon, English)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 原则-科学归纳法的哲学家, 被称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 1620 年发表《新工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培根本人也是基督徒,发表过 著名的“论无神论”,坚定地反对无神论,指出无神论的谬误,奇怪的是这样一 个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被称为无神论者。 以下来自他的《论无神论》--------------我宁愿相信圣使徒传、犹太经典和《古兰经》中的一切寓言和神话,也不能 相信这宇宙是只有躯壳、却没有一个作为主宰的精神和灵魂。所以,上帝无须显 示奇迹来反驳无神论。实际上,宇宙中所存在
的自然秩序,已经足以驳倒它了。 一知半解的哲学思考把人导向于无神论,但是对宇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却 必然使人皈依于上帝。因为只有从表面上看去,这自然界中的万物才是偶然和不
相关联的。可是只要深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万物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因果联 系,最终只能导向一个总的宇宙原因——这就是神。 尽管无神论者反对宗教,可是他们本身也在传播一种宗教——这就是否认神 的宗教;另一方面,许多无神论者为有人信仰神而痛苦、而争论——但既然根本 没有神,你又何必还要为此而痛苦、而争辩呢? 在肉体方面,人类与野兽无异,如果在精神上再不追求神圣,那么人与禽 兽就毫无区别。所以,无神论无益于人性的净化和升华。......当人心胸中具有 一种神圣的理想和信仰,那么就可以激发出无限的意志和力量。这种意志和力量 假如不依托一种信仰,就不可能产生。正因为如此,无神论是可憎的。人性本来 是脆弱的,而无神论更从根本上摧毁了人在内心中战胜邪恶的精神力量。不仅就 个人而言是这样,就民族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法拉第(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教会长老、皇家学院教授、皇家学会会 员) 我的一生是用科学侍奉我的神 对学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他是享有“电学之父”美名的伟大科学家;但对属 灵追求的人来说,他可说是伟大、朴实且有生命力的信仰前辈。他虔信圣经,并 是伦敦一教会的兼职传道人和长老,侍奉活跃。他按时参加主日崇拜,每月讲道 多次,遗留至今的讲章有 150 篇之多。他相信神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 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神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 的发现。他虽然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他认为影响他一生最深的,是对基 督的信仰。 法拉第出身贫困。他对贫困有这样可贵的看法:“我生长在铁匠之家,我是 铁匠的儿子,我的一生是活在那位大铁匠(指神)的锤炼中。”“贫困在我家没有 留下丝毫痛苦的痕迹,反而使一家人更亲密。在父母的心中,贫困是神的祝福, 不是诅咒。”他对科学能有执着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都源于他天上和地上的父亲 对其无可测度的陶塑和影响。更难得的是,他说:“人面对奖赏,不因而改变他 应走的路,就是他最大、最好的奖赏。”。 他以丰富的感情和诚实面对科学的成就和有限,以完全的谦卑和渴慕面对神 的奥秘和无限。他在乐观地生活,帮助受压者,艰苦地求知,严谨地研究和对耶 稣的信心上,是大家极好的榜样。从他的生命中,可清楚地看到他的谦卑,即使
他发现了许多不知的领域,他仍说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他在对学生讲课前, 先有 30 分钟的时间跪在地上祷告,期望自己在正确的根基上讲论。 法拉第说:“相信耶稣的神性和救恩乃是神的礼物,遵从耶稣的大使命乃是 信心的确据。”他坚信圣经的真理,说:“人既有这一部美好的圣经作指引,为 什么还偏行己路以至迷途呢?”“惟有圣经,不加不减,是每人在各样境况中独 一充分的向导。”他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尤喜欢读《约伯记》。他用过的圣经,
留下许多细心读过的记号。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 说的,我们也不应说。” 法拉第在病危时,记者问他死后的生命作何理论。他回答说:“什么理论我不知 道,只知一件事:‘我的救主活着。’因他活着,我也要活着。”记者请他针对 灵魂和死亡,提出他的推论,他震惊地说:“我不懂得推论,也不接受推论,我 确知自己将安息在极为实在的处所。 ”他临终时, 有人问他在想什么, 他回答说: “我的心灵很平静。”并引用圣经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 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 1:12)他临终前最后一句遗言是:“我的 一生是用科学侍奉我的神。” #8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他是位天主教 神父,曾担任捷克布尔诺市莫勒温镇的一所修道院院长。 1865 年,他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遗传单位(现在称“基因”) 的概念,确立了遗传基本原理,以后称为孟德尔定律,他是通过培育豌豆开创了 遗传研究。这个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创造论的正确,否定了进化论。他说:“基因 特征并非后天获得,而是其亲代就有。”这是进化论学者最不爱听的话。 进化论者认为“种”的形成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 但孟德尔以科学实验证 明“种”的各异是由于内在遗传物质的天赋结构不同。生物学家纳尔逊写了《各 从其类》一书,有力地说明一切都是神创造的。孟德尔看后大加赞扬,说:“如 果达尔文先看了纳尔逊的书,他大概不敢出版他的《物种起源》了。”从事果蝇 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摩根,原本是进化论的忠实支持者,但他读了孟德尔的研究 报告, 竟然启发他构思出最经典的果蝇实验。 并成为进化论的坚定反对者。 因此, 科学界流传一段著名佳话「上帝创造了果蝇,摩根彰显了这个创造的目的。」上 帝也使用孟德尔,彰显他创造生命的语言,孟德尔孤寂奉献的一生,是在信仰中 获得支撑的力量。即使在豌豆园最不显眼的角落,也能燃起生命的法则,
在微小 的花丛间,也能为科学创造崭新的领域。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当时,美 国总统克林顿、医学院院长克林斯(这个计划主持人、美国遗传学家、博士、教 授、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和文特尔(美国基因学家、博士、教授、 国家基因改良组中心主席)在成立宣布仪式上表示:“今天,我们正在学习神创 生命的语言(指基因)。”并把基因形容为“人类有史以来所制造的最重要、最奇 妙的图谱”。基因的发现,给进化论以致命的打击。 由于孟德尔的发现对于进化论不利,因此受到无神论的苏联抵制。1948 年苏 联召开了上千人的全国农业科学院会议。李森科在会上大肆宣扬米丘林生物 学”,并狂称这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学说;而把当 时正在兴起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打成了反动的、唯心主义的、为宗教服务 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李森科在大会上得意忘形地宣布,这次会“把孟
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从科学上彻底消灭掉,是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伟大的 节日”。 而今天, 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已被全世界接受; 人们几乎把米丘林学说忘了, 很多年轻人甚至可能不知道有过这种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的学说 #9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信主耶稣基督,他至善无比,他的教训乃是无上的圣道。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美 国建国元老,参加起草美国《独立宣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他深刻明白,人活在世上,是为神而活,应处处荣耀神,服务人类。他对世界的 贡献竭尽全力,时时在动脑子。他是美国第一位学者和第一位哲学家,创建了美 国哲学会,也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驻法国)。他发明了避雷针、口琴、摇椅、 路灯、双片眼镜、颗粒肥料,他是政治漫画的创始人和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 创建人,发现墨西哥湾的海流和感冒的原因,首先提出夏季作息时间,四次当选 为州长,制订出“新闻传播法”,最先绘制出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了电和放电的 同一性。他是美国最早的警句家,美国第一流新闻工作者,《简易英语祈祷书》 的作者,英语发音的最先改革者。他发现人们呼出的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 楚北极光,被誉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创设了近代邮信制度和消防组织,设 计了富兰克林式火炉和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想出广告用插图,创立了美国民 主党和议员近代选举法。他的自传是所有自传中最受欢迎的之一,仅在美国和英 国就重印了数百
版,现在仍为人们所喜爱。 富兰克林的四点信条是: ①我信神,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他应受万人敬拜; ②我信我们侍奉的神的道,最好的方式在于爱神和爱他的儿女; ③我信灵命永在,凡行善者,必得好报; ④我信耶稣,他的教训至善无比,基督教乃是至高无上的圣道。 当有人问他做政治家的秘诀,他回答说:“如能用基督教的道理从政,便能 使世界政治面目一新。”他呼吁大家把各人的私心放下,建立一个好国家,不单 造福子孙,全人类也可看到一个民主成功的例子。美国建国之初,政法两界的人 都是基督徒,在建立美国的制度时,完全基于圣经的原则。论到科学,富兰克林 说: “科学的目的在于寻求神的作为。 人所能知道的, 只是神创造的一小部分。 ” 富兰克林认为基督教对国家和人生有重大的关系。当美国制宪时,常常发生 困难,有一次他在会议中对大家说:“我们已研讨过古今各国不同的制度,发现 他们都不能适合我们新的共和国, 为什么我们不谦卑地祈祷, 求‘众光之父’(雅 1:17)给我们启示和智慧呢?”基于人的理智和容忍是有限度的,他极力主张在 议会举行会议之先,先向至高的神祈祷。他说:“当我们最初与英国抗争时,我 们历经艰危,天天在这个会议室举行祈祷,求神保佑,而且我们的祷告,都蒙神
垂听。在此,凡是参加过革命运动的人,都能时时看到神如何眷顾我们的事实。 我们所以得享今日的平安和福乐,饮水思源,实不应忘记我们恩慈的天父;难道 我们从此以后,可以不要神帮助了吗?我涉世较深,经历较多,我越加体验,越 相信神是在掌管人类的事务。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 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太 10:29)。一个国家,岂可不需要神的帮助呢?圣经上 又说:‘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 127:1)我深信 此理,如果我们不求神的恩助,则我们一切的努力,不仅徒劳无功,且将重蹈建 造巴别塔的覆辙。基于上述理由,我提议从今以后,我们在每天开会之先,应作 祷告,求神赐恩,指导我们的会议和思想。” 当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无神论政论家潘恩把其所著《理性时代》一书的原稿 请富兰克林校阅,富兰克林答复他说:“我已细心拜读大作,你否认神的护理, 乃是根本推翻了宗教(指基督教)。这样便是教人不必敬拜神,也不必祈祷求神保 佑;而且可为非作恶,无所顾忌。据我的意见,你的议论,虽是非常动人,会使 少数人附和你; 但不能改变一般人的意见和态度, 其结果必贻害众人, 自食恶果, 因为如果逆着风吐唾沫,结果是吐
在自己的脸上。所以我对你的忠告,乃是速把 尊著付之一炬,以免纵虎归山,残害他人,后悔莫及!” 富兰克林在他兄弟逝世后,写信给死者的继女。信的内容如下:“我与你共 同悼念,我们丧失了一位最亲爱、最有价值的亲人。但照神意和自然规律,一旦 灵魂开始真实地生活,肉体就要摒弃不用。死也者,不过是萌芽状态,生之准备 也。人不到死,不能说完全生。那么天堂里不朽的人中新生一个婴儿,这群人的 幸福社会里多添了一位新分子,我们为什么还要悲伤?我们本是灵,肉身是借来 用的。肉身给我们快乐,帮我们求知,造福人群,这本是神的大恩。等到它不合 这些用途,给我们的是苦而不是乐;不帮助我们,却成为累赘;失去原来赐给我 们的用意,能把它摆脱,同样是神的大恩,死就是如此而已。我们有时宁可局部 死亡, 反而算是明智。 一只血肉模糊、 痛不可忍的手足既然复原无望, 宁愿割断。 拔牙的人毫无顾惜,因为痛和牙是相连的;摒弃整个肉身的人,立即脱离一切痛 苦和痛苦疾病的根由,原来肉身不免痛苦是能使人受罪的。你的继父以及我们自 己都同被神邀请,升天去享永乐。他的席位最先摆好,所以在我们之先赴会,我 们如果同时出发,当然不很方便。既然我们不久也要跟踪前往,而且知道在那里 找得到他,那么为什么要伤心呢?再会。”真正的基督徒对肉体的死亡抱乐观的 态度,随时准备去见神。保罗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 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 20:24) 富兰克林临终时,有位怀疑圣经真理的少年去拜访他,请他指教,他对这位 少年说:“少年人啊!坚信圣经,熟读而体行之,你必终生得益受用。”还有人 问他:“现在你有什么臆测?”他回答:“我不作任何臆测,我死的时候绝不会 躺在臆测的枕头上,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他自撰碑文:“这是富兰克林的遗 体,像一本破旧的书被虫蛀蚀,但此书本身永不磨灭,将来仍由原书至高的作者 (指神)修订重版,焕然一新。”信奉真理的人,必受天佑。
作文十:《科学家的责任》8600字
劳霸
科学家的责任
◆周光召
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些有关科学家和科学
组织责任的话题。
毫无疑问,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是与他或她的个人价值观以及在历史、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伦理道德观紧密相关的。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科学家所应遵守的
成功地运用它们来改变世界,智慧创造知识。努力探求“真,善,美”,创造出了人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人类的文化宝库中。科学和艺术是知识体系中最具创造性和最活跃的部分。它们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深深地植根于人们探寻“真,善,美”的过程中。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能改进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并促进人类向完美境界的不断进步。所以我相信。科学家的第一个责任是发展科学,探索自然的真与美,培养创造性,在为“真。善,美”而努力的社会中成为主导和典范。
科学的目标是去发现那些导致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基本的动力学规律。人们的探索活动专注予自然或社会.或者两者都成为研究的目标。而作为探索活动的最终研究成果则不可避免地会对此后的
有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共识。在我看
来,科学家的责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对科学自身健康发展的责任;第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
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第三,确保全人类的长远利
益,促进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繁荣和稳定的责任。
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人类是一个迟到者。
几百万年前在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分离后,人类与黑猩猩的DNA碱基对的差异已经很小。然而,人
类在过去数万年中所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而黑猩猩在同一时期的变化却微乎其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地球也被改造得不像自然界原初的模样。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但总体来说,人类在曲折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人类之所以能取得较为快速的进步,有赖于其独特的发现新事物的智慧和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类,也只有人类才能够理解和掌握控制自然运行的法则并
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关注科学家对自然和社会所承担责任问
题的重要性。
作为科学家。我们分享孕育着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括追求真理、客观求实、诚实、怀疑精神、公开、公平、思想自由、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不带偏见,有自我批评精神,可信赖、笃信真理、准确、自主、友好和充满责任感。这些核心价值观已经帮助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产出的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家。它们也帮助科学家预防和抵制一些发生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不正当行为。只要这些核心价值观在科学共同体内始终保持强
周光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北京
100864。
势。科学和科学家就会被他们所服务的社会作为道德良心和诚实可靠的代表而备受尊重。
与此同时.我们与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分享一系列公共的伦理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基于对人们的行善意
zh伽GtIan咖∞:PⅢfe880r'M咖berofcbjne∞Acad鲫y
Pr髓id衄tofChiMAssoci8ti∞f'orscience蚰d7IkhnoIo盱,
10【撼64.
0f
Sci曲ce,Beijing
2004年7月(56卷4期)
万方数据
●
案藏
志,而不论他们的国籍、宗教信仰和经济状况的不同。我们同时有责任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保持可持续发展。我们对自然和人类的责任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增加。
在科学和技术基础上不断成长起来的市场活力正驱动着一个复杂和快速变化的世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必须防止科学研究成果被滥用。即使从事最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也必须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最终会对自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原子弹的制造和生物武器的发展非常鲜明地表明纯科学研究也会对自然和社
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前者源于对原子核的研究,后者
源于对某些细菌和病毒的研究。
科学家不能否认。恐怖分子或其他犯罪分子蓄意利用他们的发现来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挑起军事战争和非法市场竞争,滥杀无辜和破坏环境,他们自己也有直接的责任。如果科学发现被滥用,那么,我们在原子能开发、空间技术、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就会演变成巨大的危险。新技术和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不管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都会在稍后或立即显现出来。做出发明的科学家以他们个人的观察和猜测能够预测到这些影响,如果他愿意.甚至能帮助引导这种影响朝有利的或不利的方向发展。正如日本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在1982年所指出:“在过去。科学家被允许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专业上;但现在不同,他必须仔细地检查他的研究成果对这个世界可能带来的后果,他必须承担告知和警告人们这一后果的责任。而不论这一后果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他必须承担责任的原因是因为他比任何一般的人都事先更深入地知道他的发现所可能带来的后果。”
倘若受制于政治势力的影响或受获利原则的市场可的企图,科学就很难被认为是一项伦理的、道德的、我们都知道科学充满着好奇和创造性。伟大的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对人们的生由此。我们面临着一个真正两难的困境。作为文
万
方数据《科学》(双月刊)
化发展的一部分,科学应该被允许自由地发展,而不应对其加以限制。但是我们能承受这样一种可能的后果吗?即一个出自自由的研究成果被滥用而导致具有更大潜在性的破坏。在当今世界.战争仍然是解决国家间纠纷以及那些野心家获取霸权和发不义之财的主要手段。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以限制部分研究项目及其应用,而这些项目的应用有可能被滥用,尽管这些项目是经科学家和科学组织仔细核查和公开辩论过的。我们很高兴看到大多数科学家和科学组织支持被许多国家所接受的禁止克隆人但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原则。为保存人类已有的成果和人类的进一步进化,我们应当学会在和平和相互尊重的环境下共存。我们必须遵从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德国的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的训导。中国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国的康德说:“每个人应该将他自己和别人总不只当作工具,而应该当作目的本身。”
许多科学家乐于从事与公众的沟通工作,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将这一义务视为负担。但如果科学家想要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并保持公众的信任和尊重,那么关心和参与使科学知识得到更广泛的公众理解和使用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科学家的任务不只局限于告知和教育社会,还应该使世界变得更少有危险、更少受到破坏、更安全,也比以往更繁荣。因此,对每一个科学家而言,其不断增加的一个责任就是准确和有效地说明新知识和新发现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对公众利益有所贡献。他们有义务引导媒体和社会以预防他们的发现被邪恶目的所滥用。同时,他们不应当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经仔细核查和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完全保障的情况下匆忙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如今.科学家起着保护环境和发展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未来的世界可能遭受严重破坏,甚至由于科学研究成果被滥用而遭到完全毁灭。科学家和科学组织有义务充分意识到自己对人类所肩负的责任。
避免有害只是我们责任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有益于人类的工作。联合国千年发展项目建立了到2015年世界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一个也许是缩小贫富差距、缩小拥有新知识与缺乏新知识群体间的差距将主要依赖于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知识向贫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能享受由新知识所带来的同等利益。人们获取必要的自然资源的机会也是不最重要的目标是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与贫困作斗争、穷地区的广泛传播。
均等的。他们缺乏相关的如何实际合理地利用其资源
经济的利用,加之科学家渴望得到社会上和专业上认进步的和无害的事业。
学发现是不可预知的,它们是天才和灵感的结果。对科学发明而言。科学和科学家的自由是最基本的,而这一自由必须得到保护。
活,或对涉及到邻国间、区域间,甚至不同种族间利益等全球问题可能带来有害影响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自由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则,并提出相关科学家和科学组织的责任问题。
●
赞霸
的知识和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如今已变得越来越大并在不断增加,这些已经在世界局部地区造成了新的严重的社会紧张关系,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冲突和军事对峙。
贫困阶层正在为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而努力,他们从自然中榨取每一点能赖以生存的资源。边远地区的森林砍伐、沙漠化、土壤腐蚀引起的生态灾难和许多城市社会问题都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富裕阶层的人们似乎对他们已经较高的生活水平并不满足,通过日益增强的市场推动力,他们不断地追求更奢侈的日常生活。其结果是过分地消耗能源和浪费自然资源。这一现象现在甚至也发生在中国的富裕阶层中。而中国仅仅是一个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
学大众化理解的公众教育、终身教育和法制道德教育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共同繁
荣至关重要。科学家有大量的机会和社会其他成员一
起来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同样。人类的一些主要活动如音乐、文学和其他形式的严肃艺术也是不可分割的。这些成就应该被全人类所有阶层的人们所共享。
不断增长的科学全球化趋势使得科学家之间的沟通更方便了。在一些对整个地球公民都有影响作用的全球性问题上,科学家群体通常比政治家有着更客观、更全面、更负责的观点。科学家依靠的不是权力、不是
金钱,科学家依靠的是独立客观的观察与研究。是科学
的分析和严谨的判断,进而达成在同行内经反复讨论和辩论过的共识。未来。许多国际争议将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问题,如跨边界的淡水分配方案、全球环境保护问题、寻求控制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等。只有在平等、客观和科学的基础上充分交换意见,一个为各方所能接受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被确定。所有国家的科学团体应该团结起来,为我们这一星球上居住者的共同及长远利益而一起努力工作。我认为这才是科学团体应该肩负起的有益于人类的最重要的责任。
(本文为作者于2004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科学的生态”圆桌会议上的英文发言稿。编辑作了翻译工作,并经作者审定同意发表。)
家,从现在北京、上海道路上日益增多的私人豪华轿车
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在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这些过渡消费将必然导致其环境的灾难性退化。帮助贫困阶层提高他们的生产率以及生活水准,教育富裕阶层在一个更美、更绿的环境中享受一种更少污染和浪费的健康生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俭必须体现在所有生活方式和自然资源的日常管理之中,只有这样,自然提供给我们的不可估量的资产才能被保护好并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当今掠夺式的生产消费模式必须得到改变以有益于我们未来的福祉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其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于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提高人们的知识和总体文化质量水平。旨在加强科
关键词:科学家社会责任科学伦理
可持续发展
扫撼
科克等人选择了五棵高大的红杉进行试验.其中包括地球上已知最高的
低了光合作用。水分输送对树木进一步生长起到决定性影响。
对叶片方程参数所做的高度梯度的回归分析,科学家预测出在没有外来机械损伤的情况下,树木最高可生长到122~130米,接近目前所知的树木高度的纪录。假如结论正确。则世界上现存的最高的树木,树龄超过2000岁,仍然有继续长高的可能。据观察,那些红杉仍以每年0.25米的速度生长.这进一步验证了科克等人的理论的正确性。
f晓英)
树木可以长多高
据英国^协啪,2004,4勰:851
报道。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生物科学
“同温层巨人”。高达112.7米。研究人员在超过100米高的树顶测量数据.发现了限制树木高度的几个因素:100米以上水分输送过程中水柱压力的最大值与栓塞值很接近:红杉叶的稠密度极高,显示生长活动已明显减弱;光合作用减弱;C0:浓度在树木顶端降到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土壤水分充足。但由于重力的作用和路径长度的阻力。树顶的叶子缺水状况与极端沙漠条件下的植物相似。限制了树叶的扩张,降
系和梅里亚姆一鲍威尔(Me耐锄一
PoweU)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克(G.W.K0ch)及其同事,对加州北部温带树林中的红杉(redwood)进行研究,定量地回答了树木生长的高度极限和制约它生长的因素。
万方数据
2004年7月(56卷4期)
●
科学家的责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周光召中国科学院科学(上海)
SCIENCE(SHANGHAI)2004,56(4)3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余淼淼.王滨.YU Miao-miao.WANG Bin 二战时期德国科学家述评——对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哲学思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样板.在二战时期,面对希特勒的强权,德国科学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从科学家社会责任角度,可将那时的科学家分为四种类型,即终极关怀型、价值中立型、相对价值型和责任丧失型.目前对科学家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仍存有争议,但无疑,大科学时代强调科学家必须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是极其有必要的.
2.期刊论文 肖德武 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5)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当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既包括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学发展这一最为基本的传统内容,又有与时代发展有关的新内容.在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方面,科学家一要推动科学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建设事业,二要避免科学应用可能带来的伦理冲突.在与非科学倾向的斗争中,纠正错误认识,弘扬科学精神,揭露和抵制伪科学,也是现代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学位论文 李炳昌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社会责任思想 2006
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社会责任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如何理智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不单纯是严格的知识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科学具有强烈的社会历史性,是现代社会进步所依靠的最重要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所以,科学家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即是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科学的内在含义。本文就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论点从如下几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阐述爱因斯坦的科学的价值思想。爱因斯坦从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切身感受到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具有实用价值和超功利的精神价值。但是,由于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导致科学带来了负面效应,由此促使人类对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觉悟。其次阐述爱因斯坦对科学与伦理关系的认识。在他看来,科学思维无所谓善恶,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及其成果的应用,是渗透价值的。所以,从根本上看,科学与道德并非泾渭分明,科学必定与道德完美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接下来本论文从正面论述“科学家社会责任”概念的本质内涵。三位著名学术大师贝尔纳、默顿和B·巴伯对“科学家社会责任”进行过深刻的探讨,但他们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明确地从科学的内在含义去界定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然而,根据爱因斯坦的观点,无论从科学作为知识成果来看,还是从作为社会活动及其社会功能来看,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都包含于科学的内在本质之中。本论文着重从科学的社会运行、科学活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进一步阐明爱因斯坦的关于科学家社会责任是科学的内在含义的重要思想。本论文第四部分论述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表现的思想,他认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制止战争、捍卫学术自由和以揭示事情真相为己任。最后,论述爱因斯坦提出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感的三条主要途径:改变科学家对社会责任的无意识状态、发挥国际的科学家组织的作用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4.期刊论文 杨小华.Yang Xiaohua 科学家社会责任之缺失探因 -兰州学刊2006,""(8)
科技成果的应用导致了日益增多的负面后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随之凸现.在现代"大科学"的背景下,造成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技行为主体的扩大造成了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模糊;科技成果应用后果的难以预测影响了科学家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当代科技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的不断强化,使科学家面临行为选择的困惑;社会责任的道义本质无法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5.期刊论文 王涓琪 浅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4)
科学家是社会的人,其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科学家不仅是科学体制中的一员,而且是社会的一员.科学家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影响社会.也受社会的制约.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第一,科学家对科技成果负面的自然后果的责任;第二,科学家对制止战争、捍卫和平的责任;第三,科学家对普及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责任;第四,科学家对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生活的责任.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技术创造相互制约,相互激励.
6.期刊论文 叶继红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7.学位论文 陈莹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研究 2009
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得多。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在现实应用中所产生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事实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成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给人类带来的负效应也日益凸显。
作为科学创作主体的科学家们,在掌握风险极高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为科学家掌握了专业的科学知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地、全面地预见这些科学知识的应用前景,他们有责任去评估有关科学知识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民众进行科学教育。同时,现代的科学家不仅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作为社会精英,他们还经常参与政府和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享有特殊的声誉,他们的意见会受到格外的信任。因此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基本点,着重从科学家与社会的双重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资料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阐述了科学家的形成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其二,阐述了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依据。由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风险性特征、科学知识社会应用的负面影响、哲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承担责任的意义,科学研究活动是价值追求活动,因此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其三,分析并论证了科学家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从科研本身的角度来考虑,另一方面将科学家置身于整个社会中,主要从对公众,新闻媒体和伪科学三个方面来论述。
8.会议论文 李良艳.张明国 从汶川地震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008
本文对汶川地震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探讨。追究汶川地震的责任有三种:天灾、技术和科学家。科学家面临未预测或能预测等诸多困境,对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9.期刊论文 孙孝科.SUN Xiao-ke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不是什么与是什么?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指导科学家实施其正当科研行为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生死存亡的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应该说既不是无关痛痒的"无病呻吟"、不是单纯的科技创新,同时也并非科学家个体或群体的单一责任.实际上,它是一种长效责任和全局责任、一种内在责任和显在责任,同时更是一种对于人类命运与发展前途的终极关怀.
10.会议论文 陈建新.周亮 试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公民科学素质教育 2007
本文提出了科学家社会责任缺失是公民科学素质低下的内在原因这一观点。从科学家的职业历史分化谈起,分析了科学家承担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责任的必然性,并提出了科学家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教育这一社会责任的几点途径。
引证文献(2条)
1.董诚 科技资源管理的社会责任[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8(9)
2.汪大海.谢海瑛 学术团体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7(3)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kx200404001.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394341d1-b37e-4cbf-ac11-9e4a00afe549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2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科学家的素养之哲人科学家